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动态逆流提取技术:中药

动态逆流提取技术:中药

动态逆流提取技术:中药
动态逆流提取技术:中药

动态逆流提取技术

在中药生产中,提取是一个重要的操作单元。但是,传统的药材提取工艺通常煎煮温度高、时间长、耗能大、有效成分损失较多。因此,中药提取工艺的现代化已成为中药产业面临的关键问题。值得关注的是,近年来,江西江中药业、山东绿叶制药等多家制药企业对中药动态逆流提取技术进行了尝试。实践表明,这一新型提取技术既不改变传统中药提取的原有特点,同时又可保证中药有效组分群基本不变,且具有节能、得膏率高、可实现全自动控制等优点,对于解决中药提取工艺的现代化问题,不失为一个有效的手段。

提取效率明显提高

动态提取工艺的特点是在增加药材比表面积的情况下,利用机械手段,采用强制循环方式,以增加固-液相接触。在动态提取过程中,药材与溶剂之间始终保持相对浓度差,因此可提高药材中的溶质向溶剂的溶出效率。目前,动态提取方式主要有由上至下强制循环顺流式和由下至上强制循环逆流式。具体的提取工艺为:将用于提取的药材先处理成约0.5~1.0厘米大小,将其放入预热水中浸润30分钟,随后在95℃~98℃下搅拌提取1小时,再进行离心过滤、压榨、合并滤液、浓缩。

中药动态逆流提取技术可使提取质量明显提高。如在动态提取中,由于预处理后的药材规格较小,可使提取充分、提取时间缩短(仅为传统提取工艺的44%),从而使生产效率大大提高。由于整个提取过程保持恒定温度,使物料受热均匀,药液质量得到提高。并且在动态提取中,药液经过多级分离,从而可获得高品质的提取液,为后续浓缩、醇沉、干燥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药渣经过离心机压榨,药渣内含水量小于15%,从而可比多功能提取罐多得药液15%~20%(多功能罐内药渣含水量约30%~35%),因此能提高收膏率。

中药动态逆流提取技术还有助于改善工作环境、节约能源等。由于动态提取工艺不用对药材进行煮沸处理,仅能耗就可节约50%以上;其整条生产线的物料采用管道化真空抽料方式,可避免物料在管道黏滞,符合GMP要求;并可有效地利用设备,使设备体积减小;使生产过程更加安全,并增加柔性,使生产线具有更好的操作环境;其适用范围较广,可用于水提取、醇提取、多次提取、芳香油提取等。

实现自动化控制对中药生产现代化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中药动态提取工艺可实现连续化生产,便于全自动控制,从而可提高原料、能源和设备的利用率,增加产量,缩短生产周期,减少人为的误差,降低成本,减少不合格品。

正确配置各检测控制点

一般来说,全自动控制动态提取生产线的主要设备有:水预热器,动态提取罐,提取液高位罐,下出料离心机,过滤器,储罐,超速离心机,中间储罐,双效浓缩器,浓缩储罐,清洗热水罐。

对于不同的动态提取工序,各检测控制点的配置非常关键。在动态水提取工序中,检测控制点布置方案为:对水预热器温度控制,配备热电阻、蒸汽开关阀;真空投料控制,配备真空气动开关阀、药材气动开关阀;提取罐加水控制,配备电磁流量计、加水气动开关阀;提取罐恒温定时控制,配备电阻、蒸汽调节阀;提取罐夹套压力检测报警,配备压力变送器;提取罐变频控制,配备变频器;提取罐出料控制,配备出料气动开关阀、压缩空气气动开关阀、音叉料位计和蒸馏药液气动开关阀。

在固体分离工序中,各检测控制点的布置方案为:离心机进液控制,配备液位变送器、液压控制阀、排渣气动开关阀;过滤器液位控制,配备音叉料位计、压缩空气气动开关阀、排渣气动开关阀、出料气动开关阀。

在双效浓缩工序中,各检测控制点的布置方案为:浓缩液贮罐检测报警环节,配液位变送器;一效蒸发器液相温度检测,配热电阻;一效蒸汽压力控制,配力变送器、蒸汽调节阀;一效蒸发器压力控制,配压力变送器:一效进药液流量控制,配电磁流量计;一效蒸发器液位检测,配雷达液位计;二效蒸发器液相温度检测,配热电阻;二效蒸气压力控制配压力变送器、气动调节阀;二效蒸发器压力检测,配压力变送器;二效蒸发器液位检测,配雷达液位计、气动液位调节阀;二效药液密度检测,配在线密度计。

进一步考察工艺适用性

中药动态逆流提取技术是一门新兴的技术,其应用时间较短,目前它还存在一些不足:由于动态提取工艺较传统工艺增加了一些工序,从而使操作步骤和设备投资增加。例如由于采用动态提取工艺提取出的总浸出物增加,因此在后续分离操作中必须增加设施,以保证固-液分离的效果。动态提取对一些药材(如根茎类药材)浸出效果突出,但对另一些药材(如含淀粉多的药材)则需要采取后续的固-液分离措施。动态提取用于单方药材的浸出方便简单,但用于复方药材的提取则需要摸索适合的条件。目前与动态提取相配套的便于自动化控制的设备、工艺操作还有待完善。此外,由于传统的中药提取大多采用水煎煮法,其提取温度、时间与动态提取工艺不同,因此,在将传统提取工艺改为动态提取时,应对其有效组分群进行等同性实验,以消除可能因提取方式改变而导致的质量差异。

