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中国水污染的现状与特点,治理的措施与建议》

《浅谈中国水污染的现状与特点,治理的措施与建议》

《浅谈中国水污染的现状与特点,治理的措施与建议》
《浅谈中国水污染的现状与特点,治理的措施与建议》

《浅谈中国水污染的现状与特点,治理的措

施与建议》

第一篇:浅谈中国水污染的现状与特点,治理的措施与建议浅谈中国水污染的现状与特点,治理的措施与建议

1.我国水污染现状

水资源污染主要表现在:污水、废渣、废油、化学品等源源不断地排人江、河、湖、海。与地表水一样。地下水也受到了污染的威胁。农用化肥、生活垃圾渗入地下,就会转变为亚硝酸盐。这种物质不仅致癌,还会使土壤变为不可耕种的盐碱地。我国是一个缺水国家,人均水资源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4,全国600多个城市目前大约有一半的城市缺水。水污染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水污染状况相当普遍

监测数据显示,xx4年,全国废水排放总量556.8亿吨.比上年增加3.7%。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246.6亿吨。占废水排放总量的44.3%,比上年增加2.7%;城镇生活污水排放量310.2亿吨,占废水排放总量的55.7%,比上年增加4.6%。xx年全国26.7%的地表水断面水质为劣v类标准(最低标准),基本丧失使用功能。全国7大水系总体为中度污染,其流经城市的河段普遍受到污染。

1.2水污染治理仍然滞后

工业点源污染、城镇生活污染、农业与农村面源污染相互交织、相互叠加,构成复合型污染。企业违法排污现象屡禁不止,有的甚至排放重金属等有毒有害物质。城市污水处理率还比较低。xx4年只达

到49.1%,已建成的污水处理厂因经费等等原因运行负荷不足。

1.3水环境安全存在隐患

据统计,全国2万多家化工企业中,位于长江沿岸的有近万家,黄河沿岸的近3800家。环境隐患无处不在,一旦诱因出现随时有可能引发大范围水污染事件。中国近年来水污染事故频发,特别是xx 年松花江水污染事件,xx年以来,太湖、巢湖、滇池相继大规模暴发蓝藻,一些重要的饮用水源受到污染,严重影响群众的生产生活和社会稳定。

1.4水资源利用效率低,浪费严重

目前我国平均每立方米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l/5,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为0.4-0.5,而发达国家为0.7-0.8;万元gdp用水量高达399立方米,而发达国家仅55立方米;一般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在60%左右,发达国家已达85%。2我国水污染的特点

据联合国公布,当今世界有18%的人面临饮水困难。我国的水利部也用“水多,水少,水脏,水浑”来形容我国目前的水资源情况。因此加大对水污染的治理力度成为经济发展中的首要问题。我国目前水污染有以下特点:

2.1我国江河污染较多

以城市和工矿企业的点源污染为主,并沿江成为污染带。

2.2潜在污染源面积广

统计显示,全国共有21326家化工企业,其中13416家位于长江

和黄河沿岸;另外,珠江流域和松花江流域也分布有许多大型石化企业。辽河流域的辽阳、锦州同样也是石化企业集中区。

2.3突发性

目前我国水污染的突发事件非常频繁,平均每两到三天发生一起水污染事故,就会造成相当大的经济损失。

3水污染治理措施

3.1水体自净

水体中污染物浓度自然逐渐降低的现象称为水体自净。水体自净机制有3种。一是物理净化。物理净化是由于水体的稀释、混合、扩散、沉积、冲刷、再悬浮等作用而使污染物浓度降低的过程。二是化学净化。化学净化是由于化学吸附、化学沉淀、氧化还原、水解等过程而使污染物浓度降低。三是生物净化。生物净化是由于水生生物特别是微生物的降解作用使污染物浓度降低。

3.2采取防治措施

3.2.1推行清洁生产

清洁生产包括清洁的生产过程和清洁的产品两个方面。清洁生产是国内外二十多年环境保护工作经验的总结,它着眼于全过程的控制,具有环境和经济双重效益。推行清洁生产,是深化中国水污染防治工作,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3.2.2坚持分散治理和集中控制相结合

