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循证医学完整版

循证医学完整版

循证医学完整版
循证医学完整版

章节测试1

1 简述循证医学与临床流行病学的关系。

循证医学的诞生和临床流行病学有直接的关系。循证医学产生的方法学背景和流行病医学发展的背景密不可分。

流行病学是关于传染病流行的学问,研究其流行及其病因然后进行预防。上世纪传染病得到控制后,基于传统流行病学科学研究的概念,随机对照试验诞生用于评估干预措施的效果,前瞻性队列研究开始用于研究病因及预防。现代流行病学在应对慢性病中诞生,是一种定量地研究疾病、健康和医疗卫生服务问题一般规律的方法论。当它作为研究临床问题的研究方法时,即临床流行病学。

临床流行病学是研究临床实践问题的方法论,其结果可以反过来影响医学实践。我们需要应用临床应用性研究进行医学实践,依据证据进行实践就是循证医学最核心的思想。

2 试述初筛临床研究证据的真实性和相关性的方法。

以下列指标作为参照,对研究证据的真实性做出初步的判断:该研究证据是否来自经同行评审杂志、产生证据的机构是否与自己所在的机构相似、该证据是否由某个组织所倡议且其研究设计或结果是否因此受影响等。

以下列指标作为参照,对研究证据的相关性作出初步的判断:1.若该研究证据提供的信息是真实的,是否为自己的患者所关心的问题及其健康有无直接影响;2.该研究证据是否为临床实践中常见问题,其涉及的干预措施或实验方法在自己所在机构是否可行;3.若该研究证据提供的信息是真实的,是否将改变现有的医疗实践。

3 简述最佳证据的特性。

真实性、重要性、实用性、物美价廉。

4 请简述对循证医学中证据的理解。

证据,和依据一起作为循证医学的核心,是学习循证医学和进行循证实践必不可少的。要了解证据,必须了解与决策有关的证据属性:1.相关性,证据必须与临床医学应用具有相关性;2.研究结果的可信性,随机对照试验的质量最高,可作为其他条件相同时的最优选择;

3.可接受性,在临床实践中我们需要考虑研究结果对病人的重要性及其效果的大小;

4.适用性,即我们的决策场景和研究场景的相似程度;

5.我们在判断证据的属性时,并不会得出绝对的结论,这也决定了证据的不确定性。

5 循证医学产生的原因及意义?

上世纪传染病得到控制后,基于传统流行病学科学研究的概念,随机对照试验诞生用于评估干预措施的效果,前瞻性队列研究开始用于研究病因及预防。现代流行病学在应对慢性病中诞生,是一种定量地研究疾病、健康和医疗卫生服务问题一般规律的方法论。当它作为研究临床问题的研究方法时,即临床流行病学。以此作为核心的基础上,出于医生为加强临床工作更新知识、学习掌握应用先进的技能及理论的需要,诞生了循证医学。

意义:1.加强临床医生的临床训练,提高专业能力,紧跟先进水平。弄清疾病的病因和发病危险因素。提高疾病早期的正确诊断率。帮助医生为患者选择最真实可靠且实用的治疗措施并指导用药。改善患者预后,提高其生存质量。促进卫生管理决策。2.促进医疗决策科学化避免乱防乱治浪费资源,促进临床及预防医学的发展。促进教学培训水平的提高。发掘临床及预防医学难题,促进科学研究。提供可靠的科学信息,有利于卫生政策决策科学化。

有利于患者本身的信息检索,监督医疗,保障自身权益。

章节测试2

下面哪一种研究证据属于二次研究证据(D )。

A随机对照试验

B病例-对照研究

C队列研究

D临床实践指南

E病案报道

下面哪一种研究证据属于原始研究证据(C )。

分析

B综述

C断面调查

D系统评价

E经济学分析

关于临床研究证据分类,正确的是?D

A前瞻性研究和回顾性研究证据

B试验性研究和非试验性研究证据

C定性和定量研究证据

D原始研究和二次研究证据

E病因、诊断、治疗和预后研究

临床研究中常用的研究有、队列研究以及病例对照研究等,请简述其中一种方法的原理,也可以用示意图表示。

,,即随机对照试验,是流行病学研究的金标准,也是临床上用来评价药物、疗法或其他治疗性措施效果的方法之一。它是按照一定的纳入和排除标准招募研究对象,再将研究人群随机分配到不同的比较组,每组施加不同的治疗或干预措施,然后通过一定时间的随访观察,比较不同组间主要临床结局的差别,以定量评估不同措施的作用或效果的差别。

如何在中高特异性地检索随机对照试验?

1.掌握循证检索的常用术语,尝试的自由词(含拼写的各种变体形式)并选择来进行检索,会有所帮助。

2.选择分析过滤器。

3模式获取临床试验文献。

4.将临床问题再细分,以更精确的主题词或自由词进行检索以提高特异性。

值和值的区别。

值即比值比(优势比,),是病例对照研究(回顾性研究)中常用的说明暴露因素与疾病之间关联强度的指标,其含义是暴露组的疾病危险度是非暴露组的疾病危险度的多少倍除以,a为有暴露因素的疾病组,c为无暴露因素的疾病组,b为有暴露因素的对照组,d为无暴露因素的对照组)。其值为0到无穷大。当>1时,提示暴露使疾病的危险度增高,是疾病

的危险因素,为正关联。当<1时,说明暴露使疾病的危险度降低,即为负关联,暴露因素对疾病有保护作用,当1时,表示暴露因素与疾病无关联。95%的可信区间(95)有助于检验值的判断意义,如果可信区间包括了无效值(1),则提示联系无显著性,暴露与疾病无关。

同样,值为相对危险度(),适合于队列研究(前瞻性研究),是队列研究中暴露组的发病率与非暴露组的发病率之比。其数值的意义与相似。

二者同为关联强度指标,仅在研究对象代表性好,且疾病发病频率低(小于5%)时可接近或替代。

分析同时纳入合并和观察性研究(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的可行性探讨?

随机对照试验的设计和实施条件要求高、控制严、难度大,在实际工作中有时难以做到。那可以采用非随机对照试验或采用队列研究进行,但需要收集可能会影响结局的混杂因素,以便在分析阶段进行调整。在选择队列研究时,需要考虑结局的发生率是否过小,在选择病例对照研究时,还需要考虑某个因素的暴露率是否过低,这都影响研究的样本量的估算,所以可行性需要从多个角度综合考虑。

如果观察性研究的样本量大且质量不错,随机对照试验质量略低,可考虑接受。但如果有大样本、高质量且足够数量的,并且合并后产生有统计学意义、高级别的证据,我想这时合并的意义不大。

如果考虑合并观察性研究,需要明确纳入标准。其次,可考虑将观察性研究合并在较难实施或相对欠缺的部分,即进行亚组合并而不是总的合并。

在兼顾可行性的条件下,处理好单中心与多中心的关系。多中心的临床研究固然有很好的代表性,但单中心的研究也并非没有意义,因为不同条件下可行的临床研究其最终所能诠释的问题是不同的。大多数只能进行单中心,但对于单中心情况了解及今后开展多中心研究都有很多的提示作用。

章节测试3

1原始数据分布不明时,描述集中趋势的指标,较为合理的是( D )。

A均数与中位数

B均数

C几何均数与中位数

D中位数

E几何均数

2有关假设检验结果“P<0.05”的描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A )。

A差异由抽样误差造成的可能性<5%

B无效假设正确的可能性<5%

C备择假设正确的可能性>95%

D差异是由选择性偏倚造成的可能性<5%

E以上选择均不对

3下列临床研究证据中有关统计分析结果的描述,哪项是正确的(A )。

A应同时报告P值与95%可信区间

B只需报告95%可信区间

C只需报道P值就已足够说明问题

D只需报告阳性结果(P<0.05)

E以上都不是

4若研究结果发现两组的差异具有临床意义,但无统计学意义,不可能的原因是(D )。A样本量小

B检验效能差

C假阴性结果

D对照组选择不当

E统计方法误用

5样本含量对误差影响的描述,正确的是(B )。

A样本越大,系统误差越大

B样本越大,抽样误差越小

C样本越大,标准误越大

D样本越大,系统误差越小

E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1研究分析,发现数据采集时,有些文章只给出了平均值和最大最小值,想根据这个求标准差,有什么方法?

可以采用极差法,公式是s(),运用时需要知道C(即极差系数)的数值。

2说到分析大家都不陌生,分析最大的优势就是同质相加。那么关于分析中纳入的样本含量是否足够,这个问题是如何解决的呢?

分析的优势之一是合并样本量,通过大样本的研究来得到更稳健的结果,但是加大样本绝对不是分析唯一的优势,而且加大样本量必须建立在研究高度同质的基础之上。如果研究之间本身存在很大的异质性,通过分析合并意义不大。

同时,分析的另一个任务(或者说优势)就是探索不同研究之间异质性的来源,解释影响研究结果的因素,为今后开展更高质量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或者说思路。

因此,样本量不是决定文章质量的唯一标准,纳入样本应当综合评估。

章节测试4

讨论在写分析过程中,往往会遇到文献质量评价标准这一问题,毕竟,好的文献质量决定结果的可靠性。然而,目前文献质量评价标准繁多,有量表,质量评价标准,评价标准,改良量表等等,那在进行分析应该如何选择某一文献质量评价标准?

每种文献质量评价标准具有各自的优缺点。

量表定量分析方面占优势,在类似的评价量表中,量表的使用最为广泛。质量评价标准是一个定性的标准,在定量分析方面有缺陷,却在偏倚风险评估方面占优势。评价标准较为繁杂,用的人较少。因而在选择时应根据分析类型的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选择合适的文献质量评价标准

1下面哪一种研究证据属于原始研究证据(c )。

A综述

B系统评价

C队列研究

分析

E卫生技术评估

2下面哪一种研究证据属于二次研究证据(a )。

A系统评价

B随机对照试验

C病例报告

D历史性队列研究

E病例分析

3下面哪项描述是正确的(b)。

A内在真实性是指研究结果避免随机误差的程度

B内在真实性是指研究本身是否真实或有效

C内在真实性是指研究结果的净效应

D内在真实性是指研究结果是否能够应用于同类人群

E内在真实性是指研究结果的临床适用价值

42004年证据分级标准将研究证据分为几级(d )。

A5级

B7级

C3级

D4级

E2级

5下列论述哪项是正确的(e )。

A具有内部真实性的结果就有外部真实性

B增加研究对象的异质性可改善内部真实性

C增加研究对象的同质性可改善外部真实性

D没有内部真实性的结果也可能有外部真实性

E只有内部真实性而无外部真实性的结果推广应用至靶人群以外的其他人群,将导致张冠李戴、南辕北辙、贻误时机

6【多选题】

根据2001年牛津证据分级与推荐强度,推荐强度为A级的证据包括()。

A1a

B1b

C1c

D2a

E3a

7【多选题】

证据评价的基本要素包括()。

A研究者的学术权威性

B内在真实性

C临床重要性

D适用性

E是否为自己所需

8【多选题】

证据评价的基本方法是()。

A首先阅读结果与结论

B初筛临床研究证据的真实性和相关性

C只要阅读摘要

D确定研究证据的类型

E根据研究证据类型进行评价

9【简答题】

如何判断证据的内部真实性?

考核证据的内部真实性(),重点是(1)分析是来自什么样的研究设计方案,有否恰当的对照组;(2)分析研究对象的诊断标准及其纳入和排除标准是否明确;(3)分析组间的临床基线是否可比、干预措施和方法是否科学有效和安全;(4)分析终点指标是否确切、有何偏倚存在及其采取了什么防止和处理方法、依从性如何?(5)资料收集、整理、统计分析是否合适?特别是否作了重要临床特点的分层分析(),结果与结论是否真实和可靠。

10【简答题】

研究证据为什么要进行评价?

