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应急指挥中心系统升级改造方案

应急指挥中心系统升级改造方案

应急指挥中心系统升级改造方案
应急指挥中心系统升级改造方案

指挥中心升级改造设计指导手册

编制单位:

2020年9月15日

目录

1概述 (3)

2设计依据 (4)

3主要改造内容 (6)

3.1应急指挥场所改造 (6)

3.2基础支撑系统升级改造 (6)

3.3应急指挥辅助决策系统开发 (6)

4改造技术方案 (7)

4.1应急指挥中心场所改造 (7)

4.2基础支撑系统改造 (9)

4.2.1大屏显示系统 (9)

4.2.2视频采集及信号处理系统 (12)

4.2.3拾音及扩声系统 (14)

4.2.4视频会议系统 (15)

4.2.5其它基础支撑系统 (16)

4.3应急指挥辅助决策系统开发 (17)

4.3.1设计原则 (17)

4.3.2系统架构 (17)

4.3.3网络架构 (18)

4.3.4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19)

5参考设备配置 (27)

1概述

为进一步加强公司应急能力建设,提升公司应急管理的科学化、专业化、智能化、精细化水平,依托应急管理科技自主创新,提高公司应对突发事件处置能力,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失和影响,特开展市县公司应急指挥中心改造升级。

目前,市县公司应急指挥中心应急处置能力与公司面对突发事件的处置要求具有一定的差距,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1、市县公司应急指挥中心只具备召开国网应急视频会议、省市县应急视频会议以及简单的数据监测展示功能。

2、电网各专业系统数据监测展示主要通过在应急指挥中心分别配置的独立工作站,同一时间只能展示一个或者两个业务系统界面,数据未集成共享,缺乏各专业系统数据的全方位展示和事件发展方向的全局判断。

3、在应急处置过程中,可利用的支撑手段单一,仅仅依靠视频会商功能,没有提供全方位信息技术支撑的应用系统和可视化展示手段,常态化应急管理功能缺失。

根据《国家电网公司应急指挥中心建设规范》第6.3款对应急指挥中心的应用系统进行了详细的规定:应用系统应服务于电力突发事件的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事后恢复与重建四个阶段,具备日常工作管理、预案管理、预警管理、应急值班、应急资源调配与监控、辅助应急指挥、预测预警、应急培训、演练及评估管理等功能,具备电网信息、抢修资源信息、外部信息接入展示

功能。

因此,本次市县公司应急指挥中心改造升级是在充分利旧原指挥中心场所的基础上,重点提升应急指挥辅助决策能力,主要包括两方面建设内容。一是根据“国家电网应急指挥中心建设规范”、“国网电力公司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结合市县公司实际情况,兼顾原有应急指挥中心基础支撑系统,完善应急指挥支撑体系建设。二是基于省公司应急指挥中心应急数据资产,组织开展16地市公司、72县公司、省检修公司、送变电公司信息技术支撑应用系统深化应用,实现应用系统服务于电力突发事件的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事后恢复与重建四个阶段,同时完善应急信息上报流程。2设计依据

主要涉及依据文件如下:

《国家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建设“十三五”规划》

《国家大面积停电事件应急预案》

《电力行业应急能力建设行动计划》

《国家电网应急指挥中心建设规范》

3主要改造内容

结合各市县公司应急指挥中心实际现状,本次拟升级改造重点包括应急指挥场所功能分区完善、会场环境灯光改造、基础支撑系统升级(大屏显示、摄像机、坐席控制等)、辅助决策系统开发应用等内容。

3.1应急指挥场所改造

在充分利旧应急指挥中心原有功能分区基础上,按照应急指挥区、会商区、控制区、值班区、设备间等区域设置要求,满足日常应急管理、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应急培训、应急演练以及基础支撑系统设备安装等对空间场地的需求,完善缺失功能分区。

3.2基础支撑系统升级改造

在充分利旧应急指挥中心原有支撑系统设备设施基础上,对不满足规范要求的大屏显示系统、视频采集及信号处理系统、拾音及扩声系统、桌面无纸化系统等进行升级改造,完善应急管理功能,提升应急指挥系统处理性能。

3.3应急指挥辅助决策系统应用

通过广泛应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构建集“态势感知”、“智能研判”、“辅助决策”、“可视指挥”、“培训评估”为一体的应急指挥辅助决策支撑体系,重点实现应急事件的监测、预警、响应与处置后评估功能与可视化展示,支撑市县公司应急指挥处置管理需求。