在现实生活中,有些污染源,如家庭污染源的污染物种类基本相同,有些污染源的污染物种类又有很大区别,如造纸废水和电镀废水

就大不一样。对家庭这样的污染源就应该采取集中治理的方法解决污染问题。

3.2.3提高废水处理技术水平

工业废水处理正向设备化、自动化的方向发展。传统的处理方法,包括用以进行沉淀和曝气的大型混凝系统也在不断地更新。近年来广泛发展起来的气浮、高梯度电磁过滤、臭氧氧化、离子交换等技术,都为工业废水处理提供了新的方法。

4对于治理水污染的建议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保护水资源,防控水污染已成为当前保护生态环境的一项重要内容。但仍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一是水土流失问题依然存在,对地表水体造成一定污染;二是部分工矿企业弃渣、废水排放及尾矿处理仍不到位;三是村镇生产、生活污水直排以及垃圾和人畜粪便随意排放,恶化了水体生态环境。四是过量施用化肥、农药导致地表水不同程度污染。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4.1高度重视,深化责任体系建设

水是生产生活的基本保障,防治水污染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之举。县乡政府及涉水部门要站在对地区发展、民生保障的高度,提高认识,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充实调整责任单位,按照“地方履行属地责任、部门强化行业管理”的要求,明确执法主体和责任主体,相关部门要积极对上争取,加大资金投入,采取有效措施,统筹城乡水污染治理,强化监管,确保各项任务全面完成。加强全国范围内的水质

检测,按照目标要求,适时更新维护检测设备,确保监测种类和监测指标达到标准。严格目标考核,分解落实任务。

4.2强化重点工程建设,积极构筑三道防线

4.2.1构筑生物防线

采取人工造林、封山育林、退耕还林、植树种草,加大植被覆盖率。有效减少水土流失的产生,使雨水尽量不产生径流,变成地下水渗透为泉水涌出。

4.2.2构筑起工程防线

积极开展荒山、荒坡的治理,加大坡耕地治理力度,在易发生水土流失的水沟修筑土、石谷坊,拦截下泄的雨水和沙石,在水源充分的沟谷修筑塘坝,从而缓解水土流失,进行综合开发利用。

4.2.3构筑生物、工程相结合防线

实施坡耕地改造,修建灌排水系等小型水利水保工程,营造水土保持林,建设乔、灌、草相结合的入库入河生物缓冲防护带,通过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减少土壤的侵蚀,发挥坡地、坡面、沟壑、生物缓冲带等林草植被等水土保持设施的控制能力。为下游饮水提供安全保障,为改善流域自然环境提供良好的生态保障。

4.3多措并举,加强重点污染源治理

4.3.1要狠抓工矿企业污染防治

全面排查装备水平低、环保设施差的工矿企业。加大对重点行业的专项治理,实施清洁化改造,同步规划、建设污水、垃圾集中处理等环保设施。严格执行“禁止在饮用水源地附近发展高污染工业和矿

山作业”的规定,防止对饮用水水源的污染。加大对水库、河道等水源保护区的综合执法力度,从重从严处罚破坏水源保护区生态环境、污染水源的行为。

4.3.2加强农村养殖污染防治严格区划畜禽规模养殖禁养区,防治畜禽养殖污染,对现有规模化畜禽养殖场要根据污染防治需要,配套建设粪便污水贮存、处理、利用设施。散养密集区要逐步实行畜禽粪便污水分户收集、集中处理利用。

4.3.3控制农业面源污染

制定我县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措施。推广低毒、低残留农药,开展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和统防统治。实行测土配方施肥,推广精准施肥技术和机具。规范高标准农田建设、土地开发整理等标准,积极推广无公害、绿色生产技术。

4.3.4加快城乡环境综合整治

加快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与改造。规范城镇污水处理设施运行标准,使县城和重点乡镇早日具备污水收集处理能力,加强配套管网建设。新建污水处理设施的配套管网应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运行。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推广农村清洁工程,开展垃圾无害化处理,河道清淤疏浚,推进城乡综合整治。

