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成都理工考研-普通地质学 (课后习题+答案)

成都理工考研-普通地质学 (课后习题+答案)

成都理工考研-普通地质学 (课后习题+答案)
成都理工考研-普通地质学 (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绪论

1.地质学研究的内容主要在那几个方面?

地球的物质组成;地球的结构和构造;地球的动力地质作用;地球的形成和演变历史;与社会经济相关发展相适应的工程技术方法。

2.地质学研究的方法?

研究方法:搜集资料、调查研究、归纳分析、实验模拟验证、总结推导提出假说、反复验证和修正假说

思维方法:时空观、发展观、活动观、渐变和灾变的观点

第二章地球

1.类地行星和类木行星各包括那几个行星,其特点如何?

类地行星包括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它们一般具有体积小、密度大、卫星少、有固体表层、重元素多、距太阳近的特点;类木行星包括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它们一般具有体积大、密度小、卫星多、无固体表层、轻元素多、距太阳远的特点。

2.何谓磁偏角及磁倾角?

3.大气圈自下而上可分为那几个次级圈层?

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成层和外逸层

4.地球内部划分哪三大圈层?其划分界面叫什么?

地壳、地幔、地核;分界面叫:莫霍面、古登堡面

5.上地壳(大陆地壳)和下地壳(大洋地壳)的区别?

地壳厚度在大陆地区较厚,平均35km,在大洋地区较薄,平均60km;大陆地壳由硅、铝成分为主的硅酸盐和硅、镁成分为主的硅酸盐组成,大洋地壳由硅、镁成分为主的硅酸盐组成。代表性岩石闪长岩(硅、铝成分硅酸盐)、玄武岩(硅、镁成分硅酸盐)。

6.陆地地形有哪些?海底地形有哪些?(地球表面形态:陆地地形和海底地形)

陆地地形:山地、丘陵、高原、平原、盆地、洼地;

海底地形:大陆边缘(大陆架、大陆坡、大陆基、海沟与岛弧)、大洋盆地、洋中脊

第三章地壳的物质组成

1.何谓克拉克值?组成地壳的主要元素有哪些?

克拉克值指元素在地壳中的质量分数;组成地壳的主要元素有:氧、硅、铝、铁、钙、钠、镁、钾8种

2.矿物的概念?主要根据矿物的哪些特征对其进行肉眼鉴定?

矿物指在地质作用过程中形成的自然元素和化合物;肉眼鉴定根据矿物的物理、光学、力学性质:颜色、光泽、条痕、透明度、硬度、解理、断口等

3.岩石的概念?按照岩石形成的原因,一般将岩石分为哪三个大类?

在地质作用过程中由一种(或多种)矿物或由其他岩石和矿物的碎屑所组成的一种集合体;按成因,分为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

4.何谓岩石的结构和构造?岩浆岩、沉积岩及变质岩各有哪些结构和构造?

岩石的结构一般是指组成岩石的矿物或碎屑个体本身的特征;岩浆岩、变质岩指矿物颗粒大小、结晶程度、自形程度,沉积岩指矿物颗粒大小、磨圆度、分选性等。

岩石的构造是指由组成岩石的各种结晶矿物,未结晶的物质成分或碎屑等物质在岩石中的整体排列方式或分布均匀程度,以及固结的紧密程度等所显示的岩石总体特征。

第四章生命起源及地质年代

1.确定相对地质年代的方法有哪些?

相对地质年代确认方法有:沉积岩石形成的顺序(地层学)、生物演化(古生物学)和地质构造(构造地质学)绝对地质年代测定方法有:放射性同位素法、电子自旋共振法、裂变径迹法

2.地质年代单位和年代地层单位的级别由大至小有哪些?

地质年代单位:宙、代、纪、世;地层单位:宇、界、系、统

3.熟记各纪(系)的名称、代号和时序?

显生宙--新生代:第四纪Q、新近纪N、古近纪E

显生宙--中生代:白垩纪K、侏罗纪J、三叠纪T

显生宙--古生代:二叠纪P、石炭纪C、泥盆纪D、志留纪S、奥陶纪O、寒武纪€

隐生宙--元古代:震旦纪Z

第五章构造运动

1.构造运动的概念?

由地球内力引起地壳乃至岩石圈的变位、变形以及洋底的增生、消亡的机械作用和相伴随的地震活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

2.按方向可将构造运动分为哪两种类型及作用特征?

水平运动和垂直(升降)运动;

水平运动:沿地球表面切线方向的运动。表现为岩石圈的水平挤压或水平拉张,因而引起岩层的褶皱和断裂,形成巨大的褶皱山系或地堑、裂谷。板块运动形成大洋、大陆和海路变迁。

垂直(升降)运动:地壳或岩石圈沿垂直于地表方向的运动,表现为大面积的上升运动和下降运动,形成大型的隆起和拗陷,产生海退和海侵现象。

3.岩层走向、倾向、倾角的概念?

走向:岩层层面与水平面相交线的延伸方向,其交线叫走向线。走向表示岩层在空间的水平延伸方向。

倾向:岩层向下倾斜的最大倾斜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所指的方向,它与走向正交。

倾角:岩层层面与水平面之间所夹的平面角,即最大倾斜线与其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之间所夹的角。

地质构造:组成地壳岩石圈的岩层或岩体受力而产生的变位、变形痕迹。分为水平构造、倾斜构造、褶皱构造、断裂构造

4.褶皱的基本类型及特征?

背斜和向斜;背斜:岩层向上弯曲,形成中心部分较老岩层,两侧岩层依次对称变新,容易遭受风化剥蚀成谷;向斜:岩层向下弯曲,中心部分较新岩层,两侧部分岩层依次对称变老。

5.何谓褶皱的核、翼、轴面、枢纽?

核:褶皱的中心部分,也指褶皱岩层受风化剥蚀后,出露在地面上的中心部分。翼:褶皱核部两侧对称出露的岩层。枢纽:指褶皱弯曲面上最大弯曲点的连线。轴面:指褶皱各相邻玩去面上枢纽连成的面。

6.按轴面翼产状可将褶皱分为哪些类型?

直立褶皱、歪斜褶皱、倒转褶皱、平卧褶皱

7.节理和断层的概念?

节理:指岩层、岩体中的一种破裂,但破裂面两侧的岩块没有发生显著的位移。

断层:指岩层、岩体受力破裂后,沿破裂面两侧岩块发生了显著的位移,这种断裂构造叫断层。

8.断层的主要类型及其特征?

正断层、逆断层、平移断层。正断层:上盘相对下降、下盘相对上升的断层,倾角较陡,通常在45°以上,主要是由于张引力和重力作用形成的。逆断层:上盘相对上升、下盘相对下降的断层,主要是水平挤压作用形成的。平移断层:两盘沿断层面走向方向相对错动的断层,断层面近于直立,断层线较平直,主要是水平剪切作用形成

的。

9.地堑和地垒的概念?

地堑:由两条走向大致平行的正断层组合成一个中间断块下降、两边断块相对上升的构造。

地垒:由两条走向大致平行的正断层组合成一个中间断块上升、两边断块相对下降的构造。

阶状断层:由两条或两条以上的倾向相同而走向又互相平行的正断层组合而成,其上盘依次下降、呈阶梯状。叠瓦构造:数条逆断层平行排列,构成倾向一致的逆断层组合。

10.地层接触关系的类型及特征?

整合接触:上下两套地层的产状一致,时代是连续的。整合岩层说明在一定时间内沉积地区的构造运动的方向没有显著的改变,古地理环境也没有突出的变化。

1)不整合接触:上下两套地层时代不连续,即两套地层之间有地层缺失。沉积前后发生了显著的较剧烈的构造

运动。平行不整合:不整合面上下两套地层的产状是彼此平行的。形成过程:地壳下降,接受沉积——>地壳隆起,遭受剥蚀——>地壳再次下降,重新接受沉积。显著的升降运动。

2)角度不整合:不整合面上下两套地层的产状是斜交的。形成过程:陆地下降接受沉积——>水平挤压(岩层

褶皱、断裂)、上升遭受剥蚀——>再下降接受新的沉积。显著的水平运动。

3)共同特点:有明显的侵蚀面存在,侵蚀面上往往有底砾岩、古风化壳等;有明显的岩层缺失现象,代表长期

剪短;不整合面上下的岩性、古生物等有显著的差异。

11.按板块之间的相对运动,可将板块边界分为哪些类型。

分离型运动-海底扩张运动、汇聚运动-板块的俯冲或碰撞运动、平错运动

第六章地震作用

1.震源、震中、震源深度及震中距?

震源:地下发生地震的地方;震中:震源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

震源深度:从震中到震源的垂直距离;震中距:在地面上,受地震影响的任何一点到震中的距离

2.震级和烈度?

震级:地震有强有弱,用以衡量地震强度的量。

烈度:地震发生时,人们通常用地震烈度来描述地面遭受到地震影响和破坏的程度。

3.等震线?

等震线:地震烈度相等点的连线

4.世界地震主要分布在那4条地震带?

