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怎么预防静脉空气栓塞

怎么预防静脉空气栓塞

怎么预防静脉空气栓塞
怎么预防静脉空气栓塞

怎么预防静脉空气栓塞

我们都知道有很多人在生病的时候,都会通过输液的方式对疾病进行治疗,这样也会让身体对药物能够更快和更好的吸收,但是如果在输液的过程中稍有不注意,就会导致静脉空气栓塞,如果严重也会影响想到生命的安危,这对身体健康也是特别不利的,所以一定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下面一起了解一下怎样预防静脉空气栓塞。

原因

由于输液管内空气未排尽,导管连接不紧,有漏缝;加压输液、输血无人在旁看守,均有发生气栓的危险。进入静脉的空气,首先被带到右心房,再进入右心室。如空气量少,则被右心室压入肺动脉,并分散到肺小动脉内,最后到毛细血管,因而损害较少,如空气量大,则空气在右心室内将阻塞动脉入口,使血液不能进入肺内进行气体交换,引起严重缺氧,而致病人死亡。

症状

病人感觉胸部异常不适,濒死感,随即出现呼吸困难,严重紫绀,心电图可表现心肌缺血和急性肺心病的改变。

怎么预防静脉空气栓塞

(1)输液时必须排尽空气,如需加压输液时,护士应严密观察,不得离开病人,以防液体走空。

(2)立即使病人左侧卧位和头低足高位,此位置在吸气时可增加胸内压力,以减少空气进入静脉,左侧卧位可使肺动脉的位置在右心室的下部,气泡则向上飘移右心室尖部,避开肺动脉入口(图12-12)由于心脏跳动,空气被混成泡沫,分次小量进肺动脉内。

(3)氧气吸入

(40)在行锁骨下静脉穿刺更换水枪时,应在病人呼气时或嘱病人屏气时进行,以防空气吸入,保留硅管或换液体时的任何操作环节,均不能让硅管腔与大气相通。

上面就是对怎样预防静脉空气栓塞的介绍,这样很多人在输液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不要总是不以为然,另外为了避免我们的身体出现问题平时在饮食上我们一定要多加注意调整,并且多吃些清淡的食物,一定要保证良好的生活习惯早睡早起,并且一定要经常进行身体的锻炼,这样都会提高身体的免疫减少生病。

空气栓塞

(1) 空气栓塞是血液透析中少见但致命的并发症。现代透析机器的空气报警及气泡捕获设计,使此并发症极少发生。在泵前存在负压的管路部位,空气仍有可能进入血管。此外,穿刺和深静脉插管操作时,亦可能使气体进入血管。空气栓塞的症状取决于发生时病人体位和进入气体的容量。坐位患者,气体可进入脑血管,产生癫痫、意识丧失等精神症状。卧位或下肢和中心静脉插管患者,气体将进入右心室,并与血混合后产生气泡,阻塞肺动脉出口,导致憋气、胸痛和心律失常。此并发症常需紧急处理。 1. 立即停止透析,夹闭透析管路。 2. 将病人置于头低脚高位,并左侧卧位,使气体位于右心房。 3. 吸入高压氧以减少气泡大小。 4. 若无高压氧,可通过机械通气吸入100%氧气。 5. 必要时进行右心房插管,抽取气体。 (2) (一)输液前要排尽空气,输液过程中,值班护士要及时巡视密切观察,及时更换液体,以免空气进入静脉形成栓塞。 (二)当发现空气进入体内时,立即夹住静脉管路,阻止空气进一步进入。 (三)让患者处于头低足高左侧卧位,使空气进入右心室,避开肺动脉人口,由于心脏的跳动,空气被混成泡沫,分次小量进入肺功脉内,同时通知医生,配合医生做好应急处理。 (四)立刻给患者吸纯氧,有条件者可行高压氧治疗。 (五)如有脑性抽搐可应用安定,也可应用激素减少脑水肿、应用肝素和小分子右旋糖酐改善微循环。 (六)患者病情稳定后,详细、据实的记录空气进入原因、空气量及抢救处理过程。 (七)继续观察并记录,直至证明患者完全脱离危险为止。 【程序】

