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6年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专业考研笔记资料-考研真题-考研参考书

2016年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专业考研笔记资料-考研真题-考研参考书

2016年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专业考研笔记资料-

考研真题-考研参考书

人大公管学院行政管理考研841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张成福《公共管理学》三.市场机制含义。(完全竞争市场)

1.含义:

市场的自动调节功能就称为市场机制

2.完全竞争市场6项假设:【简单方式】

(1)价格接受(2)统治性(3)信息充分(4)供给明确(5)无勾结(6)自由进入

四.市场失灵含义,种类。原因。

1.含义:是因市场缺陷而引起的资源配置的无效率

2.种类:

(1)市场机制无法将社会资源予以有效配置.

(2)市场经济无法解决效率以外的非经济目标。

3.原因:

(1)公共物品的提供.

市场化的资源配置是以消费者的偏好为依据的,对于消费者的偏好在市场上反映不出来的商品和服务即公共产品,市场根本不能进行生产

和分配。即使有些社会性需求也可能同过市场机制来满足,如教育道

路等但完全依靠市场体系,消费者往往得不到合乎社会需求的供应量,

应由政府来补助其中不足的部分。‘负需求’也要通过政府政策来遏制。

(2)市场经济中的垄断

市场实现资源配置优化的前提条件之一,是竞争存在与不存在垄断的现象。事实上,市场经济面临的都是不完全竞争,从而导致垄了断和

寡头经济。市场自身是解决不了垄断问题的。需要政府针对因垄断或其

它非竞争性因素的存在以及所引起的竞争的不完全性,采取有效的措施,保证竞争的有效性。

(3)市场经济的外部性

它分为外部经济(某一经济活动或项目产生的效益被与该项目无关

的人所享用),外部不经济(某一企业的经济活动造成的经济损失并不由该企业承担)2者都会造成资源配置障碍。。导致市场不足或过剩。对此,政府有必要发挥作用。

(4)市场波动与经济的不稳定性。

市场从来就含有不稳定性。它的发展始终是以周期性的增长形势进行的。市场经济自发性的交换过程,始终孕育着经济活动急剧并大幅度变动的可能性。这种变动,危害到市场机制的有效性,往往给资源分配、收入分配带来不利影响。对此,市场自身无法实现自动的调节,而需要政府通过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来发挥作用。

(5)市场经济下的收入不平等

以市场机制为前提的收入分配,是由市场上的力量关系、个人能力、继承财产的多少、利用教育机会的可能性以及在社会上的灵活性等方面决定的。因此便产生了各种不平等。这种不平等无论是从社会公正、社会稳定,还是从经济效率来看,均是不理想的。政府的作用就在于在无损于资源最优分配和经济效率的前提下进行收入再分配。

总之,市场的作用是自发的和滞后的,它以资源的极大浪费为前提,这就需要市场之外的主体进行调节,克服市场自身不足,充分发挥市场优势。

五.政府的角色即政府的经济职能(重点)

1.提供经济发展的基础结构

政府为市场经济的运作提供基本必须的制度、规则以及框架。它们包括:界定和产权保护、契约的执行、公司法、金融制度、专利保护、著作版权、法律和秩序的维持。没有他们,经济体系的运行是不可能的。

2.组织各种各样公共物品和服务的供给

由于公共物品的特点,使得私人部门很少有动力去生产,因此,必须由政府来提供。如:国防、基础研究、道路交通管制系统等。但有些公共物品或准公共物品政府可以组织私部门提供

