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申报2015年大连市科技计划项目的通知

关于申报2015年大连市科技计划项目的通知

各有关单位: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改进加强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的若干意见》,全面推进科技创新和创业体系建设,根据年度重点工作安排和指南建议征集情况,现组织开展2015年大连市科技计划项目申报工作。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申报条件

1、申报单位须在我市行政区域内登记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事业单位。具有较强的研究开发能力,具备项目实施的基础条件和资金配套能力,科研管理、财务管理与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完备,资产、资信及经营状况良好。

2、申报项目符合科技计划支持的重点方向;目标科学合理、实施内容明确、技术路线成熟、经费预算合理,便于过程管理与考核;实施周期一般为2年。

3、项目负责人须为申报单位在职人员,实际主持项目研究工作,同期主持市级科技计划项目不超过两项。

4、除软科学、医疗卫生、高校研发类课题外,其他类项目应已开始实施,且累计完成投入已达到项目总投入的30%及以上。科技服务类项目按照上年度投资总额或运营成本比例进行补助。

5、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不得申报:

(1)申报企业有逾期未验收或验收为不通过的市级科技计划项目;

(2)项目承担单位或项目负责人被列入市级及以上科技管理部门科技信用不良记录;

(3)项目承担单位无故不参与科技统计、财务快报等基础工作,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未填报R&D统计报表或上年度R&D投入为零的;

(4)申报企业近两年连续获得市科技计划项目支持;

(5)申报项目知识产权不清或存在知识产权纠纷;

(6)内容相同或相近的项目重复申报或多头申报。

6、申报单位须对所申报材料的真实性、合法性、有效性负责,并须自行承担包括知识产权纠纷在内的一切风险。

二、支持重点

2015年大连市科技计划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为动力,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为主线,着力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不断完善科技创新创业体系,努力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环境,着力突破产业链关键与共性技术,推动我市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

(一)产业链技术创新计划

整合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创新资源,依托十大领域产业技术研究院组织开展协同创新,突破产业链关键与共性技术。

1、工业机器人及智能生产线关键技术研发

(1)轻量化六轴工业机器人研发。针对当前工业机器人运动惯量大及运动规划复杂等技术瓶颈问题,研发轻量化六轴工业机器人。开展机械结构轻量化设计技术、复合材料结构分析计算方法、总线通讯型模块化伺服驱动器、空间运动规划方法及软件、三维建模方法及在线调试软件等研发工作。

(2)装备制造特种桁架机器人研发。面向智能生产线中工序间运输和自动上下料的需求,研发输送快捷、精准、柔性的桁架机器人。开展桁架机器人机构优化设计、运动学和动力学分析、动态特性分析、避障轨迹规划和机器人智能控制等技术的研发工作。

(3)智能型工业机器人控制系统研发

面向复杂曲面异形工件加工的机器人应用控制系统研发。研发并采用高精密机器人控制系统面向联动机床及加工中心等所不能实现的组合加工复杂曲面异形工件问题,重点攻克机器人离线编程及仿真控制技术、多台机器人协同作业控制技术、基于机器视觉的产品自动识别与系统控制技术等,开发基于总线通讯型模块化控制的的柔性制造系统。

全自动智能机器芯片传输运动控制系统研发。针对芯片上片过程中破损、速度慢,精度不高等技术瓶颈问题,

重点研发运动控制系统对设备整体控制的无接触吸附技术,降低芯片搬运破损率,提高芯片运送速度;研发高速运动情况下视觉系统跟踪定位控制系统,图像处理和耦合直线电机精确抓取控制技术,实现芯片快速定位、拾取与装片的高速性和精确性;研发荷重控制系统解决高速模式时音圈电机荷重变化时反馈时间过长的问题,提高装片速度。

智能型紧固装配工业机器人控制系统研发。针对制造业中紧固件装配劳动强度大、装配效率低、装配精度差和智能化水平落后等现状,解决紧固装配工业机器人的高定位精度、高柔顺性和高稳定性的技术瓶颈,重点攻克智能关节技术、柔顺控制技术、智能检测技术等,定制开发机器人检测、调试、老化平台等综合测试平台系统,进行机器人测试及检测大数据管理,提高产品质量和可靠性。

