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1届高考语文复习指导:文言文实词一词多义集录

2011届高考语文复习指导:文言文实词一词多义集录

2011届高考语文复习指导:文言文实词一词多义集录
2011届高考语文复习指导:文言文实词一词多义集录

2011届高考语文复习指导:文言文实词一词多义集录

高考文言文选用的材料基本是人物传记。主人公多是正面的文臣武将,文章主要围绕该人物展开记叙,叙述其生平或几件突出的事迹,凸现该人物正直敬业、奉公孝顺的品行或卓越的才能;选材多来自全是纪传体的“二十四史”。《史记》正是这一体例的开创者。

选材的相对稳定,必然带来遣词用字的相对稳定。如果我们理解并牢记这些比较稳定的常用字,既提高了阅读速度,又会提高准确率。在此,我将其做些归类,与大家共享。

一、与政事相关的常用词

官员到某地任职,做一些相关的政事,实行一定的政策,会引起各方不同的褒贬评论。于是官员与百姓、官员与官员、官员与国君(帝王)之间就会有许多“动作”发生。

1.诣:到,去。

2.劝:①鼓励,奖励;②受到鼓励、奖励。

3.课:考核、督促、征收。

4.风、化:教育感化。

5.按、案:巡视,巡行;考察,核实,查明。

6.游:①游玩,游览;②旅行,外出求学或求官;③交际,交往。

7.趣、趋:①小步走,跑;又引申为赶快,迅速。②通“促”,催促。

8.劾:举报,检举,揭发。

9.白:告诉,报告。常用于官吏之间。

10.短:进谗言,说坏话。

11.害:嫉妒。

12.闻:①听说,听见;②使知道,报告给……知道。对于义项②要特别注意。其中省略的人往往是最高统治者——国君,强化了这一点,阅读时就不至于认为下文中国君和主人公发生的事件显得突兀。怎么国君知道了并参加进来了呢?其实就是“闻”字在起作用。如“没死以闻”,“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

13.折:指斥,指责,驳斥。

14.让:①责备,责怪;②谦让,辞让。

15.党:偏袒,伙同,包庇。

16.矫:假托,假传。

17.质:作人质;抵押。

18.次:①临时驻扎(用于军队);②住宿,停留(用于个人)。

19.输:缴纳(贡品或赋税)——由“输送、运输”引申。

20.当:判刑,判罪。后多带表示惩罚意义的词语。

21.坐:①因……犯罪或错误,触犯;②牵连,定罪。

22.多:赞扬,欣赏。“高、贵”等字,若带宾语,就是意动,也意译为此。

23.少:批评,轻视,看不起。

这是一些常见的单音动词。我们基本可以按照官员行为、他官(官场)反应、社会评价三个层面来掌握。

二、值得重视的特殊单音词

1.狱:案件,案情;监狱:监管案件。

2.脱:①副词,表推测,也许、或许;“事既未然,脱可免祸”。②连词,表假设,倘若、如果。

3.第:①只,只是,只要;②科举考试或官员考核的等级,如“高第”就是高的等级。(单独的“最”也可表示等级)

4.独:若在疑问句中,表反问,难道、怎么。“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廉颇蔺相如列传》)。同样用法的还有“宁”“顾”。

5.他:别的,其他的,另外的。“又顾而之他”“王顾左右而言他”(《齐人有一妻一妾》)。

三、值得了解的相关复音词

1.下车:刚上任、刚到任。现有成语“下车伊始”。

2.乞骸骨、请辞、告老、请归、乞归:辞官。

3.用事:掌权,主管。

4.视事:在任,在职;办公。

5.听事:办公的地方。

6.逆旅:旅馆。

7.部曲:私家军队。

8.祖道:在路上设宴为人饯行。祖,祭祀路神。

9.家人:平民,老百姓。不同于“家里人”和“佣人、仆人”。

10.起家:起于家,就是从家里被征召为官。

11.作色:发怒。

12.从子:侄子。从,堂房亲属;又如“从兄、从弟、从父”等。

四、相对稳定的通假字

1.乡,通“向”:“侯生果北乡自刭”(《史记·魏公子列传》)。

2.详,通“佯”:“行十余里,广详死”(《史记·李将军列传》)。

3.蚤,通“早”:“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史记·项羽本纪》)。

4.倍,通“背”:“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史记·项羽本纪》)。

5.禽,通“擒”:“禽灭六王”(《史记·秦始皇本纪》)。

6.畔,通“叛”:“人言公之畔,陛下必不信”(《史记·淮阴侯列传》)。

7.趣,①通“趋”:“兵法,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史记·孙膑列传》)。

②通“促”:“趣赵兵亟入关”(《史记·陈涉世家》)。

8.内,通“纳”:接纳,让……近来;藏。“无内诸侯军”(《史记·高祖本纪》)。

9.郤,通“隙”:隔阂,矛盾。“令将军与臣有郤”(《史记·项羽本纪》)。

10.责,通“债”:“此两家常折券弃责”(《史记·高祖本纪》)。

五、表示时间的词

高考文言文的第四题,也就是目前试卷格局(除上海卷)的第十四题——“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正确(或不正确)的项”,错误项设置的一般特点是:个别字词的错译和打乱原文的六要素,即主要是人与时、地、事的错接。错译的字词以上面的词为常见。至于人与时、地、事的错接,也就是故意让这几个要素和主人公张冠李戴,比如补(译)出的省略成分错误。因此,我们不应忽略一些能暗示前后事件关系的时间词。

1.表瞬间:俄、俄而、俄顷;顷、顷之、顷刻、有顷;旋、寻、无何。

2.表过去:既、既而,先、先是、先时,初,时、当是时,曩、尝,昔、向。

3.表一段时间:比、迨、逮、及、洎、居(后带时间,则译作“过了…”,不译作“居住”,如“居无何,居三月”)

如果掌握这些字词的同时,又养成阅读时用“/”或序号标出事件起止的习惯,就明确了语境的起止区间,方便理解判断。

六、官员调动升迁的相关字词

1.表示授予、提升:

①征:由君王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员。

②辟: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推荐,任以官职。

③荐、举、引:由地方或某官员向中央推荐,任以官职。

④简、铨:选拔。

⑤起:起用,起家就是起于家,在家里受征召任以官职。

⑥拜、除、授:任命,授以官职。

⑦擢、拔:提升;

⑧主、秉、典:主管;后面带的经常是管理的职责。

⑨知、守,尹:主管,主持。后多跟地点,知某州、守某郡、就是做某州(郡)的长官,如“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尹京,即做京城的长官。

2.表示降职、罢免:

①贬:降职。

②迁:降职(明显的有“左迁”,但“累迁”多是升职)。

③谪:被流放或被贬职。

④罢、免、黜、废:免官,废弃不用。

⑤放:驱逐,流放。

⑥出:离开京城,外调(古人以入京任官为荣)。

3.表示调动:

迁、补、转、调、徙、改。

4.表示兼职:

领:同时掌管、兼任较低的官职。

5.表示代理,暂时担任:

署、权、行或行走。

这些词,都有个明显的特征,即后面常带表示官职或地点的专有名词,这给我们的翻译带来了方便——可以不译。更重要的是,官职的变动特别是主观情绪明显的降职和升职,往往是我们推断翻译主人公行为、事件中生难字词的重要依据。

严格来讲,在整个文言文系统中,这些字或许不能叫常用字,但对于试卷选用的文言传记文章,只要留心关注,它们的确是常用、常考的。可以这样说,以上这些词每次考试的选文都会或多或少地用到,有时甚至是直接的设题对象。建议同学们在复习时,不要死记硬背、生搬硬套,应结合具体语境,比如搭配、词性等情况灵活应变,毕竟考查的是理解它们“在文中的含义”,如此方可提高文言文阅读的解题能力.

