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国发达地区海岸带面临的地质环境问题及海岸带调查工作展望_周良勇

我国发达地区海岸带面临的地质环境问题及海岸带调查工作展望_周良勇

我国发达地区海岸带面临的地质环境问题及海岸带调查工作展望_周良勇
我国发达地区海岸带面临的地质环境问题及海岸带调查工作展望_周良勇

国土资源情报

地质环境和成果管理2005年第5期 41

 我国发达地区海岸带面临的地质环境

问题及海岸带调查工作展望

周良勇①

 刘 健

(①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青岛,266071)

(②中国地质调查局海岸带地质研究中心,青岛,266071)

一、引 言

我国海岸线北起辽宁鸭绿江口,南至广西北仑河口,全长超过18000k m ,加上岛屿岸线总长达32000k m 。由于海岸带的宏观区位优于单一陆地环境和单一海洋环境,因此,这里成为人口稠密、产业云集的经济发达区。从北至南,我国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包括环渤海经济区、长江三角洲经济区、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福建的漳(州)厦(门)泉(州)经济区、广西与海南沿海经济区等。根据2001年的统计资料来看,上述5个沿海经济发达区的总人口约占全国总人口的30%之多;国内生产总值(G D P )约占全国G D P 的80%。随着海岸带经济的全面发展,海岸带在全国的经济地位更趋重要。海岸带还是我国人口最密集的地区。据研究,到2030年前后,将有50%以上人口居住在沿海地区。另一方面,近年来,我国海洋经济发展迅速,2001年海洋产业总值为7233.8亿元,占G D P 的2.5%。根据《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纲要》,2005年海洋产业将占G D P 的4%左右,2010年将占5%以上,逐步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由于海岸带地区环境承载力有限,经济增长

和人口的增加导致海岸带地区环境压力增加,环境趋向恶化。保护海岸带地质环境、防治地质灾

害,合理开发利用海岸带,从而实现海岸带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战略性任务。国内外的经验都表明,进行系统的海岸带地质环境调查工作,促进海洋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基础工作。“初步完成大江、大河和重要经济区环境地质调查,生态环境有明显改善”是“十五”期间资源调查评价目标之一,因此,海岸带环境地质系统调查工作亟需展开。据此,我们建议首先在我国发达地区海岸带进行地质环境调查,并制定2004~2010年中国海岸带计划,旨在系统地调查研究我国重要经济区海岸带的地质环境,为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环境质量的提高服务。本文将介绍我国这一重要区域的环境地质问题及调查、评价设想。

二、我国海岸带主要环境地质

问题及地质灾害

海岸带系指海洋和陆地相互交接、相互作用的地带。对于海岸带的定义,目前有不同的认识。我们认为,海岸带应从地学和社会经济两方面加以定义:海岸带原则上限定为自海岸向陆延伸10k m 、向海至风暴浪基面的狭长区域。我国

地质环境和成果管理

国土资源情报

42 2005年第5期 

海岸带的环境地质问题包括生态环境地质问题、地质灾害和由于海岸开发造成的问题。

1.生态环境地质问题

我国海洋环境总体质量仍不容乐观。沿海滩涂湿地、红树林和珊瑚礁均遭受严重破坏,海底沉积环境受到污染,产生了严重的环境问题和健康问题,若不未雨绸缪,必将影响经济的发展。可以说,海岸带环境质量的退化是海岸带经济进一步发展的瓶颈。

湿地被誉为“自然之肾”,是地球上具有多种功能的独特生态系统。我国沿海滩涂湿地非常重要,1992年和2001年列入《湿地公约》国际重要湿地名录的中国湿地共有21个,9个为滨海湿地。我国沿海滩涂湿地约有200万公顷。这些湿地具有调节气候、储水分洪、抵御风暴潮及护岸保田的作用,也是重要的野生动物栖息地。我国在上世纪掀起的以围海造田、造地和发展滩涂养殖业为目标的大规模围垦,使滩涂湿地总面积减少了一半,严重破坏了湿地景观,造成了巨大的损失;由于水利工程和自然因素的共同影响,我国黄河三角洲湿地正在减少。目前,虽已加强了滩涂湿地的保护工作,建立了大量的保护区,但是海岸滩涂湿地保护现状仍不容乐观,在个别地区环境改善的同时,大部分区域的状况仍在恶化。如何加强保护区的建设,搞好非保护区滩涂合理开发,需要了解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对海岸湿地的作用过程,必须系统开展全国性海岸带地质环境调查。

我国红树林的生态状况令人担忧。红树林素有“海底森林”之称,是珍贵的生态资源。红树林具有防浪护岸功能,提供重要生境和海岸碎屑营养物质,维护海岸生物多样性和资源生产力至关重要,并能净化环境,是重要的生物资源和旅游资源。近40年来,特别是最近10多年来,由于围海造田、围海养殖、砍伐等人为因素,不少地区的红树林面积锐减,甚至已经消失。我国红树林面积已由40年前的4.2万公顷减少到1.46万公顷。1998年,南澳、深圳等地海域先后暴发大面积的赤潮,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近亿元。广东省生态专家一致认为,赤潮泛滥的主要原因之一,便是红树林的大面积减少。海岸生态关键区的丧失,必然导致海岸生物多样性和海岸水产资源及一系列相关社会价值和生态价值的丧失或削弱,并带来污染加剧、海岸环境恶化的严重后果。我国已建立国家级红树林自然保护区4个、省级6个、县市级8个,保护区的红树林已占全国红树林总面积的一半以上。实现红树林和红树林海岸的有效保护,还有大量工作要做。其中,海岸带地质环境调查与研究是红树林海岸管理的基础。

我国海岸带的珊瑚礁生存现状亦岌岌可危。珊瑚礁具有重要的环境价值、经济价值和科学价值。但我国珊瑚礁目前受到海洋污染、人为破坏的严重威胁。例如,海南省文昌县清澜港出海口东侧的邦塘湾,邻近海域有500余公顷的珊瑚礁。但近年来,由于滥采珊瑚礁,邦塘湾的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破坏。据统计,到1990年6月,文昌县境内年珊瑚礁挖采量达6000多吨。近岸珊瑚礁已所剩无几,海岸遭受严重侵蚀,海水冲击村庄,迫使居民举家后迁。同时,由于珊瑚礁的乱采、滥挖,海洋动植物赖以生存的家园遭受破坏,致使珊瑚礁鱼类、贝类资源锐减。因此,在珊瑚礁海域进行系统的环境调查并进行保护已刻不容缓。

要保护好滨海湿地、红树林和珊瑚礁,必须加强生态环境地质调查工作及研究工作,查清影响生态变化的地质作用背景和作用过程,揭示人为活动及自然作用对这一过程的影响。利用对海岸带生态环境地质作用的认识,为海岸带的开发决策提供服务,为海岸带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恢复服务。

2.地质灾害

海岸带灾害影响着海岸带地区的社会、经济和环境。中国沿海的许多区域,尤其是三角洲区域,对海洋自然变异极其敏感和脆弱。我国沿海有这类低洼地区14.39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逾7千万。这些区域受台风、风暴潮的影响最为严重。在沿海、海岸带和海洋经济迅猛发展的同时,海洋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也在以大体相同或略高的速度增加。因此,我国减轻海洋灾害的任

国土资源情报

地质环境和成果管理2005年第5期 43

 务的确相当繁重。海岸带地区的防灾减灾工作必须以认识海岸带的地质作用规律为基础。

海岸侵蚀、港湾河口淤积、海平面上升、沿岸土地盐渍化、海咸水入侵地下含水层、沿海地面沉降等缓发性海洋地质灾害,有日益严重的趋势。这些灾害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分布日益严重。沙质海滩和大部分处于开阔水域的泥质潮滩受到侵蚀。河口淤积问题已经涉及到几乎所有的重要河口。海平面上升对沿海地区带来多方面的严重影响,最突出的影响是加重海岸带地区的自然灾害。由于海平面上升,至2050年,珠江、长江和黄河三角洲地区淹没损失和防护海堤的加高加固费用在881.4亿元到1504.7亿之间(武强等,2002)。沿岸土地盐渍化是风暴潮海侵、海平面上升、沿海地面沉降的必然结果。一次严重风暴潮海侵可使大片土地盐渍化,造成农业连续减产达3年之久。海咸水入侵地下含水层,严重破坏沿海地区的平衡,直接影响了沿海人民的生活和生产。沿海地面沉降已成为沿海地区许多城市的重大问题,继上海、天津等大城市之后,河北沧州、浙江宁波、嘉兴、广西北海等中等城市也很严重。

