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高三政治科学思维常识选修4专题一第一节探究思维奥妙同步训练(I)卷

人教版高三政治科学思维常识选修4专题一第一节探究思维奥妙同步训练(I)卷

人教版高三政治科学思维常识选修4专题一第一节探究思维奥妙同步训练(I)卷
人教版高三政治科学思维常识选修4专题一第一节探究思维奥妙同步训练(I)卷

人教版高三政治科学思维常识选修4专题一第一节探究思维奥妙同步训练(I)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共20题;共40分)

1. (2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的逻辑含义是()。

A . 当前件存在时,后件一定存在

B . 当前件存在时,后件一定不存在

C . 当前件不存在时,后件一定不存在

D . 当前件不存在时,后件一定存在

【考点】

2. (2分)下列不属于换位推理的是()

A . 有些胎生的动物是会飞的,所以,有些会飞的是胎生动物

B . 金子是发光的,所以有些发光的是金子

C . 有些教师不是师范院校毕业的,所以,有些教师是非师范院校毕业的

D . 所有商品都是有使用价值的,所以,有些有使用价值的是商品

【考点】

3. (2分)把握正确演绎推理的条件是()

①前提必须真实②推理结构必须正确

③从一般性前提推出特殊性结论的推理④推理结构可以不正确

A . ①②

B . ②④

C . ③④

D . ①④

【考点】

4. (2分)在核危机中如果日本政府再不采取有效措施,那么事态会更加严重。对以上判断逻辑结构顺序分析正确的是()

A . 前件、联结项、后件、联结项

B . 联结项、前件、联结项、后件

C . 后件、前件、联结项、联结项

D . 联结项、后件、前件、联结项

【考点】

5. (2分)在对沙尘暴的科学考察中,科学家运用的科学思维方法是()

A . 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B .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C . 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

D . 综合指导下的分析和分析基础上的综合

【考点】

6. (2分)“自由落体运动”、“匀速直线运动”、“几何学中,‘点’没有大小,‘线’没有宽度,‘面’没有厚度”。这表

()

A . 分离是思维抽象的起始环节

B . 提纯是思维抽象的关键环节

C . 简略化是表述思维抽象结果的环节

D . 理想化是思维抽象的一种特殊形式

【考点】

7. (2分)某农场运用生物技术,把杂草、生活垃圾变成有机肥料,施放到农田,用来生产粮食、蔬菜;粮食、蔬菜的一部分用来养猪,猪粪与杂草混合,加工成牛饲料;再把牛粪与杂草混合制成高效农肥,经处理后回施到水田,成了养鱼的饵料。在这一良性生态循环的农场里没有废物排放,避免了环境污染,土地又能够重复耕种,解决了土地贫瘠的问题。材料中良性生态循环农场的建立运用的思维方法是()

A . 直觉

B . 想象

C . 灵感

D . 聚合思维

【考点】

8. (2分)下列关于思维聚合的过程的特征分析,正确的是()

A . 逻辑思维的一项重要功能就是在众多零散的知识之间建立起内在联系,这需要多种逻辑思维方法的综合运用,不能出现失误,这体现了聚合思维过程的严谨性

B . 聚合思维思路的归一性就是要把一个设想设计成最优方案,一切思维活动都围绕这个轴心来进行

C . 聚合思维所得出的最优方案,是通过逻辑上的可能性和实践上的可行性的评价、论证得出的

D . 聚合思维过程的严谨性、思路的归一性、结论的可论证性是相互联系、密切相关的,其中最重要的是结论的可论证性

【考点】

9. (2分)门捷列夫把元素的主要特征和原子核量写在一张张小卡片上,对这几十种元素反复排列、组合,终于发现:按原子量大小排列起来的元素,在性质上出现周期性。这种思维方法是()

A . 分析方法

B . 综合方法

C . 定量分析

D . 定性分析

【考点】

10. (2分)“根据三段论的规则,如果两个前提都是特称肯定命题,不能得必然必然性结论;如果一个前提是特称肯定命题,另一个前提是特称否定命题,不能得必然性结论;如果两个前提都是特称否定命题,也不能得必然性结论。由此可见,两个前提都是特称命题的三段论,不能得必然性结论。”这段论证运用的是()推理。

A . 简单枚举归纳

B . 完全归纳

C . 充分条件假言

D . 三段论

【考点】

11. (2分)逆向思维的必要性是()

①事物具有复杂的相反相成的性质和功能②人们已经认识到的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③为了认识事物可能具有的其他性质与功能,人们往往有意识地进行逆向思维

④逆向思维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最好的方法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③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③

【考点】

12. (2分)对下列推理结构的形式判断正确的

()

①我们要减少污染,我们要解决失业问题,因此,我们将减少污染并且解决失业问题

②我们将具有高点的失业率和通货膨胀,因此,我们将具有高点的失业率

③“右”可以葬送社会主义,“左”也可以葬送社会主义,所以,“左”和“右”都可以葬送社会主义

④既要防止“左”,也要防止“右”,主要是防止“左”

A . ①③是合成式选言推理

B . ①④是合成式联言推理

C . ②③是分解式选言推理

D . ②④是分解式联言推理

【考点】

13. (2分)我们要进行创新,必须做

()

①善于把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结合起来②深入学习和研究前人已有的知识,把握已知规律③解放思想、突破客观条件和客观规律的制约④以科学理论为指导,面对实际,敢于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

A . ②③

B . ③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④

【考点】

14. (2分)在这里,科学家们利用的是因果联系的何种方

法()

A . 求同法

B . 求异法

C . 求同求异并用法

D . 共变法

【考点】

15. (2分)逆向思维是发散思维的一种重要形式,可以把逆向思维方式分为()

①结构逆向思维②功能逆向思维③状态逆向思维④因果逆向思维

A . ①②③

B . ①③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③④

【考点】

16. (2分)浙江黄岩盛产柑橘,美国人对黄岩进行考察后,发现加利福尼亚州与黄岩的地形、土壤、水文、温度、湿度、光照等自然条件大致相同,便推断出黄岩的柑橘移植到加利福尼亚之后也能获得高产。事实证明果然如此。美国人运用的推理方式是()

A . 演绎推理

B . 必然推理

C . 类比推理

D . 归纳推理

【考点】

17. (2分)系鞋带太麻烦,人们发明了拉链。鞋带不值多少钱,而手工制作的拉链价格很高,销路不好。后来,有人把拉链用到钱包上。有了这种新用途,拉链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于是,夹克衫、被罩等都用上了拉链。治疗腹膜炎,经常要开刀去脓。有的医生把“拉链”安到患者的肚皮上,减轻了患者的痛苦。材料表

明()