1.备bai

①周全、详尽。“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

②具备。“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口技》)

③准备。“犹得备晨炊”(《石壕吏》)

2.薄b?

①迫近,接近。“薄暮冥冥”(《岳阳楼记》)

②轻视。“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

③厚度小。“薄如钱唇”(《活板》)

3.策ca

①马鞭。“执策而临之”(《马说》)

②鞭打、驱使。“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③记录。“策勋十二传”(《木兰诗》)

④计谋。成语“束手无策”

4.长cháng

①长度。“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

②与“短”相对。“北市买长鞭”(《木兰诗》)

③长久,健康。“但愿人长久”(《明月几时有》)

④永远。“死者长已矣”(《石壕吏》)

⑤zhǎng,排行最大“木兰无长兄”(《木兰诗》)

⑥zhǎng,头领。“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陈涉世家》)

5.次cì

①编次。“吴广皆次当行”(《陈涉世家》)

②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同上) 6.当dāng

①承当,承受。“当之无愧”

②应当。“当奖率三军”(《出师表》)

③将要。“今当远离”(同上)

④对着,向着。“木兰当户织”(《木兰诗》)

⑤值,正在。“当时此,诸郡县苦秦吏者”(《陈涉世家》)

⑥抵挡。“锐不可当”

7.道dào

①道路。“会天大雨,道不通”(《陈涉世家》)

②道义。“伐无道,诛暴秦”(同上)

③方法。“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④说,讲。“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8.度dù

①过,越过。“关山度若飞”(《木兰诗》)

②du?,推测,估计。“度已失期”(《陈涉世家》)。

9.发fā

①fā,头发。“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桃花源记》)

②把箭射出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卖油翁》)

③征发。“发闾左逋戍渔阳”(《陈涉世家》)

④被任用。“舜发于畎亩之中”(《<孟子>二章》)

10.分fēn

①划分,分开。“今天下三分”(《出师表》)

②分配,分给。“必以分人”(《曹刿论战》)

③长度单位。“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

④fan,职分,本分。“忠陛下之职分也”(《出师表》)

11.夫fū

①成年男子的通称。“荷担者三夫”(《愚公移山》)

②丈夫。“夫起大呼”(《口技》)

③fú,无实义。“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

④fú,指示代词,那。“予观夫巴陵胜状”(《岳阳楼记》) 12.固gù

①顽固。“汝心之固”(《愚公移山》)

②巩固。“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孟子>二章》)

③本来。“人固不能无失”(《弈喻》)

④安守,固守。“君子固穷……”(《孔乙己》)

13.顾gù

①回头看,看。“顾野有麦场”(《狼》)

②看望,拜访。“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出师表》)

③难道。“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为学》)

14.故gù

①原因,缘故。“公问其故”(《曹刿论战》)

②旧的,原来的。“温故而知新”(《论语》)

③特意,故意。“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见蔡桓公》)

④所以,因此。“故克之”(《曹刿论战》)

⑤老朋友。“故人西辞黄鹤楼”(《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15.过gu?

①超过,胜过。“况才之过于余者乎”(《送东阳马生序》)

②犯过失。“人恒过,然后能改”(《(孟子>二章》)

16.号háo

①大叫,呼啸。“阴风怒号”(《岳阳楼记》)

②hào,别号。“故自号日醉翁也”(《醉翁亭记》)

③hào,国号。“号为张楚”(《陈涉世家》)

④hào,号召。“号令召三老……”(同上)

17.间jiān

①中间。“傅说举于版筑之间”(《<孟子>二章》)

②期间。“奉命于危难之间”(《出师表》)

③一会儿。“立有间”(《扁鹊见蔡桓公》)

④量词。“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山坡羊.潼关怀古》)

⑤jiàn,间隔,隔开。“遂与外人间隔”(《桃花源记》)

⑥jiàn,夹杂。“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口技》)

⑦jiàn,参与。“又何间焉”(《曹刿论战》)

⑧jiàn,暗暗地。“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 (《陈涉世家》) 18.将jiàng

①将领。“项燕为楚将”(《陈涉世家》)

②率领。“上使外将兵”(同上)

③jiāng,无实义。“宫使驱将惜不得”(《石壕吏》)

④jiāng,将要。“余将告于莅事者”(《捕蛇者说》)

19.临lín

①靠近。“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记》)

②面对。“把酒临风”(《岳阳楼记》)

③来到。“临溪而渔”(《醉翁亭记》)

④将要。“故临崩寄臣以大事”(《出师表》)

20.令1ìng

①命令。“乃令符离人葛婴……”(《陈涉世家》)

②让,使。“忿恚尉,令辱之”(同上)

③指县令。“陈守令皆不在”(同上)

21.奇qí

①奇特。“明有奇巧人”(《核舟记》)

②奇怪,罕见。“此独根分而枝合,奇已!”(《峡江寺飞泉亭记》)

③jī。零数。“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

22.强qiáng

①强盛,强大。“以弱为强者”(《隆中对》)

②有余。“赏赐百千强”(《木兰诗》)

③jiāng,通“僵”,僵硬。“项为之强”(《闲情记趣》)

23.去qù

①离开。“则有去国怀乡”(《岳阳楼记》)

②距离。“西蜀之去南海”(《为学》)

24.少shǎo

①不多。“饮少辄醉”(《醉翁亭记》)

②shāo,稍微。“宾客意少舒”(《口技》)

③不久。“少时,一狼径去”(《狼》)

④shào,年轻。“陈涉少时”(《陈涉世家》)

25.舍sha

①旅舍。“客舍青青柳色新”(《送元二使安西》)

②房屋。“屋舍俨然”(《桃花源记》)

③放弃。“便舍船,从口入”(同上)

④施舍,shě。“舍与你的”(《范进中举》)

26.胜shang

①取胜。“弈者胜”(《醉翁亭记》)

②优美的。“予观夫巴陵胜状”(《岳阳楼记》)

③忍受。“高处不胜寒”(《明月几时有》)

27.食shí

①吃。“食不饱,力不足”(《马说》)

②sì,通“饲”,喂养。“食之不能尽其材”(同上)

28.书shū

①书写。“乃丹书帛日”(《陈涉世家》)

②文字,字条。“得鱼腹中书”(同上)

③书信。“一男附书至”(《石壕吏》)

④文件。“军书十二卷”(《木兰诗》)

29.属shǔ

①类。“忠之属也”(《曹刿论战》)

②侪、辈。“徒属皆日”(《陈涉世家》)

③管辖。“司命之所属”(《扁鹊见蔡桓公》)

④相同,同类。“神情与苏黄不属”(《核舟记》)

⑤zhǔ,通“嘱”,嘱托。“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30.数shù

①表多次。“又数刀毙之”(《狼》)

②shǔ,计算。“珠可历历数也”(《核舟记》)

③shu?,屡次。“扶苏以数谏故”(《陈涉世家》)

31.施shī

①施实。“然后施行……”(《出师表》)

②y,(施施)慢步徐行的样子。“施施而行,漫漫而游”(《始得西山宴游记》) 32.许xǔ

①答应。“遂许先帝以驱驰”(《出师表》)

⑦赞成。“杂然相许”(《愚公移山》)

③大约的数量。“高可二黍许”(《核舟记》)

④hǔ,拟声词。“曳屋许许声”(《口技》)

33.遗yí

①遗留。“深追先帝遗诏”(《出师表》)

②wai。给予。“简拔以遗陛下”(同上)

34.益yì

①增加。“增益其所不能”(《<孟子>二章》)

