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微软公司成长的启示

微软公司成长的启示

微软公司成长的启示
微软公司成长的启示

第一章案例二微软公司成长的启示

美国微软公司总裁比尔。盖茨1995年3月在他还有7个月就进入中国人称之为不惑之年时,租用一列火车漫游中国。其实,他并不是专门来中国旅游的。其重要目的是向飞速发展的中国推销他公司生产的计算机软件。

盖茨这次中国之行,使得许多中国人首次认识这位计算机软件专家,世界首富。人们兴高采烈地谈论,盖茨这个小伙子如何从900美元起家,只用了短短20年时间,挣得了139亿美元的财富,它的发家秘诀是什么?

1975年,盖茨刚满20岁,由于他对计算机软件的兴趣,他从哈佛大学退学,与好友创办了微软公司。微软(MICROSOFT)是微型计算机(MICROCOMPUTER)和软件(SOFTEARE)的缩写。这时的盖茨一是一个编制计算机程序的高手。但是,他仅仅只是一个编制计算机程序的高手,并不懂怎样进行公司管理。由于盖茨不愿受雇于人,于是他和好友创办了自己的公司。这是一个“两人公司”,生产设备是一只笔和一叠白纸。他俩租用了城郊一间俭朴的公寓,两人一起编写一种用于计算机的BASIC语言,准确地说,是改良型的BASIC语言。

在几个月之后,盖茨的公司卖出了他们自己编制的BASIC语言。这是一笔成功的生意,使公司第一年获得了10万美元的收入。这使盖茨和他的朋友受到了很大的鼓舞。这时,盖茨开始认真考虑设想计算机软件这一重要商品的发展前景。

在70年代,当时美国的个人计算机还没有普及,许多人并没有意识到计算机软件是一种重要商品,而且,对于这种商品的特殊性也没有深刻的认识,因为他和传统商品有很大的区别,他的重要特征是可以任意复制。可以任意复制对计算机用户来说,不仅是非常重要而且是必不可少的,它可使用户廉价快速得到自己所需要的软件。但是这将给软件制造商带来极大的苦恼,面对猖獗的盗版活动,他们认为软件是一种无利可图,没有前途的商品。

盖茨的高明之处是没有因这一困难而舍弃和退缩,他认为:只要有法律而且法律起着作用,我们终究是会赚取的,他很肯定地认为,软件是一种有非常远大前途的商品。就在这时,许多计算机软件编制人员,都到大的计算机硬件制造公司谋生,例如“蓝色巨人”美国IBM公司就搜罗了许多计算机软件编制人才。而且,这家公司也曾希望盖茨到他们那里工作,但盖茨决意不去,而要自己独立干。

这时,虽然盖茨还是与他的朋友继续编制软件出售,但是计算机制造商并不会找上门来购买他们的产品,盖茨想坐等顾客上门是不行的,这就迫使盖茨不得不放弃专门编制软件这项他所熟悉的工作,而是坐到公司经营者的位置上来。由一个软件编制的技术人员转到软件经营者的位置,他大量的时间都用来与各大计算机公司谈判,推销公司生产的软件。盖茨每两周要从公司总部所在地西雅图至IBM公司所在地迈阿密总部往返一次,这两个城市正好处在美国西北角和东南角,这个距离相当于我国的广州至乌鲁木齐。这种艰辛旅途中的谈判与相互了解,使微软公司与IBM公司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1980年初,一直对个人计算机不屑一顾的“蓝色巨人” IBM公司,希望一年之内完成个人计算机的设计工作。IBM公司邀请微软公司派人参加设计工作,具体地说,就是要求微软公司帮助开发计算机的操作系统。

盖茨当时果断决定承担这项任务。但是,开发计算机操作系统并非微软公司的强项。而盖茨考虑到微软公司高级计算机语言如BASIC的市场,他不能失去IBM 公司这个主顾,更不愿见到IBM公司因采用另一种操作系统而放弃使用微软公司

的语言软件。因此,盖茨仅仅从IBM公司得到15000美元的转让费的条件下,同意与IBM公司进行合作,承担了编制计算机的操作系统这项繁重的任务。

很显然,这完全是亏本的买卖。虽然微软公司也可以最后从第一版操作系统中获得版权,但是在这个操作系统的前途未定之前,在IBM公司个人计算机的前途未定之前,盖茨明显地承担着极大的风险。

更大的风险还在于微软公司的强项不在计算机操作系统,如何去兑现向IBM 公司提供操作系统的承诺,由自己公司干是没有把握的而且在时间上也很难满足IBM公司的要求,唯一的办法是去找其他公司购买或合作。微软公司找到西雅图计算机公司,要求这家公司转让其刚刚设计成功的计算机操作系统,开价五万美元,并许诺制造公司在出卖这一计算机操作系统的所有权之后,仍可以继续使用这种操作系统,还可以免费运用这种操作系统的升级版本。看起来西雅图计算机公司将一无所失而净得5万美元。

盖茨十分高明的思路在于他已看到了这种即将成为IBM公司所使用并被推广的操作系统,完全有变为行业标准的可能性。但是,西雅图计算机公司一无所知,而且从未想过。

盖茨决心成为这种操作系统的拥有者。只有他知道,这是他与IBM公司合作的关键所在,也是他成功的关键。而这时面对丰厚的报酬条件,蒙在鼓里的西雅图计算机公司还认为,他们所拥有的操作系统的未来成功与否还是未定之数,两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决意出卖这一操作系统,况且公司还能同样获得使用权。

经过判断,微软公司轻易地拿到了西雅图计算机公司转让这种操作系统所有权的合同,这时盖茨欣喜若狂。

1981年8月12日,就在微软公司与西雅图计算机公司达成协议的第十天,IBM 在纽约正式展出其新型个人计算机。

IBM公司的确是一个“蓝色巨人”。到1982年8月,IBM公司共售出了13533台个人计算机。一年后,IBM公司售出的个人计算机超过50万台。IBM公司真可谓不飞则已,一飞冲天,在个人计算机市场上独占鳌头,其制造的个人计算机很快成为行业标准,而微软公司由于是IBM公司个人计算机的操作系统供应商,也水涨船高,成为美国最大的软件生产企业,其所编制的操作系统也理所当然地成为行业标准。

现在我们回过头来看,微软公司只用了5万美元,从西雅图计算机公司所获得的不仅仅是一套不够完善的计算机操作系统,而是一个巨大的软件市场。由于微软公司的远见卓识,从而获得了巨大的财富。

微软公司的税后利润率很快达到了34%,这是一个十分惊人的利润率。若仅从这方面看,微软公司不成为上市公司,更能保持其现有利益。但公司不上市,同时也将面临着更大的压力。计算机行业中的苹果公司早在1980年11月就已成为上市公司,这一举措给苹果公司带来了巨额财富,更增添了该公司的竞争力,最使微软公司担心的是,其主要竞争对手莲花发展公司和阿森塔特公司的股票也已于1983年上市,并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显然,对于盖茨来说,公司是否上市已不是个人兴趣问题,而是在前进道路上的一种新的战略选择。

1985年,微软公司着手准备上市方案,盖茨考虑着如何在股票上市过程中采用某种新的策略,能使股票很快升值。于是,微软公司选择了两个承销商共同办理上市销售。其中一个主持华尔街方面的交易机构,具体担当主要承销商,组建一个承销商辛迪加并在他们当中分派股票。第二承销商负责集团投资事务。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公司上市前的工作做得尽善尽美。

