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泄密报告制度

泄密报告制度

泄密报告制度

泄密报告制度

泄密事件,是指违反保密法律法规,是国家秘密不应知悉者知悉,或者超过限定的接触范围,而不能证明未被不用知悉者知悉的事件。

应当在发现发生泄密事件后的24小时内,书面向去保密局报告;紧急情况时,可先口头报告简要情况。

报告涉密事件,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1、被泄露国家事项的内容、密级、数量及其载体形式

2、泄密事件的发生经过

3、泄密责任人的基本情况

4、泄密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及经过

5、泄密事件造成或可能造成的危害

6、已进行或拟进行的查处工作情况

7、已采取或拟采取的补救措施

在发现泄密事件后的3各月内,向区保密局书面报告泄密事件查处结果。

报告泄密事件查处结果,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1、泄密事件的发生、发现过程

2、泄密事件已经或可能造成的危害

3、造成泄密事件的主要原因

4、对有关泄密责任人的处理结果

5、采取补救措施和加强保密工作的情况

应当及时填写《泄露国家秘密事件报告表》或《泄露国家秘密事件超出结案报告表》,上报区保密局

公司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及处理制度完整

公司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处 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及时报告和处理生产安全事故,落实国务院《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第493号令)的规定,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北京中通威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公司各部门必须按本制度的规定进行生产安全事故报告报告和处理,并对其准确性和及时性负责。 第二章生产安全事故等级划分 第三条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生产安全事故(以下简称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可分以下等级:一、特别重大事故,是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下同),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二、重大事故,是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三、较大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

事故; 四、一般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本条所称的“以上”包括本数,所称的“以下”不包括本数。 第三章生产安全事故报告 第四条事故报告应当及时、准确、完整,任何部门和个人对事故不得迟报、漏报、谎报或者瞒报。 第五条任何部门和个人不得阻挠和干涉对事故的报告和依法调查处理。 第六条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向公司负责人报告;公司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当在1小时内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 第七条情况紧急时,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可以直接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 第八条报告事故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公司概况或项目概况; 二、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事故现场情况; 三、事故的简要经过; 四、事故已经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伤亡人数(包括下落不明的人数)

泄密事件报告和查处管理制度样本

泄密事件报告和查处管理制度

泄密事件报告和查处管理制度 [YHNB/B 6- ] 第一条涉密事件是指违反保密法律、法规、制度,使国家秘密被不应知悉者知悉,或者超出限定的接触范围,而不能证明不应知悉者知悉的事件。 第二条发生泄密事件的当事人应在发生后立即向所在部门领导报告。 第三条发生泄密事件的有关部门,应当在发现后12小时内书面向公司保密委员会或保密办报告。 第四条公司在接到发生泄密事件报告后24小时内,书面向广州市保密局和广东省国家保密局报告。 第五条发生失泄密事件后,应立即采取补救措施,各部门不得推诿,必须积极组织力量协助追查,以挽回或减少失泄密造成的损失。 第六条报告泄密事件,应到包括以下内容: (一)被泄露国家秘密事项的内容、密级、数量及其具体形式; (二)泄密事件的发现经过; (三)泄密事件当事人的基本情况; (四)泄密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及经过; (五)泄密事件造成或可能造成的危害; (六)已进行或拟进行的查处工作情况; (七)已采取或拟采取的补救措施。

第七条公司保密委员会在发现泄密事件后3个月内,向广州市保密局和广东省国家保密局报告泄密事件查处结果。 第八条报告泄密事件查处结果,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一)泄密事件的发生、发现过程; (二)泄密事件已经或可能造成的危害。 (三)造成泄密事件的主要原因; (四)对有关泄密当事人的处理情况; (五)采取的补救措施和加强保密工作的情况。 第九条发现泄密事件后,因特殊情况在3个月内查处工作未能结案,不能在规定时间报告查处结果的,应当在规定的期限内向广州市保密局和广东省国家保密局报告查处进展情况及未查出结果的原因。 第十条泄密事件查处工作是指对“泄露国家秘密”事件的调查处理。 (一)查明所泄露的国家秘密事项的内容与密级、危害程度、主要情节和有关责任者; (二)采取必要的补救措施; (三)根据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或规定对泄密责任者提出处理意见; (四)针对泄密事件暴露的问题,提出改进和加强保密工作的意见。 第十一条泄密事件查处工作应当坚持实事求是和依法办事的原则,做到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定性准确、处理得当、手续完备、整改及时。 发生泄密事件后,应当立即进行查处工作。 第十二条公司保密委员会在泄密查处中需要向上级保密工作部门请

