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3S集成应用复习题

3S集成应用复习题

3S集成应用复习题
3S集成应用复习题

3S集成应用复习题

考试题型:填空题(18空)、问答题(4个)、论述题(2个)

填空题:3S概念、遥感影像图的评级标准(分辨率)、GIS数据结构、GPS的构成、GPS误差、惯性导航的灵敏元件、坐标系发展过程、GPS的定位方法.

(1)3S概念:RS技术,GPS技术,GIS技术的简称

(2)遥感影像图的评级标准:空间分辨率、波谱分辨率、时间分辨率。

(3)GIS数据结构:矢量数据结构,栅格数据结构

(4)GPS构成:空间部分—GPS卫星及其星座

地面控制部分—地面监控系统

用户设备部分—GPS信号接收机

(5)GPS误差:与卫星有关的误差

信号传播的误差

观测与接收设备的误差

野外工作失误

(6)惯性导航的灵敏元件:加速度计、陀螺仪

(7)坐标系发展过程:从参心坐标系到地心坐标系

(8)GPS的定位方法:伪距测量定位、GPS动态定位、载波相位

GPS相对定位。

(9)矢量数据、栅格数据的区别和各自的特点。

栅格数据属性明显,定位隐含。矢量数据定位明显,属性隐含。

矢量结构与栅格结构的比较:

矢量结构:矢量数据。优点:数据结构紧凑,冗余度低;有利

于网路和检索分析;图形显示质量好,精度高。缺点:数据结构复杂,多边形叠加分析比较困难。

栅格结构:栅格数据。优点:数据结构简单;便于空间分析和

地表模拟;现势性较强。缺点:数据量大,投影转换比较复杂。

1.2.2 “3S”技术的集成模式(3种)

1、RS与GIS集成模式:主要目的是把来自于两个技术系统的多源

信息集成到统一的坐标环境下,实现对多源信息的动态管理与综合

分析。有平行结合模式、无缝结合模式、整体结合模式

2、GIS与GPS集成模式:建立统一大地坐标系。有GPS单点定位与

栅格电子地图的组合、GPS单点定位于矢量电子地图的组合、GPS差

分定位与矢量/栅格电子地图的组合

3、RS与GPS集成模式:主要目的是解决智能化的信息获取问题。

有同步集成方式、非同步集成方式

1.3.1“3S”集成的关键技术

1、多源、多时相、多尺度信息的获取技术:遥感技术,GPS技术,

空三摄影测量技术,定位定向系统技术,激光断面扫描、测高技术

2、多源、多时相、多尺度信息的集成技术:GIS技术,多尺度地理

信息自动综合技术,多源、多时相、多尺度地学信息统一坐标系技术,多时空数据一体化管理技术,多源、异构数据格式转换技术

3、空间信息的动态管理与综合分析技术:GIS数据自动更新技术,

数据仓库技术,数据挖掘技术,模型库管理系统技术,模型库与应

用无缝集成技术

4、“3S”技术集成的数据通信与交换技术:数据单向实时传递技术,数据双向实时传递技术,数据交换技术

5、3s技术集成虚拟现实与可视化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地理空间

信息可视化技术。

2.2.1传感器的主要类型

遥感可以分为可见光--近红遥感、热红外遥感和微波遥感

1、可见光—近红外遥感:按采集方式可分为摄影系统和采集系统两部分,区别:整个图像不是依赖快门在曝光瞬间使胶片平面上发生光化学反应来记录成像的,而是随着运载工具向前移动的过程中,进行连续横向行扫描来获取地物目标反射或自身发射出的电磁波谱信号,逐行记录成像

2、热红外遥感:有三种探测仪:热探测仪器、热辐射计和热红外扫描仪

3、微波遥感:主要分为主动和被动两种

3.1.2矢量结构数据的地理信息表达

1、简单数据结构

2、拓扑数据结构

3.1.3栅格数据的地理信息表达

1、游程编码结构

2、四叉树编码结构

4.1 GPS构成

卫星运行系统

地面控制系统

GPS接收机

4.2.2 GPS定位原理

1、伪距测量定位原理

2、GPS动态定位(差分技术、伪距差分)

3、载波相位GPS相对定位

4.3 GPS误差分析

4.3.1与卫星有关的误差

1、卫星钟的误差

2、卫星星历的误差

3、相对论效应

4.3.2信号传播的误差

1、电离层折射的影响

2、对流层折射影响

3、多路径效应

4.3.3信号接受误差

1、钟的误差

2、位置误差

3、天线相位中心变化

4.3.4 野外工作失误

其他影响:地球潮汐,负荷差

5.3技术方法的互补性

5.3.1 RS与GIS的互补:信息识别方面互补、信息更新方面互补、信息分析方面互补

5.3.2 GPS与RS的互补

5.3.3 GIS与GPS的互补:数据采集中的技术互补、定位信息查

6.1 惯性导航系统

惯性导航系统(INS)是利用惯性敏感元件测量航行体相对惯性

空间的线性运动和角运动参数,在给定的的运动初始条件下,由计

算机推算出航行体的姿态,方位,速度和位置等参数,从而引导航

行体完成预定的航行任务。惯性导航遵循的基本定律是牛顿运动定律。

惯性导航最主要的惯性敏感元件是加速度仪和陀螺仪。用这两

种惯性原件与其他控制元件、部件、计算机等组成测量系统,完成

导航参数的测量,称惯性导航系统。

6.3 对地观测的直接定位:采用视距测量的几何原理,已知向量向

径s,方向(a,w,k,o),起始点坐标,可计算出末端的点坐标

6.3.1三维遥感直接对地观测定位的原理(机载三维)

机载三维遥感信息获取系统的对地定位采用了视距测量的几何

原理,从空中直接获取地面目标的三维位置和与之匹配的光谱信息,完全不同于原来的对地定位理论。

能精确测定遥感器在空中位置(GPS技术),测定遥感器的三

个姿态参数(惯性测量系统)和遥感器到地面目标的距离(扫描激

光测距技术)

6.3.2 机载三维遥感对GPS定位的要求

1、高精度差分GPS定位。

2、GPS数据和遥感数据的同步联系。

3、适应机载动态飞行作业要求

7.4 GPS在智能交通中的应用(车载导航系统):

国家交通运输;帮助出行者选择最佳路径;为驾驶员提前提供

道路信息,降低交通事故发生率;交通管理部门可以实时监测车流量,为车辆的智能调度提供决策支持;加强交通安全管理力度;有

利于紧急救援的实施,并且可以实现交通事故的模拟、重现,协助

事故分析。

车载导航组件结构:GPS导航,自律系统,嵌入式技术,车速传感器,陀螺传感器,LCD显示器。

车载导航按不同标准分类:

(1)按数据库可分为静态导航和动态导航,

(2)按导航地点划分为近端导航系统和远端导航系统,

(3)按导航设备划分为自主导航系统和基于基础设施的导航系统

7.4.1车载导航系统的组件结构

(1)定位模块。目前车辆导航定位有自主式、非自主式和组合式三

(2)路径模块。主要由路径选取算法软件组成,搜索条件主要是路

径最短条件

(3)人机接口模块。是提供用户同导航设备相交互的模块

(4)通讯模块。根据交通状况对路径实现动态规划

(5)辅助模块。此模块主要用来防盗

8.1 三库一体化的数据库系统

RS与GIS的集成在功能上重点是以下四个方面:

1、GIS矢量数据和遥感图像数据同时显示

2、把遥感影像处理结果纳入GIS

3、把图像与GIS矢量数据复合的结果纳入GIS

4、把GIS空间分析的结果纳入图像处理与分析过程,发挥

GIS的辅助决策作用。

3s集成的典型应用:

精准农业的应用(1)减少浪费,降低成本(2)大大提高生产高效和经济效益(3)减少污染,保护环境

急救系统的应用(1)病员定位(2)急救车辆的实时定位(3)最优医院选择(4)最佳路径决策

(1)在车辆导航与车辆监控系统中的应用

(2)在海洋资源开发中的应用

(3)在精细农业发展中的应用

(4)在土地研究中的应用

(5)在全球变化研究中的应用

3s技术及其应用

---------------------------------------------------------------最新资料推荐------------------------------------------------------ 3s技术及其应用 一、什么是遥感(RS)遥感,就是遥远的感知。 人们利用一定的技术装备,在航空器或航天器上,对遥远的地物进行感知。 遥感是人的视力的延伸。 环境、灾害动态监测、遥远地物感知(遥远的获取信息)、采集、资源普查(勘探矿产资源,调查生物资源、水资源等)A、环境监测:包括荒漠化、土壤盐碱化、海上冰山漂流、海洋生态、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影响、植被变化、水体污染、大气污染等。 B、灾害监测:包括旱情、水灾、滑坡、泥石流、地震、农林病虫害、森林火灾等。 1/ 31

为什么能进行遥远的感知呢?因为地球上所有物体都在不停地发射、反射、吸收电磁波,而且不同物体对电磁波的发射、反射、吸收的特性不同例如,植物的叶子看起来是绿色的,是因为叶子中的叶绿素对太阳光中蓝色和红色波长的光强烈反射的缘故。 物体的这种对电磁波固有的特性叫做光谱特性

---------------------------------------------------------------最新资料推荐------------------------------------------------------ 遥感技术系统由遥感平台、传感器、信息传输与接收装置、数字或图像处理设备以及相关技术等组成。 3/ 31

遥感探测范围由大到小的是 A.宇宙飞船 B.人造卫星 C.宇宙飞船 D.人造卫星飞机人造卫星飞机高空气球高空气球飞机高空气球飞机B

3S技术的应用

3S技术的应用 1、遥感技术在关于气候变化、臭氧耗损监测及土地覆被监测、预测等影响地球生命支撑,系统的全球环境变化研究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卫星遥感技术在气象上的应用是目前遥感技术应用最成功、效益最显著的领域之一。美国用于整个业务气象卫星系统的费用每年6000万美元,而由于台风监测成功减少的损失就可达20亿美元。 海洋是水圈中最主要的水体,面积约为地球表面的70.8%。遥感在海洋调查中显示了它独特的大范围、多时相、高分辨率的特点,在河口泥沙规律研究、海水监测、海温监测、海况监测、海洋初级生产力及渔场监测、海洋污染监测等方面已发挥了重要作用,对空间规模宏大和时间变化迅速的厄尔尼诺效应、黑潮、赤潮、墨西哥湾流等的监测已取得较好的效果。 植被是地球环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反映地球环境的最好标志,也是遥感图像反映的最直接信息。植物又是动物包括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由于人口增加、超载过牧、不合理的开垦利用已造成水土流失,沙化和荒漠化土地不断扩大。因此对植被进行宏观监测不仅具有现实意义,也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它关系到我们留给子孙后代将是什么样的地球。目前利用NOAA气象卫星AVHRR遥感数据通道1和通道2计算出的归一化差植被指数可以很 好地反映植被的生物量状况,植被生物量越高,植被指数值也越高。 地理信息处理软件已能进行多时相、多数据源的融合分析,可以对全球的环境演变进 行动态的监测,借助于高速计算机和专家系统的支持,通过多时相的遥感图像就能对过去历史过程进行近似的再现与模拟,温故知新,对未来的环境演变进程进行仿真模拟预测。环境演变的周期绵长,一旦环境失衡,很难复原,同时,造成的灾难也是致命的,因此监测环境的演变、模拟环境演变带来的后果,预警环境灾难的发生,防祸于未然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3s技术在该领域的应用已体现了它的强大功能和实际价值。 2、RS+GPS在区域环境治理中的应用 RS+GPS所获得的遥感图像和数据,是极其重要的信息源。不仅为掌握区域的环境状况提供高精度的定位数据,还可实现环境状况的多时相信息及形象的图像图形显示。而GIS强大的对空间数据的综合处理能力,又可将RS+GPS所获得的海量的地理信息,从定量、动态和机制等方面进行综合集成,实现了图形、图像处理系统完全合一(统一的数据结构),可为解决具体问题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借助地理信息系统手段建立区域环境的空间变化模型,具有

实验报告初稿

实验一输入/输出函数(简单程序设计) 一、实验目的 1.掌握C语言程序的上机调试过程。 2.熟悉一种C语言程序开发环境(以Microsoft Visual C++ 6.0为例)。 3.了解C语言程序的基本结构。 4.了解几种算术类型所允许的操作种类和运算规则。 5.掌握scanf、printf、getchar、putchar等输入/输出函数的使用方法和函数中几种数据的输出格式控制。 6.了解变量的命名规则。 7.了解赋值运算符的意义和正确用法。 8.了解变量的地址和指针的概念。 9.掌握格式数据类型和之间转换,自增和自减运算。 二、实验要求 1.提前复习Microsoft Visual C++ 6.0开发环境的使用方法及教材相关内容。 2. 上机之前应作好充分的准备工作,预先编好程序,写出程序清单,经过人工检查无误后,才能上机,以提高上机效率,严禁一边上机一边编写。 3.独立上机输入和调试自己所编的程序,切忌抄袭、拷贝他人程序。 4.上机结束后,应整理出实验报告。书写实验报告时,重点放在调试过程和小结部分,总结出本次实验中的得与失,以达到巩固课堂学习、提高动手能力之目的。 三实验:1)编程测试下列语句的输出: printf("%d\n",1/3*10000);输出:0析:1/3的结果为0,舍去小数部分,0*10000为0 printf("%d\n",10000*1/3);输出:3333析:运算符结合方向从左至右,10000*1为10000,10000/3为3333,舍去小数部分 printf ("%d\n",1./3*10000); 输出:-1431655766析:类型转换错误,若输出浮点型应为3333.333333 printf ("%d\n",1/3.*10000); 输出:-1431655766析:类型转换错误,若输出浮点型应为3333.333333 printf ("%f\n",1./3*10000); 输出:3333.333333 析:将1转化为浮点型,1/3.为

