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北师大五年级数学上册平移教学设计

北师大五年级数学上册平移教学设计

新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平移》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P25—26页平移

教学目标:1.选取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直观地导入平移。选取能让学生感知平移的直观材料,通过对这些材料的观察,让学生初步理解平移的特点。

2.引导学生在活动化的情境中学习,学生会积极参与、主动探究,从而对平移有较深刻的理解。

3.让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运用感知的经验,说一说生活中平使学生在学会数学知识的同时,也学会了数学探索的方法。

教学重点:找出关键点划出平移后的图形

教学难点:掌握平移后图形的变化情况与不变的图形关系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投影仪

学生准备方格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播放“五星红旗升起”的视频。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乒乓球男子单打项目中,冠军是马琳,亚军是王皓,季军是王励勤,为中国一起得了三块奖牌,让我们一起来看视频,感受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的场面。

2.感知平移运动的方式。五星红旗是怎么运动的?请大家用手势模仿它们的运动方式。这种运动方式就是我们三年级学过的平移,你能举几个生活中平移的例子吗?

3.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平移。(板书课题:平移)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把鲜活的生活情境引入课堂,让学生置身其中,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

三、探究新知,建构模型

1.探究画水平方向平移后的图形的方法。

(1)出示教材25页的第一个问题。题中给我们提出了什么要求?在画小旗向左平移4格后的图形时,先考虑哪个条件?如何画小旗向左平移4格后的图形?(引导学生讨论、汇报自己的想法) 我们画出平移后的图形,所有的对应点都应满足向左平移4格的要求。

(2)学生试着画出小旗向左平移4格后的图形。

(3)教师巡视,找出学生的典型错例,学生可能会出现的错误:①平移的方向不对。②平移后的图形形状或大小与原图形不符。

(4)引导学生讨论发现:把小旗向左平移4格,先要确定平移的方向,可以画个小箭头代表向左平移,再找到图形中的关键点(小旗四个顶点和旗杆下方的点),然后把关键点先平移相应的格数,最后连点成线,画出与原图形相同的图形。师小结:平移后的小旗只是位置变了,但是形状、大小都没有变化。学生订正自己的答案。

2.探索画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的方法。

(1)课件出示教材25页第二个问题。请学生试着把小旗向上平移4格,在小组内说一说你是怎么平移的。

(2)以小组为单位汇报向上平移小旗的过程。引导学生发现:无论是向左平移还是向上平移,只是平移的方向不同。设计意图:让学生亲自动

手操作、观察,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从教师指导到放手让学生迁移的学习过程中,逐步体验并学会观察,体现“动态”的教与学。在有趣、具体的情境教学中,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空间想象的能力。

3.总结画一个图形平移后的图形的方法。

(1)选点。也就是在原图形上选择几个决定图形形状和大小的点,如正方形四个角上的点。

(2)移点。也就是按要求把选择的点向规定的方向平移规定的格数。

(3)连点成图。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总结结论、获得知识,使学生体会自主探索的乐趣,获得成功的体验。

四、理解应用,强化体验

1.在方格纸上画出小船先向左平移5格,再向上平移5格后的图形。引导学生画出连续平移两次后的图形,画完后交流平移的过程。

2.完成教材26页“练一练”1、2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指名在投影仪上展示交流,对于有困难的同学师生共同帮助。设计意图:数学学习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五、课堂总结

1.交流收获。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们有哪些收获?

2.评价今天自己的表现如何。

六、布置作业教材26页“练一练”3、4题。

五年级数学:图形的平移

五年级数学:图形的平移1.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平移,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先沿水平(或竖直)方向平移,再沿竖直(或水平)方向平移。 2.让学生进一步积累平移的学习经验,更充分地感受观察、操作、实验、探索等活动本身的独特价值,增强对数学的好奇心。 3.让学生在认识平移的过程中,产生对图形与变换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先沿水平(或竖直)方向平移,再沿竖直(或水平)方向平移 难点:如何通过数格子定点的方法画出平移后的图形。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电脑出示图,谈话:这里有一条热带鱼,我们用虚线表示原来的图形,用实线表示移动后的图形。 这条热带鱼做的是什么运动?(平移) 往哪个方向平移的?(向右)

它向右平移了几格?怎么知道的?(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2.小结。 (1)只要抓住一个点来看,数一数这个点到它所对应的点向右平移了几格,我们就可以知道热带鱼向右平移了几格。 (2)也可以抓住一条边或一个部分观察,看看把图形的一条边或一部分平移了多少格。 二、新知探究 1.电脑出示问题,提问:小亭子做的是什么运动?(平移) 2.谈话:你能把小亭子图从左上方平移到右下方吗? 先回忆我们过去学过的图形平移的方法,看它先向什么方向移动了几个格子,又向什么方向移动了几个格子,可以把移动的过程记录下来,尝试着在方格纸上画出来,再在小组里交流你的想法。 3.学生独立思考观察,尝试平移。(教师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给以指点和帮助) 4.小组交流。

5.反馈汇报。 怎样才能把小亭子从左上方平移到右下方? 小亭子先向右平移6格,再向下平移4格。 小亭子先向下平移4格,再向右平移6格。 小亭子向右下平移,斜着过去。 (教师视学生汇报隋况,只要合理,都予以肯定,并用电脑演示) 6.指导画法:选择一种方法,投影学生作品,让学生边指边说是怎样平移的? 7.归纳提炼: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再次用电脑演示,及时小结。 如选择方法一:先确定几个关键点(图中三角形的顶点和正方形的四个顶点),接着把这几个点分别向右平移6格,再连成图形,这是沿水平方向平移,最后沿竖直方向,用以上方法把图形向下平移4格。 三、操作深化 1.判断平移的方向和距离。(想想做做第1题)

(七年级数学教案)平移教案2

平移教案2 七年级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经历观察、分析、操作、欣赏以及抽象,归纳等过程,经历探索图形平移性质的过程以及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过程,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增强审美意识。 2?通过实例认识平移,理解平移的含义,理解平移前后两个图形对应点连线平行且相等的性质. 重点、难点 重点:探索并理解平移的性质. 难点:对平移的认识和性质的探索.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教师打开幻灯机,投放课本图5.4-1的图案. 2?学生观察这些图案、思考并回答问题. (1) 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2) 能否根据其中的一部分绘制出整个图案?

