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财政税收专业知识

财政税收专业知识

财政税收专业知识
财政税收专业知识

财政税收专业知识

篇一:对财政税收的认识

对财政税收的认识

作为现代社会的一员,我们每个人从出生到死亡一直在与财政打交道,它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国计民生都离不开财政的影子。我想这一点在税收上体现的作为深刻,从小在家里就听到父母说交了什么税,当时感觉很好奇,问了父母“税是什么”,他们也只说是交给国家的钱。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我对财政学有了一些新的认识。

财政是一个经济范畴,是一种以国家为主体的经济行为,是政府集中一部分国民收入用于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收支活动,以达到优化资源配置、公平分配及经济稳定和发展的目标。

财政收入是财政分配的第一个阶段,即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的需要,凭借一定的权力,将一部分社会产品集中起来所形成的各种货币或实物资产收入。作为一个过程,它组织收入、筹集资金;作为一定量的货币资金,它是国家通过一定的形式和渠道集中起来的货币资金。依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对财政收入进行不同的分类。国际上对财政收入的分类,通常按政府取得财政收入的形式进行分类。这种分类方法下,将财政收入分为税收收入、国有资产收益、国债收入和收费收入以及其他收入等。其中,税收是政府为实现其职能

的需要,凭借其政治权利并按照特定的标准,强制、无偿的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它是现代国家财政收入最重要的收入形式和最主要的收入。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税收成为我国财政收入的主要形式,税收收入逐年大幅度上升,我国的税收收入已占到财政收入的95%左右,是财政收入最主要的。国家运用税收筹集财政收入,通过预算安排,支持农村发展,用于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促进教育、科学、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的发展,用于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进行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和城市的公共建设以及国防建设,维护社会治安,用于政府的行政管理,开展外交活动,保证国家安全,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税收组织财政收入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税收的广泛性。税收不仅可以对流转额征税,还可以对各种收益、资源、财产、行为征税;不仅可以对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征税,还可以对外资企业、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征税;等等。税收保证财政收入的广泛性,是其他任何一种财政收入形式不能比拟的。二是税收收入的及时性、稳定性和可靠性。

由于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的特征,因此税收就把财政收入建立在及时、稳定、可靠的基础之上,成为国家满足公共需要的主要财力保障。

提高财政收入,即增加税收,最根本的做法就是发展经

济。影响财政收入的根本性因素是经济发展水平,所以只有大力发展经济,使经济持续稳定地增长,财政收入才能增加。财政收入的增加是财政支出的前提,也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挥国家宏观调控作用的基础。

具体的措施有:

一、完善税收征管制度

可以适当的提高某些税种的税率。比如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对于那些所得超过一定数额的企业和个人适当提高征收税率。这样一来不仅增加了财政收入,而且能阻止贫富分化进一步扩大的趋势。

遏制偷税、漏税行为。对于偷税漏税的行为,企业及个人严惩不贷。完善相关法律,让偷税漏税行为无机可乘。

二、完善收入分配制度

合理的收入分配方式有利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效率提高。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是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保障。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和调整取得积极成效。但是,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下降、收入差距扩大等问题依然存在。所以要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把财政这块“蛋糕”既要做大,又要分好。同时要遏制灰色收入的滋生。

三、增加就业

目前我过就业形势相当严峻,国家应出台一系列的政

策,增加就业,缓解就业压力。增加就业同样促进经济发展,间接也会提高国家财政收入。

四、处理好国家、企业、个人的关系

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之间的物质利益,是指政府在处理国民收入再分配、并取得自身收入的过程中,不能只考虑财政收入获取的多少,还应将必要的财力留给企业和个人,以调动、发挥企业和个人的积极性。增加财政收入要处理好国家、企业、个人的关系。在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稳步增长的基础上,使企业生产得到发展,使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经济的发展和整体经济效益的提高。

五、促进技术进步

生产技术水平也是影响财政收入规模的重要因素,因为一定的经济发展水平总是与一定的生产技术相适应,较高的生产技术水平时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的基础和保障。由此看来,促进技术进步,提高经济效益是增加财政收入的重要途径。

但是,如果国家财政收入过多,就是财政资金分配不当的一种表现。财政收入增长过快将吸干经济发展成果,这种对经济发展竭泽而渔式的攫取将大大影响经济发展后劲。高税收、高收费直接削弱经济实体的发展后劲,使其没有技术创新、设备升级改造、扩大再生产的积累,并且直接导致实体经济链条利润率过低甚至保本经营,扼杀其生产积极性。

从劳动要素来说,在一次分配环节对劳动所得税收过重直接影响经济发展最根本的动力——消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求把经济增长拉动转变到以内需消费为主,财政收入过多导致的高税收将大大阻碍启动居民消费大计的实施。它的结果是会直接减少企业和个人的收入,这对企业生产规模的扩大和个人购买力的增加产生不利影响,最终会阻碍经济的发展,背离财政收入增加的初衷,反而导致财政收入增加困难。如果国家财政收入过少,其直接后果则是减少财政在经济建设方面的支出,降低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能力,最终也将不利于经济快速健康发展,从而影响财政收入稳步增长。

所以,增加财政收入要处理好国家、企业、个人的关系。在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稳步增长的基础上,使企业生产得到发展,使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应该看到,同其他国家相比,国家财政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偏低,国家掌握的财政收入偏少,是我国当前面临的一个问题。因此,我觉得国家应该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

在处理调整工资与国家财政的关系上,既不能单纯地为了保证财政收入而使工资长期冻结,影响职工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又不能脱离国家财力的制约而任意提高工资,而是必须把财政收支的安排同工资增长的幅度密切结合起来。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处理好调整工资与国家财政的关系,保证工资随着国民收入的增长而增长,这就要努力提高

劳动生产率,不断发展社会生产力,采用高科技生产手段,完善企业管理制度,开展市场竞争,以达到财政收入的增长。

除此之外,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也同样影响财政的收入。第一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他的发展状况会影响到人民生活水平及整个国民经济的发

展。从这个意义上说,第一产业也是我国国民收入的基础。民以食为天,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没有农业的发展,也就没有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的发展,财政收入的增长就会受到制约;第二产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对财政收入的增长起决定性的作用。第二产业主要指工业。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现代化的技术装备,是促进国民经济各部门发展的物质基础,国民收入的绝大部分是由工业创造的;第三产业主要指除农业和工业之外的国民经济各部门,包括商品流通业、交通运输业、旅游服务业等,是沟通生产和消费的桥梁。第三产业对其他产业财政收入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第三产业的发展,可为第一和第二产业提供科技服务与咨询、信息、购销存储、交通运输以及融资服务等。

总之,财政学的学习是充实的,它所囊括的知识让我对国家的财政政策和税收制度有了更深刻的了解。这一个学期的学习,让我明白了财政学的重要性,在今后的道路上,我还应该加强财政理论的学习和及时跟踪中国财政改革与发展的实践。从财政学的课程定位这个角度来看待问题,立足

于中国实际国情,努力反映财政体制改革的实践进展和理论研究成果,实事求是地探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财政理论和实践问题,这也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不断地加深自己的理论知识学习,并不断将前沿科学的发展引入到生活实际中来,充分的做到在理论知识的学习基础上去分析和解释财政问题和现象,提出有益的对策。

篇二:20XX年初级财政税收经济师专业知识与实务大纲正保远程教育(美国纽交所上市公司代

码:DL)

20XX年初级经济师《财政税收专业》考试大纲

一、财政的概念与职能

考试目的

测查应试人员是否理解财政的概念,是否掌握财政的职能等理论知识,以及是否具有进行财政概念分析、运用财政职能分析与解决当前财政问题的能力。考试内容

(一)财政的概念

财政的一般特征;公共财政理论;财政概念的一般表述。

(二)财政的职能

资源配置职能的概念与必要性,资源配置职能的主要内容;收入分配职能的目标,收入分配职能的主要内容;经济稳定的含义,经济稳定职能的主要内容。财政实现资源配置职能的主要手段;实现收入分配职能的主要方法;财政利

