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6届泉州市普通中学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测试卷-语文评分说明及试题分析

2016届泉州市普通中学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测试卷-语文评分说明及试题分析

2016届泉州市普通中学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测试卷-语文评分说明及试题分析
2016届泉州市普通中学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测试卷-语文评分说明及试题分析

2016年泉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第二次质量检查

语文评分说明及试题分析

一、(9分)

第一大题为论述类文章阅读,重点考查考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和重要句子、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文章节选自游火旺《浅谈审美心理距离》一文,为适应命题需要,摘编时对原文作了一定的删改。全文较为明白浅显,阅读的难度不大,适合高中毕业水平的考生阅读和理解。

1.(3分)D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文中重要概念和句子的理解。能力层级为B级。

本题要求考生选出表述不正确的一项,答案应该是D。

先看A项,原文第一段说“距离是审美知觉的主要特征之一,是审美主体对审美对象的一种恰当的心理态度。这种距离不是观赏者与艺术家之间的实际空间距离,而是一种美学上的心理距离”,第四段说“创造和欣赏成功与否,就要看能否把这‘距离’安排得恰到好处”。A项整合了这两处的意思,符合原文意思,所以A项的表述是正确的。再看B 项,B项根据第一段中“为了形成理想的审美心理,就必须拉远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心理距离,使主体以超脱个人物欲的欣赏的眼光看待客体,对客体进行审美观照”进行转述,符合原文意思。因此B项的表述也是正确的。再看C项,C项对第二段的相关内容进行转述,原文说“那么这种心理距离是怎样形成的呢?关键在于审美主体摆脱了利害关系的束缚,转而以非功利的态度来对待事物”,结合第一段有关“心理距离”的说法, C项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因此C项的表述也是正确的。最后来看D项,原文第二段说“这种距离既可以使对象无法与现实和自然直接关联而呈现出其本色,也可以使主体因为摆脱自身与对象的认识关系和功利关系,而形成审美观照态度,使审美主体的情感转化成审美对象的特征,从而使其获得审美享受”。这几句指出了心理距离的三种作用,一是使对象无法与现实和自然直接关联而呈现出其本色,二是使主体因为摆脱自身与对象的认识关系和功利关系而形成审美观照态度,三是使审美主体的情感转化成审美对象的特征而使其获得审美享受。D项的“以及(摆脱)与现实和自然的直接关联,从而获得审美享受”指的是“审美主体(摆脱)与现实和自然的直接关联”,而原文的第一作用指的是“对象无法与现实和自然直接关联”,这里的“对象”指的是审美客体,选项的表述与原文不等值;另外,“获得审美享受”是由于“审美主体的情感转化成审美对象的特征”,而非由于“(摆脱)与现实和自然的直接关联”。因此D项的表述有误,是正确选项。

2.(3分)C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文中重要语句的理解。能力层级为B级。

本题要求考生选出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答案应该是C。

先看A项,A项根据原文第二段“在艺术欣赏过程中,观赏者对于艺术作品所显示的事物在情感上或心理上保持着一定的距离,这种距离由于消除了观赏者对艺术作品的实用态度而使美感有利于情感,因而使我们对眼前的事物产生了崭新的体验”,从条件和结果

的关系角度进行假设性转述,符合原文意思。因此A项的表述是正确的。再看B项,B项对原文第三段“因为照片中的事物是‘假’的,是没有实用价值的,所以我们这时才有‘闲暇’关注该事物实用之外的东西,使我们觉得照片中的物象比实物更加美妙(镜中的事物、水中的倒影也如此),这便是直觉的美感经验”的内容信息进行转述,符合原文意思。因此B项的表述也是正确的。再看D项,D项根据原文第三段“艺术家和欣赏者应该善于制造距离,把作品中的事物摆到某种距离之外去看。艺术家在制造‘距离’的同时就是在创造艺术”,从艺术家的角度进行转述,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因此D项的表述也是正确的。最后来看C项,原文第三段说“现实中,我们大多数人都有这样的生活经验,见到树就想到它能用来做家具,但是它除了生活实用之外,是否就没有其他意义了呢?我们不妨把它拍成照片,就不难发现,同样一棵树,在照片中就很美妙(形象与色彩之美)”,指的是面对同一事物,存在于生活中时人们更关注它的实用性,而较少发现它的形象与色彩之美,但不能就此就推断它们在生活中就不具有形象与色彩之美,“形象与色彩之美”不是有无的问题,而是欣赏者能否发现的问题。C项把欣赏者能否发现形象与色彩之美的问题,转换为形象与色彩之美是否存在的问题。因此C项的理解和分析有误,是正确选项。

3.(3分)B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

本题要求考生选出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答案应该是B。

先看A项,A项对原文第一段“距离是审美知觉的主要特征之一,是审美主体对审美对象的一种恰当的心理态度”和第四段“距离太远和太近都无法产生审美情感”等内容进行整合转述,符合原文意思。因此A项的表述是正确的。再看C项,C项对第三段“欣赏者应该善于制造距离,把作品中的事物摆到某种距离之外去看。……欣赏者在接受“距离”之外的意象的同时就是在真正欣赏艺术了”和原文第四段“在美感经验中,一方面要从实用中跳出来,一方面又不能脱尽实际生活,这是‘距离’的矛盾。创造和欣赏成功与否,就要看能否把这‘距离’安排得恰到好处”等内容进行整合转述,符合原文意思。因此C项的表述也是正确的。再看D项,D项对原文第一段“理想的艺术审美心理是非功利性的,是超越了关乎主体自身实际需要和目的的心理”和第四段“只有感情与理智的和谐才是欣赏者和艺术家的美感态度”等内容进行整合转述,符合原文意思。因此D项的表述也是正确的。最后来看B项,这是综合考查后三段的选项。B项的前半部分是对原文第四段“艺术归根结底源于生活,是切身的,是要表现情感的。哪怕是抽象艺术,它的源头也是生活的启迪”的转述,符合原文意思。因此B项前半部分是正确的。但B项据此推断出“艺术是否贴近现实生活,真实再现生活就成为欣赏者和艺术家能否产生共鸣的关键”这一结论,根据第二段和第三段,这一因果逻辑显然不成立。而且,原文第四段“艺术家和欣赏者对作品内容不能不了解。如不了解作品内容,就得不到共鸣,更谈不上欣赏”,说的是“了解作品内容”是“艺术家和欣赏者得到共鸣”的前提,而非“真实再现生活”,B项后部分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因此B项的理解和分析有误,是正确选项。

二、(36分)

第二大题为古代诗文阅读,分为“文言文阅读”“古代诗歌阅读”“名篇名句默写”三个部分。

文言文阅读包括4道小题。关于豆卢勣的这段文字选自《隋书?列传第四》,略有删节。从整体上看,这段人物传记的文字较为典范,故事性较强,文字浅易,适合对高中毕业生进行考查。

(一)(19分)

4.(3分)B

【试题分析】

本题重点考查考生文言文理解分析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

本题提供四种不同的断句方式,要求考生选择断句正确的一项。命题时,先预设要求考生断句的整段文字中的两处断句错误,有两个选项各安排一处错误,一个选项安排两处错误,另一个选项无错误。本题的A、C两项各有一处错误,分别是“厅前”属下和“山”属上。D项则兼有这两处错误。B项没有错误,是正确选项。A项的“厅前”属下,会导致句中动词“翔止”缺少落脚点,造成语意不完整,语法不通。“翔止”意为“飞落”,如果没有“厅前”来表明“飞落”的地点,语意就会不完整。C项“山”属上,既会让人误会“丹阳山”是一个词,同时还破坏了四言民谣的整体协调性。从上下文看,“我有丹阳”中的“丹阳”应是郡县名,而不是山名,原文中有“周闵帝受禅,改封丹阳郡公”一句可供佐证,因此“山”应属下。

5.(3分)A

【试题分析】

本题重点考查考生理解文言实词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

本题从阅读材料中选取四个具有古代传统文化内涵的词语,对其相关内容进行解释,反映其中的文化意义,要求考生选择出不正确的一项。B项的“羌”指我国古代西部民族之一,而原出古羌族的羌笛在汉代就已经流传于甘肃、四川等地,到唐时,羌笛是边塞上常见的一种乐器,经常出现在唐代边塞诗中,教材中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就有“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这样的诗句。C项的“爵”指爵位,是古代君王对臣民的封赐,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但之后历代的爵称和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异,较为复杂,北周设,故选项说“古代爵位分若干等”,“楚国公”是“高等级的爵位”。D项的“妃”本义为“配偶”,后专指皇帝的妾或太子、王、侯的妻,如杜牧《过华清宫绝句三首》有“一骑红尘妃子笑”之句,其中的“妃子”,即唐玄宗的宠妾杨贵妃。A项的“国子学”是中国隋以后历代王朝的教育管理机构和最高学府。汉有太学,晋立国子学,北齐称为国子寺,隋炀帝始改为国子监。国子学的教育对象为公卿大夫的子弟(明景泰以后,因国用不足,许生员纳粟入监),而不仅限于皇室子弟,因此A项“专门培养皇室子弟”的表述不准确,是正确选项。

6.(3分)B

【试题分析】

本题是对阅读材料相关文意的综合考查,着重于对文意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层级为C级。

本题在拟制时,首先将阅读材料内容分为若干方面,然后选择较为重要并基本能贯穿全文的四个方面作为切入点,用四个选项的表述来对原文进行概括和分析。A、C、D三项的概括和分析均符合原文的意思,没有失当之处。B项“为了不让母亲担心,他主动辞去地方上的职务,回到京城尽孝”的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原文中的“以母忧还京”意思是因为母亲去世,他奔丧回京。因此B项所述有误,应该是正确选项。

7.(10分)

(1)(5分)豆卢勣初生时,周太祖亲自到豆卢宁家祝贺,那时碰上刚刚打败齐军,太祖便给他取字为定东。

译出大意给2分;“亲幸”“破”“字”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2)(5分)开皇十年,豆卢勣因病被征召回京城,皇帝下令诸王都去豆卢勣的

府第探病慰问,宫中使者前来慰问的,在路上络绎不绝。

译出大意给2分;“以”“第”“顾问”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评分说明】

■第(1)小题

“亲幸宁家称庆”,应重点译出“亲幸”;“时遇新破齐师”应译出“破”“师”,重点译出“破”;“太祖因字之曰定东”应译出“因”“字”,重点译出“字”。具体评分请注意:

①“亲幸”指“帝王亲自临幸”,译为“亲自到”“驾临”,给1分;译为“幸运”,不给分。

②“破”译为“打败”“攻克”,给1分;译为“破除”“破灭”,不给分。

③“字”译为“取字”,给1分,译为“取名”“命名”亦可;译为“名字”不给分。

④关键词翻译有错别字,不给分。

■第(2)小题

“以疾征还京师”应译出“以”“疾”“征”,重点译出“以”;“诏诸王并至勣第”应译出“诏”“并”“第”,重点译出“第”;“中使顾问”应重点译出“顾问”。具体评分请注意:

①“以”译为“因为”,给1分;译为“凭借”“通过”,不给分。

②“第”译为“府第”“住宅”“家中”,给1分。

③“顾问”译为“慰问”“存问”,给1分;译为“照顾”“回头问”不给分。

④关键词翻译有错别字,不给分。

⑤“中使”没有翻译不扣分。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翻译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

理解是文言文翻译的基础,而对文意的理解又取决于对文中实词和虚词的理解,尤其是对实词的理解。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本题给出的分值,对于译出大意的赋分也占不小的比例,说明很大程度上要兼顾对整体文意的考查。

第(1)小题的关键词语有“亲幸”“破”“字”三个。“亲幸”是一个词,可译为“亲自到”;“破”是“打败”的意思;“字”此处是“取字”“取表字”的意思。

第(2)小题的关键词语有“以”“第”“顾问”三个。“以”译为“因为”;“第”是“府第”“住宅”的意思;“顾问”是一个词,意即“慰问”“存问”。

【参考译文】

豆卢勣字定东,昌黎徒河人。原本姓慕容,是燕的北地王慕容精的后代。在中山战败,这一支归顺了魏,北方人把“归义”叫做“豆卢”,便以“豆卢”为姓。父亲豆卢宁,任柱国、太保。豆卢勣初生时,周太祖亲自到豆卢宁家祝贺,那时碰上刚刚打败齐军,太祖便给他取字为定东。豆卢勣聪明颖悟,器量宽大。少年在国子学读书,学习文章六艺。魏大统十二年,太祖因为豆卢勣是功臣之子,封他为义安县侯。周闵帝受魏禅让,改封他为丹阳郡公,食邑一千五百户。明帝时,任左武伯中大夫。豆卢勣自已觉得五经还没精通,请求辞职入露门学。明帝赞许他的意见,便以原官职的身份入学。武帝继位后,豆卢勣拜任邛州刺史。还没到任,渭源的烧当羌因饥荒发生暴乱,因豆卢勣有才能韬略,便改任他为渭州刺史。在任很有仁政,汉人和少数民族都拥护他,他的仁德传布广远,吉祥的景致出现了许多。鸟鼠山俗称高武陇,山下是渭水的发源地。那座山陡峭的山崖高有千寻,山上向来缺水,羌人很为此苦恼。豆卢勣的坐骑马蹄踏下,忽然涌出一股喷泉。又