盖茨还答应《财富》杂志的主编,他将允许一名记者追踪报道股票上市情况,并且为此事与《财富》杂志签署了合作协议。根据协议,《财富》将提前刊登关于微软公司将要上市的文章。这是一步险棋,微软公司的股票承销商和律师极力反对。因为,在股票上市后,如果价格下跌,愤怒的投资者可以从报道中找到证据,控告微软公司误导,许多这么做的公司是吃过苦头的。

但是,盖茨决意这么干,《财富》关于微软公司股票上市的文章“出笼”后,大众传媒开始刊登微软公司将于近期上市的文章。人们议论纷纷,微软公司股票还没有上市,就已经在公众心中热了起来。

微软公司预计将出售价值4000万美元的股票,也就是说微软公司12 %的股票公开交易。

微软公司的特色之一是,所有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都是公司的股东,这也是该公司迅速发展的秘诀之一,其中盖茨拥有的股份最大,有1100多万股,占总数的41 %。公司第二号人物拥有640万股,将近占24 %。另外还有一家名为TVI 的公司,拥有137万股。尽管微软公司是从两人起家,但并不为两人所有,故只有少数股票公开交易。

上市方案确定之后,盖茨及其公司要员开始在各个城市奔走,推销公司股票。而推销往往搞得像节日舞会一般热闹。为了让公司股票有更多的购买者,盖茨还跨出国门,到西欧的重要城市巡回演讲,争取更多的股票购买者。

经过一系列精心策划的宣传活动,加上微软公司优异的业绩,公司股票上市活动获得惊人的成功。1986年3月13日,微软公司股票上市第一天,共成交360万股,收盘价为29。25美元,比开盘价涨了3。855美元,比微软公司上市前约定的21美元的价位高出8。25美元。一周内,每股涨至35。5美元。一年后,也就是1987年,微软公司股票已冲至每股90。75美元,并继续向上攀升。这就使比尔。盖茨成为世界级富豪。应该说,盖茨个人发财与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微软公司因为成为上市公司,获得了一笔巨额的公众投资。从此,微软公司开始成为计算机领域的“巨人”。

掌握了充裕的资金就使微软公司能够开发更多更好的计算机软件。

1986年,微软公司开发成功WINDOWS1.0版本,并在一年内售出了50万套之多。

1987年,WINDOWS2.0版本和一种WINDOWS3.0版本正式推出。微软公司开始具备了相当的力量与IBM公司展开一场软件世纪大战。

应该看到,美国计算机行业两大巨人之战的最终裁决权主要并不在他们自己手上,而取决于他们的战略与策略以及市场与用户。

一般来说,好的软件可能受欢迎,但他不是绝对受欢迎,这涉及到市场结构,消费者心态,以及营销体制等多种因素。最后的结果是微软公司能够独霸软件市场,主要得益于盖茨有一套独特的战略与策略思路和巧妙的做法。

举例来说,1990年5月,微软公司开发的WINDOWS3.0正式向市场推介。这是一个很具有特色的产品发布会。

那一天,美国纽约市立戏剧中心披红挂绿,张灯结彩,6000余人欢聚一堂,共庆WINDOWS3.0问世。庆典会的热烈场面通过卫星转播,传到了美国7个城市的分会场。此外,伦敦,巴黎,马德里,斯得哥尔摩,墨西哥城,悉尼,新加坡等五大洲12个都市同时举行盛大的产品发布会。

那一天,为了给WINDOWS3.0鸣锣开道,微软公司拿出300万美元的巨额宣传资金,如果包括现场演示,赠送试用等活动经费,那么为WINDOWS3.0的出台共耗

费了将近1000万美元。盖茨对记者们承认:“这是微软公司有史以来最盛大,最昂贵的一次软件发布会”这样做是否值得呢?更有甚者,5年后,这一记录又被微软公司自己打破了。盖茨为了在全球掀起抢购WINDOWS95的热潮,作了精心策划:在公司总部所在地西雅图向数千名支持者演示WINDOWS95的部分功能;

在纽约最高的建筑物之一帝国大厦的顶上,竖立微软公司商标形象的霓虹灯;

花费1200万美元购买著名的英国“滚石”乐队一支流行歌曲,作为广告专用;

在电台,电视台进行“密集轰炸”式的广告宣传;

买下整章英国《泰晤士报》一天的发行量,印上广告,免费分发。

这样花样百出的宣传行动耗资达5亿美元。

对此有人说,这是盖茨财大气粗的表现,其实不然。盖茨在生活中是属于那种近乎俭朴的人。盖茨酷爱水上运动,当他已是亿万富翁时,下决心买一条快艇。他在商店转悠了一整天,在关门之前,才决心花上12000美元买一条划水船,这条船当然相当不错,但远不是最快,更不是最昂贵的快艇。

那么,盖茨为何每次在公司一个新的软件上市时,却“挥金如土”地大搞宣传活动呢?

盖茨所开展的活动,不是单一地推销一种产品,他是在为公司营造一个“聚宝盆”。每一次新产品宣传活动,都起到了“一石数鸟”的作用:首先是使新产品得以畅销。WINDOWS3.0上市以后即创日销量10万套的记录,雄踞世界软件排行榜榜首;其次,其最为重要的设想是,通过这些活动,使公司的知名度大为提高,无形资产得到巨幅增加。每一次新的软件推出,加上震撼人心的宣传活动,逐步实现了微软公司在全球家喻户晓的目的。作为一个生产高技术产品的企业,欲达到这种程度,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可口可乐公司的老板称,即使公司的所有有形资产都付之一炬,可口可乐这个招牌还可值300亿美元。尽管微软公司创立只有短短20年,但和可口可乐这个百年老店相比,其无形资产的价值并不逊色。因为,当某家公司由产品的特别出色而接近家喻户晓时,他的无形资产就不低了。

分析思考:

1. 在微软公司的发展中,比尔。盖茨作了几个什么重大的战略决策,你对这些决策有什么看法?

2. 微软公司的发展史给人们什么启示,你有何体会?

3. 比尔.盖茨的哪些行为体现了企业家应具备的素质?

