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创造性解决问题课

创造性解决问题课

创造性解决问题课
创造性解决问题课

创造性解决问题

一、创造性思维特征

创造性思维特性?

1、流畅性,指发散思维的量。单位时间内发散的量越多,流畅性越好;

2、变通性,指思维在发散方向上所表现出的变化和灵活;

3、独创性,指思维发散的新颖、新奇、独特的程度。

二、创造性的产生

(一)、哪些管理问题需要运用创造性思维方法来解决

任何管理创新都是有成本的,并非所有的管理问题都需要运用创造性思维方法去解决,比如:

1、结构化的问题。对当下状态和期望状态很容易确定的结构化的问题,用常规的方法就可解决,不需要运用创造性思维方法去解决问题。比如在编制会计报表时出现一般的技术差错,或者库存现金与账面余额不符,解决这类问题,现状和期望状态就是很容易确定的,用专业的财务核对或盘点方法就可以解决,一般也不需要运用创造性思维方法。

2、规范性的问题。解决规范性的行为产生的管理问题,不需要运用创造性思维方法。企业的内部管理制度是一种约束部门和员工的行为规范,虽然制度可以创新,但是制度一旦确定下来就要严格遵守执行,违背了制度就要按规定接受处罚,解决这类问题不需要运用创造性

思维方法。

需要创造性思维的问题是非结构化和开放性的管理问题,这样的问题并非只有一种解决的可能性,或者并非只有一种答案。例如以下几种经典的管理问题:

1、如何改进现有产品以更好满足顾客的需求?

2、如何把握市场机遇推出新的产品和服务?

3、如何通过有效方法降低成本?

4、如何有效开发市场和增进销售?

5、如何通过更好的售后服务留住顾客?

6、管理者如何更加有效的利用时间?

7、公司如何更好地激励员工?

8、如何在不提高薪水的情况下留住优秀员工等等。

因为这些问题的期望状态和目标状态往往难以确定,解决这些问题的方式和方法也是多种多

样的,就需要运用创造性思维方法去解决。

(二)、运用创造性思维方法解决问题的前提和情境

运用创造性思维解决问题的前提,是在传统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已用光之后,仍然无法解决问题。对于那些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就能够解决的常规性问题,如果以往的和现成的方法仍然有效,内在主动创新的动力就不会很大,企业和员工也不会愿意支付创新的成本。之所以现在很多企业天天喊创新,但是做起来的时候仍然回到老路上去,就是因为走过去的老路和使用过去的方法可能暂时还有效。活在现状感觉很舒服的话,就不会主动去变革。

关键的问题是,这些在今天有效的管理方法,明天还会同样有效吗?在不规则发展和跳跃性变化的时代,传统的管理方法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德鲁克在《21世纪管理的挑战》一书中,指出了在管理理论和实务工作中至今被错误应用的的几项管理原则,比如,认为企业应该有一种正确的组织形态、应该有一种正确的管人的方法、管理专注于组织https://www.doczj.com/doc/658319533.html, 内部等管理原则,但是,德鲁克认为这些管理原则与现实远远脱节,它们“已经全数过时,

几乎快要变成一种讽刺”。

近期的“三鹿奶粉事件”,让整个行业几乎在一夜之间在全球范围内受到了严重的冲击,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变化,有的企业采取被动应付,有的企业则在第一时间做出了积极的反应和危机处理,整个奶制品行业未来必然面临一场优胜劣汰的重组和整合。更重要的教训在于,其他的行业和企业会从中受到什么启示?是隔岸观火、麻木不仁、依然如故,还是借此机会让自己的企业警钟长鸣,在变化之前进行积极的变革?德鲁克说:“在一个结构快速变迁的时期,唯一能存活的是那些能够领导变革的组织。”过去的企业是“适者生存”,未来的企业将是“变者生存”,因此,变化将是企业经营管理的常态,企业和员工能够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也变得日益重要。

(三)、创造性解决管理问题的过程

通常人们把“创新思维的过程”与“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过程”混为一谈,其实,两者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过程”,是用创新思维的方法解决问题的一般程序和步骤。“创新思维的过程”,是产生创意的思维活动的过程,是对创新思维活动规律的一种认识。解决问题需要创新思维来激发新的创意和洞见,但是有了新的创意和洞见只是为解决问题提供了“顿悟”和“灵感”,要想解决问题,还需要按解决问题的过程,把创意和洞见与“问题”结合起

来,形成切实可行的决策和行动方案。

运用创新思维的目的是更好地解决问题,“创新思维的过程”是为“解决问题的过程”服务的。创新思维的过程一般分为准备、酝酿、顿悟、验证四个阶段,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过程分为寻求目标、寻求事实、寻求问题、寻求创意、寻求解决、寻求认可六个阶段,在解决问题的每一个阶段,都需要运用创新思维来解决阶段性的问题。

以上都是在理论研究上对创新思维过程和解决问题过程的规律性的基本认识,还有专家学者发明了更为复杂的“解决问题模型”,把“解决问题”上升到似乎只有专家学者才能够胜任的一项“复杂工作”。这些理论对思维科学的研究也许是有意义的,在组织创新活动中也许是有启发和帮助的,但是,在个体的创新活动中,那些能够创造性解决问题的人很少是按科学的“解决问题模型”来思考的,也并没有意识到要严格遵守所谓的解决问题的过程和阶段。当创新

者坐下来沉思,或者凝望窗外思考的时候,他并没有提醒自己——我处在思考的“预备阶段”或者“寻求事实”阶段,他们通常是围绕要解决的问题,随心所欲和跳跃性的“遐想”,绞尽脑汁和翻来覆去的“苦思”,最后想出一个好的解决办法。与常人不同的是,他们“苦思”更专注,“遐想”更奔放,思维活动更活跃、思维角度更开阔。

(四)、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苦思遐想”法

创造型人才在创造性解决问题时,既不是漫无目的的“胡思乱想”,也不是毫无章法的“七想八想”,他们在潜意识中遵从了一个简单的思维法则:发散思考和焦点思考。

创造型人才“苦思遐想”的思考过程:

1、从苦思到遐想——“专注”和“别移”的过程。苦思是专注于问题,遐想是“移情别恋”,进行多角度、多方位的换位思考和横向思考。苦思侧重于逻辑思考,遐想侧重于联想思考。

2、从遐想到苦思——“发散”和“聚合”的过程。遐想是发散的过程,产生多种解决问题的洞见和创意,苦思是聚合的过程,思考的焦点集中于缩小现状与期望状态的差距,纵深求证。

3、从“苦思遐想”到产生“思想”——“顿悟”的过程。从纷繁的思绪中走出来,如拨云雾而见青

天,产生最优创意和行动方案。

这种思考形式与其说是思维的“过程”,不如说是“思维切换画面”更贴切,这三个思考转换的过程就像是电影画面的切换,是围绕问题反复性和跳跃性进行的。创造型人才在解决问题时,并不是按理论上的创新思维的“四个步骤”或者解决问题的“六个过程”,依照思维的逻辑来思考,创意思考本身是没有逻辑的,否则就不是“创意思考”。

思考的过程虽然没有逻辑,但是思考的焦点却有分寸和把握,创造型人才在创造性解决问题时,紧紧围绕三个方面,通过思维的“发散”和“聚合”,反复展开“焦点思考”:

1、围绕“现状”展开思考,识别和确定问题。常用的思维工具,比如“SWOT”分析、“5W1H”分析、结构分析、维度分析(空间性、时间性、必要性、数量维度、质量维度)等,都有助于对现状进行系统思考和确定问题,同时也使问题的“预期状态”逐渐明朗和清晰的呈现。

