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心悸(心律失常-室性早搏)中医诊疗方案

心悸(心律失常-室性早搏)中医诊疗方案

心悸(心律失常-室性早搏)中医诊疗方案
心悸(心律失常-室性早搏)中医诊疗方案

心悸(心律失常一室性早搏)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年8月)与《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年5月)。

(1)主要症状和脉象:自觉心搏异常,或快速,或缓慢,或跳动过重,或忽跳忽止。呈阵发性或持续不解,神情紧张,心慌不安,不能自主。脉象见数、促、结、代、缓、沉、迟等。

(2) 次要症状:胸闷不舒,易激动,心烦寐差,颤抖乏力,头晕等。中老年患者,可伴有心胸疼痛,甚则喘促,汗出肢冷,或见晕厥。

(3)常有情志刺激、惊恐、紧张、劳倦、烟酒等诱发因素。

2.西医诊断标准:(鉴于室性早搏多并发于冠心病、高血压病、心脏结构或功能异常、内分泌或电解质异常,所以本科室对于该类病人常选择血液化验、心脏彩超、Holter、冠脉造影等助诊。)

(1)临床表现

症状:最常见的症状是心悸不适,部分病人还可以出现心前区重击感、头晕、乏力、胸闷,甚至晕厥;较轻的室性期前收缩常无临床症状。

体征:心脏听诊有提前出现的心搏,其后有较长的间歇,提前出现的室性期前搏动的第一心音增强,第二心音减弱或消失,有时仅能听到第一心音。桡动脉搏动有漏搏现象。

(2)心电图特征

①提前出现的宽大畸形的QRS波群,时限>0.12s,其前无P波,其后常有完全性代偿间期,T波方向与QRS波群主波方向相反。

②室性早搏的类型:室性早搏可孤立或规律出现。每1个窦性搏动后跟随一个室性早搏,并有规律出现两次以上者称为室性早搏二联律;每2个窦性搏动后出现一个室性早搏,并有规律出现两次以上者称为室性早搏三联律;连续发生2个室性早搏称成对室性早搏;连续3个以上室性早搏称短阵室性心动过速。位于两个窦性心律之间的室性早

搏称为间位性室性早搏。若室性早搏在同一导联内形态相同,且偶联间期固定者,称为单形性室性早搏。若同一导联中室性早搏的形态不同,但配对间期相等者称多形性室性早搏。若室性早搏在同一导联内出现两种或两种以上形态,且偶联间期存在差异者,称为多源性室性早搏。

(3)病情分类

①按发作频率分类

偶发室性期前收缩:ECG示<5次/min,DCG示<30次/h;

频发室性期前收缩:ECG示>5次/min,DCG示>30次/h。

②按形态分类

单源(单灶):同一导联中室性早搏的形态及配对间期均相同;

多源(多灶):同一导联中室性早搏的形态及配对间期均不相同;

多形(联律间期相同,形态迥异):同一导联中室性早搏的形态不同,但配对间期相等。

(4)病情分级:

Myerburg室性早搏危险程度分级

(二)证候诊断

1. 痰火扰心证:心悸,呕恶,口苦尿赤,痰多气短,舌暗红苔黄腻,脉滑数。

2. 气滞血瘀证:心悸、胸闷,胸痛阵发,痛无定处,时欲太息,遇情志不遂时容易诱发或加重,或兼有脘胀闷,得嗳气或矢气则舒,苔薄或薄腻脉细弦。

3. 心脾两虚证:心悸气短,头晕乏力,面色不华,腹胀纳呆,舌淡苔薄白,脉细弱结代。

4.水饮凌心证:心悸,胸闷,气短,双下肢浮肿,舌体胖,边有齿痕,舌质淡,苔水滑,脉滑或结代。

5.阴阳两虚证:心悸,怔忡,胸闷气短,面色苍白,头晕乏力,自汗或盗汗,舌质淡红或嫩红,舌苔薄白,脉结代。

6. 痰瘀互阻证:心悸怔忡,胸闷痛,形体肥胖,痰多气短,伴有倦怠乏力,口黏,恶心,咯吐痰涎,舌质淡紫或紫暗,苔白腻,脉弦滑或结代。

(三)鉴别诊断:

(1)中医鉴别诊断

1.心悸与怔忡的鉴别

心悸发病,多与情绪因素有关,可由骤遇惊恐,忧思恼怒,悲哀过极或过度紧张而诱发,多为阵发性,病来虽速,病情较轻,实证居多,病势轻浅,可自行缓解,不发时如常人。怔忡多由久病体虚,心脏受损所致,无精神等因素亦可发生,常持续心悸,心中惕惕,不能自控,活动后加重,每属实证,或虚中夹实,病来虽渐,病情较重,不发时亦可兼见脏腑虚损症状。

2.胸痹心痛:除见心慌不安,脉结或代外,必以心痛为主症,多呈心前区或胸骨后刺痛、闷痛,常因劳累、感寒、饱餐或情绪波动而诱发,多呈短暂发作。但甚者心痛不止,唇甲紫绀或手足青冷至节,呼吸急促,大汗淋漓,直至晕厥,病情危笃。

3.心悸与奔豚的鉴别

奔豚发作之时,亦觉心胸躁动不安。心悸为心中剧烈跳动,发自于心;奔豚乃上下冲逆,发自少腹。

(2)西医鉴别诊断:

1.房性过早搏动P波提早出现,其形态与基本心律的P波不同,P-R间期>0.12s。QRS波大多与窦性心律的相同,有时稍增宽或畸形,伴ST及T波相应改变的称为心室内差异性传导,需与室性过早搏动鉴别。

2.房室交接处性过早搏动除提早出现外,其心电图特征与房室交接处性逸搏相似。早搏冲动侵入窦房结的形成不完全性代偿间歇,不干扰窦房结自发除极的则形成完全性代偿间歇。

二、治疗方案

(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

1.痰火扰心证

治法:清热化痰,宁心定悸。

方药:黄连温胆汤加味。

组成:黄连9g 法半夏9g 陈皮10g 茯苓10g

枳实10g 竹茹10g 丹皮10g 郁金10g

远志10g 焦山楂10g 全瓜萎15g 胆南星9g

水煎至400ml,早晚分次服 2.气滞血瘀证

治法:活血祛瘀,理气通脉。

方药:血府逐瘀汤加减。

组成:柴胡15g 当归10g 生地10g 牛膝10g

桔梗10g 赤芍10g 桃仁10g 红花3g

川芎10g 枳壳10g 酸枣仁10g 丹参10g

水煎至400ml,早晚分次服 3.心脾两虚证

治法:健脾益气,养心安神。

方药:归脾汤加减。

组成:党参30g 黄芪30g 当归10g 龙眼肉10g

白术10g 茯神15g 远志10g 木香10g

炒枣仁10g 石菖蒲10g 浮小麦15g 炙甘草6g

水煎至400ml,早晚分次服

4.水饮凌心证:

治法:振奋心阳,化气行水。

方药:苓桂术甘汤加减。

组成:茯苓25g 桂枝12g 白术20g 甘草10g

半夏10g 陈皮12g 生姜10g 泽泻10g

水煎至400ml,早晚分次服 5.阴阳两虚证

治法:滋阴补血,通阳复脉。

方药:炙甘草汤加减。

组成:炙甘草9g 西洋参6g 麦冬15g 五味子6g

生地10g 桂枝10g 当归10g 阿胶10g(烊化)

