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考化学 第一章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章末过关检测一章节复习 新人教版

高考化学 第一章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章末过关检测一章节复习 新人教版

高考化学 第一章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章末过关检测一章节复习 新人教版
高考化学 第一章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章末过关检测一章节复习 新人教版

高考化学 第一章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章末过关检测

一章节复习 新人教版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下列有关物理量相应的单位表达错误的是( )

A .摩尔质量g/mol

B .气体摩尔体积L/mol

C .溶解度g/100 g

D .密度g/cm 3

解析:选C 。溶解度的单位是g 。

2.下列实验操作或记录正确的是( )

A .常温常压下测得1 mol N 2的质量为28 g

B .用量筒测得排水法收集制得的氢气体积为50.28 mL

C .用两只250 mL 的容量瓶配制0.1 mol/L 500 mL 的NaOH 溶液

D .用托盘天平称得2.50 g 胆矾,受热充分失水后,固体质量减轻0.90 g

解析:选A 。B 项,量筒的精确度为0.1 mL ;C 项,直接使用500 mL 的容量瓶配制;D 项托盘天平的精确度为0.1 g 。

3.(2009年滨州模拟)14C 是碳的一种同位素,N 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

是( )

①18 mol 14CH 4分子中所含中子数为N A ②7 g 14C 原子形成的石墨中所含质子数为3N A ③17 g 甲基(— 14CH 3)所含电子数为8N A ④11.2 L 乙烯所含原子个数为3N A A .①②

B .①②④

C .②③

D .③④

解析:选A 。本题考查原子、分子结构、阿伏加德罗常数等知识。①中18

mol 14CH 4分子中所含中子的物质的量为1 mol 故①正确;②中7 g 14C 原子含质子7÷14×6 mol 即3 mol ,

故②正确;③中17 g 甲基(— 14CH 3)含电子的物质的量为9 mol ,故③错;④应指明为标准状

况下。

4.设N 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对于0.3 mol/L 硫酸钾溶液的说法不.

正确的是( ) A .1 L 溶液中含有0.6N A 个钾离子

B .1 L 溶液中含有钾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总数为0.9N A

C .2 L 溶液中钾离子浓度为1.2 mol/L

D .2 L 溶液中含有硫酸根离子0.6N A 个

解析:选C 。C 项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浓度与体积无关,K +的浓度为0.6 mol/L 。

5.用N A 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1 mol D 183O +中含有的中子数为10N A

B .1 mol Si

C 晶体中含有的Si —C 键数目为2N A

C .44 g 乙醛与乙酸乙酯的混合物中含有的氢原子数为4N A

D .22.4 L Cl 2中含有的分子数为N A

解析:选C 。D 中含有1个中子,18O 中含有10个中子,所以1 mol D 183O +中含有13N A 个中

子。1 mol SiC 晶体中含有4N A 个Si —C 键。D 项中没有指明是标准状况,无法判断22.4 L 氯气的物质的量。

6.一定温度下,将少量生石灰放入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搅拌并冷却到原温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溶质的质量增大

B .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增大

C .Ca(OH)2溶解度不变

D .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

解析:选C 。A 项,加入生石灰后会参与反应,使水的质量减少,溶质析出,故溶质质量减小;B 项,因为溶液始终为饱和溶液,故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变;D 项,质量分数不变;

C 项,温度不变,溶解度不变。

7.配制0.1 mol·L -1的NaCl 溶液,下列操作会导致所配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偏高的是

( ) A .称量时,左盘高,右盘低 B .定容时俯视读取刻度

C .原容量瓶洗净后未干燥

D .定容时液面超过了刻度线

解析:选B 。A 项称量时左盘高说明溶质质量少,偏低;B 项俯视时加入的水少,结果偏高;C 项无影响;D 项加水过多,结果偏低。

8.设N 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中,不.