动态连续阶段逆流提取工艺分析与研究

第35卷第1期2007年2月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 J OURNAL OF ZH E J IAN G UN IV ERSIT Y OF TECHNOLO GY Vol.35No.1Feb.2007 收稿日期:2006206229 作者简介:王颖玉(1973— ),女,江苏金坛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现代设计与制造相关的教学与研究.动态连续阶段逆流提取工艺分析与研究 王颖玉,潘 立 (浙江工业大学机械制造及自动化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浙江杭州310032) 摘要:针对传统中药提取工艺中能耗物耗大、杂质多、效率低的状况,就药材中有效成分的扩散速 率、溶剂、温度、压力、固体药材粒度与液体的流动等多角度对中药提取工艺进行探索和优化,提出了一种新型中药提取工艺———动态连续阶段逆流提取工艺.介绍了该新型工艺的工艺流程,并结合一般提取工艺做了详细的对比分析,归纳了工艺特点.关键词:连续阶段逆流提取;动态;中药中图分类号:R28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4303(2007)0120105204 Analyze and research on dynamic multi 2stage countercurrent extraction WAN G Ying 2yu ,PAN Li (The MO E Key Laboratory of Mechanical Manufacture and Automation ,Zheji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Hangzhou 310032,China ) Abstract :This paper studies on the extraction of T 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which there are large energy and material consumption ,much impurities and low efficiency.The extraction of effective compo 2nents from Chinese medicinal materials are analyzed and optimized with diffusion rate ,solvent ,tempera 2ture ,pressure ,granularity of solid plant and liquid flow etc.A new extraction is introduced ,named as dynamic multi 2stage countercurrent extraction.The detailed extraction is described and the extraction characteristics are summed up through combining with a contrastive analysis to common extraction.K ey w ords :multi 2stage countercurrent ext raction ;dynamic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0 引 言 中药的提取包括提取、澄清、过滤和蒸发等许多的单元操作.提取是其中很重要的单元操作,是大多数中药生产的起点.提取工艺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中药材的利用率和后续加工的难易.提取工艺可以视为中药生产现代化的重要环节,因此,研究并优化中药提取工艺十分必要. 中药的提取是溶剂进入药材,将有效成分从固相转移到液相的过程.一般认为,有效成分在药材中的扩散是决定提取速率的主要步骤.影响提取的因素主 要有溶剂、温度、压力、固体药材粒度与液体的流动状 态等.溶剂的极性、粘度等物性影响到植物组织中不同物质的提取速度和溶出度.水和乙醇是最常用的溶剂,两者的不同配比混合溶液对中药材的提取影响很大.温度和压力升高,扩散速度加快,提取速度也加快.但温度过高可能会破坏热敏成分.传统中药生产采用的煎煮是在常压沸点下进行的.但也有报道认为,减压操作有利于提高药材吃水量,使组织疏松,有利于提取.药材粒度越小,比表面积越大,浸取速度越快.但粒度过小会使杂质提取量增加,分离提纯困难.固液相对运动速率越高,溶液的湍动越强烈,会导致边界层变薄,更新加快,提高提取速度[1].

中草药提取方法——溶剂提取法

⑴溶剂提取法原理及常用溶剂溶剂提取法是根据中草药中各种成分在溶剂中的溶解性质,选用对活性成分溶解度大,对不需要溶出成分溶解度小的溶剂,而将有效成分从药材组织内溶解出来的方法。当溶剂加到中草药原料(需适当粉碎)中时,溶剂由于扩散、渗透作用逐渐通过细胞壁透入到细胞内,溶解了可溶性物质,而造成细胞内外的浓度差,于是细胞内的浓溶液不断向外扩散,溶剂又不断进入药材组织细胞中,如此多次往返,直至细胞内外溶液浓度达到动态平衡时,将此饱和溶液滤出,继续多次加入新溶剂,就可以把所需要的成分近于完全溶出或大部溶出。中草药成分在溶剂中的溶解度直接与溶剂性质有关。运用溶剂提取法的关键,是选择适当的溶剂。溶剂选择适当,就可以比较顺利地将需要的成分提取出来。选择溶剂要注意以下三点:①溶剂对有效成分溶解度大,对杂质溶解度小;②溶剂不能与中药的成分起化学变化;③溶剂要经济、易得、使用安全等。选用什么样的溶剂提取中药成分,取决于溶剂的性质和被提取成分的化学结构及溶解性。溶剂可分为水及酸水或碱水。亲水性有机溶剂、亲脂性有机溶剂。根据“相似相溶原理”,欲提取亲脂性成分应选用亲脂性溶剂,欲提取亲水性成分则选用水及亲水性溶剂。应注意的是乙醇、甲醇虽然属于亲水性溶剂,它们可与水随便混溶,但很多亲脂性成分可溶于乙醇、甲醇,所以乙醇或甲醇溶液中既有水溶性成分,也有很多脂溶性成分。乙醇或甲醇中可加入水配成不同浓度的乙醇或甲醇,根据提取成分的情况可选用适当浓度的醇进行提取。⑵提取方法用溶剂提取中药成分,常用浸渍法、渗漉法、煎煮法、回流提取法、连续提取法等。同时,原料的粉碎度、提取时间、提取温度、设备条件等因素也都能影响提取效率,必须加以考虑。①浸渍法:浸渍法是将处理过的药材,用适当的溶剂在常温或温热(60~80℃)的情况下浸渍以溶出其中成分。本法适用于有效成分遇热易破坏以及含多量淀粉、树胶、果胶、粘液质的中药的提取。比较简单易行,但浸出率较差,特别是用水为溶剂,其提取液易于发霉变质,须注意加入适当的防腐剂。②渗漉法:渗漉法是将中草药粉末装在渗漉器中,不断添加新溶剂,使其渗透过药材便可认为基本上已提取完全。在大量生产中常将收集的稀渗淮液作为另一批新原料的溶剂之用。本法浸出效率较高,浸出液较澄清,但溶剂消耗量大、费时长、操作仍嫌麻烦。③煎煮法:煎煮法是我国最早使用的传统的浸出方法。所用容器一般为陶器、砂罐或铜制、搪瓷器皿,不宜用铁锅,以免药液变色。直火加热时最好时常搅拌,以免局部药材受热太高,容易焦糊。有蒸汽加热设备的药厂,多采用大反应锅、大铜锅、大木桶,或水泥砌的池子中通入蒸汽加热。还可将数个煎煮器通过管道互相连接,进行连续煎浸。此法简便,药中大部分成分可被不同程度地提出,但含挥发性成分及有效成分遇热易破坏的中药不宜用此法,对含有多糖类中药,煎煮后,药液比较粘稠,过滤比较困难。④回流提取法:应用有机溶剂加热提取,需采用回流加热装置,以免溶剂挥发损失。小量操作时,可在圆底烧瓶上连接回流冷凝器。溶剂浸过药材表面约1~2cm。在水浴中加热回流,一般保持沸腾约1小时放冷过滤,再在药渣中加溶剂,作第二、三次加热回流分别约半小时,或至基本提尽有效成分为止。此法提取效率较冷浸法高,大量生产中多采用连续提取法。但受热易破坏的成分不宜用此法,且溶剂消耗量仍大,操作亦麻烦。⑤连续提取法:为了弥补回流提取法中需要溶剂量大、操作较烦的不足,可采用连续提取法。实验室常用脂肪提取器或称索氏提取器。应用挥发性有机溶剂提取中草药有效成分,不论小型实验或大型生产,均以连续提取法为好,而且需用溶剂量较少,提取成分也较完全。连续提取法,一般需数小时才能提取完全。提取成分受热时间较长,遇热不稳定易变化的成分不宜采用此法。上述几种为提取中药的传统方法,存在的缺点主要有:(1)煎煮法有效成份损失较多,尤其是水不溶性成份;(2)提取过程中有机溶剂有可能与有效成分作用,使其失去原有效用;(3)非有效成分不能被最大限度的除去,浓缩率不够高;(4)提取液中除有效成分外,往往杂质较多,尚有少量脂溶性成分,给精制带来不利;