黄芪10g 元胡10g 酸枣仁10g

水煎至400ml,早晚分次服

6.痰瘀互阻证

治法:化痰泄浊,活血化瘀。

方药:二陈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减。

组成:法半夏10g 陈皮10g 茯苓15g 桃仁10g

红花3g 生地10g 川芎10g 当归10g

赤芍10g 瓜萎10g 元胡10g 甘草6g

水煎至400ml,早晚分次服

(二)辨证选用中药注射液和中成药

根据病情,可辨证选择参麦注射液、生脉注射液、复方丹参注射液等。

(三)耳穴压豆

1.常用穴位:心、交感、神门、肾、枕、耳迷根、皮质下、小肠。

2.方法:

(1)将胶布剪成7x7mm的小方块,将生王不留行子贴在胶布中央备用。

(2)然后用75%酒精棉球消毒耳廓,将贴有王不留行子的胶布对准穴位贴压。

(3)贴压后用手指按压穴位半分钟,嘱患者每天自行按5次,每次10分钟,局部微热微痛为宜。

(4)每次贴一只耳朵,下次轮换对侧,症状较重者可双耳同时贴。

(四)基础治疗

各种心律失常、冠心病、内分泌及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均可导致心悸不适,需行动态心电图、冠脉造影、电生理等检查助诊。治疗方面以对症、对因为主,但多数抗心律失常药物可导致心律失常,且易致心功能不全。在积极查找心律失常病原的基础上,选用药物治疗。药物治疗缓慢心律失常一般选用增强心肌自律性和加速传导的药物,如拟交感神经药、迷走神经抑制药物或碱化剂。治疗快速心律失常则选用减慢传导和延长不应期的药物,如迷走神经兴奋剂、拟交感神经药间接兴奋迷走神经或抗心律失常药物。I类药阻断快速钠通道,如奎尼丁、普罗帕酮;II类药阻断肾上腺素能受体,如美托洛尔、阿替洛尔;III类药阻断钾通道与延长复极,如胺碘酮;IV类药阻断慢钙通道,如

维拉帕米。药物治疗原则:①先单独用药,然后联合用药。②以最小剂量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③先考虑降低危险性,再考虑缓解症状。④充分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致心律失常的作用。

(五)辨证调护

1.慎起居:居室环境安静;生活起居规律,适当休息,避免过劳。

2.节饮食:适当饮食调养,可辨证选用红枣、莲子、银耳、黑木耳、牛奶等食品。水肿者,低盐或无盐饮食,适当限制水的摄入量。戒烟忌酒,限制茶、咖啡的饮入量,忌食辛辣刺激性食品;体胖者应清淡饮食,忌肥甘厚腻多形之品。

3.畅情志:调整心态,减轻紧张情绪,避免精神刺激。当病人心悸发作时,患者常心情恐惧,最好有人陪护,使病人心情放松,情绪稳定。

4.适寒温:避免感受外邪。

三、疗效评价

(一)评价标准

1.中医证候疗效评价标准:

显效: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证候积分减少>70%。

有效:临床症状、体征均有好转,证候积分减少>30%。

无效:临床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证候积分减少<30%;

2.西医疗效判断标准:

显效:室早完全不发作或偶有发作(ECG示<5次/分,DCG示<30次/小时)。

有效:室早发作减少60%以上(时间和次数)。

无效:达不到显效或有效标准者。

(二)评价方法

1.中医证候评价:按照中医证候积分量表进行积分评价。

2.西医疗效评价:按照西医疗效评价标准以自身症状积分及DCG的结果评价。

3.生活质量评价:基于病人结局报告的PRO量表及生活质量量表(SF一36健康简表)评分进行评价。

肛漏诊疗方案总结分析优化

2016年重点优势病种肛漏诊疗方案总结分析优化结合市级重点专科建设任务、建设目标和学科特点,以提高临床疗效为核心,以充分继 承发扬传统中医药优势为重点,加强肛肠专科疾病的研究和学科建设、优化中医药治疗肛门疾病的临床诊疗方案,加快学术技术创新,不断提升学术影响力。将对肛肠科常见疾病全面进行临床诊疗方案的整理、优化工作。 2016年收治的肛漏病人,严格按照汉滨区中医医院肛肠科2015年修订的优势病种肛漏的诊疗方案实施,现就方案实施一年来的情况分析总结如下: 1. 临床疗效与特色指标的分析与评价 临床疗效 2016年共收治肛漏病人30 例,其中高位肛漏病人9例,低位肛漏21例。30例病人中,有合并感染肛痈者,中医辩证属火毒蕴结证3例,热毒炽盛证18例,无合并症者中医辩证湿热下注证8例,阴虚毒恋证1例。 全部手术治疗,手术方案治疗30例,中医药治疗率100%。治愈30例,治愈率100%。特色指标的分析与评价 ( 肛漏主要是用中医的肛漏一次性根治术,另辅以中药制剂的熏洗及外敷、中药直肠滴入,中医药治疗率达100%,验证了中医药的特色指标,该方案在确保临床疗效的同时,凸显了中医药的特色优势,提升了中医药的特色指标。 2. 并发症的分析 肛漏尤其是肛漏术后容易造成术后尿潴溜、排便困难、便时疼痛、创面延迟愈合等并发症,不仅给患者带来痛苦,而且影响伤口愈合,为了降低这些并发症,我科不断总结经验,充分运用中医药特色优势和疗法,与2015年度对比,明显降低术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 2016年与2015年各种数据比较 住院时间(天)尿潴留排便困难疼痛延迟愈合 2016年13 08 5 06 2 2015年15 10 5 07 2

心悸心律失常室性早搏中医诊疗方案

心悸心律失常室性早搏中医诊疗方案

心悸(心律失常一室性早搏)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国中医药出版社,8月)与《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5月)。 (1) 主要症状和脉象:自觉心搏异常,或快速,或缓慢,或跳动过重,或忽跳忽止。呈阵发性或持续不解,神情紧张,心慌不安,不能自主。脉象见数、促、结、代、缓、沉、迟等。 (2) 次要症状:胸闷不舒,易激动,心烦寐差,颤抖乏力,头晕等。中老年患者,可伴有心胸疼痛,甚则喘促,汗出肢冷,或见晕厥。 (3)常有情志刺激、惊恐、紧张、劳倦、烟酒等诱发因素。 2.西医诊断标准:(鉴于室性早搏多并发于冠心病、高血压病、心脏结构或功能异常、内分泌或电解质异常,因此本科室对于该类病人常选择血液化验、心脏彩超、Holter、冠脉造影等助诊。) (1)临床表现 症状:最常见的症状是心悸不适,部分病人还能够出现心前区重击感、头晕、乏力、胸闷,甚至晕厥;较轻的室性期前收缩常无临床症状。 体征:心脏听诊有提前出现的心搏,其后有较长的间歇,提前出现的室性期前搏动的第一心音增强,第二心音减弱或消失,有时仅能听到第