人才成长的规律

人才成长的规律 春暖花开,冬雪纷飞。大千世界,每个生命和事物都有其成长的规律,人才成长也亦是如此。 小热带鱼在不同大小的水域中成长的快慢不同,罗杰塔尔的实验证明寄予更大期望的学生成绩的提高更快。这些事情所体现出的是人才成长规律的外因,即环境。狼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心,并不断体验,从而躲避危险,这样生存下来则说明的是人才成长规律的内因,即自身。 环境是人才成长的奠基石。俞敏洪如果没有考入北大这样一个大的平台,又怎会有现在的成就,全国最大的外语培训学校(新东方)创始人?卡耐基如果没有继母对他寄予的期望楁信心,又怎会激发出他内心潜在的创造力和想像力,使他成为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罗尔·罗杰斯如果没有小学时校长对他的期望与鼓励,又怎会让纽约州的州旗作为人生之信念永飘心中并实现,成为纽约历史上第一位黑人州长。所以,环境对于人才的成长极为重要。亦如那条热带鱼和那些被选中“最有前途者”的孩子们一样。在大的环境中成长的快速,在期望和信心中成长的壮实。 环境是人才成长的基础,自身的努力更为重要。试想俞敏洪自己不努力的话,也许北大就放弃了他,自己的余生也就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试想卡耐基不上进的话,不管继母再怎么对他有期望和信心,也无法使他成为有影响力的人。试想罗尔·罗杰斯在他以后的人生中,语言上继续夹杂着污言秽语,衣服上继续沾满泥巴,不挺直腰杆做人,无论校长对他再怎么鼓励,亦不会让他出人头地。所以,不可轻视内因,自身的力量对于人才培养的影响意义重大。狼没有对周围事物的探索体验,空有好奇心,也不能顽强的生存下来。 环境和自身是人才成长的规律,正如世界万物都有其成长规律,只要找到各个事物的规律性,万物都会向其最自然的方向发展,人才的发展也应遵循其应有的规律。 正是因为从小受到音乐的熏陶,对音乐的热爱近乎痴迷,并日复一日的刻苦练习,才能有如今声名鹊起的钢琴家郎朗;正是因为少时受到偶像的影响,对网球的坚持近乎疯狂,并日复一日的刻苦训练,才能有代表“中国力量”的法网冠军李娜;正是因为自小受到”硅谷”的影响,对电子学的追求近乎狂热,并年复一年的辛苦工作,才能有如今“改变世界”的苹果CEO乔布斯。 中国现在正处于发展中,只是需要大量人才之时。所以在培养人才之时更应该注重人才成长的规律。唯有这样,才能使我泱泱之中国更加强大,在世界的舞台上绽放属于自己的独特之美。 1

我与企业共成长心得体会-我与企业共成长范文

我与企业共成长心得体会|我与企业共成长范文 我与公司共成长各位领导、各位同事,大家好! 当看到《我与企业共成长》这个题目时,我的思绪飘飞了很远,我的心潮澎湃了很久。是啊,这是一个既崭新又古老的辩证话题,说它崭新,是因为它是我们应该永恒坚持的信念,说它古老,是因为公司成立之初,它即是前贤们一直专研的课题。公司的发展与成长是我们的幸福,我们的提高要以公司成长为依托,我们的提高是公司发展的基础。我是刚刚从校园内走出来的应届大学生,对于社会的事事物物都不太了解,甚至可以说,很陌生。面对竞争激烈的经济社会,时间在超强度压缩,空间在无限扩大,而我们公司凭借大家不屈不挠、团结奋斗的精神,脚踏实地的走入了一个又一个崭新的辉煌时代。我也是刚刚来到这个大家庭的新员工,对工作的每一件事、每一个新生事物都充满好奇,并且也很珍惜。什么地方的水处理场都想去看一看、看看都具有什么样的运行方式,去学习有关水处理方面的知识,充实了自己的大脑。从中深深得体会到:在这三个多月里有苦也有甜。苦,相对于学校那无忧无虑而又丰富多彩的生活来说,工作生活是苦了一点,但我早就听老师和同学谈论过一些,所以早就做好了吃苦的准备,努力把每件事都做得更好,所以也不觉得特别的累;甜,在这里,学到了许多在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去现场勘察是苦了一点,但是学到了许多知识;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我,

充满了挑战。作为我们公司的翻译,是与其他工作是不一样的。这个职业不仅仅要懂得中韩双方面的语言,也应该了解这个钢铁工艺与水处理方面的专业知识。这样才能准确又及时的传达给对方,让对方知道我所讲的是什么、我所要表达的是什么。通过几次现场观察,我也有所了解了,但我也知道自己现在的实践知识还有很多的欠缺还需要继续努力,使自己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技术,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以达到更高的要求。为了快速进入自己的岗位与适应这个大家庭,我在工作之余查阅并掌握了一些钢铁水处理方面的知识。公司也为了我们这些新员工更快的投入工作岗位,也为我们创造了不少学习的机会。我们更应该珍惜工作本身带给自己的机遇。譬如,艰难的任务能锻炼我的意志,新的工作能拓展我的才能,与同事的合作能培养我的人格,与领导的交流能训练我的品性。公司是我们成长中的另一所学校,工作能够丰富我们的经验,增长我们的智慧,在工作中获得技能与经验。为公司的发展作出一份应有的贡献。光阴似箭,转眼间我在公司已经工作三个多月了。在这三个多月中,我对公司也有了初步的了解。我们的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大潮中凭着自己过硬的技术一步步成长起来,在全国钢铁事业中有了不小的名气、也有了自己的一片天空,有了自己的立足之地。我曾无数次的为自己能成为公司的一员而暗自骄傲,也曾为自己能为公司的建设尽一份薄力而感到愉快!我觉得,企业的命运就是我们每一个员工的命运,企业的发展与富强离不开我们每一个员工的贡献与奋

工程项目管理系统解决-方案

产品概要 整个系统以WBS预算为龙头,以合同为约束,以进度为主线,以成本控制为目标,实现在限定的时间内,在限定的资源(人、材、机等)条件下,以尽可能快的速度、尽可能低的费用(成本或投资)圆满的完成项目的任务。 系统对工程项目规划、进度管理、合同管理、成本管理、采购管理、物资管理、设备管理、质量与安全管理、人工、租赁等进行全面综合管理;纵向贯穿招标、分包、采购、施工、竣工的全过程,横向涉及公司-项目部的各个岗位,是一套全方位、集成的项目管理平台。通过对成本、进度、质量、安全等方面的控制,以及对合同、变更、结算、支付、资金等要素的管理,来提高企业对工程项目的综合配套能力,同时兼顾了知识管理、持续发展的战略思路。 公司管理层可以实时获取远程项目施工过程的各种经营信息,可同时管理多个不同性质的项目并在多项目之间进行资源协调;项目管理层可实时动态监控项目施工过程中的进度和盈亏状况,对施工全周期的各个环节进行综合管理。 系统特点 网络版:系统运行在互联网环境,客户端零安装,在满足集团性企业远程数据管理的同时,方便系统维护和升级; 系统性能:基于.NET技术的B/S多层结构,实现了客户端、应用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处理能力的均衡,有效解决了信息在互联网瓶颈的出现; 实战性:通过众多施工企业的成熟应用,极具实用性质。 简单易用:友好的直观的图形化操作界面使用简单、易于认识和掌握。 灵活性与开放性:系统提供功能规范的数据接口,实现各种数据的导入导出以及与外部系统的连接,支持主流数据库管理系统;

安全可靠:系统提供严格的用户权限控制,合理划分及管理权限;准确的错误提示; 数据备份与恢复手段完善;软件自动检查判断数据的有效性及异常情况下最小化系统的受影响程度。 项目规划 项目规划由项目立项管理、施工预算、项目变更三部分组成,实现对工程项目相关信息的构造,将工作人员从繁琐的事务性操作中解脱出来,提高工作效率,加强公司的管理,为领导提供辅助决策,是整个PM软件运行的数据环境。 重要:分配该项目的项目 成员,否则该项目人员看不到 该项目。 图-<项目规划->项目立项管理->项目信息管理.浏览> 施工预算 施工预算是项目规划的重点部分,其主要目的是为了编制总预算和WBS任务节点的预算。 施工预算的数据采用直接导入模式,对于WBS预算的直接导入,系统支持EXCEL文件,这里我们提供了两个模版综合报价模版、清单计价模版。直接导入的好处是可以节省人工,规范数据,对于从外部导入的预算,系统还支持导入的资源同本系统中维护的资源库中的资源进行映射,以达到任何预算软件做出的预算结果都能应用到本系统中来。 在预算完成后,需要进行预算锁定,以防止随意的预算变更,确保预算的严肃性;已锁定的项目进行中若发生预算变更,则需要进行正式的预算变更。 对于非直接费用,系统还支持间接费的手工分摊,将整个项目的这部分预算分摊到各个分配项目中去。 预算流程图:

打造成长型企业人才培养流水线

打造成长型企业人才培养流水线 M集团是一家从事装备制造业的民营企业,经过十几年的艰辛发 展,从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区域性公司一跃成为该行业的翘楚,人员规模也从创业时的几十人迅速发展到2000人。伴随着企业经营规模的快速扩张,企业人力资源的短板也逐渐凸显:公司的领导团队大多是跟着老板一起打江山的老员工,眼界不高,管理方式也较为简单,经常跟不上老板的思路;一线员工整体素质不高,成分杂,流动性也比较大。 陈经理是该集团公司的人力资源总监,他明显感到集团的人才培养工作面临着很大的压力: 采购外部品牌课程,成本高,很多大牌讲师都请过了,培训的边际效用在递减; 集团中高层领导都有极强的学习能力,对培训效果要求也水涨船高; 外部培训总感觉到隔靴搔痒,不能解决企业经营管理中的现实问题,很多时候听听很激动,培训结束后一动也不动,难以满足员工的个性化需求; 培训组织工作费时耗力,但员工不领情,各级领导干部也不配合,培训成为了重要但非紧急的“福利品”; 内部培训课程设置零散而不系统,各部门抱怨连天; 集团关键技术、经验掌握在少数人员手中,个别人员消极工作,业务就“玩不转”; 一方面高层领导不断催促人才培养工作需要深入落地,另一方面面对培训工作开展过程中重重困难,陈经理陷入了沉思。 M集团是国内众多快速成长型企业的一个缩影——这些企业在度过了自身的初创期,他们不缺乏资金,也不缺乏市场机会,甚至还拥有众多自主知识产权和先进技术,但当他们迈开步伐准备冲向成功的彼岸时,回身一看,身边能够将企业做强、做大、做久的人才可谓凤毛麟角。如何在打造企业产品流水线的同时,打造一条人才流水线,大规模定制化培养企业急需的各方面人才,是快速成长型企业面临的最关键课题之一。 三个“90-10规律” 重新审视企业的人才培训工作

我与企业共成长文章多篇

我与企业共成长文章(精选多篇) 我与企业共成长 有一种感情,是互勉互励共进退;有一种动力,是唇齿相亡齐奋进。 我深知作为一个工作在大企业的员工就要胸怀大志,脚踏实地,有自己长远的目标和打算。这不光是企业的要求,也是我自身必须做到的。 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经过三年的磨炼,借助企业给我提供的这个平台,当初那个腼腆、生涩怯场的小男孩不见了。现在的我,虚心接受批评,努力完成工作,经历了一个有着几十年文化积累的大企业的洗礼,使我变成一个做事踏实、仔细、处事不惊的大人。无论是在大场合、还是在大人物面前,我都以我是华北建设一份子而骄傲,时刻维护大企业的形象。我知道企业给了我历练的机会,我就应该去好好的把握,在这个平凡的岗位上恪尽职守,默默工作。这一切,无不归功于我所忠于

的企业。 不进则退,这对于企业和个人而言都是亘古不变的真理。不论是企业和个人的发展都会有他不可避免的巨大压力,当前社会竞争如此激烈,占据大市场就是占有成功。我们应当化压力为动力,把企业的压力分配到每个员工的身上,让每个人都凝成一股劲,充分发挥集体的优势。而我在这三年中,为了能更好地胜任本职工作满足企业改革发展的需要,秉着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的理念,三年来,我牺牲业余时间,克服种种的困难,钻研管理知识,考取造价员资格证书,二级建造师证书。主动的去扩展自己的知识面。三年来的点点滴滴,方方面面,只为锻炼自己,只为给企业添一份光,尽一份力。 有句话说的好:一滴水溶入大海它将变成永恒,一个人钟情于自己的平凡岗位,他的人生就会更精彩。为了这平凡的岗位,为了这富有生命力的企业,我将继续奉献出我的光和热!感谢关心

微软操作系统的发展历程

微软操作系统的发展历程

每当提到微软人们总是马上就会想到比尔·盖茨,他一手缔造的微软帝国现如今已成为全球一流的软件公司,他的创业神话总是被人们所津津乐道,比尔·盖茨是多少80后奋斗的榜样,不过说起他的创业故事,那可要追溯到80年之前。1973年,18岁的比尔·盖茨以优异的成绩进入了世界一流的学府——哈佛大学。虽然这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高等学府,但是与众不同的比尔·盖茨却选择了一条常人看来无法理解的道路,在大学三年级的时候,盖茨毅然决定从哈佛退学了。

凭借大学期间从自己设计的BASIC项目上拿到的版权费,盖茨与孩提时代的好友保罗·艾伦在新墨西哥州中部城市Albuquerque一同创建了“Micro-soft” (确切翻译应该为“微型软件” ) 公司。 当今微软四巨头笑看IT界风云变幻 从那以后,比尔·盖茨把自己的全部精力投入到了喜欢的事业上。也许正因为与众不同,比尔·盖茨才成就了今天的成绩,我想现在无论是谁肯定不会认为盖茨当时的选择是错误的吧!

Windows前身MS-DOS 1979年,盖茨将公司迁往西雅图,并将公司正式改名为“Microsoft”这就是今天全球人民都知道的微软公司了。1981年8月,IBM推出内含Microsoft的16位元操作系统MS-DOS 1.0的个人电脑,并且微软还在之后陆续推出了数个MS-DOS操作系统版本,在当时取得了不俗的成绩。MS-DOS是Microsoft Disk Operating System的简称,意即由美国微软公司(Microsoft)提供的磁盘操作系统。在Windows 95以前,DOS是PC兼容电脑的最基本配备,而MS-DOS则是最普遍使用的PC兼容DOS。最基本的MS-DOS系统由一个基于MBR的BOOT引导程序和三个文件模块组成。这三个模块是输入输出模块(IO.SYS)、文件管理模块(MSDOS.SYS)及命令解释模块(https://www.doczj.com/doc/659705949.html,)。 除此之外,微软还在零售的MS-DOS系统包中加入了若干标准的外部程序(即外部命令),这才与内部命令(即由https://www.doczj.com/doc/659705949.html,解释执行的命令)一同构建起一个在磁盘操作时代相对完备的人机交互环境。不过DOS没有图形界面,操作极不方便,学习过的人一定深有体会,于是盖茨敏锐地意识到必须开发具有图形界面的操作系统,这将成为未来的趋势,事实证明他的判断十分准确,试想如果现在打开电脑还是DOS窗口你还会选微软吗? 请大家一定要记住1985年11月20日这个日子,Microsoft Windows 1.0正式发布,并且当时售价100美元,Windows 1.0基于MS-DOS2.0,支持256K的内存,显示色彩为256色。由于是图形化的界面,Windows 1.0支持鼠标操纵和多任务并行,窗口成为Windows中最基本的界面元素。Windows 1.0是微软第一次对个人电脑操作平台进行用户图形界面的尝试,也宣告结束了MS-DOS时代。