3S实验报告

实验二GIS应用系统建立例 一、实验目的 1.使用GIS中图形输入功能,掌握图形数据输入、编辑的方法; 2.使用GIS中数据表功能,掌握建立、更新数据表的方法; 3.通过建立一个简单GIS应用系统, 初步了解GIS应用概念。 二、实验要求 1.了解GIS中图形输入编辑的概念; 2.建立一个最简单的GIS应用系统。 三、实验内容及步骤 1.就图形的输入与编辑进行简单练习,熟悉MapInfo提供的绘图工具条; 2.初步掌握图形的输入和编辑功能,熟悉GIS中属性数据库的建立及维护功能,对建立的图, 作增加点状图层(如在每个地块中建立气象站)的操作练习,利用现有符号库对所建立图 作填充、注记操作练习。 四、实验结果

五、结果分析 1.开始画图的时候,每个区域的衔接操作不熟练,后面逐渐掌握技巧,运用节点移动工具和 增加节点工具,使得区域的衔接步骤得以实现。特别指出,按S键后的节点捕捉工具特别 好用,大大减免了复杂的操作。 2.当需要在图上标出各区域代号的时候,开始是采用的自己添加文字的方法,操作过于机械, 复杂;后面使用了自动标注的方法,使得步骤简化。 3.单独建立一个图层来标注监测站,比起在原图上标出,也能很方便的调出数据,便捷。

实验三屏幕跟踪矢量化作业 一、实验目的 1.通过投影选择和控制点配准,了解GIS中投影的概念,图形配准的概念; 2.将一个典型栅格图象在屏幕上实现投影选择、控制点配准和手工跟踪矢量化; 3.对矢量化的图作进一步操作处理,加深对数据获取中误差的理解。 二、实验要求 1.投影选择和控制点配准概念; 2.利用扫描图象在屏幕上实现手工矢量化; 3.对矢量化的图作进一步操作处理。 三、实验内容及步骤 1.正确设置地图的坐标系、投影、地图方向和单位, 设置控制点坐标; 2.利用扫描图象在屏幕上实现手工矢量化; 3.建立北京市图11个区的属性表,属性表最少有面积字段;对建立北京市图11个区的进行 自动注记,着色;分别求出北京市各区的面积及北京市总面积,并分析产生误差。 四、实验结果 图3-1 获得矢量结构的北京市图 图3-2 对建立北京市图11个区的进行自动注记和着色

3S技术及其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3S技术及其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刘江刘方成李保珠 摘要: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3S技术,并对3S技术运用于中学地理教学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最后以具体案例详细说明此应用及效果。 关键词:GIS;RS;GPS;中学;地理教学;应用 引言 “3S”技术是英文遥感(Remote Sensing RS)、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 GIS)、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GPS)这三种技术名词中最后一个单词字头的统称,这三者之间紧密联系在一起,遥感技术是信息采集(提取)的主力[1];全球定位系统是对遥感图像(像片)及从中提取的信息进行定位,赋予坐标,使其能和“电子地图”进行套合;地理信息系统是信息的“大管家”,为3S技术的核心[2]。目前3S技术是解决人口、资源、环境及经济发展等重大地理问题的重要手段和关健技术。因此,《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要求:新的高中地理课程在必修、选修模块中必须介绍有关3S的知识,这是课程内容本身的要求[3]。 另一方面,3S技术是地理课程独特的辅助教学技术。目前,中学生普遍不喜欢地理课,《普通高中新课程试验监测报告》显示:在七门学科当中,地理仅排在物理之后,居于第二难学课程,造成这一结果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目前地理课程教学手段落后,在中学地理教学过程中,大多数教师仍然偏重如何辅助学生记忆,其手段仍然是以地理挂图和幻灯片等作为辅助工具,学生感到枯燥无味,因而教学效果不甚理想。因此地理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是使课堂教学整体优化,将信息技术引入地理教学,是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重要途径之一,结合地理学科的特点,将信息技术中的高端3S技术用于地理教学,是地理教学发展的必然[4]。下面以一些具体实例说用3S技术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1.GIS技术及其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地理信息系统是20世纪60年代中期才发展起来的新技术,至今已40多年,始终发展迅猛。国内外学者由于对GIS技术研究视角、应用目的的不同,所给出的定义也不尽相同,例如,美国学者Parker 认为“GIS是一种存储、管理、分析和显示有关地理现象信息的综合系统”;加拿大的Roger Tomlinson 博士认为“GIS是全方位分析和操作地理数据的数字系统”;我国著名GIS专家陈述彭院士认为“GIS是在计算机软硬件支持下,把各种地理信息按空间分布或地理坐标,以一定格式输入、存储、查询检索、显示和综合分析应用的技术系统”。虽然这些学者对GIS的定义不尽相同,但都认为GIS具有数据的采集、管理、处理、分析和输出等基本功能。目前,GIS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的各行各业,如环境评估、灾害预测、国土管理、城市规划、邮电通讯、交通运输、军事公安、水利电力、公共设施管理、农林牧业、统计、商业金融等几乎所有领域。 在中学地理教学中,GIS技术可将复杂的自然景观、地理现象的空间分布甚至抽象的概念用三维的、动态的、直观的方法方式表现出来,将地理教学中不易明察与掌握的内容通过虚拟场景来展现,提高教学效果,下面以地貌演变、地形分析和天体运动这三个教学内容为例进行应用分析。

中间代码生成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通过在实验二的基础上,增加中间代码生成部分,使程序能够对实验二中的识别出的赋值语句,if语句和while语句进行语义分析,生成四元式中间代码。 二、实验方法 实验程序由c语言完成,在Turboc 2.0环境中调试通过。 语义分析程序的基本做法是对文法中的每个产生式分别编写一个语义分析子程序,当程序语法部分进行推倒或规约时,就分别调用各自的语义分析程序。当语法分析结束时,语义分析也就结束了。 在本实验程序中,当语法分析部分识别出语法正确的句子时,就进入content函数(当语法分析识别出不正确的句子时,不进入content函数,也就是不进行语义分析),然后根据句子的类型进行分类,进入不同的语义处理部分。 对于赋值语句,关键是产生正确的处理算术表达式E的四元式。 程序中的ec函数的功能就是产生算术表达式的四元式,在ec函数中使用了两个栈idshed,opshed,分别是算术表达式的数据栈和符号栈。每次提取一个数字和一个算符,然后将算符与与栈顶算符进行优先级比较,优先级高则将单前数字和算符进栈,低或者相等