参考文献

[1]陈宜菲.我国水环境污染现状及其防治[j].黑龙江科技信息,xx (35):187-188.[2]高延耀,陈洪斌,夏四清,等.我国水污染控制的思考[j].给水排水,xx,32(5):9-13.[3]陆柱,等.水处理技术.第二版

[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xx.[4]中国水利部.xx年中国水资源公报[z].北京,xx,

10.[5]杨再鹏.化学工业废物治理技术研发趋向[j].化工环保,xx,29(1):1-4.[6]韩博平.环境与人类[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xx.

第二篇:农村环境污染的治理措施与建议农村环境污染的治理措施与建议

近年来,我国在城市环境日益改善的同时,农村污染问题却越来越严重,在工业化、城镇化程度较高的东部发达地区的农村尤为突出。各种污染不仅威胁到了数亿农村人口的健康,甚至通过水、大气污染和食品污染等渠道最终影响到城市人口。

一、农村环境污染的主要表现

目前我国农村环境污染问题比较突出,已经严重影响了国家文明建设的步伐和农民的生活。我国农村环境污染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农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环境污染。

2.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管理滞后产生的生活污染。

3.乡镇企业布局不合理、治理措施不得力所产生的工业污染。

4.畜牧养殖业所带来的环境污染。

二、农村环境污染所产生的负面影响

目前我国农村环境污染问题仍在加剧,产生了诸多负面影响,已经危及到了人群的生活和生命安全。

1.农村水环境质量恶化。

2.农民生活质量下降,发病率增高。

三、农村环境污染问题产生的原因

我国目前环境污染问题形成的原因较多,有环境管理体系、有财政资金、有治理模式等等一系列的因素。

1.我国环境管理体系难以适应农村污染问题的治理。

2.财政资金短缺,导致污染治理不力。

3.农村污染治理的市场化机制尚未建立。

4.农村污染治理模式单一,套用工业污染的治理手段。

5.政府对环境保护的管理手段落后。

6.农民的环保意识差。

四、农村环境污染治理措施及建议

目前,农村环境污染主要包括。农药、化肥、农业废弃物和畜禽粪便等农业自身污染,以及工业污染排放、城市垃圾等外源污染两个方面。对农业环境污染的综合治理势在必行,为此,提出以下农业环境污染治理工作的措施和建议。

1.完善农业环境保规,加大执法力度。

要加强农业可持续发展立法,完善有关法律制度。根据市场经济运行规律和世贸组织规则,修订相应的农业和环境法规,建立健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法律实施保障体系,修订和完善农业环境标准体系,严格依法行政,加强执法监督,切实保证可持续发展的各项法律制度得以实施。必要时可以出台单独的农业环境保及其实施办法,以利加强农业生态保护、实施农业可持续发展。

2.提高各级政府对农村环境污染的战略认识。

各级政府和各级领导应当转变观念,把治理农业环境污染,保护农业生产环境,提高农产品安全性和市场竞争力,作为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长期战略。当前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任务是,防治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污染;综合整治乡镇环境;促进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维护农村重要自然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确保农村经济社会的健康、持续发展。

3.加大农村环保治理资金投入力度。

各级政府应通过政策引导,扩展农业环保资金的来源渠道,改变环保投资分配体制,提高投资效果。在支农资金或环境资金中划出一定的比例专项用于农业环境的治理工作,逐步建立和完善农业环境保护的投资增长机制。

4.明确农业环境保护的管理职责,赋予其相应的执法权限。

5.发展生态农业。

坚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发展生态农业是必由之路。必须树立农业发展的科学生态观。必须高度重视农业生态,并以新的全面、协调、和谐、可持续的农业生态观为指导,促进农业的生态建设。

6.加强面源污染防治,改善水体和大气环境质量。

各级环境保护部门要加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的监督,抓紧制定相关的法规和标准,严格控制养殖废物的排放。

