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专项训练及答案

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专项训练及答案

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专项训练及答案
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专项训练及答案

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专项训练及答案

一、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

1.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电影《流浪地球》主要讲的是地球经过木星时摆脱木星引力,重新踏上流浪征途的故事。实际上在刘慈欣创作的同名小说《流浪地球》中,地球经过木星的过程有惊无险,只是电影有意制造“噱头”,将这一情节夸大而已。那么,地球要“流浪”,为什么非得经过木星呢?其实非常简单,就是为了让地球利用木星的引力弹弓效应加快速度,使其脱离太阳系。

引力弹弓就是利用行星的重力场来给太空探测船加速,将它甩向下一个目标,也就是把行星当作“引力助推器”。木星就是太阳系中一个优良的加速器,这不仅在影视作品中呈现,在现实中更是如此。人类向外太阳系发射的数十件航天器中,大部分用到了木星的引力弹弓效应,比如“旅行者一号”、“旅行者二号”、“先驱者号”、“新视野号”探测器等等,都曾经利用过木星的引力弹弓效应加速,这样的好处是使航天器的速度大大加快,而且还能节省燃料。1977年,由NASA(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研制的“旅行者二号”在肯尼迪航天中心成功发射升空,1981年经过木星时,从秒速不到10公里加速到了秒速35公里左右,获得了可以离开太阳系的速度。经过几十年的飞奔后,旅行者二号已经航行到了210亿公里外的遥远距离。实际上,不止是木星具有引力弹弓效应,较大质量的天体都可以让围绕它运行的物体获取引力弹弓效应,太阳系中的8大行星连同太阳都可以进行引力弹弓效应的运用,我们的地球也一样。比如我们要去月球探测,但是我们的长征三号乙型火箭并没有能力把“嫦娥四号”直接发射到月球轨道上,于是在发射之后,依靠地球的引力弹弓效应增加速度和扩张轨道,最终让“嫦娥四号”进入环月轨道运行。

而在《流浪地球》这部作品中,刘慈欣安排了太阳和木星共同给地球加速。故事中讲到曾经有一段时间地球时而靠近太阳时而远离太阳,这个时候正是在利用太阳的引力弹弓效应给地球加速;后来地球又运行到了木星的附近,开始利用木星的引力弹弓效应加速,这也是因为木星的质量巨大,是地球质量的318倍,可以把航天器加速到脱离太阳系引力的程度。不过在电影中,由于木星引力出现不稳定状况,导致地球难以脱离木星引力甚至出现了撞向木星的可能性,幸好人类齐心协力克服了困难,地球才又开启了航向新家园的征程。

但如果真的将地球运行到木星附近,利用其引力弹弓效应的话,将是十分不可取的,因为木星的引力足以将近距离的地球拉变形。电影中,地球的大气已经被木星吸收,在如此近的距离,地球势必会被木星引力揉成一个熔岩星球,甚至有被拉碎的可能,这是绝对不可以尝试的。所以要让地球利用木星的引力弹弓效应并不容易,这需要在很远的距离上才能保证安全,然而距离太远的话,引力弹弓的加速效应却不明显了。

(1)电影《流浪地球》中用木星给地球加速的做法,在现实中是否可行?为什么?

(2)文章列举“旅行者二号”和“嫦娥四号”的例子,各有什么作用?

(3)一位父亲为女儿手绘《流浪地球》的讲解图在网迅速走红。请你结合文意,给他的手绘图配上简要的文字,解说引力弹弓效应的原理。

(4)这篇文章将刊登在微信公众号”科普大世界”上,你认为下列哪一个选项最适合做这篇文章的标题?请说明理由。

A.木星的具有引力弹弓效应

B.为什么地球要经过木星呢

C.地球要流浪,木星怎么帮

【答案】(1)不可行。如果距离过近,地球会被木星引力揉成熔岩,甚至被拉碎;如果距离太远,引力弹弓的加速效应不明显。

(2)举“旅行者二号”的例子是为了说明人类的太空探测船可以通过木星引力弹弓效应获得加速,脱离太阳系;举“嫦娥四号”的例子是为了说明引力弹弓效应不止是木星独有,较大质量的天体都可以让围绕它运行的物体获取这一效应。

(3)当地球运行到木星附近时,被木星引力捕获,围绕木星运行;木星运行的速度与地球运行的速度叠加,地球运行的速度大大加快;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地球脱离木星引力,进而飞向外太阳系。

(4)选C。这个标题含义丰富,既指出木星如何引力弹弓效应将地球送出太阳系(怎样),又含蓄指出这一做法不太现实(怎能),符合文章的主要内容;用“流浪”“帮”一词形容地球运行以及木星引力弹弓效应十分生动,激发读者兴趣;标题工整,便于记忆,能加深读者印象。

【解析】【分析】(1)可分析最后一段“但如果真的将地球运行到木星附近,利用其引力弹弓效应的话,将是十分不可取的,因为木星的引力足以将近距离的地球拉变形。电影中,地球的大气已经被木星吸收,在如此近的距离,地球势必会被木星引力揉成一个熔岩星球,甚至有被拉碎的可能,这是绝对不可以尝试的。所以要让地球利用木星的引力弹弓效应并不容易,这需要在很远的距离上才能保证安全,然而距离太远的话,引力弹弓的加速效应却不明显了”等句,即可整理出正确答案。

(2)举“旅行者二号”的例子的作用,可提取第2段“曾经利用过木星的引力弹弓效应加速,这样的好处是使航天器的速度大大加快,而且还能节省燃料”“获得了可以离开太阳系的速度”等句;举“嫦娥四号”的例子的作用,可分析第2段“实际上,不止是木星具有引力弹弓效应,较大质量的天体都可以让围绕它运行的物体获取引力弹弓效应”等句,即可整理出答案。

(3)首先要读懂原文,运用原文所讲的相关知识,或从文中提取关键性的信息来讲清引力弹弓效应的原理。一定要把过程写清楚:地球运行到木星附近——被木星引力捕获——围绕木星运行——两种速度叠加加快了运行速度——脱离木星——飞向外太阳系。

(4)拟题时无损原意,不能丢掉语段中重要的信息;抓住关键词语。如“地球要流浪,木星怎么帮”为好,结构上,照应了文章开头“电影《流浪地球》”的例子。语言上,“流浪”“帮”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有趣,激发读者兴趣。内容上,指出木星如何引力弹弓效应将地球送出太阳系的,又含蓄指出这一做法不太现实。这样分点来答,既使答案内容完整无缺,又使答案内容层次清晰。

故答案为:⑴不可行。如果距离过近,地球会被木星引力揉成熔岩,甚至被拉碎;如果距离太远,引力弹弓的加速效应不明显。

⑵举“旅行者二号”的例子是为了说明人类的太空探测船可以通过木星引力弹弓效应获得加速,脱离太阳系;举“嫦娥四号”的例子是为了说明引力弹弓效应不止是木星独有,较大质量的天体都可以让围绕它运行的物体获取这一效应。

⑶当地球运行到木星附近时,被木星引力捕获,围绕木星运行;木星运行的速度与地球运行的速度叠加,地球运行的速度大大加快;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地球脱离木星引力,进而飞向外太阳系。

⑷选C。这个标题含义丰富,既指出木星如何引力弹弓效应将地球送出太阳系(怎样),又含蓄指出这一做法不太现实(怎能),符合文章的主要内容;用“流浪”“帮”一词形容地球运行以及木星引力弹弓效应十分生动,激发读者兴趣;标题工整,便于记忆,能加深读者印象。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通篇阅读,分出层次,梳理脉络,全盘把握,根据题干要求找出答案区域,找到关键语句分析,或用自己的语言简洁概括。

⑵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说明事物或事理,一要注意事例的代表性,二要注意例子的适量性。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好处(作用):使文章表达的意思更明确,更生动形象,读者更明白,增强说服力。

⑶本题考查图文转换的能力及知识迁移的能力。题干要求结合文意,给这位父亲的手绘图《流浪地球》配上简要的文字。目的是解说弓引力弹弓效应的原理。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首先要读懂原文,运用原文所讲的相关知识,或从文中提取关键性的信息来讲清引力弹弓效应的原理。

⑷本题考查文章标题的把握,注意结合文章内容,选择最合适的标题。

2.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5G,连接美好未来

①每年三四月份,草长莺飞日,赏花正当时,玉渊潭公园都会迎来樱花节。今年的樱花节,游客感到购票更方便,游园体验更舒适。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原来是北京市公园管理中心将5G网络技术应用到景区,节省了游客入园时间。

②无论3G,4G还是5G,这其中的“G”代表Generation(代)的意思。5G指的是第5代移动通讯网络,它是目前4G网络下一代的升级版。

③从理论上讲,5G网络速度将是4G的百倍甚至更多,其峰值数据传输速率可达20Gbps,甚至能达到25Gbps。这将给AR(增强现实)、VR(虚拟现实)游戏的普及提供可能。目前,用手机在线玩AR、VR游戏还比较困难,这主要是因为现在的4G网络达不到AR,VR技术所需的网速。5G时代,人们的移动娱乐生活将更加丰富精彩。

④5G能够连接大量物联网设备,具有低延迟的特点。从固定的用户终端,一直到时速500千米的超高速列车,5G保证未来用户的数据连接不会掉线,从而建立一个更智能、更连接的世界。今年4月3日,全国首例5G远程心脏微创手术由广州教授团队“隔空”指导,高州医院医生主刀实施。相距400公里,手术画面却几乎没有延迟,身处广州的医学专家仿佛亲临现场。如果信号传递慢,网络反应延迟,指令下达出现迟缓,就难以达到理想效果。5G技术为优质医疗资源共享插上了翅膀,给病患带来福音。

⑤未来,5G网络信号无处不在。目前,在日常生活中,上班族常常会遇到这样的烦恼:乘坐地铁时,刚好客户打来微信电话,还没谈几句便因网络信号不佳而被迫中断,这种情况将不会再发生,5G基站是一种微基站,身量更小、分布更多,可以发出比4G信号塔更高密度的信号,因此解决了地下空间等区域信号存在盲点的问题。对于普通用户来

说,这就意味着将获得更高质量的语音和视频通话服务。

⑥目前,中国的5G产业仍处于发展阶段,有着巨大的商业潜能,前景广阔。5G与各行业深度融合后,会涌现出自动驾驶、工业互联网、智慧医疗等大量新兴业态。2019年的央视春晚,中国电信率先通过5G网络实现4K高清直播和视频回传,全程流畅无卡顿、无中断。

⑦移动通信技术的更新换代不是一蹴而就的,仍有一些发展难题需要不断解决。中国迈入5G时代的铿锵步伐,正不断激发着人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无尽想象。

(根据《人民日报》《科学大众》等资料整理)(1)文章第①段有什么作用?

(2)按要求回答下面的问题。

①第④段中画线句中的“几乎”能否去掉?为什么?

②第⑥段中画线句中“涌现”的意思是什么?有什么表达效果?

(3)第③段画线句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4)联系全文概括5G网络的特点。

【答案】(1)通过写5G网络技术应用到景区后使游客游园体验更舒适的事例,引出本文的说明对象5G网络技术,增强文章趣味性,激发阅读兴趣。

(2)①不能,“几乎”是“接近于”的意思,说明手术画面接近于没有延迟,若删去则变成手术画面没有延迟,说法与事实不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②“涌现”指的是人或事大量的出现,写出了5G与各行业深度融合后,会大量出现新兴业态,体现了5G产业巨大的商业潜能、前景广阔。

(3)作比较、列数字。列出了20,25等数字并将5G的网络速度与4G的网络速度进行比较,准确具体、突出强调了5G网络速度快的特点。

(4)①网络速度快;②能够连接大量物联网设备,低延迟;③信号无处不在;④有巨大的商业潜能,前景广阔。

【解析】【分析】(1)这篇说明文的说明对象是“ 5G网络技”,开头叙述5G网络技术应用到景区后使游客游园体验更舒适的事例,这样一方面因此了本文的说明对象,另一方面也增强文章趣味性,激发阅读兴趣。

(2)①首先要理解“几乎”的意思,然后再结合句意分析其表达效果,最后根据再通过表达效果答题。“几乎”就是“差不多”“接近于”的意思,手术画面却几乎没有延迟,就是说手术画面接近于没有延迟,但并不是没有延迟,如果去掉,就变成手术画面没有延迟,这与事实不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因此不能删去。②首先要理解“涌现”的意思,然后再结合句意分析其表达效果。②“涌现”指的是人或事大量的出现,结合句意分析,5G 与各行业深度融合后,会大量出现新兴业态,因此这个词语非常生动、形象地体现了5G 产业巨大的商业潜能、前景广阔。

(3)结合句子内容分析,这句话把通过数据对5G和4G网络进行比较,运用了作比较、列数字的说明方法,通过数字的比较准确具体、突出强调了5G网络速度快的特点。(4)本题的答题区域在文章第③④⑤⑥段,从中筛选出关键词或中心句概括即可。第③段说明了5G网络速度快的特点;第④段说明5G能够连接大量物联网设备,具有低延迟的特点;第⑤段说明5G信号无处不在的特点;第⑥段说明5G有巨大的商业潜能,前

景广阔。

故答案为:⑴通过写5G网络技术应用到景区后使游客游园体验更舒适的事例,引出本文的说明对象5G网络技术,增强文章趣味性,激发阅读兴趣。

⑵ ①不能,“几乎”是“接近于”的意思,说明手术画面接近于没有延迟,若删去则变成手术画面没有延迟,说法与事实不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②“涌现”指的是人或事大量的出现,写出了5G与各行业深度融合后,会大量出现新兴业态,体现了5G产业巨大的商业潜能、前景广阔。