一心音。桡动脉搏动有漏搏现象。 (2)心电图特征 ①提前出现的宽大畸形的QRS波群,时限>0.12s,其前无P波,其后常有完全性代偿间期,T波方向与QRS波群主波方向相反。 ②室性早搏的类型:室性早搏可孤立或规律出现。每1个窦性搏动后跟随一个室性早搏,并有规律出现两次以上者称为室性早搏二联律;每2个窦性搏动后出现一个室性早搏,并有规律出现两次以上者称为室性早搏三联律;连续发生2个室性早搏称成对室性早搏;连续3个以上室性早搏称短阵室性心动过速。位于两个窦性心律之间的室性早搏称为间位性室性早搏。若室性早搏在同一导联内形态相同,且偶联间期固定者,称为单形性室性早搏。若同一导联中室性早搏的形态不同,但配对间期相等者称多形性室性早搏。若室性早搏在同一导联内出现两种或两种以上形态,且偶联间期存在差异者,称为多源性室性早搏。 (3)病情分类 ①按发作频率分类 偶发室性期前收缩:ECG示<5次/min,DCG示<30次/h; 频发室性期前收缩:ECG示>5次/min,DCG示>30次/h。 ②按形态分类 单源(单灶):同一导联中室性早搏的形态及配对间期均相同; 多源(多灶):同一导联中室性早搏的形态及配对间期均不相同; 多形(联律间期相同,形态迥异):同一导联中室性早搏的形态不同,但配对间期

常用抗心律失常药 总结版

(一)ⅠA类——奎尼丁(适度阻滞Na+通道) 药理作用:抑制Na+内流,亦减少K+外流。 自律性下降,传导减慢,有效不应期延长 广谱抗心律失常药,尤其是房颤、房扑的复律治疗及其后的维持窦性心律。 对植物神经的影响:α受体(-),M受体(-) 奎尼丁不良反应: 药理作用引起的:(1)心律失常:传导阻滞——心动过缓或室性早搏; (2)复极过长——早后除极(EAD)——多形性(尖端扭转行)室性心动过速甚至奎尼丁晕厥 药物本身引起:(1)金鸡钠反应:耳鸣、头痛、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视力及听力减退等。 (2)过敏反应

(二)ⅠB类——利多卡因、苯妥英钠、美西律(轻度阻滞Na+通道) 利多卡因: 药理作用:抑制Na+内流,促进K+外流 降低自律性:浦肯野纤维,抑制4相Na+内流所致; 传导性:治疗剂量时,正常心肌无影响,缺血心肌(抑制Na+内流)减慢,对血钾降低或受损而部分除极心肌的心肌,因促进K+外流使浦肯野纤维超极化,加速传导; 有效不应期:相对延长,阻止2相Na+内流所致。 主要用于防治各种室性快速性心律失常。如:室早,室速,室颤。是治疗急性心梗引起的室性心律失常的首选用药。此外,对各种器质性心脏病引起的室性心律失常均可使用。 苯妥英钠:

药理作用与利多卡因类似 与强心苷竞争Na+--K+--ATP酶,是强心苷中毒引起的室性心律失常的首选药。 对传导的抑制作用较利多卡因弱,尤其适用于伴房室传导阻滞的强心苷中毒。 体内过程不如利多卡因好控制,可以口服,注射剂刺激性较强,副作用较多。 (三)ⅠC类——普罗帕酮、氟卡尼(重度阻滞Na+通道) 能明显降低0相上升最大速率而减慢传导速度。抑制4相Na+内流而降低自律性。 广谱,对室上性和室性心律失常均有效。 有致心律失常作用,增加病死率,近年主张作为二线抗心律失常药使用。 (四)Ⅱ类——普萘洛尔(心得安)、美托洛尔 药理作用: 抑制交感兴奋,抑制Ca+、Na+内流,促进K+外流。 ①β受体(-); ②降低自律性:窦房结、房室结; ③传导性(高浓度)减慢:较大剂量有膜稳定作用,减慢0相上升最大速率; ④对房室结ERP有明显延长作用。

心悸(心律失常-室性早搏)中医诊疗方案详解

心悸(心律失常一室性早搏)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年8月)与《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年5月)。 (1)主要症状和脉象:自觉心搏异常,或快速,或缓慢,或跳动过重,或忽跳忽止。呈阵发性或持续不解,神情紧张,心慌不安,不能自主。脉象见数、促、结、代、缓、沉、迟等。 (2) 次要症状:胸闷不舒,易激动,心烦寐差,颤抖乏力,头晕等。中老年患者,可伴有心胸疼痛,甚则喘促,汗出肢冷,或见晕厥。 (3)常有情志刺激、惊恐、紧张、劳倦、烟酒等诱发因素。 2.西医诊断标准:(鉴于室性早搏多并发于冠心病、高血压病、心脏结构或功能异常、内分泌或电解质异常,所以本科室对于该类病人常选择血液化验、心脏彩超、Holter、冠脉造影等助诊。) (1)临床表现 症状:最常见的症状是心悸不适,部分病人还可以出现心前区重击感、头晕、乏力、胸闷,甚至晕厥;较轻的室性期前收缩常无临床症状。 体征:心脏听诊有提前出现的心搏,其后有较长的间歇,提前出现的室性期前搏动的第一心音增强,第二心音减弱或消失,有时仅能听到第一心音。桡动脉搏动有漏搏现象。 (2)心电图特征 ①提前出现的宽大畸形的QRS波群,时限>0.12s,其前无P波,其后常有完全性代偿间期,T波方向与QRS波群主波方向相反。 ②室性早搏的类型:室性早搏可孤立或规律出现。每1个窦性搏动后跟随一个室性早搏,并有规律出现两次以上者称为室性早搏二联律;每2个窦性搏动后出现一个室性早搏,并有规律出现两次以上者称为室性早搏三联律;连续发生2个室性早搏称成对室性早搏;连续3个以上室性早搏称短阵室性心动过速。位于两个窦性心律之间的室性早