3?师生交流. (1) 这引进美丽的图案是由若干个相同的图案组合而成的,图5.4-1上一排左边的图案(不考虑颜色)都有"基本图形";中间一个正方形,上、下有正立与倒立的正三角形,如图⑴;上排中间的图案(不考虑颜色)都有"基本图形":正十二边形,四周对称着4个等边三角形,如图⑵;上排右边的图案(不考虑颜色)都有"基本图形";正六边形,内接六角星,如图(3);下排的左图中的"基本图形"是鸽子与橄榄枝;下排右图中的"基本图形"是上、下一对面朝右与面朝左的人头像组成的图案. (1) ⑵(3) (2) 根据上述的特点,这五幅美丽的图案可以根据上述的分析的"基本图形"按照一定的要求绘制出整个图案。 教师将12张事先准备好的图(1)的图片(涂好颜色、并有序重叠在一起);然后从上而下抽取一张图片陆续移动,最终形成如图5.4-1上排左图图案,教师的操作演示,让学生再次体会到许多美丽的图案是由若干个相同图案合而成,同时教师的操作使学生感受到图形的平移,初步认识了图形的平移. 二、进一步认识平移,探究枰移的基本性质 1?学生描图操作. (1)提出问题:如何在一张半透明的纸上,画出一排形状大小如课本图5.4-2的 雪人?

平移教学设计

课题 5.4平移授课人 教学目标知识技能 1.了解平移的特征,能发现特 殊图案的共同特点; 2.能发现、归纳图形平移的特征.数学思考 通过讨论、探究、交流等形式, 使学生在辩论中获得知识体验. 问题解决 经历操作、探究、归纳、总结 图形平移的基本特征的过程,培养 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 学生经历操作、实验、发现、 确认等数学活动,感受数学活动充 满了探索性与创造性,激发学生勇 于探究的热情. (续表) 教学 重点 图形平移的特征. 教学 难点 认识图形平移的特征. 授课 类型 新授课课时教具多媒体,自制教具 教学活动 教学 步骤 师生活动设计意图 活动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堂引入】 欣赏下面的图案. 图5-4-7 观察上面的图形,他们都有 一个共同的局部,找出这个 局部,如果给你这个局部, 你能得到整张图片吗?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通过 学生观察确定基本图形. 活动二:实践 【探究1】平移的概念 和性质 1.学生描图操作,教师根据 1.教师指导学生如何准

探究交流新知 学生情况进行如下指导. (1)提出问题:如何在一张半 透明的纸上,画出一排形状 大小如的雪人? (2)描图前教师说明:为了保 证“按同一方向平移”,大 家应该在雪人帽顶的上方约 1厘米处画一条与书右边缘 垂直的直线,半透明纸也应 画一条直线,画图时要始终 保持两条直线重合. (3)学生描图,描出三个雪人 图. 2.观察、思考. (1)学生在自己所画出的相 邻两个雪人中,找出三组对 应点:鼻尖A与A′,帽顶B 与B′,纽扣C与C′,连接这 些对应点. (2)观察这些线段,它们的位 置关系如何?数量关系呢? 学生用平移三角尺方法验证 三条线段是否平行,用刻度 尺度量三条线段是否相等. 教师在黑板上板书学生的发 现: AA′∥BB′∥CC′,且 AA′=BB′=CC′. (3)学生再连接一些其他对 应点的线段,验证前面的发 现是否正确. 3.师生归纳 (1)描图起什么作用? 描出的图形与原来图形的形 状、大小完全相同.在半透 明纸上描出的所有雪人形 状、大小完全相同. 确画出图形. 2.观察图形中对应顶点间的 位置关系与数量关系,归纳 平移的概念. (续表)

初中数学教学设计

初中数学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1、本节内容是七年级下第九章《轴对称》中的重点部分,是等腰三角形的第一节课,由于小学已经有等腰三角形的基本概念,故此节课应该是在加深对等腰三角形从轴对称角度的直观认识的基础上,着重探究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定理及其应用,如何从对称角度理解等腰三角形是新教材和旧教材完全不同的出发点,应该重新认识,把好入门的第一课。 2、等腰三角形是在第八章《多边形》中的三角形知识基础上的继续深入,如何利用学习三角形的过程中已经形成的思路和观点,也是对理解“等腰”这个条件造成的特殊结果的重要之处。 3、等腰三角形是基本的几何图形之一,在今后的几何学习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是构成复杂图形的基本单位,等腰三角形的定理为今后有关几何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4、对称是几何图形观察和思维的重要思想,也是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常用出发点之一,学好本节知识对加深对称思想的理解有重要意义。 5、例题中的几何运算,是数形结合的思想的初步体验,如何在几何中结合代数的等量思想是教学中应重点研究的问题。 6、新教材的合情推理是一个创新,如何把握合情推理的书写及重点问题,本课中的例题也进一步做了示范,可以认真研究。 7、本课对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都有一定的要求,对培养学生灵活的思维,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都有重要的意义。 8、本课内容安排上难度和强度不高,适合学生讨论,可以充分开展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竞争的意识。 学情分析: 1、授课班级学生基础较差,教学中应给予充分思考的时间,谨防填塞式教学。 2、该班级学生在平时训练中已经形成了良好的合作精神和合作气氛,可以充分发挥合作的优势,兼顾效率和平衡。 3、本班为自己任课的班级,平时对学生比较了解,在解决具体问题的时候可以兼顾不同能力的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平移》教案优秀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平移》 教案优秀教学设计 3平移 上课解决方案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围绕教材中三个递进问题的设计,本节教学设计力求体现以下两点: 1.在教学时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寻找新知识与学生已有经验的联系,选取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直观地导入平移。同时,选取能让学生感知平移的直观材料,通过对这些材料的观察,让学生初步理解平移的特点。引导学生在活动化的情境中学习,学生会积极参与、主动探究,从而对平移有较深刻的理解。 2.让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运用感知的经验,说一说生活中平移的具体实例,然后引入平移距离的教学。学生在经历“猜想——验证”的学习过程后,能够在方格纸上按要求画出简单图形平移后的图形,感受平移的几何特征。使学生在学会数学知识的同时,也学会了数学探索的方法。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投影仪