②更加。“不治将益深”(《扁鹊见蔡桓公》)

③渐渐地。“益习其声”(《黔之驴》)

④好处,益处。“有所广益”(《出师表》)

35.足zú

①脚。“足肤皲裂而不知”(《送东阳马生序》)

②充足。“力不足,才美不外见”(《马说》>

③值得。“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④敬词。(足下)“然足下卜之鬼乎”(《陈涉世家》)

文言文实词虚词一词多义

①尔安敢轻吾射() ②安能辨我是雄雌() 安③安得猛士兮守四() ④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⑤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①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去()拜②拜相如为大夫() ③左右命之拜,不拜() ①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白②余强饮三大白而去() ③虚吏白州,州白大夫() ①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报②报之以琼瑶() ③凭君传语报平安() ①伐无道,诛暴。() 暴②屠暴起,以刀劈狼首。() ③暴殄天物() ①薄暮冥冥() ②不宜妄自菲薄() 薄③薄雾浓云愁永昼() ④狐裘不暖锦衾薄() ⑤莫辞酒味薄() ①将军身被坚执锐() 被②同舍生皆被绮绣() ③泽被后世() ④被于来世者如哉() ①前人之述备矣() 备②一时齐发,众妙必备。() ③犹得备晨炊() ④右备容臭() ①其两膝相比者() ②比至() 比③每自比于管仲乐毅() ④比肩继踵() ⑤比三旦立市() ①蜀之鄙有二僧() 鄙②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③先帝不以臣卑鄙() ①录毕,走送之() 毕②群响毕绝() ③吾与汝毕力平险() ①寡人反取病矣() ②君之病在肌肤() ③病未果,寻病终() 病④病树前头万木春() ⑤则久已病矣() ⑥今日病矣,余助苗长矣。() ①执策而临之() 策②策之不以其道() ③策勋十二转() ④束手无策() ①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常②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③岂有常哉() ①朝服衣冠() 朝②入朝见威() ③皆朝于齐() ④朝而往暮而归() ①此诚不可与争锋() ②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诚③帝感其诚() ④诚如是,则霸业可成() ⑤臣诚知不如公美() ①从今若闲乘月() 乘②公与之乘() ③虽乘奔御风() ④车六七百乘() ①先帝称之曰能() 称②不以千里称也() ③称前时之闻()

高考文言文考点复习——考点五、文言实词

高考文言文考点复习——考点五、文言实词 文言实词考点是我们在复习文言文阅读时必须加以充分注意的环节。高考大纲用“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一语来表述对于文言实词的考查要求。这个表述包括两个要点:一是“常见”,即一般只考在课本中碰到过、且在文言文中出现频率较高的文言实词。因此,我们应特别注意掌握好课文中出现过的文言实词,而且尤其注意那些与现在意义不同的文言实词。 复习文言实词,要着重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多义现象。除了一些基本词汇外,文言实词大多是多义词,一个词,除了它的基本义之外,还有不少引申义和比喻义。如《齐晋鞌之战》中“逢丑父为右”的“右”字,是由方位词“右边”引申出来的“车右”(即主帅车中保护主帅的警卫员)的意思;而在《廉颇蔺相如列传》中“位居廉颇之右”则有“位尊”之意。《齐晋鞌之战》中“马逸不能止”中的“逸”是“失去控制、奔跑”的意思;而《伶官传序》中“逸豫可以亡身”中的“逸”则是“舒适、安逸”之意。《晏子之晋》中“向者子乘”中的“向”是“过去、刚才、前不久”的意思,而成语“向隅而泣”中的“向”则是“朝着”之意。等等。为了掌握好一词多义,可采用“以句记义”的方法,即记住典型例句,以掌握同一实词在不同例句中的意义。比如一个“谢”字,在《孔雀东南飞》的“谢家来贵门”“阿母谢媒人”“多谢后世人”等句中就分别是“告别、离开”“谢绝”“告诫”等意思。记住了这些例句,“谢”字的词义就不难记住了。 (二)通假现象。“通假”是文言中的一种特殊现象。阅读一段文言,如果碰到按常义理解不通时,往往应想到是不是有通假字。寻找某字的通假字,一般可从同音字(或音近字)、形近字方面考虑。比如《荀子·劝学》中“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一句中的“生”,就是“性”(本性)的通假字。再如《齐晋鞌之战》中“师陈于鞌”中的“陈”,就不能理解为姓陈的陈,而是与“阵”相通。等等。 (三)古今异义现象。语言的演变使文言实词的词义也发生了变化,有的词义扩大了,有的词义缩小了,有的词义转移了,这就造成了古今异义的现象。比如“书”在古代是“信”的意思,《烛之武退秦师》中“行李之往来”的“行李”的意思是“出行的人(这里即‘行吏’)”。再如《齐晋鞌之战》中“吾子忍之”中的“吾子”不是“我的儿子”,而是第二人称尊称,与“您”意思相同;同样,《晏子之晋》中“向者子乘”的“子”也不是“儿子”的意思,而是“您”之意。在这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千万别把连在一起的两个文言实词当成现代汉语中的一个词。比如《廉颇蔺相如列传》中“于是相如前进缶”一句中的“于是”

120个文言实词一词多义练习

120个文言实词一词多义练习 1、爱 ①喜爱,爱护;②怜惜,同情; ③吝惜,舍不得。 ?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过秦论》) ?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过秦论》)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师说》)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阿房宫赋》) ?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阿房宫赋》) ?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项脊轩志》) ?吝惜,舍不得,吝啬;?喜爱,爱护;?喜爱;?喜爱;?爱护;?喜爱。 2、安 ①安稳,安定,安全;②安逸,安乐;③安心;④安放,设置(后起意义);⑤疑问代词,哪里,哪儿;⑥疑问副词,怎么,哪里。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季氏将伐颛臾》)?既来之,则安()之。(《季氏将伐颛臾》) ?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鸿门宴》)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鸿门宴》) ?项王曰:“沛公安()在?”(《鸿门宴》) ?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谏太宗十思疏》) ?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谏太宗十思疏》) ?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谏太宗十思疏》) ?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赤壁赋》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⑴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⑵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 ⑶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 ⑷成语“皮之不存,毛将安()附”“塞翁失马,安()知非福” ??使……安定;?疑问副词,怎么;?疑问副词,怎么,哪里;?疑问代词,哪里,哪儿;?安稳,安定,安全;?安逸,安乐;?使……安定;?疑问代词,哪里,哪儿;?疑问副词,怎么/安稳,安定,安全;⑴安逸,安乐;⑵疑问副词,怎么,哪里;⑶疑问副词,怎么,哪里;⑷疑问副词,怎么,哪里/疑问副词,怎么,哪里。 3、被 ①被子;②覆盖;③施及,加于……之上;④蒙受,遭受;⑤介词,表示被动;⑥音同“披”,披在身上或穿在身上。⑦音同“披”,披散,散开。 ?未几,成归,闻妻言,如被()冰雪。(《促织》)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史记?屈原列传》) ?虽万被()戮,岂有悔哉!(《报任安书》) ?项王亦身被()十余创。(《史记?项羽本纪》) ?同舍生皆被()绮绣。(《送东阳马生序》) ?将军身被()坚执锐(《陈涉世家》) ?成语“泽被()后世”“被()发左衽” ?覆盖;?音同“披”,披散,散开;?介词,表示被动;?蒙受,遭受;?音同“披”,穿;?音同“披”,穿;?覆盖/音同“披”,披散,散开。 4、倍