的话则将当前栈顶元素进行合并,产生四元式。直至整个算术表达式结束。其中还有一些细节问题,具体的做法可以参看程序。 对于实验给定的if语句的文法格式,条件判断式C只中可能是>或者<=两种关系,不可能是布尔表达式,这样程序就简单的多了。 通过ec函数可以产生条件判断式C中的E的四元式,然后只要加上转向四元式就可以了。本实验程序中只给出真出口的转向四元式,没有给出假出口的转向四元式,这在实际中是不可以的,但在本实验中,实际上是对每条独立的语句进行语法分析,给出假出口转向四元式实际上意义不大,而且假出口转向语句的转移目标必须要到整个语句分析结束以后才可以知道,这样就要建立栈,然后回填,这样会使程序复杂很多,所以没有加上假出口转向四元式。 对于while语句,具体的做法和if语句差不多,所不同的是当while语句结束时,要多出一条无条件转向四元式,重新转到条件判断式C的第一条四元式。当要产生无条件转向四元式时,它的转向目标C的第一条四元式已经产生了,所以具体的做起来是不太困难的。只要记下当前while中的C的第一条四元式的位置,填上就可以了。 整个程序的结束是当读入“ . ”时,程序就中止。 程序中还有很多细节问题,具体的可以后面的附录:程序的完整代码。 三、测试程序 ff:=6+6*6-; if sl>89+56*67 then f:=7*7+4;

3S技术实习报告范本

3S技术实习报告 一实习目的: 1掌握GPS的定位现面积量测,并能进行野外考察采集样点 2掌握通过ERDAS,进行RS图像的监督分类 3掌握通过Arcview GIS寻监督分类图进行矢量化,建立土地利用专题图 实习材料:手持GPS、遥感影像、遥感软件ERDAS、地理信息系统软件Arcview GIS 实习容: 1利用手持GPS进行考察野外土地利用状况,采集样点,提取不同土地利用在遥感图像上的纹理特征 2利用野外考察为基础,对2004CERBS图像进行监督分类,生成土地利用分布图 3对土地利用分布图进行矢量化,并应用GPS进行野外校正分析,建立土地利用专题图 实习步骤: ㈠遥感影像野外判读 1根据国土资源局土地类型的划分类别: 一级类二级类 1 耕地11 灌溉水田1 2 望天田1 3 水浇地1 4 旱地1 5 菜地 2 园地21 果园22 桑园2 3 茶圆2 4 橡胶园2 5 其它园地 3 林地31有林地32 灌木林地33 疏林地3 4 未成林造林地3 5 迹地3 6 苗圃 4牧草地41 天然草地42 改良草地43 人工草地 5居民点及51 城镇52 农村居民点53 独立工矿54 盐田 工矿用地55 特殊用地 6 交通用地61 铁路62 公路63 农村道路64 民用机场65 港口和码头 7 水域71 河流水面72 湖泊水面73 水库水面74 坑塘水面75 苇地 76 滩涂77 沟渠78 水工建筑物79 冰川及永久积雪 8未利用地81 荒草地82 盐碱地83 沼泽地84 沙地85 裸土地 86 裸岩石砾地87 田坎88 其它 本实习要求对影像的土地利用类型依国土资源局的一级类别进行划分,因而要对一级类别的土地类型进行野外考察,以建立土地利用类型与遥感影像图的对应关系。利用GPS定位功能进行野外实地地物考查,并建立相关记录表: 考查人:考查日期:

实验报告

运动性疲劳的判断 一.实验目的:掌握运动性疲劳的生理指标测定与评定的方法 二.中文摘要 人体疲劳时,各器官系统功能都下降。下降的程度和疲劳程度有关。因此测定运动前后一些生理指标变化,可以判断是否出现疲劳及疲劳程度。准确判断运动训练后的疲劳程度,对于合理安排运动负荷,防止过度疲劳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学生自行设计与实地操作,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指导实践的能力。 【关键词】判定疲劳的生理指标疲劳程度运动负荷过度疲劳 三、前言 对运动员来说,参加训练或比赛是常有的事。当训练和比赛负荷超过于机体承受的能力,而产生的暂时的生理机能减退现象,是运动员为了提高运动成绩而进行大运动量、大强度训练所引起的机体机能的变化。这就是经常所说的运动性疲劳。正确评价运动性疲劳的发生及其程度,对于科学地指导训练、健身运动,提高运动成绩和工作绩效,增进健康水平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四、实验方法 1.唾液 唾液PH值:由于长时间剧烈运动后,乳酸生成增多,血液PH值下降,使唾液PH值也下降,因此,测定唾液PH值可用于判断运动性疲劳。 检测:让受试者将口腔中的唾液清除掉,然后使新产生的唾液沿口唇流出,用镊子把测试唾液 PH值的试纸贴在舌尖,待其充分吸湿后取出,立即与比色表对照。 评价:运动后唾液PH值降低,表示机体疲劳。 (二)生理测量 1.肌力 疲劳时参与工作的肌肉(或肌群)的力量会下降。因此,测定工作前后的肌肉力量,可判断参加工作的肌肉是否出现疲劳及其疲劳的深度。简易测试方法:根据参与工作的主要肌群确定测试内容,以上肢工作为主的运动可用握力或屈臂力量测试;以腰背肌工作为主的运动可选择背力测试等;呼吸肌力量测定则一般