2、围绕“预期状态”展开思考,确定预期目标。运用逻辑思维、逆向思维、水平思考、联想

思维等思维方法来确立目标。

3、围绕“缩小差距”展开思考。综合运用多种创新思维方法,产生新观念、新洞见和新创意,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或理想方案,比如常见的系统思考方法,如头脑风暴、六顶思考帽、集

体研讨法、水平思考法、价值链分析等。

除了以上三个“问题焦点”之外,创新型的企业家和管理者在解决企业变革面临的管理问题时,也有三个思考的“管理焦点”,这三个焦点是在确定问题和解决管理问题的过程中需要不

断思考的:

1、围绕“组织”展开的思考。包括战略、组织机制、组织制度、企业文化等问题。

2、围绕“人”展开的思考。包括人力资源、激励机制、绩效考核及奖惩等问题。

3、围绕“产品和服务”展开的思考。包括产品和生产、销售和营销、利润和现金流、供应链

和服务链等问题。

抓住了这三个焦点,就抓住了企业变革的核心管理问题。创新型的企业领导者和管理者需要养成这样一种思维习惯:始终以“组织”、“人”、“产品和服务”这三个焦点为思考问题的起点和终点,创造性解决企业面临的变革难题和管理问题。

最后做个概括的结论。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苦思遐想”法,就是运用三个“思维切换画面”、围绕三个“问题焦点”、把握三个“管理焦点”去解决管理问题,这样创造性解决管理问题就变得简便易行,成为人人都可以掌握和运用的创新方法。

(五)、认识创造性破坏理论

创造性破坏理论是由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有熊彼特最有名的观点。他将企业家视为创新的主体,其作用在于创造性破坏市场均衡。他认为, 一个人由于“实现新的组合”而成为企业家,“而当他一旦建立起企业,并像其他人一样开始经营这个企业时,这一特征就马上消失”。因此,企业家是一种稍纵即逝的状态。按照他的定义,一个人在他几十年的活动生涯中不可能总是企业家,除非他不断“实现新的组合”,即:不断创新。简言之,创新是判断企业家的唯一标准。而这种动态失衡是健康经济的常态,通过打破市场均衡,迫使企业创新,获得市场的更大份额。

创造性破坏理论指出:当企业景气循环到谷底的同时,也是某些企业家不得不考虑退出市场或是另一些企业家必须要“创新”以求生存的时候。只要将多余的竞争者筛除或是有一些成功的“创新”产生,便会使景气提升、生产效率提高,但是当某一产业又重新有利可图时,它又会吸引新的竞争者投入,然后又是一次利润递减的过程,回到之前的状态。所以说每一次的萧条都包括著一次技术革新的可能,每一次技术革新的结果便是可预期的下一次萧条。企业只有懂得这一循环道理,把着力点放在新产品、新技术、新组织形式的竞争上,才会在成本或质量上占据优势,这才是企业有价值的竞争。这种竞争打击的不是不是现有企业的利润边际和产量,而是他们的基础和生命。

1、“破坏”在中国

中国的企业正处于一个组织性质和管理方式都在发生重大变化的时期,环境瞬息万变,社会的商业规则体系处于动荡摇摆之中。根据创造性破坏理论,这些处在社会转型时期的企业面临着变革的选择,但企业变革是一种模式与体系的转型,是一种内在系统的蜕变,是一种自我的超越。本质上是一种对旧有模式、体系、系统的破坏,并创造性地建立新的模式、体系、系统。这就使得企业变革具有不同程度的风险性。组织内员工对变革的接受与否,企业变革的方向是否适应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都直接影响着企业变革的成败。任何一场企业变革,都是一场观念的冲击、碰撞,变革的真正完成,在于观念的转变。

从一些生产行业来说,中国企业在这方面还是非常成功的。对全世界来讲,有很多企业把生产放到中国来做,而且中国的企业能够很快地探索出一个方式,怎样在这个环境中成功生存,怎样在这个环境当中去竞争。在我们进行这个讨论之前,其实已经有大量的生产性的企业都是“全球性破坏”的很大的受益者。具体来说,海尔是一个非常成功的公司,可以说,从张瑞敏接手海尔那天起,整个海尔再造的过程,就是一个“创造性地破坏”的过程,不是渐进式改良,而是革命性变革。海尔的文化再造是海尔再造的基础,那就是“转变观念”、“弃旧图新”。对于海尔而言,“创造性地破坏”就是“打破平衡、自我否定”。但是,我们为什么还要自我破坏、自我否定呢? 因为创新目标的定位不同。我们当时的目标是创中国的名牌。如果不创新,按照当时的产品质量永远做不到。所以我们才要破坏,破坏掉原有的思维定势,破坏掉原有的成功,破坏掉原有的安定局面,在这个非平衡结构当中,去寻求一个新的有序,海尔砸冰箱事件就缘于这一点。最后终于打入了国外市场。

2、企业的生存之道

企业变革充满复杂性,变革意味着要打破传统,创造新的企业理念,这就需要一个过程去适应变革后的新环境。那么在懂得创造性破坏的原理之后,企业该如可应用才能减小变革风险,有效创新,长久生存。

企业无论是自上而下的变革,还是自下而上的变革,都必须在企业内部得到广泛的认同。如果得不到企业大多数员工的支持,变革不可能取得成功。要使变革得到广泛的认同,必须在变革实施之前进行有效的沟通。因此,企业变革应该是先在组织中塑造出适合于变革的环境,并由领导人与组织成员一起去设计企业理想的将来。在变革实施之初,要花大力气协助员工跳出旧思维及经验法则,让整个组织能够一起思考、分析未来,从中理清目的及建立变革目标。企业变革措施的落实一定要有系统性和灵活性,相应的配套措施要跟上,一个组织重新调整了任务目标或经营模式,相应的组织体系、流程体系、薪酬考核体系必须跟进。与此同时,这些系统必须有持续更新的功能。另外我们还要知道,变革源于存在问题,而同时,变革本身又会产生问题,变革的量和速度越大越快,遇到的问题也就越多越复杂。其中有些问题在变革之前能够预料到,有些则是不能事先预料的。这就要求企业能够根据企业的战略原则和变革的原则,对整个变革过程进行管理控制,最终达到创新的目的。

创新不是盲目的,创新性破坏是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而不是目的所在,所以由企业的内外环境共同决定,只有有效的创新才能增强企业的竞争力,使企业不断发展,处于不败之地。所以对于一个企业来讲,要学会观察自己的环境,灵活运用创造性破坏原理,维持好市场的动态均衡。

三、解决问题的六把金钥匙

(一)、第1把钥匙:问题的鉴别——穿越困难的迷雾

解决问题的第一步是认清什么是需要解决的问题。各级经理人在组织中的不同角色也决定了他们关注的问题和解决的重点都有所不同。找到真正的重点,可以使问题的解决产生最佳效果。

(二)、第2把钥匙:问题的分析——潜入冰山的底部

问题是如何产生的?是否背后还有问题?有时候解决表面的问题需要花费很大成本,却只能治“标”;而解决背后的问题却只需花费较少的成本,却可以治“本”。关键是能否有效地找对背后的问题,并将其中一系列的因果关系整理清楚。

(三)、第3把钥匙:方案的创造——开启所有的可能

找对了问题,接着要想出解决的方案。在这一过程中,人们往往会陷入一些思维定势,而难以突破。最后或是畏惧不前,或是走回老路。解决新问题需要新方法,创造新方法则需要打破思维定势。创意每个人都有,只是不知道怎么发挥。只要掌握一些新的思维模式,你会发现创新其实是一件轻松又有趣的事情。

(四)、第4把钥匙:方案的规划——挑战严谨的极限

想到一个合理的方案后,就要制订实施计划,确定项目的步骤、进度和资源配置。在这个过程中经理人需要将任务分配到每一天、每一个人,并由此计算出各个方案的成本。只有在每个细节处考虑周全,才能为方案的决策提供最完备的依据。

