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农业经济学

农业经济学

农业经济学
农业经济学

一、名词解释(3*5=15分)

1、农业

2、农业劳动力

3、农业家庭经营

4、农业产业化经营

5、农业宏观调控

二、填空题(1*20=20分)

1、农业的根本特性是()和()相互交织。

2、根据西蒙.库兹涅茨的分析,农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主要包括()、()、()和()。

3、对某一特定商品农产品的需求,不仅取决于其自身的价格,还取决于其他相关农产品的价格,其中,某农产品的需求量与其互补品的价格呈()方向变化;农产品需求价格弹性系数用公式表示为()。

4、市场类型是根据不同的标准而划分的市场类别,从市场时序的角度看,可分为()和()。

5、WTO农业协议主要涉及四个领域,即()、()、()和卫生与植物检疫。

6、超过农忙季节需要的劳动力,称为(),只是在农闲季节呈闲置状态的农业劳动力,称为()。

7、按农业资金的来源(或投资主体)进行分类,农业资金可分为农户资金、()、()和国外农业资金和企业或其他组织投入的农业资金

8、世界上第一个合作社()被称为“合作社之母”。

9、人类农业生产的历史经历了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即原始农业、()和()。

三、判断题(1*10=10分)

1、农产品生产周期越长,其价格供给弹性就越大。()

2、恩格尔系数越大,表明居民生活消费水平越低。()

3、市场客体包括生产者、经营者和调节者。()

4、在期货市场上,出售期货合约称“卖空”,购买期货合约称“买空”。()

5、比较成本学说是由亚当.斯密提出的,绝对成本学说是由大卫.李嘉图提出的。()

6、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农村普遍实行了家庭承包责任制,土地归国家所有,而经营使用权交给了农民。()

7、根据农业劳动力转移的一般规律,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速度的快慢,从根本上取决于农业相对非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差距。()

8、从已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发达国家看,农业技术进步的道路有三种,其中走资源节约型技术进步道路的国家以美国为代表。()

9、林毅夫认为,制度变迁分为诱致性变迁和强制性变迁,中国60年代的合作化运动属于诱致性变迁.()

10、在人类社会的不同发展阶段,由于现代化的动力和源泉的变化,农业现代化的内容和标准也必然有所差别。()

四、简答题(4*5=20分)

1、影响农产品价格弹性的因素。

2、土地的自然和经济特点有哪些?

3、农业技术进步的内涵和特点。

4、农户兼业化的原因。

5、农业宏观调控的理论依据及目标

五、论述题(35分,任选两题作答)

1、论述比较优势理论与竞争优势理论的联系与区别。

2、你知道中国土地资源利用存在哪些问题?你认为解决这些问题应坚持哪些原则?

3、农业劳动力转移的一般规律是什么?你认为应如何加快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4、农业现代化的基本特征有哪些?你认为应该如何确定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战略?

试卷二

一、名词解释(3*5=15分)

1、粮食安全

2、土地

3、农业家庭经营

4、农业剩余劳动力

5、农业产业化经营

二、填空题(1*20=20分)

1、农业多功能性包括五个方面,即()、()、()、经济功能和文化功能。

2、吉芬农产品是指低档生活必需农产品其价格与需求量成()方向变动。

3、农产品期货市场的期货交易以()为基础,但又是与其完全不同的“买空卖空”的交易行为。

4、通常用“以己之长,获己所需”来解释()学说,用“两优相权取其重,两劣相权择其轻”来解释()学说。

5、农业协议把国内支持农业的政策措施分为四类,其中对市场只有很小扭曲作用的政策被称为()政策,可免于减让承诺,要求予以削减。

6、土地产权的权能构成包括土地所有权、土地占有权、()、()和()。

7、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指()和()相结合的经营体制。

8、中国的农业合作生产化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即( )、()和()。

9、农业宏观调控的目标包括()、()、()和()。

三、选择题(1*10=10分)

1、“薄利多销“主要适用于哪一类农产品。()

A、Ed<1

B、Ed>1

C、Ed=1

D、Ed=0

2、恩格尔系数在40%-50%,表明该地区人民生活水平处于()

A、富裕

B、小康

C、勉强度日

D、绝对贫困

3、主要进行农副产品零售交易的场所,由农民直接进入流通,销售农产品的市场属于()

A、农产品零售市场

B、农产品批发市场

C、农产品集贸市场

D、农产品期货市场

4、在我国农村普遍存在的经济形式是()

A、国家所有制

B、集体所有制

C、全民所有制

D、个体所有制

5、由于农业人口和农业劳动力增长过快,超过非农产业吸收量从而引起的剩余属于()

A、替代型剩余

B、结构型剩余

C、季节型剩余

D、积累型剩余

6、世界历史上的“合作社之父”是指()

A、欧文

B、傅立叶

C、威廉.金

D、路易.勃朗

7、农业产业化经营必须以()为基础。

A、市场

B、龙头企业

C、农业经营

D、经济效益

8、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农业宏观调控的理论依据()

A、农业的外部性

B、农业的基础性

C、农业的弱质性

D、农业的公共物品性

9、根据农产品的性质和生产过程不同,可把种植业分为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饲料作物,这属于()产业结构的划分。

A、一级

B、二级

C、三级

D、四级

10、农产品消费者在实际收入不变时,某种农产品价格的变化对其需求量的影响,称为()

A、收入效应

B、需求规律

C、替代效应

D、价格规律

四、简答题(4*5=20分)

1、农产品需求价格弹性有哪些种类,试用图和公式表示?

2、中国农业剩余劳动力形成的原因有哪些?

3、农业资金的内涵与特征?

4、农业产业结构合理化的评价标准是什么?

5、农业现代化的基本特征及重要内容?

五、论述题(35分,任选两题作答)

1、结合发达国家农业技术进步道路的成功经验,你认为中国应该选择什么样的农业技术进步道路?

2、试论述为什么在农业中家庭经营会大量存在?

3、试对东西方不同类型的农业合作经济组织进行比较?

4、试论述农业宏观调控的必要性及其主要领域?

试卷三

一、名词解释(3*5=15分)

1、农产品需求

2、土地集约经营

3、农业劳动力

4、农业技术进步

5、农业宏观调控

二、填空题(1*20=20分)

1、在农业生产中,投入的生产力要素或资源大体上可以归纳为()、()和()三种。

2、农业的根本特性是()和()相互交织。

3、某市场牛肉的销售情况为:当牛肉价格为14元/KG时,需求量为50万KG,当价格下降到12元/KG时,需求量增加到70万KG,则牛肉的Ed=()。

4、农产品期货市场的功能有()、()和风险投资与资源配功能。

5、出口本国生产要素供给丰裕的商品,进口本国生产要素稀缺所生产的商品,这是()学说的主要观点。

6、广义的土地制度包括()、()、()()和土地税收制度等内容

7、只是在农闲季节呈闲置状态的农业劳动力称为()。而超过农忙季节需要的农业劳动力称为()

8、诱导性技术进步理论发展分为两个分支,一个是希克斯-速水等人的假说,强调(),另外一个是施莫克勒等人的假说,强调(),二者是内在统一的。

9、农业微观经济组织形式中最重要和最基本的组织形式是()

10、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相关理论包括()、()和制度变迁理论。

三、判断题(1*15=15分)

1、一个国家农业比较优势越大,其农业的保护水平就越高()

2、产生恩格尔定律的主要原因是农产品尤其是谷物产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小于非农产品()

3、如果农民具有完全的土地产权,则农地非农化将会是农民的理智选择()

4、炫耀性农产品的价格与需求量之间呈同方向变化关系()

5、套期保值是以风险投资增值为目的的期货交易行为()

6、农产品贸易中关税配额规定的数量并不是实际进口数量,仅仅是一种承诺()

7、土地价格=地租额/利息率公式中,土地价格指的是土地使用权价格()

8、农业财政资金是农业资金最主要的投资主体()

9、现代化合作社产生的条件是资本主义的工厂制度和信用制度()

10、公共物品是指具有排他性和竞争性的产品()

11、在各产业中,因为农业的自身社会效益相对较小,因此又称弱质产业。()

12、传统农业是以传统的直接经验为生产技术,只能够利用自然而不能改造自然,是一种封闭式的循环。()

13、对任何国家来说,农业现代化的目标都是相同的。()

14、土地报酬递减率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存在的。()

15、超过劳动年龄但实际又能参加劳动的人不属于劳动力资源的范畴。()

四、简答题(4*5=20分)

1、农业的贡献与功能性?

2、土地的自然与经济特点?

3、农业劳动力转移的一般规律?

4、加入WTO后中国在农业方面的主要承诺?

5、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内涵和特性?

五、论述题(30分,任选两题作答)

1、试述农业剩余劳动力的主要类型,你认为应如何加快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2、结合实际谈谈我国农业产业结构的演变过程?

3、试述农业家庭经营为什么出现兼业化?具有哪些利弊?