7.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创建生态文明村镇。

各级环境保护部门应积极开展村镇环境规划。要通过规划、引导乡镇企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强污染集中控制、加速城镇污染处理设施

的建设。

8.加强农村环境队伍建设,提高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监督管理水平。

各级环境保护部门要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监督管理队伍的建设。要积极开展生态环境监理,加强农村生态环境监测能力建设,努力提高统一监督管理水平;要有计划地开展人员培训,不断提高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监督管理队伍的素质。

第三篇:太湖水污染的原因与治理太湖水污染的原因与治理

一﹑太湖简介

太湖是我国第三大湖,面积2400平方公里,流域面积达36000余平方公里,位于长江三角洲下游,横跨浙江、江苏、上海等省市。虽然太湖只占全国面积的0.4%,但承载人口3000多万,创造了全国11.6%的gdp和16.7%的财政收入,长三角区域工业的60%以上,是我国人口最密集,经济最发达地区之一。同时,太湖也是我国著名的粮仓。

太湖对周边地区居民的生活用水、工业用水、农业灌溉作用重大,且风景优美、物产丰富、航运便利。太湖流域水资源支撑着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但水资源保护措施却相对滞后,水环境明显恶化。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太湖水质的污染明显加重,表现为每xx年左右下降一个级别。目前全流域70%的河湖受到污染,80%河流的水质达不到国家规定的三类水标准,全湖水质达富营养化﹑局部重富营养化水平,导致流域的水质性水资源危机,直接影响到流域内社会经济的可

持续发展,因而保护太湖是个急需行动,有重大意义的课题,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研究。

二﹑太湖水质状况

20世纪80年代初,太湖水质良好,以Ⅱ类、中营养一中富营养水体为主,符合饮用水源地的水质要求。据xx年调查,太湖水域属Ⅱ类水的面积占69%,Ⅲ类水占30%,Ⅳ类水占1%;中营养状态面积占83%。随着改革开放后,经济迅速发展,周边有很多的企业如雨后春笋般而起,大量的排放污水和污物到太湖里,现在太湖污染物成分复杂,富营养化现象严重,农村河网水质劣于城市地区。中科院湖泊研究所化验分析表明,目前太湖流域水环境污染不仅有西方发达国家水污染第一阶段出现的以wbq、重金属为主的特征,更有西方国家主要由e、r引发水体富营养化的第二阶段特点,还兼有西方国家水体以微量有毒有害有机物为特征的第三阶段的特点。太湖流域河流湖泊总体水质为Ⅳ、Ⅴ类水,劣Ⅴ类水质占检测总数的1/3多。近20年来,太湖水质恶化趋势明显,水质级别下降了两个等级,由原来的Ⅱ类水为主到现在的以Ⅳ类水为主;富营养化程度上升了1.5~2个等级,由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以中营养和中富营养为主,上升到以富营养为主。地表水体呈现出由市区向郊区蔓延的趋势;大中城市水环境质量有所改善,而农村地区污染依然十分严重,且有加剧的趋势。湖泊水质优于河道水质,区域差异比较明显。入湖河道(除望虞河)水质均差于太湖。总体上看,出湖河道的水质要优于入湖河道的水质。太湖水污染是近几年追求gdp的产物,严重影响当地经济乃至威胁全

国经济的发展,解决太湖问题刻不容缓。

三﹑污染原因

1.工业污染

目前,太湖流域结构性污染十分严重,化工、纺织印染、黑色冶金是重点污染行业。乡镇企业的快速发展和布局的分散性、经营方式的多变性及其初级粗加工,造成的污染极为严重,工业建设和发展需要大量用水,许多工厂为了用水与排放方便便建设在太湖周边,这些工厂包括化工、纺织印染、黑色冶金等。工厂分布分散,经营方式多变,加工形式粗放,其排出的污水多未经过处理,排入太湖后造成的污染极度严重,湖水变黑变红。90年代以来,尽管部分乡镇工业实行集中布局,但污染控制的成效仍有待于进一步论证。