⑶作比较、列数字。列出了20,25等数字并将5G的网络速度与4G的网络速度进行比较,准确具体、突出强调了5G网络速度快的特点。

⑷①网络速度快;②能够连接大量物联网设备,低延迟;③信号无处不在;④有巨大的商业潜能,前景广阔。

【点评】⑴本题考查理解说明文首段作用的能力。说明文首段在内容上的作用有:引出说明内容或说明对象,激发读者阅读兴趣;而结构上的作用是:引出下文。答题时要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分析其作用。

⑵本题考查对说明文语言特点的分析理解能力。解答字词能否删去题型,首先要表明观点,答案一般都是否定的,分析理由的思路是:该词表示什么,句中什么意思,去掉后会怎么样,与原文不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⑶本题考查对说明方法及其作的分析能力。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下定义、摹状貌、作诠释、打比方、列数字、列图表、作引用等。解答此类题型,首先要了解说明文的常用说明方法及特征,然后必须要结合文段的内容的来分析说明方法,最后根据文章的内容或者文段的内容所体现出来的说明对象的特征来分析作用即可。

⑷本题考查提取并概括内容的能力。这类题目答题技巧:①要根据题目的指向意义,明确在文中搜索内容的范围;②有些内容,直接在提取范围中摘录即可获取,但有的内容不是直接传递的,而需对该确定范围的内容进行归纳、整合后才能获得;③将提取的内容进行优化与整合,最后以简洁、恰当的语言加以归纳。

3.阅读下列材料,完成小题。

【材料一】

关于风筝的起源有很多说法,比如斗笠、树叶说,认为风筝的出现受到被风吹起的斗笠、树叶的启发,还有帆船、帐篷说,飞鸟说等。观点虽不统一,但风筝很早就出现在中国并无异议。《韩非子?外储说左上》中记载“墨子为木鸢,三年而成,蜚一日而败。弟子曰:‘先生之巧,至能使木鸢飞。’”可见春秋战国时期已有风筝,不过为木质。

随着造纸术的发展,从唐朝开始,纸糊的风筝逐渐兴起。到了宋代,放风筝已经成为当时人们喜爱的户外活动。明清时期,风筝的制作技艺、装饰技艺得到空前发展。至清朝道光年间达到鼎盛。

(摘编自《早春的风筝》)【材料二】

风筝上绘制的图案十分丰富,它们往往寄寓人们追求幸福的愿望,蝙蝠并不美丽,但

因与“遍福”“遍富”谐音,中国人就常把它作为象征“福”的吉祥图案绘制在风筝上。以“福燕”为代表的传统北京沙燕风筝,整个翅膀上都画满经过美化的蝙蝠。除此以外,我们熟悉的传统吉祥图案也不少,如“龙凤呈祥”“鲤鱼跃龙门”“百鸟朝凤”等,这些风筝图案无不表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各国的风筝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日本风筝是由中国传入的,学界一般认为传入时间是中国唐代,图形多为长方形和半圆形,上面没有任何装饰。到了明治时代,浮世绘的画风成为日本风筝的独特风格。在泰国,风筝则有男女之别,男筝称为鸟筝,女筝称为鱼筝。鸟筝一般有2米高,又叫“猜朗康”;鱼筝形如钻石,也称“白宝”,放飞时要由七个女子操控。

(摘编自网络)【材料三】

在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中,可以看到当时放风筝的情景。河边,有身着不同色彩衣服的六人。其中,两个着成年男子在放风筝,风筝高飞在空;一小童立在旁边抬头凝望,身后一人着深色衣服,怀抱衣着鲜艳的孩子,亦是盯着高空中的风筝;稍远处的树下,站着两个男子,同样注视着高飞在空中的风筝。

(摘编自《<清明上河图>中看清明民俗》)(1)材料一和材料二主要介绍了关于风筝的哪几方面内容?

(2)请简析材料二中画线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3)材料二中划线词语有什么表达效果?

(4)材料三的内容印证了材料一中的哪句话?

【答案】(1)风筝的起源、发展过程、图案寓意、各国风筝的独特风格。

(2)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具体说明了中国人常把蝙蝠图案绘制在风筝上,寄寓人们追求幸福的愿望。

(3)“一般”是“通常”的意思,表限定你,说明学界对风筝从中国传入日本的时间并没有定论,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4)到了宋代,放风筝已经成为当时人们喜爱的户外活动。

【解析】【分析】(1)此题考查学生信息提取和概括能力。阅读文本,把握文章内容,

①根据材料中的“关于风筝的起源有很多说法”可概括出“风筝的起源”②“从唐朝开始,纸糊的风筝逐渐兴起。到了宋代,放风筝已经成为当时人们喜爱的户外活动。明清时期,风筝的制作技艺、装饰技艺得到空前发展。至清朝道光年间达到鼎盛。”---发展过程。③“风筝上绘制的图案十分丰富,它们往往寄寓人们追求幸福的愿望---无不表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图案寓意。④“各国的风筝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可分析概括为“各国风筝的独特风格”。

(2)首先要了解说明文的常用说明方法及特征,然后根据文字信息来判断,根据文段内容从说明了事物什么特征,说明什么问题方面来表达其作用。划线句:以“福燕”为代表的传统北京沙燕风筝,整个翅膀上都画满经过美化的蝙蝠。“北京沙燕风筝”是一个例子,此例是为说明“中国人常把蝙蝠图案绘制在风筝上,寄寓人们追求幸福的愿望”。

各种说明方法的答题技巧:①举例子:这里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通过举……具体的实例对……加以说明,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②分类别:这里运用分类别的说明方法,对……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更清楚更明确)。③作比较:这里运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把……和……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事物的……。④作诠释:这里运用作诠释的说明方法,对事物的……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⑤打比方:这里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将……比作……,从而形象生动地说明了事物的……。⑥作描写(摹状貌):这里运用作描写(摹状貌)的说明方法,对事物的……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生动形象。⑦下定义:这里运用下定义的说明方法,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⑧列数字:这里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用具体的数据对事物的……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⑨列图表:这里运用列图表的说明方法,用列图表的方式对事物的……加以说明,使说明更简明更直观。

(3)说明文的语言考查类型1、划线字词有何作用?抓住说明文语文准确这一特点答题。对策:答:准确/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类型2、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并说明理由。对策:答:①不可以。②原词的意思或内容。③所换词语的意思或内容。④换了后意思有何改变,与不符合实际。类型3、限制性词语能否删去?对策:答:①表态(删还是不删)。位定性。如:“比较”“几乎”“相当”等词表程度修辞;“大约”“可能”“左右”等表估计,“多”“有余”等表数量。③若删去,原来什么样的意思就变成了什么样的意思了,不符合实际,太绝对了。④xx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周密性、科学性。类型4、从文章中找出一个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特点的词句,并体会。类型5:指代——“这些条件”、“这种现象”“同样道理”等在文中具体指代什么。对策:一般指的就是代词前面的那句话,找最近的一句话。有时要注意可能不是整句话,而是其中的一部分。

(4)先概括材料三的内容:在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中,可以看到当时放风筝的情景。然后在材料一中找到能印证北宋人喜爱放风筝的这句话:到了宋代,放风筝已经成为当时人们喜爱的户外活动。

4.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港珠澳大桥的“科技密码”

①远眺,全长55公里双向六车道的港珠澳大桥宛若蛟龙,蜿蜒腾越于蔚蓝色的海面上,大桥将珠三角地区连成一片,珠海,澳门同香港间的车程由3小时缩短至半小时,形成港珠澳一小时经济生活圈。

②这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桥梁工程,也是一座名副其实的科技大桥。根据规划,港珠澳大桥工程项目要穿越30万吨级巨轮通行的航道,同时毗邻香港国际机场,大桥要满足30万吨级巨轮通行的需求就得建高,要满足附近机场航班降落的限高需求又得建矮,经过综合考量大桥的最合理方案确定为“桥、岛、隧交通集群工程”,即在航道海域大桥沉入海底,搭建深埋深管同时在海道两端建起人工道连接桥生。

③外海人工建岛和海底沉管隧道,是港珠大桥建设的难中之难。

④从上空俯瞰港珠奥大桥,巨龙在离岸20多公里处倏忽隐没,再在6公里外腾空而起,隧道两端的小岛批似蚝贝,工作人员都亲切地称其为“贝壳岛”,这是在外海“无中生有”造出的两座面积10万平方米的小岛。科研人员设计了多个方案,最后探索出外海快速筑岛技术,即采用120个巨型钢圈筒直接固定在海床上插入海底,再在中间填上形成人工岛。“每个圆简直径有22米,大概和篮球场一般大;最高达51米,相当于18层楼高;重达550吨,与架A380‘空中客车’相当。”工程当年开工,当年成岛,创造了世界妃录。

⑤海底沉管隧道,同样也是庞然大物,5.6公里的沉管隧道由33个巨型混凝土管节组成,每个管节长180米、宽38米、高11.4米,重量达8万吨。要让3节巨型管节在水下近50米的海底软基环境下对接安放,难度堪比航天器交会对接,需要精准的遥控、测绘、超算等一系列技术支撑。面对世界首例深埋沉下管的岛隧工程,多个单位的科研人员合作攻关,创造性的运用“半刚性”沉管新结构技术,飞跃了这一国际技术禁区。

⑥这是世界最大的钢结构桥梁,能抗16级台风7级地震,设计使用寿命长达120年,大桥仅主梁钢板用量就高达42万吨,相当于10座鸟巢或50座埃菲尔铁塔的重量,这在我国桥梁史上是从未有过的大桥的钢桥面铺装面积达到50万平方米,也创造了世界纪录。

⑦施工现场紧邻航道,每天来往航船多达4000余艘。另外,这片海域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中华白海豚的自然保护区,也对建设者提出了严峻桃战。为了满足工程质量、工期和安全的需要,也为了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这座大桥全部采用了“搭积木”的方式来建道。港珠澳大桥的所有构件,不论大小,都是在岸上工厂整件制造,然后运至海上,像“搭积木”一般拼装在一起,实现了精密制造、精安装,体现了我国的整体科研水平和装备实力。

⑧在施工过程中如何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白海豚的干扰?工程团队与多家科研院所合作,300多次出海跟踪,拍摄30多万张照片,标识了海域内的白海豚数量,并摸清白海豚生活习性,在施工时采取了针对性保护措施。大桥主体工程完工后,白海豚的数量,由施工之初的约1400头,增加到了约1800头。

⑨港珠澳大桥工程项目,从可研阶段到开工建设,科技创新的理念贯穿始终,这个超级工程集结了我国在桥梁设计和施工、材料研发、工程装备乃至生态环保领域的上千名科技工作者,在关键技术、关键装备、关键材料领域取得全面突破,为我国交通建设行业的自主创新、技术进步起到引领作用。

(1)港珠奥大桥的“科技密码”有哪些?请根据文章内容饰要概括。

(2)文章第②段画线句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3)第⑧段中划线词语“全部”和“无论……都”之间有什么关系?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4)港珠澳大桥是一项科技创新工程请你再简要介绍一项能体现我国科技创新实力的工程项目。

【答案】(1)①探索出外海快速筑鸟技术,建成人工岛;②创造性运用半刚性沉管新结构技术;③采用“搭积木”的方式建造。然后拼装成桥。

(2)运用了作诠释的说明方法,对“桥、鸟、隧交通集群工程”加以具体的解释,使说明对象“桥、岛、隧交通集群工程”概念清晰、通俗易懂。

(3)无论……都对“全部”进行进一步的限制,表明桥梁的大大小小部分,全部使用“搭积木”方式完成,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4)C919大型客机采用先进气动布局和新一代超临界机翼等先进气动力设计技术、结构设计技术和较大比例的先进金属材料和复合材料,减轻飞机的结构重量:采用先进的电传操纵和主动控制技术,提高飞机综合性能,改善人为因素和舒适性,采用先进客舱综合设计技术,提高客舱舒适性;采用先进的维修理论、技术和方法,降低维修成本。

【解析】【分析】⑴本题考查概括说明内容和说明对象的特征。通读全文,整体把握,然后根据提干要求提取关键句作答即可。如可提取4段的“探索出外海快速筑岛技术,即采用120个巨型钢圈筒直接固定在海床上插入海底,再在中间填上形成人工岛”,5段的“创造性的运用‘半刚性’沉管新结构技术”,7段的“这座大桥全部采用了‘搭积木’的方式来建道”几句分析整理即可。

⑵“本题考查分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即在航道海域大桥沉入海底,搭建深埋深管同时在海道两端建起人工道连接桥生”运用的是作诠释的说明方法。“即”就是作诠释说明方法的标志性语言。具体的解释上文的说明对象即“桥、岛、隧交通集群工程”。答作用时一定要找到文段中的说明对象。说明方法就是为说明对象服务的。

⑶本题考查体会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特点。原句为“这座大桥全部采用了‘搭积木’的方式来建道。港珠澳大桥的所有构件,不论大小,都是在岸上工厂整件制造……”。从句意考虑,“无论……都……”限制了“全部”,目的是强调桥梁的所有部分,都是靠“搭积木”方式完成的。“无论……都……”是起强调作用的表条件关系的关联词语。