有白乌鸦落在官厅前,给小白乌鸦喂食后才飞走。百姓歌唱道:“我有丹阳,山出玉浆。济我民夷,神鸟来翔。”百姓便把这眼泉水叫玉浆泉。以后为父亲守孝,哀痛伤心超过礼的规矩。天和二年,任邵州刺史,继承了父亲楚国公的爵位。再次征召为天官府司会,历任信、夏二州总管、相州刺史。因奔守母丧而还京。宣帝大象二年,授任利州总管,升任上大将军。过了一个多月,授任柱国。益州总管王谦作乱。豆卢勣顽强守城,王谦派他的将军达奚惎、高阿那肱、乙弗虔等率十万军队攻城,在城外堆土为山,在地下挖七十多条地道,又筑坝引江水灌城。豆卢勣那时的兵卒不超过二千,昼夜拒守。四十天后,形势更加紧迫。豆卢勣便出奇兵袭击敌军,斩敌数千人,敌人投降二千人。开皇二年,突厥进犯边塞,朝廷任命豆卢勣为北道行军元帅以防备边患。一年以后,任夏州总管。皇上看他家世代尊贵,功勋卓著而克已自守,十分钦敬。后来因为汉王杨谅收纳豆卢勣的女儿做王妃,恩遇更加厚重了。开皇十年,豆卢勣因病被征召回京城,皇帝下令诸王都去豆卢勣的府第探病慰问,宫中使者前来慰问的,在路上络绎不绝。豆卢勣这一年死,时年五十五岁。皇帝痛惜哀悼很久,特别给予治丧礼品,由鸿胪监护丧事,谥号为“襄”。

(二)(11分)

本试题选用陆游的七言律诗《书愤(其二)》作为鉴赏材料。这首诗作于1197年,是作者晚年退居山阴老家时所作。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孝宗继位,赐进士出身,曾任镇江府通判,力赞张浚北伐。乾道八年(1172),王炎宣抚川陕,辟为权宣抚司干办公事兼检法官。在此期间他身着戎装,驱驰于汉中一带,开始了“铁马秋风大散关”的战斗生涯。陆游诗歌最突出的特点是充满爱国忧民的激情。收复中原是他一生反复咏吟的主题,青年时代他就立下“平生万里心,执戈王前驱”(《夜读兵书》)的宏志。到中年壮志未酬,更显得义愤填膺,“逆胡未灭心未平,孤剑床头铿有声”(《三月十七日夜醉中作》)。直至晚年他还表示“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书愤》)。即使在弥留之际,他仍然念念不忘收复中原故土,悲愤地道出“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示儿》)的遗愿。

8.(5分)

塑造了一个不畏艰苦、胸怀壮志的将领形象。诗人远离故土,戍边多年,其间从的博转战到皋兰,并不以之为苦,反而心有“壮图”,斗志昂扬。

答出形象,给2分;进行简要分析,给3分。

意思答对即可。

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评分说明】

①关于形象。答出“不畏艰苦”“胸怀壮志”各给1分,“将领”一词未答出或回答为“将士”“诗人”“作者”亦可。

②关于分析。答出“不畏艰苦”的表现,给2分;答出“胸怀壮志”的表现,给1分。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

本题考查考生理解作品内容,分析作品形象的能力。这首诗的颈联描写作者壮年在川陕前线参加戍边战斗的生活,表现了作者收复失地、澄清山河的渴望及为之付出的努力。“十年”从时间角度写出作者戍边多年的艰难,“远戍”“万里”及“的博”“皋兰”两处地名,则从空间角度写出了远离故土,转战多地的辛苦,从中可见诗人的“不畏艰苦”。“壮图”即壮志,指诗人收复失地、经略中原的雄心壮志,为了实现这一宏伟目

标,诗人亲临前线,转战南北,体现出了“胸怀壮志”的英雄气概。

9.(6分)

①前两联通过身心对比来表现诗人的奋争之情。诗人两鬓苍苍,衰老发胖,但内心依旧赤热,迟暮之态与未老雄心形成对比,悲愤中流露出奋争的情怀。②后两联通过今昔对比来表现诗人的悲愤之情。诗人回想壮年豪迈的战斗经历,慨叹如今关河未安却只能袖手旁观,在今昔对比中表达出内心的悲愤。

每答出一点给3分。

意思答对即可。

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评分说明】

①答出“身心对比”给1分,具体分析“身”和“心”的特点及这一对比所表现的情感的,给2分。

②答出“今昔对比”给1分,具体分析“今”和“昔”的生活内容,以及这一对比所表现的情感的,给2分。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

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概括作品内容,分析作品思想感情的能力。诗人的“书愤”诗有多首,所表现的思想内容和主要运用的艺术手法有许多类似之处,可相互参照。这首诗是作者晚年退居山阴老家时所作,诗的前两联写诗人对镜照容的所见所感,首联写人到老年,白发稀疏,但丹心不改;颔联写身体衰弱,不胜戎衣,但诗人仍想仗剑报国。这两联都是上句写迟暮老态,下句抒不老壮心,从而形成“身心对比”,这种对比所表现的,固然有岁月不饶人的悲凉,但更多的是“壮心未与年俱老”的奋争之情。后两联写诗人抚昔思今,满怀愤慨。颈联回忆壮年在川陕前线戍边的战斗生活,尾联描写自己退居乡村,袖手边事的现状,这两联通过诗人今昔不同生活状态的描写,突出表现了壮志难酬的悲痛与愤懑。

(三)(6分)

10.(6分)

(1)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

(2)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3)人生(间)如梦一尊(樽)还酹江月

每答出一空给1分,有错别字则该空不给分。

【评分说明】

①有漏字、添字则该空不给分。

②字迹潦草、笔画不清不给分。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考生默写古代诗文常见名篇名句的能力。能力层级为A级。

本题分别出自诸葛亮《出师表》、杜甫《登高》和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其中《登高》和《念奴娇·赤壁怀古》为《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建议的诵读篇目;《出师表》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推荐的背诵篇目。

本题给出了一定的语境,考生须根据语境的要求进行补写。这样做的目的,是让考生能更好地理解要背诵的篇目,在理解的基础上来背诵。另外,由于版本不同,《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人生”写为“人间”,“一尊”写为“一樽”亦可。

三、(25分)

文学类阅读文本《看山》是苏学文的一篇军旅小小说。小说讲述了“列兵”从当初只是为了看山而报名去守弹药库,到三年后看出大山独特味道的经历,生动而形象地刻画了“列兵”、“老兵”、“班长”等形象,表现了中国军人对部队神圣而纯洁的情愫,展现了部队大熔炉对于一个士兵心智、人格、素养等方面的磨砺与陶铸作用,赞美了新一代军人的风采。作品用“看山”这样一种含蓄的方式寓意一个士兵在部队的历练成长,三年看山,山没有变,变的是人,初来部队的青涩茫然,到心智的历练成长,再到成熟的人格素养。小说构思灵动与巧妙,善于营造文学意境,心理刻画细腻,感情含蓄绵长,主题富有正能量但又不显山不露水。无论从思想内容还是从艺术特色上看,将这篇小小说选为文学类文本阅读的考试材料都是非常恰当的。

11.(25分)

(1)(5分)

答E给3分,答C给2分,答A给1分;答B、D不给分。

【评分说明】

回答三项或三项以上,不给分。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能力。对于文学作品来说,分析和鉴赏能力是考生必须掌握的基本能力,也是文学类文本阅读考试的重点之一。因此,本试题的设计,除了对小说内容进行理解概括,还从所选文本的思想艺术特色方面提出问题,重点考察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分析鉴赏能力。能力层级为C 级与D 级。

本题为多项选择题,要求考生选出最恰当的两项。

A 项考察点是小说环境描写的作用。小说对于“群山”“山峰”的描写有多处,且大多与落日、云霞等景象合在一起描绘,因此选项将“山峰”的形象特点概括为“高耸壮美”是正确的。但将描写“山峰”的作用归结为烘托军人的“坚毅稳重”则不够准确。小说描写“山峰”,意在于表现军营生活的枯燥和“列兵”思想的变化,烘托军人甘于寂寞、乐于奉献的精神气质。写山峰的“高耸壮美”与列兵的“看山”相勾连,又与后面写山峰的秀美相照应,以表现一个新兵通过不断“看山”最终看出山的“味道”的成长经历;小说主要要表现的是一个新兵如何从青涩走向成熟,而非重在表现其坚毅稳重的风采,因此,山峰的高耸壮美与军人的坚毅稳重的逻辑关联比较牵强。A项的分析和鉴赏有部分不准确,只能给1分。

B 项考察点是对人物性格特征的分析和鉴赏。关于“列兵”报名到山里看守弹药库的原因,小说中有“列兵想,到山里守弹药库多有意思”、“最高领导是中士班长,比在连队里轻松多了”等心理描写,因此,选项前半部分的分析是正确的。“列兵”的这种“好奇”是一种正常的心态,谈不上“拈轻怕重、贪图享乐”,作者也并没有对此进行批评。所以B 项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不能给分。

C 项考察点是对人物细节描写的分析和鉴赏。作品中对于“中士”退伍前与战友们看山的描写,内容较多,其中“张开双臂”是动作描写,“‘啊’了一声”是语言描写,“满脸绯红”是神态描写,由于描写的手法多样,因此选项概括为“一连串描写”是正确的。“中士”退伍前再看山,能看出山峰“像一个欲飞的仙女”,这种感觉显然不是客观现实的,而是“中士”对部队情感的一种表现,它代表了“中士”对部队生活的理解与赞美,“中士”显然是沉浸于这种理解与赞美的情绪之中,所以他作出一系列旁若无人的举动,选项对此分析说“看出山峰味道”“激动与忘情”,是正确的。因为本项只是就结尾部分的描写进行分析和鉴赏,是一个局部性的考查,所以给2分。

D 项考察点是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和鉴赏。关于“列兵”看山的描写,小说写到他的神

情是“茫然”“不安”,对于“班长”“看出啥味道没有?”这一问题,“列兵”的回答是“还没看出。”因此,选项前半部分关于情节内容的概括是正确的。对于“列兵”的困惑,“班长”的态度是“诡秘一笑,哼着小曲就去下棋了”,而“老兵”则是“灿然一笑”,说“别看啦,咱俩下棋去”,这些细节描写的文字虽然略有不同,但他们的做法和态度都是不直接告诉“列兵”答案,而让他自己去看山揣摩,因此选项说“班长”和“老兵”的“态度和做法截然不同”显然不符合原文意思,而且结合“列兵”成为“中士”,在退伍前对新兵说的话,我们也可以看出,不直接说出山的“味道”,而是让士兵在时间的磨砺中体会山峰“味道”,是所有老兵的共同做法,因此说“班长”和“老兵”的“态度和做法”与他们的身份性格有关,显然也不正确。所以说D项的分析和鉴赏是不正确的,不能给分。

E项考察点是对小说写人艺术和人物心理描写的分析和鉴赏。小说中,人物的内心思想活动是不可视的,只能通过语言、行为等描写展现其精神世界。从这一角度看,本文的心理描写的确是细腻丰富而又成功的,因此选项前半部分评价小说“善于描写人物的心理”是正确的。对于“列兵”的心理变化过程,小说第5段写到“列兵”“怀着好奇的心思来到了山里”,随后“心里就毛躁起来”,此时心理第一次发生变化,由“好奇”到“毛躁”;当“班长”、“老兵”问“看出啥味道没有?”,“列兵”表现则是“茫然”“依旧茫然”等,到了要退伍时,“列兵”看到的山峰却幻化为“仙女”“美丽少女”,“列兵”于是有了“张开双臂,诗人般地‘啊’了一声”的表现,这些描写说明他已完成了从“茫然”到“顿悟”的转变;之后,当“兵们”询问他“怎么啦?”的时候,他却让“兵们”看山,并用三年前班长的话开导“兵们”,这说明历经三年军营生活的磨练,“列兵”的心智已经成熟,能迅速地由顿悟的“激动”状态回归到“平静”。因此,选项后半部分关于“列兵”的心理变化分析也是正确的。由于本项需要结合整个文本以及更为复杂的人物活动进行分析和鉴赏,有一定难度,所以给3分。

(2)(6分)

①关爱战士。“班长”发觉“列兵”惶惑,主动询问他“看出啥味道没有”;“老兵”看见“列兵”望着山峰出神,便问他“想家了”。②乐于帮助新兵。“列兵”看不出山峰的味道,“班长”鼓励他要继续看,直到看出才称得上是山里的兵;“老兵”鼓励他继续看,经过时间的推移就能看出味道。③开朗乐观。面对“列兵”的不安,“班长”开导他后哼着小曲去下棋了;“列兵”苦于看不出山峰的味道,“老兵”灿然一笑,邀他一起去下棋。