2.农业污染

随着工厂的增加和城市的扩张,太湖流域的土地利用结构发生了变化,农业用地大量转为工业用地,城市用地规模也急剧扩展,农村的人地矛盾大大加剧。随着耕地的流失,为了保证粮食的产量,农民不得已使用大量的农药与化肥来增产,污染了土壤与水源,化肥的过量使用,必然造成耕地质量的下降和大量化肥的流失。肥料中的营养物质入湖后更是大大加重了太湖的富营养化,使藻类大量繁殖,水体发绿发臭。20世纪90年代后期,虽然化肥使用量有所减少,但农业发展对水域环境变化新的影响因素又出现,大规模的养殖业,大量的集中畜禽饲养场傍河湖而建,在网箱养殖过程中,投入到太湖中的饵料中只有30%被鱼类利用,其余的沉入湖底,污染水质。在这30%

被利用的饵料中,有91%的氮磷流失到水体中,造成水体的富营养化。养殖废弃物无任何处理的直接排放,已成为流域一大新的污染源。

3.污水排放

随着经济的发展,居民收入提高,生活改善显著,农民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逐步城市化。太湖流域城市化已超过51%,年生产生活污水已达5x108t。生活中的生活垃圾、粪便、第三产业用水和航行船只排放的污水也成为了污染太湖的一部分。污水处理速度赶不上产生速度,繁忙的航运也产生了大量污水。农村水网地区,不少河道严重淤塞,多年累积的水生植物体不断积累。大量使用的洗涤剂中磷含量很高,这也是太湖藻类爆发的一大促成因素。

4.废污水治理能力不足

太湖流域各主要城市除上海外,环保投入比例低,与国际标准还有较大差距。目前,太湖流域污水处理能力相对废水排放量来说严重不足。现阶段工业废水的治理仍然以厂内处理为主,而且大多数城市生活污水尚未处理。城市污水处理由于需要的投资大、运行费高,往往难以落实,城市污水处理进展缓慢。

5.治理不当

在治理太湖的工作上,有关部门未从太湖污染的源头入手,仅是“就湖治湖”,不控制太湖周边水质极差的河流和污染源,仅盲目的在太湖范围内寻求解决。研究重点不正确,仅就水土界面营养盐的交换、水生植被恢复、清理河湖淤泥、藻类生长的机理等,即重视了湖泊内源污染、富营养化研究,而忽视了对河道的治理方式、技术,河

道入湖口前置库的恢复与建设的生态效果研究和周边污染源的治理。

四﹑对策建议

1.仅“就湖治湖”不能解决太湖污染问题,要从流入太湖的河流入手治理。建立有实际功用的水闸和污水处理厂,有效率的处理注入太湖的污水。建河水入湖前的前置库,将河湖交界及河道末端作为前置库,对水质进行调控,进行生物物理和化学治理。

2.对工厂和农业生产进行严密监控,建立污水处理厂对废水进行脱氮除磷,最大力度的避免营养物质流入太湖造成藻类过剩生长。引导工业向着低污染低消耗发展,从源头上控制废水的产生。要控制水土、有机质流失和农田污染,大力推广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

3.太湖周边地区污水处理厂数量不够,国家应采取政策支持,使更多企业乐于投

身污水处理事业并认真完成这项艰巨的任务。国家要根据污水排放的状况,帮助企业合理规划污水处理厂的建设位置,最高效率的处理流入太湖的污水。

4.治湖先治河,国家应从河流开始治理,河流要从源头开始控制。在上游建立保护区,保持源头的水源清洁,能在很大限度上避免河流在全流域内被污染以及二次污染。

五﹑总结

几十年以前的太湖并未受到严重污染,而近些年来太湖污染却日益严重且难以控制,对比现状与历史,不难发现其中最大的变化因素就是人类的技术发展。人为因素对太湖的污染与富营养化起到了致命

的作用。水是生命之源,水体污染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让我们共同努力,早日恢复美好太湖风光。

