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课程背景下如何上好一节小学体育课1

新课程背景下如何上好一节小学体育课1

新课程背景下如何上好一节小学体育课1
新课程背景下如何上好一节小学体育课1

新课程背景下如何上好一节小学体育课

一、现阶段优秀体育课的基本特点

(—)较好地贯彻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体现体育课程的性质。(二)既重视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又注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三)注重组织教法的有效性与多样性,教学步骤比较清晰。

(四)提高了课程内容资源利用与开发的水平。

(五)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有所提高。

(六)存在的不足与问题。

(七)一节好的体育课到底有什么作用?

二、如何上好一节小学体育课

(一)体现课程理念

(二)落实教学目标

(三)合理选择教材

(四)课堂组织教学

1、强调一个“趣”字。

2、激起一个“活”字。

3、注重一个“实”字。

(五)课中教学评价

1、即时性评价。

2、阶段性评价。

3、总体性评价。

(六)驾驭课堂能力

1、示范美。

2、语言美。

3、教态美。

4、板书美。

5、心灵美。

新课程背景下如何上好一节小学体育课

《新课程背景下如何上好一节小学体育课》从字面上理解,有三层意思:一是新理念。近几年,学习了《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指南》等法规性文件,对新课程有一定的理解,但更多的去理解新课程先进的理念、丰富的内涵。二是上好。要上好,首先要清楚什么样的课才是好课?怎样上好课?这是我今天要作重讲的内容。三是小学体育课。我觉得这里的体育课姓“小”,对象就是小学生,就是根据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组织充满灵动和智慧的体育课堂,使小学生通过一定的身体练习,掌握体育知识和技能,达到增进健康,增强体质的目的。它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所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

虽然该课程取名为体育(与健康),但并不是体育课程与健康教育课程合并的一门课程。它也十分重视课程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作用,强调其健身和育人的功能与价值。

而近几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查结果表明,我国学生的速度、耐力、柔韧、力量、爆发力等素质均有所下降,肥胖学生明显增多、近视患病居高不下,农村学生口腔保健水平较低、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更令人担忧。为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推动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切

实增强学生的体质,促进和谐校园的建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通知》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切实提高学生健康素质的意见》,将学校体育工作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农村中小学“三新一亮工程”、“六有工程”和“四配套工程”顺利实施,使得长期困扰农村体育工作开展的场地、设施和器材等矛盾已基本得到缓解。所以,我们没有理由愧对体育教师这个称号,更有责任在新课程的跑道上奋力向前。

老师们:《新课程标准》经过这几年的实践,我们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它对于学生健康的成长,培养各种优秀的人才,特别是对教师的快速成长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指引作用。我们只有不断去研究怎样在这些新理念下培养出优秀的体育后备人才,那才是我们应该做的。那么,如何在这种新理念下上好一节小学体育课,对我们一线体育教师来说变得尤为重要。

就《新课程背景下如何上好一节小学体育课》,我主要讲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现阶段优秀体育课的基本特点

(—)较好地贯彻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体现体育课程的性质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指出: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学习内容,以增进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一堂好课,能较好地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体现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基本精神,并能根据体育课程的性质和体育教学的基本规律,从实际出发,创造性地实施教学。主要表现在以下四点:

第一点,选择的教材内容,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具有较强的教学因素;

第二点,制定的课堂教学目标,符合课程标准的精神、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比较明确、具体;

第三点,注意了以身体锻炼和技能教学为载体,把各项教学目标结合起来,并突出了教学重点;

第四点,重视通过体育教学来发展学生的身体,重视课堂教学中运动负荷安排。

(二)既重视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又注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课堂教学设计和改进教法上,而学生的主体作用则是在教师的指导帮助下积极参与、体验感悟,从而进一步合作探究、创造性地学习,体会运动带来的健康快乐。我们看到,师生互动、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氛围比比皆是,既不放任自流,又不高度统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学能力和水平都有很大的提高,语言亲切、易懂,以表扬鼓励为主及时评价,激发兴趣,深入到学生中用简短的语言提示指导学生进行充分的身体练习,帮助学生掌握运动技能。

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我的理解是: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主要体现在教师在体育课中对学生的启发、诱导、引领和调控,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就是改变过去教师怎么教,学生就怎么学的被动学法,改为突出以人为本,从学生不同的兴趣爱好,不同的体质体能,注重因材施教,使所有学生在一堂体育课中各尽所能,相得益彰。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决不能理解成体育课让学生放任自流,把体育课上成放羊课。(三)注重组织教法的有效性与多样性,教学步骤比较清晰