4改造技术方案

4.1应急指挥中心场所改造

(1)设计原则

按功能划分,应急指挥场所应包括应急指挥区、会商区、控制区、值班区、设备间等区域。各区域面积宜满足下列规定:

a)应急指挥区:应急指挥区的面积宜按参加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总人数确定,平均每人按2.2㎡计算。市公司总面积建议不小于90㎡,容纳人数不少于30人;县公司总面积建议不小于60㎡,容纳人数不少于20人。应急指挥区光源应采用色温为3200K的三基色灯;光源的色温应一致,平均照度不应低于800lx;其它区域的平均照度不应低于500lx。

b)会商区:会商区的面积宜按不少于参加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总人数的半数确定,平均每人按2.2㎡计算,如因办公用房不满足需求,可与应急指挥区功能合并使用。

c)控制区:宜设置不小于8㎡的单独房间也可设置满足不少于4人同时办公的区域,平均每人按2.2㎡计算。

d)值班区:宜设置满足不少于2人同时24小时值守的区域,平均每人按不少于2.2㎡计算,可根据实际需要配备家具或盥洗设施。

e)设备间(机房):宜设置不小于8㎡的单独房间,市公司机柜数量不少于4面,县公司机柜数量不少于2面。如因办公用房不满足需求,可与控制区合并使用。

(2)设计布局

?市公司应急指挥中心设计示例布局

?县公司应急指挥中心设计示例布局

4.2基础支撑系统改造

4.2.1大屏显示系统

大屏显示系统主要满足日常应急管理、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应急培训、应急演练等应用需求,实现对电网运行状态进行直观显示,帮助值班人员及时了解和掌握电网运行状态,保证电网运行的安全,为应急指挥决策提供现代化、直观快速的显示手段。

(1)设计原则

应急指挥中心显示设备主要为大屏幕设备,显示设备应符合下列规定:

a)显示设备的设置应根据指挥中心会场的形状、大小、高度等具体条件,使参会者处于屏幕示器视角范围之内;

b)显示设备与参会者之间应无遮挡,应使参会者能清晰地观看到屏幕内容;

c)主显示设备根据实际需要可以采用LED拼接、DLP 拼接、PDP 拼接、LCD 拼接、LPD拼接屏幕中的一种或多种。市公司主显示设备整屏分辨率不低于3840x1080,显示比例为32:9;县公司主显示设备,整屏分辨率不低于1920x1080, 显示比例为16:9;

d)辅助显示设备单屏分辨率不低于3840x2160,建议采用2块75英寸以上专业显示器;

(2)系统架构

3、建议设备配置

市公司应急指挥中心

县公司应急指挥中心

4.2.2视频采集及信号处理系统

视频采集及信号处理系统负责采集、捕捉需要的视频源,处理后显示与指挥调度、会议相关的图像、图形及文字信息资料。

(1)设计原则

a)应急指挥区、会商区应配置摄像机用于应急指挥中心视频图像的采集,主摄像机分辨率不低于4K,采用可升降式吊架安装;辅助摄像机不低于4K,采用固定托架安装;摄像机安装位置应满足摄取发言者图像(5人入画)和会场全景需求;

b)应急指挥区、会商区应配置桌面无纸化升降终端,支持会议签到、会议表决、文件批注、会议服务等,并实现集成应急指挥辅助决策平台可视化管理模块,实现对大屏及辅助决策平台可视化操作。

c)设备间应配置视频矩阵、广播级切换控制器等设备,实现信号的切换控制。市公司视频矩阵输入输出数量不低于36x36路,县公司视频矩阵输入输出数量不低于24x24路,广播级切换控制器支持多品牌摄像机同时控制,接口输入不少于4路;

(2)系统架构

(3)建议设备配置

4.2.3拾音及扩声系统

拾音及扩声系统主要实现应急指挥场所声音采集、音频信号处理与传输、声音播放等需要,并保证声音信号能够被清晰、无失真地采集、放大及播放。

(1)设计原则

a)应急指挥中心应配置指向型麦克风,数量根据发言人数量确定,并应用备份;

b)音频处理设备应配置带分组输出的设备,输入、输出通道应有备用端口;

c)功率放大器应根据扬声器系统的数量、功率等因素配置;

d)扬声器系统应根据会场的体积结构、容积、装饰装修进行语言清晰度和声场分布设计,确定扬声器系统的数量、参数、方位。

(2)系统架构

(3)建议设备配置

4.2.4视频会议系统

视频会议系统满足上至国网公司、省网公司,下至县公司应急指挥中心互联互通,实现视频会议、应急会商、应急培训等功能。

(1)配置原则

a)视频会议终端应具备高清视频输入输出接口、双流输入输出接口,且与省公司视频会议系统兼容;

b)视频会议终端应支持ITU-TH.239双流协议,具备双流输入输出功能;

c)配置软视频会议终端,接入常用外网移动终端应用服务;

d)市公司应配置电视墙服务器,实现对分会场的预览和观看,电视墙服务器应配置不少于 4 路输出接口,每路输出可以独立显示单个会场;

