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溶液基础知识及练习题

溶液基础知识及练习题

溶液基础知识及练习题
溶液基础知识及练习题

《溶液》

一、溶液的形成

1、溶液

(1)溶液的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2)溶液的基本特征:均一性、稳定性的混合物

注意:a、溶液不一定无色,如CuSO4为蓝色FeSO4为浅绿色Fe2(SO4)3为黄色

b、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水是最常用的溶剂

c、溶液的质量= 溶质的质量+ 溶剂的质量

溶液的体积≠ 溶质的体积+ 溶剂的体积

d、溶液的名称:溶质的溶剂溶液(如:碘酒——碘的酒精溶液)

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液体为溶剂

2、溶质和溶剂的判断有水,水为溶剂液体溶于液体,无水,量多的为溶剂

3、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1)概念:

(2)判断方法:看有无不溶物或继续加入该溶质,看能否溶解

(3)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

加溶剂或改变温度

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加溶质或蒸发溶剂或改变温

注:①Ca(OH)2和气体等除外,它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②最可靠的方法是:加溶质、蒸发溶剂

(4)浓、稀溶液与饱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关系

①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

②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如饱和的石灰水溶液就是稀溶液

③在一定温度时,同一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要比它的不饱和溶液浓

(5)溶解时放热、吸热现象

溶解吸热:如NH4NO3溶解

溶解放热:如NaOH溶解、浓H2SO4溶解

溶解没有明显热现象:如NaCl

二、溶解度

1、固体的溶解度

(1)溶解度定义: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四要素:①条件:一定温度②标准:100g溶剂③状态:达到饱和④质量:单位:克

(2)溶解度的含义:

20℃时NaCl的溶液度为36g含义:

在20℃时,在10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36克NaCl

或在20℃时,NaCl在100克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为36克

(3)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

①溶质、溶剂的性质(种类)②温度

大多数固体物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如KNO3

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如NaCl

极少数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如Ca(OH)2

(4)溶解度曲线

溶解度曲线的意义:

①溶解度曲线表示某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或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

②溶解度曲线上的每一个点表示溶质在某一温度下的溶解度。此时,溶液必定是饱和溶液。

③两条曲线的交叉点表示两种物质在该温度下具有相同的溶解度。在该温度下,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④在溶解度曲线的下方的点,表示该温度下的溶液是该物质的不饱和溶液。

⑤在溶解度曲线上方的点,表示该温度下的溶液是该物质的过饱和溶液,也就是说,在

溶液中存在未溶解的溶质。

2、气体的溶解度

(1)气体溶解度的定义:在压强为101kPa和一定温度时,气体溶解在1体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气体体积。

(2)影响因素:①气体的性质②温度(温度越高,气体溶解度越小)

③压强(压强越大,气体溶解度越大)

3、混合物的分离

(1)过滤法:分离可溶物+ 难溶物

(2)结晶法:分离几种可溶性物质

(1)蒸发结晶(蒸发溶剂法):将固体溶质的溶液加热(或日晒,或在风力的作用下)使溶剂蒸发,使溶液又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再继续蒸发溶剂,使溶质从溶液中析出。适用范围: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不大的物质,如氯化钠。

(2)降温结晶(冷却热饱和溶液法)冷却热的饱和溶液,使溶质从溶液中结晶析出。适用范围: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的物质,如氯酸钾。

三、溶质的质量分数

1、公式:

溶质质量分数=溶质/溶液×100%=溶质/(溶质+溶剂)×100%

2、在饱和溶液中:

溶质质量分数C%=溶解度/(溶解度+100g)× 100%

3、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1)用固体配制:

①步骤:计算、称量、溶解

②仪器:天平、药匙、量筒、滴管、烧杯、玻璃棒

(2)用浓溶液稀释(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

溶解度基础练习

1、在40℃时,73克NH4Cl的饱和溶液中含有NH4Cl 23克,求此温度下NH4Cl的溶解度

2、某化合物在25℃时溶解度为25克,要制得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250克,则需水和该化合物各几克

3、有10℃时的硝酸钾饱和溶液242克,加入50克水后,在同温度时要加入多少克硝酸钾才能使溶液重新饱和(10℃时硝酸钾溶解度为20.9克)

溶液、溶解度提高题目

1、某温度下,将A物质的水溶液分成等量的两份。向一份中加入9克A物质,充分搅拌,还有1克固体不能溶解,将第二份溶液蒸发掉40克水,并恢复到原温度,溶液恰好饱和。试求在该温度下将A的饱和溶液蒸发掉50克水,又恢复到原温度时,能析出多少克A物质

2、T0C,将某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分成等质量的两份。恒温时一份蒸发掉10克水,析出4克晶体;另一份蒸发掉20克水,析出10克晶体。则T0C该物质的溶解度为()

A、40克

B、50克

C、6克

D、60克

3、闻名中外的青岛啤酒内溶有一定量的二氧化碳气体。打开瓶盖时,你会发现啤酒会自动喷出来。喝了啤酒后又常会打嗝,这说明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与压强和温度有关。下列关于气体溶解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压强越小,气体溶解度增大

B、压强越小,气体溶解度减小

C、温度越高,气体溶解度越小

D、温度降低,气体溶解度减小

4、下图为M、N两种物质在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a%)随温度t(O C)变化的曲线。现将50克M物质、80克N物质分别溶于150克水中,并同时加热,分别蒸发掉50克水,冷却到t1O C.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假如溶液加热时,M、N既不挥发也不反应)

A、M、N都从溶液中析出

B、只有N从溶液中析出

C、M溶液为饱和溶液

D、N溶液为不饱和溶液

5、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在一个烧杯中装着含有甲和乙的两种饱和溶液,而且杯中还有少量的固体存在。现将温度由80 O C.降到20 O C,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杯中固体甲和固体乙都减少

B、杯中固体甲减少,固体乙增多

C、溶液中甲和乙溶质都减少

D、溶液中溶质甲减少、溶质乙增多

6、有3克白色粉末,完全溶于10克热水中,冷却至室温时析出2克粉末,将这2克粉末再溶于10克热水中,冷却至室温析出1.5克粉末。据此可知原粉末是()

A、混合物

B、纯净物

C、某种盐

D、不能确定

7、分别取等质量80O C的甲、乙两种化合物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0O C后,所析出的甲的质量比乙的大(甲和乙均不含结晶水)。下列关于甲、乙溶解度的叙述中肯定正确的是()

A、温度对甲的溶解度影响较大

B、温度对乙的溶解度影响较大

C、80O C时,甲的溶解度比乙大

D、20O C时,乙的溶解度比甲的大

化学试剂标准滴定溶液的制备GBT601.

