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课桌有多长 教学设计

课桌有多长 教学设计

课桌有多长 教学设计
课桌有多长 教学设计

“三案一体,三段一评”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数学教案-桌子有多长

数学教案-桌子有多长 《桌子有多长》教学设计 作者:张中瑛 单位:德州市共青团路小学 教学目标: 1、经历用不同工具测量同一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认识厘米,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

3、能估计较小物体的长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内容: 一、教学引入: 1、谈话引入:我们的教室里有讲台、有课桌,那么,我们的讲台有多长,课桌有多长呢?同学们该怎样量呢? 2、测量活动: (1)分组让学生估计一下,讲台、课桌各有多长。

(2)实际测量:让学生用不同方法量。 (3)讨论交流:发现用不同的测量工具得到的数不同,从而体会到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 二、新课教学: 1、认识厘米:(课件展示) 认识刻度线,0刻度,1厘米的长度。 让学生先估计1厘米有多长,然后在尺子上找出1厘米的长度,让他们再用食指和拇指比划一下,建立1厘米的表象。 在尺子上的不同刻度找出1厘米的长度,如数3到数4是1厘米,数6

到数7也是1厘米等等。 2、说一说:(课件展示)让学生找一找自己身边哪些物体的长度是1厘米的,体会1厘米的实际意义。先估计,再量一量。 3、量一量:(课件展示)如何进行测量。 测量的步骤:把一端对准0刻度,根据另一端与尺子上重合的位置,读出数值。 学生分组练习测量铅笔的长度。 三、巩固练习 1、课件展示第1题,让学生先估计自己的书、铅笔和食指有多长,再

量一量、填一填。当学生测量的不是整厘米数的时候,教师指导学生怎样按整厘米数读出数值。 2、课件展示第2题,让学生仔细观察图意,独立完成题目。 3、课件展示第3题,可以让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对于小熊没有量对的题目,让学生说一说怎样量才是正确的。对于测量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应给予具体指导。 四、总结并布置课下作业(课件展示)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课下量一量自己课桌的长度。

二年级数学上册 课桌有多长教案 北师大版

课桌有多长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的探究愿望,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操作能力及估测的意识。 3.在实际测量与交流中,了解测量方法的多样性,初步体会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及厘米的实际意义,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1、初步体会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 2、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初步学会估测和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课件演示:动物学校新买来一些课桌,小白兔回家后高兴地告诉了妈妈,兔妈妈问:“你们买的课桌有多长呀?”小白兔摇摇头说:“我可不知道。”第二天,他就去问他的好朋友小猴子,小猴子说:“这还不简单。”说完,就一一地量了起来…… 同学们,如果小白兔去问你,你能用什么方法说明课桌有多长呢? (反思此环节没有采用书上提供的素材,而是以低年级学生更为喜欢的小动物创设情境,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愿望。) (二)合作交流,认识厘米 1.说一说 (1)请同桌两人先商量一下用什么工具量,然后共同量一量你自己的课桌有多长。 (2)学生汇报。(学生可能会说:6枝铅笔长、3个文具盒长、4长……) (3)讨论:大家的桌子都是一样的,为什么你们说的数却不同?要使量得的结果一样,怎么办? 师:看来,统一测量的工具非常重要,那你知道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一般用什么工具测量物体的长短呢? 2.找一找 (1)认识刻度尺 ①观察:尺子上都有些什么? ②学生汇报,并试着说一说尺子上的数表示什么意思。 ③教师补充。 (2)认识1厘米 ①认识1厘米。 师:从0刻度到1刻度之间的长度是几厘米?用字母怎样表示? (学生试说,教师纠正。) 师:请你在尺子上找一找,还有几刻度到几刻度之间的长度也是1厘米? (同桌互说。) ②体会1厘米的实际长度。 a.用尺子上的1厘米比一比,图钉大约有多长?并说说你的方法。 (强调:把尺子的0刻度对准图钉的一此文转自斐.斐课件.园 https://www.doczj.com/doc/659984755.html,端,看图钉的另一端对着的数最接近几,图钉的长度大约就是几厘米。) b.用手势表示1厘米的长度。 (操作:用食指和拇指轻轻夹住图钉,再轻轻地抽出图钉,指肚之间的缝隙大约就是1厘米。) ③练一练。

【数学】一年级数学教案——《桌子有多长》

---------------------------------------------------------------范文最新推荐------------------------------------------------------ 一年级数学教案——《桌子有多长》 教学目标:经历用不同工具测量同一物体长度的过程,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学会用刻度尺量长度的方法。初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今天这节课来了解桌子有多长。 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自已估计桌子。 1 / 4

师:同学们,请你们估计一下,课桌有多长? 学生估计。 2、估测。 师:如果不用尺子量,你有哪些方法说明你的课桌有多长?请你量一量,说一说。 学生想办法量:(有的学生用铅笔盒量,有的用书量,有的用手林划。。。。。。) 师:大家的桌子一样,为什么结果却不一样呢? 学生讨论。 生:因为我们用的工具不一样,如果都用课本量,结果可能就一样了。 师:请大家来量一量吧! 师:你们真了不起,只有工具一样,测量的结果才会一样,所以

---------------------------------------------------------------范文最新推荐------------------------------------------------------ 统一测量工具非常重要。 我们就认识一下测量的一种工具-------尺子。 三、认识尺子。 1.观察尺子。 师:同学们看看尺子上有什么?和同桌说一说。 2、小结:尺了有数字还有许多小杠杠,杠杠的长短不一样。每两个数学之间的长度就是一厘米。 3、让学生到黑板上来找出尺子上的一厘米。 4、比划出一厘米。 5、举例说明一厘米。学生举例。 (二)认识20厘米。 3 / 4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课桌有多长》同步教案

