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沥青路面的早期损坏与防护(毕业论文)

沥青路面的早期损坏与防护(毕业论文)

沥青路面的早期损坏与防护(毕业论文)
沥青路面的早期损坏与防护(毕业论文)

沥青路面的早期损坏与防护

摘要:针对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早期破坏的情况 ,简单分析了沥青路

面的早期破坏现象和产生原因,并提出了预防措施。

关键词: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早期损坏防护

前言

随着我国公路工程不断网化,沥青混凝土路面以其较好的耐久性和行车舒适性占有了我国公路的较大比重。沥青混凝土路面有较好的力学性能。并且坚韧,平整,有良好的抗滑、抗渗和耐疲劳的性能。沥青混凝土路面有较好的温度稳定性,可以抵抗温差大而产生的路面开裂。但是由于各种原因,沥青混凝土路面早期破坏时有发生,有的产生横、纵向裂缝,有的局部拥包,有的产生路面汲浆,路面边部断裂,局部的沥青混凝土层剥落等。不仅影响了工程的观感质量,也影响了路面的整体性和行车的安全性。加之雨水的浸入渗透,使路面基层,路基遭到侵蚀,破坏和变行,沥青混凝土的抗温度裂缝能力、抗疲劳破坏能力、抗水破坏和抗松散能力逐渐减弱,沥青面层的破坏现象逐渐增多,此时要采取养护措施来改善和恢复路面应有的使用性能。

1 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早期损坏情况

1.1 几种主要路面早期损坏现象

1.1.1软土地基继续沉降产生的路面(含桥头)沉陷

花高价进行处理的软土地基未得到应有效果的主要原因在于:采取处

理措施后到铺筑路面前允许软土地基固结沉降的时间太短。我国高速公路

除在构造物头上采用粉喷桩、搅拌桩、石灰粉煤灰土桩和碎石桩等桩基处理措施外,通常都采用袋装砂井或塑料排水板与砂垫层、加载预压相结合的排水固结法处理措施。即使是打穿软土层的排水固结法,也需要有较长的时间供软土层固结基本完成。我国高速公路的计划施工期往往较短,而实际施工期则更短,导致不得不在软土地基继续明显沉降的情况下铺筑路面,这样就造成了上述后果。造成软土地段路面大量沉陷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袋装砂井或塑料排水板或粉喷桩、搅拌桩等没有打穿软土层,致使砂井底、排水板下端以及桩尖下部仍有一个层厚不一的软土层。排水固结法不能使这个软土层中的水较快排出,在上层荷载作用下此层中的水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逐渐排出并使土体固结到稳定状态。未打穿软土层的各种桩实际是悬浮在软土层中,只能靠桩周的摩擦力起支撑其上的路面荷载的作用。桩下的软土层在上层荷载作用下,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逐渐固结稳定。当前的施工技术要将塑料排水板或袋装砂井打入深25m以上的软土层是困难的,粉喷桩的有效深度也只有约15m。

1.1.2路基压实度不够导致路面的早期损坏

路基路面局部沉陷变形、构造物相邻接的填土路堤压实度不够以及对原地基(介于软土地基和坚硬地基之间的地基)未做适当处理,使相邻构造物的路面明显下沉,产生了俗称的桥头跳车。

1.1.3基层质量不好造成的损坏

基层是沥青路面最重要的承重层,其质量优劣直接影响路面的早期破坏和寿命。半刚性材料层之间或半刚性层下部有一定厚度的素土夹层,素土夹层潮湿后使路面承载能力显著下降。载重卡车通过产生“弹簧”现象

的路段,容易产生块状裂缝。半刚性基层厚度不足,而底基层又不是半刚性材料层的路面结构,特别在土路基压实度不够和承载能力差的情况下,也会产生块状裂缝。这种块状裂缝的面积有时仅1m2左右。如果沥青混合料在间歇式拌和机中拌的时间过长、拌和温度过高或在贮料仓中贮存时间过长都会使沥青氧化变硬,使沥青对拉应变特别敏感,一旦拉应变超过沥青混凝土抗拉能力就会产生块状裂缝。在冰冻地区,特别在重冰冻地区由于低温作用会产生块状裂缝(长3~4m)。