化学试剂标准滴定溶液的制备 (部分内容) GB/T 601-2002 代替GB/T 601-1988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化学试剂标准滴定溶液的配制和标定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制备准确浓度的标准滴定溶液,以供滴定法测定化学试剂的纯度及杂质含量,也可供其他行业选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标准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T 603-2002 化学试剂试验方法中所用制剂及制品的制备 GB /T 606-1988 化学试剂水分测定通用方法(卡尔·费休法)(eqvI SO6 353-1:1982) GB /T 6682-1992 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negISO 3696:1987) GB /T 9725-1988 化学试剂电位滴定法通则(eqvI SO 6353-1:1982) 3 一般规定 3.1 本标准除另有规定外,所用试剂的纯度应在分析纯以上,所用制剂及制品,应按GB/T 603-2002的规定制备,实验用水应符合GB/T 6682-1992中三级水的规格。 3.2 本标准制备的标准滴定溶液的浓度,除高氛酸外,均指20℃时的浓度。在标准滴定溶液标定、直接制备和使用时若温度有差异,应按附录A补正。标准滴定溶液标定、直接制备和使用时所用分析天平、砧码、滴定管、容量瓶、单标线吸管等均须定期校正。 3.3 在标定和使用标准滴定溶液时,滴定速度一般应保持在6 ml./min-8 ml./min. 3.4 称量工作基准试剂的质量的数值小于等于。.5 g 时,按精确至。.0 1m g称量;数值大于0.5 g 时,按精确至0.1 mg称量。 3.5 制备标准滴定溶液的浓度值应在规定浓度值的士5%范围以内。 3.6 标定标准滴定溶液的浓度时,须两人进行实验,分别各做四平行,每人四平行测定结果极差的相对值,’不得大于重复性临界极差[C,Rss(4 ) 」的相对值2'0.15%,两人共八平行测定结果极差的相对值不得大于重复性临界极差[C.Rs5(8)」的相对值。18%。取两人八平行测定结果的平均值为测定结果。在运算过程中保留五位有效数字,浓度值报出结果取四位有效数字。 3.7 本标准中标准滴定溶液浓度平均值的扩展不确定度一般不应大于。.2肠,可根据需要报出,其计算参见附录B(资料性附录)。 3.8 本标准使用工作基准试剂标定标准滴定溶液的浓度。当对标准滴定溶液浓度值的准确度有更高要求时,可使用二级纯度标准物质或定值标准物质代替工作基准试剂进行标定或直接制备,并在计算标准滴定溶液浓度值时,将其质量分数代人计算式中。 1) 极差的相对值是指测定结果的极差值与浓度平均值的比值,以“%”表示。 2) 重复性临界极差[C,R_( n)〕的定义见GB/T 11792-19890重复性临界极差的相对值是指重复性临界极差与浓度平均值的比值,以“%”表示。 3.9 标准滴定溶液的浓度小于等于。.02m ot/L时,应于临用前将浓度高的标准滴定溶液用煮沸并冷却的水稀释,必要时重新标定。

材料科学基础习题及答案

习题课

一、判断正误 正确的在括号内画“√”,错误的画“×” 1、金属中典型的空间点阵有体心立方、面心立方和密排六方三种。 2、位错滑移时,作用在位错线上的力F的方向永远垂直于位错线并指向滑移面上的未滑移区。 3、只有置换固溶体的两个组元之间才能无限互溶,间隙固溶体则不能。 4、金属结晶时,原子从液相无序排列到固相有序排列,使体系熵值减小,因此是一个自发过程。 5、固溶体凝固形核的必要条件同样是ΔG<0、结构起伏和能量起伏。 6三元相图垂直截面的两相区内不适用杠杆定律。 7物质的扩散方向总是与浓度梯度的方向相反。 8塑性变形时,滑移面总是晶体的密排面,滑移方向也总是密排方向。 9.晶格常数是晶胞中两相邻原子的中心距。 10.具有软取向的滑移系比较容易滑移,是因为外力在在该滑移系具有较大的分切应力值。11.面心立方金属的滑移面是{110}滑移方向是〈111〉。 12.固溶强化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溶质原子被吸附在位错附近,降低了位错的易动性。13.经热加工后的金属性能比铸态的好。 14.过共析钢的室温组织是铁素体和二次渗碳体。 15.固溶体合金结晶的过程中,结晶出的固相成份和液相成份不同,故必然产生晶内偏析。16.塑性变形后的金属经回复退火可使其性能恢复到变形前的水平。 17.非匀质形核时液体内部已有的固态质点即是非均匀形核的晶核。 18.目前工业生产中一切强化金属材料的方法都是旨在增大位错运动的阻力。 19、铁素体是α-Fe中的间隙固溶体,强度、硬度不高,塑性、韧性很好。 20、体心立方晶格和面心立方晶格的金属都有12个滑移系,在相同条件下,它们的塑性也相同。 21、珠光体是铁与碳的化合物,所以强度、硬度比铁素体高而塑性比铁素体差。 22、金属结晶时,晶粒大小与过冷度有很大的关系。过冷度大,晶粒越细。 23、固溶体合金平衡结晶时,结晶出的固相成分总是和剩余液相不同,但结晶后固溶体成分是均匀的。 24、面心立方的致密度为0.74,体心立方的致密度为0.68,因此碳在γ-Fe(面心立方)中的溶解度比在α-Fe(体心立方)的小。 25、实际金属总是在过冷的情况下结晶的,但同一金属结晶时的过冷度为一个恒定值,它与冷却速度无关。 26、金属的临界分切应力是由金属本身决定的,与外力无关。 27、一根曲折的位错线不可能是纯位错。 28、适当的再结晶退火,可以获得细小的均匀的晶粒,因此可以利用再结晶退火使得铸锭的组织细化。 29、冷变形后的金属在再结晶以上温度加热时将依次发生回复、再结晶、二次再结晶和晶粒长大的过程。 30、临界变形程度是指金属在临界分切应力下发生变形的程度。 31、无限固溶体一定是置换固溶体。 32、金属在冷变形后可形成带状组织。 33、金属铅在室温下进行塑性成型属于冷加工,金属钨在1000℃下进行塑性变形属于热加工。