2、高端轴承关键技术研发

针对高速铁路、风电轴承等产业发展技术瓶颈,开展轴承整体单元化结构设计、轴承参数优化与仿真分析技术、新型的变曲率兜孔塑钢保持架和整体复合式密封与润滑技术、碳化物细小弥散与组织精细均匀化的热处理工艺技术、轴承模拟试验技术等研发工作,改善转向架的动力学性能和提高轴承的使用寿命,进行高速铁路轴承轻量化、轴承滚道表面疲劳分析的研究,突破轴承材料的高洁净度、高均质化、窄成分控制技术,掌握零件工作表面超精研控形关键技术。

3、核电装备关键技术研发

(1)CAP1400核电站主给水泵及循环水泵研发。针对核电站对主给水泵和循环水泵的特殊要求和相关技术壁垒问题,组织开展高效节能水力模型、立式大型循环水泵系统可靠性设计、大型叶轮铸造工艺及加工工艺、水泵轴承部件结构优化设计及其摩擦副表面强化工艺、大型焊接件的设计及焊接工艺、双相钢材料部件表面腐蚀防护方法及工艺等研究工作,进一步提高国内制造业在大型高端泵设备的研发能力和制造能力。

(2)核级旋壳上充泵用机械密封研发。针对核电机组核级旋壳上充泵用机械密封只能依赖进口的瓶颈问题,开展旋壳自适应高效密封系统设计、密封偶件摩擦副材料优选与表面强化工艺、高PV值密封集装结构设计与装配工艺的研发,开发用于核电领域的机械密封技术装备。

(3)核电用硼元素产品产业化研发。为扭转我国核电用硼元素产品长期依赖进口的被动局面,重点支持三代压水堆用硼酸高纯化、硼酸中B10同位素富集、四代核反应堆控制系统硼元素材料等高端战略资源产品生产技术的研发。研究硼酸高效纯化、同位素富集中提高分离系数的关键技术及技术基础;研究核电用硼产品制备技术集成的工艺与放大效应等基础化工问题。

4、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关键技术研发

(1)物联网技术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应用研究与示范

基于物联网技术平台的智慧港口信息系统研发及应用示范。针对智慧港口建设需求,综合应用互联网技术、元线射频识别技术、移动通信技术等,建设港口智慧信息化应用平台,统一数据结构和业务逻辑;建立码头监控信息中心、业务数据服务中心和数据交互中心,实现闸口、堆场、舶船、配载、码头作业、港口调度、设备、无线通讯等管理智能化。建立具备智慧能力的港口生产服务体系。

基于物联网技术构建区域供热能源互联网研究及示范。新面向低能耗、绿色智能供热需求问题,用物联网技术感知热能生产、运行及使用数据,研究不同指标采集方式,建立不同协议间网络机制,制定并控制小指标实现精细化运营,进而构建按需用能的能源互联网。

物联网智能家居操作系统研发及应用示范。为推进智能家居从半自动控制全自动控制最终完成到真正智能化的转变,研发智能家居物联网平台,重点攻克混合复用型网关技术、自主智慧互联引擎技术、多种通信协议模块对接技术等关键技术,研发物联网智能家居操作系统及其应用示范。

(2)面向地理信息数据系统的空间仿真研究。针对国内三维数字城市平台市场需求,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城市三维基础空间仿真平台。重点攻克以下关键技术:矢量数据自动建模方法、大地形处理与制作技术、海量数据调度机制、数据加密技术、多源数据分析与整理、模型数据优化策略。

(3)面向行业的大数据分析服务平台。针对科技服务业、文化产业等对海量数据处理的需求,研发服务于行业的大数据分析服务平台。重点研究及开发以下关键技术:针对异构海量数据的采集、汇总、标准化与传输等

需求,研发大数据的通用信息服务工程化开发方法、存储技术、可视化技术;针对专利数据的分析与服务需求,研发智能化个性化的专利信息服务系统和基于专利数据深层次语义挖掘的专利运营模式等;推进文化展览场馆的数字化建设,研发数字化场馆移动数据平台,采集参观人流数据、互动信息,进行大数据分析,实现参观行为分析及智能导览算法设计。