心律失常诊疗常规

心律失常诊疗常规 一、病名概念 心律失常是指心脏冲动的频率、节律、起搏部位、传导速度与激动次序的异常。常见病因包括各种器质性心脏病及植物神经功能失调、电解质或内分泌紊乱、胸腔或心脏手术、药物作用等,也可见于基本健康者。心律失常有多种,包括心动过缓、过速、心律不齐及异位心律等。心律失常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十分复杂。本病常见症状有心悸、乏力、头晕、晕厥等,亦可无症状。 二、诊断 (一)诊断名称 中医:心悸、怔中、胸痹、眩晕、厥证、虚劳 西医:心律失常(注明类型) (二)中医诊断依据 1.病名诊断 (1)临床表现:偶发者可无症状或自觉心跳不规则,有心跳增强感或间歇感,频繁或持续时间较长时可有心悸、胸闷、胸痛、乏力、眩晕、视朦等,部分病人也 可无不适症状,严重的心律失常可导致昏厥、抽搐、呼吸停顿甚至死亡。心脏 听诊有心率、节律变化,心音强弱也可出现异常。 (2)发病特点:突然发作,时作时止,也可以持续存在。 (3)诱发因素:过度劳累或运动,精神刺激,过量吸烟、饮酒及咖啡等。 2.证候诊断 心气不足:心悸气短,倦怠乏力,头晕自汗,动则加剧,舌质淡红,舌苔薄白,脉虚无力或兼促、涩或兼结、代。 心阳不足:心悸不安,胸闷气短,面色苍白,畏寒肢冷,乏力气短,舌淡苔白,脉虚微或兼迟缓,或兼涩、结、代。 心阳虚脱:心悸气短,四肢厥冷,冷汗淋漓,面色苍白,表情淡漠,脉疾数微弱欲绝或疾数怪乱或促涩无力。 心血不足:心悸眩晕,乏力肢麻,面色无华,唇色淡白,舌质淡红,脉细或结代。 心脉瘀阻:心悸不安,胸闷不舒,心前区刺痛,入夜尤甚,或见唇甲青紫,舌质紫暗或瘀斑、瘀点,脉涩或结代。 痰扰心脉:心悸胸闷,眩晕恶心,头重身倦,痰多咳嗽,舌苔浊腻,脉眩滑或涩、结代。 阴虚火旺:心悸不宁,心烦易怒,失眠多梦,或有低热,或五心烦热,口舌干燥,小便短黄,大便干结,舌红少津,脉细数或促涩。 气阴两虚:气短乏力,心悸怔中,虚烦多梦,或自汗盗汗,或五心发热,舌淡苔薄白,脉虚数或促涩、结代。 心神不宁:心悸怔中,善恐易惊,稍受惊吓则坐立不安,失眠多梦,梦中容易惊醒,舌淡苔白,脉虚数或时有结、涩。 (三)西医诊断依据 1.病史应采集详尽的病史,尽量让患者描述发生心悸等症状时的感受。病史可提供心律失常的存在及其类型、心律失常的诱发因素、心律失常发作的频繁程度、起止方式、心律失常对患者造成的影响等线索。 2.体格检查体格检查除可检查心律与节律外,某些心脏体征有助于心律失常的诊断。3.心电图检查心电图检查是诊断心律失常最重要的一项非侵入性检查技术。通常各种心律失常都可在心电图上反应出来。

最新心悸的中医辨证治疗

心悸的中医辨证治疗 心悸是指自觉心跳,惊悸不安,甚则不能自主的一种病证,病位在心,其发生主要是阴阳失调,气血失和,心神失养所致。有虚实之分,其虚表现为气血阴阳亏损,其实表现为痰浊,血瘀,水饮,故治疗当辨别虚实,虚者当补益气血,调整阴阳,实者当化痰涤饮,同时配合重镇安神。本病如如脏腑虚损程度较轻者,预后较好,如脏腑虚损程度较重者,则治疗较难,不易治愈。 心悸发作时常伴有气短、胸闷、甚至眩晕、喘促、晕厥;脉象或数,或迟,或节律不齐。心悸包括惊悸和怔忡。病位主要在心,与肝、脾、肺、肾关系密切。因心为君主,“神明出焉”。如脾不生血,心血不足,心神则失养;脾失健运,痰湿内生,扰动心神,或肾阴不足,不能上制心火,肾阳亏虚,心阳失于温煦,均可发为心悸;肺气亏虚,不能助心以治节,心脉运行不畅则心悸不安;肝气郁滞,气滞血瘀,或气郁化火,均使心脉不畅,心神受扰,发生心悸。 常证:自觉心中悸动,惊惕不安,甚至不能自主,或一过性、阵发性,或持续时间较长,或一日数次发作,或数日一次发作。兼见胸闷,气短,神疲乏力,头晕喘促,甚至不能平卧,以至出现晕厥。脉象或数或迟,或乍疏乍数,并兼见结、代、促、涩脉。 重证:如心阳不振,则出现心痛胸闷,气短,眩晕欲吐,脉或迟或数,或乍疏乍数;如心肾虚,水饮凌心,则出现浮肿尿少,形寒肢冷,坐卧不安,动则气喘,脉疾数;如水饮凌心射肺,则出现突发心悸,喘促不得卧,咯吐泡沫痰,或为粉红色痰涎,或夜间阵发咳嗽,尿少浮肿,脉细数;如心阳欲脱,则出现面色苍白,大汗淋漓,四肢厥冷,喘促欲脱,神志淡漠;如阴阳离绝,则出现脉象散乱,极疾或极迟,面色苍白,口唇发绀,突发意识丧失,肢体抽搐。 病类病性 临床分虚实两类。虚者为气血阴阳亏损,心神失养而致;实者多由痰火扰心、水饮凌心及瘀血阻脉,气血运行不畅而引起。虚实之间可以相互夹杂或转化。本病多为本虚标实证,其本为气血不足,阴阳亏损,其标是气滞、血瘀、痰浊、水饮,临床表现多虚实夹杂。 病因病机 1.心阴心血不足,心失所养 心阴心血因久病失养,或劳欲过度,伤脾损肾,或各种原因的出血未复,或先天不足、禀赋衰弱等原因,久而久之,心阴心血乏源或亏虚,导致心之 气血两亏,不能奉养于心,致心失所养而发生心悸。正如《丹溪心法》所说“人之所主者心,心之所养者血,心血一虚,神气不守,此惊悸之所肇端。” 2.肝肾阴虚,虚火扰主 因年老体衰、久病失养、房劳过度等原因导致肝阴不足或肾阴亏虚,一则肝阴不足,肝火内炽;一则肾阴亏虚,水亏火旺,均可因虚火扰动而成心悸。如《石室秘录》说:“怔仲之证,躁扰不宁,心神恍惚,惊悸不宁,此肝肾之虚而心气之弱也。” 3.心血瘀阻,气滞络阻 因心气不足,心阳不振,不能鼓动血液运行,致心血瘀阻,或寒邪入侵心脉,血寒而凝滞不通;或因痹证日久,致心脉痹阻;或年老气血日衰,痰湿痹阻脉络;或外邪内侵于心,气滞络阻等原因,使心失主血脉功能而悸动不安。如姜春华所说:“临床上,某些器质性心脏病,如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等引起的心律失常,症见心悸、心痛、舌紫、脉迟涩或结代,不论寒热虚实,必有心血鼓动不畅,血脉运行障碍或瘀血搏击脉络的病理,此时为主要矛盾,治宜活血化瘀,舒心通脉”。 4.痰饮凌心,痰火扰心

肛漏病(肛瘘)中医诊疗方案

肛漏病(肛瘘)中医诊疗方案 一、诊断要点 1. 症状:反复发作的肛周肿痛、流脓,急性炎症期可发热。 2.局部检查:视诊可见外口形态、位置和分泌物。浅部肛瘘肛门周围可触及条索状硬结及其行径。直肠指诊可触及内口、凹陷及结节;可大体评估肛门括约功能。 3. 辅助检查: (1)探针检查:初步探查瘘道的情况。 (2)肛门直肠镜检查:与双氧水或亚甲蓝配合使用,可初步确定内口位置。 (3)瘘道造影:可采用泛影葡胺等造影剂,尤其对于复杂性肛瘘的诊断有参考价值。 (4)直肠腔内超声:观察肛瘘瘘管的走向、内口、以及判断瘘管与括约肌的关系。 (5)CT或磁共振成像:用于复杂性肛瘘的诊断,能较好地显示瘘管与括约肌的关系。 4.肛瘘的分类: (1)低位肛瘘 低位单纯性肛瘘:内口在肛隐窝,仅有一个瘘道通过外括约肌皮下部或浅部,与皮肤相通。 低位复杂性肛瘘:有两个以上内口或外口,肛瘘瘘道在外括约肌皮下部和浅部。 (2)高位肛瘘 高位单纯性肛瘘:内口在肛隐窝,仅有一个瘘道,走行在外括约肌深层以上。 高位复杂性肛瘘:有两个以上外口,通过瘘管与内口相连或并有