现行体育课在组织教法及教学步骤上体现出的:一是,明确目的性;二是,较好地处理教师的讲解、示范与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关系;三是,能从教学的实际需要出发;四是,重视运用的效果。

注重组织教法的有效性与多样性,教学步骤比较清晰就涉及到课堂教学结构问题。什么叫结构?一堂课根据教学内容分成几个部分,通常称教学结构。而教学结构多年来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建国之后,我国的体育教学受苏联的赞可夫教学思想的影响,将体育课分成三部分,及开始与准备部分、基本部分和结束部分。这种三段式的教学结构影响了我国几十年。他的

优点是:结构清晰,层次分明。不足是:教学过程死板,不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和学生主体作用的确立,教师备课只要将一些手段加入三段中即可。如同陈式化教学:开始与准备部分队列操练,然后做徒手操和专门性练习,基本部分:教师讲解、示范、辅导、纠正动作、巩固练习,结束部分:放松、小结、下课,完了。这种课就显得枯燥无味。经过改革,我们先后将音乐、舞蹈引进课堂,小学体育教学就故事情境展开,突出游戏化教学,让学生在欢快的教学活动中得到锻炼,掌握体育技能,以后,又将素质练习引进课堂,并且一度在体育界开展体育课突出运动技术技能为主,还是以身体素质锻炼为主的大讨论。这些讨论和探索,无疑对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学质量,发挥体育课的学科作用起到了很大的帮助。当前,新课程背景下体育课,是在总结过去几十年中小学体育课的基础上,以及吸收国外好的经验的前提下提出目前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所以,在组织教法的有效性与多样性上更为丰富。

(四)提高了课程内容资源利用与开发的水平

体育课程内容资源的利用与开发,一直是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的一个热点。一些优秀体育课中,许多体育教师都能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结合地区与学校的实际,选择、开发、引进符合体育课程性质、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教材内容。如:跆拳道、三门球、踢踏舞、轮滑、自制小沙包、酸奶瓶、纸球、纸箱、鞋盒、彩棒、莲湘、太极球、开花球、脸盆、雨伞等等,可以说是百花齐放,这些教材,不仅具有较高的健身价值、文化价值与技术含量,而且也具有较强的教学、教育因素,受到了学生的普遍欢迎,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五)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有所提高

课程改革以来,已涌现出了一大批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较强,综合素质较高的优秀体育教师。无论是事业心,还是业务素质,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就拿我校来说,我曾和同组的年青老师聊天,你们赶上了好时候,一是起点高,都是本科学历;二是机会多。我们校领导对所有年青老师都说过一句话:“当机会到来时,我已经准备好了。”而不是过去的“当机会到来时,我们准备好了吗?”。所以,我校的年青老师进步都非常快,有的进校两三年就获得了市级教学比赛一等奖。我们体育组就已经有四位属于这种情况。

(六)存在的不足与问题

本次体育课程改革的深度、广度、难度和复杂性是前所未有的,我们没有现成的路可走,只能边实践、边总结、边进行理念创新。随着改革的深入推进,很多不容视的问题和困难摆在了我们面前,需要我们认真反思和面对:

1、运动技术教学的淡化:我认为技术是运动的有效载体,在体育教学中教给学生的一切活动都要通过某种技术来体现,而技术的形成是长期以来围绕运动项目及人体解剖结构的特点所逐步形成的。它自然有其合理性,但是,体育课毕竟不是运动训练,所以,我认为,新课程中对于教学中淡化运动技术技能教学是指不要对运动技术过细过繁运动训练式的教学。如:“推实心球”动作包括蹬、转、挺、推、拔主要动作结构组成,在教学中,没有必要将这几个过程都一一分开来教学,而学生往往拿到球后,在老师做示范,讲要领之后就能将球推出去。我自己多年来,任教的低年级体育课较多,在教学生“侧向投掷”时,过去,一直喜欢用“三拍法”进行教学,学生学的效果并怎么好,现在,我就采用示范法,就让学生模仿老师的动作就行,比谁先学上。过分强调蹬地、转体,学生反而学得别扭。

2、教学内容的泛化:几年来,课程意识的确立和课程资源的开发使体育教学从内涵和外延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注重了教材与社会生活和学生经验的联系,但由于没有选择的标准和经验的不足,存在低龄化、幼稚化,或简单照搬生活场景的倾向,一些不是以身体运动为主要形式的游戏、劳作、魔术、骨牌等内容被引进了课堂,使体育课失去了自己的本质特性,偏离了课改提倡的课程内容资源开发的初衷。