(五)、第5把钥匙:方案的决策——做出理性的判断

如何将各组数据加以对比,对各项规划好的方案进行决策?决策需要有一套系统的方法和衡量的标准,对各项方案的优势与劣势加以评判;决策需要判断每项方案中可能存在的风险,以最小的风险换取最大的收益。

(六)、第6把钥匙:方案的执行——赢得团队的承诺

方案的有效实施依赖于团队力量,所以在执行前要建立共识。经理人的作用,不是说服团队成员认可你的方案,而是认真地倾听,使他们的想法都有被尊重和考虑的机会,然后赢得他们的承诺。

第七章:问题解决与创造性

第九章:问题解决与创造性 一、单项选择题 1. 发散性思维的主要特征有三个:变通性、独创性和_ A. 对样性 B. 迅速性 C. 流畅性 D. 价值性()C 2. 个人面对问题情景时,能独具慧眼,想出不同寻常的高见,具有新奇性,这反映了创造性的什么特征? _ A. 变通性 B. 流畅性 C. 独创性 D. 先进性(C ) 3?问题是给定信息和要达到的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被克服的_ A. 既定疑点 B. 理论假设 C. 刺激情境 D. 给定途径(C) 4. “对代数式a2 - 2ab + B2 进行因式分解,属于_的问题

A. 有结构 B. 无结构 C. 创造性 D. 认知性(A ) 5. 教科书中的练习题多属于_的问题 A. 创造性 B. 认知性 C. 有结构 C.无结构 (C ) 6. “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这样的问题属于_的问题 A. 有结构 B. 无结构 C. 一般性 D. 认知性(B) 7. 数学老师在教应用题时,一再强调学生看清题目,必要时可以画一些示意图,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 _ A. 牢记题目内容 B. 很好的完成对心里问题的表征 C. 有效的监控解题过程 D. 熟练地使用计算技能(B) 8. 个人应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从问题的起始状态到目标状态的过程,叫做_ A. 发现问题

B. 理解问题 C. 问题检验 D. 问题解决( D) 9. 下面选项中属于问题解决的是 A. 无目地的幻想 B. 穿衣等自动化的操作 C. 比较 D. 发明创造(D) 10. 从完整的问题解决过程来看,其首要环节是_ A. 发现问题 B. 提出问题 C. 分析问题 D. 理解问题(A) 11. 认知心理学将理解问题看作是头脑中形成的过程 A. 问题结构 B. 问题线索 C. 问题内容 D. 问题空间(D ) 12. 寻找解决问题的可能途径与方案,选择适当的解决问题的操作步骤的过程是_ A. 发现问题 B. 理解问题 C. 提出假设

教育心理学-第五章-问题解决与创造性思维

第五章问题解决与创造性思维 一、不定向选择题 1、瓦拉斯1926年提出的创造性思维阶段包括()。 A、准备期 B、交流期 C、酝酿期 D、豁朗期 E、验证期 2、以下属于问题解决的特点有()。 A、目的性 B、认知性 C、序列性 D、知识性 E、指向性 3、发散思维的主要特征是()。 A、集约性 B、流畅性 C、变通性 D、辐射性 E、独创性 4、下面关于无结构问题的表述,正确的是()。 A、无结构的问题在结构上具有不明确性 B、解法规则和答案上具有模糊性和开放性 C、解法规则和答案上具有唯一性 D、问题的初始条件可能是不明确的 E、无结构问题比有结构问题更能激发学习者的探究欲 5、哪些搜寻解法的策略会干扰问题图式的获得?() A、问题类比 B、想法——检验 C、问题分解 D、“手段——目的”分析 E、问题怀疑 6、创造性与智力的基本关系表现在()。 A、低智商不可能具有创造性 B、高智商可能有高创造性,也可能有低创造性 C、低创造性者的智商水平可能高,也可能低 D、高创造性者必须有高于一般水平的智商

E、高智商是高创造性的充分条件 7、在搜寻解法阶段,当学习者对一个问题一无所知时,学习者只能采用的策略是()。 A、问题类比 B、“手段——目的”分析 C、问题分解 D、想法——检验 8、“木头除了做桌椅板凳外,还能作什么用?”这属于发散思维的()训练方法。 A、用途扩散 B、结构扩散 C、形态扩散 D、方法扩散 9、基克提出了一个问题解决过程的模式,认为一般性的问题解决大致包括的阶段是()。 A、建立问题表征 B、搜寻解法 C、执行解法 D、评价 10、在规定的时间内,面对相同的问题,有的人能想出多种不同类型的答案。这反映了思维的()。 A、独创性 B、多维性 C、变通性 D、流畅性 11、高创造性者具有的个性特征包括()。 A、幽默感 B、好幻想 C、强烈的好奇心 D、独立性 12、为分析问题,找到解法,学习者可以采用的策略有()。 A、问题类比 B、“手段——目的”分析 C、问题分解 D、想法——检验 E、问题怀疑 13、下列选项中,属于无结构问题的是()。 A、1+1=? B、世界上有几大洋? C、有“世界屋脊”之称的是? D、衣服有哪些功能? E、如何治理空气污染?

教育心理学第九章-问题解决与创造性问题(整理)教学提纲

第九章问题解决与创造性? ? 简答 1)什么是问题?问题的成分及种类有哪些? 定义:给定信息和要达到的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被克服的刺激情境。 三个基本成分:1、给定的条件,即问题的起始状态;2、要达到的目标,即问题要求的答案或目标状态;3、存在的限制或障碍,起始状态到目标状态之间不是直接的,必须通过一定的认知活动或思维活动才能找到答案。 分类:有结构的问题(或界定清晰的问题)和无结构的问题(界定含糊的问题)。 2)举例说明什么是有结构的问题和无结构的问题 1、有结构的问题: 两个基本特征:①问题的明确性。问题的目标很明确,问题解决者可以很确切地知道他需要达到什么目标。问题的条件是明确给出的,而且问题的条件与目标之间具有对应性,所给的条件是解决问题所必需的,也是充分的。②解法的确定性。从条件通向目标的方法是确定的,有明确的算法规则,可以经过一定的推理转换而得出,而且答案是唯一的。这种问题一般是定义明确的、封闭性的问题。课本中的练习题多为这类问题。 2、无结构的问题: 无结构的问题在结构上具有不明确性,在解法规则和答案上具有模糊性和开放性,它往往与某些概念原理密切联系在一起。问题的一个或多个侧面是不明确的。比如问题的目标可能是不明确的,例如要在城市中新开通一条公交路线,是怎样的?再比如设计一堂好课,写一篇游记作文等。另外问题的初始条件也可能是不明确的,甚至是不充分的。相应的这类问题的解法具有模糊性和开放性,常常没有可以预见的、唯一的标准答案,而是有多种解法和思路,从不同角度看,各种答案都有一定的合理性,而且需要把一些知识综合起来。例如如何治理空气污染?需要物理化学、数学及社会科学等知识。在实际情境中的真实问题常常是无结构的问题。通常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究欲。 3)什么是问题解决?其基本特点是什么?(一般包括那些成分) 问题解决是指个人应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从问题的起始状态到达目标状态的过程。 特点:目的性、认知性、序列性。 6)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一)问题的特征:个体解决问题时,常常受到问题的类型、呈现方式等的影响。 (二)已有的知识经验。 (三)定势与功能固着:功能固着也可以看作是一种定势,即从物体的正常功能的角度来考虑问题的定势。即当一个人熟悉了某种物体的常用功能时,就很难看出该物体所具有的其他潜在的功能。 另外,智力水平、性格特征、情绪状态、认知风格和世界观等个性心理特性也制约着问题解决的方向和效果。7)在教学中如何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一)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与质量: 1、帮助学生牢固地记忆知识。 2、提供多种变式,促进知识的概括。

