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敬业与乐业课堂实录

敬业与乐业课堂实录

敬业与乐业课堂实录
敬业与乐业课堂实录

人教课标本九年级上册《敬业与乐业》教学实录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把握中心论点和写作思路。⑵学习举例子和讲道理两种论证方法。⑶大量经典语句、格言的积累。⑷体会演讲语言表达通俗浅显、准确周密,生动有力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

在自主合作中锻炼独立思考和交往合作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用敬业与乐业的态度对待生活。

【教学重点】

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和思路,体会演讲语言特点。

【教学难点】

真切领悟“敬业与乐业”的精神实质。

【教学方法】

诵读法、研讨探究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点评课前3分钟:四大名著之一《水浒》,塑造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一百零八将梁山好汉在性格上的共同特征是爱打抱不平,重友情,讲义气。虽然最后归顺朝廷,走向失败。但在我们心中他们永远是——英雄!

(锻炼学生的练笔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激情诵读导入:

师:天地苍苍,乾坤茫茫,我们中华少年,顶天立地当自强。

男1:少年中国者, 则中国少年之责任也。

女1: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

齐: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

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男1: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

女1: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齐: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师:近代思想家梁启超挥笔成就经典名篇《少年中国说》,令我们精神振奋,意气风发!

(激发学生学习动力,议论文比较抽象,学习起来较为枯燥,从语言气势,思想意识上刺激学生接下来的时间集中精力坚持学习)

师: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梁启超的演讲《敬业与乐业》(板书)。

三、师:谁来介绍一下作者?

(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学者。与康有为一起领导了著名的“戊戌变法”。其著作编为《饮冰室合集》)

(作者简介,有学生独立来完成,检查学生自主学习情况)

四、师:这篇文章是梁启超先生面对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即将毕业的学生进行的一次演讲。

师:我班孙瑞良在今年春季中华诵读演讲比赛中获得县级二等奖。什么是演讲呢?孙瑞良给大家讲一下。

(演讲是以口语表达的方式面对听众,就某一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阐述某一事理的活动。)(刺激学生的成就感)

师:“发表自己的观点,阐述某一事理”从文体的角度来划分,梁启超这篇演讲稿属于什么文?

(议论文)(板书)

五、师:议论文有三要素:

(论点、论据、论证)(板书)

师:什么是论点?

(论点就是作者对所论述问题所持有的见解和主张。)

师:论点经常在文章中的什么位置出现?

(①题目②开头或第一段最后一句话③结尾④注意文章的中间(难度)⑤自己归纳)

师:论据的两种基本类型是

(道理论据和事实论据)

师:常见的四种论证方法是

(道理论证、举例论证、比喻论证和对比论证)

(文体知识,有知识储备库学习或温习所知)

六、师:打开课本,快速朗读课文,小组合作回答问题: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我确信‘敬业乐群’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它在文章的开头部分提出来的。)

2、作者围绕中心论点先后谈论了哪几个问题?

(有业之必要、敬业的重要性、乐业的重要性)。

3、最后得出了怎样的结论?

(敬业即是责任心,乐业即是趣味)

4.本文运用了怎样的结构形式?给课文划分段落。

议论文的一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引论)(本论)(结论)

本文的结构是“总──分──总”。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引出中心论点:“敬业与乐业,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第二部分(第2~8段):论述敬业与乐业的重要。

第一层(2~5)强调“有业”是敬业乐业的基础。

第二层(6、7)论述“要敬业”的原因以及怎样“敬业”。

第三层(8)论述“要乐业”以及怎样才能“乐业”

第三部分(第9段):总结全篇,勉励人们敬业乐业。

附加:第1段,对题目作简单解释,然后提出中心论点。

第2段,强调“有业”是“敬业”和“乐业”的基础。

第3段,引两句孔子的话从反面论述,说明无业的害处。

第4段,引用一位唐代僧人的格言和做法说明有业的重要。

第5段,作者具体论述有业之必要。

第6段,开门见山提出第二分论点“要敬业”。

第7段,以设问方式把“要敬业”的论述引向深入。

第8段,论述“要乐业”。

第9段,归结全文。

总:敬业乐业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何为敬要找乐有业(前提、基础)——敬业(为何敬)——乐业(都有乐)(板书)

如何敬

敬业即是责任心,乐业即是乐趣

5.师:文章哪些段落写的是“有业”?(2——5段)

师:本课讲的是敬业乐业,作者用4个自然段来写有业,是不是跑题?为什么?(有业是敬业的前提和基础)

师:第2段,最后一句话“所以在讲演正文以前,先要说说有业之必要。”有业是必要的,作者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指名读,学生回答:一是举例论证。举了孔子和百丈禅师的例子,说明有业的必要性。一是道理论证。引用儒门和佛门的话,证明“人人都要有正当职业”。)师:我们现在有没有正当职业?(有,学习)

6.师:有业我们就该敬业?请认真看书然后回答:何为敬?为何敬?如何敬?

(主一无适便是敬;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所以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忠实从心理上发出来的便是敬)

7.师:我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都要说实话。我们进入了初三,我看到大家学习更勤奋更刻苦了,你追我赶,真可谓全力以赴,你觉得这样的学习快乐吗? 师:P27第6行——梁启超说: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

师:为什么呢?趣味在哪里呢?

(第一,深入其中。第二,奋斗。第三,骈进。第四,专心)

师:第8自然段要乐业,说到——要找乐,都有乐

师:不知道梁启超先生的分析是不是让你顿悟,从你所谓的苦中乐起来呢?师:在我们一周三篇日记的作业中写一篇以“拼初三,乐初三”为题目的日记。8.师:围绕中心论点,先后谈了有业,敬业,乐业之后,得出了什么结论?