地震分布:环太平洋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山地震带、大洋中脊地震带、大陆裂谷地震带;

地震成因:构造地震、火山地震、陷落地震及诱发地震;

地震过程:孕震阶段、临震阶段、发震阶段、余震阶段;

地震活动时间分布:活跃期、平静期;

第七章岩浆作用

1.岩浆的概念?

地壳深处或上地幔部分熔融产生的、炽热黏稠的、溶有挥发分的熔融体;

2.根据岩浆中SiO2含量可将其分为哪些类型?

超基性岩浆(<45%)、基性岩浆(45-52%)、中性岩浆(53-66%)、酸性岩浆(>66%)

3.火山喷出物有哪些类型?

气体喷出物、液体喷出物、固体喷出物、

4.按火山喷发状态,可将其分为哪三种类型,其特征如何?

宁静式:夏威夷型,无爆炸现象,只有熔岩自火山口宁静的涌出。多基性熔岩,黏性小、易流动、挥发分少、冷凝慢、平缓的盾火山锥。

猛烈式:培雷型,由非常猛烈的爆炸现象,同时喷出大量火山碎屑物和其他气态物质。酸性熔岩、黏性大、不易流动的、挥发分多,形成火山锥、岩渣锥、岩穹锥。

中间式:猛烈程度介于前二者之间,多形成较陡的火山锥,岛弧、板块缝合线、大陆内部一些孤立火山属于此类。

5.按火山喷发方式,可将其分为哪三种类型,其特征如何?

熔透式喷发:岩浆以其高温熔透上覆的岩石后,大面积流出地表。多发育太古代时期,现在不存在。

裂隙式喷发:岩浆沿着地桥上的巨大裂缝溢出地表。古生代、中生代、古近纪主要喷发方式。熔岩流和熔岩被。中心式喷发:岩浆由喉管状通道到达地面的火山。除大陆裂谷和大洋中脊之外,现代火山的主要方式。

6.侵入岩体产出状态(产状)有哪些类型?

深成侵入:岩基、岩株(都为不谐调侵入体)

浅成侵入:岩盆、岩盖、岩床、沿墙

*谐调侵入体:指岩浆沿着岩层层理面挤入,并占据一定空间时,形成与围岩产状协调一致的岩浆岩体。

*不谐调侵入体:沿与层理不一致的断裂挤入的岩浆形成与围岩产状不一致的各种侵入体。

7.侵入岩体与围岩的接触关系有哪三种类型,其特征如何?

侵入接触:热接触,炽热岩浆侵入围岩,接触变质,有捕虏体,小岩枝或岩脉、冷凝边、侵入体晚于被侵入围岩;沉积接触:冷接触,升降运动,无变质现象,风化剥蚀面残留有古风化壳或剥蚀痕迹,侵入体早于围岩;

断层接触:侵入体形成以后,构造运动,接触面附近有破碎和动力变质现象。

第八章变质作用

1.变质作用的概念?

指地下深处的固态岩石在高温高压和化学活动性流体的作用下引起岩石的结构、构造和化学成分发生变法,从而形成新岩石的一种地质作用。

2.变质作用的方式有哪些?

重结晶作用、变质结晶作用、交代作用、变质分异作用和构造变形作用

3.引起变质作用的因素有哪些?

温度、压力、具有化学活动性的流体组分

4.变质作用有哪些主要类型?

区域变质作用、接触变质作用、汽液变质作用、动力变质作用、混合岩化作用

第九章风化作用

1.风化作用的概念?何谓物理风化作用和化学风化作用?

分化作用:指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坚硬岩石、矿物在原地与大气、水及生物接触过程中产生物理、化学变化而形成松散堆积物的全过程。物理风化:在地表或接近地表条件下,岩石、矿物在原地产生的机械破碎而不改变其化学成分的过程。化学风化:在地表或接近地表条件下,岩石、矿物在原地发生化学变化而分解并产生新物质的过程。生物风化作用:我们把生物生命活动对岩石、矿物产生的破坏作用。

2.风化作用的方式有哪些?影响风化作用的因素有哪些?

物理风化作用:释荷作用、岩石(矿物)的热胀冷缩、水的冻融、盐类的结晶与潮解

化学风化作用:氧化作用、溶解作用、水化作用、水解作用

生物风化作用:根劈作用、潜穴活动、翻土、生物新陈代谢分泌物和尸体腐烂物的酸化土壤、腐蚀岩石等

影响因素:气候、植被、地形、岩石特征、构造运动

3.土壤和风化壳的概念?

土壤:具有矿物质、腐殖质、水和空气的松散堆积物质。

风化壳:残积物和经生物风化作用形成的土壤在陆地上形成一层不连续的薄壳。

风化壳剖面:土壤层——>残积层——半风化层——>基岩层

第十章地面流水地质作用

1.掌握各种河谷要素。

河谷:河流的下蚀作用使河床不断加深,切刻出一条条槽形凹地;谷底:河谷底部较平坦的部分;

河床:河水占据的沟槽;谷坡:谷底以上直达分水岭的斜坡

V形谷:在河流上游地区,由于河床的纵比降和流速大,下蚀作用较强,快于拓宽速度,从而形成V形河谷。2.河流下蚀作用和侧蚀作用的特点及结果

下蚀作用:河水及携带的碎屑物质对河床底部产生破坏,使河谷加深、加长的作用。受河床纵比降、河流流速、河床岩性影响;在河流上游地区及山区河流,由于河床纵比降和流速大,下蚀能力强,易形成V形谷;不同岩性形成不同的急流和瀑布。

侧蚀作用:河水以自身的动力及携带的砂石对河床两侧或谷坡进行破坏,使河床左右迁徙、谷坡后退及河谷加宽的过程。由于水流的惯性和离心力作用,表流水流从凸岸流向凹岸,底流水流从凹岸流向凸岸,单向环流使河水侵蚀凹岸、沉积凸岸;水体是螺旋式前进,河床呈弯曲状逐渐向下游方向迁移;早期河谷呈V形谷,后期成槽状谷底,在平原地区地区易形成蛇曲,并出现裁弯取直、牛轭湖。侧蚀作用使河弯加大,曲流带变宽,谷坡后退,河谷加宽。

3.什么是侵蚀基准面

当河水面和河流注入水体的水面高度一致时,河流的注入水体的水面就是控制河流下蚀作用的极限面,常称为河流的侧蚀基准面。海平面是河流的最终侧蚀基准面。

4.曲流河及牛轭湖的形成过程?

河流的侧蚀作用使河谷不断加宽,河床呈弯曲状逐渐向下游方向迁移,在平坦宽阔的平原地区,河流弯道的演化自由而充分,这种河流称为曲流河。

随着河弯的演化,河曲带逐渐加宽,河弯曲率逐渐增加,河弯颈部逐渐变细,在洪水期河水可能冲破河弯颈部直道前进,这种现象称为河流的裁弯取直。河道裁弯取直以后原来的河弯被废弃,并堵塞成湖,称牛轭湖。5.河床沉积物(冲积物)的特征?

分选性较好、磨圆度较好、成层性较清楚、韵律性、具有流水成因的沉积构造、冲积砂矿

6.河流沉积的类型(地貌)?

浅滩、河漫滩、冲积扇和冲积平原、三角洲

7.河流阶地的类型及形成过程?

类型:侵蚀阶地、堆积阶地、基座阶地;

沿河谷两岸断续分布、由河流地质作用形成、一般洪水期不能淹没的阶梯状地形,称为河流阶地。

河流阶地的形成过程与地壳运动有关。当地壳上升,河流进行下蚀作用。如果地壳停止上升,甚至微有下降,河床纵比降变缓,河流流速减小,动能降低,河流由下蚀作用转化为侧蚀作用为主,侧蚀作用使河谷变宽,形成边滩。后来地壳再次上升,河床抬高,河床纵比降增加,下蚀作用再次加强,原来的河漫滩抬到谷坡上,洪水期也无法淹没,如此重复,便形成了多级河谷阶地。

8.河流阶地的类型有那些其特征如何?

类型:侵蚀阶地、堆积阶地、基座阶地;

侵蚀阶地:由基岩构成,阶面较窄,没有或零星由冲积物,阶坎较高。一般形成于构造抬升的山区河谷中。

堆积阶地:阶面和阶坎都由冲积物组成,基座低于河水位,在地表未出露。一般出现在较低级别的阶地。

基座阶地:阶面上为冲积物,阶坎下部可见到基岩。说明河流下蚀的深度大于冲积物厚度,反映后期构造上升幅度较大。

第十一章地下水地质作用

1.空隙率、透水层及隔水层的概念?

空隙率:即单位体积岩石中空隙所占的百分率。空隙率决定了岩石储水能力的大小。

透水层:地下岩层空隙率大及连通性好的叫透水层。如溶洞及溶孔发育的石灰岩和白云岩以及空隙发育的砾石层和沙层。

隔水层/不透水层:空隙率小及连通性差的岩层,水很难在其储存和通过。

2.包气带、饱和带、潜水、承压水的概念?

