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常州二十四中2015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的答案

常州二十四中2015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的答案

常州二十四中2015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10月份)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2分)下列变化中,前者属于物理变化,后者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汽油挥发石蜡熔化

B.木柴燃烧铜在潮湿的空气里生成铜绿

C.铁水铸成锅铁生锈

D.C O2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瓷碗破碎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确定.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要依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

解答:解:A、汽油挥发由液态变为气态,只是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石蜡熔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只是状态发生了变化,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B、木柴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等物质,属于化学变化;铜在潮湿的空气里生成铜绿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B错;

C、铁水铸成锅由也太变为固态,只是状态发生了变化,属于物理变化;铁生锈生成了主要成分是氧化铁的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C正确;

D、CO2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是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属于化学变化;瓷碗破碎只是形状发生了变化,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

故选C.

点评:搞清楚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解答本类习题的关键.判断的标准是看在变化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一般地,物理变化有物质的固、液、气三态变化和物质形状的变化.

2.(2分)下列物质在实际应用中,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①天然气用作燃料②氦气用于填充探空气球③氧气用于气焊④干冰用作制冷剂⑤二氧化碳可以做温室肥料.

A.①②③B.①③⑤C.②③④D.①④⑤

考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分析: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化学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物理性质;物理性质经常表现为: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导热性等.

解答:解:①天然气用作燃料,是利用了天然气的可燃性,属于化学性质;

②用于填充探空气球是利用了氦气的密度小,属于物理性质;

③氧气用于气焊是利用了氧气的氧化性,属于化学性质;

④干冰用作制冷剂是利用了干冰易升华吸热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

⑤二氧化碳可以做温室肥料,是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

由以上分析可知.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区分,要记忆有关知识点,并能够在比较的基础上进行应用,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3.(2分)下列物质能在空气燃烧,且产生大量白烟的是()

A.木炭B.硫粉C.红磷D.铁丝

考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

专题:实验性简答题.

分析:本题是一道简答题,主要考查对实验现象的回顾,描述实验现象应该根据燃烧的火焰颜色、产物情况等描述.

解答:解:A、木炭能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无色气体,故A不符合;

B、硫粉能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B不符合;

C、红磷能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故C符合题意;

D、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花四射,有黑色固体生成.D不符合.

故选C.

点评:本题较为简单,纯属对实验现象的描述,只要认真观察实验现象,不难回答,但要注意描述现象一定要言简意赅.

4.(2分)下列变化过程中,不包含缓慢氧化的是()

A.动植物的呼吸B.植物的光合作用

C.酒和醋的酿造D.食物的腐烂

考点: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

专题:氧气、氢气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根据缓慢氧化的概念进行分析解答,缓慢氧化是指反应进行的很缓慢,甚至不容易被察觉的氧化反应.

解答:解:A、动植物的呼吸,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的不容易察觉的缓慢氧化,故选项错误.

B、植物的光合作用,是植物吸收二氧化碳,释放出氧气,不属于缓慢氧化,故选项正确.

C、酒和醋的酿造,实际是粮食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的不容易察觉的缓慢氧化,故选项错误.

D、食物的腐烂,是食物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的不容易察觉的缓慢氧化,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缓慢氧化的概念、特征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5.(2分)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充分加热碳酸氢铵固体,生成黑色物质

B.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微弱的淡蓝色火焰,并生成无色无味的气体

C.将红热铁丝插入氧气中,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

D.“铜绿”与盐酸混合,得到无色溶液[来源:学科网]

考点:盐的化学性质;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

专题: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记录.

分析:A、根据加热碳酸氢铵固体生成氨气、水和二氧化碳进行分析判断.

B、据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回答.

C、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铜绿”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水和二氧化碳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加热碳酸氢铵固体生成氨气、水和二氧化碳,没有黑色物质生成,故选项说法错误.

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的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选项说法错误.

C、将红热铁丝插入氧气中,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D、“铜绿”(碱式碳酸铜)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水和二氧化碳,则“铜绿”与盐酸混合得到蓝色溶液,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点评:了解物质的性质、反应原理,实验现象,才能结合题意灵活分析解答.

6.(2分)空气成分中:①氧气②二氧化碳③氮气④稀有气体,按其所占空气体积分数由多到少顺序排列的是()

A.①②③④B.③①②④C.①③④②D.③①④②

考点: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

专题:空气与水.

分析:根据空气中各气体的体积分数比较排列即可解答此题.

解答:解:各气体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故体积分数由小到大的排列顺序为③①④②.

故选:D

点评:此题考查空气的组成,根据各气体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回答,因此要求同学们熟记空气的组成情况.