1.1.4水损坏

沥青路面(含半刚性路面和刚性组合式路面)水损坏现象十分普遍,使用一年以上的高速公路都会产生程度不同的水损坏。差别仅在于有的严重、有的较轻。水损坏来得快,情况严重,因此它是路基路面的大敌。降水进入沥青面层后视水的滞留位置而异,在大量高速行驶车辆作用下,可能产生以下几种不同情况的水损坏现象。

1)表面层产生坑洞。即降雨过程中雨水会进入并滞留在表面层沥青混凝土的孔隙中,在大量快速行车的作用下,一次一次产生的动水压力(孔隙水压力)使沥青从碎石表面剥落下来,局部沥青混凝土变成松散,碎石被车轮甩出,路面产生坑洞。

2)表面层和中面层同时产生坑洞以及局部表面产生网裂和形变。降水过程中如自由水渗入并滞留在表面层和中面层,大量快速行车使两层沥青混凝土部分碎石上的沥青剥落,导致表面产生网裂、形变(下陷)和向外侧推挤,或产生坑洞。

3)唧浆、网裂、坑洞同时发生。如水透过沥青面层(两层式或三层式)滞留在半刚性基层顶面,在大量快速行车作用下,自由水产生很大的压力并冲刷基层混合料表层的细料,形成灰白色浆,灰浆被行车压唧到路表面。沥青混凝土本身的空气率大、压实度不够和不均匀性是导致沥青面层产生水破坏的主要因。

1.1.5辙槽

辙槽原定义为沥青路面轮迹带的凹陷(较轻的辙槽),实际上严重辙槽处轮迹带产生凹陷的同时,其两侧的沥青混凝土常常臌起,此时的辙槽就是轮迹带的凹陷深度与其两侧臌起高度之和,造成高速公路沥青路辙槽的原因及影响因素有:一是车的数量及其轴重和轮胎压力。重载卡车的数量愈多、轴重和轮胎压力愈大,要求沥青混凝土的抗辙槽能力愈大;二为行车速度,承受慢速交通或有停车情况的路面与承受快速交通的路面相比较而言,前者要求沥青混凝土有较大的抗辙槽能力,即车速愈慢,要求沥青混凝土的抗辙槽能力愈大。因此,用于交叉路口、公共汽车停车站等的沥青混合料必须适应车辆的质量、速度和数量。同理,在山区高速公路的上坡路段上,特别是行驶重载和超重载车辆的情况下往往车速缓慢,容易产生较严重的辙槽。用于这种上坡路段上的沥青混凝土需要有较大的抗辙槽能力。

1.1.6泛油

沥青路面泛油是路表水侵入面层部并长期滞留在沥青层底部,在行车荷载的反复作用和动压水冲刷下,集料表面的沥青膜剥落成为自由沥青,并在水的作用下被迫向上部迁移,从而导致面层上部泛油而底部松散的沥青迁移现象。路面泛油会造成三种直接后果:一是路面滑溜,对行车安全

构成严重威胁,特别是雨天。二是上面层混合料中的沥青含量愈来愈高,而中面层及下面层的沥青含量愈来愈低,直接损害中、下面层的低温抗裂性能、抗疲劳性能。三是沥青迁移造成路面空隙率的不利性改变,上面层空隙率愈来愈小而中、下层空隙率愈来愈大,中下面层空隙率的增大往往伴随着负压的产生及空隙的连通,路面的雨水极容易透过微观裂纹或面层空隙进入基层,甚至击穿上面层,形成水损害。其泛油现象分型为:1)空隙率过小型泛油的现象特征是高温季节,整条路段地出现泛油现象,不管是轮迹带还是非轮迹带,只不过程度轻重不同而已。路表如镜面光滑,雨天车辆易打滑。钻心取样表明,空隙率过小型泛油的部空隙充满了沥青,表面层厚度方向不存在明显沥青含量差异。

2)压密型泛油的表观特征是伴随有明显的车辙病害,泛油只发生在轮迹带,表面油膜分布较均匀。由于车辙的存在,车辆往往被迫变道行驶,而雨天容易形成积水,这些易对交通安全构成威胁。

