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积极心理暗示在教育中的作用

浅谈积极心理暗示在教育中的作用

浅谈积极心理暗示在教育中的作用
浅谈积极心理暗示在教育中的作用

浅谈积极心理暗示在教育中的作用

在华沙,一群儿童在嬉戏。一个吉普赛女巫托起一位小姑娘的手,仔细看了看说:“你将会世界闻名!”“预言”应验了,这小姑娘就是后来的居里夫人。一位工人下班后被锁在“冷库”里,第二天被人们发现时已冻死了,而令人惊奇的是,那天根本就没通电,冷库里仅仅常温!

你或许听过这些故事,但未必会去想其中的道理

其实,世上没有什么准确的预言,是女巫给了居里夫人一种“成功”的信念;那位工人则是自己害死了自己,望着被关死的铁门,心想:“完了,这里零下几十摄氏度,我肯定要被冻死了!”这就是“心理暗示”,它能引导人走向成功,也能致人死亡。

心理暗示在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地都能够看到,它是用含蓄、间接的办法对人的心理状态产生迅速影响的过程,它用一种提示,让我们在不知不觉中接受影响。

心理学表明,普通人群中大约有三分之一的人具有较强的心理暗示接受水平。在某种信息源的暗示和刺激下,人的潜意识中会在一定水准上不自觉地用这种信息支配其下一步的思想和行为,形成意想不到的结果,小学生因为其个性心理还没有完全成熟,其接受暗示的可能性更大,合理使用积极心理暗示法会受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第一、杜绝对学生的消极心理暗示。

1.避免语言伤害

我们的孩子在青少年时期自尊心特别强,特别敏感,老师、同学、家长不经意间带给学生的语言伤害会使他们完全丧失信心,会使孩子孤立无援、迷失方向。当学生反复听到“你很笨”、“你是最差的”、“你是没有出息的,没有前途的”时,稚嫩的心灵经得起这样的打击吗?这样不但会影响他们的自我理解,也会使周围的其他孩子对其采取嘲笑歧视的态度。孩子的心理发育远远没有成熟,孩子的内心世界是很敏感和脆弱的,他们会将家长、老师对自己的看法想象放大,最终给自己贴上失败的标签“我真的很笨”、“我是最差的学生”、“我不行”、“我是没用的”。作为老师,一定要非常注意自己的言行,同时也要注意对学生做好文明用语教育,避免同伴间带来的语言伤害,千万不能够给学生稚嫩晴朗的心灵盖上沉重的乌云。

老师对班上的差生有的往往是横加指责,不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忽视了与他们相处,与他们沟通,我认为老师必须懂得蹲下身子与学生沟通、交流,主动接触学困生,通过聊天、对话、家访等方式,全面了解他们的内心,找出症结,捕捉最佳的教育时机和选择针对性的教育方法,协助他们根除消极的心理暗示,让他们看到自己存有的价值,让他们真切地感受到老师是他最可信赖的朋友,让他们走出迷茫的昨天,走进灿烂的明天。

第二、播种催人奋进的积极心理暗示。

1.教师赏识暗示,寄予期望

A、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暗示

现代教育理论告诉我们,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是:好奇心强,容易被各种新鲜事物所吸引;接受水平强,容易吸收各种知识;可塑性强,容易按照各种模式实行塑造。但我们教师在一切为了升学的目标导向下过早地把学生分为三类:尖子生、中等生、差生,这样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用发展的眼光,一分为二的看待每一个学生,要相信每个学生都是一块金子,只要给予

适当的条件,总会有发光的时候。我们要经常对学生实行这样的心理暗示:你会越来越棒的,你很有潜力,相信你会成功的等。

B、用欣赏的眼光挖掘闪光点,协助学生树立成功的信念

寸有所长,尺有所短,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长处和闪光点,但也存有这样那样的不足,即使如此,教师要包容学生的缺点,仍然保持用欣赏者的眼光去挖掘学生的闪光点,协助学生扬长避短,克服自卑懦弱的心理,多表扬、多鼓励才是准确的教育方式。给每个学生欣赏的目光、鼓励的话语吧:你这几天表现不错,继续加油哦;你作业写得很端正,如果能再细心一点,就更棒了;你是个很有灵气的孩子;你好可爱哦,老师喜欢你;你的值日生工作做得非常认真……也许你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句赞美就是一个孩子走向成功的基石。

2.同伴榜样暗示,互相感化

陶行知先生以前说过,我们“不理应忘记同学互相感化的影响;最好还要使用同学去感化同学——使用朋友去感化朋友”、“教育者的使命是要使用好孩子感化坏孩子”,“使用坏孩子的好处感化好孩子的坏处”。所谓同伴的榜样暗示就是利用学生某一方面的优秀表现作榜样,暗示其他同学学习模仿。因为学生之间的年龄、经历、知识、经验接近,又朝夕相处,心理距离小,这种暗示更易为受教育者接纳。

3.自我激励暗示,树立自信

德国人力资源开发专家斯普林格在其所著的《激励的神话》一书中写道:“强烈的自我激励是成功的先决条件。”对孩子来说,如果学会了自我激励,就能够让他获得前进的动力,能够让他在面对挫折时有一颗能够重新崛起的心。暗示和激励要用正面积极的语言,比如,对自己说“我一定成功”,而不说“我不可能失败”;说“我是最棒的”,不说“我是最差的”;说“我能行”,不说“我可能不行”。还能够让学生记录自己所取得的一些成绩,让孩子看到自己的潜能,协助自己树立信心。

4.更新家长观点,形成共教合力

就当前在校学生的家长的情况看,家长普遍缺乏教育学和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对孩子的教育在观点和方法上存有在一定的偏差,老师要与家长多做沟通,最大限度地调动家长参与教育的积极性,共同为学生营造积极的心理暗示空间,促动学生学习和品德的进步。

孩子的心灵像一块肥沃的土地,“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如果你想收获幸福和成功,那就要适时播下期待的种子,这种子就是积极的心理暗示,它是最具效力的教育方法之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