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颈椎病围手术期并发症防治及护理

颈椎病围手术期并发症防治及护理

颈椎病围手术期并发症防治及护理
颈椎病围手术期并发症防治及护理

颈椎病围手术期并发症防治及护理

【摘要】目的:探讨如何做好颈椎病手术病人围手术期的护理工作,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疗效。方法:1.术前护理,2.术后护理,3.出院指导。结果:本组病人无1例病人出现并发症,术后恢复满意。结论:颈椎手术风险高,并发症多,但临床护士如做到精心到位的护理,使患者能顺利度过危险期,可最大程度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我科2009年2月至2012年11月收治各种原因所致脊髓损害伴截瘫86例手术病人,现探讨病人围手术期病情特点及护理和并发症处理措施,以提高护理质量和临床疗效。

1 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本组86例均由颈髓受损所致,年龄32-76岁。其中外伤22例,脊髓肿瘤33例,脊髓型颈椎病31例。其中临床表现四肢全瘫3例,不全瘫43例。采用颈前路减压,椎间植骨内固定术38例,单纯后路减压32例,颈椎管扩大成型术16例。

2 术前准备:

2.1 心理护理:颈椎手术,手术以颈前路切口,容易损伤血管鞘及神经鞘,病人对此手术常有恐惧心理,因此护理过程中应首先做到耐心,仔细,同时要了解手术部位等及各个时期的特点,协助医生观察,并及时反映病情变化。

2.2 对外伤所致者常规行颅骨牵引、枕颌带牵引复位固定,以保持有效牵引;注意经常检查牵引带是否松散或脱落,防止牵引锤接

颈椎病前路手术的围手术期护理

颈椎病前路手术的围手术期护理 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具有简便、安全、暴露好、出血少,既可解除脊髓前方的致压物,又可行椎间植骨稳定颈椎的特点,是目前治疗颈椎病和颈椎骨折脱位的最好方法[1]。我院2012年5月~2014年5月共收治35例颈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颈椎病患者,通过系统的围手术期护理取得较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院2012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35例颈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的颈椎病患者中,男,26例,女9例。年龄38~68岁,病程6个月~11年。发生C5~6,19例;C4~5,10例;C6~7,7例。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颈痛,肢体活动障碍,均行手术治疗。 1.2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3年。34例患者得到随访,1例发生车祸身亡。3个月平片示植骨区部分骨性融合,6个月平片示骨性融合。患者术后生活及功能改率95%。35例术后无血管并发症,无植骨块脱出及颈椎假关节形成等并发症。 2 术前护理 2.1心理护理颈椎病患者多有神经根压迫症状,如上肢、肩部、手部疼痛、麻木,活动不灵活等症状,并时轻时重,病程多数较长,患者心里多烦闷。决定手术后又怕手术失败,肢体丧失功能,甚至截瘫。又担心麻醉意外,多表现出焦虑、恐惧、不安。护理人员应态度和蔼、热情,对患者的疑惑耐心解答。根據患者受教育程度给予病情介绍,简单讲解手术过程。术前安排麻醉访视,减轻患者对麻醉的恐惧。在患者面前树立主刀医生的威信,给患者安全感,还可以让术后康复的患者与患者交流,增强患者治疗的信心,消除其焦虑、恐惧情绪,使其以积极的心态配合手术[2]。 2.2饮食护理患者如无其他合并症,应给予清淡,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饮食,多饮水,保持术前良好的身体状态。 2.3气管、食管推移训练经前路手术中要将气管、食管牵向一侧,来暴露颈椎的前面,为避免手术中牵拉损伤,减轻术后患者咽喉部及食管不适症状,一般在术前1w向患者解释气管、食管推移训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护士指导患者用一手的四指,拇指除外,以指腹置颈中线或稍右并轻轻将皮肤向后推开,然后抵住气管、食管,向左侧牵拉,将气管牵过或推过颈中线[3]。坚持5~10min。推移时间由短到长,注意不要用力过大,以免引起喉头水肿及损伤颈部皮肤。 2.4呼吸功能训练颈椎病患者以中老年人居多,长期卧床易并发肺部感染,术后鼓励和指导患者进行有效的咳嗽和咳痰。每天定时数次,深呼吸运动,以扩

颈椎病中医护理常规

项痹(颈椎病)中医护理常规 一.疾病名称 中医名称:项痹 西医名称:颈椎病 定义:颈椎病是指颈椎间盘退变、老化及继发性改变刺激压迫神经根、脊髓或影响椎动脉血液供应引起一系列症状体征。 分为:颈型、神经根型、脊髓型、椎动脉型、交感神经型和混合型。 二.临床表现 (1)颈肩痛 (2)颈部活动受限 (3)手指麻木 (4)头晕、恶心 (5)瘫痪 三.护理评估 (1)发病史,诱发因素 (2)疼痛部位,程度 (3)评估颈部功能,双上肢感觉和肌力 (4)生活自理能力和心理社会状况 (5)辩证分型:太阳经输不利型,痹证型,肝肾不足型 四.一般护理 (1)按中医骨伤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保持病房整洁、安静、空气清新,营造良好的修养环境。 五.病情观察 (1)注意观察颈肩部疼痛的性质、部位及发病时间,休息后是否缓解。 (2)注意观察神经支配区肌力与皮肤感觉情况。 (3)注意观察头晕、恶心与头痛等情况。 (4)注意观察心慌、多梦、烦躁等情况。 (5)注意观察四肢乏力(如踩棉花感)等情况。 六.临症(证)施护 (1)保守治疗 1)脊柱(定点)旋转手法 ①做好心理护理,讲解治疗原则和方法,消除紧张情绪,并做 好体位示教。 ②手法治疗后应绝对卧床休息1-2小时,轴样翻身,颈部制动。 ③下床时须戴颈托,固定颈部,以保持颈椎稳定性。 ④避免久坐久站,注意休息。 2)针灸疗法 ①严格无菌技术操作,以防感染。 ②做好解释工作,消除患者紧张情绪。选择合理体位暴露 腧穴,方便操作,注意保暖。 ③密切观察患者反映,若出现头晕目眩,面色苍白等情况, 应立即停止针刺并将针全部拔出,平卧休息,注意保暖。