(敬业即是责任心,乐业即是趣味)总结全篇,勉励人们敬业乐业。

9.师:请同桌合作,说出本文的论证思路:

(本文引用的话,提出了论点,然后从、、

三个方面加以证明。最后总结即,即。再次强调论点,总结全文。)

(本文的重点,教师必须引领指导到位,在学习有业,乐业部分时,结合学生自身情况,时时牵动学生的思想,让学生有学习探索的欲望)

10.一起练习《勤出智慧》

(课堂检测)

11.师:再读课文思考:作者在文章中提出了许多有关敬业和乐业的观点,你最信服的是哪一点?你有没有不同意见?说说你持这种意见的理由。

(明确:文章中的观点如下:

1、“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2、人类一面为生活而劳动,一面也是为劳动而生活。3、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4、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

的。5、人生在世,是要天天劳作的。6、劳作便是功德,不劳作便是罪恶。7、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

8、凡做一件事,便把这件事看作我的生命,无论别的什么好处,到底不肯牺牲我现在做的事来和他交换。

9、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要,又于人生最为有利。

10、从劳苦中找出快乐来。

11、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

12、每一职业之成就,离不了奋斗。

13、因为每一职业之成就,离不了奋斗;一步一步的奋斗前去,从刻苦中将快乐的分量加增。

14、人生能从自己职业中领略出趣味,生活才有价值。

15、敬业即是责任心,乐业即是趣味。

……

(学生的回答无论是赞同还是不赞同,都可以;关键在于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据。目的在于通过讨论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拓展延伸,挑战名人)

12.师:课堂小结

今天学习了许多有关“敬业与乐业”的格言和经典语句。

让这些思想渗透入我们的灵魂深处,当我们面对现在的学业唉声叹气时,在你将来面对不喜欢的职业怨天尤人时,希望这篇文章能给你带去无穷的力量!

(情感与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落实)

九、布置作业

1、摘抄文中经典语句、格言。

2、日记或随笔《拼初三,乐初三》

(体现阅读及作文练习的重要性)

附板书:

敬业与乐业优秀教案

6敬业与乐业爱迪生曾经说过:人生是短暂的。对这短暂的人生,我们最好的报答就是工作。那么,亲爱的同学们,你思考过人生与事业的关系吗?我们究竟应该怎样去看待自己的职业?近代思想家梁启超认为,应该“敬业”“乐业”,并深信这是人类生活最合理的方法。阅读此文,相信你的心中会对这个严肃的话题有新的认识。 1.理解“敬业与乐业”的主旨。 2.积累经典语句、格言。 3.掌握议论文基本的论证方法:举例子和讲道理。 4.体会演讲的口语特色。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人生基于事业才有价值,事业的成功与否取决于人们对于事业的态度。“业精于勤而荒于嬉”,唐代文学家韩愈如是说。近代学者梁启超关于这个问题有更深刻的见解,听听他的宏论,可以激发我们深入地思考。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朗读课文,圈画文中生字词。 厌恶.(wù) 禅.师(chán) 佝偻 ..(ɡōulóu) 咽.气(yàn)骈.进(pián)哭丧.着脸(sāng) 佛.门(fó)强聒.不舍(guō) 2.词语解释。 敬业乐群:对自己的事业很尽职,和朋友相处很融洽。 安居乐业:安定地生活,愉快地工作。

断章取义:不顾全篇文章的内容,而只根据需要,孤立地截取其中一段或一句的意思。 不二法门:最好的或独一无二的方法。 言不及义:只说些无聊的话,不说一句有道理的话。 亵渎:轻慢,不敬。 强聒不舍:唠唠叨叨说个没完。聒,声音嘈杂,使人厌烦。 3.经典词句积累。 (1)安其居,乐其业。 (2)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 (3)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 (4)主一无适便是敬。 (5)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惟吾蜩翼之知。 (6)用志不分,乃凝于神。 (7)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 (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9)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4.作者简介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中国近代维新派的代表人物,与康有为一起领导了着名的“戊戌变法”。近代着名学者,其着作编为《饮冰室合集》。梁启超一生着述达一千四百万字,在政治活动占去大量时间的情况下,每年平均写作三十九万字,被誉为“百科全书”式的天才学者。《饮冰室合集》共计148卷。 5.文体链接

敬业与乐业优秀教案

敬业与乐业优秀教案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6敬业与乐业爱迪生曾经说过:人生是短暂的。对这短暂的人生,我们最好的报答就是工作。那么,亲爱的同学们,你思考过人生与事业的关系吗?我们究竟应该怎样去看待自己的职业?近代思想家梁启超认为,应该“敬业”“乐业”,并深信这是人类生活最合理的方法。阅读此文,相信你的心中会对这个严肃的话题有新的认识。 1.理解“敬业与乐业”的主旨。 2.积累经典语句、格言。 3.掌握议论文基本的论证方法:举例子和讲道理。 4.体会演讲的口语特色。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人生基于事业才有价值,事业的成功与否取决于人们对于事业的态度。“业精于勤而荒于嬉”,唐代文学家韩愈如是说。近代学者梁启超关于这个问题有更深刻的见解,听听他的宏论,可以激发我们深入地思考。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朗读课文,圈画文中生字词。 厌恶.(wù) 禅.师(chán) 佝偻 ..(ɡōulóu) 咽.气(yàn)骈.进(pián)哭丧.着脸(sāng) 佛.门(fó)强聒.不舍(guō) 2.词语解释。 敬业乐群:对自己的事业很尽职,和朋友相处很融洽。

安居乐业:安定地生活,愉快地工作。 断章取义:不顾全篇文章的内容,而只根据需要,孤立地截取其中一段或一句的意思。 不二法门:最好的或独一无二的方法。 言不及义:只说些无聊的话,不说一句有道理的话。 亵渎:轻慢,不敬。 强聒不舍:唠唠叨叨说个没完。聒,声音嘈杂,使人厌烦。 3.经典词句积累。 (1)安其居,乐其业。 (2)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 (3)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 (4)主一无适便是敬。 (5)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惟吾蜩翼之知。 (6)用志不分,乃凝于神。 (7)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 (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9)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4.作者简介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中国近代维新派的代表人物,与康有为一起领导了着名的“戊戌变法”。近代着名学者,其着作编为《饮冰室合集》。梁启超一生着述达一千四百万字,在政治活动占去大量时间的情况下,每年平均写作三十九万字,被誉为“百科全书”式的天才学者。《饮冰室合集》共计148卷。