问题解决与创造性思维

陈琦、刘儒德主编《教育心理学》笔记——第八章问题解决与创造性思维 发布人:圣才学习网 发布日期:2009-10-22 浏览次数:1393 [大] [中] [小] 第一节问题解决的性质与过程 一、问题解决及其分类 (一)问题解决 问题解决就是通过一系列的思维活动来逐渐解除疑惑、得到明朗的理解的过程。 问题的解决一般都涉及以下要素:①初始条件②目标③障碍④解决方法 (二)问题的分类 1.结构良好问题 结构良好问题有二个基本特征。第一,问题的明确性。第二,解法的确定性。 在结构良好问题中,有一类问题被称为“谜题”(puzzle problems),这是较早的研究问题解决的认知心理学家所采用的问题。 学校情境中的结构良好问题一般都是与一定的知识领域相联系的。 2.结构不良问题 这类问题在结构上具有不明确性,在解法规则和答案上具有模糊性和开放性,它往往与某些概念原理密切地联系在一起。 在实际情境中的真实问题常常都是结构不良问题。结构不良问题常常与学习者的生活密切相关,因而能激发他们的兴趣和探究欲,而为了解决这种问题,学习者要自己明确问题的目标,并确定解决问题所需要的信息和技能。 二、结构良好问题的解决过程 图8.1结构良好问题的解决过程 (一)建立问题表征 解决问题首先要建立问题表征(problem representation),也就是要理解问题的意思,澄清问题到底是什么。学习者要分析问题的表述,明确把握问题的基本要点,包括问题的已知条件、所求的目标、各个条件与目标之间构成的基本关系以及可能的问题解决策略,也就是要建立问题表征。 值得注意的是,问题表征不是问题的客观的描述或存在形式,而是学习者自己主动地“建构”起来的心理表征。在分析、理解问题的表述时,学习者实际上需要激活、调动自己有关的背景知识,来澄清问题中蕴含的基本要点和基本关系,明确问题的结构。 在以往解决问题的经验的基础上,学习者会对各种问题的结构特征及其解法形成一定理解,这就在头脑中构成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图式(problem schema)。 研究表明,专家由于具有更丰富的领域知识,有更丰富、更精细的问题图式,因而可以更好地把当前的问题与有关的问题图式和原理知识联系起来,更快、更迅速地解决问题。 二、构良好问题的解决过程 (二)搜寻解法 基于上一环节所建立的问题表征,学习者要通过一定的方法分析初始条件与目标之间的关系,从而找出达到目标、解决问题的方法、路线。 学习者可以采用以下策略: 1.问题类比 研究表明,学习者并不总能看到当前问题与以往的问题之间的相似性,当给学生一些提示线索时,他们可以较容易地看到这种相似性,但如果不给他们提示线索,他们常常难以联想起自己曾解决过的问题。

第九章 问题解决与创造性(习题)

第九章问题解决与创造性 一、选择题: 1.问题是给定信息和要达到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被克服的【 A 】P138 A.刺激情境 B.既定疑问 C.思维状态 D.思维起点 2.已知条件和要达到的目标都非常明确,个体按一定的思维方式即可获得答案的问题称为【 C 】P138 A.明确问题 B.模糊问题 C.有结构问题 D.无结构问题 3.以下问题属于无结构的问题是【 B 】P138 A.数学应用题 B.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C.《背影》的作者是谁 D.2008年奥运会主办方是哪个国家 4、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 B 】P145 A.聚合思维 B.发散思维 C.想象 D.记忆 5、创造性的核心成分是【 B 】 A.创造性想象 B.创造性思维 C.智力技能 D.智慧水平 6、一位学生能征很短的时间内说出砖头的许多用途,表明他发散思维中哪一部分较强? 【 C 】P146 A.变通性 B.独创性 C.流畅性 D.深刻性 7、一位学生能够想到别人都没有想到的好答案,说明他发散心思维中的哪一部分较强? 【 C 】P146 A.流畅性 B.变通性 C.独创性 D.深刻性 8、学生解答问题时“一题多解”探求多种答案。这种思维形式是【 A 】P145 A.发散思维 B.聚合思维 C.概括思维 I).间接思维 9、人们往往认为书本是用来学习的,笔是用来写字的,而不容易想到它们别的方面的 用途,这种现象称为【 D 】P142 A.定势 B.原型 C.原型启发 D.功能固着 10、下面哪一点不属于问题解决的基本特点【 B 】P138 A.目的性 B.能动性 C.序列性 D.认知性 11、问题解决中最困难且最富挑战性的一个阶段是【】 A.表征问题 B.选择策略 C.执行策略 D.识别问题 L2、有利于创造性培养的家庭气氛应该是【 C 】P146 A.纵爱 B.放任 C.民主 D.严厉 13、下面关于创造性和智力的关系,正确的论述是【 C 】P147 A.高智商者一定高创造力 B.低创造力者一定低智商 C.高创造力者一定高智商 D.高创造力者不一定高智商 14、从解决问题的过程来看,其首要环节是【 A 】 P139 A.发现问题 B.理解问题 C.提出假设 D.检验假设 15、专家相对于新手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优势在于【 B 】 A.记忆容量大 B.归类和存储信息的组块大 C.知识容量大 D.动机强烈16、( )问题解决是指使用常规方法来解决有结构的、有固定答案的问题。【 A 】P139 A.常规性 B.发明性 C.创造性 D.无结构的 17、以下不涉及问题解决过程的学说有【 C 】P139 A.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 B.苛勒的顿悟说 C.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论 D.杜威的分阶段说 18、教科书上的练习题多属于【 A 】P138

创造性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 系统思维法

创造性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 学习目标 1.了解创造性解决问题常用基本方法的原理和实施办法; 2.灵活掌握这些方法的具体操作步骤,提高创造性思维的实践能力,学会多角度、有 条理地分析问题; 3.根据不同的方法和原理,尝试在工作中开展实践,寻找创意独特、新颖可行的问题 解决方法,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本章导言 人们学习创造性思维,是为了用这种思维模式解决现实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创造性思维发展至今,经过不断的完善与发展,已经形成了很多实用性、操作性都很强的应用方法,可以直接运用到经营管理、新品开发、技术更新等企业发展中去。要实现创造性解决问题,就必须掌握这些方法与技巧,使之成为激发创造力、寻找解决最佳解决方案的工具,成为超越对手的有力武器。 第一节系统思维法 系统思维方是一种运用系统论理论及成果,来创造新概念、新思路、新事物的方法。用系统思维考虑解决某一问题时,不是把它当作一个孤立、分割的问题来处理,而是当作一个有机的关联的系统来观察、分析、研究、解决。 一、系统思维法的原理与发展 从本质上说,系统思维法是人们以系统的观点,从整体与部分、整体与环境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及相互制约的关系中,综合而精确地加以考察和研究,以达到优化处理问题的方法。这一概念揭示了客观世界的某种本质属性,有无限丰富的内涵和外延。 系统思维法最基本的原理,来自亚里士多德的一句名言——整体大于各部分的总和。其含义是:一个系统,并不是组成该系统的各部分和简单相加,与各部分的简单相加相比,整体系统会产生更多的性质与功效,即所谓的“1+1>2”。 系统思维法是历史悠久而最有创造性的思维方法之一,在古希腊,就有德谟克利特“世界是包括一切的整体”之说;在中国,从老子、孙子,到五行相当、相克理论、中医的经络学说等,都闪烁着系统思维的光辉。上世纪贝塔朗菲吸收前人的优秀成果,创立了一般系统论,与控制论、信息论一起,被称为“三大论”,系统论作为一种普遍的方法论是迄今为止人类所掌握的最高级思维模式。 按照历史时期来划分,可以把系统思维方式的演变区分为四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古代整体系统思维方式——近代机械系统思维方式——辩证系统思维方式——现代复杂系统思维方式。 二、系统思维法的特点 系统是由相互作用和相互联系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第十章 问题解决与创造性的培养重点试题解析