每答出一点给2分。

意思答对即可。

【评分说明】

①写出精神品质的一点,给1分;根据小说的内容作相应分析,给1分。

②精神品质表述不当,或模糊不清,不给分;不能根据小说的内容作相应分析,或选用来分析的内容与精神品质没有相关性,不给分。

③考生答案的意思与本答案相同或很接近均可。

④写出的精神品质不是答案所提供的,如“团结友爱”、“积极向上”等,但言之有据,析之成理,每一点可酌情给1~2分,给满6分为止。

【试题分析】

本题着重考查考生分析小说人物形象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

人物的“精神品质”与人物的“性格特征”是不同的概念。“精神”指人的意识、思维活动和一般心理状态,“品质”则指人的行为和作风所显示的思想、品性、认识等的本

质。可见,人物的“精神品质”应是指人物通过其言行举止体现出来的,有关思想、品性的抽象特征。

概括人物的“精神品质”,应抓住小说中对人物的细节描写。关于“班长”和“老兵”的描写,主要集中于小说的中间部分,主要通过人物的语言、神态描写来表现。

“列兵”看山时,“班长”“发觉了列兵的惶惑”并主动询问,“老兵”以为“列兵”想家或想对象,也主动询问了,这些描写说明,“班长”与“老兵”都具有关心爱护“列兵”的思想和行动,因此概括为“关爱战士”。“列兵”看不出山峰的“味道”,“班长”与“老兵”都没有直接告诉他山峰的“味道”,而是让他“仔细瞧瞧”“慢慢”看,这种行为从最后的结果看,对“列兵”的成长是有重要意义的,因此可以概括为“帮助”。“班长”、“老兵”与“列兵”一样,同处于山谷中的军营,在“列兵”“毛躁起来”“有了整日看平原的感觉”时,“班长”和“老兵”都能“笑”着去下棋;应当说,“列兵”对大山、对军营生活的感受是人之常情,而通过对比体现出来的,则是“班长”与“老兵”的“乐观开朗”。

(3)(6分)

①角度独特,以小见大。以“看山”为线索和叙写内容,通过写“看山”这一件小事来表现新兵的逐渐成长,以及单调、平凡的军旅生活蕴含深厚、神圣的独特魅力。②以点带面,点面结合。通过描写一个新兵从列兵到下士再到中士的成长过程,来表现军人群体的历练过程,以及军人挑战自我、战胜单调枯燥生活的精神风貌;既着重写“列兵”个体的成长,又写出军人群体的风采。

每答出一点给3分。

意思答对即可。

【评分说明】

①答出“角度独特,以小见大”,给1分;答出“小”指的是“列兵”看山的有关描写,“大”指“列兵”成长和军旅生活魅力的,给2分。

②答出“以点带面,点面结合”,给1分;答出“点”指“列兵”的成长过程,“面”指军人群体及其精神风貌的,给2分。

③答案不属于“特点”分析或者不是针对“对军旅生活的叙写”进行分析的,不给分。

④考生答案的意思与本答案相同或很接近均可。

⑤对“特点”的分析不是本答案所提供的,但言之有据,析之成理,每一点可酌情给1~3分,给满6分为止。

【试题分析】

本题着重考查考生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 级。

解答本题,要注意题目要求回答的是“对军旅生活的叙写”的特点,因此回答时既要扣紧“叙写特点”作答,又不能忽视“军旅生活”这一限制。

从概念的外延角度看,“军旅”指的是有关军队及军队作战的所有事情,作为一篇小小说,不可能展现“军旅生活”的全部内容,而事实上,本文所写的只是一个列兵在大山中看守弹药库的故事,只能说是写了“军旅生活”的一个极微小的细节,因此,本文的主人公“列兵”对于整个军人群体而言是一个“点”,他的部队生活经历对于“军旅生活”而言,也只是一个“点”。当然,由于小说中不仅仅刻画“列兵”这一形象,还描写了“班长”、“老兵”及其他军人,所以答案不能仅归纳为“以点带面”,还应当进一步概括出“点面结合”的特点。

由于小说以“列兵”的部队生活为“点”来表现“军人群体”和“军旅生活”,这就为小说的“以小见大”创造了条件,从小说的情节内容看,“列兵”是经过三年的看山,最终由一个青涩的新兵成长为一个成熟的、热爱军营的“中士”,他的成长成熟并非个例,而应是当代军人成长的普遍历程,因此小说借此要表现的就不仅仅是某部大山军营的情景,要赞美的就不仅仅是某一单个军人的精神品质,而应是整个部队、所有军人的精神风采,由此可以概括出“角度独特,以小见大”的叙写特点。

(4)(8分)

①人物塑造上,表明“中士”已从一个稚嫩的新兵历练成为一名成熟的军人,使“中士”的形象丰满起来;②情感表达上,表达出“中士”的自豪之感和对战友的鼓励,表现出“中士”对军旅生活的情感与认识得到了提升,使小说的情感表达得以丰富;③主题揭示上,表明“中士”从被“班长”、“老兵”引导到自己引导新兵,角色已发生转变,体现出中国军队传帮带的优良传统,深化了小说的主题;④结构安排上,呼应上文“班长”“那就继续看,啥时看出味道来,啥时你就是山里的兵了”,以及“列兵”“班长说能看出味道,才是山里的兵”的话,使小说具有回环反复之美。

每答出一点给3分,给满8分为止。

意思答对即可。

如有其他答案,可根据观点明确、理由充分、论述合理的程度,酌情给分。

【评分说明】

①每答出“作用”的一个方面,并结合文本内容作分析,给3分;仅回答“作用”种类,未能结合文本分析的,最多给1分。

②答案不属于“作用”分析或者不是针对结尾部分“中士”的话进行分析的,不给分。

③考生答案的意思与本答案相同或很接近均可。

④对“作用”的分析不是本答案所提供的,可根据观点明确、理由充分、论述合理的程度,每点酌情给1~3分,给满8分为止。

⑤未答出“人物塑造上”“情感表达上”“主题揭示上”“结构安排上”等词语,不扣分。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文学作品进行综合探究的能力。能力层级为F级。

这篇小说的结尾部分,是小说中描写最精彩的一部分,对于主人公形象的塑造、小说主题思想的表达、艺术特色的展现等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回答试卷提出的问题,可以从四个方面进行:一是要概括“中士”的话的含义,并据此分析其对于塑造“中士”形象的作用;二是要分析“中士”的话所表现的情感,并据此分析对小说情感的作用;三是要结合全文主题,分析“中士”的话对于主题揭示的作用;四是要关注“中士”的话出现的结构位置,并据此分析其对于小说结构特色所起的作用。

其中第一、二方面是立足于“中士”的话,从“中士”的话本身的内容、情感角度出发所得出的。

从“中士”的话的内容看,它揭示的是看出山峰“味道”与当兵的关系,即只有看出山峰“味道”,才是合格的兵。而看出山峰“味道”的言外之意,即理解了军旅生活,对军队充满感情,完成了个体的成长成熟过程等,因此,当“中士”看出了山的“味道”,并以过来人的身份说出这番话时,其所代表的意义即“中士”已完成了从新兵到成熟军人的蜕变。把这一意思转成作用角度的分析,即“表明”“列兵”到“中士”的形象变化,“丰富”了“列兵”的形象特征。从“中士”的话的情感看,“中士”的话是在自己看出

山峰“味道”之后,对其他新兵所说的,因此,话中既难掩喜悦自豪之情,又与以前的“班长”、“老兵”一样,充满了对新兵的关爱与鼓励。从作用角度转述这一意思,即“表现”“中士”的复杂情感,“丰富”了小说的情感表达。

第三、四方面的分析则要把结尾“中士”的话放在小说主题、结构特色等较大的视角下,才能在对照中看出其应有的作用。

结尾部分“中士”的话其实在前文已经出现过,“班长”对刚到山里的“列兵”说过,“老兵”对于整天看山的“列兵”也有过类似的表达。同样内容的句子多次出现,而且作为结尾,其意义显然不仅是修辞上的功用,而应当还有主题表达上的考量。从全文的内容看,“列兵”正是在“班长”、“老兵”的鼓励下,最终看出了山的“味道”,完成了蜕变,因此当已成为“中士”的“列兵”再把同样的话表达给新兵时,我们从中所看到的,已不仅仅是一个具体的人物对另一个具体人物的关爱,而应当是一批老兵对下一拨新兵的爱护与帮助,这其实也就是军队“传帮带”的光荣传统,是军人风采代代相传的根本原因,小说的深刻之处也就在于此。把这一意思转述为作用分析,即“深化了小说的主题”。另外,正如前文所指出的,“中士”的话在文中曾多次出现过,因此从结构安排的角度看,以“中士”的话结尾,呼应前文,使小说结构上具有“回环反复之美”。

四、(25分)

第四大题为实用类文本阅读。本文主要取材于谢世诚主编的《民国文化名流百人传·邹韬奋》,原文共有2063字,为了命题的需要,对原文进行删改,又根据其他相关资料对所选文段进行了订正、补充和整合,加上相关链接材料,共1600多字。选文主要从经历、贡献和去世后的评价来叙写邹韬奋,突出他的爱国心、正义感、进步性,选文主题鲜明,叙议结合。摘编的材料及相关链接作为阅读内容,在考查考生实用类文本阅读能力的同时,无疑也有利于引导考生感受实用类文本传递的正能量。

12.(25分)

(1)(5分)

答E给3分,答B给2分,答D给1分;答A、C不给分。

【评分说明】

回答三项或三项以上,不给分。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进行分析概括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

本题为多项选择题,要求考生选出最恰当的两项。

A项“从小偏爱”于文无据;“有扎实的文字功底”与原文第一段“打下了厚实的语文基础”的表述不等值;另外,选项的因果关系不能完全成立,从原文看,邹韬奋大学转读文科的原因应是“对数学、物理不感兴趣”,而不一定与他小时候的语文基础有关;他“毕生从事文字工作”是事实,但原因并非就是选项所说的两方面原因。所以A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不能给分。

B项表述对应第四段生活书店的成立及其作用的信息,符合原文意思。B项考查的是局部信息的分析和概括,所以给2分。

C项“思想发生转变”言过其实,原文第四段最后一句说“他着重考察了西欧诸国和美国、苏联,进一步认同社会主义”,这里的“进一步认同社会主义”与本项“思想发生转变”不等值;且本项中“发起成立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并任委员”与“他积极响应中共号召”因果关系也不成立。所以C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不能给分。

D项前半部分说“邹韬奋多次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共党组织考虑到当时的形势和国统区工作的需要,并没有满足他的申请”,此信息符合原文第四段结尾句和第六段第一

句的意思,是正确的。但选项后半部分说“这成为邹韬奋生前的一大遗憾”依据不足,从原文“中共认为他以民主人士的身份在国统区工作更为有利,也更有说服力,因此邹韬奋生前一直以党外民主人士的身份为抗战救国奔走忙碌”看,邹韬奋生前没有加入共产党是党组织与邹韬奋的共识,邹韬奋应该不会因此而心存大的遗憾,因此本项说“这成为邹韬奋生前的一大遗憾”判断过于绝对。所以D项的分析和概括有部分不准确,只能给1分。

E项是对邹韬奋一生主要活动和身后评价的分析和概括。毛泽东的悼词高度评价了邹韬奋的社会责任感和为人民服务的精神;郭沫若挽联中的“贾生”指汉代大儒贾谊,郭沫若借“贾生”一典,颂扬了邹韬奋的卓越才华和忠贞气节。E项信息涉及全文,理解难度也较大,所以给3分。

(2)(6分)

①办刊定位于民众。以小市民、小职员等民众为服务对象,为民众答疑解惑,站在民众的立场来发表言论。②内容与形式适合民众的需求。内容与时俱进,形式短小趣味,深受民众欢迎,创造了当时我国杂志发行量的最高纪录。③是民众发言的平台。重视读者来信,并将有代表性的直接刊登,让民众的心声直接传播。

每答出一点给2分。

意思答对即可。

【评分说明】

①每一点,根据考生概括和分析的准确性与完整性,具体给分。

②答案的要点不能作为“《生活》周刊是‘民众的喉舌’”的理由,不给分。

③考生答案的意思与本答案相同或很接近均可。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内容的分析概括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

本题要求考生针对文本中相关链接材料①的“邹韬奋……使《生活》周刊真正成为‘民众的喉舌’”这一评价,来分析《生活》周刊得此赞誉的依据。“喉舌”是比喻的说法,意思是“代言者”,所谓《生活》周刊是“民众的喉舌”,意思就是说《生活》周刊能代替或使民众有机会发声。有关这一方面的内容,分散在原文的第二、三段和第四段的前半部分。这些内容可以分为三个方面,分别是《生活》周刊的办刊定位于民众,内容与形式适合民众的需求,是民众发言的平台。考生可以抓住这三个方面,结合材料加以分析。

(3)(6分)