诺基亚战略管理案例分析

诺基亚——科技以人为本 诺基亚公司是一家世界著名的移动通信产品制造商,其成立于1865年,前身是生产木浆和纸板的小企业,经过150年的发展,诺基亚品牌深入人心,它的经典手机铃声和开机动画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诺基亚从无名小企业发展到世界知名品牌,从工业转型为电子业,成为电信时代第一巨头,这与它的管理人对其的管理和决策是密不可分的。在智能手机时代,诺基亚借助Symbian 系统,逐渐发展成为全球第一大手机厂商,但随着2007年苹果iPhone和谷歌Android操作系统的出现,诺基亚由辉煌走向衰落。 诺基亚的盛衰史表明,它是一个很经典的战略管理案例,很值得我们去研究和探讨。 一、诺基亚的发展史 1、工业时代:1967年,诺基亚成为了一家芬兰国内跨产业的大型公司,其产业涉及包括造纸、化工、橡胶、电缆、制药、天然气、石油等多个领域,而诺基亚开始手机生产制造是在1960年。 2、前电信时代:1990年,手机用户大量剧增,手机价格迅速降低,移动电话体积越来越小,诺基亚又明确制定了发展成为一个富有活力的电信公司的战略。 20世纪90年代中期,诺基亚因涉及产业过多而濒临破产,总裁以及高层果断做出决策,将其他所有产业舍弃,并拆分了传统产业,只保留下诺基亚电子部门,而此刻诺基亚做出了历史上最重要的战略决策。 3、后电信时代:只剩下手机电信产业的诺基亚经过5年的时间逐渐摆脱了破产的境况,由于专注于传统功能手机产业的研发,诺基亚功能手机在当时具有极佳的用户品牌效应。1995年,诺基亚开始了它的辉煌时期,它的整体手机销量和订单剧增,公司利润达到了公司前所未有的财富,最高市值1980亿欧元。 4、智能机时代:由于苹果iPhone和谷歌Android操作系统的出现,诺基亚由辉煌走向衰落。为扭转颓势,2011年2月,诺基亚与微软达成战略同盟并合作推出WP手机。诺基亚在智能手机在市场上一直处于颓势。2013年9月3日,微软和诺基亚官方宣布,微软将收购诺基亚设备与服务业务,即手机业务部门,交易数额是54.4亿欧元(约折合71.7亿美元)。 二、诺基亚的现状 2014年4月28日19点,微软正式宣布完成对诺基亚设备与服务部门的收购,收购后实体公司更名为“微软移动”,但“诺基亚”品牌将会一直保留,这意味着诺基亚品牌手机并不会随着微软的收购而消失。 2014年10月24日,微软正式在Lumia手机上用Microsoft取代了Nokia的品牌命名。微软周五推出了新Lumia手机的设计,该公司将在未来于Lumia设备的前部和后部使用Microsoft字样代替从前的NOKIA。 2015年1月7日,国行NOKIA N1平板在正式发布,并在1月8日首批开卖,售价1599元。 2015年4月26日,诺基亚中国区总裁王建亚透露,2015年诺基亚将会推出安卓智能手机。 三、诺基亚的战略失误

资源型企业年轻管理人才的成长路径

E nterprise E conomy 2012年第5期(总第381期)资源型企业年轻管理人才的成长路径 □杨新忠 [摘要]通过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得到资源型企业年轻管理人才的成长路径特征。资源型企业年轻管理 人才的成长大致可划分为3个阶段:见习阶段、实践阶段和定岗阶段,从参加工作到从事中层副职管理岗位,平均用 时8.14年, 从中层副职岗位到中层正职岗位平均用时3.8年,学历、性别、岗位均对人才的成长发展有一定的影响。本文提出加快年轻管理人才成长的措施建议主要是:打破传统人才选拔方式,不断改革和完善人才人事管理制度;加大年轻后备人才的使用力度,促进其快速成长成才;加大年轻管理人才选拔力度,优化人才队伍年龄结构。 [关键词]资源型企业;年轻管理人才;成长路径 [中图分类号]F272.9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024(2012)05-0086-05 [作者简介]杨新忠,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劳动工资处处长、高级政工师,EMBA 硕士, 研究方向为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山东东营257000) Abstract :By using theoretical and empirical research methods,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growing path of young management talent in the resource -based enterprises can be found.The growing path of the young management talent in the resource -based en-terprises can be roughly divided into three periods:the probationary period,the practical period and the post -fixing peri-od.It usually takes average 8.14years from taking job to be engaged in the middle deputy management position,and it usually takes average 5.59years from a mid -level deputy post to a mid -level chief post.All of the education,gender,and post have a certain impact on the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the talent.On the basis of analysis above,the suggestion and measures concerning accelerating growth of young talents will be put forward as following:to reform and perfect talent per-sonnel management system continuously by breaking the traditional way of selecting talents;to promote the young talents to grow faster by making more use of reserved young talents;and to optimize talent team age structure by selecting more young management talents. Key words :resource -based enterprises ;young management talents ;growing path 一、问题的提出 (一)资源型企业的概念及现状 21世纪以来,国内外形势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国 际方面,各国之间的竞争加剧,在能源和矿产资源方面 的控制和争夺激烈;国内方面,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 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不断演变升级。缓解资源瓶颈制 约,是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协调发展的重要举 措。资源型企业是国家的经济命脉,资源型企业在国民 经济中占据着特殊的地位,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其 所代表的产业往往是国家战略性和基础性产业。王锋正(2007)认为:“资源型企业是相对于劳动密集、资金密集、技术和知识密集而言,有别于制造型企业、技术型企业、服务型企业的一类企业,是指基于自然资源(主要是地下的矿产资源和地上的动植物资源)的占有或独占(数量和成本),以自然资源的开采和初级加工为基本生产方式,初级原材料产品为最终产品,在产品成本结构中,自然资源占据主体地位的,依靠资源的消 耗来实现企业的增长,以资源占有优势为核心竞争力86人力资源|Human Resources

我与企业共成长心得体会 我与企业共成长范文

我与企业共成长心得体会我与企业共成长范文 我与公司共成长 各位领导、各位同事,大家好! 当看到《我与企业共成长》这个题目时,我的思绪飘飞了很远,我的心潮澎湃了很久。是啊,这是一个既崭新又古老的辩证话题,说它崭新,是因为它是我们应该永恒坚持的信念,说它古老,是因为公司成立之初,它即是前贤们一直专研的课题。公司的发展与成长是我们的幸福,我们的提高要以公司成长为依托,我们的提高是公司发展的基础。 我是刚刚从校园内走出来的应届大学生,对于社会的事事物物都不太了解,甚至可以说,很陌生。面对竞争激烈的经济社会,时间在超强度压缩,空间在无限扩大,而我们公司凭借大家不屈不挠、团结奋斗的精神,脚踏实地的走入了一个又一个崭新的辉煌时代。我也是刚刚来到这个大家庭的新员工,对工作的每一件事、每一个新生事物都充满好奇,并且也很珍惜。什么地方的水处理场都想去看一看、看看都具有什么样的运行方式,去学习有关水处理方面的知识,充实了自己的大脑。从中深深得体会到:在这三个多月里有苦也有甜。苦,相对于学校那无忧无虑而又丰富多彩的生活来说,工作生活是苦了一点,但我早就听老师和同学谈论过一些,所以早就