高等教育心理学考试要点第十章问题解决与创造性的培养重点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 1.下面哪一个是“问题解决”?( ) A.回忆一个人的名字 B.幻想自己是“灰姑娘” C.用一个词来造句 D.荡秋千 2.常常用电吹风来吹头发,却没想过用它烘干潮湿的衣服,这种情况属于( )。 A.思维定势 B.原型启发 C.功能固着 D.酝酿效应 3.问题是给定信息和要达到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被克服的( )。 A.刺激情境 B.即定疑问 C.思维状态 D.思维起点 4.关于问题情境与问题解决关系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问题情境中所包含的事物太多或太少都不利于问题的解决 B.问题情境中的刺激模式与个人知识结构是否接近对问题解决没有影响 C.问题情境中事物的空间安排与问题解决没有关系 D.“心理眩惑”有助于问题解决 5.关于问题的种类,对代数式a2-2ab+b2进行因式分解属于( )。 A.一般问题 B.有结构问题 C.无结构问题 D.特殊问题 6.一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不墨守成规,不钻牛角尖,能随机应变,触类旁通,对l司一问题想出多种不同类型的答案,这表明其思维具有( )。 A.流畅性 B.变通性 C.指向性 D.独创性 7.问题解决的过程包括发现问题、理解问题、提出假设和( )。 A.思维程序 B.调查研究 C.验证假设 D.论证假设

10.创造性的基本结构中不包括( )。 A.创造性人格 B.创造性思维 C.创造性意识 D.创造性勇气11.创造性是指个体产生新奇、独特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 )。 A.智力技能 B.思维品质 C.思维程序 D.能力或特性 12.以下属于智力因素的是( )。 A.注意力 B.动机 C.情感 D.意志 13.教科书上的练习题多属于( )。 A.有结构的问题 B.无结构的问题 C.简单问题 D.复杂问题 14.由于看到鸟的飞翔而发明了飞机,这类创造活动的主要心理影响机制是( )。 A.原型启发 B.功能固着 C.负向迁移 D.定势影响 15.通过集体讨论,使思维相互撞击,进发火花,达到集思广益的效果的思维训练方法称为( )。 A.讨论法 B.头脑风暴法 C.启发法 D.用途扩散法 16.受先前活动影响而产生的心理活动的特殊准备状态称为( )。 A.原型启发 B.功能固着 C.负向迁移 D.定势 二、填空题 1.按照现代认知心理学的理解,问题就是在给定的信息和目标状态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加以克服的( )。

1-23 TRIZ——创造性解决问题方法

这是一门神奇的课程 前苏联国家机密 三星公司成功的基石 中国众多公司的竞争利器 三天 你的公司就会改变 你的人生就会改变 一、【课程背景】 北京时间12月4日晚间消息,汤森路透4日评选出2012年全球创新力企业(机构)百强,共47家美国企业、32家亚洲企业、21家欧洲企业上榜。虽然中国专利申请数量领先全球,但由于专利质量及影响力不足,中国公司无一上榜。 创新是经济增长和成功的基石,专利数量是衡量创新力的重要指标。 全球创新力百强企业在2011年的市值加权营收平均增长15%,表现普遍优于标普500指数,财务健全方面也处于明显优势。 创新有自己独特的规律和方法,这就是前苏联国家机密——TRIZ,这项技术会帮助中国的企业快速找到创新的方法,增加专利申请的数量和质量,早日进入全球创新力排行榜。 创造性解决问题方法(TRIZ)(萃智)是前苏联伟大的发明家根里奇.阿奇舒勒先生总结创造的一套完整的发明创新理论与方法集成。是到目前为止世界上最先进而实用的发明创新的方法学,被誉为解决发明问题的神奇的点金术。在美日被称为超级发明术;TRIZ(萃智)是从全世界200多万件高水平的发明专利中总结提炼的一整套解决发明难题的分析方法、分析工具、发明原理、解题模型、标准解法等系统工具与方法,完全改变了过去研发工作中靠千百次的反复试验,或靠

专家的灵感突发而解决问题的方式。TRIZ(萃智)提供给发明者一个清晰的发明创新路线图。根据国内外大量的企业学习应用TRIZ(萃智)的实践结果,一个掌握TRIZ(萃智)理论的科技人员与不掌握TRIZ(萃智)的科技人员比较其发明创新能力提高6至10倍。科技人员、企业工程技术人员通过学习TRIZ(萃智)理论,可以由普通的专业人员突变成为一个新型的创新发明技术精英,大大提升人的价值,可为企业创造极大的经济效益。 目前众多世界知名企业都已经在研发设计流程中实施TRIZ,使用TRIZ解决每天遭遇的实际问题,帮助他们提高产品研发效率,降低研发成本,提高企业整体创新能力甚至用来建构未来科技的发展策略。TRIZ目前正由福特、摩托罗拉、三星、3M、飞利浦、LG、Bosch、西门子、中兴通讯、华为、美的、南车集团等企业广泛推行。 应用TRIZ的行业:成套设备制造、采掘技术、动力技术、家用电器、仪器仪表、航空航天工业、自动、机械制造、化学工业、医疗技术、电气技术、食品工业、电子技术、制药工业、汽车工业、包装技术、精密机械等,军工企业应用最为显著。 “你可以等待 100 年获得顿悟,也可以利用这些原理用 15 分钟解决问题。” ------前苏联发明家阿奇舒勒"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江泽民 二、【课程目标】 1、了解TRIZ 的基本概念,创造力相关基本概念; 2、定义技术矛盾,利用矛盾矩阵解决问题; 3、利用物场分析和标准解系统解决问题; 4、了解 ARIZ 的结构,掌握定义宏观和微观级别物理矛盾的方法; 5、综合利用 TRIZ 工具求解技术问题。

第五章问题解决与创造性

1.什么是问题解决问题解决有何特点 心理学上所研究的“问题解决”中的“问题”,不是肯定、否定、或简单一句话即可以回答的问题,而是那些必须运用一系列认知操作程序才能解决的“难题”。概括起来,问题是指这样一种情境:个体想做某件事,但不能立即知道做这件事所需采取的一系列行动。问题包含四个成分:(1)问题情境;(2)已有的知识、技能;(3)障碍;(4)方法。 问题解决是指对问题形成一个新的答案或解决方案。这一答案不是简单应用已经学过的规则,而是对已有的知识、技能或概念、原理进行重新改组,形成一个适应问题要求的方案。 问题解决有以下特点: (1)问题解决所遇到的问题是新问题,即第一次遇到的问题。 (2)问题解决是一个思维的过程,它将已掌握的概念、原理根据当前问题的要求进 行重新转换或组合。 (3)问题一旦解决,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形成的原理或规则,就贮存下来,并成为学 生认知结构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问题解决是更为高级的一种学习活动。 2.有代表性的问题解决有哪些 关于问题解决的理论有许多,其中有代表性主要为试误说、顿悟说(相关内容参见第 3章)信息加工模式和现代认知理论等 信息加工理论从信息加工转换的角度来分析问题解决的过程,将问题解决看成是信息加工系统(即大脑或计算机)对信息的加工,把最初的信息经过加工转换成最终的信息状态的过程。他们认为,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主体会遇到各种问题情境,这些问题情境的综合就构成了问题状态,问题状态可以分为初始状态、目标状态以及从初始状态到目标状态的一系列中间状态。问题解决的目的就是设法从问题的初始状态一步步转变为目标状态。将一种问题状态转化为另一种状态的操作称为算子,问题解决的过程就是利用算子从初始状态转变到目标状态的过程。在这方面最有代表性的研究者当属纽厄尔和西蒙。 现代认知理论从认知的角度来解释人类解决问题的过程。他们既不利用动物也不借助于计算机,而是研究人类解决某类问题的实际过程。对问题解决技能的培养和教学具有更好的指导意义。其中有代表性的有:奥苏伯尔等人的模式;格拉斯的模式;基克等人的模式。 (1)奥苏伯尔和鲁宾森以数学问题的解决为原型,提出问题解决一般要经历四个阶段: 第一,呈现问题情境; 第二,明确问题的目标和已知条件,将问题情境与已有的知识基础或认知结构联系 起来; 第三,填补空隙,这是解决问题的核心,即根据已知条件和目标,根据有关背景命题、某些原理或策略来填补问题空间; 第四,解答后进行检验。 这一模式的特点是不仅描述了解题的一般阶段,而且指出了原有认知结构中各种成分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不同作用,为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指明了方向。但是,这一模式是以数学中的几何问题解决为原型的,并不全适于其他学科的问题解决,所以缺乏一般性。 1 2 3 4 5

