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白居易《观刈麦》情景默写

白居易《观刈麦》情景默写

白居易《观刈麦》情景默写

1.白居易《观刈麦》中从侧面表现农民劳动繁忙景象的句子

2 .白居易《观刈麦》中,诗人面对劳动人民苦难的生活而

3.白居易《观刈麦》中最能表现割麦农民极度辛苦而又期盼延长干活时间这种矛盾心理的诗句是

4.《氓》中写女子不愿意和氓终老的诗句是

5.《离骚》中表明作者在黑暗混乱社会中烦闷失意,走投无

6.《劝学》中指出,蚯蚓虽然身体柔弱,却能

7.严格地说,浔阳并非绝对没有音乐,只是声音单调繁杂,

两句表达了这样的意思。

观刈麦

观刈麦 【主旨】这首诗描写了一家农民辛苦劳碌的场景和一位抱子拾穗的贫妇人悲催遭遇,揭示了农民的辛苦和赋税的繁重。表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对统治者的不满。 二、重点描写了哪两个场面?烈日割麦、抱子拾穗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割麦者艰辛劳动的忙碌场面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贫妇抱子拾穗诉苦的悲伤场面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三、1.描写母子给在田间劳作的亲人送饭送水的句子是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2.“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一句从正面描写收麦时天气的炎热,“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从侧面描写天气的酷热和劳作的艰辛。 3.描写贫妇人“拾遗穗”场景的句子是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4.“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悲”从何来?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5.哪些诗句表现了诗人对农家的同情和关心?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九年级上册词五首知识点 望江南(唐·温庭筠) 【主题】本词写一独处深闺的女子登楼远眺,盼望归人的情景,表现了她失望 和怅惘的情怀。 1.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一句中你认为哪个词用得好?请说出理由. 我认为“独”字,说明了她在等候远行爱人的归来,孤独落寞(静态描写) 2、简要赏析“斜晖脉脉水悠悠”一句,并用自己的话描述出来。 寓情于景(移情于物),描绘了夕阳即将西下,江水悠悠东流的凄美景象,烘托出空落、伤感的气氛,既写出了她从清晨等到黄昏的痛苦心情,也预示着她的孤独处境将持续下去。 3.“斜晖脉脉水悠悠”意境描绘:斜阳欲落未落,对失望女子含情脉脉,不忍离去,悄悄收着余晖;不尽江水似乎也懂得她的心情,悠悠无语流去。

九年级古诗词理解性默写整理

九年级(上)理解背诵填空 一1、《沁园春雪》主旨句: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过渡句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2、《陈涉世家》①展现千古壮士之胸襟的语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②陈涉青年时代的远大抱负: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9、《唐雎不辱使命》中秦王轻视“布衣之怒”,认为不过是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罢了。 3、《出师表》 ①诸葛亮向后主提出严明赏罚建议

的语句是:陟罚臧否,不宜异同②"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这与文中的两句“陟罚臧否,不宜异同。”一致。 ③叙述诸葛亮追随先帝驱驰原因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④写出先汉兴隆原因的句子是: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⑤诸葛亮希望后主不要随便看轻自己的句子是:不宜妄自菲薄。 ⑥上级任命郑兴为厂长,以拯救濒临倒闭的工厂,人们说郑兴是:“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⑧表明作者志趣的句子是:苟全

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⑨指出出师战略目标的句子是: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向后主刘禅提出的最重要的一条建议是:亲贤臣,远小人(或:亲贤远佞)。 《出师表》中作者为刘禅提出的第一条建议是应该广开言路,其原句是: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 4、《望江南》: 1 词中写思妇晚妆初罢即登楼望江,等待征人归来的词句是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2 词中通过眼前中所见,烘托出一种空旷无聊、怅然若失之感的词句是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3 词中表现思妇看到与丈夫昔日分手之处,愈觉神伤的词句是肠断白蘋洲。 4 词中与柳永的“想佳人,妆楼顒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这句话意境相似的词句是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5、《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②抒发征夫戍难归的无奈和对家乡的眷念之情(矛盾心理)的诗句是: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读白居易《观刈麦》有感

读白居易《观刈麦》有感 如果你来自农村或到过农村,便会时时记起泥土和庄稼,耕种和收获,便会时时浮现劳动的场景和百姓的处境。古代诗歌对此多有歌吟。那些反映农事、描绘农村、同情农民的作品,它们就像一颗颗明珠在文学的星空熠熠闪光。其中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观刈麦》便是其中最耀眼的一颗,今天读来仍令人振聋发聩、受益非浅。 诗曰: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意为:庄稼人很少有空闲的日子,五月来临更加忙碌。晚上一阵南风吹来,好像一下子催熟了麦子覆盖在田埂。晌午时分婆媳背着饭食、孩子提着水壶一同送到南岗,让收麦的亲人吃上饭喝口水。走近地头,但见割麦的人脚下暑气蒸腾,背后烈日当空,但他们依然挥汗如雨,奋力抢收,忘记了酷热,趁着这夏天的好时光。这时,又见一位贫困的农妇