学生准备方格纸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播放“五星红旗升起”的视频。 在XX年北京奥运会乒乓球男子单打项目中,冠军是马琳,亚军是王皓,季军是王励勤,为中国一起得了三块奖牌,让我们一起来看视频,感受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的场面。 2.感知平移运动的方式。 五星红旗是怎么运动的?请大家用手势模仿它们的运动方式。 这种运动方式就是我们三年级学过的平移,你能举几个生活中平移的例子吗? 3.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平移。(板书课题:平移)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把鲜活的生活情境引入课堂,让学生置身其中,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探究新知,建构模型 1.探究画水平方向平移后的图形的方法。 (1)出示教材25页的第一个问题。 题中给我们提出了什么要求?在画小旗向左平移4格后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平移》教案

5.4平移 一、教学目标 1.核心素养 经历欣赏、观察、分析图形等过程,提高分析、归纳、表达和抽象概括等能力,体会从数学的角度理解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2.学习目标 1、经历欣赏、观察、分析图形的过程,理解平移的概念,探索平移的性质;; 2、通过动手操作,学会平移后图形的画法; 3、学会用运动的观点分析问题,在欣赏和操作中获得数学美的熏陶. 3.学习重点 1、 平移的概念和作图方法; 4.学习难点 平移的作图 二、教学设计 (一)课前设计 1.预习任务 任务1. 阅读教材P29-30,理解什么是平移、平移的性质及生活中的例子,平移作图 2.预习自测 1.在平移过程中,平移后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________和_________都相同,?因此对应线段和对应角都________. 【解析】在平移过程中,平移后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形状和大小都相同,因此对应线段和对应角都相等。 2.如图所示,平移△ABC 可得到△DEF,如果∠A=50°,∠C=60°,那么∠E=?____度,∠EDF=______度,∠F=______度, ∠ DOB=______度。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平移的性质和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ABC 平移到△DEF,根据平移的性质可得△ABC 与△ADF 形状相同,找到对应角,即可求出度数.根据平移的性质可得:?=60F ∠=C ∠; ?=50EDF ∠=A ∠,?=70∠C -∠A -180=B ∠=E ∠∵DF ∥AC , O F E C B A D

∴?=60C ∠=DOB ∠. 答案70 50 60 60 (二)课堂设计 1.知识回顾 (1)平行线的性质有哪些? (2)平行线的判定方法有哪些? 2.问题探究 探究点一 、平移的概念及基本特征 阅读与举例:请阅读教科书中第28页,仔细观察下面的图案,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 观察思考:观察上面图形,我们发现他们都有一个局部和其他部分重复,如果给你一个局部,你能复制他们吗? 活动一: 作图、观察 1、如何在一张半透明的纸上,画出一排形状大小如图5.4-2的雪人? 画一画:可以把半透明的纸盖在图5.4-2上,先描出一个雪人,然后按同一方向陆续移动这张纸,再描出第二个、第三个……(为了保证“按同一方向陆续移动”半透明纸, 大家应该在雪人帽顶的上方约1厘米处画一条与书右边缘垂直的直线,半透明纸也应画一条直线,画图中要始终保持两条直线重合.) 观察:在所画的相邻两个雪人中,找出鼻尖A ,帽顶B,纽扣C 的对应点A′、B′、C′,连接这些对应点,观察得出的线段,它们的位置、长度有什么关系?

《平移》示范教学设计【初中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平移》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认识平面图形的平移变换,理解平移的基本性质. 2.能利用平移的基本性质作出简单平面图形平移后的图形. 3.能够运用平移的概念和性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平移的概念和图形平移基本特征的理解. 难点:平移性质的作图应用. 三、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四、相关资源 《利用平移进行图案设计1》图片,《利用平移进行图案设计2》图片,《利用平移进行图案设计3》图片,《平移的应用-传送带》图片,《平移的应用-起重机》图片,《平移的应用-俄罗斯方块》图片,《平移的应用-消消乐》图片,《探究平移的基本特征》动画,《平移知识结构图》图片,《平移》微课,《平移作图》微课,《探究平移的基本特征》动画等. 五、教学过程 【课堂导入】 生活中有许多美丽的图案,他们都有着共同的特点,请同学们欣赏下面图案. 学生观察、思考、回答问题. (1)这些图案有什么共同特点? 发现他们都有一个局部和其他部分重复. (2)上面这些图案能否根据其中的一部分绘制出整个图案?若能,你能否想象出是怎样绘制的? 能,由一个基本图形,通过变换位置得到.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观察图案,回答问题,初步体会绘制图案,从而引入新课. 【新知讲解】