7.(2分)下列物质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的是()

A.氧气B.二氧化碳C.氢氧化钙D.碳酸[来源:学#科#网Z#X#X#K]

考点: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

专题:常见的酸酸的通性.

分析:根据紫色石蕊试液遇酸性溶液变红解答.

解答:解:

A、氧气不能使石蕊不变色,故A错误;

B、二氧化碳的水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故B错误;

C、氢氧化钙溶液呈碱性,石蕊变蓝,故C错误;

D、碳酸呈酸性,能使石蕊变红,故D正确,

答案:D.

点评:本题考查了常见物质溶液的酸碱性,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8.(2分)下列属于纯净物的是()

A.液态氧B.加碘盐C.酸牛奶D.牙膏

考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

专题:物质的分类.

分析: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

解答:解:A、液态氧是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中的单质,故选项正确;

B、加碘盐中有食盐、碘酸钾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C、酸牛奶中有蛋白质、乳酸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D、牙膏中有碳酸钙、水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故选A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物质的分类,要加强记忆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等基本概念,并能够区分应用.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9.(2分)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B.C.D.

考点:测量容器-量筒;称量器-托盘天平;固体药品的取用;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根据已有的仪器的使用方法和实验操作注意事项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A、量取液体的方法正确;

B、称量物质的质量时要左物右码,错误;

C、过滤时要使用玻璃棒引流,错误;

D、加入块状固体时试管要横放,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常见的实验操作,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10.(2分)下列仪器中,能用酒精灯火焰直接加热的有()

①试管②集气瓶③瓷质蒸发皿④量筒⑤烧杯⑥燃烧匙⑦石棉网.

A.①③⑥⑦B.①②⑤⑦C.①④⑤⑥D.②③⑤⑥

考点:用于加热的仪器.

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能在酒精灯上直接加热的仪器有: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坩埚;另外石棉网也可以直接在酒精灯上加热.

解答:解:①试管②集气瓶③瓷质蒸发皿④量筒⑤烧杯⑥燃烧匙⑦石棉网中可直接加热的仪器有:试管、瓷质蒸发皿、燃烧匙、石棉网;集气瓶、量筒不能用于加热;烧杯可垫石棉网加热.

故选:A.

点评:物质的加热是最重要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之一,仪器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的明确是安全使用仪器的基本保证,要重点掌握.

11.(2分)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加热制取氧气,有如下操作步骤:①加热;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③装入高锰酸钾,并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④用排水法收集氧气;⑤从水槽中取出导管;⑥熄灭酒精灯.其操作顺序正确的是()

A.②③①④⑤⑥B.②③①④⑥⑤C.⑤③②①④⑥D.③①②④⑥⑤

考点: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

专题: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

分析:巩固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可记住口诀“查装定点收移熄”,每个步骤都有注意事项:①为了防止药品受潮加热有水生成,倒流引起试管炸裂,所以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②加热时要先预热,再集中对着药品所在部位加热,且用外焰加热.③伸入试管的导管不能太长,否则不利于导出气体④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试管口应塞一小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加热时会随气体流进入水槽,也可能进入集气瓶,引起误解,认为氧气为红色,其实氧气为无色等.

解答:解: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有如下操作步骤: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③装入高锰酸钾,并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①加热;④用排水法收集氧气;⑤从水槽中取出导管;⑥熄灭酒精灯.则正确顺序为:②③①④⑤⑥

答案:A

点评:注意制取氧气的步骤:“查、装、定、点、收、离(移)、熄”谐音“茶庄定点收利息”,步骤不能颠倒.

12.(2分)下列仪器一般需经过磨砂处理的是()

A.试管B.烧杯C.集气瓶D.量筒

考点:常用仪器的名称和选用.

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一般说来,是否要磨砂处理,要看仪器的作用.如果要求相对密闭性较好的环境,就需要对化学实验仪器进行磨砂处理.比如集气瓶要收集气体;还有实验的时候,各仪器的连接部位.如冷凝管,蒸馏烧瓶口,蒸馏头,尾接管,这些仪器的接口处都进行了磨砂处理.所以先看各仪器的作用.

解答:解:A、试管用于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不需磨砂处理.故A不正确;

B、烧杯主要用于①溶解固体物质、配制溶液,以及溶液的稀释、浓缩②也可用做较大量的物质间的反应.不需磨砂处理.故B不正确;

C、集气瓶是用于气体的收集和存放.所以要磨砂处理.故C正确.

D、量筒用于一定量液体的量取,不需磨砂处理.故D不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通过仪器磨砂的问题考查各个仪器的作用,这就需要同学们熟悉常见仪器的作用.