课桌有多长 一、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P51-52页。(厘米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 1、经历用不同工具测量同一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重要性。 2、认识厘米,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 3、能估计小物体的长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4、在学习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同时体会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培养学数学,用数学,爱数学的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 1、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掌握测量的方法。 2、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能在刻度尺上正确读出物体的长度。 四、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直尺、软尺、卷尺等 学生:尺子、铅笔、橡皮、曲别针、小棒1根等。 五、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小课桌,请你仔细观察一下课桌的面是什么形? 请同学们跟老师一样摸一摸桌子的长,用手比划一下桌子的长。 那除了我们能用手比划桌子的长,你还能用什么方法知道课桌有多长呢? 请同桌两人先商量一下用什么方法量?师:说一说你用什么工具量的?师:共同量一量你的课桌有多长。量的结果是多少? (预设如下) 生1:我用手量的,有5个手掌那么长。 生2:我用书量的,有2本半书那么长。 生3:我用铅笔量的,有3枝铅笔那么长。 生4:我用尺子量的,有4把尺子还多一点那么长。……

学生交流汇报,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及时总结。 师:为什么同样的桌子量的结果不一样呢?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 小结:使用的工具不同,结果就会不一样,只有当工具一样时,结果才会相同。 看来,统一测量的工具非常重要,你知道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一般用什么工具测量物体的长短吗? 尺子。(教师出示实物直尺。) 2、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认识尺子:出示课件尺子图: 观察尺子,你看到了什么?尺子上的“0”表示什么? 两个人比一比,数字0到数字1之间的1格,是不是一样长? (2)认识厘米 这1格的长度就是1厘米,厘米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一个长度单位,可以用字母cm表示。指导看书体会一厘米的长度。 帮助学生用手势表示1厘米的长度,找一找:尺上还能找出这样的一厘米吗? (3)体会1厘米的实际长度 a.用尺子上的1厘米比一比,曲别针大约有多长?并说说你的方法。 (强调:把尺子的0刻度对准曲别针的一端,看曲别针的另一端对着的数最接近几,曲别针的长度大约就是几厘米。) b.用手势表示1厘米的长度。 (操作:用食指和拇指轻轻夹住曲别针,再轻轻地抽出曲别针,指肚之间的缝隙大约就是1厘米。) c.练一练。 判断:够1厘米吗?(如:铅笔盒、书、本等的厚度。) 说一说:什么东西的长度或厚度大约是1厘米? (4)认识几厘米 a.数一数:从0刻度到2刻度之间有几个1厘米,是几厘米?从0刻度到b.刻度是几厘米?从0刻度到4刻度是几厘米?从2刻度到5刻度是几厘米? b.打手势:4厘米大约有多长?7厘米大约有多长?10厘米大约有多长?

小学数学 二年级上册(北师版)第六单元 测量 第2课时--课桌有多长 优质教案

课桌有多长 教学内容: 课桌有多长。(教材第51、52页)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对1厘米的表象。 2.让学生会使用刻度尺测量较小的物体的长度,同时培养学生的 估测意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重点难点: 重点:让学生初步建立对1厘米的表象。 难点:能用刻度尺测量较小物体的长度。 教具学具: 课件、刻度尺。 教学过程: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测量的相关问题。 课件出示:教材第51页第一幅图。 师:同样的课桌,为什么这两个同学测量的结果却不相同呢? 生1:因为他们采用了不同的标准进行测量。 生2:是啊,一拃,一支铅笔,它们本身的长度就不相同,当然测量的 结果也不一样了。 生3:要想测量准确,就应该选用相同的标准进行测量。 师:同学们说得很有道理,古代的劳动人民在劳动中发现了测量标准不统一是没有准确和公平可言的,所以后来人们就统一了长度单位。

【设计意图:使学生了解用不同单位进行测量的不准确性,以及生活中存在的普遍性,为学生学习估测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做准备。】 1.认识刻度尺。 师:现在我们认识一下简单的测量工具——刻度尺,请大家都拿出尺子,先认真观察一下,然后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观察后交流汇报:直尺上有小格,有数字0、1、2、3……还有cm等。 师:尺子上的“厘米”就是国际上统一使用的一个长度单位,用字母“cm”来表示。1厘米有多长呢?直尺上从0到1这一段长度就是1厘米。你还能在直尺上找到哪段长度是1厘米呢? 启发学生找一找,说一说。如直尺上从3到4这段长度是1厘米等。 【设计意图:直尺是学生非常熟悉的学具,通过直尺认识厘米,既 直观,又便于学生体会1厘米、几厘米的实际长度。】 师:请同学们找出几种长度大约是1厘米的物品。 手指的宽度、图钉的长度、订书钉的长度等。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1厘米,那么2厘米有多长呢?请同学们在直尺上找出2厘米的长度,然后用手比一比。 学生观察直尺,交流。如直尺上从0到2的长度是2厘米,从3到5的长度也是2厘米。 【设计意图:在直尺上认识1厘米和几厘米,亲身体验1厘米的长度,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桌子有多长 教案