支管空腔,其主管通过外括约肌深层以上。 二、中医治疗方法 1、一般治疗:目的是减轻症状和减少发作。 (1)注意休息、加强营养,饮食宜清淡,忌食辛辣刺激食物。 (2)保持大便规律、通畅,防止腹泻或便秘,以减少粪便对肛瘘内口的刺激。 (3)保持肛门清洁。 2、内治法:主要用于减轻症状、控制炎症发展。 辨证分型论治: (1)湿热下注证 证候:肛周有溃口,按之有索状物通向肛内,经常溢脓,脓质稠厚,色白或黄,局部红、肿、热、痛明显,纳呆,大便不爽,小便短赤,形体困重,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利湿。 代表方剂:萆薢渗湿汤加减。 常用药物:黄柏、苍术、银花、蒲公英、紫花地丁、萆薢、茯苓、栀子、车前子、白术、茵陈等。 (2)正虚邪恋证 证候:肛周瘘口经常流脓,脓质稀薄,肛门隐隐作痛,外口皮色暗淡,时溃时愈,按之较硬,多有索状物通向肛内,可伴有神疲乏力,面色无华,气短懒言,舌淡、苔薄,脉濡。 治法:扶正祛邪。 代表方剂:托里消毒饮加减。 常用药物:生黄芪、当归、穿山甲、皂刺、川芎、白术、茯苓、白芍、熟地、甘草等。 (3)阴液亏虚证 证候:瘘管外口凹陷,周围皮肤颜色晦暗,按之有索状物通向肛

心内科中医优势病种心悸诊疗方案

心内科中医优势病种心悸 诊疗方案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was revised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3, 2020

心内科中医优势病种心悸诊疗方案 (室性早搏) 一、概述 室性早搏是指希氏束分叉以下部位过早发生的,提前使心肌除极的心搏。为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在器质性心脏病和正常人均可见到。从胎儿直至高龄者均可发生。偶发室性早搏通常很少影响每分钟心排血量。当发生多源性室性早搏或短阵室性心动过速时,心排血量就会受到明显影响,症状就会更明显。其发作多与自主神经功能失调、器质性心脏病、电解质紊乱、药物相关。心室早搏属祖国医学“惊悸”和“怔仲”的范畴。中医病名:心悸病;西医病名:室性早搏。 二、诊断 【西医诊断】 1.最常见的症状是心悸不适,部分病人还可以出现心前区重击感、头晕、乏力、胸闷,甚至晕厥;较轻的室性期前收缩常无临床症状。 2.心脏听诊有提前出现的心搏,其后有较长的间歇,提前出现的室性期前搏动的第一心音增强,第二音减弱或消失,有时仅能听到第一心音。桡动脉搏动有漏搏现象。 3.心电图特征:提前出现的宽大畸形的QRS波群,时限>,其前无P波,其后常有完全性代尝期,T波方向与QRS波群主波方向相反。 【中医辨证分型】 1.心虚胆怯证 临床表现:主症自觉心跳心慌,时作时息,并有善惊易恐,坐卧不安,甚则不能自主。兼见气短神疲,惊悸不安,舌淡苔薄,脉细数。

辨证分析:患者因七情所伤平素心虚胆怯,突遇惊恐或情怀不适,悲哀过极,忧思不解等七情扰动,忤犯心神,心神动摇,不能自主而心悸。 2.心脾两虚证 临床表现:心悸气短,头晕目眩,纳差乏力,面色无华,失眠多梦,舌淡,脉细弱。 辨证分析:患者劳倦太过伤脾,或久坐卧伤气,引起生化之源不足,而致心血虚少,心失所养,神不潜藏,而发为心悸。 3.阴虚火旺证 临床表现:心悸易惊,心烦少寐,头晕目眩,耳鸣腰酸,遗精盗汗,舌红少津,苔薄黄或少苔,脉细数。 辨证分析:体虚久病禀赋不足,素体虚弱,或久病失养,劳欲过度,阴血亏虚,虚火上扰心神,发为心悸。 4.心脉瘀阻证 临床表现:心悸,心痛时作,痛如针刺,气短乏力,胸闷,唇甲青紫,舌暗或有瘀斑,脉涩或结代。 辨证分析:患者感受外邪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痹证日久,复感外邪,内舍于心,痹阻心脉,心之气血运行受阻,发为心悸 5.痰火扰心证 临床表现:症见心烦心悸、口苦失眠、多梦易惊、面赤气粗、便秘尿赤,甚则神志失常、胡言乱语、哭笑无常、狂躁妄动,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有力。 辨证分析:患者多因饮食劳倦嗜食膏粱厚味,煎炸炙燸,蕴热化火生痰,或伤脾滋生痰浊,痰火扰心而致心悸。

肛漏病(肛瘘)中医诊疗方案

漏肛病(肛痿)中医诊疗方案 一、诊断要点 1.症状:反复发作的肛周肿痛、流脓,急性炎症期可发热。 2 ?局部检查:视诊可见外口形态、位置和分泌物。浅部肛痿肛门周围可触及条索状硬结及其行径。直肠指诊可触及内口、凹陷及结节;可大体评估肛门括约功能。 3.辅助检查: (1)探针检查:初步探查痿道的情况。 (2)肛门直肠镜检查:与双氧水或亚甲蓝配合使用,可初步确定内口位置。 (3)痿道造影:可采用泛影葡胺等造影剂,尤其对于复杂性肛痿的诊断有参考价值。 (4)直肠腔内超声:观察肛痿痿管的走向、内口、以及判断痿管与括约肌的关系。 (5)CT或磁共振成像:用于复杂性肛痿的诊断,能较好地显示痿管与括约肌的关系。 4.肛痿的分类: (1)低位肛痿 低位单纯性肛痿:内口在肛隐窝,仅有一个痿道通过外括约肌皮下部或浅部,与皮肤相通。 低位复杂性肛痿:有两个以上内口或外口,肛痿痿道在外括约肌皮下部和浅部。 (2)高位肛痿 高位单纯性肛痿:内口在肛隐窝,仅有一个痿道,走行在外括约肌深层以上。 高位复杂性肛痿:有两个以上外口,通过痿管与内口相连或并有支管空腔,其主管通过外括约肌深层以上。 二、中医治疗方法 1、一般治疗:目的是减轻症状和减少发作。 (1)注意休息、加强营养,饮食宜清淡,忌食辛辣刺激食物。 (2)保持大便规律、通畅,防止腹泻或便秘,以减少粪便对肛痿内口的刺激。 (3)保持肛门清洁。 2、内治法:主要用于减轻症状、控制炎症发展。 辨证分型论治: (1)湿热下注证(肛痿急性期) 证候:肛周有溃口,按之有索状物通向肛内,经常溢脓,脓质稠厚,色白或黄,局部红、