试卷四

一、名词解释(3*6=18分)

1、农产品供给

2、恩格尔系数

3、土地

4、农业资金

5、农业产业结构

6、农业宏观调控

二、填空题(1*20=20分)

1、根据西蒙.库兹涅茨的分析,农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主要包括()、()、()和()。

2、人类农业生产的历史经历了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即原始农业、()和()。

3、吉芬农产品是指低档生活必需农产品其价格与需求量成()方向变动。

4、土地产权的权能构成包括土地所有权、土地占有权、()、()和()。

5、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指()和()相结合的经营体制。

6、农业现代化的战略目标是指建立一个()、建立一个()、建立一个()

7、农产品期货市场的功能有()、()和风险投资与资源配置功能。

8、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相关理论包括()、()和()

三、简答题(5*5=25分)

1、农产品价格弹性有哪些种类,试用图和公式表示?

2、农业宏观调控的理论依据及目标?

3、农业劳动力转移的一般规律?

4、农业合作经济组织产生的原因?

5、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内涵及组织模式?

四、论述题(37分,任选三题作答)

1、比较优势理论与竞争优势理论有哪些联系和区别?

2、结合发达国家农业技术进步道路的成功经验,你认为中国应该选择什么样的技术进步道路?

3、试论为什么在农业中家庭经营会大量广泛存在?你认为中国农业家庭承包经营中存在哪些问题?如何加以完善?

4、你认为中国土地资源利用存在哪些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应遵循的原则?

试卷五

一、名词解释(3*5=15分)

1、农业多功能性

2、农产品需求

3、土地产权

4、农业产业化经营

5、农业产业结构

二、填空题(1*20=20分)

1、农业对经济发展有四种形式的贡献,即()、()、()和()

2、某市场苹果1KG为0.8元,市场供给量为40万KG,当1KG价格升为1元时,市场供给量为60万KG,则苹果的供给弹性为()

3、市场机制包括()、()、()。

4、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提出了(),用以解释国际分工产生的原因、方式及其

效用,大卫.李嘉图提出()。

5、WTO农业协议主要涉及四个领域,即()、()、()和卫生与植物检疫。

6、土地价格与地租额成()比,与利息率成()比。

7、按农业资金的来源(或投资主体)进行分类,农业资金可分为农户资金、()、()和国外农业资金和企业或其他组织投入的农业资金

8、世界上第一个合作社()被称为“合作社之母”。

9、人类农业生产的历史经历了原始农业、()和()。

三、判断题(1*10=10分)

1、任何国家的国民经济的发展如果不是以本国农业为基础,就是以外国的农业为基础()

2、农产品生产周期越长,其价格供给弹性越大()

3、传统的比较优势理论建构于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而竞争优势理论则建构与不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

4、在期货市场上,出售期货合约称“卖空”,购买期货合约称“买空”。()

5、比较成本学说是由亚当.斯密提出的,绝对成本学说是由大卫.李嘉图提出的。()

6、“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是由马克思提出的。()

7、按农业剩余劳动力产生的原因可将农业剩余劳动力分为绝对剩余和相对剩余。

8、农户投入农业或非农产业追求的是利润最大化,而农业财政资金的投入主要解决市场失灵等方面的问题。()

9、经济利益共同体中,公司与农户的主体地位是对称的,是一种纯粹的买卖关系。()

10、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特征是生态的可持续性,社会的可持续性和经济的可持续性。()

四、简答题(4*5=20分)

1、恩格尔系数的含义及作用?

2、农业劳动力转移的一般规律?

3、农业技术进步的内涵和特点。

4、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内涵和外延特点?

5、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及基本特征?

五、论述题(35分,任选三题作答)

1、论述比较优势理论与竞争优势理论的联系与区别。

2、你认为该如何发展与完善中国的农产品期货市场?

3、试论述加入WTO后中国在农业方面的主要承诺有哪些?

4、结合发达国家农业技术进步道路的成功经验,你认为中国应选择什么样农业技术进步道路

试卷六

一、名词解释(3*5=15分)

1、替代效应

2、土地的适度规模经营

3、农业资金

4、农业剩余劳动力

5、农业产业结构

二、填空题(1*20=20分)

1、农业多功能性包括五个方面,即()、()、()、经济功能和文化功能。

2、某市场上牛肉的销售情况如下:当牛肉的价格为1KG14元时,需求量为50万KG,当其价格下降到1KG为7元时,需求量增加到80万KG,则牛肉的需求弹性系数为()。

3、农产品零售市场主要有三类,即()、()和超市。

4、农业协议把国内支持农业的政策措施分为四类:一是产生贸易扭曲的政策,被称为“()”政策,要予以削减;二是对市场只有很小扭曲作用的政策,被称为“()”政策,可免予减让承诺,允许实施。

5、狭义的土地制度包括()、()。

6、农业劳动力转移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转移,二是()转移。

7、推进农业技术进步,必须要加快包括()体系、()体系及()体系在内的农业科技体系建设。

8、农业产业化经营是以()为导向,以()为基础,以()为依托,以()为中心,以系列化服务为手段的组织形式。

9、在中国目前的农业产业化经营过程中,()是一种最为普遍的形式

三、选择题(2*10=20分)

1、根据西蒙库兹涅茨的分析,农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高要有()

A、产品

B、市场

C、要素

D、资源

E、外汇

2、影响农产品需求的因素主要有()

A、价格

B、消费者的收入水平

C、消费者的文化习俗

D、消费者对农产品未来价格的预期

E、人口的数量与结构

3、世界期货史上第一个商品交易所是(),它标志着期货交易时代即将到来。

A、英国皇家交易所

B、日本大阪“米相场”

C、芝加哥交易所

D、纽约交易所

E、伦敦交易所

4、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主要是指()

A、要素禀赋学说

B、绝对成本学说

C、比较成本学说

D、国内需求说

E、产品生命周期说

5、根据投入生产要素密集程度不同,土地集约经营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A、土地集约型

B、资金集约型

C、技术集约型

D、劳动集约型

E、劳动力集约型

6、劳动力的质量主要是指以下()几个方面

A、农业劳动力的体力强弱

B、农业劳动力的技术熟练程度

C、农业劳动力的年龄

D、农业劳动力的科学文化水平高低

E、农业劳动力的性别

7、先以劳动节约型技术为主,后以资源节约型技术为主的国家主要以()为代表。

A、日本

B、中国

C、法国

D、美国

E、英国

8、农户资金最主要的来源是()

A、劳务所得

B、财产性收入

C、转移性收入

D、农业生产经营所得

E、非农业生产经营所得

9、我国家庭承包经营的全面发展阶段是在()时期

A、1978-1980年

B、1980-1981年

C、1982-1984年

D、1992-1993年

E、1999-2000年

10、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战略主要有()

A、市场化战略

B、城市化战略

C、工业化战略

D、农业保护战略

E、可持续发展战略

四、简答题(4*5=20分)

1、农产品期货市场的功能有哪些?

2、WTO有关农产品贸易的基本规则?

3、土地的自然和经济特点有哪些?

4、农业技术进步的动力机制?

5、农业家庭经营产生兼业化的原因?

五、论述题(25分,任选两题作答)

1、为什么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试论述?

2、比较优势理论与竞争优势理论有哪些联系与区别?

3、试对东西方不同类型的农业合作经济组织进行比较?

4、发达国家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条件有哪些?你认为中国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背景和条件如何?

试卷七

一、名词解释(3*5=15分)

1、农产品供给

2、农产品期货交易

3、农业劳动力

4、农业家庭经营

5、农业宏观调控

二、填空题(1*25=25分)

1、在农业生产中,投入的生产力要素或资源大体上可以归纳为()、()和()三种。

2、农业经济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和()

3、某市场牛肉的销售情况为:当牛肉价格为14元/KG时,需求量为50万KG,当价格下降到12元/KG时,需求量增加到70万KG,则牛肉的Ed=()。

4、市场体系是由()、()、市场机制、市场组织和市场类型等构成的综合体。

5、农业协议主要涉及四个领域:()、()、()和()。

6、土地制度的核心问题是()问题。

7、诱导型技术进步理论发展分为两个分支:一是希克斯—速水—拉坦假说,强调();另为一个是施莫克勒-格里克斯假说,强调()。

8、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指()与()相结合的农业经营西方的合作社被称为(),东方的合作社被称为生产性合作经济。

9、公共物品是指具有()性和()性的产品。

10、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相关理论包括()、()和()

三、判断题(1*15=15分)

1、农业产值份额下降规律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农产品尤其是谷物产品的需求收入弹性小与非农产品()

2、产生贸易扭曲的政策被称为“蓝箱”政策,要求予以削减。()

3、从社会发展的长期趋势看,科技是不断进步的,土地报酬递减规律是不存在的。()

4、由于农业劳动力供给资源主要是来自农村人口资源,因而农业劳动力的供给具有较强的弹性。()

5、套期保值是以风险投资增值为目的的期货交易行为()

6、农产品贸易中关税配额规定的数量并不是实际进口数量,仅仅是一种承诺()

7、土地价格=地租额/利息率公式中,土地价格指的是土地使用权价格()

8、农业信贷资金是农业资金最主要的投资主体()

9、现代化合作社产生的条件是资本主义的工厂制度和信用制度()

10、公共物品是指具有排他性和竞争性的产品()

11、在各产业中,因为农业的自身社会效益相对较小,因此又称弱质产业。()

12、传统农业是以传统的直接经验为生产技术,只能够利用自然而不能改造自然,是一种封闭式的循环。()

13、对任何国家来说,农业现代化的目标都是相同的。()

14、农业家庭承包经营的核心是农地产权关系的处理。()

15、超过劳动年龄但实际又能参加劳动的人不属于劳动力资源的范畴。()

四、简答题(4*5=20分)

1、简述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一般地位和在不同发展阶段中的地位?