【课题】 桌子有多长(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第14、15页) 【基于课程标准】 1、结合生活实际,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在测量活动中, 体会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重要性。 2、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厘米的含义。 3、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 《桌子有多长》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第2单元《观察与测量》的内容。本单元内容在全册教材中为学生建立起初步的空间观念,以他们的观察、操作活动拉近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距离,从有别于数的另一个角度,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桌子有多长”是学生在测量中首先从厘米引发的对测量的理解,包括对为什么测量,用什么测量,怎样测量和如何记录等都有一定的掌握,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起最初的长度单位——厘米的空间概念,使学生能够自己估计出一定的长度,经历由知到识,不断明确的过程。教材以学生的实践活动为主线,安排了大量观察物体与测量的活动,使学生体会到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形成估测的意识,学习测量的技能。 【基于对学生的分析和思考】 一年级的学生虽然年龄小,但对尺子并不陌生,每个学生都见过学生尺,从他们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使学生知道尺子能用来做什么。比如说,可以用尺子来画直线,也有部分孩子知道尺子是用来测量的。但学生对1厘米有多长,怎样用厘米做单位量物体了解不多。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关注学生

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加深对测量单位的理解;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厘米,并通过学生自主的测量活动,逐渐建立厘米的概念。学生估测物体的长度时,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如:与物体实际的长度差距较大。教师可引导学生在认识1厘米和几厘米的基础上,估计物体的长度。 【学习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在测量桌子有多长的实践活动中,经历用不同的工具测量同一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在引导学生观察尺子的活动中,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cm),清楚的知道1厘米大概有多长。 3.能结合厘米的含义对一些较短物体的长度进行估测,会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评价设计】 表现性评价:设计“估一估,测一测”的活动,观察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考查学生能否对身边物体的长度进行合理的估测和测量。 诊断性评价:通过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的交流活动,诊断出学生对厘米含义的理解是否理解。 【基本评价题目】 1、估计纸条等物体的长度 检测:学生对1厘米长度概念的理解情况。 2、蚂蚁搬豆 课件出示15页第2题,学生看图说图意,在书上测量。 检测:学生基本的测量方法的掌握情况。 3、木板有多长 小熊想自己做个小板凳,就找来了几块木板,他分别测了长度,小朋友,你看看他量得结果对不对。(课件出示15页3题)

09《课桌有多长》说课稿

《课桌有多长》说课稿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测量》的第2课时——《课桌有多长》。我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等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本课是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中有关测量的知识,由于课桌本身就是学生身边最常见的物体,会使他们产生亲切感。而课题的设疑便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探究热情,《课桌有多长》是学习长度单位的起始课,要让学生了解测量方法的多样性,体会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认识厘米,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能估测较小物体的长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为继续学习长度单位的有关知识打下一定的基础。 2、教学目标 (1)初步体会到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必要性,了解实际生活中测量方法的多样性。 (2)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cm),建立起1厘米的长度概念,能对长度进行估测。 (3).学会用刻度尺对物体长度进行测量,体会厘米的含义。 (4)在合作、讨论中去发掘知识,掌握知识,并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3、重难点: 认识厘米。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能估测较小物体的长度;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的方法。 4、教学准备 绘制放大的尺子图;制作幻灯直尺图,便于学生演示自己的测量方法准备各类尺子(米尺、钢卷尺、皮尺),拓宽学生认识尺子的知识面。 二、学情分析 《课桌有多长》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第6单元《测量》的内容。本单元内容在全册教材中为学生建立起初步的空间观念,以他们的观察、操作活动拉近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距离,从有别于数的另一

个角度,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而“课桌有多长”则是学生在测量中首先从厘米引发的对测量的理解,包括对为什么测量,用什么测量,怎样测量和如何记录等都有一定的掌握,并在头脑中建立起最初的长度单位——厘米的空间概念,使学生能够自己估计出一定的长度,经历由知到识,就像剥豆荚,从皮剥到豆,不断明确的过程。 学生年龄虽小,但都已经大略认识尺子(学生尺每个学生都见过),以他们的经验出发,知道尺子能用来做什么,怎么使用(当然不一定很准确地使用,所具有的知识也未必全面),比如说,在完成“连一连”的题目中,有的学生就用尺子画线,他们知道,尺子可以用来画直线;在裁纸活动中,有的学生没有剪刀,为了将纸撕齐,以尺子压纸边进行,也是取用了尺子的直,可见,学生对尺子并不陌生。当全班一起了解物体长度时,有个别学生最先试着用尺测量,就会带动其他学生效仿。二年级的学生都有模仿和好动的习惯,知道的学生会向不知道的同学甚至全班传授,公布结果;而不知道的学生会转身,回头,甚至下座位,问、看别人怎么做。面对这样的学生,教学中就要给他们时间,有要求、有目的地让他们表达自己,在争论与探索中获取知识。 本班个别学生思维活跃、聪明、积极,可能会出现一些教师始料不及之处,使得课前的设计会发生许多变化,不能按事先预计好的进行下去。所以,教师应面对学生的变化而变化,让学生从他们的认识基础出发,主动学习。 三、设计思路 鉴于学生的认识,课堂上教师应尽量引导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鼓励他们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合作探究来解决问题。培养他们在学习中的合作意识和探索精神,以及学会学习的能力。结合学生的动手操作,充分调动起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每个学生都融入其中,体验到动脑的乐趣。比如说:学生在集体中具体认识尺子后,说明尺子上数字的作用;教师指明“从一个数字到下一个数字之间的长度即是1厘米”,及时加深学生对厘米的认识,巩固、肯定(或纠正)他们原有的看法,利用这点使他们做到举一反三。 认识尺子之后,是练习巩固。由学生自己测量同一物体,出现不同答案时,讨论找出原因:怎么会这样?起点位置对吗?无论讨论是否能立刻给学生一个结果,起码每个学生都动脑筋思考了这个问题,达到了讨论的目的——参与、思考。