13.(2分)水是生命之源,下列有关水的说法错误的是()

A.明矾能吸附水中的悬浮颗粒而沉降

B.自然界中的水都是纯净物

C.食盐水中混有泥沙,利用过滤的方法可以除去泥沙

D.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考点:水的净化;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电解水实验;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专题:空气与水.

分析:根据已有的水的知识进行分析,A、明矾溶于水能形成胶体;B、自然界中的水中含有一定量的杂质;C、过滤是分离不溶性固体和液体的方法;D、电解水实验说明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据此解答.

解答:解:A、明矾溶于水形成的胶体具有吸附性,能将水中悬浮的杂质吸附在其表面,形成大颗粒易于沉降,故A正确;

B、自然界中的水中含有其他的杂质,属于混合物,故B错误;

C、过滤是分离不溶性固体和液体的方法,使用过滤的方法能除去泥沙,故C正确;

D、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故D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关于水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14.(2分)进行蒸发操作时不需要使用的仪器是()

A.蒸发皿B.温度计C.酒精灯D.玻璃棒

考点:蒸发与蒸馏操作;常用仪器的名称和选用.

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根据操作实际进行分析,蒸发时用到的仪器主要有酒精灯、铁架台(带铁圈)、蒸发皿、玻璃棒等.

解答:解:A、蒸发时用到蒸发皿来盛放溶液,故A需要;

B、蒸发时不需使用温度计;

C、蒸发时需用到酒精灯来加热,故C需要;

D、蒸发时需用到玻璃棒来搅拌,故D需要;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蒸发操作,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15.(2分)能用于鉴别空气、二氧化碳、氧气、氢气的最简单方法是()

A.带火星的木条实验B.加入澄清石灰水

C.燃着的木条实验D.闻气味

考点: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

专题:物质的鉴别题.

分析:区别空气、二氧化碳、氧气、氢气四种无色气体,要求根据四种气体性质差别,所设计的方案能出现三种明显不同的实验现象,达到鉴别气体的目的.

解答:解:A、带火星的木条在二氧化碳和氢气中都会熄灭,故不能区分,故A不正确;

B、倒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为二氧化碳,无明显现象的为氢气或氧气或空气.无法区别四种气体.故B不正确;

C、燃着的木条分别放入瓶中,木条熄灭而气体燃烧则气体为氢气;燃烧更旺的气体为氧气;燃烧熄灭的气体为二氧化碳;燃烧无明显变化的气体为空气;故C正确;

D、四种气体都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因此通过闻气体气味无法区别四种气体;故D不正确;故选C.

点评:利用所要鉴别物质的性质差别,设计实验,实验中出现明显的现象差异,达到鉴别物质的目的.

16.(2分)下列关于催化剂的说法错误的是()

A.化学反应前后它的质量不变

B.化学反应前后它的化学性质不变

C.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D.可增加生成物的质量

考点: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

专题:空气与水.

分析: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叫做催化剂(又叫触媒).催化剂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一变二不变”,一变是能够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二不变是指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保持不变.

解答:解:A、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它的质量不变,故选项说法正确.

B、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它的化学性质不变,故选项说法正确.

C、催化剂能够改变化学反应速率,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率,故选项说法正确.

D、催化剂只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对生成物的质量无影响,使用催化剂不能增加产物的质量,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对催化剂概念的理解,掌握催化剂的特征(“一变二不变”)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7.(2分)下列反应既不属于分解反应又不是化合反应的是()

A.碳+氧气二氧化碳

B.石蜡+氧气二氧化碳+水

C.氧化汞氧气+汞

D.氧化钙+水→氢氧化钙

考点:分解反应及其应用;化合反应及其应用.

专题: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和能量变化.

分析:分解反应:一种物质反应后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其特点可总结为“一变多”;化合反应: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反应后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其特点可总结为“多变一”;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碳+氧气二氧化碳,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错误.

B、石蜡+氧气二氧化碳+水,该反应的反应物是两种,生成物是两种,不符合“一变多”、“多变一”的特征,既不属于分解反应,也不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正确.

C、氧化汞氧气+汞,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故选项错误.

D、氧化钙+水→氢氧化钙,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解反应的特征(“一变多”)、化合反应的特征(“多变一”)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8.(2分)美国发明的月球制氧机可利用太阳光产生的高温使月球土壤发生化学反应而释放出氧气,由此可推断月球土壤中一定含有()

A.氧分子B.氧元素C.高锰酸钾D.双氧水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了解物质的宏观组成用元素来解答是关键.由物质的组成和化学反应中元素守恒可推测月球土壤中一定含有氧元素.