第四篇:大气污染中国现状与防御措施大气污染:中国现状与防御措施

万征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心血管病中心

一、中国大气污染现状改革开放30年,中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大气污染问题也日渐严重。人口百万以上的全球110个城市大气污染排名中前20名中国占13席;xx年美国航空航天局绘制的xx年至xx年全球pm2.5平均值地图清晰显示我国华北地区污染全球最严重。中国城市大气污染的总体特点是(1)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形成城市煤烟型污染;(2)城市机动车尾气排放污染物剧增,渐向复合型污染转变;(3)大规模建筑施工使扬尘污染加重;(4)北方内陆城市由于气候干燥尤其严重;(5)冬天比夏季污染重;(6)经济较发达地区较严重。《xx年上半年中国74城市大气污染报告》显示上半年全国pm2.5年平均76ug/m3,仅海口、舟山、惠州、拉萨优于国家标准(二、大气污染的危害大气污染主要增加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疾病,在人类历史上曾在洛杉矶、伦敦和日本四日市发生过三次大气污染事件,均导致全城性的严重健康灾难。大量研究显示大气染污可短期和长期导致全因死亡率和急性心肌梗死、卒中、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等事件发生率增加。

三、防御大气污染措施大气污染是现代工业低水平发展的产物,

各主要经济体均在某一阶段出现过严重的大气污染问题。我国政府目前已高度重视大气污染问题,xx年由国务院牵头出台了大气污染治理“国十条”,强调大气污染监测,减少污染物排放,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强化节能环保指标约束,.建立区域联防联控机制,将重污染天气纳入地方政府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等。并随即出台了“京津冀及周边地区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细则”,提出具体目标。

五、结语既然同呼吸,就要共奋斗。人人努力,才能共建“美丽中国”,实现“中国梦”。

第五篇:松花江水污染的现状和治理松花江水污染现状和防治措施

【摘要】

:通过对松花江水污染现状及原因的分析,了解到松花江水污染防治的必要性,从而浅谈一下对松花江水污染防治的措施。【关键字】:松花江、水污染、现状、防治措施

1.松花江水污染现状1.1污染现状

据国家环保局xx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xx年按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和地表水资源质t标准评价松花江水系。松花江水系监测101个断面:Ⅰ一劣v类水质比例分别为:

1.0%、4.0%、2

2.8%、35.6%、21.8%和14.8%。嫩江为川类水质.松花江干流吉林省段以川类水质为主,黑龙江省段以vl类水质为主。主要污染指标是挥发酚、生化需氧量和高锰酸盐指数。[1] 图1松花江水系水质类别比例[2]1.2水污染主要原因

1.2.1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模式对环境保护带来不利的影响

东北地区是老工业基地,松花江流域长期以来形成了以重化工为主的工业结构,煤炭、石油等资源开发强度大,利用效率低,污染排放强度高。

1.2.2工业污染源治理水平低

工业废水排放量约占流域内废水总量的40%,并且呈不断增长的趋势。石油化工、制药、食品酿造、冶金、造纸等行业是区域内的主导产业,也是污染严重的行业,设备陈旧,工艺落后,原材料及水资源利用率低,不仅难以实现稳定的达标排放,而且污染应急设施缺乏,容易发生水污染事故。

1.2.3城市污水处理率低

流域内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严重滞后,截至xx年底,只建成城市污水处理厂14座,处理能力156.9万吨/日,实际处理量69.9万吨/日,全流域城市污水处理率不到15%。大量未经处理的城市污水直接排入河流,成为松花江流域水污染的重要来源。

1.2.4农业面源污染影响较大

流域中下游是国家商品粮基地,共有耕地面积5839万亩,化肥年施用量约203.8万吨,平均化肥施用量为34.9公斤/亩,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8.5公斤/亩)和世界平均水平(6.3公斤/亩)。农田退水汇入河流,加剧了流域水污染。[3]1.2.5环境监测和环保执法监管能力不足