另外,海岸带突发性灾害的预报防治工作也需要地质环境调查。近海海底滑坡、风暴潮和暴浪都会造成严重的后果,每年给我国造成近百亿元的损失。通过海岸地质环境调查,可以提高对海岸带突发灾害的认识,从而为预防措施提供重要依据。

防止和减轻海洋地质灾害,根本的出路是,了解海岸带地质灾害作用过程、发生频率,提高对海岸带地区灾害的预报能力,为海岸带地区防灾、减灾提供依据,为已有的缓发性地质灾害的治理提供方案。

3.海岸带资源开发、海岸工程建设引起的环境地质问题

很多环境地质问题是由自然因素和间接的人为因素造成的,还有一些环境地质问题是由于人类的开发所直接导致。

海岸地下水资源和砂矿资源开发利用涉及到诸多环境问题,这些资源的利用必须与环境问

题的解决同步进行。地下水开发诱发的主要环境地质问题有地面沉降、海水入侵、土地盐碱化等,特别是地面沉降已给我国很多沿海城市的发展造成严重影响。海砂资源,特别是滨海的建筑用砂,成为一项重要的资源。我国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及中期掀起两次海砂开采热潮。由于对海砂开采造成的后果缺乏认识,开采行为盲目无序,引发了严重的环境问题,如海岸侵蚀、海水倒灌等,导致耕地及植被被毁,道路堤坝被破坏,养殖业、渔业生产受损。如何在保护环境的情况下,开发和利用海岸带资源是国土资源管理部门面临的一个重要的问题。进行海岸带环境地质调查,可以认识海岸的地质作用过程,为海岸带水资源和海砂资源的合理利用和资源开发中的环境保护问题提供可靠数据,对其环境效应进行评价。

近年来,随着对外开放的深入发展,沿海地区的工程建设越来越多,如港口建设、石油开采、高速公路修建、筑坝、填海工程等。这些工程的布局和实施都需要海洋环境地质调查数据。如1979~1981年,在未进行综合环境评价的条件下,荣城市兴建了马山港工程,造成巨大损失,后来不得不将原来建造的大坝炸毁(夏东兴等,1999)。国外兴建的大型海岸工程也有类似的问题,如荷兰早期的“三角洲工程”未考虑建坝后水体滞留现象,使水体的生态环境恶化。这些事例说明,在海岸带附近兴建工程设施,一定要了解海岸体系的地质作用规律,否则会带来严重危害。

为加强海岸带地区的管理,我国已颁布了海域使用管理法,各沿海省市制定了海域功能区划,在沿海的湿地和生态关键区建立了各级自然保护区。但如何进一步搞好开发规划和保护工作需要更多的海岸带知识,需要进行海岸带地质环境调查。

三、调查工作的现状

1.国外海岸带地质环境调查概况

国内外的海岸带地质调查工作都促进了海

地质环境和成果管理

国土资源情报

44 2005年第5期 

岸的合理开发和保护。我国上世纪80年代进行的全国海岸带和海涂资源综合调查,掀起了开发海洋资源的浪潮。发达国家进行的海岸-海洋地质调查促进了其对海洋的保护和利用,其经验值得借鉴。

沿海发达国家的海岸带情况不同,调查工作各具特点,但它们的调查工作也有共同之处。首先,海岸带地质工作紧密结合经济可持续发展需要,从国家层面加以统筹规划,各国都实施了国家级的海岸带调查研究计划,如美国开展的全国海岸和海洋地质计划、加拿大的“S E A M A P ”计划、荷兰全海域的1∶25万和1∶10万填图工作。第二,海岸带调查研究工作坚持追求自然与人类活动的和谐统一的哲学。通过持续的调查研究工作,认识海岸带作用过程,评价人类活动对海岸的影响,使人类活动与自然相协调互动,建立数值的海岸带开发模式。第三,坚持以地学为主的、多学科的综合性科学实践,强调海岸带综合调查和综合治理。如美国地质调查局分别与华盛顿州政府、国家公园服务局、国家海洋大气局、海军等部门合作完成海岸和海洋地质调查计划。第四,以区域地质调查为主,以全球变化的思想为指导,在研究海岸带地质过程规律的同时,侧重研究人类活动对海岸变化的影响。第五,结合用户的需求,开展针对性的专项研究。爱尔兰的多波束测量计划、澳大利亚以查明海洋生物资源和进行海洋管理为目标的计划,都属此类。荷兰地调局的很多调查工作是按用户要求开展的,具有极强的应用性,提供的结果(图件)非常简明、有针对性。第六,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实现地学调查的根本性转变。荷兰建立了完备的数据库来处理、存储调查数据,并向用户开放。日本地质调查部门把信息管理看作和资源、环境研究同等重要的任务。美国地质调查局把信息和数据管理作为其四大科学目标之一,在其全国海岸和海洋地质计划中设置了信息技术课题。

可见,先进国家的海岸带环境地质调查,既重视基础理论的研究,又有极强的应用性。在我国开展海岸带环境地质调查工作,必须了解、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与国际接轨;必须十分强调为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服务。 2.我国海岸带基本情况和地质环境

调查概况

1)我国海岸特点

我国大陆海岸地貌,受陆地地形制约和气候带的控制,为山地丘陵海岸与平原海岸交错分布。在北回归线以南的部分地区发育了珊瑚礁海岸和红树林海岸。

东西地形差异和南北气候分带是控制我国海岸发育的宏观地质背景。我国海岸带背靠西部大陆,面向全球规模最大的西太平洋边缘海,其形成和演化是海陆相互作用的物质表现和历史结果。从青藏高原东缘到沿海低地,地形落差达4500m 之巨。如此巨大的地形高差和持续不断的差异运动,使我国西部高原和山地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陆源碎屑供应地。这些物质通过河流水系,源源不断地向东输运,构成我国海岸带的物质的主要来源。南北气候分带是控制我国海岸发育的另一重要因素。从北至南,我国海岸带跨越了三个大的气候带,即温带、亚热带和热带。海岸带地区的植被、土壤、风化作用类型和元素地球化学特点,随着气候的分带而呈南北变化。气候和植被同地形一样,是影响沉积物的性质、输运方式和扩散途径的重要因素。另外,影响海岸带的灾害天气发生情况在南北地区也不相同。台风和寒潮是我国沿海的主要灾害。我国海岸从北至南台风影响加大,上海以北基本不受台风影响,浙江受的影响较小,广东、海南岛受影响最大。寒潮影响则是由北向南减弱。此外,海岸带的海陆相互作用及物质平衡(特别是泥沙平衡和水资源平衡)直接影响海岸稳定,是当前海岸带研究的焦点。

2)我国海岸带调查现状

1980年以前我国海岸带调查比较零星。以地质调查单位为例,过去主要从事传统的区调工作,以找矿(主要是砂矿)、找水、找油为目标,缺乏环境地质调查。其他涉及海岸带管理和调查工作的部门也存在类似问题。上世纪80年代初,国家组织了全国性海岸滩涂资源的综合调查,出版了海岸带和海涂资源综合调查报告或报告集。1993年出版了中国海湾志,对我国150

国土资源情报

地质环境和成果管理2005年第5期 45

 个海湾做了全面的阐述。1989年至1996年进行了全国海岛综合调查,基本摸清了全国海岛数量、海岛及其临近海域资源与环境状况和社会经济条件。但在这些调查中,环境地质调查比较薄弱。