酸碱盐基础知识填空

第十、十一单元基础知识 酸: 碱: 盐: 一、盐酸是色有气味的体,有性,打开瓶盖时瓶口处有现象产生此现象的 原因:浓盐酸敞口放置一段时间,溶液中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_。 二、浓硫酸是色、状液体。 浓硫酸有性,可作某些气体的(除了),浓硫酸敞口放置一段时间,溶质质量 溶液中溶剂质量,溶液中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__,对桌面的压强。 浓硫酸有性,若滴在纸上或木头上则使纸变色。 浓硫酸有性,若沾到皮肤上应先,再 稀释浓硫酸方法: 切不可将倒进里,原因是 三、酸的化学性质(5条)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的原因是_____ ____ 1、酸溶液与酸碱指示剂反应:能使紫色石蕊溶液,使无色酚酞溶液。 2、排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氢前的金属能和酸或酸发生反应生成和, 有铁参加的置换反应,生成盐和氢气, 金属和酸反应溶液质量都 3、_______ 氧化物和酸反应生成_______ 和_______ 铁锈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为除去铁钉上的锈迹,某学生将带锈迹的铁钉放入过量的或 中,他首先看到锈迹______ ,溶液呈________色。这是因为(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不一会儿,又看到溶液中有____________现象,是因为(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 _______ 4、酸和碱发生反应生成和, 没有现象的中和反应实验须借助来判断反应的发生和。(1)例如要使氢氧化钠与盐酸恰好中和,应先往中滴加,现象是,然后再滴加,会看到,说明氢氧化钠与盐酸恰好中和了。 (2)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的微观实质是。 (3)中和反应定义:。 中和反应的应用(1)农业上改良碱性土壤用,同时还能。 农业上改良酸性土壤用。 1

GB/T601《化学试剂实用标准滴定溶液的制备》注释

GB/T 601《化学试剂标准滴定溶液的制备》注释 1概述 标准滴定溶液是滴定分析和微量分析等的量值溯源,其主要用途是化工产品的主体含量和产品中杂质含量的测定。在有机化工、无机化工、食品及食品添加剂、农药化肥、冶金、石油化工、日用化工等很多行业以及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质量监督和检验工作中广泛应用。 标准滴定溶液的制备主要依据是GB/T 601《化学试剂标准滴定溶液的制备》 2 GB/T 601—2002《化学试剂标准滴定溶液的制备》主要修改容 2.1新增加的容 2.1.1一般规定中增加了以下容: 1)规定了滴定速度。 2)标准滴定溶液浓度平均值的扩展不确定度。 3)可使用二级纯度标准物质或定值标准物质代替工作基准试剂进行标定或直接制备,并在计算标准滴定溶液浓度值时,将其质量分数代入计算式中。 4)规定了标准滴定溶液贮存容器材料。 2.1.2标准滴定溶液的制备中增加以下容: 1)重铬酸钾标准滴定溶液、碘酸钾标准滴定溶液、氯化钠标准滴定溶液、碘标准滴定溶液和硫氰酸钾标准滴定溶液标定方法增加了方法二; 2)高氯酸标准滴定溶液配制方法中增加了方法二; 3)增加了氢氧化钾--乙醇标准滴定溶液。 2.1.3附录中增加的容 1)附录A中补充了碳酸钠标准滴定溶液、氢氧化钾-乙醇标准滴定溶液的补正值; 2)附录B标准滴定溶液浓度平均值不确定度的计算。 2.2修改容 ——工作基准试剂称量的精确度; ——工作基准试剂的质量;

——工作基准试剂摩尔质量的有效位数; ——标定重复性临界极差; ——标定时的滴定体积和量取被标定溶液的体积; ——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硫代硫酸钠标准滴定溶液配制方法; ——溴标准滴定溶液的基本单元; ——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标准滴定溶液[c(EDTA)=0.05mol/L])的标定方法和[c(EDTA)=0.02mol/L]的计 算式; ——氯化锌标准滴定溶液、氯化镁标准滴定溶液、硫氰酸钠标准滴定溶液的标定方法。 2.3取消容 ——取消了原标准“3.6”和“3.7”条中有关“比较”的相关规定 ——取消了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盐酸标准滴定溶液、硫酸标准滴定溶液、硫代硫酸钠标准滴定溶液、碘标准滴定溶液、高锰酸钾标准滴定溶液、硫酸铈标准滴定溶液、硫氰酸钠标准滴定溶液和硝酸银标准滴定溶液共九种的“比较”法。 3共性容的修改及其说明 3.1编写格式 根据GB/T 1.1-200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GB/T 20001.4—2001《标准编写规则第4部分:化学分析方法》所要求的格式进行编写。 3.2浓度单位 本标准的浓度单位采用GB/T1.1-200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 GB/T 20001.4-2001《标准编写规则第4部分:化学分析方法》所规定的浓度单位。在此要特别说明的是:3.2.1本标准中数值以“%”表示的均为质量分数,GB 3102.8-1982《量和单位》规定“物质B的质量分数以"WB表示”,即原标准中的含量均应改为质量分数。 “氯化钠含量≥99.5%”、“氯化物(C1)≤0.02%”、“盐酸溶液(20%)”中的“%”均表示质量分数。 但是乙醇(95%)中的“95%”是指体积分数,这是产品名称的一部分,这是化学试剂标准中的特例。 3.2.2本标准中标准滴定溶液的浓度以摩尔每升(mol/L)表示。

材料科学基础习题与答案

- 第二章 思考题与例题 1. 离子键、共价键、分子键和金属键的特点,并解释金属键结合的固体材料的密度比离子键或共价键固体高的原因 2. 从结构、性能等方面描述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 3. 何谓理想晶体何谓单晶、多晶、晶粒及亚晶为什么单晶体成各向异性而多晶体一般情况下不显示各向异性何谓空间点阵、晶体结构及晶胞晶胞有哪些重要的特征参数 4. 比较三种典型晶体结构的特征。(Al 、α-Fe 、Mg 三种材料属何种晶体结构描述它们的晶体结构特征并比较它们塑性的好坏并解释。)何谓配位数何谓致密度金属中常见的三种晶体结构从原子排列紧密程度等方面比较有何异同 5. 固溶体和中间相的类型、特点和性能。何谓间隙固溶体它与间隙相、间隙化合物之间有何区别(以金属为基的)固溶体与中间相的主要差异(如结构、键性、性能)是什么 6. 已知Cu 的原子直径为A ,求Cu 的晶格常数,并计算1mm 3Cu 的原子数。 ( 7. 已知Al 相对原子质量Ar (Al )=,原子半径γ=,求Al 晶体的密度。 8 bcc 铁的单位晶胞体积,在912℃时是;fcc 铁在相同温度时其单位晶胞体积是。当铁由 bcc 转变为fcc 时,其密度改变的百分比为多少 9. 何谓金属化合物常见金属化合物有几类影响它们形成和结构的主要因素是什么其性能如何 10. 在面心立方晶胞中画出[012]和[123]晶向。在面心立方晶胞中画出(012)和(123)晶面。 11. 设晶面(152)和(034)属六方晶系的正交坐标表述,试给出其四轴坐标的表示。反之,求(3121)及(2112)的正交坐标的表示。(练习),上题中均改为相应晶向指数,求相互转换后结果。 12.在一个立方晶胞中确定6个表面面心位置的坐标,6个面心构成一个正八面体,指出这个八面体各个表面的晶面指数,各个棱边和对角线的晶向指数。 13. 写出立方晶系的{110}、{100}、{111}、{112}晶面族包括的等价晶面,请分别画出。

