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海峡两岸的交往》教学设计

《海峡两岸的交往》教学设计

第14课海峡两岸的交往

课标要求

了解海峡两岸关系改善的史实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列举海峡两岸关系改善的史实,理解“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意义,提高归纳知识的能力;知道海协会、海基会,了解“九二共识”及其意义;认识“江八条”“胡连会”“习马会”等史实及其作用;了解海峡两岸日益密切的交往情况。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史料,了解海峡两岸关系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历史事件,掌握运用不同类型史料具体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实现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心愿,是历史的必然趋势,增强祖国必将统一的坚定信念;认识中国共产党是真正代表中国人民利益的政党。

教学重点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教学难点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教学方法讲授法、史料研习法、探究法等

媒体资料多媒体课件、学案、“追根溯源话台湾”微视频

课堂练习

板书设计

教学设计流程

海峡两岸的交往

追根溯源话台湾推进统一成大业密切交往奠基础

教学反思

探究卡

学习目标:说出北京人的特征和化石和遗物证据,叙述北京人发现的意义。知道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证据

学习过程

探究一:追根溯源话台湾

观看视频《追根溯源话台湾》,讨论:

1.两岸在领土主权、民族渊源和文化方面关系怎样?

2.

2.台湾和大陆分离的历史原因是什么?

探究二:推进统一成大业

一、党和政府对台湾问题的方针政策

阅读材料结合教材内容,归纳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的对台方针?

二、促进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措施

阅读教材第一目2-6段及相关史事,讨论以下问题,并填入表格:

(1)概括两岸关系变化发展的四个阶段?

(2)促进两岸关系走向缓和的事件是什么?

(3)台湾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使两岸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

(4)海协会和海基会是什么性质的组织?它们发挥了什么作用?它们达成了什么共识?

(5)“胡连会”、“习马会”各是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这两次会面都重申了什么?有什么主张?

探究三:密切交往奠基础

阅读教材第二目,讨论下列问题:1.两岸密切交往的基础是什么?

2.两岸密切交往有什么表现?

3.两岸密切交往有何影响?

检测卡

一、单项选择题

1.1987年,台湾当局开始被迫调整“三不”政策,“三不”是指()

①不接触②不谈判③不妥协④不合作

A.①②③④B.①②③

C.②③④D.①③④

2.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是()

A.一个中国B.两种制度 C.和平谈判D.互补互利

3.标志着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的是()

A、“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

B、中英、中葡联合声明的签订

C、香港、澳门回归祖国

D、汪辜会谈

4.20世纪90年代初期,海协会和海基会达成的重要共识是( )

①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②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③海峡两岸直接实现通邮、通商、通航

④推进和平统一祖国大业⑤调整不接触、不谈判、不妥协的“三不”政策

A.①②

B.①③⑤

C.①④

D.②④⑤

5.当前阻碍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最大障碍是( )

A.民间交往B.两岸“三通”C.“台独”分裂势力D.日本对台湾的支持

二、材料说明题

6.阅读材料

材料一:这一湾浅浅的海峡,确实是最大的国殇,最深的乡愁。——温家宝

材料二:“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

—江泽民主席关于解决台湾问题的八项主张材料三:我们多次表示,欢迎认同“九二共识”、反对“台独”、主张发展两岸关系的台湾各党派、团体和代表性人士同我们开展交流和对话,共同推动两岸关系改善和发展。

——胡锦涛请依据所学知识和你的理解回答下面问题:

⑴台湾问题是怎样形成的?新中国成立后,美国在台湾问题上是怎样干涉中国内政

的?

⑵根据材料二,我国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和原则分别是什么?

⑶请列举出改革开放以来,密切两岸交往,推进了祖国统一大业的历史事件。(至少两件)

⑷假如海峡两岸中学生在暑假期间举办一次联谊活动,请为其写出一条宣传语。

参考答案

1——5 BADCC

6⑴1949年,国民党反动派败退台湾,台湾与大陆隔绝。美国派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阻碍中国政府解放台湾。

⑵基本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原则:一个中国。

⑶①1990年,台湾成立“海峡交流基金会”,次年大陆成立“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两岸授权这两个民间团体开始进行经济性、事务性商谈和政治对话。②1992年,两会达成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即“九二共识”。③1993年,两会董事长在新加坡举行第一次会谈,将“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写入协议。等等

⑷海峡两岸人民同族同源,亲如兄弟。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