小学一年级数学《桌子有多长》优秀精选教案三篇

小学一年级数学《桌子有多长》优秀精选教案三篇经历用不同工具测量同一物体长度的过程,了解实际生活中测量方法的多样性,初步体会到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认识厘米,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初步学会估测较小物体的长度。下面就是我给大家带来的小学一年级数学《桌子有多长》优秀精选教案三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小学一年级数学《桌子有多长》优秀精选教案一 【学习目标】 1. 在实际测量与交流中,了解测量方法的多样性,初步体会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及厘米的实际意义,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2. 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操作能力及估测的意识。 3. 在合作、讨论中去发掘知识,掌握知识,培养学生科学的测量精神, 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好伙伴,天天陪着我们一起学习,它就是我们 的课桌。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了解桌子有多长。(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提问:你能用什么方法知道课桌有多长呢? 1. 估计:让学生试着估计一下自己的桌子长度,可以用眼睛看,也可用手比

划着估,估好后,举手交流结果。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一个物体的长度提前有一个不具体的感官认识,同时 培养学生初步的估测能力。) 2. 测量:你能想出什么办法来量桌子的长度呢?请同桌两人先商量一下用什么方法量,然后共同量一量你的课桌有多长。 学生交流汇报,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及时总结。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鼓励他们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合作探究来解决问题。培养他们在学习中的合作意识和探索精神,以及学会学习的能力。结合学生的动手操作,充分调动起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每个学生都融入其中,体验到动脑的乐趣。) 质疑:为什么测出的桌子长度的说法都不一样呢?同样的桌子真的都不一样长吗?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 小结:使用的工具不同,结果就会不一样,只有当工具一样时,结果才会相 同。看来,统一测量的工具非常重要,你知道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一般用什么工具测量物体的长短吗? (设计意图:使学生感受生活中测量方法的多样性,同时体会统一度量单位的必要性。) 3. 认识尺子。 (1)师:尺子有很多种,不止是你们手中用的这种,还有这些。(出示各类尺子,拓宽知识面,让学生多认识一些尺子。)而在我们的学习中,大家常用的就是学生尺。(在黑板上贴出放大的直尺图。) (2)观察、探究:学生尺上有些什么?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课桌有多长教学设计

课题: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节《课桌有多长》上课班级二(5)备课教师谭素平上课时间星期四 教学目标知识 与能 力 经历用不同工具测量同一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重要性。 过程 与方 法 能估计小物体的长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情感 态度 与价 值观 在学习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同时体会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培养学数学,用数学,爱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掌握测量的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能在刻度尺上正确读出物体的长度。 教具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直尺、软尺、卷尺等学生:尺子、铅笔、橡皮、曲别针、小棒1根等。 教法运用动手操作,情境创设 学法指导小组合作,动手操作 环节教师授课过程(教师活动)学生学习过程(学生活动)达成目标Ppt、时间 导入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小课桌,请你仔细观察一下课桌 的面是什么形? 请同学们跟老师一样摸一摸桌子的 长,用手比划一下桌子的长。 那除了我们能用手比划桌子的长,你 还能用什么方法知道课桌有多长 呢? 用情境带动 学习氛围。 1-2 5min 初学新知请同桌两人先商量一下用什么方法量?师:说一说你用什么工 具量的?师:共同量一量你的课桌有多长。量的结果是多 少? (预设如下) 1:我用手量的,有5个手掌那么长。 2:我用书量的,有2本半书那么长。 3:我用铅笔量的,有3枝铅笔那么长。 4:我用尺子量的,有4把尺子还多一点那么长 学生交流汇报,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及时总结。 为什么同样的桌子量的结果不一样呢?让学生充分发表意 见。 小结:使用的工具不同,结果就会不一样,只有当工具一样时, 结果才会相同。 看来,统一测量的工具非常重要,你知道在日常生活中,人们 一般用什么工具测量物体的长短吗? 尺子。(教师出示实物直 尺。) 学生交流汇报,根据学生 的回答,教师及时总结。 为什么同样的桌子量的结 果不一样呢?让学生充分 发表意见。 用实际的情 景解决本节 课需要掌握 的知识点。 3-4 8min 合作探究引导析疑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认识尺子:出示课件尺子图: 观察尺子,你看到了什么?尺子上的“0”表示什么? 两个人比一比,数字0到数字1之间的1格,是不是一样长? 2、认识厘米 这1格的长度就是1厘米,厘米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一个长 度单位,可以用字母cm表示。 3、体会1厘米的实际长度 a.用尺子上的1厘米比一比,曲别针大约有多长?并说说你 的方法。 (强调:把尺子的0刻度对准曲别针的一端,看曲别针的另一 端对着的数最接近几,曲别针的长度大约就是几厘米。) b.用手势表示1厘米的长度。 ③练一练。 a.判断:够1厘米吗?(如:铅笔盒、书、本等的厚度。) b.说一说:什么东西的长度或厚度大约是1厘米? 指导看书体会一厘米的长 度。 帮助学生用手势表示1厘 米的长度,找一找:尺上 还能找出这样的一厘米 吗? (操作:用食指和拇指轻轻 夹住曲别针,再轻轻地抽 出曲别针,指肚之间的缝 隙大约就是1厘米。) 学生动手操 作,理解本 节课的重难 点。 5 8min 环节教师授课过程(教师活动)学生学习过程(学生活动)达成目标Ppt、时间

