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复习卷 (126)(含答案解析)

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复习卷 (126)(含答案解析)

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复习卷 (126)(含答案解析)
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复习卷 (126)(含答案解析)

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复习卷 (126)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24.0分)

1.我们生活在不断变化的物质世界中,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铁水铸锅

B. 冰雪消融

C. 粮食酿酒

D. 酒精挥发

2.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溶液的是()

A. 面粉

B. 泥土

C. 高锰酸钾

D. 汽油

3.纯净的水属于()

①单质②化合物③纯净物④氧化物⑤混合物.

A. ①②

B. ②⑤

C. ③④

D. ②③④

4.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A. 氧气用于炼钢

B. 盐酸用于除铁锈

C. 干冰用作制冷剂

D. 碳酸氢钠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症

5.下列化学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A. 取用粉状固体

B. 检查气密性

C. 滴管用后不洗涤

D. 稀释浓硫酸

6.铈(Ce)是一种常见的稀土元素,已知铈原子的原子核内有58个质子和82个中子,该原子的核

外电子数为()

A. 24

B. 58

C. 82

D. 140

7.对下列现象所作的解释或结论错误的是()

A. 水结成冰--分子大小改变

B. 氢气燃烧--分子本身改变

C. 湿衣服晾干--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D. 空气受压体积变小--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

8.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 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生成刺激性气味气体

B. 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四氧化三铁

C. 木炭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明亮的白光

D.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雾

9.对下列成语的有关化学原理解释不合理的是()

A. 火上浇油--隔绝氧气

B. 煽风点火--为燃烧提供足够多的氧气

C. 釜底抽薪--燃烧需要可燃物

D. 钻木取火--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10.下列各组有机物两者间分别完全燃烧,得到二氧化碳与消耗氧气的质量比相同的一组是()

A. CH4和C2H4

B. CH4和CH3OH

C. CH4和C2H5OH

D. C2H4和C2H5OH

11.用“W”型玻璃管进行微型实验.将注射器中的过氧化氢溶液推入管中与二氧化锰接触,下列

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在过氧化氢的分解反应中,二氧化锰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改变

B. 若a处粉末是铜粉,能看到红色固体变成黑色

C. 若a处粉末是硫粉,b处应接有尾气处理装置

D. 若a处粉末是红磷,能看到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雾

12.高氯酸钾(KClO4)可用作火箭推进剂,其溶解度如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温度/℃20406080

溶解度/g 1.68 3.737.313.4

A. 高氯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B. 20℃时,将2g高氯酸钾溶于98g水可配制2%的溶液

C. 60℃时,高氯酸钾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7.3%

D. 80℃的高氯酸钾饱和溶液冷却至40℃有结晶现象

二、多选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6.0分)

13.在密闭容器内有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反应后X的质量为4g

B. 该反应的反应物是X、Y

C. 参加反应的X、Z的质量比为1:3

D. Y、Q的相对分子质量比为1:1

14.下列实验中,能够达到实验目的是()

A. 制备Cu(OH)2固体:用CuO与适量NaOH溶液混合,过滤

B. 鉴别Na2CO3溶液和NaOH溶液:取样,分别滴加稀盐酸

C. 除去CO2中的少量HCl气体:将气体依次通过饱和NaHCO3溶液和浓硫酸

D. 分离CaCO3和CaCl2固体混合物:加入足量的水溶解,过滤、洗涤、烘干

15.56克不纯的铁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生成1.8克氢气,则铁中混有的一种金属可能是()

A. 锌

B. 铝

C. 铜

D. 镁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2.0分)

16.生活离不开化学。现有①氮气,②活性炭,③甲烷,④盐酸,⑤石油,选择适当的物质填空(写

序号):能吸附异味的物质是______;食品包装袋中常用来防腐的是______;可用于金属表面除锈的是______;属于化石燃料的是______;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______。

17.过氧化钙(CaO2)是一种对环境友好的多功能无机化合物,与水反应生成一种碱并放出能使带火

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四、推断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7.0分)