热工基础课后答案超详细版

第一章 思考题 1.平衡状态与稳定状态有何区别?热力学中为什幺要引入平衡态得概念? 答:平衡状态就是在不受外界影响得条件下,系统得状态参数不随时间而变化得状态.而稳定状态则就是不论有无外界影响,系统得状态参数不随时间而变化得状态。可见平衡必稳定,而稳定未必平衡。热力学中引入平衡态得概念,就是为了能对系统得宏观性质用状态参数来进行描述. 2.表压力或真空度能否作为状态参数进行热力计算?若工质得压力不变,问测量其压力得 压力表或真空计得读数就是否可能变化? 答:不能,因为表压力或真空度只就是一个相对压力。若工质得压力不变,测量其压力得压力表或真空计得读数可能变化,因为测量所处得环境压力可能发生变化。 3.当真空表指示数值愈大时,表明被测对象得实际压力愈大还就是愈小? 答:真空表指示数值愈大时,表明被测对象得实际压力愈小。 4、准平衡过程与可逆过程有何区别? 答:无耗散得准平衡过程才就是可逆过程,所以可逆过程一定就是准平衡过程,而准平衡过程不一定就是可逆过程. 5、不可逆过程就是无法回复到初态得过程,这种说法就是否正确? 答:不正确。不可逆过程就是指不论用任何曲折复杂得方法都不能在外界不遗留任何变化得情况下使系统回复到初态,并不就是不能回复到初态。 6、没有盛满水得热水瓶,其瓶塞有时被自动顶开,有时被自动吸紧,这就是什幺原因? 答:水温较高时,水对热水瓶中得空气进行加热,空气压力升高,大于环境压力,瓶塞被自动顶开。而水温较低时,热水瓶中得空气受冷,压力降低,小于环境压力,瓶塞被自动吸紧。 7、用U形管压力表测定工质得压力时,压力表液柱直径得大小对读数有无影响? 答:严格说来,就是有影响得,因为U型管越粗,就有越多得被测工质进入U型管中,这部分工质越多,它对读数得准确性影响越大。 习题 1-1解: 1. 2. 3. 4. 1-2图1-8表示常用得斜管式微压计得工作原理。由于有引风机得抽吸,锅炉设备得烟道中得压力将略低于大气压力。如果微压机得斜管倾斜角,管内水 解:根据微压计原理,烟道中得压力应等于环境压力与水柱压力之差

溶液基础知识及练习题含答案

《溶液》 一、溶液的形成 1、溶液 (1)溶液的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2)溶液的基本特征:均一性、稳定性的混合物 注意: a 、溶液不一定无色,如CuSO 4为蓝色 FeSO 4为浅绿色 Fe2(SO 4)3为黄色 b 、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水是最常用的溶剂 c 、溶液的质量 = 溶质的质量 + 溶剂的质量 溶液的体积 ≠ 溶质的体积 + 溶剂的体积 d 、溶液的名称:溶质的溶剂溶液(如:碘酒——碘的酒精溶液) 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液体为溶剂 2、溶质和溶剂的判断 有水,水为溶剂 液体溶于液体,无水,量多的为溶剂 3、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1)概念: 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所得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2)判断方法:看有无不溶物或继续加入该溶质,看能否溶解 (3)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 注:①Ca(OH)2和气体等除外,它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②最可靠的方法是:加溶质、蒸发溶剂 (4)浓、稀溶液与饱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关系 ①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 ②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如饱和的石灰水溶液就是稀溶液 ③在一定温度时,同一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要比它的不饱和溶液浓 (5)溶解时放热、吸热现象 溶解吸热:如NH 4NO 3溶解 溶解放热:如NaOH 溶解、浓H 2SO 4溶解 溶解没有明显热现象:如NaCl 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 加溶剂或改变温度 加溶质或蒸发溶剂或改变温 度

二、溶解度 1、固体的溶解度 (1)溶解度定义: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四要素:①条件:一定温度②标准:100g溶剂③状态:达到饱和④质量:单位:克(2)溶解度的含义: 20℃时NaCl的溶液度为36g含义: 在20℃时,在10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36克NaCl 或在20℃时,NaCl在100克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为36克 (3)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 ①溶质、溶剂的性质(种类)②温度 大多数固体物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如KNO3 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如NaCl 极少数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如Ca(OH)2 (4)溶解度曲线 溶解度曲线的意义: ①溶解度曲线表示某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或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 ②溶解度曲线上的每一个点表示溶质在某一温度下的溶解度。此时,溶液必定是饱和溶液。 ③两条曲线的交叉点表示两种物质在该温度下具有相同的溶解度。在该温度下,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④在溶解度曲线的下方的点,表示该温度下的溶液是该物质的不饱和溶液。 ⑤在溶解度曲线上方的点,表示该温度下的溶液是该物质的过饱和溶液,也就是说,在溶液中存在未溶解的溶质。 2、气体的溶解度 (1)气体溶解度的定义:在压强为101kPa和一定温度时,气体溶解在1体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气体体积。 (2)影响因素:①气体的性质②温度(温度越高,气体溶解度越小) ③压强(压强越大,气体溶解度越大) 3、混合物的分离

材料科学基础课后习题答案第二章

第2章习题 2-1 a )试证明均匀形核时,形成临界晶粒的△ G K 与其临界晶核体积 V K 之间的关系式为 2 G V ; b )当非均匀形核形成球冠形晶核时,其△ 所以 所以 2-2如果临界晶核是边长为 a 的正方体,试求出其厶G K 与a 的关系。为什么形成立方体晶核 的厶G K 比球形晶核要大? 解:形核时的吉布斯自由能变化为 a )证明因为临界晶核半径 r K 临界晶核形成功 G K 16 故临界晶核的体积 V K 4 r ; G V )2 2 G K G V b )当非均匀形核形成球冠形晶核时, 非 r K 2 SL G V 临界晶核形成功 3 3( G ;7(2 3cos 3 cos 故临界晶核的体积 V K 3(r 非)3(2 3 3cos 3 cos V K G V 1 ( 3 卸2 3 3cos cos )G V 3 3(書 (2 3cos cos 3 ) G K % G K 与V K 之间的关系如何? G K