A . 发散思维的思路具有变通性

B . 发散思维的过程具有流畅性

C . 发散思维具有收敛性

D . 发散思维的结果具有独特性

【考点】

18. (2分)在不相容选言推理过程中,能够使用的推理形式

是()

①否定肯定式②肯定否定式③肯定前件式④否定后件式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③

D . ②④

【考点】

19. (2分)下列关于发散思维的认识正确的有

()

①发散思维又叫辐射思维②发散思维是一种展开性的思维方式

③为了寻求事物可能具有的其他功能与作用,人们需要运用发散思维

④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根本对立,毫不相干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②③

C . ①④

D . ②③④

【考点】

20. (2分)从类比推理的作用角度对下列事例归类正确的是()

①类比狗鼻子的特殊结构与灵敏的嗅觉,研制出“电子军犬”②类比蛙眼的特殊结构和敏锐的观察力,研制出人造卫星跟踪系统③文学中“随物赋形”“托物言志”的写法④军事演习⑤瓦特类比蒸汽冲开壶盖发明蒸汽机⑥东施效颦

A . ①②③

B . ②④⑤

C . ③④⑥

D . ①②⑤

【考点】

二、简答题 (共5题;共30分)

21. (5分)从传递关系,反传递关系,偶传递关系的角度,分别分析下列关系,判断属于何种关系

陈爽与周玉是同龄人,周玉与李倩是同龄人;

王芳比周玉大两岁,周玉比王艳大两岁;

陈爽与周玉是朋友,周玉与李倩是朋友。

【考点】

22. (5分)业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新一代地下灌溉——根灌技术,解决了这一长期困扰我国农业生产的难题。根灌其核心技术为“管道及包含该管道的多功能节水灌溉装置”,该系统抗堵塞性能优良,灌水时表层土壤保持干燥,系统运行成本比滴灌每亩年节约75~86元;灌溉水利用率和肥料利用率比滴灌提高10%以上。在干旱荒漠区造林成活率达95%以上,林木生长量比地面灌溉增加15%。根灌技术的产生表现了聚合思维的什么特点?

【考点】

23. (10分)正是通过直觉思维使阿基米德在坐下浴盆的瞬间突然领悟到(顿悟):浴盆中水面升高的体积很可能等于身体浸入水中部分的体积。“水面升高部分的体积”和“身体浸入水中部分的体积”这两件事,从表面上看互不相干,但是阿基米德通过整体把握与直观透视方法,却在瞬间发现了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或称“内隐关系”)——体积相等。牛顿从苹果落地而发现“万有引力定律”也与直觉思维分不开:“苹果落地”和“月亮绕地球旋转”,在一般人看来,这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件事,但是牛顿却从中领悟到苹果之所以掉到地上而不朝天上飞,和月亮始终绕着地球转而没有脱离地球和太阳系飞向宇宙深处,都是由于有地心引力作用,即看到了两个表面互不相关的事实之间的内在联系(内隐关系),这就是一种高度发展的直觉思维能力。要想能看出一般人所看不到的内隐关系,就要依靠这种能力。

(1)这里的“直觉思维”指的是什么?

(2)从“直觉思维”到“形成灵感或顿悟”体现了科学思维的什么道理?

【考点】

24. (5分)某同学调查三年来本校(系二级达标中学)高三生参加省会考的情况,发现所有学生都通过了会考,进而得出结论:二级达标中学的学生全部都可以通过省会考。请根据完全归纳推理的条件,说明这个结论必然正

确吗?如果是错误的,那么,必然正确的结论是什么?

【考点】

25. (5分)申博会主任吴仪在国际展览局第132次大会上就中国申办2010年世界博览会进行陈述时曾说:我们十几亿同胞,正翘首等待着各位的选择。他们对世博会的热情和渴望,可能远远超出您的想象。全世界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将目光投向中国,因为中国有巨大的市场;越来越多的游客走向中国,因为中国有悠久而灿烂的文化,越来越多的人成为中国的朋友,因为中国人民热情纯朴、友善好客。如果您选择了中国,占世界人口1/5的中国人民将会以他们的勤劳和智慧向世界证明,您的选择睿智而有远见。中国绝不会让您失望!上海将给您一个惊喜上述材料运用了什么样的思维方法?这种思维方法是由什么决定的?

【考点】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 (共20题;共40分)

答案:1-1、

考点:

解析:

答案:2-1、

考点:

解析:

答案:3-1、

考点:

解析:

答案:4-1、

考点:

解析:

答案:5-1、

考点:

解析:

答案:6-1、

考点:

解析:

答案:7-1、

考点:

解析:

答案:8-1、考点:

解析:

答案:9-1、考点:

解析:

答案:10-1、考点:

解析:

答案:11-1、考点:

解析:

答案:12-1、考点:

解析:

答案:13-1、考点:

解析:

答案:14-1、考点:

解析:

答案:15-1、

解析:

答案:16-1、

考点:

解析:

答案:17-1、

考点:

解析:

答案:18-1、

考点:

解析:

答案:19-1、

考点:

解析:

答案:20-1、

考点:

解析:

二、简答题 (共5题;共30分)答案:21-1、

解析:

答案:22-1、

考点:

解析:

答案:23-1、

答案:23-2、

考点:

解析:

答案:24-1、

考点:

解析:

答案:25-1、

考点:解析:

高中政治选修3专题四试题及答案

高中政治选修3专题四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Ⅰ(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文件是() A.《钦定宪法大纲》 B.《临时约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共同纲领》 2.下列属于我国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 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②村民委员会和居民委员会③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④职工代表大会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3.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A.民主选举制度 B.多党合作制度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民主集中制 4.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社会主义民主、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内在联系是()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集中反映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决定了社会主义民主的性质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决定人民民主专政,并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民主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由人民民主专政决定,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最高形式和重要途径,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基本形式 D.社会主义民主决定了我国必须实行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制的政体

5.《浙江省省级预算审查监督条例》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了省人大会履行监督预算执行、审查和批准预算调整方案及省级决算的职责。人民代表大会要替老百姓管好政府的“钱袋子”,这主要体现了它 享有() A.立法权 B.任免权 C.决定权 D.监督权 6.在我国东南沿海一带,有的地方外来务工人员的数量大大超出当地人口。然而,由于某些原因,部分外来务工人员不能参与务工 所在地地方人大代表的换届选举。对此,有人大代表提出,必须采 取切实有效措施,保障外来务工人员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因为() ①在权力机关中,外来务工人员需要有自己的政治领导人②我国公民平等地享有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权利③这有利于将人民群众 的不同意见和要求集中到权力机关中来④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我国 公民的法定的政治权利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7.《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总则中明确规定,各级人大会依据宪法和有关法律行使监督职权:对本 级政府、法院和检察院的工作实施监督,促进依法行政、公正司法。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人大与政府、法院、检察院的关系是() A.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B.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 C.权力相互制衡的关系 D.选举与被选举的关系 8.我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法规定:“代表应当与原选区选民或原选举单位的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听取和反映他们的意见和要求,努力为人民服务。”这表明() ①人大代表来自人民,对人民负责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利于人民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力③民主集中制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和 活动的基本原则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建立其他有关国家管理制度 的基础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完整word版)浙江省高中政治选修3选考真题