3)动水作用型泛油有两种表观形式:一是点状的油斑,由小到大发展;二是沿轮迹带分布的带状泛油。点状油斑的发展过程是,首先在某段轮迹带上出现小块油斑,直径1~2cm左右;随后,轮迹带上的小块油斑逐渐增多、增大,油斑的直径增大到2~5cm不等,继续沿轮迹分布;油斑发展的最后阶段,油斑的直径、面积和爆发密度进一步增大,直至各块油斑逐渐联通成片。带状泛油现象是沿轮迹带分布的。外观考察和钻芯抽提试验发现此类泛油的路段沥青用量正常,不存在过量沥青。

4)施工不当型泛油一般表现为点状油斑或片状油膜,油斑或油膜的分布较随机,不具规律性,油斑的发生与有无车辙无关。油斑处钻心试验表明仅该处的沥青含量偏高。

1.1.7松散

松散是由于沥青混凝土表面层中的集料颗粒脱落,从表面向下发展的渐进过程,集料颗粒与裹覆沥青之间丧失粘结力是颗粒脱落的原因。有多种情况可能导致松散:

1)集料颗粒被足够厚的粉尘包覆,使沥青膜粘结在粉尘上,而不是粘结在集料颗粒上,表面的摩擦力磨掉沥青膜,并使集料颗粒脱落。

2)表面有离析,离析处缺少大部分细集料。

3)沥青混凝土面层局部密实度低,需要有高密实度才能保证沥青混合料的粘聚力。如混合料的压实度不够,集料就容易从混合料中脱落。

1.1.8横向裂缝

横向裂缝是沥青面层发生最多的一种裂缝。每条沥青路面道路和每条沥青路面高速公路上都有或多或少的横向裂缝,通常也把它看作是沥青路面早期破坏现象之一。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的横向裂缝绝大部分是温度裂缝。在冰冻地区温度裂缝有两种:一是冬季突然大幅度降温引起沥青面层产生

低温收缩裂缝;二是气温变化引起沥青面层产生温度应力,温度应力的反复作用使沥青面层产生温度疲劳裂缝。在冬季和气温低的地区,通常低温裂缝是主要的。温度裂缝起始于表面大风降温过程中,面层表面的温度最低,温度变化时也是表面的温度变化率最大。因此,表面产生的温度拉应力最大以及温度裂缝总是起始于表面并向下较快延伸。

温度裂缝逐年增加由于沥青随时间增长而老化,沥青面层的抗裂缝能力(或抗拉强度)会逐年降低,因此,温度裂缝也是逐年增加。采用优质沥青会明显减少温度裂缝,特别是减少早期温度裂缝。沥青较稀、粘度较高有利于减少温度裂缝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采用较稀(针入度较大)的沥青有利于减少温度裂缝。面层沥青混凝土的强度大幅度降低时,面层表面产生的温度应力大于表层沥青混凝土的拉应力时,面层就会开裂。

沥青混凝土的均匀性是沥青路面温度裂缝的重要影响因素。沥青混凝土的均匀性包括矿料级配的一致性、拌和的均匀性、有无粗细集料离析和离析现象的轻重程度、沥青混凝土压实度或空气率的一致性以及层厚的一致性。沥青混凝土的均匀性愈好,其强度就愈均匀,面层表面的薄弱处也就愈少。因此,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沥青混凝土面层的均匀性愈好,表面产生温度裂缝的时间可能愈晚,温度裂缝的数量也会愈少。

沥青路面的面层厚度是温度裂缝的又一影响因素。面层愈厚并不意味温度裂缝愈少,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面层愈厚,表面产生的温度应力可能愈大,因此产生温度裂缝的可能性愈大、情况愈严重。

2 沥青路面早期损坏的原因分析和防护措施

鉴于上述早期损坏现象,提出如下的原因分析和防护措施。

2.1水损坏

2.1.1半刚性路面产生水损坏的因和外因

沥青路面产生水损坏的外因是降水量、交通量和交通组成以及行车速度。通常降水量大的地区,水损坏现象较降水量小的半干旱和干旱地区为严重。交通量大和载重车辆多的高速公路较交通量小和载重车辆少的高速

公路更严重;产生水损坏的因:第一是罗型沥青混凝土的空气率较大和罗型沥青混凝土的压实度偏小,现场实际空气率较大,以及沥青混凝土不均匀造成的局部空气率更大。第二是沥青与碎石的粘结力不足。第三是我国的路面设计方法习惯上不考虑路面结构层排水和不设置有效防水层。