抱着幼小的孩子,右手攥着遗失的麦穗,左臂挎着破旧的竹框。走近听她哽咽倾诉,听者无限悲伤动容:庄稼人好不容易收了点粮食,但租税一缴就所剩无几了,只好来拾麦以充辘辘饥肠。见此情景联想自己,如我辈身居官位者有何功何德,不种庄稼不干农活却领着每年三百石的官俸,年终了还有余钱剩米。想及此处内心惭愧啊,每天总是感念不已。 白居易既是诗人又是官员,既有基层工作的经历又有朝廷供职的资本,可谓对当时社会熟谙深透。这首诗是他任周至县县尉时所作。县尉乃是管治安及收租税的。周至位于关中平原,自是小麦盛产之地。这位白县尉一定对小麦成熟,农民收割、缴租纳税、百姓贫苦等社会景况历历在目,事事上心。难怪他写出了这样一首光照千古的悯农诗。 全诗共13联26句。前两联写出农家的“忙”。直写田家少闲,五月倍忙,时到初夏,庄稼成熟,便要争抢农时,收割麦子,把我们带到火热的农忙季节。这既是写实又为全诗垫底,为进一步展开提供了背景。接着4联写出了农家的“勤”。你看,婆媳送饭,父子收割,暑气蒸腾,烈日炙烤,庄稼汉们依然挥镰收割,让成熟的粮食颗粒归仓。这真是农村农忙时的真实写照:地里挥镰割麦,家里做饭炒菜,内外紧密配合,不分男女老少,都是为了抢收庄稼,不误农时。短短8句写出了农家的勤劳,农民的朴实,繁重的劳动中还充溢着一股浓浓的温馨。再接着4句写出了农家的“苦”。

观刈麦赏析及中考题汇编

《观刈麦》初中语文中考备考专题4 观刈麦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一、赏析: 思想内容:本诗通过旁观农民刈麦,目睹农民艰辛的劳动场面,听了贫妇人的悲惨诉说,反映了当时赋税的惨重和农民生活的困苦,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以及对自己没有“功德”却过得丰衣足食的生活而感到自责。 艺术特色:①叙述简洁,多用写实,白描手法,内涵深刻。 ②叙事与心理描写相结合,二者达到完美统一。 ③语言平易流畅,含义深刻。 1、主题:诗中描写了农民冒着酷暑辛勤割麦的情景,并借一位贫妇人之口,诉说了当时租税剥削的沉重和农民生活的痛苦,表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2、谈谈你对“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的理解。 这段抒情文字是作者触景生情的产物,表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因而成为全诗的精华所在。 3、谈谈你对“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的理解。 这两句对割麦者的矛盾心理加以描写,揭示了农民为了收割麦子而甘愿吃苦耐劳的美德,以及令人同情的艰难处境。 4、选出下面对《观刈麦》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意思是力气用尽了,热得不知怎么办才好,只是叹惜夏天实在太长了。形象地写出了劳动人民抢割时的辛苦景象。 B、“贫妇人”“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是因为“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形象揭露出官府对贫苦农民的残酷剥削。 C、“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看到农民劳作的情景,想到自己舒适的生活,作者感到万分惭愧,内心不能平静,这是作者对农民生活同情和关心的反映。 D、这是一首叙事诗,着墨不多,但却把割麦者和拾麦者夏收时那种辛勤劳碌而又万分痛苦的生活情景和内心感受,描绘得真切生动,历历如画,带有强烈的讽喻色彩。 二、默写: 1、《观刈麦》中从侧面表现农民劳动繁忙的句子是,;直接描写农民辛苦劳动情景的句子是,。 2、《卖炭翁》中“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写出了劳动者的矛盾心理,请在《观刈麦》中找出与此相似的句子是“,”。 3、《观刈麦》中描写拾麦者因而抱子拾麦的句子是,。,。 4、《观刈麦》中表现诗人对重赋下农民深切同情的句子是,。(诗作由面到点,由叙转议。直抒对农家同情关心的诗句)

