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与利润相关的计算公式

与利润相关的计算公式

与利润相关的计算公式
与利润相关的计算公式

与利润相关的计算公式

(一)营业利润

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

-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收益

(-公允价值变动损失)+投资收益(-投资损失)

其中

营业收入是企业经营业务所确认的收入总额,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

营业成本是企业经营业务所发生的实际成本总额,包括主营业务成本和其他业务成本。

资产减值损失是企业计提各项资产减值准备所形成的损失。

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或损失)是企业交易性金融资产等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应计人当期损益的利得(或损失)。

投资收益(或损失)是企业以各种方式对外投资所取得的收益(或发生的损失)。

(二)利润总额

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其中

营业外收入是企业发生的与其日常活动无直接关系的各项利得。

营业外支出是企业发生的与其日常活动无直接关系的各项损失。

(三)净利润

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费用

其中,所得税费用是企业确认的应从当期利润总额中扣除的所得税费用。

企业四种利润率计算公式是怎么样的

企业四种利润率计算公式是怎么样的 利润是企业经营追求的最重要目标,利润容易计算,那利润率如何计算。下面带来四种利润率计算公式,希望能帮助大家。 1、销售毛利率,是毛利占销售收入的百分比 计算公式为:销售毛利率=[(销售收入-销售成本)/销售收入]×100%。它反映了企业产品销售的初始获利能力,是企业净利润的起点,没有足够高的毛利率便不能形成较大的盈利。与同行业比较,如果公司的毛利率显著高于同业水平,说明公司产品附加值高,产品定价高,或与同行比较公司存在成本上的优势,有竞争力。与历史比较,如果公司的毛利率显著提高,则可能是公司所在行业处于复苏时期,产品价格大幅上升,2003年的钢铁行业就是典型的例子。在这种情况下投资者需考虑这种价格的上升是否能持续,公司将来的盈利能力是否有保证。相反,如果公司毛利率显著降低,则可能是公司所在行业竞争激烈,在发生价格战的情况下往往是两败俱伤的结局,这时投资者就要警觉了,我国上世纪90年代的彩电业就是这样的例子。 2、销售净利率,是净利润占销售收入的百分比 计算公式为:销售净利率=(净利润/销售收入)×100%。它与净利润成正比关系,与销售收入成反比关系,企业在增加销售收入额的同时,必须相应地获得更多的净利润,才能使销售净利率保持不变或有所提高。通过分析销售净利率的升降变动,可以促使企业在扩大销售的同时,注意改进经营管理,提高盈利水平。 3、营业利润率,是营业利润占销售收入的百分比 计算公式为:营业利润率=(营业利润/销售收入)×100%。它比销售净利率能更好地刻画公司主营业务对盈利的贡献情况,因为净利润是以营业利润为基础加上投资收益,补贴收入及营业外支出净额后得到的,而这些收入或损失的持续性较差,排除这些影响能更好地反映公司盈利能力变化及不同公司盈利能力的差别。 4、资产净利率,是净利润除以平均总资产的比率 计算公式为:资产净利率=(净利润/平均资产总额)×100%=(净利润/销售收入)×(销售收入/平均资产总额)=销售净利润率×资产周转率。资产净利率反映企业资产利用的综合效果,它可分解成净利润率与资产周转率的乘积,这样可以分析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资产净利率的增加或减少。

利润表计算公式

利润表计算公式 利润表的格式主要有多步式和单步式两种,以会计等式“收入-费用=利润”为编制依据。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利润表采用多步式。其步骤和内容如下:第一步,以主营业务收入为基础,计算主营业务利润。其计算公式为:主营业务利润=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第二步,以主营业务利润为基础,计算营业利润。其计算公式为:营业利润=主营业务利润+其他业务利润-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 第三步,以营业利润为基础,计算出利润总额。其计算公式为:利润总额=营业利润+投资收益+补贴收入+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第四步,以利润总额为基础,计算净利润。其计算公式为: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 利润表的编制 我国企业的利润表采用多步式格式,分以下三个步骤编制: 第一步,以营业收入为基础,减去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加上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减去公允价值变动损失)和投资收益(减去投资损失),计算出营业利润; 第二步,以营业利润为基础,加上营业外收入,减去营业外支出,计算出利润总额; 第三步,以利润总额为基础,减去所得税费用,计算出净利润(或净亏损)。 例题: 截止到2008年12月31日,某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科目发生额为1 990 000元,“主营业务成本”科目发生额为630 000元,“其他业务收入”科目发生额为500 000元,“其他业务成本”科目发生额为150 000元,“营业税金及附加”科目发生额为780 000元,“销售费用”科目发生额60 000元,“管理费用”科目发生额为50 000元,“财务费用”科目发生额为170 000元,“资产减值损失”科目借方发生额为50 000元(无贷方发生额),“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为借方发生额450 000元(无贷方发生额),“投资收益”科目贷方发生额为850 000元(无借方发生额),“营业外收入”科目发生额为100 000元,“营业外支出”科目发生额为40 000元,“所得税费用”科目发生额为171 600元。 该企业2008年度利润表中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和净利润的计算过程如下: 营业利润=1 990 000+500 000-630 000-150 000-780 000-60 000-50 000-170 000-50 000-450 000+850 000=1 000 000(元) 利润总额=1 000 000+100 000-40 000=1 060 000(元) 净利润=1 060 000-171 600=888 400(元)