立即夹住静脉通路→头低左侧卧位→通知医生→吸氧或高压氧→药物治疗→观察生命体征→告知家属→记录原因及抢救过程→继续观察 静脉输液反应的防治和护理--[护理经验交流区] [摘要]目的熟练掌握在静脉输液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紧急采取相对的治疗和措施,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方法正确执行无菌技术*作常规,做好“三查、七对、一注意”。输液时多巡视,多观察。结果发现输液反应立即采取治疗和护理措施。使病人很快恢复,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大多数输液反应应通过我们的认真的查对和正规*作是可避免的。但有些反应是不可避免,例如:中成药的注射液纯度,身体的个体的特异性等,但只要医药人员在工作中认真观察巡视,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并发症是可以避免的。 [关键词]输液反应;防治;护理 静脉输液是药物通过静脉血管内给药使药物在体内达到快速吸收,是一种有效的治疗疾病中最常用的一种治疗手段和方法。然而,静脉输液也存在一定的医疗安全隐患,故不应滥用。要考虑并注意在输液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严重反应和并发症。如不及时发现和处理,可以导致不良后果。产生输液反应的原因和因素很多,常见者为致热原,液体或药物被污染、变质,输液用具不洁或变质过期,液体选用不当,药物配伍错误,输液速度过快、过多等。如何进行有效的防治和护理,现将常见的几种分述如下。 1 发热反应 1.1 发病特点在输液过程中患者突然畏寒,不自主颤抖,迅速转为高热,严重发绀,面色苍白,重者心率快,脉细速,虚脱,多数经处理后迅速好转。发热反应是输液反应中最常见的一种,较常见的原因有致热原病菌(普通菌和毒菌等)或其他物质污染液体或输液用品,也可能因药物不纯或药物有配伍禁忌所致。 1.2 防治和护理在输液过程中,寒战反应一旦出现,应立即暂停或完全停止输液,并详细检查发生反应的原因。寒战发冷时保暖,立即注射非那根(25~50 mg)或其他抗过敏药物,艾灸百

院内静脉血栓栓塞症(VTE)防治工作手册

院内静脉血栓栓塞症(VTE)防治工作手册 第一部分、住院患者VTE防治工作的意义 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rmbilism,VTE)包括肺血栓栓塞症(plumonary thromboermbilism,PTE)和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thrombosis DVT)两种主要形式,在住院患者中发病率很高,是院内非预期死亡及围手术期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已引起临床医务人员和医院管理者的高度重视。 院内VTE涉及多个科室,与患者卧床、高龄、基础疾病或并发症、手术或损伤有关。VTE是可防可治的,针对VTE高危因素主动采取恰当的预防措施,可减少或避免发展成VTE;已经发生了VTE也要进行正确的评估,采取恰当的治疗措施,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 第二部分、院内VTE防治管理体系成员架构 院内VTE防治管理委员会 人员组成:医院领导及各职能部门负责人。 职责: 1.参与制定本医院院内VTE防治管理的规章制度病监督实施。 2.对院内VTE防治管理的基本标准和工作流程进行审查并提出意见。 3.研究并确定院内VTE防治的工作计划,并对计划的实施进行考核和评价。 4.确定院内VTE重点部门、重点环节、重点流程及采取的预防措施,明确各有关部门、人员在防治工作中的责任。 5.其他院内VTE防治管理的重要事宜。 6.组织开展院内VTE方面的科研工作。 院内VTE防治质控办公室 人员组成:医务部、业务部、护理部、信息科等相关科室负责人。 职责: 1.对有关院内VTE防治管理规章制度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和指导。 2.对院内VTE防治管理进行检测、分析和反馈,针对问题提出控制措施并指导实施。 3.对医务人员进行院内VTE防治培训并考核。 各科室VTE防治管理小组 人员组成:科室主任及指定人员或联络员。 职责: 1.科主任为科室内VTE防治管理第一负责人,对科内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治工作中的培训、考核及VTE发生负有管理责任。 2.质控医生监督填报本科室院内VTE相关表格。 3.在科主任领导下开展工作,负责本科室院内VTE防治管理的各项工作,根据科室特点制定管理制度,并组织落实。 4.协助各科室完成院内VTE防治的诊疗过程。 5.协助院内VTE防治管理委员会交办的其他工作。