2.1.2减少沥青路面水损坏的措施

沥青混合料的压实度不够,使沥青混凝土的空气率变大,其结果是水容易侵入面层。沥青混凝土矿料颗粒组成过大的变异性以及混合料的离析,都会使竣工后沥青混凝土的密实度、空气率和沥青用量变异性大。沥青混凝土的这种不均匀性在面上形成了许多小面积的孤立水容易侵入的通道。必须从设计和施工两方面考虑采取多种措施,才能基本解决路面的早期水损坏,使水损坏现象降到最少。需要和可能采取的措施如下:

1)完善路面排水设计

由于路基路面排水设计不够完善,对路面排水设施不够重视,造成路面破损状况较为普遍。因此在公路路面设计时,应进一步完善路面排水设计,在路面结构层中设置防水层、基层顶面设置封层,在中央分隔带处设置纵横向排水渗沟,在土路肩处采用碎石填料进行填筑,并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排水设计,减少水在路面的停留时间,以减少其对路面的破坏。

2)加强施工管理提高碾压质量

压实度对沥青路面的使用性能和使用寿命影响很大,它是保证沥青混

合料密实度与空隙率大小的关键。因此在施工过程中,进一步加强管理,提高压实机具标准。根据试验段得出的碾压数据,控制碾压遍数、速度、时间、温度。碾压要均匀,派专人指挥负责,从轻到重、从慢到快、从两边到中间,

轮迹要重叠,既要保证路面平整度、路拱横坡度,又要保证压实度。并根据施工规要求的压实度抽检频率。进行抽检,发现压实度不足的地方坚决返工,保证压实度符合要求,降低混合料空隙率,减少水的侵入破坏。

3)严格控制集料规格

沥青路面的材料、集料规格,直接影响沥青与集料的粘附性能,直接影响到水损害的程度。所以应该加强对原材料的把关,每批沥青进场都要进行试验,保证沥青的粘度、延度、针入度等各项指标符合要求,对每批集料进场都要严格进行抽检、筛分。保证每批进场材料符合规格要求,坚决杜绝不合格材料进场,充分保证沥青混和料的粘结性能,提高沥青集料的粘结力,

降低水对沥青路面的破坏能力。

4)采用新材料、新工艺

每一种沥青混合料,必然有一定的空隙率存在,或多或少都会遭到一定水的破坏,因此应尽可能采用新型防水材料在沥青面层表面涂上一层防水

材料,形成不透水的薄膜封层,减少路面水在路面的滞留时间,使路面水尽

快排到路基边沟,从而大大减少路面水的侵入,减少水对路面的破坏。

5)加强公路养护管理

公路建成后,养护是关键。要延长沥青路面的使用寿命,必须加强路面的养护管理。雨后要及时补洞,补洞要规、整齐,严格按照《沥青公路养护技术规》要求及操作规程进行养护,把沥青路面的病害消灭在萌芽状态,避免雨水从病害处渗入,造成路基弹簧路面大面积破坏。

此外,近年来随着公路的迅猛发展,交通量日益增长,超限超载车辆非

常严重,这直接影响到了公路的使用年限。因此,要加强反超限运输管理执

法检查力度,对超载车辆要强行卸载,减少超限超载运输车辆对公路造成的损坏,延长公路使用年限。

2.2泛油

2.2.1沥青路面泛油的主要原因

1)空隙率过小型:该型泛油的机理是沥青混合料的设计空隙率过小,油石比偏大,在高温季节,沥青受热膨胀,在填满混合料中的空隙后溢出路表面形成泛油。因此,泛油现象的因是空隙率过小,而诱发的直接外因是高温。空隙率过小型泛油的原因有二。一是规标准的不合理导致设计空隙率过小。如我国刚开始推行SMA路面时,照搬国外规,没有考虑环境条件的差别,将设计空隙率的标准规定为2%-4%,而我国不论北方还是南方,夏季都十分炎热,因此,路面出现泛油成为必然。二是沥青混合料配比设计不当,经验不足,对规理解不深,没有考虑具体工程的实际情况而造成。

2)压密型:该型泛油的机理是沥青混合料由于压实度标准偏低或压实度不足,路面开放交通后在重载车辆的再次压密作用下,沥青混合料的集料不断嵌挤而空隙率减少,最终沥青胶浆被挤压到路表而发生泛油。在高温季节,沥青受热体积膨胀,会进一步加剧轮迹带的泛油现象。压实度标准偏低的原因通常是刚引进国外新技术时,对技术标准吃不透,加之缺乏经验造成;而压实度不足是压实功不够造成。