①坚持出版发行进步刊物和经营生活书店,虽然屡次遭到查禁,但却以自办发行、新办刊物、搬迁书店等实际行动积极抗争;②积极参与宣传抗日救国、争取民主的活动,虽然被迫流亡海外、被捕入狱,却始终坚持立场,在狱中和法庭上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③热爱出版事业与笔耕,虽身患绝症,却能乐观面对,顽强地与病魔作斗争,继续以笔战斗。

每答出一点给2分。

意思答对即可。

【评分说明】

①答出邹韬奋“战”时遭到的打击或挫折,给1分;答出“不屈”的表现,给1分。

②答案的要点不是邹韬奋“战而不屈”的主要表现,不给分。

③考生答案的意思与本答案相同或很接近均可。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文中信息的筛选和分析概括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

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简要分析邹韬奋“战而不屈”的主要表现。这个问题来源于材料的第七段,回答这个问题,考生首先要理解“战而不屈”的含义,原文中,“战而不屈”本来是邹韬奋用来评价鲁迅先生的,是和“不战而屈”相对而言的,因此,“战而不屈”应当指一种为正义民主事业而不屈不挠的战斗精神,具体而言,“战”是指争取民主自由、抗日救亡等斗争,“不屈”指虽遭受挫折磨难而能迎难而上的具体表现。答题时,考生要纵观材料(含相关链接),梳理出办刊物、经营书店,宣传抗日救国、争取民主自由,与病魔斗争等三个方面的内容,然后具体分析其“战而不屈”的表现。

(4)(8分)

①热爱新闻出版工作,乐此不疲,并以此作为终生追求与奋斗的事业;②严守自己的“报格”,坚持言论自由和精神独立,始终坚持编辑与媒体的独立性;③坚持出版发行进步书刊,严守质量关,不经售低级庸俗的书刊;④勇于创新编辑方法,书刊内容与时俱进,贴近时代;⑤关注读者,服务意识强,能积极与读者交流,为读者提供方便。

每答出一点给2分,给满8分为止。

意思答对即可。

如有其他答案,可根据观点明确、理由充分、论述合理的程度,酌情给分。

【评分说明】

①每一点,根据考生概括和分析的准确性与完整性,具体给分。

②探究的要点不是邹韬奋成为“一代出版家”的“主观原因”的,不给分。

③考生答案的意思与本答案相同或很接近均可。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实用类文本进行综合探究的能力。能力层级为F级。

要回答此题,需要对全部材料从不同方面进行整理归纳、分析概括、深入探究。答案提供的五个要点,实际上是对一代出版家邹韬奋短暂而光辉的一生的高度评价:他热爱出版事业并执着追求,这是他成为一代出版家的基础;他坚持言论自由和精神独立,这是他成为一代出版家的根本原因;他严守书刊质量关,勇于创新,具有强烈的服务读者的意识,使他的出版物能够获得读者的喜欢,这是他成为一代出版家的重要原因。

五、(20分)

第五大题集中测试考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由3道选择题和2道表达题组成。选择题包括成语使用、辨析语病和衔接连贯;表达题包括语句补写和图文转写。

13.(3分)D

【试题分析】

本题重点考查考生辨析和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

正确选项是D项。A项、B项和C项都不恰当。本题给出三组意义比较接近的成语,要求考生在具体的语境中辨析使用。先说“口若悬河”和“侃侃而谈”的区别:二者都有健谈之意,但“口若悬河”强调能言善辩,“侃侃而谈”形容说话从容不迫。再说“呼之欲出”和“跃然纸上”的区别:“呼之欲出”形容人像等画得逼真,似乎叫一声就会从画中走出来,泛指文学作品中人物的描写十分生动;“跃然纸上”则形容活跃地呈现在纸上,形容文学作品叙述描写真实生动。最后再看“春风化雨”和“春风风人”的区别:“春风化雨”比喻良好的薰陶和教育;“春风风人”则是比喻给人以教育或帮助。

第①句说的是原本青涩腼腆的丁俊晖,现在接受记者的采访却显得成熟自信,用“侃侃而谈”能恰当地表现出丁俊晖的自信和从容。第②句说的是齐白石所画的书画册页,画中草虫形态逼真,“呼之欲出”一般用来形容人物,而“跃然纸上”则可用来形容人物和各种事物,故用“跃然纸上”比较恰当。第③句说的是推进中小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需要

文火熬粥的“慢功夫”,用“春风化雨”既表达了这一意思,又与文中的“滋润”呼应,比较恰当。

14.(3分)B

【试题分析】

本题重点考查考生判断病句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

正确选项是B项。A项、C项和D项都存在错误,但病句类别有所不同。A项的错误在于结构混乱,“但是归根到底还是出于供求关系决定的”一句应该是“但是归根到底还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和“但是归根到底还是出于供求关系”这两种表述杂糅在一起,正确的表述采用其中一种即可。C项的错误是成分残缺,问题主要出现在最后一个小句上,“进一步巩固了其作为机器人最主要的买家”一句缺少与“巩固”相搭配的宾语,正确的表述可在“买家”的后面加上“的地位”。D项的错误是表意不明,在“来自三个制茶公司茶艺师的精品课程”这一表述中,“三个”既可以修饰“制茶公司”,理解为茶艺师来自三个制茶公司;也可以修饰“茶艺师”,理解为来自制茶公司的三位茶艺师。

15.(3分)D

【试题分析】

本题重点考查考生语言表达方面衔接得体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

正确选项是D项,只有这一项与上下文的衔接最为恰当。解答本题,需要注意三点:一是准确把握上下文所给各句的语意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二是细致比较所给各选项之间的表达差异,三是权衡上下文与选项的语意衔接关系。

整个文段由四个句子组成。第一句是总说,指出“追求成功要理性平和”,强调的是心态;后二句是分说,对总说部分进行具体解说。后二句分为两层:第一层,即第二句,为所要选择的部分。第二层,即第三句,是在上句基础上的阐述。最后一句是总结。因为整个文段强调的是“心态”,而不是“幸福观”,故A、B两项可排除;再看第三句表述内容的逻辑顺序,先说“不奢求完美”,再说“不迷失自我”;以此对照第二句要说的两个因素,显然应当先说“懂得取舍”,再说“保持本真”。另外,从第二句本身的逻辑来看,也应先说“追求时”,再说“成功时”。综合上述理由可以看出,D项与下文的衔接会更为顺畅、紧密,是正确选项。

这道题表面看来只选一句,实际上考察语言表达能力的要求更细致具体,对培养学生掌握语言表达特点、掌握语言逻辑,以准确运用语言,是很有价值的。

16.(5分)

示例:

①上面有许多肉眼看不到的小孔

②如何存放才不容易变质

③也可以防止鸡蛋散失水分

写出一处给1分,写出两处给3分,写出三处给5分。

意思答对即可。

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评分说明】

①第①处,答“蛋壳上面有许多小孔”“上面有很多小孔”等,亦可。

②第②处,答“应该怎样保存呢”等,亦可。

③第③处,答“又可避免鸡蛋失水”等,亦可。

【试题分析】

本题重点考查考生正确运用语言文字进行准确表达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

解答本题,需要注意文段的语意发展推递关系。该文段由五个句子组成,主要说明存放鸡蛋的正确做法及其原因。补写空缺处的语句,要把握文段上下文的语脉关联,还要关注关联词的使用。

先看空缺处①,①之前的语句讲“蛋壳看似密实”,之后又用“其实”一词过渡,由此可见,①处要表达的应是“蛋壳”不“密实”的表现,再根据①处后“数量可达7000多个”“鸡蛋的变质与蛋壳上这些小孔的存在有很大的关系”两个句子的提示,可以推断出①处要讲的是蛋壳上面有许多小孔,故空缺处①应补入的信息要点是“上面有许多肉眼看不到的小孔”。再看空缺处②所在的句子,它与后面的句子构成设问,由所回答的内容可以反推所问的是鸡蛋如何存放,因此空缺处②应该补入的语句是“如何存放才不容易变质”。最后看空缺③所在的句子,前半句有关联词“既”,所填的后半句就要有与之相搭配的词语,再根据最后一句“而清洗鸡蛋,则可能破坏这层薄膜,使鸡蛋因细菌感染或散失水分而品质下降”,由此可反推,空缺③处应补入的语句是“也可以防止鸡蛋散失水分”。

语句补写题,解答关键在于把握语段陈述的核心话题,梳理句间的逻辑关系,依据相关提示与限制,选用恰当的内容和句式来表达。

17.(6分)

示例:

①中国青年大多数对“创业”感兴趣,不感兴趣或说不清的占少数。②感兴趣的只有小部分人已经在创业,不感兴趣的只有极个别的完全没兴趣。

答出①,给3分;答出②,给2分;句子通顺,给1分。

如有其他答案,只要符合要求,可酌情给分;字数不合要求,酌情扣分。

【评分说明】

①答出“大多数中国青年对‘创业’感兴趣”,给2分;答出“不感兴趣或说不清的占少数”,给1分。

②答出“只有小部分人已经在创业”,给1分;答出“只有极个别的完全没兴趣”,给1分。

③若出现具体数字,该处不给分。

④答案不是从“中国青年对‘创业’的态度”这一角度来进行说明,根据表达内容的准确性和完整性,酌情给分。

【试题分析】

本题重点考查考生用简明准确的语言进行图文转写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

简明是语言表达的一项基本要求。解答此类试题要注意四个问题,一是审题,审清题干要求,把握答题的角度,如本题要求简要说明表格的主要内容;二是要注意表格的标题及表头项目,明确表格表述的内容;三是注意把具体数字转换为文字,如“约50%”转换为“近一半”,55%~70%转换为“大部分”,70%以上转换为“大多数”等;四是注意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第一步是读懂表格,捕捉信息。读表时,既要重视整体,还要兼顾各个项目要素及其逻辑关系,不能顾此失彼、遗漏信息。从整体上看,表格中“已经在创业”“非常感兴趣”“比较感兴趣”这三列应归于一类,它们都属于“感兴趣的”,只是程度不一样而已;而“不太感兴趣”“完全没兴趣”可以归为第二类,它们都属于“不感兴趣的”;“说不清”则可以独立为一类。从局部的角度看,“感兴趣的”有一些已付诸行动,可以单独挑出来说;而在“不感兴趣的”人群中,“完全不感兴趣”的所占比重极小,比“说不清”的比重还小,显然也是应当单独挑出来加以说明的。

第二步是依据要求,规范答题。一要忠实于表格,采用说明的表达方式,答案用语要优先选用题干(表题)中的词语作答。二要注意说明的内容。主语一般是表明对象,谓语部分则概括主要数据的逻辑关系。三要注意字数要求,表达时要善于对信息进行概括和整合,并注意语言的简明连贯。

六、写作(60分)

18.(60分)(略)

【评分说明】

(一)基础等级评分,主要说明三点。

1.关于“题意”

“题意”项主要看选择角度是否符合材料内容及含意涉及的范围。选择的角度明确、稳定,符合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的,属于“符合题意”。与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沾边的套作,在第三等及以下评分(“发展等级”不给分)。

①符合题意

明确回答问题,完成题目所规定的全部任务,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来作文。对评选结果有支持或不支持的明确态度,角度明确、稳定,阐述看法能针对评选结果作出理性分析和客观评价。在“中心突出、内容充实、思想健康、感情真挚”的前提下,其内容项评一等(20~16分)。在“中心明确、内容较充实、思想健康、感情真实”的前提下,其内容项评二等(15~11分)。

②基本符合题意

明确回答问题,对评选结果有支持或不支持的态度,基本能完成题目所规定的任务,基本能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来作文,角度基本明确、稳定,阐述看法尚能自圆其说,未能针对评选结果作出客观辩证的分析。其内容项评三等(10~6分),发展等级不给分。

③偏离题意

未明确回答问题,未完成题目所规定的主要任务,未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来作文,角度不明确、不稳定,主要内容游移于材料和写作要求之外,不是针对评选结果来谈论,而只是从材料中抽出一个话题,谈“慈善”“爱心”“环保”之类的。其内容项评四等(5~

0分),发展等级不给分。

2.关于“内容不当”

针对性不明确,罗列名言事例与看法之间没有逻辑关系。其内容项评四等(5~0分)。

3.关于“文体”

“文体”项主要看是否可以明确归入论述文或记叙文。

①符合文体要求

写成论述文,注重分析说理,阐述看法入情入理,有说服力。在“结构严谨、语言流畅、字迹工整”的前提下,其表达项评一等(20~16分)。注重分析说理,阐述看法有一定的道理,有一定的说服力。在“结构完整、语言通顺、字迹清楚”的前提下,其表达项评二等(15~11分)。

写成记叙文,注重叙述描写,内容具体,阐述看法入情入理,有感染力和说服力。在“结构严谨、语言流畅、字迹工整”的前提下,其表达项评一等(20~16分)。注重叙述描写,内容具体,阐述看法合乎情理,有一定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在“结构完整、语言通顺、字迹清楚”的前提下,其表达项评二等(15~11分)。

②基本符合文体要求

写成论述文,有一定的分析说理,阐述看法有一点道理,有一点说服力。在“结构基本完整、语言基本通顺、字迹基本清楚”的前提下,其表达项评三等(10~6分)。

写成记叙文,有一定的叙述描写,内容较为具体,阐述看法基本合理,有一点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在“结构基本完整、语言基本通顺、字迹基本清楚”的前提下,其表达项评三等(10~6分)。