上世纪90年代以来,自然环境的质量和保护成为政府和公众最为关注的问题。保护地质环境已被提到保护人类生存环境的高度,环境地质和灾害地质调查日益受到我国国土资源部门和公众的关注;地球科学和地质工作从“矿产时代”正向“资源环境并重时代”转变。近年来,我国展开了大量的环境地质调查与评价工作。在东南沿海地区的福建沿海、珠江三角洲、海南省琼海地区开展了生态环境地质调查的试点,在调查方法上取得了经验,为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提供了基础地质资料;2001年开始,中国地质调查局启动了我国重点海岸带滨海环境地质调查工作。目前完成了黄河三角洲环境地质补充调查、长江三角洲滨外区本底调查的野外取样和青岛市环境地质调查的海底取样等工作。在广东大鹏湾和大亚湾开展了近岸海洋地质环境与灾害调查,综合评价了海底工程地质条件和环境容量,为大鹏湾区域经济发展规划、环境保护及减灾防灾提供了科学依据,为我国海岸带功能区划提供了经验和示范;珠江三角洲近岸海洋地质环境与灾害调查项目全面启动;对上海、苏锡常、杭嘉湖等重要城市和经济区的地面沉降、地裂缝等灾害调查并建设了监测预警系统;天津市利用1∶5万区调综合利用物化遥和地质资料,建立了三维地质结构,反映了活动断裂分布及规律;在珠江三角洲、厦门-漳州地区开展的农业及生态环境地质调查。2003年2月中国地质调查局开始与江苏省合作,进行“江苏省生态环境地质调查与监测”项目,主要内容包括区域生态地球化学调查、地面沉降监测网建设和浅层地下水资源调查评价与开发利用示范等三个方面。

目前,在我国海岸带开展的环境地质调查与研究工作还有很大的局限性,主要体现在缺乏针对国家的海岸环境全面挑战调查研究部署和规划。海岸带是天人互动的开放系统。海岸带地区之间相互影响,各种自然作用和人类活动作用相

互影响。缺乏整体规划和对海岸带整体认识不利于我国海岸带环境的改善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必须组织全国性的、综合性的地质环境调查。通过“海岸带计划”,统筹我国海岸带地质调查工作,实现从“侧重资源调查”到“资源和环境并重”的转变,开创海岸带地质调查的新格局。充分利用现代高新技术和先进的调查理论、方法进行调查和研究,为经济发展和环境改善服务。

四、未来工作展望

随着海洋经济和沿海地区的快速发展,应加强调查规划,在发达地区的海岸带开展大比例尺环境地质调查工作。虽然“我国近海海洋综合调查与评价”专项已全面启动,但是,作为2001年就开始的海岸带环境地质调查,仍需进一步推动。这是因为二者虽有部分内容相同,但是它们的侧重点不同。

我国今后几年的海岸带环境地质调查应借鉴先进国家经验,其根本目标为:了解海岸带形成、改变和保存该体系的基本过程;建立了解海岸自然体系及人类活动影响的预测模式;提供保护海岸环境可持续发展方面的信息和成果。目前,海岸带环境地质调查多是1∶25万比例尺环境地质综合调查。为了工作的连续性,今后将继续采用这一比例尺;同时在重点地区进行1∶5万的调查。

海岸带环境地质调查将涉及四个专题,包括生态地质环境、海洋灾害、地下水-砂矿资源调查、信息技术研究等方面。生态地质环境调查研究的目的是,弄清沉积物特征、沉积规律、浅地层研究、污染特征,查清脆弱环境(如湿地和珊瑚礁)、近海底质环境作为生境的重要性,通过沉积物记录了解长期环境变化。海岸带灾害的研究包括了解海洋灾害的频率、强度、分布及其他社会经济后果。海岸带自然资源及相关的环境地质问题研究指的是,研究海岸带含水层水文地质条件、淡(卤)水分布规律、水资源量,弄清因地下水开采引起的海水入侵、土地盐碱化、地面沉降问题;以及对沿海砂矿的形成、分布、储量

(下转第34页)

资源管理与经济

国土资源情报

34 2005年第5期 

这一制度充满复杂和官僚主义的要求。这些要求至今未得到明确的阐述,可能将会被欧盟成员国任意滥用。虽然欧盟表示,他们将向所有成员国提供关于标准和程序的协调一致的指南如出现争议,他们将通过内部讨论解决,并由欧洲议会做最终裁决,但人们所关注的问题至今还是没有得到充分解决,也没有足够的关于费用估计的信息。按照R E A C H ,“认可”工作将由每一个成员国负责,但在这个问题上没有明确的最后期限,也没有透明度。这些都可能会导致任意或歧视措施。

在各方意见的推动下,欧盟于2004年10月在荷兰海牙举办了题为“R E A C H 影响评估”的研讨会。专家们得出的结论是:矿产和金属是需要予以特别注意的特殊物质。在现有的管理制度中,这些物质享受豁免待遇。

专家们还认为,R E A C H 对中、小企业的影响应引起更多的关注。因为R E A C H 的直接和间接成本并不是平均分配的,中、小企业将承受更重的负担。

R E A C H 制度也必然会对欧洲市场矿产和金属供应产生影响。目前澳大利亚、芬兰和南非都在评估欧洲市场进口的矿产和金属是否会因R E A C H 的实行而减少,从而使欧洲制造业在获取原材料方面遇到困难。

最近,欧洲议会和欧盟就R E A C H 展开的讨论

也取得了两项有关矿产和金属的结果。一项结果是“欧洲议会委员会2005年3月2日关于工业、研究和能源的初步意见”,该意见支持把循环利用的材料,尤其是矿物、矿石及其他化学成分未改变的物质置于R E A C H 管辖范围之外,因为这些物质不属于C M R s 类;另一项结果是关于不对矿物、矿石和可循环利用物质进行登记的瑞典提案。

欧盟建立的这套新的化学品监管制度涉及面大,影响力度和影响范围都将极为深远。值得关注的是,我国至今尚未建立起与之相适应的化学品战略,这必然会使我国在应对因之产生的环境技术性贸易措施时无章可循,无法可依,处于不利地位。R E A C H 的出台反映出国际社会对化学品环境性能和安全性能的关注,越来越严格的化学品政策和相关标准将成为国际环境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在这样的国际大趋势下,我国建立适应国际要求的国家化学品政策已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A P E CI n f o r m a l D i a l o g u e o n R E A C H,h t t p ://w w w .e u

2005.l u Z K )

[2]h t t p ://g p j .m o f c o m .g o v .c n

[3]《我国主要创汇行业环境指标分析》w w w .c e n i s o .c o m [4]联合国贸易网等方面资料

(上接第45页)

及砂矿开采对环境的影响进行调查研究。最后,建立海岸带地质环境数据信息系统,保证多学科信息数据和信息来源,能够使得政府决策者、研究人员和公众容易获取使用。

研究途径上,不仅要进行区域调查和研究,还要进行基础研究、技术方法研究、监测研究、评价研究。区域调查研究指描述和查明海岸地质体系。区域调查研究非常重要,能帮助我们了解海岸的基本地质过程。计划对海岸带进行多手段的综合调查,具体开展“三项调查”工作,即综合地质-地貌-地球物理调查、遥感地质调查、地球化学调查。基础理论研究指查明关键性的动力地质过程以提高预测能力。对关键过程的认识可以引用到整个国家范围。监测研究指的是,要区分人为因素造成的长期海岸变化和自然因素造成的海岸变化,必须进行长期的观测分析,并由此提出关键过程的假说,确定新的研究方向。技术方法及数据库研究包括:对调查所用的技术、方法进行研究和开发;研究调查数据在数据库中的存储、分析、共享及网络发布。

我们认为海岸带作为一个复杂的系统,应进行多方面的深入调查和研究。环境地质调查与研究必将为海岸带综合管理和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