18.A、B、C、D、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1所示,部分反应条件、反

应物及生成物己略去,图2所示的是A、B、D、E的相关信息,(重叠部分表示两种物质的共同点),请回答下列问题

(1)A、B的化学式分别______、______

(2)物质C的用途之一为______

(3)反应③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③______④______

(4)要实现反应①的转化,还需要一种具有______性的反应物。

五、流程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8.0分)

19.为了防止污染,用黄铜矿(主要成分是CuFeS2(二硫化亚铁铜)及少量含Zn的化合物)炼铜时,将

产生的废气、废液转换成工业原料,设计流程如图:(假定每一步都完全反应)

(1)废气处理后得到的产品X是______。

(2)写出步骤①中所发生全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3)向固体A中加入适量的硫酸铜溶液,充分反应后,所得固体质量不变,则锌和铁的质量比为

______。

(4)滤液a和滤液b中溶质的成分______(填”相同”或”不相同”)。

(5)若操作过程中物质的损失忽略不计,要生成8.4gB和9.6gD,则加入Zn的质量应至少大于

______。

六、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1.0分)

20.电影《火星救援》再一次引燃了人们对火星以及太空探索的热情。

(1)影片中,主人公依靠种植土豆来缓解食品短缺危机。请写出一种种植土豆中常用的钾肥的化

学式______。

(2)种植土豆需要大量的水分,主人公利用火箭燃料--液态联氨(N2H4)制得氢气,再将氢气引燃

得到了水。联氨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1所示,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3)为了抵御低温,主人公用含放射性元素“钚”的发电机取暖。钚元素的相关信息如图2所示,

它的原子核内的中子数是______。

21.t2℃时,将甲、乙各80g分别放在盛有100g水的两个烧杯中,充分溶解后,恢复到t2℃,现象

如图一,甲和乙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二。请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固体甲对应的溶解度曲线是______(填“a”或“b”)。

(2)M点的含义______。

(3)向烧杯①的溶液中继续加入15g甲物质,充分搅拌,发现固体先全部溶解,一段时间后又有

部分甲析出,你认为“全部溶解”的原因是______。

(4)将t2℃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时,所得溶液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______(填

字母)。

a.甲溶液仍为饱和溶液

b.两溶液质量甲<乙

c.两溶液中溶剂质量甲=乙

d.两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甲>乙。

22.(1)2016年底,沪昆高铁和云贵高铁即将开通,人们的出行将更加方便、快捷。结合所学化学知

识,回答下列问题:

①动车电路中导线大多是用铜制的,这是利用了铜的延展性和______。动车使用的金属材料大

多是合金而不是纯金属,这是因为合金具有更多优良性能,例如,钢比纯铁硬度______(填“大”

或“小”);

②动车表面喷漆除美观外,主要是为了防止外壳生锈,其防锈的原理是______;

③铝热剂是修建铁路时常用的焊接材料,其反应原理是在高温下,铝与氧化铁反应得到熔融的

铁与一种氧化物。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已知M、N、R三种金属存在如下反应:R+NCl2=N+RCl2;M+RCl2=R+MCl2,这两

个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都是______,M、N、R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______。

(3)将m克Zn和Fe的混合物中加入一定质量的CuCl2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将滤渣洗涤、干

燥后称量。质量仍为mg,对所得滤液和滤渣有如下四种判断:

A、滤液可能是无色

B、滤液中一定有ZnCl2和FeCl2

C、滤渣中的物质可能有3种

D、滤渣中加稀盐酸一定有气泡产生

以上判断正确的是______(填序号)。

七、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2.0分)

23.某兴趣小组利用下列仪器进行气体的制取实验,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B的名称是______。

(2)用高锰酸钾制取一瓶较纯净的O2,应选用的仪器是______(填字母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为______。

(3)实验室制取CO2可选用的仪器是______(填字母序号),检验该气体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4.“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是初中化学的基础实验之一。请回答下列问题:

(1)现欲配制一瓶500g溶质质量分数为0.9%的生理盐水,需氯化钠固体______g。

下列实验操作与目的分析均正确的一组是______(填序号)。

项目实验操作目的分析

A称量时,将取出的过量氯化钠放回原瓶节约药品

B溶解氯化钠时用玻璃棒搅拌增大氯化钠的溶解度

C称取氯化钠时,在天平两边托盘上各放一张质量相等的纸整洁美观

D最取所需水量时,视线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准确读数

(2)实验室若用15%的氯化钠溶液加水稀释成5%的氯化钠溶液,此时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

烧杯、玻璃棒、量筒和______。

(3)实验室若用恒温蒸发的方法将15%的氯化钠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其过程如图所示。与丙烧杯

中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同的是______烧杯中的溶液(填序号)。

八、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0.0分)

25.市场上某补钙制剂的说明书如图所示:请计算(不要求写计算过程):

(1)葡萄糖酸钙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

(2)葡萄糖酸钙中碳、氧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

(3)每天需补充的钙为______g;(保留3位小数)

(4)此钙片中含葡萄糖酸钙的质量分数为______.

26.10g碳酸钙与100g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计算

(1)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多少克?

(2)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3)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结果精确到0.1%)

-------- 答案与解析 --------

1.答案:C

解析:

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A、铁水铸锅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冰雪消融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粮食酿酒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酒精挥发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C。

2.答案:C

解析:解:A、面粉不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不能够形成溶液,故选项错误.

B、泥土不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不能够形成溶液,故选项错误.

C、高锰酸钾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选项正确.

D、汽油不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不能够形成溶液,故选项错误.

故选:C.

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它的基本特征是均一性和稳定性;只有被分散的物质在水中是可溶的,二者混合后才会形成溶液.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溶液的本质特征、各种物质的水溶性方面的知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3.答案:D

解析:解:纯净的水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同时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又属于化合物、氧化物.

故选:D.

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

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

物;

氧化物是由氧元素和另外一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判断纯净物和混合物时,就是判断物质的物质组成;判断是否是单质、化合物、氧化物时,既要判断元素组成,又要判断物质组成.

4.答案:C

解析:解:A、氧气用于炼钢,利用了氧气的助燃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

B、用稀盐酸除去铁锈,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

C、干冰用作制冷剂,是利用了干冰升华时吸热的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选项正确。

D、碳酸氢钠用于治疗胃酸过多,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根据物质的性质分析.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是化学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是物理性质.

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是初中化学最基本的概念,二者的本质区别是否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5.答案:D

解析:解:A、取用粉末状药品用药匙,瓶塞倒放,故A正确;

B、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图中所示操作正确,故B正确;

C、滴瓶上滴管是专用的,用后不能洗涤,故C正确;

D、稀释浓硫酸应将浓硫酸沿容器壁慢慢倒入水中,并不断搅拌,故D错误。

故选:D。

A、根据固体药品的取用方法进行判断;

B、根据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滴瓶上的滴管的使用方法分析;

D、根据浓硫酸的稀释方法及注意事项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

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6.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原子中相关微粒数目间的关系,根据在原子中,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分析解答即可,难度不大。

根据在原子中,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所以铈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核内质子数=58,故B正确;故选B。

7.答案:A

解析:解:A、水结成冰,分子间的间隔发生了改变,而不是分子大小改变,故选项解释错误。

B、氢气燃烧,属于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分子本身发生了改变,故选项解释正确。

C、湿衣服晾干,是因为水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运动到空气中去了,故选项解释正确。

D、空气受压体积变小,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气体受压后,分子间隔变小,故选项解释正确。

故选:A。

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8.答案:C

解析: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实验结论和实验现象的区别。

A.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生成刺激性气味气体,故选项A说法错误;

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四氧化三铁固体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B说法

错误;

C.木炭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明亮的白光,故选项C说法正确;