高等教育心理学 第十章 问题解决与创造性的培养模拟题

一、选择题 1.下面哪一个是“问题解决”?( C ) A.回忆一个人的名字B.幻想自己是“灰姑娘” C.用一个词来造句D.荡秋千 2.常常用电吹风来吹头发,却没想过用它烘干潮湿的衣服,这种情况属于( C )。 A.思维定势B.原型启发C.功能固着D.酝酿效应 3.问题是给定信息和要达到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被克服的( A )。 A.刺激情境B.即定疑问C.思维状态D.思维起点 4.关于问题情境与问题解决关系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 )。 A.问题情境中所包含的事物太多或太少都不利于问题的解决 B.问题情境中的刺激模式与个人知识结构是否接近对问题解决没有影响 C.问题情境中事物的空间安排与问题解决没有关系 D.“心理眩惑”有助于问题解决 5.关于问题的种类,对代数式a2-2ab+b2进行因式分解属于( B )。 A.一般问题B.有结构问题C.无结构问题D.特殊问题 6.一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不墨守成规,不钻牛角尖,能随机应变,触类旁通,对l司一问题想出多种不同类型的答案,这表明其思维具有( B )。 A.流畅性B.变通性C.指向性D.独创性 7.问题解决的过程包括发现问题、理解问题、提出假设和( C )。 A.思维程序B.调查研究C.验证假设D.论证假设 10.创造性的基本结构中不包括( )。 A.创造性人格B.创造性思维C.创造性意识D.创造性勇气

11.创造性是指个体产生新奇、独特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 )。 A.智力技能B.思维品质C.思维程序D.能力或特性 12.以下属于智力因素的是( A )。 A.注意力B.动机C.情感D.意志 13.教科书上的练习题多属于( A )。 A.有结构的问题B.无结构的问题C.简单问题D.复杂问题 14.由于看到鸟的飞翔而发明了飞机,这类创造活动的主要心理影响机制是( A )。 A.原型启发B.功能固着C.负向迁移D.定势影响 15.通过集体讨论,使思维相互撞击,进发火花,达到集思广益的效果的思维训练方法称为( B )。 A.讨论法B.头脑风暴法C.启发法D.用途扩散法 16.受先前活动影响而产生的心理活动的特殊准备状态称为( D )。 A.原型启发B.功能固着C.负向迁移D.定势 二、填空题 1.按照现代认知心理学的理解,问题就是在给定的信息和目标状态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加以克服的( 情境)。 2.问题解决有两种类型:一是( 常规性问题解决);二是( 创造性问题解决)。 3.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于20世纪初提出的一种阐明解决问题的性质和过程的模式,认为问题解决是一个尝试错误性质的渐进过程,一个通过尝试,错误的行为动作逐渐减少,正确的行为动作逐渐增加,最终形成固定的、稳定的刺激一反应联结的过程。这就是( 尝试——错误模型)。 4.德国心理学家苛勒于1917年提出了一种阐明解决问题的性质和过程的模式。该模式认为问题解决要求看出问题情境中的各种关系,而对这种关系的理解是突然产生的,是一个( 顿悟)过程。 5.杜威的问题解决模型认为解决问题一般包括五个步骤,依次是:( )、( )、( )、( )、( )。

分析性和创造性解决问题

第X章关键能力:分析性和创造性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是每个人在生活、工作中都需要的一项技能,每天的每一个小时,人们都需要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在实际的岗位工作中,无论是员工还是管理者,从一定程度讲,他们的工作本身就是不停地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的方法有两种:分析性地解决问题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分析性地解决问题是我们经常使用的问题解决方法。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是我们较少使用的问题解决方法。但是,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却往往能够决定一个人职业发展的成败。 第一节分析性解决问题 分析性地解决问题依赖于系统化和逻辑化的方法。分析性解决问题需要按照以下四个步骤进行:第一步是定义问题。定义问题包括对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使重点放在问题的本质而不是问题表面现象上,即认识“真正的问题”。 例如一名员工不能按时完成工作,工作慢只是一个表面现象,不能按时完成工作的本质原因有可能是这名员工的身体不好,或者士气低落,或者缺少培训不能胜任工作等。 第二步是提出备选方案,制定出可供选择的问题解决方案。解决方案可以是一个或者几个,但是,考虑多种解决方案会使解决问题的速度和质量明显提高。 第三步是评估备选方案,评估和选择一个问题解决方案。在最后确定采用什么样的问题解决方案之前,我们必须仔细比较、权衡各种备选方案的优劣。在评估备选方案的同时,我们还应该考虑备选方案的可行性(或可操作性),例如该方案是不是违反国家法律?是不是符合预算?是不是适应企业实际?等。 第四步是实施问题解决方案。在实施问题解决方案的过程中,“小量成功”是一个提高实施效率的方法,即一点一点的对问题加以解决,先解决问题中最容易解决的部分,解决完成后再解决另一个容易解决的部分。另外,有效的实施还需要追踪。追踪不仅有助于确保问题解决方案有效的实施,还能提供信息反馈,保证和提高问题解决的质量。 第二节创造性解决问题的障碍 分析性解决问题能够显著的提高问题解决的有效性,但是,分析性解决问题具有局限性。学会和实践分析性解决问题的四个步骤不能保证解决所有类型的问题。如果我们面临的问题比较直接、备选方案比较容易确定、相关解决问题的信息比较容易获得、判断解决方案正确性的标准比较清楚时,可以很容易的使用分析性解决问题的方法解决问题。 随着商业社会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面临的问题越来越多样、越来越复杂,能够正确地分析性解决问题的前提条件越来越少,因此,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显得越来越重要。但是,大多数人在尝试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时候都遇到了困难。概念障碍是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最大障碍。 概念障碍是一种心理障碍,每个人都由概念障碍,只是程度不同。概念障碍大多是无意识的,很难被我们识别。下面的例子能够清楚地说明概念性障碍: 把同等数量的蜜蜂和苍蝇放进透明玻璃瓶子里,将瓶子水平放置并将底部朝向窗户。蜜蜂努力在寻找瓶子的出口,但是一直无法找到,都聚集在瓶子底部,直到疲劳而死。而苍蝇在不到两分钟的时间里,全部从底部相反的瓶子出口飞了出去。 蜜蜂的智力高于苍蝇。在这个例子里,蜜蜂理所当然地认为所有出口必定在光线充足的地方,而头脑