3)动水作用型:该型泛油的机理是:路面积水在高速行驶的汽车轮胎下形成很高的动水压,这种动水压力随车速的提高呈现几何级数增长。当车速较高时,所产生的动水压足以击穿表面层沥青混凝土,进入面层底部;路表水侵入面层部并长期滞留在沥青层底部,在行车荷载的反复作用和动

压水冲刷下,集料表面的沥青膜剥落成为自由沥青,并在水的作用下被迫向上部迁移,从而导致面层上部泛油而底部松散。

4)施工不当型:由于原因的复杂性和现象的多样性,施工不当型泛油无法归结为统一的泛油机理。常见的施工不当型泛油的原因有:骨料离析;混合料中矿料含水量超标;石油或柴油污染基层顶面;施工时改性沥青结合料易聚积在施工机械上,机械碾压过程中这些聚集的沥青从机械掉落下来,从而导致油斑现象。

2.2.1沥青路面泛油的防治

1) 空隙率过小型:该型泛油是系统性泛油现象,一旦发生,危害严重,影响围大。预防关键是做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是国家主管部门要把好技术规或标准关;二是国家应尽快实行行业准入制度,无资格认定的不准从事相关技术工作。

2)压密型:压实度标准偏低或压实度不足,不仅造成车辙和压密型泛油,还造成水损害等早期破坏,影响交通安全和路面耐久性。我国新规明确指出:沥青路面的成败与否,压实是最重要的工序,许多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发生早期损坏,多与压实不足有关,因此压实度的评定至关重要。针对原规在压实度和压实工艺方面的不足,新规采取了两项措施:一是将原来的压实度标准提高了1%;二是对沥青路面的压实度采取重点对碾压工艺进行过程控制,并适度钻孔抽检压实度的方法。新规在压实度控制方面是观念上的重大转变,从原来的钻孔试件测定压实度改为以压实工艺控制为主、钻孔检测作为抽检校核的手段,将事后检查转变为过程控制,即实行施工过程中的在线监测。

3)动水作用型:由于大空隙率、高速行车和水的综合作用是动水作用型泛油的主要原因。因此,在混合料设计上对不同空隙率的混合料不应使用相同的粘附性标准,应根据沥青混凝土面层中各层孔隙率的不同,对沥青与集料的粘附性要求应随设计空隙率的变化而变化。混合料的空隙率越大,其部遭受水侵蚀的影响越大,沥青与集料的粘附性要求应越高。对于孔隙率与路面水损害之间的关系,新规认为孔隙率过大会造成“路面渗水情况严重,并造成严重的水损坏”,如“桥面沥青昆合料的空隙率过大,残余空隙率超过6%-8%,在汽车荷载作用下会产生很强的动水压力,加速铺装层的水损害破坏”。因此,“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时,最重要的指标莫过于空隙率”。新规认为原规的II型沥青混合料空隙率普遍偏大,不适用于多雨潮湿地区的路面使用。对于设计孔隙率指标,新规结合我国实际情况,规定一个空隙率围,以适应于不同的需要,这个围根据公路等级、气候、交通条件不同而有所不同。

4)施工不当型:防施工不当型泛油的关键是观念转变,重点抓施工质量过程控制,而不仅是传统的最终质量,在材料和施工工艺两个方面严把质量关。

2.3 纵向形变和裂缝

2.3.1纵向形变产生原因

1)地基的固结形变。在未填筑路堤之前,地基上没有任何荷载,地基处于平衡状态,一旦填筑路堤后地基受到外加恒载的作用(未计行车荷载),填土路堤愈高,地基受到的外加恒载愈大。1m高的路堤让地基承受的恒载常达17kN/m2~18kN/m 2以上,外加恒载使地基原有的平衡状态遭到破坏。

地基土在路堤恒载作用下逐渐产生固结形变,直到达到新的平衡状态为止。地基产生固结形变的大小,既与填土高度有关,又与地基部各层土的性质(压缩性)有关。即使是非软土地基,在土的压缩性大的情况下,在约10m