用预算调节和"内在稳定器"调节的主要手段。

二、财政支出分类与内容

考试目的

测查应试人员是否理解财政支出的含义与组成、财政支出的原则,是否掌握财政支出的各种分类、财政支出内容,以及是否具有进行财政支出分类、分析当前财政购买性支出与转移性支出问题的能力。

考试内容

(一)财政支出的含义与组成

财政支出的含义,我国的财政年度,财政支出的范围,财政支出与预算支出的关系,公共部门的类型;财政支出的组成内容。

(二)财政支出的分类

财政支出的分类标准、方法;财政支出的分类内容;财政支出按具体用途分类的内容;财政支出按在社会再生产中的作用分类的理论依据。

(三)财政支出的原则

财政支出的原则的确立;财政支出原则的具体内容。

(四)购买性支出

行政管理的性质与内容;国防支出的内容;文教科学卫生支出的性质、分类的标准,定员定额管理,现行的预算管理办法;政府投资的特点与内容,财政农业投资的内容与重

点。

(五)转移性支出

社会保障的概念与内容,社会保障的资金与筹资模式;财政补贴的性质与内容,财政补贴的分类。

三、财政收入概述

考试目的

测查应试人员是否理解财政收入的含义与分类、财政收入的规模与结构,是否掌握组织财政收入的原则、财政收入效应等,以及是否具有进行财政收入的分类、分析财政收入规模与结构的能力。

考试内容

(一)财政收入的含义与分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正保远程教育(美国纽交所上市公司代

码:DL)

财政收入的含义;财政收入的各种分类方法。

(二)财政收入的规模与结构

财政收入规模的含义,影响财政收入规模的主要因素;财政收入结构的基本内容。

(三)组织财政收入的原则

组织财政收入的四条原则。

(四)财政收入效应

财政收入效应的含义。

四、税收基础知识

考试目的

测查应试人员是否理解税收的概念、税制要素、税收分类,是否掌握税制结构和现行的税收管理制度,以及是否具有计算累进税率下的应纳税额的能力,是否具有进行税收分类、分析税制结构、应用税收管理的能力。

考试内容

(一)税收概述

税收的概念;税收的特征;税收的职能。

(二)税制要素

纳税人、征税对象的基本概念;比例税率、累进税率、速算扣除数、定额税率的含义及运用,全额累进税率与超额累进税率的区别,名义税率、实际税率、边际税率、平均税率、零税率与负税率的具体含义,根据不同的税率形式计算应纳税额;减免税的形式;纳税环节、纳税期限的概念。

(三)税收分类

所得税、货物和劳务税、财产税、行为税、资源税的概念及税种。

(四)税制结构

税制结构的概念;我国现行税制结构;我国税制改革展望。

(五)税收管理

税收管理体制,我国税务管理机构的设置及其职能的划分,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税收收入划分;设立税务登记、变更税务登记、注销税务登记的有关规定,账簿凭证管理的有关规定,纳税申报的方式,税款征收方式,税款征收措施以及税务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

五、货物和劳务税制度

考试目的

测查应试人员是否掌握货物和劳务税的基本制度,是否掌握现行货物和劳务税各税种的基本要素及计算征收方法,以及是否具有运用货物和劳务税制度规定与方法的能力。

考试内容

(一)增值税制

增值税的纳税人;增值税的征税范围;增值税的税率,增值税的计税依据,增值税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增值税的税收优惠政策;增值税的征收管理;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办法。

(二)消费税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正保远程教育(美国纽交所上市公司代

码:DL)

消费税的纳税人;消费税的征税范围;消费税的税率;消费税的计税依据,消费税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消费税的征收管理。

(三)营业税制

营业税的纳税人;营业税的征税范围;营业税的税率;营业税的计税依据,营业税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营业税的税收优惠政策;营业税的征收管理。

(四)关税制

关税的纳税人;关税的征税范围;关税的税率;关税的计税依据,关税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关税的税收优惠政策;关税的征收管理。

六、所得税制度

考试目的

测查应试人员是否掌握所得税税种的基本要素、基本规定和税额计算的方法,以及是否具有运用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制度规定和方法的能力。

考试内容

(一)企业所得税

企业所得税的概念;企业所得税关于纳税人、税率的基

本规定;企业所得税计税依据;企业所得税收人确认;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项目及标准;企业所得税应纳税额的计算;企业所得税的税收优惠;企业所得税征收管理。

(二)个人所得税

个人所得税关于纳税人、征税对象、税率的规定;个人所得税关于费用扣除的规定和应纳税额的计算;个人所得税的税收优惠;个人所得税的征收管理。

七、其他税收制度

考试目的

测查应试人员是否掌握财产税制、资源税制、行为目的税制等各税种的内容,以及是否具有运用财产税、资源税、行为目的税的规定和方法的能力。

考试内容

(一)财产税制

房产税的纳税人和征税范围,房产税的税率,房产税的计税依据和应纳税额的计算,房产税的减免和征收办法。

契税的纳税人和征税范围,契税的税率,契税的计税依据和应纳税额的计算,契税的减免和征收办法。

车船税的纳税人和征税范围,车船税的税率,车船税应纳税额的计算,车船税的减免和征收办法。

(二)资源税制

资源税的纳税人和征税范围,资源税的计税依据和应纳

税额的计算,资源税的减免和征收办法。

城镇土地使用税的纳税人和征税范围,城镇土地使用税的税率,城镇土地使用税应纳税额计算,城镇土地使用税的减免和征收办法。

耕地占用税的征税范围,耕地占用税的计税依据和应纳税额的计算,耕地占用税的减免和征收办法。

土地增值税的纳税人和征税范围,土地增值税的税率,土地增值税应纳税额的计算,土地增值税的减免和征收办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正保远程教育(美国纽交所上市公司代

码:DL)

(三)行为、目的税制

印花税的纳税人和征收范围,印花税的计税依据和应纳税额的计算,'印花税的减免和征收办法。

城市维护建设税的纳税人和征税范围,城市维护建设税的税率,城市维护建设税应纳税额的计算,城市维护建设税的减免和征收办法。

教育费附加的缴纳人和征收范围,教育费附加的征收依据和计算,教育费附加的减免和征收办法。

八、政府非税收入

考试目的

测查应试人员是否理解政府非税收入的概念与特点、政府非税收入的性质与种类,是否掌握政府非税收入的管理,以及是否具有进行政府非税收入的分类和管理的能力。

考试内容

(一)政府非税收入的概念与种类

政府非税收入的概念与特点;政府非税收入的性质与种类。

(二)政府非税收入的管理

政府非税收入的管理范围;分类规范管理政府非税收入;政府非税收入的分成管理;政府非税收入的票据管理;政府非税收入的预算管理;政府非税收入的监督检查机制;政府非税收入的法制建设。

九、政府预算管理

考试目的

测查应试人员是否理解政府预算的概念、政府决算的概念,是否掌握预算收支的分类、政府预算的编制和执行、政府决算与相应的管理问题,是否掌握政府决算的编制方法、政府决算的批准程序、政府预算绩效管理,以及是否具有进行政府预算收支分类、政府预算编制管理、政府预算执行管理、分析政府决算及绩效评价的能力。

考试内容

(一)政府预算概述

政府预算的概念;政府预算的产生;政府预算的基本特征;政府预算的期限与组成。

(二)政府收支分类

政府收支分类的一般方法;政府收支分类的主要内容。

(三)政府预算编制的管理

政府预算编制的原则和程序;政府预算收支预测的基本方法;部门预算和总预算的编制。

(四)政府预算执行的管理

政府预算执行的组织体系;政府预算收入和支出执行的基本内容,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政府采购制度;预算执行中的调整及平衡。