桌子有多长教案

《课桌有多长》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51和52页。《课桌有多长》教学目标: 1、再次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同一物体长度的过程,初步体会到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认识厘米,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 3、初步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和线的长度(限整厘米),能估计较小物体的长度。 重点:认识和体会“1厘米”的意义,初步培养估测意识,学会正确地进行简单的测量。 难点:正确体会“1厘米”的实际意义,正确进行简单的测量。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每人一把学习尺,另准备各类尺子(米尺、钢卷尺、皮尺),拓宽学生认识尺子的知识面。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师:我们学校正在造新楼房,等房子造好了,学校准备去买一批新课桌,那么在买课桌的时候我们要知道课桌的什么呢? 生:我们要知道课桌的长度。 师:课前老师布置大家用自己的方法量课桌,谁来说说你的测量结果? 生1:我用铅笔量,有4枝铅笔那么长。 生2:我用这枝短的铅笔量,有5枝铅笔长。 生3:我是用尺子量,有3把多长。 生4:我是用手量的,有6次那么长。 ……各个小组汇报结果,教师把结果分别板书在黑板上。 师:为什么同样的课桌量出来的结果却是不一样的? 师:有没有什么工具,可以使测量结果一样? 师:只有当工具一样时,结果才会相同,所以,我们才会找一个统一的测量工具进行测量。---用尺

(引入尺子,并为介绍尺子做铺垫。旨在使学生体会统一度量单位的必要性,同时感受生活中测量方法的多样性。基于学生已有比长短的经验及相关的知识,班上一部分学生学习知识超前,在这个环节中先让学生用元知进行操作测量时,很自然地引出由不同测量工具得到的多种数据,引起学生的质疑、辩论,在认知矛盾中充分体验到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激起学习新知的兴趣。) 二、操作体验、认识1厘米 认识尺子,认识1厘米。 (1)师:尺子是人们量长度通用的一个工具,有很多种,不止是你们手中用的这种,还有这些。(出示各类尺子,拓宽知识面,让学生多认识一些尺子。“它们用在各自不同的地方”,)而在我们的学习中,最常用的就是你们这种(从学生手中取过)学生尺。它是米尺的一部分。 (2)看一看尺上都有什么?把你的尺子拿出来,你知道什么?还有什么不知道的?小组的同学互相说一说。(把这个问题交给学生讨论再汇报。这样可避免部分学生不观察或观察不仔细,漏掉东西。) 师:谁来说一说,在尺子上你都看到什么了?(同桌讨论) 汇报,教师用电脑演示。随机进行以下四个活动 活动(一)叫一叫 教学“cm”:是一种符号,是厘米的意思,是一个长度单位。 师:,请小朋友叫叫他的名字(齐读2遍),他还有一个英文名字叫cm,和cm打个招呼。 生:叫一叫厘米、cm 活动(二)说一说 1、(1)有数字,第一个数字是0,有小格,每格长度是一样的,有字母cm。 师:厘米在哪呢,请观察尺子上有些什么? 生:有字母cm ,有数字0、1、2、3、4……有一条一条的线,有长的短的。(随学生的回答闪动尺子的各部分) 师补充:0在尺子最左边,表示开始起点。量物时,一般从起点0刻度线量起。 2、师:一条条的线和对应的数字叫做刻度(显示刻度)。你们能在尺子上指

数学教案-桌子有多长

数学教案-桌子有多长 导读:本文是关于数学教案-桌子有多长,希望能帮助到您! 《桌子有多长》教学设计 作者:张中瑛 单位:德州市共青团路小学 教学目标: 1、经历用不同工具测量同一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认识厘米,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 3、能估计较小物体的长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内容: 一、教学引入: 1、谈话引入:我们的教室里有讲台、有课桌,那么,我们的讲台有多长,课桌有多长呢?同学们该怎样量呢? 2、测量活动: (1)分组让学生估计一下,讲台、课桌各有多长。 (2)实际测量:让学生用不同方法量。 (3)讨论交流:发现用不同的测量工具得到的数不同,从而体会到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 二、新课教学: 1、认识厘米:(课件展示)

认识刻度线,0刻度,1厘米的长度。 让学生先估计1厘米有多长,然后在尺子上找出1厘米的长度,让他们再用食指和拇指比划一下,建立1厘米的表象。 在尺子上的不同刻度找出1厘米的长度,如数3到数4是1厘米,数6到数7也是1厘米等等。 2、说一说:(课件展示)让学生找一找自己身边哪些物体的长度是1厘米的,体会1厘米的实际意义。先估计,再量一量。 3、量一量:(课件展示)如何进行测量。 测量的步骤:把一端对准0刻度,根据另一端与尺子上重合的位置,读出数值。 学生分组练习测量铅笔的长度。 三、巩固练习 1、课件展示第1题,让学生先估计自己的书、铅笔和食指有多长,再量一量、填一填。当学生测量的不是整厘米数的时候,教师指导学生怎样按整厘米数读出数值。 2、课件展示第2题,让学生仔细观察图意,独立完成题目。 3、课件展示第3题,可以让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对于小熊没有量对的题目,让学生说一说怎样量才是正确的。对于测量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应给予具体指导。 四、总结并布置课下作业(课件展示)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课下量一量自己课桌的长度。