专题一: (2016年4月选考)34、【加试题】某国政治生活中存在着多个政党,其代议机关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国家元首是“虚位元首”。据此判断,该国 A、是多党制国家 B、是君主立宪制国家 C、可能是议会制国家 D、可能是总统制国家 (2016年10月选考)33.2016年6月23日,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依据上合组织宪章,签署了关于印度和巴基斯坦加入上合组织义务的备忘录,打开了“扩员”的窗口。这说明国际组织 ①由常设机构处理日常事务②由多个国家的政府组成 ③有其特定的宗旨和原则④独立运作并自主开展活动 A.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2017年11月选考)33.【加试题】近代以来,民主共和制之所以成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维护资产阶级统治最好的政治外壳和有效的国家管理形式,是因为 A.唯有这一外壳才使资产阶级十分可靠地确立自己的统治 B.君主立宪制并不适合现代资本主义国家政权的运行 C.采用这一外壳可以掩盖资本主义国家的阶级性质 D.采用这一外壳可以在资本主义国家实现多数人的统治 专题二 (2016年10月选考)34.英国“脱欧”公投结束、卡梅伦宣布辞职后,保守党党代会选举特雷莎.梅为新党首。随后英国女王任命特雷莎.梅为新首相并授权其组阁。由此可见,在英国() A.首相拥有党政大权 B.国王拥有一定的人事任命权 C.内阁行使最高行政权力 D.党首担任政府首脑 (2017年4月选考)33.【加试题】日前,由英国内阁提交的脱欧法案在下议院获得通过,上议院最后也向下议院妥协,通过这一法案。在女王批准该法案后,内阁启动了脱欧程序。恰在此时,苏格兰要求再次举行独立公投,内阁首相严辞拒绝了这一要求。从这里可以看出,英国 A.采用地方集权型单一制的国家结构形式 B.真正的国家权力掌握在议会和内阁手中 C.上议院和下议院在立法方面有同等权力 D.内阁制是维护资产阶级统治的最好政治外壳 (2015年10月选考)41.【加试题】2015年3月30日,英国女王同意首相卡梅伦提出解散议会、举行大选的请求。5月8日,在新一轮大选中保守党赢得下院650个席位中的331席,工党赢得232席。大选结束后,女王召见保守党领袖卡梅伦,任命其为首相并授权组阁。随后,卡梅伦提出内阁名单,经女王任命后组成新内阁。 运用《国家与国际组织常识》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英国保守党与工党的政治关系。(2分) (2)分析材料体现的英国国王、首相各自拥有的权力。(7分) 解答:(1)资本主义制度下的政治竞争关系。 (2)女王同意首相卡梅伦提出解散议会、举行大选的请求,并根据议会选举结果,任命多数党领袖卡梅伦为首相,根据其提名任命内阁成员。这表明国王作为“虚位元首”,其拥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专题三选做题

专题三选做题 1、(2013·广东揭阳高三摸底)对于常温下pH=3的乙酸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加水稀释到原体积的10倍后溶液pH变为4 B.加入少量乙酸钠固体,能促进醋酸电离 C.与等体积pH为11的NaOH溶液混合后所得溶液中:c(Na+)=c(CH3COO-) D.c(H+)=c(CH3COO-)+c(OH-) 2、(2013·广东汕头高三摸底)下列有关电解质溶液中微粒的物质的量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A.0.1mol/L NaHCO3溶液中:c(H+)+c(Na+)=c(OH—)+c(HCO3—)+c(CO32—) B.一定量NH4Cl与NH3·H2O混合所得的酸性溶液中:c(NH4+)②>③ 3、(2013·广东佛山南海区高三摸底)下列有关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说法正确的是zxxk A.100℃时,pH=11的Na2SiO3溶液,c(OH-)=1.0×10-3mol?L-1 B.常温下将醋酸钠、盐酸两溶液混合后溶液呈中性,则混合溶液中:c(Na+)=c(Cl-) C.常温下,将0.05 mol?L-1硫酸加水稀释后,溶液中所有离子的浓度均减少 D.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的①(NH4)2CO3溶液②(NH4)2SO4溶液③NH4Cl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①>②>③ 4、(2013·广东十校高三第一次联考)根据下列实验不能 ..证明一元酸HR为弱酸的是A.室温时,NaR溶液的pH大于7 B.滴加紫色石蕊试液,溶液 C.HR溶液加入少量NaR固体,溶解后溶液的pH变大 D.室温时,0.01mol·L-1的HR溶液pH=4 5、(2013·唐山市高三摸底)常温下amo1/L CH3COOH稀溶液和b mol/L KOH稀溶液 等体积混合,下列判断一定错误的是 A.c(OH一)>c(H+)时,a=b B.c(K+)>c(CH3COO—)时,a>b C.c(OH一)=c(H+)时,a>b D.c(K+)

2018-2019学年高中化学选修4浙江专用文档:专题1 化学

第一单元 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 第1课时 化学反应的焓变 [学习目标定位] 一、反应热和焓变 1.化学反应的两大基本特征 2.反应热 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当反应物和生成物具有相同的温度时,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3.焓变 在恒温、恒压的条件下,化学反应过程中吸收或释放的热量。符号为ΔH ,常用单位 kJ·mol - 1。

4.ΔH与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关系 (1)当ΔH>0时,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反应过程吸收热量,为吸热反应。 (2)当ΔH<0时,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反应过程放出热量,为放热反应。5.化学反应伴随能量变化的原因 (1)从反应物和生成物总能量相对大小角度分析如图所示 反应热的计算公式:ΔH=∑E(生成物)-∑E(反应物)。 (2)从反应物断键和生成物成键角度分析 N2(g)+O2(g)===2NO(g)反应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 由图可知: 1 mol N2分子中的化学键断裂吸收的能量是946 kJ, 1 mol O2分子中的化学键断裂吸收的能量是498 kJ, 2 mol NO分子中的化学键形成释放的能量是1 264 kJ, 则N2(g)+O2(g)===2NO(g)的反应吸收的热量为180 kJ。 反应热的计算公式:ΔH=反应物的键能总和-生成物的键能总和。 相关链接理解焓变的“三”注意 (1)反应热ΔH的基本计算公式 ΔH=生成物的总能量-反应物的总能量