静脉血栓栓塞预防和治疗的专家共识

静脉血栓栓塞预防和治疗的专家共识 中国医师协会循证医学专业委员会 前言 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VTE)包括深静脉血栓(DVT)和肺栓塞(PE),由于二者在发病机制上存在相互联系,目前已将二者作为统一的疾病。VTE很常见,在美国和欧洲发病率为千分之一,而且有增加的趋势,并与死亡危险增加有关,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的早期死亡率均很高,分别为3.8%和38.9%。无创诊断技术的发展使VTE的诊断简化,检出率提高。但致死性PE可以是疾病的首发表现。此外,高龄是VTE及其并发症的危险因素,老龄人口的增加必将导致未来该疾病的致死和致残率增加。肺栓塞一旦发生后果严重,静脉血栓栓塞应该重在预防。 目前中国没有关于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发病率的大规模调查,国内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与国际指南存在很大的差距,迫切需要能有指导临床和规范化治疗的文件来改进我国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的防治现状。 静脉血栓栓塞的预防 流行病学研究显示静脉血栓栓塞(VTE)是住院病人致死和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PE是最常见且可预防的院内死亡病因,预防PE也是降低住院患者死亡率的最重要策略。大块PE发生前通常没有先兆,因此这类患者的心肺复苏成功率极低。住院期间因PE死亡的患者中,70-80%在死亡前根本没有考虑到PE的可能。 静脉血栓栓塞的危险因素大多数住院患者存在一种或多种VTE危险因素,这些危险因素通常混和存在。例如,髋关节骨折患者通常存在年龄较大、下肢近端损伤、手术修复及术后需制动数周等危险因素,因此这类患者有发生VTE的高度危险。如同时合并肿瘤则发生VTE的危险更高。对于住院病人应常规进行VTE危险因素的评价并针对性的采取预防措施。VTE的危险因素,见下表。 表-1 VTE的危险因素 内在因素外部因素 高龄 肥胖 吸烟 遗传性或获得性血栓形成倾向手术 创伤(大的或下肢创伤) 中心静脉插管 静脉曲张 妊娠及产后 含雌激素的避孕药或激素替代治疗、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药 卧床、瘫痪恶性肿瘤 肿瘤治疗(激素、化疗或放疗) 既往VTE病史 急性内科疾病 心脏或呼吸衰竭 肠道感染性疾病 肾病综合征 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 危险分层 预防VTE首先应该将病人进行危险分层并采取分组预防的策略,分层的标准主要包括:年龄、疾病性质

输液不慎导致空气栓塞的处理修订稿

输液不慎导致空气栓塞 的处理 WEIHUA system office room 【WEIHUA 16H-WEIHUA

静脉输液不慎发生空气栓塞的处理: 空气栓塞是威胁生命的并发症,治疗难,预后差,所以预防工作非常重要空气进入血管,确实能引起气体栓塞,但要视进入气体量的多少而定。如空气量小,可分散到肺泡毛细血管,与血红蛋白结合。或弥散至肺泡,随呼吸排出体外,因而不造成损害。但进入空气量大且比较迅速,则由于心脏的搏动,将空气和心腔内的血液搅拌形成大量泡沫,当心收缩时不被排出或阻塞肺动脉可 导致猝死。一般迅速进入血循环的空气在100毫升左右时,即可导致心力衰 竭,表现为胸部感到异常不适,随即发生呼吸困难和紫绀,这时应立即组织抢救。 一、空气栓塞的概念: 空气栓塞是在输液或输血过程中,以及人为因素下造成的空气进入机体内静脉,直至心脏,引起血液循环障碍的现象。如进入的空气量较少,不会产生太大的危害;如进入的空气量较大,则会引起机体严重缺氧,造成立即死亡的严重后果。 2.空气栓塞产生的过程:空气进入静脉后,沿各级静脉首先被带到右心 房,再进入右心室。如空气量少,则被右心室压入肺动脉,并分散到肺小动脉内,最后进入毛细血管,因而损害较小;如空气量大,随着心脏跳动,使空气与血液混合成泡沫状,并随血液循环到全身,如进入肺动脉,可阻塞其分支,使血液不能进入肺内,引起严重缺氧而造成机体死亡;如进入心脏冠状动脉,可阻塞冠脉循环,引起严重的心功能障碍,造成机体死亡。 3.引起空气栓塞的因素:主要是在输液或输血时空气未排尽,橡胶管连接 不紧有漏缝,加压输液或无人在旁边看守等情况下,造成空气进入机体静脉而 引起的。一般对人体不会造成很大危害,因为猫需注入20~40毫升空气才可引起发生栓塞而死亡,狗约需注入80~150毫升空气,人需要的更多。但会引 起局部器官的血液循环障碍,造成局部器官的缺氧和功能异常。 二、空气栓塞的处理要点: (1) 解除进气的因素 (2) 立即给氧