十大环境问题原因及解决措施

十大环境问题原因及解决措施 一、噪声污染 原因:交通、建筑 解决措施:为减低噪声对四周环境和人类的影响,主要噪声控制方式对噪声源、噪声的传播路径及接收者三者进行隔离或防护,将噪声的能量作阻绝或吸收 (1)降低声源噪音,工业、交通运输业可以选用低噪音的生产设备和改进生产工艺,或者改变噪音源的运动方式(如用阻尼、隔振等措施降低固体发声体的振动)。 (2)在传音途径上降低噪音,控制噪音的传播,改变声源已经发出的噪音传播途径,如采用吸音、隔音、音屏障、隔振等措施,以及合理规划城市和建筑布局等。 (3)受音者或受音器官的噪音防护,在声源和传播途径上无法采取措施,或采取的声学措施仍不能达到预期效果时,就需要对受音者或受音器官采取防护措施,如长期职业性噪音暴露的工人可以戴耳塞、耳罩或头盔等护耳器。 二、垃圾污染 原因:生活垃圾不经过处理而乱扔乱倒

解决措施:(1)改变生产方式,历行节约资源。通过电视、媒体等多种渠道,利用各种形式,宣传垃圾污染危害性,普及环保知识,宣传法律、法规,提高环保意识。居民应当将垃圾分类收集,自觉减少垃圾产生量,积极使用可降解物品,比如纸制品、木制品等,使垃圾减量化方兴未艾。尽量购买使用绿色认证产品、无公害产品,形成一个绿色进家庭,家庭爱环保的良好氛围。 (2)政府实行收费政策 三、土壤污染 原因:(1)汽车排气:汽油中添加的防爆剂四乙基铅随废气排出污染土壤,行车频率高的公路两侧常形成明显的铅污染带。(2)固体废弃物:堆积场所土壤直接受到污染,自然条件下的二次扩散会形成更大范围的污染。(3)撒放农药、化肥:属农业区开放性的。 解决措施:防治土壤污染的首要任务是控制和消除土壤污染源,对已污染的土壤,要采取一切有效措施,清除土壤中的污染物,控制土壤污染物的迁移转化,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优质、安全的农产品。(1)科学污水灌溉:工业废水种类繁多,成分复杂,有些工厂排出的废水可能是无害的,但与其他工厂排出的废水混合后,就变成有毒的废水。因此在利用废水灌溉农田之前,应按照《农田灌溉水质标准》规定的标准进行净化处理,这样既利用了污水,又避免了对土壤的污染。(2)合理使用农药:合理使用农药,这不仅可以减少对土壤的污染,还能经济有效地

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专题

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专题 一、高考展望 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是当今世界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由于人口的激增、生活需求的扩大、工农业的迅猛发展,导致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受到污染,生态遭到破坏,环境问题已从地域性走向全球性。环境问题的实质是发展问题,要实现人类同环境的协调发展,就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1.根据有关的资源和人口的数据、图表、时事资料等背景材料,考查学生对材料使用和分析的能力,揭示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之间的关系。 2.结合环境问题的具体表现和分布的地域特征,联系区域地理、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相关内容,考查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影响、和防治对策。从而考查可持续发展的价值取向,对当今人类的生产和生活行为作出分析和评价。 3.通过对人类的清洁生产、人地关系协调发展的具体案例分析,认识到人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 二、考点透析 1、环境问题 环境问题是指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理环境,由于自然或人为原因出现了影响人类生产和生活,甚至影响人类生存的种种问题。环境问题产生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当前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主要是人为原因。环境问题的表现主要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两大类,在不同的地区各有差异,在城市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在农村主要表现为生态破坏。环境问题的分布具有地域性和全球性的特点,如酸雨随着大气的运动,能影响到很远的地区;热带雨林的破坏,会对全球气候产生影响。 2、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环境问题产生于人类生产和生活活动,并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发展。因此人类在四个历史阶段中,对人地关系的认识、行为表现和后果都各有不同。可持续发展是一个综合概念,其丰富的内涵概括起来有三点:生态可持续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社会可持续发展。生态可持续发展是基础,经济可持续发展是条件,社会可持续发展是目的。它强调发展要以改善和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与社会进步相适应,最终达到人类自身、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实现可持续发展要遵循三个原则:公平性原则、持续性原则和共同性原则。 3、发展与增长的区别 增长是物质增长的简称。常用于生产、财富、人口和消费的增长。人类活动正是陷入了一系列增长的旋涡而难以控制。这些增长曾被认为是社会的进步,人类文明的表现,但人类正是在追求这些增长时,忽略了环境资源的有限性,其最终结果是生态破坏,人类为此付出的代价越来越大。发展则与增长不同,它的含义更丰富,指标更综合。发展观的含义除包括产品的种类、生产技术和方法、就业状况、贫富差异等。可持续发展是现代的发展观。现代的发展观的含义有合理开发自然资源、讲就生态效益、注重社会平等、倡导精神和文化追求等。发展不是不增长,而是更加强调社会进步的全面性、持续性。所以发展需要人的观念更新、行为转变,也需要国际间相互援助和国际新秩序的确立。 4、资源的不合理利用造成的环境问题

第二节 环境问题及其本质

教学目标: 1、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正确的环境伦理观 2、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3、当前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第二节环境问题及其实质 一、环境问题及其分类 1.环境问题的概念 指人类与环境矛盾的激化状态,表现为矛盾双方趋于互相对抗、互相排斥、互相否定、互不适应,因而影响人类生产、生活,甚至威胁人类生存,成为人类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 2.表现 (3)生态破坏(主要是植被的破坏) ①生态系统的基础与核心:植被 ②植被破坏不仅损害一个地区的景观,而且引起生物多样性受损害、环境质量下降、水土流失、土壤肥力降低、土地荒漠化等,使这些地区的居民丧失了起码的生存条件。 (4)全球环境变化 如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生物多样性锐减和海洋污染等问题。

[经典例题2]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将正确选项的代号填入图中对应的空白框内(每字母限填一次)。 a.臭氧层空洞 b.全球变暖 c.酸雨 d.森林锐减 (2)说明导致全球性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 (3)简述减轻环境问题的主要措施。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全球性环境问题的了解。(1)人类排放氟氯烃类物质形成臭氧层空洞;人类大量排放二氧化碳,使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多,大量吸收红外线长波辐射,进而导致大气保温效应加强全球变暖;人类燃烧矿物燃料排放酸性气体(硫氧化合物、氮氧化合物)形成酸雨;森林锐减是人类滥伐破坏森林所致。 (2)分析环境问题成因,一般从三个方面着手:①人口问题,②资源问题,③发展(经济)问题。 (3)措施应与成因对照分析,然后再结合当今环境问题的热点加以分析。 【答案】(1)自左向右依次为:a、c、b、d。 (2)人口的增长;经济活动的增加;以及传统发展方式下资源利用不合理、过度消耗;向环境排放的废弃物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 (3)控制人口数量;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清洁生产;加强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改变传统发展方式,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加强国际协作。 二、环境问题的发展

我国当前环境问题及解决对策

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 《形式与政策》学期论文 中国环境现状及防治对策 院系:软件学院 班级:11级网工3班 学号:1115135166 姓名:孙金山 授课教师:

中国环境现状及防治对策 摘要:近年来,中国经济发展的步伐令世界震撼。但是,生态环境也为此付出了巨大代价。我国3.5亿人饮用水不达标近百城市无备用水源。江苏发布“十二五”环保规划投资4000亿元。面对环境问题我国改何去何从真的是一个大难题。 关键词:环境问题、现状、对策 环境问题不仅关系着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问题而且关系着我们每个人的健康问题,甚至是人类的生存问题。中国主要面临的十大问题有:大气污染问题、水环境污染问题、垃圾处理问题、土地荒漠化和沙灾问题、水土流失问题、旱灾和水灾问题、生物多样性破坏问题、 WTO与环境问题、三峡库区的环境问题、持久性有机物污染问题 一、我国当前环境问题现状 1.大气污染问题 我国每年因城市空气污染和室内空气污染导致的超额死亡分别达到17.8万人和11万人(卫生部监督局)。每年因城市大气污染而造成的呼吸系统门诊病例35万人,急诊病例680万人,大气污染造成的环境与健康损失占中国GDP的7%①。 2.水环境污染问题 “中国约有3亿农村人口和5000万城市人口的饮用水目前还达

