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思修论文中国人的生死观

思修论文中国人的生死观

思修论文中国人的生死观
思修论文中国人的生死观

海南大学课程论文

课程名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题目名称:中国人的生死观

学院:机电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二班

姓名:

学号:

评阅教师:

2010年月日

中国人的生死观

摘要:随着这些年中国经济的的高速发展,中国社会各方面都有了较大进步,我们的经济文化都日趋国际化。但与此同时,发达国家常出现的自杀现象,尤其是高智力自杀现象,在中国的一些城市也有所发生,而这在中国古代几乎是绝无仅有的。这种现象在近几年也引发了一些国人的思考:难道我们的传统生死观在与国际接轨时出现了大问题?其实,到现在中国人传统的生死观在现在社会依然扮演着重要角色,也依然支配着一些中国人的生死。所以我们要了解自己的生死观,让自己活的有目的、有意义,也为了当我们面对某些突如其来的变故时能够从容的面对,理智的选择生死。

关键词:儒家;道学;佛教;重生

所谓生死观,顾名思义,主要指对于生与死的基本看法,其中包括:如何看待生命、人到底为什么活着、生命的意义何在以及如何看待生命进程中必定会降临的死亡等一系列问题。人生在世,无论贫富贵贱,不管职位高低,也不论年龄大小,生死问题是谁都无法逃避的[1]。

提到中国人的生死观,就要先了解中国人传统的生死观。而中国人传统的生死观是立足于儒释道三家生死观的,所以为了简单说清生死观方面的问题,这里以儒释道的生死观为主体,来探寻生命的意义,以期唤醒人们对生死的意识,以便我们生活的更舒心、更清醒,我们的民族发展的更好,更健康!

一重生、乐生而又注重生命价值和意义的儒家生死观在中国影响最是深远。

数千年来,儒家思想以其鲜明的入世思想符合统治者的口味利于统治,而在中国思想史上一直占据着统治地位,成了中国封建社会文化的主导。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在生死的问题上明显表达了重生、乐生而讳死的倾向,当孔子的弟子季路向孔子请教有关“事鬼神”的问题的见解时,孔子答说:“未能事人,焉能事鬼”,季路又进一步请教有关“死”的道理,孔子答说:“未知生,焉知死?”[2]孔子的这种死亡理念对中国人的生死观念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也正是因为如此,回避对死亡及死后世界的思考,珍重世俗生命,成了整个中华民族的共有心态。所以表面看来,孔子对于“事鬼”和“生死”问题采取了一种避而不谈的回避态度,但事实上,孔子的话语中明显透露着一种重视人生的生死观念。孔子的“未能事人,焉能事鬼”和“未知生,焉知死”事实上讨论的只是一个问题,即人的生与死的问题。从孔子的这两句话中可以看出,孔子始终把“人”的“生”放在首位,这就是“重生”。而同时,在儒家史上,不论是孔子的“仁者爱人”思想,还是孟子的“仁民爱物”思想,抑或是荀子的“内圣外王”观点,都无不透着对生的重视。

“死生有命,富贵在天”,这是儒家在重生基础上进一步提出的乐生。对于这一点,儒家显然是非常明智的。既然生不由己,死亦是命,那么,人只能善用自己所能把握的生,活出自己的价值,因此,乐天知命便成了儒家的信条。

这种重生和乐生的理念让我们中华民族的每个人都更爱惜自己的身体,珍视自己的生命。但是应该明白的是,儒家崇尚生命,热爱生活,却并不意味着他们便对死惟恐避之而不及,相反,当面临生死与仁义、生死与名节之间的重大抉择时,儒家会毫不犹豫地慷慨赴死。孟子说:“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其后的荀子在《荀子?正名》中则更进一步发挥说:“人之所欲,生甚矣;人之所恶,死甚矣。然而人有从生成死者,非不欲生而欲死者也,不可以生而可以死也。”为什么“不可以生而可以死”呢?这正是儒家思想核心所不遗余力地坚持的思想及其政治原则——“仁义”的要求。立

德被儒家视为人生的最高价值,其重要性远在生命之上,当道德的原则与生命发生矛盾时,就应该“杀身成仁,舍生取义”。鲁迅说过:“中国人从来都有舍身取义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儒家的这种“成仁”、“取义”的思想,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造就了历代一批批为了维护民族和国家利益而甘愿舍弃自己的生命,赴汤蹈火所在不惜的仁人志士,为铸就中华民族的浩然正气与爱国主义的灵魂起了积极作用[3]。文天祥一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正是儒家这种“立德”精神的典型写照。而爱国诗人屈原也用自己的死去证明自己的志向,自己所坚守的爱国“大义”。次之是立功,所谓“立功”指做出辉煌业绩,功垂天地,惠及后世。《孟子·离娄上》说:“为法于天下,可传于后世。”再接着是立言,着书立说,留下自己的思想给后人作为精神财富,这样也是有功,堪称不朽[4]。这一方面,《论语》的广为传颂就是最好的例证。

所以说,儒家并不是把对生命的珍视看作目的,重视生命是为了利德、立功、立言:是为了养亲,使双亲无忧;是为了延续后代,使宗族的祭祀香火不断;是为了重于泰山的死亡选择,使人生价值能够实现,例如司马迁忍辱负重地活就是为了那鸿篇巨著、无韵之离骚——《史记》,这是伟大的以生践志。

二逍遥无为、顺应自然、全性保身、物我同一乃至消极避世,但同样重生的道学人生观对中国人也致关重要(因为道家和道教虽然有很大不同,但观念和目标有很多相同之处,所以这里暂且合称为道学)。

老庄的道家思想主要表现为清静无为、全性保身、达生知命、物我同一,乃至消极避世。与儒家的重视生命但又不把其视为人世最重要的的追求相比,道家把重生理论发挥到了极端。《老子》有云:“出生入死,生之途十有三,死之途十有三,人之生,动之死地亦十有三。”因而,相对于其它一切来说,生命便显得尤为贵重。老子还说:“名与亲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这一连串的提问,表明老子肯定了人的身心健康与生命存在的重要,与之相比,无用的虚名与虚假的物质财富、名誉地位、物质享受更显得微不足道。《庄子?骈拇》更进一步发挥说:“至乐活身”,“自三代以下者,天下莫不以物易其性矣,小人则以身殉利,士则以身殉家,圣人则以身殉天下,故此数事者,事业不同,名声异号,其于伤性以身为殉,一也。”因此,庄子认为,为了追求外在的事物,无论是名还是利,都是不值得的。[5]所以面对楚王许赐的宰相级的权利名利,庄子毅然回绝说:“吾将曳尾于涂中。”相对于生命的逍遥,名利真的不算什么。当我们执着于儒家的仁义名利而苦苦求索时,品味道学的生死观,未尝不是一种释然和轻松。

同时,道家提出了善生善死与自然相一致的思想。《老子》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其内涵正是以“自然”为不能改变的最高境界,认为只有效法“自然”才能保全生命、颐养天年。《庄子?大宗师》中说:“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俟我以老,息我以死”,它道出的生死之理也充分体现出道家天人合一、崇尚自然的核心思想,其意是要人们顺化自然,达观生死。而且庄子在自然求索中一直劝诫人们尽可能地全生而避死,力争善生善死。不过道家的重生与儒家显然不同,道家的重生纯粹是为己的,除了保全生命、完善心性之外,再也没有其他目的。