《敬业与乐业》优秀教学设计 教案

《敬业与乐业》教学设计 1、教材分析: 《敬业与乐业》是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中的第一篇课文,选自近代思想家梁启超的《饮冰室合集》,是一篇宣讲人生与事业关系的演讲词。文章开宗明义提出了“敬业乐业”的主旨,接着分别谈论了“有业”“敬业”和“乐业”。全文主旨鲜明,层次清晰,深入论述了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殷切地希望大家发扬敬业与乐业精神。 2、教材的地位: 此单元的课文除了《敬业与乐业》外,还有法国浪漫主义代表作家雨果的《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我国著名文学翻译家傅雷先生的《傅雷家书两则》。本单元的文体是演讲和书信,将它们放在一起,旨在体会口语和书面语的差异。将《敬业与乐业》这篇演讲词作为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此课文语言通俗,文短意长,有助于学生们在语境中理解、积累和掌握丰富的语句。从情感态度价值观维度看,学习课文,意在引导学生感受先哲的思想风采,让学生们结合自身的生活体验品味哲理,深入思考人生问题,丰富个性内涵。 3、学情分析: 九年级上册要重点学习的表达方式是议论,学生虽然对这种表达方式并不陌生,但对知识点的了解还不够系统,因此在该课的教学前,先要有一个知识的准备,简介议论文的一些相关知识,学习议论文阅读的一般方法。同时,九年级学生对生活的体验与理解还非常有限。因此,既要注重拓宽学生的视野,又应尽量和他们的自身实际相结合,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品味与领悟“敬业与乐业”的精神。 2、初步学习“举例子”和“讲道理”两种论证方法。 3、摘录并积累大量经典语句、格言。 【教学重点】 1、指导学生了解“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 2、并联系自己的实际,用敬业与乐业的态度对待生活。 【教学难点】 真切领悟“敬业与乐业”的精神实质。 【德育目标】 对自身学习态度进行反思,端正学习态度,做到“敬业”与“乐业”。 【教学方法】 诵读、品悟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开场音乐:儿歌《读书郎》。 阅读经典:(学生带读) 《神童诗》北宋汪洙[zhū] 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 学问勤中得,萤窗万卷书;三冬今足用,谁笑腹空虚。 自小多才学,平生志气高;别人怀宝剑,我有笔如刀。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师:北宋著名学者汪洙[zhū],自幼聪明好学,九岁便能写诗,有神童之称。他编纂的《神

敬业与乐业教案优秀公开课教学设计

敬业与乐业教学案设计及教学观评 年级九年级学科语文班级层次长华班/实验班/ 励志班 教师 课题《敬业与乐业》 2课时第 1 课时课型新授课 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作者梁启超及写作背景; 2、积累“旁骛”“亵渎”“断章取义”等重点字词。 能力目标1、学习筛选提炼议论文的论点;(重点) 2、辨析道理论据和事实论据;(重难点) 3、辨析道理论证和举例论证两种论证方法。(重难点) 学科素养认识到“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在求知中体会学习的乐趣。 学习方法朗读法,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法 学习重点1、学习筛选提炼议论文的论点; 2、辨析道理论据和事实论据; 3、辨析道理论证和举例论证两种论证方法。 学习难点辨析道理论据和事实论据;辨析道理论证和举例论证两种论证方法。 易错易混点道理论证和举例论证的辨析 近五年中高考 命题特点趋势 对议论文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考查 板书设计 敬业与乐业梁启超 课后练习完成课后“思考探究”的第一、二题(励志班不做要求);练习册“巩固基础”1-5题。 教学环节设计 基本流程:导入(1分钟)—投放目标(2分钟)—预习检测(5分钟)—整体感知(9分钟)—合作探究(20分钟)—课堂小结(2分钟)—作业布置(1分钟) 具体环节具体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 预设 设计意图新课导入 古今中外有许多对自己的职业充满着无限热爱的人。白 求恩、诺贝尔等,对待自己的工作和学习,我们应该采取怎 样的态度呢?今天这篇文章《敬业与乐业》将会告诉我们答 引导学生 进入学习 情境 激发学生 学习兴 趣,启发

案。学生思考 投放目标知识目标:了解作者及背景,积累重点字词。 能力目标:1、学习筛选提炼议论文的论点;(重点) 2、辨析道理论据和事实论据;(重难点) 3、辨析道理论证和举例论证两种论证方法。(重难点) 学科素养:认识到“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在求知中体会 学习的乐趣。 让学生明 确本堂课 学习任 务,并朗 读学习目 标 培养学生 主动参与 课堂教 学,知能 并重 预习检 测 1、作者简介 2、背景介绍 3、字词检测(音形义) 学交流预 习结果并 补充笔 记。 让学生养 成自己动 手的习 惯。 整体感知 1、本文围绕什么展开的论述?(本文的论题是什么?) 论题:敬业和乐业 2、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在文章的哪部分提出来的?中 心论点:敬业和乐业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3、作者在文中先后谈了哪几个问题?这几个问题是怎样的 关系? 分论点:有业之必要;敬业;乐业。 4、本文的结构是怎样的? 生速读课 文并在书 上圈点勾 画 培养学生 筛选信息 和提炼中 心论点的 能力 合作探究 一、研读探究一——阅读“有业之必要”部分,思考: 1、第二自然段起什么作用?承上启下 2、作者在论证“有业之必要”时,主要运用了哪些论据? 1、孔子的两段言论;(道理论据) 2、百丈禅师的故事;(事 实论据)3、作者自己讲的道理。(道理论据) 3、作者在论证“有业之必要”时,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1.道理论证(引用孔子言论) 2.举例论证(讲百丈禅师的故事) 二、研读探究二——阅读“敬业”部分,思考: 1、作者是如何层层深入地论证“敬业的重要性”的? 1.先解释什么叫做敬业; 2.再分析为什么要敬业; 3.最后提出怎样才是敬业。 3W原则: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 2、这一部分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 析。 主要运用道理论证和举例论证 生独立思 考然后小 组交流讨 论,回答 问题 指导学生 初步学习 如何判别 论据类型 和论证方 法

(名师整理)语文九年级上册《敬业与乐业》省优质课获奖教案

《敬业与乐业》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积累“敬业乐群、安居乐业、断章取义、不二法门、强聒不舍”等词语。 2、体会演讲词的文体特点,初步学习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的方法。 4、理清作者的思路,体会作者是怎样层层深入地论述自己的观点的。 5、引导学生品味与领悟“敬业与乐业”的精神。 教学重点: 1、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学习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及相结合的论证方法。 2、仔细体会演讲和口语特色的巧妙结合。 教学难点 1、对“敬业与乐业”精神的真切领悟与质疑问难。 2、结合自己的认识,联系自己的实际从不同的角度客观地审视课文的观点。 教学时间:2课时 课前预习: 一、查作家作品资料及写作背景 二、读通读课文3遍 三、写课后“读一读写一写”生字词三遍。 - 1 -

四、画出含有课后生字词的句子并圈出生字词。 五、思考课后练习题 六、尝试完成《全效课堂》“课前预习”部分习题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新课: 米卢在担任中国足球教练时,曾讲过一句话“态度决定一切”,“态度”是一切事情能否成功的至关重要的因素,我们的学习又何尝不是这样呢?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近代思想家梁启超的演讲词——《敬业与乐业》,让我们在感知先哲思想风采中,观照自己的学习精神和生活态度,领悟人生价值。 二、预习检查展示: 1、易错字 旁骛(wù) 骈进(pián) 强聒不舍(ɡuō) 亵渎(xiè dú) 承蜩(tiáo) 容赦(shè) 解剖(pōu) 佝偻(ɡōu lóu) 拣择(jiǎn) 扯直(chě) 2、多音字禅丧恶 3、形近字鹜骛心无旁骛趋之若鹜 4、近义词辨析(教诲教导) - 2 -

