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杜威学校课程与教学简介

杜威学校课程与教学简介

杜威学校课程与教学简介
杜威学校课程与教学简介

杜威学校课程与教学简介

杜威学校的正式名称叫“大学初等学校”(University Primary School)是芝加哥大学的一个组成部分。由芝加哥大学哲学、心理和教育系进行指导和管理。它是杜威哲学,心理学和教育学的实验园。芝加哥实验学校共办了8年(1896—1904)。

1894年杜威应聘为芝加哥大学哲学、心理学、教育学系主任时已形成了某些哲学和心理学上的概念,期望在实际的应用中加以检验。1895年出版《大学附属小学的组织计划》提出:(1)应该把学校本身建设成社会生活的方式;(2)教师应该顺应儿童天生好奇心及爱好活动;(3)更多地注意个人、儿童和当代社会生活的现状,而不去注意主要以过去的成就为基础的学校中的情况。

1896年1月在一所私人住宅中开学。实验学校的而整个实验进程共经历了两个时期:

1.摸索时期(1896—1898)头6个月:“尝试错误”阶段—为表明那些事情不要去做。

1898年10月学校采用了迄今沿用的分科形式,从而和大学的组织一致起来,又增设了幼儿部,招收4~5岁儿童。

2.发展期(1899—1903)第一时期证明有效的课程、教材和方法的继续,并在原有

的基础上进行修正和提高。规模扩展:学校人数连续增长,最高时达140人;教师和讲师达到23名,助教(大学研究生)达到10名。

教学人员的组织在性质上变得正规化:理念冲突:教育即生长。财政困难:5年中3次变换校址,设备始终不足。

合并危机:1902年与芝加哥学院师资训练实习小学。1903年秋,芝加哥学院、芝加哥工艺训练学校、芝加哥大学实验学校和南方中学4个学校合并成为教育学院。1904年杜威辞职,跟着而来的是实验学校教职除三四人外,全都离开,教育实验也就从此告终。

《杜威学校》——课程

杜威学校的课程研究实践了杜威两个在心理学上的假定:一是承认儿童和成人之间一种心理学上和生物学上的区别,既不能在心理上也不能在生理上把儿童描述为“小的男人和女人”。二是促使精神和道德进步的条件,对于儿童正像对于成人是一样的。

学校的首要任务,在于训练儿童从事合作的和相互帮助的生活,培养他们相互依赖的意识,并实际帮助他们适应这种生活,以便在实际行动中体现这个精神。

学校的目的即给予每个儿童从事他真正要做的事情的机会和方法,并且在他做的的过程中给予指导,使他对所做的事情的社会意义的认识不断发展。

杜威提出了将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相结合,其中最有特色的就是他的活动课程,即经验课程。

选择活动的原则:心中必须有生长中的儿童这个概念。

1. 活动要符合和利用儿童的倾向、动机和兴趣。杜威把儿童天生的冲动粗略地分为了

四类,即社会性冲动、建造性冲动、研究性冲动和表现性冲。

2.活动必须和儿童的现实生活密切联系,离儿童较近且具体化。

3. 活动必须随儿童的发展阶段而发展,各个阶段的相互结合和重叠,各个阶段的经验具有连续。

4.活动要使儿童怀着一个共同目的,因此能够合作。

所以杜威学校的教材也不同于传统教育的纸质教材等,杜威将其分为三组形式:

第一组教材是主动作业。是各种形式的活动、游戏和工作。

第二组教材是给予学生关于社会生活的背景,包括历史和地理。

第三组教材是给予学生运用理智的交流及探究的方法的科目,包括自然科学在内。

杜威学校的活动从儿童的家庭生活出发引导儿童了解社会生活,如表演活动,建造活动、参观工场、实验室、博物馆、展览馆的活动、烹饪活动等是常年开展,并随儿童不同的年龄选择不同的具体内容。

杜威学校通过活动来组织课程,把学校当作家庭,社会生活的各种活动都在这里进行,以这个思想为中心把活动和学科组织起来,给它们一个连续的线索,并且使它们彼此得到加强。

年龄较小的各班儿童,在建造工作中,制造自己用的黄麻纤维板铅笔盒、书籍和学校生活中需要的其他用品,为实验厨房准备材料。他们为了想像重新过原始人的生活,就用沙、黏土或石头建造他们所设想的原始人的各种形式的掩蔽所。引导他们意识到家庭是他所必需的一切事物的中心和来源。

当孩子大一些就要引导他们从小的活动范围拓展到社会生活的研究,使他认识到他和他的家庭依靠外界的生活,特别是农场的生活。孩子们在一个大沙盘中造了一个小型农场,学习就扩充到什么是典型的农场特点——牧地、草地和种谷物的田地。

8~10岁的儿童在研究社会生活时,比较小的儿童较快地通过研究原始人生活的阶段,进入到研究人定居在永久家庭的时期。早期希腊人的生活被选择作为研究的内容,这个年龄的儿童对个人有浓厚的兴趣,所以确定用研究希腊人物的方法探究那个时期的生活,儿童自己为了这个研究搜集了很多材料,几乎完全自己阅读资料,重写了很多关于伊利亚特、奥德赛和希罗多德的传说。

对于年龄较大的几个班,烹饪工作基本上也是实验性质的。他们用酸果蔓的果实和苹果制造果子酱的过程,可以强调和介绍很多物理过程,他们每周举行一次午餐会,以表达并发展社会精神。

教师的角色:

(1)教师有参与选择教材和方法的权力;具体材料和处理材料的方法的进展,是完全掌握在教师的手中的;(2)在日常生活中,儿童是他们自己设计的经常转换,不断发展的戏剧情节中的演员,教师只是提供布景和道具,做舞台的指挥者。(3)在教学工作中,用教师之间的联合和交换代替所谓的监督,评定教学和技术训练。教师与领导或者负责人建立协调

的合作关系,与同事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这样对学生的学习与学生之间人际关系的确立有积极的作用。

教师聚会:

在聚会上,按照总的计划,回顾上一周的工作。教师报告在进行计划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接着是修改计划。会上还会提到个别的的儿童的特性和困难,互相交流意见和建议。比如,对教材做适当地调整,或是社会日常生活中对儿童们彼此之间的合作的调整。杜威学校还提倡教师们在午餐或放学以后的日常接触中对学生的活动信息进行交流。

学校的管理:

在教师中间,按照个人的兴趣和才能,采取自然分工。每周用打字机的报告,提供每周非正式的教师会议,以及比较正式的讨论会和较大的教师俱乐部的聚会,做研究问题的资料。

就课程而论在管理方面,采取了类似大学的分系科的方式。设立了幼儿园、历史、科学和数学、家事科学和工业、手工训练、美术、音乐、语言和体育等几个。每个部由受过技术训练并有生活经验的合格人员担任主任,利用她在这一领域的智慧处理在课堂活动中遇到的困难。这个主任也是一个受过训练的研究人员,她认识到在课堂教学的实践中试验某种教育理论的结果的有启发性的报告,是可供的教师、管理人员和教育科学的学生研究和审阅的科研成果。作为一个研究人员,她设有一套固定的来修订和改进的目标。

儿童的分班:

小学的儿童,按照他们的兴趣和社会适合性进行分组,这意味着和生理年龄基本一致。这种分班制度代替了普通公立学校的以分数为标准的分级制。

课堂的组织管理方法:

指导班级的成功的方法是逐渐地发展起来的。随着教师个性、训练和经验背景以及不同儿童的经验背景而变化。同时也受到材料和设备是否具备的制约。

教师在课堂中必须坚持一个原则:教师必须很注意让儿童有自由按照他自己对所要做的事的目的的理想去分辨与选择材料。儿童的活动必须是自发的,教师的责任是按照儿童寻求的专门技能,提供儿童所需要的材料和教导,以达到他所期望的目的。

记录的用处:

做记录是课堂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成分。它可以帮助儿童掌握记录的技巧,使他们充分地保持兴趣。在历史教学中发生的方法的应用。信息反馈之后的调整。

按照学生的年龄水平调整教学计划

从一开始,安排计划的主要问题之一便是要使各科活动时间的调整同学校的一个主要原则相一致。这个原则是为了促进儿童的肌肉协调,活动方式必须适合于他们的成长阶段以及年龄特征。

家长与儿童:

1.实验学校学生的家长热情地忠于学校,并在所有困难的时刻支持学校。那些负责领导学校的人说:“没有家长的这种明智地和热情地支持,学校将不可能完成已经开始的工作;

甚至学校不可能继续存在下去。2.家长完全了解学校教育的目的、原则以及方法,还有改革的理由。即知道学校在做些什么,以及为什么要这么做。

家长联合会。学校与家长之间的一个信息桥梁。家长们通过理论的讨论和实际的应用,促进对于初等教育一般的兴趣,特别是旨在推进芝加哥大学的实验学校工作的共同商议与合作。有利于消除“两套理论”和“两种方式的伦理”,使所有的行为变得一致,行动的原则也变得一致,使学生进入学校生活的实践,如同进入家庭一样多。

师生关系:自由和相互尊重的关系。教师条件:负责各种活动的教师需要不同的能力、天赋倾向和训练。学校需要有经历、适合于某些学科的教学的专家。从一开始建立教师队伍时,就包括一位科学专家,作为教学力量的一员。

教师职责与作用(摘录):教师的职责在于设法使一个结果从一种意义通向另一种意义,导致越来越多的有意义的结果。

教师在儿童游戏中的作用,是注意使儿童真正地进行他自己发起的游戏,无须她不必要的帮助,能有秩序地进行到结束。教师的作用始终在于帮助儿童,而且通过指导和预见,排除情境中如寻找材料和太细致的准备工作等过分困难的因素。

学校的儿童:

学校的学生是最主要的团体。实验的主要目的是争取他们和知道他们参加这个事业。实验学校的学生学习的时候都喜欢实验和试验,凡事喜欢自己亲自去探索。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渐渐建立自信,致使后来比其他普通学校的学生更容易适应新的环境。

这是一个4~5岁儿童的班级,实验学校最小的儿童的环境很像儿童自己的家,使他们初次离家的经验,有一种熟悉的感觉。有一次到五金店去考察木工用什么工具造屋子,使一个孩子想自己造了屋子带回家去。于是孩子们利用大的匣子造屋。年龄较大的儿童把所有的纸量好、剪好当墙壁。年龄较小的儿童把把席子钉在地板上,把一块木板装上脚做成餐食的桌子。至于椅子,他们在木板上钉上靠背,坐垫又钉上皮的。年龄较大的儿童用没有锯开的木料做桌子和椅子,他们自己量自己锯。有些孩子把屋子外面加了油漆,保护墙壁“不受坏天气侵蚀”。屋子内部,糊纸“装饰”,还讨论决定每个房间必要的家具。这个设计的这部分工作的一个结果,就是每个孩子都培养了实现自己思想的能力;他是被推动着去做,显示个人的成绩。因此,他按照成就的程度获得成功的感觉。

从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给他们适合的自由的环境:让儿童观察体验自己感兴趣的建造活动,并从中引发自己内在的实验兴趣;*给儿童实践自己想法的机会;让儿童自己在活动中体会社会分工和集体合作的的意义;在有趣的活动过程中,儿童积极动用了创造性思维;活动中还发展了儿童的人际交流与语言表达能力;*建造活动给了儿童充分的表现机会与成功体验五步教学法:

1.学生(或研究工作者)要有一个真实的经验的情境——要有一个他对活动本身感到兴趣的连续的活动。

2.在这个情境内部产生一个真实的问题,作为思维的刺激物。

3.他要占有知识资料,从事必要的观察。

4.他必须负责一步一步地展开他所想出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5.他要有机会通过应用来检验他的想法,使这些想法意义明确,并且让他自己去发现它们是否有效。

在他们研究殖民地住房的设备时,提到白镴器皿的使用。为了满足儿童的好奇心,安排了一个实验,帮助他们研究白镴的成分。当他们发现白镴可以在纸上划记号时,他们首先断言这就是他们一年前研究过的铅。他们提出要做的第二个实验是熔点,他们发现白镴的熔点高于铅,于是有人提出他一定是和一种更硬的金属如锌融合在一起。当他们将锌、铅、锡融合起来,发现融合后更接近白镴。然后教师给了他们在殖民地时期制作白镴的化学成分比例。相信学生经过这样的一个过程,对所学知识的来龙去脉都有深刻的印象。

班老师报告:每一学季结束,每个班老师报告了全班的工作。这些报告为她的同事和指导实验的人提供情报;它们使作者能评价她的一系列活动,根据实验的成功或失败,计划她以后的课程计划,这些对学季活动的评价,说明了参与这些活动的儿童在发展方面的成就,对整个实验的成功很有必要。

在杜威学校经验既是一个有“实验”意义的动词,也是一个名词。课程以儿童现有的经验为起点,在教学过程中使儿童的经验不断地改组改造,最终在高一级的经验水平上终结。科学方法在教育上的应用

方法不过是为了某种目的运用某种材料的一个有效的途径。方法是从观察实际发生的事物引伸出来的,目的在于使这件事以后发生时结果更好。科学的方法,不单是科学实验室中经常运用的工具,大家都认为,不论在什么时候,不论在什么情况下,凡是能进行积极的调查,检验理论的,想像可能产生这样或那样自然的或社会的关系的结果的各种过程和活动,都能运用科学的方法。杜威指出,这种科学的方法并不是学校教育中每一科目具体的方法,而是无论哪一科目都可以使用的方法。这种方法就是试验的方法。在杜威看来,试验的方法就是用人的动作将人的思考和自然界的事物联系起来,形成一种有变化的关系。他举例说,有一种金属,人们不知道是什么东西,传统的方法不过是看它的颜色或重量是什么,而新的方法则通过人的动作先加点酸下去,看它有什么反应;再加点别的酸下去,又看起什么反应;如果加酸不够,则加热,看其会变成什么样子。杜威认为,这种通过人的动作引起事物变化的方法,可使事物性质和作用变得比较清楚。试验方法的特点是只有行动以后才可以知道,没有动作便没有真正的知识。

在这所学校,科学的教材作为方法和有组织的经过检验的事实与概念,被认为是儿童(在实验游戏中)在他的经验的一切领域持久的发现和成就的过程的手段。历史地形成这些一般概念的方法,很有助于教师在儿童学校生活的以后年代里为他们的实验安排环境,并选择足以帮助他们了解并系统地明确的物理的和生物的理论的经验。

实验活动:

目的:(1)提供给儿童机会,学习和使用重大的科学真理。(2)通过使用,保持儿童好

问的有教育意义的精神;在他心里树立科学方法的概念;作为一个实用的工具,以便培养他实验的和科学的态度。

儿童实验活动的阶段:

根据儿童生理和心理的特点,指出儿童实验活动应根据儿童的年龄而有所不同,有小学时期的实验、适应年龄较大儿童各班的课题、专门的科学课题等。

6岁儿童开始从事的作业,其情况同他们自己实际的环境的情况相似;8岁儿童开始对众多的自然的和社会的关系表示兴趣,并且冒险的精神时常出现;9岁儿童做了关于植物的实验;10岁儿童对地文学的学习;11岁儿童继续学习自然地理并且包括整个美国的一般的自然特征;12岁儿童的一年工作,包括复习10岁的儿童学习过的作为历史背景的地理特征和有关一般自然力与区域分布等等作业;13岁儿童学习普通生物学课程。

烹饪:

8岁将结束时的儿童,在他的烹饪实验工作中,已完成食物的三重分类法。

烹饪的科学和教育的价值:在实验学校所进行的烹饪的活动,给儿童提供一个纯正的动机与表达动机的媒介;它给他获得第一手经验的机会,使他接触现实。烹饪活动,除所有这些之外,并转化为它的历史和社会的价值和科学的等价物,据此它就彻底自由化了。随着儿童知识和能力的增长,烹饪不再单纯是一种愉快的作业,越来越变成理解的一个媒介、一个工具和器官,从而它就被改造了。

此外,通过烹饪,儿童在数学方面,对数的真实价值有了一些概念;在历史方面,由于采用了户外烹饪的原始方式,对原始热能的利用有一定的了解。经验证明,烹饪这一种活动使儿童最容易学到科学方法的应用。

实验活动:上课开始,取出适当的烹饪用具,按使用的次序和对烹饪适用情况安排好,然后,为了使烹饪的谷物变软和更加有味道,他们就讨论到谷物的数量对所需要液体的单位的关系,以及谷物的形式和所需要的时间的关系。其次,再通过量和称,体积、质量或容量就成为实际的工作概念。

这一实验使儿童知道了烹饪的用具、次序、所需谷物和水的量……使儿童懂得了科学方法在烹饪中的应用,并学会运用到其他事物之上。

社会生活的起源、发展及其背景的实验活动:

儿童是通过熟悉的活动和工具来扩展这些兴趣。在实验学校,儿童当前熟悉的社会活动和随之产生的手工艺术,连同它们的工具与材料,可用作对历史和地理的研究的一个自然的开端。历史和地理贴近儿童的生活,因此,儿童对历史和地理容易产生兴趣。

对于历史的实验活动:

在历史课的教学中,年代排列的顺序在成人的思想中是合乎逻辑的,但由于它的复杂性和遥远性就同儿童的兴趣和了解不相容。实验证明,幼年儿童对史前人们的典型环境、活动、和社会生活的相互关系的兴趣,比对古巴比伦或埃及的复杂的和人为的社会生活的兴趣,在精神上和了解方面更为接近。

因此,儿童对原始生活具有兴趣,通过重新体验原始时代的活动,他就得到很多的科学真理,并且不知不觉地吸收了增进他的理智的创造性的方法。当他接近成熟时,他就看到了一切科学是怎样逐步地从生活的各种职业中发展起来的,对社会科学也是如此。

实验活动:各年龄阶段对殖民史的研究。

10岁-美国生活与欧洲生活的联系;11岁-从欧洲的观点来考虑美洲殖民地的发展,研究了力图在新世界、东印度群岛、非洲和澳大利亚开拓殖民地的英国、法国和西班牙;12岁-研究革命时期前的殖民地,宪法的制定,新建立的合众国的向西部扩张,和逐步开拓领土;13岁-研究某些完全不同的、特殊类型的社会生活,每种社会生活的特殊意义,和每种社会生活对世界历史所做出的特殊贡献;14~15岁-从国家形成的观点研究了罗马史。

纺织:

纺织课对知识的扩展、对表达技巧和创造能力的发展,对美观以及社会价值和标准的欣赏能力的提高,成为主要的通道之一。

纺织工业的实验活动:作为一个开始,7岁的儿童把他们从经验里所知道的4种典型的织物—毛、绸、棉和麻的质量的差别收集起来,他们检验他们自己的衣服,把同样的料子的样品拉碎,以取得各种不同纤维的概念。选择原始情况下的人们使用的纤维,观察羊身上不同部位的羊毛的相对的质量和挑拣羊毛,从原毛中除掉毛头和灰尘,掌握梳毛的方法,手纺羊毛,洗染羊毛,根据织布的原理纺出了经和纬合成的毛线。

在实验学校纺织课的活动中,训练了儿童的观察能力、锻炼了他的判断力。在杜威看来,儿童与生俱来具有四个方面的本能,即社交的本能,建造的本能,探究的本能以及表达的本能。与此相适应,儿童有四种兴趣,即谈话或交际的兴趣、探究或发现东西的兴趣,制造东西或建造方面的兴趣,以及艺术表现方面兴趣。

语言的运用:

在系统阐述和作文的时刻,给他们暗示,要做到句子结构结构清晰,要运用逐渐增强到顶点的修辞手法。这样儿童就懂得句子的结构,修辞语在词组里的地位和用处,修辞词在句子里的位置,以及段落形式的需要。用好故事的欣赏来帮助儿童,但不要滥用,这种故事应加强儿童的经验,从而成为儿童自己的经验的表达或组成部分。在所有的课堂里谈话是发展和指导经验和事业的工具。每天的答问课是一次辩论,一次对全班活动的第二步的正反面理由的讨论。

数字和计量工具的运用:

对年龄较小的儿童进行语言和数学的教学是与儿童日常活动有关。儿童在烹饪课中也可以学到计量的知识。儿童利用简单的机器,使儿童对所用的错综的数学公式的理性的了解。较直接的活动方式,建造和作业活动,科学的观察和实验,为必须运用阅读、写作、拼字和计算提供了丰富的机会。

艺术的表达:

儿童显然在历史和英语课上演出,在数学和科学课上烹饪。在活动中,戏剧占了一大部

分,在早年课堂的作业往往是人类生活的戏剧的连续演出。

文学的表达:

3-4岁儿童各种职业的演戏;7岁儿童编写新故事;10岁儿童编写算术课本;一个班的儿童编写校歌;对于阅读死记硬背这一情况,教师采取自己组成某些主要句子的办法。从这些开始,儿童供给详细的背景,对作文显出很大的兴趣。句子不悦耳的时候,就改变句子或推荐好听的字句。有时暂停下来,讨论需要考虑的字句,有些暂时是改为黑板作业,组织字句。

音乐的表达:

音乐教育的过程,不能开始得太早,要等到他有了了解,得到了他要用哼或唱来表达的心理上的图画。儿童每周有一次机会听最好的作曲家的短的音乐节目,由学校的朋友、教师、或由通过在课外做好准备的学生来演奏。年龄较大的儿童曾听过关于音乐家的生平和作品的简短报告,用钢琴和声乐作品作了例证。每节课作业的大部分时间是用于歌唱。教师的任务,通过美化儿童的思想,用谐音的背景,加以鼓励。

实验学校的理想是:儿童们的音乐、文学和戏剧的成就同他们的艺术表达,无论是设计、编织、图解或造像艺术,都应当达到所进行的所有作业的顶点,理想化,最最优美。

原则与实践的评价:

(一)生长原则。生长原则是实验学校的理论的指导原则。这种原则认为:教育是在所有水平的生长,是明智行动的结果—是一个人对他的环境那种不断适应的结果。一个儿童像其他生长的有机体达到成熟的过程一样,经过生长的各个时期。这些时期没有明确的界限,而是逐渐地从这个时期转变到另一个时期。在杜威学校里2年实践的结果形成了原则,作为根据以鉴别各个时期的心理水平和决定每个时期活动的选择。