中药提取技术

1、简述生物酶辅助提取中药成分的原理 中药的生物酶辅助提取法是在传统提取方法的基础上,根据植物药材细胞壁的构成,利用酶反应所具有的极高催化活性和高度专一性等特点,选择相应的生物酶,将细胞壁的组成成分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质等水解,从而使植物细胞内有效成分更容易溶解、扩散的一种提取方法。 2、酶解技术在中药提取中的应用 (一)多糖 甘草多糖的酶辅助提取 运用正交设计法设计酶法提取工艺,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多糖含量。 多糖的酶及超声联合提取 采用正交试验,优化玉米须多糖的酶及超声提取方案,并研究这两种方案的结合效果.结果三种提取工艺中联合提取多糖得率最高,酶辅助提取次之,超声提取最低.结论联合提取是一条高效的提取路线. (二)、酶解技术在中药成分转化中的应用 研究证明,白藜芦醇具有抗菌、抗癌、抗炎、抗过敏、降血脂和抗氧化等多方面的药理活性,是目前研究较热门而有希望的抗癌药剂之一。 白藜芦醇在虎杖中主要以苷的形式存在,因此,作者考虑将白藜芦醇苷转化成白藜芦醇苷元,这将大大提高白藜芦醇的得率。(虎杖提取用乙醇) (三)、酶解技术在中药提取液精制与纯化的应用 中药水提液含有多种类型的杂质,如淀粉、蛋白质、鞣质、果胶等。采用常规提取法时,煎煮过程中药材里的蛋白质遇热凝固、淀粉糊化,影响有效成分煎出,分离困难。针对中药水提液中所含的杂质类型,采用相应酶将其降解为小分子物质或分解除去,可解决上述问题,并改善中药口服液、药酒等液体制剂的澄清度,提高成品质量 3.利用酶解法、超声波法、微波法、超高压法提取多糖或黄酮类成分的设计方案。 酶解法-----单因素考查法: (一)温度 (二)酶用量 酶解温度55,pH6.5酶解2小时纤维素酶

中药提取工艺研究发展

综述 中药提取工艺研究发展 临床药学2008-1班 百合提努尔·胡达拜地 学号:200807100801131 摘要:中药提取工艺路线设计直接影响到中药制剂的有效安全。本文综合分析了当前中药提取工艺设计思路,并经通塞脉微丸中间提取物制备工艺的比较研究,提出中药提取工艺设计应以复方整体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传统汤剂制备方法制备提取物,进而针对复方组成药物所含有的活性成分类型,选择性采用适宜的分离精制方法,逐步排除无效物质、非疗效相关物质,最终获得能够保持原方疗效和安全性的中间提取物。[1] 关键词: 中药;提取工艺,研究发展 前言:提取是从药材原料中分离有效成分的单元操作,直接关系到产品有效成分的含量,影响内在质,量、临床疗效、经济效益及GMP的实施。中药制剂的研究和生产从传统制剂原粉成型的丸、散到浸提型制剂如颗粒剂、浸膏片、胶囊、口服液、注射液等的兴起和发展,是半个世纪来中药制剂进步的特征,应属于从传统制剂进入改进制剂的时期[2]。本文对近年来传统与现代中药提取工艺进行归纳概述。 基本内容: 1.传统工艺 传统工艺包括浸渍法, 水提醇沉工艺,水煎煮法, 渗漉法, 回流法, 水蒸汽蒸馏法。下面我们简单的介绍一下几个传统工艺: 1.1 浸渍法 浸渍法按提取的温度和浸渍次数可分为:冷浸渍法、热浸渍法、重浸渍法。浸渍法适用于粘性药物、无组织结构的药材、新鲜及易于膨胀的药材、价格低廉

的芳香性药材。不适于贵重药材、毒性药材及高浓度的制剂。 1.2 水提醇沉工艺 中药水提液经浓缩后在常温或低温下加入乙醇进行醇沉,乙醇既作为溶剂来溶解浓缩液中的有效成分,又作为沉淀剂来沉淀某些杂质。 1.3 水煎煮法是在草本植物中加入适量的水,然后加热至一定温度并保持一定时间后滤出煮液的方法。该方法不仅简便易行,而且能煎出大部分有效成分,是最常用的提取草本植物中活性成分的方法之一[3]。 煎药机优于传统煎煮法。杨璐璐等[4]发现用GNG 中药抽出机比直火加热法和蒸气煎药法制备汤剂的总固体含量高出2倍以上, 且保质时间长。张晓燕[5]等发现中药抽出机制备的槐花散汤中芦丁含量明显大于常压直火煎煮法。梁文能[6]等发现煎药机煎煮的黄连解毒汤中黄芩苷的含量高于传统煎煮法。 2.新工艺 新工艺包括:微波萃取, 超临界流体萃取(SFE), 酶法提取, 超声提技术, 罐组式动态逆流提取工艺, 半仿生提取法 2.1 超滤 超滤(Ultrafiltration)技术是一种膜滤法,也有错流过滤(Cross Filtration)之称。它能从周围含有微粒的介质中分离出10~100A的微粒,这个尺寸范围内的微粒,通常是指液体内的溶质。其基本原理是在常温下以一定压力和流量,利用不对称微孔结构和半透膜介质,依靠膜两侧的压力差作为推动力,以错流方式进行过滤,使溶剂及小分子物质通过,大分子物质和微粒子如蛋白质、水溶性高聚物、细菌等被滤膜阻留,从而达到分离、分级、纯化、浓缩目的的一种新型膜分离技术[7]。 2.2 超临界流体萃取 超临界流体萃取( supercr itical fluid ex traction, SFE )技术是以超临界流体CO2 、NH 3 、H 2O、C2H 5OH 、C2H6等代替常规有机溶剂, 在超临界状态下, 将超临界流体与待分离的物质接触, 通过控制不同的温度、压力以及不同种类及含量的夹带剂, 使超临界流体有选择性的把极性大小、沸点高低和分子