⑷本题考查补充说明内容。这是考查考生对我国科技创新实力的了解。此题答案比较开放,只要能答出近几年我国重大的科技创新项目并加以介绍均可。当然在介绍其中的“科技密码”时,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

故答案为:⑴①探索出外海快速筑鸟技术,建成人工岛;②创造性运用半刚性沉管新结构技术;③采用“搭积木”的方式建造。然后拼装成桥。

⑵运用了作诠释的说明方法,对“桥、鸟、隧交通集群工程”加以具体的解释,使说明对象“桥、岛、隧交通集群工程”概念清晰、通俗易懂。

⑶无论……都对“全部”进行进一步的限制,表明桥梁的大大小小部分,全部使用“搭积木”方式完成,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⑷C919大型客机采用先进气动布局和新一代超临界机翼等先进气动力设计技术、结构设计技术和较大比例的先进金属材料和复合材料,减轻飞机的结构重量:采用先进的电传操纵和主动控制技术,提高飞机综合性能,改善人为因素和舒适性,采用先进客舱综合设计技

术,提高客舱舒适性;采用先进的维修理论、技术和方法,降低维修成本。

【点评】⑴本题考查分析说明对象的特征。答题时应注意,,提取答案时要精读相应语段,找到关键语句,然后根据这些语句将最关键的核心的扣题的语句提取出来做答。

⑵本题考查分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答题时应注意作诠释是对事物的特征具体的解释说明,对“桥、岛、隧交通集群工程”的特点说明更准确通俗易懂。

⑶本题考查体会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特点。答题时应注意,首先要解释词的含义,并指明其作用,最后说明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性、严密性的特点。

⑷本题考查补充说明内容。答题时应注意,这种题考查学生的综合知识和素质,要对所给材料有准确地把握,然后充分调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补充合适的体现我国科技创新实力的工程项目。

5.阅读选文,完成下列小题。

永恒之莲——长生草

①长生草是多肉植物中的一种,在分类学上属于景天科,长生草属。它曾是被忽略的草根阶层,给人摆不上台面的印象。但是,现在它的魅力越来越大,形象越发高大上,已然成为美化环境的生力军。

②长生草的形态特征与它的生存环境密不可分。长生草原本生活在欧洲中南部的高山上,那里到处都是贫瘠的碎石,山高风大。在这种恶劣的生存环境中,它的叶片肥厚多汁,储存了宝贵的水和营养。叶片轮生,每株8到18枚,排列紧密。整个花株的形态与盛开的莲花相似。它的花是是粉色系、呈星形。它通常侧芽繁殖,有的也通过叶心分裂繁殖。欧洲人见到这种花朵一样的植物冬天也不凋落,而且繁殖得越来越多,认为它可以永生。于是取名长生草。

③长生草的进化历史要从一百多年前说起。那时欧洲百姓开始把长生草从野外带回家园,用它来美化环境。他们将长生草从石缝中拔下来,粗暴地扔到屋顶上,顽强的长生草就把根扎在在瓦片间,长出一座空中花园。后来园艺家们也关注到这种神奇植物,通过近百年的杂交培育,目前已有400多个园艺品种。除蓝色之外,彩虹中的其他颜色都能在长生草中见到,长生草的家族可谓异彩纷呈!中国早就引进了长生草,但仅限于极少的几个品种。近两年,更多的多肉玩家赴欧洲考察,拍回长生草的各种照片,于是长生草圈粉无数,各种新鲜的园艺品种漂洋过海来到中国,走进寻常百姓家。

④那么如何养好长生草?

⑤长生草在野外是生长在石缝中的,所以它的根喜欢透气。栽培时最好用泥炭、椰土、珍珠岩、剩的蜂窝煤烧碎渣等充分混合的土,这样的土透气透水。南方潮湿,所以大颗粒的比例要多一点;北方干燥,则小颗粒的比例要多一点。

⑥长生草的家乡没有大树遮阳,它只能全天暴露在阳光下,又饱受寒风阵阵。家庭栽培时,春季秋冬这三个季节最好把花盆放在有阳光的窗台上,保证长时间日照。在这样的环境中,长生草会呈现出最美的颜色。夏季高温高湿,对长生草是个考验。这个季节要避免它晒到直射阳光,但又不能太暗,需要明亮的散射光。还要少浇水,因为空气湿润,土壤很热,过多的水会把植物闷死。可在凉爽的夜间稍微浇点水。如果长生草是超级大群生长的,就很难在特别潮湿的环境里生长,那么最好忍痛分株,否则容易腐烂。

⑦长生草容易染上“根粉蚧”(一种吸食根部汁液的白色小虫),可以用蚧必治、速扑杀或呋喃丹等药物灌根,但这几种药都属于高毒性农药,最好不要轻易使用。最安全的是整盆土倒掉,清洗根部后,将它植入新土中。

⑧造景时可以将长生草群植在一起,形成“百花齐放”的壮观美景;也可以利用长生草侧芽繁殖的特点,打造长生草“瀑布”;还可以把它种在墙缝里、砖块间,欣赏它原生的味道。

⑨长生草,是欧洲的老明星,中国的小新贵。永恒之莲,魅力无限。

(选自《博物》,有删改)(1)选文②~⑧段主要从哪几个方面介绍长生草?

(2)选文第②段画线句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3)分析选完第⑨段划线词语“小新贵”的妙处,并概括出选文的语言特点。

(4)佳琪的妈妈麦拉了长生草,并细心培植。下列做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A.春天,妈妈把它放在窗台上,让它享受充足阳光。

B.夏天,妈妈担心长生草缺水,每天早晨都给它浇水。

C.发现长生草生出白色小虫,妈妈给它清洗根部,更换土壤。

D.为提升长生草的观赏性,妈妈买来大花盆,进行群植。

【答案】(1)形态特征,进化历史,培植方法,造景方法。

(2)列数字、作比较,准确突出地说明了长生草叶片的数量和形态特点。

(3)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长生草受到国人关注的时间短、喜爱程度深的特点。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生动性的特点。

(4)B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提取信息并概括的能力。回答这类题目,首先要在审清题干的基础上找到答案范围,然后精读该语段,根据理解得出切题的答案。分析这几段的内容可知,第二段介绍长生草形态特征,第三段介绍长生草的进化历史,第五、六、七段介绍长生草的培植方法,第八段介绍长生草的造景方法。

(2)此题考查说明方法的辨析及作用。解答时首先要知道有哪些,其次要知道其特征及作用。另外,说明方法的作用是由效果的关键词和其内容上的作用两部分组成的。效果关键词如:准确、具体、形象生动、条理清晰。内容上一般证明的是运用说明方法的句子之前的句子,而且大多证明本段的中心句。“每株8到10枚”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排列紧密“整个花株的形态与盛开的莲花相似”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画线句具体准确地说明了长生草叶片的数量和形态特点。

(3)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提取信息并概括的能力。解答时要结合相关段落来分析。“小新贵”中的“新”字写出了长生草受到国人关注的时间短,“贵”字写出了国人对长生草喜爱的程度深。

(4)此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及筛选有效信息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要统观全文,注意提示性语言,把握中心句。根据第六段“还要少浇水,因为空气湿润,土壤很热,过多的水会把

植物闷死”可知B项说法不正确。

故答案为:(1)形态特征,进化历史,培植方法,造景方法。

(2)列数字、作比较,准确突出地说明了长生草叶片的数量和形态特点。

(3)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长生草受到国人关注的时间短、喜爱程度深的特点。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生动性的特点。

(4)B。

【点评】(1)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做这类题目的方法是:找出与题目相关的段落原文,然后根据题目的要求,找准关键词,准确概括。

(2)本题考查对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辨析能力。要了解常用说明方法的类型和它们的一般作用。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字、作比较、画图表、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摹状貌、引资料等10种。先要辨析运用的说明方法,然后分别分析其作用。(3)本题考查学生对重要词语的品析能力。“词不离句,句不离篇”,解答此题,先要理解词语的本义,然后再在通读全文、整体感知文本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分析词语的表达效果。

(4)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解读能力。解答时要认真阅读文章,,抓住文章的主要信息,提取关键语句,整合语言,做出概括回答。

6.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微塑料——海洋中的新型污染物

①最近,一篇关于英国女王向塑料宣战的文章在“朋友圈”刷屏,据说白金汉宫等王室房产内将禁用抛弃式塑料吸管和塑料瓶。这一新闻再次引发了人们对海洋塑料污染问题的关切。

②塑料垃圾是海洋不能承受之重。据统计,全球每年有1000万—2000万吨的塑料垃圾进入海洋,随时间的流逝破碎成不计其数的微塑料存在于水体中,能够存在数百年时间。

③微塑料,指粒径小于5毫米的塑料个体。如今,微塑料的分布区域已遍及地球各个角落,从近岸河区域到大洋,从赤道海域到南北极,从海洋的表层到大洋的超深渊带,人类都发现了它的踪迹。根据来源,微塑料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初生微塑料,其成品就是微塑料粒,例如日化用品中含有的微塑料及塑料微珠在运输过程中泄露进入环境;另一类是次生微塑料,也就是体积较大的塑料垃圾进入自然环境后,经光照、物理、化学及生物降解作用,碎片化形成的微塑料。

④海洋微塑料极易被生物当作饵料而误食。这是由于其与海洋食物链底端生物处于相同的尺寸范围,而且表面可以附着微生物和其它海洋生物。在食物网的流动过程中,对生物产生物理和化学上的危害。例如,无法被消化也不容易排出体外的微塑料,在海洋生物的消化道中长期累积,会使生物产生饱腹感,导致营养不良甚至因无法摄食而死亡;微塑料自身的化学毒性以及从环境中吸附的化学毒物,可能会对摄食的生物产生直接伤害,并且可能在食物链中的各个水平生物体内富集。

⑤微塑料还可能造成入侵物种及病原微生物的传播。在海洋环境中的微塑料就像一艘乘风破浪的小船,相对于漂浮的藻类和其它生物残骸等自然基质,它的性质更加稳定,能搭载附着在表面的微生物随洋流旅行,其中包含的部分有害微藻和水产致病菌,可能对海洋

生态系统产生影响。

⑥现在,荷兰、澳大利亚和美国都有人发明了海洋塑料垃圾收集装置,对塑料垃圾有很好的收集效果,但问题的关键在于投入运行后的管理,包括收集的塑料垃圾如何进一步处理、分类、利用等。如果主要靠公益,没有政府资金支持,推广就很困难。

⑦面对现在海洋塑料污染和微塑料问题,一方面需要国家相关部门完善与塑料污染管控相关的法律,建立良好的废弃塑料回收循环利用机制;另一方面需要我们从自身做起,改变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消费习惯,减少废弃塑料垃圾的产生。例如,减少一次性塑料制品——塑料袋、塑料吸管、塑料餐具等的使用,尽量使用耐用品;减少对塑料瓶装饮用水的消费,外出携带水杯;对被过度包装的产品说“不”,提倡简约的生活方式;在购置美妆、个人护理类用品时,阅读产品成分标签,不购买含有塑料微珠的产品等。让我们共同向海洋中的“新型污染物”宣战!

(选自《人民日报》2018年4月13日,有删改)链接:

科学家已经在许多食品中发现了微塑料。有研究表明,平均每只海洋生物胎贝中含有 1.8个微塑料粒,每公斤食盐中含有1--10个,每瓶啤酒中甚至含有上百个。微塑料对人有危害要考虑剂量。东海每立方的海水中只含有几个甚至不到一个微塑料粒,虽然微塑料可以通过水产品等进入人类食物链,但其对人类健康是否造成危害还未被科学证实。

(选自《南方日报》2018年5月17日,有删改)(1)下列对“微塑料”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微塑料是指粒径小于5毫米的塑料个体,体积与海洋食物链底端的生物相当,能随着洋流流动。

B.微塑料是塑料垃圾经过物理、化学及生物降解作用,从而形成的塑料微珠,进入环境会产生污染。

C.微塑料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危害体现在其加速了病原微生物的传播,造成了其他物种的入侵。

D.人类食物链中的微塑料来源于水产品,其对人类的健康是否造成危害,还有待科学证实。

(2)下列对短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先用新闻引出话题,接着介绍微塑料的来源、分布和分类,然后说明其危害及治理面临的困难。

B.选文第②段列举的数字,说明海洋塑料垃圾数量多,存留时间长,表明治理海洋塑料污染形势严峻。

C.微塑料对海洋的污染表现在它能像小船一样随洋流旅行,进入超深渊带,产生有害微藻和水产致病菌。

D.塑料垃圾的再分类、循环利用和设备的运行管理、推广,是海洋塑料垃圾收集装置投入使用后的新课题。

(3)阅读下面材料,结合选文,分析可能导致海鸟死亡的几种原因。

英国南极科考队在距离极点1500米的南乔治亚岛考察时,在死亡的海鸟胃中发现了微塑料、包装袋碎片等物。

【答案】(1)A

(2)C

(3)第一种:海鸟胃中的微型塑料使其具有饱腹感,导致营养不良甚至因无法摄食而死。第二种:微塑料的毒性,吸附的毒物,导致海鸟死亡。

第三种:海鸟食用了含有微塑料的海洋生物而死。

【解析】【分析】⑴根据“微塑料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初生微塑料,其成品就是微塑料粒,例如日化用品中含有的微塑料及塑料微珠在运输过程中泄露进入环境;另一类是次生微塑料,也就是体积较大的塑料垃圾进入自然环境后,经光照、物理、化学及生物降解作用,碎片化形成的微塑料”的来源,B项概括不全面。根据“微塑料还可能造成入侵物种及病原微生物的传播”是“可能”,不是绝对,C项内容理解错误。根据链接材料,人类食物链中的微塑料不只是来源于水产品,如啤酒,D项错误。据此,答案为A。