文言文一词多义实词部份

文言文一词多义-实词部份 初三文言文复习一(一词多义-实词部份) 实词 1、间:(1)立有间(2)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3)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4)中间力拉崩倒之声(5)遂与外人间隔从不间断(间隔,隔开,不连接) (6)反间计(离间,挑拨使人不和)(7)亲密无间(间隙) 2、易:(1)天下事有难易乎?(2) 3、曾:(1)曾不若孀妻弱子(2)曾益其所不能 (3)曾贻余核舟一(4)曾观弈者之不若已 4、顾:(1)顾野有麦场(2)三顾臣于草庐之中(探望,拜访) (3)顾不如蜀鄙之僧哉?(4)元方入门,不顾(回头看) 5、延:(1)楚人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2)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6、固:(1)君子固穷(安于)(2)齐人固善盗乎?蛇固无足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 然学固岂可以少哉 (3)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巩固) 7、更:(1)更相庆(2)更上一层楼 8、虽:(1)僦凭看幕,虽席地不容闲也(2) 9、坐:(1)但坐观罗敷(2)众宾团坐 10、苦:(1)何苦而不平(2)天下苦秦久矣 11、书:(1)乃丹书帛曰:“陈胜王”(回乡偶书)(2)得鱼腹中书(3)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未尝识书具) (4)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家书抵万金) 12、薄:(1)薄如钱唇(2)薄暮冥冥 (3)不宜妄自菲薄 13、具:(1)未曾识书具(2)各具情态 (3)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14、居:(1)面山而居(2)居右者椎髻仰面佛印居右(3)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4)与今人居,亦乐称人失(5)居十日(经过,停留) (6)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停留) 15、鸿:(1)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2)重如泰山,轻如鸿毛(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16、当:(1)木兰当户织(2)今当远离,临表涕零当是时,妇手拍儿声 (3)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4)锐不可当

高考120个文言实词 一词多义练习

必备知识清单 高考120个文言实词一词多义练习1.爱 ①喜爱,爱护;②怜惜,同情;③吝惜,舍不得。 (1)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过秦论》) (2)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过秦论》) (3)爱()其子,择师而教之。(《师说》) (4)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阿房宫赋》) (5)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阿房宫赋》) (6)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项脊轩志》) 【答案】(1)吝惜,舍不得,吝啬;(2)喜爱,爱护;(3)喜爱;(4)喜爱;(5)爱护;(6)喜爱。 2.安 ①安稳,安定,安全;②安逸,安乐;③安心;④安放,设置(后起意义);⑤疑问代词,哪里,哪儿;⑥疑问副词,怎么,哪里。 (1)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季氏将伐颛臾》) (2)既来之,则安()之。(《季氏将伐颛臾》) (3)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鸿门宴》) (4)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鸿门宴》) (5)项王曰:“沛公安()在?”(《鸿门宴》) (6)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谏太宗十思疏》) (7)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谏太宗十思疏》) (8)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谏太宗十思疏》)

(9)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赤壁赋》) (10)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11)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2)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 (13)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 (14)成语“皮之不存,毛将安()附”“塞翁失马,安()知非福” 【答案】(1)(2)使……安定;(3)疑问副词,怎么;(4)疑问副词,怎么,哪里;(5)疑问代词,哪里,哪儿;(6)安稳,安定,安全;(7)安逸,安乐;(8)使……安定;(9)疑问代词,哪里,哪儿;(10)疑问副词,怎么/安稳,安定,安全;(11)安逸,安乐;(12)疑问副词,怎么,哪里;(13)疑问副词,怎么,哪里;(14)疑问副词,怎么,哪里/疑问副词,怎么,哪里。 3.被 ①被子;②覆盖;③施及,加于……之上;④蒙受,遭受;⑤介词,表示被动;⑥音同“披”,披在身上或穿在身上;⑦音同“披”,披散,散开。 (1)未几,成归,闻妻言,如被()冰雪。(《促织》) (2)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史记·屈原列传》) (3)虽万被()戮,岂有悔哉!(《报任安书》) (4)项王亦身被()十余创。(《史记·项羽本纪》)

高考文言文专题复习—文言实词

09年高考文言文专题复习——文言实词 09年高考文言文专题复习——文言实词 总要求:能阅读浅易的文言文 浅易的标准: 1.体裁:叙事为主、写景、抒情、说明及一般的说理文次之,近年来出现了一些寓有哲理的小品文。 2.内容:较少出现生疏的古文化常识或艰涩的古文化背景,少用典故。 3.风格:属于典范的文言文作品(古白话不在考查之列)。 刘国正先生曾举出了四部书作为浅易文言文的代表,它们分别是:《孟子》、《史记》的传记部分、《梦溪笔谈》、《聊斋志异》。 具体的考点要求: 1、理解 (1)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见《导引》118,以下出处相同) (2)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124) (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130) (4)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136) 2、分析综合 (1)筛选并提取文中的信息(143) (2)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143) (3)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143) 3.鉴赏能力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143) (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143) 迎考策略

立足课内,辐射课外 高考文言文的考查,无论实词、虚词、句式、文句理解,还是语段翻译,无一不是源自课内;历年考点的设置,几乎都可以从课本中找到相关的知识点。因此,立足课内,辐射课外十分重要。一般说来,课内篇目可反复3—4遍。 第一遍,利用晨读、自习、晚修等,将课本中所有文言篇目,按照由高三到高一倒的顺序,自行通读串讲一遍。 第二遍,以单元为单位,抓每篇文言文的知识要点,注意前后联系,总结规律。同时积累关键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并配以一定的课外练习,体现知识体系的联系性、相关性和取法于课内、应用于课外的精神。 第三遍,以课外文段为主,辐射课内已学知识。凡涉及课内的实词、虚词以及句式用法等都呼应贯通来理解记忆。另外,每天分头给120个实词和18个虚词在课内找例解,以“每天5—10个”的方式进行。 第四遍,以综合练习为主,练习出题,练习答题,学会找点、设点、解点,吃透关键实词、虚词以及句法、用法等。 掌握正确的阅读文言文的步骤 由于受考试时间的限制,又不准借助任何工具书,考生必须具有独立解题、快速答题的能力,面对一篇完全陌生的文言文,不少考生心理上比较紧张,缺乏自信,又害怕时间不够,匆忙答题,结果思路混乱,判断偏移,欲速不达。下面就以上问题,给同学们介绍古文解答的答题思路和答题技巧。 1、读题和解题 一般来说,文言试题解题阅读可分三步走: 第一步:整体阅读 要求 (1)、集中心思稳住神,浏览或跳读一遍。 (2)、能大概明了“6个问题”,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什么事、前因后果、谁说什么话或做什么事,能懂六七成即可。 第二步:细读题目 要求 (1)、一一落实要求答题的字、词、句、段所在,一般来说,运用所学的知识,较易题可以在这一步基本完成,要充分利用所给选项,运用“比较法”、“排除法”根据题干要求,

高考文言文的一词多义

高考文言文的一词多义 高考文言文的一词多义根据语境正确推断实词词义 语境,即上下文。上下文对词义具有制约和提示作用。一般地说,不管一个词有多少义项,在具体的语境中只能有一个确定的含义。因此,必要的知识储备与较强的语境意识结合起来,就是我们“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关键。所以,平时要注意做必要的知识积累,阅读文言文篇段时要细心体察语境( 上下文 )的意思。要力戒孤立、片面。 由于文言文单音词居多,这一现象特别突出。它们中有一个是本义,其余为引申义,要注意从本义推断引申义,结合上下文确定词的正确含义。 ①本义。指最初造字时表示的意义。如:朝,本义是“早晨”。(朝令夕改) ②引申义。指由本义引申出来的意义,与本义相类似、相对立或相关联,如:朝,早晨是大臣朝见国君的时间,故由“早晨”引申为“朝见”(率天下诸侯而朝周);朝见的地方也叫“朝”,故引申为“朝廷”(于是入朝见威王);朝廷再引申为“朝代”(改朝换代)现代汉语中也有,如“深山”--道理很深(深刻、深奥);友谊很深(深厚,深刻);夜深人静(时间久);颜色太深(浓、重) ③比喻义。用比喻的方法形成的词义。如:爪牙,比喻武臣(今阁下为王爪牙,为国藩垣)现代汉语中也有如“乱扣帽子”(坏名