(五)政府决算的管理

政府决算的含义,年终清理的内容;政府决算的编制方法;政府决算审查的内容和批准程序;政府预算的绩效评价制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正保远程教育(美国纽交所上市公司代

码:DL)

十、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

考试目的

测查应试人员是否理解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含义、行政事业单位收入和支出的概念、各项资产、负债、净资产的概念,是否掌握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包括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体制、收支管理、资产管理、财务报表分析等,以及是否具有正确处理行政事业单位收支管理、资产负债管理、分析财务报表、实施事业单位企业化财务管理的能力。

考试内容

(一)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概述

行政事业和事业单位的含义,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含义、内容和方法;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原则和任务;行政事业单位各预算管理级次的基本职责和权限,一级、二级、三级预算单位的含义;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办法。

(二)行政事业单位收支管理

行政事业单位收入、支出的概念和内容,行政单位收支和事业单位收支管理方法的管理要求,行政单位收支与事业单位收支的区别和联系。

(三)资产负债管理

各项资产、负责、净资产的概念、内容、管理方法和管理要求,行政单位的资产、负债、净资产与事业单位的资产、

负债、净资产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各项资产的特点,应收及预付款项的种类,存货的种类,固定资产分类,无形资产取得途径及方式,固定资产的报废与转让,固定资产的清查盘点及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折旧问题。

(四)财务报表分析

财务报表分析的目的和种类;财务报表分析的内容与方法;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报表分析的有关比率指标的计算及其意义。

(五)事业单位企业化财务管理

实施企业化财务管理的事业单位类型;筹资决策方法;投资决策方法;成本控制方法,成本核算的方法和内容;借鉴企业财务报表分析方法的财务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篇三:初级与实务_第六讲_20XX年版

1、20XX年初级经济师财税专业模拟试题三一、单项选择题(共60分,每题1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认为财政与国家有着本质联系而对财政做出概括性描述,这在财政学界称其为()。

A:国富论

B:国家分配论

C:国家产生论

D:阶级学说

答案:B

解析:【答案】:B【解析】:我国经济学界关于财政概念的探讨,主要有“国家分配说”、“社会再生产说”、“剩余产品说”等等。“国家分配论”把财政的概念概括为:财政是国家为了满足社会共同需要,对一部分社会产品进行的集中性分配,即国家的分配。

2、充分就业中的“就业”是指()。

A:在国有企业中的就业

B:国家安排的就业

C:在国有企业、事业单位中的就业

D:一切用自己的劳动来维持自己生活的活动

答案:D

解析:【答案】:D

3、财政的性质属于()。

A:上层建筑范畴

B:政治范畴

C:分配范畴

D:法律范畴

答案:C

解析:【答案】:C【解析】:财政是国家为了满足社会

公共需要,对一部分社会产品进行的集中性分配,即国家的分配。这是财政概念的一般表述,从概念可以看出,财政是一个分配范畴。

4、剩余产品的出现,是财政产生的()。

A:物质条件

B:政治条件

C:直接条件

D:间接条件

E:

答案:A

解析:【答案】:A【解析】:生产力的发展、剩余产品的出现,是财政产生的物质基础;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出现是财政产生的政治条件,财政是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

5、财政分配的目的是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下列各项中,属于最典型的社会公共需要的是()。

A:电讯

B:公共卫生

C:价格补贴

D:高等教育

答案:B

解析:【答案】:B【解析】B项属于保证国家履行其职

税收基础知识精彩试题及问题详解

税收基础知识考试题库(包括答案) 1、依现行企业所得税法规定,纳税人在年度中间合并、分立、终止的,应当自停止生产经营之日起30日内,向主管税务机关办理当期所得税汇算清缴。(×) 2、税收是国家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 3、专用发票的稽核检查是加强增值税征收管理的重要措施。(√) 4、下列选项在计算企业所得税时需进行调整的是(ABCD) A、公益性捐赠 B、业务招待费 C、工会经费 D、职工教育经费 5、《税收征管法》规定, 扣缴义务人依法履行代扣、代收税款义务时,纳税人不得拒绝。纳税人拒绝的,扣缴义务人采取的措施错误的是(BCD) A、扣缴义务人应当及时报告税务机关进行处理 B、书面通知纳税人开户银行暂停支付相当于应纳税款的存款 C、立即停止支付应付纳税人的有关款项 D、书面通知纳税人开户银行从其存款中扣缴税款 6、下列税种中,纳税人与负税人通常不一致的是(ACD) A、营业税 B、企业所得税 C、消费税 D、增值税 7、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在下列政策方面的规定相一致的 有(AB)

A、境外所得已纳税款的扣除规定 B、借款利息费用在税前的列支标准 C、高新技术企业的税收优惠 D、工资费用在税前的列支 8、现行制度规定,对外省(自治区,直辖市)来本地从事临时经营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可以要求其提供担保人,或者根据所领购发票的票面限额与数量交纳(C)以下的保证金,并限期缴销发票。 A、2000元 B、5000元 C、10000元 D、20000元 9、主管税务机关因发现纳税人不按规定使用减免税款的,税务机关无权停止减免。 (×) 10、某中外合资服装企业2002年销货净额为1000万元,其应酬交际费计税的最高比例为(C) A、1‰ B、3‰ C、5‰ D、10‰ 11、增值税的基本税率是17%。(√) 12、按 (A) 分类,我国税种可划分为流转税、所得税、资源税、财产税和行为税五大类。 A、征税对象的性质 B、管理和使用权限 C、税收和价格的关系 D、预算收入构成和征税主管机关的不同

考试要点解析与练习(一税收基础知识)

项目一税收基础知识 一、税收的概念(了解) 1.税收的定义 税收:全称“国家税收”,简称“税”,是以国家为主体,为实现国家职能,凭借政治权利,按照法律标准,采用强制性手段,无偿取得财政收入的特定分配形式。 2.税收与国家、经济、财政、法律之间的关系(关联知识点) (1)税收与国家的关系 税收以国家为主体,与国家政权紧密联系的一种特定分配。国家的存在是税收产生和存在的一个前提条件(税收产生的政治条件;税收产生的经济条件是剩余产品的出现和日益增多),而税收又是国家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质基础,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2)税收与经济的关系 经济决定税收,税收能调节、影响经济。 (3)税收与财政的关系 税收是财政收入的主要形式,是国家财政的重要支柱,国家财政收入的90%左右来自税收。 (4)税收与法律的关系 税法是法学概念,税收是经济学概念,二者密不可分。税法是税收的法律表现形式,税收是税法所确定的具体容。 3.税收的本质(关联知识点) (1)税收的主体是国家和政府; (2)国家征税凭借的是国家的政治权利; (3)国家征税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其职能; (4)税收是国家参与社会产品分配的一种特殊形式。 二、税收的特征(了解) 税收作为一种特定的分配形式,有着自身固有的形式特征,即:

(1)强制性(保证) (2)无偿性(核心) (3)固定性(两者的必然结果) 这三个特征是税收区别于其他财政收入的基本标志。税收的“三性”特征是相互联系的统一体,其中无偿性是核心,强制性是保证,固定性是上述两者的必然结果。 【关联知识点】:税收的职能 (1)组织收入职能(最基本的职能) (2)调节经济职能 (3)社会管理职能 三、税收的分类(了解)

高一政治必修《财政与税收》知识点梳理

高一政治必修《财政与税收》知识点梳理 高一政治必修《财政与税收》知识点梳理 一、国家财政 1、财政的含义与本质是什么?财政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着怎样的作用? (1)财政是指国家的收入和支出。从本质上说,财政是国家参与的社会分配。 由政府提出并经过法定程序审查批准的国家年度基本收支计划是国家预算;上一年度的国家预算执行结果的会计报告是国家决算。 ★(2)财政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①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免费义务教育、各自社会保障、抗震救灾、帮护困难群众和下岗失业职工等等)。②财政具有促进社会资合理配置的作用。(如国家通过财政支持某些行业、某些地区的建设、财政投资基础设施行业等等。)③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国家通过财政政策促进社会总供给和社