折流式连续逆流提取机

多采用恒容过滤。 (4)膜孔选择的依据,对膜孔而言,被截留分子的大小要与膜孔有1~2个数量级的差别,或者对膜的截留分子量而言,至少要小于被截留物质分子的3~10倍,才能保证好的回收率。 (5)浓缩倍数的选择,通常在3~10倍。 (6)处理时间的选择在2~4小时之间。 (7)产品的回收率一般为95~99%。 (8)操作压力的选择,对于MF/UF,通常为0.2 ~1.0Mpa;对于NF/RO,通常为1.0~3.0MPa。 (9)剪切流速的选择,对于UF/MF为1~5m/ s,对于NF/RO为3~8m/s。 (10)泵的选择,对于大规模和中低粘度流体,通常选用离心泵;对于小规模或高粘度流体,选用往复泵;对于低剪切力要求的液体,选用齿轮泵。 (11)管道流速与管道尺寸的选择,通常利用雷诺准数R进行选择。若R 4000时,为选择的区域。 (12)容积罐的选择,应采用圆锥形、低液位控制、热交换、防止空气进入系统等设计。适用于间歇操作的浓缩过程。 (13)系统的主要控制包括高低压保护、过热保护、快速侧冲、低压低流速启动、自动反洗等。 (14)组件的完整性检测,如中空纤维膜采用泡压法,卷式膜采用气体扩散流的方法。 (15)系统的最小死体积的设计。 (16)膜组件的清洗、消毒及保贮的设计。反冲法和碱洗是有效的清洗方法,热水和酸碱是较好的消毒方式等。同时,应采用适合的工业放大步骤,通常采用:第一步:测试池测试,采用平板膜片(膜面积 40cm2),可快速简单地了解膜的有关分离性能,但无法提供工程设计数据。第二步:应用实验,通常采用工业规模组件(膜面积 0.6m2),在1~2小时内处理20~150L物料,可提供工程放大所需的设计数据及膜稳定性的判定,但无法判定膜的寿命。第三步:工业中试,采用工业规模组件,至少运行20~30天,可获得长期污染及膜的稳定性数据,但费用太高。 5结束语 综上所述,膜技术已成为药物分离中重要的新技术之一,在提高产品纯度、收率、减低能耗和处理时间、工艺改进等方面已表现出巨大的潜力和应用价值。膜技术在生物制药工业中的应用,将会使目前下游加工处理过程的面貌焕然一新。用微滤代替常规的发酵液过滤,超滤和纳滤代替提取,以反渗透代替蒸发,使传统的生产工艺变成系列的膜过滤工艺,然后再根据产物的性质和要求,进一步采用各种高效的分离手段来纯化,就可制得纯度很高的产品。 目前,世界上膜分离技术产品的年销售额约为50亿美元,年增长率为8%~15%。国内膜技术产品的年销售额约为10~15亿元人民币,年均增长率约为15%,分别远远超过世界GDP和国内GDP的增长速度,其发展潜力和空间巨大。有一位专家曾说过:!目前,没有一项技术能像膜技术那样如此广泛应用,谁掌握了膜技术,谁就掌握了化学医药工业的明天。?这句话,足可证明膜技术的基础性和战略性地位。 收稿日期:2003-10-22 折流式连续逆流提取机 上海三明干燥研究所(200232)沈善明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一种折流式连续逆流提取机的技术开发。 关键词单罐提取间歇逆流提取连续逆流提取 1概述 由于中药材自身的以及受提取前药材预处理影响,使进入提取操作的药材物性和形态多变,给中药逆流提取,特别是连续槽式逆流提取[1]带来许多困难,又因为中药提取规模远远不能和植物油料的提取规模比较,业已成熟的植物油连续逆流提取设备很难应用在大多数中药的提取方面。现有多种间歇式逆流提取技术装备,如罐式、槽式和柱式都离不开中间切换,使操作增添了许多麻烦。间歇式逆流提取装置为提高设备效率,就要求各操作环节快速进

中药提取方法汇总

综述中药提取方法 摘要以中药提取方法的本质和影响提取作业的因素为理据,分析国内中药厂提取方法 关键词中药提取方法 1前沿 近年来有关中药提取方法的论述有很多,然而有效成分的提取率仍然是现今国内中药制药工业现代化的瓶颈。尽管近年来国内在中药提取生产中推出了一些新工艺,如超声场强化提取、微波提取、超临界流体提取等,但当下的主流仍是浸提技术。浸提技术是应用溶剂提取固体原料中某一或某类成分的提取分离操作,又称固液萃取。目前在中药生产过程中,常用的中药浸提方法有煎煮法、浸渍法、渗漉法、回流法、水蒸气蒸馏法等。 面对众多中药提取方法如何抉择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因为它牵涉到生产设备和生产条件等许多因素。加上如今中药提取的规模较大,尤其考虑到连续生产,即使在实验中取得成果,在实际情况下还要经过长时间的实践检验。还有前面提到过的提取新工艺,其提取物往往是化学结构明确的物质,与传统中药生产完全是两回事,所以生产传统中药的厂家下不了决心去尝试新工艺,生产者情愿随大流,以避免风险。 提取方法的不同,提取等量有效成分所需原料和能源

也不尽相同,资源和能源对世界经济和人类生存环境的影响越来越被重视。可持续发展经济和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概念已经被全世界广泛认同,中国也不例外。在市场竞争激烈异常的今天,生产成本的控制就是企业的生命,而对世界能源价格上涨的现实,生产者应该节约每一滴水,每一度电。中药生产厂家必须努力挑选出最好的中药提取方法,改变目前中药提取效率低、高能耗、高污染所造成的负面影响。 2选择原则 和所有的工程项目一样,选择中药提取方法必要考虑的条件也是:被处理物料的性质、数量,产品的价值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现实的设备安装场地,生产成本的控制,投资的预算。所追求的目标也是最高的投资回报率,最低的能耗,最简单的操作,最理想的提取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从而提升本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舍此不会有 良好的后果。 3中药提取本质 中药提取本质上是一种固液萃取作业,任何化工原理教科书和化工手册对固液萃取的机理都有详尽的阐明。为了便于分析国内中药厂现有提取装置的状况,有必要将其与中药提取有关的结论摘录于此。

中药提取工艺

一、工艺 1、来源 我公司目前建设的中药提取车间项目,是在参考山东临清华威药业有限公司中药提取车间的基础上兴建的。山东临清华威药业有限公司,前身为山东临清中药厂,始建于1958年,是山东省中成药重点生产厂家,目前生产的品种有80余种,包括片剂、颗粒剂、胶囊剂、口服液等多个剂型。我公司与华威药业有长期合作关系,委托其加工部分中药提取项目。此次兴建的中药提取项目正是在这样的基础上投建的,其工艺技术,产品方案与生产规模都与华威药业一致。 2、技术 主要生产技术是在我公司生产工艺和华威药业大规模生产工艺结合的基础上制定的,工艺设计更加合理,规范,可操作性强。 首先是工艺技术方案的成熟性:该项目所选择的生产方法和工艺流程成熟可靠,在生产设备的选择上,尽量选用国内技术先进、安全可靠的设备。 在工艺技术方案的选择方面:工艺顺序、工艺路线、工艺方法、单元操作组成、设备的选型、布点和连接、主要操作条件的确定及控制方案、节能环保方案的确定、前后工序能力的协调和均衡,与工厂总生产规模的协调,各车间和工段之间的生产均衡协调运转,以及物料流转、空间组合、工艺条件及技术经济效果等方面均作了可靠的论证。在操作方面,充分考虑设备的安全、可操作,以及人身安全防护,生产方法和工艺流程完全达到安全,可控。 3、结论 通过与华威药业生产方法和工艺流程相对比,我公司在建项目合理可行。4、合成工艺流程图(不再赘附) 二、原辅料 金银花、枇杷叶、百部、桔梗、天花粉、桉油、95%乙醇、β-环糊精、海螵蛸、浙贝母、厚朴、延胡索、木香、高良姜、米醋、黄酒、环氧乙烷、二氧化碳