利润率的表现形式及其计算方法

利润率的表现形式及其计算方法 ——2013年新课标文综Ⅰ卷第13题引发的思考 孙恒振2013年全国统一高考新课标文综Ⅰ卷第13题是一道计算利润率变化的试题,该题及答案如下: 中国H公司与美国某公司签订服装出口合同,约定服装单价为24美元,一年后交货。H公司生产一件服装的成本是144人民币元。签订合同时汇率为1美元=6.32人民币元,交货时为1美元=6.27人民币元。在不考虑其他条件的情况下,H公司交货时的利润率比签约时的利润率 A.下降0.83% B.下降0.76% C.上升0.83% D.上升0.76% 答案A 对于该题的答案,一线教师争议颇多,争议焦点是:这个答案唯一吗? 一.利润率的表现形式 按照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观点,“利润率是剩余价值额与全部预付资本的比率”(《资本论》第三卷,《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四十四卷,第598页,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企业的利润率公式为 高中政治教材没有“剩余价值”理论的内容,尽管我们知道“剩余价值”的大小大致相当于企业的利润的大小,可是“剩余价值理论”是分析资本主义商品生产的,试题涉及的是我国企业的利润率,再加上现行高中教材没有编排剩余价值的内容,因此,对于高中学生来说,马克思的定义对于解答该题是没有帮助的。(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企业有公有制企业也有私有制企业,公有制企业的利润与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剩余价值是不能等同的)。在我国的会计学专业的教材中,有关于“利润”计算的详细介绍,但是对“利润率”大多数只有简单的介绍,如《2012初级会计务实教材》(财务部会计资格评价中心主编,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2年版)介绍的“毛利率法”的计算公式: 毛利率=(销售毛利/销售净额)×100% 这里的“毛利率”就相当于我们常用的“利润率”,当然这只是利润率的表现形式之一,利润率的表现形式主要有以下五种: 1.销售利润率 一定时期的销售利润总额与销售收入总额的比率。它表明单位销售收入获得的利润,反映销售收入和利润的关系。 2.成本利润率 一定时期的销售利润总额与销售成本总额之比。它表明单位销售成本获得的利润,反映成本与利润的关系。 3.产值利润率 一定时期的销售利润总额与总产值之比,它表明单位产值获得的利润,反映产值与利润的关系。 4.资金利润率 一定时期的销售利润总额与资金平均占用额的比率。它表明单位资金获得的销售利润,反映企业资金的利用效果。 5.净利润率

利润表计算公式

利润表计算公式 1、营业利润=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 加+其他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支出-营业(销售) 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 2、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补贴收入+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3、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 利润总额=营业利润+投资净收益+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营业利润=主营业务利润+其他业务利润 主营业务利润=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期间费用-营业税金 其他业务利润=其他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成本-营业税金 1、工业企业利润总额 利润总额=销售利润+投资净收益+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销售利润=产品销售利润+其他销售利润-管理费用-财务费用 产品销售利润=产品销售收入-产品销售成本-产品销售费用-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 产品销售收入=销售收入-销售返回-销售折让-销售折扣 其他销售利润=其他销售收入-其他销售成本-其他销售税金及附加 2、商业企业利润总额 利润总额=营业利润+投资净收益+汇总损益+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国家补贴收入 营业利润=主营业务利润+其他业务利润 主营业务利润=主营业务收入-商品销售成本-经营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营业税及附加 全部商品产品成本降低额(率) 全部商品产品成本降低额=∑(全部商品产品实际产量×计划单位成本)-∑(全部商品产品实际产量×实际单位成本) 全部商品产品成本降低率=全部商品产品成本降低额/∑(全部商品产品实际产量×计划单位成本) 可比产品成本降低额 可比产品成本计划降低额=∑(可比产品计划产量×上年实际单位成本)-∑(可比产品计划产量×计划单位成本)

可比产品成本计划降低额=可比产品成本计划降低额/∑(计划产量×上年实际单位成本) 可比产品成本实际降低额=∑(可比产品实际产量×上年实际单位成本)-∑(可比产品实际产量×实际单位成本) 可比产品成本实际降低率=可比产品成本实际降低额/∑(可比产品实际产量×上年实际单位成本)收起 所得税费用有哪些计算方法 所得税费用的计算有两种方法: 一种是倒挤的: 所得税费用=应交所得税+递延所得税负债-递延所得税资产 另一种是直接计算的: 所得税费用=(会计利润+或-永久性差异)×25% 注意:此处有一个前提,就是不存在预期的税率变动,如果存在预期的税率变动则不能这样直接计算。 结论:暂时性差异是不影响所得税费用的金额。 因为: 所得税费用=应交所得税+递延所得税负债-递延所得税资产 =(会计利润+或-永久性差异+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应纳税暂时性差异)×25%+递延所得税负债-递延所得税资产 =(会计利润+或-永久性差异)×25%+可抵扣暂时性差异×25%-应纳税暂时性差异×25%+递延所得税负债-递延所得税资产 =(会计利润+或-永久性差异)×25%+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递延所得税负债-递延所得税资产