会总需求的基本平衡,实现国民经济的平稳运行。 在经济增长滞缓,(收大于支)经济发展主要受需求不足制约时(供大于求),政府应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通过增加经济建设支出和减少税收,刺激总需求增长,降低失业率,拉动经济增长。反之,在经济发展过热、物价上涨(供小于求),经济的正常运行主要受供给能力制约时,政府可以采取紧缩性财政政策,通过减少财政支出,增加税收,抑制总需求,稳定物价,给经济”降温”(支大于收)。 注:财政政策国家调整财政支出和财政收入的政策,如增加或减少财政支出,增加或者减少税收,免收利息税和农业税,调整出口退税等。货币政策是国家关于货币和金融的政策,国家通过货币政策调整流通中的货币量,使之符合流通中货币的需要量。如调整存贷款利息率、存款准备金率,鼓励银行对中小企业进行贷款等等。 ★2、财政收入有哪些形式?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及如何增加财政收入? (1)财政收入是国家通过一定的形式和渠道筹集起的资金。财政收入的形式有:①税收收入--国家组织财政收入最普遍的形式,是财政收入最重要的。(它征收面最广、最稳定可靠,在财政收入中占主导地位。)②利润收入:国有企业上缴的利润和国家参股企业的分红收入。

税收基础知识考试题库及答案1

税收基础知识考试题库 1、依现行企业所得税法规定,纳税人在年度中间合并、分立、终止的,应当自停止生产经营之日起30日内,向主管税务机关办理当期所得税汇算清缴。(×) 2、税收是国家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 3、专用发票的稽核检查是加强增值税征收管理的重要措施。(√) 4、下列选项在计算企业所得税时需进行调整的是(ABCD)A、公益性捐赠B、业务招待费C、工会经费D、职工教育经费 5、《税收征管法》规定, 扣缴义务人依法履行代扣、代收税款义务时,纳税人不得拒绝。纳税人拒绝的,扣缴义务人采取的措施错误的是(BCD) A、扣缴义务人应当及时报告税务机关进行处理 B、书面通知纳税人开户银行暂停支付相当于应纳税款的存款 C、立即停止支付应付纳税人的有关款项 D、书面通知纳税人开户银行从其存款中扣缴税款 6、下列税种中,纳税人与负税人通常不一致的是(ACD)A、营业税B、企业所得税C、消费税D、增值税 7、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在下列政策方面的规定相一致的有(AB) A、境外所得已纳税款的扣除规定 B、借款利息费用在税前的列支标准 C、高新技术企业的税收优惠 D、工资费用在税前的列支 8、现行制度规定,对外省(自治区,直辖市)来本地从事临时经营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可以要求其提供担保人,或者根据所领购发票的票面限额与数量交纳(C)以下的保证金,并限期缴销发票。A、2000元B、5000元C、10000元D、20000元 9、主管税务机关因发现纳税人不按规定使用减免税款的,税务机关无权停止减免。(×) 10、某中外合资服装企业2002年销货净额为1000万元,其应酬交际费计税的最高比例为(C) A、1‰ B、3‰ C、5‰ D、10‰ 11、增值税的基本税率是17%。(√) 12、按(A) 分类,我国税种可划分为流转税、所得税、资源税、财产税和行为税五大类。 A、征税对象的性质 B、管理和使用权限 C、税收和价格的关系 D、预算收入构成和征税主管机关的不同 13、清朝实行的“初税亩”,正式确立起了我国完全意义上的税收制度。(×) 14、以下国家和地区中,选择单一税收管辖权的是(B) A、中国B、法国C、美国 D、日本 15、我国税法规定的法律责任形式主要有三种,其中不包括(C)经济责任B、行政责任 C、民事责任 D、刑事责任 16、“生产型增值税”显然是不彻底的增值税,因为它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对“增值额”征税。(√) 17、纳税人纳税是否自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A)A、税制与征管是否公平B、税率的高低C、税负的轻重D、征管效率 18、下列采用定额税率的税种有(BC)A、个人所得税B、车船使用税C、资源税D、增值税 19、本国居民(公民)在汇总境内、境外所得计算缴纳所得税或一般财产税时,允许扣除其来源于境外的所得或一般财产收益按照本国税法规定计算的应纳税额,即通常所说的抵免限额。超过抵免限额的部分不予扣除,称为(C)

最新第八课 财政与税收知识点知识讲解

第八课财政与税收 第一框国家财政 一、国家财政

3、经济运行状况与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的适用

第二框征税与税收二、征税与税收 (一)税收及其种类

2、几种违反税法的表现 含义手段处理联系 偷税纳税人有意违反税法规定,用欺骗、 隐瞒等方式不缴或少缴应纳税款 欺骗、隐瞒 等方式 税务机关在 追缴税款的 同时,要加 收滞纳金甚 至并处罚 款,触犯刑 法的还要由 司法机关依 法追究其刑 事责任 四种违法 行为从程 度上越来 越高,其违 法性也一 个比一个 强。违反税 法规定,都 要受到法 律制裁 欠税纳税人超过税务机关规定的纳税期 限,没有按时缴纳而拖欠税款 没有按时缴 纳而拖欠 骗税纳税人用欺骗方法获得国家税收优 惠 骗取税收优 惠 抗税纳税人以暴力、威胁等手段拒不缴纳 税款的行为 暴力、威胁 等手段 3、怎样依法纳税 异位妊娠的应急预案及处理程序

【应急预案】 1.立即通知医生,给予抗休克处理,置患者头部抬高15度,下肢抬 高20度。 2.迅速扩容,选择大号针头快速进行静脉穿刺,若因失血多,血管 瘪陷难穿刺者,配合医生立即行深静脉穿刺,保证液体的充分补充。 3.氧气吸入,吸氧过程中注意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及时观察生命 体征和给氧效果。氧流量调至2~4L/min。 4.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每10~30分钟侧量生命体征一次,认真观察 患者意识,皮肤黏膜的颜色、温度、尿量。 5.协助医生做好后穹窿穿刺。 6.及时做好手术前准备,抽血、配血、留置导尿管等,尽快送患者 进手术室。 7.及时记录患者生命体征及抢救过程。 【处理程序】 立即通知医生→迅速扩容→氧气吸入→严密观察病情→配合医生做好各项检查→术前准备→记录

财政与税收教案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社会生活中,无论是百姓生活保障,还是国家的政治活动,经济文化建设,都需要依靠国家提供的财力,因此,国家必须直接掌握一定的收入。国家的收入从哪里来,用到哪里去?国家收入的分配使用有什么作用?这是本课要向大家介绍的有关国家收入分配方面的知识。

二、复习预习 大家一起来跟我回忆一下上节多变的价格的知识点有哪些: 1、了解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及其作用 2、理解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客观必然性 3、了解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 4、理解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

三、知识讲解 考点1 国家财政 1.财政及其作用 (1)几个重要的概念:财政、国家预算、国家决算 ①财政就是国家的收入和支出 ②国家预算:由政府提出并经过法定程序审查批准的国家年度基本收支计划 ③国家决算:上一年度国家预算执行结果的会计报告(注意选择题) 2.财政的巨大作用 (1)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财政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促进教育公平,建立社会保障体系与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保障和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推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2)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如果完全由市场配置资源,会导致投入某些行业、地区的资源严重不足,影响社会经济生活的正常运行与发展。国家通过财政支持这些行业、地区的建设,有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例如,能源、交通运输、邮电通信、水利等基础设施行业,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建设周期长,投资风险大,离不开国家财政的大力支持。 (3)国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 经济平稳运行要求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保持基本平衡,避免出现大起大落。在经济增长滞缓、经济运行主要受需求不足制约时,政府可以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通过增加经济建设支出、减少税收,刺激总需求增长,降低失业率,拉动经济增长。反之,在经济过热、物价上涨、经济运行主要受供给能力制约时,政府可以采取紧缩性财政政策,通过减少财政支出、增加税收,抑制总需求,稳定物价,给经济“降温”。 【注意】 当前我国实行的是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税收基础知识考试题库含答案【2020年最新】

