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烟台产业结构

烟台产业结构

烟台产业结构
烟台产业结构

一、烟台市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

建国以来,烟台市通过对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产业构成发生了很大变化。1949年三次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78.9:6.63:14.47:,1965年三次产业的构成为60.89:19.96:19.15,1986年三次产业的构成为25.53:47.16:27.31,1992年第三产业比重超过了第一产业,三次产业的构成为25053:47.16:27.312000年三次产业的构成为14.3:51.8:33.9 从产业构成看,烟台市产业结构演变过程符合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经济发展状况基本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从目前产业状况看,经过对产业结构的几次调整,各个产业之间比例失调已不是主要问题,制约各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是发展水平上的矛盾,主要是各类产业内部整体素质较低,技术落后,缺乏增长型的支柱产业、龙头产品和拳头产品,出口产品以量为主,竞争力不强,缺少国内、国际知名品牌。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第一产业现代化水平较低,就业比重过高,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产品品种、质量不能很好满足市场需求。2第二产业比重过大,但内在素质不高,低水平重复多,生产集中度低,规模效益差,尤其缺少具有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高新技术产业规模小,传统产业改造缓慢;资源开发型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多,资源深加工、技术资金密集型产业少;配套的中间产品多,终端产品少,特别是一些传统的加工性产品附加值低,产业链短。3第三产业比重偏低,结构落后,竞争力差。4产业结构趋同,特色不明显,缺乏市场竞争优势。5城市化低,城市化率仅为30.3%,,远远低于48%的工业化率;科技人才缺乏,人才结构偏低,特别缺乏学科带头型高科技人才和懂技术、善经营,能把握市场走向,具有战略视野的复合型人才。这种人才结构,对提高城市化水平,尤其是发展外向型经济极为不利。6科技投入不足,渠道不多。科技投入占GDP的比重仅为0.7%,远远低于发达国家2.5%~3%的比重。科技风险投资、银行贷款、社会融资等多渠道投资体系还未建立,与先进地区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二、产业结构调整战略

(一)农业结构调整战略

1.调整农业种植结构。果业是烟台农业的支柱产业,全市水果种植面积达300多万亩,苹果、大梨、葡萄的数量和质量在全国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要继续发挥果业优势,必须以市场为导向,不断提高果品的质量,调整果业的树种、树体结构,提高高档、优质果品的产量,增加名、优、稀、新品种,在保持苹果、大梨优势的同时,增加桃、葡萄、樱桃、草莓等高效小杂果的种植面积,采用设施栽培发展串季果业,有效解决成熟期集中的问题,增加果品的保鲜、储藏、深加工能力,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2.加快发展畜牧业、渔业。渔业在烟台市农业中占很大比例,是结构调整的重点。烟台盛产海参、对虾、鲍鱼、扇贝等海珍品,是全国渔业基地之一。要保持渔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合理保护和开发渔业资源,调整优化养殖结构,大力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品种,搞好海区结构调整,稳定发展对虾、扇贝等传统养殖品种,重点发展鲍鱼、海参、海胆、裙带菜及名贵海水鱼等名、特、优产品。

3.大力发展农产品深加工,提高农业的产业化、规模化发展水平大力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带动农业产业化,实现贸工农的有机结合,对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延长产业链,实现转化升值,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促进农业生产结构升级意义重大。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关键是要扶持发展壮大一批龙头企业。要在继续推行合同契约、按保护价收购、预付定金、利润返还等多种有效形式的前提下,通过引入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新机制,在龙头企业、基地、农户之间架起利益关系的桥梁和纽带,引导龙头企业与农户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营机制。龙头企业上连市场,下带千家万户,是带动农民在现代化生产经营中走向富裕的关键。通过资金、技术和人才集中扶植的办法,烟台市先后建起了5家省级和30家市级农产品加工贸易龙头企业,“九五”以来年产超亿元的农业龙头企业已达29个,这种企业化农业使农产品以深加工形式出现,实现了产品的多次增值,提高了农业的整体效益,有力地拉动了农

业专业化、现代化生产。

4.重视产地、销地批发市场和农产品的绿色通道建设,建立健全农业信息网络。要重视抓好产地、销地批发市场和农产品的绿色通道建设,特别是具有比较优势的果品、蔬菜、水产品批发市场建设,降低流通费用,提高流通效率,积极发展代理产品配送、连锁经营、网络交易等农产品销售体系,广泛开辟新的销售渠道。尽早建立快捷方便、功能齐全的农业信息网络,通过建立农产品产销信息体系,向农民发布科技、生产、市场动态等信息,引导农民的生产活动,推动农业信息化进程。

5.发展特色农业、生态农业和创汇农业。烟台属于干旱少雨地区,发展旱作农业十分必要。通过整地改土、优化施肥结构、覆盖栽培、选择干旱品种等技术的推广利用,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通过综合运用设施栽培、配方施肥、良种精播、节水灌溉等科技含量高的现代农业技术,提高农业科技应用水平。要将现代科学技术与传统农业技术相结合,注重绿色农产品的生产,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烟台农产品出口创汇额已占全市外贸出口额的半壁江山,出口创汇大大拉动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要加快推进农业标准化进程,围绕国际市场需求,按国际标准扩大优质农产品生产。

农业投入增长缓慢,农业发展后劲不足是长期困扰农业生产的突出问题,要采取多渠道、多层次、多方式融资,增加农业投入,积极支持农户调整农产品生产结构,扶持优质高效的农产品生产,对从事农产品加工、储藏、保鲜、运销的农业企业加大支持力度,选择一批市场开拓能力强,能带动大规模结构调整的农业产业化企业,予以重点支持。

(二)工业、建筑业结构调整战略

电子信息产业作为烟台市的新兴产业,近年发展速度很快,其中彩电管与显示管荫罩、导电玻璃、电力自动化控制设备、IC用金丝、彩管内导电壁涂料、液晶

等多种产品的生产规模、技术、市场占有率均居全国同行业的前列。电子工业应继续保持其竞争优势,向数字化、网络化产品、新型电子元器件与电子材料、软件产业方向发展。要重点扶持电子自动化系统、系列彩管显示荫罩、平板显示器等经济增长点产品,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名牌产品和具有技术优势的电子基础类产品;重点研究导电微粒子材料、纳米技术产业化技术、大规模集成电路用焊接材料、多层电路板用超薄导电材料、单晶和混晶生产技术、高能积钕铁硼永磁材料无氧生产技术。