ΔH=反应物的总键能之和-生成物的总键能之和 (2)物质的物理变化过程中,也会有能量的变化,但不属于吸热反应或放热反应。而化学反应同时有旧键断裂、新键形成的过程(缺少任何一个过程都不是化学变化),都伴随着能量的变化。在进行反应热的有关计算时,必须要考虑到物理变化时的热效应,如物质的三态变化。 (3)化学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与反应发生的条件没有必然联系。如吸热反应的Ba(OH)2·8H2O 与NH4Cl在常温常压下即可进行,而很多放热反应需要在加热的条件下进行。 例1化学反应A2(g)+B2(g)===2AB(g)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每生成2 mol AB(g)吸收b kJ热量 B.反应热ΔH=(a-b) kJ·mol-1 C.该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D.断裂1 mol A—A键和1 mol B—B键,放出a kJ能量 答案 B 解析根据图像可知,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该反应是吸热反应,每生成2 mol AB(g)吸收(a-b) kJ热量,A、C项错误;根据反应热等于生成物总能量与反应物总能量的差值可知,该反应热ΔH=(a-b) kJ·mol-1,B项正确;化学键断裂吸收能量,D项错误。 考点焓变反应热 题点能量变化示意图与焓变关系 例2工业合成氨的反应为N2(g)+3H2(g) 2NH3(g),已知下列化学键的键能(拆开或形成1 mol化学键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为吸热反应 B.该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C.反应热ΔH=92 kJ·mol-1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三 专题一基因工程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三专题一基因工程测试题 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题2分,共20分) 1.基因型为AaBbDd的二倍体生物,其体内某精原细胞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变化示意图如图.叙述正确的是() A.三对等位基因的分离均发生在次级精母细胞中 B.该细胞能产生AbD、ABD、abd、aBd四种精子 C.B(b)与D(d)间发生重组,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D.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交换导致了染色体结构变异 2.为了增加菊花花色类型,研究者从其他植物中克隆出花色基因C(图1),拟将其与质粒(图2)重组,再借助农杆菌导入菊花中. 下列操作与实验目的不符的是() A.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EcoRⅠ和连接酶构建重组质粒 B.用含C基因的农杆菌侵染菊花愈伤组织,将C基因导入细胞 C.在培养基中添加卡那霉素,筛选被转化的菊花细胞 D.用分子杂交方法检测C基因是否整合到菊花染色体上 3.一对夫妇所生子女中,性状上的差异较多,这种变异主要来源于() A.基因重组B.基因突变C.染色体丢失D.环境变化 4.不属于基因操作工具的是() A.DNA连接酶B.限制酶C.目的基因D.基因运载体 5.下列哪一项不是基因工程工具() A.限制性核酸内切酶B.DNA连接酶 C.运载体D.目的基因 6.下列关于基因重组和染色体畸变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不同配子的随机组合体现了基因重组 B.染色体倒位和易位不改变基因数量,对个体性状不会产生影响 C.通过诱导多倍体的方法可克服远缘杂交不育,培育出作物新类型

D.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中,F1紫花植株自交后代发生性状分离的现象体现了基因重组 7.通常情况下,下列变异仅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的是() A.非同源染色体之间发生自由组合,导致基因重组 B.非同源染色体之间交换一部分片段,导致染色体结构变异 C.DNA复制时发生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改变,导致基因突变 D.着丝粒分开后形成的两条染色体不能移向两极,导致染色体数目变异 8.下列关于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mRNA分子中碱基对的替换、增添、缺失现象都可称为基因突变 B.基因重组只发生有丝分裂过程中 C.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发生自由组合属于基因重组 D.基因型为DdEE的个体自交,子代中一定会出现基因突变的个体 9.基因工程的正确操作步骤是() ①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相结合②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③检测目的基因的表达④提取目的基因. A.③④②①B.②④①③C.④①②③D.③④①② 10.如图为DNA分子的某一片段,其中①②③分别表示某种酶的作用部位,则相应的酶依次是() A.DNA连接酶、限制性核酸内切酶、解旋酶 B.限制性核酸内切酶、解旋酶、DNA连接酶 C.解旋酶、限制性核酸内切酶、DNA连接酶 D.限制性核酸内切酶、DNA连接酶、解旋酶 11.科学家利用生物技术将人的生长激素基因导入小鼠受精卵的细胞核中,经培育获得一种转基因小鼠,其膀胱上皮细胞可以合成人的生长激素并分泌到尿液中,在医学研究及相关疾病治疗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选择受精卵作为外源基因的受体细胞是因为这种细胞具有全能性 B.采用DNA分子杂交技术可检测外源基因在小鼠细胞内是否成功表达 C.人的生长激素基因能在小鼠细胞表达,说明遗传密码在不同种生物中可以通用 D.将转基因小鼠体细胞进行核移植(克隆),可以获得多个具有外源基因的后代 12.用限制酶EcoRⅠ、KpnⅠ和二者的混合物分别降解一个1 000bp(1bp即1个碱基对)的DNA分子,降解产物分别进行凝胶电泳,在电场的作用下,降解产物分开,凝胶电泳结果如下图所示.该DNA分子的酶切图谱(单位:bp)正确的是()

