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艾滋病小常识

艾滋病小常识

艾滋病小常识
艾滋病小常识

一、艾滋病病毒能够感染哪些人体细胞?

HIV-1感染人体特定CD4+的细胞,该病毒对CD4+T细胞特定易感性是由于CD4分子为HIV病毒包膜糖蛋白gp120受体。表达CD4+分子的细胞除了T淋巴细胞外,还包括单核细胞、树突状细胞和小胶质细胞。

除了CD4受体外,靶细胞膜上的一些分子可作为HIV-1的辅助受体,只有在CD4和辅助受体同时存在的条件下,HIV-1才能有效地与靶细胞结合。HIV-1的辅助受体都与趋化因子受体家族有关,其中CCR5和CXCR4是最主要的辅助受体。

二、如何感染细胞和复制产生新病毒?

HIV-1感染细胞和复制的主要过程如下:gp120与靶细胞表面的受体分子结合,使病毒附着于靶细胞表面;gp41发生构象变化,暴露出位于gp41N末端的融合肽并插入靶细胞膜,破坏膜结构;使病毒膜和靶细胞的质膜相互靠近,继而发生融合;病毒包膜和靶细胞的质膜融合之后裂解,病毒的核心蛋白和遗传物质进入宿主细胞,释放病毒核酸;病毒RNA在自身逆转录酶作用下,进行逆转录合成病毒基因组负链DNA,以DNA-RNA杂合体的形式存在,病毒RNA酶H(RNase H)活化后,使病毒RNA模板降解,再以负链DNA为模版合成第二股DNA。双链DNA转运到细胞核,在整合酶的作用下,使病毒DNA基因组插入到宿主细胞基因组中,形成前病毒(provirus)。病毒基因整合到宿主细胞基因组后,易潜伏下来形成持续感染。HIV在静止的T细胞中不能复制。

整合入宿主细胞内的前病毒DNA是病毒RNA转录的模板。一方面,形成子代病毒基因组RNA;另一方面,HIV RNA经转译合成HIV的调节蛋白(Tat、Rev),功能辅助蛋白(Vif、Nef、Vpr、Vpu或Vpx)、核心蛋白、酶和包膜糖蛋白。在病毒蛋白酶的作用下,病毒的衣壳蛋白和酶被裂解和加工,病毒RNA基因组在细胞膜附近被包装并组装成病毒核心,然后以出芽方式,从宿主细胞获得含有膜糖蛋白的脂质包膜,组装成为病毒颗粒,分泌到细胞外,成为成熟的病毒粒子。

三、艾滋病病毒的型别及分布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为单链RNA病毒,属于逆转录病毒科(Retroviridae),慢病毒属。1991年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ICTV)将逆转录病毒科分为7个属。其中的慢病毒属又分为5个组,包括牛慢病毒组(BIV)、马慢病毒组(ELISAV)、猫慢病毒组(FIV)、羊慢病毒组(CAEV)和人类慢病毒组。HIV属于慢病毒属中的人类慢病毒组。HIV根据血清学反应和病毒核酸序列测定可分为两型,HIV-1型和HIV-2型。在HIV-1和HIV-2二型之间,其核苷酸序列只有45%的同源性。在HIV-1型内,根据编码包膜蛋白的env基因和编码壳蛋白的gag基因序列的同源性分为3个组,M组(main即主要组)、O组(outline即外围组)和N组(new,or non-M,non-O新组或非M非O组),M组内又根据膜蛋白基因变化分为A、B、C、D、F、G、H、J、K等9个亚型,还有数个重组亚型,如CRF01_AE(过去称为E亚型),CRF04_cpx(过去称为I亚型)等。HIV-2流行的病毒株只有2个亚型,即HIV-2A和HIV-2B亚型。HIV-1的M组病毒呈全球性流行。而HIV-1的O组,N组和HIV-2型只局限在非洲某些局部地区流行。HIV-1和HIV-2型在传播和疾病进展方面是显著不同的,HIV-2显示一种较低的性传播和母婴传播,并且较HIV-1有更长的潜伏期才发展成为艾滋病。

艾滋病感染的三个期

一、HIV-1感染急性期

发生急性HIV-1感染后2~6周内,部分感染者可出现HIV病毒血症和免疫系统急性损伤所产生的全身性症状,累及皮肤、神经系统及胃肠道。以发热、皮疹、肌痛和头

痛最为常见。10%~15%的患者有单核细胞增多症样表现。急性感染期所出现的临床症状多为自限性,而且多数病人症状较为轻微,持续1~3周后可自行缓解。

二、无症状HIV感染期

急性HIV感染后,绝大多数病人进入无症状期,可历时2年至10年或更久。无症状期的长短与感染病毒的数量、型别,感染途径,机体免疫状况的个体差异,营养条件及生活习惯等因素有关。这个阶段以CD4+T淋巴细胞数量的持续缓慢减少为特点,在无症状期的后期,CD4+T淋巴细胞数以较快的速度减少,提示病人即将进入艾滋病期。在无症状期,大部分病人无明显临床症状。部分病人可出现不明原因的持续性淋巴结肿大(PGL)。

三、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艾滋病)期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可累及各个系统,表现为机会性感染或相关肿瘤。当患者出现艾滋病典型症状时,CD4+细胞计数通常降至200/ul以下,未经治疗者在进入此期后的平均生存期为12~18个月。

常见的机会性感染包括:病毒感染,如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带状疱疹(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口腔毛状白斑(EB病毒引起)等;细菌感染,如结核病,鸟分枝杆菌感染等;真菌感染,如肺孢子菌肺炎(PCP)、隐球菌脑膜炎、白色念珠菌引起食道炎和口腔感染等;寄生虫感染,如弓形虫脑病、隐孢子虫引起的腹泻等。

艾滋病具有代表型的常见恶性肿瘤包括非霍奇金淋巴瘤和卡波西肉瘤,肿瘤的发生也与病毒的感染相关,淋巴瘤通常与EB病毒感染相关、卡波西肉瘤(Kaposi’s sarcoma)与人类疱疹病毒8型感染相关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