包气带:次带因包含空气而得名,大气降水向地下渗透首先经过次带,一般不可能饱和,局部因阻碍物滞留下渗水而饱和,我们称局部饱和的地下水为上层渗水。

饱和带:入渗的大气降水在到达地下一定深度后,可聚集起来,特别是遇到区域不透水层的阻碍,便可形成地下水的饱水带。

潜水:在第一个不透水层之上形成的饱和地下水。

承压水:饱水带在两个不透水层之间形成,这个饱和地下水称为承压水。

3.喀斯特的概念?

第十二章冰川地质作用

1.冰川和雪线的的概念

冰川:由于地球表面的终年积雪,在日照、升华以及温度、压力等因素的影响下转化为冰川冰,并发生运动而形成。雪线:雪原区的下限称为雪线。雪原区:这些地区降落的雪在一年内不能全部融化,降雪量大于消融量,终年积雪,称为雪原区。

2.按冰川的形态可分为那两大类?

按形态分:大陆冰川(南极、格陵兰)、山岳冰川

按气候分:冷冰川(大陆性冰川)、暖冰川(海洋性冰川)

3.冰川的运动方式有哪些?

塑形流动(上部冰层压力、重力)、基底滑动(融雪水渗入底部)

4.冰川刨蚀作用的方式有哪些?

刨蚀作用:冰川的运动队冰床和谷壁产生的破坏作用。

分为:拔蚀作用(冻结岩石一起运动)、锉蚀作用(夹带的岩石的作用)

5.山岳冰川刨蚀地貌有哪些?

围谷、冰斗、刃脊、角峰、U形谷、悬谷

6.冰碛物的特点?

冰川搬运和沉积的岩石碎屑统称为冰碛或冰碛物。

特征:纯碎屑堆积;分选极差无层理;磨圆度差;冰漂砾表面常有冰擦痕;冰碛物中常保存有喜冷的植物孢子花粉及化石。

7.山岳冰川堆积地貌有哪些?

沉积地貌有:终碛堤、侧碛堤、底碛堤、鼓丘

第十三章海洋地质作用

1.海水的运动形式有哪些?

海浪、潮汐、洋流、浊流

2.按海水的深度将海洋环境分为哪几个带?

滨海带、浅海带、半深海带、深海带

3.滨岸带的海蚀地貌有哪些?

海蚀凹槽、海蚀崖、波切台、波筑台

4.滨海带的沉积地貌有哪些?

海滩、澙湖、潮坪、沙嘴、沙坝

5.浅海带的沉积作用类型及特征?

机械沉寂:碎屑颗粒按重轻先后依次沉积下来,颗粒大沉积近岸、颗粒小沉积远岸;沉积物的分选性好、磨圆度高、具有明显的层理构造,层面上由波痕,近岸不对称波痕、远岸为对称波痕。

化学沉积:主要由过饱和析出、电性中和、颗粒吸附和生物化学作用;先沉积铝、铁、锰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其次是硅酸盐和磷酸盐,最后是碳酸盐,浅海中大量沉积碳酸盐。

生物沉积:生物繁盛,生物作用较强,容易形成生物碎屑岩,多孔是良好的储油层,珊瑚礁分布广

6.半深海带和深海带的主要沉积物有哪些

软泥沉积:半深海带主要以泥质为主,深海带以各种生物软泥为主;

浊流沉积:主要由黏土、粉沙、沙组成,有时有砾石,发育粒序层理、平行层理和沙纹层理;

锰结核:多金属元素的聚合体,主要由锰、铁和与其伴生的铜、镍、钴等组成,在海底沉积物的表面呈散点状或像铺路石那样一个接一个地铺在海底沉积物上。

第十四章湖泊和沼泽地质作用

1.湖泊的概念?

指陆地上积水的洼地,由湖盆和水体两部分构成。

2.湖盆的成因类型有哪些?

内动力地质作用(大湖泊):构造运动引起区域性地壳下沉;由断层作用导致局部地壳陷落;火山活动;

外动力地质作用(小湖泊):河流地质作用裁弯取直形成牛轭湖;冰川刨蚀作用或堆积作用;风蚀作用或风积作用;沙丘间短暂性流水带来的泥土薄壳的隔水作用而形成湖泊;海浪和沿岸流的沉积作用。

3.干旱和潮湿地区湖泊化学沉积作用的差别?

潮湿气候区降水充沛,湖泊多为泄水湖,化学和生物化学风化作用盛行,矿物分解彻底,以离子状态存在于湖泊中,离子溶液和胶体溶液易发生化学反应、电解中和、而沉淀下来形成各种铁、锰、铝矿床。

干旱气候区降水少、蒸发大,湖水很少外泄,湖泊多为咸水湖和盐湖;主要为分异沉积作用,一般遵循碳酸盐——>硫酸盐——>氯化物的顺序沉淀。

4.沼泽的概念?

陆地表面过分湿润、嗜湿性植物大量生长,并有有机质大量堆积的地方,称为大地之肺。

5.煤的形成过程?

沼泽地区生长着大量嗜湿性植物和湖水中的浮游生物、底栖生物,死亡后遗体堆积在泥沙掩覆、氧化和细菌、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下,不断形成泥炭层。泥炭层在成岩作用阶段,受上覆物质负荷和地热的影响,压实、脱水和增碳,泥炭变成褐煤,再经过变质作用,褐煤变成烟煤和无烟煤。

第十五章风的地质作用

1.风蚀作用的方式?

风蚀作用:风以自身的动力和夹带的砂石对地表破坏的过程。分为吹蚀作用和磨蚀作用。

2.风的搬运作用方式?

悬移、跃移、蠕移

3.风蚀地貌有哪些?

风蚀地貌:风棱石、风蚀蘑菇与风蚀柱、风蚀石窝、雅丹地形、风蚀城堡、风蚀垄岗、风蚀谷、风蚀洼

风积地貌:沙堆、新月形沙丘、新月形沙丘链、梁窝状沙地、新月形沙垄、蜂窝状沙丘、星状沙丘、黄土高原、黄土平原

第十六章重力地质作用

1.重力地质作用的概念?

地表的各种土层、风化岩石碎屑、基岩及松散沉积物等由于自身的重量,并在各种外因所促成的条件下产生的运动过程。

2.斜坡变形的主要类型有哪些?

潜移、弯折倾倒、崩塌及滑坡

3.泥石流堆积物的特点?

保持黏稠性,两侧呈较陡的斜坡,前缘呈陡坎,大石块停积在堆积体的前缘或两侧;大石块呈透镜状集结,层次不明显,分选差,表面有擦痕及击痕,外观粗大毛糙;堆积物中还杂有泥球,外表呈蛇状、垄岗状和岛状;在山口呈扇状堆积或深沟。

图件分析

1.构造分析

根据张庄地区地质剖面简图,分析该地区的地质发展历史。

2.小图分析

A图:a段的褶皱类型为,b段的褶皱类型为,它们的形成时代为之后,之前。T与K的接触关系为,T与下伏老地层的接触关系为。

B图:断层F的类型为,其形成时代为之后,之前。

3.判断断层类型

4.判断褶皱断层类型

5.侵入岩体分析

岩体①的产状类型为,其形成时代为之后,之前。岩体②的产状类型为,其形成时代为之后。岩体③的产状类型为,其形成时代为之后,之前。

6.分别绘制基座阶地和堆积阶地的剖面图

南京大学普通地质学试卷及答案

南京大学普通地质学试卷及答案2005年11 月8日《普地》期中考试试题一、名词解释(每题 5 分,共40 分) 1 摩尔硬度 2 克拉克值 3 同质多像 4 混合岩化 5 均衡原理 6 剥蚀作用 7 碎屑岩 8 科里奥利力 二、叙述题(每题30 分,任选2 题,共60 分。应加文字说明. 缺文字说明, 扣分。) 1.叙述火山岩和侵入岩的形成机制及其主要岩石类型 2.叙述地震形成的原因 3.如何识别褶皱并确定褶皱类型 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摩尔硬度:矿物抵抗外力的强度称硬度。世界通常使用由摩尔确定的硬度标准,由10 种不同硬度的矿

物为标准,称摩尔硬度记。它们是:1 滑石,2 石膏,3 方解石,4 萤石,5 磷灰石,6 长石,7 石英,8 黄晶9 刚玉10 金刚石 2克拉克值:中上地壳中50 种元素的平均含量。国际通用单位是ppm=10-6,即克/吨. 3同质多象:化学成分相同、但质点的排列方式不同(结构不同)的现象。其结果就是同一物质将形成不同的矿物。如:碳,金刚石(高压)- 石墨(常压)4混合岩化:区域高级变质岩进一步变质,发生高温部分熔融(酸化)现象,形成基体+脉体的特殊变质岩石(混合岩)。基体:变质岩(暗色);脉体:熔融体(长石, 石英,浅色)。 5均衡原理:解释地表高低不平却能保持平衡的一种假说。目前通用均衡补偿(Holmes A,1978),即高山下面地壳厚, 平原下面地壳薄. 地势的起伏与莫霍面起伏呈镜像反映, 称均衡现象。原因是,地幔顶部有一平面, 叫补偿基面, 在此面以上各柱体的物质总重量相等, 故能保持重力的平衡 6剥蚀作用:使岩石破碎、分解,进而脱离原地的地质作用,包括风化、水流侵蚀、冰川侵蚀、海浪侵蚀、风沙侵蚀、地下水侵蚀、湖水侵蚀等。 7碎屑岩:具有碎屑结构的沉积岩。包括砾岩、砂岩、