输液中发生的空气栓塞

输液中发生的空气栓塞预防与处理 黄跃英 一.空气栓塞的概念:空气栓塞是在输液或输血过程中,以及人为因素下造成的空气进入机体内静脉,直至心脏,引起血液循环障碍的现象。如进入的空气量较少,不会产生太大的危害;如进入的空气量较大,则会引起机体严重缺氧,造成立即死亡的严重后果。 二.空气栓塞产生的过程:空气进入静脉后,沿各级静脉首先被带到右心房,再进入右心室。如空气量少,则被右心室压入肺动脉,并分散到肺小动脉内,最后进入毛细血管,因而损害较小;如空气量大,随着心脏跳动,使空气与血液混合成泡沫状,并随血液循环到全身,如进入肺动脉,可阻塞其分支,使血液不能进入肺内,引起严重缺氧而造成机体死亡;如进入心脏冠状动脉,可阻塞冠脉循环,引起严重的心功能障碍,造成机体死亡。 三.引起空气栓塞的因素:主要是在输液或输血时空气未排尽,橡胶管连接不紧有漏缝,加压输液或无人在旁边看守等情况下,造成空气进入机体静脉而引起的。一般对人体不会造成很大危害,因为猫需注入20~40毫升空气才可引起发生栓塞而死亡,狗约需注入80~150毫升空气,人需要的更多100ml以上。但会引起局部器官的血液循环障碍,造成局部器官的缺氧和功能异常。

四.患者发生空气栓塞的应急处理 (一)输液前要排尽空气,输液过程中,值班护士要及时巡视密切观察,即使更换液体,以免空气进入静脉形成栓塞。 (二)当发现空气进入体内时,立即夹注静脉管道,防止空气进一步进入。 (三)让患者处于头低足高左侧卧位,使空气进入右心室,避开肺动脉入口,由于心脏的跳动,空气被混成泡沫,分次小量进入肺动脉内,同时通知医生,配合医生做好应急处理。 (四)立刻给患者吸纯氧,有条件者可行高压氧治疗。 (五)如有脑性抽搐可应用安定,也可应用激素减少脑水肿、应用肝素和小分子右旋糖酐改善循环。 (六)患者病情稳定后,详细、据实的记录空气进入原因、空气量及处理过程。 (七)继续观察并记录,直至证明患者完全脱离危险为止。 《程序》立即夹住静脉通路——头低左侧卧位——通知医生——吸氧——药物治疗——观察生命体征——告知家属——记录原因及抢救过程——继续观察。

