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四下语文园地三教案

四下语文园地三教案

四下语文园地三教案
四下语文园地三教案

四下语文园地三教案

【篇一:人教课标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三

教学设计】

语文园地三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语文园地三。

教学目标:

1、运用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交流综合性学习的感受,提高倾听、应对、表达等语言能力;

2、比较句子,体会词语在表达语意轻重方面的作用;

3、积累农业气象谚语;

4、展示综合性学习的成果,培养学生的成就感,激发探究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点:体会词语在表达语意轻重方面的作用。

教学难点:

运用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交流综合性学习的感受,提高倾听、应对、表达等语言能力。教学准备:搜集人类从大自然受到的启示的

资料、相关课件等。

课时安排:五课时。

教学过程:

口语交际:大自然的启示

教学目标:

1、以“大自然的启示”为题,提高口语交际能力,能清楚明白地把自己了解到的有关发明创造的事例或自己从动植物身上得到的启示,

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

2、指导学生运用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交流综合性学习的收获,提高倾听、应对、合作、表达等方面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创造发明的成就感,激发创新意识和探究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培养学生创造发明的的成就感,激发探究大自然的兴趣。教学准备:相关课件等。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话题

【课件出示:世界动物濒临灭绝资料】

同学们,看到这些资料,了解了这么多珍稀动物濒临灭绝,你们知

道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吗?那是因为人类对环境的严重破坏,还有人

类对动物的肆虐捕杀。我觉得人类的这种行为无疑对动物们干了一

件忘恩负义的事情,可能有同学会问我为什么这么说呢?完成了本

次交际后,你们一定会明白的。

二、明确交际目标

要求我们做什么?【课件出示:大自然的启示——综合性学习成果

汇报会】

同学们,本次汇报会我们可以汇报哪些方内容呢?

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了解些什么?

我们从身边或书本上了解了不少发明事例,那我们还可以做些什么呢?【课件出示:汇报会目标】

同学们,老师希望你们能做到——【课件出示:大千世界你我讲,

互帮互助齐成长。】同学们,当你向别人汇报时,如何把话讲清楚,让别人听明白呢?大家谈一谈。【课件出示:声音响亮、内容简洁、认真倾听】

三、自主选择,小组交流

同学们,现在我们既有汇报的内容,又有汇报的妙法,你们都准备

好了吗?老师有个好提议【课件出示:我们一边汇报一边做环保。】我们怎么去做汇报呢?让我们一起种【课件出示:一棵智慧大树图片】,树上可以结各种各样的水果,果子来源于你们的成果汇报会,谁讲得好老师就奖励他果子。你们把果子放在树上,让智慧树结满

果子。

【课件出示:飞机和轮船图片】当我们乘着飞机只花几小时就能到

遥远的地方;当我们乘着轮船就能漂洋过海。现在的科技是多么发达,飞机和轮船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这么多的方便。谁知道它们是

科学家受到什么启示发明出来的?【课件出示:鸟儿、鱼儿图片】

受天空的鸟儿和水中的鱼儿的启发发明的,动物是我们的老师啊!

同学们,相信你们都收集了不少资料吧,下面请大家说说大自然给

予了我们哪些启示?

【课件出示预设:从苍蝇身上受到启示发明了气味探测器;模仿变

色龙发明了迷彩服;火箭的推动是从墨鱼的反推力上得到启示的;

从青蛙的眼睛发明了电子蛙眼;模仿鲸鱼发明了潜水艇;模仿袋鼠

发明了越野赛车;模仿乌龟的硬壳发明了坦克??图文】

同学们,你们认真收集了资料,介绍了不少的事例。下面,请你们

在小组内交流分享你们收集的资料,待会儿请各小组代表与全班同

学分享。

各小组在课外收集了精彩的资料,能与大家分享分享吗?