3.共有资源和自然资源的保护

共有资源和自然资源与公共物品一样没有排他性,但有竞争性,因而不可避免地导致私人决策者的过分使用。市场不会自主去保护自然资源使自然环境

免遭破坏。因此,需要政府通过管制措施保护共有资源和环境,或实行收费,以减轻过度使用问题。

4.社会冲突的调整和解决

政府存在的一个基本理由在于解决社会冲突,维持正义、秩序和稳定。政

府亦需保障社会中弱势群体利益,使其免遭强势集团剥削和欺诈。

5.保护并维持市场竞争。

垄断导致资源配置的无效率。政府必须有所作为,使垄断行业更有竞争性

或对垄断者实施管制,以保证市场的有效性竞争。

6.收入和财产分配的调节。

市场经济是会产生不平等结果的,为实现社会公平,需要一种社会的公平

再分配机制。政府的强制征税权,使得政府能大规模进行再分配工作,如税收

转移、累进所得税、对高收入消费者购买的货物进行课税等。但任一设定的分

配变动都应以最小的效率代价完成。

7.宏观经济的稳定。

市场经济下,充分就业和物价稳定不会自动出现,需要政府通过公共政策

干预以保持宏观经济的稳定。

总之,上述七个职能是普遍的,甚至是跨时空的随着政府职能范围、作用

强度的变化,为实现这些职能所采取的公共政策和治理工具是不断变化的。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大专业考研必读信息(公共管理学院部分)一、人大公共管理专业考研概况

中国人民大学是以人文社科类专业见长的名校,公共管理大类更是其王牌专业,不论是在师资配置、学术水平、教学质量,还是在学生素养、社会认可度等

诸方面,都属国内一流水平。整个人大,招收公共管理类专业的学院有五个,每

一个学院都有其特色,人大公管考研具体情况可以咨询育明乔老师/扣扣:二零

三二柒〇柒三玖玖。育明教育独家为大家整理出了具体的学院和专业分布情况:

二、人大各学院公共管理专业及各方向考研招生实际录取人数序号院系招考专业

1公共管理学院①120401行政管理(行政管理理论与实践方向)

②120404社会保障

③120405土地资源管理

④1204Z1公共财政与政策

⑤1204J1城乡发展与规划

⑥120402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

⑦1204Z2公共组织与人力资源

2

教育学院①120401行政管理(教育行政管理)专业②120403教育经济与管理3

社会与人口学院120402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4劳动人事学院

120404社会保障5农业与农村发展

学院1204J2可持续发展管理

三、人大管理学专业近五年分数线序号院系招考专业

2015年

2014年2013年1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行管理论与实践

方向)

10人10人11人社会保障3人2人4人

土地资源管理

6人4人5人公财政与政策

14人8人10人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

2人1人2人公共组织与人力资源

4人4人4人城乡发展与规划2人5人7人

2教育学院行政管理(教育行政管理)

11人2人11人教育经济与管理3人

0人8人3社会与人口学院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

5人5人5人4劳动人事学院社会保障17人19人24人5农业与农村发展

学院可持续发展管理4人7人8人

四、人大近三年报考内地学术性研究生的报录统计序

号年份政治英语专业一专业二总分12015505090903502201450509090350320135555909035542012606090903605201160609090360

五、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管理类专业初试科目、参考书及解析

(一)初试专业科目年份学院报名总人数

录取人数

统考推免合计

2014年公共管理学院

9206141102教育学院

358232346社会与人口学院

297393675劳动人事学院

8394090130农业与农村发展学

2704126672013年

公共管理学院

853*******教育学院

73221436社会与人口学院

283354176劳动人事学院

7697851129农业与农村发展学

2482939682012年公共管理学院

8815668135教育学院

53211839社会与人口学院

292344190劳动人事学院

8345264116农业与农村发展学

院250353671

(二)初试参考书科目名称书名作者出版社院系招考专业

科目一科目二科目三科目四复试科目备注公共管理

学院

120401行政管理

(行管理论与实践

方向)101-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或240德

语或241法语

620-学科基础841-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中国政府与政治,外语学科基础含经济学、社会学120404社会保障101-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一或

202俄语或203

日语或240德

语或241法语620-学科基础

841-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社会保障理论与政策,外语学科基础含经济学、社会学120405土地资源管

理101-思想政治

理论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或240德

语或241法语620-学科基础841-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

土地资源管理综合(含土地经济学、土地利用规划、地籍管理、土地法学、土地估价),外语学科基础含管理学、经济学1204Z1公财政与政策101-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一或

202俄语或203

日语或240德

语或241法语

620-学科基础841-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公共政策与公共财政,外语学科基础含管理学、经济学1204J1城乡发展与规划101-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一或

202俄语或203

日语或240德

语或241法语

620-学科基础841-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城乡发展与规划,外语学科基础含管理学、经济学120402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101-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一或

202俄语或203

日语或240德

语或241法语

620-学科基础841-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卫生经济学,外语学科基础含管理学、社会学1204Z2公共组织与人力资源101-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一或