不到安全标准。”在近期由全国人大环资委组织的中华环保世纪行活动中,曾在全国多处水源地调研的全国人大环资委副主任委员张文台向记者透露②。全国有36%的城市河段为劣5类水质,丧失使用功能。大型淡水湖泊(水库)和城市湖泊水质普遍较差,75%以上的湖泊富营养化加剧,主要由氮、磷污染引起。 3.垃圾处理问题 中国全国工业固体废物年产生量达8.2亿吨,综合利用率约46%。全国城市生活垃圾年产生量为1.4亿吨,达到无害化处理要求的不到10%。塑料包装物和农膜导致的白色污染已蔓延全国各地。 4.土地荒漠化和沙灾问题 目前,中国国土上的荒漠化土地已占国土陆地总面积的27.3%,而且,荒漠化面积还以每年2460平方公里的速度增长。中国每年遭受的强沙尘暴天气由50年代的5次增加到了90年代的23次。土地沙化造成了内蒙古一些地区的居民被迫迁移他乡。 5.水土流失问题 中国全国每年流失的土壤总量达50多亿吨,每年流失的土壤养分为4000万吨标准化肥(相当于全国一年的化肥使用量)。自1949年以来,中国水土流失毁掉的耕地总量达4000万亩,这对中国的农业是极大损失。 6.旱灾和水灾问题 2010年云南遭遇百年一遇的全省性特大旱灾,干旱范围之广、时间之长、程度之深、损失之大,均为云南省历史少有。云南大部、

野外地质调查工作几点注意事项

野外地质调查工作几点注意事项 GPS, 地质罗盘, 林区作业, 校正 野外作业中点位和方向的确定非常重要,内蒙古额尔古纳市加疙瘩矿区的经验表明,手持式GPS如果不加校正,其点位误差可达100余米,罗盘如果不加校正,其方位误差最大可达10°以上。因此手持式GPS接收机及地质罗盘的校正非常重要!此外,原始林区或狭窄的沟谷中可能因卫星信号被屏蔽而无法使用GPS定位,此时需要用地形图按照微地貌确定站立点的位置。 一、手持式GPS接收机的校正 1、GPS接收机默认的坐标系统 目前GPS所采用的坐标系统是美国国防部制图局于1987年建立的坐标系统,叫WGS—84坐标系。WGS84坐标系是一种国际上统一采用的地心坐标系,其坐标原点位于地球的质心,Z轴指向BIH(国际时间局)l984年定义的协议地球极方向,X轴指向BIHl984的起始子午面和赤道的交点,Y轴与X轴和Z轴构成右手系。WGS—84系所采用椭球参数为:a=6378138m;f=1/298.257223563。 2、中国所采用的坐标系 1)1954年北京坐标系 1954年北京坐标系是我国目前广泛采用的大地测量坐标系。该坐标系源自于原苏联采用过的1942年普尔科夫坐标系。建国前,我国没有统一的大地坐标系统,建国初期,在苏联专家的建议下,我国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建立起了全国统一的1954年北京坐标系。该坐标采用的参考椭球是克拉索夫斯基椭球,该椭球的参数为:a=6378245m;f=1/298.3。该椭球并未依据当时我国的天文观测资料进行重新定位。而是由前苏联西伯利亚地区的一等锁,经我国的东北地区传算过来的,该坐标的高程异常是以前苏联1955年大地水准面重新平差的结果为起算值,按我国天文水准路线推算出来的,而高程又是以1956年青岛验潮站的黄海平均海水面为基准。在该坐标系中,大地上的一点可用经度L54、纬度M54和大地高H54定位,其坐标详细定义可参见参考文献[朱华统【1990】。 2)1980年西安坐标系 1978年4月在西安召开全国天文大地网平差会议,确定重新定位,建立我国新的坐标系。为此有了1980年国家大地坐标系。1980年国家大地坐标系采用地球椭球基本参数为1975年国际大地测量与地球物理联合会第十六届大会推荐的数据。该坐标系的大地原点设在我国中部的陕西省泾阳县永乐镇,位于西安市西北方向约60公里,故称1980年西安坐标系,又简称西安大地原点。基准面采用青岛大港验潮站1952-1979年确定的黄海平均海水面(即1985国家高程基准)。 3)、不同坐标系的转换 由以上坐标系的定义可知,不同的坐标系采用了不同的地球椭球体参数,在不同的椭球体间进行坐标转换时不存在一套统一的转换参数。即每个地方的坐标转换参数都不相同。 我们国内所使用的地形图多以北京54坐标系或西安80坐标系为基准,GPS直接测出的经纬度(地理坐标)并不适合在地形图上标记,图上最方便的坐标及方位参考线是坐标纵线和坐标横线(这两种坐标线构成所谓的方里网)。而GPS测出的WGS-84直角坐标与我们所用地形图上的高斯克吕格平面直角坐标并不一致,所以我们实际需要的是用GPS测出与所用地形图基准完全一致的坐标系统。 两个椭球间比较严密的坐标转换,一般是用七参数布尔莎模型,即X 平移,Y 平移,Z 平

环境危机与未来之路

解析环境危机与展望未来之路 摘要:本文通过对环境污染根源的探讨,借鉴了马克思与恩格斯的理论,从认识根源、阶级根源和社会根源方面看当前社会的环境问题,从中提出解决环境问题的一些办法。 关键词:人类文明环境污染经济效益 人类漫长的发展史,就是人口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历史。人类文明在长长的岁月中经历的一个又一个的转型,由农耕文明到工业文明,由工业文明到生态文明,这些都是社会发展的结果,而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除了人类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主要就是环境造成的影响。 既然环境与人类发展有着如此紧密长远的联系,如何调整好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换句话说,如何实行环境保护,就成为了一个举足轻重的课题。 美国学者卡特和戴尔在考察了埃及、希腊、印度等几十个古代文明的兴衰历史之后, 在他们发表的著作《表土与人类文明》一书中写道:“他们的文明在一个相当优越的环境中经过几个世纪的成长与进步之后迅速地衰落、覆灭下去, 不得不转向新的土地。大多数情况下, 文明越是灿烂, 它持续存在的时间越短。文明之所以会在孕育了这些文明的故乡衰落, 主要是由于人们糟蹋或毁坏了人类发展文明的环境”,“文明人跨越地球表面, 在他们的足迹所过之处留下一片荒漠。” 为什么卡特和戴尔会发出这样的一番感慨?难道人类自以为是进步象征的“文明”,反倒导致了环境的深度危机? 对此, 我们应该反观自己对自然的认识,反观人与自然的关系,从中找出一些答案。 一、环境污染的根源 早在19世纪40年代初, 年轻的马克思和恩格斯就已经开始着手研究人类的生存环境问题或人类与生存环境的关系问题。马克思和恩格斯从当时的社会状况和历史事件出发, 在系统地分析了人类与生存环境的辩证关系和具体考察了当时环境污染的类型、状况及其所造成的危害的基础上, 揭示了当时环境污染的认识根源、阶级根源和社会根源。在此我想在他们的理论基础上,将这些分析推广到现代社会。 在认识根源上, 马克思与恩格斯认为, 由于当前时代的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们认识能力的水平的局限, 对于有可能污染生存环境的事物仍缺乏一定的科学的分析和认识, 对于自身行为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的长远的影响缺少科学的分析和预见, 或者历史的结果与预定的目的之间往往不一致, 如果用历史的结果与预定的目的的符合程度“这个尺度来衡量人类的历史, 即使衡量现代最发达的民族的历史, 我们就会发现: 在这里, 预定的目的和达到的结果之间还总是存

我国城市环境污染的问题分析及防治措施研究

我国城市环境污染的问题分析及防治措施研究 摘要:随着经济高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环境保护问题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城市化带来的一系列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已影响到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并持续引发一系列社会安定问题。对城市环境污染的相关问题进行研究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分析我国城市环境污染的现状及原因分析,最后提出了有效防治城市环境污染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城市环境污染;原因分析;大气污染;水污染Abstract: with the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he acceleration of urbanization, urba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problems more and more get the attention of the whole society. Urbanization brings a series of environment problem increasingly, already affect China's economic and soci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continue to cause a series of social stability problems. On city environment pollution problems related research has important realistic meaning,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urban environment pollution and analyzes the reasons,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编制规范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编 制规范