案 税收基础知识考试题 答 库含 题 单选 1、现行制度规定,对外省(自治区,直辖市)来本地从事临时经营活动的单位 (C)和个人,可以要求其提供担保人,或者根据所领购发票的票面限额与 交纳 数量 以下的保证金,并限期缴销发票。 A、2000元 B、5000元 C、10000元 D、20000元 2、某中外合资服装企业2002年销货净额为1000万元,其应酬交际费计税的最 高比例为(C) A、1‰ B、3‰ C、5‰ D、10‰ 3、按(A)分类,我国税种可划分为流转税、所得税、资源税、财产税和行为税五大类。 A、征税对象的性质 B、管理和使用权限 C、税收和价格的关系 D、预算收入构成和征税主管机关的不同

4、以下国家和地区中,选择单一税收管辖权的是(B) A、中国 B、法国 C、美国 D、日本 5、我国税法规定的法律责任形式主要有三种,其中不包括(C) A、经济责任 B、行政责任 C、民事责任 D、刑事责任 6、纳税人纳税是否自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A) A、税制与征管是否公平 B、税率的高低 C、税负的轻重 D、征管效率 7、本国居民(公民)在汇总境内、境外所得计算缴纳所得税或一般财产税时,允许扣除其来源于境外的所得或一般财产收益按照本国税法规定计算的应纳税 为(C) 额,即通常所说的抵免限额。超过抵免限额的部分不予 扣除,称 A、扣除法 B、全额抵免 C、普通抵免 D、免税法

12、生产性外商投资企业经营期在10 年以上的,从开始获利的年度起,(D)。 A、第一年免征企业所得税,第 2 年和第三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 B、其经营业务所得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C、其经营业务所得减按24%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D、第1 年和第2 年免征企业所得税,第 3 年至第5 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 13、国际税收同税收的根本差别在于(B) A、财权利益分配关系 B、其他的分配关系 C、社会关系 D、人际关系 14、按税收与价格的关系分,税收可分为(CD) A、直接税 B、间接税 C、价内税 D、价外税 15、内资企业单位进行清算时,应当在(C),向当地主管税务机关办理所得税申报时,并就其清算终了后的清算所得缴纳企业所得税。 A、清算前30 日内 B、清算后30 日内 C、办理工商注销登记之前 D、办理注销税务登记之前 16、现行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购进或销售应税货物支付的运输费用的扣除率为(C)。

财政与税收知识点

《财政与税收》复习要点 财政是一种以国家为主体的经济为,是政府集中一部分国民收入用于履行政府职能和满足公共需要的收支活动,以达到优化资源配置、公平分配及经济稳定和发展的目标。 财政的一般特征: 1. 财政分配的主体是国家 2?财政分配的客体是社会产品,主要是剩余产品 3. 财政分配的目的是实现国家职能,满足公共需要 4. 财政是一种集中性的、全社会范围内的分配 5. 财政分配的强制性和不直接返还性 财政的职能: A资源配置只能:社会总产品的配置或生产要素的配置,所要解决的稀缺资源用来生产什么 与怎样生产两大基本问题 B收入分配职能,指国民收入分配,即社会成员在国民收入中所占有或享有的份额状况 C经济稳定职能,政府运用宏观上的经济政策手段有一时的影响、调节经济、保证宏观经济 得以稳定、均衡地向前发展。 古典政治经济学财经理论盛行时期 财政思想:反对国家干预经济,提倡提高国家税收收入,强调对内加强财政管理,保护和扶持工商业发展,对外实行高关税,限制进口等。 1. 亚当斯密的财政理论看不见的手” 2. 大卫李嘉图的财政理论一一李嘉图等价定理 3. 瓦格纳的财政理论一一瓦格纳法则 4. 庇古的财政理论 --- 庇古税 凯恩斯主义的财政理论 1. 在财政支出方面,主张政府应担负直接投资的责任; 2. 在税收方面,通过税率和税收,调整有效需求,稳定经济; 3. 关于公债,主张用发行公债的办法来弥补财政赤字,并通过公债来调节经济运行。 新自由主义的财政理论:

A货币学派 1. 政府应该从对市场的干预中解脱出来,最大限度地让市场发挥作用; 2. 控制通货膨胀比减少失业更具有现实意义; 3. 主张从压缩财政支出入手,控制通货膨胀; 4?反对用减税和扩大政府开支等扩张性财政政策来刺激经济; 5. 主张以单一规则的货币政策代替凯恩斯主义的财政、金融政策。 B供给学派 1. 减税是最重要的刺激供给的手段。储蓄、投资不足是供给不足的主要原因,减税能促进储蓄与投资增长。 2?反对国家干预,主张减少对企业的管制 3. 主张削减政府支出,保持预算平衡 4?主张紧缩货币,控制货币供应量,稳定货币价值 公共财政主要是指一国政府为市场提供公共产品的分配活动或经济活动,它是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一种财政模式。 公共产品论西方财政学对于许多问题的研究,都是以公共产品论为研究起点的。从世界范围来看,大部分公共产品必须由政府直接提供。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公共产品构成了市场经济 中政府(财政)活动的对象。 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 1. 垄断 2. 信息不充分和不对称 3. 外部效应 4. 不能有效提供公共产品 5. 收入分配不公平 6. 经济波动 财政介入 1. 财政提供更多的公共产品,弥补公共产品短缺。 2. 积极解决外部效应问题。 3. 加强对市场垄断的干预 4. 解决社会分配不公问题 政府干预手段

税收基础知识

税法入门知识 主讲人:翟继光 本课程具有以下三个特征: 第一,全面性,纳税人通常需要掌握的基本税收知识都已经纳入本课程之中; 第二,权威性,本课程所用知识全部以最新的税收法律法规和相关税收政策为依据; 第三,简明性,本课程以简明的语言阐述了税收的基本制度,并且以典型案例的方式来说明如何进行税收的计算和缴纳。 第一节税收基础知识 一、什么是税收? 从形式来看,税收是国家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凭借公共权力,按照法律所规定的标准和程序,参与国民收入分配,强制地、无偿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方式。 从实质来看,税收是纳税人用以交换政府提供的公共物品的对价。 马克思指出:“赋税是政府机器的经济基础,而不是其他任何东西。”“国家存在的经济体现就是捐税”。恩格斯指出:“为了维持这种公共权力,就需要公民缴纳费用——捐税。”19世纪美国大法官霍尔姆斯说:“税收是我们为文明社会付出的代价。”这些都说明了税收对于国家经济生活和社会文明的重要作用。 二、我国有哪些税收? 根据征税对象的不同,我国现行的税种可以分为以下四类:所得税、商品税、财产税和