202俄语或203

日语或240德

语或241法语620-学科基础

841-公共管理与公共

政策公共组织与人力资源,外语学科基础含管理学、经济学

620-学科基础(管理

学)

《管理学基础》(主要)方振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620-学科基础(管理

学)

《管理学》(第七或第九版)罗宾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620-学科基础(社会

学)《社会学概论新修》(第三

版)

郑杭生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620-学科基础(社会

学)《社会学概论新修》(精编

版)

郑杭生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620-学科基础(经济

学)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高鸿业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841-公共管理与公共

政策《公共管理学》(修订版)

张成福、党秀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1

月版

841-公共管理与公共

政策《公共管理学概论》朱立言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7

月版

841-公共管理与公共

政策

《公共政策导论(第三版)》谢明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841-公共管理与公共

政策

《公共政策分析概论》谢明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版

841-公共管理与公共

政策

《公共政策概论》谢明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

(三)参考书目育明解析

专业课一:管理学、经济学和社会学

管理学——A《管理学---罗宾斯》07版09年都行,分别就是09版是19章,把07版的19-20章合并了,同时09版的没有小测验。B《管理学——方振邦》这个书是人大老师的,很好,和罗宾斯的有60页左右不同,稍微对照下就行。两个都要背。

社会学——《社会学概论新修—郑杭生》,这个的话,两个版本最好一起看,

从2011年真题看,两本书一起参考更有必要。

经济学——高鸿业的经济学即可,再买本宏微观的课后习题详解。

专业课二: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

公共管理——A《公共管理学——张成福、党秀云》,挺难背的。B《公共管

理概论——朱立言、谢明》这本书很好背,书写的很清楚,很易懂,所以很好背。

公共政策——A《公共政策概论—谢明》、B《公共政策导论——谢明》、C 《政策分析概论——谢明》。三本书,大体一样。D《政策分析导论——邓恩》这本书,没有时间或者没有精力,育明教育人大公管辅导老师建议可以略作参考。此外,从2011年考研真题来看,谢明老师2010年出版的《公共政策概论》非常重要。

六、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公管类专业介绍

(一)120401行政管理专业(行政管理理论与实践方向)

本专业是行政管理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的授予点,国家重点学科。

中国人民大学行政管理学系在中国行政学学科发展和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占有重要地位。它是我国高等教育系统成立的第一个行政管理学教学与科研单位(1986),是我国第一个行政管理专业硕士点(1988),是我国首批三个行政管理专业博士学位授权单位(1998),为中国行政管理学国家重点学科。在国内外行政学界具有广泛的影响力。

20多年来,行政管理学系形成了比较完整的行政管理学科研、教育培养和社会服务体系,培养本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和MPA在职与全日制研究生。围绕着行政管理理论与实践专业研究方向,以全面培养学生学术养成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导向,拓展了行政管理学基础理论与中国行政管理实践、公共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公共政策、行政领导等研究领域,开设包括有行政管理学(行政改革专题研究)、行政法、公共经济学、公共组织理论、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公共政策分析与评估等一系列核心主干课程。实施弹性学制后,更是推出了当代地方治理、21世纪领导艺术、非营利组织、危机与冲突管理、协调、谈判与沟通管理、社区管理等适应需求的重要选修课程。作为最早一批博士点授予单位,以博士研究生培养质量为核心,形成了以公共行政学术研究为导向的严格、规范的培养方案和培养流程,其中,博士研究生的研究方向包括研究方向1:公共行政理论与实践、比较公共行政、行政哲学与行政文化研究、公共政策研究、地方治理研究、公共组织与人事行政研究和中国政府行政改革,开设了研究方法论、学科前沿、名著导读和专题讲座等博士研究生课程。目前,我系共有8位教授担任博士生导师(按照姓氏笔画排序):

刘太刚、祁凡骅、孙柏瑛、杨开峰、张成福、张康之、康晓光、魏娜

行政管理学学科点有一批在学术上颇有造诣的知名学者和一支知识结构匹配合理的师

资队伍。他们学识渊博、治学严谨、视野开阔,兼具为人师表之风范,是一支优秀的研究团队。大多数中青年教师获得人民大学、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公共管理博士学位,还有教师是清华大学博士后流动站出站学者。学科点100%的专职教师拥有博士学位。团队中拥有博士生导师共7人,包括6位专任博导,1位兼职博导。目前,学科点拥有全职硕士生导师11人,此外学科点还聘请中国人民大学校友会秘书长彭和平研究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部部长葛延风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宣传部部长郑水泉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校办副主任李家福博士、副研究员担任硕士研究生导师。

