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医院热水系统中的军团菌及其感染控制

医院热水系统中的军团菌及其感染控制

医院热水系统中的军团菌及其感染控制
医院热水系统中的军团菌及其感染控制

医院热水系统中的军团菌及其感染控制

医院是军团病高发区,而热水系统是军团病的主要菌源,为此,从设计和维护管理的角度,对其感染控制进行了初步地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热水系统军团控制

谢思桃1 王冠军1 吴金城2

(1总后勤部建筑设计研究院,北京100036;2北京洁利尼水处理工程有限公司,北

京100016)

摘要: 医院是军团病高发区,而热水系统是军团病的主要菌源,为此,从设计和维护管理的角度,对其感染控制进行了初步地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 医院热水系统军团菌感染控制军团病

热水供应为现代化医院所必备,而热水供应设备和供水系统因存在死区、滞留时间及设备管道的腐蚀造成细菌繁殖,调查和化验结果表明,水中细菌开始繁殖,其中主要是产生了对人体极有危害的“军团菌”[1]。国内外相关的一些研究表明军团菌能长期混入医院管道工程系统,侵袭力很强,我们缺乏有效的预防措施,军团病传染的危险性正在加剧,特别是较老的大医院保持较低水温的热水容器军团菌混入率较高。

1 军团菌(病)简介[2]

1976年10月在美国费城召开了一次退伍军人会议,参会者有221人感染了一种当时被媒体称作神秘的病菌,症状为高烧、发冷、头痛、恶心,半数人神志不清及精神错乱。三分之二的感染者住院治疗,大部分获得痊愈,有34人死亡。对此可怕的疾病,美国疾病防治中心(CDC)组织了一批专家,经半年时间研究,耗资200多万美元,发现了致病的杆状嗜肺菌。1977年元月公开了这一重要研究,并定名这种致病菌为“军团菌”,由此引起的疾病叫“军团病”。

军团病是由存在于自然界水及土壤中的军团菌侵入人体所致的疾病。军团菌是常见的细菌,但军团菌的营养要求比较特殊,因而,在水温较低、营养较贫乏的环境水体中,军团菌一般不易繁殖,浓度较低,没有致病危险。虽然军团菌生活在水中,但是人们不会由于饮用了含有军团菌的水而感染。军团菌感染的主要途径是经呼吸道感染。军团菌的菌体微小,人在正常呼吸时,会将空气中含有军团菌的气溶胶同时吸入呼吸道内,致使军团菌有机会侵染肺泡组织和巨噬细胞,引发炎症,导致军团病。气溶胶是军团菌传播、传染的重要载体。供水系统可通过水龙头、淋浴、涡流浴、泡泡浴、人工喷泉等方式形成气溶胶。水龙头和淋浴是医院内军团菌感染的主要气溶胶形成动因。

军团病已成为危害人群健康的一种重要疾病,其对人类健康的威胁已经达到不容忽视的程度,研究报道,其暴发流行期病死率高达30%(15.4%~30.0%),散发病例病死率最高可达69%;世界范围内

每年数万病例,许多国家已把军团病列入国家法定传染病,一旦发现必须申报,并要采取规定措施,以防流行。世界卫生组织(WHO)也已正式将它列入疾病传报范围,而军团病在国内还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对它的长远危害考虑不足。

2 医院是军团病高发区,而热水系统是军团病的主要菌源

当前感染军团菌的地点分成两大类,一种称为社团军团病,一种称为医院军团病。早期发生的军团病(1995年以前)以社团型为主,防治的对象主要是冷却塔和空调系统;1995年后则更重视医院型,并侧重于供水、热水系统的防治操作。

2.1 医院是军团病高发区,对此国际上已有定论

医院内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多,感染的机会多:医院环境对军团菌的生长、传播及感染尤为有利,医院内供水系统的管道内垢渣是生物粘膜、各种细菌,包括军团菌的址地,医院使用许多气雾方法加强呼吸系统病人的肺功能,再加上住院病人如器官移植、癌症术后治疗、艾滋病、肺部慢性病及严重抽烟者,他们都有一个免疫能力低下的特点,综合以上这些条件,医院成为军团病的重点突发处当是意料之中的,所以医院要对军团病的发生与流行予以特别关注。

2.2 医院热水系统是军团病的主要菌源

医院发生军团病实际比较频繁,其病源主要是供水系统,因军团菌在接近人体温的35~36℃时最易繁殖,20℃以下不能繁殖,45~50℃以上不繁殖或死亡,70℃则迅速死亡。因而其主要菌源实际上来自热水系统,美国匹兹堡大学相关调查、研究工作也证明了这一点。

3 医院热水系统军团菌的感染控制

3.1 军团菌感染控制的基本思路[3]

在1983年举行的第二届国际军团病研讨会上,Fraser用6条关链描述了军团病的传播。Breiman 在1992年的国际研讨会上重述了这一关系链。这6条链是:

⑴军团菌在环境中的积存;

⑵促成病菌繁殖的因素;

⑶将军团菌从积存地散播给易感人群的途径;

⑷其毒性足够感染人体的军团菌株;

⑸军团菌接种在人体内能够发生感染的某处;

⑹易感染且无法成功抵御感染的人员。

由后向前逐一分析以上六个环节,我们可以发现,只有前三条链为我们提供了介入的可能,并可针对性提出相应措施。而后三条我们无法控制病菌的毒性,也无力对接种部位实施影响,而在目前我们也还没有找到有效的工具(如某种疫苗)来降低人们对军团杆菌的易感性。

军团菌在水环境和湿土中的普遍存在性(第一条链)已是不争的事实,这一环节一般不在给排

水工程师和管理活动所涉及的范围内。我们回到军团菌传播的源头,在那里,军团菌最初可能只是以较低的浓度(如水中≤1CFU/mL)存在,但若遇上适宜条件,如处于25℃至42℃之间的水温、水体滞流、水中含有大量的水垢、沉淀物、微生物膜及原虫等,军团菌就会迅速繁殖起来(或称放大作用),并达到可能威胁人体健康的水平(如水中≥1000CFU/mL),尽管目前还没有哪项科研给出了军团菌确切的安全浓度界限,但是国外的科研人员已经证实了水中军团菌的高水平和军团病流行的可能性之间有一定的关系。同时需要着重指出的是,感染风险是由危害物的量和人员接触双重因素促成的,也许有高浓度的病菌但却不会形成危险。因为没有人员与之接触;类似的,如果有大量的人员接触或某些人员反复接触,那么较低的浓度也会产生相当的危险;而接触则牵涉到第三条链——传播体系问题,可见第二、三条链之间互为条件、互相制约、共同发生作用。对此要采取既具有针对性又不乏相互联系的综合措施,力求在这两个环节上取得突破,打断军团病的传播链,从而有效降低军团病的感染风险。

考虑第三条链,即军团菌的传播途径。给排水工程师们可采用多种方法对传播体系进行控制使之对军团菌不利;可通过系统改造,减少雾化作用;也可通过充分加热或杀菌剂处理以确保病菌无法在从积存地到周围地区的过程中存活下来。

可见,医院军团病的预防应集中在控制军团菌污染源、控制气溶胶的形成、控制阿米巴等原虫的污染。

3.2 从设计上,控制和预防军团病的感染与传播

国外对医院军团病问题较为重视,并进行了大量的调查和研究工作,国内也发现了由于军团菌感染肺炎死亡的实例,但还未引起重视。可喜的是,相关规范[4,5]已提到了这一问题,并鼓励设计人员积极采取相关措施进行预防和控制。