行为税。其中: 所得税包括个人所得税和企业所得税。 商品税包括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关税、烟叶税和城市维护建设税。 财产税包括土地增值税、耕地占用税、城镇土地使用税、资源税、房产税、车船税、车辆购置税和契税。行为税包括印花税。 三、每种税收的纳税人是谁? (1)个人在中国境内或者境外取得的各种所得都应当缴纳个人所得税; (2)单位在中国境内或者境外取得的各种所得都应当缴纳企业所得税; (3)单位和个人在中国境内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以及进口货物都应当缴纳增值税; (4)单位和个人在中国境内提供应税劳务(包括交通运输业、建筑业、金融保险业、邮电通信业、文化体育业、娱乐业、服务业所提供的劳务)、转让无形资产或者销售不动产都应当缴纳营业税; (5)单位和个人在中国境内生产、委托加工和进口应税消费品(包括烟、酒及酒精、化妆品、贵重首饰、鞭炮、焰火、成品油、汽车轮胎、摩托车、小汽车、高尔夫球及球具、高档手表、游艇、木制一次性筷子、实木地板)应当缴纳消费税; (6)单位和个人进口货物、出口货物需要缴纳关税; (7)单位和个人在中国境内收购烟叶需要缴纳烟叶税; (8)凡缴纳产品税、增值税、营业税的单位和个人都应当缴纳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 (9)转让国有土地使用权、地上的建筑物及其附着物(即转让房地产)并取得收入的单位和个人应当缴纳土地增值税; (10)单位和个人占用耕地建房或者从事其他非农业建设,需要缴纳耕地占用税; (11)在城市、县城、建制镇、工矿区范围内使用土地的单位和个人应当缴纳城镇土地使用税; (12)单位和个人在中国境内开采应税矿产品(包括原油、天然气、煤炭、其他非金属矿原矿、黑色金属矿原矿、有色金属矿原矿)或者生产盐应当缴纳资源税; (13)单位和个人在城市、县城、建制镇和工矿区拥有房产应当缴纳房产税; (14)在中国境内,单位和个人如果是车辆、船舶的所有人或者管理人应当缴纳车船税; (15)单位和个人在中国境内购置应税车辆(包括汽车、摩托车、电车、挂车、农用运输车)应当缴纳车辆购置税; (16)在中国境内转移土地、房屋权属,承受的单位和个人应当缴纳契税; (17)在中国境内书立、领受应税凭证(包括购销、加工承揽、建设工程承包、财产租赁、货物运输、仓储保管、借款、财产保险、技术合同或者具有合同性质的凭证、产权转移书据、营业账簿、权利、许可证照)的单位和个人应当缴纳印花税。 四、纳税人享有哪些权利? (1)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为纳税人。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负有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义务的单位和个人为扣缴义务人; (2)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有权向税务机关了解国家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以及与纳税程序有关的情况; (3)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有权要求税务机关为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的情况保密。税务机关应当依法为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的情况保密; (4)纳税人依法享有申请减税、免税、退税的权利; (5)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对税务机关所作出的决定,享有陈述权、申辩权;依法享有申

2016税收基本知识练习题

税收基础知识练习题 第一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 1、在行使征税权力的历史演变过程中,标志着税收实行法治的时期是()。 A.自由纳贡时期B.承诺课税时期 C.专制课征时期D.立宪课税时期 2、评价一个国家的税收制度优劣、考核税务行政管理状况的基本标准是()。 A.税收原则B.税制体系结构 C.税收收入D.主体税种的选择 3、税收法治原则要求坚持纳税人权利本位主义,也就是要求国家征纳权力配置 和运作的目的和界限应该是()。 A.经济发展B.社会公平 C.纳税人权利D.纳税人义务 4、从税收执法角度看,坚持纳税人权利本位主义,就是要求税收执法实现()。 A.“权本位”向“责本位”转变B.“责本位”向“权本位”转变 C.“人本位”向“责本位”转变D.“权本位”向“人本位”转变 5、依法治税的核心内容是()。 A.纳税主体依法纳税B.征税主体依法征税 C.税收法治D.税收法制建设 6、关于税法时间效力问题,我国在税收实体法上坚持的原则是()。 A.从新原则B.从旧原则 C.从新兼从轻原则D.从旧兼从轻原则 7、在税法构成要素中,关系到税收由谁负担、税款能否及时入库的要素是()。 A.征税对象B.纳税环节 C.纳税期限D.纳税地点 8、税种之间相互区别的根本标志是()。

A.纳税人不同B.税率不同 C.征税对象不同D.纳税环节不同 二、多项选择题 1、税收和政府权力部门收费都是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两者相比,税收具有的 特性是()。 A.强制性B.无偿性 C.规定性D.固定性 2、实行量能课税,体现税收纵向公平的税收政策是()。 A.比例税制B.累进税制 C.固定税制D.税收优惠 3、我国现行税种可以称为“绿色税收”的有()。 A.增值税B.消费税 C.资源税D.车辆购置税 4、在我国现行税法体系中,以下属于税收行政法规的有()。 A.《税收征管法实施细则》B.《增值税暂行条例》 C.《企业所得税实施条例》D.《个人所得税法》 5、税收法律责任有经济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三种,下面责任属于税收行 政责任的是()。 A.加收滞纳金B.吊销税务登记证 C.罚款D.吊销营业执照 6、减免税是一项税收优惠。下面关于减免税的表述,正确的是()。 A. 减免税分为法定减免、临时减免和特点减免 B. 增值税即征即退属于税额式减免 C. 当纳税人收入超过起征点时,只对其超过的部分征税 D. 所得税中的跨期结转属于税基式减免 三、判断题 1、税收实际上是国家对私有财产行使支配权,也是对社会财富的再分配。()

2017年高考政治 全国卷大纲《经济生活》知识点归纳

2017年高考全国卷大纲 政治必修1《经济生活》知识点归纳 一、价格 ☆☆1.影响价格的因素: 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值决定价格。B、供求影响价格。供不应求,价格上涨;供过于求,价格下跌。 ☆☆2.价格变动对人民生活的影响:(需求曲线和弹性、互补品、替代品) ①价格影响消费需求。一般来说,商品价格上升,需求(购买、消费)会减少;商品价格下降,需求(购买、消费)会增加; ②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的需求量影响较小(需求弹性小);价格变动对高档耐用品的需求量影响较大(需求弹性大); ③商品的需求量还受相关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 当一种商品价格上升,其需求量会减少,其替代品需求量会增加,互补品需求量会减少; 当一种商品价格下降,其需求量会增加,其替代品需求量会减少,互补品需求量会增加。 ☆☆3.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①调节产量。②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 ③依靠科技进步和科学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④以市场为导向,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二、消费 ☆☆☆1、影响消费的因素及提高消费水平的措施 影响消费水平的根本因素是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居民消费水平最根本的就是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国家经济发展水平。 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要提高居民消费水平必须保持经济稳定增长,增加居民收入。 消费水平还受未来收入预期影响。要提高居民消费水平就必须增加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减少其后顾之忧。 收入差距会影响社会总体消费水平,收入差距过大,总体消费水平降低。要提高社会总体消费水平必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宏观调控,采取财政、税收等手段调节收入分配;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缩小收入差距,关注社会公平。 物价变动会影响人们的消费需求(购买力)。要大力发展生产,保证市场有效供给;要加强宏观调控,稳定物价。 6. 人们的消费行为还受到消费观和消费心理的制约,应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7.. 政府要培育新的消费热点,加快消费结构升级,提高消费水平,充分发挥消费对生产的促进作用。 ☆☆☆2、消费原则(做一个理智的消费者--------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①量入为出,适度消费(要在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之内进行消费-------消费既不超前,也不滞后) ②避免盲从,理性消费(要避免盲目跟风,避免情绪化消费,避免只重物质消费而忽视精神消费的倾向。) ③保护环境,绿色消费(我们应该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 (绿色消费是以保护消费者健康、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为主旨,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 ④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3、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A、生产决定消费。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方式、质量和水平,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B、消费对生产有重要的反作用。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 ①消费是生产的动力和最终目的。②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 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 三、社会再生产过程:

税法重点知识点总结

税法重点知识点总结 税法即税收法律制度,是调整税收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是国家法律的重要组成部分。下面要为大家分享的就是税法重点知识点总结,希望你会喜欢! 税法重点知识点总结 税法的概念 税法一词在英文中为Taxation Law,《牛津法律大辞典》解释为“有关确定哪些收入、支付或者交易应当纳税,以及按什么税率纳税的法律规范的总称。”税收是国家或者政府为了实现公共职能、满足公共需求,凭借政治权力,依据法定的标准和程序,无偿、强制的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分配方式。税法即是国家调整税收法律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在经济法部门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国内理论界对税法的概念有所争议,有的学者将税法定义为“国家制定的各种有关税收活动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包括税收法律、法令、条例、税则、制度等”;有的学者则认为税法是“由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或者其授权的行政机关制定的有关调整国家