理解性默写

中考理解性默写 1、《观沧海》中最能体现诗人博大胸怀的诗句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2、《天净沙秋思》中点明主旨,道出游子悲苦惆怅的诗句是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与游子悲苦心情形成对比的诗句是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3、《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最能表现作者乡愁的诗句是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写旭日东升,春天到来的美景的句子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描绘涨潮时水面宽阔、帆船顺风而行的句子是: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揭示新旧更替生活哲理的名句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4、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借助莺燕的活动传达了春天来临的信息,也透露着诗人的喜悦之情,这两句诗是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写诗人完全陶醉,流连忘返的诗句是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通过花草来体现西湖早春生机勃勃)运用拟人,化静为动的诗句是乱花贱欲迷人眼,浅草才能过马蹄。 5、《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通过丰富想象,运用拟人手法表达诗人对朋友深切关切的诗句是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诗中借景抒情蕴含飘零之感、离别之恨、迁谪之远的诗句是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6、《泊秦淮》中描画凄清朦胧氛围的诗句是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讽刺统治者不以国事为重、颓废享乐的诗句是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7、《夜雨寄北》中情景交融抒写自己羁绊异乡的无奈与凄清孤寂的诗句是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运用想象以未来相聚写今日相思的诗句是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8、《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中含蓄表达物是人非、因时光流逝而怅惘的词句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对仗工整、融情于景,表达词人对春色飘零和时光流逝的伤感,抒发孤独寂寞之情的词句是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9、《望岳》远处望岳抒写诗人初见泰山喜悦、惊叹、仰慕之情的句子是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近处望岳以明暗对比再现泰山高峻雄伟的诗句是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细处望岳抒写壮美山势激发诗人胸中浩然之气的诗句是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具有不怕困难、敢攀绝顶,俯视一切的的诗句(点明全诗主旨)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0、《春望》言明春望所见的名句是: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用美景反衬忧伤之情: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写战火连天,家书难觅的千古诗句: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写自己心念远方家庭安危,又自叹年老的句子是: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喻含新事物不断涌现的理趣(揭示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富含哲理)、(表明台湾回归大陆是谁也阻挡不了的趋势)的千古名句是:沉舟侧畔千帆过,

白居易《观刈麦》教案

白居易《观刈麦》教案 【作品简介】《观刈(yì)麦》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早期作品。此诗描写了麦收时节的农忙景象,对造成人民贫困之源的繁重租税提出指责,对于诗人自己无功无德又不劳动却能丰衣足食而深感愧疚,表现了一个有良心的封建官吏的人道主义精神。在写作手法上,诗人将全景式刻画与特定人物描写相结合,夹叙夹议,使全诗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观刈麦》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诵读课文,理解诗中场面描写的作用;学习对比手法的运用,体会作者的感情;通过比较阅读,了解劳动人民的矛盾心理,探究造成这种现象的社会根源。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想象和联想的能力,初步形成学生欣赏诗歌的能力。 3、情感目标: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学生很少有下田劳动的体会,所以我先播放梁衡《夏》中对五月麦收描写的片段朗诵和农民麦收视频。让学生对农民的辛苦忙碌有个感性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导入新课。 2、明确续学习目标 3、了解作者 (二)感悟新知 1、扫除文字障碍 2、用句式“我最欣赏( )(词),因为( )”或者“读了( )(诗句),我仿佛看到了( )”的句式说话。 (三)探究新知 1、丁壮割麦和贫妇拾麦是最能触动我们的两个画面,你认为丁壮和贫妇哪个更苦?苦的根源是什么? 2、面对此情此景,主管一县治安和催租等事务的作者又有什么感触?请写出作者的心理活动。 3、有感情朗读课文(教师先范读,学生在理由练读,最后朗

读比赛) (四)归纳整理 (五)达标测评 1、《观刈麦》中从侧面表现天气十分炎热的句子是() 。 2、《观刈麦》中刻画劳动人民在特定情况下近乎变态的心理的句子是( )。 3、《观刈麦》中有一句与白居易的另外一篇文章《卖炭翁》中的一句“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都表达了百姓矛盾痛苦的心理,这一句是( )。 4、《观刈麦》中有一句“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请问听者“悲”从何来?用文中的原句来回答()。 5、《观刈麦》中直接揭示劳动人民生活艰辛的原因的句子是( )。 6、布置作业 背诵《观刈麦》,并将本诗改写成记叙文。要求采用第一人称,结合自己经验,合理想象。