3S技术及其应用结课论文

3S技术及其应用结课论文 3S技术在隧道中的应用;1.前言;1.绪论;地铁(隧道)工程规模大造价技术复杂工期长涉及面广;以GIS为核心的3S(GIS、RS、GPS)技术;2.国内外研究现状;从20世纪70年代起,国内开始将遥感技术以用在工;二.3S 技术的应用;1.GPS的应用;GPS作为新一代卫星导航与定位系统,具有全球性、;用基础研究、新领域的开拓、软硬件开发等方面取得了;在地铁建设中3S技术在隧道中的应用 1.前言 1.绪论 地铁(隧道)工程规模大造价技术复杂工期长涉及面广,是城市中最最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因此,地铁的规划设计施工显得尤为重要,需要不断引人新技术、新方法和新工艺,以期科学、高效、低耗地建设地铁。 以G I S为核心的3S(GIS、RS、GPS)技术的发展成熟,其强大的空间数据处理分析和表达能力可以为工程的勘测、设计和施工提供各种有用的信息,并有力地促进勘测、设计和施工水平的不断提高。今天,3S技术已走出实验室,正在发展成为直接为规划设计等领域服务的一种高新技术。目前,3S技术已不同程度地应用于地铁建设,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展现了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和巨大潜力。本文介绍了3S技术在地铁(隧道)工程中的应用情况、应用特点和应用前景,论述了部分相关技术。 2.国内外研究现状 从20世纪70年代起,国内开始将遥感技术以用在工程领域。1976年京广线南岭隧道(长6.06 km)开始使用卫片和航片进行地质判释,即利用卫片判释,查明岩溶发育受到阻碍;1976---1981年完成洛阳黄河水下铁路隧道(长15.86 km)地质遥感判释;1984年完成大秦线军都山隧道(长8.46 km)遥感判释;1986年在京广线大瑶山隧道(长14.295 km)遥感判释,并进行航空遥感试验;1992年完成南昆线米花岭隧道(长9.392 km)地质遥感判释;1998年完成内昆线新寨隧道(长4.409 km)和闸上隧道(长4.068 km)遥感判释;2000年完成渝怀线金洞隧道(长9.105 km)遥感判释。另外,还对宜万线8座长大复杂岩溶隧道进行了遥感判释。近年,还相继在西安一安康线秦岭隧道(长18.448 km)、朔黄线长梁山隧道、京九线孟良

3S技术简介

3S技术及其发展与应用 一、3S的概念及基本知识 "3S"技术是英文遥感技术(Remote Sensing RS)、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 GIS)、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GPS)这三种技术名词中最后一个单词字头的统称。 "遥感",顾名思义,就是遥远的感知。地球上的每一个物体都在不停的吸收、发射和反射信息和能量。其中的一种形式-电磁波早已经被人们所认识和利用。人们发现不同物体的电磁波特性是不同的。遥感就是根据这个原理来探测地表物体对电磁波的反射和其发射的电磁波,从而提取这些物体的信息,完成远距离识别物体。 遥感技术的实际操作虽然很复杂,但其结果在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中,天天都能用到!您也许每天都收看电视台的"天气预报"吧,"天气预报"中所播放的"卫星气象云图"就是由"气象卫星"拍摄的"云"的图像。气象观测只不过是遥感技术众多应用的一个领域。 地理信息系统技术(GIS),信息总量中有85%的信息是与地理位置有关的信息。与地理位置有关的信息,就叫地理信息。这样的信息相当广泛,如耕地的分布、林地的分布、城镇的分布、楼房等建筑物的分布、道路、河流、海岸、人口、医院、学校、企事业单位、管线、派出所、商店、井位、门牌、电闸、水表、开关等等,只要能用"位置"去描述的东西,都属于"地理信息",遥感所提取的信息也全部包含在地理信息之中。 全球定位系统(GPS),一种系统,由处于2万公里高度的6个轨道平面中的24颗卫星组成。此系统用于在任何时间,向地球上任何地方的用户提供高精度的位置、速度、时间信息,或给用户提供其邻近者的这种信息。 我们知道,一张像片是没有坐标的,而像片上的信息,特别是遥感图像上的信息,是需要定出位置的,只有 "有位置的信息",才能成为地理信息。那么怎样来给遥感像片确定位置呢?有一种方便、快捷的手段,就是"全球卫星"定位系统。该系统是通过太空中的24颗GPS卫星来完成的。只需其中3颗卫星,就能迅速确定您在地球上的位置。您在确定位置时,仅需要一台像手机大小的"卫星定位仪"就可以了。 二、3S技术的应用及发展 随着3S技术的不断发展,将遥感、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紧密结合起来的“3S'’一体化技术已显示出更为广阔的应用前景。以RS、GIS、GPS为基础,将RS、GIS、GPS三种独立技术中的有关部分有机集成起来,构成一个强大的技术体系,可实现对各种空间信息和环境信息的快速、机动、准确、可靠的收集、处理与更新。下面将举例说明。 1、精准农业与3S的应用 精准农业(Precision Agriculture,Precision Farming,Precision Crop Management)又称精细农业、精确农业、精准农作和处方农作.是近年来国际上农业科学研究的热点领域,实际上是主要应用3S技术,还有作物生产管理辅助决策支持系统和智能化农业机械装备技术,在定位采集地块信息的基础上,根据各地块土壤、水肥、作物病虫害、杂草、产量等在时间与空间上的差异,进行相适宜地耕种、施肥、灌水、用药,其目的是以合理的投入获得最好的经济效益,并保护环境,确保农业可持续发展.通俗地说:精准农业就是利用RS作宏观控制;

仿真实验报告

控制系统设计与仿真 实验报告 专业:自动化 班级:5班 姓名:夏肇平 学号:306

第一次上机实验任务 2、采用四阶龙格库塔法求如下二阶系统的单位脉冲响应的数值解。 22 2 ()2n n n G s s s ωξωω=++,0.5,10n ξω== 3、采用四阶龙格库塔法求高阶系统阶单位跃响应曲线的数值解。 22 2()(2)(1) n n n G s s s Ts ωξωω= +++,0.5,10n ξω==,5T = 4、 自学OED45指令用法,并求解题2中二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 程序:y=RKT2(0.1,5,[0 1;-100 -10],[0;100],[0;0]); y=RKT3(0.1,20,[0,1,0;0,0,1;-20,-102,-10.2],[0;0;20],[0;0;0]); [t,y]=ode45('func',[0,1],[0,0]);plot(t,y); M 文件 function y=RKT2(h,T,A,B,Y) YY=Y; for t=0:h:T; if (t<=1) u=1; else u=0; end K1=A*YY+B*u; K2=A*[YY+h/2*K1]+B*u; K3=A*[YY+h/2*K2]+B*u; K4=A*[YY+h*K3]+B*u; YY=YY+h/6*(K1+2*K2+2*K3+K4); Y=[Y YY]; end y=Y(1,:); t=0:h:(T+h); function y=RKT3(h,T,A,B,Y)

YY=Y; for t=0:h:T; K1=A*YY+B; K2=A*[YY+h/2*K1]+B; K3=A*[YY+h/2*K2]+B; K4=A*[YY+h*K3]+B; YY=YY+h/6*(K1+2*K2+2*K3+K4); Y=[Y YY]; end y=Y(1,:); t=0:h:(T+h); plot(t,y) function yp=func(t,y) yp=[0;0]; yp(1)=y(2); yp(2)=100-10*y(2)-100*y(1); end 实验结果图像: 1 2 3 4 5 6 -0.2 0.2 0.4 0.6 0.8 1 1.2