在筹集财政资金方面所形成的税收的法令规范的总称”。 税法的原则 税法的原则反映税收活动的根本属性,是税收法律制度建立的基础。税法原则包括税法基本原则和税法适用原则。 (一)税法基本原则 税法基本原则是统领所有税收规范的根本准则,为包括税收立法、执法、司法在内的一切税收活动所必须遵守。 1.税收法定原则 税收法定原则又称为税收法定主义,是指税法主体的权利义务必须由法律加以规定,税法的各类构成要素皆必须且只能由法律予以明确。税收法定主义贯穿税收立法和执法的全部领域,其内容包括税收要件法定原则和税务合法性原则。税收要件法定主义是指有关纳税人、课税对象、课税标准等税收要件必须以法律形式做出规定,且有关课税要素的规定必须尽量明确。税务合法性原则是指税务机关按法定程序依法征税,不得随意减征、停征或免征,无法律依据不征税。

税收基本知识.doc

税(又称税赋、税金、税收、赋税、税捐、捐税、租税)指政府依照法律规定,对个 人或组织无偿征收实物或货币的总称。各国各地区税法不同,税收制度也不同,分类也不同,概念不尽一样。税的中文称呼,在中国各个朝代、各个中文地区对税的称呼也有差异。税制即指税收制度,由纳税人、课税对象、税目、税率、纳税环节、纳税期限、计税依据、减免税和违章处理等要素构成;税种指税的种类,差异表现为纳税人和课税对象的不同, 税种总合构成“税制”。 税收所具有的基本特征:强制性、无偿性和依法征税所具有的固定性。税收的特征反 映了税收区别与其他财政收入形式,从中也可以理解税收为什么能成为财政收入的最主要 形式。 (一)税收的强制性 税收的强制性是指税收参与社会物品的分配是依据国家的政治权力,而不是财产权力,即和生产资料的占有没有关系。税收的强制性具体表现在税收是以国家法律的形式规定的,而税收法律作为国家法律的组成部分,对不同的所有者都是普遍适用的,任何单位和个人 都必须遵守,不依法纳税者要受到法律的制裁。税收的强制性说明,依法纳税是人们不应 回避的法律义务。我国宪法就明确规定,我国公民“有依法纳税的义务”。正因为税收具有 强制性的特点,所以它是国家取得财政收入的最普遍、最可靠的一种形式。 (二)税收的无偿性 税收的无偿性是就具体的征税过程来说的,表现为国家征税后税款即为国家所有,并 不存在对纳税人的偿还问题。 税收的无偿性是相对的。对具体的纳税人来说,纳税后并未获得任何报酬。从这个意 义上说,税收不具有偿还性或返还性。但若从财政活动的整体来看问题,税收是对政府提 供公共物品和服务成本的补偿,这里又反映出有偿性的一面。特别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税 收具有马克思所说的“从一个处于私人地位的生产者身上扣除的一切,又会直接或间接地用 来为处于私人地位的生产者谋福利”的性质,即“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当然,就某一具体 的纳税人来说,他所缴纳的税款与他从公共物品或劳务的消费中所得到的利益并不一定是 对称的。 (三)税收的固定性 税收的固定性是指课税对象及每一单位课税对象的征收比例或征收数额是相对固定的,而且是以法律形式事先规定的,只能按预定标准征收,而不能无限度地征收。纳税人取得 了应纳税的收入或发生了应纳税的行为,也必须按预定标准如数缴纳,而不能改变这个标准。同样,对税收的固定性也不能绝对化,以为标准确定后永远不能改变。随着社会经济 条件的变化,具体的征税标准是可以改变的。比如,国家可以修订税法,调高或调低税率等,但这只是变动征收标准,而不是取消征收标准。所以,这与税收的固定性是并不矛盾的。 税收具有的三个特征是互相联系、缺一不可的,同时具备这三个特征的才叫税收。税 收的强制性决定了征收的无偿性,而无偿性同纳税人的经济利益关系极大,因而要求征收 的固定性,这样对纳税人来说比较容易接受,对国家来说可以保证收入的稳定。税收的特

高三政治复习知识点——财政与税收

高三政治复习知识点:财政与税收 高三政治复习知识点:财政与税收 第八课财政与税收(教案一) 1.财政收入与支出:(1)财政收入的构成;(2)税收与财政的关系;(3)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4)财政支出; (5)财政支出的构成;(6)财政收支平衡。 2.财政的作用:(1)财政与基础设施工程;(2)财政与宏观调控;(3)财政与人民生活保障。 3.税收及其种类:(1)税收;(2)税收的基本特征;(3)税收的种类;(4)税收的作用。 4.依法纳税:(1)纳税人;(2)负税人;(3)依法纳税。 考点一财政及其作用 1.财政收入 (1)含义:国家通过一定的形式和渠道筹集起来的资金。资*源%库 (2)构成:税收收入、利润收入、债务收入以及其他收入。其中,税收是财政收入最重要的来源。 (3)影响因素:经济发展水平和分配政策 经济发展水平 分配政策 表现

经济发展水平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是基础性的 在社会财富总量一定的前提下,如果国家财政集中 的财富过多或过少,都会影响到国家财政收入和国家职 能的发挥,也不利于企业和个人的发展 措施 加快经济发展,大力增加社会财富总量,保证国家 财政收入的持续增长 国家应当制定合理的分配政策,既保证国家财政收 入稳步增长,又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 不断提高 点拨合理确定财政收入比例 财政收入既不是越多越好,也不是越少越好。国家 应该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合理确定财政收入的比例。 2.财政支出 (1)含义:国家对筹集的财政资金进行分配和使用。 (2)构成:按具体用途,分为经济建设支出,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支出,行政管理和国防支出,社 会保障支出,债务支出。 3.财政收支的关系 (1)财政盈余:当年的财政收入大于财政支出的部分。 (2)财政收支平衡:当年的财政收入大于支出略有盈余,或支出大于收入略有赤字。

常见税务知识点

我公司为工商局注册的投资咨询有限公司,在日常经营当中有时会涉及同其他企业资金拆借,订立的借款合同是否需要缴纳印花税? ————除银行及其他金融组织以外的企业间借款合同,无需缴纳印花税。 个人房屋租赁所得需按“财产租赁所得”项目缴纳个人所得税。对于出租非住宅所得按20%税率缴纳个人所得税,对于出租住宅所得减按10%税率缴纳个人所得税。在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时,可依次扣除以下费用:1、财产租赁过程中缴纳的税费;2、由纳税人负担的该出租财产实际开支的修缮费用;3、税法规定的费用扣除标准。其中:修缮费用,需能够提供有效、准确凭证;以每次800元为限,一次扣除不完的,准予在下一次继续扣除,直至扣完为止。费用扣除标准为,以一个月内取得的收入为一次,每次收入不超过四千元的,减除费用八百元;四千元以上的,减除百分之二十的费用。 对个人出租住宅取得租金收入减按4%税率征收房产税;对个人出租非住宅取得的租金收入按12%税率征收房产税。对个人出租、承租住房签订的租赁合同,从2008年3月1日起免征印花税。城市维护建设税随营业税附征,税率视纳税人所在地不同,纳税人所在地在市区的,税率为7%;纳税人所在地在县城、镇的,税率为5%;纳税人所在地不在市区、县城或镇的,税率为1%。教育费附加率为3%。地方教育附加征收率为2%。 个人出租住房取得的收入,减按1.5%税率征收营业税;个人出租非住房取得收入,按5%税率征收营业税。 3、