课内诗歌赏析

课内诗歌赏析 《破阵子》(一) 1、对《破阵子》这首词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醉里挑灯看剑”,词人在酒醉之后还拨亮灯火端详宝剑,这表明词人在刀光剑影中抗敌为国的愿望多么迫切! B.“麾下”指部下;“五十弦”泛指多种乐器,“翻”,演奏。 C.“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该句是说英雄骑着快如的卢的良马,用着很有力量的弓,飞驰战场,英勇杀敌。 D.“了却君王天下事”,这是词人无奈心情的体现,意思是不再理会朝野中的一切事情了。 2、词中讲的“了却君王天下事”中的“天下事”是指 3、这首词题为“壮词”,你认为壮在哪里? 《破阵子》(二) 1.辛弃疾尽管“白发生”,却依然眷恋自己曾经浴血征战的疆场。这种眷恋的情结从词 中、两个细节中可以读出。 2.试体味“沙场秋点兵”一句中“秋”字的表达效果。 《破阵子》(三) 1.“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与陆游的“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意境相似,都传递了诗人的什么心声? 2.有人认为“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生后名”流露了词人追名逐利的心理,你同意这样的看法吗?说说你的理解。 《观刈麦》(一) 1、选出下面对《观刈麦》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意思是力气用尽了,热得不知怎么办才好,只是叹惜夏天实在太长了。形象地写出了劳动人民抢割时的辛苦景象。 B.“贫妇人”“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是因为“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形象揭露出官府对贫苦农民的残酷剥削。 C.“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看到农民劳作的情景,想到自己舒适的生活,作者感到万分惭愧,内心不能平静,这是作者对农民生活同情和关心的反映。 D.这是一首叙事诗,着墨不多,但却把割麦者和拾麦者夏收时那种辛勤劳碌而又万分痛苦的生活情景和内心感受,描绘得真切生切,历历如画,带有强烈的讽喻色彩。 2、《观刈麦》最后四句运用手法是为了表现 《观刈麦》(二) 1、“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这两句诗中隐含着一个成语,这个成语是 2、选出下面对《观刈麦》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诗的开头四句交代小麦成熟的季节,以引出下面写麦收的忙碌和辛苦。 B、“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写出了割麦者的心理活动。他们天天在骄阳下劳动,已经

观刈麦理解性默写

《观刈麦》理解性默写 1.《观刈麦》中有一句“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请问听者“悲”从何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面朝黄土背朝天”,写的是古代劳动人民在烈日下辛苦劳作的情景。白居易在《观刈麦》中,将这种情景生动形象地再现出来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辛勤耕耘,就没有我们的盘中美味。 4.唐代诗人白居易在《卖炭翁》一诗中描绘了卖炭老人的矛盾心理:“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而在他的《观刈麦》一诗中也有表现农民筋疲力尽仍争分夺秒收割庄稼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冷”一“热”,异曲同工,传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5.《观刈麦》中,表现农夫矛盾心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观刈麦》中直接揭示劳动人民生活艰辛的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7.“田家四月闲人少,采了蚕桑又插田”。写出了农民劳动的艰辛、繁忙,诗中与此意相似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诗中与“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意思相近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9.诗中以自责的方式表达自己对不劳而获的统治者的讽刺和鞭挞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观刈麦》一诗中描写农夫在酷热的的环境下仍辛勤劳作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11、《观刈麦》一诗中最能体现割麦农民极度辛苦而企盼延长干活时间这种矛盾心理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观刈麦(赏析精华版2017年中考)

1、观刈麦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思想内容】这首诗描写了一家农民辛苦劳碌的场景和一位贫妇人的悲惨遭遇,揭示了农民的辛苦和赋税的繁重,表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同时也表现了对封建统治者的不满。 【主题】诗中描写了农民冒着酷暑辛勤割麦的情景,并借一位贫妇人之口,诉说了当时租税剥削的沉重和农民生活的痛苦,表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艺术特色:①叙述简洁,多用写实,白描手法,内涵深刻。 ②叙事与心理描写相结合,二者达到完美统一。 ③语言平易流畅,含义深刻。 1、本诗描绘了哪三幅画面?主要写了哪两个场景?诗中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全诗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感情? (1)妇姑童稚送饭,丁壮南冈割麦,贫妇抱子拾麦。(2)农人挥汗如雨割麦,揭示农民辛苦;贫妇抱子挎篮拾麦,揭示赋税的繁重。(3)景物描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场面描写: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语言描写:家田赋税尽,拾此充饥肠。心理描写: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2、从侧面表现农民劳动繁忙的句子: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直接描写农民辛苦劳动情景的句子是: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3、白居易《观刈麦》中与“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一样,写出了劳动人民艰辛的诗句是: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4、白居易的《卖炭翁》中有一句“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表现了百姓矛盾痛苦的心理。《观刈麦》中也反映这一心理的一句是: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5、《观刈麦》中描写拾麦者因家田输税尽而抱子拾麦的句子是: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6、柳宗元《捕蛇者说》中的“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和白居易《观刈麦》中的“家田输税尽”揭示农民赋税的繁重。 7、在白居易《观刈麦》中,白居易面对辛勤耕种却食不果腹的农民深深自责,发出了这样的自问自省: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表现作者深深自责的句子: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8、对比的手法是这首诗的重要艺术特色,这首诗是如何运用对比手法的?其作用是什么? 在这首诗中,诗人不仅把劳动人民的贫困、善良与地主阶级的奢侈、暴虐作了对比,而且还把自己的舒适与劳动人民的穷苦作了对比。深刻地揭示了在繁重的赋税压迫下的农民们生活的艰难,表现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9、“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中“此”指代什么?从本句诗中,你可否总结出白居易是个什么样的官员?“此”指代以上农民辛苦悲惨生活的句子和自己无功而获得俸禄的事。刻画出一个忧国忧民但无力改变现实的低微官员形象。 10、有人认为《观刈麦》的感情基调是“悲怜自责”,你同意这种看法吗?结合本诗诗句加