(4)面向传统产业网络化发展服务平台。面向我市传统装备产业、海洋养殖、大宗商品贸易、海洋运输电子商务产业中的销售、贸易、物流、安全等问题,研发新型智能化电子商务协同管理支撑平台、面向移动用户的电子商务数据统计分析平台、基于电子商务平台的网络安全技术与信誉系统、先进电子交易支付技术等。

(5)基于多源数据融合的交通数据挖掘算法模型研究。通过构建出行车出行行为模型和多数据融合,构建行程时间预测算法模型,为出行者提供有效的出行信息,建立完善的智能交通系统。重点研发内容:交通大数据预处理方法研究、城市交通系统网络拓扑结构的形式化描述和建模、多源交通数据间相互关系分析和形式化描述及其融合技术、出行者出行行为形式化描述方法、城市道路交通流预测模型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城市出行者出行行为动态分析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5、海工装备关键技术研发

航标船机械防摇布标系统研发。为提升我国海洋安全保障能力,加强远海恶劣海况下海域管控标识作业能力,开展航标船机械防摇布标系统的关键技术研究,重点开展航标布放环境载荷计算、航标布设过程自动化控制和防摇布标系统缩比试验研究,依托相关管理船舶开展试验研究并实施技术成果应用。

6、新材料关键技术研发

(1)PEEK复合材料金属嵌件制备研发。突破金属内表面包覆PEEK复合材料和金属外表面包覆PEEK复合材料的制备技术,解决金属表面包覆PEEK复合材料开裂、缩坑及流痕等表面缺陷问题。

多孔状聚芳醚砜(酮)研发。进一步推动金属加工领域中新型绿色涂装技术的产业化应用,降低金属涂装加工行业的污染风险,基于绿色纳米涂装前处理技术开发相关的配套材料与技术,设计并制造新型多孔状聚芳醚砜或聚芳醚酮高分子材料。

(2)纳米级颗粒填充高强度PP多孔膜制备技术。突破锂离子电池用纳米级颗粒填充PP超薄多孔膜制备的共性技术,使膜微孔分布均匀,增加PP多孔膜的机械强度和热强度,降低电池内部微短路,大幅提高电池的容量及安全性。

(3)环保型无卤微-纳米活性镁系阻燃剂研发。针对目前国内现有阻燃产品技术性能难以满足工程应用要求,研发环保型微-纳米活性镁系阻燃剂并进行产业化制备。自主研发含高分子偶联剂的复配活化处理剂,采用连续活化工艺对微-纳米粉体进行表面活化处理,达到降低粉体表面能、减小表面极性、提高活性,提高粉体在塑料基体的相容性和分散性;采用分子配方设计和熔融共混工艺技术,保证粉体在塑料基体中分散性,提高加工流动性,保证阻燃产品质量。

(4)激光打印彩粉研发。重点支持与辽宁省精细化工产业共性技术创新平台合作研发的精细化工产品。突破激光打印彩粉创制与应用等一批制约行业发展的关键材料技术,促进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培育一批新兴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5)超重力场强化膜分离技术的产业化。针对液体分离(水处理)中高固体含量体系高倍浓缩的重大需求,通过超重力场解决膜分离过程中膜污染、浓度极化和有限分离程度等关键科学和工程技术问题。关键技术:适合超重力场的膜结构设计和膜组件加工技术;超重力场膜分离设备的批量生产技术、工艺及专用设备;超重力场膜分离设备的整机设计与制造技术。

7、3D打印关键技术研发

面向3D打印领域的关键技术问题,研究3D打印技术在医疗器械、复杂模具等领域的研发和应用,重点研发激光融覆技术,开发金属和高分子3D快速打印材料及材料成型后组织性能测试分析、打印装备和关键部件,推动3D打印技术在制造业中的应用。

8、高性能、智能化仪器仪表关键技术研发

重点研发新型自动化仪表技术,满足重大工程项目在智能化、高精度、高可靠性、大量程、耐腐蚀、全密封

和防爆等特殊要求;研发科学分析仪器和检测仪器技术;研发精确制造中的测控仪器技术。

为提高国产高真空技术试验仪器装置研发水平,开展强流离子束源与电子束源技术、核聚变吸氚在线分析装置试制和性能测试、超高温重离子辐照装置的设计制作和性能测试、变温单粒子效应核元素生成装置试制和性能测试等研发工作,开发系列技术装置。