2、恩格尔系数的含义及作用?

3、中国农业剩余劳动力形成的原因?

4、农业技术进步的动力机制?

5、农业中家庭经营大量广泛存在的原因?

五、论述题(25分,任选两题作答)

1、试论述农产品零售市场为什么会向超市、连锁、配送方向发展?

2、结合实际谈谈我国农业产业结构的演变过程?

3、结合发达国家农业技术进步道路的成功经验,你认为中国应选择什么样农业技术进步道路?

4、发达国家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条件有哪些?你认为中国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背景和条件如何?

试卷八

一、名词解释(3*5=15分)

1、农产品供给

2、土地的适度规模经营

3、农业财政资金

4、农业产业结构

5、农业可持续发展

二、填空题(0.5*20=10分)

1、农业的要素贡献是指农业部门所提供的生产要素有()、()和()。

2、某市场上牛肉的销售情况如下:当牛肉的价格为1KG14元时,需求量为50万KG,当其价格下降到1KG为7元时,需求量增加到80万KG,则牛肉的需求弹性系数为()。

3、()是供需双方采取签订交易合同的形式,共同约定交割日期,交割地点,交易数量和交易价格,到期双方按合同规定的价格结清货款,交付货物。

4、土地产权的权能构成包括()、()、()、()和()。

5、农业劳动者在单位劳动时间内生产的农产品数量称为()。

6、诱导型技术进步理论发展分为两个分支:一是希克斯—速水—拉坦假说,强调();另为一个是施莫克勒-格里克斯假说,强调()。

7、农业微观经济组织形式中最重要和最基本的组织形式是()。

8、农业现代化的主要内容包括:()、()、()等方面。

9、农业产业化经营是以()为导向,以()为基础,以()为依托,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系列化服务为手段的组织形式。

三、选择题(2*10=20分)

1、在《经济论》中最早使用“经济”一词的人是()

A、阿瑟.杨

B、大卫.李嘉图

C、威廉.配第

D、色诺芬

E、亚当.斯密

2、影响农产品需求的因素主要有()

A、价格

B、消费者的收入水平

C、消费者的文化习俗

D、消费者对农产品未来价格的预期

E、人口的数量与结构

3、世界期货史上第一个商品交易所是(),它标志着期货交易时代即将到来。

A、英国皇家交易所

B、日本大阪“米相场”

C、芝加哥交易所

D、纽约交易所

E、伦敦交易所

4、农业协议把国内支持农业的政策措施分为以下几类()

A、“黄箱”政策

B、“蓝箱”政策

C、“绿箱”政策

D、“红箱”政策

E、“S & D”政策

5、狭义的土地制度包括()

A、土地流转制度

B、土地税收制度

C、土地所有制度

D、土地使用制度

E、土地金融制度

6、衡量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根本标志是()

A、土地生产率

B、土地利用率

C、劳动生产率

D、资金利润率

E、劳动力利用率

7、农户资金最主要的来源是()

A、劳务所得

B、财产性收入

C、转移性收入

D、农业生产经营所得

E、非农业生产经营所得

8、农业合作社的最高权力机构是()

A、董事会

B、监察委员会

C、社员大会

D、股东大会

E、理事会

9、以下关于公司与农户之间的关系描述不正确的是()

A、纯粹的买卖关系

B、主体地位对称

C、风险共担

D、利益均沾

E、合作社与农户的关系

10、因产品性质和生产过程不同而划分的农业产业结构属于()产业结构

A、一级

B、二级

C、三级

D、四级

E、五级

四、判断题(1*10=10分)

1、任何国家的国民经济的发展如果不是以本国农业为基础,就是以外国的农业为基础()

2、恩格尔系数越大,表明居民生活消费水平越低()

3、传统的比较优势理论建构于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而竞争优势理论则建构与不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

4、土地价格=地租额/利息率公式中,土地价格指的是土地使用权价格。()

5、农业劳动力的数量是指农村中符合劳动年龄并有劳动能力的人的数量()

6、从已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发达国家看,农业技术进步的道路有三种,其中,先走劳动节约型技术进步道路的国家以日本为代表。()。

7、农业产业结构是否合理是一个相对的和发展的概念,要看农业产业结构的状况是否与客

观的要求相适应。()

8、传统农业是人类进入定居时代后所发展起来的第一个产业部门。()

9、实现农业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和决定因素是人力资本。()

10、市场型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主要在生产领域,而生产型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主要在农业的产前和产后领域。()

五、简答题(4*5=20分)

1、农产品零售市场为什么会向超市、连锁、配送方向发展?

2、什么是绝对成本学说、比较成本学说?

3、农业技术进步的动力机制?

4、农户兼业化的利弊有哪些?

5、农业现代化的战略目标?

六、论述题(共25分,任选两题做答)

1、你认为中国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哪些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应坚持哪些原则?

2、如何加快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3、你认为中国农业家庭承包经营中存在哪些问题?如何加以完善?

4、东西方不同类型的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区别?

试卷九

一、名词解释(3*5=15分)

1、农业多功能性

2、农产品期货交易

3、土地价格

4、农业产业化经营

5、现代农业

二、填空题(1*15=15分)

1、某市场苹果1KG为0.8元,市场供给量为40万KG,当1KG价格升为1元时,市场供给量为60万KG,则苹果的供给弹性为()

2、市场体系是由()、()、市场机制、市场组织和市场类型等构成的综合体。

3、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提出了(),用以解释国际分工产生的原因、方式及其效用,大卫.李嘉图提出()。

4、农业劳动力转移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转移,二是()转移。

5、农业技术的经济类型有三种,即()技术、()技术和()技术。

6、公共物品是指具有()性和()性的产品。

7、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特征是()、()、()。

三、选择题(2*10=20分)

1、根据西蒙库兹涅茨的分析,农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主要有()

A、产品

B、市场

C、要素

D、资源

E、外汇

2、“薄利多销”主要适合于哪一类农产品()

A、Ed〈1

B、Ed〉1

C、Ed=1

D、Ed=0

E、以上答案均不正确

3、农业协议主要涉及以下几个领域()

A、市场准入

B、农业保护

C、出口补贴

D、国内支持

E、卫生与植物检疫

4、土地产权的权能构成包括()

A、土地所有权

B、土地占有权

C、土地使用权

D、土地收益权

E、土地处置权

5、农业技术进步的特点有()

A、复杂性

B、外生性

C、系统性

D、渐进行

E、周期性

6、农户资金最主要的来源是()

A、劳务所得

B、财产性收入

C、转移性收入

D、农业生产经营所得

E、非农业生产经营所得

7、我国家庭承包经营的全面发展阶段是在()时期

A、1978-1980年

B、1980-1981年

C、1982-1984年

D、1992-1993年

E、1999-2000年

8、农业合作经济组织运行的基本原则包括()

A、自愿开放的会员资格

B、成员民主管理

C、独立性与自主性

D、教育、培训与信息

E、关注社会

9、农业宏观调控的主要领域有()

A、农业信息体系建设

B、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C、粮食专项储备

D、农业政策法制化建设

E、农业财政投入建设

10、反映农民富裕程度的指标主要有()

A、农业商品化率

B、农民收入水平

C、恩格尔系数

D、城市化水平

E、农民人均拥有耕地数

四、判断题(1*10=10分)

1、农产品供给量随其价格的上升而增加,随其价格的下降而减少()

2、市场主体包括生产者、经营者和调节者。()

3、产品国际贸易更有利于发展中国家而不是发达国家。()

4、“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是由马克思提出的。()

5、农业劳动力的数量是指农村中符合劳动年龄并有劳动能力的人的数量()

6、根据中国的基本国强中国农业技术进步的道路大致可划分为两个阶段,即先以资源节约型技术为主,再以资源节约与劳动节约型技术全面发展有机结合为主阶段。()

7、农业家庭承包经营的核心是农地产权关系的处理。()

8、在各产业中,因为农业自身的社会效益性对较小,因此又称弱质产业。()

9、畜牧业产值份额的逐渐提高是农业产业结构演变的一般规律。()

10、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公平原则要求自然资源利用的代际公平。()

五、简答题(4*4=16分)

1、简述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一般地位和在不同发展阶段中的地位?

2、恩格尔系数的含义及作用?

3、农业劳动力转移的一般规律?

4、农业宏观调控的主要领域?

六、论述题(共24分,任选两题做答)

1、比较优势理论与竞争优势理论有哪些联系与区别?

2、试论述为什么要建立公共农业科研体系?

3、你认为中国农业家庭承包经营中存在哪些问题?如何加以完善?

4、试分析中国生态农业与国外生态农业的区别?