3.2.1 热水温度的确定

综合考虑卫生、安全和经济等因素,医院热水供水温度应控制在60℃为宜,同时保证系统中锅炉或水加热器的出水温度与配水点的最低水温的温度差,不得大于10℃。有条件的话,系统设计回水水温应在55℃以上,这对杀灭细菌和提高卫生防疫性能是十分有利的。据文献介绍,世界卫生组织(WHO) 推荐:“热水应在60 ℃以上储存,并至少在50 ℃以上循环。另据美国ASHRAE 杂志2000年9月号介绍:“在医疗卫生设施中,包括护理部,热水应在等于或高于60℃贮存,在需要循环的场合,回水至少在51℃。”

3.2.2热水供应系统选择

⑴热水供应系统应根据使用要求和用水点的分布,并考虑卫生管理需要确定

医院热水系统可根据实际功能需求分别设置相应的热水系统和管网,且宜将系统尽可能分得小一些。如可根据供水时间、用水量、保障要求等进行系统划分。一般情况,因门急诊、医技科室、中心供应室、职工后勤部门供应热水为定时供水,供应时间比较一致,可设成一个系统;手术室、

产房的手术洗手,卫生通过的淋浴器应该为24 小时供应热水,而且不能有任何间断,热水供应应安全可靠,故一般该热水供应宜单独成为一个系统。另外,小系统针对性强,检修方便,也有利于发现问题迅速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

⑵热水系统应有良好的循环,避免滞留水的存在

热水管道系统应保证供水的循环流动性能,流水不腐,水流动了滋生细菌的可能性就要小得多。系统设计应使管网中热水尽量流动,避免滞留水的存在。循环管道应采用同程布置的方式,并设循环泵,采取机械循环。集中热水供应系统应设热水回水管道,并应保证干管和立管中的热水循环,有条件时还应保证支管中的热水循环或有保证支管中热水温度的措施,否则,不能循环的热水支管应尽量缩短。管网末端不设不经常使用的器具。

⑶宜维持系统中余氯在1~2mg/L。

3.2.3水的加热和贮存

⑴医院建筑不得采用有滞水区的容积式水加热器[4]

医院是各种致病细菌滋生繁殖最适宜的地方,带有滞水区的容积式水加热器,其滞水区的水温一般在20~30℃之间,是细菌繁殖生长最适宜的环境,国外早已有从这种带滞水区的容积式水加热器中发现过军团菌等致人体生命危险病菌的报导。

传统容积式交换器内水温是以梯形状态分布,在热交换器内部很难处处水温在60 ℃左右。从而导致容积式热交换器内,供应热水系统管道中产生军团菌,潜伏着巨大的危险,改变医院使用热交换器形式应是当务之急。宜采用半即热式或即热式热交换器,使其热水供应系统水温始终保持在60 ℃以上区域进行供水,以避免军团菌滋生,杜绝军团病的发生。

⑵利用太阳能的热水供应系统,军团菌的防治更值得关注

近年来太阳能在医院热水供应中有所发展,相信随着医疗社会化和中小型医院建设的不断发展,以及节能环保意识的增强,利用太阳能的热水供应形式,会有更多的应用机会。但因太阳能热水利用中温度很难达到60℃,特别是太阳能贮水,如何防菌必须引起重视。解决的方法可以是太阳能作为预热水,经过辅助能源再次加热,并作好循环。二是采用有效的杀菌方法。

⑶热水加热、贮热设备宜选用不锈钢制品

水加热设备、贮热设备存有一定温度的热水,水中溶解氧析出较多,当加热设备、贮热设备采用钢板制作时,氧腐蚀比较严重,易恶化水质和滋生细菌。因此,水加热设备和贮热设备宜根据水质条件及使用要求采用耐腐蚀材料(如不锈钢,不锈钢复合板)制作或做内表面的衬、涂、镀防腐材料处理。实际上从阻垢、防腐、能消除生物膜,便于清除及防止细菌滋生等方面考虑,选用不锈钢制品是有益的。

3.2.4管材、附件

⑴管材的选择应考虑卫生需要

传统镀锌钢管在医院热水管道上的应用主要是锈蚀造成供水的第二次污染,提供了细菌滋生的适宜环境。而据有关生物学研究表明:供水中的大肠杆菌在铜管道内不能再继续繁殖;99%以上的水中细菌在进人铜管道5个小时后被彻底杀灭。另外,在铜管作为给水管材的研究中,经与其它管材试验比较后,得出铜管是唯一可以杀死军团菌的管材,并且具有一个明显的趋势,随着时间的推移,管道中的军团菌会越来越少。新版水规[4]已将铜管列为热水供应的首选管材。

⑵应选用不产生水雾的淋浴喷头[2]

军团菌传输的方式主要是与吸入被菌感染的水雾有关。因此,热水供应的水龙头宜采用混合型式、不产生水雾的淋浴喷头和泡沫喷头,以便尽量减少洗浴时卫生间的雾气,调查资料表明由于管中滞留水形成水雾会被人体吸入,而发现的军团菌多在滞留水中繁殖,采用混合水龙头可以降低出水水温而减少水雾形成。

⑶应根据需要设排气体装置,系统最低点应设泄水装置

热水在管道内不断析出气体,如不及时排除,会加速管道内壁腐蚀。故应根据需要在热水管道积聚空气的地方装自动放气阀或带手动放气阀的集气罐。另外,为便于检修,系统最低点应设泄水装置。

3.2.5根据需求,选用适当的杀菌方法

目前,为有效预防军团菌和保证供水水质,一般可采用热休克法、银/铜离子法、紫外线、局部过热法及氯剂法。而银/铜离子法比热休克法有效,经济和易操作,且具有持久性,是目前国外备受关注和推荐的方法[6]。另外,氯胺在水中衰减慢,分散性好,穿透生物膜能力较强;能很好地控制军团菌的生长,军团菌有时能从氯消毒后的水中恢复,但不能从氯胺消毒的水中恢复,可以减少90%的军团菌发病者[7];引起的管网腐蚀少于连续氯消毒。

3.3 从维护管理上,最大限度地降低军团病的感染与传播风险

⑴重视维护管理,定期检验水质,并进行细菌指标化验和余氯检测。对可能的污染源,如热水系统,进行常规检测是重要的预防和监测措施,可根据监测数据,对热水加热、贮热设备和管道进行定期泄空、清洗和消毒,以消除沉渣、垢块和破坏细菌得以积存和滋生的环境,并杀灭军团菌及携带军团菌的原虫。

⑵推动军团菌积存地和散播体系的日常维护,确保清洁,定期对淋浴喷头等可能产生气溶胶的装置进行拆卸以清除沉淀物和水垢,然后用含氯消毒液进行清洗。并保持室内经常通风,防止雾气的形成。