道教的思想就更加极端,它从没想过去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只是一味的修炼内丹以成仙,修炼外丹以延寿。在这里生命只剩最基本的意义了,就是生存。由此我们可以窥见:人还是十分贪死的。而好死不如赖活着也道尽了道教的思想追求。

儒家的生死观成就了无数仁人烈士,而道学的生死观发展到极端也就说明了中国历史上为什么盛产叛徒和汉奸。

三中国化了的佛教以其同样重生、求生但又注重轮回之说的生死观对中国人的生死观的影响同样不容忽视。

佛教在汉朝时传入中国内地,然后不断融合中国传统文化,在隋唐以后,为中国文化所吸收。虽然从教义上来说,佛教并不强调生与死孰轻孰重。但是融入了中国儒道思想的中国佛教,尤其是禅宗,强调生活的体验与生命的活泼自在情趣,明显表现了热爱现实生活、珍惜生命的观念。而就“轮回”而言,不过是指没有获得解脱的凡庸者,在天、地、阿修罗、畜生、归、地狱六凡中“轮回”受生、流转无期,“涅槃”才是佛教向往的人生最高境界。但是这种指向死亡的痛苦解脱方式与中国传统的重生思想实在相去甚远,所以被理解为不死之道的轮回反倒在中国受到了广泛的推崇。佛教在迎合适应汉文化的过程中所具有的中国特色,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重生思想的深远影响。[6]因此,它也被许多中国人追捧信仰,成为他们一生坚信的生死观。

我们中国这个民族,因为历史久远,所以无论在任何方面都非常复杂,特别是文化方面,但是像生死观这样的问题虽是复杂,大体上却可以说是由儒释道三家相辅相成,相互容纳接受而组成的和谐的共同体。因为儒释道三家生死观虽有不同,但主旨相近,那就是爱惜生命,不轻言死。很难否认,重生是中国传统的主流心态。

因为重生、乐生,所以中国人表现出极强的生活适应能力,乐观达观,听天知命,追求实际,实事求是,这既形成了我们民族的韧性,但走向极端就是阿Q 精神,一种类似于宗教的灵魂麻痹。

但是近代以来,由于民族的灾难,我们深刻反省和摒弃了阿Q,却也造成心灵自我调节能力的流失,导致人性与肉体的脆弱。再加上我们追赶和融入甚至想超越西方文明所造成的整个民族的身心紧张与高强度消耗,就更加重了这种脆弱。

因此,自杀现象,尤其是高智力自杀,显然有文明转型带来的高强压力与调节力降低等多种原因。因为文凭越高,接受西式教育越多,却没能接受西方的宗教式心理调节,其问题也就越大。这也就能解释为什么普通人尤其是在农村很少自杀的现象了。

每一个民族,尤其是像中国这样的独自发展了几千年的民族,其生命链条与生存流程已形成了一个相对的生态平衡,打破或改变任意链条,都会导致平衡失调。但是我们的民族在急速的发展进步,必然会有极大的变化!

这一切都是我们这个古老民族凤凰涅磐、浴火重生的必然代价。我们应该秉持着鲁迅的“拿来主义”,振兴国学,借鉴我们自己的文明,复活其有用因子,积极消化处理外来因素对我们文化产生的冲击,加快完善我们几千年来形成的生死观,以创生出崭新的文明来顺应时代的发展,充实国人的心灵,让我们的精神世界和我们的物质文明一道蓬勃发展;让我们活的幸福而精彩!

[1]许志伟《中西文化中的生死观》上海医科大出版式社2000年5月第一版第2页

[2]《论语?先进》第九节

[3]许志伟《中西文化中的生死观》上海医科大出版社2000年5月第一版第39页

[4]陈兵《佛教轮回说:生死观》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4年11月第一版第231页

[5]《由对待安乐死看中西方生死观的差异》2009-06-13 00:13 https://www.doczj.com/doc/659619952.html,/z/q134164182.htm

[6]《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死观》2009-4-12 https://www.doczj.com/doc/659619952.html,/wumin/HTML/58183.html

思修爱国主义实践报告范文

思修爱国主义实践报告范文 时间无情的在我们年轻的脸上留下岁月的痕迹,不知不觉间,来到石家庄计算机职业学院将近一个学期了。在这段时间里面,伴随着生活环境和学习环境的变化,使我们对自己的人生道路充满了迷茫,显现出一种无所适从的状态。 就在我们处在迷茫的时候,它走进了我们的身旁,更走进了我们的心间。它就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它就像我们的父母一样的疼爱我们;像老师一样的关心我们;像朋友一样的帮助我们。在它那盏明灯的指引下,我们走出了人生的迷茫期,大步的迈向幸福的阳光大道。 通过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使我们形成了崇高的理想信念。弘扬了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为逐渐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合格者和接班人,打下了扎实的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意义重大而深远。 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连接社会的桥梁。我们应该追求远大的理想,坚定崇高的理想信念。意识具有能动性,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而理想属于意识范畴,科学的理想信念是当代大学生乘风破浪,搏击沧海的灯塔和动力之源。是健康成长,成功就业和开创未来的精神支柱。科学的理想信念引导大学生做什么样的人做什么样的人,指引大学生什么样的道路,激发大学生为什么而学。大学生追求崇高的理想信念,在为实现社会

理想的过程中实现个人理想,是自身成才的需要,是国家和人民的殷切希望,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客观要求。 我们生在和平的年代,我们应该感到庆幸,但我们也不能忘记历史。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继续继承爱国主义传统,弘扬民族精神。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中华民做生生不息,自立于民族之林的强大精神动力。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爱国主义传统,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做一个忠诚的爱国者,是对当代大学生的基本要求。 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不能忽略一个问题,它就是价值观问题。价值观是指关于价值的特殊观念系统。进一步说,它是人们在处理价值问题,特别是那些普遍性价值问题所持的立场、观点、态度的总和。价值观特有的形式,是人们头脑中有关的信念、信仰和理想系统。在现实生活中,无论是社会的经济、政治、道德和文化领域,还是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普遍地存在着价值问题。人们如何理解和对待这些问题,内心深处究竟相信什么、需要什么、坚持和追求什么,都是价值观所特有的思想内容。社会意识归根到底反映社会存在。人们有什么样的价值观,是同他们有什么样的社会地位、生活方式和条件相联系的,是基于自身利益和需要的产物。正因为如此,作为人的有意识的选择和追求,价值观就有了自觉与盲目、真实与虚幻、先进与落后、正确与错误等性质和程度上的差别。一种价值观是否科学、合理、先进,归根到底要看它如何反映和反映了什么样的主体利益、条件和需要,是否同事物发展的规律和人类历史进步的趋势相一致。

当代大学生爱情观的调查报告-

当代大学生爱情观的调查报告 会计学四班 小组成员:周玉松 110503080422 田丹丹 110503080408 赵娜 110503080416 赵瑾 110503080403 刘青 110503080436 王伟 110503080425 主题:当代大学生爱情观调查报告 调查目的:了解当代大学生的爱情观及如何树立正确的爱情观,拥有美好的人生 调查对象:在校大学生 调查方式:调查问卷,访问调查 资料收集方法:本调查主要采取问卷调查法,并适当结合自己和身边同学的实际情况和行为进行调查分析 前言:爱情,一个世人皆知的字眼,人们对于爱情都有着这样那样的见解抑或幻想。大学生身心都已经成熟,处于青春期的他们对爱情充满了渴求,如今的大学校园里,成双成对早已不成为什么惊奇的事。那么,他们又是怎样看待自己的爱情,怎样选择自己的恋爱对象的呢?鉴于这样的问题,我们展开了一次问卷调查,具体报告如下: 调查结果分析 这次调查问卷共置100份。包括男40份,女60份。