9、海珍品新品种引进、繁育与安全、高效养殖模式研究与示范

重点支持特色海珍品新品种引进与良种开发,以增加我市海珍品养殖品种为目的,选择性地引进、开发适宜我市海上、陆地、滩涂养殖的新品种;海参大规格生态苗种生产工艺示范与推广,采用生物方法防治疫病、水质生态净化控制、全营养饵料等手段,促进海参苗种快速生长,培养大苗、壮苗;加强海珍品安全、高效养殖模式研究与示范,支持养殖池塘生态除草、水质监测与净化、高效混养技术研究;海珍品高活性生态制剂的研制与推广,支持用于防治海珍品育苗和养殖中发生的疫病和水质净化,减少或消除化学药品使用所导致的药残。

10、蔬菜新品种选育及高产栽培研究与示范

重点支持蔬菜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开展土壤改良、杂草控制、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系列研究与示范,增加蔬菜产量,提高蔬菜品质;功能性蔬菜新品种引进、筛选及高产栽培技术研究,增加地产蔬菜种类;设施蔬菜新型栽培模式研究与推广,采用无土栽培、立体栽培等方式,提高设施蔬菜产量;开发新型肥料在蔬菜种植中的高效利用技术,采用物理和生物手段防治病虫害,减少或取消化学农药的使用。

11、果树新品种引进与高产栽培研究与示范

重点支持果树新品种引进、选育与栽培技术研究,选择适合本地栽培的功能性水果、热带水果进行试验筛选,开发果树苗木无病毒繁育技术,开展配套栽培技术研究与应用;大樱桃创新栽培模式研究及示范推广,对大樱桃的陆地和保护地栽培进行标准化研究,制定出大樱桃的栽培管理规范,指导生产;果树标准化栽培技术研究与推广,对苹果树的矮化密植、土壤改良、生物菌肥和生物农药等技术开展研究,开发应用标准化栽培模式。

12、畜禽标准化养殖模式研究与示范

以畜禽标准化示范创建为抓手,创新组织方式,增强示范场带动能力,逐步推广标准化规模养殖发展方面的有效模式。

13、能源高效利用技术关键技术攻关

烟道气和炼化余热高效利用技术。针对热力发电、石油化工、核电、造船等高耗能产业,开展高效换热强化技术、低品位余热利用成套技术、防腐高效工业燃气余热深度利用关键技术、烟道气和过程余热高效利用的关键技术等关键技术攻关,开发成套利用技术、装备,工程示范。低品位能源蓄储、转化关键技术研究:开展低品位热能回收、高效转化、蓄储技术、低温制冷、制热和制水等关键技术攻关,装备开发,工程示范。

14、绿色建筑及产业化关键技术攻关

绿色建筑节能关键技术研究。重点研究基于建筑集中冷热源综合优化配置及余热回收等节能关键技术绿色建筑材料及建造施工成套技术研究与应用:重点研究绿色建筑材料及建造施工成套工艺、技术和设备,开展工程示范。绿色建筑评价与信息服务系统研究:重点研究绿色建筑及旧有建筑改造标准、评估体系,能耗监测信息化系统。

15、环境保护与生态修复关键技术攻关

土壤修复与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技术。石油、化工等有机污染土壤、持续性有机污染物污染土地、重金属污染污染修复关键技术研究。重点开展土壤污染风险监测、物联网监测与原位修复、热解析无害化和资源化利用、生物修复等关键技术研究与装备研发,开发低成本土壤改良剂,工程示范。

大气污染防治关键技术。重点开展挥发性有机物(VOCs)监测、评估、风险预警、治理与回收利用关键技术攻关,针对石油炼制与石油化工生产行业,油类(燃油、溶剂等)储存、运输和销售过程,涂料、胶粘剂、农药等以VOCs为原料的生产行业,开展膜分离、新型吸附、生物处理等成套技术研究,开发关键产品及装备,形成典型示范工程。

16、生物技术与医药领域关键技术攻关

创新药物开发:重点开展新药临床和临床前研究,注重研究基础,依托大连生物医药产业技术研究院平台,

经过2年的时间,在治疗癌症、神经退行性疾病、心脑血管类疾病、免疫性疾病、顽固性皮肤病和儿童用药等方面获得1-2项新药证书,取得2-3项临床研究批件或者申报临床前研究。