建系十几年来(1995年),行政管理学系学术积累丰厚,学者们撰写并出版了一系列颇具影响的公共行政教材,发表了大量高品质的学术论文,翻译了一批国外公共行政的经典著作。这些成果受到我国行政学界的好评,同时也为我系培养高质量的研究生奠定了坚实的学术基础。与此同时,行政管理学系面向公共管理实践问题的需求,致力于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重大理论研究,为推进学科的国际化与本土化不懈努力。

行政管理学系与国外学术界有广泛的联系和交流,许多美国、欧洲、亚洲及港、澳、台地区著名学者到行政管理学系讲学。也有一些学者先后到国外和港、澳、台地区进行学术交流,使行政管理学系在行政学学术领域始终能够站在学术前沿,为研究生培养提供了广阔的学术空间。

从1986年建立行政管理学研究所至今,行政管理学系已培养了二十多届行政管理学硕士研究生,十余届行政管理学博士研究生。许多毕业生已经成为党政机关、高等院校及各种企事业单位的中坚力量,有的已经走向了重要的领导工作岗位。并得到了很好的社会评价。

(二)120404社会保障专业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社会保障研究所拥有社会保障专业方向博士点、硕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培养该专业的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以及MPA专业硕士,为政府机关、高等院校、研究机构提供社会保障政策研究、执行、科研和教学的高层次专业人才,同时也为金融机构及其他各类大型企业培养社会保障(险)基金管理和员工福利管理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社会保障研究所现有正式教师7人,校外兼职教师3人,其中教授6人、博士生导师6人、副教授1人、讲师3人,均具有博士学位。博士研究生的培养方向主要有社会保障理论与政策、社会保障政策与管理、社会保障与基金管理、社会保障及收入分配、医疗保障与卫生政策、养老保险、社会保障经济学、社会

保障与财政金融等。

社会保障研究所的教授团队注重研究方法的规范和严谨,特别是其对于现代经济学理论与研究方法的运用,形成自身的特色和专长。其研究内容包括社会保障各个领域的理论、政策和国际比较:社会保障的基础理论(经济学、政治学、管理学、社会学等),中国社会保障改革与政策,社会保障制度国际比较;社会保障体系运行与管理,社会保障(险)基金管理运营;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卫生医疗管理、收入分配政策等。本所教授在以上领域的研究取得了许多优秀的成果,在国内社会保障理论和政策研究界拥有较高知名度和较大影响力,与国际学术界也有较广泛的联系。

社会保障研究所对培养博士研究生的总体要求是,要掌握运用规范研究方法、密切跟踪国际学术前沿、紧密围绕中国现实问题、力争出高水平研究成果。为博士研究生开设的专业课程主要有《社会保障理论前沿》、《中国社会保障政策研究》、《社会保障与财政金融》、《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前沿》、《经济学前沿》等。社会保障研究所还积极寻求与国外院校合作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近年每年有1-2名被选派出国学习和访问。

导师介绍:董克用、李珍、杨宜勇、程永宏、王虎峰、金维刚

(三)120405土地资源管理专业

本专业是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点。北京市重点学科。

1.专业概况

1985年中国人民大学设立全国第一个土地管理本科专业,并于1988年成立土地管理系。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是国家教育部最早批准设立的博士点和硕士点之一。经过近30年的不懈

努力,已经在学术梯队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课程建设诸方面取得了全面发展,土地

资源管理专业已经发展成为具有鲜明特色和优势的学科,其学术优势明显,相关研究成果对

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公共事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目前形成了包括本科生、硕士研究生、MPA(专业方向)以及博士研究生教育的完整人才培养体系。本专业在教学和科研方面已取

得了丰硕的成果,先后出版学术专著多部。出版的《土地经济学》、《地籍管理》、《不动产估价》等国家级规划教材及“21世纪”土地资源管理系列教材在全国具有广泛影响。先后承

担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国家自然

科学基金项目、科技部科技支撑重点项目、科技部重大攻关专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北京市社会哲学“十一五”规划项目、UNDP项目、以及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多项。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或优秀成果奖项多项。