通过调查,我发现41%左右的同学正在谈恋爱,59%的同学没有在谈恋爱。而在谈恋爱的人中,随着年级的上升,恋爱的人数比例也呈上升趋势,大一中,有 30%正在谈恋爱,大二、大三、大四中,分别为40%、56%、68%。另外,在大学生中间普遍流行着这样一句话:没有谈过恋爱的大学生活都是不完整的。 (一大一学生爱情观调查情况 大一学生接受调查的有30人,男生13人,女生17人。其中曾经谈过恋爱的有5人,正在恋爱中的有8人,可见90后一代的学生们早恋的情况还是普遍存在的。他们将近一半是老乡、同学或校友关系,在长久的相处过程中,产生了感情,正是所谓的日久生情。而调查显示,对于恋爱动机大多数学生表示没想过,20%的人都认为别人都有男女朋友了,自己一个人寂寞空虚,想找人陪。这一部分人是因为刚进从高中紧张压抑的生活进入到轻松的大学生活中,没有了高考时的那股干劲,这时就想到了爱情雨露的滋润。对于网恋大多数学生是不赞成的,他们认为网恋太不现实,虚假的爱情要不得。这次调查中,大一学生在学习与恋爱哪个重要的这个问题上,大多数人表示学习更重要,可见大一学生思想还是相对理智的。 (二大二学生爱情观调查情况 大二学生接受调查的有30人,男生12人,女生各18,以下是几个大二学生恋爱观的特点。 1. 在已恋爱的的男女生中,觉得自己有理想恋人的男生占2/3,而女生只有1/6,这说明在对待恋爱对象的态度上,男生比较实际,而女生比较倾向于理想化。 2. 在对待异地恋和爱情能否天长地久的问题上,无论是男生还是女生,看好还是不看好,人数都是50%,这说明在大二的学生这个群体里面,部分人对待感情的方式取向实际,另一部分人则对未来充满迷茫,表现出这个阶段的人的还不够成熟的心态。 3 .在如何对待失恋的问题上,被调查者绝大多数都认为顺其自然比较好,有82.3%同学能够对自己自我调整,转移注意力,而有16.7%的同学则认为自己不能很轻松得从失恋的阴影中走出来,甚至有小部分的人选择报复等一些不成熟的行为。

日本人的生死观(王雪茹)

毕业论文 题目: 中文:日本人的生死观 日文:日本人の死生観 专业:日语指导教师:朱玉萍 学生姓名:王雪茹班级-学号: 1007040315 2011年 6月

摘要 众所周知,日本是世界上最长寿的国家。但是,日本人的自杀率世界最高,这也是确凿的事实。随着经济的发展,日本人的生活水平也在渐渐提升。尽管如此,日本的自杀率却越来越高。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这里有什么深刻的原因呢?日本人有着什么样的生死观的呢?本篇论文从日本自杀率来看日本人的生死观,展开论述。 关键词:高自杀率,日本人的生死观,耻文化 要旨 周知のとおり、日本は世界一の長寿国である。しかし、日本人の自殺率が世界では一番高いのは確実な事実である。経済が発展しているにつれて、日本人の生活レベルもだんだん向上していく。それにもかかわらず、日本の自殺率が上がる一方だ。これは一体どういうことだろうか?ここには何か深い原因があるのだろうか。日本人にはどういう生死観を持っているのだろうか。小論は日本人の高自殺率の理由について、論述を展開したのである。経済、思想、社会の三方面の詳しい内容をまとめ、それを通じて、現代日本人の高自殺率の理由を明らかにした。 キーワード:自殺生死観無常観恥の文化

目次 はじめに (1) 1 現代における日本人の自殺率高い状況 (2) 1.1 昔はよく自殺 (2) 1.2 現代の自殺状況 (2) 1.2.1 普通の人のこと (2) 1.2.2有名人のこと (3) 2 高自殺の理由について (4) 2.1 経済上の理由 (4) 2.2思想上の原因 (4) 2.2.1自殺への寛容的な態度 (4) 2.2.2生と死の連続性 (5) 2.2.3自殺による心情の表れ (6) 2.2.4 自殺による責任の果し (7) 2.3社会上の原因 (8) 2.3.1集団主義 (8) 2.3.2苛めの問題 (9) 3日本人の死生観 (9) 3.1死生について (9) 3.2生と死の関係 (10) 4影響要素 (10) 4.1島国意識の影響 (10) 4.2武士道と日本人の死生観 (11) 4.3第二次世界大戦の影響 (11) おわりに (12) 参考文献 (13)

思修社会实践报告3000字

思修社会实践报告3000字 导读:本文思修社会实践报告3000字,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篇一: xx年暑假,我步入了淮阴工学院。来到学校后我没有做家教或其他兼职,所以我的社会经验肯定是不如其他同学的。而xx年大二暑假,“思政课”社会实践让我不得不去进行社会实践了。这是大学生必修的实践课,所以就同本村好友商量后一起进行了邳州市小楼村人民生活现状调查研究。做这项调查,不仅锻炼了朋友之间的默契与合作,还增加了对当前农村人民生活的了解,更加丰富了自己的社会实践经验。这个暑假是充实的。 我们生活在农村,对农村情况本来就比较了解,这是我们选择这个课题的原因。因为上了大学以来很少回家的原因,这次回去发现我们那小村变了。其实不仅仅是我们小楼村变了,我们这个镇子都是一样的。因为我们这个镇子的特点:干炒之乡。根据围着全村看过之后发现的变化我们下定了所要调查的几个问题,这些问题足以体现农村生活到底怎么样了。 (一)村中的主路已经由石头路修成水泥路。xx年8月1日,我们去村里支部调查修路金额来源,原来是每户300元底线,在此基础上任意捐助,其余政府补贴。于是我们随机到几户邻居家调查捐助金额,高的1000元,低的50,100。这就体现了农村贫富还是有差距的。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路修好了,村中的轿车,货车果然多了不少。 (二)每户人家都统一了厕所。原来的农村虽然也是绿数环绕,鸟语花香。但处处都有着这样或那样的厕所。这是农村一个不太好的现象,因为时不时的会

飘过一阵臭味。现在,政府补贴,各家出资,为各家造了比较合适的厕所。xx 年8月2日,我们调查了村民对政府这一政策的满意度如何,除了几个常年在外的村民,其他人全部表示肯定! (三)村子边缘空地开始建厂。由于我们镇子是干炒之乡,有句话说:一把铲子一口锅,瓜子炒遍全中国。所以村中青年全都外出奔波,村中大多为老的少的了,所以留守儿童也是一大问题,这里留守儿童的问题我们就不予调查了。xx年8月4号,我们通过父母带领找到厂长,调查了建厂安排。这是在外奔波回乡的成功人士,看到了本村优势后决定回乡自理。建好场子后,决定继续干炒,而这次就在村里炒,本村农民就是工人。厂长还要我们继续调查下村中愿意不出去在村中干炒的人数和满意工资,并提供问卷,我们就一同到下发给村民调查。也许是村民不太敢相信在村子里赚钱还是有自己的摊位,仅有30%的村民接受。要求基本上是50元每天并管一顿午饭。这也许就是农村的朴实,从来不讲什么基本工资+加成吧。我相信,这厂子办的起来! (四)政府补贴农民种地落实了。xx年8月6日到7日休息整理了两天资料,去网上看了看政府对农村政策,决定调查下对农民种地补助情况。8日,我们对我们村第六,七组农户进行询问,政府的补贴按亩下发,没有拖欠,我们家也有收获。虽然种上了树,但毕竟也细心培育了嘛!还有村民说,不要钱已经很感激了,还送钱,明年多包两亩。今年种大蒜就赚了5,6万,比外出打工还强! (五)最后,我们还想了解农村的一个问题,计划生育问题。由于这个问题村民一般是不会告诉我们的,只有问至亲之人了。农村的妇人还是很会闲聊的。我们了解到,虽然国家强制实行计划生育策略,提倡晚婚晚育,少生优生等等较为理想的生育策略,但是我们发现真正做到的不能说没有还是很少的。我们发现农村还是存在着重男轻女的陈旧思想,还是有很多家庭想要生个男孩。而