保密落实情况

责任落实情况 上年度至本年度解决了工作哪些重要问题: 作为公司的法人代表,2015年度在工作方面开展了如下工作容: 第一,制订了本年度的工作计划: 1.2015年度,工作以顺利通过军工资格认证为目标,坚决按照“积极防、突出重点、严格标准、严格管理”的方针,不断加强领导,完善机制,健全制度,加大监督管理。 2.确保按照规定和实际需要保证管理经费和专项经费;3委命公司负责人全权组织领导申报认证工作。 第二,定期督促部门开展培训工作,使各部门领导认识明确,认真落实责任制,带领工作领导小组统一思想,认真落实工作责任制。亲自主抓工作责任,分管领导具体抓,经常听取工作部门的汇报,及时发现和研究新形势下的信息任务,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与此同时,督导领导小组和委员会成员加强了工作的学习,自觉接受监督,模遵守法律、法规和守则。 第三,要求部门加强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管理,明确上网审批责任。要求用于收发和传阅文件、信息管理的计算机单独使用,禁止上网;其他需要上网的信息,需经过三次审核才能上网(信息来源审核、网络审核、主管领导审核),做到“涉密信息不上网,上网信息不涉密”,避免信息失密事件的发生。 第四,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全员意识。组织各部门系统学习了《中华人民国法》,坚持全员学法制度,学法容列入中心组学习日,每年不少于两次,每年每人自行学法时间不少于6个工作日,组织要害部门负责人认真观看《党政要害部门信息安全与》专题片,通过多层次有针对性的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有效的提高了大家的意识,涉密人员的法律法规知识更全面,应用水平更高。 第五,组织开展承诺书签订和涉密岗位清理工作,确保安全。6月初,督促办公室组织开展承诺书签订和涉密岗位清理工作。本着围与工作中实际接触、知悉国家秘密、企业工作秘密、商业秘密的部门、人员围保持一致的原则,既不能随意缩小,不出现应签未签或漏签,也不随意扩大。重点做好各部门领导、要害部门部位工作人员的签订工作。对在涉密岗位工作的借调、聘用、离岗和工勤人员,要进行涉密资格审查,纳入签订围。签订协议之前,对有关人员进行教育,确保熟悉承诺容,掌握必要的知识和技能。并要求今后新上岗和离岗的涉密人员,必须在上岗和离岗前签订承诺书;不签订的,不得上岗或办理离岗手续。 第六,落实制度,加强检查,规工作。按照“控制源头,加强检查,明确责任,落实制度”的原则,加强了对涉密部门人员的监督和管理,进一步规了各涉密部门和网络信息管理人员的管理规章制度,严格各项措施。为把各项职责落实到实处,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坚持逢节必查,季度小查,年底大查的检查制度,深入到各涉密部门现场,对计算机使用、文件运行管理等进行认真查实。