普通地质学试题及答案解析

普通地质学试题及答案 解析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

第一套地质学试题 姓名 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_ 一、名词解释(4′×8共计32分) 1.新构造运动 2.风化壳 3.莫霍面 4.标准化石 5.岩石圈 6. 矿物 7. 向斜 8. 转换断层 二、填空(1′×20共计20分)。 1、古登堡面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的分界面。 2、火山喷发类型有_________和_________两类。 3、火成岩可以分为超基性、基性、中性、酸性、脉岩等类别,请按此顺序分 别列举一类岩石名称_________ 、 __________、 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 、 _________。 4、中生代从早到晚有,它们的代号分别为。 5、变质作用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三类。 6、火山碎屑岩按照碎屑粒径大小可以划分为___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三类。 7、岩石变形发展的三个阶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三、选择题(20×1共计20分) 1、人和真象,真马等出现于哪一个纪___________。 A、J B、K C、T D、Q 2、印支运动发生于______纪。 A、石炭纪 B、二叠纪 C、三叠纪 D、白垩纪 3、矽卡岩型矿床是下列哪一种变质作用形成的_____。 A、接触交代型变质作用 B、区域变质作用 C、埋藏变质作用 D、动力变质 作用 4、加里东运动发生于________。 A、中生代 B、晚古生代 C、早古生代 D、新生代 5、下列哪一种褶皱构造一定发生了地层倒转________。 A、倾伏褶皱 B、直立褶皱 C、倾斜褶皱 D、翻卷褶皱 6、在推覆构造中,由于强烈侵蚀作用,如果较年轻岩块出露于较老岩块之 中,这种构造称为________。 A、飞来峰 B、构造窗 C、逆掩断层 D、冲断层 7、片理构造是区域变质岩中的常见构造,下列哪一种片理构造变质作用最强 ______。 A、板状构造 B、千枚状构造 C、片状构造 D、片麻状构造 8、根据同位素年龄测定,经历时间最长的地质时期是__________。

生理学考研问答题精选(98个)

生理学考研98 个问答题精选 1、试述O2 和CO2 在血液运输中的形式和过程 [参考答案] 02和C02在血液中以物理溶解和化学结合的方式运输。02和C02化学结合方式分别占各自总运输的98.5%和95%,物理溶解的量仅占 1.5%和5%。物理溶解的量虽然少,但是一重要环节,因为气体必须首先物理溶解后才能发生化学结合。 1)02 的运输:主要以Hb02 的方式运输,扩散入血的02 能与红细胞中Hb 发生可逆性结合:Hb+02 TH b02。在肺由于O 2分压高,促进02与Hb结合,将02由肺运输到组织;在组织处02 分压低,则Hb02 解离,释放出02。 2)C02 的运输:C02 也主要以化学结合方式运输。化学结合运输的C02 分为两种形 式:氨基甲酸血红蛋白形式和HC03-的方式。①HC03-方式:HC03-的方式占C02运输总 量的88%。由于红细胞内含有较高浓度的碳酸酐酶,从组织扩散入血的大部分C02在红细 胞内生成碳酸,HC03-又解离成HC03-和H+。 HC03-在红细胞内与K+结合成KHC03-。随着红细胞内HC03-生成的增加,可不断向血浆扩散,与血浆中的Na+结合成NaHC03-, 同时血浆中Cl-向红细胞内扩散以交换HC03-。在肺部,由于肺泡气Pco2低于静脉血,上述反应向相反的方向进行,以HC03-形式运输的C02逸出,扩散到肺泡被呼出体外。②氨基甲酸血红蛋白方式,大约7%的C02 与Hb 的氨基结合生成氨基甲酸血红蛋白。这一反应无需酶的催化,,反应迅速,可逆,主要调节因素是氧和作用。由于氧和血红蛋白与C02 的结合能力小于还原血红蛋白,所以在组织外,还原血红蛋白的增多促进了氨基甲酸血红蛋白的生成,一部分C02 就以HHbNHC00H 形式运输到肺部。在肺部,氧和血红蛋白的生成增加,促使HHbNHC00H 释放出C02。 2、何谓心输出量?影响因素有哪些?并简述其机制。 [参考答案] (1)每分钟由一侧心室收缩射出的血量,它等于每搏输出量乘以心率。正常成人安静时的心输出量约5L/min 。 (2)影响因素;心输出量取决于搏出量和心率。 1)搏出量的调节。 a. 异长自身调节:是指心肌细胞本身初长度的变化而引起心肌收缩强度的变化。在心室 和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凡是影响心室充盈量的因素,都能引起心肌细胞本身初长度的变化,从而通过异长自身调节使搏出量发生变化。心室充盈量是静脉回心血量和心室射血后余血量的总和,因此凡是影响两者的因素都能影响心室充盈量。异长自身调节也称starling 机制,其主要作用是对搏出量进行精细调节。 能影响心室充盈量。异长自身调节也称starling 机制,其主要作用是对搏出量进行精细调节。 b. 等长自身调节:是指心肌收缩能力的改变而影响心肌收缩的强度和速度,使心脏搏出量和搏功发生改变而言。横桥连接数和肌凝蛋白的ATP 酶活性是控制收缩能力的主要因素。 c. 后负荷对搏出量的影响:心室肌后负荷是指动脉血压而言。在心率,心肌初长度和收缩力不变的情况下,如动脉血压增高,则等容收缩相延长而射血相缩短,同时心室肌缩短的程度和速度均减少,射血速度减慢,搏出量减少。另一方面,搏出量减少造成心室内余血量增加,通过异长自身调节,使搏出量恢复正常。随着搏出量的恢复,并通过神经体液调节,加强心肌收缩能力,使心室舒

成都理工大学岩浆岩石学复习题

岩浆岩石学复习思考题 第一章绪论 1.岩石、岩石学的概念? 岩石是天然产出的由一种或多种矿物(包括火山玻璃、生物遗骸、胶体)组成的固态集合体。 岩石学是研究地壳、地幔及其它星体产出的岩石分布、产状、成分、结构、构造、分类、成因、演化等方面的科学。主要研究对象是地球上层的岩石。 ●2.岩石按其成因可分为哪三大类?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三者可互相转化:岩浆岩、变质岩经风化、搬运、趁机、成岩作用可形成沉积岩;岩浆岩、沉积岩经变质作用可转化为变质岩;沉积岩、变质岩经重熔作用可形成岩浆岩。 ●3.岩浆岩、岩浆岩岩石学的概念? 岩浆岩是主要由地壳深处或上地幔中形成的高温熔融的岩浆,在侵入地下或喷出地表冷凝而成的岩石。 岩浆岩岩石学是研究岩浆的起源、活动、演化、结晶及岩浆岩的组成、结构、构造、产状、分布、分类、命名、共生组合、成因机理及与构造、矿产关系等的一门独立科学。 4.结晶岩的概念? 地壳深处主要由岩浆岩、变质岩组成,是内动力作用的产物。又称为结晶岩。

第二章岩浆、岩浆作用及岩浆岩 ●1.岩浆的概念? 岩浆是上地幔和地壳深处形成的,以硅酸盐为主要成分的炽热、粘稠、含有挥发分的熔融体。 2.岩浆的成分有哪些? 主要为硅酸盐和一部分挥发分。 ●3.挥发分在岩浆中有哪些作用? 1.降低岩浆的粘度,使之易于流动。 2.降低矿物的熔点,延长岩浆的结晶时间。 3.促进有用微量元素的迁移和富成集矿,故又称为矿化剂。 4.基性岩浆和酸性岩浆的温度、粘度特点? 基性一般为1000-1300℃,粘度小;中性900-1000℃,粘度中等;酸性700-900℃,粘度大。 ●5.影响岩浆粘度的因素有哪些? 1.氧化物可显著增加粘度,二氧化硅影响最大 2.挥发份可降低岩浆的粘度。 3.温度越高粘度越小。 4.晶体含量越高,粘度越大。