政治选修3重要知识点总结完整版汇编

选修3《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考点必背 专题一各具特色的国家和国际组织 一、国家的本质 1、国家性质 国家的性质即国体,就是国家的阶级本质。反映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表明政权掌握在什么阶级手中,什么阶级是统治阶级,什么阶级是被统治阶级。统治阶级的性质决定国家的性质。因此判断国家性质的根本标志是看国家政权掌握在什么阶级手中,实行的是为哪个阶级服务的政策。 划分国家类型的依据是国家性质。 2、专政与民主的关系(★★) (1)、专政 国家的含义:国家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政治权力机关。 国家的职能:国家的根本职能是政治统治职能,即统治阶级凭借国家权力,强制被统治阶级服从统治阶级的意志,这就是专政。国家也具有社会管理职能,如管理经济、文化、教育、卫生事业,维护公共秩序,兴建公共设施,保护自然环境。国家的社会管理职能从根本上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 (2)、民主 民主作为一种国家制度,其实质是在统治阶级范围内,按照多数人的意志,实现国家职能。民主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是服务于统治阶级的,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和利益。世界上不存在着超阶级的民主。 (3)、民主与专政的关系 民主与专政相互区别。专政是指国家的政治统治职能,即统治阶级凭借国家权力,强制被统治阶级服从统治阶级的意志,这是国家的根本职能。所有国家都是一定阶级对其他阶级的专政。作为国家制度的民主,其实质是在统治阶级范围内,按照多数人的意志,实现国家职能。民主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是服务与统治阶级的。民主只适用于统治阶级内部,专政则适用于被统治阶级。 民主与专政相互依存,共同体现国家的性质。凡实行民主制度的国家,必然包括一定阶级的民主,同时也包括对其他阶级的专政。 3、国体与政体的关系(★★) (1)、国体与政体 国体即国家性质,反映社会各阶层在国家中的地位。政体即国家管理形式,是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 统治阶级组织政体的必要性:掌握国家政权的阶级为实现政治统治、行使社会管理职能,必然要采取某种形式组织政权机关。统治阶级为维护其根本利益,总是力求采用最有效的政权组织形式。 (2)、国体与政体的关系 ①国体决定政体,并通过一定的政体来体现;②政体体现国体,并服务于特定的国体,适当的政体能够巩固国体,不适当的政体会危害国体。③政体也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国体是影响政体的决定因素但不是唯一因素,地理环境、文化传统外来势力、历史条件、阶级力量对比、传统习惯、国际环境等都可以成为影响政体的因素。 (两种类型的国家制度:民主制度与专制制度。国家制度:包括国体和政体,即内容与形式两个方面。从国体、政体两个方面看民主制国家:实行民主制度的国家,从国体意义上讲,都是专政和民主的统一体;从政体意义上讲,则是实行同专制政体相对立的民主政体的国家。) 二、现代国家的管理形式 1、现代国家,大都实行代议制的国家管理形式 代议制就是由选举产生的、代表民意的机关来行使国家权力的方式。代议制本质上是一种间接民主,也是现代民主政体的共同特征。 代议制充当公民与国家之间的政治纽带,成为现代民主政体的共同特征。原因:一方面,只有公民广泛参与,才是现代意义上的民主政体;另一方面,不可能全体公民都经常性地直接管理所有国家事务。 影响国家管理形式的因素有:地理环境、历史渊源、文化传统、人口素质、发展程度等。

高中化学选修四:专题一化学反应的焓变

【教学目标】二课时 1.知识与技能 ⑴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实质,理解反应热、放热反应、吸热反应、焓及焓变等概念。 ⑵明确测定反应热的要点,测定反应热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⑶能熟练书写热化学方程式,能利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焓变的简单计算 2.过程与方法 ⑴通过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理解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的实质。且会利用量热计测定反应热。 ⑵能从能量的角度说明“焓”及“焓变”的意义,能熟练书写热化学方程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常见的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结合物质的结构,体会化学反应的实质,感受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及能源危机,培养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学习重难点】 重点:1. 理解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的实质。 2.熟练书写热化学方程式。 难点:能量变化实质,键能的含义

【教学过程】 引言;在化学必修2中我们已经学习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我们说化学反应中不仅是物质的转变,同时还伴随着能量变化。这个能量就是反应热。那什么是反应热呢? 回顾:一、反应热 1、反应热: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当反应物和生成物具有相同的温度时,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叫反应热。 讲述:在化工生产和科学实验中,化学反应通常是在敞口容器中进行的,反应体系的压强与外界压强相等,即反应是在恒压下进行的。 2、焓变:在恒温、恒压的条件下,化学反应过程中吸收或放出的热量称为焓变。 符号;△H 单位:kJ/mol 两者的关系:焓变与“等压”反应且“能量全部转化为热能”时的反应热相等。一般没特别指明时,两者的数值相等。 问:一个化学反应,根据反应过程是吸收热量还是放出热量,可把反应分为什么? 3、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放出热量的反应称为放热反应。△H(焓变)<0表示放热 吸收热量的反应称为吸热反应,△H(焓变)>0表示吸热反应 4、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放热反应:燃料的燃烧、酸碱中和反应、金属与酸的反应、大多数的化合反应。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练习:专题讲座(一) Word版含答案

专题讲座(一)盖斯定律的应用和反应热的 比较 一、应用盖斯定律求焓变 利用已知热化学方程式的焓变求未知反应焓变的方法: (1)确定待求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找出待求热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出现在已知方程式中的位置(是同侧还是异侧)。 (3)利用同侧相加、异侧相减进行处理。 (4)根据未知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通过乘除来调整已知反应的化学计量数,并消去中间产物。 (5)实施叠加并确定反应热的变化。 二、反应热的比较 比较反应热的大小,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是带“+”“-”比较,还是不带“+”和“-”比较。 (2)化学计量数不同,反应热不同。如: H2(g)+1 2O2(g)===H2O(l)ΔH1=-a kJ·mol -1,2H2(g)+ O2(g)===2H2O(l)ΔH2=-b kJ·mol-1,ΔH1>ΔH2,a<b。 (3)同一反应中物质的聚集状态不同,反应热数值大小也不同。 ①同一反应生成物状态不同时: A(g)+B(g)===C(g)ΔH1<0, A(g)+B(g)===C(l)ΔH2<0, C(g)===C(l)ΔH3<0, 因为ΔH3=ΔH2-ΔH1,所以ΔH2<ΔH1。

②同一反应反应物状态不同时: S(g)+O2(g)===SO2(g)ΔH1<0, S(s)+O2(g)===SO2(g)ΔH2<0, S(g)===S(s)ΔH3<0, ΔH2+ΔH3=ΔH1, 所以ΔH1<ΔH2。 (4)中和热为稀溶液中强酸和强碱生成1 mol H2O时的反应热。但当酸为浓硫酸时,由于浓硫酸溶解放热,此时生成1 mol H2O放出热量大于57.3 kJ。若是NH3·H2O等弱碱,生成1 mol H2O放出的热量小于57.3 kJ。 (5)对于可逆反应,如3H2(g)+N2(g)2NH3(g)ΔH=-92.2 kJ·mol-1,是指生成2 mol NH3(g)时放出92.2 kJ的热量,而不是3 mol H2(g)和1 mol N2(g)混合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就可放出92.2 kJ的热量,实际3 mol H2(g)和1 mol N2(g)混合在一定条件下反应放出的热量小于92.2 kJ,因为该反应的反应物不能完全转化为生成物。 [练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工业上制二甲醚(CH3OCH3)是在一定温度(230~280 ℃)、压强(2.0~10.0 MPa)和催化剂作用下进行的,反应器中发生了下列反应: CO(g)+2H2(g)CH3OH(g) ΔH1=-90.7 kJ·mol-1① 2CH3OH(g)CH3OCH3(g)+H2O(g) ΔH2=-23.5 kJ·mol-1② CO(g)+H2O(g)CO2(g)+H2(g)