最新围手术期试题

五年护士培训-----围手术期护理考试答案 姓名分数 一、填空题每题1分,共32分 1.手术前常规禁食小时,禁饮小时,目的预防麻醉和手术引起呕吐而发生或。腹部手术及胃肠道手术后,术后禁食24~48小时, 2.手术区皮肤准备的目的是,包括和。小儿备皮可不必。 3.外科热一般不超过oC,于术后天逐渐恢复正常,属正常生理现象。 4.全麻未清醒病人应取体位,硬膜外麻醉病人应取体位。 5.骨与关节,肌腱手术者必须在手术前天开始备皮。术日 晨。 6.按手术期限分类,将手术分为手术、手术、手术。7.颅脑手术后体位是,开胸手术后体位是。 8.手术后常见肺部并发症为肺感染和肺不张。 9.围手术期护理包括手术前护理,手术中护理,手术后护理。 10、皮肤准备应于手术前一日或当日进行,如皮肤准备时间超过24小时,应重新备皮。 11、一般急诊手术病人手术前立即禁食,禁饮,禁服泻药,禁灌肠,未明确诊断前禁用止痛剂,必要时胃肠减压、导尿、心理安慰等。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5分,共19.5分 1.备皮操作中下列哪项最应重视() A.向病人解释备皮目的B.注意保暖 C.以肥皂液清洗皮肤后,分区剃尽毛发 D.术中勿剃破皮肤E.乙醇消毒后以无菌巾覆盖包扎

2.下列有关备皮的叙述中哪项正确() A.额面手术应剃去眉毛B.小儿手术不必剃毛 C.骨科手术在术前3天剃毛D.阴囊部手术入院后即清洗局部,并剃毛E.四肢手术以切口为中心上下方各10cm 3.急诊手术病人术前准备应除外() A.常规备皮B.常规禁食禁饮C.常规灌肠D.常规麻醉前用药E.常规药物皮肤过敏试验 4.手术早晨病人出现下列哪项需延迟手术() A.神经紧张B.脉搏加快C.月经来潮D.夜间睡眠不佳E.青霉素皮试阳性 5.全身麻醉病人未清醒前,宜取 A.仰卧位B.去枕平卧,头侧向一侧C.侧卧位D.半坐卧位E.头低足高位 6.腹部手术后给半卧位的目的不包括() A.利于血液循环B.增加肺部通气 C.减轻腹壁张力D.防止膈下脓肿E.防止切口裂开7.术后外科热的特点哪项不对() A.是因术后伤口积液分解吸收所致B.一般发生在术后2~3天 C.体温约38°C D.需用抗生素治疗E.3天后可退热8.下列哪项不是防治腹胀的措施() A.肛管排气B.胃肠减压C.腹部热敷 D.肌肉注射新斯的明E.进食粗纤维 9.手术日清晨的准备中,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颈椎病围手术期的护理

颈椎病围手术期的护理 发表时间:2010-01-29T10:36:50.42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09年第31期供稿作者:李月梅[导读] 通过15例颈椎病加强围手术期的护理,了解颈椎病手术期护理的重要性 李月梅(江西省九江市第三人民医院护理部江西九江 332000)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 (2009)31-0185-02 【摘要】目的通过15例颈椎病加强围手术期的护理,了解颈椎病手术期护理的重要性。方法分析15例颈椎病围手术期患者的心理特点、生理特点,有针对性地预防和控制并发症,有效地解决心理问题。结论围手术期的护理,是确保手术成功及功能康复的重要手段。【关键词】颈椎病围手术期护理 颈椎病指以颈椎间盘退行性变为病理基础,进一步发展可引起椎体、椎间关节及周围韧带发生变性、增生、钙化,最后导致相邻脊髓神经、血管受到刺激压迫,出现一系列临床体征。本文就颈椎病的围手术期护理及功能康复做一综述,以便于能更好地服务于临床,使患者早日康复。 1 临床资料 我科自2009年10月通过对15例颈椎痛围手术期患者加强围手术期的治疗与护理,较好地改善了颈部及四肘功能,提高了生活质量。其中男性10例,女性5例,年龄最大67岁,最小26岁,颈前路术式11例,颈后路术式4例,其中自体取骨植骨7例,包括1例发育性颈椎管狭管。颈椎多间盘突出,后从韧带骨化者,行颈后路C3-C7早开门椎管护士成形术,前路C3-4椎间盘摘除加纵韧带骨化灶切除、植骨、钛板内围定式,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 2 护理 2.1 入院后做好卫生宣教及心理护理,包括环境介绍、疾病相关知识及同种病治疗情况。医护人员应反复详细向患者解释手术必要性,介绍术中无痛、术后止痛及康复情况,并请手术治愈的颈椎病患者现身说法,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认识到康复配合的重要性。 2.2 手术时的配合训练、准备及护理(1)枕颌带牵引:缓解颈肩部肌痉挛,减轻颈椎管力及颈脊髓的压迫。并随时观察病情,确保牵引效果。(2)入院后戒烟,预防感冒,避免咳嗽导致手术后伤口疼痛、颈椎活动而影响手术效果;减轻气管炎症,避免排痰不畅可能出现窒息危及生命。(3)术前1周配合训练:颈前路术式练习气管推移,每天3~4次,每次5~10分钟。颈后路术式练习俯卧位,术前练习5天,患者趴在床上,胸前垫一软枕,双上肢自然放于身体两侧,每日2~3次,每次30分钟,以适应术中耐受性;教会患者学会深呼吸、有效咳嗽,防止术后呼吸道感染;训练床上排大小便,防止术后尿潴留及排便不习惯;床上训练移动躯体,更换体位,下床方法,防止静脉血栓形成、肌力减弱或丧失,也为术后下床活动做准备;选择卧、立均合适的颈托,并教会正确使用方法。(4)配合医生术前完善各项辅助检查,术前1日交叉配血,遵医嘱做药敏试验。(5)术前常规备皮,洗澡更衣。(6)术前1日晚排便或灌肠后禁食,术晨禁饮6h;术晨常规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并记录;护送入手术室前协助患者解小便,取下义齿、发夹、首饰及贵重物品交家属保管;送入手术室应带病历及各种检查资料。(7)备好麻醉床单位,供氧装置、负压吸引装置、引流挂钩、点滴挂钩或架等。 2.3术后观察与护理 2.3.1术毕安置与交接术毕安置患者于监护病房,严格交接生命体征、各种管道及皮肤受压情况。颈前路注意患者枕部、颈背、骶尾、双足跟皮肤受压情况;颈后路注意患者的鼻部、面部、双侧胸大肌肋缘、双髂前上棘、双膝关节皮肤受压情况。 2.3.2术后观察术后心电监护并观察记录生命体征至平稳,尤其是高位颈椎手术后,应特别注意有无心动过缓、血压下降、呼吸功能不稳定,重点观察呼吸频率、节律、深浅度和有无缺氧表现,确保呼吸道通畅及输氧效果。待患者全麻完全清醒后,观察四肢感觉运动情况,并与术前检查结果相比较,听取患者主诉,检查四肢肌力及关节活动度,各种生理反射及皮肤感觉变化。观察手术疗效,若有异常立即向医生汇报。 2.3.3术后管道的护理遵医嘱给氧,观察给氧效果,给氧时间超过24h应常规更换湿化瓶、给氧导管、鼻塞,伤口引流保持通畅,妥善固定,准确记录其性状。 2.3.4饮食护理术后第1天给予流质或半流质,1周后视病情改为普食,给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食物,促进康复。 3 康复训练指导 3.1被动锻炼按摩双下肢腓肠肌,由上至下,每天2次,每次30分钟。 3.2主动锻炼(1)双手握力和手指伸屈练习:用力握拳,手握各种物体,揉转健身球,练各手指屈伸、内收、外展及协调动作。每天2次,每次15~30分钟。(2)肢体关节练习:腕关节伸屈、旋转;肘关节伸屈;肩关节内收、外展;膝关节屈伸;踝关节背伸、背屈。每天3次,每次30分钟。手功能协调训练,如穿针、系衣扣、拿筷子等。(3)深呼吸,吹气球练习,每天2次,每次10~20下。(4)下床时间:一般拔除引流管后视病情或遵医嘱选择下床时间。 通过加强颈椎病围手术期的护理、术后有效的沟通使患者主动配合围手术期的治疗与护理。术前完善准备训练,术后的心理观察护理,术后早期有效的功能锻炼,对术后并发症的预防、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杨述华.实用脊柱外科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3:897-898.