我国是一个潜力巨大的汽车市场。《汽车工业“十五”规划》预测,国内汽车市场将保持快速增长,需求结构将发生较大变化,轿车将成为市场需求的主力,重型、轻型、轻微型汽车将有较大市场需求。烟台汽车工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有一定基础,2002年推出了山东第一辆轿车。汽车工业要依托一汽———大宇汽车发动机项目和现有轿车零部件、重型车优势,推进经济型轿车整车项目,加快配套产品的技术升级和适应性改造。在引进发达国家先进技术、工艺和设备的同时,尽快掌握汽车开发设计技术和装备制造技术,提高自主技术开发能力。搞好子午线轮胎、汽车自动变速器、汽车马达等重点项目建设。

烟台市植化药物原料提取和生产、海洋药物开发技术在省内名列前茅,在国内也占重要地位。植化药物及其深加工产品是烟台医药行业发展的支柱产品。医药工业要把生物工程及新药生产技术产业化放在医药工业的首位,加快植化药物生产基地建设,着力发展海洋药物,稳定扩大抗生素生产,重点培育生化药物品种,开发和培育国家一类新药抗癌药物YH-16等产品。

机械工业是烟台市传统支柱产业。“九五”期间,机械工业连续几年低效益运行,企业自有资金严重匮乏,发展后劲明显不足。只有加大投入,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不断优化产品结构,才能使机械工业向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创汇、高效益发展。要加快内燃机及其零部件、机床附件、通用基础件等行业的技术升级。内燃机要增加柔性加工系统应变能力,提高检测能力和水平,加快技术含量较高的机型的开发。机床工业要向机电一体化

发展,抓好数控机床附件产品和数控专用机床标准化、系列化、规模化的开发生产,加快引进数控技术,改造关键工艺。

纺织是烟台市传统产业,现有化纤、棉纺织、印染、毛纺、服装、纺织器材等企业。尽管纺织工业占工业总产值比重下降,但经过多年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改造,科技投入力度加大,开发了一批名优产品,培育了一些优势企业,具有较好的发展前途。“九五”末各项经济指标在全省纺织系统名列前茅,其中化纤行业利税占全系统70%,具有地区比较优势。纺织行业要向特种化纤和纺织最终产品发展,重点发展氨纶、锦纶、芳纶等化纤产品,依托化纤产业链,向上下游产品延伸,建设烟台特种化纤基地;积极发展弹力灯心绒、色织布、毛精纺面料、高档针织内外衣、亚麻系列床上用品、名优服装,带动棉纺织、针织印染等行业的调整和改造。

建筑业是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产业,是一个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相结合的产业,吸纳劳动力能力极强。1998年烟台市建筑业产值占总产值的比例为3.81%,就业人员占全市就业总人数的4.3%,与经济发达国家建筑业就业人员占总就业人数6%~10%的比例相比低很多。大力发展建筑业,把建筑业作为支柱产业,对解决日益严重的就业问题,对经济发展具有重大的战略作用。

(三)第三产业调整战略

近几年,烟台市坚持高起点、多成分、全方位的发展方针,以产业化、社会化、国际化为目标,加快第三产业发展,使金融、保险、交通、通讯、旅游、房地产、信息等行业迅速发展起来。旅游业是第三产业中最具有活力和潜力的新兴产业,是集吃、住、游、行、娱、购于一体的,产业关联性较强的,综合性的经济文化产业和创汇性产业。烟台有丰富的人文历史资源和自然资源,有国家级森林公园3处、自然保护区1处;有许多天然浴场,传说中的“人间仙境”蓬莱阁,风光秀丽的养马岛等旅游观光景点;有堪称书法艺术瑰宝的云峰山石刻,秦始皇东巡遗址,中国北方最大的地主庄园———牟氏庄园,道教发祥地等历史文化遗产。烟台旅游产业优势明显,并以“岛屿、历史、沙滩”的旅游资源被列入全省三大一级旅游区。“九五”期间烟台市投资近200亿人民币,加快基础设施改造与建设,使旅游外部环境进一步优化。1999旅游业总收入52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6.5%,为第三产业增加值的20%;旅游外汇收入5723万美元,占全市出口商品创汇总额的4%。旅游成为第三产业的龙头和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

发展烟台的旅游业,必须发挥当地的资源优势,抓好旅游产品的优化和配套建设,提高配套水平和科技含量,提高旅游经济的总体水平。以海滨观光、度假休闲为主体,开发出一系列绿色生态、历史、文化、商务、会展等旅游精品。应全面包装、塑造烟台旅游整体形象,设计出具有较强传播力的旅游标识,开辟旅游宣传专题等,提高烟台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可以与青岛、威海、大连加强区域合作,走区域联合发展的道路,形成区域旅游板块,共同提高在海内外旅游市场上的知名度和竞争力。要重点规划发展金融保险业、商贸流通业、社区服务业、中介服务业等,提高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例,使之成为促进经济增长的推动力量。加快发展计算机网络、通信、信息服务业,以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要推动房地产业发展。与其它产业相比,烟台房地产业占总产值的比重还很低,房屋物业化管理发展滞后,有很大发展空间,应大力发展,使之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三、政策建议

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在于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改造提高传统产业,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全面提升和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农业、工业和服务业的素质和效益,推进城镇化建设,实现城乡经济互动,加强技术创新和技术成果转化,通过结构调整,培育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高新技术产业将是新的经济增长点,是未来发展的支柱产业,要集中优势发展高新技术

产业,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要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实施科技创新工程,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大技术改造和名牌开发力度,把改造传统产业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结合,提高传统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要充分发挥高新技术对其他产业的渗透和带动作用,建立并形成高技术产业群。