泄密事件报告和查处管理制度

泄密事件报告和查处管理制度 [YHNB/B 20016-2016] 第条涉密事件是指违反保密法律、法规、制度,使国家秘密被不应知悉者知悉,或者超出限定的接触范围,而不能证明不应知悉者知悉的事件。 第条发生泄密事件的当事人应在发生后立即向所在部门领导报告。 第条发生泄密事件的有关部门,应当在发现后12小时内书面向公司保密委员会或保密办报告。 第条公司在接到发生泄密事件报告后24小时内,书面向广州市保密局和广东省国家保密局报告。 第条发生失泄密事件后,应立即采取补救措施,各部门不得推诿,必须积极组织力量协助追查,以挽回或减少失泄密造成的损失。 第条报告泄密事件,应到包括以下内容: (一)被泄露国家秘密事项的内容、密级、数量及其具体形式; (二)泄密事件的发现经过; (三)泄密事件当事人的基本情况; (四)泄密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及经过; (五)泄密事件造成或可能造成的危害; (六)已进行或拟进行的查处工作情况; (七)已采取或拟采取的补救措施。

第条公司保密委员会在发现泄密事件后3个月内,向广州市保密局和广东省国家保密局报告泄密事件查处结果。 第条报告泄密事件查处结果,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一)泄密事件的发生、发现过程; (二)泄密事件已经或可能造成的危害。 (三)造成泄密事件的主要原因; (四)对有关泄密当事人的处理情况; (五)采取的补救措施和加强保密工作的情况。 第条发现泄密事件后,因特殊情况在3个月内查处工作未能结案,不能在规定时间报告查处结果的,应当在规定的期限内向广州市保密局和广东省国家保密局报告查处进展情况及未查出结果的原因。 第条泄密事件查处工作是指对“泄露国家秘密”事件的调查处理。 (一)查明所泄露的国家秘密事项的内容与密级、危害程度、主要情节和有关责任者; (二)采取必要的补救措施; (三)根据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或规定对泄密责任者提出处理意见; (四)针对泄密事件暴露的问题,提出改进和加强保密工作的意见。 第条泄密事件查处工作应当坚持实事求是和依法办事的原则,做到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定性准确、处理得当、手续完备、整改及时。

泄密事件报告和查处制度

泄密事件报告和查处制度 第一条为了规范本所保密管理工作 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对泄露国家秘密事件报告和查处,其目的在于及时发现隐患,查补漏洞,查处泄露国家秘密事件,减少损失。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泄露国家秘密是指,违反保密法律、法规和规章,使国家秘密被不应知悉者知悉,或使国家秘密超出了限定的接触范围,而不能证明未被不应知悉者知悉的行为和事件。 对属于国家秘密的密品、密件,自发现下落不明之日起,绝密级十日内,机密、秘密级六十日内查无下落的,按泄密事件处理。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泄露国家秘密事件报告是指,各部门或员工,包括对泄密事件的当事人、举报人,向上级保密组织的报告时限及报告内容。 发生、发现泄密事件 报和隐瞒不报。 第四条发生泄密事件,及时报告,及时查处,积极协助调查既是每一个人的责任,也是必须履行的保密义务。 第五条发现或发生泄密事件,要立即向保密办公室报告,保密办公室接到报告后,要立即进行情况核实。 第六条对发生的一般泄密事件,查清情况后保密办公室向省保密局报告,对发生泄露绝密级国家秘密,向境外组织、机构或人员泄露机密级国家秘密等重大泄密事件要逐级报告。 第七条泄密事件报告的内容。 (一)初次报告的内容: 1. 泄密事件发生,发现的时间、地点、简要经过。 2. 泄密责任人的姓名、职务、政治面貌及所在部门、岗位。 3. 4. 对泄密事件造成的危害做出评估。 5. 应当采取的补救措施。 6. 对该事件进行调查的整体方案。 (二)查处后报告的内容: 1. 发生泄密事件的主要原因和教训。