⑵根据“在海洋环境中的微塑料就像一艘乘风破浪的小船……能搭载附着在表面的微生物随洋流旅行,其中包含的部分有害微藻和水产致病菌,可能对海洋生态系统产生影响”这句话,题目中的“进入超深渊带”无根据;“产生有害微藻和水产致病菌”原句是“包含”。据此,C项的理解分析是不正确的。故答案为C。

⑶本题材料中的“海鸟胃中发现了微塑料、包装袋碎片等物”可大致推断海鸟死亡可能是“微塑料”造成的。结合文章第4段内容所写的“微塑料”对海洋生物的危害来分析可能导致海鸟死亡的原因。注意答题的完整性。

故答案为:⑴A

⑵C

⑶第一种:海鸟胃中的微型塑料使其具有饱腹感,导致营养不良甚至因无法摄食而死。

第二种:微塑料的毒性,吸附的毒物,导致海鸟死亡。

第三种:海鸟食用了含有微塑料的海洋生物而死。

【点评】⑴本题考查分析说明对象的特征。答题时应注意,作答时要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⑵本题考查理解内容和分析说明方法的作用。答题时应注意,要审题后确定答案范围,提取答案时要精读相应语段,找到关键语句,然后根据这些语句将最关键的核心的扣题的语句提取出来做答。

⑶本题考查理解作者见解和探究启示。答题时应注意,准确把握作者的见解和说明内容,迁移到所给材料,和原文比照分析可能导致海鸟死亡的原因。

7.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生物钟

①在生物进化中,脊椎动物大脑两半球中间生成了特殊的生理调节器——松果体。它与动物的昼夜活动节律密切相关。而人们通常把生物体内激发生物节律并使之稳定维持的内部定时机制称为生物钟。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每到夜晚,身体各器官的活动相对减缓,产生的热量变少,体温也跟着下降,人就变得迷糊起来。到了清晨,器官系统的活动加快,体温开始升高,精神随之振奋。这就是生物钟调节的结果,如果人的活动经常不按生物钟的节律运行,就会感到身体不适。

②那么,能否像拨动时钟一样调节生物钟,重新安排人的活动节律呢?这正是生物学家一直在研究的课题。

③例如,15年前,有人把小鼠的松果体暴露在12小时黑暗与12小时光亮交替的条件下,褪黑激素(松果体的分泌物质)的数量便随着黑暗与光亮交替上升或下降,这说明生物钟对生物节律的调节与褪黑激素密切相关。1987年,美国科学家阿尔利维用大约相当于日出后1小时的阳光强度的光治疗“季节性失调症”,不但缓解了病人的抑郁症状,还改变了褪黑激素的分泌。

④经过广大科研人员的不断努力,现在已初步搞清,生物钟改变的量和方向取决于每天光脉冲照射的时间,人体温达到最低点前后(约早晨5点)是关键,紧随最低点之后照射可使生物钟提前,在最低点之前照射则使生物钟推后,在体温接近峰值时(16—17点之间)照射,对生物钟不产生影响。光线与生物钟之间是怎样相互作用的呢?一般认为光线通过视网膜与松果体之间的神经直接调节生物钟的活动,光照可以通过调节褪黑激素的分泌,使生物钟周期朝光线影响的相反方向变化。

⑤但是,目前很多科学家认为事情并不那么简单,因为人的生活环境十分复杂,一年有季节变化,一天有阴晴雨雪,各种人造光的刺激随处可见,生产、科研、社交活动丰富多彩,都可能对生物钟的运转产生影响,因而对生物钟的理论还必须深入探讨。

(1)根据第①段内容用自己的话概括:什么是生物钟?

(2)生物钟对人体有什么作用?

(3)指出下列句子所使用的说明方法。(一个横线只能填写一种说明方法)

例如,15年前,有人把小鼠的松果体暴露在12小时黑暗与12小时光亮交替的条件下,褪黑激素(松果体的分泌物质)的数量便随着黑暗与光亮交替上升或下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文章第⑤段内容概括对人的生物钟的理论“还必须深入探讨”的原因。

【答案】(1)松果体控制生物体的昼夜生物节律的定时机制。

(2)调节身体活动的节律运行,使身体感到舒适(使人夜晚休息,白天有精力。否则,身体会不适)。

(3)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

(4)生活环境复杂和人造光刺激随处可见,加上社会活动丰富,都会影响生物钟运转。【解析】【分析】(1)提取第1段第3句“人们通常把生物体内激发生物节律并使之稳定维持的内部定时机制称为生物钟”分析压缩,即可得出正确答案:“生物钟”应是指生物体内的一种内部定时机制。

(2)可分析压缩第1段“每到夜晚,身体各器官的活动相对减缓,产生的热量变少,体温也跟着下降,人就变得迷糊起来。到了清晨,器官系统的活动加快,体温开始升高,精神随之振奋。这就是生物钟调节的结果,如果人的活动经常不按生物钟的节律运行,就会感到身体不适”等句,即可整理出正确答案。

(3)考“例如,15年前,有人把小鼠的松果体暴露在……”明显属于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例如”是举例子说明方法标志性语言。两个“12小时”属于典型的列数字的说明方法。“把小鼠的松果体暴露在12小时黑暗与12小时光亮交替的条件下……随着黑暗与光亮交替上升或下降”为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4)通读文章第5段,把握大意。对照考题,找到答题区,筛选出相关的语言材料,选好答题的角度,组织好答题的语言。如可分析第5段“因为人的生活环境十分复杂,一年有季节变化,一天有阴晴雨雪,各种人造光的刺激随处可见,生产、科研、社交活动丰富多彩,都可能对生物钟的运转产生影响,因而对生物钟的理论还必须深入探讨”等句,即可整理出正确答案。

故答案为:⑴松果体控制生物体的昼夜生物节律的定时机制;

⑵调节身体活动的节律运行,使身体感到舒适(使人夜晚休息,白天有精力。否则,身体会不适);

⑶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

⑷生活环境复杂和人造光刺激随处可见,加上社会活动丰富,都会影响生物钟运转。【点评】。⑴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提取,信息的筛选、分析、提取这类题,做题时,应首先明确信息筛选的方向,有了明确的目的,就有了筛选的范围和标准;其次是正确理解所找信息的内涵,从而进行恰当取舍,避免有所偏颇或答非所问;

⑵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首先阅读文章,找到相关语句进行一一对应即可作答;

⑶本题主要考查的说明方法的作用,需要结合语段具体分析,然后用相应的说明方法的作用答题模式进行解答;

⑷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结合题干和文章关键句即可解答。

8.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你“吃”过牡丹花吗

①提起牡丹,就会想起“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然而,记者日前在河北省秦皇岛市的一片农田里看到了一种可以“吃”的牡丹:油用牡丹。它的根﹣﹣丹皮是一味传统的中药材,种子可以加工成食用牡丹籽油,牡丹花蕊可以加工成牡丹花蕊茶。

②我国油用牡丹专家、国家林业局油用牡丹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技术委员会主任李育材介绍说,油用牡丹是我国所独有的、土生土长的、原生态的灌木,共有9个种、1个亚种和1个变种,全部原产于我国,广泛分布于我国20多个省区。

③2006年,中国林科院检测出了牡丹籽油的各项成分。检测结果表明,牡丹籽油中各种对人体健康有益的元素含量较高,是一种高端食用油。菏泽随之进行了小规模、专业化的实验性生产并取得了成功。2010年4月,国家林业局在菏泽组织召开了50多位专家参加的发展油用牡丹的专题论证会,参会专家一致认为山东菏泽市发展油用牡丹基地前景广阔,效益可观。2011年3月,在进行了多项安全试验的基础上,由国家卫生部发布了关于批准牡丹籽油作为新资源食品的公告。

④牡丹籽油含不饱和脂肪酸高达92.26%,特别是其中的亚麻酸含量达40%以上。亚麻酸是构成人体脑细胞和组织细胞的重要成分,是人体不可缺少的自身不能合成又不能替代的多不饱和脂肪酸,有“血液营养素”“维生素F”和“植物脑黄金”之称。与其他油料作物相比,油用牡丹具有产量高、出油率高、油质好、适应性广等特点。

⑤2011年8月,李育材牵头在山东菏泽和河南洛阳率先搞起了试点栽培及综合开发利用,全面拉开了我国油用牡丹发展的序幕。

⑥截至2014年底,全国已种植油用牡丹122.48万亩,年产牡丹籽1 612.59万公斤,牡丹籽油加工企业49家,吸纳就业23.63万人。

⑦目前,以油用牡丹为原料,已开发出高档食用油、高档化妆品、保健品、药物、日用品五大类数十种产品,有的已经投入市场,受到消费者欢迎。李育材说,油用牡丹根系发达,耐干旱、耐瘠薄、耐高寒,不仅具有良好的防风固沙、水土保持、固碳增氧、涵养水源等生态效益,还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据测算,种植油用牡丹比种植传统作物每亩地能多收入几千元,可以有效调整种植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并且油用牡丹种下后,30﹣50年不用换茬,之后仅需要锄草、施肥等一般管理即可,省工、省时,节约成本。

(1)对下列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提起牡丹,就会想起“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引资料)

B.油用牡丹是我国所独有的、土生土长的、原生态的灌木,共有9个种、1个亚种和1个变种。(列数据)

C.……有“血液营养素”“维生素F”和“植物脑黄金”之称。(分类别)

D.与其他油料作物相比,油用牡丹具有产量高、出油率高、油质好、适应性广等特点。(作比较)

(2)下列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的说明对象:牡丹花可以“吃”。

B.第②段画线句中的“多”一词表示超过20个省区的意思,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C.第③段说明对牡丹花籽油的检测及试验性生产的情况。

D.说明文有时间、空间、逻辑三种说明顺序,本文按逻辑顺序进行说明。

(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由第③段可知,牡丹籽油含有对人体健康有益的元素,是一种高端食用油。

B.近年来,菏泽推广种植,可以取得良好的防风固沙、水土保持、固碳增氧、涵养水源等生态效益。

C.文章第⑤段,通过列举李育材率先搞起试点栽培的事例来真实说明油用牡丹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

D.以油用牡丹为原料开发出的产品受到消费者欢迎。

【答案】(1)C

(2)D

(3)C

【解析】【分析】(1)本文主要考查说明文的说明方法。ABD.正确。C.有误,应为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故选:C。

(2)本题主要对说明文进行综合考查,包括说明对象、顺序、语言特点及内容的理解。ABC.正确。D.有误,本篇文章主要是按时间顺序来说明。故选:D。

(3)本文主要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ABD.正确。C.有误,第五段通过列举李育材率先搞起试点栽培的事例主要是说明从这个时候开始,我国的油牡丹事业开始发展起来,为下段其产量和促进就业做铺垫。故选:C。

故答案为:⑴ C

⑵ D

⑶ C

【点评】⑴本文主要考查说明文的说明方法。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下定义、摹状貌、作诠释、打比方、列数字、列图表、引用说明。

⑵本题主要对说明文进行综合考查,包括说明对象、顺序、语言特点及内容的理解。

⑶本文主要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通读全文,把握文意,揣摩选项正误。

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小满

①小满节气,在每年5月20日至22日之间,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八个节气,也是夏季的第二个节气。今年小满交节时刻为5月20日22时36分。

②寒来署往是气候,鸟语花香是物候。小满是一个表征物候的节气。其关注点不在气,而在物。古书称“四月中,小满者,物致于此小得盈满”。这时,北方冬小麦等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但还没有完全成熟,所以叫“小满”。小满是最“接地气”的节气。

③农谚有“小满小满,麦粒渐满”的说法。此时,小麦度过一冬的休眠期后,经过返青拔节,抽穗开花,亟须熏风暖熟,虽然仍是一片青绿,但有着一股蓄势待发的劲头。麦穗已经抽齐,麦粒鼓着腮帮一般,泛出一层透明的绿色。等到这晶莹的嫩绿变为黄绿,麦子也即将成热了。农谚又云“小满未满,还有危险”。小麦成长的最后阶段灌浆期十分关键,籽粒才刚刚盈实,若碰到灾难天气或病虫害,麦粒未经过充分的乳熟期,小麦的品质便会大打折扣。

④在南方地区,小满还有“小满小满,江河渐满”的说法,反映了这时南方降雨增多的气候特点。确实,从小满开始,全国各地渐次进入夏季,雨量越来越大,江河的水位也逐渐上涨。

⑤此时,南方的旱稻早已抽穗,农人除了给旱稻施肥,还要忙着栽插中稻,“秧奔小满谷奔秋”,小满正是适宜水稻栽插的季节。农人们将培育好的秧苗按间隔,齐整地栽插在地里。若是高度机械化的地区,就采取机器种植了。但最重要的,是“水”。若小满雨水不丰,稻田田坎干裂,就无法栽插水稻;若雨水过丰,栽插好的稻苗便经不住大雨的袭击,秧苗轻则东倒西歪,重则被雨滴打伤。南方的小满节气,充满了对水的期许。

⑥小满,是麦子的秋,是水稻的夏。

(1)本文的说明顺序是什么?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2)文章第①②段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试举例说明,并分析其作用。

(3)下面句子中划线词语能否删掉?为什么?