古诗赏析

古诗赏析 一、《次北固山下》 (1)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赏析:大景小景相互映衬,写出了平野开阔,大江直流,风帆高挂,波平浪静的景象。 画面:春潮涌涨,江水浩淼,放眼放去,江面似乎与岸平了,船上的视野也因此开阔,顺风前进,白帆高高悬挂。 “阔”:一个阔字,描绘出两岸一望无际的景色,给人一种无限的空间感。 “悬”:悬写出了海上行驶的形象,在广阔无限的海上,一笔小小的帆影高高悬立,写出大景中小景的形象。 (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赏析:1.在描写景物时令中,蕴含着一中时序交替的自然理趣。2.表现了时光匆匆,光阴荏苒,身在他乡的游子顿生思乡之情。3.把“日”、“春”作为新 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表现了作者乐观,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4.“生”、 “入”用了拟人的手法,富有情趣。5.对仗工整,形象生动。 (3)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理解:诗人希望北归的大雁捎一封家信到洛阳。 (4)思想感情:思念故乡。 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1)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赏析:首句写景兼点明时令,杨花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融情入景,直叙其事,“过五溪”见迁谪之荒远,路途之艰难,不着悲痛之语,而悲痛之意自 见。 (2)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赏析:这两句抒情,用拟人的修辞赋予月亮人的感情色彩,表达了诗人的忧愁与无奈,以及对友人的关切之情。 “愁心”是指:与王昌龄辞别时的离愁别绪。 (3)古诗内容:以景传情的怀念友人的诗。 (4)情感基调:感伤悲苦,思念惆怅 (5)思想感情:表达对友人不幸遭遇的真切关怀之情,暗含对官场不重用人才的不满。 三、《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1)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赏析:写早春之景,用“如酥”为喻,突出春雨的可贵,草因雨而绿,小雨中的绿色,不是惹眼的一片碧绿,而是如隐若现,似有似无,富有生机。 (2)描绘“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的画面 长安街上,绵绵细雨滋润着大地,远远望去,朦朦胧胧,私有一片青青草色,走进了,却极淡极少,似有似无。 (3)“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赏析:写早春之景远远胜于晚春景色,这两句运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揭示了一切美好事物,最好的季节就是在它萌生阶段,给人以希望和盼头。 (5)思想感情:表达了作者对早春景色的喜爱之情。

九年级理解性默写

九年级理解性默写 (一)《望江南》(温庭筠) 1、《望江南》中写出思妇孤单寂寞的生活处境和盼望心上人归来的殷切心情的句子: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2、写思妇盼夫未回失望极深的句子是: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3、充分体现思妇从希望到失望的心理变化过程与内心的痛苦的诗句是: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 (二)《渔家傲·秋思》(范仲淹) 1.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中表达自己和征人们想家却又不甘无功而返的矛盾心理的句子: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2、抒发征夫戍边难归的无奈和对家乡的眷念之情且表达了主旨的诗句是: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3、王维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突出体现了边塞的壮美,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中运用相似的景物渲染了边塞的悲凉,这句词是: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4、渲染古代西北边地秋景的悲凉奇异的诗句是: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三)《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 1.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一词中,表明自己渴望为国御敌立功的词句是: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2.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文笔豪迈奔放,有江河一泻千里的气概,词中表达作者渴望得到重用的愿望,于豪迈之外,稍含不满之意的两句是: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3.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以孙权自喻,表明建功立业心志的诗句是: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4.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中抒写人到中年的主人公,壮志未酬的感叹的诗句是: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四)《武陵春》(李清照) 1.李清照的《武陵春》中写人事变迁让人伤心的句子是: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2.《武陵春》中独辟蹊径,抒发内心沉重的哀愁的句子是: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五)《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 1.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描写战斗场面激烈,表现义军所向披靡(或从 视角和听角着笔,描写激烈的操练演习场面)的句子是: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2.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表明作者对陈同甫寄予希望且直接表达他的 报国情怀和人生追求的句子是: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3.《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由外在形象渗透到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刻画了一位落 魄英雄的典型形象: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六)《观刈麦》(白居易) 1.《观刈麦》中正面描写刈麦时的艰苦劳动与紧张(或最能表现农民在烈日下在田间艰苦劳作)的诗句是: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2.《观刈麦》中,最能表现割麦农民极度辛苦而又企盼延长干活时间这种矛盾心理的诗句是: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3.白居易《观刈麦》中,描写妇女儿童支援农忙场景(或从侧面表现农民劳动繁忙)的句子的诗句是:

观刈麦的在线朗读

观刈麦的在线朗读 本文是关于白居易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白居易是一位最擅长写叙事诗的艺术巨匠。他的叙事诗能曲尽人情物态,把其中所叙的事件写得曲折详尽,娓娓动听。 观刈麦朝代:唐代 作者:白居易 原文: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译文 农民终年没有闲暇,到了五月加倍繁忙。 夜里吹来暖暖南风,地里小麦盖垄熟黄。 妇女用筐挑着食物,孩子提壶盛满水汤。 相伴到田里送饭食,男人劳作在南山冈。 脚被地面热气熏蒸,背烤着火辣的阳光。 精疲力竭不觉酷热,只是珍惜夏日天长。 又见一位贫苦农妇,抱着孩子跟在人旁。 右手拿着捡的麦穗,左臂挂着一个破筐。 听她回头述说家境,听的人都为她悲伤。 为了缴税家田卖尽,靠捡麦穗填充饥肠。 如今我有什么功德,从来没有种田采桑。 一年俸禄有三百石,到了年底还有余粮。 想到这些暗自惭愧,整日整夜念念不忘。 注释 ⑴刈(yì):割。题下注“时任盩厔县尉”。 ⑵覆(fù)陇(lǒng)黄:小麦黄熟时遮盖住了田埂。覆:盖。陇:同“垄”,这里指农田中种植作物的土埂,这里泛指麦地。 ⑶妇姑:媳妇和婆婆,这里泛指妇女。荷(hè)箪(dān)食(shí):用竹篮盛的饭。荷:背负,肩担。箪食:装在箪笥里的饭食。《左传·宣公二年》:“而为之箪食与肉,寘诸橐以与之。”

初中中招诗词理解性默写

总复习诗词默写 1、《观沧海》中最能体现诗人博大胸怀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天净沙秋思》中点明主旨,道出游子悲苦惆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游子悲苦心情形成对比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最能表现作者乡愁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旭日东升,春天到来的美景的句子是:,。描绘涨潮时水面宽阔、帆船顺风而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揭示新旧更替生活哲理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借助莺燕的活动传达了春天来临的信息,也透露着诗人的喜悦之情,这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诗人完全陶醉,流连忘返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过花草来体现西湖早春生机勃勃)运用拟人,化静为动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通过丰富想象,运用拟人手法表达诗人对朋友深切关切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中借景抒情蕴含飘零之感、离别之恨、迁谪之远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泊秦淮》中描画凄清朦胧氛围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讽刺统治者不以国事为重、颓废享乐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夜雨寄北》中情景交融抒写自己羁绊异乡的无奈与凄清孤寂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运用想象以未来相聚写今日相思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中含蓄表达物是人非、因时光流逝而怅惘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仗工整、融情于景,表达词人对春色飘零和时光流逝的伤感,抒发孤独寂寞之情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望岳》远处望岳抒写诗人初见泰山喜悦、惊叹、仰慕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近处望岳以明暗对比再现泰山高峻雄伟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细处望岳抒写壮美山势激发诗人胸中浩然之气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具有不怕困难、敢攀绝顶,俯视一切的的诗句(点明全诗主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初中九年级语文:白居易《观刈麦》教案

新修订初中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 白居易《观刈麦》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 Bai Juyi's "Watching the Wheat" 教师:风老师 风顺第二中学 编订:FoonShion教育

白居易《观刈麦》 】《观刈麦》教案5 】《观刈麦》教学设计4】《观刈麦》教案3 】《观刈麦》教案2 】《观刈麦》教案1 观刈麦时为盩厔县尉 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这首诗是元和二年(807)作者任盩厔(今陕西周至)县尉时写的,是作者早期一首著名讽谕诗。 这首诗叙事明白,结构自然,层次清楚,顺理成章。诗一开头,先交代背景,标明是五月麦收的农忙季节。接着写妇女领着小孩往田里去,给正在割麦的青壮年送饭送水。随后就描写青壮年农民在南冈麦田低着头割麦,脚下暑气熏蒸,背上烈日烘烤,已经累得筋疲力尽还不觉得炎热,只是珍惜夏天昼长能够多干点活。写到此处,这一家农民辛苦劳碌的情景已经有力地展现出来。接下来又描写了另一种令人心酸的情景:一个贫妇人怀里抱着孩子,手里提着破篮子,在割麦者旁边拾麦。为什么要来拾麦呢?因为她家的田地已经“输税尽”──为缴纳宫税而卖光了,如今无田可种,无麦可收,只好靠拾麦充饥。这两种情景交织在一起,有差异又有关联:前者揭示了农民的辛苦,后者揭示了赋税的繁重。繁重的赋税既然已经使贫妇人失掉田地,那就也会使这一家正在割麦的农民失掉田地。今日的拾麦者,乃是昨日的割麦者;而今日的割麦者,也可能成为明日的拾麦者。强烈的讽谕意味,自在不言之中。诗人由农民生活的痛苦联想到自己生活的舒适,感到惭愧,内心里久久不能平静。这段抒情文字是全诗的精华所在。它是作者触景生情的产物,表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白居易写讽谕诗,目的是“唯歌生民病,愿