解答:解:由题目所给信息可知,月球制氧机是利用太阳光产生的高温使月球土壤发生化学反应放出氧气,由此可推知月球土壤中一定含有氧元素.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元素的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从元素及元素守恒的角度来分析解答.[来源:学&科&网Z&X&X&K]

19.(2分)某同学用托盘天平称量固体物质时;把固体物质放在右盘,砝码放在左盘,称得固体物质的质量为10.8 g(1克以下用游码),如果按正确的方法称量,这位同学所称固体的实际质量是()

A.9.2 g B.9.8 g C.10.8 g D.10.2 g

考点:称量器-托盘天平.

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根据天平的使用方法是左物右码,可知左盘的质量等于右盘的质量加游码的质量,即物体质量=砝码质量+游码质量,如果放错了,还要根据左盘的质量=右盘的质量+游码的质量,只不过砝码与物体位置交换了,列等式进行计算.

解答:解:由左盘的质量=右盘的质量+游码的质量可知:砝码质量=物体质量+游码的质量,所以物码反放时物体质量=砝码质量﹣游码质量,即:物体质量=10.0 g﹣0.8 g=9.2 g.故选A.

点评:在计算有关天平的题目时,要谨记左盘的质量═右盘的质量+游码的质量,由此列等式计算,不管是左物右码还是左码右物,都可以算.

20.(2分)NO是大气污染物之一,但少量NO在人体内具有扩张血管、增强记忆的功能.NO 难溶于水,通常条件下极易与氧气反应.实验室收集NO的装置是()

A.B.C.D.

[来源:学科网ZXXK]

考点:常用气体的收集方法.

专题: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

分析:气体的收集方法包括排水法和排空气法,排水法适用于不易溶于水或难溶于水的气体.排空气法分为向上排空气法和向下排空气法,气体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就用向上排空气法,气体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小就用向下排空气法.

解答:解:NO难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收集;密度比空气的略大且极易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故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

故选:B.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气体的收集方法,气体的收集方法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有时还要考虑气体是否与水或与空气中的成分反应.还要记忆气体的三种收集方法,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19分)

21.(4分)我们在初中化学里学过的一些物质有重要的用途.请从以下物质中选择,用它们(或者其主要成分)的化学式填空.高锰酸钾、干冰、氮气、碳酸氢铵和石墨.

(1)可用于人工降雨CO2;

(2N2;

(3)可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KMnO4;

(4)可作为电池电极C.

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要知道常见物质的用途,根据常见物质的用途解答本题.

解答:解:(1)干冰升华吸热,可用于人工降雨,其化学式是CO2;

(2)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可用于保护气,其化学式是N2;

(3)实验室制可用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高锰酸钾的化学式是KMnO4;

(4)石墨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可用作电极,其化学式是C.

故答为:(1)CO2;(2)N2;(3)KMnO4;(4)C.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了解常见物质的用途,并结合化学式的写法来回答本题.

22.(4分)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主要有①反应温度;②反应物浓度;③是否使用催化剂;

④物质间的接触面积大小.请用序号填写如下一些反应事实推导出的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序号化学反应事实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

Ⅰ铁丝在空气中很难燃烧,而在氧气中能剧烈燃烧

Ⅱ碳在常温下不与氧气发生反应,而在点燃时能与氧气反应

Ⅲ双氧水在常温下较难分解,而在加入二氧化锰后迅速分解

Ⅳ铝片在空气中很难燃烧,铝粉在空气中较易燃烧

考点: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探究.

专题:结论探究.

分析:通过比较两种不同的环境中从而得出了两种不同的现象,可以得出能够影响同种物质在不同的条件下反应速率的因素:

Ⅰ中可以看出是氧气的浓度不同;

Ⅱ可以看出是温度对反应的影响;

Ⅲ可以看出是二氧化锰即催化剂的对反应的影响;

Ⅳ可以看出是物质间的接触面积对反应的影响.

解答:解:Ⅰ、空气中的氧气不如纯氧浓度大,从而得出不同的现象,即是反应物的浓度影响了反应速率

Ⅱ、常温下的温度肯定要小于加热时的温度,可以看出是温度影响了反应的进行

Ⅲ、加入了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分解速率加快,所以可以得出是催化剂影响了反应速率Ⅳ、相同质量的铝片的表面积远小于铝粉的表面积解接触面积要小得多,从而可以得出是与反应物的接触面积对反应的速率的影响

故答案为:

Ⅰ②

Ⅱ①

Ⅲ③

Ⅳ④

点评:通过对比实验可以得出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这类似于用控制变量法的思想来解决问题,在具体的应用中要注意把握住不变的量来进行判断.