(大学生思修、毛概、近代史)爱国主义

爱国主义 千百年来,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在波诡云谲的时代浪潮中扬帆前进,经历历史沧桑而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是因为有这么一种坚如磐石的爱国主义情感和信念作为民族思想支柱,正是它成为祖国发展腾飞的不竭动力。 一提到爱国主义,往往会联想到“轰轰烈烈”、“惊天动地”。古今中外,有多少英雄豪杰,有多少仁人志士,有多少科学伟人,有多少文学巨匠为它而拼搏,为它而奋斗不息!我们应深感欣喜的是,在二十世纪,这精神凝成了伟大的五·四精神,鼓舞着中华儿女从文明走向文明;这意志化做了坚定的共产党意志,领导着中华民族从胜利走向胜利!从上一个世纪之交的血雨腥风,到这一个世纪之交的国泰民安,民族精神一直支撑着中华民族的铁骨脊梁。白色恐怖没有吓倒我们,洋枪洋炮没有击败我们,霸权势力没有压垮我们。雷锋精神、铁人精神、三峡精神、王伟精神……这些都是民族精神的光辉典范! 奥巴马说最准确描述他心目中的爱国主义的可能是下述品质:不仅抽象地爱美国,而且对美国人民有一种特别的爱和信心。我一看见我们的国旗就豪情满怀,一听到悲哀孤寂的葬礼号声就热泪盈眶,原因就在於此,因为我们知道美国的伟大,它的战争胜利,它的巨大财富,它的科学文化成就,都来自美国人民的能量与想象力,来自他们的勤劳、主动、奋斗、永不满足、幽默感和默默无闻的英雄主义。 或许很多人认为,我们来上大学的目的是为了以后有个好工作,找个伴侣幸福的度过余生。可是在这背后却体现了你现在的爱国主义。当我们参加工作的时候,我们已经成为了一名“战士”,一名为了祖国的经济建设战斗的战士。我们的知识就是我们战斗的武器。我们也在捍卫这自己的祖国。祖国需要人才,也许我们以后工作的时候所创造出来的东西远远比它的经济价值还要高。 虽然如今的社会是一个和平的社会。但是爱国的情感仍然可以在平时我们每个人的身上体现,也可以通过每件事当中体现。我们要从小树立一个爱国的思想,努力学习,掌握本领。自信自强,无私无畏。只有这样,长大了才能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我们已经远离了曾经的血雨腥风,远离了硝烟四起。难道我们也远离了爱国主义吗?我们是离开了那些过去。可是我们又来到了一个战场,这里没有血腥,这里没有了刀光剑影。这场战争是知识的战争,是技术的战争,是争夺人才的战争。我们就处在这样的社会大环境中。 在全球一体化进程加快的今天,很多人都认为,随着国家间联系的日益加强,爱国主义已经不适用于当今社会,并且很有可能会演变为集体主义,狭隘的民族主义。难道真的就不需要弘扬爱国主义了吗?现实却并不是这样。越是在一体化过程加快的今天,爱国主义越是具有其不可替代的意义。然而实际上,经济全球化给爱国主义的弘扬带来了新的挑战,首先,全球化直接威胁各民族国家的经济安全,同时也弱化了国民的国家安全意识;另外,全球化对各民族国家的主权会有所削弱;再次,全球化过程中西方发达国家一直在对各民族国家进行文化

大学生恋爱观论文_ 思修

大学生恋爱观 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学生谈恋爱越来越普遍。在大学校园里随处可见手牵手的情侣,谈恋爱是否会影响到他们的学习以及今后的发展,这将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大学生在思想上已趋于独立,对待爱情,他们更是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如果他们能理智地对待爱情,能较好的处理爱情与其它各个方面的关系,这样,家长,老师们便可以放心地让他们在大学这片蓝天上自由飞翔。 对过去的大学生来说,大学校园里有一股无形的压力,大家都为未来而拼搏着,谈恋爱似乎显得如此的微不足道,为未来的发展与就业尽可能打下坚实的基础是大学校园里主要的奋斗目标。 对今天的大学生来说,社会为他们创造了一个宽松、自由、平和的环境。大学校园成为培植爱情之花最肥沃的土地。大学生恋爱一直是大学校园的热门话题,谈论的人越来越多了,也常常成为宿舍里“卧谈会”上久议不衰的主题。 正像春天到了,树木发芽,花儿开放一样,大学生们正值人生的春天,校园里的恋爱,也和大自然的春天一样,到处萌动,绽放着人生最美丽的花朵。可是正像花开花谢一样,不是每一朵花儿谢了的时候都结出甜美的果实,常常也会有苦果或者没有结果,恋爱失败也是时常会发生,需要面对的。 对待恋爱这样的问题,是一个建立亲密关系的问题,不管时代怎么变化,仍然是一个严肃的、需要认真思考和对待的一个问题,不宜草率。所谓谈恋爱,那是需要时间,在正式建立恋爱关系之前,有一个了解自己,也了解对方的过程,也许还是慢慢地谈比较好。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爱情所带来的快乐是其他一般情感所不能比较的,为了让大学生充分认识到爱情的真正价值和树立正确的爱情观,从而丰富大学生的情感,使大学生能更好的处理恋爱与生活的关系,在此我们组以大学生恋爱观为调查对象进行了一次调查,以了解大学生对恋爱的认识和感触情: 一恋爱总体趋于健康,但不健康的恋爱观及动机在大学生中也有不同程度的存在。 当问及”恋爱的动机是什么?”这个问题时,男生有54.3%的人认为寻找结婚对象或者为了学习的动力但女生33.3%的人是为了结婚或为了学习,而追求享乐或摆脱寂寞的男生占有45.7%,女生占女生比例的49.9%。这说明男生的恋爱比女生

从樱花看日本人的集体主义与生死观

关于樱花与日本人生活观的论文 从樱花看日本人的集体主义与生死观 樱花是日本民族的骄傲,一直来与日本人民的生产、生活和感情融合在一起。樱花是日本文化的图腾。在日本人的血液中无时无刻的涌动着粉红色的樱花情节。樱花作为大和民族的象征,已然扎根到名族文化的象征,已然扎根到民族文化的深处。日本人民对樱花的喜爱之情有久远的历史。日本人喜爱樱花,不但因为樱花很美,更因为樱花盛开时那一团团、一簇簇的情形影射了日本人的集体主义。而樱花凋谢时的灿烂与绚丽还影射了日本人的生死观。 【关键词】樱花,集体主义;生死观;武士道 一、樱花的有关知识 樱花啊,樱花啊 暮春三月晴空里 万里无云多宁静 快来啊,快来啊 快去看樱花 这是一首广为流传的日本民歌。讲的是暮春三月,樱花盛开了,叫人们快去看樱花。 早在远古时代,日本人就将樱花看作是春天的化身,是花的神灵。日