例如:让水平三的学生把毽球当成秧苗,蹲在地上插秧、补苗、除草,并用空塑料瓶假装给秧苗施肥、浇水等模仿动作。由于缺乏教学因素,运动负荷也很小,学生不仅学不到什么运动技能,也锻炼不了身体,不符合课程标准规定的有关原则。

3、组织教学形式化:学习方式的变革是本次课程改革的又一个亮点。在教学过程中尝试新的教学方式,出现了多样化的景观,但却出现了盲从和形式化的倾向,学生内在情感和思维没有真正被激活。

一是:把“自主”变成了“放羊”。自主学习,也叫自我调节学习,是指学生通过自己确定学习目标、选择学习方法、监控学习过程、评价学习结果等方式,在教师必要的讲解、计划和引导下,实现学习目标的学习,是一种典型的突出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学习方式。教学中,有的老师上课便叫学生自己练习,没有指导,没有提示,没有具体要求,练得怎样也没有检查,没有反馈,学生一练到底,成了典型的“放羊式”教学。有的老师一味强调学习内容由学生自己定,学习方式自己选,学习伙伴自己找,但是表面上的自主,实际上的不自主。二是:合作学习有形无实。合作学习,是指学习者为了完成某些共同任务,在明确责任分工的基础上以小组或团队的形式进行的学习,是一种建立在民主、平等、开放理念上的学习方式,旨在加强学生间的互帮互助,营造思维开放性交流的空间,促进学生间沟通与对话,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新课程提倡合作学习,于是一些教师盲目追求课堂小组合作学习这一形式,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动机、时间及过程没有进行认真设计,只是按照既定的教学设计,把学生往事先设计好的教学框架里赶,有时学生还没有进入合作学习状态,就在教师要求下结束了,显出被动和应付,偏重于形式,为合作而合作。如:

三是:探究学习被泛化。探究学习,是指学生在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的情境中,通过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动手操作、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性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经历探究过程、获得理智和情感体验、积累知识和方法,是探究性学习所关注的三个目标。与传统的接受性学习相比,探究学习具有更强的问题性、实践性和开放性。在开展多样化的教学过程中,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采用探究学习方法,盲目使用,只能是导致探究的浅层化和庸俗化。

4、教学设计空泛化:在课程改革的前两年,一些公开课由于认识上的偏离,追求新奇的教学方法,大胆实践,有的课为了突现“生活化”,刻意将电视机、云梯等实物直接搬进课堂,费钱、费时、费力,不符合体育教学的特点,脱离了日常教学的实际。有些课没有主线,或分段过多且各段之间缺乏逻辑联系。有的体育课教案的“教学设计”比较空泛,抽象,某一节课的设计几乎可以用于所有的体育课;还有的“教学设计”则与教案雷同。在教学目标设置上也还存在多而全,重点不突出,不太明确具体,难以检查、评价的问题。有的教案对各项练习的时间与次数及课的练习密度与强度没有作出预计。。

5、教法手段简单化:有的教师比较注重组织与布置学生练习,但讲解、示范很少,缺乏其他的教法手段。在学习方式的运用上,有的教师从形式上考虑较多,但对运用效果重视还不够。有的教师为了求全求美,在教法上功夫不到家,重点不突出,表面上学生学得热热闹闹,但实际效果不明显,学生锻炼的价值不够。在运动知识技能的教学中,知识点强化不够,有的运动项目练习形式、手段花样很多,就是不能突出知识点,例如跳跃类的内容,绕了半天,就是不提“两脚用力蹬地”;投掷练习中,各种抛、扔、抡、投都有,就是不提“肩上挥臂”。(七)一节好的公开课或体育课到底有什么作用?

1、传递了崭新的课程理念

新课程理念铺天盖地,广大一线教师从不同的层面感受到“新课程就是好”。可是与传统的课程相比“好”在何处,怎样让自己的课堂教学也跟着“好”起来,我们却一头雾水。体育课是连结新课程和教师的—个重要载体。体育课的课堂就是星星之火,听课者就是火种,—旦铺开,便可形成燎原之势。就我任教的体育学科来说,每一届江苏省小学体育教师教学能手比赛活动,都能将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改革推向一个新的高度。有位老师曾在小学做过这样一个调查,主题是:在新课程的推进过程中,什么对你的影响最大?排在第一的是体育课,7 3%的教师选择这—项,而选“专家讲座”的只占17%。这项调查可能受地域和学校差异的影响,但确实能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广大教师参与新课程实验和研究的方式。毋庸置疑的是体育课在新课程推进过程中,比任何形式都深入人心!