手术后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规范(完整版)

张掖市第二人民医院手术室手术后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规范 目录 一、术后出血 二、术后切口感染 三、术后切口裂开 四、术后疼痛 五、术后急性胃扩张 六、术后肺不张及肺炎 七、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 八、术后肺栓塞 九、术后尿潴留 十、术后腹腔感染 十一、术后肠梗阻

一、术后出血 (一)病因:手术后出血可发生于术后24小时内(称为原发性出血)和术后7-10天左右(称为继发性出血)。术中止血不彻底、不完善,如结扎血管的缝线松脱;小血管断端的痉挛及血凝块的覆盖,使创面出血暂时停止而使部分出血点被遗漏,这些是原发性出血的主要原因。由于后期手术野的感染和消化液外渗等因素,使部分血管壁发生坏死、破裂、可导致术后的继发性出血。 (二)临床表现:原发性出血多开始于手术后的最初几小时。表浅手术后的原发性出血,表现为局部渗血多,并逐渐形成血肿,一般不引起严重后果,如疝修补术后的阴囊血肿。但发生于甲状腺术后的颈部血肿,可压迫气管引起呼吸困难,甚至可突然发生窒息。体腔内的原发性出血,引流管可流出大量鲜血;或术后短期内出现休克,虽然输血补液处理,休克不见的好转,甚至加重时表示内出血量较大。术后1-2周内,化脓伤口深部突然出现血块或有鲜血涌出,或大量呕血、黑便、尿血和咳血,这些都是继发性出血的主要表现。严重的出血可发展为出血性休克,后果较为严重。 (三)防治措施:首先,手术止血要彻底,术毕应用盐水冲洗创面,清除凝血块之后,再仔细结扎每个出血点,较大的血管出血应该缝扎或双重结扎止血较为可靠。术后积极预防感染,减少继发性出血的发生。凝血机制异常着,可于围手术期输注新鲜全血、凝血因子或凝血酶原复合物等。出血量根据伤口敷料渗血多少,引流管内出血量

胸外科围手术期肺部并发症防治专家共识_图文.

胸外科围手术期肺部并发症防治专家共识中国医师协会胸外科医师分会“胸外科围手术期肺部并发症”研讨会肺部并发症是胸外科围手术期最常见的并发症,严重影响术后病人的康复,并可造成一定病死率。为了在胸外科临床进一步贯彻“快速康复”理念,提高胸外科围手术期肺部并发症防治水平,中国医师协会胸外科医师分会组织全国各地知名胸外科专家就其有关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并达成以下共识,供同道们参考。一、关于“围手术期肺保护”的概念会上提出的:“围手术期肺保护”属于广义的肺保护范畴,即主动地针对各种原因和危险因素引起的、即将或已经发生的肺部损伤进行的预防和治疗,以防止各种肺部并发症,维护病人肺功能,促进其早日康复。这是快速康复胸外科的重要措施。二、围手术期常见肺部并发症及其相关危险因素(一)围手术期常见肺部并发症常见的包括肺不张、肺水肿、肺炎、支气管炎、支气管痉挛、ARDS、呼吸衰竭、肺栓塞,基础慢性肺疾患加重等。(二)围手术期肺部并发症的危险因素胸外科手术后肺部并发症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病人相关和手术相关危险因素两方面。前者包括吸烟、总体健康状况不良、病人术前基础肺部疾病、COPD、年龄、肥胖、长期卧床和糖尿病。后者包括手术部位、麻醉类型、麻醉药物的选择、麻醉侵入操作手术操作、手术时间、体液平衡和镇痛。三、围手术期肺保护的策略与措施围手术期肺保护措施要从术前开始,并贯穿术中和术后。(一)术前评估1.认真询问病史术前应全面细致复习病史,了解疾病的诊治过程。尤其应注意咳嗽、咳痰、呼吸困难、吸烟史、治疗史等情况。2.详细的体格检查包括体型与外貌,呼吸情况(频率、模式),胸部听诊,肺部叩诊和其他(如心脏听诊等)。3.术前肺功能评估肺功能检查有助于了解肺部疾病的性质、严重程度以及病变是否可逆、可预测手术的疗效和术后肺部并发症(表1)口],有助于选择胸部手术类型、手术范围(表2、3)[2]。开胸手术DOh10.37601cma.j.i缱1.1001-4497.2009.04.002?肺夕卜科?以及年龄>60岁、有肺部疾病、吸烟史的非开胸手术,需常规行肺功能检查。表1术前肺功能与术后肺部并发症危险性的相关性(孟4-s)指标中度危险高度危险F、,c(用力肺活量)<预计值的50%<15ml/kglEVl(第1秒用力呼气肺活量)<2L(1FEVl/FVC<预计值的70%(预计值的35%17邙25%.75%(最大呼气峰流速)<

颈椎前路手术病人的呼吸道护理.