人教版政治选修三:专题3(第4课时)《美国的利益集团》作业设计及答案

第4课时美国的利益集团 美国的医改方案艰难出台,据悉,从肯尼迪开始,历届美国总统不断尝试医疗改革,但都因为无法战胜强大的利益集团而作罢。没有意外地,奥巴马在竞选时提出的“扩大公共医疗制度”方案遭到相关利益集团的坚决反对。最终,还是奥巴马让步,放弃了扩大公共医疗制度的思路,采取市场处罚的、强行推进目前覆盖1.5亿就业人口的商业保险制度,也就是常说的“官督商办”。 思考我们如何正确认识美国利益集团的作用? 一、名目繁多的利益集团 1.产生原因:美国____________的产物。 2.含义:拥有____________的人或组织组成的团体。 二、利益集团的活动方式 1.影响政府的途径:________、人数和知识。其中________永远是利益集团影响政治人物的重要手段。 2.合法手段:游说、游行示威、______________和承担法庭诉讼等。 三、利益集团的政治作用 1.积极作用 (1)利益集团在美国政治中起着充当________与________间桥梁的作用。 (2)资产阶级各派及其代理人通过利益集团竞争和分享国家权力,相互制衡,有助于维护美国________________。 2.利益集团的虚伪性及其在美国政治中的消极作用 (1)只有少数利益集团对______________产生决定性作用。______________利益集团、____________利益集团与政府决策者关系密切,具有比其他利益集团更大的影响。 (2)利益集团作为公众参与政治的“中间人”,垄断了公众接近政府权力的________。 (3)利益集团为____________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3.利益集团的实质:美国利益集团机制,是资产阶级控制国家机器的一种特殊形式,具有相当强的隐蔽性和欺骗性,是____________在“民意”的幌子下控制权力。

人教版高中政治选修三专题1测试题

政治选修3专题1综合检测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卢梭认为:“每个人都把自身的能力置于‘主权者’的指导下。共同体中的约定对于每一个成员都是平等的。共同体可称为‘国家或政治体’。”卢梭的观点() A。看到了国家的政治统治职能 B。揭示了国家的本质 C.抹杀了国家的本质 D。抹杀了国家的政治统治职能 解析:选C.卢梭的社会契约论认为国家是所有社会成员通过契约而形成的政治体,这就掩盖了国家的阶级实质。故选C项。 2。任何国家要实现统治阶级的民主,必须对被统治者执行专政职能,其原因是()A。专政是民主的保障 B.统治阶级的民主就是对被统治阶级的专政 C.民主以政治权利平等实现和少数服从多数为基本特征,专政以国家权力的强制力为实施特征 D。国家制度是民主和专政的统一体 解析:选A。A项表明专政对民主的作用,符合题目要求,故入选;B项从民主的对立面专政来说明民主本身,不符合题干的规定性;C项说的是民主与专政的区别,不符合题意;D项本身说法错误,国家制度并非都是民主和专政的统一体。 3.对民主和专政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是() ①民主和专政相互区别、相互对立②先有民主,后有专政 ③民主与专政相互依存,共同体现国家性质④民主制国家必然包括一定阶级的民主,同时也包括对其他阶级的专政 A。①②③B。①③④ C。②③④D。①②④ 解析:选B。②错误,从产生过程看,民主和专政是统一的,不能说谁先谁后。①说明了民主与专政的区别,应选;③④说明了民主与专政的联系,应选。 4.美国、日本和德国都是当今世界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但美国实行总统制共和制,日本实行君主立宪制,德国实行议会制共和制。这表明() ①同一国体可以采取不同的政权组织形式②一国采取什么政体与国家的性质无关 ③国家政权组织形式有其相对独立性④国体确定后采取什么政体并不重要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解析:选B。美、日、德的国家性质,即国体是相同的.但所实行的政体,即政权组织形式却是不同的,故①符合题意。这种情况正是国家政体具有相对独立性的表现,故③符合题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专题二选做题

专题二选做题 1、(2013·唐山一中高三第一次调研)一定温度下有可逆反应:A(g)+2B(g)2C(g)+D(g)。现将4 mol A 和8 mol B 加入体积为2 L 的某密闭容器中,反应至4 min 时,改变某一条件,测得C 的物质的量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0~2 min 内,正反应速率逐渐增大 B 、4 min 时,A 的转化率为50% C 、6 min 时,B 的体积分数为25% D 、4 min 时,改变条件后,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2、(2013·哈尔滨六中第四次模拟)在密闭容器中,将1.0 mol CO 与1.0 mol H 2O 混合加热到800℃,发生下列反应:CO (g )+H 2O (g )CO 2(g )+H 2(g )。一段时间后该反应达到平衡,测得CO 的物质的量为0.5 mol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800℃下,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为0.25 B .427℃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为9.4,则该反应的△H >0 C .800℃下,若继续向该平衡体系中通入1.0 mol 的CO (g ),则平衡时CO 物质的量 分数为33.3% D .800℃下,若继续向该平衡体系中通入1.0 mol 的H 2O (g ),则平衡时CO 转化率为66.7% 3、(2013·湖北公安县高三开学考试)某温度下,在一个2 L 的密闭容器中,加入4 mol A 和2 mol B 进行如下反应: 3A(g)+2B(g) 4C(s)+2D(g),反应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测得生成1.6 mol C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是4232()()()() c C c D k c A c B B .此时,B 的平衡转化率是40% C .增大该体系的压强,平衡向右移动,化学平衡常数增大 D .增加B ,平衡向右移动,B 的平衡转化率增大 4、(2013·江苏淮阴中学高三调研)一定温度下,在甲、乙、丙、丁四个恒容密闭容器中投入SO 2(g )和O 2(g ),其起始物质的量及SO 2的平衡转化率如下表所示。 甲 乙 丙 丁 密闭容器体积/L 2 2 2 1 起始物质的量 n (SO 2)/mol 0.4 0.8 0.8 0.4 n (O 2)/mol 0.24 0.24 0.48 0.24 SO 2的平衡转化率/% 80 α1 α2 α3 下列判断中,不正确的是 A .甲中反应的平衡常数小于乙 B .该温度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 为400 C .SO 2的平衡转化率:α1<α2=α3 D .容器中SO 3的物质的量浓度:丙=丁>甲 5、(2013·江苏扬州中学高三开学检测)T ℃时在2 L 密闭容器中使X(g)与Y(g)发生反应生成Z(g)。反应过程中X 、Y 、Z 的浓度变化如图1所示;若保持其他条件不变,温度分别为T 1和T 2时,Y 的体积分数与时间的关系如图2所示。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0246 c (mol/L) 2.55 t (min)