2、提供了鲜活的教学参照

体育课最大的特征来源于它的示范性,这是它与常态教学的本质区别。在体育课的课堂上,信息传递对象不仅是学生,更重要的是教师。因此,常态课就好比教师的“自留地”,在遵循基本规律的情况下,想怎么“掘”就怎么“掘”;而体育课则是教学“示范园”,它更多的是引导别人怎样去做,它始终追求着这样一个境界:教师在课堂上语言生动,有感染力;教态洒脱,富有激情;教法精当,洋溢着布局之美。学生在教师的鼓动和引导下,充满着生命的活力,课堂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快乐。许多名特优教师直言不讳地说:好的课堂就是一台”戏”,内核应当是火热的,真正走进孩子心中;外表应当是活泼的,吸引着孩子置身其中。一堂优秀的体育课就要我们创造这样的典范。

3、唤醒了强烈的成长意识

如果课堂教学是一种艺术,那么体育课就应当是一种精致的艺术,教师听课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审美的过程。在这过程中有欣赏的愉悦、有情到深处的震撼、有局部处理不当的遗憾。教师在听课过程中,更多的是用自己的教学经验来同化和顺变,这也就是心理学中所说的“内在整合”,有了这一心理过程,体育课成为教师“自助式”成长的重要支撑环节。仅仅是一堂体育课,可却像暴风骤雨,把听课教师的心绪浇个酣畅淋漓。当他们把这种心情带到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时,将激发起无穷的探究热情。

三、怎样上好一节小学体育课

我觉得上好一节小学体育课,要从以下六方面入手:

(一)体现课程理念

新——就是不步人后尘,不因循守旧,不照搬别人的教案,努力把课上出新意来,在某些方面有所突破,有亮点。具体来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理念新——即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

教师的教育观念决定着教师的行为。实施素质教育,关键是端正教育教学思想,打破传统的教育观念的束缚,围绕“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树立新的教育观、学生观和质量观。教育观念的更新包括多方面的内容,对于小学体育教师来说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关于学生的观念。

1、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学习体育。虽然学生的智力水平、身体素质、运动技术技能和兴趣爱好都存在差异,但每一个儿童,都可以学习大纲规定的体育内容,都有条件按教学要求学好体育。

2、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水平的体育。学生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教师应当承认学生的差异,并向不同的学生提出有差别的学习要求,而不是让每一个学生都按同一个水平发展,学习完全一样的体育知识和达到同样程度的体育水平。这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在体育课中体现因材施教。如:教学中老师们设计的“练习超市”、“快乐训练营”、“挑战自我”等练习环节。

3、允许学生以不同的方式来学习体育。如:在学习蹲踞式跳远时,我们根据学生的体能将学生分成三到四组,对于体质相对样差的学生,缩短助跑距离,在沙坑前跳起就行,无需强调腾空高度。对于体质中等的学生,则适当拉长助跑距离,突出起跳有力。而对于体质较好的学生,则提出较高的要求。

二是关于教师作用的观念。

教师要用自己对课程与教学的专业理解,创造性地组织教学,成为课程与教学的决策者。教师应成为课堂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

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教师则应当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促进者,而并非单纯的知识传授者,教师可以创设有趣的情境以刺激学生的动机,启发学生的思考。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不应成为”居高临下”的指导者,而应成为一个“平等的”参与者;教师也不应

成为正确与错误的“最高裁定者”,而应成为一个鼓励者和有益的启发者。新课程理念下的体育课堂,要求我们每位教师是位多面手,你示范做得好,组织能力不强不行,你组织能力强,但动作技能不拿手出不行。

案例:2004年年底,江苏省举行了一次全省中小学体育教学能手比赛。按说,体育教学能手比赛,只要比谁课上得好,谁的教案设计得好就行了。可是江苏省对新型教师提出了崭新的要求,比赛内容分为四个板块,一比上课能力;二比说课能力;三比演讲能力;四比才艺展示能力。前面两比,我们司空见惯,可后面两比,却是精彩绝伦。演讲是讲对新课标的认识过程,讲教学中感悟的片断,讲心得,讲教训,短短两分钟,给听众以震荡、以启迪,欢笑与唏嘘交替;掌声与泪水相融。才艺展示更是让观众赏心悦目,拉丁舞与武术对决;书法与剪纸争锋。四项比赛之外,还有教案和单元教学设计两项书面评比。通过这次展示比赛,令所有在场的领导、观众,对体育教师刮目相看。06年的比赛又增加了“现场评课”。(二)落实教学目标