3S技术实习报告

3S实习报告 一、实习目的:1.掌握GNSS数据采集, RS影像及航测影像处理、信息提取, GIS分析与制图等技术,培养学生的系统集成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2.了解GNSS技术、RS技术、GIS技术在工程实践中的综合应用。 3.理解、掌握3S技术集成以及发展趋势,学会用3S技术解决工程中的一些问题。 二、实习地点:(GNSS数据采集)。 三、实习内容 1.工作区控制点数据的采集(GNSS数据采集及处理)。 (1)静态GPS的选择与设置; (2)数据导入; (3)坐标转换与投影变换; (4)生成控制点文件。 2.RS影像及航测影像处理与信息提取。 (1)RS影像处理,包括遥感图像的几何校正、增强、配准、裁剪等; (2)专题信息提取(即遥感影像分类)。 3.GIS信息分析与制图 (1)统计各类别的面积; (2)制作分类后的专题图。 四、主要步骤: 1.实验原理:依据GNSS、RS、GIS以及计算机等相关学科原理与方法开展3S综合 实习。 2.主要步骤: 流程图如下

(一)GNSS数据采集 1、基本步骤:GNSS的使用和工作区控制点数据的采集。 主要包括: 1)控制点规划设计;(在遥感影像上设计12个控制点,架设基站,利用已知点坐标解算四参数)

2)设定GNSS 仪器的坐标系统; 3)依据方案采集控制点坐标; 4)在电脑上导入采集的数据; 5)保存数据文件,作为遥感数据处理和GIS 制图的控制点数据。 二、RS 影像处理、信息提取 1、图像的几何校正 1)将已有的备用map_proj 文件替换EXELIS\ENVI51\classic\ map_proj 文件 2)打开ENVI CLASSIC ,打开待校正图像 3)主菜单Map →Registration →Select GCPs:Image to Map 命令,对该图像定义坐标系,在Image to Map Registration 对话框中可选择N ew…自定义坐标系,选择坐标系信息CGCS_2000_3_Degree_GK_Zone_42N ,选择像元大小 图 1-1-1

实验报告相关参考资料

实验报告相关参考资料

金相试样的制备与显微组织观察 一、实验目的 1、初步掌握金相试样的制备方法。 2、了解金相显微镜的成象原理及基本结构,熟悉金相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 金相显微分析是研究金属内部组织最重要的方法之一。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和研究金属内部组织的步骤,首先是制备所取试样的表面,然后选用合适的浸蚀剂试样表面,并用金相显微镜观察和研究试样表面组织。 试样表面比较粗糙时,由于对人射光产生漫反射,无法用显微镜观察其内部组织,因此要对试样表面加工,通常采用磨光和抛光的方法(抛光和磨光仪器参见图1-2),从而得到光亮如镜的试样表面。这个表面在显微镜下只能看到白亮的一片而看不到其组织细节,因此必须采用合适的浸蚀剂对试样的表面进行浸蚀,使试样表面有选择性地溶解掉某些部分(如晶界),从而呈现微小的凹凸不平(图1-1),这些凹凸不平在光学显微镜的景深范围内可以显示出式样的组织形貌、大小和分布。

1、金相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 金相显微镜通常由光学系统、照明系统和机械系统三大部分组成。有的显微镜还附有摄影装置,现以XJB-1型台式金相显微镜为型台式金相显微镜为例加以说明。 XJB-1型金相显微镜的光学系统如图1-2所示,由灯泡发出的光线经聚光透镜组及反光镜聚集到孔径光栏,再经过聚光镜聚集到物镜的后焦面,最后通过物镜平行照射到式样的表面。从式样表面反射回来的光线经物镜组和辅助透镜,由半反射镜转向,经过辅助透镜及棱镜形成一个倒立的放大实象,该象再经过目镜放大,就成为在目镜视场中能看到的放大映象。 照明系统:在底座内装有一低压灯泡作为光源,聚光镜、孔径光栏及反光镜等均安置在圆形底座上,视场光栏及另一聚光镜则安在支架上,它们组成显微镜的照明系统,使式样表面获得充分均匀的照明。 显微镜调焦装置:在显微镜的两侧有粗调焦手轮,粗调手轮的转动可使载物台的弯臂作上下微0.002mm。

3S技术与应用复习资料

RS部分 1、遥感的分类方法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种: 按遥感平台分–地面遥感、航空遥感、航天遥感、航宇遥感; 按传感器的探测波段分–紫外遥感、可见光遥感、红外遥感、微波遥感、多波段遥感; 按工作方式分–主动遥感和被动遥感、成像遥感和非成像遥感; 按传感器成像原理和所获取图像性质不同分类分类 - 摄影机成像、扫描成像、雷达成像; 按遥感的应用领域分–资源遥感、气象遥感、环境遥感、水文遥感、农业遥感、林业遥感、渔业遥感。 2、黑体:是一个理想体,它能够吸收外来的全部电磁辐射,并且不会有任 何的反射与透射。也就是说,黑体对于任何波长的电磁波的吸收系数为1,透射系数为0。 普朗克热辐射定律: 斯忒藩-玻耳兹曼定律: 维恩位移定律:随着温度的升高,辐射最大值对应的峰值波长向短波方 向移动。 3、大气窗口:通常把电磁波通过大气层时较少被反射、吸收、散射,而透 过率较高的波段称为大气窗口。 大气窗口的光谱段主要有: 可摄影窗口(0.3 - 1.3μm),紫外线、可见光、近红外波段,摄影成像的最佳波段; 近红外窗口(1.5 - 2.5μm),近红外、中红外波段,白天日照条件好时扫描成像的常用波段; 中红外窗口(3 - 5μm),中红外波段,反射+地物自身热辐射;