颈椎前路手术病人的呼吸道护理 【关键词】颈椎疾病;呼吸道管理;护理 颈椎疾病是严重影响病人健康的疾病,而气道管理是颈椎手术病人手术成 功与否和减少术后呼吸道并发症的重要保证。呼吸系统并发症是颈椎手术最为 严重的并发症,也是颈椎术后患者早期死亡最常见的原因之一。因此加强颈椎 手术病人的呼吸道管理十分重要。我科2009年1月至2010年4月开展了颈椎 前路手术63例,通过对病人呼吸道进行系统化护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63例,其中男38例,女25例;年龄14~78岁,平均49.6岁。 颈椎病49例,颈椎损伤11例,颈椎肿瘤2例,颈椎结核1例。术后5例出现 咽部不适,吞咽疼痛,经积极治疗后缓解,均未出现呼吸道并发症。 2 护理方法 术前护理:①因人而异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使患者树立信心,积极主动 地配合训练;②术前3 d指导患者(颈椎骨折并截瘫患者除外)取去枕仰卧位,缓慢地将头移向床边,吊于床沿边,保持颈部呈过伸位,每次10~15 min,每天1~2次,逐渐增加次数,使患者能适应术中及术后体位的改变;③气管、食管 推移训练,术前指导患者用拇指或2~4指指端顺气管旁侧,将气管、食管持续向非手术侧推移,需超过中线,并尽可能避免牵拉过程中断[1],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每天1~3次,时间从刚开始5 min逐渐增加到30~40 min,通常训 练3~5 d;④呼吸功能训练,吸气时双肩放松,气体由鼻吸入,然后屏住呼吸2 s左右,呼气时用口慢慢呼出;⑤术前协助患者进行常规的胸片和肺功能的检查,以了解有无呼吸系统并发症。 术后护理:①术毕回病房搬运时,应有专人扶托颈部,用颈托固定颈部, 卧床后保持颈部中立位,颈下垫一薄枕,两侧置沙袋以固定头颈部,防止颈部 左右摆动,保持颈椎稳定,防止植骨块脱落而引起并发症的发生。术后平卧 4~6 h,生命体征平稳后,2~4 h给予更换体位一次,更换体位时保持头、颈肩、躯干呈一直线,防止脊柱扭曲受压而引起或加重脊髓损伤。②保持气道通畅,指导病人进行有效的咳嗽、咳痰,及时排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同时做好口腔护理,减少呼吸道感染率。③密切观察颈部伤口渗血及引流 情况,认真倾听患者主诉,询问患者感受,有无胸闷、憋气等不适症状。④防 喉头水肿。⑤加强饮食指导。 3 讨论

围手术期处理

围手术期处理 目的要求: 掌握内容: 1. 围手术期处理概念、重要性。 2. 手术前准备的详细内容、手术耐受力判断。 3. 手术前针对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肝脏病、肾脏病等疾病的特殊术前 准备。 4.手术后监测与处理的重要性。 5.手术后监测与处理的具体内容及原则。 熟悉内容: 1.“围手术期”一词的历史由来。 2.围手术期处理的目的与内容。 3. 急诊手术、择期手术及限期手术的概念及内容。 4.手术后一般监测项目、术后止痛的各类方法。 5.常用导管的应用。 6.手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 了解内容: 1.切开分类及拆除时间。 2.切开愈合的记录。 第一节概述 一、概念 1.围手术期:即“手术前准备、手术后处理”。 2.围手术期处理:将术前处理、术中处理与术后处理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整体来认识和处理,其目的是使病人能最大限度地获得最佳的手术治疗结果。 3.围手术期时间:从确定手术治疗住院时起,到此次手术有关的治疗结束时止。 4.沿革: (1)围手术期(penoperafive period)一词见于20世纪70年纪70年代国外文献中,其后国内逐渐有人使用。1981年第26版的Doland医学词典曾对该词加以解释,认为围手术期是“从病人因需住院做手术时起到出院为止的时限”。 (2)它不同于产科学围产期(perinatal period),它的含意较为明确,是指妊娠28周至分娩后1—4周。不同的外科疾病围手术期有不同的情况。 (3)“围手术期”一词的问世,引起了医学界的极大重视,并对围手术期的概念和临床意义、围手术期处理的范畴、围手术期的处理方药和新技术进行了深入而广泛的探讨。 二、围手术期处理的重要性 对于外科疾病的治疗,优良的手术操作固然重要;然而完善的手术期处理和满意的麻醉也是必不可少的。 1.围手术期处理考虑的是手术病人的整体因素,并将其贯穿于治疗的全过程。 2.包括了病人的体质与精神状态的准备,手术方案的选择,术中发生困难与意外等特殊情况的对策,麻醉方法的选择,手术后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等等。 3.因此,对大多数的外科病人来说,完善的围手术期处理重要性并不亚于单纯的手术技巧。有了这些措施的保障,才能确保手术的成功。 三、围手术期处理的目的与内容 (一)手术前处理 其目的是使病人和手术人员以最佳状态投入手术。手术前处理主要包括以下8个方面:

颈椎前后路手术护理

第十一节颈椎前后路手术护理 一、概述 颈椎病是老年颈椎退变导致神经根、椎动脉、颈脊髓、交感神经受到刺激和压迫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状与体征,又称颈椎综合征。 二、护理措施 (一)术前护理 1.心理护理:同骨科手术前护理。 2.挑选颈托,并示范正确的佩带方法。 3.加强生活护理 (1)将呼叫器放于床头,常用物品放于床旁易取到的地方,勤巡视病房。 (2)及时提供便器,协助大、小便,并做好便后的清洁卫生。 (3)协助洗漱、更衣、床上擦浴、洗头等。 (4)选择合适的就餐体位于床上就餐。 (5)教会患者使用呼叫器、轮椅等,使其能进行力所能及的自理活动。 4.防止意外发生 (1)症状发作期,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 (2)病室内应有防摔倒设施,防止由于行走不稳、眩晕而致的摔倒。 (3)患者去放射科进行检查及进行室外活动时需要有医护人员或家属陪同。 (4)日常用具尽量为不易破损的材料,避免患者使用时由于乏力致物品坠地摔坏、刺伤、烫伤皮肤。 5.术前准备 (1)同骨科手术前护理。 (2)手术体位练习:颈椎前路手术,取仰卧位,肩下垫一枕头,使头尽量后仰。颈椎后路手术,取俯卧位,胸部垫一枕头,使头尽量前屈。 (3)气管、食管牵拉训练 (4)检查感染灶:仔细检查手术区的皮肤有无感染及其他皮肤疾患。按常规准备术区和供区的皮肤。 (5)用物准备:床边常规准备沙袋、氧气、气管切开包及吸引装置。以预防伤口出血导致的脊髓或气管受压。 (二)术后护理 1.同骨科手术后护理常规。 2.体位:去枕平卧,保持颈椎固定位置良好,保持颈椎平直,可在头部加枕垫使颈部后伸。 3.伤口及引流管:观察伤口局部的渗血和渗液情况。保持引流管通畅,防止扭曲受压。 4.病情观察:颈椎前路手术患者观察有无吞咽困难、呼吸困难、声音嘶哑、饮水呛咳与进食情况;颈椎后路手术患者观察四肢活动、感觉情况。 5.饮食:遵医嘱给予禁食、半流食、流食、普食。鼓励患者摄入果汁、液体及富有纤维素食物,预防便秘。 (三)术后常见并发症的护理观察与处理 1.颈深部血肿:颈部增粗,发音改变,呼吸困难,口唇紫绀,鼻翼煽动等窒息症状。紧急情况下,必须在床边立即拆除缝线,取出血块(或积血),待呼吸情况稍有改善后再送手术室进一步处理。颈后路的深部血肿,如无神经压迫,一般不做切口开放,除非血肿较大,多可自行吸收。

【颈椎病围手术期护理】颈椎病的护理措施

【颈椎病围手术期护理】颈椎病的护理措施 颈椎病围手术期护理 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病,又分为颈型、神经根型、脊髓型、椎动脉型、混合型颈椎病,此病严重地影响着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一 般采用保守治疗,无效后进行手术治疗。现将颈椎病的围手术期护 理综述如下。 2006年8月至2008年3月,本科手术治疗颈椎病16例。其中 男7例,女9例;年龄30~72岁,平均35岁,所有病例均有不同程 度的颈痛、肢体的肌力减退和活动障碍等症状,均行手术治疗。 2术前准备 2.2改变生活习惯有吸烟习惯的患者应在术前的一段时间戒烟,有咳嗽者应行呼吸道检查,必要时可于手术前给予药物治疗,睡眠 质量不佳的患者也应调整枕头高低或给予少量镇静药物促使其获得 良好充足的睡眠。 2.3适应性训练包括卧床排便训练、气管和食管推移训练及体 位训练。床上练习排便是术前基本训练的内容之一,术后应卧床数日,若有排尿困难,需留置尿管,但易引起尿路感染。颈前路手术 须行气管和食管推移训练,即术前嘱患者本人或他人用2~4指在皮 外切口患侧,持续性向非手术侧推移,训练时也可用另一手协助牵拉。开始时每次10~20min,此后逐渐增加至30~40min,而且必须将 气管牵进中线,如此训练3~5d。注意不要过于用劲,以免造成咽喉 水肿、疼痛。体位训练是颈后路手术的要求,术前应训练患者俯卧位,将被褥与枕头垫起放置于床的中间,患者俯卧其上,头颈前倾,双上肢自然后伸,初练时患者呼吸困难,3~5d后即能适应。 2.4皮肤准备后路手术应常规剃光头,前路手术备皮同甲状腺 手术,若术中需取自体髂骨植骨融合,还需准备一侧髂部皮肤。 3术后护理

3.1病情观察 3.1.3引流管的观察保持引流管通畅,防止受压、扭转、逆流,准确记录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及量,若引流出较多的血性液,可能 伤口有活动性出血,若引流出较多淡红色液,提示有脑脊液漏,应 立即报告医生处理。 3.2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手术后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规范

修水县第一人民医院 手术后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规范

目录 一、术后出血 二、术后切口感染 三、术后切口裂开 四、术后疼痛 五、术后急性胃扩张 六、术后肺不张及肺炎 七、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 八、术后肺栓塞 九、术后尿潴留 十、术后腹腔感染 十一、术后肠梗阻

一、术后出血 (一)病因:手术后出血可发生于术后24小时内(称为原发性出血)和术后7-10天左右(称为继发性出血)。术中止血不彻底、不完善,如结扎血管的缝线松脱;小血管断端的痉挛及血凝块的覆盖,使创面出血暂时停止而使部分出血点被遗漏,这些是原发性出血的主要原因。由于后期手术野的感染和消化液外渗等因素,使部分血管壁发生坏死、破裂、可导致术后的继发性出血。 (二)临床表现:原发性出血多开始于手术后的最初几小时。表浅手术后的原发性出血,表现为局部渗血多,并逐渐形成血肿,一般不引起严重后果,如疝修补术后的阴囊血肿。但发生于甲状腺术后的颈部血肿,可压迫气管引起呼吸困难,甚至可突然发生窒息。体腔内的原发性出血,引流管可流出大量鲜血;或术后短期内出现休克,虽然输血补液处理,休克不见的好转,甚至加重时表示内出血量较大。术后1-2周内,化脓伤口深部突然出现血块或有鲜血涌出,或大量呕血、黑便、尿血和咳血,这些都是继发性出血的主要表现。严重的出血可发展为出血性休克,后果较为严重。 (三)防治措施:首先,手术止血要彻底,术毕应用盐水冲洗创面,清除凝血块之后,再仔细结扎每个出血点,较大的血管出血应该缝扎或双重结扎止血较为可靠。术后积极预防感染,减少继发性出血的发生。凝血机制异常着,可于围手术期输注新鲜全血、凝血因子或凝血酶原复合物等。出血量根据伤口敷料渗血多少,引流管内出血量