2.主要研究方向

方向1:土地制度与政策

方向2:土地利用规划与管理

方向3:土地评价与土地整治

方向4:不动产估价与地产市场

方向5:地籍管理与土地信息(含3S技术及应用)

方向6:土地经济与土地金融

3.研究内容

①土地制度与政策:主要研究土地行政制度、土地产权产籍制度、土地利用规划制度、土地资产管理制度、土地税收制度以及土地产权、土地利用、土地保护、土地整治、土地征用、土地市场、土地价格、土地金融、土地税收等方面的政策与法律法规的制订、实施和评估。

②土地利用规划与管理:主要研究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发展、土地资源的调查、评价技术;国土空间规划、土地利用战略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镇用地规划和土地综合整治、基本农田保护、土地生态保护等专项规划的编制理论、方法与技术,以及规划实施管理等。

③土地评价与土地整治:主要研究土地利用经营活动的过程及产生的影响,土地评价的原理与技术方法。具体内容有:土地可持续利用、土地集约节约利用、土地利用区划、土地利用变化、土地资源优化配置、土地评价的方法、城镇土地分等定级更新修订、农用土地分等定级、GIS在土地评价中的应用等;以及土地整治项目规划、工程设计和预算;土地利用规划编制管理与实施管理。

④不动产估价与地产市场:深入研究房地产评估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和土地收购储备、出让转让,招标拍卖运行机制和操作方法,也包括地产市场的运行规律以及地产市场同国民经济各部门间的相互影响变化规律。

⑤地籍管理与土地信息系统(含3S技术及应用):主要研究不动产产权产籍管理的基本理论与方法,以及3S在不动产管理中的应用。具体内容有:土地分类、地籍测量与土地调查、不动产登记制度、不动产信息统计与分析、不动产信息系统基本原理与前沿技术。

土地经济与土地金融:主要从经济学的角度研究土地问题,研究土地利用中的经济关系及其运动规律;土地银行、土地债券、土地股份制、土地交易平台、土地发展权(地票)交易与土地信用。

4.专业培养目标

培养能全面掌握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并具有强烈的爱国热情、高尚的道德品质、强大的社会责任感、无私的奉献精神、无悔的事业追求,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高层次、高素质的专门人才。具体目标是:掌握扎实的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系统深入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熟悉土地资源为研究对象的学科领域的学术进展;具有较强的科学研究创新能力和科学研究组织能力,能承担较高的科研和教学任务;具有较高的从事土地管理、土地政策评价的行政管理素质;拥有在跨国企业、国有大型企业、上市公司,特别是大型房地产开发企业、咨询公司、大中型金融企业实际工作的能力;熟练掌握一门外语,达到能够撰写专业论文和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水平。

5.本专业师资力量

本专业师资力量雄厚,学术梯队合理,在土地资源管理领域居国内领先地位。土地管理系现有教授6人(其中兼职教授2人),副教授3人,讲师2人,其中博士生导师6人。在职教师多数具有博士学位,其中博士后3人。

6.对外学术交流

土地管理专业科研与教学方面,非常重视对外学术交流活动。目前已经同美国林肯土地政策研究所、美国农村经济研究所、美国城市经济与房地产协会、英国皇家测量师学会、香港测量师学会,以及英国剑桥国际土地管理学院、美国纽约大学、罗格斯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香港大学、香港理工学院、香港城市大学、台湾政治大学、台湾逢甲大学、德国汉诺威大学、慕尼黑工业大学,以及加拿大、澳大利亚、俄罗斯、乌克兰、荷兰等国家和地区的著名学府、学术团体、研究机构建立了学术交流关系。

土地管理专业每年都有大量教师、博士生、硕士生以合作研究、出境访学讲学、项目调研、硕博交换、参加国际会议、两岸四地会议、暑期硕博学生社团出国出境访问等形式开展学术交流活动。

7.开设的主要专业课程

硕士开设主要专业课有:国内外不动产经济与管理前沿、土地政策分析与评价、物权理论与不动产登记、高级土地经济学、高级房地产估价、城乡土地规划理论与方法、土地利用

景观与评价、城市更新与土地整治、ArcGIS空间分析方法及其应用、房地产金融创新与证券化、土地管理项目研讨。

博士开设的主要课程有:土地资源管理主文献研读、土地管理理论与方法、区域发展与城乡规划研究以及宏观经济政策热点和前沿问题研究。

8.课程国际认证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硕士课程2004年获得世界上最大的房地产、建筑、测量和环境领域的综合性专业团体——英国皇家特许测量师学会(RICS)的专业认证,成为国内首家独立申请并获得资格认证的单位。取得本专业硕士学位的学生即可获得英国皇家特许测量师学会会员资格。