2016中国骨科大手术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指南

·指南·中国骨科大手术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指南 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 通信作者:田伟,E?mail:tianweijst@https://www.doczj.com/doc/6618675905.html, DOI:10.3760/cma.j.issn.0253?2352.2016.02.001 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是骨科大手术后发生率较高的并发症,也是患者围手术期死亡及医院内非预期死亡的重要因素之一。对骨科大手术患者施以有效的抗凝预防措施,不仅可以降低VTE的发生率、死亡率,而且可以减轻患者痛苦,降低医疗费用[1-2]。 2009版《中国骨科大手术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指南》推广应用以来,我国人工全髋关节置换(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由20.6%~47.1%[3-5]降低至2.4%~6.49%[6-7],人工全膝关节置换(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由30.8%~58.2%[3-5]降低至3.19%[8]。 近年来,随着新型抗凝药物的研发及应用、抗凝理论和循证医学的进展,为更好指导临床应用,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及《中华骨科杂志》编辑部于2015年5月启动“中国骨科大手术VTE预防指南更新”项目,该项目以2009版指南为基础,以最新发布的美国胸科医师协会(American College of Chest Physicians,ACCP)抗栓与血栓预防指南第9版(AC?CP9)和美国医师协会(American Association of Orthopaedic Surgeons,AAOS)指南为参考,收集近年来的相关循证医学证据,经骨科专家及相关领域专家讨论形成。本指南仅为学术性指导意见,临床实施方案必须依据临床具体情况制定。 一、定义 (一)骨科大手术 本指南中指THA、TKA和髋部骨折手术(hip fractures surgery,HFS,股骨颈、股骨转子间、转子下骨折的内固定手术)[9]。 因在VTE循证医学证据中,骨科大手术中的THA、TKA 和HFS三种手术获得的循证医学证据较充分,故我们将骨科大手术定义为以上三种手术。 (二)静脉血栓栓塞症 指血液在静脉内不正常的凝结,使血管完全或不完全阻塞,属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10]。VTE包括两种类型: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和肺动脉血栓栓塞症(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PTE),两者相互关联,是VTE在不同部位和不同阶段的两种临床表现形式。 1.深静脉血栓形成:约占VTE的2/3,可发生于全身各部位静脉,多见于下肢深静脉,骨科大手术后常发生,一般无临床症状。根据部位,下肢DVT可分为:近端(腘静脉或其近侧部位,如股静脉)和远端(小腿肌肉静脉丛)[11-12]。近端血管直径大,此部位栓子脱落后,易出现致命性PTE。 2.肺动脉血栓栓塞症:指来自静脉系统或右心的血栓阻塞肺动脉主干或其分支导致的肺循环和呼吸功能障碍[13-14];是导致住院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肺栓塞血栓栓子主要来源于下肢深静脉血栓,当下肢近端存在深静脉血栓栓子时,发生PTE的风险更高。 二、流行病学 骨科大手术VTE预防后的流行病学研究发现:欧、美洲DVT发生率为2.22%~3.29%,PTE发生率为0.87%~1.99%,致死性PTE发生率为0.30%[15-16];亚洲DVT发生率为1.40%,PTE发生率为1.10%[17];中国DVT发生率为1.8~2.9%[18]。VTE预防后THA、TKA、HFS术后欧、美洲、亚洲、中国的DVT和PTE发生率见表1,统计数据显示:欧、美洲与亚洲国家DVT和PTE发生率相仿,我国DVT发生率较其他国家偏高,但是PTE发生率稍低。这说明骨科大手术后常规进行VTE预防,可以显著降低DVT与PTE的发生率。 三、VTE的危险因素 静脉血栓形成包括三方面主要因素:静脉内膜损伤、静 指南背景: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自2004年3月 开始组织50位骨科专家对骨科大手术后深静脉血栓 (deep vein thrombosis,DVT)的发生率、危险因素、预防 策略等16个子课题进行调查研究。2005年7月组织多 位骨科专家对研究结果进行讨论,达成初步共识后邀 请心内科、血管外科等相关专业专家对争议点进行讨 论,将多专业观点与骨科特殊专业性相结合。2005年11月于北京召开指南发布会暨学术报告会,2006年1月发表预防骨科大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专家建 议。自2006年专家建议发表后,经过3年的临床实践 并结合国际研究进展于2009年1月发布指南草案。草 案发布后,得到了广大学者的认可,经多次总结、讨论 后于2009年6月发布了2009版《中国骨科大手术静脉 血栓栓塞症预防指南》。 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及《中华骨科杂志》编辑部 于2015年5月启动“中国骨科大手术VTE预防指南更 新”项目,该项目以2009版指南为基础,经过华南、华 北、华东等地多次会议,邀请国内各地区多位骨科知名 专家及心内科、血管外科、血液科专家进行讨论研究, 最终形成现有版本。