颈椎病中医护理常规

项痹(颈椎病)中医护理常规 概念: 颈椎病是指颈椎间盘退变、老化及继发性改变刺 激压迫神经根、脊髓或影响椎动脉血液供应引起一系列症征。 分为:颈型、神经根型、脊髓型、椎动脉型、交感神经 合型。 一. 临床表现 (1)颈肩痛 (2 )颈部活动受限 (3)手指麻木 (4)头晕、恶心 (5)瘫痪 二.护理评估 (1)发病史,诱发因素 (2)疼痛部位,程度 ( 3 )评估颈部功能,双上肢感觉和肌力 ( 4 )生活自理能力和心理社会状况 ( 5 )辩证分型:太阳经输不利型,痹证型,肝肾不足型三.一般护理状体型和 环境。

(1)按中医骨伤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 )保持病房整洁、安静、空气清新,营造良好的修养 四.病情观察 1 )注意观察颈肩部疼痛的性质、部位及发病时间,休息后是 否缓解。 (2 )注意观察神经支配区肌力与皮肤感觉情况 (3)注意观察头晕、恶心与头痛等情况。 ( 4 )注意观察心慌、多梦、烦躁等情况。 ( 5 )注意观察四肢乏力(如踩棉花感)等情况 五.临症(证)施护 1)保守治疗 1 )脊柱(定点)旋转手法 ①做好心理护理,讲解治疗原则和方法,消除紧张情绪, 并做好体位示教。 ②手法治疗后应绝对卧床休息1-2 小时,轴样翻身,颈部制 动。 ③下床时须戴颈托,固定颈部,以保持颈椎稳定性。 ④避免久坐久站,注意休息。

2 )针灸疗法 ①严格无菌技术操作,以防感染。 ②做好解释工作,消除患者紧张情绪。选择合理体位暴露 腧穴,方便操作,注意保暖。 ③密切观察患者反映,若出现头晕目眩,面色苍白 等情况,应立即停止针刺并将针全部拔出,平卧休息, 注意保暖。 ④剧烈运动或未进食者应休息后在治疗。 3) 牵引疗法 ①做好心理护理,缓解患者紧张情绪,讲解牵引的原理使患 者有一定了解。 ②牵引过程中随时观察患者反应,及时调整牵引的力度。 ③牵引后绝对卧床休息,保持心情舒畅。 4) 拔火罐 ①向患者讲解治疗的、向患者讲解治疗的原理,温通经 络、祛风散寒、消肿止痛。 ②根据治疗部位和火罐大小、材质、负压的力度不同,选 择合适的火罐。

围手术期护理

围手术期护理 围手术期的护理 一、围手术期概述 (一)概念 围手术期也称手术全期(术前、术中及术后),指护士从迎接病人进入外科病房到病人术后痊愈回家这段时期。根据时间的不同分为:手术前期、手术中期和手术后期。护士在围手术期的重要职责是在术前全面评估病人的身心状况,采取措施使病人具备耐受手术的良好身心条件,术中确保病人安全和手术顺利实施;术后帮助病人尽快地恢复生理功能,防止各种并发症和残障,实现早日全面康复的目的。 (二)手术分类 按手术的时限可分为择期手术,限期手术和急诊手术,按手术的目的分为诊断性手术、治疗性手术、估息性手术和美容手术。 二、围手术期护理 (一)手术前期病人评估及护理 1、手术前的护理重点 (1)评估并矫正可能增加手术危险性生理和心理问题,帮助病人做好心理护理和身体护理。 (2)向病人和家属提供有关手术的卫生指导。 (3)帮助制定出院和生活形态改变的调适计划。 2、手术前期病人的评估 (1)一般资料;(2)既往史及健康状况:(3)病人心理状况进行评估;(4)询问亲属对手术的看法是否支持,关心程度及经济承受能力;(5)评估病人对手术的耐受性,实验检查结果及重要脏器功能。

3、手术前期病护理措施 (1)心理学准备:术前心理准备的意义是减轻焦虑;促进术后脉博和血压的稳定;减少术中麻醉剂的用量,减少病人术后对止痛剂的需求,增加病人术后活动的主动性;降低手术后感染的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心理护理的最基本措施;正视病人的情绪反应,鼓励病人表达自己的焦虑,感受或疑问,给予支持和疏导。 术前病人常见的心理问题:夸大手术的危险性;不理解麻醉的过程;不知道疼痛的程度;对预后悲观、解决这些问题最有效的方法是消除”未知”增强病人的控制感,进行术前教育,有充分的精神准备,心情平静会提高对手术的耐受力,安排病人参加娱乐活动都可以达到效果。 1 (2)环境准备:病房温度应保持在18?-20?,湿度50%-60%,减少陪护,对新入院的病人,护士要介绍病区环境。 (3)身体准备:帮助病人完善各种检查,护士向病人讲解各项检查的意义,帮助和督促病人接受检查,对于留取样本的血、尿、便化验检查,应向病人交代各种标本的采集要求。 (4)皮肤准备:清除皮肤上的微生物,减少感染导致伤口不愈合的机会,皮肤准备一般在术前一天进行,病人清洁皮肤,修剪指(趾)甲,并备皮,备皮的范围需要大于预定的切口范围。备皮方法是剃除毛皮和清除皮肤污垢,尤其是脐部应用乙醚清拭。 1)颅脑手术备皮范围:头及前额。 2)口、唇部手术备皮范围:面唇、颈及上胸部 3)颈部手术备皮范围:上至下唇、下至乳头,两侧斜方肌。 4)锁骨部手术备皮范围:上至颈部上缘,下至上臂上1/3处和乳头上缘,前到健侧腋前线,后过患侧肩胛骨下缘。