⑶热水循环泵应保证良好运行。

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措施 一、预防隔离技术 隔离的技术和措施比较复杂,一般是针对病原体的播散而设置,称为屏障护理。在实施时应根据每种病原体的传播途径选择 1、隔离区域划分 为了保证消毒隔离能顺利进行,符合质量管理要求,在隔离区域应划分为清洁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各区的物品必须严格分开,未经消毒处理者,不得混用。人们在此区域内活动应遵循一定规则。 2、隔离室 设置隔离室的目的是将感染源和易感者从空间上分开,减少病原体经任何途径的传播机会,也提醒医务人员注意执行隔离常规。有单人隔离室和同室隔离两种。 隔离室要有卫生设施,室外要有缓冲区,有必需的隔离用物。 3、探视者的管理 探视者进入隔离的病人房间之前要报告护士站,医务人员要指导其正确使用口罩、手套及隔离衣,并督促执行其他预防隔离措施。 4、口罩、帽子、面罩和护目镜的使用 各种类型的口罩、帽子、面罩和护目镜可单独使用或组合使用,以提供屏蔽保护。戴口罩可以防护口、鼻吸入气溶胶。口罩、面罩和护目镜可阻止感染性血液和体液溅到医护人员眼睛、口腔及鼻腔黏膜。口罩应盖住口鼻部,用过的口罩应及时处理,脱口罩后应立即洗手。不可将口罩存放在口袋内或挂在颈上、胸前反复使用。 5、卫生洗手 洗手是重要的预防感染的技术之一。为保护病人、保护自己,必须认真坚持洗手。洗手分为卫生洗手和外科洗手, 洗手目的去除手上污垢和暂居微生物 洗手指征(1)接触病人前后,尤其是在接触有破损的排放、黏膜和侵入性操作前后。(2)接触血液、体液和被污染的物品后。(3)处理清洁或无菌物品之前。(4)进入和离开隔离病房、母婴室、新生儿病房、感染性疾病病房等重点部门戴口罩和穿脱隔离衣前后。(5)在同一病人身上,当从污染操作转为清洁操作之间。(6)戴手套之前,摘手套之后。 洗手程序(1)双手掌心相互搓擦;(2)手指掌面与手掌搓擦;(3)一手手掌覆盖于另一手的手背,双手手指、手指两侧及指蹼交叉摩擦,同时一手手掌搓擦另一手手背,然后交换;(4)双手互握,一手手掌搓擦另一手指背,然后交换;(5)一手的拇指放于握拳状的另一手掌中转动搓擦,然后交换;(6)一手的指尖放于另一手的手掌搓擦,然后交换;(7)一手手指掌面及手掌包绕另一手的腕部转动搓擦,然后交换。 6、手的消毒 目的去除暂居微生物及破坏或抑制部分常居微生物。 指征(1)进入和离开隔离病房穿脱隔离衣前后。(2)诊查、护理、治疗免疫功能低下病人之前。(3)接触每例传染病人和多重耐药菌株定植或感染者之后。(4)接触感染的伤口和血液、体液之后。(5)接触致病微生物污染物品之后。(6)双手需保持较长时间抗菌活性时。

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制度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 一、医院感染管理三级组织健全,职责明确。 二、医院的布局、设施及工作流程符合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要求建筑布局、人流、物流符合感染控制原则。 三、认真执行医院感染管理各项规章制度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范、标准,制定并落实医院感染管理各项规章制度。 四、必须遵守消毒灭菌原则进入人体组织、无菌器官的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必须灭菌;接触皮肤、粘膜的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必须消毒。各种用于注射、穿刺、采血等有创操作的医疗器具必须一用一灭菌。 五、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知识教育与培训对新上岗人员、进修生、实习生进行医院感染知识的岗前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对院感管理重点部门、各级各类管理人员及医务人员的培训。 六、加强医院感染重点部门的管理各重点部门的布局与流程合理,制度及措施建全,符合《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及相关规范、标准要求。 七、落实医院感染的监测工作医院感染病例监测、消毒灭菌效果监测、环境卫生学监测。 八、建立完善的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及处置管理制度发生医院感染暴发按规定报告,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感染源,切断传播途径。 九、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制定合理使用抗菌素的管理制度及相关措施。

十、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的管理管理制度健全,对一次性使用医疗器械、器具的相关证明进行审核,对其储存、使用及用后处理进行监督检查。 十一、做好医务人员个人防护制定有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防护措施、报告及处理制度和应急预案,并进行消毒隔离技术、标准预防、手卫生规范等相关知识的培训。 十二、医疗废物及污水管理建立健全管理组织、制度,职责明确。对分类收集、运送、暂时贮存、接收等环节严格管理。 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 医院感染管理科 二0一0年三月修订

医院感染管理控制处罚制度

医院感染管理控制处罚制度 近年来国家对院感工作非常重视,院感工作是医院管理工作的重要窗口,国家每年不断推出新标准、新规范。由于大家对院感工作的认识不足,存在了不少的问题,为了规范管理,因院感工作的特殊性,也有遇事临时处罚决定,希望大家理解,现对医院处罚制度作如下修改: 1.院感染病例,24小时内上报医院感染管理科。没有按规 定和要求乱报、迟报、填写不完整,发现一例扣个人10元,漏报一例扣个人20元,符合要求标本采样,有样不采每一例扣10元。 2.科室如有手术切口部位感染病人漏报一例扣科室50元 3.医务人员无故不参加院感科组织培训学习者,按医院十 条禁令中空岗处置,处罚当事人200元,迟到处罚20元,早退处罚20元,(除签值班人员名外)代签名一人处罚10元,另扣绩效管理分。 4.月院感知识学习,每月下科室提问,一人回答不全扣10 元,不能回答扣罚20元。 5.院感知识考试不及格者按分数段扣罚人民币,~55分扣 人民币50元,~50分者扣人民币100元,~40分者扣人民币200元,分以下者扣人民币300元。 6.据医院等级评审标准要求,需要医务人员掌握医院感染

知识的知晓率达到100%的,提问不知晓或不能回答一人处罚20元。 7.科室有管理制度,工作计划及总结、会议、培训学习、 自查、记录等,按要求每缺一项扣10元。 8.科室环境卫生学及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治疗室、换药室、 产房、新生儿洗澡间、新生儿病房、ICE、微生物室、输血科、手术室、无菌存包间、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使用中的消毒液、高危医疗器械、一次性物品等。采样监测,不合格的标本每一份扣20 元。 9.手卫生设施符合要求,医务人员洗手水龙头为非触摸 式、专用洗手液、擦手纸巾(纸盒保持有纸)、专用手消毒液、不按要求每一项扣10元。 10.使用抗菌药物超过5天,未送病原学标本检查的,一 例处罚10元。 11.院感科下发到科室的督导或需要科室完成的工作,不 执行的除扣分外,一次处罚50元。 12.交班查房或进行各项操作时未进行手消毒或洗手的发 现一次处罚10元。 13.科室出现多重耐药菌的病人时,病房内无手消毒设施 或用物准备不齐,消毒隔离落实不到位的,发现一次处罚20元。如造成科室其他病人感染同种病原菌,处罚100元。