中国骨科大手术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指南

中国骨科大手术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指南 指南背景: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自2004年3月开始组织50位骨科专家对骨科大手术后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 DVT)的发生率、危险因素、预防策略等16个子课题进行调查研究。2005年7月组织多位骨科专家对研究结果进行讨论,达成初步共识后邀请心内科、血管外科等相关专业专家对争议点进行讨论,将多专业观点与骨科特殊专业性相结合。2005年11月于北京召开指南发布会暨学术报告会,2006年1月发表预防骨科大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专家建议。自2006年专家建议发表后,经过3年的临床实践并结合国际研究进展于2009年1月发布指南草案。草案发布后,得到了广大学者的认可,经多次总结、讨论后于2009年6月发布了2009版《中国骨科大手术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指南》。 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及《中华骨科杂志》编辑部于2015年5月启动"中国骨科大手术VTE预防指南更新"项目,该项目以2009版指南为基础,经过华南、华北、华东等地多次会议,邀请国内各地区多位骨科知名专家及心内科、血管外科、血液科专家进行讨论研究,最终形成现有版本。 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 VTE)是骨科大手术后发生率较高的并发症,也是患者围手术期死亡及医院内非预期死亡的重要因素之一。对骨科大手术患者施以有效的抗凝预防措施,不仅可以降低VTE的发生率、死亡率,而且可以减轻患者痛苦,降低医疗费用[1,2]。 2009版《中国骨科大手术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指南》推广应用以来,我国人工全髋关节置换(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由%~%[3,4,5]降低至%~%[6,7],人工全膝关节置换(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由%~%[3,4,5]降低至%[8]。 近年来,随着新型抗凝药物的研发及应用、抗凝理论和循证医学的进展,为更好指导临床应用,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及《中华骨科杂志》编辑部于2015年5月启动"中国骨科大手术VTE预防指南更新"项目,该项目以2009版指南为基础,以最新发布的美国胸科医师协会(American College of Chest Physicians,ACCP)抗栓与血栓预防指南第9版(AC- CP9)和美国医师协会(American Association of OrthopaedicSurgeons,AAOS )指南为参考,收集近年来的相关循证医学证据,经骨科专家及相关领域专家讨论形成。本指南仅为学术性指导意见,临床实施方案必须依据临床具体情况制定。

静脉输液不慎发生空气栓塞的处理

静脉输液不慎发生空气栓塞的 急救处理处理: 发生气栓的时候可能会引起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等症状。 空气栓塞是威胁生命的并发症,治疗难,预后差,所以预防工作非常重要空气进入血管,确实能引起气体栓塞,但要视进入气体量的多少而定。如空气量小,可分散到肺泡毛细血管,与血红蛋白结合。或弥散至肺泡,随呼吸排出体外,因而不造成损害。 但进入空气量大且比较迅速,则由于心脏的搏动,将空气和心腔内的血液搅拌形成大量泡沫,当心收缩时不被排出或阻塞肺动脉可导致猝死。一般迅速进入血循环的空气在100毫升左右时,即可导致心力衰竭,表现为胸部感到异常不适,随即发生呼吸困难和紫绀,这时应立即组织抢救。 一、空气栓塞的概念:空气栓塞是在输液或输血过程中,以及人为因素下造成的空气进入机体内静脉,直至心脏,引起血液循环障碍的现象。如进入的空气量较少,不会产生太大的危害;如进入的空气量较大,则会引起机体严重缺氧,造成立即死亡的严重后果。 二、空气栓塞产生的过程:空气进入静脉后,沿各级静脉首先被带到右心房,再进入右心室。如空气量少,则被右心室压入肺动脉,并分散到肺小动脉内,最后进入毛细血管,因而损害较小;如空气量大,随着心脏跳动,使空气与血液混合成泡沫状,并随血液循环到全身,如进入肺动脉,可阻塞其分支,使血液不能进入肺内,引起严重缺氧而造成机体死亡;如进入心脏冠状动脉,可阻塞冠脉循环,引起严重的心功能障碍,造成机体死亡。