9.毕业生去向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国家及省市级政府、宏观管理部门、土地管理部门、城乡规划与建设管理部门及政策研究机构;房地产开发和经营企业、金融机构、不动产咨询评估机构;高等学校及科研机构,以及国外著名学府及研究机构单位等对本学科专业人才的需求量逐年增加。

导师介绍:林增杰、叶剑平、严金明、甘藏春、张占录、胡存智、丰雷

(四)1204Z1公共财政与公共政策专业

公共财政与公共政策专业是博士学位、硕士学位授予点。

公共财政与公共政策专业从公共管理学的视角研究公共政策与公共财政问题。学科基础为政治学、经济学、和管理学。本专业拥有一批在公共政策和公共财政领域有深厚学术底蕴、丰富研究经历和活跃在学术第一线的教师和研究人员,致力于从国家和地方公共政策的制订、运行和评估、财政税收、公共资源分配、公共服务提供、社会安全、廉政建设、等方面研究国家管理、社会发展和制度改革等问题。专业培养注重理论联系实践、方法支持思辨、理念与实证结合、价值与工具并重。培养目标是为公共组织培养高层次、高素质、高技能的既懂得公共政策又有经济头脑和财税管理能力的公共与非盈利部门的领导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财税管理人才。

本专业的教师的研究内容包括:公共政策制度体系、决策过程、实施方法、政策分析与评估、宏观经济、财税体系的理论、实践、改革、运行及其在公共政策、公共服务提供和国家管理中的功能。本专业依据师资力量设两大方向:公共政策与公共财政。公共政策方向

注重政策体系的研究,公共财政方向注重财政体系的研究。两大方向的共同基础课为政治学、经济学、公共管理学、公共政策基础、公共财政与公共政策主文献研究和方法论。专业课鼓励学生交叉学习,成为懂政策的财税专家或者是懂财税的公共政策专家。

毕业生主要去向为公务员,企事业单位、科研机构和大专院校。从事的工作为政府和非盈利组织管理、政策研究、财税工作、经济分析、金融业务、教学科研等。

本专业积极开展国际学术交流活动,有广泛的国际学术联系。与美国密歇根大学、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罗格斯大学、印第安纳大学、堪萨斯大学、瑞士高级公共管理学院、日本明治大学、明治学院大学、富山大学、加拿大萨斯卡彻温大学、英国诺丁汉大学、约克大学、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等高校建立了良好的学术交流和学术合作关系。

本学科点目前有教授7人,副教授6人,讲师2人,全部具有博士学位。大多数教师有出国留学和讲学的经历。

导师介绍:蓝志勇、许光建、高培勇、毛寿龙、孙玉栋、谢明、崔军、牛维麟

5、1204J1城乡发展与规划专业

本专业是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点。

1、专业概况

实施统筹城乡发展战略、推进新型城市化是中国在改革攻坚阶段解决各类凸显社会矛盾和问题的重要举措。培养兼具规划学、管理学、社会学和经济学知识的复合型城乡规划师和管理人才,已成为我国新时期建立和谐社会最为迫切的呼唤。

依托公共管理、社会学、历史学等优势学科发展城乡规划与发展专业,推动我国城市规划从“重规划编制”向“重规划管理和实施”转型、从“技术性规划”向“政策性规划”转型,中国人民大学于2006年12月设立了城市规划与管理系,同时招收本科生;城市规划管理专业的硕士于2008年开始招生;2011年正式成立“城乡发展与规划”专业点,并于2013年招收博士。至今已形成了包括本科生、硕士研究生、MPA(专业方向)以及博士研究生教育的完整人才培养体系。

短短几年,本专业在教学和科研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代表国内城乡发展和规划研究的前沿。先后出版学术专著30余部,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或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200余篇;为企业和各级政府部门提交调研咨询报告50余篇;有多项科研成果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或优秀成果奖。本专业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