1.平移的定义. 首先我们先来看下平移的讲解. 平移:把一个图形沿某一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这种图形的移动叫做平移. 平移以后新图形上每一点都是原图形上的某一点移动后得到的,这两个点叫做对应点.设计意图:通过微课的导入,归纳平移的定义. 2.平移的性质. 探究: 怎样平移雪人图案、三角形纸片、四边形纸片的. 学生分析并回答. 插入动画《探究平移的基本特征》 通过动手操作可得: (1)把一个图形整体沿某一直线方向移动,会得到一个新的图形,新图形与原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 (2)平移由平移的方向和平移的距离决定. (3)平移前后,连接各组对应点的线段平行(或在同一条直线上)且相等. 生活中有很多利用平移来设计图案的,我们一起来看下.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平移》教案

4.2 平移 1.通过实例了解平移的概念; 2.理解并掌握平移的性质;(重点、难点) 3.能按要求作出平移后的图形.(重点) 一、情境导入 如图,高铁在笔直的铁轨上向前运行,它的形状和大小发生了变化吗? 二、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平移的概念 【类型一】生活中的平移 下面生活中的物体的运动情况可以看成平移的是() A.摆动的钟摆 B.在笔直的铁路上行驶的火车 C.随风摆动的旗帜 D.汽车玻璃上雨刷的运动 解析:选项A、C、D中图形的所有点不是按同一方向移动相同的距离,所以不是平移.选项B符合平移的条件,故选B. 方法总结:把一个图形整体沿某一直线方向移动,会得到一个新的图形,新图形与原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图形的这种移动叫做平移.注意平移是图形整体沿某一直线方向移动.图形绕某一点的旋转不是平移. 【类型二】图形平移的判断 下列哪个图形是由左图平移得到的() 解析:选项A、B、D是由图形通过旋转得到,只有选项C是平移得到的,故选C. 方法总结:本题考查了图形的平移,图形的平移只改变图形的位置,而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

同学们容易混淆图形的平移与旋转或翻转,以致选错. 【类型三】 求平移的距离 如图,三角形ABC 沿BC 方向平移到三角形DEF 的位置,若EF =7cm ,CE =3cm ,求平移的 距离. 解析:平移的距离可以看作是线段CF 的长. 解:观察图形可知,平移的距离可以看作是线段CF 的长.因为EF =7cm ,CE =3cm ,所以平移的距离为CF =EF -EC =7-3=4(cm). 方法总结:平移既能产生线段相等,又能产生线段平行,平移前后的两个图形中,对应角相等,对应线段平行(或在同一条直线上)且相等. 探究点二:平移的性质 (2015·湘潭县期末)如图,已知△ABC 的面积为16,BC 的长为8,现将△ABC 沿BC 向右平移 m 个单位到△A ′B ′C ′的位置.若四边形ABB ′A ′的面积为20,求m 的值. 解析:首先根据三角形的面积,求出△ABC 的边BC 上的高;然后根据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求出BB ′的值,即可求出m 的值. 解:设△ABC 的边BC 上的高为h ,则平行四边形ABB ′A ′的边BB ′上的高为h .∵△ABC 的面积为16, BC =8,∴12×BC ×h =16,∴12 ×8×h =16,解得h =4.又∵四边形ABB ′A ′的面积为20,∴BB ′×4=20,∴BB ′=20÷4=5,∴m =BB ′=5,即m 的值是5. 方法总结:(1)此题主要考查了平移的性质和应用,要熟练掌握,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明确:①把一个图形整体沿某一直线方向移动,会得到一个新的图形,新图形与原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②新图形中的每一点,都是由原图形中的某一点移动后得到的,这两个点是对应点.连接各组对应点的线段平行(或在同一条直线上)且相等.(2)此题还考查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求法,要熟练掌握. 探究点三:平移的作图 将图中的三角形ABC 向右平移6格. 解析:分别作出点A 、B 、C 三点向右平移6格后的对应点A ′、B ′、C ′,再顺次连接即可. 解:如图所示.

新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平移》教学设计

平移 [教学内容] 平移(第25--26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平移,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先沿水平(或竖直)方向平移,再沿竖直(或水平)方向平移。 (2)过程与方法目标:让学生进一步积累平移的学习经验,更充分地感受观察、操作、实验、探索等活动本身的独特价值,增强对数学的好奇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探究式的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勇于发现的精神。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产生对图形与变换的兴趣 [教学重点] 能按要求画出简单的平面图形平移后的图形;会根据平移前后的图形判断平移方向和距离。 [教学难点] 认识图形的平移变换,探索它的基本性质,建立直观的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揭示课题 1.说出实际生活中平移的事例。

2.电脑出示:我们用虚线表示原来的图形,用实线表示移动后的图形。 图形做平移运动。 图形往哪个方向平移的? 它向右或左平移了几格?怎么知道的? 3.只要抓住一个点来看,数一数这个点到它所对应的点向右平移了几格,我们就可以知道图形平移了几格。也可以抓住一条边或一个部分观察,看看把图形的一条边或一部分平移了多少格。 4.揭示课题。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探究画水平方向平移后的图形的方法。 出示教材主题图,提出要求:把小旗向左平移4格。 学生试着画出小旗向左平移4格后的图形。 教师巡视,找出学生典型错题,学生可能会出现的错误: 把两个图形间的距离误解为一个图形平移的距离;平移的方向不对;平移后的图形形状或大小与原图形不符…… 引导学生讨论发现:把小旗向左平移4格,先要确定方向,可以画个小箭头代表向左平移,再找到图形中关键的点,小旗四个顶点和旗杆下方的点,然后把关键点先平移相应的格数,最后连点成线,画出与原图相同的图形。平移后的小旗只是位置变了,但是形状、大小都没有变化!