肿、热、痛明显,纳呆,大便不爽,小便短赤,形体困重,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利湿。 代表方剂:萆薢渗湿汤加减。 常用药物:黄柏、苍术、银花、蒲公英、紫花地丁、萆薢、茯苓、栀子、车前子、白术、茵陈等。 (2)正虚邪恋证(肛痿慢性期) 证候:肛周痿口经常流脓,脓质稀薄,肛门隐隐作痛,外口皮色暗淡,时溃时愈,按之较硬,多有索状物通向肛内,可伴有神疲乏力,面色无华,气短懒言,舌淡、苔薄,脉濡。 治法:扶正祛邪。 代表方剂:托里消毒饮加减。 常用药物:生黄芪、当归、穿山甲、皂刺、川芎、白术、茯苓、白芍、熟地、甘草等。 (3)阴液亏虚证(结核性肛痿) 证候:痿管外口凹陷,周围皮肤颜色晦暗,按之有索状物通向肛内,脓水清稀,可伴有潮热盗汗,心烦不寐,口渴,食欲不振,舌红少津、少苔或无苔,脉细数无力。 治法:养阴托毒。 代表方剂:青蒿鳖甲汤加减。 常用药物:青蒿、鳖甲、知母、生地、丹皮等。 3、外治法: (1)熏洗法:适用于手术前后缓解症状,用沸水冲泡药品,先熏后洗,具有活血消肿,止痛的作用。 肛痿协作分组协定方: 组成:野菊花20g、蒲公英20g、艾叶20g、苦参15g、黄柏15g、花椒10g、大黄10g、冰片1g。 功效:清热解毒,消肿止痛,胜湿止痒。 主治:肛痿症见红肿疼痛,下坠,湿痒等。 用法与用量:每次用1袋,将药袋置于盆中。用沸水1500ml冲泡袋中药品,温度25C?30C,时间5?10分钟,先熏后洗(坐浴),便后或睡前使用,每日1?2次。 (2)外敷法:肛痿急性期局部肿痛者,可选用拔毒膏、金黄膏等,具有消肿止痛的作用。 4、手术治疗:

快速室上性心律失常

---------------------------------------------------------------最新资料推荐------------------------------------------------------ 快速室上性心律失常 第28章室上性快速心律失常室上性快速心律失常代表了一大系列的心律失常,临床较为常见。 本章所涉及的主要类型有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简称室上速)包括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和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房性心动过速(简称房速)和心房扑动(简称房扑)。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也属最常见的快速室上性心律失常,因另有章节专述故未包括在内。 这些心律失常虽然大多为非致命的,但发生率高,容易反复发作和药物治疗困难,使患者生活质量、工作能力下降或使心功能恶化、基础心脏病加重。 因此正确诊断和给予患者最佳治疗选择非常重要。 将各类型室上性快速心律失常的主要机制、诊断要点、临床特征、发作时的处理、预防复发的药物和非药物治疗、可能的并发症及预后等做简明介绍,做为临床诊断治疗的参考依据。 一.室上性心动过速折返机制和自律性与触发活动异常是主要的发病机制,绝大多数室上速的机制为返返。 常见的折返性室上速有 AVRT、 AVNRT、持续性交界区折返性心动过速(PJRT)与房扑等。 而房速则以自律性或触发活动机制多见。 1.临床表现患者就诊时经常无症状,阵发性心悸是重要的 1 / 24

诊断线索。 表现为有规律的突发突止的发作特点,而窦性心动过速则为非阵发性,逐渐加速和逐渐减慢可做鉴别。 刺激迷走神经方法可以终止的心动过速通常提示有房室结参与的折返机制。 室上速发作时除心悸症状因心房肽分泌增多可伴多尿现象。 室上速病人如发作时心室率极快或心动过速突然终止时出现较长的心脏停搏间歇可发生晕厥。 晕厥也可因房颤通过房室旁路下传引起,或提示伴有心脏结构的异常,如肥厚型心肌病、主动脉瓣狭窄或有脑血管疾病。 症状轻重常取决于心室率、有无心脏病基础、室上速的持续时间及病人的自我感觉。 持续数周或数月的室上速并伴快速心室率的患者可以导致心动过速性心肌病。 2.诊断描记完整的心动过速时与窦性心律的 12 导联心电图对心动过速诊断极为重要。 至少应记录到 1 次发作时的 12 导联心电图。 12 导联心电图自动分析系统并不可靠,常作出错误的心律失常诊断。 对于频发短暂心动过速者常规心电图往往难以捕捉应行 24 小时 Holter 检查。 发作次数少的患者采用事件记录器或可携带循环记录器更优于

心律失常中医诊疗方案xiugai详解

心律失常中医诊疗方案 (河北以岭医院心内科)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 1)自觉心慌不安,心跳剧烈,神情紧张,不能自主,心搏或快速,或心跳过重,或忽跳忽止,呈阵发性或持续不止。 2)伴有胸闷不适,易激动,心烦,少寐多汗,颤动,乏力,头晕等。中老年发作频繁者,可伴有心胸疼痛,甚至喘促,肢冷汗出,或见晕厥。 3)常由情志刺激、惊恐、紧张、劳倦过度、饮洒饱食等原因诱发。 4)可见有脉象数、疾、促、结、代、沉、迟等变化。 5)心电图、血压、X线胸部摄片等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 2.西医诊断: 1)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1)临床表现:病人可有心悸、头昏,少数病人可有晕厥。 (2)心电图表现:①心率快而极规整,心率130~240次/分。②QRS波群大多正常,可伴有室内差异传导,而出现宽大QRS。③P波可埋藏于QRS波群内,不能分辨,或在QRS前,或贴于QRS波群之后。 2)室性心动过速 (1)临床表现:①症状:包括心悸,呼吸困难,可发生心绞痛、头晕、晕厥。②体检包括颈静脉搏动不规则的巨A波,S1强弱不等,可出现低血压或心力衰竭的表现。 (2)心电图特征:①连续发生的3个或以上的室性早搏为室性心动过速。QRS-T 波特征同室性早搏。②常有继发性ST-T波改变。③心室率140~200次/ 分,规则或略不规则,偶见RR间距相差达0.33秒。④室性心律可持续单独存在,形成房室分离。 3)心房颤动和心房扑动 (1)临床表现:病人可有心悸、头晕、心前区疼痛、气促、心衰甚至肺水肿等。少数房颤患者以血栓栓塞并发症或晕厥为首次出现的症状,晕厥见于病窦综合症、心室流出道梗阻或肥厚性心肌病患者并发房颤时。房扑多不稳定,趋向于转为窦律或房颤。 (2)心电图表现:①各导联无P波,代之以极快(350~600次/分)极不规则的颤动波或频率为250~350次/分的规则的据齿状扑动波。②房颤时RR间期完全不规则,心率多介于100~160次/分,也有心室率不快的房颤。心房扑动时多为2:1或4:1的房室传导比率,心室率多在150次/分左右。 4)心室颤动和心室扑动 (1)室颤室扑均属致命性心律失常,如不治疗3~5分钟内可致命。发作时心室无