制定可行性教学目标

课堂教学目标具有导向、激励、发展与评价等功能。为此,制订的目标必须明确、具体、可行,是可以检查、可以观察和可以评价的。如果课堂教学目标过于抽象和宽泛,教师则不明确这堂课要教成什么样子,学生则不知道这堂课要完成哪些任务,其结果必然是课堂教学目标是否达成,达成到什么程度,均难以进行检查和评价。这种教和学的盲目性与随意性,是必须改变的。

制定的教学目标,应该符合教师、学生和场地器材的实际;符合教材的特点和教学的进度;具有组织教法的保证;重点突出,主次分明。

在制订教学计划时,要抓住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体育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学习内容的体育学科本质特征,不能把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学习方面四级水平的具体目标割裂开来。在设置一堂课的学习目标时,应体现不同方面的目标

要求,并根据学习内容的特点适当突出某些目标。在教学中,既要重视学生运动技能和知识的掌握以及体能水平的提高,也要关注学生心理发展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增强。目标也不宜过多,更不宜面面俱到。

例如,南京市凤游寺小学王骈老师学时教案的学习目标中,把“表现出对他人的尊重和关心”具体落实到“为同伴鼓掌加油、呐喊助威”的操作行为。这样的表述,使得课堂教学目标不再是空洞的、虚无的。

在具体的表述用语上,越来越多的教师掌握了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行为表现四个基本要素,使教学目标的表述越来越规范。

在目标的表述上,我们要注意使用行为动词,如:了解、参与、知道、学习、掌握、提高、运用等。

案例一:何灿老师在第四届青年体育教师教学能手比赛中的一节《抛投游戏》课,他的教学目标是这样的:

1、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各种游戏活动,对各项练习有兴趣。

2、能联系生活创编多种抛、投的动作方法,提高自然投掷能力。

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竞争意识、合作意识和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

4、了解奥运五环的正确含义,树立热爱祖国、热爱和平的思想。

案例二:南通市永兴小学金海滨老师的水平一“系列小游戏”单元教学目标表述:

运动参与目标:能够以积极的姿态、高涨的热情投入到本单元游戏活动中并体验到快乐。运动技能目标:掌握简单的跑、钻、跳、投、跨的动作,尝试多种抛和投的动作(投篮、抛射保龄球、投准大灰狼)。

身体健康目标:在游戏中做出跑、钻、跳、投、跨的串联动作,发展学生相关部位的力量和协调性。

心理健康目标:体验并描述成功或失败的心情,练习和游戏时表现出自信,可以在陌生的场地上进行游戏。

社会适应目标:能够与同伴完成任务并有序地进行练习,在游戏时不妨碍他人进行游戏,还可以表现出对同伴的尊重和关心。

案例三:扬州育才小学陈忠老师水平三(五年级)小篮球单元教学目标表述:

运动参与目标:能主动参与篮球运动的学习,示范所学动作和积极评价同伴动作。

运动技能目标:知道篮球运动的术语,初步掌握篮球运球、传球、投篮等技能,在小篮球比赛中会安全运用所学技能。

身体健康目标:利用篮球运动的各种练习发展体能。

心理健康目标:体验篮球运动的快乐,在篮球练习中积极展示自我,自尊、自信、自强。社会适应目标:在篮球练习中,与同学团结互助,相互合作,形成良好的团队精神

本单元教案一《运球》教学目标表述:

1、初步学会篮球原地、行进间运球动作技术,并能在游戏中合理运用。

2、提高控制球的能力及身体的协调性和灵敏性。

3、培养创新意识,感受篮球运动的乐趣,形成团结互助的优良品质。

(三)合理选择教材

1、有正确的教学观

我们应该了解,五个领域目标包含了两条主线,一条是发展主线,包括了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另一条是运动主线,包括了运动参与和运动技能。如果说发展主线是灵魂,

那么运动主线就是载体,发展主线永远离不开运动主线。实际上也就告诉我们,体育课上实现的一切发展基本上是通过身体练习来实现的。这一点老师们的认识应该是一致的。

通过身体练习而获得的身体认知是一切认知的本源,是一切认知的基础,它不仅仅反映了体育课程的特色,更确立了体育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特有的重要地位。