正确的是( ) A .46 g NO 2与46 g N 2O 4中所含原子总数相等,为3N A

B .1 mol Na 2O 2与足量水充分反应,转移电子总数为2N A

C .32 g CH 4中含有C —H 键总数为8N

D .标准状况下,11.2 L NH 3溶于1 L 水,溶液中含有N 原子的微粒总数为0.5N A

解析:选B 。A 中NO 2与N 2O 4具有相同的最简式,所以等质量的两种物质有相同的原子组成,A 正确;B 中1 mol 过氧化钠反应转移1 mol 电子;C 中1 mol 甲烷含有4 mol C —H 键,32 g 甲烷含有8N A 个C —H 键;D 中11.2 L 氨气即0.5 mol ,根据氮原子守恒,D 正确。

9.如果Fe 3+、SO 2-4、Al 3+和M 四种离子以物质的量之比为2∶4∶1∶1共同存在于同一种

溶液中,那么M 可能是( )

A .Na +

B .I -

C .CO 2-3

D .Cl -

解析:选D 。从溶液中离子共存的角度可知:Fe 3+与I -、CO 2-3不能共存,Al 3+与CO 2-3不能

共存,可排除B 、C 项;再从电荷守恒可知应选D 项。

10.下列叙述中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①常温常压下,1 mol 甲基(—CH 3)所含的电子数为10N A ②由Cu 、Zn 和稀硫酸组成的原电池工作时,若Cu 极放出0.2 g H 2,则电路中通过电子0.2N A ③在标准状况下,11.2 L NO 与11.2 L O 2混合后的气体分子数为0.75N A ④常温常压下,16 g O 3所含的原子数为N A ⑤1 mol C 10H 22分子中共价键总数为31N A ⑥1 mol Cl 2发生反应时,转移的电子数一定是2N A ⑦标准状况下,22.4 L 水中含分子数为N A

A .①②③④⑤

B .②④⑤⑥⑦

C .②④⑤

D .①②⑤

解析:选C 。①1 mol 甲基(—CH 3)所含的电子数应为9N A 。②铜锌原电池中正极上生成0.1 mol H 2,需得到0.2 mol 电子,所以电路中通过的电子数为0.2N A 。③NO 与O 2反应生成NO 2,可以计算出生成的NO 2为0.5 mol ,剩余的O 2为0.25 mol ,但还存在平衡:2NO 2N 2O 4,故气体的总分子数小于0.75N A 。⑤甲烷分子中的共价键数为4,乙烷为7,丙烷为10,以此类推,可知含有10个碳原子的烷烃C 10H 22中所含的共价键数为:3×10+1=31。⑥氯气与水反应后,1 mol Cl 2发生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N A 。

11.标准状况下,将a L H 2和Cl 2的混合气体点燃,充分反应后,将混合气体通入含b mol

NaOH 的热溶液中,气体恰好被完全吸收,NaOH 无剩余,测得反应后溶液中含Cl -、ClO -、ClO -3,

且三者物质的量之比为8∶1∶1,则原混合气体中H 2的物质的量为( )

A.a 2 mol B .(a 22.4

-b ) mol C .(a 22.4-b 2) mol D.b 2

mol 解析:选C 。反应后溶液中的Na +的物质的量等于Cl -、ClO -、ClO -3三者的物质的量的和,

也等于混合气体中氯原子的物质的量,所以原混合气体中氯气的物质的量为b 2

mol ,则氢气的物质的量为(a 22.4-b

2

)mol 。 12.用N A 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常温、常压下,6.72 L N 2中所含的共用电子对数小于0.9N A