2. 对有关责任人的处理情况。 3. 采取的补救措施和加强保密工作的情况。 第八条本办法所称泄露国家秘密事件查处是指: 包括: (一) (二)采取必要的补救措施。 (三) 节严重的交由国家司法机关处理。 (四) 第九条泄密事件的查处工作要坚持实事求是和依法办事的原则。 第十条一般泄密事件由 委员会直接进行调查,保密办公室协助配合。 第十一条保密办公室、保密委员会各部门和当事人要积极主动协助调查处理。 第十二条泄密事件调查中,需要查明: (一)被泄露国家秘密事件的具体内容、密级、数量。 (二)已经或可能造成的危害及危害程度。 (三)是否可以补救以及可以补救的措施。 (四)事件发生、发现的经过及主要情节。 (五)对事件性质的认定。 (六)当事人的基本情况及对事件应负的责任。 (七)应采取的改进措施或加强保密工作的意见。 第十三条对泄密事件的处理。在查明泄密事件的基础上,保密办公室写出结案材料,对需要追究责任人刑事责任的,。 第十四条对泄密事件责任人或事件有关责任人处罚种类: (一)刑事处罚, (二) (三)通报批评。对泄密情节轻微、没有造成危害后果,且认识态度好的给予通报批评。 第十五条在泄密事件的报告、调查、处理过程中,各部门和责任人要认真做好泄密事件的补救工作,及时堵塞漏洞,最大限度的减少因泄密造成的危害。

保密管理制度-泄露国家秘密事件报告和查处制度

泄露国家秘密事件报告和查处制度 拟制:---- 审核:---- 批准:---- 2017-07-28发布2017-07-29施行----公司发布

泄露国家秘密事件报告和查处制度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文规定了本公司泄露国家秘密事件的报告和查处办法。 本文适用于本公司发生的泄密事件的处理。 2 引用文件 《泄密事件查处办法(试行)》(1993年1月1日起施行) 《报告泄露国家秘密事件的规定》(2000年1月1日起施行) 3 定义 泄露国家秘密事件是指违反保密法律法规,使国家秘密被不应知悉者知悉,或者超出限定的接触范围,而不能证明未被不应知悉者知悉的事件。 注:属于国家秘密的文件、资料或其它物品下落不明的,自发现之日起,秘密级六十日内查无下落的,应当按泄密事件处理。 4 泄露国家秘密事件的报告 4.1 发生泄密事件的部门或个人应立即向公司保密办公室和保密委员会报告。 4.2 接到泄密事件报告后,保密办公室及时组织对泄密事件进行核查。 4.3 保密办公室在初步核实情况后,以书面形式向上级保密部门和保密管理机构报告。4.4 情况紧急时,可先口头报告简要情况。秘密级内容泄露时应在24小时内报告。 4.5 报告泄密事件,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4.5.1 被泄露的国家秘密事项的内容、密级、数量及其载体形式。 4.5.2 泄密事件的发现经过。 4.5.3 泄密责任人的基本情况。 4.5.4 泄密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及经过。 4.5.5 泄密事件造成或可能造成的危害。 4.5.6 已进行或拟进行的查处工作情况。 4.5.7 已采取或拟采取的补救措施。

5 泄露国家秘密事件的查处 5.1 泄密事件发生后,公司保密委员会应该立即组织保密办公室和相关部门组成查处组对泄密事件进行认真查处。 5.2 泄密事件当事人及其所在部门要积极配合组织对泄密事件的查处工作,各部门不得相互推诿。 5.3 保密办公室要督促泄密事件发生部门及当事人即时采取补救措施,以挽回或减少泄密造成的损失。 5.4 泄密事件查处终结后,保密办公室要以书面形式向上级保密部门和保密管理机构报告泄密事件查处情况。 5.5 报告泄密事件查处情况,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5.5.1 泄密事件的发生、发现过程。 5.5.2 泄密事件已经或可能造成的危害。 5.5.3 造成泄密事件的主要原因。 5.5.4 对有关泄密责任人的处理情况 5.5.5 采取的补救措施和加强保密工作的情况。 5. 6 泄密事件查处工作的终结期限为三个月。逾期不能终结的,公司保密委员会应当进行督促、检查,并在规定的期限内书面向上级机关和保密管理机构报告查处进展情况和未查结原因。 6 对发生泄密事件隐匿不报或故意拖延报告时间或阻挠查处,造成严重后果的,按《保密奖惩制度》和《保密组织机构与职责》第5条的规定追究直接责任人、相关领导的责任。