最新浙教初中数学七年级下《1.5 图形的平移》word教案 (1)

1.5 图形的平移 【教学目标】 1、理解平移变换的概念及其性质;能按要求进行简单的平移作图,会灵活运用平移变换思想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2、经历观察、操作、实验等数学活动,体验平移性质的探索过程;在合作与交流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感受平移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对平移变换性质的理解掌握,并应用于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难点:对平移变换概念的理性认识,对概念特征的深刻理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打投影)观察图中缆车、超市电梯上的顾客、传送带上的箱子的运动,公园中小火车、旋转木马等游乐项目的运动,经人以平行移动感觉,由这一平行移动现象导入课题:平移变换. (板书)课题:平移变换 二、合作探究获取结论 1、动手实验 学生两人一组实验:一人把书本(或文具盒)以一定斜度固定,另一人把一块三角板放在斜板上,让其自然下滑,观察其滑动过程;然后换一直尺或其他可滑动的物品再试一次. 2、议一议 三角板在下滑过程中各顶点的运动方向、运动距离如何变化? 结论:各顶点向同一方向运动,且运动距离相等. (投影)概念:由一个图形改变为另一图形,在改变的过程中,原图形上所有的点都沿同一方向运动,且运动相等的距离,这样的图形改变叫做平移变换(平移) 提问:平移变换的两个重要条件是什么? 平移变换的两个要素:确定运动方向——定方向 确定运动距离——定距离 3、议一议 三角板下滑动过程中,其形状、大小、方向如何变化?对应边有何特征? (教师可组织学生再作试验一次,要求学生加强实验时的团结、合作精神) 结论:三角板的形状、大小和方向均不改变,其对应边平行且相等. (投影)平移变换的性质: (1)平移变换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大小和方向; (2)连结对应点的线段平行且相等.

[参考实用]初中数学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二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 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二元一次方程》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教材七年级下册第四章《二元一次方程组》的第一节。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这为本节的学习起了铺垫的作用。本节内容是二元一次方程的起始部分,因此,在本章的教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地位。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二元一次方程概念; 2.了解二元一次方程的解的概念和解的不唯一性; 3.会将一个二元一次方程变形成用关于一个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另一个未知数的形式。 (二)数学思考: 体会学习二元一次方程的必要性,学会独立思考,体会数学的转化思想和主元思想。 (三)问题解决: 初步学会利用二元一次方程来解决实际问题,感受二元一次方程解的不唯一性。获得求二元一次方程解的思路方法。 (四)情感态度: 培养学生发现意识和能力,使其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二元一次方程及其解的概念。 教学难点:二元一次方程的概念里“含未知数的项的次数”的理解;把一个二元一次方程变形成用关于一个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另一个未知数的形式。

四、教法与学法分析 教法:情境教学法、比较教学法、阅读教学法。 学法:阅读、比较、探究的学习方式。 五、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从学生熟悉的姚明受伤事件引入。 师:火箭队最近取得了20连胜,姚明参加了前面的12场比赛,是球队的顶梁柱。 (1)连胜的第12场,火箭对公牛,在这场比赛中,姚明得了12分,其中罚球得了2分,你知道姚明投中了几个两分球?(本场比赛姚明没投中三分球) 师:能用方程解决吗?列出来的方程是什么方程? (2)连胜的第1场,火箭对勇士,在这场比赛中,姚明得了36分,你知道姚明投中了几个两分球,罚进了几个球吗?(罚进1球得1分,本场比赛姚明没投中三分球) 师:这个问题能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吗?,你能列出方程吗? 设姚明投进了G个两分球,罚进了y个球,可列出方程______。 (3)在雄鹿队与火箭队的比赛中易建联全场总共得了19分,其中罚球得了3分。你知道他分别投进几个两分球、几个三分球吗? 设易建联投进了G个两分球,y个三分球,可列出方程______。 师:对于所列出来的三个方程,后面两个你觉的是一元一次方程吗?那这两个方程有什么相同点吗?你能给它们命一个名称吗? 从而揭示课题。 (设计意图:第一个问题主要是让学生体会一元一次方程是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从而回顾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第二、三问题设置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体

平移教学设计

《平移》 从《课程标准》看,图形的变换是“图形与几何”领域中一块重要的内容,主要包括图形的平移、旋转、轴对称和相似.通过图形变换,使图形“动”起来,有助于在运动变化过程中发现图形的不变性,因此图形的变换是研究几何问题、发现几何结论的有效工具.教材在不同阶段安排了图形变换的内容.平移是一种基本的图形变换,也是本套教材中引进的第一个图形变换. 教材将“平移”安排在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的最后一节,一方面是考虑将其作为平行线的一个应用,另一方面是考虑引入平移变换,可以尽早渗透图形变换的思想,使学生尽早尝试利用平移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对于平移的内容,教材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要求.在本章主要探讨平移变换的基本性质,在第7章“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学习用坐标表示平移,在第19章“四边形”中,将对平移的性质作理论推导,在第23章“旋转”中,将综合应用平移、轴对称、旋转等变换进行图案设计.本章只要求学生对平移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平移的特征,能发现特殊图形的共同特点,并能根据这个特点绘制图形; 2.能发现、归纳图形平移的特征.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在图形平移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直觉思维。 2.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探究、归纳等过程,总结平移的基本特征,发展其抽象概括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学生经历操作、实验、发现、归纳等数学活动,感受数学活动的探索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 【教学重点】