5、词语释义:敬业乐群断章取义不二法门理至易明言行相顾 三、课堂展示交流: (一)诵读活动,理解词句 1、、结合文意,理解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他每日 ..如此。 ..除上堂说法之外,还要自己扫地、擦桌子、洗衣服,直到八十岁,日日 (2)结果还是皱着眉头 ....去做。 ....,哭丧着脸 (3)他们的日子真难过 ...。 明确:(1)“每日”“日日”说明了百丈禅师从切实出发,坚持劳作、言行一致的高尚品质。与前面的“一日不做事,一日不吃饭”相印证。 (2)“皱着眉头”“哭丧着脸”形象地写出了厌恶自己的工作,把劳动当成是无可奈何但又无法摆脱的尴尬和可笑。 (3)“真难过”一词鲜明地点明了作者的观点:有意义的人生须是“有业”的人生。 2、结合文意,赏析下列句子。 (1)没有职业的懒人,简直是社会上的蛀米虫,简直是“掠夺别人勤劳结果”的盗贼。 (2)劳作便是功德,不劳作便是罪恶。 (3)人类既不是上帝特地制来充当消化面包的机器,自然该各人因自己的地位和才力,认定一件事去做。 - 3 -

《敬业与乐业》市优质课一等奖教案改编(议论文教案模板)

《敬业与乐业》市优质课一等奖改编教案(议论文教案模板) 大冶实验中学黄斜文 第一课时 一精彩开篇检查预习 岭南神童,学界巨子。从万木草堂到公车上书,从强学会到《时务报》主笔,从保国会到百日维新,你与康有为风雨同舟,一路走来,用如椽大笔挥洒书生意气,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己任,这份担当与勇气让中华大地动容。一篇《少年中国说》点燃了多少中国少年爱国激情,那么面对即将毕业的职校学生,这位思想家、革新者、让九个子女都成为国家精英的父亲长辈会告诉他们什么呢?且听梁先生的演讲!视频朗读一/视频朗读二 师:这篇课文很长,不好读。但老师相信大家已经做了充分的预习。下面老师帮助大家检查一下。 1.识字注音 厌恶.(wù)禅.师(chán)佝偻 ..(ɡōu lóu) 咽.气(yàn) 骈.进(pián)哭丧.着脸(sāng) 佛.门(fó)强聒.不舍(guō) 2.词语解释。 敬业乐群:对自己的事业很尽职,和朋友相处很融洽。 安居乐业:安定地生活,愉快地工作。 断章取义:不顾全篇文章的内容,而只根据需要,孤立地截取其中一段或一句的意思。 不二法门:最好的或独一无二的方法。 言不及义:只说些无聊的话,不说一句有道理的话。 亵渎:轻慢,不敬。 强聒不舍:唠唠叨叨说个没完。聒,声音嘈杂,使人厌烦。 3.作者简介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中国近代维新 派的代表人物,与康有为一起领导了著名的“戊戌变法”。近代著名学者,思想家。其著作 编为《饮冰室合集》。梁启超一生著述达一千四百万字,在政治活动占去大量时间的情况下, 每年平均写作三十九万字,被誉为“百科全书”式的天才学者。《饮冰室合集》共计148卷。 4.文体链接 演讲的基本知识: 演讲是以口语表达的方式面对听众,就某一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阐述某一事理的活动, 同时还是阐明理论观点、发表学术见解的一种手段。演讲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认清对 象,确立主旨;②思维清晰,节奏明快;③感情充沛,例证动人;④语言准确,形象生动。 5.背景链接 《敬业与乐业》是梁启超先生于70多年前在上海中华职业学校为学生所作的演讲,对 学生进行职业道德启蒙教育,有很强的针对性。 上海中华职业学校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以试验、总结、推广职业教育而著称的一所中等专 业学校。该校1918年5月由黄炎培发起的中华职业教育社创办,校址在上海陆家浜。以黄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阅读:6敬业与乐业》公开课教案_4

6 敬业与乐业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和思路,理解“敬业与乐业”的主旨。 2.理解、积累“征引、旁骛、敬业乐群、断章取义、不二法门”等词语。 3.体会演讲和口语特色。 过程与方法: 1.积累记诵文中的经典语句、格言。 2.初步学习“举例子”和“讲道理”两种论证方法, 3.体会语言表达通俗浅显、准确周密、生动有力的特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感受梁启超对人生与事业关系的宣讲。 2.培养科学的学习精神和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 1.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和思路。 2.体会演讲和口语特色。 教学难点: 真切领悟“敬业与乐业”的精神旨意。 教学方法: 诵读法研讨探究法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入新课 李白说“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诸葛亮说“非志无以成学”,那么,你的志向是什么?成为老师?公务员?还是修鞋匠?谁想和我们共同分享你的志向? 二、基础预习 1.作者简介 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 中国近代维新派领袖,学者。 其著作编为《饮冰室合集》 2.背景资料 在上海中华职业学校为学生所作的演讲,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启蒙教育,有很强的针对性。 3.议论文回顾 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论据分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论证方法:举例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道理论证。 4.字词 注音: 旁骛()佝偻()解剖()扯直() 亵dú() pián进()教huì() jiǎn择() 解释词语

断章取义旁骛 亵渎强聒不舍 三、合作探究 (一)自读概括 1.找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明确:敬业与乐业 2.作者先后谈论了哪几个问题 明确:敬业乐业 (二)小组讨论 1.3——4段从哪几个方面谈“敬业” 明确:什么是敬业,为什么敬业,怎样做到敬业。 2.找出本段的论证方法并举例说明 明确:道理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 3. 5——6段如何论述“乐业” 明确:“从劳苦中找出快乐来”,“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 4.如何得到乐趣 明确:身入其中,奋斗前去,比较骈进,省却烦闷。 5.人类合理的生活 明确:敬业乐业 四、拓展延伸 本文运用了充实的论据,请你为其补充论据。 居里夫人,爱迪生,大禹,焦裕禄。 人在履行职责中得到幸福。 要把敬业乐业当作做人的根本,当作做人的灵魂。 五、作业布置 仿照《敬业与乐业》,完成一篇有关“自信”的议论文 提示:什么是自信 为什么要自信 如何自信 六、板书设计 敬业与乐业 ... .....梁启超 提出问题(1——2)揭示论点:敬业与乐业 分析问题(3——6)论述敬业与乐业 解决问题(7)总结全文,勉励大家敬业乐业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充分调动了学生积极性,引领学生积极思考,培养了学生的学习习惯,锻炼了归纳总结能力,提高了语文综合素养。但在拓展延伸中,没有给到每个同学发言的机会。