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没有雾,故选项D说法错误。

故选C。

9.答案:A

解析:解:A、火上浇油,是指燃烧过程中,添加可燃物,能使燃烧继续进行,不能隔绝氧气,该选项解释不合理;

B、煽风时,能使可燃物与氧气充分接触,从而促进可燃物燃烧,该选项解释合理;

C、釜底抽薪是指把可燃物移走,该选项解释合理;

D、钻木过程中,克服摩擦力做功,温度不断升高,当温度达到木材的着火点时,木材燃烧,该选项解释合理;

故选:A。

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二者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

灭火的方法有:移走可燃物,隔绝氧气,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本题主要考查了如何解释成语的含义方面的知识,可以依据包含的实质进行分析,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0.答案:D

解析:解:A.根据CH4和C2H4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和

,两个反应中得到二氧化碳与消耗氧气的个数比分别为1:2、2:3,因此完全燃烧得到二氧化碳与消耗氧气的质量比不相同;故A不正确;

B.根据CH4和CH3OH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和

,两个反应中得到二氧化碳与消耗氧气的个数比分别为1:2、2:3,因此完全燃烧得到二氧化碳与消耗氧气的质量比不相同;故B不正确;

C.根据CH4和C2H5OH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和

,两个反应中得到二氧化碳与消耗氧气的个数比分别为1:2、2:3,因此完全燃烧得到二氧化碳与消耗氧气的质量比不相同;故C不正确;

D.根据C2H4和C2H5OH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和

,两个反应中得到二氧化碳与消耗氧气的个数比分别为2:3、2:3,因此完全燃烧得到二氧化碳与消耗氧气的质量比相同;故D正确;

故选D。

根据组内物质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得到生成二氧化碳与消耗氧气的分子个数比;比较分子个数比,判断得到二氧化碳与消耗氧气的质量比是否相同.

根据化学方程式能表示反应中各物质在反应中的粒子个数比,利用物质的粒子个数比可判断反应中物质的质量比.

11.答案:D

解析:

根据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结合氧气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氧气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A.在过氧化氢的分解反应中,二氧化锰是催化剂,所以二氧化锰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改变,故A 正确;

B.若a处粉末是铜粉,铜与氧气在加热条件下生成氧化铜,氧化铜是黑色固体,所以能看到红色固体变成黑色,故B正确;

C.若a处粉末是硫粉,硫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有毒,不能直接排放到空气中,防止污染空气,所以b处应接有尾气处理装置,故C正确;

D.若a处粉末是红磷,红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五氧化二磷是白色固体,所以能看到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故D错误。

故选D。

12.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溶解度的相关知识,掌握溶解度的含义、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温度对物质溶解度的影响等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A、根据图表可知高氯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故A错误;

B、20℃时,高氯酸钾的溶解度为1.68g,所以20℃时,将2g高氯酸钾溶于98g水中,高氯酸钾有剩余,不可配制2%的溶液,故B错误;

×

C、60℃时,高氯酸钾的溶解度为7.3g,60℃时,高氯酸钾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7.3g

7.3g+100g 100%≈6.8%,故C错误;

D、根据图表可知高氯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减小,所以80℃的高氯酸钾饱和溶液冷却至40℃有结晶现象,故D正确。

故选D。

13.答案:AC

解析:解:由表中数据看出反应后Z的质量减少了12g,属于反应物,Y和Q的质量增加,属于生成物,分别生成了8g和8g,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X属于反应物应且参加了8g+8g?12g=4g,所以待测为8?4=4;有由此可知:

A、反应后X的质量为8g?4g=4g,故错误

B、由表中的数据,X属于反应物,Y的质量增加,属于生成物,故错误;

C、参加反应的X、Z的质量比为:4g:12g=1:3,故正确。

D、由表中的数据,可以求出Y、Q的质量比为8g:8g=1:1,但是不知道化学计量数,所以Y、Q的相对分子质量不一定比为1:1,故错误;