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是目前我国出口创汇的支柱产业,也是今后一个时期的支柱产业,这是由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而资本短缺的基本国情决定的。过去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低,基本特征是靠低廉价格走数量扩张式发展道路。要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传统产业的比较优势,必须用高新技术和当代先进的产业技术改造劳动密集型产业,加大新产品的开发力度,培育在国内和国际上享有盛名的品牌,提高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

人才资源是当前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最重要的资源。要坚持以人为本,高度重视人才在经济结构调整中的作用,建立培养人才、吸引人才、用好人才的机制,营造人才积聚、合理流动的机制。积极推动知识、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通过技术与专利入股等方式,做好智力引进工作。聘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为烟台发展出谋划策,改善创业环境,吸引更多的留学人员为地区发展效力。在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中,政府应积极发挥其应有的经济职能,通过各种宏观政策引导产业结构调整,发挥产业政策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推动作用。

广西人力资源产业结构分析

广西人力资源产业结构分析 随着经济的发展,广西产业结构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改变。通过对广西产业结构的动态分析可以看出,第一产业的比重在不断的下降,第二第三产业的比重在不断的上升。良好的产业结构有利于一个地区的发展,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是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举措,但是目前广西的产业结构在合理性和协调性等方面还存在不足,需要进一步调整和优化。 一、广西产业结构动态分析 从上表可以看出,第一产业的GDP比重从2003到2006年不断下降,下降的速度越来越快,说明了第一产业占GDP的比重越来越低,说明这个广西的工业化现代化程度越来越高,第三产业越来越发达。就广西而言,在未来可预见的相当长的时期内,第一产业所占的比重会不断下降,随后基本稳定在一个比较低的水平。第二产业则是不断的上升,第二产业的比重不断增长则与广西工业的快速发展密切相关,近几年来,广西不断加强与外界的交往,积极招商引资,不断加强与东盟各国的合作,出口贸易不断增长,使得广西第二产业迅猛增长。第三产业在GDP中占有很大的比重,略有下降,又有增长。第三产业04年下降1.9个百分点并不代表第三产业贸易发展,而是其他的产业快速发展,相对来说第三贸易那么迅速而已。 三次产业从业人员构成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主要体现在第一、三产业从业人员的比重发生很大的变动。从表中可以看出,第一产业从业人员的比重由61.2%下降到了55.11%,下降了6.09%从绝对数上呈现下降趋势;第二产业从业的比重由10.8%上升到了12.1%,第三产业从业人数由28%上升到了32.79%,绝对量上夜也有很大的提升。从数据分析可以看出,第一产业的从业人员主要转移到了第三从业,这主要是第三产业对从业人员没有过高的技术要求。 2006年第一产业对GDP的贡献率是15.9%,说明第一产业对GDO的贡献率的比重不是很大,相对于以前呈下降趋势,说明了广西对第一产业的依赖有所下

我国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本科毕业论文 这篇文章是宝鸡文理学院的一个学生在我们这边买的一篇文章,完成后他把钱又从淘宝要走了,特此曝光下。文章大家可以自己使用。姓名什么的我就不提了只是把文章的使用权收回,钱既然您要回去了,文章我们要自行上传到百度文库。 题 目 我国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学生姓名 专业名称 指导教师 教学单位 学生学号 编号

年月日 我国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摘要 产业结构调整历来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产业结构及其变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作用越来越体现出来,产业结构的转换升级己经成为现代经济增长的内生变量,经济增长必然带来经济结构的变动,结构调整又进一步促进经济发展。当产业结构与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时,就必须调整产业结构以适应经济发展,经济发展的过程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产业结构由无序到有序的螺旋式上升过程。因此,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是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研究和引导产业结构的调整不仅具有紧迫性,而且也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调整对策

Abstract The adjustment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has always been the attention of scholars at home and abroad,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changes and its influence on economic growth is increasingly reflected in th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has become the endogenous variable of economic growth, economic growth will inevitably bring about the change of economic structure, structural adjustment and further promote economic development. When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is incompatible with the level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industrial structure must be adjusted to adapt to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proces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to a certain extent is industrial structure from disorderly to orderly spiral rising process. Therefore, the adjustment and optimization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is the key to realize the sound and rapid development of economy. It is not only urgent, but also of great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study and guide the adjustment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Key words: industrial structure; problems; Countermeasures

人教版地理选择性必修3地区产业结构变化含答案

地区产业结构变化 近年来江苏省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结合下图,据此完成1~2题。 1.关于江苏省产业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 A.第一产业产值降低,说明农业地位下降 B.第二产业产值比重明显上升,依然占主导地位 C.第三产业就业人口比重上升 D.经济发展迅速,经济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 2.关于江苏省经济发展方向的叙述,正确的是() A.扭转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的局面,突出农业发展的主导地位 B.注重调整第二产业结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C.积极发展第三产业,改变其就业人口比重下降的局面 D.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限制第一产业,压缩第二产业,扶持第三产业山西的能源“新政”提出,大力发展煤炭循环产业,提高煤炭产业的上下关联度,延伸产业链,加快产品结构、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促进煤炭产业优化升级,进行资源综合利用。据此完成3~5题。 3.调整前的山西工业产业() A.以加工业为主B.经济效益低下 C.产品丰富多样D.资源利用高效 4.山西构建的产业链不包括() A.煤—电—铝B.煤—焦—化 C.煤—铁—钢D.煤—电—化 5.产业结构调整后,山西省() A.废气排放减少B.产品适应性差 C.就业结构多元化D.交通拥堵增多 鄂尔多斯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南部,矿产资源丰富,煤炭探明储量占全国的六分之一。改革开放初期,煤炭得到大规模开采与输出,鄂尔多斯经济快速发展,成为国家重要的能源重化工基地。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近年来鄂尔多斯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上大做文章,逐步从依靠能源、矿产资源向依靠先进科学技术转变。据此完成6~8题。 6.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鄂尔多斯重化工业的发展方向是() A.控制企业规模,调整产业布局