海量出现又良莠不齐的临床研究证据,只有经过遵循临床流行病学/循证医学的原则与方法的严格评价,表明其具有真实性、临床重要性和适用性,才能应用于临床实践,对疾病的诊治产生积极的作用。

11【简答题】

评价证据应持何观点?

评价证据的正确观点是:方法学评价是基础;结果的真实性评价是重点;评价要选择恰当的指标;评价要力求全面系统;评价要富有建设性;正确认识阴性结果。

12【简答题】

试述证据评价的基本内容。

评价研究证据时,应对研究工作的全过程进行全面的评价。具体内容包括:研究目的(假说)、研究设计、研究对象、观察或测量、结果分析、质量控制、结果表达、卫生经济学、研究结论,评价者最后应全面总结以上各方面的评价结果,提出改进研究或如何使用该证据的建议。

13【简答题】

何为二次研究证据()?

即根据原始论著进行综合分析、加工提炼而成,包括:分析、系统评价、综述、评论、述评、实践指南、决策分析和经济学分析等。

14【简答题】

评价临床研究证据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不论那一种临床医学文献,都应从文献的真实性、临床重要性和实用性三方面进行评价。

5.4

某临床医生欲开展一项系统评价,研究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20天治疗动脉粥样硬化48周后颈动脉动脉内膜中膜厚度()的改变,经检索和筛选文献后,最终纳入8篇文献,并提取了文献中阿托伐他汀治疗组治疗前后的变化值及其标准差,以及常规治疗组治疗前后的变化值及其标准差。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分析,获得下图结果。

(1)上图中2=54.41,7(P<0.00001),I2=87%说明什么?

(2)上图中4.62(P<0.00001)说明什么?本研究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1)卡方值为54.41,自由度为7,此卡方值的p值<0.00001,I2=87%>50%,认为各试验间存在异质性,需要进一步做亚组分析或回归。

(2)采用随机效应模型的分析结果发现,对于总体效应的z检验:P<0.00001,差异显著,此时总体可信区间亦在中线一侧。即试验组和对照组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与常规治疗相比,加用阿托伐他汀可降低颈动脉动脉内膜中膜厚度。

本研究得出的结论:与常规治疗相比,加用阿托伐他汀可降低颈动脉动脉内膜中膜厚度。但由于各试验间存在一定程度的临床异质性,实际上不宜笼统的进行分析,需要进一步做亚组分析以减少各试验间的临床异质性程度。

章节测试5

讨论

分析是对具有相同研究题目的多个医学研究进行综合分析,其目的在于增大样本含量,减少随机误差所致的差异,增大检验效能。但是,如果纳入的研究在临床和方法学上各研究不同质,得出的结论也不可信。就没有意义了。所以,合并效应量之前,一定要进行异质性检验。那如何处理异质性呢?

I2统计量反映异质性部分在效应量总的变异中所占的比重。当I2=0时,表明没有观察到异质性,I2统计量越大异质性越大。当I2>50%时,认为异质性存在。

如果各项研究齐性,可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而如果存在异质性,可通过以下几种方法:1.改变结果变量的指标,可能有助于去除异质性。如二分类变量可由绝对测量标度变为相对测量标度,连续型变量可转化为对数形式。2.选用随机效应模型合并效应量。实际上是计算多个原始研究效应量的加权平均值以研究内方差与研究间方差之和的倒数作为权重,调整的结果是样本量较大的研究给予较小的权重,而样本量较小的则给予较大的权重,这样可以部分消除异质性的影响。3.探讨异质性的来源、按亚组分析。4.进行回归及混合效应模型等。

若是具有统计学异质性,可采用方法1、2;若是临床、方法学异质性,可采用方法3、4;若异质性过于明显,可考虑放弃分析。同时应当注意,无论采用何种方法进行分析,都应当进行敏感性分析,以评估数据和使用方法的不确定性假设对合并结果的稳健程度的影

响。

1【单选题】

有关系统评价,下列哪种描述不正确(e)。

A是一种文献综述形式

B每篇系统评价只针对一种临床问题,如治疗

C要收集发表和未发表的文献

D必须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

E每篇系统评价均要进行定量分析,即分析

2【单选题】

有关系统评价,下列哪种描述不正确(a )。

A是针对随机对照试验而进行

B多数为一种回顾性研究

C系统评价可以是定性的,也可以是定量的分析

D系统评价的质量与纳入的原始研究质量密切相关

E系统评价是一种研究方法

3【单选题】

有关分析的描述不正确的是(e )。

A数值变量资料可以选用均数差值()或标准化均数差值()作为效应量

B二分类变量资料合并效应量的估计方法包括法、法、方差倒置法等

分析是一种统计分析方法,它将多个独立的、可以合成的临床研究综合起来进行定量分析D分类变量资料,可选择、、和等作为效应量

E固定效应模型与随机效应模型的选择完全取决于异质性检验的结果

4【简答题】

传统文献综述与系统评价的区别?

1.研究的问题:叙述性文献综述涉及的范畴常较广泛,系统评价常集中于某一临床问题;

2.原始文献来源:叙述性文献综述常未说明、不全面,系统评价明确,常为多渠道;

3.检索方法:叙述性文献综述常未说明,系统评价有明确的检索策略;

4.原始文献的选择:叙述性文献综述常未说明、有潜在偏倚,系统评价有明确的选择标准;

5.原始文献的评价:叙述性文献综述评价方法不统一或未评价,系统评价有严格的评价方法;

6.结果的综合:叙述性文献综述多采用定性方法,系统评价多采用定量方法;

?7.结论的推断:叙述性文献综述有时遵循研究依据、较主观,系统评价多遵循研究依据,较客观;

8.结果的更新:叙述性文献综述未定期更新,系统评价定期根据新试验进行更新。

章节测试6

讨论

1【简答题】

遇到临床病例,如何准确用组成方式构建问题?

在构建一个具体的临床问题时,可采用格式。P指特定的患病的人群(),I指干预(),C 指对照组或另一种可用于比较的干预措施(),O为结局()。每个临床问题均应由四部分构成。

1【简答题】

简述循证医学实践对临床医学的意义。

1.促进医疗决策科学化避免乱防乱治,浪费资源,因而可提高临床医疗及预防医学水平,促进临床医学与预防医学的发展;

2.促进临床与预防医学教学培训水平的提高,培训素质良好的人材,紧跟科学发展水平;

3.发掘临床与预防医学难题,促进临床医学、预防医学与临床流行病学科学研究;

4.提供可靠的科学信息,有利于卫生政策决策科学化;

5.有利于患者本身的信息检索,监督医疗,保障自身权益。

2【简答题】

一家教学医院肝病科,收治病人中有慢性乙型肝炎和乙肝肝硬化患者。一天,一位慢性乙肝患者问医师,我目前在用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其效果除了降低病毒滴度外,是否可以不发展成我的病友那样的肝硬化?而那位肝硬化病友也问,我是否需要抗病毒治疗?请根据上述临床问题用组成方式构建问题。

P:慢性乙肝患者

I:拉米夫定

C:安慰剂

D:肝硬化/肝癌的发生率

3【简答题】

患者,男性,40岁,因肝功能转氨酶反复异常7月到我院门诊求诊。患者7月前因常规体检发现120,80,A 40,G39,至今无明显不适,无烟酒嗜好。大哥一年前因肝癌死亡,化验三大常规正常,除升高外,其余酶谱均在正常范围内,5X105 、、、均(+)。体检时除发现患者有抑郁倾向,余无特殊。在此基础上,根据临床治疗指南,该患者符合慢性乙型肝炎诊断,同时有抗病毒治疗指证。提出的问题是用何种药物抗病毒治疗?由于患者有抑郁倾向,因此不宜用干扰素治疗,而抗病毒药物有多种,选用哪一种更有效呢?我国已有的抗病毒药物有恩替卡韦,阿德福韦、替比夫定。而替诺福韦是新一代抗病毒药,其效果是否会更好?请根据目前临床问题,以格式将其格式化,以便进一步检索。

该问题是有关治疗的问题。P为我们的治疗对象,I为新药替诺福韦,O为结局,C为已有的对照药物,观察其抗病毒效果包括下降,组织学改善及e抗原转换等。

抗病毒治疗的:

P:

I:

C:( )

O:

期末测试

1 妇产科学

2【简答题】

请结合你的专业,就干预性研究,按照构建一个临床问题。

P(患者):排卵障碍患者

I(干预措施):尿促卵泡素

C(对照措施):尿促性素

O(结局):排卵的成功率

构建问题:尿促卵泡素能否增加排卵障碍患者的排卵成功率?是否优于尿促性素?

3【简答题】

依据你所选择的系统综述形式,简要写出对应的系统综述分析的实施步骤。

拟定主题,研究背景与目的,制定研究方案(可按构建问题并设计方案),检索、选择和评价有关素材(原始文献),数据提取,综合有关数据或资料,综合效应量分析,得出结论。

4【简答题】

试述分析时异质性来源及其处理流程。

异质性来源:

一类是研究内变异,即使两个研究的总体效应完全相同,不同的研究由于样本含量不同,样本内的个观察单位可能存在差异,可得到不同的结果,但与实际效应相差不会很大。当样本含量较大时,抽样误差相对较小。另一类是研究间变异,即使干预的措施和其他情况都一样,由于研究对象来自不同的总体以及偏倚的控制等诸多方面存在差异,其实际效应也不相同。

处理流程:

如果存在异质性,可通过以下几种方法:1.改变结果变量的指标,可能有助于去除异质性。如二分类变量可由绝对测量标度变为相对测量标度,连续型变量可转化为对数形式。2.选用随机效应模型合并效应量。实际上是计算多个原始研究效应量的加权平均值以研究内方差与研究间方差之和的倒数作为权重,调整的结果是样本量较大的研究给予较小的权重,而样本量较小的则给予较大的权重,这样可以部分消除异质性的影响。3.探讨异质性的来源、按亚组分析。4.进行回归及混合效应模型等。

若是具有统计学异质性,可采用方法1、2;若是临床、方法学异质性,可采用方法3、4;若异质性过于明显,可考虑放弃分析。同时应当注意,无论采用何种方法进行分析,都应当进行敏感性分析,以评估数据和使用方法的不确定性假设对合并结果的稳健程度的影响。

5【简答题】

简述当前常用的两种证据分级系统及其内容

牛津证据分级系统:

推荐级别A 证据水平1a 治疗为同质性系统综述,

推荐级别A 证据水平1a 治疗为单一的(可信区间较窄),

推荐级别A 证据水平1c 治疗为全或无(未治疗前所有患者均死亡或部分死亡,治疗后仅部分死亡或全部存活);

推荐级别B 证据水平2a 治疗为同性质队列研究的系统综述,

推荐级别B 证据水平2b 治疗为单一的队列研究(包括低质量的),

推荐级别B 证据水平2c 治疗为生态学研究,

推荐级别B 证据水平3a 治疗为同质性病例对照研究的系统综述,

推荐级别B 证据水平3b 治疗为单一的病例对照研究;

推荐级别C 证据水平4 治疗为病例系列(和低质量的队列和病例对照研究);

推荐级别D 证据水平5 治疗为没有严格评价的专家意见,或完全基于生理学和基础研究。证据分级系统:

证据质量是指在大多程度上能够确信预测值的正确性,分为高、中、低和极低四个等级。证据等级高(A)具体描述:我们非常有把握预测值接近真实值表达符号为;

证据等级高(B)具体描述:我们对预测值有中等把握,预测值有可能接近真实值,但也有可能差别很大表达符号为;

证据等级高(C)具体描述:我们对预测值的把握有限,预测值可能与真实值有很大差别表达符号为;

证据等级高(D)具体描述:我们对预测值几乎没有把握,预测值与真实值极可能有很大差别表达符号为+ 。

6【简答题】

在进行诊断试验准确性系统综述分析时,当完成数据提取后,开始进行统计分析,简述统计分析的基本思路。

数据提取,分析数据类型,选择评价指标,选择效应量指标,齐性检验。如果各项研究齐性,可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如果存在异质性,采用随机效应模型。然后进行综合效应量、可信区间的计算。最后进行发表偏性、敏感性分析及亚组分析。

7【论述题】

请简述你针对这篇文章结论的看法。( a a –) , . (N J 2000;342:1887-92.)