高中化学选修4专题水溶液的离子平衡汇总

高中化学选修4 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专题基础知识总结 第一节弱电解质的电离 电解质: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非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 讨论条件:热稳性较差的电解质只讨论它们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易与水反应的电解质只讨论它们在熔融状态下的电离。【注意】 (1)电解质和非电解质都是指化合物,认为除电解质外的物质均是非电解质的说法是错误的。 单质和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2)必须是在水分子的作用下或受热熔化后,本身直接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的化合物才是电解质。 并不是溶于水能导电的化合物都是电解质。如SO3、NH3等溶于水都能导电,但SO3、NH3是非电解质。 (3)只要具备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其中一个条件的化合物即为电解质。 (4)某些离子型氧化物,如Na2O、CaO等,讨论时要注意讨论条件。 虽然溶于水后电离出来的自由离子不是自身电离的,但在熔化时却可以自身电离,且完全电离,故属于强电解质。(5)电解质不一定在任何状态下都导电,导电物质不一定是电解质; 非电解质不导电,不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非电解质。 本质:电解质本身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 判断化合物是电解质还是非电解质的方法:主要看该化合物在溶于水或熔化时自身是否电离出阴阳离子:能电离的属电解质,不能电离的属非电解质。 水溶液是否能导电,只能是判断是否是电解质的参考因素。酸、碱、盐和离子化的氧化物一般属于电解质。 电离方程式的书写规范: (1)强电解质的电离用等号,弱电解质的电离用可逆号。 (2)多元弱酸分步电离,故需分步书写电离方程式,但第一步是主要的;应使用可逆号。 (3)多元弱碱分步电离,电离方程式不要求分步写;应使用可逆号。 (4)两性氢氧化物双向电离。 (5)在水溶液中,强酸的酸式盐完全电离,弱酸的酸式盐分步电离,第一步只电离出酸式根离子和阳离子。 (6)在熔融状态下,强酸的酸式盐只电离出酸式根离子和阳离子。 典型电离方程式(参考化学2—必修): 氯化钠: 盐酸: 氢氧化钠: 硫酸钡(熔融态): 氢氧化钙(澄清溶液): 氢氧化钙(浊液、石灰乳): 氢氧化铝(酸式、碱式电离): 氢氧化铁(部分电离): 一水合氨(部分电离): 醋酸(部分电离): 碳酸(分步电离): 磷酸(分步电离): 明矾(复盐): 硫酸氢钠(水溶液中):硫酸氢钠(熔融态): 碳酸氢钠(水溶液中):碳酸氢钠(熔融态):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1电学实验专题

精品试卷 高中物理学习材料 (灿若寒星**整理制作) 淮北实验高中高三一轮复习电学实验(电阻测量) 专题训练 一、安培表内外接法、滑动变阻器分压限流接法及仪表的选择 例题1.用伏安法测待测电阻Rx的阻值,备有以下器材: (a)待测电阻Rx (约为5Ω) (b)电流表A(0.3A ,内阻约为2Ω) (c)电压表V(3V ,内阻约为1.5kΩ) (d)滑动变阻器R(10Ω) (e)电源(E=6V ,内阻不计) (f)电键,导线若干 请根据器材的规格和实验要求,请画出实验电路图 考查:限流式、分压式接法的选择,内外接法的选择 例题2.如图所示为用伏安法测量一个定值电阻阻值的实验所需的器材实物图,器材规格如下:(a)待测电阻Rx(约400Ω) (b)直流毫安表(量程0~10 mA,内阻50Ω) (c)直流电压表(量程0V~3V,内阻5kΩ) (d)直流电源(输出电压3V,内阻不计) (e)滑动变阻器(阻值范围0Ω~15Ω) (f)电键一个,导线若干条 请根据器材的规格和实验要求,请设计出实验电路,并完成实物连线: 考查:限流式、分压式接法的应用,内外接法的选择例题3.在描绘小灯泡伏安特性曲线的实验中,提供以下器材: (a)小灯泡(3.8V ,0.3A) (b)电流表A1(100mA ,内阻约为2Ω) (c)电流表A2(0.6A ,内阻约为0.3Ω) (d)电压表V1(5V ,内阻约为5kΩ) (e)电压表V2(15V ,内阻约为15kΩ) (f)滑动变阻器R1(10Ω) (g)滑动变阻器R2(2kΩ) (h)电源E2(电动势4V ,内阻约为0.4Ω) 请画出实验电路图 考查:限流式、分压式接法的应用,电表的选择 例题4.用伏安法测量某一电阻Rx阻值,已知Rx阻值约10Ω,现有实验器材如下: (a)电流表A1(量程0~0.2A,内阻0.2Ω) (b)电流表A2(量程0~60mA,内阻3Ω) (c)电压表V1(量程0~3V,内阻3kΩ) (d)电压表V2(量程0~15V,内阻15kΩ) (e)滑动变阻器R1(0~20 Ω,额定电流1A ) (f)蓄电池(电动势为6 V)、开关、导线. (1)为了较准确测量Rx阻值,电压表、电流表分别应选_______ 、_________ (2)画出实验电路图: 考查:限流式、分压式接法的应用,电表的选择 二、在伏安法测电阻的基础上进行变换,充分考查学生对伏安法的理解 思考:在用伏安法测电阻时,当题目中给定的电压表或电流表量程不符合要求怎么办? (方法一):已知电流的定值电阻可当电压表用、已知电压的定值电阻可当电流表用 (方法二):用已知内阻的电流表当作电压表用,或用已知内阻的电压表当作电流表用,注意有时需要进一步的改装 例题5.现用伏安法测R x的阻值,备有以下器材: A:待测电阻R x(约为500Ω) B:电流表A1(量程0~6mA,内阻约为5Ω) C:电流表A2(量程0~3mA,内阻约为10Ω) D:电压表V(量程0~15V,内阻约为4kΩ) E:定值电阻R0(阻值为500Ω) F:滑动变阻器R(阻值为20Ω) J:电源E(电动势为2V,内阻不计) K:电键、导线若干

高中政治选考选修三、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

高中政治选修三: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 专题一、各具特色的国家和国际组织 第一课、国家的本质 1、国家的本质: (1)从国家的本质属性看,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阶级性是国家的本质属性。 (2)国家本质: 国家性质也就是国家的阶级本质。统治阶级的性质决定国家的性质。 (3)国家的历史类型: 按照国家性质划分,有奴隶制国家、封建制国家、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 2、专政与民主: (1)专政的含义:统治阶级凭借国家权力,强制被统治阶级服从统治阶级的意志,这就是专政。 (2)民主的含义:作为国家制度的民主,其实质是在统治阶级范围内,按照多数人的意志,实现国家职能。(3)民主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民主只是属于统治阶级的,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和利益的。世界上不存在超阶级的民主。 (4)民主与专政的关系:民主与专政相互依存,二者共同体现国家的性质,凡实行民主制度的国家,必然包括一定阶级的民主,同时也包括对其他阶级的专政。 3、国体与政体的关系: (1)国体即国家性质,反映社会各阶层在国家中的地位,政体是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即统治阶级采取何种形式来组织自己的政权机关。 (2)国体与政体的关系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国体决定政体,政体体现国体,一定的政体服务于一定的国体。(3)政体具有相对的独立性。由于历史条件、阶级力量对比、传统习惯、国际环境的不同,相同国体的国家也会采用不同政体即不同的政权组织形式。 第二课、现代国家的管理形式 4、现代国家管理形式(政体)的基本类型 --- 三种政体的比较: 基本类型: (1)君主立宪制(议会制君主立宪制) (2)民主共和制(议会制与总统制) 内容: ①国家元首产生的方式及职权: 议会制君主立宪制:世袭、象征性、无实权。 议会制:选举,虚位、无实权。 总统制:选举,有实权。 ②国家权力中心: 议会制君主立宪制:议会。 议会制:议会。 总统制:总统。 ③立法机关与行政机关的关系: 议会制君主立宪制:监督与被监督(议会产生政府)。 议会制:监督与被监督(议会产生政府)。 总统制:权力分立、制约和平衡。 ④议会产生的方式及职能: 议会制君主立宪制:选举,立法、组织、监督权、财产决定权。 议会制:选举,立法、组织、监督权、财产决定权。 总统制:选举,立法、监督权。