浅析苏州近十年产业结构及发展意见

浅析苏州近十年产业结构及发展意见 摘要:苏州地区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繁荣增长点,自改革开放以来,苏州地区的发展呈现出一种良好的发展趋势,其产业结构在发展过程中不断优化升级,本文通过对近十年的苏州产业机构的变化以及苏州产业结构中存在的问题分析,提出自己的发展意见,让苏州更好更快的发展,在产业转移中获得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苏州近十年产业结构 正文: 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苏州市利用优越的地理优势以及国家的优惠政策等一系列条件,迅速发展,其生产总值呈现急剧增长的态势。 生产总值从1978年的31.95亿元到2000年的1540.68亿元再到2009年的7740.20亿元,可以看出苏州的生产总值的发展状况。但与此同时,苏州市的产业结构调整却没有跟上发展的步伐。我们都知道,随着经济的增长,产业结构的调整是必然的,必须由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过渡,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一个地区的经济持续稳定的增长。正是由于苏州市的产业结构中出现了一些与经济增长不相符合的现象,这些现象对苏州的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制约。在2010年两会期间,苏州市市长阎立明确表明产业结构调整是发展苏州经济的迫切任务。 我通过对苏州近十年(2000~2009)经济发展及产业机构的研究,得出一些对苏州产业结构调整的感想,为苏州经济发展献计献策。 一、苏州市产业结构发展状况: 苏州地区历年产业结构以及百分比(如图)

年份 地区生产总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人均生产总值(第一产业比重第二产业比重第三产业比重 1952 4.38 2.01 1.09 1.2912645.89% 24.89%29.45%1957 5.58 2.46 1.72 1.4114744.09%30.82%25.27%19627.15 2.97 2.4 1.7818041.54%33.57%24.90%196510.78 4.95 3.74 2.125445.92%34.69%19.48%197015.03 6.26 6.16 2.6232541.65%40.98%17.43%197523.328.1810.98 4.1547135.08%47.08%17.80%197625.158.5812.14 4.4350834.12%48.27%17.61%197727.427.8914.74 4.7955028.77%53.76%17.47%197831.958.9717.79 5.1863428.08%55.68%16.21%197935.279.5719.18 6.5269127.13%54.38%18.49%198040.6810.0323.85 6.878724.66%58.63%16.72%198143.769.7726.237.7683922.33%59.94%17.73%198247.6112.0427.627.9690225.29%58.01%16.72%198352.5311.9430.789.8198922.73%58.60%18.68%198468.0517.0339.2211.8 1 28025.03%57.63%17.34%198591.9118.0756.6717.17 1 71419.66%61.66%18.68%1986104.0621.7961.6420.63 1 93520.94%59.24%19.83%1987127.0224.1877.0825.76 2 33819.04%60.68%20.28%1988165.1329.52101.1734.44 3 00917.88%61.27%20.86%1989176.2929.73105.6640.91 3 18216.86%59.94%23.21%1990202.1435123.2443.9 3 61717.31%60.97%21.72%1991235.135.76147.2252.11 4 17815.21%62.62%22.17%1992359.6940.56230.7788.35 6 36011.28%64.16%24.56%1993525.9650.16336.06139.74 9 2589.54%63.89%26.57%1994720.968.46442.89209.55 12 6399.50%61.44%29.07%1995903.1180.37543.41279.33 15 7848.90%60.17%30.93%1996 1 002.1488.18567.96346 17 4748.80%56.67%34.53%1997 1 132.5988.16636.42408.01 19 7137.78%56.19%36.02%1998 1 250.0188.01701.95460.05 21 7337.04%56.16%36.80%1999 1 358.4388.14764.07506.22 23 592 6.49%56.25%37.27%2000 1 540.6890.96870.1579.62 26 692 5.90%56.47%37.62%2001 1 760.2891.41999.89668.98 30 384 5.19%56.80%38.00%2002 2 080.3791.72 1 211.52777.13 35 733 4.41%58.24%37.36%2003 2 801.5675.75 1 771.86953.95 47 693 2.70%63.25%34.05%2004 3 450.0077 2 268.001 105.00 57 992 2.23%65.74%32.03%2005 4 138.2191.71 2 681.541 364.9768 618 2.20%66.60%31.20%2006 4 900.63104.15 3 152.031 644.4580 116 1.95%65.39%32.66%2007 5 850.11115.18 3 632.032 102.9194 318 1.73%63.71%34.56%20087 078.09133.6 4 257.902 686.59112 872 1.62%62.01%36.36%20097 740.20142.82 4 547.123 050.26122 565 1.80% 58.80% 39.40% 注:2005年开始数据根据经济普查已作调整,下同。 历年地区生产总值单位:亿元

广西全州县产业结构调整

年级:_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 专业:_________________ 指导老师:_________________广西全州县产业结构调整

摘要: 随着资源的过度开采,资源枯竭正在危机着全县经济的发展。经济结构性矛盾给资源型城市带来前所未有的困境,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实现经济转型,是全州县今后发展的战略选择。本文试从以下几个主要方面对资源型城市带来前所未有的困境,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实现经济转型未来的发展趋势提出如下思考。 关键词: 资源转型思考 Abstract: Along with resources excessive mining,resources depletion crisis whole city economy development.The economical constitutive property contradictory brings the unprecedented difficult position for the resources city,speeds up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adjustment,realizes economical reforming,will be quanzhou city next development strategic choice.This article tries from following several principal aspects to bring the unprecedented difficult position to the resources city,speeds up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adjustment,will realize the economical reforming future trend of development to propose the following ponder. Keywords: Resources Reforming Ponder 正文: 全州县是典型的资源型城市,随着资源的过度开采,资源枯

潍坊市产业结构研究

潍坊市产业结构研究 产业结构是指劳动力、资金、生产资料在不同产业部门的配置比例和相互关系, 包括三次产业间的比例关系,以及农业、工业等国民经济各行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比例关系。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这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兴工业化道路,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这一决策,是针对产业结构不合理所做出的重大调整。对全国而言,产业结构调整是实现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两个根本性转变的核心内容,也是增强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对潍坊市而言,也是创新优势,和谐发展,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所在。 本文根据我市产业结构历史演变及现状,结合当前产业发展的态势,从多方面进行探讨,对我市的产业结构进行了简要分析。 一、对产业结构研究的基本理论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H.钱纳里等人根据世界各国的统计数据建立了投入产出多国模型,模拟了结构转变同收入水平的关系。多国模型的标准模式表明,结构转变与收入水平之间存在一些规律性联系,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地区生产总值中工业所占份额上升,农业所占份额下降,而就业结构中,农业所占份额下降,工业所占份额变动缓慢,大部分从农业转移出来的劳动力为第三产业吸收(见表1)。