我对文章结论的理解是:与随机对照试验相比,精心设计的观察性研究(队列或病例对照设计)的结果并不会高估治疗效果。即高质量的观察性研究并不会比产生较大的偏倚。

与高质量的观察性研究相比,个人觉得要看实际情况具体分析。在质量相同的情况下,肯定是更加可靠的。的设计根本上解决的只有混杂偏倚一种。中采用的降低信息偏倚和选择偏倚的方式,例如,使用客观的测量结局,加强随访,选择有代表性的人群等,这些措施队列研究都可以做到,但唯独中控制混杂的决定性措施,随机化这一点,是无论队列研究的质量有多高都做不到的。所以说,根本上解决的是混杂,而不是信息和选择偏倚。

而在实际情况中,其实发生选择偏倚的可能性更大。一般都在严格筛选后的人群中进行,相比队列研究外推性会差很多。

9 A

循证医学心得体会

循证医学心得体会 人皆苦炎热,我爱夏日长。伴随树上蝉鸣声,思绪一阵阵涌上心头。不禁感慨时间如梭,光阴似箭。一学期的循证医学课程即将结束,在这一学期的学习中我对循证医学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留下了深深的印迹和无限的思考…… 在未接触这门课程之前,我对“循证医学”这四个字透着朦胧的迷茫。只有最初的“高端,大气,上档次”。当真正接触它采了解它的含义:它是遵循科学证据的医学,指的是临床医生在获得患者准确的临床依据的前提下,根据自己的临床经验和知识技能,分析并抓住患者的主要临床问题,(诊断,治疗,预后,康复等),应用最佳的和最新的科学依据,做出科学的诊断决策,联系具体的医疗环境并取得患者的合作和接受,以实践这种诊疗决策的具体医疗过程。经过了解它的定义和进一步的学习,我对它的含义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下面我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说一说我从中的收获和心得。 如果说临床流行病学是一门临床研究方法学,那么循证医学则是一门临床实践的方法学。作为一名好的医生,不光要有新知识注入及更新,将自己有限的经验和外部最佳证据结合起来,以做临床决策。同时它需要实践循证医学。一方面在学习循证医学的过程中,它更让我体会到收集资料与文献评价的重要性。学习是枯燥的。要想在这疲乏的学习中找到乐趣,找到为之努力的动力,首先要确定自己学习的目标,然后一点一滴积累,最后才有可能达到目的。为此在学习循证医学及寻求资料的时候,涉及大量书籍和不同专业类别的资料,在这个过程中不但提高了自已对于专业知识的认识以及提取信息精华及阅读的能力,同时也拓展了自己的视野,迷茫的学习中开拓出一条光明的大道。前方的路更加清晰,目的也

更加明确,在这炎炎夏日里为我送来一丝沁人凉爽。 另一方面,循证医学证据要求真实,可靠,有证可寻。它包括医学科研,临床实践活动中取得的证据及流行病学的各项统计数据,也包括最新的医学研究成果。循证医学的关键是如何快速准确的获取临床证据。科学的证据为临床疾病预后的判断,改善预后,提高生活质量方面都有其重要的意义。这又教会我做一切事情都要找到支持的证据,特别是在医学这个严谨的行业,你的每个决策对病人而言都是有关生死的决定,这要求我们要更加努力学习医学知识,为自己以后从医之路奠定基础,也为我的人生提出新的的要求“淡定做人,严谨做事”。 循证医学创始人之一Davidackett教授在2000年新版的“怎样实践和讲授循证医学”中,再次定义循证医学为“慎重,准确和时智地应用当前所能获得的最好的研究依据,同时结合医生的个人专业技能和多年的临床经验,考虑病人的价值和愿望,将三者完美地结合制定出病人是治疗措施”。循证医学在强调自身核心思想的的同时,更加重视现在以及未来的发展中与临床的紧密结合。它来源于实践,同时又作用于实践。在未来的道路上,它除了在自己的领域发光,发热外,更重要的是重视与临床的紧密结合。它也不再是人们眼中的一纸文献。任何事物的产生与存在都会有它存在的意义,它影响甚至牵系着另一事物的运作。同样循证医学对临床也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那么多高质量的循证医学成果如果不能被临床所应用,吸取,那是一件多么让人遗憾的事情。临床医生不能一味的走经验道路,如果他们能相互结合,必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将期待早日走上临床,为此贡献自己的努力和一份力量。 学医的过程是漫长,乏味的,但它无时无刻为我们提供进步和升华的空间。作

循证医学名词解释及简答完整版

循证医学名词解释及简 答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一、名词解释 1.循征医学(EBM)? 慎重、准确和明智地应用当前所能获得的最佳的研究依据。同时结合临床医生的个人专业技能和多年临床经验、考虑患者的权利、价值和期望,将三者完美地结合以制定出患者的治疗措施。 分析 对具有相同目的且相互独立的多个研究结果进行系统的综合评价和定量分析的一种研究方法。广义上包括提出问题、检索相关研究文献、制定文献纳入和排除标准、描述基本信息、定量综合分析等一系列过程。狭义上,meta分析则专指系统评价的定量分析。 又称荟萃分析支队具有相同研究题目的多个医学研究进行综合分析的一系列过程,包括提出研究问题,制定纳入和排除的标准,检索相关研究,汇总基本信息,综合分析并报告结果。 3.随机对照试验 是采用随机分配方法将符合要求的研究对象分配到实验组或对照组,分别接受相应的试验和对照措施,在一致条件或环境里同步进行研究并观察试验效应,再用客观效应指标测量试验结果。 4.随机分配方案的隐藏 指研究者按随机方法产生的分配序列分配患者,研究对象和参与分组的研究人员均不能预先知道分配方案,以防止研究人员在纳入患者时产生偏倚。 原则 P(Population)特定的患病人群;I(intervention)干预;C(comparator)对照组或另一种可用于比较的干预措施; O(outcome)结局 6.异质性 广义上描述参与者、干预措施和一系列研究间测量结果的差异和多样性,或研究中内在真实性的变异;狭义上用于描述一系列研究中效应量的变异程度(指纳入同一个meta分析的所有研究间存在的差异) 7.系统评价 是一种综合文献的研究方法,即按照特定的问题,系统、全面地收集已有的相关和可靠的临床研究结果,采用临床流行病学严格评价文献的原则和方法,筛选出符合质量标准的文献并进行科学的定性或定量合并,最终得出综合可靠的结论。 8.卫生技术评估 是用于疾病预防、筛查、提高、诊断、治疗和康复及促进健康、提高生存质量和生存期的技术手段。HTA是对卫生技术的技术特性、安全性、有效性、经济学特性和社会适应性进行系统、全面的评价,为各层次决策者提供合理选择卫生技术的证据。 9.漏斗图 一般在推荐作Meta分析的研究个数在10个及以上时才需要做漏斗图;主要用于观察结果是否存在偏倚,若资料存在偏倚,会出现不对衬的漏斗图,不对称越明显偏倚程度越大。 10.失效安全数 通过计算假定能使结论逆转而所需的阴性结果的报告数,即失效安全数来估计发表偏倚的大小。失效安全数越大,表明Meta分析的结果越稳定,结论被推翻的可能性越小。 11.偏倚 从研究设计、到实施、到数据处理和分析的各个环节中产生的系统误差,以及结果解释、推论中的片面性,导致研究结果与真实情况之间出现倾向性的差异,从而错误地描述暴露与疾病之间的联系。 12.敏感度 真阳性率??敏感度(SEN)%?=?TP/(TP+FN)×100?=?a/(a+c)×100?理想的敏感度为100%,敏感度越高的诊断性试验,漏诊率越低。是指将实际有病的人正确的判断为患者的能力 二、简答题 1.请说出RCT的评价要点

循证医学知识点总结.

循证医学:是遵循科学证据的医学,指的是临床医生在获得了患者准确的临床依据的前提下,根据自己纯熟的临床经验和知识技能,分析并抓住患者的主要临床问题,应用最佳的和最新的科学证据,作出科学的 诊治决策,联系具体的医疗环境,并取得患者的合作和接受,以实践这种诊治决策的具体医疗过程。循证医学的基础:①素质良好的医生;②当前最佳的研究证据;③临床流行病学的基本方法和知识; ④患者的参与及合作;⑤必要的医疗环境和条件。循证医学实践的目的:①弄清疾病发病的危险因素,为疾病的防治提供依据;②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③帮助医生为患者选择当前最科学、合理的治疗措施;④ 分析和应用促进患者康复的有利因素,改善患者预后和提高其生存质量;⑤提供可用于卫生管理的最佳研 究证据,促进管理决策科学化。医学实践的基本步骤:①提出明确的问题;②系统检索相关文献,全面收 集证据;③严格评价证据;④应用证据指导决策;⑤后效评价,通过实践进一步提高。 证据的质量的分级:①第一级:按照特定病种的特定疗法收集所有多个质量可靠的随机对照试验后所作的 系统评价;②第二级:单个的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③第三级:有对照但未用随机方法分组的研究(如设 计很好的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或无对照。④第四级:无对照的系列病例观察⑤第五级:专家意见。医学如何评价证据是否最佳?①首先是分析评价证据的真实性;②其次是评价其对于临床医疗实践是否具 有重要价值;③最后是分析是否能适用于面临的临床问题。Meta分析的目的是:①增加统计学检验效能;

②定量估计研究效应的平均水平;③评价研究结果的不一致性;④寻找新的假说和研究思路。Meta分析 的指征是:目前认为Meta分析主要适用于随机化对照试验(RCT结果的综合,尤其存在以下指征:①需 要做出一项紧急决定,而又缺乏时间进行一项新的试验;②目前没有能力开展大规模的临床试验;③有关 药物和其他治疗,特别是副作用评价方法的研究;④研究结果矛盾时。 Meta分析的基本步骤:①提出问题,制定研究计划;②检索资料;③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④纳入研 究的质量评价;⑤提取纳入文献的数据信息;⑥资料的统计学处理;⑦敏感性分析;⑧形成结果报告。 考试要点研究证据的来源:(1原始资料来源包括专著、高质量期刊上发表的论著、电子出版物等。例如医学索引在线(Medline、Embase数据库(Embase Data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 国循证医学/Cochrane中心数据库(CEBM/CCD和国立研究注册(NRR等等。(2经系统评价的二次 研究资料包括循证医学教科书、与证据有关的数据库、网站等。例如Cochrane图书馆(CL、循证医学 评价(EBMR、循证医学杂志(EBM、国立指南库(NGC、指南(Guidelines等等。 从发展的观点出发试说明循证医学的局限性:(1虽然循证医学将会大大提高医疗卫生服务的质量和效率,但它并不能解决所有与人类健康有关的问题,如社会、自然或环境问题;(2建立有效的产生、总结、传播和利用医疗证据的体系,需要花费一定的资源,虽然从长远看,循证医学会降低医疗费用,但其