创新医疗器械开发及产业化。注重研究基础,依托大连市生物医药产业技术研究院平台,重点支持诊断试剂、生物医用材料及创新医疗器械(设备)及应用示范研究,经过2年的时间,取得2-3项创新医疗产品证书。

天然活性物质关键技术。注重研究基础和产业转化能力,围绕大连海洋生物等地域特色资源,通过加强产学研结合,重点开展天然活性物质可控低分子化技术、生物活性物质的稳定技术、微生物发酵工艺技术等功能性及产业化应用研究,经过2年的时间,2-3种关键技术实现产业化。

17、人口密集场所安全监控预警技术及系统平台研究与示范

重点围绕大连市典型人员密集场所开展快速安全稽查、监测监控系统、应急预警平台构建技术及装备研究开发;场所结构安全监测、结构物防震、安全检测等成套技术及装备研发,开展工程示范。

(二)国际科技合作

重点围绕物联网监控,智能化设计制造,航空、船舶、轨道交通、机床等高端装备制造,恶性肿瘤防治及临床转化,生物材料及3D打印,生物制剂及化学药物,先进能源技术,生态环境修复,固体废弃物资源化,水产品养殖及其他国际热点、前沿技术,支持企事业单位与国外知名大学、科研机构及企业开展合作研究,对世界领先技术成果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解决我市经济发展中的关键技术瓶颈问题,带动相关技术的进步。申报项目应提供中外合作双方签订的合作协议书。

(三)孵化器与科技创业

鼓励和支持企业、投资机构等建设创客空间、创业咖啡等新型孵化器,鼓励高校开设大学生创业训练营、创业实训基地、创业咖啡、创业茶座、创业苗圃等新型孵化平台。对于认定的新型孵化器和新型孵化平台,对其房屋租赁、网络宽带设施建设等相关活动费用给予补贴。

鼓励和支持科技企业孵化器、大学科技园开展“苗圃+孵化器+加速器”孵化链条建设示范工程,鼓励各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开设青年科技创业苗圃和青年科技创业基地。开展“科技独董”、“科技创业大讲堂”等科技创业导师活动,鼓励科技企业孵化器、大学科技园和其他社会机构开展创业路演、创业大赛、创业论坛等各类科技创业活动。支持鼓励科技企业孵化器、大学科技园与天使投资、风险投资、银行等机构合作,为科技创业企业提供各种形式的融资服务。

(四)科技惠民

1、民生科技

防灾减灾关键技术应用与示范:重点研究大连地区典型自然灾害、火灾等全方位监测、预警及抗灾减灾关键技术和装备研发。公共安全先进适用技术应用与示范:重点开展公共交通、道桥安全、社会管理与治理先进适用技术集成与应用示范。食品安全源头与流通过程控制关键技术应用:重点研究食品安全源头、流通过程品质变化控制、快速检验检测关键技术与设备。人口健康先进适用技术应用与示范:重点开展饮用水安全检测关键技术、医疗健康服务第三方平台构建等关键技术研究。

2、科普基地

支持市级科普基地完善科普展教设施,提升展教水平。支持由市级科普基地或相关单位开展的面向青少年等重点人群的大型特色科普活动。支持专业化的科普网站、虚拟科普场馆、科普传媒平台等科普网络资源研发与共享项目。支持科普类图书、宣传画册、动漫作品、音像电子制品等科普作品创作。

3、医疗卫生

重点围绕肿瘤、心血管、呼吸、神经、泌尿、消化、肾病、急救等我市重点专科,开展临床医学转化研究,打造跨学科、跨地域的专科临床协同研究平台;针对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重大疾病,以病种为对象,在科学评价基础上形成一批规范化诊疗技术新方案;针对危及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开展干细胞治疗、个体化诊疗等关键技术研究,创新临床诊疗技术方法。

(五)重大软科学研究

重点围绕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科技体制改革和科技支撑经济转型的重大需求,组织开展重点热点问题研究,