(二)合作原则。批判传统教育中忽视合作的教育做法,提倡学习过程中的合作。自由对与调查研究和实验的必要性。有目的的行动的价值。

杜威学校与现在进步学校的关系

很多“进步”学校与之前的杜威学校有很少的本质上的相似。他们曲解了杜威学校的一些本质的东西,忽视了实验的方法之后非常重要的社会动机。更多的进步学校失去了“进步”的倾向性,如果不走无政府主义或极端个人的理论,就是没有阐明社会福利的理论。

课程简介与教学大纲

《财务报表分析》课程简介

华南理工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财务报表分析》教学大纲 总学时:32理论课学时:24 案例教学课学时:8 一、课程的性质 《财务报表分析》是金融学专业的选修课程,用于提高金融学专业本科生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 二、课程的目的与教学基本要求 本课程的目的: 加深对财务报表的理解,掌握运用财务报表分析和评价企业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的方法,基本具备通过财务报表评价过去和预测未来的能力,以及帮助利益关系集团改善决策的能力。通过财务报表分析的学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胜任企业财务、会计管理工作和进行财务、会计理论研究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 基本教学要求: 1、熟悉财务分析的基本概念,掌握财务报表分析的基本方法; 2、能对资产负债表进行质量、趋势、结构分析; 3、能对利润表进行质量、趋势、结构分析; 4、能对现金流量表进行质量、趋势、结构分析; 5、掌握偿债能力分析的方法和步骤; 6、掌握企业营运能力分析的方法和步骤; 7、掌握企业盈利能力分析的方法和步骤; 8、掌握企业发展能力分析的方法和步骤; 9、掌握企业非会计报表信息的利用和分析; 10、会对企业的财务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 三、课程适用专业 金融学专业。 四、课程的教学内容、要求与学时分配 (一)理论教学 第一章财务分析概论 【教学目的】 了解财务分析的有关概念,掌握财务分析的基本方法,为以后财务报表的指标分析打下基础。 【教学内容】 第一节财务分析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财务信息 第三节财务分析的程序和方法 【教学要求】 1、了解财务分析的目的、内容和评价基准的含义; 2、了解财务信息的供给和需求的主体和财务信息的内容; 3、掌握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 4、掌握财务分析的基本方法。 第二章资产负债表解读 【教学目的】 学会如何解读资产负债表提供的信息内容。 【教学内容】 第一节资产负债表质量分析 第二节资产负债表趋势分析 第三节资产负债表结构分析 【教学要求】 1、了解资产负债表各个项目提供的信息内容,所涉及的会计核算方法及其局限性; 2、掌握比较资产负债表和定比资产负债表分析方法; 3、掌握共同比资产负债表和资产负债表结构分析方法。 第三章利润表解读 【教学目的】 学会如何解读利润表提供的信息内容。 【教学内容】 第一节利润表质量分析 第二节利润表趋势分析 第三节利润表结构分析 【教学要求】 1、了解利润表各个项目提供的信息内容,所涉及的会计核算方法及其局限性; 2、掌握比较利润表和定比利润表分析方法; 3、掌握共同比利润表和利润总额构成分析方法。 第四章现金流量表解读 【教学目的】 学会如何解读现金流量表提供的信息内容。 【教学内容】 第一节现金流量表质量分析 第二节现金流量表趋势分析 第三节现金流量表结构分析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研究生阅读参考书目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研究生阅读参考书目 方法类 1、【美】艾尔·巴比著,邱泽奇译:《社会研究方法手册》(第八版),华夏出版社,2004年。 2、陈向明著:《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 3、【美】梅雷迪斯·D·高尔、沃尔特·R·博格、乔伊斯·P·高尔著,许庆豫等译:《教育研究方法导论》,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 思想类 1、【美】乔纳森·特纳著,邱泽奇等译:《社会学理论的结构》(上、下),华夏出版社,2001年。 2、【法】皮埃尔·布迪厄、【美】华康德著,李猛、李康译:《实践与反思----反思社会学导引》,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年。 3、【美】克利福德·格尔茨著,韩莉译:《文化的解释》,译林出版社,1999年。 4、【法】埃米尔·涂尔干著,《社会学方法的规则》,华夏出版社,1999年。 5、李亦园著:《文化的视野》,上海文艺出版社,1996年。 教育类 1、【德】赫尔巴特著,李其龙译:《普通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年。 2、【美】杜威著,王承绪译:《民本主义与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年。 4、【巴西】保罗·弗莱雷著,顾建新、赵友华、何曙荣译《被压迫者教育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 5、黄济、王策三主编:《现代教育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年。 6、胡德海著:《教育学院理》,甘肃教育出版社,1999年。 课程与教学论类 1、【捷克】夸美纽斯著,傅任敢译:《大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年。 *2、拉尔夫·泰勒著,施良方译:《课程与教学论的基本原理》,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 3、【美】加里·D·鲍里奇著,易东平译,吴康宁校:《有效教学方法》(第四版),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 4、Thomas L.Good and Jere E,Brophy 著,陶志琼、王凤、邓晓芳等译:《透视课堂》,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年,第50页。 5、【日】佐藤学著,忠启泉译:《课程与教师》,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 6、【前苏联】赞科夫著,俞翔辉、杜殿坤译:《教学论与生活》,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 7、【日】佐藤正夫著,钟启泉译:《教学原理》,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 8、【英】丹尼尔·劳顿著,张渭城译:《课程研究的理论与实践》,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年。 9、【加】马克斯·范梅南著,李树英译:《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 10、【美】埃金、考切克、哈德著,王维城等译:《课堂教学策略》,教育科学出版社,1990年。 11、【日】佐藤学著,李季湄译:《静悄悄的革命------创造活动的、合作的、反思的综合学习课程》,长春出版社,2003年。 12、【美】威廉F·派纳、威廉M·雷诺兹、帕特里克·斯莱特里、彼得M·陶伯曼著,张华等译:《理解课程》(上、下),教育科学出版社,1991年。

家庭教育指导原则、内容和方法(一) 课程简介

《家庭教育指导的原则、内容与方法》 课程简介 家庭教育指导是一门科学,必须坚持一定的原则,充实相应的内容,讲究科学的方法。本课程着力从这三个方面进行解读。 家庭教育指导的原则:家庭教育指导应注重科学性、针对性和实用性(有实际效果,好用),需坚持孩子为本、家长主体、多向互动三条具体指导原则。坚持“孩子为本”原则,主要是要促进孩子的自然发展、全面发展、充分发展;坚持“家长主体”原则,就是要确立为家长服务观念,了解家长需求,尊重家长愿望,调动家长的参与积极性;坚持“多向互动”原则,就是要在指导者与家长、孩子,家长与家长,家校之间展开互动,形成相互学习、相互尊重、相互促进的环境与条件。 家庭教育指导的内容:主要包含“1+5”共六个方面,即:更新家庭教育观念以及家庭德育、家庭智育、家庭体育、家庭美育、家庭劳育的内容。在家庭教育观念上,需要正确定位家庭教育观念,确立起“家长是一门职业,需培训上岗”、“家庭教育与生俱来,应从‘自发’走向