四、全班汇报,互动交流

【课件出示预设1:野猪在毒气飘过的地方能安然无恙,这是为什

么呢?这一现象引起了科学家们的注意。经过反复观察、试验,科

学家们发现并不是野猪对毒气有先天抵抗力,而是野猪用鼻子拱地

的天性起了作用。原来野猪闻到刺鼻的毒气时,它们本能地用突出

的大嘴巴拼命拱地,土拱松后把鼻子插进土里,松软的泥土颗粒吸

附并过滤了毒气,因此野猪避免了灾难。科学家们从中受到启发,

研制出了像野猪鼻子模样的防毒面具,里面装的是比土壤颗粒更能

吸附有毒物质并能让空气畅通的活性炭。就这样,第一代防毒面具

在战场上问世了。】

同学们,这位同学讲得怎么样?谁来评评?

【课件出示预设2:介绍青蛙和电子蛙眼。青蛙捕虫的本领很大,当

有小飞虫从它眼前飞过时,它便一跃而起,准能准确地把虫抓住。

但奇怪的是青蛙那双凸起的眼睛,对静止的东西却视而不见。即使

有苍蝇待在在眼前,也不会引起它的注意。科学家对蛙眼的结构进

行了研究,根据蛙眼的视觉原理,研制成功一种电子蛙眼。这种电

子蛙眼能像真的蛙眼那样,能准确无误地识别出特定形状的物体。

把电子蛙眼装入雷达系统后,雷达抗干扰能力大大提高。这种雷达

系统能快速而准确地识别出特定形状的飞机、舰船和导弹等。特别

是能区别真假导弹,防止以假乱真。】

谁来评评他讲得怎样?

同学们,刚才介绍的都是陆地上的动物,你们想不想听听海底的动

物呢?

【课件出示预设3:同学们,你们听说过水母吗?水母,又叫海蜇,是一种古老的腔肠动物,早在5亿年前,它就漂浮在海洋里了。这

种低等动物有预测风暴的本能,每当风暴来临之前,它就游向大海

避难去了。原来,在蓝色的海洋上,由空气和波浪摩擦而产生的次

声波,总是风暴来临之前的前奏曲。这种声波入耳无法听到,小小

的水母却很敏感。仿生学家发现,水母耳朵的共振腔里长着一个细柄,柄上有个小球,球内有块小小的听石,当风暴前的次声波冲击

水母耳中的听石时,听石就刺激球壁上的神经感受器,于是水母就

听到了正在来临的风暴的隆隆声。】

五、拓展延伸

同学们,从刚才的汇报中,我们知道了大自然给予我们很多启示,

大自然真是我们的老师啊!同学们,现在你们明白了老师开始所说

的那句话吗?【课件出示:人类对环境的严重破坏,人类对动物的

肆虐捕杀,这种行为无疑对动物们干了一件忘恩负义的事情。】

我们人类对我们的老师进行捕杀,破坏它们的生存环境,那不是无

疑做了一件忘恩负义的事吗?

同学们,其实,发明就在我们身边,我们学校很多同学参与了发明

活动,下面谁来给我们介绍介绍?其他同学评价评价。

经过综合性学习,相信同学们的心中都萌发了发明的臆想了吧!同

学们在课外进行了一些小发明,哪位同学愿意把你的发明设想与大

家分享分享,请大家给你指点和评议?

同学们,听了他的介绍,你们有什么建议吗?

还有哪位同学愿意把你的发明设想与大家分享分享,请大家给你指

点和评议?

同学们,请把你们小组获得的果子贴到智慧树上。大家看,果实累

累啊!

同学们,今天综合性成果汇报会开得真成功,老师为你们骄傲!