零售基本计算公式荟萃

零售基本计算公式荟萃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1、增长率=(本期—上期)/上期*100% 经常使用的数据,是数据分析的主要环节,通过增长率可以清晰反映门店各项经营指标与同期的增比情况,便于公司对门店的运行做相关调整。 2、毛利率(倒扣率)=(销售额—销售成本)/销售额*100% 毛利率是衡量商品毛利水平的指标,对门店日常经营有重要的指导作用,通过毛利率计算可以知道哪些是门店高毛利商品应该做重点推广,哪些是敏感商品不能断货等。另外毛利率的高低也是衡量当地购买能力的依据。门店食品毛利率应该15%左右,针织25—35%;杂品20—25%;洗涤15—18% 3、毛利 =销售额 * 毛利率=销售金额—销售成本=进价—售价 毛利是经营中很重要的一个指标,是门店利润来源,是我们发展的基础。每一个人都必须关注这个指标。毛利是考核门店经营业绩的主要依据,是对店长能力的考核。 4、平均库存=(期初库存+期末库存)/2=每日库存之和/天数 平均库存可以直白的告诉门店还有多少商品,是否应该加大或减少进货数量,在经营中非常重要。公司对门店有库存考核。 5、周转率=本期销售数量/本期平均库存*100% 6、库存周转次数=本期销售额/本期平均库存 库存周转次数说明商品流通是否顺畅。通过库存周转次数计算何以降低或减少滞销商品出现,加大资金周转率。通则规定:食品年周转次数不能小于12次,百货不能小于4次,针织不能小于6次。 7、库存周转天数 = 30(365)/库存周转次 库存周转天数说明一个商品从进入门店需要多常时间可以销售出去,也就是什么时间能将商品变为销售款。如果周转天数过长有可能变为滞销商品,应该考虑变换陈列位置、加大促销力度、申请返货等等 8、人均销售=销售/人数 这个指标说明人员分配是否合理、劳效如何,是门店对员工考核的基本依据,可以反映员工销售能力以及员工销售热情进行的考核。可以根据人均销售门店向人力资源部提出人员增减变动情况。也是控制门店开支的主要依据。 9、人均毛利=毛利/人数 这个指标说明员工为企业盈利能力,尽量提高这个指标。也是门店人员变动的依据。 10、营业毛利=毛利—费用(收入及计提、运杂费、差旅费、修理费、办公费、资产租金、水电费、租赁费、低值易耗品摊销、物料消耗、劳动保险、财产保险、业务招待费等等)营业毛利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利润。是对门店店长考核的最主要指标,是店长能力的考核。营业毛利表示:门店为公司创造的盈利情况,直接关系公司发展前景,与各位息息相关。 11、单位面积销售=销售/面积 是衡量门店经营水平的重要指标,说明你的面积利用是否合理。是对门店基础能力的考核。要求门店店长对这个基数加大提升。

计算公式汇总

预算编制 (目标利润预算方法) 1.量本利分析法 量本利分析法是根据有关产品的产销数量、销售价格、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等因素与利润之间的相互关系确定企业目标利润的方法。 (1)基本公式 目标利润=预计产品产销数量×(单位产品售价-单位产品变动成本)- 固定成本费用 利润=销售收入-变动成本-固定成本 =单价×销量-单位变动成本×销量-固定成本 =P ×Q-V ×Q-F =(P-V)×Q-F 2.比例预算法 比例预算法是利用利润指标与其他经济指标之间存在的内在比例关系,来确定目标利润的方法。 (1)基本公式 3. 上加法 它是企业根据自身发展、不断积累和提高股东分红水平等需要,匡算企业净利润,预算利润总额(及目标利润)的方法。 (1)基本公式 企业留存收益=盈余公积金+未分配利润 净利润=股利分配比率 本年新增留存收益 -1 或:=本年新增留存收益+股利分配额 目标利润=所得税税率 净利润 -1 (主要预算的编制) 1.销售预算 企业其他预算的编制都必须以销售预算为基础,因此,销售预算是编制全面预算的起点。 基本原则:收付实现制 关键公式:现金收入=当期现销收入+收回前期的赊销 2.生产预算 编制基础:销售预算

生产预算的编制的主要内容:确定预算期的产品生产量 基本公式:预计生产量=预计销售量+预计期末结存量-预计期初结存量 3.材料采购预算 编制基础:生产预算 关键公式:某种材料耗用量=产品预计生产量×单位产品定额耗用量 某种材料采购量=某种材料耗用量+该种材料期末结存量-该种材料期初结存量 材料采购支出=当期现购支出+支付前期赊购 4.直接人工预算 反映的内容:直接人工预算是一种既反映预算期内人工工时消耗水平,又规划人工成本开支的业务预算。 注意的问题:由于工资一般都要全部支付现金,因此直接人工预算表中预计直接人工成本总额就是现金预算中的直接人工工资支付额。 关键公式:某种产品直接人工总工时=单位产品定额工时×该产品预计生产量 某种产品直接人工总成本=单位工时工资率×该种产品直接人工工时总数 5.制造费用预算 费用必须按成本习性划分为固定费用和变动费用。 需要注意的是,制造费用中的非付现费用,如折旧费在计算现金支出时应予以扣除。 关键公式:某项目变动制造费用分配率= 业务量预算总数 算总额 该项目变动制造费用预 6.单位生产成本预算 编制基础:生产预算、直接材料消耗及采购预算、直接人工预算和制造费用预算 关键公式: 单位产品预计生产成本=单位产品直接材料成本+单位产品直接人工成本+单位产品制造费用 期末结存产品成本=期初结存产品成本+本期产品生产成本-本期销售产品成本 9.现金预算 现金预算的编制依据:日常业务预算和专门决策预算 现金预算的内容: 期初现金余额、现金收入、现金支出、现金余缺与筹措五部分。 关系公式:现金余缺=期初现金余额+现金收入-现金支出 期末现金余额=现金余缺+现金筹措(现金不足时) 或=现金余缺-现金投放(现金多余时) 第三章 筹资管理 第三节 债务筹资 3.融资租赁租金的计算 租金的计算大多采用等额年金法。等额年金法下,通常要根据利率和租赁手续费率确定

财务管理公式汇总

A时间价值的计算

B各系数之间的关系: C风险衡量 D风险收益率 风险收益率是指投资者因冒风险进行投资而要求的、超过资金时间价值的那部分额外的收益率。风险收益率、风险价值系数和标准离差率之间的关系可用公式表示如下: R R=b·V 式中:R R为风险收益率;b为风险价值系数;V为标准离差率。 在不考虑通货膨胀因素的情况下,投资的总收益率(R)为: R=R F+R R=R F+b·V 上式中,R为投资收益率;R F为无风险收益率。其中无风险收益率RF可用加上通货膨胀溢价的时间价值来确定,在财务管理实务中,一般把短期政府债券(如短期国库券)的收益率作为无风险收益率。