B .常温下,32 g 臭氧和氧气的混合物所含分子数为N A

C .标准状况下,30 g NO 和16 g O 2混合所生成的气体分子数为N A

D .向足量的沸水中逐滴滴加含有0.01 mol 溶质的FeCl 3饱和溶液,所得胶体含胶粒数为0.01N A

解析:选A 。N 2中含N N ,常温下6.72 L N 2的物质的量小于0.3 mol ,故共用电子对数小于0.9N A ,A 正确;由于臭氧和氧气的组成比例不确定,所以无法判断混合物中的分子数,B 错误;C 中2NO +O 2===2NO 2,两者恰好反应,生成1 mol NO 2,但是由于2NO 2N 2O 4,故气体分子数小于N A ,C 错误;D 项0.01 mol FeCl 3不可能都转化为Fe(OH)3,另外Fe(OH)3胶体中的胶粒是由多个Fe(OH)3分子组成的,所以胶粒数肯定小于0.01N A ,D 错误。

13.若以w 1和w 2分别表示浓度为a mol·L -1和b mol·L -1氨水的质量分数,且知2a =b ,

则下列推断正确的是(氨水的密度比纯水的小)( )

A .2w 1=w 2

B .2w 2=w 1

C .w 2>2w 1

D .w 1>w 2>2w 1

解析:选C 。本题考查物质的量浓度与质量分数的换算关系。要注意的是氨水的浓度越大,

密度越小。由c =1000ρ·w M 可得:w =c ·M 1000·ρ。本题中,w 1=a ·M 1000·ρ1,w 2=b ·M 1000·ρ2

,因此,w 1w 2=a ·ρ2b ·ρ1。又因2a =b ,ρ1>ρ2。所以w 1w 2=12· ρ2ρ1<12

。 14.由硫酸钾、硫酸铝和硫酸组成的混合溶液,其pH =1, c (Al 3+)=0.4 mol·L -1,

c (SO 2

-4)=0.8 mol·L -1,则c (K +)为( )

A .0.15 mol·L -1

B .0.2 mol·L -1

C .0.3 mol· L -1

D .0.4 mol·L -1

解析:选C 。由pH =1可知c (H +)=0.1 mol·L -1,根据混合溶液中电荷守恒规律:c (H +)

+3c (Al 3+)+c (K +)=

2c (SO 2-4)可得c (K +)=2c (SO 2-4)-c (H +)-3c (Al 3+)=2×0.8 mol·L -1-0.1 mol·L -1-

3×0.4 mol·L -1=0.3 mol·L -1。

15.有BaCl 2和NaCl 混合溶液a L ,将它均分成两份,一份滴加稀硫酸,使Ba 2+完全沉

淀,另一份滴加A gNO 3溶液,使Cl -完全沉淀,反应中消耗x mol 稀硫酸,y mol AgNO 3。据

此得知原混合溶液中的c (Na +)/mol·L -1为( )

A .(y -2x )/a

B .(y -x )/a

C .(2y -2x )/a

D .(2y -4x )/a

解析:选D 。由Ba 2+ + SO 2-4===BaSO 4↓

1 mol 1 mol

x mol x mol

Ag + + Cl -===AgCl↓

1 mol 1 mol

y mol y mol

a 2 L 溶液中由NaCl 提供的n (Cl -)=(y mol -2x mol ),故原溶液中c (Na +)=(y -2x ) mol a L

2

=2y -4x a

mol·L -1。 16.在给定条件下,下列画线物质在化学反应中能被完全消耗的是( )

A .用30 mL 12 mol/L 浓盐酸与8.7 g 二氧化锰共热制取氯气

B .标准状况下,将2.7 g 铝片投入到20 mL 18 mol/L 的硫酸中

C .向100 mL 3 mol/L 的盐酸中加入5.6 g 铁

D .向含Ba(OH)2和NaOH 各0.1 mol 的混合溶液中通入标准状况下2.8 L CO 2气体

解析:选CD 。A 项,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nO 2+4HCl(浓)=====△MnCl 2+Cl 2↑+2H 2O ,n (MnO 2)