三、主要工艺技术参数 1、感冒咳嗽胶囊的原料提取 煎煮过程:冷藏过程: 加热方式—蒸汽加热;降温—冰盐水降温, 温度—100℃;温度—-2±2℃; 溶媒—水;溶媒—水; 2、胃复胶囊的原料提取 煎煮过程:渗漉过程: 加热方式—蒸汽加热;常温常压; 温度—100℃;溶媒—60%乙醇溶液。 溶媒—水。 四、三废处理 1、各步反应中产生的废水统一进入污水处理系统,达到排放标准后统一排放。 2、提取过程中的乙醇可在酒精回收系统中回收再利用。 3、中药残渣运出后集中处理,可焚烧提供能源。

中药提取方法大全

中药提取方法大全 第二章中药浸提技术一、概述………………………………………………………11 二、各提取方法的适用性……………………………………12 三、设计中药浸提工艺时应考虑哪些方面…………………13 四、煎煮 法……………………………………………………14 五、浸渍 法……………………………………………………18 六、渗漉 法……………………………………………………19 七、回流 法……………………………………………………20 八、水蒸汽蒸馏法……………………………………………21 九、半仿生提取 法……………………………………………23 十、超声波提取 法……………………………………………23 十一、浸提生产时遇到的问题………………………………24 十二、中药浸提设 备…………………………………………25 十三、超临界流体萃 取………………………………………26 十四、微波萃 取………………………………………………30 一、概述浸提技术是应用溶剂提取固体原料中某一或某类成分的提取分离操作又称固液萃取。目前在中药生产过程中常用的中药浸提方法有煎煮法、浸渍法、渗漉法、回流法、水蒸汽蒸溜法等。近年来新方法新技术也不断涌现和广泛应用如半仿生提取法、旋流提取法、加压逆流提取法、酶提取法及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超声提取技术、微波萃取技术及高速逆流色谱提取技术等。确定某一组方的浸提工艺时必须进行工艺条件的优选设计以将有效成分及辅助成分最大限度地浸提出来无效成分及药材组织物尽可能地少提出来。常用的方法有正交设计法和均匀设计法。浸提设备按其操作方式可分为间

歇式、半连续式和连续式。常用设备有多能提取罐、球形煎煮罐、连续提取器、渗漉柱、微波萃取罐和超临界流体萃取器等。二、各提取方法的适用性 1、煎煮法用水作溶剂将药材加热煮沸一定的时间以提取其所含成分的一种方法。适用于有效成分能溶于水且对湿热稳定的药材。 2、浸渍法用定量的溶剂在一定温度下将药材浸泡一定的时间以提取药材成分的一种方法。适用于黏性药物、无组织结构的药材、新鲜及易膨胀的药材、价格低廉的芳香性药材。不适于贵重药材、毒性药材及高浓度的制剂。 3、渗漉法是将药材粗粉置于渗漉器内溶剂连续地从渗漉器上部加入渗漉液不断地从下部流出从而浸出药材中有效成分的一种方法。该法适用于贵重药材、毒性药材及高浓度的制剂也可用于有效成分含量低的药材的提取。 4、回流法是以乙醇等易挥发的有机溶剂提取药材成分其中挥发性成分被冷凝重复回流到浸出器中浸提药材这样周而复始直至有效成分回流提取完全时为止。该法适用于热稳定药材的提取。 5、水蒸汽蒸馏法是应用相互不溶也不起化学反应的液体遵循混合物的蒸汽总压等天该温度下各组分饱和蒸汽压即分压之和的道尔顿定律以蒸馏的方法提取有效成分该法适用于具有挥发性、能随水蒸汽蒸馏而不被破坏、与水不发生反应、又难溶或不溶于水的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 6、超临界流体提前取法该法是将临界状态下的流体如CO2以一定温度下通入提取器中可溶组分溶解在超临界流体中并且随同该流体一起经过减压阀降压后进入分离器溶质从气体中分离出来。超临界流体与提取物分离后经压缩后可循环再使用。该法主要适用于挥发性成分和脂溶性成分的提取以及“热敏性”成分的提取。三、设计中药浸提工艺时应考虑哪些方面首先应考虑的是如何最大限度地提取得到起药效作用、能发挥临床疗效的物质基础即有效成分、有 效部位或提取物同时最大限度地除去无效杂质。具体是根据处方组成及所含主要成分性质选择提取溶剂及提取方法分析是单味还是复方该方君、臣、佐、使的配伍和药性特点找出组方各药材所含众多成分中具生物活性的药效成分或主要指标

中药提取技术与酶法提取

中草药所含成分十分复杂,既有有效成分,又有无效成分和有毒成分。为了提高中草药的治疗效果,就要尽最大限度提取有效成分,去除无效成分及有毒成分。因此,中草药提取对于提高中药制剂的内在质量和临床疗效最为重要。但常用的提取方法(如煎煮法。回流法、浸渍法。渗漉法等)在保留有效成分,去除无效成分方面,存在着有效成分损失大、周期长、工序多。提取率不高等缺点。近10年来,在中药提取方面出现了许多新技术、新方法,这些新技术和方法的应用,使得中草药提取既符合传统的中医理论,又能达到提高有效成分的收率和纯度的目的。本文就这方面作一综述。 1. 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 超临界流体萃取(简称SC FEFE)是一种以超临界流体(简称SCF)代替常规有机溶剂对中草药有效成分进行革取和分离的新型技术,其原理是利用流体(溶剂)在临界点附近某区域(超临界区)内与待分离混合物中的溶质具有异常相平衡行为和传递性能,且对溶质的溶解能力随压力和温度的改变而在相当宽的范围内变动,利用这种SCF作溶剂,可以从多种液态或固态混合物中萃取出待分离组分。常用的SCF为CO。,因为CO。无毒,不易燃易爆,价廉,有较低的临界压力和温度,易于安全地从混合物中分离出来。超临界CO。萃取法与传统提取方法相比,最大的优点是可以在近常温的条件下提取分离,几乎保留产品中全部有效成分,无有机溶剂残留,产品纯度高,操作简单,节能。 廖周坤等用不同浓度的乙醇作夹带剂,对藏药雪灵芝进行了总皂苷粗品及多糖的苹取试验,与传统溶剂萃取工艺相比较,收率分别提高至旧.9倍和 1.62倍。何春茂、梁忠云利用超临界CO。卒取技术从黄花蒿中革取所得的萃取物中杂质(蜡状物)含量低,青蒿素提纯精制简单,收率高产品质量好。雷正杰等利用超临界CO。流体萃取技术,对厚朴的有效成分进行萃取和分离,革取物为淡黄色膏状物,经分析该萃取物由厚朴酚等11个化学成分组成,其中厚朴酚和厚朴酚的相对含量高达46.81%和45.00%。葛发欢等探讨了从黄山药中萃取薯预皂素的最佳条件,同时进行了中试放大,证明应用超临界CO。萃取薯预皂素进行工业化生产是可行的,与传统的汽油法相比较,收率提高15倍,生产周期大大缩短,避免使用汽油有易燃易爆的危险。葛发欢等研究了超临界CO。萃取柴胡挥发油和皂苷的工艺,STh-CO。法提取柴胡挥发油,与传统水蒸气蒸馏法相比较,能大大提高收率,缩短提取时间,而挥发油组成一致,只是各成分含量有差异。原永芳等通过五因素一四水平正交试 验法,用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对川穹的挥发油萃取条件进行了优化选择,结果最佳萃取条件为压力34.smPa,温度60℃,改性剂乙醇0.3ml,静态苹取时间10min,动态萃取量10ml,以水作为吸收。与水蒸气蒸馏法相比较,该法具有耗时少,提取安全等优点。 SCFE技术对于提取分离挥发性成分、脂溶性物质、高热敏性物质以及贵重药材的有效成分显示出独特的优点,但SCFE设备属高压设备,一次性投资较大,运行成本高,因此这一技术目前在工业生产中还难以普及。 2. 超声提取技术 超声提取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是利用超声波的空化作用加速植物有效成分的浸出提取,另外超声波的次级效应,如机械振动、乳化、扩散。击碎、化学效应等也能加速欲提取成分的扩散释放并充分与溶剂混合,利于提取。与常规提取法相比,具有提取时间短、产率高、