故选:AC。

根据借助质量守恒定律对反应物生成物先做出判断,再利用质量关系进行求解。反应中反应物质量会减少,生成物质量会增加,从而判断生成物与反应物,即可判断反应的类型。根据反应物与生成物质量相等可求出待测的质量、各物质的质量比等。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密封容器内各物质质量总和在反应前后相等,是解决此类问题的技巧。

14.答案:BC

解析:解:A、CuO与适量NaOH溶液不反应,故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B、Na2CO3溶液和NaOH溶液均能与稀盐酸反应,分别产生气泡、无明显变化,可以鉴别,故选项能达到实验目的。

C、HCl气体能与饱和NaHCO3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再通过浓硫酸进行干燥,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能达到实验目的。

D、氯化钙易溶于水,碳酸钙难溶于水,可加入足量的水溶解、过滤、洗涤、烘干得到碳酸钙,可对滤液蒸发得到氯化钙,故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BC。

A、根据碱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两种物质与同种试剂反应产生的不同现象来鉴别它们,若两种物质与同种物质反应的现象相同,则无法鉴别它们。

C、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D、根据氯化钙易溶于水,碳酸钙难溶于水,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学难点,在具体解题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断。

15.答案:AC

×56g=2g,由于混入杂质产生氢气质量为1.8g,解析:解:设56g是纯铁,生成氢气的质量=2

56

1.8g<2g,所以混入的与铁等质量的杂质与酸反应产生氢气质量少于1.8g。

×56g=1.7g<1.8g,A正确;

A、56g锌与酸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2

65

×56g=6.2g>1.8g,B错误;

B、56g铝与酸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3

27

C、铜与硫酸不反应,产生氢气为0<1.8g,C正确;

×56g=4.7g>1.8g,D错误;

D、56g镁与硫酸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2

24

故选:AC。

×金属质量进行分析计算。

根据金属与足量酸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金属的化合价

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

本题考查金属与酸反应及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16.答案:②①④⑤③

解析:解: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异味和色素;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常填充在食品包装袋中常用来防腐;盐酸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所以可用来除铁锈;煤炭、石油和天然气是三大化石燃料;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

故填:②;①;④;⑤;③。

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根据常见物质的性质与用途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本题主要考查了几种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应用到生产生活实践中的事例,通过该题的作答,我们要明

确化学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化学。

17.答案:2CaO2+2H2O=2Ca(OH)2+O2↑

解析:解:过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CaO2+2H2O=2Ca(OH)2+O2↑。故答案为:2CaO2+2H2O=2Ca(OH)2+O2↑。

根据过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和氧气进行分析。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应用的原理,然后找出反应物、生成物,最后结合方程式的书写规则书写

方程式。

18.答案:Fe2O3Fe3O4制作炊具Fe+2HCl=FeCl2+H2↑3Fe+2O

2

?

?点燃?

?

Fe3O4还原

解析:解:(1)A、B、C、D、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A、B组成元素相同,但是A是红色固体,B是黑色固体,结合常见的红色固体有:氧化铁、红磷、铜等,猜想A是氧化铁,B就是四氧化三铁,氧化铁转化成的C会生成四氧化三铁,C可以是铁,D是固体单质,E是气体单质,铁会生成D 和E,所以猜想D是铜,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E是氢气,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A、B的化学式分别是:Fe2O3、Fe3O4;

(2)通过推导可知,C是铁,物质C的用途之一为:制作炊具;

(3)反应是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反应④是铁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四氧化三铁,

化学方程式分别为:Fe+2HCl=FeCl2+H2↑,3Fe+2O

2

?

?点燃?

?

Fe3O4;

(4)要实现反应①的转化,还需要一种具有还原性的反应物。故答案为:(1)Fe2O3、Fe3O4;

(2)制作炊具;

(3)Fe+2HCl=FeCl2+H2↑,3Fe+2O

2

?

?点燃?

?