创造性问题解决(CPS)模式

14.4 创造性问题解决(CPS)模式 在众多的问题解决模式中,纽约州立大学水牛城分校创造力中心所发展的创造性问题解决模式(CPS),算是相当周延的。创造性问题解决模式(Parnes,1967),除了以系统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外,特别强调问题解决者在选择或执行方案之前,应尽可能想出各种多样的解决方法。创造性问题解决模式盖分为六个步骤,分别是:发现事实、发现问题、发现构想、发现解决途径、寻求接受。每个阶段又分为扩散性思考与聚敛性思考两阶段。兹将创造性问题解决过程六个阶段简介如下: (一)发现困惑 指困惑的发现在扩散阶段应该尽可能将过去的经验、角色,从目前的机会中放开出来;在聚敛阶段应该接受各种挑战,作有系统的努力,尽量反应出问题的情形。 (二)发现事实 指事实发现在扩散阶段应该广泛搜集资料,由许多不同的消息及观点来审视问题的情境;在聚敛阶段应该将大部分重要资料做出定义及分析。 (三)发现问题 指问题的发现在扩散阶段应该对主要问题及次要问题做出各种可能的陈述;在聚敛阶段应该将一个工作的问题陈述出来。 (四)产生想法 指想法的产生在扩散阶段应该对问题的陈述发展出很多的可能选择;在聚敛阶段能选择较具有独创及实用的意见。 (五)寻求解决方法 指解决方法的寻求在扩散阶段能列出可能的批判;在聚敛阶段能选择几个批判标准来加以评价,并且能让意见更好。 (六)寻求接受 指接受的寻求在扩散阶段能考虑所有可能的帮助或支持,并且发展潜在的实行步骤;在聚敛阶段能面对部份证实的方案采取行动计划。 问题解决过程由于一般固有方式无法加以解决,必须产生新的反应,使问题解决过程圆满。而创造性问题解决过程即是希望学习者在面对问题时,能跳脱问题的情境,从有别以往的知识、经验,作各种可能的反应,同时兼顾新奇性与实用性,以建立出具有创造性的问题解决方案出来。 不论信息再怎么发达,科技再怎么进步,问题解决终究需要人来加以主宰。过去由于人力、物力、社会结构单纯,各种问题解决藉由一些既有经验、方法即可以加以解决。然而当今社会现象复杂,各种问题层出不穷,一些现有物质条件也未能满足大众的需求,因此问题的解决或发现,是需要藉由创造力来展现更高的运作,使问题解决更能符合社会现象。问题解决过程若要具备有创造性,应该建立以下五个方式: (一)心思创造性 指心思的改变程度。问题解决过程应该敞开心胸、跳开既有的认知方式,使问题解决过程更新颖及独特。 (二)问题创造性 指问题的定义程度。问题解决过程对于问题的发现往往可以从问题的不同角度及多面性来加以进行。 (三)随机创造性 指来源的运用程度。问题解决过程可以运用周遭各种可能的相关事物、人物、情境线索来加以构想、解决问题。 (四)技术创造性

第九章问题解决和创造性的培养

第九章问题解决和创造性的培养 【评价目标】 1. 识记问题的实质与类型,问题解决的实质及其特点,创造性的实质及其鉴别。 2. 问题解决的信息加工观点,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及其影响因素,理解问题、问题解决、问题空间、算法策略、启发式策略、手段—目标分析策略、目标递归策略、定势、功能固着、问题情境、启发、创造性、发散性思维等术语。 3. 理解创造性思维的构成、创造性与智力、创造性与人格。 4. 举例说明在教学中如何训练大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用实例分析解决问题的主要策略及训练。 5. 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大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第一节问题解决与创造性概述 一、问题和问题解决 (一)问题的实质与类型所谓问题,是指个人不能用已有的知识经验直接加以处理并因而感到疑难的情境。按照现代认知心理学的理解,问题就是在给定的信息和目标状态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加以克服的刺激情境。问题一般包含三个基本成分:①给定:一组已知的关于问题条件的描述,即问题的起始状态。②目标:关于构成问题结论的描述,即问题要求的答案或目标状态。问 题解决就是要把问题的给定状态转换成目标状态。③障碍:正确的解决方法不是直接显而易见的,必须间接通过一定的认知操作才能改变给定状态,逐渐达到目标状态。 根据问题的明确程度可分为结构良好的问题和结构不良的问题。结构良好的问题指给定 状态、目标状态和用于转换状态的方法都很明确的问题。这类问题较易解决,而且可以确定某一解决方案或答案是否正确。结构不良的问题指给定状态、目标状态和用于转换状态的方法中有一项或几项缺乏明确界定的问题。结构良好问题与结构不良问题的解决策略是不同的,一般来说,可以将问题解决的策略分为算法求解策略和启发式求解策略。算法求解策略是保 证解决某一特定问题的一种方法或程序,是一种规则系统。启发式求解策略是一种通用的、适应面较广的问题解决策略,较多地被应用于复杂的定义和不完善问题的求解。通常学科教学中的许多问题都是结构良好的问题,而日常生活中的大部分问题都是结构不良的问题。 (二)问题解决的实质与特点 问题解决是指由一定的情景引起,个体按照一定的目标,经过一系列的思维操作使问题得以解决的过程。问题解决不是一种被动的、非自动化的加工,而是一种有目的的、主动的认知活动过程。纽韦尔和西蒙用问题空间的概念来说明问题解决的过程。问题空间是指问题解决者对所要解决问题的一切可能的认识状态,包括对问题的初始状态和目标状态的认识,以及如何由初始状态转化为目标状态的认识等。他们认为,问题解决就是在问题空间中进行的认知搜索,以找到一条从问题

教育心理学专题练习 第九章 问题解决与创造性

第九章问题解决与创造性 一、单选题 1.已知条件与要达到的目标都比较含糊,问题情境不明确、各种影响因素不确定,不易找出解答线索的问题称为()。 A.有序问题 B.无序问题 C.有结构问题 D.无结构问题 2.专家与新手相比,专家在专门领域的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能力都更强。最适当的解释是() A.专家有更敏捷的记忆品质 B.专家掌握了一般的记忆策略 C.专家的智力水平较高 D.专家在专门领域有更丰富的知识与特殊的记忆策略 3.下面哪一个是“问题解决”() A.回忆同学的名字 B.幻想自己是“公主” C.用一个词来造句 D.荡秋千 4.关于问题情境与问题解决关系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问题情境中所包含的事物太多或太少都不利于问题的解决 B.问题情境中的刺激模式与个人知识结构是否接近对问题解决没有影响 C.问题情境中事物的空间安排与问题解决没有关系 D.“心理眩惑”有助于问题解决 5.常常用电吹风来吹头发,却没想过用它烘干潮湿的衣服,这种情况属于() A.思维定势 B.原型启发 C.功能固着 D.酝酿效应 6.问题是给定信息和要达到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被克服的() A.刺激情境 B.既定疑问 C.思维状态 D.思维起点 7.问题解决的过程包括发现问题、理解问题、提出假设和() A.思维程序 B.调查研究 C.验证假设 D.论证假设 8.关于问题的种类,对代数式 A2-2、AB+B2进行因式分解属于() A.一般问题 B.有结构问题 C.无结构问题 D.特殊问题 9.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 A.形象思维 B.发散思维 C.辐合思维 D.直觉思维