从小满开始,全国各地渐次进入夏季,雨量越来越大,江河的水位也逐渐上涨。

(4)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凝聚着劳动人民的智慧,人们也由此制订了《二十四节气气候农事歌》。请在下列横线上填上相关的节气名称,将农事歌补充完整。

①________天暖地气开,冬眠蛰虫苏醒来。

②________春始草青青,种瓜点豆好时辰。

③________结冰又结霜,抓紧秋翻蓄好墒。

(注:墒,土壤适合种子发芽和作物生长的湿度。)

【答案】(1)逻辑顺序。作者按照逻辑顺序依次介绍了以下内容:小满的时间;小满的含义;小满时小麦的生长特点;小满时的气候特点;小满时农事的特点。

(2)说明方法:①列数字,如“今年小满交节时刻为5月20日22时36分”。作用: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②下定义,如“小满是一个表征物候的节气”。作用: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了事物的特征。③引用说明,如“古书称‘四月中,小满者,物质于此小得盈满’”。作用:增强了说明文的趣味性和权威性。

(3)不能删,“渐次”意思是逐渐,从小满开始,全国各地逐渐进入夏季,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4)惊蛰;清明;霜降

【解析】【分析】⑴本文围绕“小满”这一节气,说明了①小满的时间;②小满的含义;

③小满时农作物的生长特点;④小满时的气候特点;⑤人们饮食的注意事项。本文属于事理说明文,事理说明文通常使用逻辑顺序。

⑵首先要了解说明文的常用说明方法及特征,然后必须要结合文段的内容的来分析说明方法,然后根据文章的内容或者文段的内容所体现出来的说明对象的特征来分析作用即可。如文章第②段“古书称‘四月中,小满者,物致于此小得盈满’”是引用古书的记载,是属于“引用”或“引资料”,引用农谚说明了小满节气的含义和农作物生长的特点,生动有趣。再如“今年小满交芾时刻为5月20月22时36分”。是列数字,具体准确地说明了今年小满节气到来的时间。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

⑶“渐次”意思是依次,意思是说从小满开始,全国各地陆续进入夏季,这样更符合实际,表现我国幅员辽阔,天气变化不可能是一致的,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⑷首先对二十四节气有熟练的掌握,由“蛰虫苏醒来”可知是“惊蛰”;由“种瓜点豆好时辰”结合谚语“清明前后,种瓜种豆”可知是“清明”节气;由“结冰又结霜”可知是“霜降”。

故答案为:⑴逻辑顺序。作者按照逻辑顺序依次介绍了以下内容:小满的时间;小满的含义;小满时小麦的生长特点;小满时的气候特点;小满时农事的特点。

⑵说明方法:①列数字,如“今年小满交节时刻为5月20日22时36分”。作用: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②下定义,如“小满是一个表征物候的节气”。作用: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了事物的特征。③引用说明,如“古书称‘四月中,小满者,物质于此小得盈满’”。作用:增强了说明文的趣味性和权威性。

⑶不能删,“渐次”意思是逐渐,从小满开始,全国各地逐渐进入夏季,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⑷① 惊蛰;② 清明;③ 霜降。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辨析说明顺序的能力。答题时应注意,说明文常用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前两种比较容易判断,逻辑顺序最多。

⑵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答题时应注意,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下定义、摹状貌、作诠释、打比方、列数字、列图表、作引用等,结合具体内容分析作答。

⑶本题考査对文章语言的理解把握能力。答题时应注意,说明文语言在准确的前提下,有的平实,有的生动。解答此类题目,须整体感知全文,从内容和效果方面作答。

⑷本题考查对二十四节气的掌握。答题时应注意,它是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

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根据题目要求,结合文章内容分析作答。

10.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小题。

中国第五大发明——汉字

①汉字是当今世界上仍在使用的最古老的文字。从甲骨文算起,已有3500年以土的历史了。古埃及的圣体字、巴比伦的楔形文字、中美洲的古玛雅文字等相继成为历史的陈迹,唯汉字独存。中国人用数千年的聪明才智创造出来的奇迹,在世界文字史上是独一无二的。它承载了中国五千年灿烂文明,至今仍旧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尤其是汉字计算机输入的优越性,使汉字的奇迹更令世人惊叹和信服。汉字堪称中国“第五大发明”。

②汉字具有超越方言和古今语言差别的功能。著名学者安子介先生说,“中国由黑龙江到云南,汉字全通。”“中华文化连绵五千年,是用汉字记载的。”“西方字母的形式,根据历史说也是由象形而来,后来变成拼音,各国文字不同,相互联结的纽带断了,结果欧洲分成大小十数个国家。如果中国早年也走这条路,早已出现江苏国、广东国了。我国方言这样多,汉字的语音无法在‘语音学’上统一,但在文字使用上自古及今都是一脉相承的。汉字对汉族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凝聚作用。”可见,汉字具有超越方言和古今语言差别的功能,这对汉民族的形成和中国的统一具有重要的作用。

③汉字可以引发想象和联想。由于汉字以形表意,使用汉字时观其形而得其意,其中必定有想象和联想产生。并非仅仅由象形字直接演化过来的字如此,如“日”“月”等。会意字也是如此,如“休息”的“休”字,由“人”和“木”两部分组成,就是“人”靠着“树”歇息。我们从字形的拼组关系中便可想象出这字的意义。其实,有些形声字的声旁也是表意的,如“文盲”的“盲”字,声旁“亡”既表音也表意,“盲”就是“亡”了“目”。因此,汉字引发想象和联想的强大作用值得我们重视。

④汉字有利于发展大脑智力。从神经心理学和神经语言学的研究成果看,拼音文字是偏向大脑左半球的“单脑文字”,而汉字是大脑左、右两半球并用的“复脑文字”;拼音文字认知中“语音编码”方式起主要作用,而汉字认知中则是利用“多重编码”方式,语音、字形和语义编码兼用。学习汉字可以开发大脑左、右半球的潜力,有利于发展大脑智力。因此,从音、形、义三者结合上去学习汉字是科学的方法。

⑤与中华文明共存共荣的古老汉字,具有独特的形式和经久不息的生命力。我们要重新认识汉字的价值,充分发掘汉字的奥秘,以迎接汉字“发挥威力”的新时代。

(1)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古埃及的文字是圣体字,古巴比伦的文字是楔形文字,而更多西方国家一直都是拼音文字。

B.我国的方言尽管在“语音学”上统一,但在文字使用上自古至今都一脉相承。

C.学习拼音文字偏向于开发大脑左半球的潜力,而学习汉字,可以开发我们大脑左、右半球的潜力。

D.中国人用数千年的聪明才智创造出来的汉字,与中华文明共存共荣,具有独特的形式和经久不息的生命力。

(2)依据本选文,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完整版)说明文阅读答题技巧及专题训练

说明文阅读答题技巧 说明文主要考查考生从文中准确获取信息的能力,设题主要围绕准确认读、准确理解、准确筛选来考虑。解题的程序,有句顺口溜:“先读原文通大意,再读考题做标记,找出范围对应句,比较选项看差异。” 先读原文,完成3个任务:(1) 给段落标上序号。 (2) 了解文章大意,即说明的对象,各段之间的联系,作者的见解及相关材料。(3)给重要句子和关键词语做上记号。其次,再读题很重要,要给重要词语做上标记。第三,找出答题的范围和对应句是答题的实质性阶段。 1、概念: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用来介绍或解释事物的状态、性质、构造、功用、制作方法、发展过程以及内在事理的一种实用文体。 2、与其它文体的区别:议论文以理服人,哲理性是它的主要特点;记叙文以情感人,形象性是它的主要特点;说明文以知授人,知识性是它的主要特点。 3、说明文的类型: ①按说明的对象来分: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 ②按说明文的语言风格:分为平实的说明文和生动的说明文。 。 事物说明文以事物作为说明的对象,重点在于说明事物是“怎样”的,介绍事物的性质、特征,把一种事物和另一种事物区分开来。 事理说明文以事理作为说明的对象,重点说明事理是“怎么样”和“为什么这样”的,把抽象的、难于理解的 事理说得清楚明白。 1、常见的说明方法有: 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引资料、打比方、分类别、画图表、下定义、作诠释 2、常见说明方法的作用: ①举例子:通过列举……事例,具体形象的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②列数字:科学准确具体的说明了该事物的××特点,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③打比方:把……比作……,生动形象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④作比较:将……和……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被说明对象的××特点(地位、影响等)。 ⑤引资料:通过引用……使说明的内容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A、引用名言、格言、谚语;作用是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B、引用神话传说、新闻报道、谜语、轶事趣闻等,作用是增强说明的趣味性。 引用放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⑥、分类别:条理清晰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⑦.画图表:使读者一目了然,直观形象地说明的事物的××特点。 ⑧.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 ⑨、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要区分“下定义”与“作诠释”的区别,前者是精确的科学定义,后者是对事物的某一方面作解释。 1、时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发展、演变,一般都有明确的时间标志。 2、空间顺序:从上到下,从里到外,总到分,外到内,前到后,左到右,整体到局部,一般都有常用方位词。例如介绍建筑物或实体。 3、逻辑顺序:主—次、原因—结果、现象—本质、特征—用途、一般—个别概括—具体、整体—局部等,常用表因果、表事理顺序的词,如“因为、所以”“首先、其次”。 ①说明建筑物、景点等通常按照空间顺序说明。②介绍事物各阶段的特点或制作过程时,往往采用时间顺序。 ③介绍抽象事理时,则往往需要采用逻辑顺序。 常见的形式有:“总—分”式(或由总到分,或由分到总,或总分总)、并列式、递进式等。分析文章结构,抓中心句及连接词,如“首先”“其次”“还”“也”“此外”等词语。 A、准确; B、形象生动或简明平实。 答题技法:其一,要看懂题目,不少说明文题目本身就表示说明对象,如《苏州园林》等。其二,抓住首括句和中心句。说明文往往需要运用首括句和中心句来提示说明重点,包括说明事物的特征。 反之,如果需要为说明文的语段加一个标题,也可以用说明对象作为标题。 答题技法:尽量从原文中找原词原句,若没有,则注意段意、中心句。 (见说明方法) 答题格式:本文使用了__________的说明顺序对__________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不能调换:原文采用由……到……的顺序介绍事物,调换后不合逻辑。或:总分关系中分说部分与前文总说部分顺序相照应。 1、对整篇文章语文的品析:一般从两个角度谈:A、准确; B、形象生动或简明平实。 “准确”是一般说明文的共同特点。 “形象生动或简明平实”是针对不同语文风格的角度谈。做这种评析整篇文章语言特点的题目,一定要结合文章具体内容谈。 答题格式如下: 这篇文章充分体现了语文准确 ../生动形象 ..../简明平实 ....的特点,如“……”一句,就准确/生动形象/简明平实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初中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训练试题及解析

初中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训练试题及解析 一、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 1.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鳖鱼是海洋系统的“整容师” ①鳖鱼是海洋中的庞然大物,也是食肉类的凶猛鱼类,号称“海中狼”。可是,最近它被贴上了“整容师”的标签,因为它可以改变海洋中很多鱼的眼睛和尾鳍的尺寸。听到这些,你是否感到十分惊讶呢? ②原来,在海洋系统中,许多小鱼都有着较大的眼睛和有力的尾鳍,帮助它们及时发现并快速躲避鲨鱼的攻击和吞食。尤其在鲨鱼出没捕食的低光环镜下更加如此:一定尺寸的尾鳍可以保证鱼类突然加速游动,以此来远离鲨鱼的追捕。但是,在2018年1月,西澳大利亚大学等研究机构人员的最新研究发现,近年来由于人类对鲨鱼的大量捕杀,导致多种鲨鱼濒临灭绝。鲨鱼数量的减少,使得其他鱼类的生存得到了暂时的和平安稳,导致它们的形态也正在发生明显的改变,如:眼睛变小,尾鳍变小。因此,鲨鱼就成了海洋系统里的“整容师”。 ③研究人员对澳大利亚西北海域罗利沙洲和斯科特礁两个珊瑚礁系统中7种不同的鱼类专门进行了对比分析。这两个珊瑚礁有着相似的自然环境,但不同的是,罗利沙洲禁止捕鱼,鲨鱼数量比较稳定,而斯科特礁允许对鲨鱼进行商业捕捞,且已经持续了一百多年。研究人员分别在两个珊瑚礁海域进行了采样捕捞,并测量出了所捕捞鱼的体长、体宽、眼部和尾鳍大小。结果发现,与罗沙洲的鱼类相比,斯科特礁同种鱼类的眼睛尺寸小46%,尾尺寸小4%。 ④研究人员解释说,人类捕捞鲨鱼使其数量减少,会造成一系列生态后果,小鱼的眼睛及尾鳍尺寸等发生变化仅仅是一个方面,其实,鲨鱼数量的减少还在悄悄地影响着其他海洋生态系统。 ⑤首先,鲨鱼数量的大幅度减少,那些体弱多病,基因突变导致畸形的鱼,就不会及时被消灭,进化过程中的优胜劣汰也不能更好地延续下去。那些没有被吃掉的弱鱼,病鱼就会一直繁殖下去,直到基因退化,这不利于种群的健康发展,对整个海洋生物多样性,优化性将是一个致命打击。 ⑥其次,鲨鱼数量的大幅度减少,将使海洋生态环境无法正常维持,水质环境会进一步恶化。因为,鲨鱼是海洋系统名副其实的“清道夫”。它可以通过清理腐烂的大型海洋动物尸体,来净化海洋生态环境。 ⑦由此看来,鲨鱼在保持海洋生态系统平衡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称它为海洋系统的“整容师”一点儿也不过分。 (1)鲨鱼在保持海洋生态系统平衡中发挥了哪些方面的作用? (2)有文章第③段中画线句子除了列数字以外,还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何作用?(3)“其实,鲨鱼数量的减少还在悄悄地影响着其他海洋生态系统。”为什么用“悄悄”一词? 【答案】(1)①可以改变海洋中鱼的眼睛和尾鳍的大小。②维护海洋生态平衡,有利于种群的健康发展。③净化海洋生态环境,改善水质。 (2)作比较。通过斯科特礁鱼类和罗利沙洲鱼类的比较,准确地说明了鲨鱼对海洋中许多