=0.1 mol ,n (HCl)=0.36 mol ,虽然MnO 2过量,但盐酸浓度变小后,不再与MnO 2反应,所以

盐酸不能完全消耗;B 项,18 mol·L -1的硫酸为浓硫酸,能够使铝片钝化,铝片剩余;C 项,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 +2HCl===FeCl 2+H 2↑,n (Fe)=0.1 mol ,n (HCl)=0.3 mol ,盐酸过

量,Fe 全部反应;D 项,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Ba 2++2OH -+CO 2===BaCO 3↓+H 2O ,n (CO 2)=0.125

mol ,CO 2足够把Ba 2+沉淀完全,其相应的OH -

也被消耗。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52分)

17.(12分)在100 mL NaOH 溶液中加入NH 4NO 3和

(NH 4)2SO 4的固体混合物,加热充分反应,如图表示加入

的混合物质量和产生的气体体积(标准状况)的关系。

(1)试计算NaOH 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________mol/L 。

(2)当NaOH 溶液的体积为140 mL ,固体混合物的质

量为51.6 g 时,充分反应后,生成气体的体积(标准状

况)为________L 。

(3)当NaOH 溶液的体积为180 mL ,固体混合物的质量仍为51.6 g 时,充分反应后,生成气体的体积(标准状况)为________L 。解析:(1)由图可知:在100 mL NaOH 溶液中加入34.4 g 固体混合物时产生的气体最多,说明此时NaOH 溶液

与固体混合物恰好完全反应,生成的NH 3为11.2 L(标准状况),即0.5 mol 。由NH +4+OH -=====

△NH 3↑+H 2O ,得100 mL NaOH 溶液中含有0.5 mol NaOH ,所以NaOH 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5.00 mol/L 。

(2)由(1)可知,100 mL NaOH 溶液与34.4 g 固体混合物恰好完全反应生成11.2 L 气体。现有NaOH 溶液体积为140 mL ,固体混合物的质量为51.6 g ,按照比例可以推知固体混合物过量,因此产生的气体按照NaOH 溶液的量计算,生成气体的体积按比例可得:11.2 L×140 mL/100 mL =15.68 L 。

(3)由(2)可以推知,此时NaOH 溶液过量,气体体积按照固体混合物质量来计算,生成气体的体积按比例可得:11.2 L×51.6 g/34.4 g =16.8 L 。

答案:(1)5.00 (2)15.68 (3)16.8

18.(12分)有以下四种物质:①22 g 二氧化碳; ②8 g 氢气;③1.204×1024个氮气分

子;④4 ℃时18 mL 水, 它们所含分子数最多的是________,所含原子数最多的是________,质量最大的是________,所含电子数最多的是________(填序号)。解析:(1)各物质的物质的

量为①n (CO 2)=22 g 44 g/mol =0.5 mol ;②n (H 2)=8 g 2 g/mol =4 mol ;③n (N 2)= 1.204×10246.02×1023mol

-1=2 mol ;④n (H 2O)=18 mL×1 g·mL -118 g/mol

=1 mol ,由此可知所含的分子数最多的是②。 (2)所含原子的物质的量分别为

①n =0.5 mol ×3=1.5 mol ;②n =4 mol ×2=8 mol ;③n =2 mol ×2=4 mol ;④n =1 mol ×3=3 mol 。

所含原子数最多的是②。

(3)各物质的质量:①22 g ;②8 g;③28 g/mol ×2 mol =56 g ;④18 g。质量最大的是③。

(4)各物质所含电子数:

①n =0.5 mol ×(6+8×2)=11 mol ;

②n =4 mol ×2×1=8 mol ;

③n =2 mol ×2×7=28 mol ;

④n =1 mol ×(2+8)=10 mol 。

所含电子数最多的是③。

答案:② ② ③ ③

19.(6分)硫酸镁、硫酸铝两种物质组成的混合溶液 100 mL 中,SO 2-4 的物质的量浓度

为0.10 mol /L ,加入0.30 mol /L NaOH 溶液到生成的白色沉淀恰好不再溶解为止,消耗NaOH

溶液的体积为100 mL ,过滤,所得滤液中AlO -2 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_。