课桌有多长说课稿

课桌有多长说课稿

《课桌有多长》说课稿 电机小学周会芳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测量》的第2课时——《桌子有多长》。 我通过六个方面: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本课是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中有关测量的知识,由于课桌本身就是学生身边最常见的物体,会使他们产生亲切感。而课题的设疑便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探究热情,《课桌有多长》是学习长度单位的起始课,要让学生了解测量方法的多样性,体会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认识厘米,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能估测较小物体的长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为继续学习长度单位的有关知识打下一定的基础。 2、教学目标 (1)初步体会到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必要性,了解实际生活中测量方法的多样性。 (2)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cm),建立起1厘米的长度概念,能对长度进行估测。 (3).学会用刻度尺对物体长度进行测量,体会厘米的含义。 (4)在合作、讨论中去发掘知识,掌握知识,并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1、测量:看课件用手、文具盒、笔测量(引入尺子,并为介绍尺子做铺垫) (使学生体会统一度量单位的必要性,同时感受生活中测量方法的多样性)) 2、认识尺子 介绍刻度、刻度线、0刻度、长度单位(厘米)和1厘米,1厘米=1cm;感知1厘米有多长;并找一找周围的事物中有哪些东西大约是1厘米。 3、量物:通过测量1个三角板、一支铅笔的长度来教学生测量的 方法。 a)先把尺子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再看物体的右端对着 尺子上的刻度几,物体的长就是几厘米。 b)也可以从任何一个整刻度量起,到另一个整刻度,两数的差等 于几,就是要量物体的长度。 4、量线、画线 量线方法和量其他物体的方法一样。画线方法:先画一个端点,端点与尺子的0刻度对齐,数出规定的长度,画出另一个端点,连接两个端点,所得图形就是规定长度的线段。也可以从任何一个刻度画到另一个刻度,两个刻度的差等于几,就是要画线的长度。(三)、应用实践 完成课本作业 (四)、儿歌总结本课内容

《课桌有多长》教学设计及反思

《课桌有多长》教学设计 毛晓雪教学目标: 1.再次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同一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重要性。 2.认识厘米,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 3.初步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和线的长度(限整厘米),能估计较小物体的长度。教学重点: 认识长度单位“厘米” 教学难点: 能正确地用直尺测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教学过程: 一、视频导入,激趣揭题 师:有三位同学在课前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测量了课桌的长度,我们一起来看看问:为什么同一张桌子,测量出的结果却不一样呢?学生回答。 小结:看来测量的标准不同,所得的结果也就不同了。 现在我们需要一种标准的、同意的测量工具——尺子。 二、合作交流,认识厘米 1.说一说 (1)请同桌两人先商量一下用什么工具量,然后量一量你自己的课桌有多长。 (2)学生汇报。(学生可能会说:6枝铅笔长、3个文具盒长、4长……) (3)讨论:大家的桌子都是一样的,为什么你们说的数却不同?要使量得的结果一样,怎么办?

师:看来测量的标准不同,所得的结果也就不同了。统一测量的工具非常重要,那你知道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一般用什么工具测量物体的长短呢? 我们需要一种标准的、统一的测量工具——尺子。 2、认识尺子 课前小研究(一):观察尺子,你都看到了什么? 介绍刻度、刻度线、厘米。 师:厘米是一种常用的长度单位,用它来测量物体的长度,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厘米(板书:认识厘米) 三、组织活动,探究新知 1、认识1厘米。 小研究(二)说一说,尺子上从刻度0到刻度1是多长?你还能从尺子上找到这样长的一段吗?你有什么发现? 和同桌交流,汇报:尺子上从刻度0到刻度1是1厘米。找尺子上其他的1厘米,谈发现。 总结:相邻的两个数字之间的长度就是1厘米。 2、感知1厘米。 师:找到这么多1厘米,你能用手比划一下1厘米吗?(学生试着比划) 师:老师课前给大家发给你们那根短短的小棒就是1厘米,拿出来,用你的大拇指和食指轻轻夹住小棒,然后用另外一只手轻轻地把小棒抽出来,注意两个手指保持不动,看看中间的间隙有多长,这段间隙的长度就是1厘米,记住1厘米有多长。(学生操作) 师:闭上眼睛,想一想1厘米有多长,想起来了吗?(生比划,师验证,同桌再互相验证。)

桌子有多长_六年级数学教案_模板

桌子有多长_六年级数学教案_模板 《桌子有多长》教学设计 作者:张中瑛 单位:德州市共青团路小学 教学目标: 1、经历用不同工具测量同一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认识厘米,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 3、能估计较小物体的长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内容: 一、教学引入: 1、谈话引入:我们的教室里有讲台、有课桌,那么,我们的讲台有多长,课桌有多长呢?同学们该怎样量呢? 2、测量活动: (1)分组让学生估计一下,讲台、课桌各有多长。 (2)实际测量:让学生用不同方法量。 (3)讨论交流:发现用不同的测量工具得到的数不同,从而体会到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 二、新课教学: 1、认识厘米:(课件展示) 认识刻度线,0刻度,1厘米的长度。 让学生先估计1厘米有多长,然后在尺子上找出1厘米的长度,让他们再用食指和拇指比划一下,建立1厘米的表象。 在尺子上的不同刻度找出1厘米的长度,如数3到数4是1厘米,数6到数7也是1厘米等等。 2、说一说:(课件展示)让学生找一找自己身边哪些物体的长度是1厘米的,体会1厘米的实际意义。先估计,再量一量。 3、量一量:(课件展示)如何进行测量。 测量的步骤:把一端对准0刻度,根据另一端与尺子上重合的位置,读出数值。 学生分组练习测量铅笔的长度。 三、巩固练习 1、课件展示第1题,让学生先估计自己的书、铅笔和食指有多长,再量一量、填一填。当学生测量的不是整厘米数的时候,教师指导学生怎样按整厘米数读出数值。 2、课件展示第2题,让学生仔细观察图意,独立完成题目。 3、课件展示第3题,可以让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对于小熊没有量对的题目,让学生说一说怎样量才是正确的。对于测量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应给予具体指导。 四、总结并布置课下作业(课件展示)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课下量一量自己课桌的长度。 分数乘分数教案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