G V G v A a3G v 6a2 3 得临界晶核边长a K G V

临界形核功 将两式相比较 可见形成球形晶核得临界形核功仅为形成立方形晶核的 1/2。 2-3为什么金属结晶时一定要有过冷度?影响过冷度的因素是什么?固态金属熔化时是否 会出现过热?为什么? 答:金属结晶时要有过冷度是相变热力学条件所需求的, 只有△ T>0时,才能造成固相的自 由能低于液相的自由能的条件,液固相间的自由能差便是结晶的驱动力。 金属结晶需在一定的过冷度下进行,是因为结晶时表面能增加造成阻力。固态金属熔 化时是否会出现过热现象,需要看熔化时表面能的变化。如果熔化前后表面能是降低的, 则 不需要过热;反之,则可能出现过热。 如果熔化时,液相与气相接触,当有少量液体金属在固体表面形成时,就会很快覆盖 在整个固体表面(因为液态金属总是润湿其同种固体金属 )。熔化时表面自由能的变化为: G 表面 G 终态 G 始态 A( GL SL SG ) 式中G 始态表示金属熔化前的表面自由能; G 终态表示当在少量液体金属在固体金属表面形成 时的表面自由能;A 表示液态金属润湿固态金属表面的面积;b GL 、CSL 、CSG 分别表示气液相 比表面能、固液相比表面能、固气相比表面能。因为液态金属总是润湿其同种固体金属,根 据润湿时表面张力之间的关系式可写出:b SG 》6GL + (SL 。这说明在熔化时,表面自由能的变 化厶G 表w o ,即不存在表面能障碍,也就不必过热。实际金属多属于这种情况。如果固体 16 3 3( G v )2 1 32 3 6 2 (G v )2 b K t K 4 G V )3 G V 6( 4 G v )2 64 3 96 3 32 r K 2 ~G ?, 球形核胚的临界形核功 (G v )2 (G v )2 (G v )2 G b K 2 G v )3 16 3( G v )2

工程热力学思考题参考答案,第四章

第四章气体和蒸汽的基本热力过程 4.1试以理想气体的定温过程为例,归纳气体的热力过程要解决的问题及使用方法解决。 答:主要解决的问题及方法: (1) 根据过程特点(及状态方程)——确定过程方程 (2) 根据过程方程——确定始、终状态参数之间的关系 (3) 由热力学的一些基本定律——计算,,,,,t q w w u h s ??? (4) 分析能量转换关系(P —V 图及T —S 图)(根据需要可以定性也可以定量) 例:1)过程方程式:T =常数(特征)PV =常数(方程) 2)始、终状态参数之间的关系: 12p p =2 1 v v 3)计算各量:u ?=0、h ?=0、s ?=21p RIn p -=21 v RIn v 4)P ?V 图,T ?S 图上工质状态参数的变化规律及能量转换情况 4.2对于理想气体的任何一种过程,下列两组公式是否都适用 答:不是都适用。第一组公式适用于任何一种过程。第二组公式21()v q u c t t =?=-适于定容过程,21()p q h c t t =?=-适用于定压过程。 4.3在定容过程和定压过程中,气体的热量可根据过程中气体的比热容乘以温差来计算。定温过程气体的温度不变,在定温过程中是否需对气体加入热量?如果加入的话应如何计算? 答:定温过程对气体应加入的热量 4.4过程热量q 和过程功w 都是过程量,都和过程的途径有关。由理想气体可逆定温过程热量公式 2 111 v q p v In v =可知,故只要状态参数1p 、1v 和2v 确定了,q 的数值也确定了,是否q 与途径无关? 答:对于一个定温过程,过程途径就已经确定了。所以说理想气体可逆过程q 是与途径有关的。 4.5在闭口热力系的定容过程中,外界对系统施以搅拌功w δ,问这v Q mc dT δ=是否成立? 答:成立。这可以由热力学第一定律知,由于是定容过2211 v v dv w pdv pv pvIn RTIn v v v ====??为零。故v Q mc dT δ=,它与外界是否对系统做功无关。 4.6绝热过程的过程功w 和技术功t w 的计算式: w =12u u -,t w =12h h - 是否只限于理想气体?是否只限于可逆绝热过程?为什么?

溶液的浓度知识点与练习

第三节 溶质的质量分数 ● 牢记下面的公式: %100%100?+=?=溶剂质量 溶质质量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 ● 使用该公式时的注意事项: ? 溶质的质量就是指形成溶液的那部分溶质,没有进入溶液的溶质不应考虑。(计算溶质 质量时要考虑溶解度) ? 溶液的质量包括溶液中所有溶质的质量。 ? 上下的单位要统一。 ● %100g 100?+=s s 分数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3、常见题型及基本思路: (1)溶液加水稀释的计算: 根据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相等,可用以下计算式计算:m(浓)×a%(浓)=[m(浓)+m(水)] ×a%(稀) (2)溶质质量分数不同的同溶质溶液混合问题: 一般可用下式计算: m(浓)×a%(浓)+m(稀)×a%(稀)=m(混)×a%(混)

(3)求化学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问题: 通过化学反应计算出溶质质量,再分析各量间关系求出溶液总质量,运用公式计算出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求反应后所得溶液质量的一般方法:质量守恒法、溶液质量=m(反应物)-m↓-m↑、 二、典型例题 例1:现有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过氧乙酸溶液,欲配制成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溶液来使用,需加水多少克? 解:设需加水质量为x, 100g×15%=(100g+x)×1、5% x=900g、 例2:配制2000g20%的稀硫酸用以除锈,需98%的浓硫酸与水各多少毫升? 解:设需浓硫酸的质量为x 2000g×20%=x×98% x=408、2g 浓硫酸体积=408、2g÷1、84g/cm3=221、8mL 水的体积=(2000g-408、2g)÷1g/cm3=1591、8mL 例3:实验室用95%的浓硫酸与5%的稀硫酸来配制20%的硫酸180g,需要95%的硫酸与5%的硫酸各多少克? 解:设需要95%,5%硫酸的质量分别为x,y