现代经济增长的本质特征是产业结构的全面调整,这表现为三次产业在经济发展过程所处地位的变化。综观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历程,三次产业结构有由“一、二、三”向“三、二、一”转变的趋势。这种趋势主要反映在劳动力结构、产业 结构及产业内各行业结构等方面。当然,由于受到地域、时期等因素的影响,作为一个地区来说,上述理论不一定完全适用,但大体的发展趋势应当是一致的。 二、改革开放以来我市产业结构演变状况 (一)我市产业结构的发展轨迹 建国以来,我市产业结构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化,呈现出由低级到高级、由严重失衡到基本合理的发展轨道。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产业结构的调整与转变更是贯穿始终的关键所在。 纵观从1978年到2006年二十多年间我市的产业结构发展情况,大体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 1、第一阶段为1978-1984年。这一阶段,正值改革开放之初,农村实行家 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大激发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提高了劳动效率,有力的推动了第一产业的发展。1978-1984年,第一产业增加值从10.38亿元增加到26. 83亿元,年均增长10.8%;随着计划经济的逐步转型和农民收入的增加,对吃穿用等生活消费品的需求也快速增长,从而带动了第三产业的发展。这一阶段,第三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9.7%,比GDP高8.7个百分点。因此, 第一、三产业比 重上升、第二产业比重下降是第一阶段产业结构变动的特点(见表2)。 2、第二阶段为1985-2002年。从1985年开始,我国改革开放的重点由农村转向城市,因此这一阶段我市产业结构变动的特点是:第二、三产业比重持续上升、第一产业比重不断下降。1985-2002年,第二、三产业增加值年均分别增长%和%,而第一产业增加值年均仅增长%;第二、三产业比重则分别由33.3%、19.5% 上升到47.9%和34.5%,第一产业比重由47.3%下降到17.6%(见表3)。

最新城市产业结构转型的发展战略探析

城市产业结构转型的发展战略探析

[摘要] “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确定的重要内容。当今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到“技术密集型产业”到“知识密集型产业”的产业结构转型已是国家经济与城市发展的唯一出路。本文借助孙子兵法的战略思想,通过实例分析,探寻城市产业结构转型的发展战略。 [关键词] 产业结构转型发展战略 城市经济要在竞争中求生存,变革中求发展。在这个背景下将《孙子兵法》与正处于产业转型与变革时期的城市发展结合起来,探寻城市产业结构转型的发展战略,即“读古人的书,做当今的事”是十分必要的。 一、发展战略的重要性:“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 “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就是说:筹划周密、条件具备就能取胜;筹划不周、条件不周、条件缺乏就不能取胜。使命和远景的确定,目标体系的建立,战略方案的制订会为城市的产业转型与资源的重新配置规划明确的方向。因此为城市的产业转型制定战略规划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二、发展战略的基础:“修道保法” “修道保法”,是指要明确使命与目标,并建立一套确保使命与目标实现的机制。 在产业结构转型上以韩国经济的发展为例,其中经转型后的文化产业已经成为韩国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韩国为规划和发展文化产业,于2001年成立了文化产业振兴院,该院每年可得到政府 5000万美元的资助。在法制建设方面韩国政府先后出台了《文化产业振兴法》、《设立文化地区特别法》等项法规。近些年又陆续对《影像振兴基本法》、《着作权法》、《电影振兴法》、《演出法》、《广播法》、《唱片录像带暨游戏制品法》等做了部分或全面修订,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较为全面的法律法规保障。 可见劳动密集型产业—技术密集型产业—知识密集型产业的产业结构转型其根本就是要促进技术与知识的发展与创新。因此引导产业结构转型也该有相应的政策、法律、措施来保障。 三、发展战略的核心:“知己”

浅谈产业结构转型的发展和趋势

浅谈产业结构转型的发展和趋势 摘要:产业结构转型是现在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用工成本不断提高、金融危机的冲击、环境污染的严重,原来的粗放型经济已经不能适应新的发展形势,经济转型势在必然。产业调整是经济转型的关键环节,它的好坏关系着下一轮中国经济的发展速度和规模。产业结构转型关系着千千万万个企业的生死和老百姓的就业形势。产业结构调整的发展和趋势在文中进行分析。 关键词:产业结构转型、服务业、市场、创新

正文:1 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新起点 ■我国产业结构应由原来的低收入国家水平向中等收入国家发展水平提升。 ■进一步的发展就是以城市为主导,促使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我国经济发展已经走到了新的起点,这是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时代背景。在我国的GDP总量达到世界第二之后,制约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已由经济总量转向经济结构,尤其是产业结构。也就是说,在这个新起点上,经济发展的着力点需要由速度转向结构。去年以来,我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将结束持续30多年的10%左右的高速增长期,转向8%左右的中高速增长期。增长速度减缓固然有外部市场的原因,但更多的是我们的主动调整。特别是,这个“调速”为调整产业结构、争取长期的稳定增长提供了机会。 过去人们特别重视企业竞争力,这是个需要通过改革和企业制度创新来解决的问题。发展的实践已经证明,产业竞争力比企业竞争力更重要。就如波特所说的,竞争力以产业为度量单位。对企业来说,产业的机会与威胁决定了竞争环境的优劣。当然,就竞争环境来说,它既伴随着风险,又隐含着回报。在这里,我们不妨看看企业竞争力与产业竞争力的关注点和落脚点有何不同?企业的竞争战略目标是让公司在产业内部处于最佳位置。但对国家来说,国家的竞争力在于产业创新与升级的能力。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竞争优势,最为重要的是发展同时代处于领先地位的新兴产业,特别是对主导产业进行持续更新,最终要形成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现代产业体系。