三、引起空气栓塞的因素:主要是在输液或输血时空气未排尽,橡胶管连接不紧有漏缝,加压输液或无人在旁边看守等情况下,造成空气进入机体静脉而引起的。一般对人体不会造成很大危害,因为猫需注入20~40毫升空气才可引起发生栓塞而死亡,狗约需注入80~150毫升空气,人需要的更多。但会引起局部器官的血液循环障碍,造成局部器官的缺氧和功能异常。 四、空气栓塞的处理要点: (1)解除进气的因素 (2)立即给氧 (3)让病人取头低足高左侧卧位,使空气进入右心室,当血循环到右心室,气泡会随氧气溶解到血液中 (4)空气较多时,影响到心脏排血,要行右心室穿刺 (5)必要时送高压氧舱治疗 (6)对症处理 【预防措施】: ①输液前要排尽空气,输液过程中,值班护士要及时巡视密切观察,即使更换液体,以免空气进入静脉形成栓塞。 ②当发现空气进入体内时,立即夹注静脉管道,防止空气进一步进入。 ③让患者处于头低足高左侧卧位,使空气进入右心室,避开肺动脉入口,由于心脏的跳动,空气被混成泡沫,分次小量进入肺动脉内,同时通知医生,配合医生做好应急处理。 ④立刻给患者吸纯氧,有条件者可行高压氧治疗。

病理-空气栓塞实验报告

空气栓塞实验报告 空气栓塞实验 实验目的:通过空气栓塞实验,了解栓子运行的途径、空气栓塞的部位及后果。 实验动物:成年兔子一只 实验用品:5ml注射器、5号针头、手术剪、7号缝合丝线、四方盘、手术刀,止血钳、大烧杯 实验步骤:1.由兔耳缘静脉注入6ml空气 2.注完空气,放开兔子,观察兔子症状 3.家兔死亡后,立即打开胸腔(离胸骨左右缘1~2cm处切断肋骨),暴露心脏,心脏还在继 续收缩,观察扩张的右心耳及肺动脉薄壁是否有空气泡。再将同心脏走走出的 大血管都结扎、并在远端剪断,然后将心肺一并取出,游离并结扎心脏,并放 在水的玻璃器皿中,在水中将右心切开,此时观察是否有空气溢出水面出现气 泡。 实验结果:注射完空气后,兔子开始兴奋,烦躁,挣扎,抽搐,呼吸急促,过了31s后,兔子开始张口呼吸,呼吸逐渐变慢,58s后,兔子死亡;在打开兔子胸腔后,观察 到兔子心脏还在继续跳动,右心房内有泡沫状血液;在水中将右心房切开,观察 到右心房有气泡逸出。 讨论:注射的空气进入耳缘静脉以后,沿上腔静脉,迅速到达右心,由于心脏的收缩和舒张,从而将空气和血液搅拌成大量的泡沫血,当心肌收缩时可阻塞肺动脉出口导致猝死。 由于血液不能到达肺部进行气体交换,从而使机体缺氧,导致家兔活动增多,烦躁,呼吸加深加快予以代偿,由于是泡沫血,缺氧继续存在,导致家兔活动减弱,最终致死。 ?对医疗实践中的意义:我们在颈部及胸外科手术时,不要损伤大静脉,静脉插管置留时或血透时循环管路连接要牢固,尤其是血泵;分娩时气体可经损伤的内 膜或破裂的子宫颈静脉窦入血,使用腔镜时用气体扩腔,气体亦可经 破裂的静脉入血;深水作业时(尤其是下潜30m以下)要缓慢上升,不 要屏气,以防出现减压病。