义或罪名) 冻结资金(阻止流动或变动) ④了解词义的两种引申方式。 a:连锁式。 寒:冷--寒冷季节--缺乏冬衣而受冻--贫寒--恐惧、害怕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一女不织,或受之寒 大渡桥横铁索寒 b:辐射式。 节:竹节--木节;关节;季节;节操;节拍 一节复一节,千枝破万叶 盘根错节 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 清明时节雨纷纷 单于壮其节 钿头银篦击节碎 例1:“引”, ①会意字,由一弓一箭组成,本义是“拉开弓”,“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孟子尽心上》 ②“拉开弓”引申为“拉”,“左右或引相如去” ③“拉”引申为“拉长”,“岸木影下布,水鸟时引吭”《宣州环波亭》 ④“抽,拔出”,“马蹶,坠地,引佩刀刺马杀之”《宋史太祖纪》

文言实词一词多义

文言实词一词多义 把①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②把酒临风(a动词:端,持b动词:端起、端着) 白①乃斫大树白而书之曰②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③往来无白丁(a动词:使露出白色b形容词:白色c白丁:指没有学问的人) 悲①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②余悲之(a动词:悲伤b动词:同情) 备①众妙毕备②前人之述备矣③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a动词:具备b形容词:详尽、完备、周全c动词:准备d防备) 比①其两膝相比者②比肩继踵而在③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a动词:靠,挨着b动词:比较,比起c动词:等到) 鄙①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②肉食者鄙③先帝不以臣卑鄙(a名词:边远地区b形容词:鄙陋、庸俗、浅陋c形容词:粗俗、知识浅陋) 毕①此印者才毕②众妙毕备③吾与汝毕力平险(a副词:全部、都b动词:完成、完) 兵①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②轻兵锐卒③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④王于兴师,修我甲兵⑤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⑥田忌欲引兵之赵⑦世传其兵法(a名词:士兵b名词:兵器c名词:军队d名词:军事) 策①策之不以其道②执策而临之(a动词:驱使,鞭打b名词:马鞭) 病①病入膏肓②寡人反取病焉③未果,寻病终④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a动词:生病b名词:疾病c形容词:困苦不堪d名词:耻辱) 薄①薄如钱唇②薄暮冥冥(a动词:迫近b形容词:与“厚”相对) 称①先帝称之曰能②不以千里称也(a动词:著称b动词:称赞) 重①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②君第重射,臣能令君胜(a.音chóng,副词:重新、再次b音zhòng,形容词:重新,再次。严格地说不是一词多义。) 处①我欲乘风归去,惟恐琼楼玉宇②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a 辞①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②齐之习辞者也(a动词:告别、离开b言辞、交际场合应酬的言语) 赐①楚王赐晏子酒②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a动词:赏赐b动词:给予,上给下谓赐) 从①田忌从之,魏果去邯郸②小惠未遍,民弗从也③可以一战。战者请从(a动词:听从b动词:跟随)当①当世无双②当春乃发生③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④孙子度其行,暮当至马陵⑤今臣使楚,不当此门入⑥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a介词:可译作“在”、“正当”、“到”等b介词:对着,面对c副词:一定,必定d动词:应当e音dàng,动词:两者相抵,对、当) 道①是非君子之道②傧者更道从大门入(a名词:作为、行为。B通“导”,引导) 得①卖炭得钱何所营?②卒得五千金③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④然得而腊之以为饵⑤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⑥庞涓既事魏,得为惠王将军(a.动词:得到。b.动词:适合,中意。c.动词:能够) 点①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②沙场秋点兵(a.动词:征。b.检阅。) 毒①若毒之乎②呼嘘毒疠③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a动词:怨恨。B名词:毒物,有毒的c名词:危害、毒害) 度①春风不度玉门关②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③孙子度其行(a动词:度过、越过。B音dúo,动词:估计。) 法①世传其兵法②则以法刑断其两足(a名词:法律、制度、法令、刑法。b名词:谋略、策略) 方①方七百里,高万仞②今方来,吾欲辱之(a名词:方圆。b副词:正(好)、正要) 复①复前行,欲穷其林②余人各复延至其家③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④更若役,复若赋(a副词:再、又。b恢复。) 赋①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②岁赋其二③更若役,复若赋④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a动词:抒发。B 动词:征收、敛取。C名词:赋税。)

文言文实词一词多义集录

文言文实词一词多义集录 一、与政事相关的常用词—I 二、官员到某地任职,做一些相关的政事,实行一定的政策,会引起各方不同的褒贬评论。于是官员与百姓、官员与官员、官员与国君(帝王)之间就会有许多“动作”发生。 三、 1.诣:至y,去。 四、 2.劝:①鼓励,奖励;②受到鼓励、奖励。 五、 3.课:考核、督促、征收。 六、 4.风、化:教育感化。 七、 5.按、案:巡视,巡行;考察,核实,查明。 八、 6.游:①游玩,游览;②旅行,外出求学或求官;③交际,交往。 九、7.趣、趋:①小步走,跑;又引申为赶快,迅速。②通“促”,催促。 十、8.劾:举报,检举,揭发。| 十一、9.白:告诉,报告。常用于官吏之间。 十二、10.短:进谗言,说坏话。 十三、11.害:嫉妒。 十四、12.闻:①听说,听见;②使知道,报告给……知道。对于义项②要特别注意。 其中省略的人往往是最高统治者一一国君,如“没死以闻”,“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 十五、13 . 折: 指斥,指责,驳斥。 十八、 14 . 让: ①责备,责怪;②谦让,辞让。 十七、 15 . 党: 偏袒,伙同,包庇。 十八、 16 . 矫: 假托,假传。 十九、 17 . 质: 作人质;抵押。 二十、18 . 次: ①临时驻扎(用于军队);②住宿,停留(用于个人)。 19.输:缴纳(贡品或赋税)一一由“输送、运输”引申。 二十三、21.坐:①因……犯罪或错误,触犯;②牵连,定罪。 二十二、20.当:判刑,判罪。后多带表示惩罚意义的词语。

二十四、22.多:赞扬,欣赏。“高、贵”等字,若带宾语,就是意动,也意译为此。 二十五、23.少:批评,轻视,看不起。 二十六、值得重视的特殊单音词 二十七、 1.狱:案件,案情;监狱:监管案件。 二十八、 2.脱:①副词,表推测,也许、或许;“事既未然,脱可免祸”。②连词,表 假设,倘若、如果。 二十九、 3.第:①只,只是,只要;②科举考试或官员考核的等级,如“高第”就是高 的等级。(单独的“最”也可表示等级) 三十、4?独:若在疑问句中,表反问,难道、怎么。“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 (《廉颇蔺相如列传》)。同样用法的还有“宁”“顾”。 三十一、 5.他:别的,其他的,另外的。“又顾而之他” “王顾左右而言他”(《齐人 有一妻一妾》)。 三十二、值得了解的相关复音词 三十三、 1.下车:刚上任、刚到任。现有成语“下车伊始”。 三十四、 2.乞骸骨、请辞、告老、请归、乞归:辞官。 三十五、 3.用事:掌权,主管。 三十六、 4.视事:在任,在职;办公。 三十七、 5.听事:办公的地方。 三十八、 6.逆旅:旅馆。 三十九、7.部曲:私家军队。 四十、8.祖道:在路上设宴为人饯行。祖,祭祀路神。 四十一、9.家人:平民,老百姓。不同于“家里人”和“佣人、仆人”。 四十二、10.起家:起于家,就是从家里被征召为官。| 四十三、11.作色:发怒。 四十四、12.从子:侄子。从,堂房亲属;又如“从兄、从弟、从父”等。