‘自觉’”、“家庭教育既是‘家事’,又是‘国事’、“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终身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终身老师”等观念。家庭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育等,必须与学校教育全面衔接,遵循学生成长与发展的规律,开展相应的教育活动。 指导正确的家教方法:首先,要走出“讲清道理,孩子即能照做”、“只重视孩子学习”、“忽视培养孩子品格”、“打骂式教育”、“孩子会自主感恩”等区。其次,要掌握“爱”“敬”“夸”“责”的四字诀。爱,要做到“无条件+有策略”;敬,要做到“平等+尊重+信任”;夸,要做到不吝啬对孩子的表扬和鼓励;责,要做到用好“批评”这根戒尺。

课程与教学论: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2012版):

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课程与教学论)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和课程与教学论专业发展积极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基本要求是: 1.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科研作风,有献身于科学的事业心,具有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 2.系统掌握本学科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具有较高的教育理论素养和开阔的学术视野,把握国内外课程与教学理论的最新动态与发展趋势,具有很强的独立从事本学科教学与科学研究的能力,在本学科前沿问题的探索中有积极参与的意识、学术对话的能力和科研合作的精神,具有基于本学科理论与实践问题的反思批判意识和能力 3.熟练地掌握主要的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并能运用至少三种以上的方法从事学位论文研究与写作,在本学科领域做出有理论和实践价值的创造性研究成果。 4.熟练地运用一种外国语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能撰写专业文章。 5.在身体方面要求身心健康。 二、研究方向 1.教学论 2.课程论 三、培养方式和学习年限 (一)本专业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工作采用导师负责制。建立以导师为主要责任人的博士生指导小组,充分发挥集体指导的优势。博士生应以科学研究为主,重点是培养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和进行创造性研究工作的能力。要

根据科研课题和拓宽培养口径、扩大知识面的需要,学习必要的学位课程,包括跨门类、跨学科的学位课程。同时,还要注意培养严谨的科学作风。 (二)博士生课程学习采取系统的理论学习与科研训练、课堂讲授与师生讨论、课内教学与课外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坚持在深入探讨课程与教学基本原理的同时,积极把握学术前沿问题,坚持把课程与教学理论研究与学校教育教学实践相结合,在深入研究理论问题的同时,积极关注实践问题。 (三)本专业的必修课程的学习采用由课程负责人领衔的团队教学,充分发挥导师群体的学术智慧。对于选修课的学习,导师可根据博士生的学科背景,要求学生或协商选修一定数量的相关课程。 脱产博士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3-4年,在职博士生的学习年限可以适当延 长,但原则上累计在校年限不超过6年。论文选题、研究及撰写计划、开题报告等应在第三学期之前(含第三学期)完成,开题报告经导师小组审查通过后即可正式进入论文研究及撰写阶段。 四、培养计划及考核方式 培养计划:在此培养方案的基础上,指导教师所带领的导师组应针对学生的特点和研究方向,制定适合各个学生培养和成长的具体学习、研究和工作计划,对课程学习、开题报告、学位论文研究等工作制定细致的规定和说明。培养计划原则上需在学生入学后两个月内完成,并经导师组和培养单位审核通过后报研究 生院备案并实施。 考核方式: (一)课程考核。博士研究生的课程考核可采取笔试、口试和开卷、闭卷等灵活多样的形式。主要有课堂考试、课程论文、科研报告、课堂笔试与课程论文结合、课堂笔试与科研报告结合等多种形式。要严格进行考核,建立必要的筛选制度,确保博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浙江大学课程简介和教学大纲格式

实验课程简介和实验教学大纲格式 课程名称: 英文名称: 课程编号: 课程学分:实验学分:实验总学时: 面向对象: 预修课程要求: 一、课程介绍 (一)中文简介(100-150字) (二)英文简介 二、教学目标 三、课程要求(包括考勤制度、实验室安全、实验准备、实验报告、考核方式等) 四、主要仪器设备 五、实验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 六、参考教材及相关资料 七、课程教学网站 示例 课程名称:大学化学实验A 英文名称:Experiments of College Chemistry 课程编号:06112200 课程学分:1 实验学分:1 实验总学时:32 面向对象:化学与制药类;食品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类;化工与制药类;生物工程类;生物系统工程类 预修课程要求:按课程要求规定 一、课程介绍 (一)中文简介:(100-150字) 大学化学实验A是依据物质的物理和物理化学性质建立发展起来的分析方法所开设的课程。掌握和运用各种复杂的分析仪器对近化类学生从事科学研究和工作是非常必要的。大学化学实验A是化学类学生的专业基础课,是一门理论性及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教学中涉及较新和较广泛的仪器分析方法。 (二)英文简介: 二、教学目标 通过这种多层次、全面系统的实验训练,应达到下列要求: 1、使学生初步了解仪器分析的研究方法,掌握其基本实验技术和技能。 2、学会并掌握化学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记录、实验条件的判断和选择、实验数据的测量和处理、实验结果的分析和归纳等一套严谨的实验方法。 3、熟悉常用现代分析仪器的操作使用,规范地掌握仪器分析的定性、定量分析的基本实验操作和技能。 4、了解常用仪器的构造、原理及其使用方法,了解近代大型精密仪器的性能及其在化学和高新技术中的应用。 5、在实验的全过程中,培养学生勤奋学习、求真、求实的科学品德,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查阅文献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表达能力。

《课程与教学论》学科、专业简介

《课程与教学论》学科、专业简介 学科、专业简介(导师、研究方向及其特色、学术地位、研究成果、在研项目、课程设置、就业去向等方面): 我校“课程与教学论”硕士点在全校90多个硕士点专业中,目前是最大的一个硕士专业点,其突出的特点主要体现在: 一是专业的培养方向数量最多,到目前为止有文理科等16个培养方向(教学论原理、课程原理、学科课程论、中小学教材比较研究、政治教育、语文教育、数学教育、英语教育、物理教育、化学教育、历史教育、地理教育、生物教育、音乐教育、美术教育、体育教育)在招生,覆盖了学校各个师范教育专业。 二是专业研究生数量最多,目前本专业在读全日制硕士研究生规模基本保持在150—160名左右(不包括教育硕士专业研究生),每年专业的招生数量在50—60名左右。 三是专业导师数量在各个专业硕士点中也是最多的,目前16个培养方向的硕士导师有40位左右,其中教授13人。 四是本专业学校明确为“跨学院专业”,研究生的培养模式采取集中与分学科培养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现代教学论”、“教育心理学”、“学科教育学”等三门专业公共学位课程统一在教育学院学习,其他课程由各个培养方向设计、组织和实施。 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本专业有了比较迅速的发展,至今已经达到一个比较好的发展时期。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由当时独立的“上海师范大学学科教育研究所”负责学校这一专业建设与研究生培养工作,并进行了“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专业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实验与实践,取得了很好的工作和研究生培养效果,本专业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实验与实践工作经验和研究论文,正式发表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主办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核心期刊上。十多年来培养有一大批质量很好的研究生,许多毕业生已经成为高校或中学学科教育和研究领域的骨干,他们当中已有二十多名毕业的硕士研究生考取了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中央民族大学等国内高校以及英国、加拿大等国家高校的博士研究生。同时,硕士点的建设与发展也为本专业的博士点建设与博士点授予权的获得奠定了非常重要的基础。近年来,围绕专业建设与发展、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全国和上海市新课程改革等工作,专业导师承担并主持进行了数十项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项目、教育部、上海市、上海市教委、各级横向研究课题的研究,取得了比较丰硕的研究成果。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本专业的研究生导师组织带领研究生积极参与了全国和上海市的基础教育改革、特别是新课程改革的工作,有多位导师承担了中小学新课程与教材建设的主编工作;近五年来本专业教师出版研究专著、高校教材近20部,在《教育研究》、《课程教材教法》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80余篇,有多项成果获得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以及上海市普通高校优秀教材成果奖,学科教育研究所被评为“上海市教育科研先进集体”。 现任学术带头人蔡宝来教授。国家精品课程负责人、教育部“国培计划”专家、全国中小幼教师资格证书考试命题专家、全国教学论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全国课程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主要研究领域:课程与教学论、初等教育、比较教育、优秀教师专业发展-卓越型教师培养。研究方向: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课程与教学改革研究;MOOC、翻转课堂与微课的开发与设计研究;课堂有效教学行为与有效学习指导策略;SDP课程课堂有效教学模式实验研究;混合学习与深度学习研究。在《教育研究》、《课程、教材、教法》、《比较教育研究》等全国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30余篇,出版专著两部,主编教材1部,参编著作(教材)20余部。获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优秀论文奖,教育部国家优秀教学成果三等奖;第一届中国出版政府奖优秀图书奖第八届全国高校出版社畅销书一等奖甘肃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两次“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一次、二等奖三次、三等奖