循证医学概念

循证医学概念 随着循证医学[循证医疗(保健、诊疗)、求证(证据)医学,evidence based medicine (health care,practice)的普及和发展,其正在逐渐和不断地融入整个医学(疗)体系,丰富和完善医学知识、方法、理论和观念,影响、促进和推动着医学的进步和发展。近年来,国内外循证医学的文献不断增加。通过《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光盘)可以检索到数白篇有关中文文献,国内已经出版了至少3本中文的循证医学书籍、创办了2本证医学专业期刊和创建了至少2个中文的循证医学网站;通过Medline可以检索到近万篇有关文献,国外已经出版了数十种英文循证医学书籍(这其中有循证药学),创建了不计其数的网站或网页。面对浩瀚的信息资源,有必要从宏观角度,遵照循证思路,采用系统性综述与叙述性(传统)综述相结合的方法,联系国内情况,了解和探索其基本概念或含义。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1.1.1中文资料3本循证医学专著中循证医学的定义;用循证医学、循证医疗和循证诊疗,分别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光盘)中直接描述循证医学属性的文题(2002-01-21检索)。剔除明显译自外文者。 1. 1. 2英文资料 加拿大Health Network大学、Albtera大学、美国医学图书馆科学院(NYAM L)、英国Sheffield大学和牛津大学的5个知识性循证医学网站中。Evidente based medicine, evidence based health care和evidence based practice的定义(2002-10读阅);3本英文版循证医学专著中evidence based medicine的定义。用“evidence based”检索Medline所得文献的题目中,直接描述循证医学属性的标题(2002-10

循证医学重点教学内容

循证医学重点

1循证医学:临床医生在获取患者疾病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分析患者主要临床问题(病因、诊断、治疗、预后及康复等),通过检索评价当前最新的相关研究成果和最佳证据,在结合患者的实际临床问题与临床医疗的具体环境做出科学、适用的诊治决策,在患者的配合下付诸实施并最后做出相关分析与效果评价。 2临床问题的类型(1)背景问题:关于疾病一般知识的问题,主要由询证医学初学实践者提出。提出问题涉及的知识除基础医学外,还有人类健康和疾病的生物、心理及社会因素等诸多方面。(2)前景问题:往往是医学的前沿问题,是关于疾病最新治疗学、实验诊断学和当前关于病因知识的问题,这些问题是循证医学的核心问题。 3、*原始研究证据:是直接以人群,即病人和(或)健康人为研究对象,进行有关病因、诊断、预防、治疗和预后等研究所获得的第一手研究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分析、总结而形成的研究报告。 4、*二次研究证据:是在全面收集针对某一问题的所有原始证据的基础上,应用科学的标准,经严格评价、整合处理、分析总结而形成的研究报告。它是对原始研究证据进行二次加工后得到的更高层次的研究证据。 5、系统评价:是指针对某一特定临床问题,系统全面的收集全世界所有已经发布或尚未发表的相关研究,采用统一的文献评价原则和方法,筛选出符合质量标准的文章,进行合并分析,尽可能的减少偏倚,得到综合、可靠的结论。可分为定性和定量两种。 6、Meta分析:又称荟萃分析,是对同一课题的多项独立研究的结果进行系统的、定量的综合性分析。是对文献的量化综述,是以同一课题的多项独立研究的结果为研究对象,在严格设计的基础上,运用适当的统计学方法对多个研究成果进行系统、客观、定量的综合分析。 7、病因学:研究病因作用于人体,在内外环境综合影响下,导致人体发病及其发病机制的科学。 8、危险因素:又称致病因素,是指与疾病的发生及其消长具有一定因果关系的因素,但尚未充分证据能阐明其致病效应。然而,当这些因素存在时或被消除后,其相关的疾病发生率会相应的增高或下降。 9、药物不良反应ADR:一般是指在正常用量和用法的情况下,药物在预防、诊断、治疗疾病或调节生理功能时所发生意外的、与防治目的无关的不利或有害的反应。 10、相对危险度RR:病因暴露组的发病率与未暴露组的发病率的比值,或治疗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与非治疗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的比值。 11、比值比OR:病例组中暴露于该因素者与未暴露者之间的比值为对照组中该项比值的倍数。 12、致成危害需要的人数NNH:导致一例病例的发生所需要暴露在该可疑危险的因素中易感个体的人数。

pico原则--循证医学

How to practice Evidence Based Medicine 黄晓明 【提要】概述了循证医学的基本概念以及在临床实践中运用循证医学的方法和步骤。 【关键词】循证医学 ·证据、医生和患者是循证医学的三个要素。 ·实践循证医学的5个步骤:提出问题,寻找证据,评价证据,应用证据,效果评价。 ·循证医学并不否认临床经验。 在长期传统的临床医疗实践中,医生往往根据经验、直觉、基础理论知识或个案研究结果来指导临床实践。前哈佛大学医学院院长Sydney Burwell曾对医学生说过“在10年内,你们现在所学习的知识有一半会证明是错误的,更糟糕的是没有老师能告诉你们哪一半是错的[1]。”这让初涉临床,经验不足的年轻医生十分困惑,遇到实际的临床问题,我该何去何从。近十多年来随着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 EBM)的发展,这个问题得到了很好地解决,EBM已被越来越多的医生接受,成为代表当前医学实践的主流方法学。对于社区医生要想成为高素质的临床医生,必需了解EBM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什么是循证医学 EBM的创始人著名流行病学家David Sackett将EBM定义为(2000年[2]):“慎重、准确和明智地应用当前所能获得的最好研究证据,同时结合临床医生的个人专业技能和多年临床经验,考虑患者的价值和愿望,将三者完美结合制定出诊疗措施。”也就是说,临床医生在获得了患者准确临床依据的前提下,根据自己的临床经验和知识技能,分析并找出患者的主要临床问题,应用最佳的科学证据作出对患者的诊疗决策,同时在患者的合作下接受和执行这种诊治决策,从而尽可能地取得最好的临床效果。 高素质的临床医生、最佳的研究证据、临床流行病学的基本方法和知识及患者的参与是EBM的基础。临床医生是实践EBM的主体,对疾病的诊治和任何处理都是通过医生去实施的。临床流行病学是实践EBM的学术基础。最佳临床研究证据是指对临床研究文献,应用临床流行病学的原则和方法进行分析和评价所获得的成果。医生任何诊治决策的实施,都必须通过患者的接受和合作,才会

循证医学-试题(完整带答案)

循证医学-试题(完整带答案)

一、名词解释1.循证医学 2.系统评价3.Meta分析 4.发表偏倚 5.失效安全数6.敏感性分析二、单选题 1.循证医学就是A.系统评价B.Meta分析C.临床流行病学D.查找证据的医学E.最佳证据、临床经验和病人价值的有机结合 2.循证医学实践的核心是 A.素质良好的临床医生 B.最佳的研究证据 C.临床流行病学基本方法和知识 D.患者的参与和合作 E.必要的医疗环境和条件 3.循证医学所收集的证据中,质量最佳者为 A.单个的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 B.队列研究 C.病例对照研究D.基于多个质量可靠的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所做的系统评价E.专家意见4.Meta分析在合并各个独立研究结果前应进行 A.相关性检验B.异质性检验

C.回归分析 D.图示研究 E.标准化 5.异质性检验的目的是 A.评价研究结果的不一致性 B.检查各个独立研究的结果是否具有一 致性(可合并性)C.评价一定假设条件下所获效应合并值 的稳定性 D.增加统计学检验效能 E.计算假如能使研究结论逆转所需的阴 性结果的报告数 6.发表偏倚是指A.有“统计学意义”的研究结果较“无统计学意义”和无效的研究结果被报告和发表的可能性更大 B.世界上几个主要的医学文献检索库绝大部分来自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比例很小C.研究者往往根据需要自定一个纳入标准来决定某些研究的纳入与否 D.研究结果的筛选过程中筛选者主观意愿的影响而引入的偏倚 E.只检索了某种语言的文献资料 7.失效安全数主要用来估计 A.文献库偏倚B.发表偏倚 C.纳入标准偏倚D.筛选者偏倚

E.英语偏倚 8.失效安全数越大,说明 A.Meta分析的各个独立研究的同质性越 好 B.Meta分析的各个独立研究的同质性越 差 C.Meta分析的结果越稳定,结论被推翻的可能性越小 D.Meta分析的结果越不稳定,结论被推翻的可能性越大 E.Meta分析的结果可靠性越差 9.如果漏斗图呈明显的不对称,说明A.Meta分析统计学检验效能不够 B.Meta分析的各个独立研究的同质性差C.Meta分析的合并效应值没有统计学意义 D.Meta分析可能存在偏倚 E.Meta分析的结果更为可靠 10.Meta分析过程中,主要的统计内容包括 A.对各独立研究结果进行异质性检验,并根据检验结果选择适当的模型加权合各研究的统计量 B.对各独立研究结果进行异质性检验和计算失效安全数C.计算各独立研究的效应大小后按

临床流行病学总结完整版

临床流行病学总结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流行病学定义 1、流行病学的研究范围已经由研究传染病扩展到非传染病;又从“疾病”扩展、延伸到“健康”以及与健康有关的卫生事件(public health events);研究的内容既包括了描述疾病的人群“分布”、探索疾病的“流行因素(决定因素risk factors,determinants),还包括研究、提出、评价预防与控制疾病,促进健康的对策与措施。 2、临床流行病学(clinical epidemiology):是将现代流行病学及生物统计学的原理和方法融入临床医学领域,研究患病群体的疾病自然史(natural history of disease ),通过周密设计(design)、准确的测量(measurement),对临床的诊断(diagnosis)方法、治疗效果(therapeutic efficacy)及预后(prognosis)进行综合评价(evaluation)的一门学科。英文解释:Clinical Epidemiology:The application of the logical and quantitative concepts and methods of epidemiology to problems (diagnostic, prognostic, therapeutic, and preventive) encountered in the clinical delivery of care to individual patients. The population aspect of epidemiology is present because these individual patients are members of conceptual populations. "A basic science for clinical medicine". 3、临床流行病学的目的是建立和发展能够减少系统误差(systematic error)和随机误差(random error)造成误导的临床观察方法,从而得出符合真实情况的结论。 4、最初,临床流行病学强调在临床研究进行严格的设计、测量与评价(design, measurement and evaluation on clinical research, DME)。 5、在20世纪90年代初,INCLEN(国际临床流行病学网络)进入了总体计划的第二期项目,提出其宗旨为:“在最可靠的临床依据和有效使用卫生资源的基础上,促进临床医学实践,从而改善人民健康。为达此目的,本工作网内各国临床医师、统计师及社会学家须共同奋斗,以建立和维持科学研究和医学教育最佳的和可靠水平的能力。” 第二节、流行病学特性 一、流行病学特点:研究的手段是采用流行病学和生物统计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的对象是临床的病人;研究的任务是解决临床上的各种医学问题。 二、流行病学研究内容: 1、疾病诊断(Diagnosis of Disease) 2、疗效评价(Evaluation of Therapeutic Efficiency) 3、探讨病因(Causal Inference) 4、临床决策分析(Clinical Decision Making and Evaluation) 5、循证医学(Evidence Based Medicine, EMB)循证医学提供给病人的医疗是建立在目前所能提供的医学证据的基础上,要求临床医生运用新的技术方法,包括进行有效的文献检索、运用评价临床文献的正规方法,以获得最真实可靠的信息,然后依据这些证据,对病人的诊断和治疗做出决策,对疾病的预后进行判断。 6、卫生经济学评价(Health economics evaluation)卫生经济学评价可以应用于预防保健领域,选择最为经济的预防保健措施或者最需要实施预防保健措施的人群,从而使用相同的资源获得最大的收益。从产出衡量的角度,卫生经济学评价分为如下三大类:①成本效果分析(cost effectiveness analysis)②成本效益分析(cost benefit analysis)③成本效用分析(cost utility analysis) 7、其它方面(The Others )临床流行病学研究内容还包括可影响临床观察结果的偏倚(bias)、机遇(chance)等干扰因素以及临床不一致性(clinical disagreement)和临床依从性(clinical compliance)等。 第三节临床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Study Methods of Clinical Epidemiology) 一、原则(Principle) 1、临床流行病学的宗旨就是面对临床医学实践中的复杂情况,应用流行病学和生物统计学(bio-statistics)的原理和方法学,提供可靠的科学方法,与临床实践相结合,建立临床科研设计、测量与评价的临床科研方法学,应用于复杂的临床医