围术期轻度低体温的并发症及防治措施

围术期轻度低体温的并发症及防治措施 手术病人在围术期发生轻度体温降低十分常见,这来源于麻醉引起的体温调节紊乱以及手术室的寒冷环境。通常将轻度低体温定义为核心温度34~36℃。低体温可以引起许多并发症,应该积极主动地采取措施对其进行防治。 1. 围术期轻度低体温形成机制 核心温度是最重要的体温。体温调节反应80%由核心体温决定,许多低体温并发症也主要由其决定。两个因素决定核心体温降低的程度:一,麻醉本身。麻醉药会抑制体温调节性血管收缩,将血管收缩的阈值降低2-4℃。二,核心与外周组织的温差。核心向外周的热量转移即再分布幅度与其直接相关。 低核心温是热量由核心向外周再分布的结果。全麻后病人的氧耗量和产热量显著降低,核心温度也降低(热含量减少),而肢体温度却上升(热含量增加),这显然是体内热量再分布的结果。外周组织温度由病人所处的环境温度和血管舒缩状态决定。血管收缩会将代谢产热保留在核心室内,因此术中使血管舒张会加速降温。由于皮肤或核心温降低会引发体温调节防御反应,所以很难为非麻醉病人降温。儿童降温和复温均比成人快,因为其体表面积与体重之比较大。 2. 低体温并发症 围术期轻度低体温会产生许多不良后果,如术后寒颤、增加心脏事件、手术切口感染、延长麻醉后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增加术中失血量和异体输血量、改变药物代谢动力学等等。

心肌梗死是围术期致死的首要原因之一。核心体温降低1.3℃时病人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会升高3倍。寒冷会使老年人血浆去甲肾上腺素浓度上升1/3,这会增加心脏应激性,诱发室性心率失常的发生。 寒颤使机体产热增加,是机体对低温的保护性反射。麻醉本身和绝大多数麻醉药都可降低寒颤阈值。正常时寒颤的阈值是35.7±0.4℃;而硬膜外麻醉下是35.4±0.5℃。寒颤虽然会引起不适,但并不会直接引发心肌缺血或梗死。一是因为高龄削弱了体温调节反应,所以老年人很少寒颤。二是寒颤似乎并不是引起术后低氧血症的重要原因,低氧本身反而会抑制寒颤。奈福泮(Nefopam)和可乐定具有预防和治疗寒颤的作用[1]。 体温通过三条途径影响凝血功能:血小板功能,凝血酶功能、纤溶状态。低体温时血小板数量仍可保持正常,但功能却受到了抑制,这可能由血栓素A2的释放减少所致。低体温时标准凝血试验保持正常,如PT和APTT。因为这些试验通常在37℃下进行,不受病人体温影响。如果在病人实际体温下进行,那么凝血试验结果就会因为低体温而延长。 伤口感染是手术和麻醉的严重并发症,它会延长住院时间并增加住院费用。低体温通过两种方式促使切口感染:第一,低体温引发体温调节性血管收缩,显著降低皮下氧张力,组织缺氧间接抑制中性粒细胞功能,从而增加切口感染机率;第二,低体温直接抑制免疫功能,包括T-细胞介导的抗体的产生以及中性粒细胞非特异性氧化杀伤细

围手术期临床常用止血药及注意事项

围手术期临床常用止血药及使用原则 围手术期出血是手术常见的并发症,严重者足以危及生命。除了手术无法彻底止血或止血不及时的原因外,机体凝血纤溶功能障碍也是出血的重要原因。正常的止血机制有赖于凝血系统、抗凝系统、纤维蛋白溶解(纤溶)系统、血管壁、血小板和血液流变学等结构与功能的完整性及它们之间的生理性调节和平衡。任一环节的作用增强或减弱,都会破坏这种平衡,容易造成血栓形成或出血的发生。因此,临床必须根据患者具体的手术情况和出血原因,及止血药的不同作用机制和种类正确地选择止血药,并掌握合理的围手术期应用时机,才能收到理想的止血效果,而避免滥用止血药物,引起不良事件。目前国内临床常用的止血药根据不同作用机制大体上可以分为5大类,现将各药物的作用特点及注意事项归纳如下。 1 促进凝血系统功能的药物:该类药物能促进肝脏合成凝血酶原和其他凝血因子,或者提高它们的活性,或能促进凝血因子从贮存部位释放,进而加速血液凝固,主要用于手术前、后的预防出血和止血。 1.1 血凝酶:血凝酶又称蛇凝血素酶或巴曲酶,其凝血酶样作用能促进出血部位的血小板聚集,释放一系列凝血因子,包括血小板因3,能促进纤维蛋白原降解生成纤维蛋白Ⅰ单体,进而耦联聚合成难溶性纤维蛋白,促进出血部位的血栓形成和止血;其类凝血激酶样作用是由于释放的血小板因子3引起,凝血激酶被激活后,可加速凝血酶的生成,而促进凝血过程。本品可用于治疗和防治多种原因的出血。血凝酶用于各类外科手术预防出血时应于手术前1h肌注或15min静注1kU。DIC导致的出血和有血栓或栓塞史的患者、妊娠初3个月妇女不应使用。缺乏血小板或凝血因子(如纤维蛋白原等)的出血患者宜在补充所缺成分的基础上应用。原发纤溶亢进的出血患者宜配合应用抗纤溶药物;新生儿的出血宜配合应用维生素K。在用药期间,应注意观察患者的出血和凝血时间。本品虽无血栓形成风险,但仍应防止用