探究、发现、归纳图形平移的特征。 【教学难点】 认识图形平移的特征.。 教学过程 (一)出示图片引入新课 观察一组运动现象(课件动态演示),看看它们有什么共同的运动特征. (1)竹排在江中沿一直线移动; (2)一只鸟从右下角分别沿水平向左、竖直向上、斜向上的方向运动. 由此引入课题,并板书. 学生观察、思考、交流回答问题. 学生归纳出平移的定义,教师进行引导、规范,用课件展示出平移的定义,教师将定义的要点板书,学生进行理解记忆. 1.下面这几种物体的运动中,哪些是在平移?(动态图片) 教师展示课件,学生观察、思考,给出答案。 说一说: 请举出现实生活中平移的一些例子. 再用课件展示一些例子,如缆车、升降电

初中 平移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五章第四节平移教学设计 内容概述: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五章第四节平移 把一个图形整体沿某一个方向移动,会得到一个新的图形。新图形与原图形形状大小完全相同。新图形的每一点,都是由原图形中的某一点移动后得到的,这两个点就是对应点。连接各组对应点的线段平行且相等。图形的这种移动,叫做平移变换,简称平移。 平移对学生学习平行线后的知识扩充,为后面学习立体图形打下基础。在后面的学习中能通过平移特性理解长方体,圆柱,棱柱等等立体图形的一些特征。 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与技能目标: 1.通过具体实例认识平移,理解平移的性质; 2.能按要求作出简单图形平移后的图形,会初步使用几何画板探索平移规律; 3.能用平移变换进行简单的图案设计; ★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生经历操作,探究,归纳,总结图形平移基本特征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认识和欣赏平移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审美意识;感受数学活动充满了探索性与创造性,激发学生乐于探究的热情. 学习者特征分析: 初一下学期的学生此时刚接触平行线段,学到了很多平行线的特征,此时需要对这个知识点加强巩固,练习,而平移中提到新图形的每一点,都是由原图形中的某一点移动后得到的,这两个点就是对应点。连接各组对应点的线段平行且相等。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对物体的平移与旋转现象积累了一些感性经验,但不一定能准确的加以判断。如果用有趣的图形结合动画,学生一定乐于一起探究,产生浓厚的兴趣。 这个阶段的学生处于活泼好动的年纪,动手能力和接受新知识的能力很强。 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采用让学生欣赏图片动画的方式引进一些与平移有关的图形。看图片的同时,分小组进行讨论,看图形是否由平移得到,如果是,是为什么,如果不是,有事为什么。让学生通过自己观察发现平移的特性。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引入问题,出现课题: 教师展示一些图案. 问题一:(1).这些图案有什么共同特点 (2).下面这些图案能否根据其中一部分绘制整个图案若能,你能否想象

7.2.2_用坐标表示平移教学设计

7.2.2 用坐标表示平移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掌握点的平移规律,图形平移与坐标变化的关系,能利用点的平移规律将平面图形进行平移. 2、过程与方法: 经历点的坐标变化与图形变化之间关系的探索过程,感受并了解图形的平移变化与点的坐标变化之间的关系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主动探索,敢于实践的创新精神,让学生学会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从成功中体会研究数学问题的乐趣,从而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二、学情分析 1、知识掌握上,七年级学生刚刚学习直角坐标系,对直角坐标系及坐标的理解不一定很深刻,许多学生容易造成知识混乱,所以应全面系统的去讲述。 2、由于七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思维特征和生理特征,学生好动性,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等特点,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学生这一生理心理特点,一方面要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3、心理上,学生对数学课的兴趣,老师应抓住这有利因素,引导学生认识到数学课的科学性,学好数学有利于其他学科的学习以及学科知识的渗透性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图形平移与坐标变化的关系; 教学难点:利用图形平移与坐标变化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复习引入 复习平移概念及性质。 (1)什么叫平移? (2)平移之后得到的新图形与原图形有什么关系? 设计说明:从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出发,回顾平移的相关知识,为新知识、新课题的学习奠定了基础,从而也很自然地过渡到新课题的学习中去。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探究点的平移与坐标的变化 (1)如图,将点A(-2, -3)向右平移5 得到点A1,在图上标出这个点,并写出它的坐标. 问:你从刚才的探究中发现什么规律了吗? 归纳: 把点A向左平移2个单位呢?将点 (x,y)向右平移a个单位长度,对应点的横坐 标 a ,而纵坐标不变,即坐标变为。 将点(x,y)向左平移a个单位长度,

初中数学教学设计优秀案例(一)

《二元一次方程组》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和二元一次方程组解的含义; (2)会检验一对数是不是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会利用列表尝试的方法求简单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3)通过对实际问题的分析,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方程组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有效数学模型,同时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概括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从一个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引入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并通过“辩一辩”“填一填”“试一试”“做一做”,加深学生对“二元一次方程组”和“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的概念的理解;并使学生初步了解用列表尝试的方法求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并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经历知识的产生过程。 3.情感与态度目标 从学生的生活实际提出问题,既体现知识的学习过程,又体现知识的应用过程,同时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养成关注身边的事例、关心他人,培养一种社会的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意义和二元一次方程组解的概念。 难点是利用列表尝试的方法求简单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实物投影仪。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 基于本节课内容的特点和七年级学生的心理及思维发展的特征,在教学中选择激趣法、讨论法和总结法相结合。与学生建立平等融洽的互动关系,营造合作交流的学习氛围。在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练习巩固各个环节中运用多媒体进行演示,增强直观性,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过程 环节一创设情境,探索新知