板书设计:大自然的启示

仿生发明启发想象

从我做起创新求进

习作:大自然的启示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能清楚的表达自己从大自然中受到的启示。

2、让学生学会修改自己的习作。

3、引导学生进一步关注自然,发展学生观察、想象等思维品质,提高表达能力。教学重难点:清楚的表达自己从大自然中受到的启示。教学准备:相关课件等。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新课(明确写什么)

【课件出示:大自然图片】同学们,大自然不但美丽而且神奇,蕴藏着无穷的奥秘。在上节课,我们为大自然的启示这个综合性学习汇报会做了大量的准备,大家走进大自然,去观察,去探索,收获了许多新的发现和启示。你们在汇报会上的精彩汇报让老师感到无比欣慰,老师期待着大家把这些发现和收获写下来,让更多的人与我们一起分享。【课件出示:课题】

同学们,这次习作我们可以写些什么呢?谁来与大家分享分享?小结:

本次习作【课件出示:可以写自己本单元学习中的发现,或者活动经过,心得体会。把自己感受最深的方面或者是最有话可说的方面用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注意不要大量抄录资料。】

二、教给写作方法(明确如何写)

同学们,口语交际课上你们“说”得很精彩,但如何让“写”也一样精彩呢?

我们要掌握方法,把自己观察体验大自然的结果汇报得同样精彩。老师想提醒大家注意三点【课件出示:一是广开思路,二是选好角度,三是选好材料。】在选材方面应具备三个特点【课件出示:一要真实,二要典型,三要新颖。】

同学们,你们准备选用什么材料作为你们的习作内容呢?

根据学生回答,引导学生掌握【课件出示习作技巧:

a、观察了什么现象。

b、观察实验的过程。

c、观察的体验。

d、自己的思考分析。

e、观察的收获和启示。】

同学们,写好“大自然的启示”这篇习作,有哪些好的习作技巧呢?习作技巧没有好坏之分。你用得巧妙就是好技巧。老师想教给你们一个列提纲的习作窍

门【课件出示:

开头:直接点题,说明你受到了什么启示;

中间:具体描述一个故事,你是怎样观察和体验大自然现象的。讲故事,是谈自己对大自然的观察和体验,越生动越有趣就越好。

结尾:谈谈你受到的启示。启示其实就是说道理,是故事形成的思考。】

三、范文引路,引导习作

1、为了帮助大家把习作写好,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篇范文,请大家读一读,谈一谈自己的收获。

a、【课件出示范文一:

蜘蛛的启示

大自然中的一切事物都曾经给过我们很多启示。比如:梅花在寒风

中傲然挺立,那是让我们要勇敢面对困难;小草在冬天弯下腰,到

了春天又直起了腰,那是在教我们从哪里摔倒的就要从哪里站起来。一个晴朗的星期天,我偶然间在我家洗手间的一个小小的角落里发

现了一只小蜘蛛。我惊恐万状,正准备把那只小蜘蛛踩死,只见它

正在准备织网,我于心不忍,决定看看它是怎么织网的。只见那只

小蜘蛛从嘴里慢慢地吐出一点白色的细丝来,然后从墙角这边爬到

墙角那边,这样,第一根线就织好了。接着,它又照着前面织线的

方法往下织,过了一会儿,一张完好的蜘蛛网就快完成了,我心里

真替这只小蜘蛛高兴,这时小蜘蛛还在默默地努力着。眼看小蜘蛛

就要完成了,淘气的风弟弟却跑来捣乱,它“呼”的一吹,蜘蛛网“绷”的一声就断了。

可怜的小蜘蛛只好又重新织网,它又按照刚才织网的方法一丝不苟

地织起网来。这一张蜘蛛网和上一张一样刚织了不到一半,蜘蛛网

又断了。就这样,蜘蛛网断了好几次,还是没有织完。

我有些厌烦了,正准备走开,心里一想:人家小蜘蛛都没有烦,还

在坚持不懈的努力,我怎么能烦呢?于是,我继续蹲在洗手间看蜘

蛛是怎样织网的。最后,经过它一次又一次的艰辛努力,终于在最

后一次织出了一张完好的蜘蛛网。看到这里,我被小蜘蛛这种坚持

不懈的精神所感动,并从中懂得干什么事情不能半途而废,一定要

努力、努力再努力才能取得最后的成功。

大自然真是我们人类的好老师!只要我们肯学,天天都会有所收获的。】

师生共同评析习作,找出范文的优点进行模仿学习。

引导总结:

这篇习作写的都是自己的亲身经历,观察仔细,真实可信。

【课件出示:小作者先写一次偶然的事件引起“我”对蜘蛛的兴趣;

接着写观察到的现象;最后介绍得到的启示,条理清晰,语言简洁。作者把这个过程写清楚了,写得很生动,

【篇二: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三教案】《语文园地三》

教学目标:

1、运用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交流综合性学习的收获,提高倾听、应对、表达等语言能力。

2、比较句子,体会词语在表达语意轻重方面的作用

3、积累农业气象谚语。

4、展示综合性学习的成果,培养学生的成就感,激发探究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时间:四课时。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32)

一、展示事例,激发兴趣

课件出示或讲述下列事例,引入新课。

? 2000多年前埃及人迈克雷在尼罗河边散步时,踢到了干乌龟壳,

从中受到启发,

发明了木制四弦的乐器——世界上最早的小提琴。

(课件出示乌龟壳、小提

琴、播放小提琴优美的旋律) ? (音乐转换为沉重的曲调,教师语

气沉重地讲述)

澳大利亚原本没有兔子,只有袋鼠、鸵鸟等少数动物种类。1859年

英国移民带去20多

只家兔到达澳大利亚。那里没有虎、豹、狼、狐等食肉动物,兔子

没有天敌,只生不死,不到三年时间,就多得挤满了牧场草地。到

了19世纪末,兔子经过的地方,牧草、麦苗荡然无存,仿佛刮了一

龙卷风,或像洪水刚刚冲过一样,丰美的草场变成了荒漠,确确实

实发生了一场“兔灾”,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很长一段时间人们对兔

子的逞凶束手无策。后来,科学家找到一种针对兔子的粘液瘤病毒,它通过蚊子传播给兔子,大批兔子接连死去,这样澳大利亚的农业

和畜牧业才得以恢复。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它告诉我们:自然界

动物与动物之间,动物与植物之间都是协调统一的关系,哪个环节

上发生失调,就会破坏生态平衡,就会给人类带来灾害。

二、自主选择,分组交流

自主选择交流的内容——从下列方面任选一项交流:自己对大自然

的发现;搜集到的相关资料;自己的发明设想;自己尝试实验或设

计发明的情况。

自主选择交流的伙伴——交流内容相同的组成一个或若干个小组。

自主推荐在全班汇报的代表——教师适当引导激励上台少的同学,

善于发现突出典型并积极向组员推荐。

三、全班汇报,互动交流

1.各小组推荐的代表向全班汇报,教师注意引导学生说话清楚、大方、语言顺畅连贯,通过过渡评点和重点引导学生评议两三名同学

来激励学生;听的同学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在听的过程中或听完之

后举手向汇报的人请教,形成台上台下的互动交流,学生不能解答

的教师可做解答或引导课外去查阅资料、实践探究。

2.评选“最佳创意奖”“查阅资料能手”“超越自我奖”等,进行精神奖励:全班鼓掌、打节奏为获奖同学唱一支歌曲。

四、同桌互说,强化提高

请向获奖的同学或你认为最出色的同学学习,重新组织自己的语言,再同桌两人一组,一人讲,对方听一听、问一问、夸一夸。教师巡

回指导。

第二课时习作(33)

一、自主汇报,确定习作内容

1.用五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汇报本次习作想写什么。

2.小结:本次习作,是写自己在综合性学习中的发现,或者活动经过,或者心得体会。你哪方面感受最深,最有话可说就写哪些方面,注意不要大量地抄录资料。

二、自主习作,教师巡回指导

三、相互修改,完善习作初稿

如果课堂上有时间,可以当堂点评一、二篇习作,还可以把巡视中

发现的语句、标点等方面的突出问题讲一讲,引导学生修改。

四、誊写作文底稿。

第三课时习作评讲(34)