高一 文言文 一词多义

高一文言文一词多义 若:仿佛若有光(似乎,好像)说: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陈述)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假如)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杂说)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你)秦伯说,与郑人盟(通“悦”高兴) 微:则名微而众寡(细小)以:以其无礼于晋(因为,连词)微闻有鼠作作索索(暗暗地)敢以烦执事(拿,用,介词)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稍微)越国以鄙远(表顺承,连词)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没有,表否定假设)若舍郑以为东道主(把,介词) 之:辍耕之垄上(往,到)而:今急而求子(才,连词,表顺承)子犯请击之(代词,带秦军)夜缒而出(表修饰,连词) 是寡人之国也(的,结构组词)若舍郑而有益于君(表顺承,连词)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助词,不译)朝济而西设版焉(表转折,连词) 见:见陵之耻(被)顾:顾计不知所出耳(不过、只是)图穷而匕见(通“现”显露)顾笑武阳(回头看) 府吏见丁宁(我)将军宜枉驾顾之(拜访) 乃: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于是,就)故:君安与项伯有故(故交、老朋友,名词)乃不知有汉(副词,竟然)故幸来告良(所以,连词) 家祭无忘告乃翁(代词,你的,你们的)故遣将守关者(特意,副词) 军:为击破沛公军(军队)击: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打,砸)军中不得驱驰(军营)秦王不肯击缶(敲击) 足下一军敌彼二军(军队最大编制单位)因击沛公于坐(刺杀) 李广军极简易(治军,带兵)已拔赵,必移兵先击之(攻打) 如:举以予人,如弃草芥(像)谢:乃令张良留谢(辞别) 弟子不必不如师(比得上)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谢罪,道歉)沛公起如厕(到,往)哙拜谢,起,立而饮之(感谢) 公屡促之,必如约(按照······办)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告诉、劝告)如有离违,宜别图之(如果,假使)乃花之既谢,亦可告无罪于主人矣(凋谢)信: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诚信)胜:沛公不胜杯酌(力能担当,经得起)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诚恳)刑人如恐不胜(尽、完) 今以蒋氏观之,犹信(确信,真实)秦王竟酒,终不能加胜于赵(胜过) 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信物,凭证)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胜利)自可断来信(使者,托信之人)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优美,好)低眉信手续续弹(随意)十旬休假,胜友如云(有才智的,高明的)

文言实词一词多义例

文言实词一词多义例 彼竭我赢,故.克之(所以)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路途,道路公问其故.(原因)以咨诹善道.(道理) 故桓侯故.使人问之(特意)道策之不以其道.(方法)两狼之并驱如故.(旧,原来)得道.多助(施仁政) 故.虽有名马(因此)不足为外人道.也(说) 夫.大国,难测也(发语词)予观.夫巴陵胜状(观看) 夫非夫.人之物而强假(那)观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考察)其夫.呓语(丈夫)姑俟异日观.云尔(看) 荷担三夫.(成年男子)此则岳阳楼之大观.(景象) 策.勋十二转(简牍)群响毕.绝(全部) 策策.之不以其道(鞭打)毕毕.力平险(竭尽)执策.而临之(马鞭)此印者才毕.(完毕) 诚此诚.危急存亡之秋(确实)苟.全性命于乱世(苟且,姑且)帝感其诚.(真心实意)苟.富贵(假如) 薄薄.如钱唇(不厚)毒.之乎(怨恨)薄.暮冥冥(迫近)赋敛之毒.(毒害) 蜀之鄙.有二僧(边境)其一犬坐.于前(坐着) 鄙肉食者鄙.(鄙陋,目光短浅)坐但坐.观罗敷(因为,由于)先帝不以臣鄙.(见识浅陋)坐.中数千人(在座) 顾.不如蜀鄙之僧哉(反而,难道)或以为死,或以为亡(有的人)顾三顾.臣于草庐之中(探望,拜访)或或异二者之为(或许,也许)顾.野有麦场(回头看)而或长烟一空(有时) 赋更若役,复若赋(赋税)及及郡下,诣太守(到)岁赋其二(征收)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和) 几死者数矣(将近)生于忧患(生存) 几几欲先走(几乎)生而乡邻之生日蹙(生活)禽兽之变诈几何哉(多少)君将哀而生之乎(使之生存)

貌若甚戚者(好象)其所为予群从所得(得到) 天涯若比邻(好象)宫使驱将惜不得(能,办法) 若更若役,复若赋(你)得然得而腊之以为饵(捕得)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各不相类(好象)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了解,知道)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如果)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领略) 曾不若孀妻弱子(如)得道多助(施行) 就持就火炀之(接近)比 瞬息可就(完成)其两膝相比者(靠近) 市欲至宛市(集市)敌恐前后受其敌(攻击)愿为市鞍马(买)盖以诱敌(敌人) 稍稍出近之(渐渐)时天时不如地利(时令,气候)其船背稍夷(稍微)时而献焉(到时候) 更若役,复若赋(赋税)公等遇雨(你们诸位,对对方敬称)赋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征收)公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各不相类(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一种文体)同别人共用) 忠之属也(类属)居十日,扁鹊复见(过了) 属司命之所属(管)居面山而居(居住) 神情与苏黄不属(类似)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在) 属予作文以记之(通“嘱”)居在者椎髻仰面(坐着) 一鼓作气(第一次)卜者知其旨意(意图) 一通计一舟(全)意意暇甚(神情) 一碧万顷(一片)意将隧入(想) 而或长烟一空(完全,都)醉翁之意不在酒(情趣) 桓侯故使人问之(派)止有剩骨(只) 使必能使行陈和睦(让)止一狼得骨止(停下)宫使驱将惜不得(使臣)笑而止之(阻止) 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按次序排比编列)前狼不敢前(上前)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停留,驻扎)起一犬坐于前(前面) 项燕为楚将,数有功(屡次)食之不能尽其材(喂) 数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几)食退而甘食其土之有(吃)皆数友出东直(几个)身上衣裳口中食(食物) 军书十二卷(征兵的名册)殚其地之出(生产的粮食等)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王)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外) 书得鱼腹中书(字条)出水落石出(显露) 黄生允修借书(书本)出淤泥而不染(长出)

高中文言文实词一词多义有效教学(转载)(整理精校版)