松花江流域环境监测、预警、应急处置和环境执法能力薄弱,环

境违法处罚力度不够。

2.防治措施

2.1加强水质监测

在地表水环境监测方面,每周对沿江的集中式引用水源地水质进行监测分析;在化冰期,每日在各例行监测断面采集地表水和集中式引用水源地水样,分析苯和硝基苯含量;在地下水环境监测方面,对事故发生点下游沿江各地地下水水质实行周报制度。在土壤、农产品及空气质量监测方面,应分别于春耕前第一次农灌后和第一次农业收获之后采集典型用地土77壤进行全面分析。此外,要做好春季江面解冻时的水质监测工作,确保饮用水安全,并及时向社会发布关监测信息。要对松花江沉积物样和水生生物样进行全面分析,准确地掌握松花江的水质污染状况,为松花江水污染防治提供基础数据。[4]

2.2工业点源污染防治,先防后治

防即从源头预防,全过程治理,实行清洁生产,体现在每个工艺流程中,把点源污染物消化在点内,按国家水质标准,实行达标排放或零排放。

污水处理方法分为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工业回用主要用于冷却、工艺用水及锅炉补给水等循环用水系统。[5]

2.3生活污水处理,使废水资源化

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是解决城镇水污染的重要手段,经过处理净化后的城市废水清、污分离,再生与回用。

城市废水资源化可用于风景景观及环境用水、市政与建筑用水、

城市绿地灌溉、非饮用供水及清洁马路、汽车等各种杂用水,以节省好水。

xx年以前,吉林省松花江流域只有2座城市污水处理厂,设计处理能力17.5万t/d,实际处理能力9.2万t/d,生活废水实际处理率仅为8%。“十一五”以来,松花江流域新建城市污水处理厂11座,设计处理能力将达到123.4万t/d,新增处理能力106万t/d。今年年底,松花江流域生活废水处理率将达到91%。到xx年底,吉林省松花江流域33个市县的城市污水处理厂将全部建成并投入运行。[6]

2.4建立生态农业体系,发张绿色经济,根除农药、化肥污染水源

建立生态农业工程。可用生物肥料替代化学肥料。世界各国都在开发利用空气重的固氮蓝作为水稻肥料,印度已向全国8000万顷稻田施用生物肥料。全面施用有机肥,做到秸秆100%还田,也是一种好方法。农家肥不但经济,还能改变土壤的板结,恢复地力。也可以用生物农药取代化学农药,用基因工程开发抗虫害的作物新品种。在农业生产中广泛使用生态农业新技术,以彻底根除化肥、农药对水资源的污染。[7]2.5保障措施

2.5.1组织保障

建立流域水资源保护管理委员会,下设相关专业工作组,由国家水利部松辽委和有关省市组成,协调上、下游关系,共同治理松花江水污染,切实保护好松花江水环境。

制定全面整治《松花江行动计划》,从防治水质污染到寻求松花

江流域的可持续发展。通过“责任到户”的方法把防治工作具体化"可操作化,实行目标责任制,切实抓出成效。

2.5.2体制机制保障

赋予松花江水资源保护管理委员会权利,将用水、治水、管水统一起来,强化统一管理,实行统筹规划,统一治理,彻底解决用、管、治分离的管理体制问题。建立河流水污染的生态预警机制,划定生态功能区。对已经出现或可能出现的污染情况应及时向社会公布,以提高防范意识。[8]2.5.3政策保障

把松花江污染防治列为国家重点项目,给予大力支持和政策倾斜。制定相应政策法规,工业废水要无害化处理达标排放,违者严罚。

按照国家标准,统一制定防治污染条约,严格控制工业、农业、生活废物排入江内。

2.5.4资金保障

建议国家每年给松花江污染治理拨专项资金,并列入财政计划。

对面源污染防治示范项目,国家应给予特殊照顾,优先立项,保障示范资金;对于其它各类项目可依据项目性质,制定配套资金比例。

建立生态补偿资金,对于污染松花江水质的企业或单位,在罚金中划出生态补偿专项资金,以保障松花江水环境治理资金和治理效果。

2.5.5技术保障

充分发挥相关大学、科研院所的科技力量,研发具有先进实用价值的水资源污染防治的技术方法,提供技术支撑。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