一、个性展示台

1.教师发下习作本,学生阅读批语和自己的习作。

2.学生自主上台展示本次习作中的“亮点”——自己认为用得好的词语,写得好的句子、段落。

词语:上台在黑板上写。

句子、段落、篇章:上台宣读,自己谈谈向大家宣读的理由,

适当引导评议。对于有特色的习作,教师可推荐发表或参赛。

二、教师做小结

1.教师从优劣得失等方面小结本次习作的情况。

2.提出有共性的问题(如语句、层次、标点等)引导全班评议集体

修改。

三、个人再修改

各人放声朗读自己的习作,用修改符号再次修改明显错误或有毛病

的地方,错别字词订正写在习作“眉批”空处,每个写三遍。

对习作不合格的同学,教师指导重新写作或当面指导修改完善。

第四课时“我的发现”和“日积月累”(35)

一、我的发现

1.读一读,自己悟一悟。

2.说一说,读一读,分组感悟。

第一组:“终于”说明了科学家揭开蝙蝠探路的秘密是很不容易的,

是反复试验的结果。

第二组:“根本”强调了“如果不是我们”自作聪明,这些海龟是完全

不会受到伤害的。

第三组:“居然”进一步强调了这的确是“令人难以相信”。在朗读时,注意这三个词语语气稍重一点儿。

3.小结:这三组句子,每组里的两个句子基本意思是相同的,但每

组里的第二个句子表达的语义更重一些,我们平时阅读文章与说话时,要注意这样的词语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4.举一举例子:你还能举出这样的一组例句来吗?

二、日积月累

1.自由读,想一想意思。

2.自主说,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理解的气象谚语,教师适当点拨。

3.多种形式积累:自主背、相互背、齐背、指名背。

4.拓展交流:你还知道哪些气象谚语?注意引导学生背一背当地常

说的气象谚语。

三、布置思考作业

你想做的展示台内容。

第五课时展示台(36)

一、课前准备

1. 讨论,确定展示形式。

在充分发言的基础上,个人或分组确定一种或两、三种展示方式,如: a)主办“认识大自然”手抄或黑板报。

b)“仿生学课外读物介绍会”或建立“仿生学图书借阅角”。c)“仿生学发明创意赛”。(可结合“口语交际、习作”进行)d)“大自然的启示

图片展”。

e)布置“小发明、小制作实物展台”。

f)“大自然的启示综合性学习收获”优秀习作栏目。

2. 行动,筹备展示活动。

筹备时,时间上可有一定的弹性,要充分发挥各小组小组长的作用。

二、展示评比

【篇三: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语文园地三》

教学设计】

《语文园地三》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努力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参与、

合作的意识,引导学生自主进行评价,重视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使学生乐于表达,鼓励学生运用平时积累的

语言材料、表达方式,丰富自己的表达。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

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使学生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无拘无束、自由奔放地进入学习状态。

教学目标

1、运用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交流综合性学习的收获,提高倾听、

应对、表达等语言能力。

2、比较句子,体会词语在表达语意轻重方面的作用

3、积累农业气象谚语。

4、展示综合性学习的成果,培养学生的成就感,激发探究大自然的

兴趣。

教学重点:

体会词语在表达语意轻重方面的作用

教学难点:

运用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交流综合性学习的感受,提高倾听、应对、表达等语言能力教学准备:

1、搜集人类从大自然受到的启示的资料

2、请擅长书画的同学在黑板上题写活动主题:“‘大自然的启示’综合性学习成果汇报会”,配上简单的背景图画;自荐或推荐学生主持人,准备开场白与串联词等。课前准备

3、准备“展示台”展示内容。

4、教师准备人类从大自然中受到启示有所发现与发明事例的资料或

课件。

教学时间:三课时(其中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1课时,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展示台1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我们通过一个个鲜活的案例,深刻感