说明文阅读训练3篇含答案

说明文阅读训练3篇含答案 芯片国产化任重道远 ①2019年5月15日,美国对华为的一纸禁令闹得满城风雨。禁令中包括停止供货,终止进行中的订单等多种措施。一时之间,“芯片”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 ②芯片是怎么被造出来的?为什么我们造芯片难度那么大?要回答这些问题,就得从芯片的工作原理说起。 ③众所周知,只要是电子产品,就离不开芯片。芯片通常分为两种:一种是功能芯片,比如我们常说的中央处理器(CPU),就是带有计算功能的芯片;另一种就是存储芯片,比如电脑里的闪存(F lash),是一种能储存信息的芯片。 ④这两种芯片,本质上都是载有集成电路的硅片。怎么理解呢?就是我们在一片硅片上,按照设计刻出一些凹槽,在凹槽里填充一些介质,从而使硅面上形成许多晶体管、电阻、电容和电感,让这片硅成了复杂的电路,得以实现一些特定的功能。所以,我们才会看到芯片放大图上有那么多弯曲、平行的凸起和纹路。 ⑤听起来不难,做起来可要命。芯片的诞生分三个步骤,分别是设计、制作和封装,难度依次减弱。现在全球芯片设计基本集中在美国,制作集中在中国台湾地区和韩国,中国大陆大部分承担的是封装工作,也就是把芯片装到板上拿出去卖。可以说,在芯片的电路设计这个领域,中国的竞争力远不如美国和韩国。 ⑥设计难,制作也不简单。我们来看具体过程。首先,需要提取纯硅,就是把二氧化硅(其实就是沙子)还原成硅单质,把硅打成硅锭切片,就得到了硅片——这相当于芯片的地基。这个步骤简单,我们的技术做得很不错。 ⑦有了硅片后,就要在上面涂上一层胶,名为“光刻胶”。这是一种感光胶状物,当用紫外线加透镜去照射某一个部位,胶面会发生变化,之后利用化学原理进行腐蚀,光照过的部分就会被腐蚀掉,留下凹槽。此时,往凹槽里添加硼、磷等介质,就会出现一个半导体或者电容。以此类推,我们再涂一层胶,再照,再腐蚀,再掺入……不断重复,像搭房子一样搭出一个复杂的集成电路,也就是芯片的核心部分。 ⑧然而,以上说的只是光刻技术的基本原理,实际操作起来要复杂得多,还会涉及波长等问题。光刻最主要的器械就是光刻机,这项技术长期被荷兰、日本、德国垄断,一台机器要花七八亿元人民币,而且他们只优先提供给中国台湾、韩国等地的大客户。中国大陆也有自己的光刻机,但是和世界先进水平比,差距还很大。 ⑨现在看来,中国要真正做出自己的芯片,顶层设计和光刻技术是两大难题。但我们也有理由相信,以中国的科研实力和技术积累,突破这两个难关只是时间问题。 (1)根据文章,请你分析第①段有什么作用。 (2)请你概括芯片国产化道路中,我们中国需要面对什么困难。 (3)请简要分析第⑦段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4)根据文章内容请分析,⑤⑥⑦三个自然段可以调换顺序吗,为什么?

人教版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训练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训练试题及答案 一、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 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密码正在被“杀死” ①生活在互联网时代的我们,每天都会面临一项重大的考验。这项考验无数次冲击了我们对自己记忆力的信心,这个考验就是——记住密码。为了安全,我们把密码设置得五花八门各不相同,这实在是不好记!可即便如此,密码安全还是问题。通过穷举、盗取信用证书、网络钓鱼等技术手段,那些不怀好意的人就能轻而易举获得我们辛辛苦苦设置的密码。 ②随着近年来重大数据泄露事故的频发,过去基于密码在线身份证验证的技术已经难以维持互联网经济的稳定发展,安全界关于“密码已死”的呼声越来越高。 ③越来越多全新的验证方式陆续出现,逐步替代了密码在一些场景中的应用,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苹果公司推出的Touch ID指纹识别技术。 ④此外,人脸识别(已成熟应用在门禁、软件等领域)、声纹识别(信息、金融领域)也在快速发展。这些新的验证机制带有极强的生物属性,难以复制、验证方便,而基于密码另一形态的数字证书也发展迅猛,在通讯、金融领域已广泛应用。 ⑤通过指纹、虹膜等人体固有生理特征,再结合计算机、光学、生物传感器和生物统计学原理对个人身份进行识别判定,确实能够将人们从繁琐的密码迷宫中解脱出来。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个推动“去密码化”的强认证协议标准组织FIDO联盟应用而生。FIDO的目标是创建一组新的协议,支持对Web应用持续的、安全的、无需密码的访问(即所谓的非密码强认证)。 ⑥该联盟认为,指纹识别的功能不应该仅是设备解锁这么简单,它应该让服务、移动支付甚至企业管理变得更为高效。他们将其终极目标概括为4个字:“杀死”密码。 ⑦FIDO将用户的密码凭证储存在某些设备中,用户的密码不会被发送出去,而是在设备内部通过软件来处理,企业如果要使用FIDO的认证方式,只需要在服务器上安装验证软件,然后在客户和员工的设备上安装相应的插件或应用程序即可。一旦验证通过,软件会将密钥①发送到登录服务器,此过程中系统不会保存任何登录信息。之后,登录服务器会发送密钥到用户设备上,表示验证已经通过。与目前的用户名和密码登录模式相比,这种登录方式很难被黑客破解。 ⑧FIDO标准支持任何一种认证方法,可选用的手段包括生物特征识别、USB验证令牌、NFC技术和一次性密码等。不论是用传统的硬件认证,还是用指纹、虹膜、声纹等这类生物辨识,依照FID0的标准,都能够当作身份识别认证使用。 ⑨FIDO联盟的成员越来越多,包括谷歌、黑莓、微软、阿里巴巴等诸多世界知名的公司。他们遵循一个统一的技术和安全标准,随之带来的是双赢的结果,比如指纹识别从一项技术落地到实际应用场景中。 ⑩设备厂商在加入FIDO联盟之后,可以在其设备中放置一颗安全芯片,保证用户的账户和信息安全。当然,用户也可以自行购买指纹识别器一类的设备。 ?指纹识别技术还不完美,但这只是一个开始。谷歌正在开发一款USB钥匙扣,用他可以直接登录账户;微软虽然没有透露更多细节,但亦表示正在考虑寻求代替密码的另一种

初中说明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初中说明文阅读练习 高科技触手可及 ①40多项国际、国内第一,103项技术专利,65项新工法,国产化率达到98%,工程验收一次合格率100%,13项关键建设指标全部达到世界一流……正式投运的北京大兴国际机场,高科技让人称奇。 ②大兴机场距离北京市中心比较远,到天安门的直线距离46公里,距离北京城市副中心、雄安新区50多公里。这么远的距离,交通还便捷吗? ③高铁、城际、快轨、地铁、高速公路,记者体验了乘坐不同交通工具前往大兴机场。最快的当属打“高的”。旅客可以乘坐设计时速350公里的京雄城际铁路到达机场,大兴机场也因此成为世界上首个高铁下穿航站楼的机场。还有时速160公里的地铁大兴机场线、廊涿城际同步投入使用。 ④到达航站楼地下层后,可以看到16条轨道交通在此汇集设站,换乘十分高效。乘坐站厅内的大容量扶梯,能直接抵达航站楼的出发层。航空旅客换乘其他交通工具的区域控制在约500米宽、100米进深的范围内,缩短了换乘距离。 ⑤进入出发层,美轮美奂的“凤凰展翅”内部空间一览无余。支撑航站楼的不是普通的直立柱,而是曲线曼妙的C形柱。柱顶是多面玻璃构成的透明采光面,柱身是与屋顶一致的金黄色,8根C形柱撑起了核心区18万平方米的屋面。阳光从柱顶倾泻下来,即使在无人工照明的情况下,整个候机楼也被照得亮堂明净。 ⑥航站楼占地70万平方米,这么大的空间,办理各种手续会不会很吃力?有“黑科技”助阵,全流程办理更加便捷。 ⑦虚拟人像机器人“小兴”满场跑,通过语音交互对话帮旅客自助查询航班信息和机场商业信息。 ⑧值机、托运、安检、登机,旅客仅凭“一张脸”就能办好。大兴机场配备了400余台自助值机和自助托运设备,自助覆盖率达到80%,刷脸就能通关,全过程无纸化自助化。自助托运行李后还能通过绑定电子行李牌实时查询行李状态。 ⑨大兴机场安检通道每小时通过能力达260人,比传统安检通道提升40%。智能旅客安检系统实现了行李信息与旅客信息的准确绑定,可在3秒之内准确查询某个旅客过检信息,更快捷,也更安全。自助安检分流系统能明显提升安检判图质量,确保需要开包检查的行李实现100%开包检查。 ⑩到了登机口,乘客不用出示任何证件、纸质登机牌或者电子登机牌,刷脸即可登机。 ?炫酷和便捷的体验背后,是一个个智能系统各司其职又集成协作。 ?最核心的当属大兴机场的“智慧大脑”——以智慧机场为目标的信息系统。这一综合系统以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平台为基础,搭建航班生产运行、旅客运行服务、空侧运行管理、综合交通管理、安全管理、商业管理、能源管理、货运信息管理、环境信息管理等九大业务平台,包括19个平台、68个系统。 ?这一系统协同运转起来,成就了大兴机场的种种“智慧”表现:通过统筹减少航班各节点等待时间,提升航班正常率;通过大数据精准画像提供私人定制服务;通过智能标签实现行李全流程追踪;通过智能视频分析主动识别安全风险…… ?再看“神经中枢”——大兴机场空管系统世界领先。先进的空管助航设备使大兴机场低能见度保障能力跻身世界先进水平。大兴机场还配备了目前国际上等级最高的高级地面引导系统。据研制方、中国电科28所所长毛永庆介绍,该系统实现了对机场场面的监视、控制,还具备自动路由规划和灯光引导功能,极大提高了机场场面安全和场面运行效率。 1.大兴机场的高科技体现在哪些方面? 2.第⑨段划线句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3.本文的语言既生动形象又准确严密,结合第?段内容各举一例加以分析。 【答案】1.①交通便捷,航站换乘十分高效。②虚拟人像机器人可帮旅客自助查询信息。③自助托运,从值机到登机刷脸完成。④快捷安全的智能旅客安检系統。⑤以智慧机场为目标的信息系统。⑥先进的机场空管系统。⑦等级最高的高级地面引导系统。2.列数字、作比较。(2分)运用具体的数字,并将大兴机场安检通道与传统安检通道作比较,具体准确地说明了大兴机场全流程办理十分便捷的特点。3.【示例】“再看'神经中枢’一一大兴机场空管系统世界领先”一句,把“空管系统”"比作“神经中枢”,生动形象地说明了“空管系统”的重要程度,体现了

说明文阅读训练(一)

说明文阅读训练(一) 一、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感冒指数的作用 □霍雨佳 在我国很多地方,感冒都被俗称为“着凉”,可见感冒与天气条件有着密切的关系。气候保健学家研究表明,导致感冒发病率呈高峰状的天气主要有两类:第一类是冷空气的入侵,日平均气温和最低气温大幅度下降,前后两天的日平均气温甚至可以相差10℃以上。这种突然降温,使人们的体温调节功能难以适应,再加上人们没有什么准备,稍不注意保暖就容易感冒;第二类是冷空气通过后出现冷高压天气,特别是大于1030百帕的晴好天气,人们也容易感冒。当被冷高压控制时,阳光充足,日照强,导致中午热,早晚冷,同日温差大,早晚容易感冒。 “冷锋过境”和“冷高压控制”这两种天气,差不多贯穿一年中的秋、冬、春三季,这也是“着凉”性感冒的主要时段。而发生在夏季的“暑湿感冒”,也是以气象条件为诱发主因的。研究表明,高温高湿的“湿热”天气,最容易诱发“暑湿感冒”,此时,常常伴随着较小的风速和较低的气压。由流行性感冒病毒引发的“流感”,与气象条件的关系