材料科学基础习题要点

查看文本 习题 一、名词解释 金属键; 结构起伏; 固溶体; 枝晶偏析; 奥氏体; 加工硬化; 离异共晶; 成分过冷; 热加工; 反应扩散 二、画图 1在简单立方晶胞中绘出()、(210)晶面及[、[210]晶向。 2结合Fe-Fe3C相图,分别画出纯铁经930℃和800℃渗碳后,试棒的成分-距离曲线示意图。 3如下图所示,将一锲形铜片置于间距恒定的两轧辊间轧制。试画出轧制后铜片经再结晶后晶粒大小沿片长方向变化的示意图。 4画出简单立方晶体中(100)面上柏氏矢量为[010]的刃型位错与(001)面上柏氏矢量为[010]的刃型位错交割前后的示意图。 5画图说明成分过冷的形成。 三、Fe-Fe3C相图分析 1用组织组成物填写相图。 2指出在ECF和PSK水平线上发生何种反应并写出反应式。 3计算相图中二次渗碳体和三次渗碳体可能的最大含量。 四、简答题 1已知某铁碳合金,其组成相为铁素体和渗碳体,铁素体占82%,试求该合金的含碳量和组织组成物的相对量。 2什么是单滑移、多滑移、交滑移?三者的滑移线各有什么特征,如何解释?。 3设原子为刚球,在原子直径不变的情况下,试计算g-Fe转变为a-Fe时的体积膨胀率;如果测得910℃时g-Fe和a-Fe的点阵常数分别为0.3633nm和0.2892nm,试计算g-Fe转变为a-Fe的真实膨胀率。 4间隙固溶体与间隙化合物有何异同? 5可否说扩散定律实际上只有一个?为什么? 五、论述题 τC 结合右图所示的τC(晶体强度)—ρ位错密度 关系曲线,分析强化金属材料的方法及其机制。 晶须 冷塑变 六、拓展题 1 画出一个刃型位错环及其与柏士矢量的关系。 2用金相方法如何鉴别滑移和孪生变形? 3 固态相变为何易于在晶体缺陷处形核? 4 画出面心立方晶体中(225)晶面上的原子排列图。 综合题一:材料的结构 1 谈谈你对材料学科和材料科学的认识。 2 金属键与其它结合键有何不同,如何解释金属的某些特性? 3 说明空间点阵、晶体结构、晶胞三者之间的关系。 4 晶向指数和晶面指数的标定有何不同?其中有何须注意的问题? 5 画出三种典型晶胞结构示意图,其表示符号、原子数、配位数、致密度各是什么? 6 碳原子易进入a-铁,还是b-铁,如何解释? 7 研究晶体缺陷有何意义? 8 点缺陷主要有几种?为何说点缺陷是热力学平衡的缺陷?

工程热力学-课后思考题答案

第一章基本概念与定义 1.答:不一定。稳定流动开口系统内质量也可以保持恒定 2.答:这种说法是不对的。工质在越过边界时,其热力学能也越过了边界。但热力学能不是热量,只要系统和外界没有热量地交换就是绝热系。 3.答:只有在没有外界影响的条件下,工质的状态不随时间变化,这种状态称之为平衡状态。稳定状态只要其工质的状态不随时间变化,就称之为稳定状态,不考虑是否在外界的影响下,这是他们的本质区别。平衡状态并非稳定状态之必要条件。物系内部各处的性质均匀一致的状态为均匀状态。平衡状态不一定为均匀状态,均匀并非系统处于平衡状态之必要条件。 4.答:压力表的读数可能会改变,根据压力仪表所处的环境压力的改变而改变。当地大气压不一定是环境大气压。环境大气压是指压力仪表所处的环境的压力。 5.答:温度计随物体的冷热程度不同有显著的变化。 6.答:任何一种经验温标不能作为度量温度的标准。由于经验温标依赖于测温物质的性质,当选用不同测温物质的温度计、采用不同的物理量作为温度的标志来测量温度时,除选定为基准点的温度,其他温度的测定值可能有微小的差异。 7.答:系统内部各部分之间的传热和位移或系统与外界之间的热量的交换与功的交换都是促使系统状态变化的原因。 8.答:(1)第一种情况如图1-1(a),不作功(2)第二种情况如图1-1(b),作功(3)第一种情况为不可逆过程不可以在p-v图上表示出来,第二种情况为可逆过程可以在p-v图上表示出来。 9.答:经历一个不可逆过程后系统可以恢复为原来状态。系统和外界整个系统不能恢复原来状态。 10.答:系统经历一可逆正向循环及其逆向可逆循环后,系统恢复到原来状态,外界没有变化;若存在不可逆因素,系统恢复到原状态,外界产生变化。 11.答:不一定。主要看输出功的主要作用是什么,排斥大气功是否有用。

溶液知识点+练习题

一、物质在水中的分散 1、物质的溶解:物质以分子或离子的形式均匀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的过程,叫做物质的溶 解 拓展:泥土分散到水中形成的是悬浊液。因为它是以细小固体颗粒分散在水中 油分散到水中形成乳浊液,因为它是以小液滴分散在水中 (1)溶液的特征:均一性、稳定性 a 、均一性:是指溶液各部分的组成、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完全一样。 b 、稳定性:是指在温度等外部因素不改变的情况下,无论放置多久,溶液也不会出现分层 或沉淀现象 (2)溶液的组成 注意:a 、溶质:被溶解的物质叫溶质 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溶剂 b 、溶质、溶剂的判断 ①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气体。 ②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时,固体、气体是溶质,液体是溶剂。 ③有水存在时,不管水多水少,水一律为溶剂。 ④不指明溶剂,均指水溶液。 ⑤两种液体互相溶解时,量少的为溶质。 ⑥当物质溶于水与水反应时,溶质为反应后的生成物。 4、物质溶于水的温度变化: 在物质溶解于水形成溶液的过程中,通常伴有热量的变化。有 些物质溶解使溶液的温度升高,有些物质溶解的温度降低 有时候,我们希望物质能较快溶解在水中,你有哪些办法呢? 一、溶液的组成 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 溶液的读法:读作:某某(溶质)的某某(溶剂)溶液。 如:碘溶于酒精形成的溶液,读作“碘的酒精溶液”;氯化钠溶于水形成的溶液读作“氯化 钠(的水)溶液” 二、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 1、溶质的质量分数 (1)定义:溶质的质量与溶液的质量之比 (2)公式: 溶质的质量分数= = 说明:1 2、在一定温度下,对某种溶质而言,其溶质质量分数有最大值,即溶液饱和时。 3、在计算溶质质量分数时,必须分清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溶液质量。 现有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氯化钠溶液,其20%表示的含义就是每 g 氯化钠溶液中含有氯 化钠 g 2、医疗上的生理盐水是溶质质量分数约为0.9%的氯化钠溶液,现用1000g 生理盐水给 某病人输液,则有 克氯化钠和 克水进入病人体内。 溶质 溶剂