高的路堤作用下,产生的固结形变可能高达50cm以上。

2)路堤的固结形变。路堤固结形变的大小与填土高度、土的性质和压实度密切相关。通常土的性质不好,路堤产生的固结形变可能大;土的压实度不好(偏小),路堤产生的固结形变就大;路堤愈高,总的固结形变量就愈大。增加路基的压实度可以显著减少路堤的固结形变,同时增加路基的强度和稳定性。

2.3.2减少早期纵向裂缝

客观上每条高速公路都有或多或少的纵向裂缝。路堤下的地基在横向不可能是均匀一致的,路堤的压实度在横向也不可能均匀一致,因此细而短的纵向裂缝几乎是不可避免的。但是,有的高速公路路面产生纵向裂缝过多、过早,裂缝的宽度过大和长度过长,严重影响路面的使用性能和使用寿命。路线设计和路基施工都应该尽力避免产生严重的早期路面纵向形变。产生严重早期纵向裂缝有下列多种不同情况:

1)路线从局部洼地通过,路堤位于洼地,洼地的土层上部往往土质较细。

2)路堤位于坡面上。

3)路堤边部压实度不足,其实际密实度与路堤中部的密实度有显著差异。

4)路堤外侧有挡土墙,部分高速公路路堤外侧有挡土墙。

为了预防或减轻这类纵向裂缝,可考虑或使用下述两种方案之一:

1)需要设置较深的盲沟,或将盲沟与排表面水的边沟相结合,即在边沟下再设置盲沟,并将盲沟中的水设法引出到附近的河沟中。在无天然河沟的情况下,也可以在路堤附近设置一个集水蒸发池。这些预防措施宜尽早实施,愈早实施,愈有利。

2)靠近挡土墙的路堤宽度选用小型压实设备(如小型振动压路机,爆破夯等)进行压实。同时要显著减薄压实层的厚度,尽可能达到要求的压实度。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在此宽度采用砂砾、砂或石屑等透水性较大的材料。

3)在上述宽度,用二灰、二灰土、石灰土或水泥土分层填筑和分层压实。这些材料的强度不需要符合用做底基层时的强度标准,要求可以低得多。

2.4 优质基层

十多年的我国高速公路的使用经验表明,半刚性基层的设计通常没有明显的问题或不足。从设计厚度看,特别是近10年来往往具有较大安全储备,或者说一些高速公路的半刚性基层设计成两层,通常是过厚的。在材料设计上唯一不足的是,有些高速公路设计文件中没有针对本路的具体交通条件,对所采用的半刚性基层提出具体的强度要求,而是笼统照抄《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JTJ034)中针对多种不同交通状况规定的强度围。

上述设计上的不足,一般不会导致路面早期破坏,在某种情况下可能影响路面的长期使用性能和使用寿命。因此,由基层质量不好引起的多种沥青路面早期损坏,通常是由基层施工质量不好或基层施工管理不善和控制不严引起的。以下就基层施工中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简述如下:

2.4.1基层材料

1)集料的最大粒径。《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JTJ034)中规定用作高等级公路路面基层的集料的最大粒径为31.5mm,大于26.5mm的颗粒最多可达10%。

2)集料级配。集料级配对混合料,特别是水泥混合料的强度有显著影响。例如,对于级配不好的缺细集料的天然砂砾,要用7%~8%水泥稳定才能达到规定的强度。而添加部分细集料使其达到最佳级配后,只要用4%~5%水泥稳定就可以达到要求的强度。水泥稳定最佳级配砂砾的强度比稳定天然砂砾的强度高50%~100%。为了满足冻融试验的要求,最佳级配砂砾只要用2%水泥,而天然砂砾要用5%~6%水泥。

2.4.2半刚性材料拌和厂

拌和厂的任务是根据室确定的各种不同粒级矿料的配合比,特别是规定的级配围、结合料剂量和最佳含水量拌制均匀的混合料。通常实际拌和时的含水量较最佳含水量大1%~2%左右,以弥补混合料在运输和摊铺过程中的水分损失,使碾压时混合料的含水量在最佳含水量与最佳含水量加1%之间(稳定粒料),对于水泥或石灰稳定细粒土,碾压时的含水量可较最佳含水量大1%~2%。