受了大自然带给我们的启示。本次“口语交际”的训练内容也是围绕“大自然的启示”这一专题展开的,希望同学们畅所欲言,把自己的

感受与收获与大家一起分享。

[设计意图:引导回顾关于大自然启示的案例,丰富学生的思维,

自然引入口语交际的话题。]

二、明确任务,分组交流

1、请学生阅读口语交际的要求,说说口语交际的内容。

2、出示交流的内容:自己对大自然的发现;搜集到的相关资料;自

己的发明设想;自己尝试实验或设计发明的情况。

3、生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课题自主练说。

4、自主选择交流的伙伴──交流内容相同的组成一个或若干个小组。

5、小组内推荐在全班汇报的代表(教师适当引导激励上台少的同学,善于发现突出典型并积极向组员推荐。)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进入交际话题,明确的要求使学生明白自己

要做什么,该做什么,怎么做,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三、展示汇报,全班交流

1、各小组推荐的代表向全班汇报,互动评价。

教师注意引导学生说话清楚、大方、语言顺畅连贯,通过过渡语评

点和重点引导学生评议两三名同学来激励学生;听的同学有不明白

的地方可以在听的过程中或听完之后举手向汇报的人请教,形成台

上台下的互动交流,学生不能解答的教师可做解答或引导课外去查

阅资料、实践探究。

2、评选“最佳创意奖”“查阅资料能手”“超越自我奖”等,进行精神奖励。

3、请向获奖的同学或你认为最出色的同学学习,重新组织自己的语言,再同桌两人一组,一人讲,对方听一听、问一问、夸一夸,纠

正不足之处。教师巡回指导。

[设计意图: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以赏识的眼光充分肯定学生的

优异表现,激起学生口语交际的欲望,树立了主动参与交际的信心,使他们进入主动学习的状态,能够无拘无束,大胆的进行口语交际,让学生在充分的交际中发展语言,培养交际能力]

四、展示事例,深化提高

1、课件出示或讲述下列事例(音乐为沉重的曲调,教师语气沉重地

讲述):

澳大利亚原本没有兔子,只有袋鼠、驼鸟等少数动物种类。1859年

英国移民带去20多只家兔到达澳大利亚。那里没有虎、豹、豺、狼、狐等食肉动物,兔子没有天敌,只生不死,不到三年时间,就多得

挤满了牧场草地。到了19世纪末,兔子经过的地方,牧草、麦苗荡

然无存,仿佛刮了一场龙卷风,或像洪水刚刚冲过一样,丰美的草

场变成了荒漠,确确实实发生了一场“兔灾”,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很长一段时间人们对兔子的逞凶束手无策。后来,科学家找到一种

针对兔子的粘液瘤病毒,它通过蚊子传播给兔子,大批兔子接连死去,这样澳大利亚的农业和畜牧业才得以恢复。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它告诉我们:自然界动物与动物之间,动物与植物之间都是协

调统一的关系,哪个环节上发生失调,就会破坏生态平衡,就会给

人类带来灾害。

2、同学们,听了这个故事,你又有什么启示呢?课后与同学、家长

进一步交流。[设计意图:通过鲜活的事例再次引发学生的思考,

加深了对大自然的感悟。把交际任务延伸到课外,进一步培养了学

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附课堂检测:

说一说自己自己对大自然的发现。

答案:(略)

第二课时习作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就“大自然的启示”展开了交流,同学们在活

动中一定收获不少,这节课我们就来写一写。

[设计意图:由“说”自燃引入“写”,以谈话调动学生写的欲望。]二、明确写作要求

1、生自读写作提示,想一想这次作文写什么?