本语中的出现的“樱时”(古语),意思就是“春天的时节”。每当春天来临,人们最关注的就是樱花一年一度的花开花落。花蕾结得多少好坏,开花时能否躲过春雨的淋洗,开得灿烂,凋谢时能不能遇上春风,落瓣洁净。樱花是否开花顺利,在古代日本人看来,意味着这一年是否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所以每当花开时节,人们就聚集在樱花树下,放歌畅饮,用整个的身心去赞美春天,祈祷神灵的保佑。 每到樱花时节,皇室和内阁总理都要在皇家花园奉行盛大的“观樱会”,宴请并表彰各行各业的优秀人士。一般的企事业单位,不管工作多忙,都会放假半天,或提早下班,并为员工们准备好各种饮料、小吃,让员工们去附近公园的樱花树下欢聚一堂,开怀畅饮。每到这时,平时安安静静的日本会突然闹腾起来。不论城市、乡村,樱花树下总是挤满各种各样的人群,吃的、喝的、唱的、跳的、哭的、笑的,千姿百态、无奇不有,人们在一起尽情宣泄春的激情与欢乐。 樱花是日本民族的骄傲,它同雄伟的富士山一样,是勤劳、勇敢、智慧的象征。所以在每年的三月十五日,即日本的樱花节,在这一天,日本的男女老少都要到公园或野外赏樱。 樱花一直来与日本人民的生产、生活和感情融合在一起:花开花落,预告着春播、秋收时令的到来;樱汁、樱叶、樱花、樱木是常见的药材、食品、家具和木雕的上好原料。 樱花通常会在日本的暮春四月,冬寒未尽,春风渐暖时开放。白、浅红、粉红、梅红各色都有。望去如轻烟浅雪,似白云红霞,而且她们似乎并不在意自己小无香味。她们团结一心,重重迭迭把她们伤感悲

思修论文3000

人生价值谁左右 摘要:人生的意义需要从人生价值的角度进行审视和评价。人们只有找到自己对生活意义的正确答案,才会自觉的朝着选定的目标努力,以全部的情感、意志、信念去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关键词:人生价值生死观 我们从出生到现在,活过了19年,那在这19年之间我们有想过我们的人生价值是什么吗?我们为什么而活?作为大学生,我们在确立人生目的、端正人生态度、实现人生价值的过程中,要树立正确的得失观、幸福观、生死观。 什么是正确的生死观?何为生何为死?一般人认为死亡是人类最大的敌人。这一点具体表现在死亡使我们没有真正的自由,使我们失去一切。由于死亡是痛苦、陌生和孤单的,又是确定但无法预测,它会令人感到恐惧和愤恨不平。同时,死亡还会使人丧失信仰,成为生命的阻力。也许只有看透了的科学家才会认为(我自己处于两者之间,没有对死亡那么恐惧,但也没有那么脱俗)死亡是人类的朋友。因为死亡是公平的,每个人都必须要经历死亡,并且只有在死亡之后才有真正的自由。在死亡面前,人们才会幡然醒悟说出真话。 人们对生与死的根本看法和态度,是不同的人生观,对生与死有不同的价值评价,从而形成不同的生死观。在中国历史上,不少思想家对生死问题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看法。 司马迁认为“人固有一死,死有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庄子认为生是偶然,而死是必然,不必过于悲哀。生死问题是一个与人的一生相始终的现实问题,也是一个吸引古往今来无数哲人智者苦苦思索的迷人的哲学问题。人生在世,一方面要追求生存与发展,另一方面又时刻面临着死亡的威胁,这是一个很难解决的矛盾和困惑。正是这一现实感极强的矛盾和困感,迫使人们不断地追思和探求各种解决的办法,以摆脱生死难题的困扰。孔子在回答其弟子子路“死事如何”之问时说:“未知生,焉知死?”其实我觉得孔子是对死的逃避,强调勿需追问死后之事,关心生而不必想到死。孔子也没有深究人为何而生。就像老师说的中国人很多时候都是模棱两可,什么都懂但是什么都不深入(可能是我自己的偏见)。从总体上说,儒家未曾偏离生而喜、死而悲的情感套路,据《论语》记载:颜渊死,孔子深叹:“天丧予!天丧予!”感到痛苦万分。就个体生命而言,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人死而不能复生,我们要对人的生死观持有正确态度,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我们要好好珍惜它。 拥有正确的生死观,即可知长寿未必可喜,死亡亦不足忧,当我们明白了“死往何去”。之后我们开始探索我们的人生价值。丰富而复杂的人生,是一个充满矛盾的过程。而对人生价值的探索必须是我们自己不断的去发掘。人生的意义需要从人生价值的角度进行审视和评价。人们只有找到自己对生活意义的正确答案,才会自觉的朝着选定的目标努力,以全部的

简述当前大学生对爱国主义的认识

简述当前大学生对爱国主义的认识 李 杨 机自11-2班 22111316

简述当前大学生对爱国主义的认识 内容摘要:当代大学生普遍存在着爱国主义的缺失,不知如何爱国,盲目爱国等问题,本文旨在通过对爱国主义科学内涵、爱国的理由、怎样爱国及当代大学生对爱国主义认识的现状的阐述来教会大学生如何正确爱国。这一课题我觉得很有研究意义。 关键词:大学生爱国主义意义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同样,中国也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但是国家之间的摩擦也日益加剧,一些争议事件往往会带来很多爱国主义的问题。比如“家乐福事件”中大学生因盲目爱国而阻拦顾客购物的行为就十分不理智,他们爱国却不知如何爱国,现在更有甚者对爱国漠不关心。所以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势在必行。 1.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 爱国主义体现了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使人们对自己故土家园、民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与荣誉感的统一。它是调节个人与祖国之间关系的道德要求、政治原则和法律规范,也是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是每个人都应该自觉履行的责任或义务。履行爱国的责任或义务,是对祖国母亲的报答。爱国的基本要求是: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爱自己的骨肉同胞,爱祖国的灿烂文化,爱自己的国家。【1】 2.爱国主义的传统 中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自古就有爱国主义

的传统。在遥远的古代,屈原就一生为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最后为国殉葬而跳汨罗江;岳飞精忠报国,率领岳家军多次击退敌人,据敌人与千里之外;文天祥为国抗争,喊出来“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的豪言壮语。在硝烟弥漫的近代,林则徐虎门销烟,沉重打击了英国侵略者的嚣张气焰;郑成功收复台湾,狠狠教训了荷兰侵略者;戚继光率领戚家军抵御倭寇,让小鬼子闻风丧胆。现代自然也不乏爱国者,“两弹元勋”邓稼先,“中国原子弹之父”钱学森都是突破重重阻碍,远渡重洋才得以回归,只是为了祖国的强大……无数中华儿女用鲜血铸就民族的魂魄,用生命挺起中国的脊梁,这些“身处艰难气若虹”、“扬着脸走进历史”的中国人,是我们这个饱经沧桑的民族在今天最珍贵的记忆,最宝贵的一笔精神财富。【2】 3.大学生爱国的理由 3.1国家养育了你 我们为什么要爱国?一句话,国家养育了你。这好比问我们为什么要爱父母。因为父母生你养你,你与他们有了不可改变的血缘关系。同理,人与国家也是一种天然的血缘关系。你在这个国家里出生、成长,国家给了你特定的种族遗传、生活基础、社会关系、价值观念、文化修养。你的身躯,你的精神是国家塑造的。国家民族的个性已经深深地融化在你的血液里。国家的名誉、利益和你的名誉、利益紧紧地连在一起。于是你与祖国就既有了情感上的依存,又有了利益上的

