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世纪与中国民法的发展

世纪与中国民法的发展

世纪与中国民法的发展
世纪与中国民法的发展

21世纪与中国民法的发展

王家福

20世纪已经逝去。人类业已跨入新的充满希望的21世纪。民法是一部国家最基础、最根本的重要法律。它以调整人与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规范社会的基本生活,保障自然人、法人权利为己任。民法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民法的自治精神是人创造活动和社会现代化不竭的源泉。历史经验表明,一个国家民法健全与否直接关系到这个国家经济的发展,涉及到这个国家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的幸福,影响到这个国家的前途与命运。中国是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21世纪中国民法状况如何,无疑是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诚然,中国民法的发展曾经经历过一段曲折。但是,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起,中国人民从实践中认真总结了经验与教训,并经过自己的艰苦努力,终于使中国民法走上正确发展的道路,创造出可喜的成就,为21世纪中国民法的发展开拓了光明前景。

20世纪70年代末,在中国大地上开始进行改变中国命运、有利于亚洲和世界稳定与繁荣的伟大改革。这场伟大改革引起了中国经济、政治、社会深刻的变化:其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体生成。在中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是体制上一次根本性变革。它摈弃了那种经过实践证明容易导致经济萎缩甚至失败的旧模式,找到一条使中国经济能够逐步走向繁荣昌盛的正确科学的道路。经过20多年的深入改革,中国经济发生了巨大变化:经济市场化了;经济成分多元化了;市场主体多元化了;利益多元化了;经济开放化、国际化了。这一切表明,中国经济的主要方面业已基本上按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运作。而市场经济的自由、平等、公平竞争、诚实信用等内在属性,即为中国民法发展提供了前提。其二,国家经济职能的根本性转变。中国已不再认为将作为公权力的国家和作为所有者的国家的一切权力集为一身为社会主义国家的优点。而正通过改革把这两者严格区分开来,坚决维护国家的公权力机关的性质,只肩负对经济宏观调控和适度干预职能,而不直接从事经营活动。这一重大转变,即为中国民法创造了得以生存发展的必需条件。其三,市民社会的孕育发展。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扩大、市场经济的发展壮大,中国原来长期只有政治国家及其附属物——经济机关(企业、公社、生产队)的状态大大改变,逐步出现了彼此独立,互相地位平等的数以亿计的市场主体,为数众多的行业协会、同业公会,越来越多的中介组织。所有这些逐步形成了与政治国家不同的市民社会。尽管这一市民社会还在生成,且具有不少中国特色,但是无论如何它的出现势必为中国民法发展开辟

一个广阔的空间。以上这三项巨大变化,就从客观上确立了中国民法的重要地位,开启了它在中国蓬勃发展的胜利之门。在20多年里,中国先后制定了民法通则、土地法、房地产法、担保法、合同法、婚姻法、继承法等20多部重要民事法律,以惊人的速度基本构建了以民法通则为统领的现代中国民法体系。

现代中国基本形成的民法体系反映了中国改革的实践,承继了人类文明进程的共同成果,体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反映了时代进步之精神,是一个现代化的民法体系。它确立了私法的重要地位,树立了私法优位和私法自治原则,摈弃了长期只承认公法而否定私法的陈腐观念;它建立了自然人制度、法人制度,确立了企业自由和自己责任原则,从制度上结束了长期不允许自然人和企业成为市场主体的历史;它确立了中国的物权制度,规定了自然人和法人合法财产一体保护原则,使自然人和法人的财产所有权、用益物权、担保物权受到法律的保障,从法律上坚决禁止了曾长期存在的漠视、平调、侵犯财产所有权的现象再现;它建立了合同制度,确立了合同自由原则,使自然人和法人能自主地订立合同,平等地进行交易,以法律形式保证了以往自然人和企业的供、产、销活动中均取决于政府指令的做法成为过去;它明确详尽地规定了自然人的人格权、人身权、物权、债权、知识产权等民事权利。这是中国民事权利宣言,也是中国民事权利保障书;它明确规定了平等、自由、诚实信用、公平、禁止权利滥用等民法基本原则,把坚持私法自治和坚持维护社会正义结合起来,反对恃强凌弱、为富不仁;它建立了侵权行为制度,规定归责原

则和民事责任形式,使自然人、法人在其权利受侵害时有了法定的救济途径。中国正走向权利的时代,一切侵犯自然人、法人权利的行为都将受到法律制裁。现代中国民法,是改革开放的产物,也是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的推动器。它在中国960万平方公里上的施行,不仅大大地更新了人们的观念,大大地改变人们的行为方式,而且极大地提高了亿万人民创业发展的积极性。在20世纪最后20年里,中国在经济巨大发展、社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大幅度提高方面所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中,中国现代民法的确立与实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极为根本和重要的作用。业已初步确立的现代中国民法为21世纪中国民法典制定奠定了基础。