一节好的体育课,教师应十分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教师要尽量给予学生更多参与实践的机会,提供丰富的内容,使学生体验成功和失败。

选择、开发和引进的教材应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而不能选用那些以智力活动为主的非身体练习内容,如智力游戏、象棋、围棋等。

另外,身体练习的可替代性是体育教学内容中可供教师和学生选择的重要依据。如:篮球、手球、垒球是不同的运动项目,它们在提高奔跑、投掷能力及发展速度耐力和灵敏方面都是相同的,它们之间是可以替换的。在运动项目上,也表现可替换性上,如:引体向上、双臂屈伸、俯卧撑等均可以发展上肢力量。

我们还要了解小学阶段身体练习特征,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兴趣容易转移,因此一节课中和一个教学单元中的身体练习宜经常变化,适宜采用复合教材来教授。教学中,特别关注学生基本活动能力的发展,但不是把生活中的走、跑、跳、投、悬垂、支撑、攀登、爬越等原封不动地搬进体育课堂上来,而是以这些内容为素材,把它们设计成儿童喜闻乐见的游戏运用于教学。

案例:二年级主题单元教学内容:

内容一:有趣的走(大步走、各种姿势脚前掌走、脚跟走、合作走、后退走等)

内容二:快乐的跑(高抬腿跑、大步跑、快速跑、变方向跑、往返跑、接力跑、障碍跑、侧向跑、合作跑等)

内容三:抛抛乐(轻物自抛接、甩、鞭打游戏、侧向投掷、掷准、掷远、各种掷远掷准游戏等)

内容四:军营夏令营(互动式队列操练、反口令游戏乐、一切行动听指挥、)

内容五:快乐的滚动(前后左右滚动、前滚翻、滚翻游戏乐)

内容六:球儿乐(球性游戏乐、拍球、踢球、投球、球类小游戏:夹球跳、保龄球、运球过障碍、趣味拍球、抛球比远、带球绕竹竿、踢球比准等)

内容七:绳儿乐(并脚跳绳、加垫和不加垫脚跳绳、单脚跳绳、双人或多人跳绳、玩绳游戏:踩蛇尾、抢尾巴、摆一摆、快快跳起来、钻山洞、绳弹的威力等)

内容八:快乐的爬行(象行、蟹行、蜘蛛行、蜈蚣行等)

内容九:律动和舞蹈(律动组合、集体舞、舞步:踏点步、进退步)

内容十:纸制系列游戏(玩纸炮、纸飞机比远、纸骨牌、纸棒、纸球等)

内容十一:拓展性练习和游戏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教学中学生之间的互动能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和社交能力,改善人际关系,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在设计教学计划和组织课堂教学中,要经常给学生提供合作与交流的机会,营造一种民主的氛围,使学生在合作的过程中学习别人的方法,表现自己的能力,从而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认识体育;养成与别人合作与交流的习惯,并能耐心地带领学生通过设计不同形式的游戏活动达到多次重复练习的目的,逐步掌握动作方法。

举例:独生子女问题。游戏中嫌弃胖墩跑不快,在拔河游戏中,胖墩却是大力士。从而引导学生不岐视弱者,每个人都可以发挥出自己应有的作用。

2、突出教学重、难点

对教材的处理是一节体育课中教师独到的教学艺术的体现,也是有经验的老师的优势所在。对教材处理的好坏将直接影响体育课的效果。

前段时间,在我国体育教学理论界发生了一场争论,争论的主要内容是教案中应将“教学内容”还是“教学目标”放在前面。为此,争了很长时间。我认为我们是要上好一节体育课,把“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谁放在前不是主要的,而将课的教学重点、难点把握正确却是一堂课的关键。如何确定的重难点?我认为所谓重点:就是该项目完成质量的关键环节。如:“蹲踞式跳远”动作,它的教学重点是助跑与起跳的结合。所谓难点:就是指该动作完成中容易出现并影响动作质量的某种环节。“蹲踞式跳远”动作难点就是腾空与落地。明白了这些重难点之后,教学中,不管你用什么教学方法,都必须围绕提高学生的速度和弹跳能力。而其它的动作都属于从属的地位。所以,在备课时,首先应备课的重难点,只有准确定好重难点,才能去考虑与之相关的方法和手段,否则,一切手段与方法都是无的放矢。一节好的体育课,教师必须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科学地选择、运用教学方法与安排教学步骤,解决课的重难点。