大学生恋爱价值观

题目大学生恋爱价值观 姓名与学号孙峙梁3130000912 贾子轩3130100881 古炯宏3130100673 蔡熙 3130100657 指导教师王东莉 年级与专业大一工科信息 所在学院云峰学院

大学生恋爱价值观 一、大学爱情的认知 爱情——人类永恒的话题。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到“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从作家才子到浪漫诗人,人间处处皆留下了无尽的吟咏和感叹。随着社会的发展,正值青春年华的大学生不可避免的会遇到恋爱的问题。近年来,这一问题渐趋普遍也成为较为突出的问题。由于时代的发展,人们的婚恋观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大学生作为时代的弄潮儿,他们人生价值取向的基本特征,而且某种程度上可以预示中国未来社会婚姻家庭的发展趋势。然而,不同的大学生对恋爱问题有不同的看法和认识,即婚恋观不一样。 近年来,校园里谈恋爱的现象已不是少数。大学生恋爱已是大学生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一直以来,在校大学生谈恋爱都是一个让高校德育工作者颇感棘手的敏感问题。从最早“在校期间,不准谈恋爱”的明文禁止到“不提倡、不反对”的普遍默许,卿卿我我,你侬我侬的校园情侣一直是大学里一道特有的风景,而由之带来的一系列不良倾向日益凸现,成为高校德育工作无法回避的重要课题。 有同学这样说:不谈恋爱的大学是不完美的大学。学习之余,大学的爱情故事似乎已是大学生活的必需品。未名湖回荡着爱情的涟漪,丽娃河延续着恋爱的传说;荷塘月色不仅映有朱自清的背影,还有双双对对的剪影;光华楼前的大草坪上,也留下学子伴侣缠绵的步履。其实,每个学校都有让爱情驻足、发酵的地方。然而,大学里的恋爱也如同他们的青春年华一样,充满了风雨,充满了挑战,充满了坎坷,充满了太多的浮动与不确定…… 恋爱观指人们对恋爱问题所持的基本观点和态度。当今大学校园里恋爱现象已非常普遍,正确的恋爱观有助于大学生形成良好的人格,使他们能够正确处理成才与爱情的关系,否则可能会出现一些不正当、不道德的行为,甚至会影响校园安全。国内一些学者对大学生的恋爱观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 大学生的思想逐步开放,对于校园恋爱现象比较能接受,恋爱行为变得公开化,同时也出现了恋爱开始早但成功率较低的情况; 大部分学生认为谈恋爱必须谨慎,少数学生认为恋爱不应过多的与婚姻家庭相联系; 恋爱动机多样化、世俗化; 对于同性恋的看法存在一定的分歧; 对于婚前性行为持接受和宽容的态度等等。他们的恋爱观有何特点,存在哪些问题?

最新关于如何实现人生价值的思修论文2000字3篇精选

摘要: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我们的大学生要在对长辈尽孝,对工作单位尽责,对国家对民族尽忠的行动中,提高报效祖国的本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服务人民、奉献社会、报效国家,从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共圆“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 关键词:践行孝道人生价值社会价值 对大学生进行人生价值观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职责,树立科学的人生价值观是大学生健康成长和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基本保证。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西方各种腐朽价值观的侵蚀,市场经济本身的趋利性,独生子女教育中存在的自私性等综合因素的影响,导致当前大学生在价值取向上存在着一些错误的认识。主要表现为自我中心主义,追求自我价值而忽视了社会价值;关注眼前的利益而忽视了人生发展的长远规划等急功近利思想。这些错误的认识,严重地制约着他们人生价值的实现,为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遵循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规律,以孝道教育为切入点,加强对大学生进行孝文化教育,使大学生在践行孝道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1 人生价值的科学内涵 价值即意义,它表示主体和客体之间的一种关系,或者说是属性对作为主体的人的需要的满足。而所谓的人生价值,是指人生对于满足社会、他人和自身需要具有的意义。它不仅是人生观的重要方面,也是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人生价值包括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两个相互联系的方面,当二者统一时,就有利于人生价值的实现。社会价值指个人的活动对社会、群体或他人来说所具有的价值。自我价值指的就是个人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所具有的价值。重要的是,衡量人生价值的尺度是个人对社会和他人所做的贡献,即衡量一个人的价值大小主要看他的社会价值。 评价一个人的价值大小时,还要掌握科学的评价方法,要坚持能力有大小与奉献须尽力相统一,要坚持物质贡献与精神贡献相统一,要坚持完善自身与奉献社会相统一。国家“文明办”评选的“全国孝老爱亲模范”,中央电视台评选的“感动中国人物”,他们都是在各自平凡的岗位,尽职尽责,兢兢业业,创造出不平凡的业绩。既有物质贡献,又有精神贡献;既奉献了社会,个人的能力和素质在服务人民的实践中又得到了提升,不断完善了自我。 5·12汶川大地震捐款的“义丐”徐超;坚守藏区12年支教的胡忠谢晓君夫妇;设身处地为病人着想的吴孟超;无臂钢琴师刘伟;托举生命的最美妈妈吴菊萍;烈火锻造的铁血将帅刘金国;“孝更绝伦足可矜”的陈斌强等等。他们奉献了一笔笔宝贵的精神财富,谱写了一曲曲服务人民、奉献社会、为国尽忠的精神赞歌。这种精神的力量将激励着我们勇往直前,它是无价的。 2 孝道的现代诠释

大学思修论文-理想信念

理想信念对人生的意义 摘要:苏格拉底说:“世界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罗曼?罗兰也说:“最可怕的敌人,就是没有坚强的信念。”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说:“理想是指路的明星。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就没有真正的生活。”理想信念是人的心灵世界的核心。有无理想信念,有什么样的理想信念,决定了人生是高尚,充实还是空虚。 关键词:挫折失败奋斗目标前进动力精神境界 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是大学生健康成长,成就事业,开创未来的精神支柱和前进的动力。我们当代的大学生要追求和坚定自己的理想与信念。 一、理想信念克服人生的挫折失败 一个人在成长和成才的道路上,并非只有成功和花朵。也可能遇到挫折和失败。我们对这些一定要有充分的准备。是在逆境中奋起,还是在逆境中消沉。常常成为一个人成功的关键。理想信念是激励人们迎接挑战,克服困难的精神支柱和强大的力量。理想信念越强大,理想信念越坚定,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意志就越坚定,有志的人会充分估计到人生旅途中的艰难困苦,从而正视它,想办法克服它,人生就在与困难作斗争的过程中显示出了极大的乐趣。 当重大挫折出现时,大部分人会无能为力,只有少数心志极为坚定的人能够克服困难,冲破桎梏,不为挫折所打败。这少数人是人类的精英,成就不可限量!而大部分人呢?他们往往在这种重大打击面前迷茫而不知所措,等他们回过神来,可能挫折己经降临到他们生活的每一处。这个时候,心志脆弱的,当场崩溃,甚至命不久矣;心志稍弱的,悲观丧气,失去生活的信心和信念,沉沦苦海,难以自拔;心志坚强的,痛苦不已,精神虚弱,元气大伤。在挫折过去之后,这些人会有什么不同的表现呢?心志脆弱的,如果没有气绝身亡,那么要么一辈子在阴影中度过,要么得了顽疾,终身不愈;心志稍弱的,要么被挫折打倒,一身碌碌无为,再无出头之日,要么痛定思痛,在经历了无数痛苦和折磨之后,站