静脉空气栓塞的研究进展

围术期静脉空气栓塞的研究进展 徐振东 梁伟民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麻醉科 静脉空气栓塞(venous air embolism,V AE)是临床上一类危险的围术期并发症,其发生隐匿,发作却很凶险。人们对V AE 的认识由来已久,但是近年来仍时有报道,其几乎可以发生在各种手术和麻醉操作当中,令人防不胜防。国内对此做的研究和报道比较少,在中国生物医学文摘数据库(CBM )上以“空气栓塞”或“气体栓塞”做关键词查询,仅查到6篇相关的报道。因此有必要对V AE 相关的病理生理及预防处理等作一介绍,以提高临床对其的认识和警惕。 病因学 V AE 主要是指空气进入静脉系统,随后通过中心静脉进入到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其发生首先需要满足两个基本条件:一是有空气进入血液的通道;二是需要有一定的压力差,即静脉压力相对低于大气压,或有直接或间接的外界压力推动空气进入血液中。 V AE 常发生在一些手术当中,最为人们熟知的就是坐位神经外科手术。主要是由于坐位时,手术切口高于右心房,静脉内压力相对右心处于负压,且颅骨和硬膜上的静脉窦属于不可塌陷的静脉(noncollapsing veins ),一旦切破,空气即可以从破口不断被吸入到静脉引起栓塞。国外报道坐位行后颅窝手术时V AE 的成人发生率为7~50%不等,儿童发生率为26~69%。报道差异较大的原因可能与判断或监测V AE 的手段不同有关,也可能与研究方法有关,有的是前瞻性的,有的则是回顾性研究。而坐位颈椎手术V AE 的发生率略低,约10%左右。 在一些使用医用气体的手术当中,气体栓塞屡见不鲜。如腔镜手术中出现的气体栓塞则是由于静脉出现破孔,在充气腹时,气体在压力作用下直接进入循环。而在05年的Anesth Analg 和07年的Can J Anesth 上分别报道了一例成人和一例小儿,在采用气液交换技术(air-fluid exchange )行眼科手术当中,发生了严重的V AE 。 双氧水(H 2O 2)冲洗伤口引起的气体栓塞也是屡有报道。Hussain-Khan 等报

患者发生静脉空气栓塞时应急预案演练记录

患者发生静脉空气栓塞的应急预案演练记录演练时间年月日演练地点 演练内容患者输液途中发生静脉空气栓塞的应急演练 角色设置责任护士甲、护士乙、患者、医生 演练目的熟练掌握静脉空气栓塞的处置流程。 物资准备输液器2具、抢救车、氧气瓶、输氧管等。 模拟情景:责任护士巡视病房时,1床患者突然主诉呼吸困难,护士发现输液器内有气体,判断患者发生空气栓塞,立即关闭输液器阻止空气进入体内。 演练记录1床患者:护士,你看看,我是怎么了,这么难受? 责任护士甲:见患者呼吸困难,发现输液器中出现气体,立即关闭输液器阻止气体继续进入体内。同时呼叫护士乙协助。 护士甲:协助患者取左侧头低足高位,安慰患者,减轻患者的紧张情绪。 护士乙:立即通知医生,报告科主任和护士长。推抢救车至床旁。 护士甲:给予患者氧气吸入(有条件者行高压氧治疗)。 医生到场:检查病人,患者目前一般情况尚可,继续予吸氧治疗,密切观察。(根据病情酌情处理,护士甲协助。病情危重时准备好抢救药品及物品,配合医生进行紧急救治。)护士甲: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安抚患者,宣教输液相关注意事项。并在抢救结束6小时内据实补记记录,重点交接班。 护士长:查看病人,分析原因,提出防范措施,交代护士甲填写《护理不良事件报告表》上报护理部。 演练效果评价人员到位情况:□迅速准确□基本按时到位□个别人员不到位 履职情况:□职责明确,操作熟练□职责明确,操作不够熟练□职责不明,操作不熟练物资到位情况:□现场物资充分,全部有效□现场准备不充分 个人防护:□全部人员防护到位□个别人员防护不到位□大部分防护不到位组织情况:□准确、高效□协调基本顺利,能满足要求□效率低,有待改进 应急小组分工:□合理、高效□基本合理能完成任务 效果评价:□达到预期目标□基本达到目的□没有达到目标,需重新演练 配合部门协作:□配合、协作好,能及时到达□配合、协作差,未及时到达 处理结果:□处理到位□部分处理不到位□大部分处理不到位 急救意识:□急救意识强□急救意识薄弱□急救意识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