③不符合文体要求

文体特征不明确,无法归入某种具体文体。其表达项评四等(5~0分)。

(二)发展等级评分,不求全面,可根据“特征”4项16点中若干突出点按等评分。

1.深刻:①透过现象深入本质②揭示事物内在的关系③观点具有启发性

2.丰富:④材料丰富⑤论据充足⑥形象丰满⑦意境深远

3.有文采:⑧用词贴切⑨句式灵活⑩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表现力

4.有创意:?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新巧?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有个性特征

(三)缺标题扣2分;不足字数,每少50个字扣1分;每1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的不计;标点错误多的,酌情扣分。

(四)套作或文体不明确的,适当扣分;抄袭的,“基础等级”在第四等之内评分,“发展等级”不给分。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考生的写作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和F级。

此次作文试题继续采用材料作文题型。试题提供了一则贴近学生的有关志愿服务项目评选的事实材料,在理解上没有太大的难度,在立意上有多种选择。

作为事实材料,作文题仅用140字左右概述了事件的基本面貌,不使用带有情感倾向的词语,不表现命题人的情感倾向和价值评价,其目的在于保证材料表述的客观、中性,有利于引导考生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理解、判断和分析,为考生进行多角度、多层面的分析评判留下足够的空间。

整个材料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介绍《社区英雄》的运作情况;第二层介绍两个公益项目“红凤工程”和“益心益易”的基本情况及同台比拼的结果。两层内容密切相关而又

各有侧重,这使得材料有着不同维度的讨论空间。

从材料的第一层内容看,《社区英雄》是一档公益节目,其评选志愿服务项目的标准显然在于“公益”二字。公益即“公共利益”,指有关社会公众的福祉和利益。因此,无论是公益组织还是公益项目,都应以有益公众、非营利为其主要标志。从材料的第二层内容看,无论是致力于资助陕西省贫困女大学生圆大学梦的“红凤工程”,还是致力于旧衣物回收再利用的“益心益易”,都符合“社会公众的福祉和利益”等公益项目应有的标准与特点,只不过在具体的获益对象、获益内容、推行难易等方面有所区别罢了。也正因为如此,两个公益项目没有是非之分,没有好坏之别,考生无论是支持或不支持评选的结果,都有其可以自圆其说的理由。

本题的任务指令非常具体明确,要求考生对节目的评选结果表明自己的态度,阐述自己的理由,即要求考生明确表达是否支持“红凤工程”胜出这一评选结果,并阐述自己的理由。要完成好这一写作任务,考生必须在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的基础上,深入思考和辨析材料涉及的核心概念——公益,并据此对两个公益项目进行理性的判断、分析和比较、权衡,最好能做到“抓住一点,深入下去”,避免陷入面面俱到、浅层粗糙的写作窠臼。

落实到写作之中,考生需先选好写作角度。而选好角度的重要依据是必须确定自己的评判标准,同样是志愿服务项目,同样体现公益性,两个项目又该如何评价,是更该注重人才的培养,还是资源的节约;是更应关注人,还是关注物;是更应关注社会弱势群体,还是着眼创新产业;是更应追求公益项目的“小众”性,还是注重公益项目的“大众”化;是更应更多考虑公益项目的紧迫性,还是更多注意公益项目的前瞻性;等等。这些都需要考生建立起自己合理的标准并加以阐释,无论是支持还是不支持,都可从目的动机,产生的社会影响,引发的社会效应等角度去权衡比较。

由于试题材料中两个志愿服务项目各自辐射不同的领域,指向不同的价值层面,吸引不同人群的关注,因此讨论的点很多,所以这个材料才有思考和探究的价值;也由于试题中的任务指令非常具体明确,要求考生表明态度并阐述看法,因而本试题对考生提取辨析关键信息、思辨说理等能力的要求更高。

综上所述,怎样评判这一评选结果,不能简单地下定论,更不能粗暴地抑此扬彼,需要考生深入思考,综合考量,辩证分析,“有个性地表达”,合情合理地阐述。

高中语文试卷分析教案

高中语文试卷分析教案 【篇一:高三语文试卷讲评课教案】 高三语文试卷讲评课教案 2010-3-17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试卷分析,进行相关知识点的复习与整理。 2、过程与方法:归纳总结各知识点,做到相关知识点的迁移,举一反三。 【重点难点】 1.抓住典型题目和共性问题,引导学生把握解题思路,总结解题一般规律。 2.培养学生灵活的思维能力。 【学习过程】 一、学生得分情况一览 二、错因分析: (一)选择题 (二)11、文言文翻译 (1)家业农,不任作苦,委耒耜,慨叹而去之。(5分) 学生答案示例: ①家里的祖业是当农民,元达不情愿耕作的辛苦,委屈于耒耜,因此叹着气离开了故乡。 ②家里田地农活,他不喜欢担负劳苦,给他耕地用具,就感慨叹息着离开。 ③元达在家以农为生,不能忍受劳作的辛苦,放下耒耜,感慨而又叹息地离开。 (2)虽盗贼无赖,亦厕其间,与屠狗贩缯者何以异哉?(5分)学生答案示例: ①虽然是盗贼、无赖,也大多处身于这些人之间,与屠夫与商人有什么不同的呢? ②即使是盗贼无赖不守信用的人也进入朝廷内,这和杀狗的、贩卖缯的人有什么区别呢? ③即使盗贼无赖,也从其中参与,这与屠夫狗贩卖杂货的人有什么不同呢? (三)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1)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3分)

学生答案示例:本首诗表现了诗人游庐山借宿在栖贤寺所发出的感慨,表达了诗人对尘世的 厌倦和超然物外之情,由诗中“迹入尘中惭有累,心期物外欲何求”可看出。 (2)请从“动”和“静”的角度赏析颔联。(5分) 学生答案示例:“千山月午”是静景,“一壑泉鸣”是动景。诗人描绘了静的月光和动的泉鸣, 动静结合,灵动丰富,使意境更充实,为下文抒情作铺垫。 (四)文学作品阅读: 14。文章第1段描写张翰“莼鲈之思”的情景,作者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4分) 学生答案示例: ①引出下文作者要写的莼菜,并为下文埋下了伏笔,体现了莼菜之思就是故乡之思。 ②以一段历史故事作开头写“莼鲈之思”,既为下文写莼菜做铺垫,又能引起读者对本文 的阅读兴趣。 ③作者这样来安排不仅可以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而且也能够为下文做铺垫,引起下文, 点明中心。 17.文章倒数第2段中为什么对莼菜进行细致的描绘?最后一段作者写自己两次吃到的莼菜 的味道都“没什么特别”,其用意何在? 学生答案示例: ①倒数第2段对莼菜细致的描绘为了体现莼菜非常平常。莼菜本身并没有多少特别,人们 喝了它的汤,回味着汤味,让人想到了故乡,让人引发出对故乡的思念,莼菜之味,就是故 乡的味道。 ②作者这样写是为了突出莼菜的平常,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以此为下文突出中心,做铺 垫。用意是为了表明莼菜的确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以此来突出中心,升华主题。 ③作者拿自己老家的莼菜与江南的莼菜做细致比较,意在突出江南的莼菜数量多,品质好,

江苏省启东中学高中语文暑假作业第十五天美文加油站

美文加油站 哲理短章 琐碎与做人 做大事的人必定没有琐碎。 琐碎的心境、琐碎的事,会扼杀掉人最优质的天分。 中国人离不开饭局,饭局上离不开“小道消息”。吃的是山珍海味,品的却是家长里短。 一个人的讲话,若总是不离他人隐私,且所说的内容总能让你时时有惊讶。离他远点,否则,下一个被出卖的,就是你。 不要一头扎进是非堆,不要扎堆讲是非。虽然你也许觉得“讲是非”是最容易让对方敞开嘴巴的途径,但是非讲得太多,心就会变得浑浊。 人心只一拳,别把它想得太大。盛下了是非,就盛不下正事。 很多人每天忙忙碌碌一事无成,那就是对细枝末节的琐碎关注得太多。 米可果腹,沙可盖屋,但二者掺到一起,价值全无。做人纯粹点,做事才能痛快点。 心若一潭清水,便可容量无限。心若一潭浑水,只能整日无闲。 身若累了,不过一身臭汗。心若累了,人生不再会有奇迹。 美文品读 社戏 沈从文 到开锣那天,本村子里和附近村子里的人,都换了浆洗过的新衣服,荷包中板带中装满零用钱,赶到萝卜溪伏波宫看大戏,一面看戏一面就掏钱买各种零食吃。因为一有戏,照习惯吕家坪镇上卖大面的、卖豆糕米粉的、油炸饼和其他干湿甜酸熟食冷食的,焖狗肉和牛杂碎的,无不挑了锅罐家私来在庙前庙后搭棚子,竞争招揽买卖。妇女们且多戴上满头新洗过的首饰,或镀金首饰,发蓝点翠首饰,打一条高脚长板凳,成群结伴远远地跑来看戏。必到把入晚最后一幕杂戏看完,把荷包中零用钱花完,方才扛起那条凳子回家。有的来时还带了饭箩和针线,有的又带了香烛纸张顺便敬神还愿。 小孩子和老妇人,尤其把这几天当成一个大节日,穿上新衣赶来赴会。平时单纯沉静的萝卜溪,于是忽然显得空前活泼热闹起来。 长顺一家正忙着把橘子下树上船,还要为远处来看戏的亲友准备茶饭,因此更见得热闹而忙乱。家中每天必为镇上和其他村子里来的客人,办一顿过午面饭。又另外烧几缸热茶,供给普通乡下人。唱戏事既是一乡中公众庄严的集会,包含了虔诚与快乐,因此长顺自己且换了件大船主穿的大袖短摆蓝宁绸长衫,罩一件玄青羽绫马褂,舞着那个挂有镶银老虎爪的紫竹马鞭长烟杆,到处走动拜客。见远来的客人必邀约过家中吃便饭或喝茶。家中在戏台前选定地方,另外摆上几张高台凳,一家大小每天都轮流去看戏,也和别的人一样,从绣花荷包中掏零用钱买东西吃。 第一天开锣时,由长顺和其他三个上年纪的首事人,在伏波爷爷神像前磕头焚香,杀了一只白羊,烧了个敬神黄表。 到中午休息,匀出时间大吃大喝。休息时间一些戏子头上都罩着发网子,脸上油彩也未去净,争到台边熟食棚子去喝酒,引起观众的另外一种兴趣,包围了棚子看热闹。顽皮孩子且乘隙爬上戏台,争夺马鞭子玩,或到台后去看下装的旦角,说两句无伤大雅的笑话。 掌班的耳根还留下一片油渍和粉彩,穿着扮天官时的青鹅绒朝靴,换了件不长不短的干净衣服,带了个油腻腻的戏簪子,走到坐正席的几位要人身边,谦虚而愉快地来请求赏脸,在排定戏目外额外点戏。点戏的花个一百八十,就可出点小风头,引起观众注意。 大家都客气谦让,不肯开口。经过一阵撺掇,队长和税局主任是远客,少不了各点一出,会长也被迫点一出;队长点《武松打虎》,因为武人点英雄,短而热闹,且合身份;会长却点《王大娘补缸》,戏是趣剧,用意在与民同乐。 最末一出杂戏多是短打,三个穿红袴子的小花脸,在台上不住地翻跟斗,说浑话。 收锣时已天近黄昏,天上一片霞,照得人特别好看。一切人影子都在地平线上被斜阳拉得长长的,脸庞被夕照炙得红红的。到处是笑语嘈杂,为前一时戏文中的打趣处引起调谑和

成都中学排名

公办名校: 第一等级:七中育才,石室联中,树德实验学校。其中以七中育才最为出名。 第二等级:成都七中初中学校,石室中学北湖校区初中部,成都七中高新校区初中部、树德外国语学校等,可能还有一两所新建的学校。它们的特点是新,但是招牌硬,假以时日可能会有不俗的表现。 第三等级:成都的一些老牌公立学校,南面有棕北联中、棕北中学、十二中等,西面有金牛实验、成都铁中等,北面有列五中学、华西中学等,东面有川师大附中、十九中等,城中心有盐道街中学、西北中学等。这些学校虽然整体生源较差,但也有一些优秀的初中学生。 第四等级:主要是那些初中名校的新分校或新校区,这些学校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过去基本上属于薄弱学校,如七中育才(东区)是原来的三圣中学,树德实验光华校区就是以前的光华中学,最近的石室八校联盟中的一些学校等等。这些学校原来都是十分薄弱的学校,现在换了招牌,可能会有一点改善,但短期内不会有质的变化。 私立名校: 第一等级:七中嘉祥外国语学校,成都外国语学校,成都实验外国语学校,西川中学。其中以七中嘉祥外国语学校为最。 第二等级:成都实验外国语学校(西区),川师大实验外国语学校,北师大成都实验学校,嘉祥外国语学校成华校区,成都七中实验学校。 第三等级:三原外国语学校,石室外语学校,美视国际学校,树德联合学校、盐道街外语学校等。 从以上公立学校的排名可以看出,新成立的四中北湖,七中高新,九中外国语在今年已经在家长们心目中有很高的排名了。明年就可以看到出口成绩,家长们都在期待这三所学校给大家带来的不俗成绩。 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级中学石室中学 成都七中 树德中学 四川师大附中 成都二十中 双流中学 温江中学 棠湖中学 彭州中学 新都一中 大弯中学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试卷质量分析