思修“大学生的恋爱婚姻观”论文

思修“大学生的恋爱婚姻观”的调查与分析 一、论文导论 摘要:随着社会文明的进一步发展,大学生在思想上已趋于独立,对待爱情和婚姻,他们更是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在大学校园里随处可见手牵手的情侣,谈恋爱是否会影响到他们的学习以及今后的发展,这将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如果他们能理智地对待爱情和正确认识婚姻,能较好的处理爱情与其它各个方面的关系,家长、老师们便可以放心地让他们在大学这片蓝天上自由飞翔。虽然大学生本身在对婚姻的问题上还未有亲身的经历,所以本次调查仅仅是一个探索性调查:我们这一代是一个可塑性极强的群体,我们对恋爱和婚姻抱以怎样的态度,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整个社会。因此,此次调查报告具有很强的实际意义。 关键词:大学生恋爱观婚姻观学业 二、样本与资料 (一)样本的选择: 本次调查是一次小型调查,由于时间和精力的制约,调查者只选取了150个调查对象,抽样院系如下表(表一)所示: 表一单位:人 (二)问卷的设计: 本次调查主要采取调查研究的方法,即通过自填式问卷(见下页)的发放对被调查者进行调研。问卷主要涉及两个方面的问题,即大学生对现在普遍的恋爱观的看法、对

婚姻的态度,通过对这两个内容的调查,并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对结果进行了分析。(共发放150份问卷,回收135份,回收率为90%,并不影响调查结果) 三、问卷与反馈结果 思修“大学生的恋爱婚姻观”调查问卷

四、结果分析 (一)大学生的择偶观念: 随着大学生的扩招,就业难成为了摆在大学生面前的重要问题。功利性、权力性的社会风气也拥入了大学的校园。现在的大学生在任何事情面前都把“现实”摆在首位。在谈恋爱的时候,大学生也将自己的幸福寄托在了自己寻找的另一半身上,让自己少奋斗几年。“拜金主义”、“拜权主义”在大学生的恋爱观中比例也日益增多。然而,从对我校的150名同学的调查中,排在首位的并非对方的工作收入,“性格好”占首位的比例达到了77%,其次是“孝敬父母”(65%)。对于今后自己是否会谈恋爱,有62%的同学更看重的是缘分,这表明我校的大学生对待爱情的态度较为理性,更看重的是双方坚实的感情基础,因为只有这样的爱情方能开花结果。同样,针对自己谈恋爱的原因,我们的大学生们也集中反映了“我的恋爱我做主”的心声,有75%的同学选择了“自己对对方很感兴趣,想交往下去”。综上所述,我校的大学生对于恋爱有自己深层次的理解,对于自己的另一半的要求也更加“家庭化”,提到最多的词语便是“志趣相投”、“缘分”、“孝敬”等词语。这一切都表明我校大部分学生都能理智的对待自己的感情,不是为了恋爱而恋爱,这无疑是可喜的。

思修论文-人生需要目的

人生需要目的 引言: 光阴荏苒,转眼我们的人生将走过近二十个春秋,我们正值青春年少,意气风发,风华正茂。但在这人生的黄金时期,很多人在迷茫,在迷失。由此,我不禁开始思考人生的目的与意义,“人生为了什么”、“怎样的人生更有意义”,这些问题对我们至关重要,找到了它的答案就能让自己的人生过得更充实,更有意义。 内容摘要: 人生目的是人生观的基本内容之一。指人的生活的最终目的。它要回答的是人为什么活着,活着的目的究竟是什么的问题。人们对人生意义和价值的不同理解,形成不同的人生目的。如“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人生在世,吃穿两字”,以及某些宗教把人生目的寄托于“来世”、“天国”等等。共产主义者的人生目的是担负自己对社会和人民的责任,为人民利益和社会进步作出贡献,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终生。本文在当今社会许多人都十分讲求实际的情况下,阐述了思考人生目的的必要性,我们的人生需要目的及树立一个正确的人生目的。 关键词:人生目的人生目的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这是明智的时代,这是愚昧的时代;这是信任的纪元,这是怀疑的纪元;这是光明的季节,这是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的春日,这是失望的冬日;我们面前应有尽有,我们面前一无所有;我们都将直上天堂,我们都将直下地狱。1 当代中国社会是一个发展迅速、进步明显、成就巨大、变化剧烈的社会,社会问题特别是一些重大社会问题,还没有得到有效的缓解、遏制和解决。而所有社会问题的存在和演变,不仅涉及到社会的公平、正义等根本性问题,而且与包括当代大学生在内的每一个人的生活和命运,都有着或直接或间接的逻辑关联。2 在这样的社会现状下,每一位国民将会得到更多的机遇,同时也会遇到更多的挑战。这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确定崇高的人生目的,在创造和奉献中体现人生价值,努力去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家园。然而,在当今的社会生活条件,许多人都十分讲求“实际”,他们在迟疑,思考人生目的这样的大问题有意义吗?是否,仅仅讲求“实际”的人生就足够。 在现代的生活中,的确有非常多人讲究"实际",你是不是对这种现况不满与烦闷呢?其实,这只不过是社会的一个过程罢了。深深地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人们逐 1【英】狄更斯《双城记》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修订版 2尚重生《当代社会问题透视》武汉出版社,2010年第二版

大一思修论文

大一思修论文 德才如何才能兼备当代大学生正处在时代的转折点上,承载着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肩负着人民的重托,历史的责任。可以说我们即将形成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将在很大程度上推动社会的进程与走向。因此,时代要求科技的进步,时代要求人性的回归,时代更要求我们必须德才兼备!提到德才兼备,我们 就不 得不说到“德”。那么什么是“德”呢?“德”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认知,“德”是理想信念的坚持,“德”是爱国主 义的拥护!可以说,“德”就是人材素质的基础。 “德”亦是道德,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是人类社会的上层建筑。道德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人们的内心信念来维系自身的存在规则。它是对人们的行为进行善恶评价的心理意识,原则规范和行为活动的总和。马克思主义认为,道德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其产生有多方面的条件,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进程。首先社会关系的形成是道德赖以产生的客观条件。其次人类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是道德产生的主观条件。 那么什么又是“才”呢?相较于“德”而言,“才”同样也包含着广泛的内容。而“才”的本质是“智”。“智”是人才素质的基础。“智”是当代大学生掌握的各种科技文化知识的程,“智”是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智”并不是简单 的IQ指数,它在更大的程度上代表着心理成熟的表现程度。 “才”仍有许多的外延,当然,我们没必要一一陈述。但是我们必须明确的一点是“才”在本质上指出了个人对于知识的掌控与应用的技巧性。而所谓的才高八斗,我们完全可以重新给予诠释:形容某个人能更好的应 用已掌握的知识对事物做出诠释。 因此,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必须要明确的认识到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重要性。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要努力学习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前沿的科学文化知识,以造福国家和人民。同时要坚持以德为先,德才兼备。中国古代思想家司马光说过:“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用“德”统“帅”才能保证“才”的正当发挥;以“才”支撑“德”,才能真正有益于国家和人民。目前社会上出现的学术腐败和高科技犯罪等现象,为人们敲响了正确把握德才关系的警钟。对我们大学生来说。“德”决不是可有可无的。德才兼备才是王道! 综观历史,有才无德的人实在是太多了,可是他们全都没留下好的名声。秦珲不聪明吗?有才华,不然又怎么能权倾朝野?但是遗憾的是他没德行,结果遗臭万年,遭受到历史的唾弃。和申,又一个只注重“才”而无“德”的典范。即使当时可以讨得龙颜一悦,权倾一时,但最终仍是为后世所不耻。为什么?你能说他智商低吗?显然不能,其实,只是他不懂德才结合的道理。就拿我们当代说吧,马家绝就是一个好例子。所以说有才无德造成的社会危害更大!反之,有德无才也不成,因为那样只能成为一个老好人。毕竟这样 的人对于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所能起到的价值太小了。 那么我们又要如何做一个德在兼备的人呢?或者说怎么做才能让自己成为一个德才兼备的人呢?我以为首先我们要明白一点,即道德与法律是相辅相承,不相互矛盾冲突的。道德与法律同是调节人民思想行为,协调人际关系的两种基本社会规范。他们是人的基本素质体现。道德与法律不可分割抵触。 其次,我们要学习各种科学文化知识。毕竟我们是学生,学业本是我们的主业。如果我们连学业本身都搞不好,那就说明我们还不具有一个合格大学生所要求的基本素质。我们要独立,而独立的前提就是可以很