普通地质学真题

2013年普通地质学803 一、名词解释 1、地质作用:形成和改变地球的物质组成、外部形态特征与内部构造的各种自然作用。分为内动力地质作用和外动力地质作用。 2、节理:岩石在力的作用下可形成断裂,其中没用发生明显位移的断裂(即裂隙或裂缝)称为节理。是地壳中发育最广的一种构造。 3、角度不整合:即不整合接触,相邻的新老地层之间既缺失部分地层,产状也不一致,其间有剥蚀面相分隔,剥蚀面的产状与上覆地层产状一致,不整合面上常有底砾岩、古风化壳、古土壤层等。 4、岩石:天然产出的、具有一定结构构造的矿物集合体(少数岩石可有玻璃或胶体或生物遗骸组成)。构成地壳及上地幔的固态部分,是地质作用的产物。 5、相对地质年代:主要是依据岩层的沉积顺序、生物演化和地质体之间的相互关系而划分的地质年代,即地质体形成或地质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地质年代单位划分等级主要有宙、代、纪、世等 6、变质作用:岩石在基本保持固态条件下,受到温度、压力及化学活动性流体的作用,发生矿物成分、化学成分、岩石结构构造变化的地质作用。 7、板块构造:刚性的岩石圈分裂成为许多巨大的块体(即板块),它们驮在软流圈上做大规模水平运动,致使相邻板块相互作用,板块的边缘就成为地壳活动性强烈的地带。板块的相互作用从根本上控制了各种内力地质作用以及沉积作用的进程。 8、土壤:通过生物风化作用形成的含有腐植质的松散细粒物质。成分有腐植质、矿物质、水分和空气。 二、简答 1、地震是什么?地震有哪几种类型?全球地震主要有哪些主要地震带 地震:由于地应力的突然释放或其它能量引起地壳的快速颤动的现象,称为地震 按成因分为:构造地震(断裂地震,由地下岩石突然发生错断所引起的)、火山地震(火山喷发时由于气体的冲击力所引起的地震)、陷落地震(上覆岩层的重量超过岩石支撑的能力,地表发生塌陷引起) 地震带的分布:1、环太平洋地震带,2、地中海-印尼地震带,3、洋脊地震带 2、矿物是什么?矿物有哪些物理性质 矿物是自然产出且内部质点(原子、离子)排列有序的均匀固体。其化学成分一定并可

《普通地质学》试卷B_(答案).

《普通地质学》试卷(B 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20分) 1. 丰度:化学元素在地球化学系统中的平均含量。 2. 冰期:气候寒冷时期,冰川发育,冰雪覆盖面积扩大的地史时期。 3. 条痕:矿物粉末的颜色。 4. 向斜:岩层向下凹陷的一个弯曲,核心部位岩层时代较新,两侧岩层时代依次变老。 5. 解理:矿物受力后沿一定方向规则裂开成光滑面的性质。 6. 向源侵蚀:使河流向源头方向加长的作用称河流的向源侵蚀作用。 7. 类质同像:矿物晶体结构中的某种原子或离子可以部分地被性质相似的它种原子或离子替代而不破坏其晶体结构,此种现象称为类质同像。 8. 地震烈度:地震对地面和建筑物的影响或破坏程度。 9. 死火山:人类历史以来未曾活动的火山。 10. 标准化石:具有在地质历史中演化快、延续时间短、特征显著、数量多、分布广等特点,对于研究地质年代有决定意义的化石。 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 古生物的研究对象是化石。与现代生物一样,根据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古生物可划分为动物界和植物界。 2. 某地层产状测得为3100∠600,则其产状三要素分别是走向为400或2200,倾向为3100,倾角为600。 3. 影响风化作用的因素是气候、地形、岩石特征。

4. 根据岩石SiO2的含量,岩浆岩可以分为四大类,分别是:(1)超基性岩、SiO2为<45%;(2)基性岩、SiO2为45-52%;(3)中性岩、SiO2为52-65%;(4)酸性岩、SiO2>65%。 5. 新生代在生物演化史上,植物为被子植物时代,动物为哺乳动物(人类)时代。 6. 按照岩石的成因(形成方式),岩石分为三大类: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 7. 世界主要地震活动带有环太平洋地震带、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地震带(地中海-印尼带)、大洋中脊地震带等。 8.中生代包括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三个纪,其代号分别是、、。8. 早古生代包括三个纪,由老到新分别是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其代号分别是888。 9. 断层要素主要有断层面、断层盘、断层线、断层位移等。 10.板块构造学说建立的基础是大陆漂移学说和海底扩张学说。 11. 根据断层两盘相对运动的方向分为正断层、逆断层及平移断层。 12.河谷形态的基本要素有谷坡、谷底、河床。 13. 海蚀地貌主要类型有:海岬、海湾、拱桥、海蚀柱、海蚀崖、海蚀洞穴、海蚀凹槽和海蚀沟谷等。 14. 地质学上计算时间的方法有两种,一是相对年代,另一是绝对年代。 15. 矿物摩氏硬度计中位于第3、第7和第8位的矿物分别为方解石、石英和黄玉。 三、判断题(正确打“√”,错误打“×”)(共7分)

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历年研究生考试真题

2008年全国硕士研究生人学统一考试 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 植物生理学 一、单项选择题:1一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元素缺乏时,导致植物幼叶首先出现病症的元素是 A.N B.P. C.Ca D.K 2.能诱导果实发生呼吸跃变的植物激素是 A.ABA B.IAA C.ETH D.CTK 3.植物一生的生长进程中,其生长速率的变化规律是 A.快一慢一快 B.快一慢 C.慢一快一慢 D.慢一快4.植物细胞中质子泵利用ATP水解释放的能量,逆电化学势梯度跨膜转运H+,这一过程称为 A.初级主动运输 B.次级主动运输 C.同向共运输 D.反向共运输5.植物叶片中进行亚硝酸还原的主要部位是 A.线粒体 B.细胞基质 C.液泡 D.叶绿体 6.高等植物光系统Ⅱ的作用中心色素分子是 A.P680 B.P700 C.A0 D.Pheo 7.植物光呼吸过程中,氧气吸收发生的部位是 A.线粒体和叶绿体 B.线粒体和过氧化物酶体 C.叶绿体和乙醛酸循环体 D.叶绿体和过氧化物酶体 8.类胡萝卜素对可见光的吸收范围是 A.680~700nm B.600~680 nm C.500~600 nm D.400~500nm 9.1mol NADH + H+经交替氧化途径将电子传给氧气时,可形成A.4molATP B.3molATP C.2.molATP D.1molATP 10.若某一植物组织呼吸作用释放C02摩尔数和吸收O2摩尔数的比值小于1,则该组织在此阶段的呼吸底物主要是 A.脂肪B.淀粉C.有机酸D.葡萄糖

11.某植物制造100g干物质消耗了75kg水,其蒸腾系数为 A.750 B.75 C.7.5 D.0.75 12.下列蛋白质中,属于植物细胞壁结构蛋白的是 A.钙调蛋白B.伸展蛋白C.G蛋白D.扩张蛋白 13.在植物的光周期诱导过程中,随着暗期的延长 A.Pr含量降低,有利于LDP开花 B.Pfr含量降低,有利于SDP开花C.Pfr含量降低,有利于LDP开花D.Pr含量降低,有利于SDP开花 14.根据花形态建成基因调控的“ABC模型”,控制花器官中雄蕊形成的是A.A组基因B.A组和B组基因 C.B组和C组基因D.C组基因15.未完成后熟的种子在低温层积过程中,ABA和GA含量的变化为 A.ABA升高,GA降低 B.ABA降低,GA升高 C.ABA和GA均降低 D.ABA和GA均升高 二、简答题:16—18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6.把一发生初始质壁分离的植物细胞放入纯水中,细胞的体积、水势、渗透势、压力势如何变化? 17.简述生长素的主要生理作用。 18.简述韧皮部同化物运输的压力流动学说。 三、实验题:19小题,10分。 19.将A、B两种植物分别放置在密闭的光照生长箱中,定期抽取生长箱中的气体样品,分析其中的C02含量。以C02含量对光照时间作图,得到下列曲线图。据图回答: (1)分析图中曲线变化的原因。 (2)推测两种植物的光合碳同化途径。 (3)请用另一种实验方法验证你的推测。

成都理工大学地质工程专业本科培养方案081401

成都理工大学地质工程专业本科培养方案(081401) Geological Engineering (081401) 一、专业简介(Ⅰ Major Introduction) 地质工程专业门类为工科,一级学科为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地质工程是国内最早通过中国工程教育认证的地学类专业之一,是我校双一流学科“地球科学”的主要支撑专业。 地质工程专业是在原成都地质学院“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探矿工程”两个专业的基础上,经过60余年的艰苦奋斗发展起来的。“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专业始建于1956年,“探矿工程系”专业始建于1959年。1993年原成都地质学院更名为成都理工学院,“探矿工程”专业改名为“勘察工程”专业。1999年,因国家专业目录调整,“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和“勘察工程”专业分别调整为“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的工程地质方向和岩土钻掘工程方向,分别隶属于当时的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和勘察与机电工程系。2001年底,成都理工学院重新组建并更名为成都理工大学,学校进行院系调整,将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的岩土钻掘工程方向和工程地质方向统一归属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2012年,按照国家专业目录调整要求,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的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更名为“地质工程”专业并沿用至今,仍设工程地质和钻掘工程两个方向。 地质工程是地质学与工程学相互渗透交叉的学科,主要研究人类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相互关系,以地质学及机械学原理为基础,认识、分析和解决地质工程问题,采用先进的工程技术方法和手段,为工程建设、资源开发和地质环境保护服务。我校工程地质方向主要在山区复杂地质工程问题分析与解决、工程地质勘察设计与施工、地质灾害评价与防治、地质环境评价与保护等方面形成了鲜明的特色和优势,钻掘工程方向在岩土钻掘工程材料、岩土钻掘机具、定向钻探与取心、非开挖水平定向钻进等方面的新技术新方法开发与研究形成了鲜明的特色和优势。 本专业人才质量保障体系实现了国家级本科教学质量工程全覆盖,包括国家级精品课程、国家级特色专业、国家级教学名师、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教学团队、教育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还入选国家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本专业达到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水平。 本专业全面落实企业导师制度,采用企业导师和专业教师联合指导的教学方式。注重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大学四年中,每年一次校外实习。 二、培养目标(Ⅱ Academic Objectives) 本专业培养知识、能力、素质全面发展,系统掌握地质工程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受到相关工程训练,具有较强创新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人文与职业素养、具备分析和解决复杂地质工程问题能力,能在地质工程相关领域承担资源开发、工程勘察、设计、施工、管理及研发等工作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毕业5年后经过持续学习和工程实践锻炼达