广西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研究综述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广西经济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广西的经济发展正经历一个黄金机遇期,把握这一机遇,促进广西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当前广西经济发展的重点。本文对有关广西产业机构优化升级的众多论文进行综述,供大家参考。 广西是一个后发展地区,城市化水平低,资源压力大。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广西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广西产业结构存在许多问题,现将各个问题总结如下: 一些学者从宏观经济的角度认为广西的产业结构层次低,盲目重复建设现象严重,产业结构缺乏效率,并且投资项目小型化,丧失了规模经济效益。【1】2009年,广西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18.9%;43.9%,37.2%。第一产业比重仍然偏大,但发展落后,农业基础脆弱,且内部结构明显不合理,第二产业中工业比重偏低,总量不足,素质不高,基础工业与基础设施落后于加工业,第三产业总量不足,新型服务业落后于传统行业。在广西14个城市中,把建材工业作为支柱产业的有14个,将机械制造,有色金属和食品加工业列为支柱产业的有11个,而将电子,机电一体化等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作为支柱产业的地区却非常少,广西产业结构雷同现象严重,而且大部分仍走传统的老路。产业结构严重缺乏效率。广西企业规模小而分散,生产集中度和专业化水平低,至使企业成本高,经营管理水平低,经济效益下滑,许多企业亏损。 另一些研究者注意的是三大产业内部结构中的问题,重点分析农业,工业,服务业内部存在的问题,对于农业比重过大,工业效率低下,服务业比重过小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2】 对于这些问题,为实现广西产业结构优化,许多学者提出了对策,众人观点不同,现总结其中比较重要的几点: 有学者认为加快国有企业改革,可以推进广西产业结构优化升级。【3】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实质是遵照公平竞争的原则,通过择优淘劣的过程选择产品和企业,是市场配置资源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社会资源不断从旧产品移向新产品,从效率低的企业移向效率高的企业。在市场力量的作用下,区域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也可以说是区域内资源向具有较强竞争力产业中的强优企业聚集的过程,是市场经济规律作用的必然结果。国有企业是经济组织,据统计,2006年广西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共完成工业增加值524.04亿元,比上年增长20.4%,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48.04%,国有企业在广西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国有骨干重点企业仍是广西经济发展的顶梁柱。 国有企业在广西产业结构调整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1)在实现工业现代化的过程中,国有企业带头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对发展高新技术进行投资,在技术改造,推广运用新技术,推广运用现金管理手段和管理经验,提高企业整体素质等方面发挥着先导作用。(2)国有强优企业利用品牌效应提高了产业关联度,延伸了产业链,增加了产品附加值,提升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同时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例如,柳州汽车产业生产规模的逐年上升,有力的带动了相关零配件业的发展,提高了协作生产能力。(3)国有强优企业拥有一批技术研究院,技术中心,研究开发中心等技术创新机构,他们在推进科技创新,加快技术进步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仍然是推动广西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微观基础,而要加快推进广西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最现实可行的路径就是要继续抓好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特别是要支持和发

中国大陆人口最多的十省产业结构分析

中国大陆人口最多的十省产业结构分析 中国大陆人口最多的十个省份 广东、山东、河南、四川、江苏、河北、湖南、安徽、湖北、浙江十个省市中国大陆人口最多的省份。其中广东、河南、湖南、湖北属于中南部地区,江苏、浙江、山东、安徽属于华东地区,四川属于西南地区。从地理分布中可以看出,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广东属于沿海省份,而其它属于内陆省份人口最多的十个省份的面积大约占整个国土面积的1/4左右。 从人口的发展情况看,广东的人口总数保持明显增长趋势;山东、江苏、河北、湖南、浙江的人口略有增长;其它省份的人口基本保持不变。从城镇人口的增长速度看广东的增速最快、河南、江苏次之。所有省市的农业人口都在下降,城镇人口都在增加 江苏、浙江的人均GDP远高于其它省份;广东、山东的人均GDP高于全国的水平;湖北的人均GDP和全国水平持平,其余的省份人均GDP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

人口十省的人口结构 广东、浙江、江苏、山东、湖北的城镇人口已经超过了农村人口,其中广东、江苏、浙江的人口比例已经远远超过了全国水平(54.45%),山东、湖北的人口比例基本和全国保持同等水平;河南、四川、湖南、安徽四省的农村人口比例仍高于城镇人口。

人口十省的产值 从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速看,四川、湖南、江苏、安徽、湖北的增速高于全国的水平。特别是四川、湖南、安徽三个农业人口大省的增速高于全国的增速2个百分点以上。

人口十省产业结构 从人口十省的产业发展趋势可以看到,所有产业都是增长的趋势,农业人口的减少并没有对第一产业的发展产生质的影响。广东、江苏、浙江的第三产业规模已经接近了第二产业查,说明在人均GDP水平较高,且城镇人口较多的省份,第三产业的发展较为迅速;而山东、河南、四川、湖南、湖北、安徽的第二产业仍然占据国民总产值得最大份额。四川、安徽、湖南、湖北的国民总产值增速高于全国水平应该和第二产业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说明这几个省份的工业化进程正是推进国民总产值发展的重要因素。

贵州省各地区各产业结构调研

学科分类号110.7199 本科毕业论文 题目:贵州省各地区各产业结构比较调研The comparative research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of Guizhou province 姓名朱江海 学号0906020630029 院(系)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 专业、年级2009级数学与应用数学 指导教师曾达聪职称副教授 指导教师令狐雨薇职称助教 二○一三年五月

贵州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诚信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本科毕业论文,是本人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成果不存在知识产权争议,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本科毕业论文作者签名: 2013 年 5 月4日

目录 摘要 (2) ABSTRACT (2) 1 引言 (3)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3) 1.1.1 研究背景 (3) 1.1.2 研究意义 (3)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3) 1.2.1 国外研究现状 (3) 1.2.2 国内研究现状 (4) 2 贵州省三次产业结构现状 (6) 2.1 贵州省三次产业结构现状 (6) 2.2 各地区三次产业结构现状 (8) 3 对于各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的可借鉴建议 (19) 参考文献 (22) 致谢 (23) 附录 (24)