动态逆流提取技术:中药

动态逆流提取技术 在中药生产中,提取是一个重要的操作单元。但是,传统的药材提取工艺通常煎煮温度高、时间长、耗能大、有效成分损失较多。因此,中药提取工艺的现代化已成为中药产业面临的关键问题。值得关注的是,近年来,江西江中药业、山东绿叶制药等多家制药企业对中药动态逆流提取技术进行了尝试。实践表明,这一新型提取技术既不改变传统中药提取的原有特点,同时又可保证中药有效组分群基本不变,且具有节能、得膏率高、可实现全自动控制等优点,对于解决中药提取工艺的现代化问题,不失为一个有效的手段。 提取效率明显提高 动态提取工艺的特点是在增加药材比表面积的情况下,利用机械手段,采用强制循环方式,以增加固-液相接触。在动态提取过程中,药材与溶剂之间始终保持相对浓度差,因此可提高药材中的溶质向溶剂的溶出效率。目前,动态提取方式主要有由上至下强制循环顺流式和由下至上强制循环逆流式。具体的提取工艺为:将用于提取的药材先处理成约0.5~1.0厘米大小,将其放入预热水中浸润30分钟,随后在95℃~98℃下搅拌提取1小时,再进行离心过滤、压榨、合并滤液、浓缩。 中药动态逆流提取技术可使提取质量明显提高。如在动态提取中,由于预处理后的药材规格较小,可使提取充分、提取时间缩短(仅为传统提取工艺的44%),从而使生产效率大大提高。由于整个提取过程保持恒定温度,使物料受热均匀,药液质量得到提高。并且在动态提取中,药液经过多级分离,从而可获得高品质的提取液,为后续浓缩、醇沉、干燥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药渣经过离心机压榨,药渣内含水量小于15%,从而可比多功能提取罐多得药液15%~20%(多功能罐内药渣含水量约30%~35%),因此能提高收膏率。 中药动态逆流提取技术还有助于改善工作环境、节约能源等。由于动态提取工艺不用对药材进行煮沸处理,仅能耗就可节约50%以上;其整条生产线的物料采用管道化真空抽料方式,可避免物料在管道黏滞,符合GMP要求;并可有效地利用设备,使设备体积减小;使生产过程更加安全,并增加柔性,使生产线具有更好的操作环境;其适用范围较广,可用于水提取、醇提取、多次提取、芳香油提取等。 实现自动化控制对中药生产现代化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中药动态提取工艺可实现连续化生产,便于全自动控制,从而可提高原料、能源和设备的利用率,增加产量,缩短生产周期,减少人为的误差,降低成本,减少不合格品。 正确配置各检测控制点 一般来说,全自动控制动态提取生产线的主要设备有:水预热器,动态提取罐,提取液高位罐,下出料离心机,过滤器,储罐,超速离心机,中间储罐,双效浓缩器,浓缩储罐,清洗热水罐。 对于不同的动态提取工序,各检测控制点的配置非常关键。在动态水提取工序中,检测控制点布置方案为:对水预热器温度控制,配备热电阻、蒸汽开关阀;真空投料控制,配备真空气动开关阀、药材气动开关阀;提取罐加水控制,配备电磁流量计、加水气动开关阀;提取罐恒温定时控制,配备电阻、蒸汽调节阀;提取罐夹套压力检测报警,配备压力变送器;提取罐变频控制,配备变频器;提取罐出料控制,配备出料气动开关阀、压缩空气气动开关阀、音叉料位计和蒸馏药液气动开关阀。 在固体分离工序中,各检测控制点的布置方案为:离心机进液控制,配备液位变送器、液压控制阀、排渣气动开关阀;过滤器液位控制,配备音叉料位计、压缩空气气动开关阀、排渣气动开关阀、出料气动开关阀。 在双效浓缩工序中,各检测控制点的布置方案为:浓缩液贮罐检测报警环节,配液位变送器;一效蒸发器液相温度检测,配热电阻;一效蒸汽压力控制,配力变送器、蒸汽调节阀;一效蒸发器压力控制,配压力变送器:一效进药液流量控制,配电磁流量计;一效蒸发器液位检测,配雷达液位计;二效蒸发器液相温度检测,配热电阻;二效蒸气压力控制配压力变送器、气动调节阀;二效蒸发器压力检测,配压力变送器;二效蒸发器液位检测,配雷达液位计、气动液位调节阀;二效药液密度检测,配在线密度计。 进一步考察工艺适用性

动态逆流提取原理

动态逆流提取的基本原理 发布日期:2012-06-08 0 动态逆流提取的基本原理: 天然产物的有效成分的分子量一般都比无效成分的分子量小得多,提取时要求有效成分透过细胞膜渗出.无效成分仍留在细胞组织中以便除去,提取由湿润、渗透、解析、溶解、扩散和置换等相互关联的过程组成,有效成分的提取过程是物料中的溶质由固相传递到液相的传质过程。用扩散理论解释,就是溶质从高浓度向低浓度渗透的过程,其浸出扩散力来源于液态提取溶剂和固态物料组织内有效成分的浓度差,浓度差越大,其扩散传质的动力越大,浸出速度越快,有效成分浸出速率越大。所以,提取过程中,保证物料周围始终存在最大的浓度差是关键。利用了固液两相的浓度梯度差。逐级将物料中有效成分扩散至起始浓度相对较低的提取溶液中,达到最大限度转移天然产物中有效成份的溶解成份的目的。 动态逆流提取与一般的提取方法相比。 具有显著的优点。 (1)有效成分得率高。由于提取过程中固液两相浓度梯度大,从提取开始到结束,溶液始终不会达到饱和状态.同时溶剂与物料间存在着相对运动,溶剂与物料间界面层更新快。有效成分浸出速率快,有效成分得率和提取效率高。 (2)能连续作业,生产效率高。动态逆流提取设备,适于大规模生产,连续工作不间断,产量大,节约能源,安全可靠。 (3)应用范围广。动态逆流提取作业温度低.一般在25℃~100℃之间可任意选择.既适于热稳定性好的物料的提取,又适于热敏性物料的提取;物料在提取器中移动速度可调,可根据物料的特性调节提取时间,适于不同物料的提取。 (4)生产成本低。动态逆流提取出液系数小,物料与溶剂沿相反的方向运动,固液两相不断地更新,所需的提取溶剂少,浸出液浓度高,节省溶剂,同时,节省后道工序的生产成本。