做好了吃苦的准备,努力把每件事都做得更好,所以也不觉得特别的累; 甜,在这里,学到了许多在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去现场勘察是苦了一点,但是学到了许多知识; 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我,充满了挑战。 作为我们公司的翻译,是与其他工作是不一样的。这个职业不仅仅要懂得中韩双方面的语言,也应该了解这个钢铁工艺与水处理方面的专业知识。这样才能准确又及时的传达给对方,让对方知道我所讲的是什么、我所要表达的是什么。通过几次现场观察,我也有所了解了,但我也知道自己现在的实践知识还有很多的欠缺还需要继续努力,使自己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技术,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以达到更高的要求。为了快速进入自己的岗位与适应这个大家庭,我在工作之余查阅并掌握了一些钢铁水处理方面的知识。公司也为了我们这些新员工更快的投入工作岗位,也为我们创造了不少学习的机会。我们更应该珍惜工作本身带给自己的机遇。譬如,艰难的任务能锻炼我的意志,新的工作能拓展我的才能,与同事的合作能培养我的人格,与领导的交流能训练我的品性。公司是我们成长中的另一所学校,工作能够丰富我们的经验,增长我们的智慧,在工作中获得技能与经验。为公司的发展作出一份应有的贡献。

WINDOWS 网络操作系统的发展史

WINDOWS 网络操作系统的发展史 2009-05-21 18:16 网络操作系统的发展史 Microsoft开发的Windows是目前世界上用户最多、并且兼容性最强的操作系统。最早的Windows操作系统从1985年就推出了。改进了微软以往的命令、代码系统Microsoft Dos。Microsoft Windows是彩色界面的操作系统。支持键鼠功能。默认的平台是由任务栏和桌面图标组成的。任务栏是显示正在运行的程序、“开始”菜单、时间、快速启动栏、输入法以及右下角的托盘图标组成。而桌面图标是进入程序的途径。默认的系统图标有“我的电脑”、“我的文档”、“回收站”,另外,还会显示出系统的自带的“IE浏览器”图标。运行Windows的程序主要操作都是由鼠标和键盘控制的。鼠标的左键单击默认是是选定命令,鼠标左键双击是运行命令。鼠标右键单击是弹出菜单。WIndows系统是“有声有色”的操作系统。《连线》杂志日前发表分析文章称,在过去的23年中,Windows操作系统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总体趋势是功能越来越强大了,用户使用起来越来越方便了,但其发展进程并非是一帆风顺的,中间也曾多次出现曲折。应用最广泛的Windows操作系统在不断地发展,其发展进程充满了不确定性。Windows的成功与处理器速度的提高和内存容量的增加可谓“休戚与共”。微软依靠大量第三方软件让用户喜欢上了Windows。 1、Windows 1.0 Windows 1.0 微软第一款图形用户界面Windows 1.0的发布时间是1985年11月,比苹果Mac晚了近两年。由于微软与苹果间存在一些法律纠纷,Windows 1.0缺乏一些关键功能,例如重叠式窗口和回收站。用现在的眼光看,它的失败并不令人感到意外。Windows 1.0只是对MS-DOS的一个扩展,它本身并不是一款操作系统,但确实提供了有限的多任务能力,并支持鼠标。Microsoft Windows 1.0操作系统是微软公司在个人电脑

10款免费且开源的项目管理工具

10款免费且开源的项目管理工具 摘要:在任何一个项目开发或是设计中,项目管理是被认为最重要的过程之一,因此,选择一款适宜的项目管理工具尤为重要。本文收集了10款最佳的免费且开源的项目管理工具,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在任何一个项目开发或设计中,项目管理被认为最重要的过程之一,因此,选择一款适宜的项目管理工具尤为重要。项目管理是指管理项目计划、定义、监控、控制以及确认交付的过程,因此它的优势也是被公认的。 随着各个领域特定项目管理需求的提升,这就需要一个更好的、免费的项目管理工具来管理。因此一款高效的、良好的项目管理必须具备快速的、强大的且包含以下功能:调度、成本控制、资源分配、预算管理、文档、协作以及沟通。本文,笔者收集了10款最佳的免费且开源的项目管理工具,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OpenProj OpenProj是一款免费且开源的应用,它可以完美运行在Unix、Linux、Windows或Mac系统上。它是所有微软项目桌面应用的替代品,你甚至还可以打开本地项目文件。该方案具有成本核算、网络图(PERT图表)、Gantt图表、RBS以及WBS图表等功能。 GanttProject 这是一款极易使用,基于Gantt图表的项目调度和管理的免费管理工具。主要功能包括任务分配、等级分类、Gantt 图表、生成PERT图表、资源加载图表、HTML以及PDF报告、MS项目导出/导入以及基于群组工作管理的WebDAV。 DotProject

这是一款支持在线,多语言、多用户项目管理解决方案。该工具免费、开源,主要由开源社区的志愿者进行维护,主要特性包括: ?任务和项目管理; ?公司、联系人、部门管理; ?资源分配; ?待办事项; ?论坛; ?日历; ?Gantt图表; ?报告。 TaskJuggler 这是一款强大的、现代化的、免费且开源项目管理工具。它采用全新的方式来规划和追踪项目,是一款更加出众且灵活的Gantt图表编辑工具。 TaskJuggler提供最优化的时间调度,可根据你提供的项目内容和限制条件帮助你计算出项目时间轴以及资源分配。其已经被成功运用在大型的项目中,此外它还非常适合新颖的管理策略,比如轻量级的项目管理以及极限编程。 PHProjekt 这是一款免费的开源模块化应用,用于协调小组活动,通过互联网共享文档和信息。PHProjekt组件包括群组日历、时间卡系统、项目管理、文件管理、邮件客户端、联系人管理等等。 ConsultComm 这是一款使用Java编写的轻量级、独立的开发平台,允许任何人同时管理多个项目、任务或者客户端,可高效的追踪每个项目时间。主要功能包括: ?轻松集成现有的计费系统或时间管理;支持JDBC,可上传项目至与ODBC和JDBC兼容数据库; ?无需担心定制或供应商锁定问题; ?跨平台,支持Windows、OS X、Solaris以及Linux; ?可利用标准的JavaBeans框架创建插件以扩展功能。用户以及开发人员可轻松创建自己添加的插件,快速添加自定义功能; ?定制个性化风格。 ProjectPier 这是一款可自身托管的PHP、免费开源的项目管理工具,通过本地的Web接口管理任务、团队以及项目。这将有助于您的公司沟通,携手共进完成既定的任务。事实上它的功能类似于其他的商业项目管理产品,不同点在于可拓展性和允许自托管。 OpenGoo