GB/T601《化学试剂标准滴定溶液的制备》注释

GB/ T 601《化学试剂标准滴定溶液的制备》注释 1概述 标准滴定溶液是滴定分析和微量分析等的量值溯源,其主要用途是化工产品的主体含量和产品中杂质含量的测定。在有机化工、无机化工、食品及食品添加剂、农药化肥、冶金、石油化工、日用化工等很多行业以及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质量监督和检验工作中广泛应用。 标准滴定溶液的制备主要依据是GB/ T 601《化学试剂标准滴定溶液的制备》 2 GB /T 601 —2002《化学试剂标准滴定溶液的制备》主要修改内容 2.1 新增加的内容 2.1.1 一般规定中增加了以下内容: 1) 规定了滴定速度。 2) 标准滴定溶液浓度平均值的扩展不确定度。 3) 可使用二级纯度标准物质或定值标准物质代替工作基准试剂进行标定或直接制备,并在计算标准滴定溶液浓度值时,将其质量分数代入计算式中。 4) 规定了标准滴定溶液贮存容器材料。 2.1.2标准滴定溶液的制备中增加以下内容: 1) 重铬酸钾标准滴定溶液、碘酸钾标准滴定溶液、氯化钠标准滴定溶液、碘标准滴定溶液和硫氰酸钾标准滴定溶液标定方法增加了方法二; 2) 高氯酸标准滴定溶液配制方法中增加了方法二; 3) 增加了氢氧化钾--乙醇标准滴定溶液。 2.1.3附录中增加的内容 1) 附录A中补充了碳酸钠标准滴定溶液、氢氧化钾-乙醇标准滴定溶液的补正值; 2) 附录B标准滴定溶液浓度平均值不确定度的计算。 2.2修改内容 ――工作基准试剂称量的精确度; ――工作基准试剂的质量;

――工作基准试剂摩尔质量的有效位数; 标定重复性临界极差; 标定时的滴定体积和量取被标定溶液的体积; 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硫代硫酸钠标准滴定溶液配制方法; ――溴标准滴定溶液的基本单元; ――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标准滴定溶液[c(EDTA)=0.05mol/L]) 的标定方法和[c(EDTA)=0.02mol/L]的计 算式; ――氯化锌标准滴定溶液、氯化镁标准滴定溶液、硫氰酸钠标准滴定溶液的标定方法。 2.3取消内容 ――取消了原标准“3.6”和“3.7”条中有关“比较”的相关规定 --- 取消了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盐酸标准滴定溶液、硫酸标准滴定溶液、硫代硫酸钠标准滴定溶液、 碘标准滴定溶液、高锰酸钾标准滴定溶液、硫酸铈标准滴定溶液、硫氰酸钠标准滴定溶液和硝酸银标准滴定溶液共九种的“比较”法。 3共性内容的修改及其说明 3.1编写格式 根据GB/T 1.1-200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GB/T 20001.4 —2001 《标准编写规则第4部分:化学分析方法》所要求的格式进行编写。 3.2浓度单位 本标准的浓度单位采用GB/T1.1-200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 GB/T 20001.4-2001《标准编写规则第4部分:化学分析方法》所规定的浓度单位。在此要特别说明的是: 3.2.1本标准中数值以“%”表示的均为质量分数,GB 3102.8-1982《量和单位》规定“物质B的质量分数以"WB表示”,即原标准中的含量均应改为质量分数。 “氯化钠含量> 99.5 %”、“氯化物(C1) < 0.02 %”、“盐酸溶液(20 %) ”中的“%”均表示质量分数。 但是乙醇(95 % )中的“95%”是指体积分数,这是产品名称的一部分,这是化学试剂标准中的特例。3.2.2本标准中标准滴定溶液的浓度以摩尔每升(mol /L)表示。

《材料科学基础》习题与思考题电子教案

《材料科学基础》习题与思考题

《材料科学基础教程》复习题与思考题 一、选择与填空 1-1下列组织中的哪一个可能不是亚稳态,即平衡态组织? a)马氏体+残余奥氏体b)上贝氏体c)铁素体+珠光体d)奥氏体+贝氏体 1-2下列组织中的哪一个可能不是亚稳态? a)铁碳合金中的马氏体b)铁碳合金中的珠光体+铁素体 c)铝铜合金中的a +GPZ d铁碳合金中的奥氏体+贝氏体 1-3单相固溶体在非平衡凝固过程中会形成成分偏析: a)若冷却速度越大,则成分偏析的倾向越大; b)若过冷度越大,则成分偏析的倾向越大; c)若两组元熔点相差越大,则成分偏析的倾向越小; d)若固相线和液相线距离越近,贝U成分偏析的倾向越小。 1-4有两要平等右螺旋位错,各自的能量都为E1,当它们无限靠近时,总能量为—a)2E1 b) 0 c) 4E1 1-13两根具有反向柏氏矢量的刃型位错在一个原子面间隔的两个平行滑移面上相向运动以后,在相遇处___________ 。 a)相互抵消b)形成一排间隙原子c)形成一排空位 1-15位错运动方向处处垂直于位错线,在运动过程中是可变的,晶体做相对滑动的方向—。 a)随位错线运动方向而改变b)始终是柏氏矢量方向c)始终是外力方向 1-16位错线张力是以单位长度位错线能量来表示,则一定长度位错的线张力具有— 纲。 a)长度的b)力的c)能量的 1-17位错线上的割阶一般通过—形成。

a)位错的交割b)共格界面c)小角度晶界 1-7位错上的割阶一般通过 _形成。 a)孪生b)位错的交滑移c)位错的交割 1-23刃形位错的割阶部分—。 a)为刃形位错b)为螺形位错c)为混合位错 1-24面心立方晶体中Frank不全位错最通常的运动方式是 _。 a)沿{111}面滑移b)沿垂直于{111}的面滑移c)沿{111}面攀移 1-25位错塞积群的一个重要效应是在它的前端引起______ 。 a)应力偏转b)应力松弛c)应力集中 1-26面心立方晶体中关于Shcockley分位错的话,正确的是_____ 。 a)Shcockle y分位错可以是刃型、螺型或混合型; b)刃型Shcockley分位错能滑移和攀移; c)螺型Shcockley分位错能交滑移。 1-27汤普森四面体中罗-罗向量、不对应罗-希向量、希-希向量分别有个。 a)12, 24, 8,12 b)24, 24, 8,12 c)12,24, 8,6 1-32 ______ ,位错滑移的派—纳力越小。 a)相邻位错的距离越大b)滑移方向上的原子间距越大c)位错宽度越大 1 —33层错和不全位错之间的关系是__ 。 a)层错和不全位错交替出现;b)层错和不全位错能量相同; c)层错能越高,不全位错柏氏矢量模越小;d)不全位错总是出现在层错和完整晶体的交界处。 1 —34位错交割后原来的位错线成为折线,若—。