高中文言文实词一词多义有效教学() 必修教案 0405 08:38 :: 一词多义在现代汉语中普遍存在,古汉语中亦然,这种现象是语言发展的必然结果。它的形成情况比较复杂,如果做些研究,会发现其规律的(或通过引申,或通过比喻、借代,或通过假借等等),因为情况复杂,难于掌握,也无需一一弄清每个多义词词义的来龙去脉,所以不必就此下很多功夫。但必须对常用实词已经形成的多个义项,在逐渐学习接触的过程中,仔细比较,整理积累,以求尽可能多地掌握它。请看一例:“引”,本义是“拉开弓”。左边是“弓”,右边一竖是符号的性质,表示弓弦拉到的位置。〈说文〉解作“开弓也”。如〈孟子尽心上〉“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引而不发,指把弓拉开,可是并不射出箭去。跃如:跃跃欲试的样子。)把弓拉开,形状变化了,所以引申为“长”,“延长”。如〈水经注江水〉(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又为“伸长”,如〈左传成公十三年〉:“我君景公引领西望”。又指“延续”。如〈诗经小楚茨〉:“子子孙孙,勿替引之。”(勿替:不废)开弓是把弦和箭导向后方,所以引申出“导”、“领”的意义。如:〈西门豹治邺〉:“引河水灌民田》”。《资治通鉴亦壁之战》:“操引军从华容道步走”。又:“引军北还”。三句中的“引”都是“领”、“导”之义。由“拉弓”引申为拉的动作,义为“拉”。如《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左右欲引相如去”,又指“持”、“拿”,如“丈人目先生使引七刺狼“,再引申为”拿来作为凭证、理由“,如诸葛亮〈出师表〉:“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开弓是把弦和箭向后拉,所以引申为向后退。〈资治通鉴赤壁之战〉:“初一交战,操军不利,引次江北”,〈中山狼传〉:“先生仓卒以手捕之,且搏且却,引蔽驴后,便旋而走”(便旋:绕圈子)。看,一个“引”字,从不同角度引申出多少既有某种联系,又有区别的意义来!以下为人教版必修3必修4课本一词多义归纳: 《寡人之于国也》 )1.数例句出处释义 愿得补黑衣之数《触龙说赵太后》数目、数量 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寡人之于国也》几、若干

高考120个文言实词一词多义练习(1)

高考120个文言实词一词多义练习(1) 1、爱 ①喜爱,爱护;②怜惜,同情; ③吝惜,舍不得。 ⑴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过秦论》) ⑵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过秦论》) ⑶爱()其子,择师而教之。(《师说》) ⑷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阿房宫赋》) ⑸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阿房宫赋》) ⑹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项脊轩志》) ⑴吝惜,舍不得,吝啬;⑵喜爱,爱护;⑶喜爱;⑷喜爱;⑸爱护;⑹喜爱。 2、安 ①安稳,安定,安全;②安逸,安乐;③安心;④安放,设置(后起意义);⑤疑问代词,哪里,哪儿;⑥疑问副词,怎么,哪里。 ⑴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季氏将伐颛臾》) ⑵既来之,则安()之。(《季氏将伐颛臾》) ⑶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鸿门宴》) ⑷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鸿门宴》) ⑸项王曰:“沛公安()在?”(《鸿门宴》) ⑹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谏太宗十思疏》) ⑺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谏太宗十思疏》) ⑻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谏太宗十思疏》) ⑼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赤壁赋》 ⑽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⑾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⑿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 ⒀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 ⒁成语“皮之不存,毛将安()附”“塞翁失马,安()知非福” ⑴⑵使……安定;⑶疑问副词,怎么;⑷疑问副词,怎么,哪里;⑸疑

文言文一词多义

一词多义(按音序排列) 1. 安:1、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2、养(衣食所安) 2. 卑:1、低下(非天质之卑)2、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 3. 备: 1、周全、详尽。(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2、具备。(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口技》)3、准备。(犹得备晨炊《石壕吏》) 4. 被:1、影响(被于来世)2、同“披”,穿(皆被绮绣) 5.鄙:1、边境(蜀之鄙有二僧《为学》)2、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曹刿论战》)3、出身鄙野(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 6.毕:1、尽(毕力平险《愚公移山》)2、全部(群响毕绝《口技》) 7. 薄:1、迫近,接近。(薄暮冥冥《岳阳楼记》)2、轻视。(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3、厚度小。(薄如钱唇《活板》) 8. 策:1、马鞭。(执策而临之《马说》)2、鞭打、驱使。(策之不以其道《马说》)3、记录。(策勋十二转《木兰诗》)4、计谋。(成语“束手无策”) 9.长:cháng 1、长度。(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2、与“短”相对。(北市买长鞭《木兰诗》)3、长久(长寿)。(但愿人长久《明月几时有》)4、永远。(死者长已矣《石壕吏》)5、zhǎng,排行最大(木兰无长兄《木兰诗》) 6、zhǎng,头领。(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陈涉世家》) 10.称:1、chèn相当、配合(称其气之小大/不能称前时之闻)2、chēng称赞(先帝称之曰能) 11. 诚:1、诚心(帝感其诚)2、的确,实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3、果真(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 12.惩:1、苦于(惩山北之塞《愚公移山》)2、惩罚 13.驰:1、骑(愿驰千里足)2、驱车(追赶)(公将驰之) 14.出:1、发、起(方其出海门)2、在边疆打仗(出则方叔、召虎)3、来到(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兵)4、产生(计将安出) 15. 辞:1、推辞(蒙辞以军中多务)2、语言(未尝稍降辞色) 16. 次:1、编次。(吴广皆次当行《陈涉世家》)2、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17.箪:1、用箪装着(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2、古代装饭的圆形竹筐(一箪食,一豆羹) 18. 当:1、承当,承受。(当之无愧)2、应当。(当奖率三军《出师表》)3、将要。(今当远离)4、对着,向着。(木兰当户织《木兰诗》)5、值,正在。(当时此,诸郡县苦秦吏者《陈涉世家》)6、抵挡。(“锐不可当”)

小学语文文言文常见实词一词多义

小学语文文言文常见实词一词多义 1、把 ①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②把酒临风 a动词:端,持 b动词:端起、端着 2、白 ①乃斫大树白而书之曰 ②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③往来无白丁 a动词:使露出白色 b形容词:白色 c白丁:指没有学问的人 3、悲 ①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②余悲之 a动词:悲伤 b动词:同情 4、备 ①众妙毕备 ②前人之述备矣 ③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 a动词:具备 b形容词:详尽、完备、周全 c动词:准备 d动词:防备 5、比 ①其两膝相比者 ②比肩继踵而在 ③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a动词:靠,挨着 b动词:比较,比起 c动词:等到 6、鄙 ①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②肉食者鄙 ③先帝不以臣卑鄙 a名词:边远地区

①此印者才毕 ②众妙毕备 ③吾与汝毕力平险 a副词:全部、都 b动词:完成、完 8、兵 ①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 ②轻兵锐卒 ③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④王于兴师,修我甲兵 ⑤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⑥田忌欲引兵之赵 ⑦世传其兵法 a名词:士兵 b名词:兵器 c名词:军队 d名词:军事 9、策 ①策之不以其道 ②执策而临之 a动词:驱使,鞭打 b名词:马鞭 10、病 ①病入膏肓 ②寡人反取病焉 ③未果,寻病终 ④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a动词:生病 b名词:疾病 c形容词:困苦不堪 d名词:耻辱 11、薄 ①薄如钱唇 ②薄暮冥冥 a动词:迫近 b形容词:与“厚”相对 12、称 ①先帝称之曰能 ②不以千里称也

①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 ②君第重射,臣能令君胜 a副词:音chóng,重新、再次 b形容词:音zhòng,重新,再次 (严格地说不是一词多义) 14、处 ①我欲乘风归去,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②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a名词:处所、地方 b动词:存在、置身 15、辞 ①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 ②齐之习辞者也 a动词:告别、离开 b言辞、交际场合应酬的言语 16、赐 ①楚王赐晏子酒 ②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a动词:赏赐 b动词:给予,上给下谓赐 17、从 ①田忌从之,魏果去邯郸 ②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③可以一战。战者请从 a动词:听从 b动词:跟随 18、当 ①当世无双 ②当春乃发生 ③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④孙子度其行,暮当至马陵 ⑤今臣使楚,不当此门入 ⑥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 a介词:可译作“在”、“正当”、“到”等 b介词:对着,面对 c副词:一定,必定 d动词:应当 e动词:音dàng,两者相抵,对、当