循证医学规培大纲知识点

1. 循证医学:慎重、准确和明智地应用目前可获取的最佳研究证据, 同时结合临床医师个人的专业技能和长期临床经验,考虑患者的价值观和意愿,完美地将三者结合在一起,制定出具体的治疗方案。 2. 遵循证据是EBM的核心思想。循证医学的核心是患者。 3. 狭义EBM:循证临床实践;广义EBM:包括一切医疗卫生服务的循证实践。 4. 循证临床实践(EBCP)三要素:患者意愿、临床医生地专业知识和研究证据。 5. 临床研究作为医学证据(按研究内容分类): a关于病因的临床研究;b关于诊断或筛查的临床研究; c关于治疗或干预的临床研究;d关于预后的临床研究。 6. 证据的分类:原始研究证据(观察性研究: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 究、横断面调查、描述性研究、病例分析、个案报道,实验性研究:随机对照实验、非随机同期对照实验、交叉实验、前后对照实验)、二次研究证据(系统评价,临床实践指南,临床决策分析,卫生技术评估,卫生经济学研究) 8. 证据分级(干预的临床研究) 一级:所有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评价/Meta-分析二级:单个的样本量足够的RCT结果 三级:设有对照组但未用随机方法分组四级:无对照的病例观察五级:临床经验,专家意见

新9级:系统评价或Meta分析、随机双盲对照实验、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病例系列报告、个案报告、专家的观点评述及意见、动物实验、体外/试管内实验 9.治疗性研究的设计类型: 系统评价、随机对照试验、非随机的对照试验、队列研究(观察)、无对照的病例系列、个案报告。诊断性研究的设计类型:系统评价、队列研究。病因研究的设计类型:系统评价、随机对照试验、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预后研究的设计类型系统评价: 系统评价、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系统评价是最高级别的证据。 10. 需要治疗的病人数(Number Needed to Treat, NNT):指获得(或避免)1个事件需要治疗的病人数。NNT越大,效应值越小 11.循证临床实践的步骤方法:A.发现和提出临床问题;B.检索相关研究证据;C.对证据的真实性和重要性进行评价;D.应用当前最佳证据指导具体患者的临床决策;E.决策效果评估。 12.临床问题的类型:治疗问题、诊断问题、病因问题、预后问题。基于主题的学习(系统,以教材为中心,效率低下,缺乏目的性) 基于问题的学习(零散,以学习者为中心,印象深刻,针对性强)13.证据来源:(1)原始资料来源包括专著、高质量期刊上发表的论 著、电子出版物等。例如医学索引在线(Medline)、Embase数据库(Embase Data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循证医学/Cochrane中心数据库(CEBM/CCD)和国立研究注册(NRR)等等。(2)经系统评价的二次研究资料包括循证医学教科

最新循证医学考试重点

循证医学的产生1疾病谱的改变,迫切需要寻求新的疗效判断指标和实践模式2医疗模式转变,供需矛盾突岀,要求更加合理的 决策与管理3临床流行病学等方法学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实用化使循证医学的产生成为可能 循证医学区别于传统医疗实践1系统收集的证据优于非系统的临床观察2以患者终点结局为判效指标的试验优于仅根据生理学原 理制定指标的试验3解释医学文献对医生是一项重要技能,有必要正规学习一些证据的相关通则,以达到熟练解释的程度4医生对于患者基于证据的个体化治疗优于仅靠专家意见作岀的决策 循证医学定义慎重、准确而明智地应用所能获得的最佳研究证据来确定患者的治疗方法。循证医学是最佳研究证据与临床医生技 能、经验和病人的期望、价值观三者之间完美的结合。 循证医学的基本原则1证据必需分级以指导临床决策2仅有证据不足以作岀临床决策 循证医学的特点1 “证据”及其质量是时间循证医学的决策依据2临床医生的专业技能与经验是实践循证医学的基础3充分考虑病人的期望或选择是实践循证医学的独特优势 循证医学实践的基本步骤和方法1提岀明确的临床问题2系统检索相关文献,全面收集证据3严格评价,找岀最佳证据4应用最 佳证据,指导临床实践5后效评价循证实践和结果 二次研究证据1系统评价/Meta分析2临床实践指南3临床决策分析4临床证据手册5卫生技术评估6实践参数 GRADE标准特点(优势)1由一个具有广泛代表性的国际指南制定小组制定2明确界定了证据质量和推荐强度3清楚评价了不 同质料反感的重要结局4对不同级别证据的升级与降级有明确、综合的标准5从证据到推荐全过程透明6明确承认价值观和意愿 7就推荐意见的强弱,分别从临床医生、患者、政策制定者角度作了明确使用的诠释8适用于制作系统评价、卫生技术评估及指 南 影响证据质量的因素1可能降低证据指南的因素①研究的局限性②研究结果不一致③间接证据④精确度不够⑤发表偏倚2可能增加证据质量的因素①效应值很大②可能的混杂因素会降低疗效③剂量-效应关系 强推荐的含义对患者一一在这种情况下,多数患者会采纳推荐方案,只有少数不会;此时若未予推荐,则应说明。对临床医生一 —多数患者应该接受该推荐方案。对政策制定者——该推荐方案在大多数情况下会被采纳作为政策 弱推荐的含义对患者――在这种情况下,绝大多数患者会采纳推荐方案,但仍有不少患者不采用。对临床医生一一应该认识到不 同患者有各自适合的方案,帮助每个患者作岀体现他 (她)价值观和意愿的决定。对政策制定者一一制定政策需要实质性讨论,并需要众多利益相关者的参与 4S模型:即原始研究、系统评价、证据摘要、证据整合系统 选择循证医学数据库的标准1临床医生选择标准①循证方法的严谨性②内容覆盖面③易用性④可及性2图书馆选择标准 证据检索的思路分三个层面 1 (应用)大多数医生将在层面1解决问题2 (桥梁)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对以往成果的检阅,也是寻找新研究方向的契机 3 (研究)是少数有余力和条件的临床医师和科研工作者的专利 证据检索的步骤1明确临床问题及问题类型2选择合适的数据库3根据选定的数据库制定相应的检索策略和关键词4判断结果是否达到目的5证据应用和管理 系统评价中的统计描述指标:计数资料主要有:相对危险度RR比值比OR率差RD计量资料:除均数和标准差外,还有均数差 MD和标准化均数差SMD 基本指标1 ERR、CER及置信区间2率差及置信区间3 RR及置信区间4 OR及置信区间 Meta分析的基本内容1合并统计量的选择2异质性检验与两种模型3合并统计量的检验4漏斗图5敏感性分析与亚组分析6 RevMan软件简介 如何高效率阅读医学文献1明确阅读文献的目的2熟悉文献的基本结构3选择性的阅读文献4可保留对文献的最后裁决权临床研究证据的步骤1初筛临床研究证据的真实性和相关性2确定研究证据的类型3根据研究类型评价医学文献 评价医学文献的一般原则1文献内部真实性2文献的临床重要性3文献的外部真实性 患者参与决策的模式1家长模式2消费者模式3解释模式4共享模式 病因或致病因素是指外界客观存在的生物、物理、化学和社会的有害因素,或者人体本身的不良心理状态以及遗传的缺陷,当其作用于人体后,在一定条件下,导致疾病发生 危险业指与疾病的发生及其消长具有一定因果关系的因素,但尚无充分依据能阐明其名曲的致病效应 诊断试验概念:是用于诊断疾病的试验和方法,包括①从病史、体格检查获得的临床资料②实验室检查③影像诊断技术④各种诊断指标 治疗性研究概念:治疗疾病和预防疾病的发生是临床医学的基本目标。考察防治性措施疗效和安全性的研究称为治疗性研究。治疗性研究是临床研究中最活跃的领域,也是问题较多的领域 随机对照试验RCT (属治疗性研究方案)是国际公认的治疗研究性研究的最佳设计方案。因为RCT有明确的纳入和排除标准; 有测试客观效应的指标和方法;有具体的执行条件和考核标准,允许研究者主动控制各类偏倚对研究结果的干扰。 RCT是采用随机分配方法将符合要求的研究对象分配到实验组或对照组,分别接受相应的试验和对照措施,在一致条件或环境里同步进行研究并观察试验效应,再用客观效应指标测量试验结果。RCT最重要的特点是随机分配 选择研究设计方案需要遵循两条基本原则1设计方案的科学性2设计方案的可行性

论建立中文循证医学证据知识库探要(一)

论建立中文循证医学证据知识库探要(一) 【论文关键词】循证医学中文研究证据知识库 【论文摘要】论述循证医学及其证据知识库发展现状,建立中文循证医学证据库的意义,知识库的架构及主要技术问题。 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medicine,EBM)是2O世纪末产生的临床医学新兴交叉学科,一经问世,在国际、国内临床医学领域内得到了迅速发展。其核心思想是:任何医疗决策都应建立在新近最佳临床研究证据(cuITentbestevidence)的基础上,即遵循证据的临床医学。目的是为了临床医疗决策的科学化。进入网络时代,信息和证据的检索日趋完善,计算机和决策支持以及临床实践指南不断更新,使临床证据的获得更为快速和便捷。但是我国与发达国家比较还有很大差距,在传统经验医学向循证医学转变过程中,还需要下大力气向广大临床医学工作者普及循证医学理论和方法,指导循证医学临床研究与实践。因此建立巾文循证医学证据知识库对于循证医学的普及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1循证医学及其知识库发展现状 1.1知识库及其特点 知识库又称智能数据库或人工智能数据库,正是由于人工智能(AI)与数据库(DB)这两项计算机技术相结合才促使知识库及其系统的产生和发展。作为一种开发工具与环境,知识库为用户开发基于知识的系统提供支撑。知识库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是知识库和推理机构。知识库是以一致的形式存贮知识的机构,推理机构则是为了使用知识库藏内的知识执行推理的控制机构。 知识库系统具有下列特点: ①具有支持数据库的全部功能,包括对大批量数据的高效存取以及数据共享、数据的安全性、并发控制、故障恢复等功能。 ②具有存取知识、管理知识的功能。 ③知识库系统的核心部分是一个推理机构,它完成对知识的处理。 ④一般以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为基础,外加一个规则库与推理层,组成一个知识库系统。 ⑤一个知识库系统一般应能存储与管理适量的事实与规则。 1.2循证医学及其证据知识库的发展现状 循证医学(EBM)的产生与随机对照试验(RCT)的问世和方法学发展密切相关。网络技术的发展起着巨大推动作用。1948年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领导开展了世界第一个临床随机对照试验,1976年美国心理学家Glass首次提出Mata一分析(Mata-analysis)一阐及其统计学分析方法。1982年,英国Chahners提出了累积性Mata一分析概念,从而为完成针对某一干预措施所有高质员RCT的系统评价提供了方法学支持,为循证医学的产生提供了最好的证据。20世纪70年代,英国医师Arcl1ieCocl1rafle及其同事率先进行了探索性研究,其成果RCT和系统评价的真正里程碑,1992年加拿大Mcmaster大学循证医学工作组正式在JAMA上发表文章,首次提出循证医学的概念和术语。加拿大Mcmaster大学Sackett领导的课题小组将循证医学(EBM)定义为“慎重、准确和明智地应用当前所获得的最好的研究证据,同时结合临床医生的个人专业技能和多年临床经验,考虑病人的价值和愿望,将三者完善地结合制定出病人的治疗措施”。循证医学与传统医学的最大区别在于前者将医学研究证据放在了临床决策的首要位置,这就使得实践EBM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在浩如烟海的信息、文献中筛选出最恰当和最优的证据。 网络技术的发展推动着医学领域信息资源的数字化,1976年美国斯坦福大学的医学专家系统MYCIN被认为是医疗专家系统最成功的实例之一。MYCIN的成功研制,激发和鼓舞了把专家系统技术应用于医学领域的努力,特别是对医学专家系统的核心部分——医学知识库的广泛研究已经成为人工智能研究中最活跃的一个分支,推动了循证医学的迅速兴起和发展。