心内科中医优势病种心悸诊疗方案

心内科中医优势病种心悸诊疗方案 (室性早搏) 一、概述 室性早搏是指希氏束分叉以下部位过早发生的,提前使心肌除极的心搏。为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在器质性心脏病和正常人均可见到。从胎儿直至高龄者均可发生。偶发室性早搏通常很少影响每分钟心排血量。当发生多源性室性早搏或短阵室性心动过速时,心排血量就会受到明显影响,症状就会更明显。其发作多与自主神经功能失调、器质性心脏病、电解质紊乱、药物相关。心室早搏属祖国医学“惊悸”和“怔仲”的范畴。中医病名:心悸病;西医病名:室性早搏。 二、诊断 【西医诊断】 1.最常见的症状是心悸不适,部分病人还可以出现心前区重击感、头晕、乏力、胸闷,甚至晕厥;较轻的室性期前收缩常无临床症状。 2.心脏听诊有提前出现的心搏,其后有较长的间歇,提前出现的室性期前搏动的第一心音增强,第二音减弱或消失,有时仅能听到第一心音。桡动脉搏动有漏搏现象。 3.心电图特征:提前出现的宽大畸形的QRS波群,时限>0.12s,其前无P波,其后常有完全性代尝期,T波方向与QRS波群主波方向相反。 【中医辨证分型】 1.心虚胆怯证 临床表现:主症自觉心跳心慌,时作时息,并有善惊易恐,坐卧不安,甚则不能自主。兼见气短神疲,惊悸不安,舌淡苔薄,脉细数。 辨证分析:患者因七情所伤平素心虚胆怯,突遇惊恐或情怀不适,悲哀过极,忧思不解等七情扰动,忤犯心神,心神动摇,不能自主而心悸。 2.心脾两虚证 临床表现:心悸气短,头晕目眩,纳差乏力,面色无华,失眠多梦,舌淡,脉细弱。 辨证分析:患者劳倦太过伤脾,或久坐卧伤气,引起生化之源不足,而致心血虚少,心失所养,神不潜藏,而发为心悸。 3.阴虚火旺证 临床表现:心悸易惊,心烦少寐,头晕目眩,耳鸣腰酸,遗精盗汗,舌红少津,苔薄黄或少苔,脉细数。 辨证分析:体虚久病禀赋不足,素体虚弱,或久病失养,劳欲过度,阴血亏虚,虚火上扰心神,发为心悸。 4.心脉瘀阻证 临床表现:心悸,心痛时作,痛如针刺,气短乏力,胸闷,唇甲青紫,舌暗或有瘀斑,脉涩或结代。 辨证分析:患者感受外邪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痹证日久,复感外邪,内舍于心,痹阻心脉,心之气血运行受阻,发为心悸 5.痰火扰心证 临床表现:症见心烦心悸、口苦失眠、多梦易惊、面赤气粗、便秘尿赤,甚则神志失常、胡言乱语、哭笑无常、狂躁妄动,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有力。 辨证分析:患者多因饮食劳倦嗜食膏粱厚味,煎炸炙燸,蕴热化火生痰,或伤脾滋生痰浊,痰火扰心而致心悸。

肛漏病中医诊疗方案

漏肛病(肛瘘)中医诊疗方案 一、诊断要点 1. 症状:反复发作的肛周肿痛、流脓,急性炎症期可发热。 2.局部检查:视诊可见外口形态、位置和分泌物。浅部肛瘘肛门周围可触及条索状硬结及其行径。直肠指诊可触及内口、凹陷及结节;可大体评估肛门括约功能。 3. 辅助检查: (1)探针检查:初步探查瘘道的情况。 (2)肛门直肠镜检查:与双氧水或亚甲蓝配合使用,可初步确定内口位置。 (3)瘘道造影:可采用泛影葡胺等造影剂,尤其对于复杂性肛瘘的诊断有参考价值。 (4)直肠腔内超声:观察肛瘘瘘管的走向、内口、以及判断瘘管与括约肌的关系。 (5)CT或磁共振成像:用于复杂性肛瘘的诊断,能较好地显示瘘管与括约肌的关系。 4.肛瘘的分类: (1)低位肛瘘 低位单纯性肛瘘:内口在肛隐窝,仅有一个瘘道通过外括约肌皮下部或浅部,与皮肤相通。 低位复杂性肛瘘:有两个以上内口或外口,肛瘘瘘道在外括约肌皮下部和浅部。 (2)高位肛瘘 高位单纯性肛瘘:内口在肛隐窝,仅有一个瘘道,走行在外括约肌深层以上。 高位复杂性肛瘘:有两个以上外口,通过瘘管与内口相连或并有支管空腔,其主管通过外括约肌深层以上。 二、中医治疗方法 1、一般治疗:目的是减轻症状和减少发作。 (1)注意休息、加强营养,饮食宜清淡,忌食辛辣刺激食物。 (2)保持大便规律、通畅,防止腹泻或便秘,以减少粪便对肛瘘内口的刺激。 (3)保持肛门清洁。 2、内治法:主要用于减轻症状、控制炎症发展。 辨证分型论治: (1)湿热下注证(肛瘘急性期) 证候:肛周有溃口,按之有索状物通向肛内,经常溢脓,脓质稠厚,色白或黄,局部红、肿、热、痛明显,纳呆,大便不爽,小便短赤,形体困重,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胸痹中医诊疗方案

胸痹心痛(不稳定性心绞痛)中医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 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 1.1膻中或心前区憋闷疼痛,甚则痛彻左肩背、咽喉、左上臂内侧等部位。呈发作性或持续不解,常伴有心悸气短,自汗,甚则喘息不得卧。 1.2胸闷胸痛一般几秒到几十分钟而缓解。严重者可疼痛剧烈,持续不解,汗出肢冷,面色苍白,唇甲青紫,心跳加快,或心律失常等危象,可发生猝死。 1.3 多见于中年以上,常因操劳过度,抑郁恼怒或多饮暴食,感受寒冷而诱发。 1.4查心电图、动态心电图、运动试验等可辅助诊断。根据病情可作心肌酶谱测定,心电图动态观察。 1.5必要时行冠脉CT、心肌核素显像或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以明确诊断。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我国2007年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公布的《不稳定性心绞痛诊断与治疗指南》。 3.心绞痛分级标准参照1972年加拿大心血管学会心绞痛分级标准。

(二)证候诊断 1.心痛发作期 (1)寒凝血瘀证:遇冷则疼痛发作,或闷痛,舌淡暗、苔白腻,脉沉涩。 (2)气滞血瘀证:疼痛剧烈多与情绪因素有关,舌暗或紫暗、苔白,脉弦涩。 2.心痛缓解期 (1)气虚血瘀证:胸痛、胸闷,动则尤甚,休息时减轻,乏力气短,心悸汗出,舌体胖有齿痕,舌质暗有瘀斑或瘀点、苔薄白,脉弦或有间歇。 (2)气阴两虚、心血瘀阻证:胸闷隐痛、时作时止,心悸气短,倦怠懒言,面色少华,头晕目眩,遇劳则甚,舌暗红少津,脉细弱或结代。 (3)气滞血瘀证:胸闷胸痛,时痛时止,窜行左右,疼痛多与情绪因素有关,伴有胁胀,喜叹息,舌暗或紫暗、苔白,脉弦。 (4)热毒血瘀证:胸痛发作频繁、加重,口干口苦,口气浊臭,烦热,大便秘结,舌紫暗或暗红,苔黄厚腻,脉弦滑或滑数。 (5)痰阻血瘀证:胸脘痞闷如窒而痛,或痛引肩背,气短,肢体沉重,形体肥胖痰多,纳呆恶心,舌暗苔浊腻,脉弦滑。