微软操作系统发展历程

微软操作系统的发展历程 DOS,全称叫做Disk Operating System,是一个单用户、单任务的操作系统. MS-DOS 1.0 发行于1981年,作为IBM PC的操作系统. MS-DOS 1.1 更正了1.0版中的许多问题,支持320K的5寸软盘。 MS-DOS 2.0 于1983随IBM XT一起发行,增加了许多命令,并支持5M硬盘。 MS-DOS 2.1 在2.0的基础上增加了少许功能。 MS-DOS 3.0 增加了对新的IBM AT硬件以及部分局域网功能的支持。 MS-DOS 3.1 增加了更多局域网功能支持。 MS-DOS 3.2 支持720K的5寸软盘。 MS-DOS 3.3 支持新的IBM PS/2设备以及1.44M的3寸软盘,并支持其它语言的字符集。MS-DOS 4.0 增加了DOSSHELL操作环境,并且有一些其它增强功能及更新。 MS-DOS 5.0 于1991年发行,新增了很好的内存管理和宏功能,增强了DOSSHELL。 MS-DOS 6.x 大量增加图形界面程序(如SCANDISK,DEFRAG,MSBACKUP等),增加了对586计算机,磁盘压缩等 功能的支持,增强了对Windows的支持。 MS-DOS 7.0 增加了长文件名,LBA大硬盘等功能,增强了对新版Windows的支持,并加强了一些命令。 MS-DOS 7.1 全面支持FA T32分区、大硬盘、大内存等,并更新了一些功能,如四位年份的支持等,是目前 最实用的DOS版本。 除MS-DOS外,其它的DOS也一直在不断发展中,尤其是FreeDOS、ROM-DOS、Real/32 DOS 等等。 1985年Microsoft Windows 1.0发布 Microsoft Windows 1.0是微软第一次对个人电脑操作平台进行用户图形界面的尝试。Microsoft Windows 1.0是Windows系列的第一个产品。 1987年Windows 2.0发布 这个版本的windows图形界面,有不少地方借鉴了同期的Mac OS 中的一些设计理念,

project2003项目管理软件应用实例

project2003项目管理软件应用实例 项目管理的理论是近几年管理学方面讨论的一个热点,本文以微软公司的Project2003项目管理软件为例,论述了项目管理在我院的适用范围以及利用该软件编制一个合格的项目计划 的工作过程。 项目管理技术的发展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密不可分,随着计算机性能的迅速提高,大量的项目管理软件涌现出来。它们可以用于各种商业活动,提供便于操作的图形界面,帮助用户制 定任务、管理资源、 进行成本预算、跟踪项目进度等。其中微软公司的Project软件应用最为广泛且易于操作,成为目前进行中小型项目管理的得力工具软件。 一、Project软件在我院适用领域 项目管理的方法与理论适用于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Project软件根据项目管理的原理,用计算机软件搭建模型,来模拟项目管理的建立和实施,并通过一系列与项目管理有关的图表 来完成对项目的管理。 结合我院目前的情况,Project软件可以应用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用于项目招投标 目前很多设计项目都是通过招投标开展的,设计的组织安排、综合进度计划是否合理完善是我院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的重要参考指标。使用Project,可以非常容易地反复推敲、优化项目的计划,最后生成条理清楚、逻辑关系正确、绘制精良的网络图、横道图和各种数据表格,展现企业的风采,给评标人员留下良好的印象,从而为企业中标助力。 2、项目的动态跟踪 由于我院目前同时承接的项目数量越来越多,甲方对项目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从而要求我们在项目的生命周期中进行非常细致的管理。通过使用Project软件,可以每天对项目的完成情况进行及时的汇总与更新,从而保持项目信息的准确与及时。如果结合Project Server 的使用,整个企业的所有项目进展情况将变得非常清晰,利益干系人直接通过浏览器等软件 即可以获得有关的项目信息。 3、人力资源的合理调配 通过使用Project对所有项目编制项目计划并进行任务分配,将形成一个我院所有人力资源的庞大信息库。在这个人力资源库中,将可以直接查到每一个人员目前正在进行的所有项目以及任务的情况,可以统计每个资源的工作量是否被过度分配,每个资源每天的工作量计划为多少个小时等等信息,这样为合理的调配资源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4、对于跨专业项目的沟通管理 在项目管理的方式下,一个设计项目将由一个项目组来共同完成,它突破了原来职能型组织结构的部门局限性,可以更好地进行项目的沟通管理。在计划编制好后,就已经明确了不同部门资源的工作量与任务完成时间,任何任务分配信息的更改都将及时反馈到项目计划中,并通知到相关人员。同时每一个项目有统一的文档库与问题库用来交换项目的信息,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促进学生快速成长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促进学生快速成长 罗田理工中专教师金定山 2010年秋,我校开办了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为罗田“旅游兴县”培养急需的专业技能型人才,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学习中快速成长。 旅游服务业的工作性质,要求我们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学生,毕业后要面向游客,为游客提供“食、宿、行、游、购、娱”服务,工作的对象是人,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服务员和管理者,必须具备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营造愉悦气氛的能力,而这些能力,单靠听老师讲、从书本中学是不行的。具备这种能力的人才,须在实践活动中培养,所以旅游专业必须改革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 中职生源基础条件差,需要我们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我们罗田是山区,我们的学生又绝大多数来自农村初中,大多胆小;就读中职学校的学生大都学习上有困难,自信心不足;农村初中学校由于师资条件限制、重读书做题轻实践锻炼等多种原因,造成中职学生的活动能力“先天不足”,因此,必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加强能力训练,帮助学生解决从业的障碍。 一、目标 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为学生搭建活动平台,让学生在活动中开阔眼界,得到锻炼,为社会输送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必要文化知识、熟练职业技能的高素质复合技能型人才。 具体目标如下: 1、思想品质方面: ①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时间观念、职业态度和责任心)。 ②具有优良的服务意识、服务态度和职业认同感。 ③具有良好的团队精神与协作意识。 ④具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理素质。 2、基础能力方面: ①具有较强的人际交往沟通能力。 ②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辨能力。

③具有旅游服务与基层管理的基本知识。 ④具有继续学习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 3、专业技能方面 ○1能够胜任地接导游员、讲解员工作。 ○2具备旅行社外联、计调、文秘、票务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3具备宾馆前台接待与客房管理、餐厅管理与服务的能力。 ○4具备旅游产品、本地特产推销的能力。 二、方法 1、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 ○1从训练“说话”入手,让学生成为讲台上“说”的主角。 从新生入学作自我介绍开始,让学生养成积极发言、大声说话的习惯。每节课老师让一半以上的学生参与说话训练,教给学生把话说明白,说得有条有理,说得别人爱听。学生读课文、读报、班干部讲话、讨论发言都上讲台,前面同学“说”了以后,后面的同学接着进行点评。一学期以后,学生面对众人说话再也不紧张了,随时可以登台演讲。 ○2以学生为中心,老师主导,学生主演。 每节课老师都要设计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主动学习,既对所学的知识加深了印象,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又锻炼了即兴发挥的创新能力。课堂上,老师常常只是导演兼点评嘉宾,渐渐地由学生执导和点评了,老师甚至只是“观众”的角色而已。 ○3借助多媒体,提高教学效率。 我们旅游班的教室配有多媒体,还新建了导游实训室,让学生跟着视频中的人物说,看着变化着的画面说,学生获得了直观的视觉感受,教学效果良好。 ○4把技能名师请进课堂 为了让学生学到真本事,我们聘请了优秀的兼职教师: 楚天技能名师、湖北省金牌导游员、薄刀峰旅行社经理徐菲,担任导游实训指导教师; 湖北省民歌大赛一等奖获得者、罗田县非物质文化传承人、大别山民歌专业