敬业与乐业公开课教案

公开课教案 学校:贾湾中心学校科目:语文课题:《敬业与乐业》 授课教师:周学霖授课班级:九(2)班)时间:2016.10.28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和思路,理解“敬业与乐业”的主旨。 2.体会演讲和口语特色。 过程与方法: 1.积累记诵文中的经典语句、格言。 2.初步学习“举例子”和“讲道理”两种论证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感受梁启超对人生与事业关系的宣讲。 2.培养科学的学习精神和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 1.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和思路。 2.体会演讲和口语特色。 教学难点:真切领悟“敬业与乐业”的精神旨意。 教学方法:诵读法研讨探究法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检查预习 1.给加点字注音:旁骛()佝偻()解剖()扯直() 2.根据注音写字。:亵dú() pián进()教huì() jiǎn择() 二、导入新课 1.同学们,神奇教练米卢“态度决定一切”的论断,启迪的不仅是奋进中的中国足球,在更大程度上引发的是人们对生活态度、处事原则的深层思考。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近代思想家梁启超的一篇宣讲人生与事业关系的演讲词——《敬业与乐业》,在感知先哲思想风采中,去观照自己的学习精神和生活态度,领悟人生价值。(板书文题、作者) 2.资料助读 (多媒体显示“戊戌变法”和梁启超图片资料:) 3.演讲的基本知识 三、整体感知 学生默读课文。圈点勾画文中表现作者对敬业与乐业观点、看法的语句。 学法指导:①要了解一篇文章的主旨,重要的是要抓住文章的“文眼”。即文章的关键句。在议论文中,就要领会作者的观点. [明确]:文中表现作者观点、看法的语句有: (1)“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2)人类一面为生活而劳动,一面也是为劳动而生活。 (3)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 (4)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 四、交流互动 1.对文中作者的观点,你体会最深的是哪一点?请结合自身的学习生活,谈谈你的理解。2.学生再读全文,思考: (1)演讲开始,作者就开宗明义提出了“敬业乐业”的主旨,说它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敬业与乐业公开课教案

敬业与乐业公开课教 案 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

公开课教案 学校:贾湾中心学校科目:语文课题:《敬业与乐业》 授课教师:周学霖授课班级:九(2)班)时间: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1.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和思路,理解“敬业与乐业”的主旨。2.体会演讲和口语特色。 过程与方法: 1.积累记诵文中的经典语句、格言。 2.初步学习“举例子”和“讲道理”两种论证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感受梁启超对人生与事业关系的宣讲。 2.培养科学的学习精神和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 1.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和思路。 2.体会演讲和口语特色。 教学难点:真切领悟“敬业与乐业”的精神旨意。 教学方法:诵读法研讨探究法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检查预习 1.给加点字注音:旁骛()佝偻()解剖()扯直()

2.根据注音写字。:亵dú()pián进()教huì()jiǎn择() 二、导入新课 1.同学们,神奇教练米卢“态度决定一切”的论断,启迪的不仅是奋进中的中国足球,在更大程度上引发的是人们对生活态度、处事原则的深层思考。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近代思想家梁启超的一篇宣讲人生与事业关系的演讲词——《敬业与乐业》,在感知先哲思想风采中,去观照自己的学习精神和生活态度,领悟人生价值。(板书文题、作者) 2.资料助读 (多媒体显示“戊戌变法”和梁启超图片资料:) 3.演讲的基本知识 三、整体感知 学生默读课文。圈点勾画文中表现作者对敬业与乐业观点、看法的语句。 学法指导:①要了解一篇文章的主旨,重要的是要抓住文章的“文眼”。即文章的关键句。在议论文中,就要领会作者的观点. [明确]:文中表现作者观点、看法的语句有: (1)“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2)人类一面为生活而劳动,一面也是为劳动而生活。 (3)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 (4)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 四、交流互动 1.对文中作者的观点,你体会最深的是哪一点请结合自身的学习生活,谈谈你的理解。

(名师整理)语文九年级上册《敬业与乐业》省优质课获奖教案

第二单元 ◇单元主题◇ 本单元所选的都是议论性文章。它们或谈人生,或议社会,或论教养,无不闪耀着思想的光芒。作者在阐述观点时,有时直接阐释道理,有时运用材料进行论证,论述严密,说服力强。阅读这类文章,可以深化我们对社会、人生的认识,提高思辨能力。 《敬业与乐业》是一篇宣讲人生与事业关系的演讲。文章开宗明义地提出了“敬业乐业”的主旨,接着分别谈论了“有业”“敬业”和“乐业”三个问题,最后用“责任心”和“趣味”总结精神旨意。整篇演讲意在引导学生感受先哲的思想风采,品味哲理,深入思考人生问题,丰富个性内涵。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是一封以英法联军侵华战争为背景的书信,立场鲜明,“赞美圆明园”“谴责侵略者”两大板块内容互相独立又共同支撑,表现了雨果清醒的头脑、正直的良知、公正的立场。 《论教养》作为一篇写给青少年的“书简”,透过众多“有教养”和“无教养”的现象,探究“真正的教养”和“优雅风度”的本质,深入浅出,富有现实意义。 《精神的三间小屋》是一篇融议论、描写、抒情于一体的说理性散文。文章分析了人们的精神世界里应该建立的“三间小屋”,在阐明事理时,既有哲理的思辨色彩,又饱含感情。 ◇单元目标◇ 1.在把握作者观点的基础上,理清论证的思路,掌握论证的方法。 - 1 -

2.要联系实际进行质疑探究,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3.学习演讲和书信的文体知识,体会口语和书面语的差异。 ◇单元重难点◇ 重点:把握材料和观点之间的联系,学会辨别论证方法。 难点:对文中的观点大胆质疑问难,辩证理解人生问题,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和批判质疑能力。 ◇教学方法◇ 1.感悟法。理解课文内容时,可结合自己的人生经验,深入思考,反复咀嚼,领悟文中哲理,同时注意学习课文的表达技巧。 2.探究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意识,运用小组交流检测等方法,鼓励学生讨论、探讨。同时注意培养学生质疑、释疑的能力。 ◇课时安排◇ 《敬业与乐业》:2课时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2课时 《论教养》:1课时 《精神的三间小屋》:1课时 - 2 -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优质课教案-6 敬业与乐业