围手术期的呼吸生理变化和肺部常见并发症

?专题笔谈?围手术期的呼吸生理变化和肺部常见并发症 朱蕾1 樊嘉2 1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肺科(上海 200032);2肝外科 近年来,随着外科手术适应证的不断扩大,特别是大器官移植手术和老年人、有心肺疾病患者的手术显著增多,术后与呼吸有关的并发症也显著增多,并已成为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了解有关病理生理变化及其维护措施日益重要。 一、手术后呼吸功能的变化 1.手术后肺功能是否存在永久性丧失及程度:主要见于肺部分切除术导致的肺容积丢失和各种胸部手术后胸膜粘连等导致的限制性肺功能减退。 从解剖、生理的角度而言,肺切除对肺功能的影响,主要取决于有效肺组织的丧失和剩余肺代偿性程度,肺容积的下降常低于切除的肺容积,通过呼吸频率(RR)的代偿性增快,通气量(V E)的下降更少。肺的代偿能力很大,切除少量肺组织对肺功能的影响有限。有文献报道,肺叶切除术后,肺活量(VC)与最大通气量(M VV)的下降幅度分别为23.1%(稍低于1/4)及16.8%(明显低于1/4)。肺组织的代偿能力与年龄有显著关系,年龄愈大,代偿功能愈差。 2.手术后肺功能的改善及其程度:肺功能改善主要见于:①消除感染病灶,主要见于肺脓肿或支气管扩张的切除术。由于切除了炎症或化脓性病灶的肺组织后,脓毒血症解除,机体一般状况改善,肺功能亦相应改善。②减少或解除病灶区动静脉分流(Q?s/Q?t),特别是在肺不张或阻塞性肺炎切除术后。③减少死腔(V D),如毁损肺、肺萎缩及支气管扩张症等,均可增加V D,切除了这些肺组织,V D随之减少。④肺内占位性病灶的切除,如肺大疱切除术,肺减容术,巨大肿块切除术,张力性气胸或血胸引流、减压手术,胸膜剥脱术,脓胸切除术,均可解除对健康肺组织的压迫,改善肺功能。 3.手术后肺功能暂时性丧失程度及时间:手术前后麻醉剂、镇静剂、镇痛剂、局部创伤对呼吸中枢、呼吸肌、呼吸道纤毛运动、咳嗽反射的抑制作用;术后胸腹部固定带和伤口的疼痛对呼吸运动的限制作用;胸部手术对健康肺组织挤压或牵拉过度;手术后反应性胸膜炎对横膈活动的抑制作用;肺内分泌物等进入健侧肺,引起阻塞。上述情况一般在术后48h内最明显,72h后明显改善,1~2周恢复正常。因此,术后72h内是发生呼吸衰竭、分泌物堵塞最多的时期,此时的呼吸管理最重要,特别强调加强深呼吸锻炼,深呼吸的潮气量(V T)应达到VC的70%~80%,连续呼吸10~20次,至少6h后重复完成1遍;加强翻身拍背,对容易发生痰堵的患者应2~3h唤醒一次进行咳痰;对容易发生呼吸衰竭的患者应及早给予无创性机械通气。 4.开胸手术引起的生理紊乱:开胸破坏了胸壁风箱式运动的动力平衡,并使术侧肺处于开放性气胸状态。手术期间一系列物理和/或化学刺激,可通过神经受体干扰呼吸与循环。另外,吸气时健侧肺内压力低于大气压将导致术侧肺萎陷,纵隔移向健侧;呼气时健侧肺内压力高于大气压,纵隔被推向术侧,部分呼出气进入术侧肺内使之扩张,导致周期性纵隔摆动和反常呼吸,使肺泡通气量(V A)减少。气道阻塞或陷闭越严重,纵隔摆动与反常呼吸也越严重。剖胸引起术侧肺萎陷,导致V E减少,V?/Q?降低,Q?s/Q?t增加。严重的纵隔摆动可干扰回心血量。在呼吸紊乱产生缺氧和C O2潴留情况下,心肌应激性增加,容易诱发心律失常。 二、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 1.呼吸衰竭:一般在术后短时间内发生。主要与手术前肺功能、手术后可能保留的肺功能,特别是手术后肺功能暂时性的下降有关,其他并发症的发生可加重呼吸衰竭。 (1)手术直接损伤:如上述,主要见于心胸、肺脏手术。根据临床观察,开胸手术开胸后即予关闭,术后VC、M VV均有明显减少,6周后才逐渐恢复,但多不能回复至术前水平。 腹部手术影响膈肌活动。手术创伤、麻醉、固定、疼痛可限制横膈升降幅度,降低V T;抑制咳嗽,导致呼吸道分泌物滞留等。按成人横膈面积270cm2计算,升降1cm的V T为270m L。在老年或慢性呼吸系疾患,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 OPD)、

外科学围手术期处理

外科学围手术期处理 第一章、围手术期处理 1、一般准备 手术分三类:急症手术、限期手术、择期手术。择期手术:病人术前1周供给热量、蛋白 防止术中误吸;小儿禁食(奶)4,8小时,质、维生素。术前12小时禁食,4小时禁饮—— 禁水2,3小时。胃肠道手术者,术前1,2日开始进流质饮食。有幽门梗阻的病人,术前应洗胃。结肠或直肠手术者,术前2,3天开始口服肠道制菌剂,术前一天或当天清晨作清洁灌肠或结肠灌洗,以减少术后并发感染的机会。心衰者在心衰控制3,4周后手术。术前禁烟2周。 2、特殊准备 准备方法 呼?停止吸烟1,2周;呼吸道急性感染者,择期手术应推迟至治愈后1,2周。吸?鼓励病人深吸气和咳嗽,以增加肺通气量、排出痰液。 功?对急性呼吸道感染者,急症手术应加用抗生素;对慢阻肺者,应用支气管扩张剂。能?对经常哮喘者,口服地塞米松,以减轻支气管水肿。 障?对痰液稠厚者,应用雾化吸入。 碍 肝?术前检查肝功能,明确有无肝炎、肝硬化。 脏?小量多次输新鲜血、白蛋白,纠正低蛋白血症。 疾?补充维生素K,增加凝血因子。 病 ?严重肝损害者,除非急症抢救,不宜施行择期手术。

糖?仅以饮食控制病情者,术前不需特殊准备:普通降糖药服至手术前一天晚,长效降尿糖药术前2,3天停药:平时用胰岛素者,手术日晨停用。 病 ?术前控制血糖在5.6,11.2 mmol/L.尿糖在,,,,,不必追求达正常水平。 ?纠正水电解质失调和酸中毒。 ?缩短术前禁食时间,避免酮症酸中毒。 ?术中按葡萄糖:胰岛素=5:1比例,静脉给予5%葡萄糖溶液。 (1)高血压病人血压在160/100mmHg以下时可以手术,术前不用降压药。 (2)心脏病手术耐受力最差的是急性心肌炎病人。急性心梗6个月内不行手术,心衰控制3-4周可以手术 3、切口分类与愈合 切口伤口 分I类:清洁切口清洁伤口:无菌伤口 类 ?类:可能污染切口可能污染伤口:手术时可能带污染的伤口 ?类:污染切口污染伤口:直接暴露于污染物的伤口 愈甲级:愈合优良,无不一期愈合:组织损伤小,创缘整齐,无感染,伤口愈合快,呈线性瘢痕愈合良反应。合。 乙级:愈合处有炎症,二期愈合:因伤口大,组织缺损多,创缘分离较远,污染严重,只能在控 但未化脓。制感染、坏死组织基本清除后,再生才能开始,愈合时间长、遗留明显瘢 丙级:切口已化脓,需痕延迟愈合:某些开放性伤口,观察48,72小时后无明显感染,再行缝合, 作切开引流。达到近似一期的愈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