23.(6分)写出下列化学反应的符号表达式

(1)铁在氧气中燃烧3Fe+2O2Fe3O4;

(2)碳酸氢铵受热分解NH4HCO3CO2↑+H2O+NH3↑;

(3)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反应CO2+Ca(OH)2═CaCO3↓+H2O.

考点: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首先根据反应原理找出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根据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步骤进行书写即可.

解答:解:(1)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Fe+2O2Fe3O4.

(2)碳酸氢铵受热分解生成氨气、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H4HCO3CO2↑+H2O+NH3↑.

(3)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

故答案为:(1)3Fe+2O2Fe3O4;(2)NH4HCO3CO2↑+H2O+NH3↑;(3)

CO2+Ca(OH)2═CaCO3↓+H2O.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根据反应原理书写化学方程式的能力,化学方程式书写经常出现的错误有不符合客观事实、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不写条件、不标符号等.

24.(5分)物质在空气中燃烧,多数只与氧气反应,也有不同的,如镁在空气中燃烧不但与氧气反应,还与氮气和二氧化碳反应.如图是测定空气中燃烧氧气含量的装置图,燃烧匙

内放入红磷,测得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

(1)若用木炭代替红磷,在不改动装置的情况下进行实验后,几乎没有水进入集气瓶中,原因是碳与氧气反应,消耗氧气,但同时又生成二氧化碳等气体,瓶中的压强没有减小.

(2)若用镁条代替红磷,实验后,集气瓶中进入的水量应该大于(填“大于”或“小于”).

(3)用铁丝也不能完成实验,请你总结该实验所用药品应该满足的条件是

①能把氧气反应掉

②不能与空气中的其它成分反应

③不生成新的气体杂质.

考点:空气组成的测定.

专题:空气与水.

分析:(1)根据碳的化学性质结合压强知识分析;

(2)根据题中信息“镁在空气中燃烧不但与氧气反应,还与氮气和二氧化碳反应”结合压强知识分析;

(3)根据测定氧气含量实验所用药品应该满足的条件分析.

解答:解:(1)若用木炭代替红磷,该实验不能获得成功,理由是:碳与氧气反应,消耗氧气,但同时又生成二氧化碳等气体,瓶中的压强没有减小;

(2)由于镁条既能与氧气反应又能与氮气反应,因此消耗的气体体积应大于五分之一;(3)“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所用的药品需要满足的条件是:要把氧气反应掉,而不能与空气中的其它成分反应,不生成新的气体杂质.

故答案为:(1)碳与氧气反应,消耗氧气,但同时又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瓶中的压强没有减小;(2)大于;(3)①能把氧气反应掉;②不能与空气中的其它成分反应;③不生成新的气体杂质.

点评:本考点考查的是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探究实验,是考试的主要考点之一.本题主要考查了若用木炭、镁条等代替红磷是否可行,并对此进行分析,从而总结出实验药品选择的条件,难度不大.

三、推断题(本题包括1小题,共5分)

25.(5分)已知A、B、C、D、E均为初中化学中常见物质,A、B元素组成相同,C、D 通常为气体.五种物质间有如图所示转化关系,“→“表示可以向箭头所指物质方向一步转化,“”表示两种物质间可以相互转化.(反应条件与其他物质均已略去)试完成下列填空.

(1)D、E的化学式分别为D:CO2;E:CaCO3.

(2)反应A→B的符号表达式:2H2O22H2O+O2↑,且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请填写基本反应类型).

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反应类型的判定;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框图型推断题.

分析:由于A、B元素组成相同且A能够生成B所以猜想A是双氧水,B是水,则C是氧气,D为气体,故D可能是二氧化碳,据此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由于A、B元素组成相同且A能够生成B所以猜想A是双氧水,B是水,则C是氧气,氧气和氢气反应可以生成水,水的电解可以生成氧气,故BC间的转化合理,D 为气体,故D可能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反应可以生成碳酸钙,而碳酸钙发生反应可以生成二氧化碳,碳酸钙和盐酸反应可以生成水B,带入框题推断合理;

(1)D、E的化学式分别为D:CO2;E:CaCO3.

(2)反应A→B的符号表达式为2H2O22H2O+O2↑;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分解反

应特征;

故答案为:(1)D:CO2;E:CaCO3.

(2)反应A→B的符号表达式:2H2O22H2O+O2↑;分解反应;

点评:此题为框图式物质推断题,完成此类题目,要分析题目所给的条件,抓住解题突破口,直接得出结论,然后用顺向或逆向或两边向中间推断,逐一导出其他结论.