试卷十

一、名词解释(3*5=15分)

1、恩格尔系数

2、土地产权

3、农业技术进步

4、农业合作经济组织

5、农业产业结构

二、填空题(0.5*20=10分)

1、农业的要素贡献是指农业部门所提供的生产要素有()、()和()。

2、农产品供给弹性是指某种农产品的市场供给量对其价格变动反应的灵敏度,其大小用供给弹性系数表示为:()

3、()是供需双方采取签订交易合同的形式,共同约定交割日期,交割地点,交易数量和交易价格,到期双方按合同规定的价格结清货款,交付货物。

4、土地的特性包括()和()。

5、农业劳动者在单位劳动时间内生产的农产品数量称为()。

6、农业剩余劳动力按其产生的原因可分为()剩余、()剩余、()剩余和季节性剩余。

7、农业资金按其来源(或投资主体)进行分类可分为()、()、()、企业或其他经济组织投入的农业资金、国外农业资金等。

8、农业现代化的主要内容包括:()、()、()等方面。

9、农业产业化经营是以()为导向,以()为基础,以()为依托,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系列化服务为手段的组织形式。

三、选择题(2*10=20分)

1、农业所具有的非商品产出功能可分为()

A、环境功能

B、社会功能

C、粮食安全功能

D、经济功能

E、文化功能

2、影响农产品供给的因素主要有()

A、农产品价格

B、农产品生产者数量

C、农产品商品化程度

D、农业宏观政策

E、农产品生产者对未来价格的预期

3、期货交易的运行特征主要体现为()

A、买空卖空

B、委托交易

C、远期合同交易

D、期货合约

E、在交易所进行

4、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主要是指()

A、要素禀赋学说

B、绝对成本学说

C、比较成本学说

D、国内需求说

E、产品生命周期说

5、土地产权的权能构成包括()

A、土地所有权

B、土地占有权

C、土地使用权

D、土地收益权

E、土地处置权

6、农业技术进步的内部动力主要包括()

A、产量目标

B、质量目标

C、竞争力目标

D、市场目标

E、利润目标

7、中国的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A、互助组

B、农业生产初级合作社

C、农业生产中级合作社

D、农业生产高级合作社

E、人民公社

8、“合作社之父”是()

A、托马斯.莫尔

B、托马斯.康柏内拉

C、圣西门

D、傅立叶

E、欧文

9、在中国目前的农业产业化经营过程中,()是一种最为普遍的形式

A、龙头企业+农户

B、公司+基地

C、公司+农户

D、公司+农户+基地

E、龙头企业+农户+基地

10、下列属于反映农业产业结构状况的指标有()

A、农产品商品率

B、农业总产值结构

C、农业劳动力利用结构

D、单位面积产量

E、资金利用结构

四、简答题(4*5=20分)

1、农产品零售市场为什么会向超市、连锁、配送方向发展?

2、WTO有关农产品贸易的基本规则?

3、中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特点?

4、农业资金的内涵与特点?

5、农业宏观调控的内涵和理论依据?

五、论述题(共35分,任选三题做答)

1、你认为中国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哪些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应坚持哪些原则?

2、你认为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公司制和合同制与农户的关系如何?

3、你认为中国农业家庭承包经营中存在哪些问题?如何加以完善?

4、试分析人口、人力资本积累、自然资源、环境和技术进步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农业经济学复习资料整理

?农业现代化 定义:把农业建立在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上,用现代科学技术武装农业,用现代工业装备农业,用现代管理方法和手段组织、管理农业,把落后的传统农业逐步改造成为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农业的过程。 从内涵看一一农业现代化的本质是科学化 从外延看:农业现代化是一个动态性、综合性的、世界性的、历史性的概念。(综合性:生产、生态、社会形成协调,产前、产中、产后各部门协调的高效系统;世界性:应当与当时世界先进水平的国家比较;历史性:随时代发展,内涵和标志不断变化) 内容:1.生产技术现代化 培育和推广良种,实现良种化一提高土地生产率 合理采用化学技术和化工产品 病虫害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 采用先进技术:栽培、耕作、畜牧、饲养技术 2.生产手段现代化 农业机械化:机器设备替代人畜力的过程。 农业电气化:广泛运用电能。 农业水利化:兴建水利工程和设施,实现旱涝保收。 大地园林化:全面规划土地,实现山、水、林、田、路的综合治理。 3.农业劳动者现代化 树立现代的生产经营理念;增加人力资本,提高科技和文化素质 4.农业经济管理现代化 农业组织结构现代化 经济管理方法现代化 管理手段现代化 意义:1、促进国民经济现代化2、满足社会对农产品和生态环境日益增长的需求3、促进农业发展,增加农业收入4、实现城乡统筹发展,消除二元结构最终目标:建立高产、优质、低耗的农业生产系统一一经济效益 良好的环境:建立合理、高效、稳定的农业生态系统一生态效益 富裕文明的新农村:建设繁荣、富庶、文明的现代农村一社会效益中

国式的农业现代化道路:在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前提下,充分合理的利用各种自然资源,在侧重生物技术的同时,尽可能地结合机械技术,发挥传统农业的优点,有选择地利用现代科技成果,实现有机农业和无机农业相结合,专业化生产与农林牧渔全面发展相结合,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走出一条有利于保护环境、节约能源、低消耗、高效益的农业现代化道路。 (生物技术主要提高土地生产率;机械技术主要提高劳动生产率) ?农业生产专业化 定义:各个地区或农业企业由原来从事多种生产项目、生产多种产品转变为专门或主要从事某种或某几种生产项目或产品,甚至只从事农产品生产过程的某一个生产环节的生产活动。 意义:1、能充分合理地利用各地区和各单位的自然资源和经济资源,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2、有利于充分发挥农业技术装备的效能,节约劳动力,降低成本类型:1?按照生产活动内容分:生产部门专业化、产品专业化、农艺专业化 2.按照空间范围分: 农业地区专业化(农业生产区域化)(根据各地区的自然、经济、社会条件和农业各部门、各种动植物自身的适应性,因地制宜地安排农业生产,以发挥比较优势,在较大的区域之间进行的农业生产分工形式) 农业企业专业化 农艺过程专业化(农业作业专业化、农业生产环节专业化)(一种产业的垂直分工形式,将一种农产品的生产全过程分解为若干阶段,分别由不同的专业化的企业来完成。如畜牧业:不同的企业分别从事饲料、孵化(仔畜)、育肥、加工、运销等。 ?农业生产社会化 含义:农业由孤立的、封闭的、自给性的生产方式,转变为分工细密、协作广泛、 开放型的生产方式和商品性农业的过程。 农业社会化的基本趋势:1.农业商品化与市场化日趋发达 2.农业生产趋向集中,形成规模经营,提高了农业生产的社会性3?专业化不断发展。即农业企 业专业化、地区专业化、农艺过程专业化发展 4.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体系不 断发展 ?农业经济结构 定义:农业经济中诸要素、诸方面的构成情况与数量比例。主要包括农业经济关系结构与农业生产力结构。农业经济结构是一个多类型、多层次的经济网络结构,其形成和发展主要决定于社会生产方式,同时受资源条件、社会需要等因素的制

《农业经济学》

《农业经济学》(一)(0137)自学考试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设置的目的 (一)本课程的性质和特点 农业经济学是一门部门经济学科,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相互联系中,研究并阐明现代农业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发展运动及其应用,既研究农业生产力的组织,又研究现代农业中生产关系的协调。本课程的主要特点是:基本概念较多、知识面较广、理论性较强;要求学习者有较广阔的视野,理论联系实际学习。 (二)本课程在专业中的地位、任务与作用 农业经济学是农学专业自学考试的专业课之一。可以对农学专业其他专业课学习奠定经济学基础,并在农业技术知识中融入经济学意识与思维。学习农业经济学的任务和作用是:阐明农业经济发展的经济规律性,并总结我国农业发展的经验,分析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中存在的新情况和新问题;研究合理配置农业资源、稳定发展农业生产,提高农业经济效益的途径和方法;并从我国国情出发,借鉴国外经验,探索和完善中国式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道路与措施。 (三)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总的要求是:在认识农业、农民和农村问题及在社会经济中的地位基础上,掌握现代农业生产要素(包括自然资源、劳动、资本和科学技术)在农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农产品的供给与需求运动规律;现代农业的产业组织与管理,特别是农业生产专业化与社会化、生产布局与结构,农业经济的宏观调控;农业综合开发的原理及其组织实施。 (四)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 本课程与本专业课开设课程联系紧密的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政治经济学是农业经济学的基础理论课,学习农业经济学之前应先修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 二、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一章绪论 (一)自学目的与要求 –1–

农业经济学课后习题参考答案.doc

农业经济学课后习题参考答案.doc 第一章 1、农业生产中主要的生产要素有哪些,各自的功能是什么, 自然资源、资本、劳动力、科学技术。 自然资源:影响着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自然资源的分布状况决定了不同作物和动物对光热水气条件要求不同农业自然资源的分布导致了农业地理分工的形成;自然资源的分布对不同地区农业生产结构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大影响。 资本:为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劳动力:对农业发展起决定性作用;发现和创造新的生产要素,提高现有生产要素的质量和利用水平,进而提高产出水平。 科学技术:提高劳动者素质、改善物质装配水平、改良生产工具、变革生产流程等;扩大劳动对象的种类和范围,使原来不能用的资源得到利用;改造传统产业和产品,创造新的产业和产品,从而促进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高级化。 2、简述要素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和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 要素边际报酬递减规律:一种要素的边际产品会随着该要素使用数量的增加而递减。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当通过增加某一要素的投入量来代替另一种要素时,这种替代的能力到一定限度后呈现越来越低的趋势。 3、简述图能圈理论。 屠能的农业圈理论是建立在如下5个假设的基础之上的: ?全国的土壤质量是完全一致的; ?全国的土地都是平坦的; ?全国只有一个城市从事工业品生产,其余城市从事农业品生产; ?从农村到城市的唯一交通工具为陆路;