中国糖尿病足防治指南(2019版)解读完整版

中国糖尿病足防治指南(2019版)解读完整版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造成社会沉重负担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自2005年世界糖尿病日聚焦糖尿病和足部管理开始,各国都先后制定了糖尿病足诊治指南。2011年英国国家卫生与临床优化研究所(NICE)发布糖尿病足部问题住院管理指南,同年国际糖尿病足工作组(IWGDF)发布糖尿病足管理和预防实践指南。2012年澳大利亚发布糖尿病足溃疡的管理实践指南,2012年美国感染病学会(IDSA)发布了更细化的关于糖尿病足部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指南。2014年美国足部协会(APMA)发布通过优化减压管理糖尿病足溃疡指南。2016年IWGDF对2011年的指南进行修订更新。我国尚未拥有符合我国糖尿病足特点的防治指南,为进一步规范糖尿病足的诊断和治疗,由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糖尿病足与周围血管病变学组组长,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内分泌科冉兴无教授牵头制定了中国糖尿病足防治指南(2019版),从糖尿病足病的流行病学和防治策略等方面给出建议。 一、糖尿病足流行病学现状 全球糖尿病足溃疡的患病率是6.3%,男性高于女性,2型糖尿病高于1型糖尿病。各国和不同地区之间糖尿病足溃疡患病率差距极大,波动于1.5%~16.6%[1]。在我国,糖尿病足溃疡的年发病率为8.1%,年复发率为31.6%,年死亡率为14.4%。45%的患者为Wagner 3级以上(中重度病变),总截肢率19.03%,其中大截肢2.14%,小截肢16.88%[2]。

确切的有关糖尿病足病发病率和患病率的数据仍很有限,根据现有文献报告的数据,往往低估糖尿病足病的发病率、患病率和截肢率。 糖尿病足病预后很差,甚至比除肺癌、胰腺癌等以外的大多数癌症的病死率和致残率还高。全球每年约有400万糖尿病患者发生足溃疡。足溃疡是糖尿病足病最常见的表现形式,也是造成糖尿病患者截肢的主要原因。糖尿病足溃疡患者年死亡率高达11%,而截肢患者更是高达22%[3]。据估计,全球每20秒钟就有一例糖尿病患者截肢。相对于非卧床的糖尿病门诊患者,糖尿病足病患者接受住院/急诊诊治、转诊给其他医生以及1年就诊次数分别增加3.4倍、2.1倍和1.9倍,医生花费在诊治上的时间更多;糖尿病足感染患者直接转诊到急诊或住院诊治的概率增加6.7倍[4]。2017年全球糖尿病的医疗费用高达7 270亿美元,其中中国为1 100亿美元。在发达国家,糖尿病足病占用了12%~15%的糖尿病医疗卫生资源,而在发展中国家,则高达40%[5]。 二、糖尿病足的筛查与预防 早期筛查并矫正糖尿病足病危险因素对避免及延缓糖尿病足的发生具有关键作用。筛查需涵盖整体与局部两个主要组成部分,整体危险因素是指:男性、糖尿病长病程、吸烟、视力障碍、并发症与合并症多,此类患者需要重点关注足部情况。而局部危险因素更多是导致糖尿病足溃疡的诱因方面,如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周围动脉病变、足部力学变化、足溃疡病史、截肢史等。本次指南的亮点之一就是参考中国临床研究数据,针对糖尿病足主要诱因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与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提出了具体的筛查流程与频次,使指南更具有实际应用价值。此外指南结合我国