四、实验题(本题包括2小题,共23分)

26.(7分)如图“电解水实验”的装置图,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实验前在水中加入少量硫酸或氢氧化钠的目的是:增强溶液导电性;

(2)写出电解水的符号表达式:2H2O2H2↑+O2↑;

(3)试管a中所得气体是氢气,检查试管b中气体的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木条复燃,说明为氧气;

(4)通过该实验能得到的结论是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

(5)区分硬水和软水可用肥皂水,泡沫多的是软水.

考点:电解水实验;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硬水与软水;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空气与水.

分析:在电解水实验中,为增强水的导电性,可在水中加入少量稀硫酸或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开始时可观察到的现象有:正极的气体体积少,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负极的气体体积多,能燃烧,而且体积多的是少的二倍.根据以上现象可推出正极产生的气体是氧气,负极产生的气体是氢气,还能进一步推出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可以据此解答该题.

解答:解:

(1)加入硫酸和氢氧化钠可以增强水的导电性;

(2)电解水生成了氢气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H2O2H2↑+O2↑;

(3)正极的气体体积少,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可以知道b中气体为氧气;负极的气体体积多,能燃烧,所以a中气体为氢气;

(4)氧气由氧元素组成,而氢气有氢元素组成,根据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可以知道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5)软硬水的区分可用肥皂水,硬水遇到肥皂水易起浮渣,软水遇到肥皂水产生很多泡沫.故答案为:

(1)增强水的导电性;

(2)2H2O2H2↑+O2↑

(3)氢气;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木条复燃,说明为氧气;

(4)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5)肥皂水,泡沫多的是软水.

点评:本题较为简单,只要平时能认真读课本并积极参与实验观察,即可较轻易地回答.因此平时学习时,某些细节也不要轻视,多了解一些会更好.

27.(6分)我们已经学过实验室制取O2、CO2两种气体的反应原理、制取与收集方法,请你归纳出实验室制取这两种气体反应的共同点D(填序号)

A.需要加热B.需要催化剂C.反应物只有一种D.生成的气体只有一种

(1)请你根据提供的实验仪器和药品参与实验室制气体制备的研究和实践,实验仪器如图所示.(导管和橡皮塞等未画出)

实验药品:6%双氧水、大理石、稀盐酸、高锰酸钾、二氧化锰

【比较研究]请填写如表

制取反应物状态反应条件收集方法和依据

氧气固体加热排水集气法O2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

二氧化碳固体和液体常温向上排空气法CO2密度大于空气且不予空气反应

【实践探究】

(1)某同学选用a,c,d,f,j等组装制取和收集氧气装置,该同学反应所用原理为:

2KMnO4K2MnO4+MnO2+O2↑(用符号表达式表示)用该收集氧气的装置应如何验

满?瓶口外有气泡

(2)四位同学根据提供的实验仪器分别设计了下列四套制取和收集二氧化碳的装置.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符号表达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

他们对设计的装置相互进行了交流评价.其中可能收集不到二氧化碳气体的装置是A;能够使反应随时停止和发生的装置是D,用该方法收集二氧化碳应如何验满?燃烧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

【反思小结】

气体制取和收集装置的选择依据

发生装置﹣﹣﹣﹣﹣﹣药品的状态和反应条件.

收集装置﹣﹣﹣﹣﹣﹣气体密度、气体溶解性和化学性质中的活泼性.

【拓展运用】

某同学还设计了如图3制取并验证气体性质的装置(K1K2为玻璃导管上开关)

(1)当打开K1,关闭K2时,用I、Ⅱ装置可直接进行的实验是B.

A.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

B.金属锌与稀盐酸反应制取氢气(反应不需要加热)

C.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

(2)小李同学认为在不改变I、Ⅱ装置的仪器和位置的前提下,该装置可用于双氧水,他的做法是在II装置内装满水后再进行制取.