医院感染护理学答案1

一、名词解释。 1.医院感染: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者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 2.医疗废物:是指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以及其他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 或者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废物。 3.消毒:是指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清除或杀灭传播媒介上的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的处理。 4.手卫生:包括医务人员洗手、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 5.职业暴露:是指由于职业关系而使个体或群体暴露在危险因素中,从而有可能损害健康或危及生命的一种情况。 二、填空 1.感染性废物、损伤性废物、病理性废物、化学性废物、药物性废物。 2. 24小时 3. 口罩手套护目镜隔离衣防护服 4.感染源传播途径易感宿主 5. 内源性医院感染外源性医院感染 6.物理灭菌法化学灭菌法 7.洗手 8.医务人员的手 三、选择 1-5:CDCBA 6-10:BCADA 11-15:CDADE 16-20:EEBBC 四、简答题 1. 手消毒的指征是什么? (1)直接接触每个患者前后,从同一患者身体的污染部位移动到清洁部位时; (2)接触患者粘膜、破损皮肤或伤口前后,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伤口敷料等之后; (3)进行无菌操作、接触清洁、无菌物品之前;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及物品后; (4)穿脱隔离衣前后,摘手套后; (5)处理药物或配餐前。 2、标准预防的具体措施有哪些? 1)手卫生:洗手和手消毒; 2)戴手套;

3)适时戴口罩、穿隔离衣、防护服、鞋套; 4)医务人员的工作服、脸部及眼睛有可能被血液、体液、分泌物等物质喷溅到时,应当戴 一次性外科口罩或者医用防护口罩、防护眼镜或者面罩,穿隔离衣或围裙; 5)处理所有的锐器时应当特别注意,防止被刺伤; 6)对病人用后的医疗器械、器具应当采取正确的消毒措施。 3.佩戴口罩的注意事项有哪些?5分 (1)佩戴口罩前后都必须清洁双手;(2)要让口罩紧贴面部; (3)口罩有颜色的一面向外;(4)系紧固定口罩的绳子,或把口罩的橡筋绕在耳朵上,使口罩紧贴面部; (5)口罩应完全覆盖口鼻和下巴;(6)把口罩上的金属片沿鼻梁两侧按紧,使口罩紧贴面部。 4.医务人员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后,应当立即对局部实施的处理措施是什么? ①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粘膜。②如有伤口,应当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③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当用消毒液,如75%乙醇或者0.5%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被暴露的粘膜,应当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

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措施范本

标准预防措施 一、标准预防的定义 标准预防是针对医院所有患者和医务人员采用的一组预防感染措施。包括手卫生,根据预期可能的暴露选用手套、隔离衣、口罩、护目镜或防护面屏,以及安全注射。也包括穿戴合适的防护用品处理患者环境中污染的物品与医疗器械。 标准预防基于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不包括汗液)、非完整皮肤和粘膜均可能含有感染性因子的原则。 二、标准预防的具体措施 (一)手卫生 1、在以下情况下应洗手或使用速干手消毒剂 (1)直接接触每个患者前后,从同一患者身体的污染部位移动到清洁部位时; (2)接触患者黏膜、破损皮肤或伤口前后,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伤口敷料等之后; (3)穿脱隔离衣前后,摘手套后; (4)进行无菌操作前、接触清洁、无菌物品之前; (5)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及物品后。 (6)处理药物或配餐前。 2、在下列情况时应先洗手,然后进行卫生手消毒 (1)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和分泌物以及被传染性致病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后。 (2)直接为传染病患者进行检查、治疗、护理或处理传染患者污物之后。 3、洗手与卫生手消毒应遵循以下原则 (1)当手部有血液或其它体液等肉眼可见的污染时,应用肥皂或皂液和流动水洗手。 (2)手部没有肉眼可见的污染时,宜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代替洗手。 (二)戴手套 1、在以下情况下应戴清洁手套: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呕吐物时、接触污染物品时。 2、在以下情况下应戴无菌手套:医务人员进行手术时;为病人进行诊疗技术等无菌操作时;接触病人破损皮肤、粘膜时。 3、诊疗护理不同的患者之间应更换手套。操作完成后脱去手套,应按规定程序与方法洗手,戴手套不能替代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操作时发现手套破损时,应及时更换。戴无菌手套时,应防止手套污染。如手部皮肤破损,应戴双层手套。 (三)正确使用口罩、护目镜或防护面罩 1、一般诊疗活动、手术室工作或护理免疫功能低下患者、进行体腔穿刺等操作时应戴外科口罩,接触经空气传播或近距离接触经飞沫传播的呼吸道传染病患者时,应戴医用防护口罩或外科口罩。 2、下列情况应使用护目镜或防护面罩:在进行诊疗、护理操作,可能发生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等喷溅时;近距离接触经飞沫传播的传染病患者时;为呼吸道传染病患者进行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等近距离操作,可能发生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喷溅时,应使用全面型防护面罩。 3、口罩潮湿后、受到患者血液、体液污染后,应及时更换;摘口罩时不要接触口罩前面;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措 施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知识 1、检验科的检验报告单经消毒后方可发放。 2、口腔科、放射科应使用一次性漱口杯。 3、口腔科牙钻等器械必须达到灭菌水平。 4、麻醉科可重复使用的螺纹管、呼吸气囊、气管插管、牙垫、舌钳、开口器等,使用前必须进行严格消毒。一次性用品不得重复使用。 5、内窥镜使用后按规定要进行清洗、消毒、灭菌,定期做细菌培养,检测消毒、灭菌效果,乙型肝炎等传染病患者使用过的内窥镜要做特殊消毒处理和登记。 6、可重复使用的各种导管、管道,如供氧管道、导管、湿化瓶、螺纹管等用后应清洗、消毒、干燥后备用,湿化瓶消毒后,干燥保存,用前放置无菌用水。 7、连续使用中的氧气湿化瓶、雾化器、呼吸机及其管道等,应定期更换消毒,湿化瓶内用水应每日更换。 8、病室及门诊各诊室内的空气应定期消毒,有记录。 9、病床应湿式清扫,一床一套(巾),床头柜必须一桌一布,用后应彻底消毒。 10、患者用具(脸盆、尿壶、便盆等)均使用一次性物品,一人一份。 11、病人的衣服、被褥、床单等定期更换,使用被服袋和被服车收取,密闭运送至洗衣房,不得在病房、走廊内清点。传染病病人的被服按传染病消毒隔离规定进行处置。 12、病人出院、转科、死亡后,床单元必须进行终末消毒处理。 13、病区的拖布分室使用,用后清洗、消毒、悬挂晾干备用。 14、科室产生的医疗废物应分类收集,置于黄色医疗废物包装袋内,由专人定时收取,日产日清。 15、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产生的生活垃圾,置于双层黄色医疗废物手提袋内,按感染性废物处置。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知识考试题及标准答案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知识考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20分) 1、医源性感染:指在医学服务中,因病原体传播引起的 感染。 2、医疗废物:是指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以 及其他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者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废物。 3、医院感染: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 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者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 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 二、单选题:(每题0.5分,共25分) 1.医疗机构住院床位总数在(A )应当设立独立的医院感染管理部门? A、100张以上 B、1000张以上 C、 100张以下D、50张以上 2.调查证实出现医院感染流行时,医院应在( B )内 报告当地卫生行政部门 A. 12小时 B. 24小 时 C. 36小时 D. 48小时 3、床单位首选消毒方法为( C ) A、日光曝晒 B、紫外线照射消毒 C、床单位臭氧消毒 器消毒 D、甲醛薰蒸 4.各种治疗、护理及换药操作次序应为( A ) A、清洁伤口-感染伤口-隔离伤口 B、感染伤口-隔 离伤口-清洁伤口 C、清洁伤口-隔离伤口-感染伤口 D、隔离伤口-感 染伤口-清洁伤口 5.置于无菌储槽中的棉球、纱布一经打开,使用时间最长 不得超过多少小时?( D ) A、2小时 B、4小时 C、 8小时 D、24小时 6.手术器械、腹腔镜、膀胱镜、导尿管、口腔科牙钻、输液器械、输血器按医用物品的危险度应属于哪一类( A ) A.高度危险用品 B.中度危险用品 C. 低危险用品 7.启封抽吸的各种溶酶超过多少小时不得使用?( C ) A、4小时 B、8小时 C、24小时 D、12小时 8.医院不合理用药情况主要表现为:( D ) A. 过度使用抗菌药物 B. 不适当的联合用药 C. 无适应证或适应证不明确 D. 以上都是 9.医疗活动过程中产生的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少量药物性废物应当分别投入以下那种颜色垃圾袋中( A ) A、黄色垃圾袋B、黑色垃圾袋C、 红色垃圾袋 D、以上都可投 E、以上都不可投 10.医疗活动中用过的医用针、缝合针、备皮刀、手术刀等锐器应投入以下那种颜色容器或垃圾袋( D ) A、黄色垃圾袋 B、黑色垃圾袋 C、红色垃圾袋 D、黄色标志容器盒 E、以上都可 投F、以上都不可投 11.医疗废物的暂时贮存设施、设备,除应设置明显的警告标识外,还应有相关的安全措施是( G ) A、防渗漏 B、防鼠 C、防蚊蝇 D、防蟑螂 E、防盗 F、预防儿童接触 G、以上都是 H、以上都不是 12.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国际洗手日为哪一天?( C ) A、10月5日 B、10月10日 C、10月15日 D、10月25日 13.盛装医疗废物的每个包装物,容器外表面除应当标有明显警示标志外,还应有相关文字标识,其标识内容有( E ) A、医疗废物产生单位 B、产生日 期 C、主要内容物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守则