E比率预测法(重点) 比率预测法是依据有关财务比率与资金需要量之间的关系预测资金需要量的方法。 1、常用的比率预测法是销售额比率法,这是假定企业的变动资产与变动负债与销售收入之间存在着稳定的百分比关系。 大部分流动资产是变动资产(如现金、应收账款、存货),固定资产等长期资产视不同情况而定,当生产能力有剩余时,销售收入增加不需要增加固定资产;当生产能力饱和时,销售收入增加需要增加固定资产,但不一定按比例增加。部分流动负债是变动负债(随销售收入变动而变动,如应付费用、应付账款)。 外部筹资额=预计资产增加-预计负债自然增加-预测期留存收益 预计资产增加△变动资产=△收入×变动资产占销售百分比=△S×A/S1=△S/S1×A △非变动资产(如固定资产) △变动负债=△收入×变动负债占销售百分比 =△S×B/S1=△S/S1×B 预测期留存收益=预计的收入×预计销售净利率×留存收益率=S2·P·E 外部筹资额=△S×A/S1-△S×B/S1-S2·P·E+△非变动资产 2、销售额比率法解题步骤 (1)分别确定随销售收入变动而变动的资产合计A和负债合计B(变动资产和变动负债)。 (2)用基期资料分别计算A和B占销售收入(S1)的百分比,并以此为依据计算在预测期销售收入(S2)水平下资产和负债的增加数(如有非变动资产增加也应考虑)。 (3)确定预测期收益留存数(预测期销售收入×销售净利率×收益留存比例,即S2·P·E)。(4)确定对外界资金需求量: 外界资金需求量=A/S·△S-B/S1·△S-S2·P·E+△非变动资产 F筹资数量的预测 y=a+bx:a为不变资金,b为单位产销量所需变动资金。 (1)资金增长趋势预测法 用回归直线法估计a和b,可以解如下方程组得到: (2)高低点法 根据两点可以决定一条直线原理,用高点和低点代入直线议程就可以求出a和b。这里的高点是指产销业务量最大点及其对应的资金占用量,低点是指产销业务量最小点及其对应的资金占用量。将高点和低点代入直线方程: 最大产销业务量对应的资金占用量=a+b×最大产销业务量 最小产销业务量对应的资金占用量=a+b×最小产销业务量 解方程得:

利润表计算公式(必备)

利润表计算公式(必备) 利润表的格式主要有多步式和单步式两种,以会计等式“收入-费用=利润”为编制依据。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利润表采用多步式。其步骤和内容如下: 第一步,以主营业务收入为基础,计算主营业务利润。其计算公式为:主营业务利润=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第二步,以主营业务利润为基础,计算营业利润。其计算公式为:营业利润=主营业务利润+其他业务利润-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 第三步,以营业利润为基础,计算出利润总额。其计算公式为:利润总额=营业利润+投资收益+补贴收入+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第四步,以利润总额为基础,计算净利润。其计算公式为: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 利润表的编制 我国企业的利润表采用多步式格式,分以下三个步骤编制: 第一步,以营业收入为基础,减去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加上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减去公允价值变动损失)和投资收益(减去投资损失),计算出营业利润; 第二步,以营业利润为基础,加上营业外收入,减去营业外支出,计算出利润总额; 第三步,以利润总额为基础,减去所得税费用,计算出净利润(或净亏损)。 例题: 截止到2008年12月31日,某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科目发生额为1 990 000元,“主营业务成本”科目发生额为630 000元,“其他业务收入”科目发生额为500 000元,“其他业务成本”科目发生额为150 000元,“营业税金及附加”科目发生额为780 000元,“销售费用”科目发生额60 000元,“管理费用”科目发生额为50 000元,“财务费用”科目发生额为170 000元,“资产减值损失”科目借方发生额为50 000元(无贷方发生额),“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为借方发生额450 000元(无贷方发生额),“投资收益”科目贷方发生额为850 000元(无借方发生额),“营业外收入”科目发生额为100 000元,“营业外支出”科目发生额为40 000元,“所得税费用”科目发生额为171 600元。 该企业2008年度利润表中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和净利润的计算过程如下: 营业利润=1 990 000+500 000-630 000-150 000-780 000-60 000-50 000-170 000-50 000-450 000+850 000=1 000 000(元) 利润总额=1 000 000+100 000-40 000=1 060 000(元) 净利润=1 060 000-171 600=888 400(元) 本例中,企业应当根据编制利润表的多步式步骤,确定利润表各主要项目的金额,相关计算公式如下:

利润表编制方法

利润表的编制方法 (一)利润表反映企业在一定期间内利润(亏损)的实际情况。 利润表中"本月数"栏反映各项目的本月实际发生数;在编报中期财务会计报告时,填列上年同期累计实际发生数;在编报年度财务会计报告时,填列上年全年累计实际发生数,并将"本月数"栏改成"上年数"栏。如果上年度利润表与本年度利润表的项目名称和内容不相一致,应对上年度利润表项目的名称和数字按本年度的规定进行调整,填入本表"上年数"栏。在编报中期和年度财务会计报告时,应将"本月数"栏改成"上年数"栏。 利润表"本年累计数"栏反映各项目自年初起至报告期末止的累计实际发生数。 “本期金额”/“本年累计数”按当年企业1月1日至本月末累计数填列,能够反映企业经济效益指标年初至本月末的累计总规模,并通过纵向计算揭示利润的构成情况; “上期金额”/“本月数”应当填列企业上年1月1日至上年同期期末各对应项目的累计数,“上期金额”即上年同期金额。 (二)利润表各项目的填列方法。 (如果某个损益类科目没有期初期末余额,则该损益类科目根据贷方栏数额填列。根据本期发生额的借贷双方互抵的余额填列。如果根据发生额,那么借贷都有发生额该怎么填列?——按照互抵后的余额填列) 1、"主营业务收入"项目,反映企业经营主要业务所取得的收入总额。本项目应根据"主营业务收入"科目的发生额分析填列。 2、"主营业务成本"项目,反映企业经营主要业务发生的实际成本。本项目应根据"主营业务成本"科目的发生额分析填列。 3、"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项目,反映企业经营主要业务应负担的营业税、消费税、城市维护建设税、资源税、土地增值税和教育费附加等。本项目应根据"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科目的发生额分析填列。 4、"其他业务利润"项目,反映企业除主营业务以外取得的收入,减去所发生的相关成本、费用以及相关税金及附加等的支出后的净额。本项目应根据"其他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支出"科目的发生额分析填列。(其他业务收入贷方余额—其他业务支出贷方余额得到的数值填列。) 5、"营业费用"项目,反映企业在销售商品和商品流通企业在购入商品等过程中发生的费用。本项目应根据"营业费用"科目的发生额分析填列。 6、"管理费用"项目,反映企业发生的管理费用。本项目应根据"管理费用"科目的发生额分析填列。 7、"财务费用"项目,反映企业发生的财务费用。本项目应根据"财务费用"科目的发生额分析填列。 8、"投资收益"项目,反映企业以各种方式对外投资所取得的收益。本项目应根据"投资收益"科目的发生额分析填列;如为投资损失,以"-"号填列。 9、"补贴收入"项目,反映企业取得的各种补贴收入以及退回的增值税等。本项目应根据"补贴收入"科目的发生额分析填列。 10、"营业外收入"项目和"营业外支出"项目,反映企业发生的与其生产经营无直接关系的各项收入和支出。这两个项目应分别根据"营业外收入"科目和"营业外支出"科目的发生额分析填列。 11、"利润总额"项目,反映企业实现的利润总额。如为亏损总额,以"-"号填列。 12、"所得税"项目,反映企业按规定从本期损益中减去的所得税。本项目应根据"所得税"科目的发生额分析填列。 13、"净利润"项目,反映企业实现的净利润。如为净亏损,以"-"号填列。 1、利润表编制原理 利润表编制的原理是"收入-费用=利润"的会计平衡公式和收入与费用的配比原则。 在生产经营中企业不断地发生各种费用支出,同时取得各种收入,收入减去费用,剩余的部分就是企业的盈利。取得的收入和发生的相关费用的对比情况就是企业的经营成果。如果企业经营不当,发生的生产经营费用超过取得的收入,企业就发生了亏损;反之企业就能取得一定的利润。会计部门应定期(一般按月份)核算企业的经营成果,并将核算结果编制成报表,这就形成了利润表。 2、利润形成步骤 计算利润时,企业应以收入为起点,计算出当期的利润总额和净利润额。其利润总额和净利润额的形成的计算步骤为:

利润计算方法

利润计算方法 一、毛利 毛利(进销差价)=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 毛利率=毛利/主营业务收入*100% 二、营业利润 营业利润=毛利—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流通费用 营业利润率=营业利润/主营业务收入*100% (一)税金及附加 1.增值税——销售货物、进口货物、加工时应缴的税 A)一般纳税人。销售企业年度营业额在80万以上者,生产企业营业额在50万以上者 应纳税额=当期销售税额—当期进项税额 当期销售税额=销售收入*适用税率 (17%.13%.0%) 当期进项税额=进货价中已付且允许抵扣的增 值税 B)小规模纳税人。年度营业额在80万以下或50万以下者。 应纳税额=营业额*适用税率(4%.6%) 2. 营业税——提供服务、劳务、转让无形生产

等应缴的税 应纳税额=营业额*适用税率(3%—20%) 3. 消费税——应税消费品和消费行为需缴的 税 从价计征消费税=应税消费品销售额*适用 税率 从量计征消费税=应税消费品销售量*适用 税额 4. 城建税=(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适用税 率 税率:7%、5%、1% 5. 教育费附加=(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3% (二)流通费用 1.经营费用——运、储、检、租、耗、促销等费用 以及经营人员工资、福利、奖金等; 2 管理费用——开发、会议、培训、招聘、水电费、 招待费等以及管理人员工资、福利、奖金等; 3 财务费用——借、贷款利息、银行手续费、购账 本及发票等

三、利润总额 利润总额=营业利润+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四、净利润 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等 所得税——对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应缴的税 应缴税额=利润总额*适用税率(25%.20%)

《初级会计实务》利润总额的计算公式

《初级会计实务》利润总额的计算公式 利润总额 利润总额=营业利润+投资净收益+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营业利润=主营业务利润+其他业务利润 主营业务利润=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期间费用-营业税金 其他业务利润=其他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成本-营业税金 1、工业企业利润总额 利润总额=销售利润+投资净收益+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销售利润=产品销售利润+其他销售利润-管理费用-财务费用 产品销售利润=产品销售收入-产品销售成本-产品销售费用-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 产品销售收入=销售收入-销售返回-销售折让-销售折扣 其他销售利润=其他销售收入-其他销售成本-其他销售税金及附加 2、商业企业利润总额 利润总额=营业利润+投资净收益+汇总损益+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国家补贴收入 营业利润=主营业务利润+其他业务利润 主营业务利润=主营业务收入-商品销售成本-经营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营业税及附加 全部商品产品成本降低额(率) 全部商品产品成本降低额=∑(全部商品产品实际产量×计划单位成本)-∑(全部商品产品实际产量×实际单位成本) 全部商品产品成本降低率=全部商品产品成本降低额/∑(全部商品产品实际产量×计划单位成本) 可比产品成本降低额