问题1:假设你们每人手上有一根长20cm的铁丝,将这根铁丝首尾相连围成一个正方形,围出来的正方形都完全一样吗? 问题2:同样用这根20厘米长的铁丝,首尾相连围成的长方形都完全一样吗?你能用二元一次方程来表示吗? 【设计意图】 ①通过问题情境复习旧知,真正理解二元一次方程的意义; ②为探索新知做好铺垫。 问题3:前面两个问题中都存在二元一次方程10 = +y x,为何围成的长方形有无数种情况,而围成的正方形只有一种情况? 【设计意图】 通过两个问题的对比,让学生感受到10 = +y x与y x=同时满足时,存在解的唯一性的过程,为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形成做铺垫。 问题4:你能否通过增加一个条件,使同学们围成的长方形都完全一样吗?希望大家能增加更多不同类型的条件。 【设计意图】 ①开放性问题的设置不仅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而且通过该开放性问题让学生真正感受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形成; ②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团队精神; ③通过此问题引出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 【操作形式】 ①学生先思考,再分组合作,小组汇报; ②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引导,从而引出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 ③教师备用: 10101010 ,,, 6223 x y x y x y x y x y x y x y +=+=+=+= ???? ???? ==-== ???? 。 巩固概念 请在下列方程中选出两个方程,组成二元一次方程组。 2 23,4,2,3,10 x y x y x y x y z -====++=。 问题5:你怎么能肯定,你所增加的一个条件就一定使长方形确定下来了

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5.4平移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精品文档,欢迎下载 如果你喜欢这份文档,欢迎下载,另祝您成绩进步,学习愉快! 5.4 平移 教学目标 1、了解平移的特征,能发现特殊图案的共同特点,并能根据这个特点绘制图形 2、能发现、归纳图形平移的特征. 3、学生经历操作、探究、归纳、总结图形平移基本特征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 平移的概念及基本性质以及绘制图形. 难点: 归纳图形平移的特征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生活中平移的具体实例,展示画面:学生观察多媒体展示的图片。 小小竹排水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 大厦里的电梯

在工厂,产品整齐地在传送带上沿着生产线从一个生产工位流向另一个生产工位。 这些图片有什么共同特点? 物体沿着一定的方向直线移动了一段距离。 设计意图:图案贴近学生生活,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图案的移动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中是大量存在的,只不过学生没有有心注意,创设这样一个问题情境将激起学生主动回忆与联想。 二、探究新知 仔细观察下列美丽的图案,回答问题: (1)这些图案有什么共同特点? (2)下面这些图案能否根据其中一部分绘制整个图案?若能,你能否想象出是怎么绘制的? 设计意图:教师的操作演示,让学生再次体会到许多美丽的图案是由若干个相同图案合并而成, 同时教师的操作使学生感受到图形的平移,初步认识了图形的平移. (1)如何在几何画板中画出一排形状和大小 如下图所示的小雪人的图案?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较为感兴趣的动手操作来为进一步探索平移的性质作好铺垫,同时也加强了学生对图形平移的感性认识,为进一步抽象出平移概念做了准备.这也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2)探究平移的定义与特征。 屏幕显示相邻的两个雪人. 问题: ①雪人的形状、大小、位置在运动前后是否发生了变化? ②雪人的鼻尖B是怎样运动的?它运动到了什么位置?帽顶呢?指出:如A与A’,B与B’, C 与C’称为对应点. ③ 连接几组对应点,观察得到的线段,它们的位置、长短有什么关系? ④ 再连接一些其他对应点的线段,它们是否仍有前面的关系? 归纳: ① 把一个图形整体沿某一方向移动,会得到一个新的图形,新图形与原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 ② 新图形中的每一个点,都是由原图形中的某一点移动后得到的,这两个点是对应点,连接各组对应 点的线段平行且相等. 定义: 一个图形沿着某个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图形的这种移动,叫做平移变换,简称平移. 特征:(1)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 (2)对应点连线平行且相等.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1)的讨论抽象出平移前后的图形的形状大小都不变;问题(2)让学生认识到图形整体移动后,图形上的每一个点都作了相应的移动;问题(3)使学生得出结论:连接对应点的线段平行且相等;问题(4)旨在让学生更加相信自己发现的结论的正确地性. 这里的四个问题是以问题串的形式引导学生展开思考,教师指导学生利用几何画板的测量功能度

(完整版)《平移》教案

《平移》教案 河北省平乡县大刘庄小学李明亮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河北教育出版社2014年7月出版),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一)》第一节“平移现象”。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例,经历感受、认识平移现象的过程。 2.能找出生活中的平移现象,能辨认简单图形平移后的图 形。 3.在感受平移现象、探索简单图形平移的过程中,发展空 间观念;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并在活动中获得良好的体验。 教学重点: 能找出生活中的平移现象,能辨认简单图形平移后的图形;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找出直线运动中的非平移现象和曲线运动中的平移现象。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世界上的物体每时每刻都在运动,物体的运动在生活中也是随处可见的。请同学们说一说:生活中有哪些运动现象? ……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物体的一种运动现象——平移。 二、探索新知 1.初步认识平移现象 (1)出示教科书第36页教学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

(2)说一说:图中的小朋友是怎样运动的?他们的运动有什么特点? …… (3)告诉学生:图中小朋友的运动方式是平移。 (4)讲解平移的特点(并演示): 什么是平移呢?像图中的滑沙,还有缆车从上向下、从下向上的运动都是平移。平移的特点是:无论物体怎样运动,物体中任意两点的连线方向始终保持不变。(一边讲解一边用黑板擦在黑板上做平移运动,并强调拐弯时不能“掉头”。) 2.动手操作 (1)让学生用手势做一做平移动作。 (2)用文具在课桌上做平移运动。 3.判断:教科书第36页三幅图中的运动是不是平移现象? (1)出示三幅图,提出判断要求。 (2)让学生自主判断,而后交流。 4.说一说:在生活中,你还见到过哪些平移现象? (1)提出要求让学生思考。 (2)全班交流。 5.全课总结。 三、巩固练习 指导学生完成教科书第37页“练一练”第1、2题。 四、布置作业 让学生独立完成教科书第37页“练一练”第3、4题。 教学反思 “平移”是一个重要的教学内容。那么,什么是平移呢?