中药提取分离技术

中药提取分离纯化 中草药提取液或提取物仍然是混合物,需进一步除去杂质,分离并进行精制。具体的方法随各中草药的性质不同而异,以后将通过实例加以叙述,此处只作一般原则性的讨论。 一、溶剂分离法: 一般是将上述总提取物,选用三、四种不同极性的溶剂,由低极性到高极性分步进行提取分离。水浸膏或乙醇浸膏常常为胶伏物,难以均匀分散在低极性溶剂中,故不能提取完全,可拌人适量惰性填充剂,如硅藻土或纤维粉等,然后低温或自然干燥,粉碎后,再以选用溶剂依次提取,使总提取物中各组成成分,依其在不同极性溶剂中溶解度的差异而得到分离。例如粉防己乙醇浸膏,碱化后可利用乙醚溶出脂溶性生物碱,再以冷苯处理溶出粉防己碱,与其结构类似的防己诺林碱比前者少一甲基而有一酚羟基,不溶于冷苯而得以分离。利用中草药化学成分,在不同极性溶剂中的溶解度进行分离纯化,是最常用的方法。 广而言之,自中草药提取溶液中加入另一种溶剂,析出其中某种或某些成分,或析出其杂质,也是一种溶剂分离的方法。中草药的水提液中常含有树胶、粘液质、蛋白质、糊化淀粉等,可以加入一定量的乙醇,使这些不溶于乙醇的成分自溶液中沉淀析出,而达到与其它成分分离的目的。例如自中草药提取液中除去这些杂质,或自白及水提取液中获得白及胶,可采用加乙醇沉淀法;自新鲜括楼根汁中制取天花粉素,可滴人丙酮使分次沉淀析出。目前,提取多糖及多肽类化合物,多采用水溶解、浓缩、加乙醇或丙酮析出的办法。 此外,也可利用其某些成分能在酸或碱中溶解,又在加碱或加酸变更溶液的pH 后,成不溶物而析出以达到分离。例如内酯类化合物不溶于水,但遇碱开环生成羧酸盐溶于水,再加酸酸化,又重新形成内酯环从溶液中析出,从而与其它杂质分离;生物碱一般不溶于水,遇酸生成生物碱盐而溶于水,再加碱碱化,又重新生成游离生物碱。这些化合物可以利用与水不相混溶的有机溶剂进行萃取分离。一般中草药总提取物用酸水、碱水先后处理,可以分为三部分:溶于酸水的为碱性成分(如生物碱),溶于碱水的为酸性成分(如有机酸),酸、碱均不溶的为中性成分(如甾醇)。还可利用不同酸、碱度进一步分离,如酸性化台物可以分为强酸性、弱酸性和酷热酚性三种,它们分别溶于碳酸氢钠、碳酸钠和氢氧化钠,借此可进行分离。有些总生物碱,如长春花生物碱、石蒜生物碱,可利用不同rH值进行分离。但有些特殊情况,如酚性生物碱紫董定碱(corydine)在氢氧化钠溶液中仍能为乙醚抽出,蝙蝠葛碱(dauricins)在乙醚溶液中能为氢氧化钠溶液抽出,而溶于氯仿溶液中则不能被氢氧化钠溶液抽出;有些生物碱的盐类,如四氢掌叶防己碱盐酸盐在水溶液中仍能为氯仿抽出。这些性质均有助于各化合物的分离纯化。 二、两相溶剂萃取法: 1.萃取法:两相溶剂提取又简称萃取法,是利用混合物中各成分在两种互不相溶的溶剂中分配系数的不同而达到分离的方法。萃取时如果各成分在两相溶剂中分配系数相差越大,则分离效率越高、如果在水提取液中的有效成分是亲脂性的物质,一般多用亲脂性有机溶剂,如苯、氯仿或乙醚进行两相萃取,如果有效成分是偏于亲水性的物质,在亲脂性溶剂中难溶解,就需要改用弱亲脂性的溶剂,例如乙酸乙酯、丁醇等。还可以在氯仿、乙醚中加入适量乙醇或甲醇以增大其亲水性。提取黄酮类成分时,多用乙酸乙脂和水的两相萃取。提取亲水性强的皂甙则多选用正丁醇、异戊醇和水作两相萃取。不过,一般有机溶剂亲水性越大,与水作两相萃取的效果就越不好,因为能使较多的亲水性杂质伴随而出,对有效成分进一步精制影响很大。

中药提取工艺技术理论

---------------------------------------------------------------最新资料推荐------------------------------------------------------ 中药提取工艺技术理论 第一章第一部分第一节概述提取理论、方法及工艺中药提取技术及基础理论1.中药的发展方向:中药及其产业发展要克服面临的制约因素和弊病,根本上说必须实现现代化,革除传统中药理论与实践中的种种弊端,引入现代科学理论,其中,提取技术创新是重要内容。 具体说如下。 ① 开辟新资源,克服传统资源的制约。 目前开展的在 GAP 规则下大规模中药人工引种是基本方向。 ② 改革中药剂型和生产工艺。 减少药材原料的消耗,提高利用效率,走提取和纯化的道路。 通过中药材有效成分或有效组分的浸出、分离和精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③ 以中医药学的制剂学的要求为准则,运用现代化学工程理论、技术和设备,改造我国的中药工业,进一步提高中药制剂质量和疗效。 也就是把化工原理的传质、传热理论,天然产物生产技术和设备引进到中药提取生产中来。 要实现中药生产的专业化和现代化,首先是中药提取生产技术要与现代天然产物提取理论相互渗透、交叉、综合,使中药提取成为现代天然产物提取技术的一个组成部分。 1/ 109