目次 前言 (1) 引言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范围............................................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错误!未定义书签。 3 术语和定义...................................... 错误!未定义书签。 4 总则............................................ 错误!未定义书签。 5 工作程序........................................ 错误!未定义书签。 6 矿山地质环境调查................................ 错误!未定义书签。 7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 错误!未定义书签。 8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分区.................. 错误!未定义书签。 9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措施.................. 错误!未定义书签。 10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文本编制......... 错误!未定义书签。附录A(规范性附录)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分级......... 错误!未定义书签。附录B(规范性附录)评估区重要程度分级............... 错误!未定义书签。附录C(规范性附录)矿山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分级..... 错误!未定义书签。附录D(规范性附录)矿山生产建设规模分类............. 错误!未定义书签。附录E(规范性附录)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程度分级......... 错误!未定义书签。附录F(规范性附录)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分区... 错误!未定义书签。

水工环地质调查野外记录要点

基本记录格式 水工环地质调查除固定水文观测点采用表格记录形式外,其余建议采用单独野外记录簿记录。基本格式建议如下: 年月日星期天气气温﹡地址:(记录到村,详细可以到小地名,如:沟等) ﹡目的:1:1万水文(工程、环境)地质调查 ﹡路线:自至(途径) ﹡人员:记录: ﹡点号:S1(至Sn,水磨湾地段编号);Q1(至Qn,青庙子地段编号);L1(至Ln,梨树坪地段编号) ﹡位置:(以标志性地标为基准,如:××沟口100°方位北20m、或××民居后等)与点位和坐标不是重复的,利于后期寻找或补测。 ﹡点位(坐标):(建议大地坐标和地理坐标全部填制) ﹡点性:建议除标明水文观测点、工程观测点、环境观测点外,进一步细化,如水文观测点中包括井、泉、民用采水点等,依据实际可进一步划分的应在“描述”栏中详细记录;工程及环境观测点同理,应注意水、工、环是一个整体。 ﹡描述:首先详细记录该点地貌、地质情况,其次依据点性做侧重描述。(考虑到后期开发,应加强矿体周围的观测记录。) 1、水文方面:对象水体的类型(上升泉、裂隙(潜)水、岩溶水、等);对象水体的基本特征:色、味、温度、气味、透明度、流速、流量、水位标高、周围植被发育情况、甚至水生动植物情况等。依据基本地质对含水层或隔水层进行划分,含水层的富水性、进一步的推测其补给源、排泄渠道及成因。走访了解对象水体的时间性(长期、季节性、暂时性等)及相应流量等参数做大概了解。水质方面集中某一时段统一取样,各分部要对水样取样点做到心中有数。 水文观测孔依据规范测定其稳定水位标高并记录,以和后期水文孔抽、注水试验做对比。 2、工程方面:侧重于岩石物理力学方面,重点描述岩石构造,节理,裂隙,稳定性、整体性、(抗)风化程度等,加强层、节理产状的测量和积累,后期要

世界环境问题及解决方法

---------------------------------------------------------------最新资料推荐------------------------------------------------------ 世界环境问题及解决方法 世界环境问题及解决方法关键词:世界环境问题臭氧空洞酸雨破坏治理措施摘要:中文版:本文提出了世界上十大环境问题就其中两个做出分析。 总结了臭氧空洞与酸雨破坏的原因,综述了这种环境问题对人类的危害,通过研究其构成成分和产生的人为原因,对如何治理环境问题提出了展望,提出了如何治理这两种环境问题。 英文版:In this paper, the world's top ten environmental issues on the two of them to analyze. Summarize the reasons for the destruction of the ozone hole and acid rain, the hazards of such environmental problems on human, by studying the composition and man-made causes, the outlook on how to govern environmental problems, how to govern these two environmental issues .正文: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人类持续消耗着世界上的资源,如煤炭,石油,但这也就是许多环境问题出现。 现在最明显的是个环境问题是: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生物多样性破坏,酸雨,森林锐减,土地荒漠化,资源短缺,水环境污染严重,大气污染和固体废弃物污染。 而接下来将就其中的几个问题分析原因以及解决方法。 一.臭氧层破坏臭氧层是指大气层的平流层中臭氧浓度相对较高的部分,其主要作用是吸收短波紫外线。 1/ 11

江苏省扬州中学教育集团树人学校鲁教版高中地理选修六1.2环境问题及其实质教案

第一单元环境与环境问题 第二节环境问题及其实质 【课程标准要求】 【设计思路】 对于环境问题,只有明确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才能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解决各类环境问题,因此,本课的内容是学习各类环境问题的基础。 本课的内容要求通过分析、归纳,构建知识体系,掌握地理基本原理,其认知过程应该利用案例分析,通过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理解概念的内涵。从教学方法看,本课可以灵活运用问题导学法、案例分析法、合作讨论法等多种方法组织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充满生机的探究性活动中掌握学习目标。 【知识构建】课程标准关于本课的“标准”是“说出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其具体要求应该包括三个方面:一是需要知道什么是环境问题,环境问题有哪几种分类方法。二是了解环境问题的发展过程。三是理解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和实质。并根据“标准”的本质特征进行知识建构,其框架结构结构如图1所示。

图1 【教学目标】 1.结合实例,说出环境问题的概念,以及环境问题的两种分类方法。 2.通过了解环境问题的发展历史,说出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3.通过环境问题及产生原因的探讨,认识环境问题的实质。 【重难点分析】 依据课程标准,可将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确定为“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及环境问题的实质”。 本课重点和难点可以从两方面进行理解:一是从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的角度,说明当今人类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等全球性的问题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问题,人口问题是环境问题产生的最重要的因素,也是根本原因;资源问题是环境问题产生的另一个重要原因;而传统的发展观造成了全球范围内的严重环境问题。二是通过分析环境问题发展过程和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让学生理解环境问题的实质是发展问题。 【课前准备】 提前一周布置学生考察学校或家庭所在地区面临的环境问题,这些问题主要是环境污染还是生态破坏?如果是环境污染,其污染源主要有哪些?如果是生态破坏,其主要表现有哪些? 课前做好学习小组的组建与分工工作。建议每个小组以4-6人为宜,每个小组成员在教室中的座位邻近,可以随时集中起来围坐在一起。每个小组确定1名小组长,1名记录员,1名发言人,1名纪检员。提前为每个小组打印好“小组合作学习研讨过程记录表”(如表1所示),以便在讨论过程中及时记录学习情况。

我国目前主要环境问题与解决对策

我国目前主要环境问题及其解决对策 目前主要环境问题 我国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这是我国的又一基本国情,从这方面看,中国无疑是“地大物博”,这是我国自然资源的优势,也是中国人引以为自豪的。然而,由于中国人口基数大,致使人均资源占有量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这又是我国自然资源的劣势。“总量大”与“人均占有量少”形成强烈反差,加之自然资源的分布不平衡,气候、地理条件的限制,以及多年来一切利用不尽合理、科学,造成资源的巨大损失和浪费,我们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将长期面临严峻的资源紧缺形势。所以,如何开发利用和有效地保护资源,已成为现代化建设中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要重视环境问题,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在我国目前正面临着十分严峻的环境问题,造成环境问题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而来自人口的压力,构成了对中国生态环境最大的威胁。加之中国的工业化起步晚、起点低,而且面临快速发展的形势容易使人们只注重眼前利益而忽视长远利益,注重经济而忽视生态,以损害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繁荣,种种原因导致了我国的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目前的环境状况主要数据如下: 1〕大气环境污染 * 据《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显示,1997年,我国城市空气质量仍处在较重的污染水平, m范围之间,全国年均值为北方城市重于南方城市。二氧化硫年均值浓度在 3~248 微克/3 m。以下是近期一些图表显示了污染的程度。(图 1 和图 2) 66 微克/3 * 我国目前的空气污染相当于发达国家五六十年代污染最严重时的水平。大气污染以煤烟性污染为主,主要污染物为烟尘和二氧化硫,其中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约占70%。大气污染对气候的影响很大,大气污染排放的污染物对局部地区和全球气候都会产生一定影响,尤其对全球气候的影响,从长远的观点看,这种影响将是很严重的。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