五年级数学上册《图形的平移》教学设计 冀教版

图形的平移 教学内容:教材4、5页。 教学目标: 1、学生利用已有的对平移的认识和经验,通过自主尝试和交流,掌握综合应用按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平移的方法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平移到指定的位置。 2、加强新旧知识之间的比较和沟通,使学生在已有基础上有新的收获。 3、使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主动参与探索、发现,并在学习过程中深入感受平移在生活中的应用,获得尝试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难点:掌握综合应用按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平移的方法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 平移到指定的位置。 教学过程: 一、目标展示谈话:同学们,我们上学期已经学过了平移和旋转的有关内容。你已经知道了哪些内容?你能举出一些这方面的生活实例吗?今天我们就要来继续研究这方面的知识。 二、目标感知 1、出示主题图。第4页。 2、问:下面哪些图形通过平移可以互相重合? 3、先在小组里讨论可以怎样平移,再尝试着在方格纸上画出来。教师巡视指导有困难的学生。 4、交流:你是怎样平移(2)中的图A的? 方法一:方法二: 先向下平移3格,先向右平移13格, 再向右平移13格。再向下平移3格。 学生可能还有不同的方法,只要合理,都应给予肯定鼓励。 三、目标达成:指导具体的画法: (1)先确定几个关键的点。 (2)将这几个关键的点分别按要求平移到指定的位置,再连成图形。 (3)注意:图形的位置平移后,各对应点的连线应该保持平行。 (4)巩固平移的方法。完成第五页上问题。 四、目标检测。 1、“练一练”第1题。 仔细观察,再交流发现了什么?

2、“练一练”第2题。 仔细观察,再交流发现了什么? 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并鼓励学生试一试。 五、目标累积。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六、目标预览。同学们,你们见过风车吗?风车的转动就是旋转现象。下一课我们将学习图形的旋转,请注意预习。 图形的旋转 教学内容:教材6—8页 教学目标: 1、学生利用已有的对平移的认识和经验,通过自主尝试和交流,掌握综合应用按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平移的方法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平移到指定的位置。 2、加强新旧知识之间的比较和沟通,使学生在已有基础上有新的收获。 3、使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主动参与探索、发现,并在学习过程中深入感受平移在生活中的应用,获得尝试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综合应用按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平移的方法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平移到指定的位置。教学过程: 一、目标展示 1、谈话:在生活中,很多的物体都在运动着,而它们的运动方式各有不同——平移和旋转是两种不同的运动方式。上节课,我们已经对平移做了进一步的深入了解。今天,我们就要来进一步研究另一种常见的运动方式——图形的旋转。(揭题,板题) 2、哪些物体的运动方式是旋转?学生举例。 二、目标感知 1、认识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旋转90°的含义。 (1)出示水龙头喷水和转椅的情景图。 (2)学生可以自己用两支铅笔演示这两种运动方式,问:从上面的旋转现象中你发现了哪些问题? (3)它们旋转的方向相同吗?哪一种与时针旋转的方向是相同的? (4)指出:与时针旋转方向相同的是顺时针旋转,方向相反的是逆时针旋转。 (5)同桌或小组同学一起体会顺时针和逆时针。 2、学习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90°。

七年级数学下册第1章平行线1.5图形的平移教案(新版)浙教版

七年级数学下册第1章平行线1.5图形的平移教案(新版)浙教版【教学目标】 1、理解平移变换的概念及其性质;能按要求进行简单的平移作图,会灵活运用平移变换思想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2、经历观察、操作、实验等数学活动,体验平移性质的探索过程;在合作与交流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感受平移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对平移变换性质的理解掌握,并应用于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难点:对平移变换概念的理性认识,对概念特征的深刻理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打投影)观察图中缆车、超市电梯上的顾客、传送带上的箱子的运动,公园中小火车、旋转木马等游乐项目的运动,经人以平行移动感觉,由这一平行移动现象导入课题:平移变换. (板书)课题:平移变换 二、合作探究获取结论 1、动手实验 学生两人一组实验:一人把书本(或文具盒)以一定斜度固定,另一人把一块三角板放在斜板上,让其自然下滑,观察其滑动过程;然后换一直尺或其他可滑动的物品再试一次. 2、议一议 三角板在下滑过程中各顶点的运动方向、运动距离如何变化? 结论:各顶点向同一方向运动,且运动距离相等. (投影)概念:由一个图形改变为另一图形,在改变的过程中,原图形上所有的点都沿同一方向运动,且运动相等的距离,这样的图形改变叫做平移变换(平移) 提问:平移变换的两个重要条件是什么? 平移变换的两个要素:确定运动方向——定方向 确定运动距离——定距离 3、议一议 三角板下滑动过程中,其形状、大小、方向如何变化?对应边有何特征? (教师可组织学生再作试验一次,要求学生加强实验时的团结、合作精神) 结论:三角板的形状、大小和方向均不改变,其对应边平行且相等. (投影)平移变换的性质: (1)平移变换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大小和方向; (2)连结对应点的线段平行且相等. 三、例题教学巩固提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