循证医学考试重点总结

第01章绪论 1、循证医学EBM:遵循科学证据的医学,是指临床医生在获得患者准确临床依据的前提下,根据自己纯熟的临床经验和知识技能,分析并抓住患者主要的临床问题,应用最佳和最新的科学证据,做出科学的诊治决策,联系具体的医疗环境,并取得患者的合作和接受,以实践这种医疗决策的具体医疗过程。因此,这种决策是建立在科学证据的基础之上的,同时在患者合作下接受和执行这种诊治决策,从而尽可能的获取最好临床效果,这种临床实践成为循证医学。 2、循证医学的实践包括:患者、医生、证据、医疗环境。 3、循证医学实践的基础:高素质的临床医生、最佳的研究证据、临床流行病学基本方法和知识、患者的参与。 4、循证医学分两种类型:最佳证据提供者、最佳证据应用者。前者称之为循证医学,后者称之为循证医学实践 5、最佳证据提供者:临床流行病学家和统计学家、各专业的临床医生、卫生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医学科学信息工作者 6、最佳证据应用者:临床医生、医疗管理者、卫生政策决策者。 7、循证医学实践的方法:a、找准患者存在且需要解决的临床问题;b、检索有关医学文献;c、严格评价文献;d、应用最佳证据指导临床决策;e、总结经验与评价能力。 8、循证医学有着强烈的临床性 9、临床实践循证医学的目的:a、加强临床医生的临床训练,提高专业能力,紧跟先进水平;b、弄清疾病的病因和发病的危险因素;c、提高疾病早期正确诊断率;d、帮助临床医生帮患者选择真是、可靠、具有临床价值并且实用的治疗措施,指导临床用药,充分利用卫生资源,提高效率减少浪费。 e、改善患者预后。F、促进卫生管理决策。G、有利于患者本身的信息检索,监督医疗,保障自身权益。 第02章提出临床需要解决的问题 1、提出临床问题的重要性1忽略提出临床问题的重要性,导致临床研究和临床实践的盲目性 2.“提出一个好的问题,用可靠的方法回答这个问题”是保障临床研究质量的两个至关重要的方面 2、临床医生提出一个好问题对自己的益处 1.有利于医生集中使用有限的时间,解决与患者直接需要相关的问题 2.有利于制定高产出的证据收集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针对性3.有利于形成一种优良的行为模式 4.有利于成为更好的、决策更快的临床医生。 3、循证医学问题的来源 1.疾病情况、处理方法、预期效果存在不确定性2、注重临床实践、保持好奇心 3承认自己的不足 4.临床问题来源于临床实践具体如下病史和体检;研究病因;临床表现;诊断问题;鉴别诊断;预后;治疗方案;疾病预防 4、问题的种类 1背景问题a问题词+动词 b一种疾病或疾病的某个方面 2.前景问题 a病人或(和)问题b干预措施c对比措施d重要临床结局 第03章研究证据的分类、来源与检索 1、证据:经过试验所得出的结论。 2、试验的特征:大样本、随机、盲法、对照 3、研究证据的分类?原始研究证据?二次研究证据:①系统评价(SR)②临床决策分析③临床证据手册④卫生技术评估⑤临床实践指南 4、研究证据的来源?原始研究证据:①医学索引在线Medline②Embase数据库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④中国循证医学/Cochrane中心临床研究数据库⑤NNR⑥Current controlled trials⑦Clinical trials?二次研究证据:①Cochrane图书馆②循证医学评价③评价与传播中心数据库CRDD④临床证据⑤循证医学杂志⑥ACP⑦循证护理杂志 5、循证医学文献检索的特点:①带着解决患者的特定临床问题而检索文献(PICO策略)②文献的整理与评价③系统评价法 6、PICO策略:P:为patient或population的缩写,表示他(她)或他们患的是什么病、存在什么临床或防治需要解决的问题。I:为intervention (干预措施)的缩写,表示根据病人存在的临床问题,我们拟探求使用的干预措施是什么?C:为comparison(比较)的缩写,表示拟探求使用的干预措施的对照比较措施是什么?如随机、双盲、安慰剂等。O:为outcome(结果)的缩写,表示拟探求使用的干预措施最终结局是什么?如像事件的发生率、相对/绝对危险降低率、挽救每一个病例需治的病例数等 7、Cochrane系统评价:是Cochrane协作网成员在Cochrane协作网统一工作手册指导下,在相应Cochrane评价组编辑部指导和帮助下,按照特定的病种和疗法,收集全世界所有能收集到的质量可靠的随机对照试验进行Meta-分析,从而得出简明、扼要的综合结论---即这种疗法究竟有效、无效,还是尚需进一步研究。 第05章循证医学用证的个体化原则 1、最佳证据具备的特性 1.真实性分析来自什么样的研究,是否有恰当的对照组;分析研究对象的诊断标准及其纳入和排除标准是否明确;分析组间的临床基线是否可比,干预措施和方法是否科学、有效、安全;终点指标是否确切、有何偏移因素存在及其采取了什么防止和处理方法;资料收集、整理、统计分析是否合适2重要性确定“真实性好”之后要评价有无临床应用价值3应用性任何最佳证据的应用和推广,都必须结核病人的实际病况、医疗条件、医务人员的知识水平、技能水平、患者的接受程度及社会经济状况的承受能力等 2、应用最佳证据需要考虑的问题a生物学证据 b 病理生理学证据c社会-心理及经济特点d应用研究证据要权衡利弊e个体化干预的效果预测 第06章循证医学中常用的统计指标与方法 1统计方法抉择的基本原则:a分析目的(统计描述、统计推断)b资料类型(数值变量、分类变量)c.设计方法d.数理统计条件 2EER::实验组中某事件的发生率 3CER:对照组中某事件的发生率 4RD:即率差,危险差,两个发生率的差。两率差为0时,两组的某事件发生率没有差别,而两率差的可信区间不包含0(上下限均大于0或上下限均小于0),则两个率有差别,反之,两率差的可信区间包含0,无统计学意义。 5RR:相对危险度,是指暴露组的发病率与非暴露组的发病率之比,常用来表示暴露与疾病联系的强度及其在病因学上的意义大小。RR大于一,实验因素 是疾病的有害因素,RR小于一,实验因素是疾病的 有益因素,RR等于1,实验因素与疾病无关。其可 信区间不包含1时有统计学意义,包含1时无统计 学意义。 6OR:优势比在病例-对照研究中OR指病例组暴露 人数与非暴露人数的比值(a/b)除以对照组暴露人 数与非暴露人数的比值(c/d),即ad/bc。 7RRR:相对危险度降低率。RRR=1减RR,可反映实验 组与对照组某事件发生率增减的相对量,无法衡量 增减的绝对值。 8ARR:绝对危险降低率,等于CER减EER,用以反映 实验组与对照组某事件发生率增减的绝对量。 9NNT:需要处理的病人数,扣除对照组效应后,对 病人采用某种防治措施处理后,得到一例有利结局 需要防制的病例数。NNT越小,该防治效果越好, 临床意义越大。 10NNH:采用某种防治措施处理后,治疗多少病例 数可出现一例副作用。 11假设检验的基本步骤:a提出检验假设又称无效 假设,符号是H0;备择假设的符号是H1。b选定统 计方法,由样本观察值按相应的公式计算出统计量 的大小,如X2值、t值等。根据资料的类型和特点, 可分别选用Z检验,T检验,秩和检验和卡方检验 等c根据统计量的大小及其分布确定检验假设成立 的可能性P的大小并判断结果。 12:假设检验的注意事项:a.两个前提:一是研究 者需要通过样本的信息去推断总体的结论,各样本 资料对其总体应具有良好的代表性。b.假设检验不 能判断差别的大小。C.假设检验的结论不能绝对 化。d.假设检验的方法与科研设计、资料的分布特 征有关。 13.临床意义与统计学意义的关系。见课本68页最 下面的表格,可以考虑写桌上。 第07章系统评价的方法与评价原则 1、系统评价:系统评价是一种全新的文献综合方 法,指针对某一具体临床问题(如疾病的病因、诊 断、治疗、预后),系统、全面地收集全世界所有 已发表或未发表的临床研究,采用临床流行病学的 原则和方法严格评价文献,筛选出符合质量标准的 文献,进行定性或定量合成,得出综合可靠的结论。 系统评价可以是定性的,也可以是定量的,即包含 Meta-分析过程,系统评价的整个过程非常明确, 使其具有独特的优点即良好的重复性。 2、文献综述:由作者根据特定的目的和需要或兴 趣,围绕某一题目收集相关的医学文献,采用定性 分析的方法,对论文的研究目的、方法、结果、结 论和观点等进行分析和评价,结合自己的观点和临 床经验进行阐述和评论,总结成文,可为某一领域 或专业提供大量的新知识和新信息,以便读者在较 短时间内了解某一专题的研究概况和发展方向,解 决临床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常常缺乏严谨的规范方 法,易发生各种偏倚。 3、为什么要进行系统评价?1应对信息时代的挑战 2及时转化和应用研究成果3提高统计效能 4、Meta分析与系统评价的区别与联系:1联系: Meta-分析是一种统计分析方法,它将多个独立的、 可以合成的临床研究综合起来进行定量分析。 Meta分析也称为系统评价。2区别:系统评价可以 使定性系统评价和定量系统评价,即包含Meta分 析。Meta分析数学上更为精确,易受选择偏倚的影 响。高质量的Meta分析必须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 减少偏倚和误差的影响。 5、叙述性文献综述与系统评价的区别与联系 在1研究的问题、2原始文献的来源、3检索方法、 4选择标准、5原始文献的评价、6结果的合成、7 结论的推断、8结果的更新,这几个方面区别于联 系分别是。 叙述性文献综述:1涉及的范畴常比较广泛2常不 予说明,收集不全面3常不予说明4常不予说明, 易产生偏倚5评价方法不统一6多采用定性的方法 7有时遵循研究证据8无定期更新 系统评价:1常集中于某个具体问题2有明确的检 索策略3有明确的检索策略4有明确的选择标准5 有系统、严格的评价方法6多采用定量的方法7多 遵循研究证据8根据新的试验结果定期更新 6、系统评价的方法步骤:1确立题目、制定系统评 价计划书2检索文献3选择文献4评价文献质量5 收集数据6分析资料和报告结果(1定性分析2定 量分析a同质性检验bMeta-分析c敏感性分析)7 解释系统评价的结果8更新系统评价 7、同质性检验:指对不同原始研究之间结果的变 异程度进行检验 8、系统评价原则:一、系统评价的结果是否真实1 是否为随机对照试验,随机对照试验能较好的控制 各种偏倚因素。2“方法”部分是否描述清楚,收 集的文献越系统全面,结论受发表偏倚影响就越 小,可信度就越高。3不同研究结果是否一致。如 果原始研究疗效相似或方向一致,合成结果可信度 就较高。如果同质性检验有显著差异,则应解释产 生差异的原因,并考虑能否合并。二、系统评价的 结果是否重要1疗效如何2疗效是否精确三、系统 评价的结果是否适用于我们的患者1患者与研究对 象的差异2干预措施本院是否可行3干预措施对于 患者利弊4对干预措施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患者自 己的价值观和选择如何 9、系统评价的应用:一、临床实践的需要,如:美 国政策研究所经常应用系统评价的结果制定临床 实践指南。如呼吁禁止盲目使用白蛋白。二、科研 工作的需要,如:英国国家医学会提供资助的临床 试验要求提供相关系统评价。三、反映学科新动态, 围绕专业发展的需要,检索某个领域的文献资料, 做好有关专题的系统评价,可以深入反映该领域目 前的动态、存在的问题和发展的方向,促进学科的 发展。四、医学教育的需要,教科书出版周期长, 系统评价是快速获取有关知识的途径之一。五、卫 生决策的需要,1990年魁北克的Meta分析报告指 出,没有证据表明使用高渗造影剂比低渗造影剂更 危险。1990-1992净节约1千2百万美元。 第08章 Meta-分析在循证医学实践中的应用 第一节Meta-分析的概述 Meta-分析:又称荟萃分析,是对具有相同研究题 目的多个多个医学研究进行综合分析的一系列过 程,包括提出研究问题、制定纳入和排除标准、检 索相关研究、汇总基本信息、综合分析并报告结果 等。目的在于增大样本含量,减少随机误差所致的 随机误差,增大检验效能。. Meta-分析的基本步骤: 1、提出临床问题,制定研究计划 2、建立检索策略, 收集所有相关的研究文献与资料。3、制定纳入与 排除标准,筛选原始研究文献,并逐一进行严格研 究。4、纳入研究的质量评价。5、提取纳入文献的 数据信息。6、资料的统计学处理 7、敏感性分析8、形成结果报告 Meta分析的指证: 目前认为Meta分析主要适用于随机化对照试验 (RCT)结果的综合,尤其存在以下指证: 1、需要做出一项紧急决定,而又缺乏时间进行一 项新的试验。2、目前没有能力开展大规模的临床 试验3、有关药物或其他治疗,特别是副作用评价 结果的研究。4、研究结果矛盾时。 Meta分析的目的是: 1、增加统计学检验效能 2、定量估计研究效应的平 均水平 3、评价研究结果的不一致性 4、寻找新的假说和研 究思路 第二节Meta分析的统计分析过程 一、效应量的统计描述 效应量(ES):是指临床上有意义或实际价值的数 值或观察指标改变量。观察指标为分类变量资 料:RR相对危险度、OR比值比、ARR绝对危险度 降低率;数值变量资料:WMD加权均数差值、SMD 标准化差值 森林图是由多个原始文献的效应量及其95%可信区 间绘制而成,横坐标为效应量尺度,纵坐标为原始 文献的编号,按照一定的顺序,将各个研究的效应 量及其95%可信区间依次绘制到图上。可用于描述 每个原始研究的效应量分布及其特征,同时展示研 究间结果的差异情况。 二、异质性检验(Meta分析前的必要准备) 异质性检验的目的是检查各个独立研究的结果是 否具有一致性(可合并性) (一)Q检验(方差倒数为权重,其检验效能低) (二)异质性来源与处理 来源:研究设计、干预措施、结果测量时点与方法、 统计模型及分析方法、纳入和排除标准等方面均数 异质性潜在来源。对原始研究文献进行严格评价。 处理:亚组分析、敏感性分析、随机模型、Meta 回归及混合模型、放弃Meta分析只做一般统计描 述 三、合并效应量的估计与统计推断 合并效应量实际上是多个研究效应量的加权平均 值。 步骤:逐一计算每个研究的效应量(OR、RR、ARR 等)及其95%可信区间。根据资料类型和异质性检 验的结果,选择适合统计分析模型,估计合并效应 量及其统计推断 四、敏感性分析 主要方式:改变纳入标准、排除低质量的研究、采 用不同统计方法/模型分析同一资料等。 例如:在排除某个低质量研究结果后,重新估计合 并效应量,并与未排除前的Meta分析结果比较, 探讨该研究对合并效应量影响程度及结果稳定性。 如未发生大的变化,说明敏感性低,结果较为稳健 可信。