使中药生产工艺高效率、科学化、建立先进的生产流水线,逐步实现专业化大生产,具体说就是在中药产业中贯彻国际通行的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GMP 规则。 2.中药材:中药材是指供医药使用的天然植物、动物、矿物以及人工和生物合成品。 中药材种类繁多,来源广泛,各种药材又具有多种化学成分,按照其药理作用和组成性质,概括起来中药材的成分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①有效成分即具有生物活性,发挥主要药效的物质,如生物碱、甙类、挥发油等。 ②辅助成分本身没有特殊疗效,但能增强或缓和有效成分药效作用的物质。 如洋地黄中的皂甙可帮助洋地黄甙溶解或促进其吸收。 ③无效成分指本身无效甚至有害的物质,往往会影响浸出效果、制剂稳定性、药效等。 ④组织物质构成细胞的不溶物,如纤维质、栓皮等。 大多数中药制剂是复方,中药复方的临床疗效通常体现在复方配伍的综合作用上,其处方的组成几味至几十味药不等,成为复杂。 浸取就是要尽量提出发挥药效的成分,并尽量避免浸出过多的无效甚至有害的物质,但随着中药科学的发展,“无效”和“有效”的界限并非一成不变,在不同的方剂中可能会发生变化。 某些过去认为是无效的成分,现在却发现它有生物活性,应根据

逆流提取机组使用说明书

目录 一、装置简介 (3) 1、逆流提取设备主要用途 (3) 2、逆流提取设备工作原理 (3) 3、逆流提取设备结构和特点 (3) 4、逆流提取设备工作方式 (3) 二、装置技术参数 (3) 三、操作规程 (4) 1、上岗人员的技能培训 (4) 2、开机前的准备 (4) 3、操作流程 (4) 4、清洗 (4) 四、操作注意事项 (4) 五、常见故障与解决方法 (5) 六、设备的安全操作与保养 (6)

一、装置简介 1、逆流提取设备主要用途 逆流提取机用于天然中草药的有效成分和色素等提取,在医疗、化工、保健食品各行业有极其广泛用途。 2、逆流提取设备工作原理 逆流法是:药材与溶剂在浸出容器中沿相反方向运动,连续而充分地进行接触提取的一种方法。设备为高效连续动态逆流提取机,其提取原理是:可以利用微波穿透力强的加热方式,也可以采用夹套蒸汽加热,使提取更为快捷方便。连续逆流提取设备是动态提取、逆流提取、煎煮提取工艺的结合,在保留多种传统工艺优点的同时,创造了这些传统工艺所无法达到的诸多优点:提取速度快、有效成分提取充分、提取收得率高、溶剂耗量少、药液浓度高、减少了蒸发浓缩等后续处理艺、滚筒内药材颗粒移动速度可调节,从而可根据药材特点调节提取时间的长短、药材在温和的动态环境下进行提取,加热温度较低、有效成分破坏较少,使药液中杂质含量少,属于连续式生产,处理能力大。 3、逆流提取设备结构和特点 该逆流提取:由投料斗、内带螺旋输送装置的提取筒、出渣螺旋输送器、过滤器、挤榨机等组成。原料经粗粉碎、浸润后从投料斗投入,提取筒轴旋转,固定在轴的螺旋带将物料从机组前端向后缓慢推进,同时提取溶剂从机组末端的进液管进入过滤器,由筒后端穿过移动的物料向前端流动,固液两相物质在这种逆向运动中充分接触,从而将药材中有效成分提取出来。药渣经出渣螺旋输送器强制推动至出挤榨机而排出,出渣螺旋同时对药渣进行挤压,将药渣申残留药液挤出药材组织,减少药渣申残留药液含量。 4、逆流提取设备工作方式 正向进料、反向进水,物料与水的流动为逆向连续动态流动,使药材和溶媒能保持相对运动,使料液浓度扩散更新持续作用,进而保证了料液浸出速度快。同时管道便提取设备又解决了传统逆流提取设备存在的物料无法搅拌、提取不均匀、密封性能不好,无法使用有机溶媒提取,内部机械部件磨损、造成污染等问题。 二、装置技术参数

三级 常用中药提取分离纯化技术

常用中药提取分离纯化技术 1 提取技术 提取是中药制剂生产过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环节之一,提取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提取药材中的药效成分,避免药效成分的分解流失和无成分的溶出。提取技术的优劣直接影响到药品质量和药材资源的利用率和生产效率及经济效益。煎煮法、渗漉法、浸渍法、回流法、水蒸汽蒸馏法等方法是中药提取的常用方法,这些方法不同程度的存在有效成分提取不完全。提取过程有效成分损失较大。提取物中存在较多无效成分等缺点。导致药效不明显。影响中药制剂的开发。为了解决中药提取过程存在的问题。一些新技术、新方法开始应用。 1.1 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 是一种以超临界流体代替常规有机溶剂对中药有效成分进行萃取的新型技术。超临界流体是物质处于超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以上的体,性质介于气体和液体之间。有与液体相接近的密度,与气体相接近粘度及高的扩散系数。故具有很高的溶解能力及好的流动、传递性能。可代替传统的有毒、易燃、易挥发的有机溶剂。在中药生产领域应用最多的是SFE—CO:技术。因其临界条件温和。对大部分物质显化学惰性,有效地防止热敏性成分和化学不稳定性成分高温分解与氧化;易于控制、不污染样品,易于安全地从混合物中分离出来。目前。通过调节温度、压力、加入适宜夹带剂等方法,SFE—CO:己成功地从中药中提得挥发油、生物碱、苯丙素、黄酮类、有机酚酸、苷类、萜类以及天然色素等成分。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用于中药有效成分提取

的研究很多,但主要局限于单味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其中能够实现工业规模生产的仅是少数。超临界流体萃取装置属高压设备,其工程化面临着基础研究薄弱,以及设备压力高、投资大等问题。因此,要加强复方超临界流体萃取的工艺研究和超临界流体萃取过程中的放大研究及其配套设备的开发,以推动超临界流体萃取过程的工程化。 1.2生物酶解提取技术 生物酶解提取的原理是利用酶反应的高度专一性,将细胞壁的组成成分水解或降解,破坏细胞壁,从而提高有效成分的提取率。酶法处理一方面通过降解植物细胞壁使有效成分更易提取从而达到提高提取收率或减低溶剂消耗量的目的;另一方面可以针对植物药中的大多数杂质(淀粉、果胶、蛋白质等)选择性降解。以利于提取分离更易进行。同时还综合利用药渣。变废为宝。目前。用于中药提取方面研究较多的酶是纤维素酶,大部分中药材的细胞壁主要是由纤维素类物质构成的,植物的有效成分往往包裹在细胞内部。用纤维素酶酶解可以使植物细胞壁破坏。有利于对有效成分的提取。实验人员以黄芪提取液的总糖和还原糖为考察指标。确定纤维素酶处理工艺,探讨纤维素酶处理的效果。结果纤维素酶处理与对照工艺相比得率由24.4%提高至30.3%。而多糖的质量分数基本不变,扫描电镜观察表明,纤维素酶明显地分解了黄芪原料中的部分结构多糖,药渣中的网状结构变得十分清晰。说明纤维素酶处理有助于黄芪多糖的提取,能显著提高黄芪多糖的得率。酶解提取要求酶有极高的活性、高度的专一性和温和反应条件。酶解提取的效果主要取决于酶的种类、用量、酶解时间、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