?这个国家与外界没有任何国际交流。 其一:农地利用类型和农地经营集约化程度,不仅取决于天然特性,更重要的是其经济状况,特别是到农产品消费低(市场)的距离。其二:在什么地方种植何种作物最为有利完全取决于利润。 4、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途径有哪些, ?加快中小城镇建设,以就业和城市功能为导向布局城镇产业。 ?大力发展乡镇企业。乡镇企业是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主要渠道和蓄水池,已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大力发展农村第三产业,活跃农村市场,带动农村经济协调发展,促进农村就业。 ?结合小城镇建设,加快农村城市化进程。 ?对外输出劳务,提高国外投资商,发展三来一补外向型加工业,走出国门等形式,对外转移劳动力。 ?加强领导和宏观调控,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工作纳入国家和各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逐步实现城乡统筹就业。 ?建立和完善农村劳动力就业的社会化服务体系。 ?制定优惠政策和保证措施,鼓励劳动力合理转移。如改革户籍制度、放宽政策,鼓励流动。 ?确立劳动者的劳动力市场主体地位。 ?加大相关制度改革力度,合理分担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成本。 ?完善劳动力市场,加强劳动力信息网络化建设。 ?对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进行有针对性的规划。 5、试分析科技进步对农业生产发展的影响。 (1)提供先进的农业技术装备,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2)提高土地生产率和农产品质量。

农业经济学(知识点整理).

1.农业经济学的概念和研究对象 农业经济学是经济科学的一个分支,是一门专门研究农业领域中各类经济问题的的部门经济学。 研究对象是农业生产方式的运动规律,包括农业生产的运动规律,农业生产关系的运动规律,以及两者相互之间的运动规律。 2.农业的概念 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一个部门,在现代社会中成为第一产业。从本质上看,农业是人类利用生物机体和自然力,通过自身的劳动强化和控制生物的生命过程,以取得人类所需要的物质产品的生产部门。 3.农业再生产得基本特征 自然再生产---指生物的自然生长发育过程,即生物有机体同自然环境之间不断进行物质、能量交换和转化的过程 经济再生产---指在一定的生产方式中,人们通过有目的的活动,利用与改造动植物的生理机能和自然环境条件所反复进行的社会再生产过程 … 4.如何理解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以及农业的多功能性 一,从农产品对人的重要性来看,农业是人类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 二,从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看,农业是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独立和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三,农业是工业发展的条件。

农业的多功能性是指农业在向人类提供粮食和工业原料的同时,还具有其他经济,社会,生态等方面的非商品性产出功能,这些功能所产生的价值无法通过市场交易和产品价格来体现。包括生态环保功能,社会稳定功能,文化传承和教育功能。 5.新世纪以来我国农业的发展阶段主要特征 恢复和“一五”时期(1949~1957年1949-1952年间,农业生产力水平的恢复和提高,1954-1956,毛泽东提出的“先合作化,后机械化”的农业生产力发展思路,到1957年,全面完成了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 “大跃进”和恢复时期(1958~1965年农业生产力发展的方法,可概括为“十分指标,十二分措施,二十四分干劲”。 : “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1978年以“农业学大寨”运动方式、扣政治帽子、行政压制、形式主义等手段推进农业生产发展的领导方法。 改革开放以来(1979~2000一靠政策、二靠科技、三靠投入 生产责任制、市场化改革、农业技术进步、增大农业投入 新世纪以来(2000 ~农业生产组织开始社会化 6.三农问题的基本涵义 农村问题、农民问题、农业问题的总称 7.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内容 [ 发展现代农业,提升二三产业

农业经济学考点

农业经济学考点 农业:农业是人类利用自然环境,依靠生物机能,通过劳动,协调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强化或控制生物的生命活动过程,以取得所需要的农产品并为人类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的社会生产部门。 城乡二元经济结构: 农业现代化:就是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生产手段装备农业,以先进的科学方法组织和管理农业,提高农业生产者的文化和科技素质,把落后的传统农业逐步改造成为具有高度生产力水平和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农业过程。 石油农业:农用能源和主要农业生产资料建立在依赖石油基础上的农业,包括以石油为动力的农业机械化、以石油和天然气为原料的农业化学化等。 可持续农业:采用某种使用和维护自然资源基础的方式,并实行技术变革和体制性变革,以确保当代人类及后代对农产品的需要不断地得到满足的农业。 生态农业:是生态上能自我维持,低输入,经济上有生命力,目标在环境方面、伦理方面以及审美方面不产生大的长远的和不可接受的变化的新型农业系统。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在既定的技术条件和其他的生产要素投入不变的情况下,连续追加某一生产要素的投入到一定程度之后,每增加一个单位的生产要素所带来的报酬的增量呈不断减少的趋势。 农业土地资源:指在农业生产中,为农业生物生长发育提供场所和主要营养来源的地面表层。集约经营: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和活劳动,采用先进的技术装备和技术措施,进行精耕细作,主要依靠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增加农作物总产量的经营方式。 级差地租:等量资本投入到条件较优的土地上,或者生产率不同的各个资本连续投入到同一块土地上而产生的超额利润。 人力资本:为提高人力资源的生产率,并期待未来有所收益而所作的投资,是体现在劳动者身上的、以劳动者的数量和质量表示的非物质资本。 农业剩余劳动力:如果农业劳动力资源与其他生产要素的组合不成比例,以致一部分农业劳动力资源的边际生产率为零或者负值,那么这部分农业劳动力就是农业剩余劳动力。分为常年性的剩余和季节性的剩余。前者是常年都处于闲置状态的劳动力,后者是指在农闲季节多余的劳动力。 农产品差价:同一种农产品在流通过程中,由于地区、季节、质量和流通环节等的不同而形成的价格的差额,包括地区差价、季节差价、质量差价、购销差价和批零差价。 剪刀差:在工农产品的交换中,工业品的价格高于其价值,农产品的价格低于其价值,二者的差额呈剪刀状的变化趋势。 农业生产结构:在一定区域内,农业各部门、各生产项目及其产品品种的构成情况,包括它们的比例关系、结构形式、地位作用和规律运动等。 农村产业结构:在农村这个特定经济区域内,各个经济部门及其所属门类、各生产项目的比例关系、结构形式、地位作用和运动规律等。 农业合作经济:农民为了共同的经济目标,在自愿互利的基础上组织起来的,实行自主经营、民主管理、共负盈亏的农业经济形式。 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与其相关产业在专业化生产的基础上,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结合起来,在有关技术、经济参数上相互协调,实行一体化运行的经营方式。 工农产品比价:指同一市场、同一时间工业品与农产品交换的价格比例关系,即用一定数量的农产品可以换的多少工业品。 规模经营:农业企业改变规模狭小的分散经营,根据生产发展的客观要求和自然、经济、社会、技术条件的可能,将土地等生产要素适当集中使用,以获得更大经济效益的经营方式。

北大经济学院教材

北大经济学院教材 全院必修 经济计量学《计量经济模型与经济预测》鲁宾费尔德,平狄克机械工业出版社经济学原理《经济学原理》曼昆北大出版社 中级微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平狄克人大出版社 中级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多恩布什,费希尔等人大出版社 世界经济史《世界经济史》宋则行经济科学出版社 专业必修 外国经济思想史《西方经济学说史教程》晏智杰北大出版社 中国经济史《皇权与中国社会经济》箫国亮新华出版社 《资本论》选读《资本论》马克思人民出版社 发展经济学《发展经济学》叶静怡北大出版社 中国经济思想史《中国经济思想史述要》赵靖北大出版社 产业组织理论《Industrial Organization》Jeffrey church,Roger ware 清华出版社 信息经济学《The Theory of Incentives》Jean laffont Princeton 国际金融《国际金融教程》吕随启,苏英姿北大出版社 国际贸易《国际贸易实务》李权北大出版社 分类选修 博弈论基础《博弈论基础》吉本斯中国社会科学 经济学方法论《理性与信仰——经济学反思札记》王曙光新世界出版社 经济学名著选读《国富论》等 劳动经济学《现代劳动经济学—理论与公共政策》伊兰泊格,史密斯人大出版社国际经济学《国际经济学》Alfred Field 机械工业出版社 转轨经济学《转型与经济学罗兰北大出版社 西方经济学流派《现代西方经济学流派》王志伟北大出版社 新制度经济学《比较制度分析》青木昌彦上海远东出版社 经济法概论《经济法》刘次邦陕西人民出版社 金融经济学导论《金融学》兹维博迪,罗伯特·默顿人大出版社 金融市场学《Financial Markets,Industuments and Institution》 Santomero 投资银行学《投资银行学》何小锋中国发展出版社 营销学《营销管理》科特勒,菲利普人大出版社 世界经济专题《全球网络经济》箫琛华夏出版社 会计学原理《初级会计学》朱小平人大出版社 财政学《财政学》刘怡北大出版社 货币银行学《货币银行学》易纳,吴有昌上海人民出版社 公司财务《财务管理学》刘力企业管理出版社 现代金融理论简史《金融学》《数理金融经济学》《现代金融理论》北大出版社环境与资源经济学《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张帆上海人民出版社 区域经济学《区域经济发展与欠发达地区现代化》陆立军中国经济出版社农业经济学《社会注意农业经济学》朱道华中国农业出版社 房地产经济学《金融市场,工具与机构》谢经荣东北财大出版社 人口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杨云彦中国经济出版社