案例:盐城市第一小不蒋振华老师上的一节水平二(四年级)《小篮球运球》一课,确定的教学重点是:运球时身体各部位的协调配合,难点是:熟练掌握运球动作。主教材是这样处理的:原地自由运球,教师提示动作的要点——各种节奏运球(看、听几种节奏练习)——高人与矮人运球(正、反口令进行高、低运球)——找朋友(自由运球中握手交朋友,比谁找到的朋友多,老师提示:老师也喜欢交朋友!)——老狼老狼几点钟(即由跟踪老师运球到躲避老狼藏球环节),学生在一环接一环的梯进式的教学步骤中掌握了运球的基本动作,学得主动,学得快乐。特别是最后拓展练习,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通过合作投篮(投向高举的呼拉圈)、扣篮(向高举的呼拉圈中扣篮)的尝试,学生的思维得到开放,兴趣得以提升,创新能力得到体现,较好地解决了课的重难点,课上得既扎实又生动。

可再举事例说明。

(四)课堂组织教学

1、强调一个“趣”字

趣——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家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也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的至关重要的条件。前几天与有关专家聊课程改革的话题时,就说到这几年新课程落实得比较到位的是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可以说是生动有趣,丰富多彩,充满激情,富有活力,每堂都能从中得到启发,受到鼓舞,有所收获。

(1)导入时引发学生兴趣。

导人新课是一节课的重要环节,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学的导入就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整个演奏或歌唱奠定了基础。好的导入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打破学生的心理平衡,使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为此,我经常从教材的特点出发,通过组织有趣的小游戏,讲述生动的小故事等方法导入新课。

准备活动的设计与组织有很多,如:游戏法、比赛法、想象法、自练法、模仿法、舞蹈法、情境法等。

例如:将常规的“队列操练”通过趣味化、游戏化的改编,既达到队列操练的目的,又能起到意想不到的练习效果。如:反口令三面转法;重新命名三面转法——1代表向右转、2代表向左转、3代表向后转等。

我特别重视课的导入部分学生的心理启动。在教学内容的起始部分,常采用各种趣味浓厚的小游戏(如:照镜子、看谁传得快、找伙伴、急摸四位、快乐节奏、师生对话、抢手指、猜拳、猜谜等)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为一堂课的学习打下兴趣的基点。准备部分我更喜欢富有实效,一是与教材搭配(可举例),二是一物多用(可举例),三是形式多样(可举例)。

例如,在教水平一“立定跳远”动作时,连云港市海州区锦屏小学的吴伟老师的水平一

(二年级)《情境游戏“戏荷叶”》一课。课伊始,就设计学生头顶荷叶奔向“青蛙妈妈”,通过模仿操,营造课堂气氛,直接进入角色,以达到热身的目的。

又如:去年我参加省优质资源录像课教学中的一节《队列队形》课中,一开始就诱导学生猜谜(身穿绿军装,头戴五星帽,手握冲锋枪,威武又雄壮。——解放军),一下子就将学生带进跟解放军学本领的情境中。

另外,向老师们介绍一个“队列创新报数”方法:

一是用英语26个字母进行报数;二是用22个汉语拼音音节报数;三是用口号、校风和校训进行报数;四是用国内外优秀队员的名字进行报数;五是用音乐音阶进行报数;六是用美术七种颜色进行报数;七是用学生最喜爱的动画片名进行报数;八是用学生最喜欢的小动物、鸟类、鱼类等名称进行报数;九是用水果、蔬菜、节日、节气等名称进行报数。这些方法可以根据不同水平段学生的具体情况,有效的选用,适用于室外体育课,也适用于室内体育课。案例:盐城市第一小学朱建国老师,去年参加学校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在第二轮课堂教学比赛上的一节水平二(三年级)《后滚翻》时,在准备活动的设计上,小朱设计了“慢跑热身找家”和“玩垫子”,学生很感兴趣,特别是玩垫子,学生有的钻山洞、有的搭小桥、有的玩斗牛,学生玩的是热火朝天。试教以后,我发现滚翻练习最重要的一个准备活动就是要活动头部,否则学生在练习中容易扭伤脖子,所以,在试教后的总结反思讨论中,我们就觉得如果再专门做操已经没有必要了,说的时候,我突然想到李咏主持的“幸运52”有一个快速答题的环节,一分钟内看谁答对的题目多。于是,我就让小朱在肯定学生玩垫子很有创意,鼓励学生互相借鉴玩法之后,让学生迅速布置好自己的家(摆放好小垫子),然后,安静的坐在家里,接受老师的另一个考验“智力问答”,而这个答不是回答问题,而是根据老师所问的问题,正确的就使劲“点头”表示,错误的就使劲“摇头”表示,不懂的就用“左右侧屈”表示左想想,右想想。老师的问题必须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因为,小学各个年级都有技巧类项目。所以,这个教学环节,学生特别感兴趣,同时,也是课的一个亮点。(提示老师:这个题目老师可以事先准备好写在一张漂亮的小卡片上,如:适用水平二学生的篮