《现代教育学》课程简介

《教育学》 课程简介 1、课程教学目标:本课程是师范院校师范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也是师范类专业的公共基础课。本课程是研究探索学校教育的各种现象与问题,揭示教育普遍规律的一门社会学科。它对小学教育专业师范学生基本教育理念的形成和初步教育技能的掌握起着奠基作用。 本课程着重教给学生理论、原则和培养思维能力,强调理论性和基础性;也教给学生一定的规范、技巧和具体操作方法,但其实用性和操作性有一定的局限。它主要通过对教育实践的现实反思获得对教育规律的理解与认识。 通过教学,让学生掌握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帮助学生初步形成素质教育的思想,培养其热爱教育事业的情感,并使学生初步掌握教育科学研究的方法。 2、课程结构:主要分为三大部分:教育是什么(教育的本质和目的,教师和学生);如何进行教育(课程与教学、德育);怎样保障教育顺利进行(教育管理、制度和评价、研究)等。 3、考核方式: 实行百分制,其中:课堂笔记、课堂表现、平时作业(2-3次)、学科结业论文(1次)和出勤作为平时成绩占30%;闭卷考试成绩占70%。 作业要求认真、及时、独立完成。不交作业者以不及格论处。期末考试为闭卷笔试,采用多种不同的题型,考核学生对小学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掌握情况,着重评价学生分析和解决小学教育实际问题的能力。 4、教学方法: 自学、讲授、研讨相结合。以讲授为主,自学安排在课外,研讨除安排1次专题外,其他在讲授中穿插进行。 5、教学内容、要点及学时安排: 总学时数:36学时其分配是:讲授32学时,(习题)研讨2学时,复习2学时 本课程所用教材:靳玉乐、李森主编:《现代教育学》,四川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共12章。 绪论教育学的发展2学时 第一章现代教育本质4学时 第一节社会与教育(2学时) 第二节人的发展与教育(2学时) 第二章教育现代化2学时 第一节教育现代化的涵义和特征 第二节我国教育现代化的目标和发展战略 第三节教育现代化模式 第三章现代教育目的2学时 第一节教育目的及我国的教育目的 第二节“个人全面发展”与全面发展教育 第四章现代教育主体-教师与学生2学时 第一节教师 第二节学生 第三节师生关系

课程与教学论研究的前沿热点

《课程与教学论研究的前沿热点——教学研究中的问题意识》 吴刚平,华东师大课程与教材研究所副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近年来在课程改革与教材建设方面发表学术论文、专着70余篇,在20多家刊物刊登。2015年4月10日下午,吴教授在新疆师范大学教科院作此讲座。 (讲座记录:刘军笔录,未经本人审阅。2015年4月10日) 去新疆师范大学教科院听了华东师大教授吴刚平先生的讲座,深有感触和启发。付刚老师要求我录上音转给他听一听,但这录音也没能保住。今天下午稍有点时间就整理了一下笔记,晚饭后接着整理发现就七千多字了。实际上还有一些生动的案例没记全。在这里分享给大家吧,毕竟有许多朋友没有机会一睹吴教授的风采,领略他对课改精深的研究成果的冰山一角。 一、关于从教学意识向课程意识的扩展问题。 近年来不少人说我们的教育出了问题,实际上指的也就是教学。难道把教学与课程分离?许多问题不是教学所能解决的问题,因为它是社会问题。比如说一些课程学生不喜欢,这是教学出了问题吗?对于中小学教师来说,教学目标这是个核心问题,是最重要的东西。但不少教师则总觉得不是该他们关心的问题,而只关心教学。因为标准是国家定的,教师不清楚,认为做得再多也没有意义。教师只关心教学的材料和内容,不关心目标是什么,所以质量是无法保证的。 比如《捕蛇者说》,学生从小学、中学到大学都在学,同样的教学内容,各个阶段怎样教,怎么学,就是目标。小学生,知道这个故事就行了;中学生则要读字习词弄清句子意思,学些修辞,还要了解时代背景;大学则要整体把握。如它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等。学成怎样,学出什么来,这就是不同的目标。这也就是课程知识中的重要东西。教师在自己的学习、教书生涯中,关于课程是缺乏专业基础的,但课改要求我们的教师要变化,要有专业发展,

药理学课程简介及教学大纲

“药理学”课程简介及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222010051 课程名称:药理学 课程类别:专业方向课 总学时/学分:64 / 4 开课学期:第5学期 适用对象:药学专业本科生 先修课程:生理解剖学、微生物免疫学、生物化学 内容简介:药理学是药学的专业基础课,是研究药物与机体之间相互作用规律的一门科学。 主要研究药物效应动力学和药物代谢动力学,从而阐明药物的作用与作用机制, 以及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生物转化与排泄过程。本课程主要介绍:各类 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和作用机制、在临床上的主要适应证、不良反应和禁忌证、 药物体内过程和用法等。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药理学是药学专业的必修课。药理学是研究药物的学科之一,是一门为临床合理用药防治疾病提供基本理论的医学基础学科。主要研究药物效应动力学和药物代谢动力学,从而阐明药物的作用与作用机制,以及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生物转化与排泄过程。学生学习药理学的主要目的是要理解药物有什么作用、作用原理及如何充分发挥其临床疗效,减少其不良反应。 二、课程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绪言 [基本内容] 药理学的概念、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学科任务、药理学在医药学中的地位、药理学的发展史。药理学在新药开发与研究中的重要地位。 [基本要求] 掌握药理学的概念及药理学研究的内容。 了解药理学的学科地位、药理学的任务、药理学的分支、药理学的发展史及在新药开发与研究中的重要地位。 第二章药物对机体的作用—药效学 [基本内容] 药物的基本作用。药物作用的性质和方式。 药物作用的选择性、药物作用的双重性:治疗作用和不良反应。 受体理论:受体的基本概念,受体的特性,受体类型和受体调节,受体学说。 药效学概述:激动药、拮抗药的概念,竞争性拮抗药物与非竞争性拮抗药对激动药量效曲线的影响。药物作用机制。 药物的构效关系与量效关系:量反应与质反应,药物作用的量效关系曲线,半数有效量、半数致死量、治疗指数与安全范围。药物量反应和质反应的剂量——效应关系、治疗作用与毒性作用评价。 [基本要求] 掌握药物的基本作用:兴奋作用、抑制作用、药物作用的选择性、治疗作用、不良反应、