精心整理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 一、呼吸系统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制度 (一)将感染与非感染病人分室安置,病房按时开窗通风;特殊呼呼道感染病人,执行标准预防;对于器官移植、粒细胞减少症等严重免疫功能抑制患者,应进 添加灭菌水,每天更换。 (十一)冷凝器应始终保持在最低位,冷凝水及时倾倒,不可使冷凝水流向患者气道。 (十二)一次性气管插管、吸痰器、呼吸机螺纹管严禁重复使用。

(十三)呼吸机外表面清洁消毒每日一次,包括界面、键盘、万向臂架、电源线、高压气源管路等。污染严重和呼吸机用毕终末消毒时,须用75%医用酒精擦拭触摸屏式操作面板,擦拭时应避免液体进入呼吸机内部。 (十四)人工气道/机械通气患者,每天评估是否可以撤机和拔管,尽量减少机械通气和插管天数。在拔插管或解除气囊前,需将插管气囊以上的气管分泌物清除 膜。 (五)置管过程中,指导患者放松,协调配合,避免污染,如尿管被污染应当重新更换尿管。 (六)妥善固定尿管,保证集尿袋高度低于膀胱水平,防止逆行感染。保持尿液引流装置密闭、通畅和完整,活动或搬运时夹闭引流管,防止尿液逆流。

(七)留取尿标本时,以无菌方法从导尿管留取尿液,以保持集尿系统的密闭性。 (八)保持尿道口清洁,大便失禁的患者清洁后还应当进行消毒。留置导尿管期间,应当每日清洁或冲洗尿道口。 (九)患者沐浴或擦身时应当注意对导管的保护,不应当把导管浸入水中。 (四)应当定期更换置管穿刺点覆盖的敷料。更换间隔时间为:无菌纱布为1次/2天,无菌透明敷料为1-2次/周,如果纱布或敷料出现潮湿、松动、可见污染时应当立即更换。 (五)医务人员接触置管穿刺点或更换敷料时,应当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 (六)严格保证输注液体的无菌。做好导管的护理。

医院感染护理学1-5

医院感染护理学1-5 (总分:35.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A3型题(总题数:4,分数:5.00) 患者刘某,女,75岁,患大叶性肺炎,高热昏迷10天,10天内给予大量广谱抗生素抗感染治疗。近日护士做口腔护理时发现其口腔黏膜破溃,创面上附着白色膜状物,拭去附着物可见创面轻微出血。 (分数:1.50) (1).该病人最可能发生(分数:0.50) A.原位菌群一度失调 B.原位菌群二度失调 C.移位菌群失调 D.菌群交替症√ E.无菌群失调 解析: (2).最可能的感染菌是(分数:0.50) A.大肠杆菌 B.溶血性链球菌 C.白色念珠菌√ D.铜绿假单胞菌 E.金黄色葡萄球菌 解析: (3).关于该致病菌的叙述错误的是(分数:0.50) A.常导致深部感染 B.可致肺部和消化道感染 C.造成的医院感染有进一步增长的趋势 D.主要引起泌尿道和血液的感染√ E.常发生于免疫功能低下的病人 解析: 某三甲医院2005年6月共收治住院病人2500例,其中有200例新发医院感染,新感染例次数为250次,同期有375例存在医院感染。新发医院感染中,50例发生术后切口感染。同期住院病人中共有800例接受了外科手术 (分数:1.50) (1).这所医院在2005年6月的医院感染患病率约为(分数:0.50) A.5% B.8% C.10% D.15% √ E.20% 解析: (2).这所医院在2005年6月的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约为(分数:0.50) A.2% B.5% C.6% √ D.8% E.10% 解析:

(3).经过感染监测实查,发现6月份漏报新发感染人数50例,漏报率及实际医院感染发生率分别为(分数: 0.50) A.15%,8% B.15%,10% C.15%,15% D.20%,10% √ E.20%,15% 解析: 王某,男,44岁,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急诊行开腹阑尾切除术,术前检查各项指标均正常。 (分数:1.00) (1).手术结束后,手术器械的消毒灭菌方法应首选(分数:0.50) A.压力蒸气灭菌√ B.环氧乙烷灭菌 C.2%戊醛浸泡 D.75%乙醇擦拭 E.3%过氧化氢浸泡 解析: (2).灭菌后的处理正确的是(分数:0.50) A.检查包装的完整性,若有破损应在12小时内立即使用 B.若灭菌包包布沾有液体,晾干后可正常使用 C.只需检查包外指示胶带变色情况 D.不得与未灭菌物品混放√ E.若未经使用,夏天可保存10天,冬季20天 解析: 护士小张用紫外线灯为某病室进行空气消毒。 (分数:1.00) (1).消毒前,小张发现紫外线灯管积聚大量灰尘,应用下列哪种棉球擦拭灯管(分数:0.50) A.无水乙醇棉球√ B.75%乙醇棉球 C.生理盐水棉球 D.次氯酸钠棉球 E.碘伏棉球 解析: (2).该病室湿度为70%,为保证良好的消毒效果,小张应(分数:0.50) A.更换紫外线灯管 B.延长消毒时间√ C.缩短消毒时间 D.降低室内温度 E.增高室内温度 解析: 二、B型题(总题数:7,分数:10.00) ?A.铜绿假单孢菌 ?B.致病微生物 ?C.细菌繁殖体 ?D.任何微生物 ?E.细菌芽孢