1)保持混合料级配的几个重要环节。在拌和厂有多个环节会影响混合料的级配。一些拌和厂生产的混合料的级配往往有较大变化,与不注意控制这些环节有密切关系。

(1)要建立不同规格集料的进场验收制度。

(2)不同粒级的集料要分别堆放应事先计算各种不同粒级集料的需要量,计划进料的时间,并计算各种不同粒级集料所需堆放场地的面积。

(3)细集料要覆盖。

(4)下料斗上口之间要用隔板隔开。

2)严格控制水泥剂量。

3)运料车装料出厂时,车厢应该覆盖,车厢覆盖的目的是防止表层混合料含水量损失过多。特别在气温较高季节和阳光好和有风的气候条件下,更应重视防止水分蒸发。常发现在一些工地水泥混合料运到现场时车厢表面的混合料已部分变干,粗集料颜色已变白。通过摊铺机摊铺,不会将混合料重新拌和均匀,只会将较干的混合料较集中的分布在含水量合适的混合料中,造成结构层部局部混合料的含水量偏小和强度偏低,埋下开放交通后路面产生局部损坏的祸根。

2.4.3铺筑现场

铺筑现场的主要任务是将运到现场的半刚性材料及时铺成符合设计要求的厚度和宽度,碾压密实,使其压实度符合规定的要求,同时具有良好的平整度,最后进行合适的养护。

2.5 科学的高速公路运营管理有助于延长其使用年限

随着高速公路建设的蓬勃发展,我国的高速公路的运营管理也开始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人们普遍认识到,一条没有卓越管理的高速公路是很难发挥其优良使用性能的。

是“集中、统一、高效、特管”的系统管理,是多专业的综合管理,是技术密集的现代化管理,是向用户全面服务的社会化管理。这些基本认

识以及我国高速公路运营管理部门多年来在实践中形成的诸多成熟经验,

对推动高速公路管理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我国高速公路的运营管理毕竟只

有10余年时间,加之近年高速公路产业化的进程逐渐加快,很多问题尚需进一步探索。建立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高速公路运营管理体系,仍是今后

相当一段进期高速公路运营部门的任务。

2.6 治理超限超载

我国高速公路设计标准没有考虑车辆的严重超限超载,而国的运输市

场载货车辆普遍超限超载,几乎每一条已建成的高速公路都在没有到达使

用年限就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早期损坏。车辆的超限超载严重影响高速公路

的使用功能,缩短公路使用寿命,导致高速公路出现车辙、坑槽、涌包、

泛油、沉陷,严重的会引起恶性交通事故,破坏沿线设施、机械式损坏路

面和路基等。

3 结语

公路是我国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是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我国

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完备的公路性能为我国社会的持续发展提供

强有力的保障,预防公路的早期损坏及合理防护显得尤其重要。

参考文献

1.沙庆林.高等级公路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M].北京:人民交通,2003.

2.国外高等级公路路面论文集[J].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所.2004.

3.周余明.高速公路养护管理[M].北京:人民交通.2002.

4.延楷主编.高速公路[M].北京:人民交通.200

5.

5.登良主编.沥青路面[M].北京:人民交通.2003.

6.中华人民国行业标准<<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JTJ 014-97) [S].北京:人民交通,2005.

后记

当我写完这篇毕业论文的时候,心情十分激动,感慨良多。从开始进入课题到资料的搜集再到论文的顺利完成,整个过程都离不开老师、朋友们的热情帮助,在这里请接受我诚挚的谢意!

首先,特别感谢我的论文指导老师。在论文的整个写作过程中,都离不开老师的悉心指导,从选题、定题开始,一直到最后论文的反复修改,老师始终认真负责地给予了我深刻而细致地指导。在老师的身上我可以深

切的感受到一个学者的严谨和务实,这些都让我受益菲浅,并且将终生受用。这里,我要诚挚的向老师说一声:“谢谢您!”。

其次,本次论文我学习到了更多的专业知识,也巩固和深化了课堂上老师所讲的和教材上所写的专业知识,而且我也清楚的了解了自己,认识到自己在专业方面的不足和存在的问题。在学习道路上,还有许多的专业知识需要自己去发现去学习去掌握。

当然,最终呈现出来的这篇论文肯定与老师的期望还有很大的差距,这实在是由于我个人的能力所限。这将启示我在今后的学习和研究中更要向老师这样的学者型专家学习,以更加严谨、务实的态度,更加精益求精的作风,以期在专业论文创作上取得新的更大的进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