4、

您在我们网站上提交的纳税咨询问题收悉,现针对您所提供的信息简要回复如下:纳税单位将房产无偿提供给免税单位使用,由纳税单位按房产原值计算缴纳房产税。 上述回复仅供参考。有关具体事宜请直接向主管地税机关咨询。

最新(税收基础知识_分章及答案)

税收基础知识练习题库 第一章税收内函 一、填空: 1、税收产生取决于两个相互影响的前提条件:一是经济条件,即私有制的存在,二是社会条件,即国家的产生和存在。。 2、我国税收发展大致可分为几个时期:第一阶段是萌芽期,第二阶段是发展期,第三阶段是嬗变期,第四阶段是过渡期,第五阶段是成熟期。 3、税收发展的里程碑是初税亩的实行。 4、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简税制、宽税基、低税率、严征管。”税制改革的总体思路,在税收管理中提出了“集中征收,重点稽查,强化管理”的税收管理模式。 5、税收的征收主体是国家,征收客体是单位和个人,税收征收的目的是为了满足公共需要,税收征收的依据是法律,凭借的是政治权力。 6、税收的三个特征: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 7、税收发展大体分为四个时期:一是自由纳贡时期,二是承诺时期,三是专制课征时期,四是立宪课税时期。 8、税收主体税种变化大体上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一是以古老 的简单直接税为主的税收制度,二是以间接税为主的税收制度,三是以所得税为主的税收制度,四是以所得税和间接税并 重的税收制度。 9、税收征纳形式体现为力役、实物、货币等。

10、夏代出现了国家进行强制课征的形式贡,到商代演变 为助法,周代又演变为彻法。 二、简答 1、税收的定义: 答:税收是国家依据其社会管理职能,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凭借其政治权力,运用法律手段,按预定标准参与国民收入分配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 2、税和费的区别: 答:税收属于财政范畴,实行强制性征收,是国家整体利益的集中体现,必须依据法律的规定执行。而费则是按照权利和义务对等的经济原则,主要体现地方或部门利益,一般依据地方或部门性文件执行,不具有普遍的约束力。 3、税收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答:一、充分发挥税收的收入功能,为构建和谐社会夯实基础。二、进一步完善税制,加强税收调控职能,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三、进一步完善并落实各项税收优惠政策,支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四、依法治税推进和谐税 第二章税收原则 一、判断: 1、最先系统、明确提出的税收原则是春秋时代的政治家管仲的“相地而衰征”的税收原则。(×最先系统、明确提出的税收原则是亚当·斯密的税收四原则。)

2019年税法重点知识点总结

2019年税法重点知识点总结 税法即税收法律制度,是调整税收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是国家法律的重要组成部分。下面要为大家分享的就是税法重点知识点总结,希望你会喜欢! 税法重点知识点总结 税法的概念 税法一词在英文中为TaxationLaw,《牛津法律大辞典》解释为“有关确定哪些收入、支付或者交易应当纳税,以及按什么税率纳税的法律规范的总称。”税收是国家或者政府为了实现公共职能、满足公共需求,凭借政治权力,依据法定的标准和程序,无偿、强制的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分配方式。税法即是国家调整税收法律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在经济法部门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国内理论界对税法的概念有所争议,有的学者将税法定义为“国家制定的各种有关税收活动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包括税收法律、法令、条例、税则、制度等”;有的学者则认为税法是“由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或者其授权的行政机关制定的有关调整国家在筹集财政资金方面所形成的税收的法令规范的总称”。 税法的原则

税法的原则反映税收活动的根本属性,是税收法律制度建立的基础。税法原则包括税法基本原则和税法适用原则。 (一)税法基本原则 税法基本原则是统领所有税收规范的根本准则,为包括税收立法、执法、司法在内的一切税收活动所必须遵守。 1.税收法定原则 税收法定原则又称为税收法定主义,是指税法主体的权利义务必须由法律加以规定,税法的各类构成要素皆必须且只能由法律予以明确。税收法定主义贯穿税收立法和执法的全部领域,其内容包括税收要件法定原则和税务合法性原则。税收要件法定主义是指有关纳税人、课税对象、课税标准等税收要件必须以法律形式做出规定,且有关课税要素的规定必须尽量明确。税务合法性原则是指税务机关按法定程序依法征税,不得随意减征、停征或免征,无法律依据不征税。 2.税法公平原则

税收知识普及宣传资料

附件1 税收知识普及宣传资料 一、“税收”就在我们生活中 现在~仍然有许多人并不了解“税”或者“税收”~认为那是税务局的事情。其实~我们的生活中每一个角落几乎都与税收有关。例如~家家户户每天每日用的柴米油盐酱醋茶水电气~只要是买来的~就同时在纳税。在现实社会中~几乎已经没有任何东西能完全自己生产、自己消费~人们或多或少都要购买自己不能生产的消费品。据说~在北京就有一家不同寻常的书店。它的不寻常在于~与一般书店、商店不同~这家书店与国际流行作法接轨~在购书小票中将价款金额与税款金额分列。如买标价100元的图书~小票清楚标示其中价款金额为87元~税款金额为13元。它实际提醒你~你交书款时实际已纳了税(电子、音像制品要交的税更多)~也就是说~在你买书的时候~已是“纳税人”了。 此外~我们每一个人在每天的生活中也在不知不觉中享受到了税收给我们带来的好处:早上起来走的路、坐的公交车、上学的学校、看病的医院等等~它们的资金大多都来自税收~包括老师的工资都是由税收支付的。正如英国有一句著名的谚语:“只有死亡和税收是不可避免的”。 1 总之~税收就在我们生活中。 二、什么是“税”,什么是“税收”, 从“税”字的结构看:“禾”指庄稼~即农作物,“兑”是换取的意思。因此~“税”最早的意思就是国王或者皇帝利用其至高无上的权力换取农民的粮食。由于国王或者皇帝据以“换取”的只是一种强权而已~所以表现为无偿的占有。现代意义的“税”就是指国家无偿占有的那部分社会产品。

所谓“税收”有三个意思:一是指单纯的收入~也就是国家无偿占有的那部分社会产品的货币体现~即国家向纳税人征收的收入,二是指一种行为~即国家对社会产品无偿占有的过程~也就是向纳税人征税的过程,三是体现一种关系~即国家与社会产品创造者之间的关系。 三、我国古代也有“税”吗, 我国税收自古有之~但历代对税的称谓有所不同。夏代称“贡”~商代曰“助”~周朝称之为“彻”。“税”的名称最先出现于春秋鲁宣公十五年的“初税亩”。后称为“赋”~到汉代有“算赋”、“口赋”、“更赋”名称~后又改称为“租”。隋唐五代对口税曰“庸”~宋代有“粮”的称谓~明代称之为“响”~清期有“津贴”、“捐输”之用~以上是我国田亩税之称。此外还有“耗”~“漕折”、“平余”~“羡余”等名目。历代称“税”的也不少~如唐代的“间架税”、清 2 代的“当税”、“牙税”等。 四、国家为什么要征税,为什么能征税, 每个人都需要吃饭~需要穿衣~需要住房等等~这叫“个人需要”。除此之外~我们每个人还有一种“公共需要”~就是在一定社会整体范围内~为保证人口或劳动力再生产与物质资料再生产得以顺利进行的外部条件的需要~包括社会和平、社会秩序、公共工程与公共事业~在以社会化大生产为基础的市场经济条件下~还包括国民经济的稳定和发展。公众的公共需要~则主要通过国家及其政府的公共事务来满足。因此国家为了行使其职能~就必须建立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专政机构,动用社会力量~征用自然资源~兴办公共建筑和公共事业建立管理国家公共事务的行政管理机构。所有这一切公共需求~都要耗用一定的物质资料。而国家并不直接从事社会生产~于是~为了满足这种需要~就需要向社会成员征税。税收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