课程与教学论(计算机)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课程与教学论(计算机)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学科专业简介 计算机教学论以教育科学的基本理论为指导,探索计算机教育的的基本理论和实践问题,探讨现代教育理论视野中的计算机课程与教育改革。研究内容包括: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和教材建设的基本理论;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的改革;计算机实验教学改革;计算机教学与教育模式改革;多媒体教育技术;网络教育技术;人工智能等。 本学科的主要任务是认识计算机课程与教学现象,揭示计算机课程与教学规律,指导计算机课程与教学实践,深入研究计算机基本理论和实验教学,完成具有可操作价值的计算机课程教学理论的构想和策略模型。 二、培养目标 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遵纪守法,师德优良,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和较高的文化素养;系统掌握计算机教学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现代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的能力;具有对现代课程与教学论的发展做出判断和分析研究的能力;具有独立研究的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能够从事本学科的基础理论研究和教学工作,能够完成具有较高科研水平的硕士学位论文,运用一门外语进行交流,具有能够比较熟练的阅读本学科的外语文献的能力,毕业后成为适应社会要求、适应教育发展的计算机教育理论或实践工作者。 三、研究方向 本研究方向主要包括基础和高等教育中计算机课程教材教法、计算机辅助教育的基础理论、计算机辅助教学(CAI)课件设计原理及实现技术、现代教育信息资源管理及开发研究、智能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ICAI)的开发与设计以及网络多媒体技术与Web远程教育等。 四、学制年限及应修学分 学制年限一般为三年,至少应修满35学分。 五、培养方式与方法 实行导师负责制与集体培养相结合、个人学习与集中学习相结合、课程学习与科学研究

华师大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简介

学前教育学专业课程简介 课程编号:S0109020401004 课程名称:儿童发展与教育 课程英文名称:Child Development and Education 学分: 3 周学时总学时:54 课程性质:硕士学位专业必修课适用专业:学前教育学 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教学内容 1 Human Development: Facts or Theory? 探讨儿童发展理论研究的重要性,理论与事实的关系、理论与研究的关系、研究与应用(尤其是教育)的关系。 2 Historical Roots of Human Development: Concepts and Theories 儿童发展关键性理论及概念,包括遗传决定和环境决定、连续性和阶段性、稳定性和可变性、主动性和被动性、规律性和差异性、情境性和普遍性的历史渊源及变迁。 3 Philosophical Models of Development 有关发展的几个主要哲学模型的介绍及有关讨论。 4 The Nature–Nurture Controversy: Implications of the Question How? 集中探讨有关儿童发展遗传决定和环境决定的争议、哲学基础、教育思想及影响等。 5 The Continuity–Discontinuity Issue 集中探讨儿童发展的连续性和非连续性、稳定性和可变性的有关争议。 6 Preformationism, Locke, and Rousseau/ Gesell’s Maturational Theory 洛克与卢梭早期学说里的胚胎中预存说以及格塞尔的成熟理论。 7 Ethological Theories: Darwin, Lorenz and Tinbergen, and Bowlby and Ainsworth 达尔文、洛伦兹、亭柏根、包尔比和安斯沃思的动物行为学理论。 8 Learning Theory: Pavlov, Watson, and Skinner/ Bandura’s Social Learning Theory 巴夫洛夫、华生与斯金纳的学习理论以及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9 Nature Approaches to Human Development: Behavioral Genetics and Sociobiology 介绍行为基因学的有关思想背景及理论观点。通过社会生物学这一概念,介绍发展的遗传决定思想的近期发展。 10 Stage Theories of Development:Piaget’s Cognitive Development theory and Kohlberg’s Stages of Moral Development 发展的阶段理论及观点的介绍: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与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 11 The Differential Approach and Erick son’s Eight Stages of Life 发展的差异理论及观点的介绍,艾里克森之生命八个周期。 12 Freud’s Psychoanalytic Theory and Jung’s Theory of Adulthood

课程简介和教学大纲格式-浙江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课程简介和教学大纲格式 课程代码:课程名称:能源与环境材料概论 学分: 2 周学时: 4 面向对象:材料学院本科生 预修课程要求: 一、课程介绍(100-150字) (一)中文简介 本课程主要介绍当前世界能源与环境现状以及各种新能源转换方式的基本原理、关键材料及技术要点,包括太阳能、风能、水电、生物质能、半导体照明、直接热电转换、燃料电池、能量存储以及新能源技术对环境的影响等,使学生了解当前新能源与环境材料的特点、研究现状与趋势。 (二)英文简介 This course introduces the principles, current status and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of various energy conversion technologies, including solar energy, wind energy, waterpower, biomass, thermoelectricity, fuel cells and energy storage and so on. The related materials will be discussed. 二、教学目标 (一)学习目标 能源与环境材料的开发与发展与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是21世纪前沿科学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了解新能源、新能源与环境材料的必要性与取得的主要进展,掌握一些新能源及环境材料的原理、关系、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至关重要。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目前国内外能源与环境面临的形势和新能源材料与环境材料的发展现状,一些重要的新能源与环境材料的作用原理、需要克服的关键科学技术问题等,在系统学习的基础上了解新能源研究开发的主要内容与方向,掌握能源与环境材料领域的前沿动态。(二)可测量结果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 (1)了解目前国内外能源与环境面临的形势和能源、环境材料与技术的发展现状; (2)掌握一些重要的能源与环境材料的作用原理、重要参数、需要克服的关键科学技术问题等; (3)在系统学习的基础上了解新能源研究开发的主要内容与方向及其环境影响评价,掌握新能源与环境材料领域的前沿动态。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硕士研究生阅读书目

课程与教学论(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阅读书目(含高校教师在职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 精读书目 Arnold, J. Affect in Language Learning.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 Brown, H. D.Principles of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2. Cook, V. Linguistics and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 Johnson, K. An Introduction to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7. Ellis, R. Understanding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1997. Harmer, J. How to Teach English.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 Richards, J., et al. Approaches and Methods in Language Teaching.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 陈琳, 王蔷, 程晓堂主编. 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解读.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陈琳, 王蔷, 程晓堂主编.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解读. 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4. 王蔷. 英语教学法教程.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泛读书目 Arthur, H. Testing for Language Teachers.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4. Krashen, S.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Oxford: Pergamon, 1981. Gibaldi, Joseph. MLA Handbook for Writers of Research Papers.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1. Larsen-Freeman, Diane, et al. An Introduction to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Research.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 Johnson, K. An Introduction to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2. 龚亚夫, 罗少茜. 任务型语言教学.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胡鉴明. 交际法和中国英语教学. 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2. 罗先达, 尹世寅. 初中英语新课程学与教.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 束定芳, 庄智象. 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修订版).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