也很密切,一般以寒冷的冬春季节为多发期,因为流感病毒容易寄生在干燥的寒冷环境里。 正因为天气条件是感冒发生的最重要的环境诱因,所以我国气象工作者研制出了专门的感冒指数,并利用天气预报或专业气象发布平台,根据天气条件及未来变化,推出能使人一目了然、易记易懂的感冒指数预报。现在的感冒指数一般分为四级,级数越高,感冒发生率就越高,天气条件对感冒的发生就越有利。 为什么感冒指数都是以“发生”为基础呢?一方面,因为感冒是一种四季疾病,临床上一年四季都有感冒患者;另一方面,气象条件虽然是感冒发生最重要的环境因素,但毕竟是“外因”,感冒发生的内因在于人这个主体,在于感冒病毒这个客体,在于人的抗感冒病毒的能力。 尽管如此,感冒指数预报也是很有意义的,因为这项预报直接提高了人的预防意识和能力。关注感冒指数的意义在于因“天”制宜地预防感冒。具体来说,就是要在熟悉本地天气和气候变化规律的前提下,注意收听和收看天气预报节目,当天气发生突变时,要及时更换衣被,注意保暖,以防受凉而诱发感冒;在天气突变后的一两天内,要尽可能地少去公共场所,以防被传染上感冒;当春夏季湿度较大时,也要注意降低室内湿度,从而降低“暑湿感冒”发生的可能性。 (选自《知识窗》2016年第1期)

新部编中考 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含答案

新部编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含答案 一、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 1.阅读《泥土的歌唱》,回答问题 泥土的歌唱 ①我国古代依据制作材料的不同,把乐器分为八种,称为“八音”,其中有一音曰土。 ②土——顾名思义,就是由泥土发出的声音,泥土本身是发不出声音的,即使一定要它发音也要伴随着尘土飞扬的壮观场景。但是人类大约在1万到1. 5 万年前获得了一项革命性的技艺,那就是借助水和火将土重新幻化为一种全新的形态,也就是陶。 ③经过这一神奇的转化过程,泥土不仅拥有了全新的样貌,而且也被赋予了全新的质地与功用。毫无疑问,这项技艺是古代人类最重要的发明之一,当然作为早期文明的先锋的中国先民,在这方面也拥有明显的优势,通过甲骨文中的陶字,我们就可以清楚的看到,至少在4000年前,中国人已经开始使用陶轮制陶了。陶轮的使用,或者说借助陶轮的转动,人们就可以制造出比较标准的圆形器皿。 ④土本身是不发声的,但是由土制成的陶器,则既可以作为吹奏乐器,又可以作为打击乐器。尤其是那些比较标准的圆形器,在发音的原理上,与葫芦完全一样,所以很容易让古人通过自然的联想,而发现它们拥有的音乐天赋。这里面,最著名的,当然就是埙。 ⑤这是中国最古老的吹奏乐器之一,大约有七千年的历史。最初埙大多是用石头和骨头制作的,后来发展成为陶制的,形状也有多种,如扁圆形、椭圆形、球形、鱼形和梨形等,其中以梨形最为普遍。 ⑥作为一种在民间的生产劳动过程中产生出来的,充满了草根气息的乐器的埙,经历了漫长阶段,最初的埙只有最上面的一个孔,大约在四五千年前,埙由一个音孔发展到两个音孔,能吹三个音。又过了大约1000年,也就是3500 前,埙得到了进一步发展,有了三个音孔,能吹四个音。到公元前1000 多年的晚商时期,埙发展到五个音孔,能吹六个音、到公元前700多年前的春秋时期,埙已有六个音孔,能吹出完整的五声音阶和七声音阶了。埙由一个音孔发展到六个音孔--上一、前三、后二经历了3000多年的漫长岁月。2004年,河北邢台的侯义敏,对传统的埙进行改良,设计出了10孔的低音埙。这种埙与古代的埙相比,音域宽广,音色低沉深厚,空灵柔美。 ⑦还有一种比较著名的陶制乐器,虽然在古代的名声并不很好,但是在最近突然时来运转了。这种乐器就是缶。缶本来是一种实用器皿,具体的说就是一种大肚子小口儿的盛酒瓦器,和咱们现在看到的泡菜坛子差不多。后来,随着青铜时代的来临,逐渐被青铜器所取代,至少在贵族的生活中是这样的。 ⑧像这样的一个器物,要想作为乐器来使用,毫无疑问只能充当打击乐器了。 ⑨用装酒的坛子当乐器,一边拍打着这个装酒的坛子,一边唱歌,通常来说给人的联想都是醉鬼,或者性情豪放的经不起任何酒精催动的野蛮人的形象。事实上,李斯在他的那篇著名的《谏逐客今》的文章中,就有“击瓮叩缶,弹筝博髀”的句子,意思就是,秦国饮宴时,贵族士大夫们往往在喝到半醉时,以击瓦缶、拍大腿来打拍子而歌。就是以此为例,来说明秦国当时文化的落后。也就是说,在古代击缶而歌并不是什么文明的象征,恰恰相反,那是文化落后粗俗的标志。 ⑩但是击缶这种乐器,在2008年突然时来运转了,一段荡气回肠的击缶而歌,让这种

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题及答案

2.(2011·浙江宁波市)“绿色”浅层地温能 ①你听说过“浅层地温能”吗?它是蕴藏在地表以下一定深度(一般小于200米)范围内岩土体、地下水和地表水中,一般低于25℃的热能。浅层地温能的来源以太阳辐射为主,还有一小部分来自地心热量。 ②我们的地球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巨大的热库,它的资源量非常丰富,其内部的总热能约为地球储存的全部煤炭所蕴含能量的1.7亿倍,具有经济价值的浅层地温能大约是现在全球能源消耗总量的45万倍。据专家测算,我国地处北纬30°~42°的许多城市,地下近百米深度内,土壤中每年可采集的浅层地温能能量是目前国内发电装机容量的3750倍,地下水中每年可采集的浅层地温能能量也有2亿千瓦。 ③浅层地温能是一种清洁无污染的能源。这种能源的开发利用只需消耗少量的电能,就可以提取大量的能量,也不向大气排放二氧化碳等气体,对外界环境影响极小。由于浅层地温能资源无处不在,人们可以就近利用,就地取(排)热,为建筑物供暖或制冷,而地下水的水质、水量不发生任何变化。与传统能源相比,可节省大量运输、传输和存放成本。 ④可见,浅层地温能具有众多的优点,开发利用浅层地温能已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现在的问题是,我们该如何利用这种比人类体温还要低很多的能源呢?科技人员采用了“热泵”原理。“热泵”和“水泵”类似。大家熟悉“水泵”吧,它是一种利用管道将水从低位抽到高位的机械,只不过“热泵”传递的是热能。我们居住的室内环境和地层土壤中的温度一般情况下具有一定的温差。冬季时,我们利用热泵可以把地下的热能“抽”出来,供给室内采暖;夏季时,再把室内的热能“取”出来,排放到地下储存起来。这样,可以通过自然和人工等补给方式,保持地温能量的动态平衡,使浅层地温能得以长期循环利用。无论是冬季还是夏季,水都是传递热能的载体,被加热后以便用来储存热量。由于电流只是用来传热,而不是用来产生热,因此热泵只需消耗较少的能量便可以提供较多的能量,通常情况下热泵每消耗1000瓦的能量,就可以得到4000瓦以上的能量。 ⑤浅层地温能在过去一直被人们忽视,但随着地球能源的大量消耗,能源危机日渐凸现,浅层地温能的开发利用将会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根据《百科知识》等有关资料综合编写而成) 11.从文章内容看,“浅层地温能”有哪几方面的优点?请简要列举。(3分) 12.下列说法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浅层地温能的主要来源是太阳辐射。 B.地球内部的总热能约为地球储存的全部煤炭所蕴含能量的1.7亿倍。 C.我们居住的室内环境和地层土壤中的温度通常情况下具有一定的温差。 D.热泵每消耗1000瓦的能量,就可以得到4000瓦的能量。 13.文中第④段介绍“热泵”时为什么要从“水泵”说起?(2分)

说明文阅读练习题

植物也唱《好汉歌》 ◇力夫 ①以描写行侠仗义的英雄好汉著称的我国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被改编成电视连续剧播出以后,它的主题歌——《好汉歌》因简洁、生动地颂扬了好汉精神而立即流传开来:“大河向东流/天上的星星参北斗哇/生死之交一碗酒啊/说走咱就走/你有我有全都有哇/水里火里不回头哇/路见不平一声吼啊/该出手时就出手/风风火火闯九州……” ②也许让你想象不到的是,不但是人们爱唱《好汉歌》,就连一些植物也爱唱《好汉歌》,只不过它们不是用歌喉“唱”,而是用自己的行动“唱”。不信,你仔细听—— ③植物懂得情感,有自己的喜怒哀乐,这已经被科学研究所证实。科学家通过细致的研究还发现,植物还有建立在情感基础之上的“价值观念”,如一些植物在行为中就体现出了明显的“仁爱”精神。 ④有一种原野灌木就“见利”而不忘“仁爱”。我们知道,灌木本身就是依靠扩展自己的庞大的根系来汲取水分的。但奇怪的是,当这种原野灌木的根部在土壤中深入或扩散时,快要到达“邻居”的根的地界后,便立即停止扩张。而且这种相遇并不是直接碰面,它们能够在一定的距离范围内相互识别出对方。连植物都懂得和平共处,相互尊重邻居的生存空间,不蓄意侵犯同伴的领地,这对那些为争夺领土而打打杀杀的人类来说无疑是一种嘲讽。 ⑤植物讲“仁爱”已经够稀奇了,但科学家还发现,一些植物还很讲“义气”。 ⑥如一些植物在受到侵害后,即使在“严重负伤”的情况下也不忘记给同伴发“遇险警戒”信号。中国农业大学昆虫学系教授高希武领导的课题组就发现了这个现象;他们将两株棉苗放入一个密闭玻璃容器,只对其中的一株棉苗进行啃食和机械损伤处理。在对两株棉苗和容器内的空气进行分析后,他们发现奇异现象:不但受伤的棉苗发生了防御反应,另一株没有受伤的棉苗也同样产生了防御反应。通过对植物受伤后24小时、48小时和72小时不同时间段的定量分析,他们发现,没有受伤的棉苗所产生的防御性化学物质浓度甚至高于受伤棉苗。类似的实验一共进行了三次,都验证了这一结果。这个现象表明,受伤的棉苗在抵御侵害的同时,并没有忘记“通知”同伴——“敌人来人”! ⑦科学家还发现,植物们还相当“讲求公道”,不但敢于“鸣不平”,即便没有被逼上“绝路”也敢于为维护“公道”而“造反”。甚至在个人或同伴“权益”受到损害时,也敢于“拔刀相助”。 ⑧如土豆被人削皮时,它就会立即发出“抗议”的喊声,只是其音频人耳无法辨别罢了。如果你把西红柿的植株放在卧室里过夜,又忘了给它浇水,它就会用释放“清醒剂”的方式向你提出“抗议”,“警告”你不要再睡懒觉,快起来给它“喂水”。 ⑨科学家们认为,植物的一系列“好汉行为”不断被发现本身就说明以往人类对他们的认识还比较肤浅,包括植物与植物、植物与人类进行信息联络的通讯技术在内的许许多多未解之谜,都有待人们进一步去破解,人类对于植物情感世界的研究也还应该更深入、更广泛。 (选自《青少年科技博览》2010年12期) 1.“类似的实验一共进行了三次,都验证了这一结果”一句中黑体的“这一结果”指什么? 2. 请简要概括,植物的“好汉行为”包括哪些现象?

说明文阅读专项训练

七年级说明文阅读专项训练题 一、说明方法 1.对下列各句使用的说明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它像顶天立地的巨人一样矗立在广场南部,和天安门遥遥相对。 ②雌虫的触角末端却只有6条流苏,而且又窄又短 ③刚生下来的仔熊猫却小得出奇,仅相当于母体重量的千分之一。 A.打比方列数字作比较 B.拟人作比较列数字 C.列数字列数字作比较 D打比方列数字举例子 2.对下列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桥是什么?不过是一条板凳。(打比方) B.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分类别) C.我们导弹家族中有许多成员,按射程可分为近程、中程、远程和洲际等。(分类别)D.针鼹的外形和刺猬差不多,长300—450毫米,宽不到70毫米。(列数字) 3.将下列句子所用的说明方法的序号填入括号。(3分) A、打比方 B、作比较 C、列数字 D、下定义 E、举例子 (1)、每年地球上空会出现31亿多次闪电,平均每秒钟100次。() (2)、云就像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3)、天空中的云大多很美丽,如卷云、卷积云、积云、高积云等等。() 二、说明文语言 1、请从下列句中找出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词语。 (1)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最长的石桥。()(2)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 (3)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4)层次就更多了,几乎可以说把整个园林翻了一番。() (5)中国对于海啸灾害的文献记载始于公元前左右。() (6)目前人类使用的能源主要是化石能源,如石油、煤、天然气,全世界能源的90%都来自于此,我国95%的能源也是化石燃料。()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1)今年天气闷热多雨,可能 ..是造成四川猪链球菌病流行的原因之一。 (2)狗追捕猎物除了靠四条腿外,主要 ..靠嗅觉和听觉。 (3)人机体的各个部位,几乎 ..都是越用越健康。