泄密事件应急预案

失泄密事件应急处置预案 一、为提高发生失泄密事件应急处置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失泄密事件所造成的损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制定本预案。 二、我所设制失泄密事件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所长担任,副组长由分管保密副所长担任,成员由各科室负责人组成。涉密工作领导小组主要职责: (一)制定和修改我所失泄密事件应急处置预案; (二)接收突发失泄密事件情况报告,并向上级系统应急办公室报告; (三)负责失泄密事件应急处置的组织领导工作; (四)对应急处置过程进行监督; (五)必要时,联系国家保密、国家安全和公安部门对事件进行查处; (六)根据调查结果,对事件发生单位和责任人提出处理意见。 三、发生失泄密事件的单位或发现失泄密事件的个人,应当在8小时内,以书面或其他形式向涉密工作领导小组报告。报告的内容包括: (一)发生失泄密事件的部位; (二)被泄露国家秘密的主要内容、密级、数量及载体形式; (三)失泄密事件发现(生)的时间、地点、简要过程等; (四)已造成或可能造成的危害;

(五)事件责任人的基本情况; (六)已采取或拟采取的查处办法和补救措施。 四、涉密工作领导小组在接到有关部门或个人报告失泄密事件后,应立即进行调查核实,决定是否启动本预案。 五、涉密工作领导小组应根据初步调查结果,决定是否向国家保密、国家安全或公安部门报案。 六、失泄密事件的查处 (一)已向国家保密、国家安全或公安部门报案的,由有关部门负责查处,涉密工作领导小组协助,事件发生部门配合; (二)未向国家保密、国家安全或公安部门报案的,由涉密工作领导小组组织查处,事件发生部门配合; (三)调查失泄密统计信息的密级、内容、保密期限、生产日期、规定的知悉范围,事件发生的时间、渠道和范围,责任人或嫌疑人等; (四)采取果断措施,追查涉密统计信息的流失渠道,收缴流失的信息资料,防止失泄密范围进一步扩大; (五)在事件未调查清楚之前,应会同有关部门防止媒体、网络对失泄密事件的报道和炒作; (六)对出现在公共网络、出版物、广播、电视等媒体上的泄密信息,协调相关职能部门,责令有关单位立即删除、收缴、停播、销售,并收缴有关涉密载体。 七、根据调查结果,由事件发生部门对相关责任人做出处理;需追究刑事责任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XXXX公司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制度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制度 一、总则 1、根据国务院《生产安全事故和调查处理条例》,为了规范生产安全事故报告,落实安全生产事故责任追究制,防止和减少安全生产事故,结合单位实际,制定本制度。 2、公司及各部门在出现任何事故和安全隐患都必须及时报告,及时分析原因,总结经验教训,积极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或整改措施,以达到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的目的。 3、本办法适用于公司各部门。 二、相关名词的定义 (1)迟报:报告事故的时间超过规定时限。 (2)谎报:不如实报告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类别、伤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等有关内容。 (3)瞒报:对于超出规定时限24小时不上报,或超过规定时限后公司通过其他渠道首先了解到事故的情况。 三、事故 (一)XXX部为事故归口管理部门。主管各类事故的汇总、统计、分析和上报工作,有责任对各类事故的调查处理情况进行监督,按照“四不放过”原则,有权要求责任部门重新上报处理意见。对不按规定严肃追究事故责任人的部门,XXX部有权提出处理意见。 (二)事故的确定与分类