考点: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氧气的检验和验满;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

分析:通过实验室制取O2、CO2两种气体的反应原理、制取与收集方法分析解答;

比较研究】表中需要完成的是氧气的收集方法和收集二氧化碳的理论依据,还有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物状态.收集装置有三种:排水集气法(适用于不溶或难溶于水的且不能与水反应的气体)、向上排空气法(密度大于空气)和向下排空气法(密度小于空气);

【实践研究】(1)根据选择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根据发生装置判断反采取的反应原理,验满的方法;

(2)对操作中的先后进行分析,要熟悉实验中常见问题;对装置进行评价,本题要对装置正确性“能否利用该装置完成制取实验”进行评价;

【拓展运用】实验室是用锌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的;是用石灰石和稀盐酸来制取二氧化碳的,因此不需要加热.根据装置II,进入气体的导管比较短,因此可以用来收集氢气;该装置还可用于双氧水制取氧气,由于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因此装置II需要改进,改用排水法收集氧气

解答:解:通过实验室制取O2、CO2两种气体的反应原理、制取与收集方法分析,过氧化氢制取氧气与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方法相同的地方:反应物为固液型,反应条件为不需加热,生成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且都生成的气体只有一种;

(1)【比较研究】请填写下表

制取反应物状态反应条件收集方法和依据

氧气固体加热排水集气法O2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

二氧化碳固体和液体常温向上排空气法CO2密度大于空气且不予空气反应

【实践探究】

(1)据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原理为:2KMnO4K2MnO4+MnO2+O2↑、瓶口外有气泡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符号表达式为:CaCO3+HCl→CaCl2+CO2+H2O

他们对设计的装置相互进行了交流评价.其中可能收集不到二氧化碳气体的装置是A;能够使反应随时停止和发生的装置是D,用该方法收集二氧化碳应如何验满?燃烧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

【反思小结】

发生装置﹣﹣﹣﹣﹣﹣药品的状态和反应条件

收集装置﹣﹣﹣﹣﹣﹣气体密度、气体溶解性和化学性质中的活泼性

【拓展运用】

(1)由于装置II中,进入气体的导管比较短,因此只能收集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故可利用锌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

(2)如果要收集氧气就必须改成排水法,在II装置内装满水后再进行制取.

故答案为:D;

(1)【比较研究】向上排空气法;

【实践探究】

(1)2KMnO4K2MnO4+MnO2+O2↑、瓶口外有气泡[来源:学科网ZXXK]

(2)CaCO3+HCl→CaCl2+CO2+H2O、A、D、燃烧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

【反思小结】

反应条件、活泼性;

【拓展运用】

(1)B;

(2)在II装置内装满水后再进行制取.

点评:对实验室制取气体注意从原理﹣装置﹣操作的相互关系的角度进行理解与掌握.本题以实验探究的形式既考查了对课本知识的运用能力,又培养同学们的动脑、动手的能力

五、科学探究题(本题包括1小题,共7分)

28.(7分)小李同学和王老师为探究人体呼出的气体和空气成分的差异,进行的实验如下:小李同学用玻璃管向盛满水的集气管中吹气,用排水法收集一瓶呼出的气体,将另一集气瓶充满新鲜的空气,将两根燃着的小木条,分别移到两只集气瓶口处,移开玻璃片,慢慢伸入集气瓶中,观察实验现象;王老师将塑料袋内的空气排尽,然后向袋内吹气,收集一定体积呼出的气体,利用仪器测定气体成分(见下表)

室内空气与正常呼吸方式呼出气体中部分气体的含量(体积分数)比较

成分室内空气正常呼出的气体变化值

氧气20.77% 17.17% 3.60%

二氧化碳0.056% 3.67% 3.61%

水蒸气 1.98% 2.50% 0.52%

(1)人呼出的气体中除含有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外,还含有主要物质是氮气;

(2)小李同学用排水法收集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量偏小,理由是二氧化碳能够溶解于水也能够和水发生反应;

(3)小李同学进行实验时,发现伸入盛有如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燃着的小木条先熄灭,其原因可能是呼出的气体由于人体已消耗了大部分的氧气,氧气含量低(写一点即可);(4)①由表可以看出,室内空气与正常呼出的气体相比较,O2和CO2(填化学式)的含量变化较大且变化值基本相同;

②人体内的氧气和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写出有机物(C6H10O5)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化学方程式:C6H10O5+6O26CO2+5H2O.

考点: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科学探究.

分析:(1)根据空气的成分解答;

(2)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解答;

(3)根据物质燃烧需要氧气,氧气含量多时物质燃烧的剧烈充分,含量很低时物质不会燃烧解答;

(4)

①根据表中信息解答;

②根据有机物(C6H10O5)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写出化学方程式.

解答:解:

(1)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增多,少量氧气减少,但是呼出气体中大量的还是氮气;(2)二氧化碳能够溶解于水也能够和水发生反应,故用排水法收集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量偏小;

(3)呼出的气体由于人体已消耗了大部分的氧气,故伸入燃着的木条后会木条会熄灭;(4)

①根据表中信息可知,O2和CO2的含量变化较大且变化值基本相同;

②C6H10O5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6H10O5+6O26CO2+5H2O.