10.“350+1896=”属于下列哪种问题() A.有结构问题 B.无结构问题 C.情境性问题 D.程序性问题 11.从完整的问题解决来看,()是首要环节。 A.解决问题 B.提出问题 C.发现问题 D.检验假设 12.学校情境中的问题解决主要是通过()实现的。 A.定势 B.讲解 C.启发 D.迁移 13.下列最符合真正的创造的是() A.鲁班发明锯子 B.高斯少年时做数字1-100的连加 C.找到远古时期的化石 D.陶渊明发现桃花源 14.下列属于问题解决的是() A.漫无目的幻想 B.走路 C.联想 D.发明创造 15“利用红色可以做什么”属于()发散思维 A.用途扩散 B.结构扩散 C.方法扩散 D.形态扩散 16.读文章标题,去猜测文中具体内容是属于()训练。 A.头脑风暴训练 B.自我设计训练 C.推测与假设训练 D.发散思维训练 17.以下不涉及问题解决过程的学说是() A.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 B.苛勒的顿悟说 C.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论 D.杜威的分阶段说 18.创造活动的原动力是() A.个性 B.好奇 C.创新 D.努力 19.一个人面对同一问题,能想出不同类型的答案,这表明他的思维有() A.流畅性 B.变通性 C.指向性 D.独创性 20.()是个体对一个问题所达到的全部认识状态,包括问题的起始状态、目标状态以及由前者过渡到后者的各中间状态和有关的操作。 A.问题 B.解决问题 C.理解问题 D.问题空间 21.由于看到鸟的飞翔而发明了飞机,这类创造活动的主要心理影响机制是() A.原型启发 B.负向迁移 C.功能固着 D.定势影响

创造性问题解决模式

创造性问题解决模式授课教师:洪荣昭教授

创造性问题解决模式 壹、思考模式 贰、创意决策与愿景分析 参、建构决策「指标化」 肆、结语 决策态度量表

创造性问题解决模式 一、创造性问题解决模式--思考模式 问题无所不在、无所不有,且有时解决一个问题伴衍另一些问题。但『面对阳光,阴影在您的背后』,意指面对问题者,才能没有放不下的事,而要如何面对问题,才不会被问题缠绊(如何面对阳光,而不被阳光灼烧双眼)。则必须有效地培养问题解决的思考模式、选择适当的思考模式,才能让问题解决『一了百了』。 (一)问题解决的基本模式 一般问题解决的思考,必须对问题有察觉力,再看问题的原因分析,才能寻找解决问题的对策。进一步而言,问题可能是方法不对,或条件不够,而无法解决。是以问题解决的主要历程,通常包含下列几个要件:(发现问题、问题原因分析、根据问题做可能的对策、验证对策、综合概念整理、新问题)。 图一:问题解决历程的基本架构 从问题解决历程的理论来看,问题解决的能力包含了: ①问题发现力、②原因分析力、③问题对策的假设力、④对策假设的验证力、 ⑤解决问题的概念整理力。 1. 问题发现力:能感知任何不寻常的现象,或和过去经验没有『共振』的现象, 换句话说,感知『该有的现象,却没发生,不该发生的现象, 却存在』。 2. 原因分析力:试着联想(水平、类似......)因果或作用,关系或多元关系,如 关系的包含性(inclusion)或排他性(exclusion),或性质 变化的判断、归纳。 3. 对策假设力:以过去的知识或经验来进行取代、扩展、重组、缩小、组合等 推论,找出解决问题可能的方法或概念。

创造性问题解决

“创造性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新探 在《小学数学创新教育实践》课题的研究中,我们尝试创设了一种新的“创造性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它是根据创新教育理论,遵循数学课程标准,运用科学性、艺术性、创造性的教学方法,以数学问题为依托。以讨论探究为手段,以促进学生的全面、主动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健康个性为目标的教学活动。 一、“创造性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原则 1.创造性原则。教师要激励学生提出更多更好的新问题、新观点,鼓励学生“教师没教过的也敢做”的创造精神,对学生的独辟蹊径、标新立异要及时给予肯定和强化。 2.探索性原则。面对数学问题和教学目标,教师要激励学生保持高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热情讨论,踊跃发言,善于交流,勇于探索。 3.问题性原则。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主动提出问题,独立地探究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老师没有讲过的也敢想”的问题意识,从中体验到自尊心和责任感,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 4.情境性原则。教师要想方设法,创设诸如生活、问题、讨论、交流、合作等多种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观察、实验、猜测、判断和推理中学数学、做数学、 用数学。 5.民主性原则。课堂教学氛围要互动和谐、生动活泼,师生、生生关系要民主平等。教师要主动引发学生自由发现、探索数学问题。切忌以老师的权威压制学生探索的积极性。 6.个体性原则。教师要根据学生自己已有的发展水平进行差异性教学,允许学生存在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上的时间差和程度差,注重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关注学生的求异思维尊重主体,张扬个性,发展特长,培养不同层面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二、“创造性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程序 “创造性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思路是:在教学中,教师向学生展示教学目标,创造性地创设出以教学耳标为中心的“问题”情境。让学生置身于这种情境中,自学初探并创造性地提出各种有意义的数学问题。然后。教师及时组织学生对提出的问题进行探索研讨。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最后通过应用评价来内化知识,发展能力,形成情感,完善建构。上述教学思路实际上是课堂教学过程发展的基本程序,我们把这个程序归纳为“设境引疑——创造质疑——讨论解疑——交流反馈——整合归纳——多元评价”六段式教学结构模式。 1.设境引疑。教师必须善于启发引导,创造性地设计数学“问题”情境,将课题内容转化为学生认识的矛盾、内在的需要。还要不断创造性地设疑激疑。让学生充分感受教材中所蕴含的各种数学矛盾和数学问题。

如何创造性解决问题

如何创造性解决问题 主讲:张老师Richard(复旦大学工商管理硕士(MBA),曾任某世界著名的的管理培训公司专职讲师多年,现为市场、销售等领域特约讲师) 课程对象:需要对自己一贯的工作方式进行反观和思索的在任的经理、主管;需要许多实用有效的解决问题方法的新上任的经理,以及任何想提高解决问题能力和技巧的人员。 【课程背景】 企业和个人在遇到问题的时候经常会面临以下几个挑战: 从问题发生到问题解决,花费的时间和资金远远超出可以忍受的范围; 遇到一些新问题,找不到合适的当前可以尝试的方法; 一些老问题解决后总是不断的重复发生,严重影响情绪和效率; 解决问题的方法提出后,在执行过程中经常遇到巨大的阻力; 团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各说各话,浪费大量的时间,却无法形成可以实施的方法。 【课程价值】 本课程将通过一个贯穿全过程的完整案例的剖析,同时穿插大量实际问题的讨论,帮助学员正确地面对问题,有效地分析问题,快速地解决问题,并且挖掘和发挥出自身的创新潜能,不断提出针对问题的创新想法,实现企业持续的改善和提升。 学员在课程结束后能够: 更好地进行跨部门和部门内部协作,提高解决问题的满意度,显著改善企业绩效;勇于面对问题,把问题视为不断改善的机会,并且解除焦虑、急躁、愤怒等不良情绪; 快速形成各层面对问题相对一致的定义,找到对企业和团队发展有益的共同目标; 找到在资源和能力范围内解决问题的方法,减少决策风险,提升团队和个人解决问题的执行力; 能够全面分析问题,避免经验主义导致的武断行为和决策;

利用创新工具讨论出多个、可行的、性价比高的方法,从容面对各种复杂情境;有效提升个人领导力,帮助他人成功。 适宜对象: 所有不同组织中各个层次的人员,中基层管理人员尤其需要 【培训内容】 1 、创造性解决问题概述 主要目标:帮助学员理解问题的定义从而重新选择问题的思考方式,把握解决问题的关键,清楚创新的核心价值,形成对于问题的共识,建立创造性解决问题所需的环境。 授课方式:讲解、讨论、练习、案例、点评 什么是创新 创新的核心价值在于解决问题 什么是问题 选择应对问题的态度 问题的四种类型 解决问题的三个关键因素 创造性解决问题的逻辑 发散思维的三个条件 2 、为问题设定合适的目标 主要目标:帮助学员理解:问题得到解决的关键在于设定合适的目标和选择合适的问题范围,为创新建立一个可以达成共识的良好前提。通过练习帮助学员合理选择问题的差距,并且寻找到创新的主要思考方向 授课方式:讲解、讨论、案例、点评 目标的来源 定义需要减小的差距 区别事实和态度 选择问题的范围 高质量的阐述问题 分析自身的资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