高一语文文言文中的一词多义

烛之武退秦师 一词多义 ○若 1.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代词,你。《捕蛇者说》) 2.南宫适出,子曰:“君子哉若人!”(代词,这,这样,如此。《论语·宪问》)3.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假如。《烛之武退秦师》) 4.以万人若一郡降者,封万户。(选择连词,或,或者。《汉书·高帝纪》)5.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似乎,好像。《桃花源记》) ○辞 1.公辞焉。召孟明、西乞、白乙。(拒绝)《肴之战》 2.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文词)《送东阳马生序》 3.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托辞,辩解之辞)《季氏将伐颛臾》 4.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推辞。《烛之武退秦师》) 5.停数日,辞去。(告别。《桃花源记》) 6.不辞劳苦。(推托) ○之 1.辍耕之垄上。(往,到。动词。《陈涉世家》) 2.子犯请击之。(第三人称代词,他们(秦军)。《烛之武退秦师》) 3.是寡人之过也。(结构助词,定语的标志,的。《烛之武退秦师》) 4.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结构助词,当主谓短语在句中作为主语、宾语或一 个分句时,“之”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可不译。《烛 之武退秦师》) 5.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师说》) ○说 1.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一种文体,可以发表议论,也可以说理, 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捕蛇者说》 2.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陈述,动词)《桃花源记》 3.神仙诡诞之说。(说法)《梅花岭记》 4.范增说项羽曰。(shuì劝说)《鸿门宴》 5.秦伯说,与郑人盟。(同“悦”,喜欢,高兴。《烛之武退秦师》) ○鄙 1.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边境;边远的地方。《为学》)。 2.肉食者鄙,未能远谋(鄙陋;目光短浅。《曹刿论战》)。/先帝不以臣卑鄙3.孔子鄙其小器(鄙视。《训俭示康》)。 4.人贱物亦鄙,不足迎后人(轻贱。《孔雀东南飞》)。 5.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边境,用作动词,把……当作边境。《左传·烛之武退秦师》) 6.言语粗鄙。(粗俗)

部编初中语文文言文一词多义含答案

需掌握的文言实词(共136 个,按拼音排序)【安】 1.安能辨我是雄雌?怎么 2.安求其能千里也?怎么 3.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怎么 4.君谓计将安出?怎么 5.子非鱼,安知鱼之乐怎么 6.多歧路,今安在?哪里 7.子曰“汝安知鱼乐”哪里 8.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安逸 9.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养 10.风雨不动安如山安稳【卑】 先帝不以臣卑鄙身份低微【被】 1.同舍生皆被绮绣通“披”穿 2.将军身被坚执锐通“披”穿【本】 1.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本来 2.此之谓失其本心本来 3.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本来 4.庄子曰:“请循其本”根源 【比】 1.曹操比与袁绍相比 2.每自比于管仲、乐毅相比 3.其两膝相比者靠近 4.比至陈等到 【鄙】 1.先帝不以臣卑鄙见识短浅 2.肉食者鄙,未能远谋目光短浅【毕】 1.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全、都 2.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全、都 3.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完毕 4.吾与汝毕力平险用尽【别】 1.士别三日分别 2.与世无别区别 3.余强饮三大白而别告别 4.驱之别院另外 【兵】 1.兵革非不坚利也兵器 2.上使外将兵士兵【病】 未果,寻病终. 得病 【策】 1.执策而临之鞭子 2.策之不以其道鞭打 3.策勋十二转记录 【曾】 1.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加强否定语气 2.曾不吝情去留加强否定语气 3.计其长曾不盈寸加强否定语气 4.曾益其所不能通“增”增加 【尝】(书中该词都解释为曾经) 1.未尝识书具曾经 2.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曾经 【长】 1.惟长堤一痕与“短”相对 2.舟首尾长八分有奇长度 3.北山愚公长息曰长久 4.而或长烟一空大片 5.幼有所长成长 6.以君为长者敦厚 7.宋无长木多余的 【朝】 1.朝服衣冠早晨 2.山间之朝暮也早晨 3.于是入朝见威王朝廷 4.皆朝于齐朝拜 【诚】 1.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确实 2.臣诚知不如徐公美确实 3.帝感其诚诚心 4.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如果 【出】 1.卷石底以出露出 2.奋袖出臂露出 3.水落而石出者露出 4.不复出焉出去 5.皆出酒食拿出 6.君谓计将安出产生 7.不敢出一言以复发出 8.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使出 9.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在国外 10.方出神脱离 【初】 1.初极狭起初 2.初,权谓吕蒙曰当初 3.每至晴初霜旦刚 4.令初下刚刚 【辞】 1.未尝稍降辞色言辞 2.蒙辞以军中多务推脱 3.旦辞爷娘去告辞 【从】 便舍船,从口入自 问所从来自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自 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跟从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跟从 战则请从跟从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跟从 1

初中文言实词、虚词一词多义汇总

初中文言实词、虚词一词多义汇总 初中文言实词、虚词一词多义汇总洗濯浮躁 1. 安:1、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2、养(衣食所安) 2. 卑:1、低下(非天质之卑)2、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 3. 备: 1、周全、详尽。(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2、具备。(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口技》) 3、准备。(犹得备晨炊《石壕吏》) 4. 被:1、影响(被于来世)2、同“披”,穿(皆被绮绣) 5. 鄙:1、边境(蜀之鄙有二僧《为学》)2、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曹刿论战》) 3、出身鄙野(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 6. 毕:1、尽(毕力平险《愚公移山》)2、全部(群响毕绝《口技》) 7. 薄:1、迫近,接近。(薄暮冥冥《岳阳楼记》)2、轻视。(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3、厚度小。(薄如钱唇《活板》) 8.策:1、马鞭。(执策而临之《马说》)2、鞭打、驱使。(策之不以其道《马说》)3、记录。(策勋十二传《木兰诗》) 4、计谋。(成语“束手无策”) 9.长:chng 1、长度。(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2、与“短”相对。(北市买长鞭《木兰诗》) 3、长久,健康。(但愿人长久《明月几时有》) 4、永远。(死者长已矣《石壕吏》) 5、zhng,排行最大(木兰无长兄(《木兰诗》) 6、zhng,头领。(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陈涉世家》) 10.称:1、相当、配合(称其气之小大/不能称前时之闻)2、称赞(先帝称之曰能) 11. 诚:1、诚心(帝感其诚)2、的确,实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3、果真(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 12. 惩:1、苦于(惩山北之塞《愚公移山》)2、惩罚 13. 驰:1、骑(愿驰千里足)2、驱车(追赶)(公将驰之) 14. 出:1、发、起(方其出海门)2、在边疆打仗(出则方叔、召虎)3、来到(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兵) 4、产生(计将安出) 15. 辞:1、推辞(蒙辞以军中多务)2、语言(未尝稍降辞色) 16. 次:1、编次。(吴广皆次当行《陈涉世家》)2、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17. 箪:1、用箪装着(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2、古代装饭的圆形竹筐(一箪食,一豆羹) 18. 当:1、承当,承受。(当之无愧)2、应当。(当奖率三军《出师表》)3、将要。(今当远离) 4、对着,向着。(木兰当户织《木兰诗》) 5、值,正在。(当时此,诸郡县苦秦吏者《陈涉世家》) 6、抵挡。(“锐不可当”) 19. 道:1、道路。(会天大雨,道不通《陈涉世家》)2、道义。(伐无道,诛暴秦)3、方法。(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4、说,讲。(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20. 得:1、能够(二者不可得兼)2、得到、获得(故不为苟得)3、同“德”,感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