《健康教育》课程介绍

课程介绍 《健康教育》为学校的基础课程,纳入教学计划任选课,课时20学时,学分1分。学生的身心健康是推进学生素质教育,实现培养目标综合化的重要保障。健康的身心素质是大学生素质要求的重要方面,是他们正常生活、学习和工作的基本保证。在当前社会处于多变革、快节奏、高信息、强竞争的情况下,积极引导大学生提高身心素质,掌握心理调适方法,优化心理健康途径,预防心理疾病,纠正不良心理,促进身心健康,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也是大学生自我修养的重要内容。本课程旨在通过课堂教学普及心理生理健康知识,使学生能自我保健,强健身心。切实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 本课程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了解健康是指人在生理心理及社会适应性的良好状态。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健康观,能以科学的态度和方法来认识和处理健康问题。学会自我保健,自我调适,更好地认识自己促进自我身心健康的发展。 我院自2003年建院以来,学院就非常注视学生的身心健康工作,最初我们是通过办课外讲座的形式来开展健康教育课,同时通过“心理咨询室”,通过网络平台“健心俱乐部”来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学生反映强烈,在此基础我们根据教育部、省教委的相关精神来开设了《健康教育》课,在学院领导的高度重视下成立了心理健康教研室,目前我们已拥有三名专职主讲理论老师,多名第二课堂辅导老师。每个班学生设立20个学时的理论教学。从生理心理、社会健康等多方面去讲授健康知识。通过这几年的努力,特别是对教学地大胆改革与探讨,我们将课堂教学、心理咨询、健康讲座,学生“心理协会”、“健心俱乐部”、“健心信箱”,大学生“5.25”健康活动周等多种形式融合起来,构建了更广泛的教育体系,受到了广大同学的欢迎。 《健康教育》课程的建设走出了一条逐步建立、完善与发展之路,并逐步在形成自己的特色,多渠道多角度地去显示该课程在学生健康成长中的重要作用。

药事管理学课程简介及教学大纲

“药事管理学”课程简介及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223010411 课程名称:药事管理学 课程类别:专业方向课 总学时/学分:32/2 开课学期:第7学期 适用对象:药学专业本科生 先修课程:药物化学、药理学、药物分析、药剂学 内容简介:药事管理学是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药学与社会学、法学、经济学、管理科学和心理学等学科相互交叉、渗透而形成的管理学科,是现代药学科学和药学实践 的重要基础,是药学生的必修专业课,是国家执业药师考试的主要课目。 药事管理是指国家对药学事业的综合管理,是药学事业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 的管理,涉及到药学事业的各方面(药品研制、生产、经营、价格、广告、使用 等),形成较为完整的管理体系,现已发展成为我国医药卫生事业管理的一个重 要组成部分。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药事管理学是药学科学的分支学科,是药学与社会学、法学、经济学、管理学及行为科学相互交叉、渗透形成的边缘学科。它是药学科学与药学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药学学生必修专业课程。它运用社会科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现代药学事业各部分活动及其管理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学,是药学与管理科学,法学,经济学,社会学等互相交叉渗透而形成的边缘学科.目的是通过其学习使学生了解药事活动的主要环节及其基本规律,掌握药事管理的基本内容和基本方法,掌握我国药品管理的法律,法规,熟悉药品管理的体制及机构,具备药品研制,生产,经营,使用等环节管理和监督的能力。教学任务是使得学生能够运用药事管理的理论和知识指导实践工作,为执业药师考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绪论 【基本内容】 药事、药事管理及药事管理学科的概念、性质、定义等, 药事管理研究性质、特征、过程和步骤等。 【基本要求】 掌握药事、药事管理和药事管理学科的含义及区分; 熟悉药事管理学科的性质、学科体系及近20年学科发展主要方面; 了解药事管理学科研究方法。 第二章药品、药学与药师 【基本内容】 药品的定义、分类、质量特性、商品特性; 药品监督管理概述; 药学的社会功能和任务; 药师的定义、类别、功能,执业药师法律和职业道德。 【基本要求】 掌握药品和药品分类管理;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专业博士研究生必读书目.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专业博士研究生必读书目 序号 名称 1 叶澜《中国基础教育的文化使命》,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2 郝德永《课程与文化》,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3 小威廉姆·E·多尔《后现代课程观》(王红宇译),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4 石中英《知识转型与教育改革》,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5 史密斯《全球化与后现代教育学》,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6 徐继存《课程论问题研究》,甘肃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7 钟启泉《学科教学论基础》,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8 滕守尧《审美心理描述》,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版 9 钱理群《语文教学门外谈》,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10 曹明海《语文教育文化学》,山东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11 卡西尔《人论》(甘阳译),上海文艺出版社1985年版 12 申小龙《语言与文化的现代思考》,河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13 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邹进译),三联书店1991年版 14 王岳川《现象学与解释学文论》,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15 伽达默尔《哲学解释学》,上海译文出版社1999年版 16 伽达默尔《真理与方法》,上海译文出版社1999年版 17 曹明海《当代语文教育与课程改革理论前沿丛书》,山东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18 威廉·F·派纳《理解课程》,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19 姚斯《审美经验与文学解释学》,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年版 20 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三联书店1999年版 21

申小龙《语言的文化阐释》,知识出版社1992年版 22 陆有铨《现代西方教育哲学》,河南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23 钟启泉《世界课程与教学新理论文库》,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24 王炳照等《中国教育思想通史》,湖南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25 罗斯特《西方教育的历史和哲学基础》,华夏出版社1987年版 26 伊塞尔《阅读活动:审美反应理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年版 27 曹明海《语文教育文化过程研究》,山东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28 潘庆玉《语文教育发展论》,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29 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教育科学出版社1993年版 30 金生鈜《理解与教育》,教育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 课程改革基础 0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钟启泉、崔允郭、张华主编,华东师大出版社,01年版。 02.《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师范生读本),钟启泉、崔允郭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03.《静悄悄的革命:创造活动、合作、反思的综合学习课》,(日)佐滕学,长春出版社,2003年版。 04.《素质教育在美国》,黄全愈,广东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班主任工作基础 01.《给教师的建议》,(苏)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02.《育人三部曲》,(苏)苏霍姆林斯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03.《孩子是个哲学家》,(意)皮耶罗·费鲁奇,海南出版社,2002年版。 04.《爱的教育》,(意)亚米契斯,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年版。 05.《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策略》,张国宏,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06.《班主任兵法》,万玮,华东师范大学出版,2004年版。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基础 01.《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上、下),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 02.《语文课程标准解读》,巢宗祺、雷实、陆志平主编,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03.《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王文彦、蔡明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04.《高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法》,倪文锦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05.《初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法》,倪文锦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06.《语文教育研究概论》,周庆元著,湖南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07.《语文教育展望》,倪文锦、欧阳汝颖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课程简介和教学大纲

课程简介和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061Q0008 课程名称:力学 (Mechanics) 学分: 4 周学时: 4 面向对象:求是科学班(物理)及部分对物理感兴趣的本科生 预修课程要求:高中物理课程 一、课程介绍(100-150字) (一)中文简介 力学是物理学专业的基础课,是基础之基础,也是本科生所接触到的第一门物理课程。物理学是研究物质世界最基本最普遍的运动规律的一门学科。本课程面向物理求是科学班,以及部分物理学专业和对物理学兴趣浓厚的理科类和工科类的本科生。本课程介绍经典力学即牛顿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阐明力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和在当前科技与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主要内容包括质点运动学和动力学、机械能守恒、动量守恒及角动量守恒、万有引力,刚体力学、机械振动与波、狭义相对论以及流体力学基础。 (二)英文简介 Mechanics is the very first of a series of fundamental elementary courses for an undergraduate physics major.In general,physics is a subject on the most fundamental and most general laws of the Nature. This course is mainly for the Physics class of the Qiushi Science Program,which is also open for physics majors and those who have a strong interest in physics from other sciences and engineering departments or schools.It covers the basic concepts and fundamental laws of Newtonian mechanics.It will also briefly point out its relationship with other science subjects and show its applications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s well as our everyday life.To be more specific,Mechanics covers kinematics and dynamics of a point mass, conservation laws of mechanical energy,momentum and angular momentum, universal gravitation,mechanics of a rigid body,mechanical oscillations and waves,theory of special relativity,and fundamentals of fluid mechanics. 二、教学目标 (一)学习目标 力学是物理系基础课的基础,也是技术学科的基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经典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