马龙县2017年六年级语文模拟检测质量分析 纳章小学赵国兵 本次考试试题量大、重基础。考查的知识点非常全面,整套试卷难度适中,没有学生感觉很生疏的题型,涉及生字、读音、查字典、成语、名言积累与运用、变换句式、修改病句形近字辨析、阅读理解、作文等方面。学生在做的时候唯有细心、用心才能把题答好,取得高分。试卷注重考查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阅读、写作水平。本次试卷总体难度不大,但能够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考查一些学生应知应会的内容,还注意将课文学习与课外资料融合,体现了一定的灵活性 一、检测情况统计 (一)整体情况统计 二、答卷情况分析 (一)失分分析 第一题:抄写句子 失分原因;学生不认真,有抄错的现象,标点符号没有写上或没有占一格第二题:看拼音写词语

失分原因:不注意平时的积累,记忆不踏实,本次写到的七个词语都是五六年级会写词中的生词,但部分学生把“魁梧”、“抑扬顿挫”写错了。 第三题:选择正确读音 失分原因:平时积累不够,灵活运用差,主要出现在“分”的这一字读音不能正确区分,导致错误。 第四题:查字典 失分原因:查字典学得不够踏实,平时对于汉字的书写习惯差。主要出现在“虚”的读音和部首出错。 第五题:词语百花园 1、形近字组词。失分原因:平时积累不够踏实,错别字较多。主要是“辩”和“辨”、“燥”和“躁”、“暮”和“幕”区分不好,“侥”字不认识。 2、形近字辨析。“梢”字错的稍多。 3、补充成语。“博学多才”和“温文尔雅”错得较多,许多学生没有按题目要求填序号,而是直接把词语写下来。 4、划线句子换成成语。“流连忘返”和“死得其所”错的较多。 5、选词填空。“目不转睛”、“聚精会神”、“侧耳倾听”没有认真审题,错误较多。 第六题:句子大看台 失分原因:学生对句子转换运用不熟,缩句没有缩到最简,把握不住主语和宾语,第6小题中“山坡上有很多花”改为夸张句,90%的学生没有准确改写。第7小题中修改病句中“书中塑造贾宝玉、林黛玉和众多人物形象”这个病句许多学生不能正确修改。 第七题:按课文内容填空 失分原因:学生会背,但字出错,诗句不熟,易混淆、张冠李戴。把歇后语写成名言警句,把对联写成了诗句,文言文翻译时,“知”字解释错的较多,翻译句子没有完整翻译。 第八题:口语交际 失分原因:学生平时的积累太少,不能正确写出成语和诗句,写祝福语时没有结合中秋节来写,失分率较大。 第九题:阅读理解 失分原因:、阅读理解能力差,对短文没有认真阅读,多遍阅读,就匆匆答题。2、学生的学习习惯较差,主要表现在考试时不仔细审题紧张慌答,考完后不检查,这一点从答错题、漏题、空题和明显的错字可以看出来。 第十题:妙笔生花 这次的作文题是二选一,第一个题目比较好写,学生都能有话可说、有话可写。大部分学生能认真审题,叙述有条理,语句流畅,能用到修辞,用词正确,能按顺序把事情的前因后果叙述清楚,没有跑题现象。但第二个题目是想象作文,学生在写作时仅是假设自己二十年后是什么,没有真正写成二十年后的我的具体

2018年高考语文全国卷一试卷分析

2018高考试卷分析 语文组李坤 2018年的高考在6月8号结束时已经变为历史。斯宾诺莎曾言:如果你希望现在与过去不同,请研究过去。我想这是我们今天聚在一起的意义。 关于试卷:坚持大方向,留有小心机 考前多种预测,谁能料到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高考题总是会给我们很多措手不及。拿到试卷完完整整做一遍,发现今年全国卷一坚持大方向不动摇,以“扬帆新时代,化育新一代”为目标,在反映时代要求、助推素质教育上作出了新探索。但整套试卷处处显示着出题人的“小心机”。 心机1:论述类文本相较去年的“气候正义”简单很多,唯一需要学生注意的是审题,由我们常见的正确不正确不正确变成了不正确不正确正确,打破固有思维,考验学生细心度。 心机2:文学类文本考前一直纠结于小说散文到底要考哪一个,结果考了一篇不像小说的小说,第四题直接是送分题,56题看似是小说的常规题型,但并不好得分,以第5题为例,表面上看是对小说人物形象的考查,由常规的概括人物形象变为筛选对应信息,想要得满分并不容易,尤其是“拔俗的文人气质”,若学生不理解“文人气质”,答案很容易就变成了“用通俗有吸引力的小说体记叙日军侵略东北的罪行”,只能找到这一条,其实文人气质不应局限于文字类文学类,更包含着不俗的情趣、浪漫的情调、聪明智慧等,这道题非常考验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答案虽出自文本,但如何筛选整合却需要学生的真本事。 心机3;诗歌选择题由五选二变为四选一,难度降低。但C选项需要学生将背诵篇目《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绝胜烟柳满皇都”与试题材料中“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濛濛”相比较,不要求学生直接默写相关诗句,但要求学生在深入理解名篇名句的基础上,结合试题的情境作出判断,考查学生平日的积累。同时李贺诗歌“辞尚奇诡”,加大了学生对诗歌内容理解的难度,整首诗表达了李贺虽不遇于时,但依然乐观自信,不甘沉沦的情怀。考的那句“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学生非常容易想起考前那些相似的情感类术语:怀才不遇、郁郁不得志、壮志难酬的愤懑,加上尾句的“烟濛濛”理解为对前途的迷茫,素质不错的学生再联想一下李贺生平,越想越觉得自己答得对,其实根本没发现自己早就掉进了出题人的陷阱中,沾沾自喜而不自知。所以平时的诗歌教学,除了术语外,更应该关注读懂诗歌。 心机4:语言文字运用题是今年变化最大的题。成语、语病题,过去都在独立的句内完成,今年在一个文段中设计3道选择题,使考查语料从句子变为篇章。同时学生反映较难的20题启事改错题和图表题都直指真实的语文学习任务,通过创设真实、富有意义的语文实践活动情境,实现对学生语言文字能力和素养的测评。 总体来说,我觉得今年高考题选择题难度降低,主观题相对以往的套路题,更灵活,也更侧重对学生思维和语文综合素养的考查,考的知识细,能力强,得分并不容易,属于典型的“一看题不难,一写就不会,一看答案都知道”。 关于备考:水石相激雷响万壑 韦应物有诗云:水性自云静,石中本无声。如何两相激,雷转空山惊?所以在我看来,要想在高考中实现语文突破,离不开老师和学生的相互作用。 我们15级教师团队在以下几方面积极备考: 一、就高考题紧扣时代的特点,我们编印资料,扩大学生视野,帮助学生关注时代,提升格局。一周一次的《时评》坚持到高考前一周;在周老师建议下,将《人民日报》上所有的“暖闻热评”集结成册,既积累素材,又学习议论;全组通力合作,每个办公室分担相应

高二语文试卷分析教案

高二语文试卷分析教案 高二语文试卷分析教案【1】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对考卷做系统分析,帮助学生对试卷结构、得分情况有深度了解。 2、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分析错题错因,订正并理解考题。 3、方法与过程:结合高考考纲要求,指导各题型分析方法和步骤。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语言文字运用积累、古诗文鉴赏、文学类文本分析。难点:文言文阅读。 三、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课前演讲:对于本次期中考试的总结及展望 S点评T总结: 语文学习没有常胜将军,一马当先不必沾沾自喜,马失前蹄也不必妄自菲薄。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今天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本次期中考卷。 (二)分析试卷 T:Ppt展示数据统计表

ST:从数据中分析出什么? T:160分值中,得分率低于60%的题目基本集中在语言文字运用、古诗文阅读、诗歌鉴 赏及文学类文本中,得分率最高的是名句默写题。从这份简单的数据分析中,我们清晰看出我们同学们并不缺乏学习的毅力,而是缺乏丰厚的文学积淀和理解鉴赏诗文的能力。所谓厚积薄发,我们来从语言文字运用题入手分析。 (三)语言文字运用 S:自主订正1-5小题,揣度做题方法T:请同学来分析,重点分析1、5两题1、字音 剑戟:杜牧《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压轴(ppt):《辞海》“压轴是戏曲术语。指一台折子戏演出中的倒数第二个剧目。由于最末一个剧目称大轴而得名。”召唤:广播操《时代的召唤》 2、成语 T:高考考纲对成语题的要求是表达运用E级,即理解成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并能正确使用。 S:“应运而生”顺应时代的需要而出现的。“犯罪行为”不是“顺应时代出现的”,故用在此处不合适。 T:注意避免张冠李戴,望文生义。成语题可以从哪几方面来分析呢?S:情感色彩、使用对象(豆蔻年华) 3、4、文言词汇

江苏省启东中学高中语文 第5160回梗概及问题 苏教版选修《红楼梦》

第51-60回 ●第五十一回薛小妹新编怀古诗胡庸医乱用虎狼药 宝钗说后两首怀古诗(蒲东寺,梅花观)史鉴无考,要求另作,黛玉、李纨反对,作罢。 袭人因母病要回家,凤姐亲自出马收拾打扮,吩咐怡红院的人“别由着宝玉胡闹”。 麝月叫晴雯干活,晴雯说要暖和暖和,晴雯要唬麝月玩,不想自己受了凉。胡庸医药中有枳实、麻黄等虎狼药,宝玉说该死,叫茗烟去请王太医。说的病也是外感内滞,但方上无枳实、麻黄,倒有当归、陈皮、白芍等。药之分量也减了些。情雯不叫在屋里熬药,宝玉说屋里正缺药香。 凤姐建议天冷了姑娘们在园里吃饭,王夫人、贾母皆赞同。 ●第五十二回俏平作情掩虾须镯勇晴雯病补雀金裘 平作对麝月悄说坠儿偷虾须镯的事;宝玉告诉了晴雯,给晴雯请来了王太医看病,给晴雯闻鼻烟。叫麝月从凤姐那里要来西洋膏药“依弗哪”贴太阳穴上。 贾母给宝玉一件哦罗斯的“雀金呢”的(敝+毛)衣。宝玉经过贾政书房门,怕下马,要绕角门走。晴雯叫宋嬷嬷领走偷镯的坠儿,和麝月把坠儿娘训了一顿。晴雯带病为宝玉补孔雀裘。 ●第五十三回宁国府除夕祭宗祠荣国府元宵开夜宴 贾珍问尤氏皇上恩赏银子郑来不曾。丫头尤氏押岁锞子二百二十个,碎银一百五十多。乌庄头送东西来,说年成不好,打饥荒。贾蓉说元妃每年赏金一千两银子。省亲一次花钱无数。贾蓉说荣府穷了。凤姐和鸳鸯商议偷贾母东西卖,贾珍说凤姐捣鬼。贾珍训斥来领东西的贾芹。 腊月三十祭宗祠。贾母不在宁府吃饭,初一贾母不会亲友,只和薛氏、李婶说话和众姐弟玩。十五之夕,贾母摆家宴请诸子弟,贾赦回家自己取乐。 ●第五十四回史太君破除腐旧套王熙凤效戏彩斑衣 袭人母亡,主子赐银四十两,袭人感激不尽。 宝玉给黛玉斟酒,黛玉未喝,宝玉自饮,凤姐讽刺宝玉喝冷酒。贾母批才子佳人书《凤求鸾》,凤姐斟酒掰谎,自言效戏彩斑衣,喝贾母半杯剩酒。贾母讲小媳妇喝猴儿尿的笑话;凤姐说“聋子放鞭炮--散了”。 众人放炮,贾母搂黛玉,王夫人搂宝玉,薛氏搂湘云,凤姐自己没有疼。 ●第五十五回辱亲女愚妾争闲气欺幼主刁奴蓄险心 赵国基死,探春照旧例给银二十两,赵姨娘来哭闹,说她袭人也不如了(袭人母亲丧给银四十两)。探春主奴分明未让步。探春又对平儿说凤姐拿太太的钱落人情。又免了环、兰家学里的一项银子。凤姐称赞:好个三姑娘!驳那些挑正嫌庶的“轻狂人”,又说自己骑上老虎了,百事照老祖宗规矩办。 ●第五十六回敏探春兴利除宿弊贤宝钗小惠全大体 宝钗用朱子言论指导理家,探春却不然。宝钗言小事用学问一提便高出一层,不拿学问提着,便流入市俗。宝钗夸平儿远愁近虑,不卑不亢。探春因庶出而难过。探春兴例除弊要平儿请示凤姐后方行。 甄家进京祝贺,派人送礼请安。甄家四个婆子给老太太讲说他家宝玉之事,贾母叫出贾宝玉,四人为之吃惊。宝玉开始以为四个承悦贾母;湘云开玩笑叫他放心闹,打狠了到南京找那一个宝玉去。贾宝玉做梦梦见甄宝玉。醒后方知道是镜中影儿。 ●第五十七回慧紫鹃情辞试忙玉慈姨妈爱语慰痴颦 王夫人领宝玉会见甄宝玉。紫鹃“远”宝玉,宝玉发呆。紫鹃故意说黛玉明年春天或秋天要回苏州。宝玉回怡红院后发呆,李嬷嬷来瞧说不中用了。 袭人来寻紫鹃,说明情景,黛玉声大咳,让紫鹃去解释。宝玉见紫鹃方嗳呀出声。 宝钗去瞧黛玉,其母已先到。薛氏讲月下老人管姻缘。宝钗要黛玉嫁薛蟠。薛姨妈要把黛玉说给宝玉。