远红外窗口(8 - 14μm),又叫热红外窗口,远红外波段,注意为热辐射能量,适于夜间成像; 微波窗口(0.8 – 2.5cm),微波波段,主动遥感,全天候观测。 4、传感器:是收集、量测和记录遥远目标的信息的仪器,是遥感技术系统 的核心。 一般由信息收集、探测系统、信息处理和信息输出4部分组成。 5、摄影像片的解译标志: 直接判读标志 - 能够直接反映和表现目标地物信息的遥感图像的各种特征,包括遥感摄影像片上的形状、大小、色调、阴影、纹理、图型等; 间接判读标志 - 能够间接反映和表现目标地物信息的遥感图像的各种特征。 遥感扫描影像的判读:应遵循“先图外、后图内,先整体,后局部,勤对比,多分析”的原则。 解译标志的可变性和局限性。 6、热红外遥感图像阴影:是像片上阳光被地物遮挡产生的影子,在像片上 表现为地物背光面形成的深色或黑色的色调,包括本影及落影。 热阴影:由于温差的存在,在光照消失之后,热图像上的阴影并没马上消失而仍然存在,这种阴影称热阴影。与地物本身热特性差异有关。 7、水的热图像:水体白天为暗色调,夜晚为浅色调。 8、水系:一个流域范围内整个地表水网的总称,是主流、支流和更小的支沟 等多级水流(水道)组合体。 一个地区的水系特征,是该地区岩性、构造和地貌形态所决定,是地质解译中最重要的解译标志之一。 水系类型的影响因素:岩性;构造;新构造运动;岩石抗蚀能力、透水性、可溶性、成层性;气候;地形相对高差、坡度、侵蚀基准面;植被分布; 人工改造等。 1、遥感:广义泛指一切无接触的远距离探测;狭义指从远处通过探测仪器 接收来自目标地物的电磁波信息,经过对信息的处理,判别出目标地物的属性。 2、遥感技术系统:是一个从地面到空中直至空间;从信息收集,存储,传 输处理到分析判读,应用的完整技术系统。 3、遥感的特性:大面积的同步观测;时效性;数据的综合性和可比性;经 济性;局限性。 4、遥感平台:是装载传感器的运载工具。 5、电磁辐射:这种电磁能量的传递过程,包括辐射、吸收、反射和透射, 称为电磁辐射。

仿真实验报告

大学物理仿真实验报告——塞曼效应 一、实验简介 塞曼效应是物理学史上一个著名的实验。荷兰物理学家塞曼(Zeeman)在1896年发现把产生光谱的光源置于足够强的磁场中,磁场作用于发光体,使光谱发生变化,一条谱线即会分裂成几条偏振化的谱线,这种现象称为塞曼效应。 塞曼效应是法拉第磁致旋光效应之后发现的又一个磁光效应。这个现象的发现是对光的电磁理论的有力支持,证实了原子具有磁矩和空间取向量子化,使人们对物质光谱、原子、分子有更多了解。 塞曼效应另一引人注目的发现是由谱线的变化来确定离子的荷质比的大小、符号。根据洛仑兹(H.A.Lorentz)的电子论,测得光谱的波长,谱线的增宽及外加磁场强度,即可称得离子的荷质比。由塞曼效应和洛仑兹的电子论计算得到的这个结果极为重要,因为它发表在J 、J 汤姆逊(J 、J Thomson)宣布电子发现之前几个月,J 、J 汤姆逊正是借助于塞曼效应由洛仑兹的理论算得的荷质比,与他自己所测得的阴极射线的荷质比进行比较具有相同的数量级,从而得到确实的证据,证明电子的存在。 塞曼效应被誉为继X 射线之后物理学最重要的发现之一。 1902年,塞曼与洛仑兹因这一发现共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以表彰他们研究磁场对光的效应所作的特殊贡献)。至今,塞曼效应依然是研究原子内部能级结构的重要方法。 本实验通过观察并拍摄Hg(546.1nm)谱线在磁场中的分裂情况,研究塞曼分裂谱的特征,学习应用塞曼效应测量电子的荷质比和研究原子能级结构的方法。 二、实验目的 1.学习观察塞曼效应的方法观察汞灯发出谱线的塞曼分裂; 2.观察分裂谱线的偏振情况以及裂距与磁场强度的关系; 3.利用塞曼分裂的裂距,计算电子的荷质比e m e 数值。 三、实验原理 1、谱线在磁场中的能级分裂 设原子在无外磁场时的某个能级的能量为0E ,相应的总角动量量子数、轨道量子数、自旋量子数分别为S L J 、、。当原子处于磁感应强度为B 的外磁场中时,这一原子能级将分裂为12+J 层。各层能量为 B Mg E E B μ+=0 (1) 其中M 为磁量子数,它的取值为J ,1-J ,...,J -共12+J 个;g 为朗德因子;B μ为玻尔磁矩(m hc B πμ4= );B 为磁感应强度。 对于S L -耦合

人教版地理高二选修7第六章第一节 3S技术的集成及其应用C卷(练习)

人教版地理高二选修7第六章第一节 3S技术的集成及其应用C卷(练习)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共14题;共38分) 1. (4分) (2016高二上·绍兴期中) 云杉(亚寒带代表性针叶树种)分布与全球气候变化密切相关。为研究北美洲气候变化,用恢复历史植物分布的方法,得到距今 2.1万年(图甲)、距今5千年(图乙)和距今5百年(图丙)北美洲云杉主要分布区图。完成下列问题。 (1)云杉主要分布区北界的移动,反映了() A . 甲到丙时期北美气温持续上升 B . 乙到丙时期北美气温略有下降 C . 甲到丙时期太阳辐射持续增强 D . 乙到丙时期北美沿岸暖流加强 (2)运用地理信息技术得到甲、乙、丙三幅云杉主要分布区图,其研究过程是() ①实验分析并建立云杉主要分布区地理信息数据库 ②运用GPS对野外采样点进行空间定位 ③运用GIS分析和输出云杉主要分布区地理信息数据 A . ①②③ B . ①③② C . ③②① D . ②①③ 【考点】 2. (2分)下图表示广东省某地理事物的分布(其中数字表示该事物的个数)。

该事物的名称和得出此图结果所采用的地理信息技术分别是() A . 肯德基店 GIS B . 蔗糖厂 GIS C . 发电厂 RS D . 公共汽车站 GPS 【考点】 3. (2分) 2009年4月15日零时16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将第二颗北斗导航送入预定轨道。结合下图回答: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用途是() ①为用户提供实时的空间位置 ②为交通运输的调度指挥提供移动数据 ③服务于资源勘查、动态监测和有关部门的规划决策 ④为用户提供各种分类信息的查询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①④ D . ②④

X射线系列实验实验报告

南昌大学物理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近代物理实验 实验名称:X射线系列实验 学院: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学号: 实验地点: 实验时间:

实验一:X射线在NaCl单晶中的衍射 一、实验目的 (1)了解X射线的产生、特点和应用。 (2)了解X射线管产生连续X射线谱和特征谱的基本原理。 (3)研究X射线在NACL单晶体上的衍射,并通过测量X射线特征谱线的衍射角测定X射线的波长。 二、实验原理 1.X射线的产生和X射线的光谱 实验中通常使用X光管来产生X射线。在抽成真空的X光管内,当由热阴极发出的电子经高压电场加速后,高速运动的电子轰击由金属做成的阳极靶时,靶就发射X射线。发射出的X射线分为两类:(1)如果被靶阻挡的电子的能量不越过一定限度时,发射的是连续光谱的辐射。这种辐射叫做轫致辐射。(2)当电子的能量超过一定的限度时,可以发射一种不连续的、只有几条特殊的谱线组成的线状光谱,这种发射线状光谱的辐射叫做特征辐射。连续光谱的性质和靶材料无关,而特征光谱和靶材料有关,不同的材料有不同的特征光谱,这就是为什么称之为“特征”的原因。 (1)连续光谱。连续光谱又称为“白色”X射线,包含了从短波限λm开始的全部波长,其强度随波长变化连续地改变。从短波限开始随着波长的增加强度迅速达到一个极大值,之后逐渐减弱,趋向于零(图1-1)。连续光谱的短波限λm只决定于X射线管的工作高压。 图1-1 X射线管产生的X射线的波长谱