我与企业共成长文章(精选多篇)

我与企业共成长文章(精选多篇) 第一篇:我与企业共成长 我与企业共成长 有一种感情,是互勉互励共进退;有一种动力,是唇齿相亡齐奋进。我深知作为一个工作在大企业的员工就要胸怀大志,脚踏实地,有自己长远的目标和打算。这不光是企业的要求,也是我自身必须做到的。 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经过三年的磨炼,借助企业给我提供的这个平台,当初那个腼腆、生涩怯场的小男孩不见了。现在的我,虚心接受批评,努力完成工作,经历了一个有着几十年文化积累的大企业的洗礼,使我变成一个做事踏实、仔细、处事不惊的大人。无论是在大场合、还是在大人物面前,我都以我是华北建设一份子而骄傲,时刻维护大企业的形象。我知道企业给了我历练的机会,我就应该去好好的把握,在这个平凡的岗位上恪尽职守,默默工作。这一切,无不归功于我所忠于的企业。 不进则退,这对于企业和个人而言都是亘古不变的真理。不论是企业和个人的发展都会有他不可避免的巨大压力,当前社会竞争如此激烈,占据大市场就是占有成功。我们应当化压力为动力,把企业的压力分配到每个员工的身上,让每个人都凝成一股劲,充分发挥集体的优势。而我在这三年中,为了能更好地胜任本职工作满足企业改革发展的需要,秉着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的理念,三年来,我牺

牲业余时间,克服种种的困难,钻研管理知识,考取造价员资格证书,二级建造师证书。主动的去扩展自己的知识面。三年来的点点滴滴,方方面面,只为锻炼自己,只为给企业添一份光,尽一份力。 有句话说的好:一滴水溶入大海它将变成永恒,一个人钟情于自己的平凡岗位,他的人生就会更精彩。为了这平凡的岗位,为了这富有生命力的企业,我将继续奉献出我的光和热!感谢关心和支持我的各位领导和同事,是你们在我的成长中给予我鼓励和帮助,我会一如既往的做好本职工作,不辜负企业对我的期望和培养。同时我也相信企业的明天会更好! 我与企业同发展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各位同事: 让我感悟到一句话:责任重于泰山!奉献、敬业、忠诚、责任,这四个词在人的一生中占有多重要的位置呢? 一支乐队,需要全体成员的齐心协力,否则难以呈现出余音绕梁的华章;一枝玫瑰,需要根茎的无私奉献,否则难以散发出沁人心脾的芳香;一座桥梁,需要桥墩的支撑,否则难以负载千车万人的流通;而一个企业的蓬勃发展,同样需要每一位员工的脚踏实地,真抓实干,需要每个员工的爱岗敬业。 新环境的陌生感、对新文化的认同、对企业的归属感……在刚来的那些日子里我每天都在与自己的思想斗争。 日子一天天过去,一路走来,一路成长,一路收获。挥汗如雨,那是盛夏劳动的果实;与同事们说说笑笑,我了解到另一种生命的体验,

操作系统的发展史及特点

操作系统的发展史及特点 1.CP/M系统 计算机语言百花争妍的七十年代,计算机本身正向微型化方向发展。1971年,Intel 公司成功地研制出了四位Intel 4004芯片,1973年,又研制成功八位Intel 8086芯片。微型机的诞生,已经指日可待。 七十年代中期,台式微机,工作站,超级微机,膝上机相继面世,“谁来指挥他们”,人们千呼万唤。 事实上,早在1972年,AMAA(美国微型机协会)就悄悄地为一个“指挥系统”作临产前的准备了,他们用PL/M程序设计语言为Intel 8086编写了纸带编辑程序ED。1973年,PL/M 的创始人Gary Kildall博士决定“挂帅亲征”,很快在DEC公司的主机TOPS-10上,培植成功一个管理程序和数据的“胚胎”。博士旗开得胜,感觉当然是“味道好极了!”,但Intel 公司及其它著名电脑公司却对此充耳不闻,这使“元帅”和“士兵”们很是光火,1974年,“胚胎”得以向全世界公布:版本号V1.3;大名:CP/M;全称:Control Program/Monitor (控制程序或监控程序)。 虽然CP/M V1.3 是为肩任“控制程序和数据”的“上帝”而来的,但“上帝一世”却颇受冷落,电脑业者依旧冷眼旁观。1975年,CP/M V1.4 继承“王位”,开始大造舆论,加之Kildall 博士创建了Digital Research(数字研究公司),为CP/M呐喊欢呼,CP/M陆续被各国微机厂商采用,围绕他的软件也爆炸般地得到了开发。CP/M变红发紫,神话般普及,被推崇为“标准八位机软件总线”,Kildall 博士更是声名远播。 CP/M其实就是第一个微机操作系统,享有指挥主机、内存、磁鼓、磁带、磁盘、打印机等硬设备的特权。通过控制总线上的程序和数据,操作系统有条不紊地执行着人们的指令,如同指挥一台晚会或乐队,高效率地合奏美妙的乐章。 繁荣的CP/M家族不断添丁。运行在Intel 8080芯片上的CP/M—80;运行在8088、8086芯片上的叫CP/M—86;而在Motorola(摩托罗拉)68000 上运行的CP/M叫做CP/M-68K。CP/M—80、CP/M—86、CP/M-68K等组成了庞大的CP/M家族。 单用户的CP/M—80操作系统,后来发展成多用户的MP/M—80,单用户的CP/M—86又发展成并发的CP/M—86和多用户MP/M— 86,它们成为家族的新生力量。 CP/M开创了软件的新纪元,称得上是计算机改朝换代的里程碑。 2.DOS系统 七十年代末期,CP/M后院起火,其微机操作系统霸主地位开始动摇。 1979年,IBM公司为开发16位微处理器Intel 8086,请微软公司(Microsoft)为IBM PC 设计一个磁盘操作系统,微软公司慷慨承诺,但当时手头仅有XENIX操作系统,XENIX操作系统要求处理器支持存贮管理和保护设备的功能,可PC机的CPU 8086/8088 均不具备此功能。微软公司急于满足PC机的要求,购买了由西雅图公司工程师Tim Paterson研制的、可在8088上运行的CP/M—86“无性系”——SCP—DOS操作系统的销售权,将SCP—DOS改称MS—DOS V1.0发表。为避“偷梁换柱”的嫌疑,微软公司又于1981年8月推出了支持内存为320KB 的MS-DOS 1.1版。由于蓝色巨人的推波助澜,操作系统软件市场几乎一夜之间呈现出一边倒的局面,CP/M地位岌岌乎可危。 随后,IBM 公司向微软公司购得MS-DOS使用权,将其更名为PC-DOS 1.0。MS-DOS又称PC-DOS,就是这个原因。 MS-DOS取得巨大成功的原因在于它的最初设计思想及其追求目标的正确和恰当,那就是为用户上机操作和应用软件开发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首先使用户可以非常方便的使用几十个DOS命令,或以命令行方式直接键入或在DOS4.0以上版本下以DOS Shell菜单驱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