可比产品成本计划降低额=∑(可比产品计划产量×上年实际单位成本)-∑(可比产品计划产量×计划单位成本) 可比产品成本计划降低额=可比产品成本计划降低额/∑(计划产量×上年实际单位成本) 可比产品成本实际降低额=∑(可比产品实际产量×上年实际单位成本)-∑(可比产品实际产量×实际单位成本) 可比产品成本实际降低率=可比产品成本实际降低额/∑(可比产品实际产量×上年实际单位成本) 可比产品成本计划完成分析 1、产品产量变动的影响 产量变动对成本降低额的影响=∑(实际产量×上年实际单位成本)×计划降低率-计划降低额 2、产品品种结构变动对成本降低额的影响=∑(实际产量×上年实际单位成本)-∑(实际产量×计划单位成本)-∑(实际产量×上年实际单位成本)×计划成本降低率 产品品种结构变动对成本降低率的影响={[∑(实际产量×上年实际单位成本)-∑(实际产量×计划单位成本)]/∑(实际产量×上年实际单位成本)}-计划成本降低率 3、单位产品成本变动的影响 单位产品成本变动对成本降低额的影响=∑(实际产量×计划单位成本)-∑(实际产量×实际单位成本) 单位产品成本变动对成本降低率的影响=单位产品成本变动对成本降低额的影响/∑(实际产量×上年实际单位成本) 材料成本分析 1、材料消耗量的变动,也就是实际消耗量与计划消耗量之间的差异,其计算公式为: 消耗量变动对材料成本的影响=∑[(实际消耗量-计划消耗量)×计划单价] 2、材料单价的变动,其计算公式为: 材料单价变动对材料成本的影响=∑[实际消耗量×(实际单价-计划单价)]

《初级会计实务》利润总额的计算公式

初级会计实务》利润总额的计算公式 利润总额 利润总额=营业利润+投资净收益+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营业利润=主营业务利润+其他业务利润 主营业务利润=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期间费用-营业税金 其他业务利润=其他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成本-营业税金 1、工业企业利润总额 利润总额=销售利润+投资净收益+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销售利润=产品销售利润+其他销售利润- 管理费用-财务费用 产品销售利润=产品销售收入-产品销售成本-产品销售费用-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 产品销售收入=销售收入-销售返回-销售折让-销售折扣 其他销售利润=其他销售收入-其他销售成本-其他销售税金及附加 2、商业企业利润总额 利润总额=营业利润+投资净收益+汇总损益+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国家补贴收入 营业利润=主营业务利润+其他业务利润 主营业务利润=主营业务收入-商品销售成本-经营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 营业税及附加 全部商品产品成本降低额(率) 全部商品产品成本降低额=!(全部商品产品实际产量X计划单位成本)-K全部商品产品实际产量X实际单位成本) 全部商品产品成本降低率二全部商品产品成本降低额/ K全部商品产品实际产量X 计划单位成本) 可比产品成本降低额

可比产品成本计划降低额=刀(可比产品计划产量Xh年实际单位成本)-□可比产品计划产量>计划单位成本) 可比产品成本计划降低额=可比产品成本计划降低额/ K计划产量Xh年实际单位成本) 可比产品成本实际降低额=刀(可比产品实际产量Xh年实际单位成本)-K可比产品实际产量>实际单位成本) 可比产品成本实际降低率=可比产品成本实际降低额/ K可比产品实际产量>上年实际单位成本) 可比产品成本计划完成分析 1、产品产量变动的影响 产量变动对成本降低额的影响=E (实际产量X上年实际单位成本)>#划降低率-计划降低额 2、产品品种结构变动对成本降低额的影响=E (实际产量X上年实际单位成本)-刀(实际产量>计划单位成本)-刀(实际产量>上年实际单位成本)X计划成本降低率 产品品种结构变动对成本降低率的影响={[ K实际产量Xh年实际单位成本)-刀(实际产量>计划单位成本)]/ □实际产量Xh年实际单位成本)}-计划成本降低率 3、单位产品成本变动的影响 单位产品成本变动对成本降低额的影响=刀(实际产量X计划单位成本)-K实际产量X实际单位成本) 单位产品成本变动对成本降低率的影响=单位产品成本变动对成本降低额的影响/ K 实际产量>上年实际单位成本) 材料成本分析 1、材料消耗量的变动,也就是实际消耗量与计划消耗量之间的差异,其计 算公式为: 消耗量变动对材料成本的影响=刀[(实际消耗量-计划消耗量)X计划单价] 2、材料单价的变动,其计算公式为: 材料单价变动对材料成本的影响=刀实际消耗量X (实际单价-计划单价)]

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编制公式(新会计准则)

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编制公式(新会计准则) 一、资产负债表 一)资产: 1.货币资金=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 2.交易性金融资产=交易性金融资产 3.应收票据=应收票据-坏账准备 4.应收账款=应收账款(借)+预收账款(借)-坏帐准备 5.预付账款=预付账款(借)+应付账款(借)-坏帐准备 6.应收股利=应收股利-坏账准备 7.应收利息=应收利息-坏账准备 8.其他应收款=其他应收款-坏账准备 9.“存货=材料采购+商品+在产品+半成品+包装物+低值易耗品+委托货销商品等” 存货=材料材料+原材料+包装物及低值易耗品+库存商品+周转材料+委托加工物资+委托代销商品+生产成本等-存货跌价准备±材料成本差异±商品进销差价 10.流动资产合计=货币资金+交易性金融资产+应收票据+应收账款+预付款项+应收利息+应收股利+其他应收款+存货+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资产+其他流动资产 12.可供出售金额资产=可供出售金额资产-可供出售金额资产减值准备 13.持有至到期投资=持有至到期投资-持有至到期投资资产减值准备 14.长期应收款=长期应收款-坏账准备 15.长期股权投资=长期股权投资-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 16.投资性房地产=投资性房地产-投资性房地产累计折旧(摊销)-投资性房地产减值准备 17.固定资产=固定地产(包括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累计折旧-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18.在建工程=在建工程-在建工程减值准备 19.工程物资=工程物资 20.固定资产清理=固定资产清理 21.生产性生物资产=生产性生物地产-生产性生物资产累计折旧-生产性生物资产减值准备 22.油气资产=油气地产-累计折耗-油气资产减值准备 23.无形资产=无形地产-累计摊销-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24.开发支出=研发支出-资本化支出 25.商誉=商誉-商誉减值准备 26.长期待摊费用=长期待摊费用(减去将于一年内摊销的部分) 27.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资产 28.其他非流动资产=其他非流动资产 29.非流动资产合计=可供出售金额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长期应收款+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性房地产+固定资产+在建工程+工程物资+固定资产清理+生产性生物资产+油气资产+无形资产+开发支出+商誉+长期待摊费用+递延所得税资产+其他非流动资产 30.资产总计=流动资产合计+非流动资产合计 二)负债: 1.短期借款=短期借款 2.交易性金融负债=交易性金融负债 3.应付票据=应付票据 4.应付账款=应付账款(贷)+预付账款(贷) 5.预收账款=预收账款(贷)+应收账款(贷)