(2)特征光谱。阴极射线的电子流轰击到靶面,如果能量足够高,靶内一些原子的内层电子会被轰出,使原子处于能级较高的激发态。图2-1-2b表示的是原子的基态和K,L,M,N等激发态的能级图,K层电子被轰出称为K激发态,L 层电子被轰出称为L激发态,依次类推。原子的激发态是不稳定的,内层轨道上的空位将被离核更远的轨道上的电子所补充,从而使原子能级降低,多余的能量便以光量子的形式辐射出来。图1-2(a)描述了上述激发机理。处于K激发态的原子,当不同外层(L,M,N,层)的电子向K层跃迁时放出的能量各不相同,产生的一系列辐射统称为K系辐射。同样,L层是电子被轰出后,原子处于L激发态,所产生的一系列辐射统称为L系辐射,依次类推。基于上述机制产生的X射线,其波长只与原子处于不同能级时发生电子跃迁的能级差有关,而原子的能级是由原子结构决定的。 图1-2元素特征X射线的激发机理 2.X射线在晶体中的衍射 光波经过狭缝将产生衍射现象。狭缝的大 小必须与光波的波长同数量级或更小。对X射 线,由于它的波长在0.2nm的数量级,要造出 相应大小的狭缝观察X射线的衍射,就相当困 难。冯·劳厄首先建议用晶体这个天然的光栅 来研究X射线的衍射,因为晶体的晶格正好与 X射线的波长属于同数量级。图1-3显示的是 NaCl晶体中氯离子与钠离子的排列结构。下面 讨论X射线打在这样的晶格上所产生的结果。 由图1-4(a)可知,当入社X射线与晶面相交图1-3 NaCl晶体中氯原子与钠原子的排列结构

3s技术练习题(精选、)

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练习题 (2013高考题江苏卷)2013年4月20日,四川雅安芦山县发生7.0级地震。在震后救灾中,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发挥了重要作用。BDS是我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定位与短文通信系统,是继美国全球定位系统(GPS)和俄罗斯格洛纳斯(GLONASS)之后的第三个成熟的卫星导航系统。据此回答1~2题。 11、BDS在抗震救灾中发挥的主要作用有 ①提供灾区的影像②统计灾区的经济损失 ③确定救灾人员的位置④提供短文联络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22、芦山地震与2008年汶川8.0级地震震中位置同处龙门山断裂带,但芦山地 震造成的损失较小,主要原因有 ①震级较低②提前预报③防震意识强④救援及时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现代地理信息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地理环境的研究,服务于日常生产生活。读图2,回答3、4题。 甲我国西北某地遥感影像乙车载导航仪示意图 图2 现代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3.利用甲图可以 A.了解地形和地貌特征,开展土地资源调查 B.监测风沙和干旱灾害,进行灾情预测分析 C.确定时间和空间定位,进行路线筛选导航 D.测算经济和人口数据,确定商业网点布局 4.有关乙图车载导航仪及其所示电子地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车载导航仪借助GIS实现精确定位 B.车载导航仪通过RS获得交通信息

C.电子地图可以实现人机交互功能 D.电子地图不能显示自然地理信息 (2012山东卷)某科考队结束了两个月的海上考察,于4月21日返回到P地。图3为P地所在区域当日某时地面形势图。 5.在科学考察中,利用遥感技术可以() A.获取卫星云图 B.查询地理数据 C.选择考察路线 D.对科考船实时导航 (2012广东卷)6.为了规划鸟类自然保护区,在获取了不同鸟类的觅食半径等资料后,准确划定保护区范围可以采用的效率最高的技术手段是()A.GIS B GPS C .RS D.手工绘图 (2012福建卷)气候生产潜力是指一个地区光、热、水等要素的数量及其配合协调程度。图3示意中国东北地区玉米气候生产潜力的空间分布。读图完成7题。

X光系列实验报告

X光系列实验报告 本次共做了调校测角器的零点,测定晶体的晶面间距,测定X光在铝中的衰减系数,并验证朗伯定律和普朗场常数h的测定。通过做一系列的实验,从而对X射线的产生、特点、原理和应用有较深刻的认识,提高自己的实验能力并提高独立从事研究工作的能力。本次分别写了X光在铝中的衰减系数,并验证朗伯定律和普朗克常数h的测定的实验报告。 实验一、测定X光在铝中的衰减系数,并验证朗伯定律 一、实验的目的和意义 通过本实验了解X射线的基础知识,学习X射线仪的一般操作;掌握X射线的衰减与吸收体材料和厚度的关系,训练实验技能和实验素养。 二、实验原理和设计思想 X射线穿过物质之后,强度会衰减,这是因为X射线同物质相互作用时经历各种复杂的物理、化学过程,从而引起各种效应转化了入射线的部分能量。X射线穿过物质时要减弱,减弱的大小取决于材料的厚度和密度。在同一介质里不同波长的射线减弱的程度不同。 满足:本实验研究X射线衰减于吸收体材料和厚度的关系。 假设入射线的强度为R0,通过厚度的吸收体后,由于在吸收体内受到“毁灭性”的相互作用,强度必然会减少,减少量显然正比于吸收体的厚度,也正比于束流的强度R,若定义μ为X 射线通过单位厚度时被吸收的比率,则有 μ考虑边界条件并进行积分,则得:

0e^(-μx)透射率0,则得: ^(-μx)或μx式中μ称为线衰减系数,x为试样厚度。 我们知道,衰减至少应被视为物质对入射线的散射和吸收的结果,系数μ应该是这两部分作用之和。但由于因散射而引起的衰减远小于因吸收而引起的衰减,故通常直接称μ为线吸收系数,而忽略散射的部分。 三、实验内容与步骤 设置高压35, 设置电流0.02,设置步长Δβ=0.1o设置Δ3s,下限角为6o,上限角为70o。将铝板底板端部插入原来靶台的支架,置传感器于0位,按下键,然后再按。 四、数据处理和讨论 由于 改写为 所以只需验证与d成线性关系即可,由于本实验未测出是多少,所以先去除,验证与d成线性关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