最新四川各大重点高中排行榜

第一层次: 绵阳中学和成都七中并列第一,东辰国际,成都九中,成都四中,南山中学,成都外国语,川师附中(除了绵中和7中以外其它那几所排名都不分先后) 第二层次: 成都第12中学,绵阳芦溪中学,绵阳三台中学,南充高级中学,绵阳科学城一中,泸州高中,广元中学,绵阳外国语,德阳中学,成都双流中学(排名不分先后) 第三层次: 棠湖中学,新都一中,温江中学,郫县一中,新津中学,龙泉中学,江油中学,什邡中学,绵竹中学,罗江中学,蜀光中学,富顺二中,自贡一中,荣县中学,大竹中学,渠县中学,达县中学,宣汉中学,宜宾一中,宜宾三中,南溪一中,内江六中,隆昌一中,威远中学,乐山一中,五通桥中学,峨眉二中,资阳中学,简阳中学,安岳中学,眉山中学,仁寿一中,广元中学,苍溪中学,攀钢一中,攀枝花三中,阆中中学,遂宁中学,射洪中学,广安中学,邻水中学,巴中中学,西昌一中,绵阳江油一中,绵阳实验高中,德阳外国语,大湾中学,成都铁路中学(排名不分先后) 余下的都是第四层次(第四层次和第三层次相差出奇的大,就不作过多介绍了~) 根据2012本科上线人数具体排名如下(全省重本上线人数33230人): 排名本科人数学校当地排名 16045绵阳中学绵阳1(重本3104人,上线率48.34%) 25224南山中学绵阳2(重本1754人) 32416宜宾一中宜宾1(重本351人) 42381南充高中南充1(重本910人) 52060江油中学绵阳3(重本432人) 62000三台中学绵阳4(重本455人) 71730龙泉中学成都1 81727简阳中学资阳1 91724宜宾三中宜宾2 101628邻水中学广安1(重本361人) 11556广元中学广元1 121544眉山中学眉山1(重本350人) 131507南部中学南充2(重本244人) 141439大竹中学达州1 151437友谊中学广安2

语文期中考试试卷质量分析

语文期中考试试卷质量分析 本卷在结构、题型、难度等方面跟以前相比保持基本一致,题型稳中有微变,难度适中。下面就试题特点、学生答题得失分析、对今后教学的启示等方面作些分析、谈点看法。 一、试题特点 本卷分为三大块,共26小题,综合考察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全卷考查的三大块: (一)积累运用1、2:字音、字形,3、4、5、6:成语运用、语病、句子选择及文学常识,7:古诗词背诵默写,共20分。 (二)综合性学习(8分) 考查学生的概括理解能力及社会热点话题。 (三)阅读理解(42分) 1、文言文理解:《短文两篇》具体考查:(1)对重点实词的理解及同字在不同句中的理解;(2)对重点句子的翻译;(3)对文章的深入理解。 2、散文阅读:具体考查内容如下:(1)对文章内容的概括;(2)对人物描写方法的领会及运用;(3)对重点词语的理解;(4)对本文感情基调的把握;(5)通过文章得到的启示。 (四)作文(50分): 在下面两个作文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文。 (1)以“”为题,写一篇有真情实感的文章。 (2)以“关爱”为题,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本试卷作文题目贴近学生现实生活,体现了教学大纲的要求。学生写起来有话可说,让学生说出自己的心里话。 二、综观这份试卷,体现以下特点

(一)试卷强调基础,重在运用。命题避开概念、知识的简单识记,重在考查学生能否运用所学知识来理解和分析语言材料的能力,不把字词和句子孤立起来考,而是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理解、辨析。如背诵默写,有简单的填上下句,也有要求学生根据提示填空,但没有在难度上为难学生,默写的内容都是学生耳熟能详的名句。 (二)试卷重视人文精神,引导学生关注人生,关注现实,关注时代。两篇阅读都注重人文意识的渗透,主题也较好的体现了语文学科所承载的德育功能。 (三)作文命题贴近学生的思想和生活实际,使他们有话可说。让学生个个有话说,有内容写,给予学生广阔的、自由发挥空间,有利于学生表达自己的主观感受,能引发学生的真情实感。 (四)试卷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与新课程理念接轨,具体体现在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增加开放性题型等方面。如试卷积累运用4、6、7题等。考查了学生的生活积累和联系生活实际的能力。题型虽不新,但求实,很好的考查了学生的能力。 总之我希望,这份语文卷,首先是让那些想死记硬背就能把语文学好的人纷纷落马。其次是要让那些不爱思考,不爱阅读学生不能获得高分。第三应该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是有用的,是有趣的,是能通过努力学好的。检测学生一段时期以来语文学习的真实水平,体现时代对我们语文教学的新要求,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从而把语文素质教育落实在课堂教学中。 三、批改中发现的问题 1、课内基础如字词、诗文默写得分情况层次分明:认真的同学满分,反之则失分严重。探究题失分严重,表明学生知识面狭窄,积累意识不强。 2、课内阅读题大多是老师课上强调的重点,但得分情况不容乐观,主要原因有:审题不清,草率下笔,导致扣题不严,答题不全。 3、课外阅读文虽在课外,理在课内,得分尚可,但审题不清和归纳不全的弊漏仍很突出。 4、有些学生写作情况不尽人意,视角窄,内容空,不全面,再加用语晦涩,

江苏省启东中学高中语文总复习 语言文字运用_扩展语句、压缩语段_练习(4)含答案

扩展语句、压缩语段课后练习(4) 1.根据下面两种情景,以“看法”为重点,分别扩展成一段话,每段不少于30字。 情景一:红楼梦中林黛玉对刘姥姥看法 情景二:我对红楼梦中刘姥姥看法 答: 2.扩展下面语句,突出梅花不畏严寒的品格。 梅花开放了。 3.下面是一则消息,请将报道的主要内容进行压缩,压缩后的内容包括具体的营业收入状况。(不超过80个字) ①今年3月,南海市明湖公园采取公园与职工个人共同筹资的方法购买了一台“挑战者号”型时空穿梭机。②时空穿梭机又名娱乐仿真模拟器,是仿真科技与多媒体技术结合的产物。③三维立体图像、震撼人心的音乐效果和高度仿真运动,使人惊心动魄。④这台时空穿梭机开始营业以来,三个月的营业收入就达40万元人民币,其中仅五一节一天的收入就超过公园300条游船的总收入。⑤在近两年来许多公园经济效益很不景气的情况下,明湖公园这台时空穿梭机所带来的如此大的收益,使全园职工备受鼓舞。⑥据说,娱乐仿真模拟器已经成了国外许多公园、游乐园的换代的标志性设备,无论是好莱坞还是日本海洋公园,仿真模拟器都是当地的“盈利明星”4.概括下面一则消息的主要信息。(不超过20字) 本报讯(记者陈菁霞)“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签订之后,经济的一体化已经有了制度的保证。接下来,两岸交流的重点是文化和教育。只有两岸在文化方面合作,才能解决心连心的问题。”在目前于厦门筼筜院举行的第二届海峡两岸国学论坛上,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副会长张铭清指出,五千年的中华文化是两岸同胞共同的精神家园,是联系两岸同胞的精神纽带。本届论坛围绕“《诗经》研究——学术·生活·展望”主题,来自大陆和台湾20余所高校和研究机构的60余名学者进行了深入交流,探讨当代《诗经》研究的最新成果,探索诗经学研究的新思路。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下面一则消息,把它压缩成一句话新闻,不超过25字。 美国中文网报道,以旧材料纪念过去,同时又采用现代形式的中国建筑师王澍于2月27日获得了2012年普里兹克建筑学奖。王澍是获得这项殊荣的第一个中国公民。此前,美籍华人贝聿铭在1983年获得这项大奖。凯悦基金会主席普里兹克宣布王澍获奖消息时说,选中48岁的王澍是因为承认中国在发展建筑理念中发挥的作用。普利兹克奖是每年一次颁给建筑师个人的奖项,有“建筑界的诺贝尔奖”之称,奖金10万美元和一枚铜质勋章。今年的颁奖仪式将于5月25日在北京举行。

期末语文试卷质量分析

期末语文试卷质量分析 导语:以下是小编给大家分享的关于期末语文试卷质量分析范文,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也希望大家可以喜欢! 一、试题命制 试题能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体现了课改的新理念和新教材的特点。突出了“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能紧扣书本,兼顾了知识的延伸拓展。重视对学生运用所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具体来说,试题体现以下特点: 1、题型多样 试卷所考查的知识范围、题型设计、各类题型所占比例、能力要求等方面,基本符合要求,学生均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答卷。试题灵活新颖,覆盖面广,三个大题中就涵盖了拼音、汉字、词语、句子、段落、篇章、修辞、朗读等方面。阅读和作文题除了考查学生的阅读和写作水平及想象能力外,还注重考查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能全面反映学生对小学阶段语文知识的掌握情况,基本上能对学生的语文能力做出客观的评价。 2、贴近生活 试题的背景取向注意接近教材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始终处于一种较为平和、熟悉的环境中,增强答题信心。

如生字词的考查,阅读和写作就在很大程度上接近学生生活实际,学生会觉得自然、熟悉,有利于表达。 3、注重积累 心理学家指出:人在6~13岁是记忆发展的最佳时期。在这一阶段让孩子多读书,多积累一点,利于他们的终身发展。基于这一点,本次质检题注意了对学生语言积累的考查。如第一大题填写词语、古诗、格言等目的就在于检查学生的语文常识的积累。 二、考试情况 这次全县语文毕业会考成绩比较理想,这充分说明各校领导对语文学科的教学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广大语文教师付出了辛勤的劳动。 三、试卷分析 从**年小学六年级毕业会考语文试卷分析来看,我们认为本次会考表现出了以下几个特点: (一)主要成绩 1、基础知识掌握较牢 试卷的第一题基本都属于基础知识部分,总体来看,学生得分率较高,正确率在80%以上。对汉语拼音,《课标》的主要要求就是能够正确拼读拼写,从第一题的答题情况来看,学生基本能够达到要求。后面的补充成语、找错字并改正、按要求写句子、填空、默写古诗都失分不多,这充分说

高中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高一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分析 王笑语 试题的知识面覆盖面符合高一学生语文学习的实际,既重视基础知识的考查,又重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的考查,较好地体现了理论与实际相联系的原则,可以较好地检验学生的语文水平和语文素养。 一、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1.现代文阅读:题型设计比较合理,接近高考题型。试题重点考查了学生筛选和辨别信息的能力,以及对文章主题的总体理解和概括表述能力。学生理解有问题,多数学生能够感觉到与初中现代文阅读有明显区别,难度加大,且需要理解和概括提取信息的地方较多。而且在文本类文章的考核中,学生语言表达方面还是能力欠缺。学生在这一板块中得分少。 2.文言文阅读:文言文阅读侧重于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无论是词义辨析题还是综合分析题、文言文翻译题都贴近教材,可以有效引导学生树立对课本和课堂学习高度重视的意识。即使这样还有不少学生做错。翻译题,难度都不大,但我们的学生还是没能准确地翻译出来。不少内容是课堂上教师反复强调过的知识,但是学生的做对率还了低。我们的学生文言文的语言功底还是比较薄弱的,这要引起教师的重视。 3.古典诗词赏析:试题所选诗歌,赏析起来难度不是很大,从答题结果来看,大部分学生不能准确把握诗歌主题。也不能用准确的语言表述。以后的教学要注意长期适当地在教学中增加对诗歌鉴赏的知识传授和方法引导。 4.默写:名篇名句默写所考的句子多都选自课本,这降低了难度,但是我们相当一部分学生还是得不了高分,很多学生记住了句子,但是致命的是错别字太多。消灭错别字需要从日常做起,今后一定要格外注意这一点。 5.基础知识部分:基本涵盖了本册课本主要的知识点,但学生对字音字形字义这些基础性的东西掌握得不够清楚,所以普遍失分比较严重,可见学生日常积累做得不扎实 6.语言知识运用:重点考查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与组织语言表述的能力。学生依然能力欠缺。 7 作文给学生很大的自由表达和发挥的空间。卷面反映学生普遍有话可说,能很好地考查学生立意、布局谋篇、遣词造句等方面能力,学生写起来基本都很顺手。但显示出生活积累的缺乏;构思立意缺乏新意,显示学生视野和思维不够开阔;字体规范工整有待加强。此外,很多学生写作不规范,漏写标题,缺少字数,潦草书写。作文教学需要讲求长效性和循序渐进性,需要从细节抓起。 二考试后的思考 试卷难度并不大,可是大多数学生成绩并不很理想,这说明学生学得还不扎实。需要老师严格要求,调动学生积极性,扎扎实实学习,打好基础。从9班和10班学生成绩看,多数学生能够认真对待这次月考,从中找到差距,从而制定学习目标。但是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没认真对待这次月考。作文及主观题大片空白,能看出来是没有思考或是胡乱写了一通就敷衍了这次考试。从监考过程中,也可以看到他们对待考试的态度。所以端正态度,让学生认识到考试的重要性现在比多讲几道试题也许重要的多。