利润率计算公式

1、销售毛利率,是毛利占销售收入的百分比 计算公式为:销售毛利率=[(销售收入-销售成本)/销售收入]×100%。它反映了企业产品销售的初始获利能力,是企业净利润的起点,没有足够高的毛利率便不能形成较大的盈利。与同行业比较,如果公司的毛利率显著高于同业水平,说明公司产品附加值高,产品定价高,或与同行比较公司存在成本上的优势,有竞争力。与历史比较,如果公司的毛利率显著提高,则可能是公司所在行业处于复苏时期,产品价格大幅上升,2003年的钢铁行业就是典型的例子。在这种情况下投资者需考虑这种价格的上升是否能持续,公司将来的盈利能力是否有保证。相反,如果公司毛利率显著降低,则可能是公司所在行业竞争激烈,在发生价格战的情况下往往是两败俱伤的结局,这时投资者就要警觉了,我国上世纪90年代的彩电业就是这样的例子。 2、销售净利率,是净利润占销售收入的百分比 计算公式为:销售净利率=(净利润/销售收入)×100%。它与净利润成正比关系,与销售收入成反比关系,企业在增加销售收入额的同时,必须相应地获得更多的净利润,才能使销售净利率保持不变或有所提高。通过分析销售净利率的升降变动,可以促使企业在扩大销售的同时,注意改进经营管理,提高盈利水平。 3、营业利润率,是营业利润占销售收入的百分比 计算公式为:营业利润率=(营业利润/销售收入)×100%。它比销售净利率能更好地刻画公司主营业务对盈利的贡献情况,因为净利润是以营业利润为基础加上投资收益,补贴收入及营业外支出净额后得到的,而这些收入或损失的持续性较差,排除这些影响能更好地反映公司盈利能力变化及不同公司盈利能力的差别。 4、资产净利率,是净利润除以平均总资产的比率 计算公式为:资产净利率=(净利润/平均资产总额)×100%=(净利润/销售收入)×(销 售收入/平均资产总额)=销售净利润率×资产周转率。资产净利率反映企业资产利用的综合效果,它可分解成净利润率与资产周转率的乘积,这样可以分析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资产净利率的增加或减少。

基础会计:利润形成的核算

辅导:利润形成的核算 一、三个利润的计算公式 利润计算公式是利润形成核算的基础。 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 -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 -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投资收益 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费用 二、利润形成的账务处理 利润形成的账务处理体现了计算公式与会计账户之间的一种关系: 一是在多个计算项目账户(损益类账户)中分别记录各项目的发生额; 二是在一个计算结果账户(本年利润账户)中完成利润计算。 所有这些账务处理的关键,就是编制利润形成的会计分录。具体步骤如下: 1、损益类账户增加的核算 (1)□□□□. 收入类账户(+) (2)费用类账户(+)(注:不包括“所得税费用”) □□□□ 编制以上分录,就相当于完成利润总额计算公式中的各项目计算。 利润总额=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 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 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2、损益类账户减少的核算 (1)收入类账户(-) 本年利润 (2)本年利润. 费用类账户(-)(注:不包括“所得税费用”) 编制以上分录,就是将损益类账户的发生额全部结转到本年利润账户,完成了利润总额计算公式中的全部计算。本年利润账户的贷方余额就是利润总额。 利润总额=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 +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3、所得税费用的核算 (1)计算所得税 所得税费用.(+) 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2)结转所得税 本年利润. 所得税费用(-) 编制以上分录,就相当于完成净利润计算公式中的全部计算。本年利润账户的贷方余额就是净利润。 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费用