球是方的、12加8等于30、老鼠是四害、今天是星期三、眼保健操每天做一次、你能用自己的头画一个大大的圆吗?正反都画一画,看谁画得又大又圆等等)。

去年的省四届体育教师能手比赛盐城大丰的参赛选手也同样上《后滚翻》一课,前面跟小朱老师差不多,就是活动头部的问题没有解决,我就将这个方法让她用上了,和我一起做评委的老师看了都说这个方法好,改变了那种单调的做头部运动的方法,学生多有兴趣。

后来,有一次在电视节目上看到一个身残志不残的女孩用脚指头写字的感人故事,我受到启发,将这个故事讲给我的学生听,就在自己三年级的技巧课上,在准备活动中,先指导学生玩“踩影子”小游戏,要求每位同学灵敏躲闪、安全踩中的情况下,每踩到一次就累计数字,看谁踩中次数多,并能诚实的报数。先是组织自由地互相踩,当然我也是和学生一同游戏,学生踩到老师的影子别提有多高兴了,我就在游戏中巧妙的利用急停、突然下蹲、变方向跑等方法,引导学生怎样踩到影子。然后,我让学生边背古诗边在场地上跑动,在背的过程中,我突然吹哨,学生要在最短时间内停住,想办法踩在别的影子上,没踩到或不守规则的学生罚做高抬腿跑,学生真是玩得特别尽兴。时间一到,我立刻收回学生,语言诱导学生用头、手臂、腰、腿写字,写字的内容也是要事先准备好的,能与课的内容有关联的。如:姓名、团结、友爱、合作、安全、滚翻等等,边写边用嘴巴配音数笔画,学生是兴趣高,课堂气氛好,师生同快乐。(现场互动一下写字)

同样,我在另外一节水平一:二年级的《快乐的滚动》一课中,两人一张小垫子,先引导学生模仿小动物绕小垫子通过走、跑、跳等方法进行“你追我赶”的小游戏,既提高了学生兴趣,又达到准备活动的目的,在专项准备活动“活动头颈”环节中,我采用“智力问答”达到专项活动的效果(这里的题目要根据二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学生特别有兴趣,不信你们也试试。

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我们深深地体会到,教学只有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发展水平,努力改变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才能把适合教师讲解的内容尽可能变成适合学生探讨研究问题的素材。要尽可能给多一点活动的余地,多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多一

点体验成功的愉悦,让学生自始至终参与到活动的全过程中来,使学生成为体育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这样才能促使学生逐步从“学会”到“会学”,最后达到“好学”的境界。

(2)学习过程保持学生兴趣。

在学练过程中,既需要学生的自身努力,也需要对学习过程产生兴趣。即变“苦学”为“乐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为了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做法是:

① 重视运用场地、器材和电化教学手段,让学生的多种感官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

②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

③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通过富有启发性的问题,通过组织学生相互交流,通过让学生不断体验到成功的欢乐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④积极提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这三种学习方式,有利于弘扬学生的主体精神,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因而是对接受式学习的一种必要的有益补充,并不是说接受式学习就不要了,我们应当积极运用。但一定要把握住各种学习方式特点,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教材的特点、教学实际的需要和学生的身体条件与体育基础,正确地进行选用。

⑤面向全体学生认真解决好共性问题,这是我们进行教学设计与实施教学的基点。与此同时,我们在教学思想上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在教学方法上要因材施教、区别对待,使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都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得到较好的发展。

例如:跑的教学中,对于不同能力跑的学习可采用让距跑、梯式跑等方法。

案例:这里举和“四配套”有关器材所上的课的案例。略

由此可见,教学不仅是师生双方信息交流的过程,同样是情感交流的过程。教师精心设计教学,积极激发学生的情趣,必然激活和加速学生的认知活动。教师对学生真挚的爱;积极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