Fe3O4;

(4)还原。

根据A、B、C、D、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A、B组成元素相同,但是A是红色固体,B是黑色固体,结合常见的红色固体有:氧化铁、红磷、铜等,猜想A是氧化铁,B就是四氧化三铁,氧化铁转化成的C会生成四氧化三铁,C可以是铁,D是固体单质,E是气体单质,铁会生成D和E,所以猜想D是铜,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E是氢气,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

气,然后将猜想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验证即可。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19.答案:H2SO4Zn+CuSO4=Cu+ZnSO4、Zn+FeSO4=Fe+ZnSO465:7 相同19.5g

解析:解:(1)由于三氧化硫能与水化和生成了硫酸,所以废气处理后得到的产品X是H2SO4;(2)由于锌的金属活动性大于铜、铁,所以步骤①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Zn+CuSO4=Cu+ZnSO4、Zn+FeSO4=Fe+ZnSO4;

(3)由于向固体A中加入适量的硫酸铜溶液,充分反应后,所得固体质量不变,所以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固体增加的质量等于锌和硫酸铜溶液反应固体减少的质量;

设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固体增加的质量为m,参加反应的铁的质量为x,锌的质量为y。

Fe+CuSO4=Cu+FeSO4 质量差

56 64?56=8

x m

56 8=x

m

x=7m;

Zn+CuSO4=Cu+ZnSO4 质量差65 65?64=1 y m

65 1=y

m

y=65m;

则锌和铁的质量比为:

65m:7m=65:7

(4)由实验的过程可知,滤液a是由过量的锌与硫酸亚铁、硫酸铜反应生成的,溶液中的溶质是硫酸锌,滤液b是稀硫酸与锌反应生成,溶质是硫酸锌,所以溶质的成分相同;

(5)若操作过程中物质的损失忽略不计,要生成8.4g B和9.6gD,由反应的质量关系:

Zn~Cu、Zn~Fe

65 64 65 56

可知,则加入Zn的质量应至少大于19.5g。

故答案为:

(1)H2SO4;

(2)Zn+CuSO4=Cu+ZnSO4、Zn+FeSO4=Fe+ZnSO4;

(3)65:7;

(4)相同;

(5)19.5g。

(1)根据三氧化硫能与水化和生成了硫酸分析X;

(2)根据锌的活动性大于铁、铜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根据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固体增加的质量等于锌和硫酸铜溶液反应固体减少的质量进行分析;

(4)根据实验的过程即发生的反应分析滤液a和滤液b中溶质的成分;

(5)根据反应的质量比分析回答。

本题主要考查了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综合性较强,有一定的难度,应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提高应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0.答案:KCl N

2H4?

?高温?

?

N2↑+2H2↑144

解析:解:(1)常见的钾肥有氯化钾、碳酸钾、硫酸钾等;故填:KCl(答案合理即可);

(2)在高温的条件下,联氨(N2H4)分解为氮气和氢气;故填:N

2H4?

?高温?

?

N2↑+2H2↑;

(3)由元素周期信息可知,钚元素的质子数为94,相对原子质量为238,因此,中子数为:238?94= 144;故填:144。

(1)根据常见的钾肥来分析;

(2)根据化学反应的原理来分析;

(3)根据元素周期表的信息以及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来分析。

氮磷钾这三种元素中只含有氮元素的是氮肥。只含有钾元素的是钾肥,只含有磷元素的是磷肥。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的化肥是复合肥。

21.答案:(1)a;

(2)t1℃时,甲、乙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3)甲物质溶于水放热,温度升高,溶解度增大;

(4)abd。

解析:解:(1)t2℃时,将甲、乙各80g分别放在盛有100g水的两个烧杯中,充分溶解后,恢复到t2℃,甲固体全部溶解,乙固体有剩余,所以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固体甲对应

的溶解度曲线是a;