一年级下学期教案 第二单元 观察与测量 桌子有多长 桌子有 多长

教学目标 1.经历用不同工具测量同一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认识厘米,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 3.能估计较小物体的长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重点: 认识“厘米”、掌握测量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桌子有多长? 1、引出课题: 你的课桌有多长?你能用手比划一下吗? 你还能用哪些方法说明课桌有多长? 将学生的比划结果板书在黑板上,启发思考: 为什么他们说的数不同?该怎么办呢?(可以用尺子来量) 2、观察自己的尺子。 你看到尺子上有什么? 尺子上的“0”表示什么? 两个人比一比,数字0到数字1之间的1格,是不是一样长? 师:这1格的长度就是1厘米,厘米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一 个长度单位,可以用字母cm表示。 找一找: 还有从数字几到数字几之间也是1厘米?

3、说一说,什么东西的长大约是1厘米? 二、量一量。 1、观察书14页的图: 看看书上是怎样量铅笔的长度的? 学生说说,然后教师稍加总结: 铅笔的一端对准尺子的“0”刻度,再看另一端对准几,就是几厘米。 2、书P15第1题。 先拿着数学书,让学生观察数学书的长的一条边,猜猜可能有 几厘米,填在书上,然后学生测量,教师应跟踪做指导。 后面两个物品由学生独立完成。 3、蚂蚁搬豆。(书P15第2题) 小蚂蚁已经爬了几厘米?还有几厘米要爬呢?请你用尺子量一量。 同桌互相检查,看他量的方法对不对。 4、他们谁量的对?(书P15第3题。) 学生先看书自己想。 集体讨论。 注意:第二只小熊和第三只小熊量的方法不一样,但量出来的 都是5cm,到底谁量的对。 三、实践活动: 回家后,选择几个物品,用尺子量出他们的长度,然后记录下来。

《课桌有多长》教案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测量》 第二课时《课桌有多长》教案 教学目标: 1.经历用不同工具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认识厘米,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 3.初步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和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能估计较小物体的长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和画整厘米长的线段。 教学重点:体会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掌握测量方法以及能用“厘米”作单位。 教学难点:让学生掌握测量方法,理解长度单位“厘米”。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直尺、生活中常见的相关长度是1厘米左右的物体、1*8cm的卡纸 学生准备:学习用品、白纸、直尺 教学过程: 1、导入:“今年9月入学的时候,你发现教室里最大的变化是什么?” 2、实际测量:“我们都换了新的课桌凳,你知道我们的课桌有多长吗?选择一种东西作为测量工具量一量。”

3、分别统一用手量,然后再统一用铅笔,用笔盒等工具测量,学生汇报测量结果,教师做有选择性的统计。 4、“看到这些结果,你发现了什么?” 讨论交流,得出:用不同的测量工具测量,得到的测量结果也是不一样的。 5.那么,在日常生活中,为了方便交流与应用,人们就统一了测量的工具。我们比较常见的测量工具是什么?尺子。 6、一起来认识一下生活中常用的尺子。课件展示不同用途的尺子。 7、认识直尺:“请你仔细观察你手中的直尺,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显观察自己的直尺,再汇报观察的结果。 幻灯片出示一直尺,学生边说边演示各个不同的部分,教学生认识:刻度、刻度值、长度单位。 板书:竖线:刻度 数字:刻度值 0刻度:表示开始 8、在直尺上找出不同的刻度值。 9、观察0刻度到1刻度之间的长度。 10、两个人比一比,两把不同的尺子上0刻度到1刻度之间的长度是不是一样长。师出示不同的直尺如木质的、钢质的、塑料长尺等等和学生比一比。 11、通过比较,你发现了什么? 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直尺不管长度或材质是否相同,它们的0刻度到1刻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课桌有多长》说课稿