高中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高中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分析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

高二语文阶段性考试试卷分析 2014年7月18日 试题的知识面覆盖面符合高二学生语文学习的实际,既重视基础知识的考查,又重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的考查,较好地体现了理论与实际相联系的原则,可以较好地检验学生的语文水平和语文素养。 二、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1.基础知识部分:基本涵盖了本册课本主要的知识点,但学生对字音字形字义这些基础性的东西掌握得不够清楚,所以普遍失分比较严重,可见学生日常积累做得不扎实 2.文言文阅读:文言文阅读侧重于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无论是词义辨析题还是综合分析题、文言文翻译题都贴近教材,可以有效引导学生树立对课本和课堂学习高度重视的意识。即使这样还有不少学生做错。翻译题,难度都不大,但我们的学生还是没能准确地翻译出来。不少内容是课堂上教师反复强调过的知识,但是学生的做对率还了低。我们的学生文言文的语言功底还是比较薄弱的,这要引起教师的重视。 3.古典诗词赏析:试题所选诗歌,内容比较贴近生活,诗意浅显。赏析起来难度不是很大,从答题结果来看,大部分学生对诗意还是比较到位的,但是很多学生还不能用准确的语言表述。以后的教学要注意长期适当地在教学中增加对诗歌鉴赏的知识传授和方法引导 4.默写:名篇名句默写所考的句子全都选自课本,这降低了难度,但是我们相当一部分学生还是得不了高分,很多学生记住了句子,但是致命的是错别字太多。消灭错别字需要从日常做起,今后一定要格外注意这一点。

5.现代文阅读:题型设计比较合理,接近高考题型。试题重点考查了学生筛选和辨别信息的能力,以及对文章主题的总体理解和概括表述能力。学生理解基本到位,但是语言表达方面还是能力欠缺。 6.语言知识运用:重点考查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与组织语言表述的能力。学生依然能力欠缺。 7 作文给学生很大的自由表达和发挥的空间。卷面反映学生普遍有话可说,能很好地考查学生立意、布局谋篇、遣词造句等方面能力,学生写起来基本都很顺手。但显示出生活积累的缺乏;构思立意缺乏新意,显示学生视野和思维不够开阔;字体规范工整有待加强。此外,很多学生写作不规范,漏写标题,缺少字数,潦草书写。作文教学需要讲求长效性和循序渐进性,需要从细节抓起。 三高分学生及普通学生情况分析 语文最高分109分,她总分级部较好,语文保持就很不错了,。前5名语文成绩可以,希望能保持,这次语文试卷题目不很难,但学生成绩并不理想,这与学生的学习态度有关系,他们认为,考试即使考不了高分但也不会比别人差多少,带着兴趣学的学生并不多,学习观念的落后与偏颇导致学生阅读量太少,知识面太窄,基础知识相当匮乏,出现许多错别字、错用词语现象,一遇到仿写句子等题就束手无策,作文写作立意不新颖,主题不突出,内容太肤浅,有的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 四考试后的思考 试卷难度并不大,可是大多数学生成绩并不很理想,这说明学生学得还不扎实。需要老师严格要求,调动学生积极性,扎扎实实学习,打好基础。 语文教学的脚踏实地还体现在日积月累的坚持性上。首先要让学生明白语文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不是凭小聪明就能学好的科目,必须有着坚持不懈的精神。因

江苏省启东中学高中语文第111-120回梗概问题苏教版选修《红楼梦》

第111-120回 ●第一一一回鸳鸯女殉主登太虚狗彘奴欺夭招伙盗 鸳鸯在秦氏启发下寻死,宝玉先哭后笑,袭人以为又要疯了,宝钗却说他有他的意思,宝玉喜宝钗知他之心,“别人那里知道”。邢夫人不要贾琏为鸳鸯行礼。宝钗哭祭鸳鸯。 周瑞干儿子何三和赌友商量行窃。妙玉和惜春正下棋,贼盗来家,包勇打死周瑞干儿子何三。 ●第一一二回活冤孽妙尼遭大劫死雠仇赵妾赴冥曹 妙玉为贼所抢。惜春下定出家决心。 赵姨娘中邪病倒。 ●第一一三回忏宿冤凤姐托村妪释旧憾情婢感痴郎 刘姥姥哭老太太,凤姐视其为救命之人,托之以己命和女命。 宝玉要找紫鹃表白自己的心,紫鹃未开门,宝玉被麝月找回。 ●第一一四回王熙凤历幻返金陵甄应嘉蒙恩还玉阙 凤姐死,王仁混闹,要给凤姐大办丧事,嫌弃巧姐;平儿帮贾琏钱。 甄应嘉到府托家眷,贾政托应嘉看探春。 ●第一一五回惹偏私惜春矢素志证同类宝玉失相知 贾政叫宝玉念书写文章,他要检查。 地藏庵姑子来贾府受到宝钗冷遇,激惜春出家。 贾宝玉与甄宝玉貌象而异,宝玉呆病发作。 和尚送来“宝玉”,宝玉死而复生。和尚要一万银子。 ●第一一六回得通灵幻境悟仙缘送慈柩故乡全孝道 宝玉二历幻境。 宝玉厌弃功名,看淡儿女情级。 ●第一一七回阻超凡佳人双护玉欣聚党恶子独承家 宝玉在还和尚“宝玉”,紫鹃、袭人拉住不放;宝钗接过“宝玉”,要宝玉见和尚,宝玉说他们重玉不重人。 贾赦感冒转痨病,贾琏要去看父,将女儿托于王夫人。 荣府诸人各顾自己,不管别个,芸、蔷、环等胡作非为。邢大舅说笑话骂贾蔷是看不住家的“假墙”。惜春坚决要出家。 ●第一一八回记微嫌舅兄欺弱女惊谜语妻妾谏痴人 惜春出家修行得到邢、王二夫人的应允,紫鹃要陪,宝玉念惜春“判词”。 贾环出主意给贾芸、王仁、邢大舅,叫卖巧姐。 贾政捎回家书,教宝玉、贾兰准备功课应考。宝玉正看《秋水》,想着出世离群。宝钗以古圣贤以忠孝赤子之心打动宝玉。宝玉点头欲考。宝玉到静室准备应考。宝钗、袭人既为其不信和尚高兴,又怕其恢复与女孩儿打起交道的旧病。 ●第一一九回中乡魁宝玉却尘缘沐息恩贾家延世泽 宝玉对王夫人表示以中举报答母恩。宝玉似有疯傻之状离去。 邢夫人作主,要卖巧姐,平儿和巧姐儿同去刘姥姥庄上避难。 贾兰回来报信,丢了宝玉。 探春回家。报信的说宝玉中了第七名举人,贾兰中了一百三十名。 贾府复官,赏还了家产。贾琏回家团圆。邢王二夫人“彼此心下相安。” ●第一二○回甄士隐详说太虚情贾雨村归结红楼梦 贾政去金陵安葬贾母,闻喜讯回京,于船中写家书时遇宝玉,僧道与之同去,政追不上。只见白茫茫一片旷野,并无一人。

初中语文试卷质量分析

初中语文试卷质量分析 语文试卷质量分析 一、基本情况分析 1.参加考试学生基本情况简述 年部人数:93人 参加考试人数93人 本学年学生的语文成绩,提高的幅度不大。究其原因,可从以下两个方面分析:一方面是因为学生不注重对基础知识的积累,对基础知识的学习观念淡薄,导致了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够扎实,如:改正错别字“即”和“既”不分、语法的相关知识掌握不好。、课外名著阅读不细等;二方面是因为学生平时学习时读死书,举一反三能力极差,所以对一些阅读分析中的变形题做的不好,比较阅读的能力差,。因此学生的总体成绩提高的不快。虽然有如此诸多漏洞,但是:学生学习也有其另人欣慰的一面,有些学生的学习成绩有一定的提高。阅读分析及写作能力提高幅度也较大。而且出现了若干同学跨入优秀行列的现象。可见有些学生学习语文的悟性还是相当高的,而且能做到学以致用。 2.抽样样本考试学生成绩基本情况简述 本次试卷分析共抽取样本50份。 题号人数 (样本平均分得分率满分及格0分 人数%人数%人数%

一5022.877.124438600 二5026.265.400326400 三5024.180.300489600 二、逐题分析 (1)基础知识部分 本题共10道小题,共30分。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字词音形的正确书写及正确理解运用。还有仿句的修辞手法,修改病句,对文学名著的相关知识的积累及对文言文、古代诗词的理解默写,而且增加了“节日赠言”这一小练笔。 (2)阅读 本题有三道大题,其中包含一篇课内文言文阅读、课内现代文阅读及一篇课外说明文的阅读。 1、文言文阅读 考查学生对文言文的实词理解、重点句翻译、对选文大意的概括及对作者描写“巴陵胜壮”思想情感的分析。。 2、课内现代文阅读 课内阅读语段出自《藤野先生》。主要是考查学生对回忆性叙事散文的学习理解。考查分以下几方面:指出文中重点句子的表达方式及在语段中的作用。,原句与改句的比较,对“我的意见却变化了”指的是什么?及“促使变化的原因”,“怀念先生的事例”等。 3.课外现代文阅读 本题主要是考察学生阅读分析说明文的能力,针对说明文的几个知识点说明对象、特征,说明方法,“标题解析”及概括选文大意等进行语段的阅读分析

高一语文试卷分析

HB2012—2013学年上学期教学质量调研测试 高一语文试卷分析 一、对命题的整体评价: 本套测试主要考查了必修1和必修2的全部内容。试卷内容完整,难度属于中等水平,但也有些题目本校学生做的十分困难,尤其是时间上有些紧迫。整体来看,题目着重考查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情况,符合新课标的要求。重视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本校学生的语文成绩及格率在69%左右。 二、试卷分析及学生情况: 1.选择题 选择题属客观性题目,整个测试情况如下表: 题号答 案 正答 率% 答A人数 占的比% 答B的人数 占的比% 答C的人数 占的比% 答D的人数 占的比% 1 B 34.1 1.4 1.9 62. 2 34.1 2 B 51.1 7. 3 21. 4 51.1 19.5 3 C 70.0 3.2 24.1 70.0 2.2 4 D 83. 5 5.1 4. 6 5.9 83.5 5 D 53.2 6.5 22.7 16.8 53.2 6 C 74.9 8.6 7.8 74.9 8.1 15 B 27.6 54.6 27.6 8.9 7.3 16 A 71.1 71.1 9.2 8.9 10.3

17 D 32.2 18.9 34.3 13.2 32.2 上表可以看出各题的考查中,学生对于现代文阅读有一定的阅读与理解能力,并且文言文阅读是课内的,所以这六道题目的得分率比较高。15题考查学生对成语的掌握情况,但正确率只有54.2%,有20%的学生选择了A,说明对“拍手称快”这一词语不理解;16题是语病题,这是高考的必考题,也是平时练习的重点,但正确率只有36.1%,说明学生对于语文语法还是没有掌握;17题考查的是上下文衔接、语意连贯,相对来说比较容易,但选A的只有67.4%,明显是学生审题不清造成的。这一部分的客观题,充分暴露出我校学生的基础知识不够扎实,平时练习的也出错,需要进一步练习与强化。 2.古代诗文阅读 本次期末考试的古代诗文阅读题目,整体上难度不大,但学生也有失分情况。 首先,文言文阅读题目是截取必修二中的课文《鸿门宴》中的原文,是学生学习过并应该掌握的。从两道翻译题的答题情况来看,第一题明显比第二题答的好,但都是大意能写出来,个别词语像“因”、“举”、“不胜”有50%的学生没有能翻译出来,还有“因击沛公于坐”这一介词结构后置句有一半以上的学生没有能准确的翻译出来。总体来看,翻译题目的平均得分在6分左右。 其次,古代诗歌阅读的这首词虽然没有注解,作者范成大学生也不太熟悉,但诗歌的内容对于高一的学生已经可以理解。在第8小题答题中,很多学生都能答出来“以动衬静,以静衬动,动静结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