工程热力学第四版课后思考题答案解析

1.闭口系与外界无物质交换,系统内质量保持恒定,那么系统内质量保持恒定的热力系一定是闭口系统吗? 不一定,稳定流动系统内质量也保持恒定。 2.有人认为开口系统内系统与外界有物质交换,而物质又与能量不可分割,所以开口系统不可能是绝热系。对不对,为什么?不对,绝热系的绝热是指热能单独通过系统边界进行传递(传热量),随物质进出的热能(准确地说是热力学能)不在其中。 3.平衡状态与稳定状态有何区别和联系?平衡状态一定是稳定状态,稳定状态则不一定是平衡状态。 4.倘使容器中气体的压力没有改变,试问安装在该容器上的压力表的读数会改变吗?绝对压力计算公式 p =p b +p g (p > p b ), p = p b -p v (p < p b ) 中,当地大气压是否必定是环境大气 压? 当地大气压p b 改变,压力表读数 就会改变。当地大气压 p b 不一定是环境大气压。 5.温度计测温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6.经验温标的缺点是什么?为什么? 不同测温物质的测温结果有较大的误差,因为测温结果依赖于测温物质的性质。 7.促使系统状态变化的原因是什么?举例说明。 有势差(温度差、压力差、浓度差、电位差等等)存在。 8.分别以图1-20所示的参加公路自行车赛的运动员、运动手枪中的压缩空气、杯子里的热水和正在运行的电视机为研究对象,说明这些是什么系统。 参加公路自行车赛的运动员是开口系统、运动手枪中的压缩空气是闭口绝热系统、杯子里的热水是开口系统(闭口系统——忽略蒸发时)、正在运行的电视机是闭口系统。 4题图

9.家用电热水器是利用电加热水的家用设备,通常其表面散热可忽略。取正在使用的家用电热水器为控制 体(但不包括电加热器),这是什么系统?把电加热器包括在研究对象内,这是什么系统?什么情况下能构成孤立系统? 不包括电加热器为开口(不绝热)系统(a 图)。包括电加热器则为开口绝热系统(b 图)。 将能量传递和质量传递(冷水源、热水汇、热源、电源等)全部包括在内,构成孤立系统。或者说,孤立系统把所有发生相互作用的部分均包括在内。 10.分析汽车动力系统(图1-21)与外界的质能交换情况。吸入空气,排出烟气,输出动力(机械能)以克服阻力,发动机水箱还要大量散热。不考虑燃烧时,燃料燃烧是热源,燃气工质吸热;系统包括燃烧时,油料发生减少。 11.经历一个不可逆过程后,系统能否恢复原来状态?包括系统和外界的整个系统能否恢复原来状态? 经历一个不可逆过程后,系统可以恢复原来状态,它将导致外界发生变化。包括系统和外界的整个大系统不能恢复原来 状态。 12.图1-22中容器为刚性绝热容器,分成两部分,一部分装气体,一部分 抽成真空,中间是隔板, (1)突然抽去隔板,气体(系统)是否作功? p 1 9题图

生活中的水_基础知识填空_含答案

第一单元基础知识 姓名学号 水的组成: 1、在水中通直流电后,在极产生体积较大的气体,用点燃的火柴接近这种气体,发现它会,产生色的火焰,这种气体是。极产生的气体体积较小,这种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说明这种气体是。 2、水的电解表达式:。说明水是由和组成。 水的密度: 1、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2、计算公式: 3、国际单位:常用单位:,它们之间的换算: 4、常见物质的密度:ρ水= ;表示的意义: ρ酒精= ;ρ铁= ;ρ铜= ; ρ铝= 。 5、密度是物质的一种。同种物质的密度与和无关,但等于它们的比值。 6、两种不同的物质,体积相同的情况下,密度越大的物质,质量越;质量相同的情况 下,密度越大的物质,体积越。 水的压强; 1、压力的产生是由于物体间的相互,方向与受力物体的接触面,并指向受 力物体。在水平面上的物体对接触面的压力大小等于大小。 2、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 3、物体在上受到的压力,叫做压强。 4、计算公式:单位: 5、减小压强的方法:,。 6、压强计是测量内部的压强,橡皮膜上受到的压强越大,U型管两边的液 面的也越大。 7、液体对容器的和都会产生压强。液体的内部都有压强,液体内部的压 强随的增加而增大。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发向的压强都。液体的压强还跟液体的有关。液体的压强可用公式表示。 水的浮力 1、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或气体)托的力叫做浮力。浮力的方 向是。 2、阿基米德原理: 。公式。 3、物体浮沉条件: (1)当、,物体上浮。

(2)当、,物体悬浮。 (3)当、,物体下沉。 4、密度计是测量的密度。原理是:在各种液体中密度计处于,则 G=F浮= 。 5、潜水艇的沉浮原理是靠改变自身的来实现。鱼是靠改变自身的来实现。 物体在水中的分散、溶解状况: 1、溶液是由、组成,是混合物。它的特征是、。 2、饱和溶液:在一定的下,在一定量的中,不能再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 溶液。相反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溶液。 3、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的方法:,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的方法:。 4、(固体)溶解度的概念: 。它是定量表 示。公式。 5、不同的物质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可用来表示。大多数的固体物质溶解 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影响不大,如; 极少数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如。 6、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大小的内因有;外因有。 7、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定量表示。公式。 物质在水中的结晶 1、晶体的特征是有、。 2、结晶的方法有:(1)法,适用于, (2)法,适用于。 水的利用和保护: 1、地球上分布最多的是水。人类可以直接利用的水资源 有:、、。对陆地淡水资源补充最重要的循环是:。 2、我国的水资源分布存在和不均匀,人均水资源的占有量只有世界 平均水平的。 3、污水净化的方法有、、。过滤法是根据物质的溶解 性不同除去液体中物质。蒸馏法是根据各种液体的不同。 实验: 1、测量不规则的小石块的密度,可先用测出质量,再用测出质量,根据 公式算出密度。 2、配制一定的质量分数的溶液的步骤是、、。 3、粗盐的精制步骤分:、、。过滤装置要注意“一 、二、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