03172农业经济学(二)

课程名称:农业经济学(二)课程代码:03172 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目标 一、课程性质与特点本课程为农村社会化服务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熟知农业经济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原理,农业宏观调控的意义与方法等内容,为今后从事农村社会化服务工作打下基础。课程的特点是内容多,覆盖面广,与农业和农村经济实际联系密切。 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通过课程学习应达到以下目标:能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农业发展的历史经验,分析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中出现的各种新情况和新问题;研究合理配置农业资源、稳定发展农业生产、提高农业经济效益的途径与方法;并从我国国情出发,借鉴国外经验,探索和完善中国式的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道路与措施。 课程学习的基本要求是:熟悉农业经济学的有关概念、知识的内涵,并能正确表述;正确理解农业经济学的经济范畴、基本原理和农业经济运行规律;正确分析和阐释农业经济学的各种理论问题;运用本课程所学习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认识和解决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运行中的有关理论和现实经济问题。 三、与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关系农业经济学是农村社会化服务专业所要掌握的一门重要专业课程。本课程与农产品市场营销、农村财政与金融、税收基础、经济法,及畜禽产品特色加工等专业课程知识有密切联系。 二、课程基本要求 第二部分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一篇导论第一章农业经济学的对象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要使学生了解农业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地位和特点,中外农业经济思想产生和发展的脉络,对农业经济学研究对象和内容体系、研究方法等有全面的认识。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重点)识记:农业,农业的特点理解:农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农业的地位 (二)(次重点)识记:研究农业经济学的方法理解:农业经济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三)(一般)识记:研究农业经济学的指导思想理解:中外农业经济思想产生和发展的脉络,农业经济学的研究任务 第二章农业生产方式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要使学生了解农业生产方式的含义,熟悉农业生产方式运动的基本规律, 认识农业生产力与农业生产关系发展的几个历史阶段。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重点) 识记:农业生产方式 理解:农业生产方式运动的基本规律 应用:理论结合实际地分析我国现在所处的农业生产力与农业生产关系发展阶段 (二)(次重点)

自考(农业经济学课后题答案)部分

自考(农业经济学课后题答案)部分 2009-12-01 09:23:15| 分类:默认分类| 标签:|字号大中小订阅 科技进步与科技发展有什么区别? 答:科技进步与科技发展是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两个概念。科技发展具有两重性,即可以给人类带来美好前景,也会对人类的安全产生可怕的威胁;它即给人们带来经济效益,但也会产生不良的后果,而科技进步则是指沿着有益于人类的方向发展的科技发展。 2、何谓狭义科技进步和广义科技进步? 答:科技进步包括硬件技术进步和软件技术进步,仅考察前者的硬件技术进步,通常称狭义科技进步,同时考察包括两者在内的技术进步,通常称广义科技进步。 3、科技进步与农业增长有何关系? 答:科技进步有力地推动了农业增长,使农业增长出现了新的飞跃。我国农业科技的迅速发展,显示了科技发展对农业增长的作用是巨大的,实践证明,发展农业生产,日益需要依靠科技发展。然而,科技发展总是与害共生的,它也有可能给人类带来危害。 4、农业技术经济学的性质和特点是什么? 答:1、农业技术经济学是一门技术科学与经济科学相交叉的学科,它即有经济科学的属性和某些特点,又有技术科学的属性和某些特点,这是农业技术经济学本质特征。2、它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对农业领域中需要解决的技术经济问题进行分析研究,为决策者提供有关的科学依据和论证,帮助解决实际问题。3、农业经济学是在不断满足我国农业发展和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需要的过程中建立起来的,它是以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和政治经济学理论为基础,从中国实际出发,研究农业技术经济的实际问题和理论方法问题。因此,农业技术经济学具有浓厚的中国特色。 5、农业技术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是什么? 答:农业技术经济学的理论能反映本学科的本质特性,体现本学科研究的核心问题,是本学科的基本理论。它由三个基本部分构成:(1)农业技术经济效益原理。2、农业技术的要素组合原理。3、农业技术要素投入报酬变动规律 6、农业技术经济学的对象是什么? 答:农业技术经济学对象可表述为:研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里农业技术的产生、发展、组合和应用的经济问题和可行条件。也就是以农业领域中的技术与经济的最佳结合为其研究对象。 7、农业技术经济学研究内容有哪些? 答:1、农业技术经济理论的研究。2、农业领域中技术与经济的辨证关系及其矛盾运动规律的探讨。3、农业技术进步对农业增长的贡献及其度量的研究。4、农业技术与经济、社会、生态应当如何协调发展。5、农业技术经济评价问题。6、在现代国际分工中我国对外的农业技术经济问题的研究。7、农业技术经济研究方法及其应用的研究。 8、农业经济学的任务是什么? 答:1、通过农业技术经济的研究,为党和国家制定农业科技政策和科技路线,确定重大农业投资项目以及实施重大技术措施,提出论证材料,提供科学依据,使决策科学化,加大科技进步对农业增长的力度。2、通过农业技术经济的研究,除了评价技术的可行性和经济效益处外,还要评价技术应用对社会、生态等人类生活环境所带来的益和害的影响。3、通过农业技术经济的研究,把技术的先进性调节到与经济目标相应的最佳状态,为农业部门和农业企业选择新技术、引进新技术、推广新技术、应用新技术提供可靠的建议。 4、业技术经济的研究,查明农业技术产生(创新)与经济的关系,提出导向技术创新建议,以促使新的农业技术不断涌现,为农业持续增长奠定根基。 5、通过农业技术经济的研究,不断总结实践经验,加强农业技术经济学科的自身建设和发展,以便更好地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机制,为农业现代化建设服务。 第一章

美国有农业经济学专业的大学

美国有农业经济学专业的大学 在21世纪世界农业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美国形成了以信息化、国际化、协调化、持续化和无周期性经济危机为特征的农业新经济发展模式,代表了当今世界农业发展的最高阶段,对世界各国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如果对海外留学有疑问,可以在线咨询小马过河留学专家,也可拨打全国免费咨询电话:4008-123-267! 农业经济学专业的学生利用经济学原理分析农业生产的资源配置,生产力和投资及国内/国际发展趋势.这包括了很多经济学领域和农业领域的相关知识。 美国开设农业经济学专业的学校: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Berkeley 康奈尔大学Cornell University 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 伊利诺伊大学厄本那—香槟分校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Urbana-Champaign 宾州州立大学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 马里兰大学帕克分校University of Maryland,College Park 俄亥俄州立大学哥伦布分校The Ohio State University,Columbus 德克萨斯A&M大学Texas A&M University 康涅狄格大学University of Connecticut 佛罗里达大学University of Florida 普渡大学西拉法叶校区Purdue University,West Lafayette 乔治亚大学The University of Georgia 克莱姆森大学Clemson University 明尼苏达大学双城分校University of Minnesota Twin Cities 罗格斯大学新伯朗士威校区Rutgers University,New Brunswick 弗吉尼亚理工大学Virginia Tech 密歇根州立大学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 奥本大学Auburn University 密苏里大学哥伦比亚分校University of Missouri,Columbia? 马萨诸塞大学安默斯特校区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Amherst 爱荷华州立大学Iowa State University 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North Carolina State University 田纳西大学The University of Tennessee 内布拉斯加大学林肯分校University of Nebraska,Lincoln 华盛顿州立大学Washington State University 亚利桑那大学The University of Arizona 肯塔基大学University of Kentucky 科罗拉多州立大学Colorado State University 阿肯色大学University of Arkansas 俄克拉荷马州立大学Oklahoma State University 俄勒冈州立大学Oregon State University 堪萨斯州立大学Kansas State University 怀俄明大学University of Wyoming

农业经济学知识点整理.