《敬业与乐业》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学情分析 《敬业与乐业》是一篇宣讲人生与事业关系的演讲词。本文紧扣中心“敬业乐业”展开论述。开始援引古籍提出中心论点,阐明“敬业乐业”的主旨;接着论述有业之必要,再转入论述主体,分别从敬业和乐业两方面逐一论述;最后用“责任心”和“趣味”总结精神旨意,收束全文。全文主旨鲜明,层次清晰,语言通俗,文短意长。从情感态度价值观维度看,学习课文意在引导学生感受先哲的思想风采,品味哲理,深入思考人生问题,丰富个性内涵。 教学目标 1.理清作者的思路,体会作者是怎样层层深入地论述自己的观点。 2.引导学生品味与领悟“敬业与乐业”的精神。 3.建立快乐学习观:尊敬学习,就是尊敬自己。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指导学生了解“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并联系自己的实际,用敬业与乐业的态度对待生活。 难点:对“敬业与乐业”精神的真切领悟与质疑问难。 教学方法:1.诵读法、2.研讨探究法 课时安排:2课时 第2课时 一、问题设计,情景创设 设计(一) 问:雷锋日记中有一句话“对待工作要像夏天般的火热”,你从这句话中想到了 什么? 设计(二)

问:牛顿在实验室做实验时忘了吃饭,居里夫妇在艰苦的环境中经过无数次的试 验终于发现了镭……这些科学家们为什么能这样? 今天,让我们在感知先哲思想风采中,继续观照自己的学习精神和生活态度,领悟人生的价值。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朗读课文,研读揣摩8-9段,讨论思考,教师适当引导。 (1)理清作者论证“乐业的重要性”的结构。 (2)作者在开头从司空见惯的“做工好苦呀”的叹息声中谈起,有什么用意? (3)“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你同意吗? 为什么?作者目的在于说明什么道理? (4)列举哪四点理由论证“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 发生”这一观点? (5)作者在论证“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时,使用的是道理论据,请为它提供几个事 实论据。 (6)引用孔子的话进一步说明什么? 三、精读课文,深入感悟 1.学生仔细研读课文,按自己的理解解答,其他同学补充,教师点拨。 (1)理清作者论证“乐业的重要性”的思路。 (2)作者在开头从司空见惯的“做工好苦呀”的叹息声中谈起,有什么用意? (3)“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你同意吗?为什么?作者目的在于说明什么道理? (4)列举四点理由论证“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下去,趣味自然

《敬业与乐业》公开课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敬业与乐业》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浏览课文,能说出敬业和乐业的精神。 2、细读课文,把握文章中心论点和作者写作思路。 学习重点:把握文章的中心论点和作者的写作思路。 学习难点:理解敬业与乐业的精神实质。 教学方法:课题导入法、点拨法、归纳法、 学习方法:默读法、快速浏览法、自学法、圈点勾画法、归纳法、点拨法、合作探究法。多媒体运用:电子白板 课时:第一课时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根据课题提出问题,生回答: (1)你所理解的“业”指的是什么?(职业、工作) (2)“敬业”是什么意思?(专心致力于工作) (3)“乐业”又是什么意思呢?(快乐的工作) 二、预习检测 1、作者及背景简介。 梁启超(1873—1929),中国(近代)维新派领袖、学者。“”(“戊戌变法”)领袖之一。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清光绪举人。其著作编为《饮冰室合集》。 《敬业与乐业》是梁启超先生于70多年前在上海中华职业学校为学生所作的演讲,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启蒙教育,有很强的针对性。 2、给下列加横线的字注音: 旁骛(wù) 惟其(wéi ) 衔着(xián) 佝偻(ɡōu)( lóu) 骈进(pián) 亵渎(xiè)(dú) 强聒不舍(qiǎnɡɡuō) 承蜩(tiáo) 3、解释词语。 亵渎:轻慢,不尊重。 骈进:并进,一起前进。 断章取义:不顾全篇内容,只是根据自己需要孤立地取其中一段或一句话。 安居乐业:使人民安定生活,快乐劳作。 心无旁骛:心中没有正业以外的任何追求。 强聒不舍:硬要啰唆个不停。聒,喧扰。 言不及义:说不上正经事上。 敬业乐群:对自己的事业很尽职,和朋友相对很融洽。 不二法门:最好的或独一无二的方法。 理至易明:道理极容易明白。 言行相顾:言行一致。 三、新课讲解 学习目标1: 快速浏览课文,能说出敬业和乐业的精神。 自学指导:

优质课《敬业与乐业》语文课堂教学实录

优质课《敬业与乐业》语文课堂教学实录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一、设计说明: 《敬业与乐业》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里的第一篇课文。它首先是一篇主旨鲜明,层次清楚的议论文,其次它还是一篇语言通俗,文短意长的演讲稿。因为的这些特点就注定了它在本单元中甚至整个初三教学中的重要性。作为议论文,学生在八年级上册书中接触了一个单元,对议论文体已有了初步的认识,并且已经开始学习写一些简单的议论文,但无论从学生的阅读还是写作来看,学生对议论文掌握得情况都不容乐观,因此学好这一单元的,对学生进一步了解并学会使用议论文体是至关重要的。而本篇与本单元的其他课文相比,无论在议论的层次、结构还是方法等方面都是最有

代表性的。本单元共有六篇,其中包括三篇演讲稿,一篇悼词,综合性学习也要求学生学写演讲稿,并且进行演讲。由此可以看出,体会演讲稿的特点,把握演讲的技巧,学习写演讲稿,学会演讲是本单元教学的重中之中。而本文是本单元的开篇之作,也是演讲的特点和技巧体现得很明显的一篇,在教学的过程中,注意渗透演讲的相关知识,无论对于本单元后面的几篇课文的教学,还是进行综合性学习都是大有帮助的。根据以上这些,我把本节课的目标确定为:1、在反复阅读课文的基础上,找出作者的主要观点,梳理出作者的论证层次,体会并领悟敬业与乐业的精神,从中受到人文熏陶。2、学习本文合理的运用多种论证方法条理清楚地阐述自己的观点的方法。3、积累文中的经典语句和格言。 4、朗读课文,体会本文的演讲特点。目标设计好了,整节课的思路也就变得清晰了。在解决了字词,理顺这篇写作思路的基础上,我把重点放在对议论文知