地质学基础复习题

《地质学基础》思考与习题集 绪论 重要术语 地质学、地质作用、内力地质作用、外力地质作用 复习思考题: 1.地质学研究的对象是什么?重点何在? 2.地质学研究的内容有哪些主要方面? 3.试述地质学研究的意义? 4.你怎样理解地质学的特色? 5.地质学研究的方法怎样? 第一章:地球的一般特征 重要术语 大气圈、生物圈、水圈、大地热流、常温流、地热增温流、放射性热、增温率、增温级、地温梯度、地磁要素、纵波、横波、地壳、地幔、地核、软流圈、岩石圈、大洋地壳、大陆地壳、活动大陆边缘、稳定大陆边缘、科里奥利力、莫霍面、古登堡面复习思考题 1.外力作用的三大因素是什么?如何理解其作用和意义。 2.纵波、横波、表面波的特点怎样? 3.地球内部有哪几个主要层圈?其物质状态怎样? 4.洋壳与陆壳的差别何在? 5.解释:康拉德面、莫霍面、古登堡面。 6.海底地貌分为哪些单元?各单元的特征怎样?

7.大陆地形有哪些主要单元? 8.主动性大陆边缘和被动性大陆边缘有何不同? 9.由赤道至两极地磁三要素的变化规律是什么? 10.说明地温梯度、地温级、地温率的区别? 11.地表最高点、最低点如何? 第二章:矿物 重要术语 放射性同位素、克拉克值、矿物、晶体、非晶体、晶面、同质多像、类质同像、矿物集合体、透明度、光泽、颜色、条痕、硬度、摩氏硬度计、解理、断口、硅氧四面体、硅酸盐矿物 复习思考题 1.组成地壳的主要元素有哪些? 2.解释:晶质矿物、非晶质矿物 3.解释:稳定同位素、放射性同位素,举例。 4.解释:类质同像、同质异像、举例。 5.解释:显晶质、隐晶质。 6.解释:解理与断口。 7.什么叫矿物晶体及集合体?有哪些常见的矿物集合体? 8.矿物的主要物理性质有哪些? 9.最重要的造岩矿物有哪几种?其化学成分的特点怎样? 10.掌握实验中学过的常见矿物的鉴定特征。

体育考研-运动生理学试题集1-15章

运动生理学试题集(1-15章) 运动生理学试题集1-3章 绪论 一、就是非判断题(正确记为“+”,错误记为“-”)?1、运动生理学就是研究人体机能活动变化规律得科学.() 3、人体对运动得适应性变化就是运动训练得生理学2、任何组织都具有兴奋性。( )? 基础.() 4、新陈代谢就是生命得本质,它就是机体组织之间不断进行物质交换与能量转移得过程。( ) 5、神经调节就是机体最主要得调节方式,这就是通过条件反射活动来实现得。() 二、选择题?1、运动生理学就是()得一个分支.?A、生物学B、生理学C、人体生理学 2、运动生理学就是研究人体对运动得()。?A、反应B、适应C、反应与适应 3、运动生理学得研究方法,主要就是通过( )来观察分析各种机能活动变化得规律。?A、人体实验B、动物实验C、人体实验与动物实验? 4、任何组织对刺激发生得最基本反应就是()?A、兴奋B、收缩C、分泌D、物质代谢改变E、电变化 5、神经调节得特点就是()而( ),体液调节得特点就是()而( ).?A、缓慢B、迅速 C、广泛 D、精确 6、负反馈可使控制部分得活动(),正反馈可使控制部分得活动()。 7、组织对刺激反应得表现形式就是( ) A、加强 B、减弱 C、不变D、加强或减弱? A、兴奋 B、抑制 C、兴奋与抑制?8、人体机体得机能调节主要由()来完成。?A、神经调节B、体液调节C、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 1、运动生理学 2、新陈代谢 3、刺激 4、应激性 5、兴奋6、兴奋 三、概念题? 性7、适应性8、神经调节9、体液调节*10、正反馈*11、负反馈 1、机体得基本生理特征就是什么? 四、简答题:? 五、问答题: 1、为什么要学习运动生理学??答案: 1、(—) 2、(—)3、(+) 4、(-)5、(—)?二、 一、就是非判断题参考答案:? 选择题参考答案:?1、(C)2、(C)3、(C)4、(D)5、(B、D、A、C) 6、(B、A) 7、(C) 8、(C)?四、简答题答案: 1、答:机体得基本生理特征主要指新陈代谢,应激性,兴奋性与适应性。?五、问答题答案(答题要点) 1、答:运动生理学就是研究人体在体育运动得影响下机能活动变化规律得科学,它就是体育科学得一门基础理论学科。通过学习,在正确认识人体机能活动基本规律得基础上,可掌握体育运动对人体机能发展变化得影响,体育教学训练过程中得生理学原理以及不同年龄、性别、运动项目,不同训练水平运动员得生理特点,从而能科学地组织体育教学,指导体 ?第一章肌肉收缩 育锻炼与运动训练,更好地为体育实践服务。? 一、就是非判断题(正确记为“+",错记为“—")?1、肌肉纤维就是组成肌肉得基本单位。() 2、肌原纤维最基本得结构就是肌小节.( ) 3、在肌小节中肌肉收缩时明带与暗带在变化。() 4、温度对肌肉得伸展性与粘滞性没有影响。()?5、肌肉不就是一个弹性体而就是粘弹性体。( )

成都理工大学(已有10试题)

成都理工大学 地球科学学院 高等数学(一)2002——2005 高等数学(二)2000——2005 自然地理学2004——2005 旅游资源学2004——2005 城市规划原理2004——2005 普通地质学2004——2005 测量学2004——2005 地理信息系统概论2004——2005,2010(2010为回忆版) C语言及程序设计2004——2006 遥感地质学2004 遥感导论2005 微机原理及应用2001——2002,2004——2006(2005有答案) 沉积岩石学2004——2005 地球科学概论2004——2005 找矿勘探地质学2004——2005 环境化学2004——2005 普通化学2004——2005 地质学基础2004——2005 油藏工程2004——2005 石油地质学2004——2005(注:2005年试卷共6页,缺第5页和第6页)渗流力学2004——2005 油层物理学2004——2005 普通生物学2004——2005 结晶学与矿物学2005 能源学院 普通地质学2004——2005 油层物理学2004——2005 沉积岩石学2004——2005 石油地质学2004——2005(注:2005年试卷共6页,缺第5页和第6页)找矿勘探地质学2004——2005 渗流力学2004——2005 油藏工程2004——2005 机械原理2004——2005 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 混凝土结构2004——2005 工程岩土学2004 岩土力学2004——2005 结构力学2004——2005

工程力学2004——2005 环境化学2004——2005 水力学2004——2005 建筑设计原理2004——2005 城市规划原理2004——2005 普通生物学2004——2005 机械原理2004——2005 信息工程学院 普通物理2004 物理2005 地球科学概论2004——2005 地质学基础2004——2005 信号与系统2004——2006 通信原理2004——2006 微机原理及应用2001——2002,2004——2006(2005有答案)C语言及程序设计2004——2006 数据结构2004——2006 数字电子技术2004,2006 计算数学2004 线性代数2004——2005 概率论2004 计算方法2004——2005 高等数学(一)2002——2005 高等数学(二)2000——2005 核技术与自动化工程学院 高等数学(一)2002——2005 高等数学(二)2000——2005 普通地质学2004——2005 分析化学2004——2005 无机化学2004——2005 普通化学2004——2005 电子测量与仪器2005 微机原理及应用2001——2002,2004——2006(2005有答案)核电子学基础2005 普通物理2004 物理2005 机械原理2004——2005 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院 高等数学(一)2002——2005 高等数学(二)2000——2005