资产负债表与利润表计算公式大全

资产负债表与利润表的计算公式大全 1.货币资金=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 2.短期投资=短期投资-短期投资跌价准备 3.应收票据=应收票据 4.应收账款=应收账款(借)-应计提“应收账款”的“坏账准备” 5.预收账款=应收账款(贷) 6.其他应收款=其他应收款-应计提“其他应收款”的“坏账准备” 7.“存货=各种材料+商品+在产品+半成品+包装物+低值易耗品+委托货销商品等”存货=材料+低值易耗品+库存商品+委托加工物资+委托代销商品+生产成本等-存货跌价准备材料采用计划成本核算,以及库存商品采用计划成本或售价核算的企业,应按加或减材料成本差异、商品进销差价后的金额填列。 8.待摊费用=待摊费用[除摊销期限1年以上(不含1年)的其他待摊费用] 9.其他流动资产=小企业除以上流动资产项目外的其他流动资产 10.长期股权投资=长期股权投资[小企业不准备在1年内(含1年)变现的各种投权性质投资账面全额] 11.长期债权投资=长期债权投资[小企业不准备在1年内(含1年)变现的各种债权性质投资的账面余额;长期债权投资中,将于1年内到期的长期债权投资,应在流动资产类下“1年内到期的长期债权投资”项目单独反映.] 12.固定资产原价=固定资产[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其原价也包括在内] 13.累计折旧=累计折旧[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其已提折旧也包括在内] 14.工程物资=工程物资 15.固定资产清理=固定资产清理(借)[“固定资产清理”科目期末为贷方余额,以“-”号填列] 16.无形资产=无形资产 17.长期待摊费用=“长期待摊费用”期末余额-“将于1年内(含1年)摊销的数额” 18.其他长期资产=“小企业除以上资产以外的其他长期资产” 19.短期借款=短期借款20.应付票据=应付票据 21.应付账款=应付账款(贷) 22.预付账款=应付账款(借) 23.应付工资=应付工资(贷)[“应付工资”科目期末为借方余额,以“-”号填列] 24.应付福利费=应付福利费25.应付利润=应付利润26.应交税金=应付利润(贷)[“应交税金”科目期末为借方余额,以“-”号填列] 27.其他应交款=其他应交款(贷)[“其他应交款”科目期末为借方余额,以“-”号填列] 28.其他应付款=其他应付款 29.预提费用=预提费用(贷)[“预提费用”科目期末为借方余额,应合并在“待摊费用”项目内反映] 30.其他流动负债=“小企业除以上流动负债以外的其他流动负债”31.长期借款=长期借款32.长期应付款=长期应付款 33.其他长期负债=反映小企业除以上长期负债项目以外的其他长期负债,包括小企业接受捐赠记入“待转资产价值”科目尚未转入资本公积的余额。本项目应根据有关科目的期末余额填列。上述长期负债各项目中将于1年内(含1年)到期的长期负债,应在“1年内到期的长期负债”项目内单独反映。上述长期负债各项目均应根据有关科目期末余额减去将于1年内(含1年)到!期的长期负债后的金额填列34.实收资本=实收资本35.资本公积=资本公积36.盈余公积=盈余公积37.法定公益金=“盈余公积”所属的“法定公益金”期末余额 38.未分配利润=本年利润+利润分配[未弥补的亏损,在本项目内以“-”号填列] 39.营业利润=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其他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支出-营业(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 40.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补贴收入+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41.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 42.营业成本=(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

销售利润率计算公式

销售利润率计算公式 推荐阅读:销售利润率 其计算公式为:销售利润率=利润总额 / 营业收入×100% 俗称销售利率率为毛利率,只是口头上的一种表述。实际上,销售利润率与销售毛利率是不同的两个指标,因为前者已剔除了期间费用,后者仍包含期间费用(如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等)。 从两者公式可以看出: 销售利润率=利润总额 / 营业收入×100% 销售毛利率=(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收入×100% 而利润总额=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费用。因此,可以看出销售毛利率一般大于销售利润率。 式中产品销售净收入是指扣除销售折让、销售折扣和销售退回之后的销售净额。销售利润越高,说明销售获利水平越高。在产品销售价格不变的条件下,利润的多少要受产品成本和产品结构等的影响。产品成本降低,产品结构中利润率高的产品比重上升,销售利润率就提高;反之,产品成本上升,产品结构中利润率高的产品比重下降,销售利润率就下降。分析、考核销售利润率,对改善产品结构,促进成本降低等有积极的作用。 销售利润计算公式是什么? 时间:2010-11-25 16:20 编辑:芳萍来源:世界工厂网点击数:8227 销售利润计算公式是什么?经常听到有朋友问这样的问题,为了能够有助于大家牢记销售利润的计算公式,本文对其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和分析,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 销售利润的计算公式为: 销售利润率=利润总额 / 营业收入×100% 销售利润率从口头上来讲,又可称之为毛利率,实际上,销售利润率和毛利率指的是不同的销售指标,销售利润率剔除了期间费用,而销售毛利率则包含了期间费用,比如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等。

从计算公式来看: 销售利润率=利润总额 / 营业收入×100% 销售毛利率=(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收入×100% 而利润总额=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费用。 因此可以看出,销售毛利率一般大于销售利润率。销售利润越高,说明销售获利水平越高。在产品销售价格不变的条件下,利润的多少要受产品成本和产品结构等的影响。产品成本降低,产品结构中利润率高的产品比重上升,销售利润率就提高;反之,产品成本上升,产品结构中利润率高的产品比重下降,销售利润率就下降。分析、考核销售利润率,对改善产品结构,促进成本降低等有积极的作用。 相关知识:企业利润率的主要形式有 ①销售利润率。一定时期的销售利润总额与销售收入总额的比率。它表明单位销售收入获得的利润,反映销售收入和利润的关系。 ②成本利润率。一定时期的销售利润总额与销售成本总额之比。它表明单位销售成本获得的利润,反映成本与利润的关系。 ③产值利润率。一定时期的销售利润总额与总产值之比,它表明单位产值获得的利润,反映产值与利润的关系。 ④资金利润率。一定时期的销售利润总额与资金平均占用额的比率。它表明单位资金获得的销售利润,反映企业资金的利用效果。 ⑤净利润率。一定时期的净利润(税后利润)与销售净额的比率。它表明单位销售收入获得税后利润的能力,反映销售收入与净利润的关系。 利润总额与净利润计算公式 浏览次数:4063次悬赏分:20 |解决时间:2010-6-9 18:45 |提问者:xiang2848 企业利润分配A公司(有限责任公司) 一、1997年损益类账户金额 主营业务收入790万;主营业务成本500万;营业费用40万;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60万;其他业务收入30万;其它业务支出10万;管理费用70万;财务费用20万;营业外收入50万;营业外支出30万;投资净收益60万 二、1990年至1996年利润(万元) 1990年-160;1991年-30;1992年25;1993年50;1994年35;1995年40;1996年25 三、1997年纳税调整事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