王君《敬业与乐业》课堂实录

难文易教,繁文简教 ——《敬业与乐业》课堂实录 执教者:王君 整理:金艳 第一部分:读课文,自学字词 师:现在开始上课。第一件事情,翻到《敬业与乐业》,因为我们没有预习,现在快速把全文浏览一遍,了解一下主要内容。请给自然段标上小序号。 (学生看书) 师:快速浏览完课文之后,在随记本上抄写字词。字要写规矩,这个时候是可以出声的,一边写,一边读背。抄完之后可以读读注释。(学生抄词,读词)师:抄完之后读注释,大声读,读出声。 (生读注释)师:好,停!我看了,聪明的孩子一边读注释的时候,他就知道把注释上对你而言比较难的词语,用笔勾一勾,告诉自己这是难点。史卓昕,这个词语读啥?[ppt展示字词。略] 生:赦。师:赦,很好!不要读成“赫”了。倪爽,请读这个词。生:鹜。师:下边部分是啥?生:马。师:对,马,跑得很快!陈曲,这个读什么?(师指“强聒不舍”的“聒”)生:聒。师:聒,好。同学们把这些词语一气儿读给自己听,开始! (生大声读词) [Ppt展示梁启超的简介。略] 师:这个人物非常了不起的,王老师是要经常读他的作品的。他是中国维新派的代表人物,戊戌变法的领导人物。而且他还是个著名的教育家,他的八个,还是九个孩子,每一个都极为出色。我经常看他的家庭教育信件,很受启发。这是中国历史上早期的学贯中西的人。你们小学时候学过他的什么文章? 生:《少年中国说》。 师:好,来,最后一句。美哉我少年中国……预备起—— (生背诵) 师:今天学他的《敬业与乐业》,也是一篇好文字。我们先来整理一下文章的基本内容。 第二部分:速读,梳理基本内容 [投影展示] ?中心论点在第一段,快找……?分论点在第三段和第五段,快找……?全文有很多理论论据,比如……?全文有很多事实论据,比如……?本文用了讲道理论证……?本文用了摆事实论证……?本文用了对比论证……?可以把“敬业”和“乐业”交换顺序吗? 师:从第一件事情开始做起。中心论点在第一段,快找!用红笔圈出来中心论点在第一段。 生:中心论点是最后一句。 师:常青怡聪明,正是!请用红笔圈出来,这是中心论点。中心论点下边还有两个分论点,一目了然。第一个在第三段,第二个在第五段。都在段首。张雪晴请说。 生:第一要敬业,第二要乐业。师:看一个段落的中心句要先看它开头,然后看它的结尾。开头结尾都没有,再看中间。啊,老师教的方法要用啊。分论点记下来没有?全文有很多理论论据,文中运用的那些名人名言,就是理论论据。看谁找得快,找到一句勾一句,找到一句勾一句。加油!请钱诚先说。 生:第一段的“敬业乐群”和“安其居,乐其业”。师:好了,找一句就够了。大家一起来。请圈出来。继续,郭正秋。生:主一无适便是敬。师:很好,第二句了。勾画。继续,刀琪。生:(沉默)师:不要急。你行的。沉着!扫视课文。再看看。生: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惟吾蜩翼之知。师:真好,继续!贾翔宇。生: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师:真准确!请坐。类似的这些引用别人的话就是理论论据,还有,再找一句。闵佩南——生: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师:说话一点自信都没有,重新说!生:(大声地)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师:很好,请坐!以此类推。全文还有很多事实论据,就是别人的故事。 师:常青怡最聪明,你来。生:就是有一个老爷爷,特别……师:其实你说的是成语——生:佝偻承蜩。师:从课文的呈现方式来看,这个成语其实应该算做什么论据啊? 生:理论论据。师:嗯,理论论据,不是事实论据。自己纠正了非常好。好,还有吗,举了那么多例子。刘佳妮说。生:嗯,那个……(声音非常小)师:你的声音太小,我相信后面没有一个老师听得见。我离你远点啊,今天你说的我听不清楚,就别坐下去,说吧,老师相信你。生:只要当大总统的人,信得过我可以当大总统才去当,实实在在把总统当作一件正经事来做;拉黄包车的人,信得过我可以拉黄包车才去拉,实实在在把拉车当作一件正经事来做。师:很好,我们都听得清清楚楚了。请坐。好孩子。大声说话是一种风度,也是一种能力。请继续。生:当木匠和当政治家比较。挑粪的和当军人比较。 师:这些都属于事实论据。它们也就对应着相应的论证方法……再问,孩子们啊,先说的敬业,然后说的乐业,语言表达的形式上是一模一样的,请问,可不可以先说乐业,再说敬业?换一换,可以吗? 生:不可以。师:谁来说理由。请折振尧。生:如果一个人不尊敬自己的职业的话,他也不会从这个职业当中获得乐趣,获得乐业要比敬业困难度更高一些。师:很好,他有一个内在的顺序,内在的逻辑。必须是先“敬”,然后你才能到达“乐”的境界。很好。 [投影展示全文结构图。略] 师:大家不用抄,这个文章结构,看一下就可以了。这是最典型的议论文的基本结构,一点玄妙都没有。

6敬业与乐业 公开课【一等奖教案】

6敬业与乐业 1.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和思路,培养科学的学习精神和生活态度。 2.初步学习“摆事实,讲道理”的论证方法。 3.品味文中意蕴深刻的名言警句,品读论述过程中起话题转换和推进作用的词语和句子。 4.把握文本主旨,认识到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 第1课时 一、导入新课 在《摔跤吧!爸爸》这部电影中,男主角阿米尔·汗为塑造形象先增肥28公斤再暴瘦25公斤,只为了拍好适应不同年龄的角色。不过,为了一部电影付出如此努力,你们觉得是否有此必要呢?(引导学生稍做讨论) 是的,有必要,因为这正是他敬业精神的体现,正是他的敬业精神,让他的电影一次次取得成功。敬业,不仅是阿米尔·汗独有的话题,在近代,我国思想家梁启超就已经很深入地探讨了敬业甚至乐业的重要性。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这位思想家的演讲稿——《敬业与乐业》,在感知先哲思想风采中,去观照自己的学习精神和生活态度,领悟人生价值。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认识作者 作者简介:梁启超(1873—1929),近代思想家,著名学者。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与其师康有为一起领导了“戊戌变法”。他兴趣广泛,学识渊博,在文学、史学、哲学、佛学等诸多领域都有较深的造诣。他一生著述宏富,所遗《饮冰室合集》计148卷,1000余万字。 目标导学二:把握中心论点,理清论证思路 1.默读课文,在默读的过程中圈点勾画文中表现作者对敬业与乐业观点的语句。 明确:(1)“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2)人类一面为生活而劳动,一面也是为劳动而生活。 (3)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 (4)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 (5)人生在世,是要天天劳作的。 (6)劳作便是功德,不劳作便是罪恶。 …… 【学法指导】 如果在一段当中出现这样几个词语,如“总之、总而言之、所以说、归根结底”等,这些词语所引出的那句话很可能就表述了作者的观点。 2.在以上观点里面,你觉得哪一句话最能够反映出作者的演讲意图? 明确:“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3.围绕上述观点,作者先后谈论了哪几个问题?