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摘要:医院是病人密集的场所,医院环境最容易被病原微生物污染,从而为疾病的传播提供外部条件,促进医院感染的发生。医院感染无论对社会及个人均带来严重危害。大量资料证明,只要护理管理严格、预防措施落实,医院感染发生就少。为此,我们必须采取综合性措施,确保每次消毒、灭菌、隔离达到预定的要求,以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与此同时,有责任向社会进行人人讲究卫生、时间保护环境的宣传。 关键词:医院感染、预防、控制 医院是病人密集的场所,医院环境最容易被病原微生物污染,从而为疾病的传播提供外部条件,促进医院感染的发生。医院感染无论对社会及个人均带来严重危害。大量资料证明,只要护理管理严格、预防措施落实,医院感染发生就少。为此,我们必须采取综合性措施,确保每次消毒、灭菌、隔离达到预定的要求,以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与此同时,有责任向社会进行人人讲究卫生、时间保护环境的宣传。 一、医院感染的定义 医院感染是指病人或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并产生临床症状的感染。由于感染有一定的潜伏期,因此医院感染也包括在医院内感染而在出院后才发病的病人。 二、医院感染的分类 根据感染来源不同,医院感染分为: (一)内源性感染(自身感染)指免疫机能低下病人由自身正常菌群引起的感染。即病人在发生医院感染之前已是病原携带者,当机体抵抗力降低时 引起自身感染。 (二)外源性感染指由环境他人处带来的外袭菌群引起的感染。包括: 1.交叉感染在医院内或他人处(病人、带菌者、工作人员、探视者、陪护者)获得而引起的直接感染。 2.环境感染由污染的环境(空气、水、医疗用具及其它物品)造成的感染。如由于手术室、空气污染造成病人术后切口感染,注射器灭菌不严格引起的乙型肝炎流行等。 三、常见的医院感染 (一)肺部感染肺部感染常发生在一些慢性严重影响病人防御机制的疾病,如癌、白血病、慢性阻塞性肺炎,或行气管切开术、安置气管导管等病人中。判断肺部感染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和X线透视或照片,其发生率在医院感染中约占23.3%~42%。肺部感染对危重病人、免疫抑制状态病人及免疫力衰弱等病人的威

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制度完整版

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制 度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 一、医院感染管理三级组织健全,职责明确。 二、医院的布局、设施及工作流程符合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要求 建筑布局、人流、物流符合感染控制原则。 三、认真执行医院感染管理各项规章制度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范、标准,制定并落实医院感染管理各项规章制度。 四、必须遵守消毒灭菌原则进入人体组织、无菌器官的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必须灭菌;接触皮肤、粘膜的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必须消毒。各种用于注射、穿刺、采血等有创操作的医疗器具必须一用一灭菌。 五、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知识教育与培训对新上岗人员、进修生、实习生进行医院感染知识的岗前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对院感管理重点部门、各级各类管理人员及医务人员的培训。 六、加强医院感染重点部门的管理各重点部门的布局与流程合理,制度及措施建全,符合《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及相关规范、标准要求。 七、落实医院感染的监测工作医院感染病例监测、消毒灭菌效果监测、环境卫生学监测。 八、建立完善的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及处置管理制度发生医院感染暴发按规定报告,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感染源,切断传播途径。 九、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制定合理使用抗菌素的管理制度及相关措施。

十、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的管理管理制度健全,对一次性使用医疗器械、器具的相关证明进行审核,对其储存、使用及用后处理进行监督检查。 十一、做好医务人员个人防护制定有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防护措施、报告及处理制度和应急预案,并进行消毒隔离技术、标准预防、手卫生规范等相关知识的培训。 十二、医疗废物及污水管理建立健全管理组织、制度,职责明确。对分类收集、运送、暂时贮存、接收等环节严格管理。 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 医院感染管理科 二0一0年三月修订

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护理的效果

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护理的效果 目的仔细探讨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护理的管理工作效果及作用,以利于临床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几率。方法选取2015年1月~10月本院接受各种治疗的住院患者300例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临床课题研究,根据护理管理方法的异同性,随机分为研究Ⅰ组和对照Ⅰ组,各150例。对研究Ⅰ组采用预防和控制管理方式进行医院感染护理,而对照Ⅰ组仅进行普通管理临床工作。根据医院内容易发生感染事件的各种工作环节及危险因素进行探讨分析,对比两组医院感染护理的效果。结果经过8周的各项护理管理工作制度的实施,通过进行临床对比显示,研究Ⅰ组中患者医院感染几率为3.33%,与对照Ⅰ组的18.67%相对比,研究Ⅰ组的医院感染发生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护理的效果极为显著,对患者的疾病治疗也有积极的干预影响作用,因此,在临床治疗及护理过程中应高度关注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护理,进而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标签:预防;控制;医院感染;护理 医院是各种疾病患者的密集场所[1],而医院环境、医疗器具、医疗物品、医疗药物及人员等均最易被病原微生物附着或入侵污染,从而为传染性疾病或易感性疾病的传播提供有利的外部条件,进而促进增加医院感染的发生危险。现对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护理的管理工作效果及作用进行仔细探讨和重点研究,现报道如下爱。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10月本院接受各种治疗的住院患者300例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临床课题研究,根据护理管理方法的异同性,分为研究Ⅰ组和对照Ⅰ组,各150例。研究Ⅰ组男89例和女61例;年龄34~73岁,平均年龄(53.54±1.66)岁。对照Ⅰ组男87例和女63例;年龄33~73岁,平均年龄(53.24±1.76)岁。对两组一般资料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Ⅰ组仅进行普通管理临床工作。而对研究Ⅰ组采用预防和控制管理方式进行医院感染护理。如①加强预防医院感染管理意识,建立危险分级管理制度[2],严格落实管理措施,对任何感染机会都不放过;②制定严格消毒、隔离等细节操作措施;③工作人员有章可循、明确职责,监督管理医疗用品、仪器等,合理抗生素掌握使用标准,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3];④全面监督各科室的感染管理工作,做到重点环节重点预控。 1.3 统计学方法

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制度全

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制度 全 The latest revision on November 22, 2020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一、呼吸系统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制度 (一)将感染与非感染病人分室安置,病房按时开窗通风;特殊呼呼道感染病人,执行标准预防;对于器官移植、粒细胞减少症等严重免疫功能抑制患者,应进行保护性隔离,医务人员进入病室时须戴口罩、帽子,穿无菌隔离衣等。 (二)病情许可的情况下,鼓励患者半卧位,并尽早下床活动。 (三)训练手术后患者(尤其是胸部和上腹部手术患者)正确咳嗽排痰方式,必要时予以翻身、拍背,以利于痰液引流。 (四)昏迷患者取平卧位时,头偏向一侧。 (五)绝对卧床患者每2小时翻身、拍背一次。 (六)吞咽异常的病人经口喂食宜量少、缓慢,以防误吸。 (七)严格掌握气管插管或切开适应症,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的患者应优先考虑无创通气;如要插管,尽量使用经口的气管插管。 (八)对气管插管或切开病人,吸痰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九)注意患者口腔卫生,使用洗必泰漱口或口腔冲洗,每2-6小时1次。 (十)呼吸机螺纹管每周更换1次,有明显分泌物污染时及时更换;湿化器内添加灭菌水,每天更换。