兰州大学普通地质学真题及答案

《普通地质学》真题及答案 备注:页码为《普通地质学》第三版;名词解释中数字为历年考察次数;历年真题(共17套)按章节编排,考生可直接以此为纲展开复习。联系QQ:940114253 第一章绪论 名词解释 地质作用(4):就是形成和改变地球的物质组成、外部形态特征与内部构造的各种自然作用。分为内力地质作用和外力地质作用两类。 一、简答题 1. 简述地质学的研究意义(任务)?P2 (2004) 1、指导人们寻找矿产资源、能源和水资源; 2、有效地指导抵御自然灾害:查明地震、火山爆发、山崩、地滑、洪水、风沙、地面的沉降等自然灾害的形成规律,指导人们和这些自然灾害进行有效的斗争; 3、研究地质环境,保护人体健康:地质环境和人体健康有密切关系,地质学能够直接服务于人类的身体健康。QQ:940114253,最低价转让,免费答疑。 2. 简述地质作用的特点?P3 (2007,2003) 1、地质作用的地域特色:一方面,地质作用的发生发展具有共同规律;另一方面,不同地区出现不同的地质作用,且同一类地质作用在不同地区具有其特殊性; 2、地质现象的复杂性:地质现象从性质上和规模上都复杂; 3、地质作用过程的漫长性:地质作用发生和延续的时间一般很长,也有一些地质作用过程的时间很短(如地震)。 3、简述地质作用的主要形式?P3(2016) 地质作用:就是形成和改变地球的物质组成、外部形态特征与内部构造的各种自然作用。它分为内力地质作用与外力地质作用两类。 1、内力地质作用:主要以地球内热为热源并主要发生在地球内部,包括岩浆作用、构造作用、地震作用、变质作用、地球各圈层相互作用。 2、外力地质作用:主要以太阳能及日月引力能为能源并通过大气、水、生物因素引起,包括风化作用、重力滑动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固结成岩作用。两者都同时受到重力和地球自转力的影响。获取剩余文档联系QQ940114253 二、论述题

(完整word版)普通地质学_舒良树_各章作业习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地球科学地质学普通地质学均变说灾变说将今论古 二、填空题 1.地质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 2.地质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及()等若干方面。 3.地质学的研究程序一般包括()、()、()及()等方面。 4.“The present is the key to the past。”这句话的意思是(“”)。简言之,就是地质研究中常用的(“”)的思维方法。这一思维方法由英国地质学家()所提出,并由()发展和确立。 5.地质学研究的主要依据是保存在岩石中的各种()。 三、问答题 1.从总的方面看地质学的研究对象具有哪些特点?针对这些特点,在地质学研究中采取了哪些特殊的研究方法? 2.研究地质有哪些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 3.在地质学中又可分出哪些分支学科?各分支学科的主要研究内容是什么? 4.在应用“将今论古”的思维方法进行地质分析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5.怎样正确认识“均变说”与“灾变说”对地质发展演变过程的解释? 6.《普通地质学》课程的性质与任务是什么? 7.学了“绪论”部分以后,你对地质学和地质工作有了哪些初步认识。

二、填空题 1.地壳及与地壳有密切关系的部分。 2.地壳的物质组成,地层年代与地质发展历史;地壳运动与地质构造;地质作用力与地质作用;地质学的应用问题。 3.资料收集;野外考察;分析化验与模拟试验;综合解释。 4.今天是过去的钥匙;将今论古;郝屯;莱伊尔。 第2章矿物 一、名词解释 克拉克值元素丰度矿物单质矿物化合物矿物类质同象同质多象晶质体晶面结晶习性条痕解理解理面断口硬度岩石火成岩超基性岩基性岩中性岩酸性岩岩石的结构显晶质结构稳晶质结构等粒结构不等粒结构斑状结构似斑状结构粗粒结构中粒结构细粒结构自形晶半自形晶它形晶岩石的构造气孔状构造杏仁状构造流纹状构造块状构造枕状构造沉积岩碎屑岩粘土岩生物岩生物化学岩碎屑结构泥质结构化学结构生物结构成岩构造层理层面构造水平层理波状层理斜交层理泥裂波痕假晶印模球度圆度分选性成熟度胶结物胶结类型变质岩变余结构变晶结构变余构造板状构造千枚状构造片状构造片麻状构造碎裂构造 二、是非题 1.为纪念克拉克的功绩,通常把各种元素的平均含量百分比称克拉克值。() 2.由元素组成的单质和化合物都是矿物。() 3.矿物都具有解理。() 4.自形程度愈好的矿物其解理也愈发育。() 5.矿物被碎成极细的粉末后就成了非晶质物质。() 6.矿物的颜色只与其成分有关。() 7.金属光泽是指金属矿物所具有的光泽。() 8.石英是一种晶面具油脂光泽,断口具玻璃光泽的矿物。() 9.黄铁矿也是一种重要的炼铁原料。() 10.石英、玛瑙、玻璃的主要成分都是SiO2,因此它们是同质多象矿物。() 11.某火成岩含50%的SiO2,即其含50%的石英。() 12.橄榄石具橄榄绿色的条痕。() 13.克拉克值高的元素易富集成矿。() 14.岩石无例外地都是矿物的集合体。() 15.出露在地表的火成岩都是喷出岩。() 16.地下深处正在结晶的岩浆其温度比同源喷出地表的熔浆低。()

生理学考研习题及答案

生理学考研习题 第一章绪论 [A1型题] 1 人体生理学的任务是阐明人体 A 细胞的生命现象 B 器官的功能活动 C 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D 体内的物理化学变化 E正常的生命活动及其规律 2 人体生命活动最基本的特征是 A 物质代谢 B 新陈代谢 C 适应性 D 应激性 E 自控调节 3 自身调节指组织、细胞在不依赖于神经或体液调节的情况下对刺激所产生的 A 适应性反应 B 旁分泌反应 C 稳态反应 D 非自控调节 E 前馈调节 4 以下哪项是由负反馈调节的生理过程 A 分娩 B 排尿反射 C 降压反射 D 小肠运动 E 血液凝固 5 体内哪种物质是不直接传递信息的 A 神经递质 B 调制物 C 内分泌激素 D 旁分泌物质 E 局部体液因素 6 内环境是指 A 细胞外液 B 细胞内液 C 血液 D 体液 E 组织液 7 能比较迅速反映内环境变动状况的体液是 A 脑脊液 B 血浆 C 尿液 D 淋巴液 E 细胞内液 8 在自动控制系统中,从受控部分发出到达控部分的信息称为 A 偏差信息 B 干扰信息 C 控制信息 D 反馈信息 E 自控信息 [A2型题]

9 家兔,雄性,体重2.1kg,20%氨基甲酸乙酯麻醉,剂量1g/kg。切开腹壁找到膀胱,两侧输尿管扦管,收集尿液观察影响尿生成的因素。这种实验方法属于 A 整体实验 B 离体实验 C 在体慢性实验 D 在体急性实验 E 生理实验 10 人体对外环境变化产生适应性反应是依赖体内的调节机制而实现的。其中,神经调节的特点是: A 作用迅速、精确、短暂 B 作用缓慢、广泛、持久 C 有负反馈 D 有生物节律 E 有前瞻性[B1型题] 题11-13 A 整体水平 B 局部水平 C 组织水平 D 细胞、分子水平 E 器官、系统水平 11 揭示细胞膜的物质跨膜转运机制,属于那类研究 12 探索神经轴突动作电位形成的离子机制,属于那类研究 13 阐明呼吸节律的形成机制,属于那类研究 题14-16 A 神经调节 B 体液调节 C 自身调节 D 负反馈调节 E 前馈调节 14 运动员进入比赛场地,心血管、呼吸活动便开始增强,属于 15 平均动脉压在一范围内升降,脑血管口径产生适应性改变以保持脑血流量相对恒定,属于 16 内环境理化性质保持相对恒定,属于 试题答案 1.E 2.B 3.A 4.C 5.B 6.A 7.B 8.D 9.D 10.A 11.D 12.D 13.E 14.E 15.C 16.D 第二章细胞 单项选择题 1 细胞膜的热力学稳定性主要由于

历年普通地质学试题

★1998年<<普通地质学>>硕士生入学试卷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30分)1.碎屑结构 2.克拉克值 3.矽卡岩 4.地热增温率 5.共轭定理 二、填空。(每空2分,共40分) 1.沉积岩的主要特征是A_ B_ 2.河流阶地的类型有A _ B_ C_ 3.陨石按成份分为三类A_ B_ C_ 4.糜棱岩的主要特征是A_

B_ C_ 5.地球上冰川作用的主要时期有A_ B_ C_ 6.可确定地层顶底的沉积岩原生构造主要有A_ B_ C_ 7.温泉的形成与下述因素有关 A_ B_ C_ 三、问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褶皱构造的横剖面分类类型有哪些? 2.简述河流的袭夺。 3.简述岩石圈板块的边界类型及典型分布区。★1999年<<普通地质学>>硕士生入学试卷

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30分)1.基体和脉体 2.斜层理 3.侵蚀基准面 4.转换断层 5.水化作用 二、填空。(每空2分,共40分) 1.地震预报的三要素是A_ B_ C_ 2.洋壳剖面上四种特征的火成岩是 A_ B_ C_ D_ 3.温泉和地下热水的分布与下述因素有关A_

B_ C_ 4.地表某点的实测重力值经A、B、C三项校正后,如与该点标准重力值不同,则称改点存在D. A_ B_ C_ D_ 5.河流阶地的类型有A_ B_ C_ 6.地球上冰川作用的时期主要有A_ B_ C_ 三、问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简述浊流地质作用及浊积岩的主要特征。 2.褶皱构造的横剖面分类类型有哪些? 3.简述地层不整合接触关系的形成机制和识别标志。