爱国主义论文

大学生如何加强自身爱国主义素质 摘要:爱国主义一直以来都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作为大学生 的我们是21世纪的建设人才,是中华民族的希望,我们更应该具备爱国主义这一素质。我们要通过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努力学习,从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中深刻落实爱国主义的实质,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报效祖国。 关键词:爱国主义大学生素质报效祖国 列宁指出: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固定下来的对祖国无限的爱,才能对侵略者刻骨的恨,才能为建设祖国积极献身,才能为保卫祖国流血牺牲。爱国是一个人对自己祖国的诚挚的热爱和深厚的情感,是一个人最原始的感情之一。千百年来,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在波诡云谲的时代浪潮中扬帆前进,经历历史沧桑而立于民族世界之林,就是因为有这么一种坚如磐石的爱国主义情感和信念作为民族思想支柱,古代如此,现代也是如此。 爱国主义精神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精神,深深地根植于这片土地上。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爱国主义教育更多地流于形式,没有真正融入到每个炎黄子孙的血脉之中。而青年大学生作为掌握一个民族的未来发展方向的群体,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是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的关键所在。因此,在实际生活中,大学生实现爱国主义直接关系着祖国的未来。 爱国主义表现为对祖国的大好河山、科学文化、悠久历史、优良传统的热爱,对祖国、对人民的总称和对国家前途命运的关心。弘扬爱国主义要突出体现强烈的民族精神。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它是一个历史范畴,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内涵。我们承担着建设未来的重任,这就要求我们比前辈具有更多的文化科学知识,更高尚的品德,更刻苦的奋斗精神和更文明的行为习惯。要发扬爱国主义精神,我们大学生就要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集体,热爱家乡,关心祖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对国家和人民具有强烈的责任感。 大学生爱国要落到实处。爱国不是用说的,是实实在在做的,并不是我们每天说几遍爱国,我们就真的爱国了。作为未来社会的中坚,未来中华民族的领跑者,我们理应从自身做起,为社会

大一思修论文——浅谈当今大学生爱情观

思修论文:浅谈当今学生爱情 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学号:摘要:爱情,是人类社会永恒的话题。爱情简单又复杂,爱情是最捉摸不透却又最吸引人的情感。中国自古就有“英雄难过美人关”一说,有多少豪杰因美人放弃 事业江山,又有多少文人墨客用了大量笔墨赞颂着爱情。而当今网络传媒上遍 地都是各种各样样的爱情感悟、爱情攻略。而文化发展迅速的今天,高中生与 大学生当中又出现了不少的同性恋与双性恋。“修身,齐家,平天下”,作为新 一批的接班人,当今大学生应该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处理好繁杂的感情与人际 关系,完美地成就这一终身大事。 关键词:爱情大学生距离责任金钱同性恋与双性恋 九把刀在《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一书中,对身着新娘装的女孩说“新婚快乐,我的青春”,可惜新郎不是他。都说学生时代的爱情最最纯美,捧着书本带着明媚笑容的她,抱着篮球微微湿汗气息的他,那时的岁月美好得像一首诗,轻轻呢喃着王子与公主的幸福童话,那时的岁月漫长得像一条小溪,静静流淌着我们的少不更事与无所畏惧。 (一)爱情与距离 异地恋的学生们大都有这样的感受:“那年我们高中,我们还没有长大,我们仅仅因为喜欢而在一起,固执地以为从现在到永远不过是一句话的时间。后来高考如期而至,所有人各奔东西,一个教室里的孩子们就这样走向成长的分岔路,我们终于没能在同一个城市。”异地恋总是最揪心最无奈的,好似一张考卷,考验着恋人们的坚定与忠诚。有些手很久很久没办法牵,有些关怀只能化成冷冰冰的文字,于是一些人败给了距离,败给了时间,但也有另一群人辛酸却微笑着坚持。 韩寒说:“拍拖就应该经历一下异地恋。体会一下欣喜忧愁无从分享,欢笑落泪不能拥抱。隔着屏幕隔着电话隔着书信联系直到你几乎疯狂。学会拒绝诱惑,学会处理一个人的时间,学会照顾自己。……也只有这样,在下一个拥抱,乃至白头偕老,你才会感恩,异地恋不仅是考验着对方的耐心,更是考验了自己的认真。”异地的恋人们需要更多的理解,更多的坚持,更多的信任,更多的尊重。 (二)爱情与金钱 《裸婚时代》一剧中男主人公刘易阳求婚时说:“虽说我没车,没钱,没房,没钻戒,但是我有一颗陪你到老的心,等你老了,我依然背着你,我给你当拐杖,等你没牙了,我就嚼碎了再喂给你吃。”这段感动了所有人的好男人宣言,将金钱的地位排除于爱情之外,如果说柏拉图式的爱恋是一种如梦般的虚幻,那么裸婚式的爱恋就是一种触手可及的真实,脱下了所有华丽与奢靡。 踏上开往大学的火车,少年们离开了自己的小小世界,投身于大千世界。校园气息褪去了,成熟了,但也现实了。从此“柴米油盐酱醋茶”轻易地取代了曾经的海誓山盟,牵手不能保证吃饱,拥抱不能保证穿暖。许多大学校园(尤其影校艺校),一到周末,豪车云集,美女们变身二奶傍大款,男孩们因囊中羞涩被拒绝的情况也屡见不鲜。如今收视率居高不下的江苏电视台相亲节目《非诚勿扰》,在扮演月老牵线一对对才子佳人的同时,也备受争议。走红的女嘉宾马诺,一句“宁愿在宝马里哭泣,也不在单车后微笑”,被扣上拜金女的帽子。另一位女嘉宾孙雅莉更是相亲成功后,悔婚并且拒还宝马,被推至社会舆论的风口浪尖。可是金钱真的至高无上吗?有一篇微小说这样写道,一个家庭住在租的房子里,妻子埋怨丈夫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