敬业与乐业教案

《敬业与乐业》教案 (九年级语文备课组)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2)在语境中理解、积累和掌握内涵丰富的词语,如“征引、旁骛、敬业乐群、断章取义、不二法门”等; (3)摘录并积累大量经典语句、格言; (4)初步掌握有关写作演讲稿的方法。 2.过程和方法目标: (1)在诵读中体会口语和书面语的差异; (2)学会“举事实”“讲道理”的论证方法; (3)明白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品味与领悟“敬业与乐业”的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让学生学会为自己制定明确的目标并为之奋斗; (2)鼓励学生选择自己所喜欢的,喜欢自己所选择的; (3)培养学生形成敬业与乐业的精神。 教学重点 1.敬业、乐业的内涵; 2.为什么要敬业、乐业?如何敬业、乐业? 3.指导学生分析文章的结构安排,文章的各段分别用什么方法进行论述,各段之间是如何衔接的;

4.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和思路: 教学难点 1指导学生理解文中富含哲理、含义深刻的语句,真切领悟敬业与乐业的精神内涵。 2对“敬业与乐业”精神的真切领悟与质疑问难。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采用电教平台手段: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简介作者。 1.导入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梁启超先生的文章《敬业与乐业》,和梁先生展开有关职业的对话。(出示教学目标并课题) 2.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 先由学生交流各自准备的有关梁启超的资料,然后教师做适当补充。(多媒体出示)梁启超…

二,介绍演讲及议论文常识 演讲的基本知识 提示:演讲是以口语表达的方式面对听众,就某一问题发表自己观点,阐述某一事理的活动。演讲不仅是宣传青和动员群众的手段,而且还是阐明理论观点、发表学术见解的一种手段,同时又是锻炼和培养年口才的一种手段。

敬业与乐业公开课教案

敬业与乐业公开课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这篇讲演词论证条理清晰,论据生动有力。 2.理解文章的中心论点,了解"敬业"与"乐业"的重要,以及怎样才能做到敬业与乐业。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这篇讲演词的结构安排,体会层次分明、条理清晰的特点。 2.体会语言表达通俗浅显、准确周密,生动有力的特点。 教学时数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敬业与乐业》是梁启超七十多年前,对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学生的一次讲演,虽然时间已经过去七十多年了,但梁启超先生所讲的内容对我们仍然很有教育意义。 简介作者 梁启超(1873-1929) ,中国近代维新派领袖,学者。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清光绪举人。和其师康有为一起,倡导变法维新,并称"康梁" 。著述涉及政治、经济、哲 学、历史、语言、宗教及文化艺术、文字音 韵等。其著作编为《饮冰室全集》

二、初读感知 要求:1.把不理解的字词,难懂的语句做上记号;2.试把 每一段的段意归纳出来; 3.课文中多处引用《论语》《礼记》《老子》《庄子》等古代典籍的论述。逐一抄录这些论述,认真想一想它们的意思。 明确:课文共七段,总体结构是" 总一分一总" 式:开头总起全篇;然后分别论述敬业和乐业,两个分论点平行并列;最后总结全篇。条理清晰,纲举目张。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 段):揭示全篇论述中心。 第二部分(第2?6段):论述敬业和乐业的重要。 第三部分(第7段):总结全篇,勉励人敬业乐业。 四、合作赏析 (一)学习第一部分。 思考:讲演词开头交代题目的来源其用意是什么?哪句话揭示了全篇论述的中心? 学生讨论、交流。明确:文章开头先交代题目的来源,用意在于说明题目虽然来源于古籍《礼记》和《老子》里的两句话,但跟原文语句的本意不同,是" 断章取义" 造出来的。这样交代既可避免听者把题目和《礼记》、《老子》里面语句的原意混同了, 又可显示出论述的科学性,讲演的趣味性;同时,提出题目来由,也便于揭示全篇的论述要点,使听者对讲演的纲目有一个大致的认识。 ( 二) 学习第二部分。

《敬业与乐业》教学设计公开课

《敬业与乐业》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本课的生字词,积累文中的经典语句、格言 2、理解“敬业与乐业”的主旨 3、学习举例子和讲道理两种论证方法 4、掌握议论文的相关知识 (二)过程与方法: 学习条理清晰的论证和生动有力的论据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敬业乐业的重要性,树立敬业乐业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举例子和讲道理两种论证方法学习条理清晰的论证和生动有力的论据 教学难点:学习条理清晰的论证和生动有力的论据领悟敬业与乐业的精神旨意 三、教学方法1、朗读法2、勾画圈点法3、讨论法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大家知道我的职业是什么吗?对,是老师,那你们呢?嗯,也对,是学生,非常好。那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自己的职业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梁启超先生的一篇文章《敬业与乐业》,看看七十多年前的梁启超先生是如何说的。(板书课题与作者)(二)课前思考与新课准备 看了这个题目,《敬业与乐业》,我们先来个课前思考:1、你所理解的“业”指什么?2、你觉得“敬业”是什么意思?3、你觉得“乐业”又是什么意思?(生思考后回答) 好,那就让我们来通过学习本课,看看题目中的“敬业与乐业”到底是不是这个意思。不过,为了更好地学习本课,我们还要先解决一些基本问题。 1、作者介绍:梁启超(1873~1929)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学者。“戊戌变法”领袖之一。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他兴趣广泛,学识渊博,在文学、史学、哲学、

佛学等诸多领域,都有较深的造诣。他一生著述宏富,所遗《饮冰室合集》计148卷,1000余万字。 2、背景介绍:《敬业与乐业》是梁启超先生于70多年前在上海中华职业学校为学生所作的演讲,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启蒙教育。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一种有等级色彩的官本位文化,人们奉行“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信条,主张“学而优则仕”,鄙视普通职业,尤其是体力劳动,以显亲扬名、出人头地为人生价值取向。因此有很强的针对性。这是一篇演说词,可看作议论文体。 3、文体介绍: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和论证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三)整体感知 1、听读课文,解决疑难生字词 2、初读课文,自主学习,思考:(1)本文的论点是什么?在文章的哪个部分提出的? (2)作者先后谈论了哪几个问题?(生回答,教师明确) 明确:(1)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在文章开头部分提出来的。 (2)“有业之必要”、“要敬业”、“要乐业”三个问题。那我们现在结合议论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