反之,在解释结果时候要慎重 第四节固定效应模型与随机效应模型 一、固定效应模型 (一)二分类变量资料的固定效应模型(二)数值 变量资料的固定效应模型 二、随机效应模型 (一)二分类变量资料的随机效应模型(二)数值 变量资料的随机效应模型 合并效应量多个原始研究效应量的加权平均 值; 固定效应模型以每个研究内的方差的倒数作为权 重 随机效应模型一研究内方差与研究间方差之和的 倒数作为权重,部分消除异质性的影响 三、Meta回归及混合效应模型 四、其他一些方法学进展 固定效应模型使用条件:在异质性可被忽略时,可 选用固定效应模型,此时可认为即使研究间的效应 量有差别,也是由于抽样误差造成的。 随机效应模型与固定效应模型相比,主要步骤完全 相同,逐一计算每个研究的效应量及其95%可信区 间,然后估计合并效应量及其95%可信区间。 第五节Meta分析结果评价 一、 Meta分析结果的评价标准 1、Meta分析提出的临床问题是否敏感:要求干预 措施产生的效应在生物学上是唯一的。 2、文献检索方法是否详尽清楚:要求查全与查新结 合。 3、原始文献的纳入标准是否合适 4、是否对每一个纳入研究都进行了真实性评价: 要求原始研究必须真实 5、评价结果可重复性如何:要求至少2名作者分 别对纳入研究进行评价。 6、结果合并是否合适:借助异质性检验与敏感性 分析判断。 二、评估发表性偏倚的影响(二)如何识别发表性 偏倚1、绘制漏斗图:以样本含量或效应量标准 误的倒数为纵坐标,以效应量或效应量对数为横坐 标所绘制的散点图。类似倒漏斗。不对称分布时, 存在发表偏倚。 2、计算失安全数:回答“需新增多少个无统计学 意义的研究,才使合并效应量无统计学意义”。数 值越大,发表偏倚越小。 三Meta分析结果的外部真实性评价及证据个体化 Meta 分析的结果在推广应用时,应注意干预对象 的生物学特征,以及干预场所、干预措施、依从性、 辅助治疗等方面的差异。不能推荐没有Meta分析 证据支持的建议。 在无肯定性结论时应注意:是证据不充分而不能定 论,还是有证据表明确实无效 Meta 分析的结论不断更新。 第09章病因和危险因素的循证医学实践 1、病因和危险因素的研究方法有:随机对照试验、 病例对照研究、队列研究、现况调查。 2、评价病因和危险因素研究结果真实性的原则。a 病因和危险因素研究是否采用了强度高的研究设 计方法,b试验组与对照组的暴露因素、结局的测 量方法是否一致?是否采用了盲法?c观察期是否 足够长?结果是否包含了全部纳入的病例?d病因 和危险因素研究因果效应的先后顺序是否合理?e 危险因素与疾病之间是否有剂量效应关系?f病因 和危险因素研究的结果是否符合流行病学的规 律?g病因致病的因果关系是否在不同的研究中反 映出一致性?h病因致病效应的生物学依据是否充 分? 3病因学研究结果的应用。a纳入研究的对象是否 与自己面临的具体病人不同b具体病人发生疾病的 危险性多大c确定患者的喜好和希望解决的问题d 是否应终止接触危险因素或更改治疗措施。 4病因学研究对医疗决策的价值。a依据流行病学 的宏观证据作出决策b依据临床医疗实践的观察作 出决策c医疗决策应注重社会效益 5随机对照试验(RCT):是前瞻性研究,因果关系 论证强度最佳。当探讨病因时,可以选择健康无病 人群,用随机法分成两组,一组接触可能的致病因 子,另一组接受安慰剂,以观察其致病效应,虽然 可获得最佳的因果证据,但如果违反伦理道德就不 可行。现常用于评估新药和新的治疗方法 6队列研究:是从因到果的研究设计,对因果联系 的论证强度较佳且可行性好。该设计是将明确的无 病自然人群,以有或未接触被研究的可能致病因素 自然地形成两组,观察一段时间后,将两组某病的 发病率或死亡率进行比较,确定其因果关系及其危 险程度,这种前瞻性观测,称为前瞻性队列研究。 另种是回顾性队列研究,回顾性追溯若干年前群体 中某些个体是否暴露于某个可能的致病因素,研究 其与现存的某种疾病之间的关系。 7病例对照研究:是回顾性研究病因和危险因素最 常用的方法。它选定患有某病的病例组和相应配对 的无该病者为对照组,同时回顾调查分析某种致病 因素的致病效应和程度。从中找出该因素是否与某 病之间存在关联。这种研究设计的方法,多用于发 病率很低,致病的自然病程长,很难作前瞻性病因 学研究者。 8现况调查:又称为横断面调查,是流行病学病因和 有关危险因素调查中最常用的方法。通过抽样调查 来描述疾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群的特征,以及 对同时存在的可疑危险因素进行定量研究,探求原 因不明性疾病的病因线索。 第10章疾病诊断证据的分析与评价 1、对诊断性试验研究评估的基本要求: ①确定金标准②确定新的诊断性试验 ③正确选择的研究对象④新诊断性试验与金标准 结果做比较 2、诊断性试验常用的指标: ①敏感度SEN②特异度SPE③阳性预测值⑩阳性预 测值:诊断性试验中,真阳性在“有病”患者中的 比例与假阳性在“无病”例数中比例的比值。 3、ROC曲线:又称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以该试验 的灵敏度(真阳性率)为纵轴,而以1-特异度(假 阳性率)为横坐标,依照连续分组测定的数据,分 别计算SEN和SPE,按照平面几何的方法,将给出 各点连成曲线,即为ROC曲线。 应用目的有二:其一用于正常至临界点的选择,其 二用于优选性质类似的诊断性试验 验前比数=验前概率/(1-验前概率)验后比数=验 前比数×似然比、、验后概率=验后比数/(1+验后 比数)平行试验-----可提高灵敏度 SEN=SENA+(1-SENA)×SENB SPE=SPEA×SPEB 序 列试验-----可提高特异度SEN(A+B)=SENA×SENB SPE(A+B)=SPEA+(1-SPEA)×SPEB 4、诊断性试验的评价标准:真实性、重要性、实 用性 5、循证医学诊断性试验的应用: ①ROC曲线的应用②似然比的临床应用:似然比是 诊断性试验综合评价的理想指标,他综合了敏感度 与特异度的临床意义,而且可依据实验结果的阳性 或阴性,计算某病例患病的概率,以便在诊断性试 验检测后,更确切的对患者做出诊断。③提高诊断 性试验敏感度或特异度的方法:平行试验、序列试 验 第11章疾病防治的循证医学实践 第一节原始治疗性证据的真实性评价 1.为了正确地应用证据于循证医学防治性实践,仅 仅了解证据的等级是远远不够,需要对证据的质 量,从其(真实性、重要性及实用性)进行分析与 评价,方能决定证据的取舍。 2.临床随机对照实验(RCT)质量评价的关键因素: (1).在被评价的RCT证据中,一定要注重其研究 样本是来自随机抽样以及研究样本具体的随机分 组方法,是否采用了隐匿措施,。 (2).被纳入的研究对象之诊断依据是否可靠,有 否具体的纳入及排除标准明确这些研究对象所患 的疾病代表性如何。(3).注意试验开始时,组间 的临床基线状况是否一致?可比性如何?有无显 著性差异?(4).干预措施是否明确,是否执行了 盲法以及盲法类别是什么,药物的制剂、剂量、用 药途径是否清楚。(5).注意组间的研究对象除接 受试验措施之外,是否存在同时接受了其他治疗措 施。(6).试验观测的中间指标和终末指标是什么。 (7).入组试验研究对象的总例数,在最终试验的 证据中是否完全。(8).分析证据的统计学方法是 否正确和合理。 3.非RCT证据的两种特殊情况: (1).如果是非随机临床同期对照试验的研究结 果,其所提供的证据是无效的,B-错误水平允许的 范围之外(B-错误<0.2,power>0.8)。那么这种 证据倒是可信的。相反,如果提供的证据是阳性结 果的话,倒是值得怀疑的因为研究者发生各种偏移 的几率是颇大的。 (2).假如所治疗的疾病确为疑难重症,当前又公 认缺乏有效的治疗药物或方法,而且预后很差,病 死率高。如果检索文献发现的某种疗法即使缺乏对 照治疗结果且被证明是有效的话,那么这种证据可 被接受。当然也需要作进一步的重复验证。另一种 情况则属于确诊的某一疾病,被某一特效药物治疗 而被证明为有效者,即使为对照性的观测结果,也 可被接受。 第二节原始资料治疗性证据的重要性评价 如果对收集的证据经过真实性评价之后,被确认真 实性差而不宜采用者则应放弃,无需作临床重要性 评价。但如果确认证据是真实或较为真实而被参考 采用者,那么就要进一步分析和评价这种证据对临 床的重要意义及价值。 对于任何真实的证据,从其意义上讲概括为三种情 况。一为确认为真正阴性结果,表明无临床应用价 值。二为暂时难下结论,存在争议的证据,这就需 要进一步研究证据。三为真正有意义的阳性结果证 据,自然就有应用价值,兹分述如下: 第一真正的阴性结果(证据) 即通过临床研究论证,确实证明某一种措施对于某 一疾病的治疗没有价值或为乏效,或为弊大于利。 这样临床医生则拒绝应用。 第二真正的尚有争议的结果(证据) 任何临床治疗措施往往是有利又有弊的,特别是某 种临床常用的药物,往往是被证明利大于弊才被采 用的。 第三真实有效的治疗证据 对于真实有效的治疗证据也必需联系临床的具体 实际和病种,病情的实际来评价它的临床价值,看 看是否有临床的重要性。 1、临床治疗效果究竟有多大 判断临床效果的程度,一定要明确试验组与对照组 事件发生率各有多大(如治愈率,病死率~)以及 组间差值,然后对这些差值的临床价值和意义做出 评价。 2、治疗证据的效果之准确度如何 所谓的治疗效果可信的程度,从上述效果程度的指 标看,总是以事件或实际效果的绝对数据表示,显 示仍有机遇因素的影响,为了提供其准确的程度以 助于临床重要意义的评价和指导临床应用,常用 95%可信区间表示(95%CI)其可信区间越小,则可 信度越靠近真值,反之可信度就要差一些 3、审慎地评价中间指标及实验指标的意义 第三节原始治疗性证据的实用性评价 1、有效的证据是否与我们经治的患者情况一致。 2、 采用治疗性证据的可行性如何。3、施以患者的治 疗措施或药物,一定要权衡利弊4病人对拟采用的 治疗证据的期望及价值取向 第四节治疗性评价证据的质量分析 1.治疗性系统评价证据的真实性 2.治疗性系统评 价证据的重要性3.系统评价的治疗证据之实用性 第12章药物不良反应 1、ADR定义 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 无关的或者意外的有害反应,包括副作用,毒性反 应,特异质反应,过敏反应,致畸,致癌,致突变 反应和依赖性等。 2、ADR分型 1.A型(量效关系密切型)是由于药物的药理作用 相对增强的结果,或由药物或其代谢产物的毒性作 用。可以预测,通常与剂量有关;发生率高,但死 亡率低。副作用、毒性作用、后遗效应、继发反应 等。如降糖药引起的低血糖,抗高血压药引起的体 位性低血压,抗组胺药引起的抗胆碱作用。2. B 型ADR(量效关系不密切型)是与正常药理作用完 全无关的异常药物反应。难预测,常规毒理学难以 发现,发生率低但死亡率高,有病人异常性和药物 异常性两种,特异性反应,药物不良反应,免疫抑 制,致癌性致畸性均属此型。 3、药物不良反应的循证诊断依据 1.时序性是否明确,不良事件总是应该发生在药物 应用之后2.符合同种、同类已知不良反应发生的规 律,观察到的药物不良反应符合同种同类动物实验 或临床早就中已经肯定的反应,则药物与不良反应 之间的因果关系较肯定。3.是否可排除混杂因素的 影响,要注意药物不良反应是否可用痛死服用其他 药物或者疾病本身的病情进展解释。4.撤药实验和 去激发试验,停止使用被怀疑的药物或者减少剂量 时体内药物浓度水平下降,不良反应消失或减轻。 5.激发和再激发实验再次使用被怀疑药物后这种 不良反应又发生。 4、药物不良反应的病因学关联程度分级? WHO分六级:1,肯定有关2,很可能有关3,可能有 关4,不可能有关5,待判定6,不能评价或不能判 定 我国在此基础上分5级:1,肯定有关2,很可能有 关3,可能有关4,怀疑5,不可能有关 5、ADR的循证治疗原则? 1.减少或终止药物损害:A型ADR:首先调整剂量B 型ADR:原则上立即停药 2.严密观察:药源性疾病难以预测,应密切观察病 情变化,必要时针对性的处理,直至不良反应完全 缓解 3.治疗:症状严重时应当进行对症治疗、必要时住 院治疗或延长住院时间 6、ADR的判断和处理原则?(应用ADR的结果于 临床,从哪方面考虑) 1.文献报告中的结果是否适合于我经治的病人。2, 估计不良反应对我经治的病人的影响。3,了解病人 的医院和希望解决的问题。4,选择疾病治疗中更少 发生不良反应的方法 第13章疾病预后循证估计 1、预后----指疾病发生后,对疾病未来病程和结 局的预测。 2、预后因素—任何疾病发生以后,都要经过长短 不等的疾病过程逐渐发展为痊愈、残废、死亡等不 同的结局,在这一过程中有许多因素将对其产生影 响,发生不同的结局,这些影响疾病结果的因素均 称为预后因素。 3、预后因素包括: ①人口学特征:年龄、性别②疾病本身的特点: 病情、病程、合并症③社会-经济地位和家庭因素: ④医疗条件:⑤个性特征:心理因素和身体素质⑥ 依从性:⑦早期诊断、早期治疗⑧不同疾病的特殊 预后因素 4、描述预后常用的指标----用简单的率表示: ①有效率(response rate) 患某病经过治疗后, 证实有效病例占同期该病总病例数的百分率 ②缓解率(rimission rate)患某病经过治疗后,达 到临床疾病消失期的例数占同期该病总病例数的 百分率 ③复发率(recurrence rate)患某病已经缓解或痊 愈后,重新复发患者占同期该病总病例数的百分率 ④病死率(case-fatality)某时期内因某病死亡的 病例数占该病总病例数的百分率 ⑤5年生存率(5-year survival rate)从疾病某点 开始到5年时存活病例占该病总观察病例数百分率 应用这些指标,明确预后的终点,这样才能在研究 预后的文献中,使用相同的指标相互比较,取得最 佳证据,以期用于临床对预后的判断 5、预后研究方案:前瞻性和回顾性两大类型: (1)、前瞻性研究方案①随机对照研究②队列 研究③临床对照研究④描述性研究 (2)、回顾性研究方案①回顾性队列研究②病 例-对照研究③描述性研究 6、影响预后证据质量的偏倚:①集中偏倚②迁移 性偏倚③测量性偏倚 7、集中偏倚的控制措施:①随机化②限制③配对 ④分层⑤多因素分析 8、预后证据的质量评价分几方面: ①如何判断预后证据的真实性②预后证据的临床 重要性评价③如何应用真实且有其重要价值的证 据指导有关的预后处理(实用性) 第14章临床经济学的循证医学实践 临床经济学是研究实践中成本投入(诊疗成本)与 效果产出(诊疗效果)效率的一门学科,其研究的 结果可为不同层面的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临床经济学评价的意义 1、合理配置卫生保健资源 2、遴选基本诊疗技术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