高二化学(人教版)选修四专题测试卷:燃烧热 能源

燃烧热能源 一、选择题:本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关于热化学反应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已知H+(aq)+OH?(aq)===H2O(l)ΔH=?57.3 kJ·mol?1,则H2SO4和Ba(OH)2反应的反应热ΔH=2×(?57.3) kJ·mol?1 B.燃料电池中将甲醇蒸气转化为氢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CH3OH(g)+1 2 O2(g)===CO2(g)+2H2(g)ΔH=?192.9 kJ·mol?1,则CH3OH(g)的燃烧热为192.9 kJ·mol?1 C.H2(g)的燃烧热是285.8 kJ·mol?1,则2H2O(g)===2H2(g)+O2(g)ΔH=+571.6 kJ·mol?1 D.葡萄糖的燃烧热是2 800 kJ·mol?1,则1 C6H12O6(s)+3O2(g)===3CO2(g)+3H2O(l) 2 ΔH=?1 400 kJ·mol?1 【答案】D 使用上述燃料最能体现“低碳经济”理念的是 A.一氧化碳B.甲烷C.异辛烷D.乙醇 【答案】B 3.已知:2H2(g)+O2(g)═2H2O(l) ΔH=?571.6 kJ?mol?1 CH4(g)+2O2(g)═CO2(g)+2H2O(l) ΔH=?890 kJ?mol?1 现有H2与CH4的混合气体112 L(标准状况),使其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l),若

实验测得反应放热3695 kJ,则原混合气体中H2与CH4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A.1∶1B.1∶3C.1∶4D.2∶3 【答案】B 4.已知: ①25 ℃、101 kPa时,2C(s)+O2(g)===2CO(g) ΔH=?221 kJ·mol?1 ②稀溶液中,H+(aq)+OH?(aq)===H2O(l) ΔH=?57.3 kJ·mol?1 又已知稀醋酸电离吸热。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C的燃烧热大于110.5 kJ·mol?1 B.①的反应热为221 kJ·mol?1 C.稀硫酸与稀NaOH溶液反应的中和热为?57.3 kJ·mol?1 D.稀醋酸与稀NaOH溶液反应生成1 mol水,放出57.3 kJ热量 【答案】A 5.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ΔH表示可燃物的燃烧热的是 A.H2(g)+Cl2(g)2HCl(g)ΔH=?184.6 kJ·mol?1 B.CH4(g)+2O2(g)CO2(g)+2H2O(g)ΔH=?802.3 kJ·mol?1 C.2H2(g)+O2(g)2H2O(l)ΔH=?571.6 kJ·mol?1 D.CO(g)+1/2O2(g)CO2(g)ΔH=?283 kJ·mol?1 【答案】D 6.已知:①CH4(g)+2O2(g)===CO2(g)+2H2O(l)ΔH1=?Q1 O2(g)===H2O(g)ΔH2=?Q2 ②H2(g)+1 2 O2(g)===H2O(l)ΔH3=?Q3 ③H2(g)+1 2 常温下取体积比为4∶1的甲烷和氢气的混合气体11.2 L(已折合成标准状况)经完全燃烧恢复到常温,放出的热量为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练习:专题讲座(三) Word版含答案

专题讲座(三)pH的相关计算 (对应学生用书P48) 一、单一溶液pH 的计算 1. 强酸溶液,如H n A,设浓度为c mol·L-1,则: c(H+)=nc mol·L-1,pH=-lg(nc)。 2.强碱溶液,如B(OH) n,设浓度为c mol·L-1,c(OH-)=nc mol·L-1,则:c(H+)= K W c(OH-) ,pH=14+lg(nc)。 二、混合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 pH 的计算1.强酸与强酸混合。 c(H+)=c1(H+)V1+c2(H+)V2 V1+V2 ,pH=-lg c(H+)。 2.强碱与强碱混合(25 ℃)。 c(OH-)=c1(OH-)V1+c2(OH-)V2 V1+V2 , c(H+)= 10-14 c(OH-) ,pH=-lg c(H+)。 3.强酸与强碱混合(25 ℃)。 (1)恰好反应:pH=7。 (2)酸过量:c(H+)=c(H+)·V a-c(OH-)·V b V a+V b , pH=-lg c(H+)。 (3)碱过量:c(OH-)=c(OH-)·V b-c(H+)·V a V a+V b ,

c(H+)= 10-14 c(OH-) ,pH=-lg c(H+)。 三、溶液稀释后pH的计算 稀释条件酸(pH=a) 碱(pH=b) 弱酸强酸弱碱强碱 稀释10n倍b-n b-n 无限稀释pH趋向于7 [练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5 ℃时,0.01 mol·L-1的盐酸的pH=2。 2.100 ℃时,0.05 mol·L-1的Ba(OH)2的pH=11(100 ℃时,K W=10-12)。 3.25 ℃时,pH=5和pH=3的两种盐酸以1∶2体积比混合pH=3.2。 4.25 ℃时,将pH=8的NaOH与pH=11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pH=10.7。 5.25 ℃时,常温下,将pH=5的盐酸与pH=9的NaOH溶液以体积比11∶9混合pH=6。 6.25 ℃时,将0.1 mol·L-1的盐酸和0.06 mol·L-1的氢氧化钡溶液等体积混合pH=12。 7.25 ℃时,1 mL pH=5的盐酸,加水稀释到10 mL pH=6;加水稀释到100 mL,pH接近7。 8.25 ℃时,1 mL pH=9的NaOH溶液,加水稀释到10 mL,pH=8;加水稀释到100 mL,pH接近7。 9.25 ℃时,pH=5的H2SO4溶液,加水稀释到500倍,则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