人文社科项目,以及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20余项。

2、主要研究方向

本专业主要有五个研究方向:①新型城镇化;②统筹城乡发展;③城乡规划管理体制;

④生态城市。

3、研究内容

①新型城镇化。重点研究中国城镇化历史、轨迹、问题以及新型城镇化的内涵与发展路径。

②统筹城乡发展:重点研究中国统筹城乡发展路径与规划实施,包括统筹城乡发展的理论体系、基本方法与实施路径,统筹城乡能发展过程中的就业、人口流动、土地制度改革、社会保障、城乡关系等重大问题,以统筹城乡发展研究为基础,形成统筹城乡发展规划的规范模式,包括规划编制要求和实施管理。

③城乡规划管理体制。从公共管理的视角研究城乡规划管理的体制创新,探讨政府规划职能的央地关系,探索公共政策和行政体制改革,使公共政策制定与城市发展、农村发展、城乡统筹发展相适应,以重塑城乡关系,促进城乡可持续发展。

④生态城市:在全球变暖日趋明显、生态危机日益加剧的背景下,研究如何协调城市化与生态化之间的关系,实现中国现阶段高速城市化与生态城市发展目标的协调与契合,寻求规划建设生态城市理论支撑,从而在保障城市基本功能和社会经济稳定发展的前提下,有效运用具有生态特征的技术手段和文化模式,实现人工-自然生态符合系统良好运转、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可持续和谐发展的城市。

4、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是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热爱祖国,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较强的事业心、创新能力和献身精神,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高层次、高素质的专门人才;掌握本学科内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承担技术工作的能力。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公共管理学、城乡规划、社会学、历史学以及经济学理论素养、掌握科学分析方法和先进技术手段并具有一定实践能力的城乡领导者、管理者和政策研究的专门人才。

5、本专业师资力量与在读博士生情况

本专业现有专职教授2人,兼职教授4人,副教授7人,讲师1人,其中博士生导师6人。在职教师全部具有博士学位,80%以上教师有国外学习的经历,是我校学位构成最高的

学术团队之一。专业师资力量雄厚,学术梯队合理,在国内居领先地位。

本博士点2012年正式开始招生博士生,现有在读博士生7人,其中有一名来自美国的留学生。

6、对外学术交流

本专业一贯重视对外学术交流活动。目前已与美国规划师协会、宾州大学、加州大学尔湾分校、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加拿大滑铁卢大学环境研究学院、英国剑桥大学土地系、荷兰伊斯拉姆斯大学、格罗宁大学、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等在学生培养、教师访学、项目合作等方面形成各种类型的合作,并与韩国国土研究院、日本亚洲研究所、日本山口大学等多个国际学术机构开展学术交流与合作。

7、开设的主要专业课程

城市规划与公共政策、现代城市交通规划、西方城市规划理论、城市发展的经济学分析、城市发展的社会学分析、城市发展的政治学分析、城市发展战略规划、社区发展的理论与实践、城市土地与公共住宅管理、现代城市规划管理外文经典著作选读(双语)、城市管理前沿、城市规划管理理论与实务等。

8、毕业生去向

国家及省市级政府、宏观管理部门、城市管理部门、土地管理部门、城乡规划及相关部门公务员、规划院、城市规划编研中心等规划研究机构;房地产开发和经营企业、不动产咨询机构;高等学校及科研机构,以及国外著名学府及研究机构。

导师介绍:王凯、石楠、仇保兴、叶裕民、刘云华、李东泉

(六)120402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

1.专业概况

2005年6月为教育部批准“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硕士点,是国内较早在公共管理学院开设本专业的学校。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以公共管理和公共政策为基本理论,以研究医改政策和公立医院改革和管理为重点内容,同公共管理专业硕士(MPA)“公共卫生与医疗政策”方向教学互为补充的科研特色和教学体系,得到了国家有关部委和社会的广泛认可。开设的专业课程包括《卫生经济学》、《卫生医疗体制改革》、《卫生事业管理》、《医疗保障》、《卫生医疗体制国际比较》、《医院绩效管理》、《卫生统计学》、《比较医疗政策》、《卫生管理前沿及案例讨论》、《卫生政策与项目评估》等。