矿山地质环境调查

矿山地质环境调查 1 定义 矿山地质环境是指矿床及其周围地区矿业活动影响到的岩石圈部分(岩石、矿石、土壤、地下水及地质作用和现象),与大气、水、生物圈之间相互联系(物质交换)和能量流动,组成的相对独立的环境系统。 1.1矿山环境地质问题是指矿业活动与地质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所产生的地质环境破坏和环境污染等问题。 2 总则 2.1 矿山地质环境调查是实施省(自治区)级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和矿山地质环境监督管理的技术工作依据。 2.2 矿山地质环境调查是针对生产矿山和闭坑矿山环境保护服务的基础性、战略性工作,为矿山环境整治、矿山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规划提供基础资料,为制定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则提供科学依据。 2.3 矿山地质环境调查要求基本查明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中遇到和诱发的环境地质问题对地质环境的影响与破坏,摸清底数,做出现状评价、预测分析。 2.4 矿山地质环境调查区范围不能局限于矿山用地面积之内,应将矿业活动影响范围作为调查区范围。 2.4.1 矿产资源重点开发区范围应包括区域地质单元和影响的流域。 2.4.2 矿区地质环境调查区范围应根据矿区矿业活动对周围地质环境的整体影响确定其范围。 2.4.3 单个矿山地质环境调查区范围应根据矿山矿业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和破坏确定其范围。 2.5 矿山地质环境调查任务: 2.5.1 调查矿山地区社会经济概况和矿业活动。 2.5.2 调查研究矿区地质环境条件及其特征。 2.5.3 查明矿山主要环境地质问题及其影响与危害。 2.5.4 调查、总结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和生态系统恢复治理的经验与教训。 2.5.5 对矿山地质环境作出综合评价,提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划建议。 2.5.6 建立矿山地质环境信息系统。 3 工作程序: 工作程序框图

环境问题及其实质

第一单元环境与环境问题 1.2环境问题及其实质 同步测试 一.选择题 1、按发生的先后顺序以及发生机制可将环境问题分为() A、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B、原生环境问题和次生环境问题 C、城市环境问题和农村环境问题 D、人为环境问题和自然环境问题 2、下列属于原生环境问题的是() A、印度洋海啸 B、洛杉机光化学烟雾事件 C、日本水俣事件 D、内蒙古草场的退化 3、下列有关环境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个人行为不会影响整体环境 B、人类对资源的需求是有限的 C、一个地区或国家的环境污染事件不可能涉及到其他国家 D、短期经济利益与长远环境效益相矛盾 4、发展中国家的次生环境问题以什么为主() A、水污染 B、大气污染 C、环境污染 D、生态破坏 5、下列有关环境问题产生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华金谷地的地下水被过度抽取,造成地面沉降 B、全球变暖是由于人类向大气中大量排放氟利昂造成的 C、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景观是风力侵蚀的结果 D、自氧层遭到破坏是由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过多 6、环境问题的实质是() A、经济问题 B、社会问题 C、发展问题 D、协调问题 7、发展中国家环境问题比发达国家严重的原因是() A、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发展速度比发达国家快 B、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速度过快,环境承受着发展和人口的双重压力 C、发达国家不愿意到发展中国家投资设厂 D、发展中国家有足够的能力进行环境保护,在环境问题发生后,不愿意及时充分解决

8、下列现象中,不属于原生环境问题的是() A、山西的农作物遭受寒潮的袭击 B、臭氧层出现空洞,从而危害人体健康 C、我国因水旱灾害,每年损失巨大 D、2000年春夏之交我国北方不少地区出现蝗虫灾害,农作物因此而减产 读下图,回答9-10题 9.这幅漫画说明() A、山区的经济发展必须以旅游资源开发为中心 B、过度砍伐森林,使水土流失严重,湖泊面积缩小,生态平衡失调,导致经济受损 C、山区交通落后,开发旅游资源十分困难 D、山区旅游开发不能建设度假村 10.下列各项中,可以使漫画所示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是() A、从外地引水,发展该地水上度假村 B、开展滑沙、沙浴等活动,发展旅游业 C、进行沙疗、建立疗养院 D、植树造林,几年后发展林果加工厂 11、读经济发展与环境的关系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浅谈我国当前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产生原因及其解决方法

浅谈我国当前存在的主要生态问题、产生原因及其解决方法 由于人们对于经济效益的热衷和对金钱的崇拜,世界范围内自然生态平衡逐渐被打破,以破坏环境来换取表面上的经济增长的现象随处可见。这一现象在中国尤为严重,我国的环境形势不容乐观。研究我国当前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原因,对于我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经调查研究,目前我国存在的生态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耕地面积急剧减少 我国土地广袤、幅原辽阔,国土总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但是可耕地资源十分有限。当前,我国人均耕地面积约为778平方米,不及世界人均耕地的三分之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耕地面积急剧减少。实施《土地管理法》之后,耕地减少速度趋缓,但仍为减少趋势。 耕地面积减少的原因多种多样,其中建筑占地最为严重,包括住房、工厂等的修建。在很多农村地区,出现了荒村或者是“村中荒”现象。荒村现象大多是由于整村迁移导致的。“村中荒”则是由于宅基地外要导致的,村子面积不断扩大,但村中间的老宅或倒塌、或用来放置废弃物品。这些都体现了农村建设规划的不科学、不合理。其次是铁路、高速公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占地。例如青藏铁路的修建,不可避免的占用了部分耕地资源。 二、土地沙漠化日趋严重 我国目前有沙漠化土地约7.1×105km2,占国土面积的7.4%;戈壁面积5.7×105km2,占国土面积的5.9%。更为严重的是,我国沙漠化土地每年正以2.1×103km2的速度扩展,相当于每年减少两个香港的土地。政府虽然实施了相关政策,如退耕还林,但效果微乎其微。

土地沙漠化现象在我国西北地区尤为突出,这些地区原本就处于干旱和半干旱的脆弱生态环境之下,由于缺水,动植物多样性不像其他地区那么丰富。再加上人类的过度开发,如伐木毁林,破坏了生态平衡,从而导致土地肥力下降、质量退化,最终变成沙漠。可以说我国土地沙漠化主要是由于过度的人类活动引起的。 三、森林资源缺乏且急剧减少 经统计,在世界160个国家或地区中,我国森林覆盖率位居第120位,人均占有林地面积位居第128位。可见,我国森林资源极度缺乏,是世界森林资源最少的国家之一。森林资源的缺乏给我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同时也阻碍了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森林资源缺乏、林地面积急剧减少是由于人类过度的伐木开垦、毁林造田,以及火灾、病虫害等原因引起的。森林面积的减少同时也加剧了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等灾害。 四、水土流失日益加重 水土流失是我国土地资源遭到破坏的最常见的地质灾害,以黄土高原地区最为严重。我国水土流失面积达150万平方公里,每年流入江河的泥沙量约为50亿吨,属于世界水土流失十分严重的国家之一。 造成我国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有两个方面,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从自然方面来看,主要有多山,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易冲刷;降水集中,多暴雨,冲刷力强;植被稀少,对地面的保护性差,易造成水土流失。从人为方面来看,主要有乱砍滥伐,植被破坏严重;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开矿及其他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等。 五、淡水资源严重缺乏 我国是一个淡水资源奇缺的国家。虽然我国的淡水资源总量为28 000亿立方米,