农业经济学知识重点 第一章导论 1.农业概念:农业是人们利用太阳能,依靠生物的生长发育来获取产品的社会物质生产部门 2.农业的特征:①是一种自然再生产过程(根本特性)②是一种经济再生产 ③是自然再生产与经济再生产交织的过程 3.★农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①产品贡献②要素贡献③市场贡献④外汇贡献 4.农业非商品产出功能:①环境功能②社会功能③粮食安全功能④经济功能⑤文化功能 第二章农产品供给与需求 1.★农产品供给的含义:农产品供给是指农产品生产经营者在一定时间内,在一定价格条件下愿意并能够出售 某种商品农产品的数量 2.农产品供给规律: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种农产品的供给量与其价格呈同方向变动,即在一般情况 下,农产品供给量随其价格的上升而增加,随其价格的下降而减少 3.★影响农产品供给变动的因素 ①其他相关农产品价格②农产品生产要素的价格③农业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的技术水平④农产品生产者数量 ⑤农产品商品化程度⑥农产品生产者对未来价格的预期⑦其他因素政府法令和宏观调控政策等 4.★农产品需求的含义:农产品需求指农产品消费者在某一特定的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上愿意购买 并能够购买的某种农产品的数量 5.农产品需求规律:一般而言,农产品的价格水平与消费者愿意且能够购买的数量之间存在着反方向关系,即 价格上升,购买量减少,价格下降,购买量增加 6.替代效应:指农产品消费者在实际收入不变的情况下,某种农产品价格的变化对其需求量的影响 7.收入效应:指农产品消费者在货币收入不变,但实际收入水平提高的情况下,改变农产品的购买量,从而达 到更高的效用水平 8.★影响农产品需求的因素 ①消费者的收入水平②其他相关农产品的价格③中间需求的变化④人口的数量与结构 ⑤消费者的偏好与消费观念⑥消费者的文化习俗⑦消费者对农产品未来价格的预期⑧政府的消费政策 9.农产品供给弹性:指某种农产品的市场供给量对其价格变动反应的敏感程度,即农产品供给量变动率对其 价格变动率的比率 10.★影响农产品供给弹性的因素:①农产品生产周期的长短②农产品生产规模变化的难易程度 ③农产品价格变动的影响期长短④随着农产品产量的增加,其成本增加的程度 11.农产品的需求弹性:指某种农产品的市场需求量对其价格变化反应的敏感程度,即农产品需求量变动率对 其价格变动率的比率 12.★影响农产品需求弹性的因素 ①消费者对农产品的需求程度②某种农产品的替代品数目及替代程度③某种农产品本身用途的广泛程度④农产品在消费者预算中所占比重的大小⑤消费者的收入水平⑥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工业或轻工业对某种农产品的依赖程度 13.★“薄利多销”与“谷贱伤农” 14.蛛网理论 (1)收敛型蛛网的前提条件:如果农产品的供给弹性小于需求弹性,价格变动对供给的影响程度则小于 对需求的影响程度,这种蛛网就是收敛型的 (2)发散型蛛网的前提条件:如果农产品的供给弹性大于需求弹性,价格变动对供给的影响程度大于对需求 的影响程度,这种蛛网就是发散型的 (3)封闭型蛛网的前提条件:如果农产品的供给弹性等于需求弹性,价格变动对供给和需求的影响相等,这 种蛛网就是封闭型的 第三章农产品现货市场与流通

农业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农业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60题,每题1分。每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1、农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_______地位。A.基础产业B.引导产业C.核心产业D.尖端产业 2、我国农业的两个转化包括_______。A.由原料型农业向加工型农业转化B.由家庭经营型向集体合作经营转化C.由自给性农业向商品性农业转化D.社会主义农业的自我完善 3、现阶段我国农村经济的支柱是_______。A.种植业B.畜牧业C.农业和乡镇企业D.经济开发区 4、农产品市场划分为现货市场和期货市场是根据_______。A.农产品交易的性质不同B.农产品交易的空间不同C.农产品市场的供求状况不同D.农产品交货的时间不同 5、农产品购销差价是由商业企业在组织农产品的购销活动中的流通费用、利润和_______构成。A.税金B.利息C.生产成本D.交易费用 6、农业概念的内涵是指_______。A.划定农业与非农业的界限B.农业产业部门具有的本质属性和特点C.种植业D.通过农作物生长发育和繁殖以取得生物性产品的部门 7、生态系统结构有_______组成部分。A.动物、植物和微生物B.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C.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环境系统 D.土壤、水、空气、营养元素等 8、农业基本建设是指_______。A.比较长期固定在土地上的资金投放,并且要形成固定资产 B.水利设施建设 C.建设农业高等院校 D.增加农业投入 9、作为资源的土地_______。A.是纯粹的自然产物,没有价值B.虽是经济综合体,但不体现价值C.虽是经济综合体,但不能增值D.具备价值属性,而且不断增值 10、级差地租是_______。A.等量资本投入到同一土地所获得收益不同由此产生的超额利润部分B.等量资本投入到不同土地所获得收益不同由此产生的超额利润部分C.同一块地连续投资,各次投资生产率不同所产生的超额利润部分D.不同块地连续投资,各次投资生产率不同所产生的超额利润部分 11、提高农业劳动力利用率的途径有建立合理的农村就业结构和_______。A.加强农业专业人才培养B.转移劳动力C.实行劳动集约D.充分利用劳动力资源 12、狭义农业是指_______。A.种植业B.林业C.畜牧业D.渔业 13、农业区划是指在全国或一个地区范围内,根据自然经济条件及生产状况的_______来划分不同的农业区域。A.地域性差异B.好坏程度C.等级与类型D.耕作特点 14、气候资源条件调查中的灾害性气候调查的内容有干旱、洪涝、台风、寒流、冰雹等情况,以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预防或_______措施等。A.避免灾害的B.防止灾害的C.抗御灾害的 D.减轻灾害的 15、根据农业区划的原则和标准我国划分为_______一级农业区。A.9个B.8个C.10个D.11个 16、农林牧副渔各部门的构成及其比例关系称为农业生产的_______结构。A.一级B.初级C.二级D.次级 17、农业生产专业化的生产单位要根据自然和经济条件专门生产_______产品。A.一种B.一至三种C.几种D.一种或几种 18、农业自然资源是指_______。A.土地与生物资源B.土地与气候资源C.在农业自然条件中能被农业利用的各种因素D.农用土地与水利资源 19、农业自然资源更新系数的定义是指_______。A.资源再生量与资源消耗量的比值B.资源

华南农业大学农业经济学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最新整理)

2002学年第一学期考试科目:农业经济学 学生姓名:专业年级:评卷人:傅晨成绩: 一、填空(50分) 1、随着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一个国家农业的内涵和外延是发展的。请列出至少三个反映了这一发展的概念:白色农业(生物工程农业)、蓝色农业(海洋农业)、绿色农业(陆地或露地农业)。(3分)(还有:农村传统副业独立成为农村农林牧渔服务业;旅游(观光)农业) 2、农业生产最基本的特点是经济再生产和自然再生产的统一。(2分) 3、我国目前农业的基本经营制度是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集体统一经营和家庭分散经营相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俗称家庭承包制。按照国家的现行规定,土地承包期30年不变。(3分) 4、世纪之交,我国粮食的综合生产能力达到5亿吨,主要农产品的供求格局呈现为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当前最突出的矛盾是农产品供给结构过剩,决定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一个中心是进行战略性的结构调整。(4分) 5、计划经济时期,我国粮食流通实行农产品的统购统销制度的政策。1985年以来国家对粮食实行合同订购,是农民必须尽的义务。经历了数次改革,1998年以来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实行“三项政策、一项改革”,指按保护价收购农民余粮、粮食收购企业实行顺价销售、粮食收购资金封闭运行三项政策、改革国有粮食企业政企不分的弊端。(6分) 6、90年代,农业产业化的提出是为了解决我国农业发展中积累的深层次矛盾,主要有三个:农业比较利益低下与农业增产增收的矛盾、农户分散经营与走向市场的矛盾、农业经营规模狭小与农业现代化的矛盾。农业产业化意在把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和产后环节连接起来,实现产前、产中、产后的一体化经营。(7分) 7、改革初期,我国在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发展经济的战略上选择了不同于经典刘易斯模式的做法,其基本特征是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这个选择有其历史合理性,但也存在弊端,主要是农村城市化严重滞后于农村工业化,割裂了城市化与工业化之间的内在联系。(3分) 8、近10年来我国农民负担较为沉重。请列出农民负担沉重的至少三个主要方面:费重于税、收费不断攀升、农民负担不均。(3分)(还有:农民负担现金支出压力大;农民暗税负担依然沉重) 9、2001年,被称为中国农村第三次革命的农村税费制度改革在安徽省全省推开,改革方案的基本思路是“三个取消、两个调整、一个逐步取消、一项改革”。(3分) 10、列出我国农村股份合作制的至少三种主要类型:社区型股份合作制、企业型股份合作制、农村合作基金会。(3分) 11、广州天河区的股份合作制以最具典型意义的农村社区型股份合作制著称,它最初的股权由集体股、社员分配股和个人现金入股构成。目前被取消有股权是集体股,因为其产权依然不清。(5分) 12、世界贸易组织关于农产品贸易的规定把国内农业支持政策分为两类,即“绿箱”政策和“黄箱”政策,区分的基本依据是对农业的支持措施是否直接转化为农民的收入,是否扭曲贸易。请分别列出一个上述政策的具体例子:农业科研和价格支持。(5分) 13、世界贸易组织农产品贸易规则的目的是推进农产品贸易自由化,请列出它的至少3个主要规定:市场准入、削减国内支持和削减出口补贴。(4分)(还有:合理的卫生检疫) 二、简答(30分) 1、从贡献论的角度,说明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和作用。(10分) 一、从根本上说,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由农业所生产产品的特殊使用价值决定的,即农