2.主要研究方向与研究内容

①卫生政策与卫生事业管理

主要运用公共管理、公共政策、社会保障等理论知识和研究方法,研究公共卫生政策、医疗政策、药品生产流通政策,以及卫生行政机构、非营利医疗机构、健康保险组织等机构的改革、发展和管理等。

②卫生经济与医疗保险

主要运用经济学、管理学、社会保障等理论知识和研究方法,研究卫生资源配置、分配和使用政策,卫生产业发展政策,社会医疗保险和商业健康保险产品设计、管理和服务等。

③医院管理与医药经济

主要运用经济学、管理学、医学、药政学等理论知识和研究方法,研究医院经营管理体制和机制改革,医疗市场竞争战略,医院经营模式,医疗服务价格管理;研究药品市场、药品评价方法和药品价格管理等。

3.专业培养目标

适应卫生医疗体制改革的需求,充分发挥公共管理和公共政策以及社会保障学科综合优势,为国家培养卫生政策研究高级人才以及卫生行政与医药管理部门优秀管理人才。

4.本专业师资力量

招生导师包括王虎峰,董克用,乌日图,李珍,吕兰婷,欧阳伟,曹琦等。

5.学术研究情况

本专业与“社会保障专业医疗保险方向”、MPA“公共卫生与医疗政策研究方向”形成了三个专业方向的学科集群,在此基础上组建了中国人民大学医改研究中心(网址https://www.doczj.com/doc/6f6761519.html,/),并筹建卫生政策与管理系。现有一批兼职教授和专家,由博士后、博士生、硕士生、MPA等人员组成的研究团队,承担了系列重大科研课题和国际交流项目。在科研课题方面,2007年中心向国务院提交了“中国卫生医疗体制改革建议方案”,该建议方案作为被正式接受的8个报告之一,得到高度评价。2008年以来承担了《中国公立医院绩效管理标准体系及推进路径研究》国家卫生计生委医政医管局委托的课题、《我国健康国家建设和慢性病社会经济危害预测与治理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探索新型分级诊疗制度研究》国务院医改办(国家卫生计生委体改司)、《异地就医医疗费用结算管理研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医疗保险司、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欧盟及其主要成员国医疗保障政策改革》、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我国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目标

任务及配套政策跟踪调查研究》、《北京市卫生事业发展改革“十二五”规划课题研究》、卫生部《基于科研规划视角的新农合发展重大决策问题研究》、中国机构编制管理研究会《公立医院不同层面理事机构构建和运行效果评价——以镇江、重庆、芜湖为例》等几十项研究课题。

在国际合作与交流上,于2007年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建立了联合培养公共卫生领域的研究生和MPA学员以及师资交流等合作计划,合作开发教学案例。2009年8月26日,与英国国家卫生医疗质量标准署签署(NICE)合作协议,成为国内首个与NICE 签订正式合作协议的研究机构。主办和参加了众多国际会议,分别于2009年、2010年、2011年和2012年合作举办“卫生医疗体制改革国际经验借鉴研讨会”,“药品和医疗器械准入与评估研讨会”,“公立医院改革、绩效与可持续发展高阶研讨会”,“中国公立医院改革试点:质量效率与治理”等,众多国际知名专家学者、国内有关部门领导出席会议。同时,多次访问国际一流大学,参加国际学术交流会议,与国际一流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广泛联系。

(七)1204Z2公共组织与人力资源专业

专业简况

1、概况: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是中国首批获得公共管理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公共管理学院的组织与人力资源研究所在国内率先招收公共组织与人力资源的博士生、硕士生和MPA专业学位研究生,与国内外的教学科研机构、实际部门有广泛的学术联系,有研究生培养的丰富经验和社会声誉。

2、主要研究方向:组织理论与组织管理;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公务员制度与公务员能力建设;公共部门绩效管理等等。

3、研究内容:组织理论的变迁、组织与公共组织、公共组织的结构、设计与管理、组织及公共组织建设;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与方法、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过程与内容、人力资源开发;公务员制度的变革与发展、中国公务员制度的内容与建设、领导科学与领导艺术;绩效管理的理论与方法、中国公共部门的绩效管理、绩效管理工具及运用。

4、专业培养目标:系统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为人民服务的公共精神,具备扎实的公共管理等相关理论基础,掌握公共组织与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知识、方法和技术;具有独立从事公共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学术研究和政策方案设计、教学和实际工作能力的高层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