答案:

(1)氮气;

(2)二氧化碳能够溶解于水也能够和水发生反应;

(3)呼出的气体由于人体已消耗了大部分的氧气,氧气含量低;

(4)

①O2和CO2;

②C6H10O5+6O26CO2+5H2O.

点评:此题是对呼吸前后气体中氧气含量的探究,只要抓住燃烧所需的条件,燃烧需要氧气即可解决问题.

六、选做题(本题包括2小题,你只需要选做其中一个小题,若两题全做则以29小题计分,共6分)

29.(6分)2013年10月浙江余姚发生了建国以来最大的洪涝灾害.

(1)洪涝灾害期间,水源溶液收到细菌、病毒、寄生虫的污染.饮用水的消毒方法很多,简单实用的是使用漂白粉;

(2)灾民用下列几个步骤将河水转化为饮用水:①化学沉降(用明矾);②消毒杀菌(用漂白粉);③自然沉降;④加热煮沸.以上处理过程顺序合理的是C.

A.③②①④B.③①④②C.③①②④D.①③④②[来源:学科网ZXXK]

I.向水样中加入明矾搅拌溶解,静置一段时间后,进行过滤(填操作名称),除去固体小颗粒,该实验用到的一仪器和用品有(填序号)①③④⑥⑦.

①带铁圈的铁架台②试管③漏斗④玻璃棒⑤集气瓶⑥烧杯⑦滤纸

Ⅱ.再向滤液中加入活性炭,利用其吸附除去水样中的颜色和异味,该过程属于物理变化(填“物理”或者“化学”)

考点:水的净化;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专题:空气与水.

分析:(1)根据漂白粉具有强氧化性,能杀菌消毒分析回答;

(2)根据净化水的方法、原理分析排序;

I.根据过滤的原理、操作分析回答;

Ⅱ.根据活性炭的吸附性、吸附变化的特征分析回答.

解答:解:(1)由于漂白粉具有强氧化性,能杀菌消毒.所以,洪涝灾害期间,水源溶液收到细菌、病毒、寄生虫的污染.饮用水的消毒方法很多,简单实用的是使用漂白粉;(2)净化水时,先通过自然沉降使较大的颗粒沉淀,再通过化学沉降使较小的颗粒沉淀,通过过滤把沉淀除去,再用漂白粉对水进行消毒,最后通过加热煮沸再次进行消毒,并且把部分钙离子、镁离子除去.

所以以上处理过程顺序合理的是C;

I.向水样中加入明矾搅拌溶解,静置一段时间后,进行过滤,除去固体小颗粒,该实验用到的一仪器和用品有带铁圈的铁架台、漏斗、玻璃棒、烧杯、滤纸等.

Ⅱ.再向滤液中加入活性炭,利用其吸附除去水样中的颜色和异味,该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答为:(1)使用漂白粉;(2)C;I、过滤,①③④⑥⑦,II,吸附,物理.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净化水的方法方面的知识,解答时要注意净化水的顺序,如果顺序颠倒,则净化水的效果不好.

30.(10分)京沪高速上,一辆槽罐车上满载的液态氯气快速泄漏,由于与事故发生地相距300m的地方是村庄,因此,此次液氯泄漏导致数十人死亡.信息链接:①氯气为黄绿色气体;②有强烈刺激性气味;③在常温下,氯气可溶于水,在高压下可以液化,并装入槽罐车中进行运输;④氯气密度为3.21g/L(空气为1.293g/L);⑤氯气可与氢气等非金属单质反应;

⑥也可与钠、镁等金属单质反应;⑦还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次氯酸钙Ca(ClO)2、氯化钙和水.

(1)①﹣⑦中,属于氯气物理性质的是①②③④(填序号);

(2)请说明储存氯罐内温度升高是否会引发爆炸,为什么?会;温度升高,氯气分子的运动速度加快且氯气分子之间的间距加大,导致压强增大引起爆炸.

(3)写出氯气和氢氧化钙反应的符号表达式: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考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

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1)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

(2)微观粒子之间的间隔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3)氯气与氢氧化钙反应能生成次氯酸钙、氯化钙和水.[来源:https://www.doczj.com/doc/686461502.html,]

解答:解:(1)氯气的颜色、气味、水溶性、密度等方面的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氯气的物理性质.

(2)温度升高,微粒的运动速度加快且微粒之间的间距加大,导致压强增大引起爆炸.(3)氯气和氢氧化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故填:(1)①②③④;(2)会;温度升高,氯气分子的运动速度加快且氯气分子之间的间距加大,导致压强增大引起爆炸;(3)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微观粒子的特征及其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等方面的知识,书写化学方程式时要注意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