★2000年<<普通地质学>>硕士生入学试卷 一.择题(在正确答案的号码上画上圆圈,如①)10分 1.里氏震级是Richer根据1960年发生在----的8.9级地震能量确定的。1.日本2.印尼3.智利 2.大西洋型大陆边缘与太平洋型大陆边缘主要不同在----。 1.有无海沟存在2.有无岛弧存在3.大陆架的宽与窄 3.岩浆的喷发强度与-----关系最大。 1.地壳活动2.围岩掉入量3.岩浆粘度 4.科马提岩最重要的鉴定标志是-------。 1.化学成分2.矿物成分3.鬣刺结构(构造) 5.环太平洋火山带主要发育的火山岩是----------。 1.流纹岩2.安山岩3.花岗岩 6.地震波中-------波长大,振幅大,传播慢,破坏性最大。 1.纵波(P波)2.横波(S波)3.面波(L波)

地质学基础试题与答案

《地质学基础》试题及答案(八) 一、名词解释(4′×8共计32分) 1.克拉克值 2.风化壳 3.莫霍面 4.标准化石 5.岩石圈 6. 矿物 7. 向斜 8. 片麻构造 二、选择题(18×1共计18分) 1、人和真象,真马等出现于哪一个纪___________。 A、J B、K C、T D、Q 2、印支运动发生于______纪。 A、石炭纪 B、二叠纪 C、三叠纪 D、白垩纪 3、矽卡岩型矿床是下列哪一种变质作用形成的_____。 A、接触交代型变质作用 B、区域变质作用 C、埋藏变质作用 D、动力变质作用 4、加里东运动发生于________。 A、中生代 B、晚古生代 C、早古生代 D、新生代 5、下列哪一种褶皱构造一定发生了地层倒转________。 A、倾伏褶皱 B、直立褶皱 C、倾斜褶皱 D、翻卷褶皱 6、在推覆构造中,由于强烈侵蚀作用,如果较年轻岩块出露于较老岩块之中,这种构 造称为________。 A、飞来峰 B、构造窗 C、逆掩断层 D、冲断层 7、片理构造是区域变质岩中的常见构造,下列哪一种片理构造变质作用最强______。 A、板状构造 B、千枚状构造 C、片状构造 D、片麻状构造 8、根据同位素年龄测定,经历时间最长的地质时期是__________。 A.元古代 B.古生代 C.中生代 D.新生代 9、如果在地层中找到了三叶虫,那么这个地层时代为________。 A、早奥世 B、第三纪 C、白垩纪 D、早寒武世 10、哪一种沉积建造反映了由海相到陆相的转换________。 A、复理石沉积 B、浊流沉积 C、磨拉石沉积 D、火山碎屑沉积 11、古登堡面与莫霍面之间属于地球的哪一部分_________。 A、上地壳 B、下地壳 C、地幔 D、地核 12、中生代裸子植物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下列哪一种植物化石不属于裸子植物_____。 A、大羽羊齿 B、铁 C、松柏 D、银杏 13、界、系、统、阶是__________。 A.岩石地层单位 B.时间单位 C.生物分类单位 D.年代地层单位 14、石英在摩氏硬度计中属于哪一级别_________。 A、5 B、6 C、7 D、8 15、下列哪一类岩石属于动力变质岩________。 A、片岩 B、片麻岩 C、糜棱岩 D、岩

普通地质学试卷1

题目部分,(卷面共有100题,179.0分,各大题标有题量和总分) 一、名词解释(32小题,共64.0分) (2分)[1]硅华 (2分)[2]硬度 (2分)[3]钙华 (2分)[4]火山弹 (2分)[5]喷出作用 (2分)[6]玄武岩 (2分)[7]摩氏硬度计 (2分)[8]溢流玄武岩 (2分)[9]条痕 (2分)[10]透明度 (2分)[11]矿物集合体 (2分)[12]类质同像 (2分)[13]晶面 (2分)[14]矿物 (2分)[15]放射性同位素 (2分)[16]斑状结构 (2分)[17]缝合线 (2分)[18]泥裂 (2分)[19]新矿物生长作用 (2分)[20]胶结作用 (2分)[21]水圈 (2分)[22]破火山口 (2分)[23]气孔构造 (2分)[24]生物碎屑 (2分)[25]非晶质结构 (2分)[26]岩基 (2分)[27]岩盆 (2分)[28]鲍温反应序列 (2分)[29]同化-混染作用 (2分)[30]浅成侵入 (2分)[31]侵入岩 (2分)[32]常温层 二、问答题(10小题,共50.0分) (5分)[1]何谓碎屑灰岩?其碎屑成因有那些? (5分)[2]组成沉积岩的常见矿物有那些? (5分)[3]地质作用何谓科里奥利效应?它在外力作用中有何意义?(5分)[4]地质学研究的对象是什么?重点何在? (5分)[5]最重要的造岩矿物有那些,其化学成分的特点怎样? (5分)[6]矿物的主要物理性质有那些? (5分)[7]解释:类质同像,同质多像,举例? (5分)[8]解释:晶质矿物、非晶质矿物? (5分)[9]组成地壳的主要元素有那些:什么叫克拉克值?

普通地质学课后习题答案

普通地质学(C)总复习汇总 绪论 一、名词解释 地球系统:地球由固体地圈(地核、地幔、岩石圈)、流体地圈(大气圈、水圈)和土壤圈、生物圈(含人类圈)组成一个开放的复杂的巨系统,称为地球系统。 地球表层:指的是和人最直接有关系的那部分地球环境(即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相互交替、渗透的部分)。 二、论述题 1)地球科学研究的重要意义? ⑴地球是人类在宇宙中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唯一家园 ⑵人口、资源、环境是人类21世纪面临的三大基本问题(资源严重短缺固体矿产,能源,水资源,环境污染严重大气污染水污染)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生存的基础 ⑶人们从改造地球表层正反两方面的收益与教训中逐渐认识到,人类社会的发展最终要受到地球表层的遏制。人类无限制的发展,只能带来灾难,人类只有与地球表层环境相协调,才能持续发展。人类要向生物学习,顺应地球表层自然演变规律,与地球表层协同进化。 ⑷21世纪的建设者和领导者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以地球系统科学的新地球观从整体上来认识地球并关注当前资源、环境热点问题。因此,我们必须将地球系统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为政府实现人类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的宏观决策中(发展规划与法规建设)提供科学理论基础。 2)地球科学的特点? 全球性:20世纪60年代板块构造学说的出现,首先在固体地球研究中建立了全球观概念;全球监测与国际合作; 调查研究的时间尺度的极大差异性; 调查研究的空间尺度的极大差异性;现实主义类比研究方法。 第1章宇宙中的行星地球 一、名词解释 太阳系:是以太阳为中心,受太阳引力支配、并围绕它作旋转运动的天体组成的天体系统,

主要包括太阳和围绕太阳旋转运动的八大行星、66颗卫星、一些小行星、彗星和星际物质等。 彗星:彗星也是围绕太阳旋转的天体。不过它们质量很小,是一种云雾状小天体,围绕太阳旋转的轨道是十分扁长的椭圆。距离太阳近的时候,从彗核蒸发出大量物质抛洒在远离太阳的方向,形成光带,称为彗尾。 小行星带:在火星和木星之间还有数量众多的、用肉眼看不见的小天体,也和八大行星一样绕太阳运行,科学家称之为小行星带。 太阳黑子:名为黑子其实不黑,仅温度比周围光球低1000oC±, 在明亮光球反衬下呈暗黑色。黑子是太阳表面剧烈活动所激起的气旋涡。黑子数量和分布范围出现较规律的周期性变化,称为黑子周期。黑子周期平均长度为11.1年。 地球的地轴:由于地球存在绕轴自转运动,人们定义地球旋转轴为地轴 地球的纬线:所有与地轴相垂直的面与地表相交而成不同大小的圆,称为纬线。 地球的经线:所有通过地轴的平面,都和地球表面相交而成为同样大小的圆,称为经线圈。每个经线圈都可分为两条相差180°的半圆弧,就是经线。 科里奥利力(地转偏向力):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在北半球沿地表运动的物体发生向右偏转,在南半球则向左偏转。 地球的偏心率:地球椭圆形轨道的最长直径(长轴)与最短直径(短轴)之差与赤道半径之比 地球的黄赤交角:地球绕太阳作公转运动,太阳在天球上每年的视运动路线称为黄道,黄道面和天赤道面之间存在的夹角(23°26‘),称为黄赤交角。 第2章宇宙、地球的起源与演化 一、名词解释 地层层序律:在一个地区,如果没有发生构造变动,先形成的地层在下面,后形成的在上面. 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放射性元素总是以不受外界温、压条件影响的一定速率蜕(衰)变为他种元素, 如238U经过45亿年后其一半原子数蜕变为205Pb,故称为半衰期。 化石:保存在岩层中地质历史时期的生物遗体和生命活动的痕迹。 二、简答题 1)宇宙大爆炸、太阳系和地球形成的年龄? 宇宙大爆炸:150亿年前太阳系形成:50 亿年前地球形成:46亿年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