摘要 在全球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各产业结构的优化能促进各国或各地区的发展。贵州省是中国发展相对落后的省份之一,就其原因还是其各产业结构的直接作用。对此,本文主要获取2000-2011年贵州省、黔西南、遵义、贵阳、六盘水四个地区各产业结构现状的相关资料,利用经济基础知识、数学知识和统计学基础知识,用定性分析法,对贵州省四个地区各产业结构进行分析得出。 这些地区存在产业结构发展不协调,农产品竞争力不强,农业经营化立体缺乏,管理体制不适应;轻、重工业比例结构有欠协调,科学技术水平低;现代服务业发展不足等缺点。对此,本文采用前人的建议,对贵州省各地区各产业结构提出相应的调整措施。如以稳定第一产业,做强第二产业,状大第三产业,一、二、三产业相互协调发展为重点,积极提升传统商贸服务业,发展现代服务业,改善投资环境吸引金融等。 关键词:贵州省;区域;各产业结构 ABSTRACT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he world today, optimization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can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countries or regions. Guizhou province is one of the province in china development is relatively backward, the reason is the direct effect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For this, this paper gets the data of Guizhou province in 2000-2011,southwest guizhou, Zunyi, Guiyang, four regional industrial structure situation, the use of economic knowledge, mathematics knowledge and statistical knowledge, using the method of qualitative analysis, analyzes the four areas of Guizhou province the structure.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of uncoordinated development in these regions, the competitiveness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is not strong, lack of stereo agriculture management system is not suitable; light, heavy industry proportion is coordinated, low level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service industry is insufficient. to this, the previous proposal, put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adjustment measure of each area of Guizhou province,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such as the stability of the first industry, the second industry to do strong, big one or two, the tertiary, three industry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as the focus, actively promote the traditional business services,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service industry, Improve the investment environment to attract financial ect. Key words: Guizhou province; regional; industrial struct

讨论产业结构与城市发展的关系

讨论产业结构与城市发展的关系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城市得到迅速发展,城市化程度有了明显提高,但是,用什么标准或指标来衡量城市的发展水平呢?人们通常按人口数量、用地规模和经济总量,即GDP 来评价。其实,衡量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最重要或最核心的指标是城市产业结构。所谓城市产业结构是指,城市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形成的各产业之间及其内部各行业之间的比例关系的整体表现。由于可以从不同程度对城市产业进行分类,城市产业结构也就具有多重内涵和呈现复杂的关系。 城市发展过程是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过程 1.产业结构反映城市发展阶段 区别城市与农村的经济基础最主要的是产业构成或产业结构。农村以第一产业,即农业为主,而城市则以第二产业或第三产业为主。综观城市发展的历史过程,在城市产生的初期或前期,第一产业不断减少,第二产业急剧增加,并成为城市的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接着随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第三产业得到迅速发展,代替第二产业,并成为城市主导产业。国际国内的经验告诉我们,当第三产业发展到一定水平,其比重超过第二产业时,城市总体发展进

入一个新的时期。知识经济的到来和文化产业的兴起,加速了这一过程。 2.产业结构决定了城市的性质和前景 三次产业比重的不同和结构的差异,往往决定了城市的性质和发展前景。许多资源型城市或工业基地城市,第二产业比重较高,甚至占绝对优势,经常被确定为工业城市或工矿城市;而第三产业,如旅游业、会展业、文化产业、流通产业、金融业发达的城市,却被确定为旅游城市、文化中心城市、商贸中心城市、金融中心城市等。在工业化比较成熟或后工业化社会,后者往往具有更多的发展优势,充满更美好的发展前景。 3.产业结构直接影响城市功能和作用 三次产业比重的不同,对周边城市区域及对全国的经济发展产生不同的影响。一般说,第三产业的辐射力更为深远和影响力更大。如,旅游城市能吸引国内外大量人口来城市旅游、开会、经商以及其他经济文化活动。 4.产业结构是城市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城市总体布局、整体建设,特别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城市景观设计,市政设施安排,都要适应产业结构的需要。

苏州市产业结构研究

市产业结构研究 一、前言 近年来,经济发展迅速,中国城市经济排名中,名列第六,仅次于、、、等城市,华东地区排名第二位(仅次于)、中国地级市第一位表现出较强劲的发展势头。 在经济总量持续上升的同时,的产业结构表现出与其经济发展不相符合的特征,产业结构不够合理,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形成制约,产业结构的调整亟待实施。市的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其经济增长受到产业结构的强有力的制约。因此须针对实际情形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和升级充分利用比较优势,合理调整产业结构,以给经济增长带来推动。本文通过对产业结构的现状及未来的分析,寻找产业结构发展变化的一般趋势,对如何优化当前产业结构提出了若干建议,为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提出建议。 二、市产业结构现状 产业结构是一定历史条件与特定环境的产物,它总是随着科技进步和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社会分工和市场经济的深化而不断演变。世界各国的产业结构演变呈现出产业结构的中心按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顺序转移。产业结构理论,所谓产业结构是指生产过程中,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产业组成资源在产业间的配置状态。产业结构从两方面进行考察:一是从“质”的角度动态地揭示产业间的动态经济联系,在发展过程中对国民经济起主导作用的产业部门,不断替代的规律及相应经济效益,形成狭义产业结构理论。二是从“量”的结构研究分析一定时期产业间联系与其联系方式的技术经济数量比例关系,即产业关联理论。产业关系理论与狭义产业结构理论构成广义产业结构理论。 具体说来是,第一产业产值占GDP比重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下降;第二产业产值占GDP 比重则是迅速增长,然后趋于稳定;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不断增长。美国经济学家西蒙·库兹涅茨的研究证明了这一规律。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开始,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伴随着经济总量的快速增长,的产业结构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变。 从表格中,我们看出的产业结构的演变规律基本上符合世界围的产业结构演变的一般规律。 表1 市1991年-2013年地区生产总值及各产值表 年份地区生产总值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人均地区生单位/亿元单位/亿元单位/亿元单位/亿元产总值/元 1991235.1035.76147.2252.114178

湖北产业结构分析

目录 前言 (1) (一)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 (二)文献综述 (1) 一、湖北产业结构的现状 (3) (一)产业结构的含义 (3) (二)产业结构的演变规律 (3) (三)湖北产业结构分析 (5) 二、湖北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7) (一)湖北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 (7) (二)湖北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的原因分析 (7) 三、结论与政策建议 (10) (一)结论 (10) (二)政策建议 (10)