九上赏析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记之》 1、“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这两句词营造了怎样的一种氛围? 答:营造了将士们奏乐吃肉、豪迈高昂的军营生活氛围。 2、全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抒发了作者抗敌救国、建功立业的爱国情感和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悲愤。 3、使整首词的风格由雄壮变得悲壮的一个词是“可怜”它的意思是值得叹息或可叹 4、试从艺术手法上对“沙场秋点兵”一句作赏析。 答:运用虚笔,“秋”让人联想到秋高气爽,草肥马壮,渲染了出征前将士们威武的气势,充分表达了词人渴望杀敌报国的思想感情。 5、赏析“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答:这两句诗运用比喻,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生动地再现了当时惊险激烈的战斗场面。表现了将士英勇无畏,奋力杀敌的精神风貌,也暗示的战斗的顺利。 6、结合所学的历史知识,说说“天下事”指什么事? 答:指收复失地统一全国的大事。 6、试赏析“沙场秋点兵”中“秋”字的表达效果。 答:一个“秋”字既点明了时节,又为将士出征增添了一种肃杀的气氛 7.作者开篇就刻画一个悲剧英雄的典型形象,试就此赏析“醉里挑灯看剑”一句 “剑”本是英雄沙场立功的武器,而词中的英雄却又能在喝酒时灯下看剑,作者用“挑灯”“看剑”两个富有连续性的动作,塑造了一个壮士的形象,这两个动作又贯以“醉里”二字,充分表现了英雄渴望驰骋沙场,东征报国的心理,以及壮志难酬的抑郁与悲愤,所以这是一个富有悲剧色彩英雄形象。 8辛弃疾说自己写《破阵子》是赋壮词,请你结合课文加以赏析。赋壮词从题材上看是写军营中的生活情境,看剑,听角声和塞外曲,分八百里炙,沙场点兵,骑快马,挽强弓这一情境都极勇猛,雄健;从思想感情看,表达的是为国立功的雄心壮志;从语言风格看,壮丽而不“纤巧”。 9 这首诗融梦幻(梦境理想)与现实为一体,富有浪漫主义色彩。

高考复习名篇名句理解性默写填空(八)

高考复习名篇名句理解性默写填空(八)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 1、《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回顾刘裕当年在战场上气势如虹,勇猛如虎的英雄形象的句子是: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感叹时移世易,英雄的风流余韵都被风雨荡涤殆尽,一去不返了,只留下北固亭遗址供后人欣赏凭吊而已的句子是: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3、《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刘裕的儿子刘义隆草率出兵的狼狈下场的句子是: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4、《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作者回顾金人南侵,南宋失败的耻辱随着时光的流逝,而被人们渐渐淡忘的不堪情境的句子是: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5、《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表明作者“老骥伏枥,壮心不已”的句子是: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观刈麦》白居易 1、《观刈麦》中高度概括劳动人民艰辛、繁忙的生活状态的句子是: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观刈麦》中描写妇女和儿童为刈麦者送水送饭的温馨画面的句子是:妇姑荷箪食,童稚 表达了他对广大劳动人民的疾苦的深 切同情的句子是: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小石潭记》柳宗元 1、《小石潭记》中通过描写游鱼的数量和情状,侧面表现潭水清冽的句子是: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2、《小石潭记》中描写青树翠蔓的美好姿态的句子是: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3、《小石潭记》中描写游鱼动态的句子: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4、《小石潭记》中描写溪水蜿蜒曲折,或隐或现的句子是: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5、《小石潭记》中描写溪岸高低交错,源头悠远难求的句子是: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7、《小石潭记》中表现作者因环境的清冷幽静而心生悲凉的特殊感受的句子是: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岳阳楼记》范仲淹 1、《岳阳楼记》中点明滕子京重修岳阳楼的历史背景的句子是:政通人和,百废俱兴。 2、《岳阳楼记》中概括洞庭湖从早到晚的景象变化的句子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3、《岳阳楼记》中表现迁客骚人登楼望远之悲的句子是:(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4、《岳阳楼记》中描写洞庭湖鸟飞鱼跃,生机勃勃的暖春景象的句子是: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5、《岳阳楼记》中描写月下洞庭湖的静美夜景的句子是: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6、《岳阳楼记》中表现迁客骚人的登楼望远之喜的句子是:(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7、《岳阳楼记》中歌颂古代仁人志士的忘我境界和高尚情操的句子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8、《岳阳楼记》中作者以古代的仁人志士自况,表达自己忧国忧民的政治情怀的句子是:居