我国环境保护规划的分析与展望 廖永玲

我国环境保护规划的分析与展望廖永玲 发表时间:2016-11-10T17:12:57.350Z 来源:《低碳地产》2016年7月第14期作者:廖永玲[导读] 处理城市环境问题要变成城市规划无法或缺的关键问题,环境保护规划要引起人们的充足关注。 身份证号码:44160219840720XXXX 广东河源 517000 【摘要】城市规划对城市的发展起着非常关键的指导作用,但一直以来,因为城市规划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局限性,造成城市发展经过中形成了一连串的环境问题。所以,处理城市环境问题要变成城市规划无法或缺的关键问题,环境保护规划要引起人们的充足关注。 【关键词】环境保护规划;分析;展望 1.环境保护规划的重要性 城市规划是城市发展的指向标,引导着城市的发展路程,城市经济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得到成长。 当前,我国一些城市不重视环境保护规划,导致城市发展有了严重的环境问题,水质恶化、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堆砌、噪声扰民等环境问题屡屡出现。问题出现在当下,但问题的原因却是几年前、甚至十几年前环境保护规划缺失造成的。这充分体现了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忽视环境保护规划的恶劣后果。 城市经济发展得益于良好的城市规划,只有对城市建设统筹部署,合理规划,才能实现城市经济、社会等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而过去忽略环境保护规划导致多年以来许多城市的环境保护和城市建设不同步,人们盲目追求城市经济发展而不得不承受环境污染的恶劣后果,甚至环境污染还会吞噬经济发展的收获。因此,有必要重视城市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环境保护规划。 2.环境保护规划的主要内容 2. 1提高城市环境质量 环境保护规划的首要目的是提高城市中的环境质量,一方面要对当前状态尚好的土壤、大气和水域进行保护,尽可能摆脱污染的可能,脱离现有己被污染或将被污染的领域,从而使当前尚好的各种元素继续维持一个良好的状态。另一方面要对己经改善或处于持续改善过程中的大气、土壤和水域提供支持,确保其积极发展的状态不被阻断。 2. 2加强城市污染控制 环境保护规划的一个重要任务是污染控制规划,主要是针对一定Ix:域内的工业、农业、水域、空气和生活等方面己经形成或正在形成的污染问题制定治理和控制规划,其主要目的是控制污染发生、发展的进程,采取一系列措施,改善工农业和人们的生产生活环境。 2. 3完善市政基础建设 环境保护规划的第三个任务是通过梳理现有的环境保护措施和己经取得的成果以及失败的经验,找出市政基础建设在环境保护工作中起到的作用,并结合环境保护的目标和需求,对当前和今后的市政基础建设进行规划和完善,使其继续起到积极作用,并排除那些规划和建设不合理的部分。 3.城市发展经过中所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 中国在创建环境友好型的和谐社会中,人们价值观念没有意识到环境价值的属性,常常牺牲环境来得到经济发展。在城市规划建设的经过中,因为之前疏忽了环境问题,造成城市的很多水源被工业的污水所污染,使水环境的污染问题加剧了。同时,在运输业的发展中,应用了很多的燃油,形成了大量的粉尘、硫化物、氮氧化物等气体直接排入大气之中,居民的空气质量被严重的影响了,不但这样,因为硫化物、氮氧化物等过量,造成了雨水酸化情况,大多数发达城市都有酸雨的状况,使生态环境被严重的破坏了,大气酸沉降会把植物中无机化合物流失,酸雨的危害会让林木生长缓慢死亡,减产农作物,植物的表皮及角质层会被酸雨危害到,大大减弱植物的抗病虫害能力。土壤酸化控制了土壤微生物的活性,使土壤微生物的正常生态群落被破坏了,让有机物的分解使土壤养分流失得到减缓,土壤贫瘠,猖獗的病虫害。酸雨还让建筑物的腐蚀加剧了,使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减少了。比水污染问题却更为严重的固体废弃物的污染问题,在平常生活的经过中,居民已经形成了很多的生活垃圾,工业的发展也带来了很多的工业垃圾,还有解决垃圾的技术水平不高,常应用填埋的方式,填埋处理需要占用很多的土地,对大气、土壤与水体导致污染,破坏生态环境,危害人体健康。 4.城市环境保护规划的详细内容 环境保护规划,是一项综合性的决策问题,它是城市规划的一个关键的构成部分,是在城市总体规划基础上,依据对城市环境调查分析,所拟定的以保护人类生存环境、节省资源和污染减少为目标的总体规划系统。在中国,在城市总体规划中可持续性发展占据着特别关键的部位,同时,依照中国环境保护的现状要坚持“城市建设、城乡建设、环境建设3个建设的同步规划、进行与发展,完成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谐统一”的总方针、总战略。 5.在城市规划中要做好环境保护工作 5.1高度关注环境保护问题,把城市规划和环境保护相结合 中国城市在保持迅速发展的同时,面临着很多环境问题。导致这种情况的根本因素,是在城市规划时没有了解到环境保护的关键性,没有把城市规划和环境规划很好的综合起来,没有把环境原因纳入城市规划的整体布局中来思考。在当代中国,环境问题已经变成了制约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原因,环境保护的研究已是当务之急、燃眉之急。所以,城市规划中的环境保护问题是找寻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构建和谐环境的新途径。 5.2在城市规划之前,要把环境原因纳入城市规划的整体布局中来思考 现在,环境问题已经变成了限制城市经济发展的关键原因,所以在城市规划以前,要把环境原因纳入城市规划的全体布局中来思考。在城市总体规划时,城市发展限制性原因之一的观念是确立环境限制,并经过对关键的环境限制原因和潜在的污染源实施分析研究,科学界定城市的规模,选取合理的用地和交通运输方案。 5.3加强环境监督,增强环境执法 想要最大限度的确保城市规划中的环境保护工作,就一定要从源头上加强对环境的监督,而且增强对环境的执法力度。而城市的各级环保部门则要主动的拟定环保考核指标,而且落实责任制,这样环境才可以从严管理好,例如说大张旗鼓的展开环境执法检验活动等等,而其经过中还要实行重点检验和经常检验相结合、检验和整改相结合,对于严重违反环保法律、法规而且导致严重后果的单位、个人,一定要给予严格的、严厉的惩罚。

课时跟踪检测(二)环境问题及其实质

课时跟踪检测(二)环境问题及其实质 一、选择题 1.下列问题不属于环境问题的是() A.干旱地区土地沙漠化扩展 B.城市化进程加快 C.大气污染 D.热带雨林遭到大规模砍伐 解析:选B城市化进程加快为人类活动,不属于环境问题。 2.下列环境问题属于原生环境问题的是() ①地震②海啸③甲状腺肿大④台风 A.①②③④B.①②③ C.②③④D.①③④ 解析:选A原生环境问题包括自然灾害如地震、海啸、泥石流、台风、干旱等,还包括一些地方病如甲状腺肿大等。 阅读下列诗句,完成3~5题。 ①英国令人毛骨悚然的煤烟云飘然而至……城市如同面对中世纪的教皇。(挪威·易卜生) ②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李白·《秋浦歌》)(注:秋浦在今安徽省贵池县西,在唐代时是著名的银和铜的产地之一) ③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④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上述诗句描述的环境问题是生态破坏的是() A.①B.② C.③D.④ 4.诗句①描述的景色是与下列哪幅图片描述的一致()

A.甲B.乙 C.丙D.丁 5.诗句②描述的景象不会带来的环境问题是() A.植被破坏B.土地荒漠化 C.水土流失D.酸雨 解析:3.C 4.D 5.B第3题,英国与挪威远隔北海,煤烟云中的SO2等酸性气体可随西风扩散,形成酸雨;银、铜等有色金属的冶炼需要大量的煤炭和木材,产生大量的有毒气体和固体废弃物;诗句③描述的是荒漠景观;诗句④描述的是气候特征。第4题,诗句①描述的是酸雨。甲图表示水资源短缺,乙图表示水污染,丙图表示毁林开荒,丁图表示酸雨。第5题,安徽地处我国东部季风区,不会出现土地荒漠化。 读下图,回答6~7题。 6.这幅漫画说明() A.山区的经济发展必须以旅游资源开发为中心 B.过度砍伐森林,使水土流失严重,湖泊面积缩小,生态平衡失调,导致经济受损C.山区交通落后,开发旅游资源十分困难 D.山区旅游开发不能建设度假村 7.下列各项中,可以使漫画所示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是() A.从外地引水,发展该地水上度假村 B.开展滑沙、沙浴等活动,发展旅游业 C.进行沙疗、建立疗养院 D.植树造林,几年后发展林果加工厂 解析:6.B7.D第6题,直接据图分析可知,这幅漫画说明了过度砍伐森林,使水土流失严重,湖泊面积缩小,生态平衡失调,导致经济受损。第7题,植树造林、恢复植被,提高植被覆盖率,减轻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