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课题研究的基本定位是政策性研究,既要突出战略性、前瞻性和创新性,又要注重政策措施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力争形成具有较高决策参考价值的研究成果。重点研究方向: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体制机制创新研究,科技服务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产业技术研究院运行机制研究,科技创业现状及对策研究,国际专利申请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智能制造、新能源、软件及互联网产业发展现状、态势及应对策略研究,大连市专利促进和保护研究,大连市高校院所科技成果本地转化难的障碍及破解对策,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研究,其他面向全市经济、社会与科技发展的重大管理决策研究。

(六)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

围绕提升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完善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环境,支持和鼓励科技型中小企业研究开发符合国家产业技术政策、有较高创新水平和较强市场竞争力、有较好的潜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望形成新兴产业的高新技术成果转化的项目。优先支持近年获得科技融资(创业投资、天使投资等)的企业创新项目。

除符合项目申报的基本条件外,创新基金项目须同时满足以下条件:2010年1月1日以后注册,具有独立企业法人资格;企业职工总数不超过300人,其中大专以上学历人员占比30%以上,直接从事研究开发的科技人员占比10%以上;企业每年用于技术产品研究开发的经费不低于当年营业收入的5%;企业年营业收入不超过5000万元;申报项目尚未形成有效产品销售,仍处于研究开发阶段;申报项目技术水平高,具有自主知识产权。

(七)专利成果转化

重点围绕我市先进装备、新能源、新材料、海洋工程、生物与医药、生态环保、现代服务业等高新技术领域,鼓励和支持中小企业开展自主创新拥有发明专利技术并实施转化;支持企业引进国内外先进专利技术落户本市并实施转化;支持专利保护、产权交易、贷款融资、专利信息和人才培养等有利于专利成果转化的公共平台建设;支持促进专利技术转化的其他方面。

除符合项目申报的基本条件外,专利成果转化项目须满足以下条件:申报企业注册资金须在100万元以上2000万元以下,且年销售收入在5000万元以下,有较好的知识产权工作基础和条件;申报项目具有发明专利权或独占实施许可权,已进入产业化阶段,并已取得较好经济效益或预期将产生巨大经济效益。

三、申报说明

(一)申报程序

1、申报身份获取。项目申报单位登录大连市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平台(https://www.doczj.com/doc/6e6652869.html,/),进行身份注册,经所在地区市县(先导区)科技管理部门、高校与科研机构等科技归口管理部门审核通过后进行项目申报。

2、申报单位填报。项目申报人登录大连市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平台,凭用户名和密码进入申报系统,按照提示在线填写、提交申报材料。

3、归口管理部门推荐。项目按照申报单位属地或行政隶属关系,由归口管理部门进行初审,并以文件形式上报推荐意见。

企业申报项目,由所在地区市县(先导区)科技和财政部门联合行文推荐。驻连各大专院校、市属及以上科研院所、事业单位申报项目,由本单位相关部门进行审核并正式行文推荐。

4、涉及国家安全、国防机密的申报项目,申报单位须妥善做好保密技术处理,严禁在网上申报,须直接向市科技局报送申报材料。

(二)申报材料

项目申请应当提交以下材料:

1、《大连市科学技术计划项目申报书》;

2、《大连市科学技术计划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3、按要求提供必要的资质证明、财务报表、前期研究成果、合作协议及市场检验证明等支撑材料。企业需提供上年度财务审计报告(包括企业上一年度研发经费及项目资金投入情况);

4、项目已完成研发投入证明和企业自有资金证明;

5、2012—2014年申报单位获得财政资金扶持情况明细(包括已获得中央、省、市立项尚未拨付资金项目)。

以上材料须按顺序装订成册,盖章后一式两份由归口管理部门统一报送至市科技局。

四、申报时间及业务咨询电话

申报单位网上申报截止时间:2015年6月5日

归口管理部门审核推荐截止时间:2015年6月30日

高新技术发展与产业化处电话:0411—39989885

农村科技处电话:0411—39989863

社会发展科技处电话:0411—39989856

科技创业处电话:0411—39989876

国际科技合作处电话:0411—39989850

政策法规处电话:0411—39989846

计划财务处电话:0411—39989828

知识产权执法处电话:0411—39989871

系统技术支持电话:0411—83620615

大连市科学技术局大连市财政局

2015年4月22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