(十一)冷凝器应始终保持在最低位,冷凝水及时倾倒,不可使冷凝水流向患者气道。 (十二)一次性气管插管、吸痰器、呼吸机螺纹管严禁重复使用。 (十三)呼吸机外表面清洁消毒每日一次,包括界面、键盘、万向臂架、电源线、高压气源管路等。污染严重和呼吸机用毕终末消毒时,须用75%医用酒精擦拭触摸屏式操作面板,擦拭时应避免液体进入呼吸机内部。 (十四)人工气道/机械通气患者,每天评估是否可以撤机和拔管,尽量减少机械通气和插管天数。在拔插管或解除气囊前,需将插管气囊以上的气管分泌物清除干净。 (十五)呼吸机各部件消毒后,应干燥后保存备用,保存时间为一周,过期应重新清洗消毒。 (十六)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及时送检标本做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 (十七)严格按卫生部《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清洗、消毒支气管镜。 (十八)医务人员必须遵循手卫生规范,减少经手传播造成的交叉感染。二、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 (一)严格掌握导尿指征,根据需要决定置留导尿管及留置时间。 (二)仔细检查无菌导尿包,如导尿包过期、外包装破损、潮湿,不应当使用。

医院感染地预防与控制教案设计

第十一章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第一节医院感染概述 医院是各种患者集中的场所,病原微生物种类繁多且耐药性强,大量抗生素和免疫抑制剂的广泛使用,以及各种侵入性诊疗技术的广泛应用等,导致医院感染不断增多,这不仅使医院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也增加了患者的身心痛苦,因此防治医院感染成为当务之急。 一、医院内感染的概念及分类 (一)概念: 医院内感染(医院获得性感染):指患者、探视者和医院职工在医院内受到 感染并出现症状 (二)医院内感染的分类 1、外源性的感染(交叉感染):病原体由一个人传播给另一个人而形成的感 染 2、内源性感染(自身感染):指患者自身携带的病原体引起的感染 二、医院感染发生的原因 (一)机体内在因素 1、生理因素包括年龄、性别等。 2、病理因素由于疾病使患者对病原微生物的抵抗力降低。 3、心理因素个体的情绪、主观能动性、暗示性作用等在一定程度上可影响其免疫功能和抵抗力。 (二)机体外在因素 1、诊疗活动现代诊疗技术和先进的药物应用对医学的发展具有强大推动作用,在造福人类健康的同时,也增加了医院感染的危险性。 (1)侵入性诊疗机会增加:现代诊疗技术尤其是各种侵入性诊疗的增加。 (2)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治疗过程中不合理使用抗菌药。

从而增加医院感染的机会。 3、医院管理机制医院感染制度不健全,或者虽然建立了医院感染管理组织,但只是形式主义;医院感染管理资源不足,投入缺乏;医院领导和医务人员缺乏医院感染的相关知识,对医院感染的严重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等都会影响医院感染的发生。 三、医院感染发生的条件 三个基本条件:感染源、传播途径、易感宿主、三者同时存在并相互联系就 导致感染 (一)感染源:医院内感染主要包括以下感染源 1、已感染的患者及病原携带者 2、患者自身 3、动物感染源 4、环境储源 (二)传播途径 1、接触传播:外源性感染的主要途径 方式:直接接触、间接接触 2、空气传播:以空气为媒介,有飞沫核传播、菌尘传播 3、注射、输血传播 4、饮水、食物传播 5、生物媒介传播 (三)易感宿主:对感染性疾病缺乏免疫力而易感染的人 因此,医院感染常见的人群主要有:①婴幼儿及老年人;②机体免疫功能严重受损者;③营养不良者;④接受各种免疫抑制剂治疗者;⑤不合理使用抗生素者; ⑥接受各种侵入性诊疗操作者;⑦手术时间长者;⑧住院时间长者;⑨精神状态差、缺乏主观能动性者。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多重耐药菌感染等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 1 加强医院管 医院环境内大量细菌和易感人群并存的特点决定了医院场所的特殊性[1]。为了减少医院内的各种感染,采取切实可行的预防措施。 1.1 完善接诊、分诊制度根据医院具体情况开设不同的门诊,以预防病人在确诊前与一般门诊混和就诊所引起的交叉感染。 1.2 完善病种管理根据不同科室的具体情况开设隔离病房、危急病房、温馨病房等,以满足不同病种患者的收治,减少交叉感染。 1.3 完善区域化管理严格划分污染区、半污染区、清洁区的管理,护理人员不仅要严格律已,还要管好患者及其家属。 1.4 严格执行陪床探视制度控制探视人员,减少陪床人员,切断外源性细菌污染的途径,降低感染率。 1.5 妥善处理废用垃圾医用垃圾、生活垃圾、锐器分类妥善处理,由专职人员收集后并进行处理。 2 严格执行消毒 2.1 加强病房空气环境的管理空气中细菌含量与多种感染密切相关,护理人员应从多个环节减少高危区域的空气微生物的含量。定时开窗,病房湿式清扫,每日完成床单更换,集中查房后用0.5%84消毒液超声雾化进行空气消毒。对高危重点科室、高危人群实行保护性隔离,严格探视,且采取探视者入室更衣、洗手,探视后对室内进行通风、消毒擦拭、喷雾消毒等措施。每月一次做细菌培养,如不合格的,重新消毒后再做培养,以保证病房的清洁。 2.2 加强物品消毒灭菌处理消毒灭菌不严是造成医院感染的原因,目前灭菌方法很多,但仍认为高温、高压效果较好。有研究报道,污染的氧气湿化

瓶、氧气管、氧气插管、呼吸机、雾化器、导尿管、床旁柜、公用洗涤池等是造成交叉感染的重要传播因素。所以,除了对必须消毒的器械物品消毒外,对易忽视的消毒器械物品应进行认真的消毒。 2.3 手的消毒护理人员进行各项护理操作前后都要彻底洗手,因为被污染的手是医院感染最主要的媒介。认真洗手与手的消毒是对患者和医务人员双向保护的有效措施[2]。在上班时间不准戴戒指、手链,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制度。做到一人一针一管一垫一巾一带,在治疗室安装感应水龙头,并配备干手机避免或减少再次污染,每月对医务人员的手进行采样监测,保证手指带菌数不超过15cfu/cm2。 2.4 终末消毒患者出院及病故后,对床单位进行严格的擦拭并消毒,以达到彻底终末消毒的目的。 3 减少侵袭性操作 尽量减少各种侵袭性操作,若病情需要,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技术,切实防止致病微生物扩散。有报道,泌尿道插管是引起泌尿系统感染的重要原因[3]。在必须导尿时,应选择毒性小、感染率低的硅胶气囊导尿管,严格无菌操作,每日2次尿道口消毒,每日更换引流袋,无菌尿管每周更换一次,留尿管前后和拔尿管前后都应对患者做尿的细菌培养,如发生菌尿症立即停止导尿,并使用合理的抗生素治疗。 4 减少开放式治疗 开放性的操作是造成感染的又一诱因。在泌尿系统疾病中,持续膀胱冲洗是不可避免的。采用3 000ml大袋生理盐水冲洗,因重力缘故不需要排气管及连通管,换袋工作由护士进行,仔细检查每袋生理盐水,避免有混浊及杂质的液体冲入膀胱。连接5 000ml一次性引流袋,常用密闭式,管颈粗,不易堵塞且可减少院内感染发生,妥善固定后冲洗液不易逆流,更有效地避免院内感染。 5 合理使用抗生素