(2)M点的含义是:t1℃时,甲、乙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3)向烧杯①的溶液中继续加入15g甲物质,充分搅拌,发现固体先全部溶解,一段时间后又有部分甲析出,“全部溶解”的原因是:甲物质溶于水放热,温度升高,溶解度增大;

(4)将t2℃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时,甲物质会析出晶体,乙物质不会析出晶体,所以

a.甲溶液仍为饱和溶液,故正确;

b.两溶液质量甲<乙,故正确;

c.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所以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中,甲的溶剂质量小于乙,所以降温后,两溶液中溶剂质量不相等,故错误;

d.甲物质t1℃时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t2℃时的溶解度,所以两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甲>乙,故正确。

故选:abd。

故答案为:(1)a;

(2)t1℃时,甲、乙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3)甲物质溶于水放热,温度升高,溶解度增大;

(4)abd。

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来解决相关的问题,从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2.答案:导电性大隔绝氧气和水2Al+Fe

2O3?

?高温?

?

2Fe+Al2O3置换反应M>R>N b

解析:解:(1)①动车电路中导线大多是用铜制的,这是利用了铜的延展性和导电性;合金的硬度比其组成金属的硬度都大,所以钢比纯铁硬度大;故填:导电性;大;

②铁生锈的条件是铁与氧气、水同时接触。汽车外壳主要用铁制成,汽车外壳喷漆不仅可以使汽车更加美观,更重要的是防止铁生锈。故填:隔绝氧气和水;

③铝粉与氧化铁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的反应物是铝和氧化铁,生成物是铁和氧化铝,根据最小公倍数

法进行配平,反应条件是高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l+Fe

2O3?

?高温?

?

2Fe+Al2O3,故填:2Al+

Fe 2O 3

??高温?

?

2Fe +Al 2O 3;

(2)这两个反应都是由单质与化合物反应生成新的单质与新的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由金属的活动性可知,排在前面的金属可以将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故填:置换反应;M >R >N ; (3)a 、根据锌和铁的混合物加入氯化铜溶液中,则锌与氯化铜反应生成氯化锌和铜,固体质量会减小,铁能与氯化铜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铜,固体质量会增加,而反应后金属的质量不变,故铁一定参加了反应,氯化亚铁的水溶液是浅绿色的,溶液不可能为无色,错误; b 、滤液中一定有ZnCl 2和FeCl 2,正确;

c 、铁参加了反应,则锌一定全部反应完,滤渣中不可能含有三种物质,错误;

d 、滤渣中不一定含有铁,故加入盐酸不一定有气泡产生,错误; 故填:b 。

(1)①根据金属的性质以及合金的特点来分析; ②根据铁生锈的条件分析回答;

③铝在一定条件下与氧化铁反应得到融熔的铁与另一种氧化物,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该氧化物是氧化铝,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化学反应类型的特点以及金属的活动性来分析;

(3)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以及金属盐溶液的颜色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本题考查的是金属的有关性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结合金属活动性顺序的知识进行。

23.答案:长颈漏斗 ACDFGH 2KMnO 4

? △

?

K 2MnO 4+MnO 2+O 2↑ ABCEF Ca(OH)2+CO 2=

CaCO 3↓+H 2O

解析:解:(1)据图可以看出,仪器B 是长颈漏斗,故填:长颈漏斗。

(2)用高锰酸钾制取一瓶较纯净的O 2,采用的是固体加热装置,采用排水法收集,故应选用的仪器是ACDFGH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 4? △

?

K 2MnO 4+MnO 2+O 2↑,故填:ACDFGH ;

2KMnO 4

? △

?

K 2MnO 4+MnO 2+O 2↑。

(3)实验室制取CO 2可选用固液常温型反应装置,需要的仪器是ABCEF),检验该气体使用澄清的石灰水,化学方程式为Ca(OH)2+CO 2=CaCO 3↓+H 2O ,故填:ABCEF ;Ca(OH)2+CO 2=CaCO 3↓+H 2O 。 据图即可知道有关仪器的名称,根据气体的制取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