农业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

农业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第一章 1、农业生产中主要的生产要素有哪些各自的功能是什么 自然资源、资本、劳动力、科学技术。 自然资源:影响着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自然资源的分布状况决定了不同作物和动物对光热水气条件要求不同农业自然资源的分布导致了农业地理分工的形成;自然资源的分布对不同地区农业生产结构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资本:为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劳动力:对农业发展起决定性作用;发现和创造新的生产要素,提高现有生产要素的质量和利用水平,进而提高产出水平。 科学技术:提高劳动者素质、改善物质装配水平、改良生产工具、变革生产流程等;扩大劳动对象的种类和范围,使原来不能用的资源得到利用;改造传统产业和产品,创造新的产业和产品,从而促进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高级化。 2、简述要素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和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 要素边际报酬递减规律:一种要素的边际产品会随着该要素使用数量的增加而递减。 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当通过增加某一要素的投入量来代替另一种要素时,这种替代的能力到一定限度后呈现越来越低的趋势。 3、简述图能圈理论。 屠能的农业圈理论是建立在如下5个假设的基础之上的: ①全国的土壤质量是完全一致的; ②全国的土地都是平坦的; ③全国只有一个城市从事工业品生产,其余城市从事农业品生产; ④从农村到城市的唯一交通工具为陆路; ⑤这个国家与外界没有任何国际交流。 其一:农地利用类型和农地经营集约化程度,不仅取决于天然特性,更重要的是其经济状况,特别是到农产品消费低(市场)的距离。其二:在什么地方种植何种作物最为有利完全取决于利润。 4、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途径有哪些? ·加快中小城镇建设,以就业和城市功能为导向布局城镇产业。 ·大力发展乡镇企业。乡镇企业是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主要渠道和蓄水池,已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大力发展农村第三产业,活跃农村市场,带动农村经济协调发展,促进农村就业。 ·结合小城镇建设,加快农村城市化进程。 ·对外输出劳务,提高国外投资商,发展三来一补外向型加工业,走出国门等形式,对外转移劳动力。 ·加强领导和宏观调控,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工作纳入国家和各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逐步实现城乡统筹就业。 ·建立和完善农村劳动力就业的社会化服务体系。 ·制定优惠政策和保证措施,鼓励劳动力合理转移。如改革户籍制度、放宽政策,鼓励流动。 ·确立劳动者的劳动力市场主体地位。

《新版农业经济论》 -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

《新版农业经济论》 [日本]速水佑次郎、神门善久著 沈金虎、周应恒、张玉林、曾寅初、张越杰、于晓华译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年9月 定价:25元 目录 中文版序 新版序言 第1章现代世界农业问题 1.1 世界粮食、农业经济的不平衡 1.2 经济发展阶段与食品供需结构 1.3 农工之间的不平衡发展 1.4 三种农业问题 第2章粮食问题的理论 2.1 问题概要 2.2 粮食问题的理论模型 2.3 经济发展模型与粮食问题 第3章农业调整问题的理论 3.1 问题概要 3.2 农业调整问题的理论模型 3.3 国际贸易中的比较优势与农业调整问题 3.4 农业保护的经济学 3.5 农业保护的政治经济学 第4章农业增长与粮食问题的解决 4.1 国际展望 4.2 日本农业发展的宏观展望 4.3 稻作技术的开发与推广 4.4 技术转移的条件 4.5 “绿色革命”与世界粮食问题 第5章经济发展与农业问题的转换 5.1 经济发展与农业的地位 5.2 历史的展望——农业与财政 5.3 农业政策的性质转变 5.4 战前、战后的基调变化 5.5 农地改革的意义 第6章发达国家的农业保护 6.1 农业保护的主要手段 6.2 从国际比较看战后日本农业保护的特征 6.3 混乱的农产品国际贸易 6.4 世界农业体制的改革 第7章价格政策的失败

7.1 粮食管理法下的米价政策 7.2 向新粮食法的过渡 7.3 从价格支持向农业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过渡 第8章农业结构改革的挫折 8.1 经济增长与农业结构 8.2 农地制度与技术进步 8.3 农业经营规模扩大的途径 第9章日本农业政策的课题 9.1 自立农业的构想 9.2 阻碍农业自立发展的主要原因 9.3 发展自立型农业经营的努力 9.4 条件不利地区的环境与社会 9.5 食品供给的安全保障 9.6 处在十字路口的日本农业 著者简介 速水佑次郎(Hayami Yujiro, 1932年生) 1956年东京大学教养学部毕业。曾先后在农林水产省农业综合研究所、东京都立大学、青山学院大学工作。从2000年起兼任国家开发高等教育机构(FAISID)研究生院Program Director和政策研究研究生院教授。Iowa大学博士。主要著作有《日本农业的增长过程》(创文社,1973年)、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An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 (with Ruttan, V. W., Jhon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1985)、《农业经济论》(岩波书店,1986年)、《发展经济学》(创文《新版发展经济学》(创文社,2000年)、Development Economics: From the Poverty 社,1995年)、 to the Wealth of Nations (Oxford Press, 2001)、Communities and Markets in Economic Development (with 青木昌彦, Oxford Press, 2001)等。 神门善久(Godo Yoshishisa, 1962年生) 1984年京都大学农学部毕业,1987年该校农学研究科博士课程中退,任职于滋贺县立短期大学,现为明治学院大学经济学部副教授。京都大学农学(农林经济学)博士。主要论文有《对农业经济学的反思》(《农业经济研究》日本农业经济学会,第73卷第2期,2001年)、《农地问题和日本农业》(奥野、本间编《农业问题的经济分析》日本新闻社,1998年)等。 译者是在日本京都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的中国留学生。

农业经济学复习资料整理

●农业现代化 定义:把农业建立在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上,用现代科学技术武装农业,用现代工业装备农业,用现代管理方法和手段组织、管理农业,把落后的传统农业逐步改造成为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农业的过程。 从内涵看——农业现代化的本质是科学化 从外延看:农业现代化是一个动态性、综合性的、世界性的、历史性的概念。(综合性:生产、生态、社会形成协调,产前、产中、产后各部门协调的高效系统;世界性:应当与当时世界先进水平的国家比较;历史性:随时代发展,内涵和标志不断变化) 内容:1.生产技术现代化 培育和推广良种,实现良种化—提高土地生产率 合理采用化学技术和化工产品 病虫害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 采用先进技术:栽培、耕作、畜牧、饲养技术 2.生产手段现代化 农业机械化:机器设备替代人畜力的过程。 农业电气化:广泛运用电能。 农业水利化:兴建水利工程和设施,实现旱涝保收。 大地园林化:全面规划土地,实现山、水、林、田、路的综合治理。 3.农业劳动者现代化 树立现代的生产经营理念;增加人力资本,提高科技和文化素质4.农业经济管理现代化 农业组织结构现代化 经济管理方法现代化 管理手段现代化 意义:1、促进国民经济现代化2、满足社会对农产品和生态环境日益增长的需求 3、促进农业发展,增加农业收入 4、实现城乡统筹发展,消除二元结构 最终目标:建立高产、优质、低耗的农业生产系统——经济效益 良好的环境:建立合理、高效、稳定的农业生态系统—生态效益

富裕文明的新农村:建设繁荣、富庶、文明的现代农村—社会效益 中国式的农业现代化道路:在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前提下,充分合理的利用各种自然资源,在侧重生物技术的同时,尽可能地结合机械技术,发挥传统农业的优点,有选择地利用现代科技成果,实现有机农业和无机农业相结合,专业化生产与农林牧渔全面发展相结合,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走出一条有利于保护环境、节约能源、低消耗、高效益的农业现代化道路。 (生物技术主要提高土地生产率;机械技术主要提高劳动生产率) ●农业生产专业化 定义:各个地区或农业企业由原来从事多种生产项目、生产多种产品转变为专门或主要从事某种或某几种生产项目或产品,甚至只从事农产品生产过程的某一个生产环节的生产活动。 意义:1、能充分合理地利用各地区和各单位的自然资源和经济资源,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2、有利于充分发挥农业技术装备的效能,节约劳动力,降低成本 类型:1.按照生产活动内容分:生产部门专业化、产品专业化、农艺专业化 2.按照空间范围分: 农业地区专业化(农业生产区域化)( 根据各地区的自然、经济、社会条件和农业各部门、各种动植物自身的适应性,因地制宜地安排农业生产,以发挥比较优势,在较大的区域之间进行的农业生产分工形式) 农业企业专业化 农艺过程专业化(农业作业专业化、农业生产环节专业化)(一种产业的垂直分工形式,将一种农产品的生产全过程分解为若干阶段,分别由不同的专业化的企业来完成。如畜牧业:不同的企业分别从事饲料、孵化(仔畜)、育肥、加工、运销等。 ●农业生产社会化 含义:农业由孤立的、封闭的、自给性的生产方式,转变为分工细密、协作广泛、开放型的生产方式和商品性农业的过程。 农业社会化的基本趋势: 1.农业商品化与市场化日趋发达 2.农业生产趋向集中,形成规模经营,提高了农业生产的社会性3.专业化不断发展。即农业企业专业化、地区专业化、农艺过程专业化发展 4.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体系不断发展 ●农业经济结构 定义:农业经济中诸要素、诸方面的构成情况与数量比例。主要包括农业经济关系结构与农业生产力结构。农业经济结构是一个多类型、多层次的经济网络结构,其形成和发展主要决定于社会生产方式,同时受资源条件、社会需要等因素的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