解析:据题意反应后生成Mg(OH)2 沉淀、Na 2SO 4 溶液、NaAlO 2溶液。据SO 2-4 守恒有n (Na 2SO 4)

=0.10 mol/L×0.1 L=0.01 mol ,

据Na +守恒有n (NaAlO 2)=0.30 mol/L×0.1 L-0.01 mol ×2=0.01 mol , c (AlO -2)=

n(NaAlO2)

V

0.01 mol

0.2 L

=0.05 mol/L。

答案:0.05 mol/L

20.(16分)实验室需要0.1 mol·L-1NaOH溶液450 mL和0.5 mol·L-1硫酸溶液500 mL。根据这两种溶液的配制情况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所示的仪器中配制溶液肯定不需要的是__________(填序号),配制上述溶液还需用到的玻璃仪器是__________(填仪器名称)。

(2)下列操作中,容量瓶所不具备的功能有________(填序号)。

A.配制一定体积准确浓度的标准溶液

B.贮存溶液

C.测量容量瓶规格以下的任意体积的液体D.准确稀释某一浓度的溶液

E.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

F.用来加热溶解固体溶质

(3)根据计算用托盘天平称取NaOH的质量为________g。在实验中其他操作均正确,若定容时仰视刻度线,则所得溶液浓度________0.1 mol·L-1(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下同)。若NaOH溶液在转移至容量瓶时,洒落了少许,则所得溶液浓度________0.1 mol·L-1。

(4)根据计算得知,所需质量分数为98%、密度为 1.84 g·cm-3的浓硫酸的体积为________mL(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如果实验室有15 mL、20 mL、50 mL量筒,应选用________m L量筒最好。配制过程中需先在烧杯中将浓硫酸进行稀释,稀释时操作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五种仪器分别为烧瓶、量筒、分液漏斗、胶头滴管、容量瓶,配制上述溶液肯定不需要烧瓶和分液漏斗,还需要烧杯、玻璃棒。

(2)容量瓶不能用于贮存、加热溶液,它只有一个刻度线,也不能测量容量瓶规格以下的任意体积的液体。

(3)因无450 mL的容量瓶配制NaOH溶液常用500 mL的容量瓶,m(NaOH)=c·V·M=0.1 mol/L×0.5 L×40 g/mol=2.0 g。定容仰视刻度线,造成加水较多,浓度偏低;洒落溶液会造成溶液浓度偏低。

(4)由稀释前后物质的量相等,V(浓)=

c(稀)·V(稀)

c(浓)

0.5×0.5

1000×1.84×98%

98

L=

0.25

18.4

L=

13.6 mL,选用15 mL量筒最好,误差小。稀释时将浓硫酸沿器壁缓缓倒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答案:(1)AC 烧杯、玻璃棒

(2)BCF

(3)2.0 小于小于

(4)13.6 15 将浓硫酸沿器壁缓缓倒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21.(6分)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欲用化学方法测量一个不规则容器的体积。把35.1 g NaCl 放入500 mL烧杯中,加入150 mL蒸馏水。待NaCl完全溶解后,将溶液全部转移到容器中,用蒸馏水稀释至完全充满容器。从中取出溶液100 mL,该溶液恰好与20 mL 0.100 mol·L-1 AgNO3溶液完全反应。试计算该容器的体积。

解析:首先根据AgNO3溶液计算出反应的NaCl的物质的量,然后根据NaCl的质量求出NaCl 溶液的体积。

AgNO3+NaCl===AgCl↓+NaNO3

n(NaCl)=n(AgNO3)=0.100 mol·L-1×0.02 L=0.002 mol,m(NaCl)=0.002 mol ×58.5 g·mol -1=0.117 g,

V容器=100 mL×35.1 g

0.117 g

=30000 mL=30 L。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