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模因论对汉语外来语素的解释

模因论对汉语外来语素的解释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687127458.html,

模因论对汉语外来语素的解释

作者:范学敏

来源:《现代语文(语言研究)》2010年第05期

摘要:模因论是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新理论,对文化的载体——语言,也有着强大的解释力,

其主张的“模仿和复制”为汉语外来语素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通过模因论的相关理论,对外来语素的产生过程和产生机制进行了探讨,希望以此来补充外来语素的研究领域。

关键词:模因论外来词语素

“外来词”是指一种语言通过借音、借意或借形,从另一种语言中借入的词汇。(周红红,2009)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不同民族、文化、语言之间的交流和融合日益增多,越来越多的外来词被借入汉语,在其汉化的过程中,通过缩略或者提取元素的方式被语素化,提取出的语素会以类词缀的形式与其他汉语语素组合成词。对汉语外来词语素的研究,一般集中在语音语素化上,也很少有理论支撑,本文将对语音、语义、字形三方面的语素化进行讨论,并用模因论来解释这一现象的产生过程和产生机制。

一、模因论与模因

模因论(memetics)是基于达尔文进化论观点解释文化进化规律和社会现象的一种新理论,其最核心的术语是模因(meme)。1976年,英国生物学家,牛津大学教授道金斯(Dawkins)在其著作《自私的基因》(The Selfish Gene)中首次提出了模因(meme),“它是与生物进化的基因相对应的文化信息遗传或复制的基本单位”。(Dawkins,1976)

Heylighen(1998)认为,模因的复制要经历四个阶段:

1.同化(assimilation),指所呈现的模因被宿主注意、理解和接受。注意是指模因载体的显著程度足以引起宿主的关注;理解是指宿主能将该呈现的模因纳入自己的认知体系,会下意识地积累与传统文化一致的模因。

2.记忆(retention),模因在宿主的大脑里停留的时间越长,传播和影响其他个体的可能性越大。记忆具有很强的选择性,只有少数模因能够被保存下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