(2)系统架构

(3)建议设备配置

4.2.5其它基础支撑系统

(1)配置原则

a)综合布线系统应满足应急指挥场所话音、数据、图像、控制信号的正常传输的要求,并根据现场情况设置点位。

b)配置集中控制系统,实现对应急指挥中心声、光、电等各种设备集中控制。

c)配置高清录播系统,实现对应急会商、应急演练等会议音视频信号的录制。

d)配置分布式坐席KVM,实现对终端工作站电脑的协同控制,并实现省、市、县视频信号的分级调度;

e)配备日常办公设备,以保证应急及日常办公的需要。

(2)建议配置

4.3应急指挥辅助决策系统应用

4.3.1设计原则

应急指挥中心应具备接入电力设施信息、电网运行信息等电网信息的能力,应充分满足电力应急指挥与决策的工作需要,运用现代化信息科学技术,建立集通信保障、信息管理、决策分析、指挥调度于一体,高度智能化的应急指挥辅助决策系统。

4.3.2系统架构

系统技术框架设计应从技术统一、架构柔性、性能高效、安全可靠性多放考虑,支持移动终端、Web和桌面等客户端应用模式,具备良好的移植性、可裁剪性,可适用不同规模的系统。

系统应采用SOA架构,采用组件化设计思路,使得能快速扩展业务功能而不会影响系统现有功能的正常使用,可根据实际业务和数据量进行功能扩容,在满足系统运行要求的同时实现成本最小化。

系统采用分布式部署,采用B/S架构,支持快速部署使用,各单元功能隔离运行,保障系统整体运行的稳定性。

应急指挥中心应具备部署、显示应急指挥辅助决策系统的硬件环境,该硬件设备应使用安全稳定的国产操作系统,支持应急指挥辅助决策系统的快速安装与正常应用,设备应包括系统安装主机两台、辅助设备若干、软硬件显示平台一套。

4.3.3网络架构

市县公司应急指挥辅助决策平台充分利用省公司辅助决策平台系统数据资源,构建省、市、县一体化的应急管理应用。

4.3.4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4.3.4.1应急指挥一张图

系统应集成国网GIS系统,实现基于GIS服务基础的应急指挥场景的服务开发,包括灾害影响范围计算、应急抢修调度轨迹、各类突发灾情专题图、灾情数据统计热力图、应急资源展示等功能。

4.3.4.2态势感知

a)电网设备信息、运行状态的查询与实时监测功能。

b)基于一键填报数据,实时监测电网受灾情况,实现对受灾

范围、影响台区的智能分析功能。

c)具备对辖区范围内所有三跨点分析展现的功能,能够通过不同的维度筛选查询三跨点信息,并通过与杆塔信息的关联,匹配三跨点位置附近的视频。

d)具备对辖区范围内所有重要用户信息分析展现的功能,实现对重要用户用电情况的实时监测。

e)国网统一视频平台、输电线路图象在线监测平台、4G单兵视频模块、送变电运检外网视频等视频系统的集成接入,并通过资源树与设施ID的比对与匹配,支持对视频多维度的筛选、查看。

f)具备在地图动态展现3D电网设施的功能,包括特高压输电线路、变电站、杆塔等可视展现;实现对设备台账、实时监测、图片视频、缺陷故障等数据的关联展现。

4.3.4.3智能研判

a)气象分析:实现包括台风、暴雨、高温、雨雪冰冻等气象数据的展现与分析,实现气象数据与历史灾情数据的关联分析。

b)输电灾害:实现输电灾害监测的实时与历史数据的分析,功能包括输电主要灾害的实时发生情况、历史数据查询;灾害影响线路的多维度统计数据以及影响的线路、杆塔等。

c)雷电定位:雷电定位的统计分析与信息查看功能,具备在GIS 地图上标点查看功能;

d)风险预测:利用灾害研判分析模型,预测分析灾害可能造成的电力设施受灾情况。

4.3.4.4辅助决策

a)灾情监测:电网受灾情况的查看、筛选功能,包括电网受灾设备、停电用户信息、供电负荷变化曲线图等;

b)灾情研判:智能分析应急事件的灾情影响,结合历史数据,根据灾情范围、影响设施量、停电用户数等分析,评估事件风险等级。

c)应急资源:应急资源集成接入与管理,实现物资、车辆、人员位置的定位标识、分类统计、状态展示、缺量告警等功能。

4.3.4.5应急处置

a)灾情监测:监控电网当前的受灾情况,实现与GIS地图的联动定位,通过与上报信息、监测信息、各类外部信息的关联显示,实时掌握灾情动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