说明文阅读题及答案

说明文阅读题及答案 (一)大脑 ①美国费城有一个小学五年级学生,聪明好学。一天,他看报上的天气预报,竟然连报上的一个字也不认识。后经医生诊断,这个孩子患了一种叫:失读症”的病。 ②我们知道,人的大脑皮层有一个语言中枢,是人类语言能力的生理基础,它的作用就是调控人类的语言行为。这个中枢一旦因脑外受损或因脑血管供血障碍,别人的语言行为便出现障碍,常见的有“失语症”。“失读症”是失语症中的一种。这个美国少年患上这种病是脑外伤造成的。 ③传统的看法是,人脑的语言中枢在大脑左半球,按这个观点推论,________ ____但事实却不全是这样。 ④科学家经调查发现,中国和日本患失读症的人要比欧美少得多,这是为什么?经过多次实验,发现了一个基本的,却是最简单的事实:中国和日本都使用汉字,欧美人使用的是拼音文字,他们记认字音和字义,使用的是大脑左半球,而且仅仅是左半球,但中国人、日本人使用汉字,对大脑的利用精细得多,左半球记认字音字义,右半球记认字形(连宇义),而且左右两半球均衡协作。这就是中国、日本患失读症少的原因。 ⑤更有趣的是,美国科学家对中国儿童和美国儿童的阅读能力和某些智商做比较实验,发现中国儿童的智商要高得多。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国儿童学的是汉语,因此他们的大脑左、右半球得到了更充分、更均衡的锻炼。 ⑥根据汉字与大脑两半球的这种关系,费城的心理学家做了这样一个试验:他们首先教这位美国少年学汉字、汉语,接着在一张纸上,上行写英语句子,下行写同样意思的汉语句子,要这位美国少年看着汉字读出英语句子来,结果,这位美国少年毫不费力的把英语句子念了出来。试验初步成功了。 ⑦不过,这个实验有一个问题,即汉语句子只起“唤醒”英语句子的作用,不等于把病治好了,根据以后的试验表明,这一问题是可以解决的,因为在不为“唤醒”的作用下,患者能慢慢恢复英语的阅读能力。 ⑧汉语、汉字的学习和使用,可以使人们更充分、更均衡地使用大脑两半球,其意义是非常深远的。已有人提出用学习汉语、汉字的方法提高西方儿童的智能,还有其他一些想法和研究,我们感兴趣地期待着这些研究成果。 1、从本文主要内容来看,最恰当的标题是( ) A.汉语学习十分重要B.外国人也应学汉语 C,汉语可以治病D.汉语与英语的区别 2.这篇文章的说明顺序和运用的说明方法是( ) A、时间顺序举例子分类别B.逻辑顺序举例子作比较 C.逻辑顺序举例子分类别D.空间顺序举例子作比较 3.为了使上下文连贯,填人第三段空格中最恰当的一句是( ) A.不管他是哪个国家、哪个地区的人,只要左半球的这个中枢受损,就会发生失语症或失读症。 B.只要左半球的这个中枢受损,就会发生失语症或失读症,不管他是哪个国家、哪个地区。C.不管他是谁,只要左半球的这个中枢受损,就会发生失语症或失读症。 D.只要左半球的这个中枢受损,就会发生失语症或失读症,不管他是谁。 4.第四段中两个加线的“这”字所指代的内容是否相同?正确的选项是( ) A.相同B.不同C。基本相同D.基本不同 5.结合前三段的内容,用概括的语言给“失语症”下定义。(不得超过24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完整word版)小学六年级说明文阅读训练

说明文阅读题前指导 说明文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它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用准确、简明的语言,把事物的形状、性质、特征、构造、关系、功用以及事理的成因、物因等写清楚,使人获得知识。 知识梳理 1、说明文运用的说明方法一般有:打比方、举例子、作比较、列图表、列数据、摹状貌、下定义、作诠释等。 要掌握几种常见的说明方法,会分析在文中的作用,一般回答三个字: ①举例子:具体真切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②分类别:条理清楚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对事物的特征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使说明的内容眉目清楚,避免重复交叉的现象。 ③列数字:具体而准确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④作比较:突出强调了被说明对象的××特点(地位、影响等)。 ⑤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 ⑥打比方:(打比方就是修辞方法中的比喻。)生动形象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⑦画图表:使读者一目了然,非常直观形象地说明的事物的××特点。⑧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⑨摹状貌: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生动形象。 ⑩引资料:能使说明的内容更具体、更充实 /用引用的方法说明事物的特征,增强说服力,如引用古诗文、谚语、俗话。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下定义与作诠释的区别是:定义要求完整,而诠释并不要求完整,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可以颠倒。 2、说明文的说明顺序有:空间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等。 在答题时可答得具体些。

说明文阅读题及答案

说明文阅读题姓名 1、菊花 ①俗云:“赏菊之趣在于赏花。”菊花的颜色五彩缤纷,以黄、红、白、紫为主。黄的如“黄昏弄月”,金光灿烂,华贵雍容;红的像“金背大红”,绚丽夺目,热情奔放;白的有“白西施”,淡妆素裹,清洁怡雅;紫的是“紫玉莲”,苍劲有力,凝重浑厚。还有一种叫“绿牡丹”的,花呈绿色,青翠欲滴,恰似碧玉,煞是名贵。另有“墨荷”的黑紫堪称花中一绝;更有那“碧玉勾盆”,粉碧兼备,娇而不艳;“凤凰振羽”,红黄相间,娇娆多姿。各种颜色,应有尽有,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给。 ②菊花的花形也是千姿百态,风貌迥异。这是由于花瓣的千姿百态所致。瓣分挂瓣、匙瓣、平瓣、管瓣四种。每一种又有内曲、反卷、龙爪、毛刺等形态。各种花瓣以一定规律进行组合,形成一种保持机体均衡、疏密相间的参差美,并由此构成了龙、凤、狮、虎四种栩栩如生的优美造型:龙类若舞若飞,潇洒俊逸,花儿内部短瓣紧抱,外部长瓣飘洒,像“龙盘蛇舞”;凤类亭亭玉立,婀娜多姿,花儿内部花瓣疏松或紧密内抱,外部花瓣自然下垂,如“天女散花”;狮类威武雄壮,魁伟挺秀,花儿大部分为匙状花瓣,且长短不一,相互重叠,排列参差,变化多姿,如“醒狮图”;虎类则刚劲沉稳,充盈丰满,舌状花瓣回心而抱,呈层瓦复叠状,似虎爪捕食,如虎啸长天。 ③菊花不仅娇艳多姿,而且用途广泛。不仅它的花序是一味名贵中药材,其嫩茎、叶、根亦可供药用。此外,还能做成各种精美的佳馔,如菊花肉、菊花羹、菊花酒、菊花糖等。这些菊花食品不仅香味俱佳,而且营养丰富。再者,杭菊还是驰名中外的清凉茶饲料。至于那自古就有“虫见愁”之称的除虫菊,则是效力极高的天然杀虫剂。菊花还有保护环境、净化大气的奇异功能,被人们赞为“空气的卫士”。 ④菊花既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又有广泛的实用价值,确是一种值得大力发展的珍贵花卉。 1、本文说明的对象是什么?

【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练习题20篇及解析

【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练习题20篇及解析 一、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 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被误解的食品添加剂 ①说到食品添加剂,估计很多人会敬而远之,一些人对食品添加剂还存有根深蒂固的误解。那么,我们对食品添加剂必须退避三舍吗? ②事实上,食品添加剂只是众多添加剂中的一种。添加剂还包括:饲料添加剂、药品添加剂、塑料添加剂、涂料添加剂、油墨添加剂、汽油添加剂等。三聚氰胺是添加剂,但它是水泥添加剂,在水泥里面作为高效减水剂;也是塑料添加剂,在塑料里面作为阻燃剂;还可以作为涂料添加剂,在涂料里面作为甲醛吸收剂。但是,三聚氰胺不是食品添加剂。苏丹红、三聚氰胺、瘦肉精、吊白块在食品中都是非法添加物。所以,正确认识食品添加剂,严厉打击食品非法添加行为,对维护食品安全是非常重要的。 ③也许有人会好奇,为何一定要使用食品添加剂呢?其实,对于现代生活来说,食品添加剂不但重要而且必要。因为,如果没有它们,我们的生活反倒会更加危险。 ④目前全世界范围内,因食用致病微生物污染的食品引发疾病,是食品安全头号问题,所以如果不使用防腐剂和保鲜剂等食品添加剂的话,肉制品、烘烤食品、方便食品、水果,甚至酱油和醋等食物或调味品就很容易被致病微生物污染,从而危害人体健康。而那些号称不添加防腐剂的食品,事实上更容易在开封后受到污染和变质,且无污染和无添加往往是商家为了迎合消费者心理而造出的噱头而已。 ⑤有些人不喜欢使用食品添加剂的食物往往是带有一种传统的情结。但食品添加剂并非现代食品工业的产物,而是和人类文明历史一样的悠久。如油、盐、酱、醋以及点豆腐用的卤水,炸油条用的明矾和小苏打,都是食品添加剂,食品添加剂早就已经成为我们饮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⑥食品添加剂作为现代食品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按规定使用对人体是无害的,且可以改善食品的品质和色、香、味,以及防腐、保鲜。正是因为有了食品添加剂的发展,才有大量的方便食品供应,才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 ⑦我国古代的哲人就告诉过我们“过犹不及”“适可而止”,如果拿食品添加剂当饭吃,那肯定也是不行的。所有的食品安全都涉及量的问题,这也是我们国家对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标准严格限定的原因。 ⑧那么,也许有的人会说,每种食品添加剂虽然都在标准内,但是一天吃那么多食物,加在一起摄入的量还安全吗?答案是安全的,《GB2760—2014》中规定了食品添加剂在各种食品中的最大使用量,其目的是确保一天吃多种食品时,其食品添加剂的摄入量不超过每日允许摄入量(ADI)。而这个ADI值是经过国家卫生部门评估而来的,也就是在确保不产生健康风险的情况下,以体重为基础的人体每日可能摄入的食品添加剂量。所以即使一天吃很多种食品,也不会造成摄入的食品添加剂过量。 ⑨最后,需要注意的是会对特殊人群造成不利影响的食品添加剂。如甜味剂阿斯巴甜,在《GB2760—2014》中规定添加阿斯巴甜的食品应标明:“阿斯巴甜(含苯丙氨酸)”。此外,像二氧化硫、硫磺、亚硫酸盐等含硫食物在婴幼儿食品中禁止使用,在可以添加的食品中也有严格的最大使用量和残留量的规定,以避免对人类健康产生危害。

中考语文 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阅读训练及答案

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阅读训练及答案 一、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 1.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人工智能时代,天气如何预报 ①天气预报的发展,经历了从定性预报、描述性预报向数字化、网格化预报的过程。比如,我国气象部门原来发布的城镇天气预报,内容只包括2400多个城镇的天气现象、高低温和风速风向预报,频次也只是一天三次,预报的时间精度和空间精度不够高。 ②2012年,国家气象中心推出了一个新的预报产品,即大城市精细化预报,该产品把全国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24小时内的天气预报进行细化,每6小时开展一次预报,降水量可以预报到毫米。但即便这样也不够精细,不能满足各行业及公众的需求。 ③于是,“网格预报”这一概念被引进到我国的精细化预报业务中。如何理解它呢?可以这样比喻,就像地球上的经纬网一样,我们可以把中国以及每个城市所在的区域分解成许多个5公里×5公里甚至1公里×1公里的网格,而公众就是生活在这样的一个个网格中,每个网格中的天气情况也会有所差异。与原来的定点预报相比,它在空间上更加精细,也更具针对性。拿北京的预报来说,原来的预报只是以南郊观象台这一个点的气温、降水等来代表整个城市的天气情况,但通过开展网格化预报,北京的天气不再由一个定点来反映,针对北京的气象服务和天气预报可以精细地反映在整座城市每个不同的网格之中。网格化预报的精细程度不仅体现在空间上,还反映在可以每天以更高频次更新和发布上。原来一天的天气预报只会涉及一种天气现象,现在网格化预报可以做到全国范围内逐3小时预报。随时随地,公众都能了解到自己当前所处的网格未来是什么样的天气,能够清楚地了解气温、降水、风等多个基本气象要素。除了对陆地上的网格进行预报外,气象部门还将我国的责任海区划分为多个10公里×10公里的网格,并进行海上能见度、海上大风等要素的精细化预报。 ④在原先的预报产品中,公众接触较多的就是气温、风和天气现象这三个要素,而当前的陆地和海洋预报产品就已细化到四大类__个气象要素。第一类是基本要素,即气温、降水、降水相态、风、云量、相对湿度等。以前,12小时的预报中就只反映一个要素值,现在有了更精细的逐3小时预报,可以反映不同时段的要素值。第二类是环境气象要素,包含雾、霾、沙尘暴、能见度等。第三类是灾害性天气要素,包含短时强降水、雷暴、雷暴大风、冰雹等强对流天气预报。第四类是海上气象要素,在产品中具体体现为海上大风、海上能见度、海上天气现象等预报。 ⑤与以前的天气预报相比,网格预报是精细定量的数字化预报。在方便公众获取更精准更精细的天气预报之余,还将有助于预报员开展高影响天气预报和气象灾害风险预报预警,同时基于精细的智能网格预报开展的地质灾害、暴雨洪涝、高温干旱等影响预报准确率也会大大提高。 ⑥未来,气象部门还将发展结合物理机理与数值预报大数据挖掘应用的智能预报技术。一方面,基于数值预报机理的数理统计形成复杂预报模型、预报方法;另一方面,通过基于气象大数据的挖掘萃取、机器学习等,人工智能将与天气预报更深入地结合。 ⑦人工智能对预报提出了挑战,但也给人类带来机遇。击败世界围棋排名第一人柯洁的“阿尔法狗”发展到现在,已经脱离了靠大量棋谱来“喂养”的阶段,凭深度学习就能不断进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