《观刈麦》译文--荐.doc

《观刈麦》译文 观刈麦 作者:白居易 文本译文 原文文本 庄稼人很少空闲日子,五月里家家加倍繁忙。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昨夜间一场南风吹过,那小麦铺满陇沟焦黄。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女们担着竹筩粟饭,孩童们提着瓦罐浆汤。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前行后撵去送晌到田里,小伙子们正操劳在南冈。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两脚蒸腾着暑天的土气,脊梁灼烤着火般的太阳。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气耗尽了也不觉得热,只是贪图这夏日好天长。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更有那些穷苦的婆娘,抱着婴儿在他们一旁。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背傍。 右手去捡那丢掉的麦穗,左臂悬挎着破烂的扁筐。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她们相互间三言两语,禁不住引起我无限悲伤: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俺家的收成全缴了税,拾这点漏儿压压饥荒。”田家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如今我有什么功劳德行,从来也不从事农耕蚕桑。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从九品吃禄米足三百石,成年价到头来还有余粮。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想到这些好不暗自惭愧,整天到晚怎也不能遗忘。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观刈麦》 2002/11/10 观刈麦 作者:白居易 文本译文 原文文本 庄稼人很少空闲日子,五月里家家加倍繁忙。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昨夜间一场南风吹过,那小麦铺满陇沟焦黄。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女们担着竹筩粟饭,孩童们提着瓦罐浆汤。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前行后撵去送晌到田里,小伙子们正操劳在南冈。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两脚蒸腾着暑天的土气,脊梁灼烤着火般的太阳。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气耗尽了也不觉得热,只是贪图这夏日好天长。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更有那些穷苦的婆娘,抱着婴儿在他们一旁。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背傍。 右手去捡那丢掉的麦穗,左臂悬挎着破烂的扁筐。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她们相互间三言两语,禁不住引起我无限悲伤: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俺家的收成全缴了税,拾这点漏儿压压饥荒。”田家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如今我有什么功劳德行,从来也不从事农耕蚕桑。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从九品吃禄米足三百石,成年价到头来还有余粮。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想到这些好不暗自惭愧,整天到晚怎也不能遗忘。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观刈麦》 2002/11/10

观刈麦

教学目标: 1、反复呤诵,理解诗歌 2、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诵读、理解、赏析 教学难点:体会感情、把握主旨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学过很多白居易的诗歌,那同学们知道白居易的哪些相关知识? 白居易,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 著有《白氏长庆集》。在文学上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并且他的诗歌语言通俗易懂。而今天我们要来学习的是白居易的《观刈麦》。 二、整体感知:. (一)、标题理解:刈:割;观刈麦:观看割麦子。 创作背景《观刈麦》这首诗大约作于公元806年(唐宪宗元和元年)至807年(元和二年)间,是白居易任陕西盩厔(今陕西省周至县)县尉时有感于当地人民劳动艰苦、生活贫困所写的一首诗。是作者早期一首著名讽谕诗。县尉在县里主管缉捕盗贼、征收捐税等事。正因为白居易主管此事,所以他对劳动人民在这方面所受的灾难也知道得最清楚。[5] (二)学生用几分钟的时间自由朗读诗歌,并思考一下问题: 1,解决诗歌中不认识的字词。 2,根据注释读懂诗歌的意思。 3,找出诗歌中所写到的人物,并注意他们在干什么。 (三)重点字词注音(并在讲解字词注音时,说说词义)。 刈(yì)荷箪(hèdān )童稚(zhì)饷(xiǎng )田 穗(suì)秉(bǐng )曾(zēng )三百石(shí) (四)老师有感情的朗读,让学生充分感受诗歌是意境。 (五)全班齐读(针对学生对学生读的不对或不理解的字词进行个别分析)。 (六)诗中讲到了那几个人物,他们分别在干什么? 人物做什么 妇姑荷箪食 童稚携壶浆 丁壮刈麦 贫妇人拾麦穗 诗人观刈麦 (七)请男女学生各一名分别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诗歌,再老师朗读。 (八)对全诗进行分析: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交代时间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全家出动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割麦者的忙碌辛苦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忙碌辛苦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心理活动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拾麦者鲜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拾麦者的苦困生活明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对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赋税沉重比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