湖北产业结构分析 前言 (一)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过程中研究的永恒主题。湖北也曾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纲要中明确指出:要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之所以有这一政策是因为在经济发展中,一个地区的经济实力取决于这个地区有多强大的有竞争力的市场主体和合理的产业结构。而产业是指具有某类拥有共同特性的企业的集合。产业结构是产业之间具有经济技术联系,以市场为主体的存在与分布状态表现出来的,而市场主体则是产业的承载者。产业结构的调整会促进市场主体的发展,市场主体的发展又为产业结构的加速演进创造条件。产业结构的高变换率为市场主体的外在数量增加和内在竞争力提高创造条件,而市场主体的外延扩张和内在升级也会导致产业结构的高变换率。在现代经济增长中,产业结构演进和市场主体发展的相互作用越来越明显。因此,研究产业结构调整对湖北市场主体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二)文献综述 1、国外产业结构的研究成果 在产业结构调整理论中,影响较大的是刘易斯的二元结构转变理论、赫希曼的不平衡增长理论、罗斯托的主导部门理论和筱原三代平的两基准理论。 美国经济学家刘易斯的提出的二元结构,是指发展中国家现代化的工业和技术落后的传统农业同时并存的经济结构。即在农业发展还比较落后的情况下,超前进行了工业化,优先建立了现代工业部门。刘易斯的“二元经济结构模型”后来经过古斯塔夫·拉尼斯和费景汗等人的补充,形成了刘易斯一拉尼斯一费景汗模型。该模型认为,加快农业发展和提高农业效率是促进工业进步和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关键。在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实行“平衡增长”,按照投入和产出的基本原则把有限的可投资资金合理配置在两个部门使之相协调,就能够促进工业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并最终实现城乡经济的一体化。 赫希曼的不平衡增长理论认为,由于发展中国家资源的稀缺性,全面投资和

我国东部沿海三大经济圈产业结构比较

区域经济与产业经济 经济理论研究19 我国东部沿海三大经济圈产业结构比较 常彬强1 余宝林2 张磊 3 (1.河北师范大学资源与科学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16;2.河北省国土资源利用规划院,河北石家庄050514; 3.安顺学院,贵州安顺561000) 摘要:从三次产业结构、工业结构、第三产业内部结构、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四个方面对比分析了环渤海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状况,揭示其产业结构方面的差异,最后在比较分析结果的同时就其产业结构优化和产业发展方向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环渤海;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产业结构 引言 以北京、天津为中心的环渤海经济圈,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经济圈和以广州、深圳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经济圈,是我国经济最具竞争力和最具活力的三个地区,各经济圈的发展继续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对于这样三个经济发达的地区,进行产业结构层面的对比分析和研究,以揭示其在产业发展方面的差异,找出其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和源泉,发现其存在的不足和制约因素,互相借鉴、取长补短,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一、三次产业结构分析 (一)三大经济圈三次产业结构领先全国 三次产业结构可以反映区域伴随经济发展的资源分配结构及其经济发展的进程和水平。按照产业结构递变规律,建立在第二产业充分发展基础上的国家或区域,其第一产业比重越小,第三产业比重越大,经济发展水平越高,产业结构越先进。从三次产业结构来看,三大经济圈第一产业比重较低,而第三产业比重较高,说明其产业结构具有一定的先进性(表1、表2)。 表1.2006年三大经济圈与全国三次产业构成比较(%) 地区GDP 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环渤海100.29.650.739.9长三角100653.740.3珠三角100 6.450.742.9全国 100 12.6 47.6 39.8 资料来源: 2007年中国统计年鉴 表2.2006三大经济圈三次产业就业比重(%) 地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环渤海37.629.632.8长三角24.339.935.8珠三角32.930.736.4全国 44.8 23.8 31.4 资料来源: 2007年中国统计年鉴 (二)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结构优于环渤海地区 从表1可以看出,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第一产业比环渤海地区低约三个百分点,而第三产业比重高约1 至2个百分点,这说明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结 构比环渤海地区先进,经济发展水平高。从表2也可以看出,三大经济圈当中,环渤海地区第一产业就业比重最高,而第三产业就业比重最低,这也说明环渤海地区产业层次最低。 (三)经济圈产业结构高度同构 从表1可以看出,三大经济圈三次产业所占比重十分相似。除环渤海地区第一产业和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地区相差较大外,其他各组数据非常接近,这反映了三大经济圈在三次产业这样浅层次的结构方面区别不大,作为规模最大的工业,其所占比重也很相似,这说明三大经济圈产业结构呈现出高度同构的态势。 二、工业结构分析 (一)传统产业比重仍然偏大,深加工产业规模偏小,工业结构层次不高 支柱产业是当前经济总量中占有一定的份额,资本运营效率高、运营状态良好,有较高投入产出比率的产业,对于区域经济增长有着重要的贡献。因此,支柱产业的发展可以反映区域工业的概况。从各地的统计年鉴可知,环渤海地区技术密集型产业蓬勃发展。北京、天津两地的工业技术创新能力相对较强,其科技地位与其以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它电子设备制造业为代表的高技术产业为重要支柱产业的发展战略相匹配。而采掘、冶金、机械、化工、纺织等传统产业在环渤海地区的河北、山西、辽宁、山东等仍然处于主体地位;而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制造业比较发达,其中上海以深加工业和重化工业为主导,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的比较优势明显;江苏的传统工业仍占主导地位,资本密集型行业具有优势;浙江省工业优势主要集中于劳动密集型产业,纺织、服装等轻工业制造业较发达;广东省的支柱工业以深加工和轻纺工业为主,重化工业也占有一定的地位。虽然三大经济圈各省市主导产业不尽相同各具特色,但总的说来三大经济圈支柱工业中传统产业仍占重要地位,深加工产业规模偏小,工业结构层次不高。 (二)三大经济圈工业结构雷同 目前三大经济圈的工业结构中,都是以传统的轻纺工业和重化工业为主,普遍存在着工业结构相似度高,支柱产业、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