探究中医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观察

探究中医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观察 发表时间:2018-04-19T14:58:23.227Z 来源:《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4期作者:万涛 [导读] 采用中医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有效率,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推广应用。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建华区医院 161000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中医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20例冠心病心律不齐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给予随机分组,对照组60例,给予常规西医治疗;干预组6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医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心功能相关指标以及临床治疗效果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干预组患者治疗后的CI、CO、EF心功能相关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干预组治疗后有57例患者显示有效,占9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7%,两组差异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医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有效率,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中医;冠心病;心律不齐;临床效果;心功能 Objective to study the clinical effec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the treatment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rrhythmia. The object of this research method is between January 2015 and January 2017 in our hospital for treatment of 120 cases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patients with arrhythmia,the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the clinical data,and give the randomized,60 cases in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conventional western medicine;60 cases in the intervention group,the control group based on the use of Chinese medicine treatment,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cardiac function indexe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in two groups of patients and clinical therapeutic effect. Results the levels of CI,CO,the interven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patients with EF heart function after treatment of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and the intervention group after treatment,57 patients showed effective,accounting for 95%,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71.7% in the control group,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P<0.05). Conclusion the us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o treat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rrhythmia,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treatment,and no obvious adverse reactions,it is worth popularizing. [Key words] Chinese medicine;coronary heart disease;arrhythmia;clinical effect;cardiac function 作为临床中一种极为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冠心病发病率高,患者多伴随心律失常症状,冠心病于心律失常早期发病时,患者多感到心悸、胸闷、头晕、气短,若治疗不及时,将直接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1]。传统临床中对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多给予西医治疗,其尽管能够控制患者病情,然而也伴随着一系列不良反应,疗效达不到预期。近年来,临床中将中医应用到冠心病心律失常治疗中,为探究其疗效,研究收集我院120例冠心病心率失常患者的病例资料予以分析,并对研究结果做出如下总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5年1月~2017年1月我院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资料,共12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干预组:男38例,女22例,年龄为47~72岁,平均年龄为(53.5±6.6)岁,病程为2~6年,平均病程为(1.7±0.4)年;对照组:男37例,女23例,年龄为45~76岁,平均年龄为(52.1±6.5)岁,病程为1~5年,平均病程为(1.6±0.7)年。纳入标准:(1)经过临床诊断所有患者均符合冠心病心律失常的临床诊断标准[2];(2)研究征得临床科室的同意及医学伦理会的支持,病例选择遵循自愿原则,患者及其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合并严重心、肝、肾功能疾病者;(2)存在意识障碍及精神异常患者;(3)中途退出研究患者。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抗凝、降血脂治疗,并配合相应的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医治疗,组方包括珍珠母30 g、生龙牡20 g、麦冬15 g、赤白芍与人参各10 g、甘草与桂枝各6 g、琥珀5 g。根据患者的症形随症加减,对于阳虚者加用附子各 10g,桂枝加至12g;对阴虚型去除桂枝,加用生地黄与百合各20 g、龟板15 g;针对血虚不寐者用柏子仁10g、烧枣仁与夜交藤各15 g,痰湿甚者去白芍,五味子加半夏10 g白术12 g血瘀者丹参10 g桃红各10 g;每日1剂,水煎服,1日2次,。两组患者均治疗1个月。 1.3 观察指标 对不同治疗方式下患者治疗前后的心功能相关指标以及临床治疗效果进行综合评价。根据国际临床疗效标准,将治疗总有效率分为显效、有效、无效三个级别。显效:患者的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心律稳定在75~80次/min;有效:患者症状得到改善,心律不齐有所缓解;无效:治疗后症状无变化或出现加重趋势[3]。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对本研究中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例(n)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干预组与对照组患者心功能相关指标比较 治疗前,干预组与对照组心功能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干预组的CI、CO及EF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干预组与对照组患者临床治疗情况比较 通过对两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分析,结果显示干预组总有效率为95.0%,远超过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有意义(P<0.05)。 3 讨论 目前,临床中对冠心病心律失常多采用的是西医治疗方式,抗心律失常药物尽管也对有些类型的心律失常能取得较好的疗效,同时也伴随着严重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起搏器、除颤器等介入治疗具有一定的创伤性,再加上价格高昂,在临床中未能得到广泛推广[[]]。中医

2019年心悸诊疗方案优化

心悸(心律失常)(2019优化) 心悸(心律失常)病人自觉心中悸动,惊惕不安,甚则不能自主的一种病证,临床一般多呈反复发作性每因情志波动或劳累而发作,且常伴胸闷、气短、失眠、健忘、眩晕、耳鸣等症,严重者伴有胸痛、晕厥、抽搐、低血压等,可呈持续性。 一、诊断 中医诊断参照王永炎主编《实用中医内科学》。 西医诊断参照陈灏珠主编《实用内科学》。 (一)、诱因:情志刺激、惊恐、紧张、劳倦过度、寒冷刺激、饮酒饱食等。(二)、症状:自觉心慌不安,心跳剧烈,神情紧张,不能自主,心搏异常,或快速,或缓慢,或心跳过重,或忽跳忽止,头晕乏力。中老年发作频繁者,可伴有心胸疼痛,甚则喘促,肢冷汗出,或见晕厥,呈阵发性或持续性。 (三)、相关检查 1、心电图:是检测心律失常有效、可靠、方便的手段,它可以区分是快速性心律失常或是缓慢性心律失常;识别过早搏动的性质,如房性早搏、结性早搏、室性早搏、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及室性心动过速,判断Ⅰ度、Ⅱ度、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心房扑动与心房颤动,心室扑动与心室颤动,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等。 2、24小时动态心电活动,即动态心电图检测,也是心律失常诊断的重要方法。 3、阿托品试验:对评价窦房结功能,诊断病窦也有重要意义。 4、其它检查:测血压、X线胸部摄片、心脏超声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 二、辨证论治 1、心血不足证 辨析:心脾亏虚,心血不足,血不养心,故心悸气短,失眠多梦,心失所养,神不守舍,神志动摇,不得安宁;血虚不能上荣于面致面色无华,血虚不能上荣于脑致头晕目眩,纳呆食少,倦怠乏力,腹胀便溏为脾虚健运失司;舌淡红,脉细弱为心脾气血不足之象。 证机概要:心血亏耗,心失所养,心神不宁。 治法:补血养心,益气安神。 代表方:归脾汤加减。 常用药:党参10g、黄芪20g、白术10g、炙甘草10g、五味子6g、当归10g、龙眼肉10g、熟地黄10g、麦冬10g、茯神10g、远志10g、酸枣仁10g、木香10 g 中成药可予口服养心氏片。 另可静脉滴注丹红注射液、丹参酮针、银杏达莫、血塞通等 2、阴虚火旺证 辨析:肝肾阴虚,不能上济于心,心火独亢,心火扰神,故头晕目眩,心悸易惊,心烦失眠,耳鸣、口燥咽干;阴虚于下,阳亢于上故五心烦热,盗汗,急躁易怒;舌红少津,苔少或无,脉细数为阴虚火旺之证。 证机概要:肝肾阴虚,水不济火,心火内动,扰动心神 治法:滋阴降火,养心安神 代表方:天王补心汤合朱砂安神丸加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