《课桌有多长》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课桌有多长》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第6单元《测量》的内容。本单元内容在全册教材中为学生建立起初步的空间观念,以他们的观察、操作活动拉近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距离,从有别于数的另一个角度,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而“课桌有多长”则是学生在测量中首先从厘米引发的对测量的理解,包括对为什么测量,用什么测量,怎样测量和如何记录等都有一定的掌握,并在头脑中建立起最初的长度单位——厘米的空间概念,使学生能够自己估计出一定的长度,经历由知到识,就像剥豆荚,从皮剥到豆,不断明确的过程。 二、学生分析 学生年龄虽小,但都已经大略认识尺子(学生尺每个学生都见过),以他们的经验出发,知道尺子能用来做什么,怎么使用(当然不一定很准确地使用,所具有的知识也未必全面),比如说,在完成“连一连”的题目中,有的学生就用尺子画线,他们知道,尺子可以用来画直线;在裁纸活动中,有的学生没有剪刀,为了将纸撕齐,以尺子压纸边进行,也是取用了尺子的直,可见,学生对尺子并不陌生。当全班一起了解物体长度时,有个别学生最先试着用尺测量,就会带动其他学生效仿。二年级的学生都有模仿和好动的习惯,知道的学生会向不知道的同学甚至全班传授,公布结果;而不知道的学生会转身,回头,甚至下座位,问、看别人怎么做。面对这样的学生,教学中就要给他们时间,有要求、有目的地让他们表达自己,在争论与探索中获取知识。 本班个别学生思维活跃、聪明、积极,可能会出现一些教师始料不及之处,使得课前的设计会发生许多变化,不能按事先预计好的进行下去。所以,教师应面对学生的变化而变化,让学生从他们的认识基础出发,主动学习。 三、设计思路 鉴于学生的认识,课堂上教师应尽量引导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鼓励他们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合作探究来解决问题。培养他们在学习中的合作意识和探索精神。结合学生的动手操作,充分调动起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每个学生都融入其中,体验到动脑的乐趣。比如说:学生在集体中具体认识尺子后,说明尺子上数字的作用;教师指明“从一个数字到下一个数字之间的长度即是1厘米”,及时加深学生对厘米的认识,巩固、肯定(或纠正)他们原有的看法,利用这点使他们做到举一反三。 认识尺子之后,是练习巩固。由学生自己测量同一物体,出现不同答案时,讨论找出原因:怎么会这样?起点位置对吗?无论讨论是否能立刻给学生一个结果,起码每个学生都动脑筋思考了这个问题,达到了讨论的目的——参与、思考。这也就是让他们先自己探索获取信息的一种途径,同时也培养了合作意识。此时,教师再以一句简练、切中要害的话总结或提示,就能顺利地达到让每个学生理解和牢记的效果,比起教师限制学生活动,先做示范,再让学生模仿完成,要来得生动得多,积极得多。总之,

公开课《课桌有多长》教案

课桌有多长 教学课题:课桌有多长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教材上册第51、52页 教学课型:新授课 教学准备:直尺、课件 教学目标: 1.经历用不同的工具测量同一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认识厘米,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 3.初步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和线的长度(限整厘米),能估计较小物体的长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重点:让学生初步建立对1厘米的印象 教学难点:能用刻度尺测量较小的物体长度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引入课题 师:看!我们教室的课桌摆得多整齐呀。想不想知道这些课桌的长度?(想!)。 师:好,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课桌有多长”这一课的内容。 (演示课件2,板书课题——课桌有多长) 二、自主探索,讲授新知。 1、估计课桌有多长 师:(把代替课桌的纸板粘到黑板上,师边说边用手在纸板上比划长度)我们课桌的 长度是一样的!你能想到用什么工具测量出它的长度呢?哪位同学愿意来说说? (学生回答采用铅笔、书本、手等工具,老师把方法依次写在黑板上) 师:好!谁愿意采用以上的工具上来测量一下?(指名学生拿工具上黑板动手测量)板书: 铅笔:3枝 手:4拃 书本:2本 师:同样的课桌,为什么测量出来的结果都不一样呢?谁来说说原因? 生:因为他们用的工具不一样,测量结果就不一样。 师总结:同意她的说法吗?(同意!)没错!测量同样的物体使用的工具不同,结 果就会不同,只有当工具相同时,结果才会相同,所以,我们要找一个统一的测量

工具进行测量。那我们采用什么工具测量好呢?——尺子 (演示课件3,揭示采用直尺来测量物体) 活动(一)看一看! 师:请大家拿出准备好的尺子,认真观察一下,在尺子上你发现了什么? (演示课件4)生:有数字0、1、2、3、4……有许多线,有长的短的,有字母cm。(随学生的回答老师闪动尺子的各部分) 师补充:数字是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的;三种长度不同的竖线叫刻度线;0刻度在尺子最左边,表示起点;尺子上的“cm”是常用的长度单位,它也可以用厘米表示。{板书:长度单位——厘米(cm)}。 师:那1厘米有多长呢? 师:请看大屏幕!0刻度到1之间的长度就是1厘米,也可以说是1cm,即1厘米=1cm。(板书:1厘米=1cm) 活动(二)指一指! 师:0刻度到1之间的长度是1厘米,那在尺子上还有哪一段的长度也是1厘米呢?请大家指出来。(演示课件5) 生1:数字2——3是1厘米长。 生2:数字4——5是1厘米长。 、、、、、、、、 师:我们用一句话话来说,即尺子上相邻两个数字之间的长度都是1厘米。师:那1厘米到底有多长呢?请大家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小木棒,它的长度大约就是1厘米。(老师动作示范)伸出食指和拇指夹住小木棒,然后慢慢抽出小木棒,这时候我们食指和拇指之间的长度大约就是1厘米。好!甩一下我们的小手,放轻松,我们再来比划一次。(重复刚才的动作,让学生能够熟练地用手比划出1厘米的长度)师:请大家把小木棒放到一边,咱们来做个小游戏,好吗?(好!)听口令!(师生一起进行“拿”、“放”1厘米的比划游戏) 活动(三)找一找! 1、师:同学们表现得真棒!那除了在尺子上能找到表示1厘米的长度之外,想一下,在我们身边有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的呢?谁愿意来说说? 师:老师给点提示你们,比如说从我们身体的某些部位或者我们的学习用品中去找。(演示课件6)根据学生的回答,师边说边演示课件:食指的宽度、指甲盖的宽、鼻孔等;橡皮的厚、钉书钉的长、书本的厚度、透明胶的宽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