21世纪呼唤中国民法进一步现代化。21世纪是高新技术革命实现新的突破,更加迅猛发展的世纪,是初见端倪的知识经济成熟和发展的世纪,是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向深度和广度发展的世纪,也是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民族伟大复兴、达到现代化彼岸的世纪。在这个世纪里,充满史无前例的战略发展机遇,也存在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并进而把自己建设成为一个中等发达以至发达的现代化国家?极为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进一步健全自己的民法,完成民法典的制定。因为:一、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只有通过进一步健全民法,制定民法典,全面规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主体的活动,创造一个自由创业,平等交易,公平竞争,保护财产,开拓创新,人人奋进的良好的民事法治环境,才能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建立在坚实的基础之上。二、这也是社会诚信体系完整建立的客观要求。只有通过进一步健全民法,制定民法典,使诚实信用这一民法的根本原则体现在所有民事法律规范之中,约束每个参与民事活动的人的行为,编织一个诚信自守者切实受益,而违反诚信者必定付出沉重代价的法网,才能使诚信体系深深植根于社会。三、这还是全社会生机勃勃的民事生活健康运行的必要条件。只有通过进一步健全民法,制定民法典,为社会民主生活方方面面立规建制,构建一个自由、平等、公平、公正、文明、和谐的民事生活法律秩序,才能使日益扩大的社会民事生活有序而健康的运行得到切实的法律保

障。四、这也是完成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和法治国家建设的重要前提。中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六部最基本的法律中,已有宪法、刑法典、刑事诉讼法典、民事诉讼法典、行政诉讼法典等五部业已制定出来。现在唯一缺的是一部民法典。只有通过进一步发展民法,制定民法典,才能完成2010年建成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立法任务,为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伟大进程创造可靠的法制前提。因此,进一步健全民法,制定民法典、势在必行。21世纪制定的中国民法典应当具有浓郁的新时代特点。

(一)更加充分地体现人的价值。这是21世纪中国民法典的第一个特点。21世纪是人更加自由、全面发展的世纪,是人的创造性能更大发挥的世纪,是人的价值更好实现的世纪。新世纪的中国民法典应当是人法,是人的权利法。一定要坚定不移地以人为本,把人摆在全部法典的中心,将人文关怀精神贯穿每个条文。要周全地规定对人的尊严和人格权(包括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信用权和人身自由权)的保护;对人身权(包括生命权、健康权)的保护;对财产权(包括物权、知识产权、债权)的保护。要增加、完善损害赔偿特别是精神损害赔偿的规定,使之与人的价值相适应。要建立起一道防止利用信息技术侵犯个人资料和隐私权的法律保护墙。为了适应技术革命和经济体制改革所引起的社会生活的深刻变化,要从民法上营造一种人人能平等地提高素质,自由地从事创业,诚实地进行交易,公平地获得共同发展而不损害他人与社会的规则与秩序。

(二)完善符合新时代要求的物权制度。这是21世纪中国民法典的第二个特点。世界正在走向知识经济时代,但物权法律制度并未过时。物权是人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社会经济运作的物质前提。这对于作为一个由单一公有经济向混合经济转变的中国来说特别重要。只有健全物权制度,中国现行的以公有制经济为主,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才能巩固与发展。要通过健全物权制度克服公有制固有的虚化所有者,使劳动者、企业与生产资料距离拉远,弱化创造财富的内在动力,容易造成大破坏等弊端,发挥公有制的应有优势。要明确国家财产所有权的全民性质,严格国家所有权行使程序,确认各级国家财产所有权主体,规定国有自然资源、国有行政财产、国有经营财产所有权行使的不同方式,确立国有公司的法人财产所有权,防止部分国家财产所有权的异化,国有财产的流失。要明确集体财产所有权的集体成员特殊共有性质,防止集体所有权由于法律规定不明,而蜕变成个别集体负责人的财产所有权。要进一步完善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制度,更加充分地发挥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的作用。要强化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物权性质,延长期限,允许其出租、抵押、转让。要完善对农民集体所有土地征收制度,严格区分征用、征购,给予合理补偿或价金。要完善和调整所有制结构,提高国有经济的素质和竞争力,发展集体经济和私人经济。要切实保护私有财产所有权,合法的私有财产和合法的公有财产在法律上都是不可侵犯的。只有产权明晰,财产受保护,财产关系稳定,才能调动亿万人民创造、积累、爱护财产的积极性。人民的财产多了,企业的财产多了,

社会才会富裕,国家才会富强。因此,进一步强化物权法律制度,进一步发挥物权制度的巨大激励机制,是21世纪中国振兴的前提与关键。

(三)适时地反映知识经济的内在需要。这是21世纪中国民法典的第三个特点。当今的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以电子信息技术、生物技术为代表的高科技产业迅猛发展,技术创新已成为经济增长的最重要源泉,知识创造、转化和传播正成为人类最重要的社会生产活动。科学技术正改变经济形态与社会生活方式。传统的工业经济的运行规律正悄悄地发生着变化,新的知识经济正在兴起。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如何面对这一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新的时代的到来?唯一的办法就是:一方面竭力尽快完成尚未完成的工业化任务;另一方面毫不迟疑地乘上高新技术革命的快车,尽最大努力用新技术改造、提升、创造自己的产业,用信息化促进工业化,推动经济和社会的进步。这就从客观上决定了中国21世纪的中国民法典不得不不失时机地对有关促进知识经济发展问题作出相应规定:一、要进一步强化知识的财产价值。科学、技术等知识形态财产,是价值连城的无形财产,对人类进步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国21世纪新民法典将在物权篇后面增加知识产权一篇规定,并不断完善改进有关知识产权相关法律。

二、鉴于创新的极端重要性,应当在民法上保护创新自由,以激励和保护人民的观念创新、制度创新、技术创新活动。三、要进一步保护知识产权,扩大保护范围,加强保护力度,切实保护新知识创造者的利益。四、要尽快作出规定,防止网上违约和侵权,推动知识经济的发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