医院感染护理控制中的问题与应对策略研究

医院感染护理控制中的问题与应对策略研究 摘要:目的研究医院感染控制中存在的护理管理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年8月到2014年8月收治的266例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133组。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感染护理控制,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强护理管理,对比两组患者的医院感染率、护理纠纷发 生率、护理差错发生率。结果经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的医院感染率(1.50%)、 护理纠纷发生率(2.26%)、护理差错发生率(0.75%)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分 别为6.77%、7.52%、5.26%)(P<0.05)。结论护理管理是医院感染控制的重 要环节,医院需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采取措施予以预防和控制,从 而有效促进患者的康复。 关键词:护理;医院感染;应对策略 医院感染指的是患者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主要包括两类感染,一种是住院 期间发生的感染,另一种是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1]。医院感染不仅直 接关系患者的身体健康,同时也是衡量一个医院医疗质量好坏和管理水平高低的 标准[2]。本文以我院在2013年8月到2014年8月收治的266例住院患者为研究 对象,分析医院感染控制中存在的护理管理问题,并在基础上提出应对策略,现 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3年8月到2014年8月收治的266例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 采用抽签方式将患者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133例。对照组133例患者中,男79例,女54例;年龄23-66岁,平均年龄为(49.67±9.36)岁。研究组133例患者中,男73例,女60例;年龄21-68岁,平均年龄为(50.03±9.81)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的对比上差异较小,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对患者予以常规护理。护理人员介绍医院情况、告知注意事项、输 液护理等。 研究组:对患者予以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护理管理,具体的护理措施措施 如下。①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建立健全医院感染控制管理制度,确保抗感染护理管理工作有章可循。②加强医务人员的培训工作,在医院有计划、有目的加强医院人员的培训工作,加强他们的职业道德,同时提升抗医院感染的水平,比如 加强对手术室、产房等重点科室的抗感染;在日常操作中,严格按照无菌技术来 执行。 1.3 观察指标 (1)医院感染:患者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2)护理纠纷:由于医方过错、过失等造成的纠纷事件;(3)护理差错:在护理人员的日常工作中出现差错, 给患者疾病的治疗带来一定的影响。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产品与服务解决方案软件(SPSS)20.0版对本研究所有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构成比(%)表示,分组对比采用检验;对比以P<0.05为有 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主管护师小三门讲义:医院感染护理学绪论

主管护师考试辅导健康护理、感染护理、护理管理 医院感染护理学绪论 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的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关键措施为:消毒、灭菌、无菌技术、隔离、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以及监测和通过监测进行效果评价。 医院感染的基本概念 一、医院感染的定义 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存在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 二、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一)下列情况属于医院感染 1.无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规定入院48小时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有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自入院时起超过平均潜伏期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 2.本次感染直接与上次住院有关。 3.在原有感染基础上出现其他部位新的感染(除外脓毒血症迁徙灶),或在原感染已知病原体基础上又分离出新的病原体(排除污染和原来的混合感染)的感染。 4.新生儿在分娩过程中和产后获得的感染。 5.由于诊疗措施激活的潜在性感染,如疱疹病毒、结核杆菌等的感染。 6.医务人员在医院工作期间获得的感染。 (二)下列情况不属于医院感染 1.皮肤黏膜开放性伤口只有细菌定植而无炎症表现。 2.由于创伤或非生物性因子刺激而产生的炎症表现。 3.新生儿经胎盘获得(出生后48小时内发病)的感染,如单纯疱疹、弓形体病、水痘等。 4.患者原有的慢性感染在医院内急性发作。 三、医院感染的研究对象 医院感染的研究对象主要应为住院病人和医院工作人员。 医院感染的分类与防治 一、外源性感染及其防治 外源性感染,亦称交叉感染,通常是指病原体来自病人体外,如其他病人、病原携带者,包括医院工作人员及探视者,以及污染的医疗器械、血液制品、病房用物及环境等的医院感染。这类感染通过消毒、灭菌、隔离、无菌技术等措施的正确应用,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控制。 二、内源性感染及其防治 内源性感染也称自身感染。引起这类感染的微生物来自病人体内或体表的正常菌群或条件致病菌,包括虽从其他病人或周围环境中来的,但已在该病人身上定植的微生物。例如,肠道、口腔、呼吸道、阴道、尿道及皮肤等部位常构成内源性感染的微生物“贮藏库”。在平时定植于这些部位的正常菌群对宿主不致病,形成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生态体系。 但是,当病人健康状况不佳,抵抗力下降或免疫功能受损,以及抗菌药物的应用等因素,可导致菌群失调或使原有生态平衡失调,菌群移位,从而引发感染。 就目前水平,内源性感染还难以有效预防和控制,但可以通过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和免疫抑制类药物降低感染的风险。 第1页

医院感染预防及控制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 基本措施 一、消毒、灭菌原则 1 重复作用的诊疗器械,使用后应先清洁,在消毒或灭菌 2 耐热、耐湿的手术器械,应首选压力蒸汽灭菌,不应采用化学消毒剂浸泡灭菌 3 环境与物体表面,一般情况下先清洁,在消毒;当受到患者的血液、体液等污染时,先去除污染物,再清洁与消毒 4 实用的消毒产品应经卫生行政部门批准或符合相应标准技术规范,并应遵循批准使用的范围、方法和注意事项 二、对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与物品的要求 ·进入人体组织的、无菌器官、腔隙,或接触人体破损皮肤、破损粘膜的诊断器械以及各种用于注射、穿刺、采血等有创操作的医疗器具和物品必须“一人一用一灭菌” ·接触完整皮肤、完整黏膜的诊疗器械应进行消毒 ·审核实用的消毒产品相关证明,以符合国家有关证明 审核证件 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 《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许可证》 《医疗器械产品经营企业许可证》 《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 消毒剂: 《消毒产品生产企业卫生许可证》 《消毒产品卫生安全评价报告》 1、低度危险性物品的消毒 ·诊疗用品如血压计袖带、听诊器等,保持清洁,遇有污染应及时先清洁,后采用中、低效的消毒剂进行消毒 ·治疗车、诊疗工作台、仪器设备台面等物体表面使用清洁布巾或消毒布巾擦拭 2、中度危险性物品的消毒 1、口腔护理用具等耐热、耐湿物品,应首选压力蒸汽灭菌,不耐热的物品如体温计采用高水平消毒或中水平消毒 2、通过管道间接与浅表体腔黏膜接触的器具如氧气湿化瓶、胃肠减压器、吸引器、引流瓶等 ·耐高温、耐湿的首选湿热消毒 ·呼吸机和麻醉剂的螺纹管采用清洗消毒剂进行清洗与消毒,无条件的医院,可采用高效消毒剂浸泡消毒 三、穿刺部位的皮肤消毒 1、碘伏消毒液原液:局部擦拭2遍 2、碘酊原液:直接涂擦2遍以上,作用时间~3min,待干后用70﹪~80%乙醇 3、有效含量≥2g/L氯己定-乙醇溶液:局部擦拭2~3遍 4、70%~80%乙醇溶液:擦拭消毒2遍,作用3 min 5、复方季铵盐消毒剂原液:擦拭消毒,作用时间3~5 min 6、其他合法、有效的皮肤消毒产品,按照产品的使用说明书操作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