2、确定习作内容,让学生汇报本次习作想写什么。

3、小结,出示内容要求:本次习作,是写自己在综合性学习中的发现,或者活动经过,或者心得体会。

师引导:你哪方面感受最深,最有话可说就写哪些方面,注意不要

大量地抄录资料。[设计意图:明确习作要求,让学生自主选择习

作内容,教师起到引导作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利于习作选材。]

三、自主习作。

教师提示:在动笔前,要在头脑中“放放电影”,静静回想一下自己

的发现或活动的过程与心得;再考虑先写什么再写什么,确定表达

的顺序,重点写什么,使学生对习作内容有一个初步的构思与安排。教师巡视,随时发现问题予以指导。

[设计意图: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要

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因此,在此部分的设计中,充

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表达真情实感。]

四、相互修改,展示评价。

1、自主修改:学生对自己的作文进行自我评价,看看内容是否具体,语句是否通顺、连贯,有无错别字,标点使用是否正确,并勾出好

词好句。

2、自主展示:学生自主上台展示本次习作中的“亮点”──自己认为

用得好的词语,写得好的句子、段落。

词语:上台在黑板上写。

句子、段落、篇章:上台宣读,自己谈谈向大家宣读的理由,适当

引导评议。对于有特色的习作,教师可推荐发表或参赛

3、推荐展示:请写得好的同学上台诵读自己的文章,其他同学指出

写得好的地方。

4、教师小结

(1)教师从优劣得失等方面小结本次习作的情况。

(2)提出有共性的问题(如语句、层次、标点等)引导全班评议集

体修改。

(3)对习作不合格的同学,教师指导重新写作或当面指导修改完善。

5、个人再修改完善

各人放声朗读自己的习作,用修改符号再次修改明显错误或有毛病

的地方,错别字词订正写在习作“眉批”空处。

[设计意图: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

不同的学习要求,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步的设计目的是重视学生在自我修改

和相互修改中提高习作能力。]

附课堂检测:

写自己在综合性学习中的发现,或者活动经过,或者心得体会。

答案:(略)

第三课时

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展示台

一、我的发现

1、同学们,自己认真读一读三组句子,自己悟一悟,看能否发现什么。

提示:理解句子的意思,有的可以结合课文的内容来理解;然后要

引导学生抓住带点的词语,采用比较的方法,分析并发现每组两个

句子在表情达意上的不同之处。

2、指名读一读,分组交流感悟与发现。

提示:在朗读时,注意这三个词语语气稍重一点儿。

3、小结:这三组句子,每组里的两个句子基本意思是相同的,但每

组里的第二个句子表达的语气更重一些,我们平时阅读文章与说话时,要注意这样的词语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第一组的第二句,加上“终于”,则体现了科学家的研究是付出了艰

辛的劳动,经历了漫长的时间,研究成果的来之不易;也体现了科

学家锲而不舍、坚韧不拔的精神。

第二组的第二句加上了“根本”,“根本”是表示程度的副词,这里有“本来”的意思。加上“根本”,更说明了海龟的灾难,完全是由于“我们”违背了规律而造成的,否则,海龟本来是不会受到伤害的。

第三组的第二句加了“居然”,“居然”有意想不到的意思。加上“居然”是对前面“令人难以相信”程度的加深和强调。

4、举一举例子:你还能举出这样的一组例句来吗?(学生交流,教

师点评)

[设计意图:把发现的机会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发现,发现词语

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知道准确运用词语的方法,达到在今后准确

用词的目的,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

二、日积月累

1、出示:自由读一读,想一想谚语意思。

2、交流: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自己知道的一条谚语的意思,理解的气象谚语,教师适当点拨。

3、男女生对读(交换)。同桌对读。

4、读了这么多遍,你会背了吗?各自练一练。

多种形式积累:自主背、相互背、齐背、指名背。

4、拓展交流:你还知道哪些气象谚语?注意引导学生背一背当地常说的气象谚语。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