1、人身事故的定义:人员在工作关联的环境或生产过程中造成人员伤亡的事故,将人身事故划分为以下四类: (1)轻微伤事故:指员工受伤,但伤情甚微,未造成歇工或歇工不超过三个工作日,无需住院治疗的事故。 (2)轻伤事故:是指造成员工肢体伤残,或某些器官功能性或器质性轻度损失,表现为劳动能力轻度或暂时丧失。一般指员工负伤后需要住院治疗,或虽未住院治疗,但歇工超过四个工作日,但未达到重伤程度的失能伤害。 (3)重伤事故:是指造成员工肢体残缺或视觉、听觉等器官受到严重损伤,一般能引起人体长期存在功能障碍或劳动能力有重大损失的伤害,或损失工作日等于和超过105日的失能伤害。 (4)死亡事故:工作关联导致的人员死亡。 2、设备事故的定义:是指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意外突发事件,由于事故通常会造成停产、减产、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使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中断,称为设备事故。设备事故根据事故带来的直接经济损失或者造成人员伤害的程度,可分为以下等级: (1)小设备事故: a、事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费1000元以下的事故。 (2)一般设备事故: a、事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费达1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的事故。 b、经济损失虽未达到上述金额,但造成员工轻微伤。

10 泄露国家秘密事件报告和查处制度

泄露国家秘密事件报告和查处制度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文规定了我公司泄露国家秘密事件的报告和查处办法。 本文适用于对我公司发生的泄密事件的处理。 2 引用文件 《泄密事件查处办法(试行)》(1993年1月1日起施行) 《报告泄露国家秘密事件的规定》(2000年1月1日起施行) 3 定义 泄露国家秘密事件是指违反保密法律法规,使国家秘密被不应知悉者知悉,或者超出限定的接触范围,而不能证明未被不应知悉者知悉的事件。 注:属于国家秘密的文件、资料或其它物品下落不明的,自发现之日起,秘密级六十日内查无下落的,应当按泄密事件处理。 4 泄露国家秘密事件的报告 4.1 发生泄密事件的部门或个人应立即向公司保密办公室和保密委员会报告。4.2 接到泄密事件报告后,保密办公室及时组织对泄密事件进行核查。 4.3 保密办公室在初步核实情况后,以书面形式向上级保密部门和保密管理机构 报告。 4.4 情况紧急时,可先口头报告简要情况。秘密级内容泄露时应在24小时内报 告。 4.5 报告泄密事件,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4.5.1 被泄露的国家秘密事项的内容、密级、数量及其载体形式。 4.5.2 泄密事件的发现经过。 4.5.3 泄密责任人的基本情况。 4.5.4 泄密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及经过。 4.5.5 泄密事件造成或可能造成的危害。 4.5.6 已进行或拟进行的查处工作情况。 4.5.7 已采取或拟采取的补救措施。 5 泄露国家秘密事件的查处 5.1 泄密事件发生后,公司保密委员会应立即组织保密办公室和相关部门组成查

处组对泄密事件进行认真查处。 5.2 泄密事件当事人及其所在部门要积极配合组织对泄密事件的查处工作,各部 门不得相互推诿。 5.3 保密办公室要督促泄密事件发生部门及当事人即时采取补救措施,以挽回或 减少泄密造成的损失。 5.4 泄密事件查处终结后,保密办公室要以书面形式向上级保密部门和保密管理 机构报告泄密事件查处情况。 5.5 报告泄密事件查处情况,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5.5.1 泄密事件的发生、发现过程。 5.5.2 泄密事件已经或可能造成的危害。 5.5.3 造成泄密事件的主要原因。 5.5.4 对有关泄密责任人的处理情况 5.5.5 采取的补救措施和加强保密工作的情况。 5. 6 泄密事件查处工作的终结期限为三个月。逾期不能终结的,公司保密委员会 应当进行督促、检查,并在规定的期限内书面向上级机关和保密管理机构报告查处进展情况和未查结原因。 6 对发生泄密事件隐匿不报或故意拖延报告时间或阻挠查处,造成严重后果的,按《保密奖惩制度》和《保密组织机构与职责》第5条的规定追究直接责任人、相关领导的责任。

泄密事件报告记录和查处规定

泄密事件报告记录和查处规定

————————————————————————————————作者:————————————————————————————————日期:

泄密事件报告和查处规定 第一条为规范公司泄露国家秘密事件(以下简称泄密事件)的报告与查处,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的泄密事件是指违反保密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使国家秘密被不应知悉者知悉,或者超过限定的接触范围,而不能证明未被不应知悉者知悉的事件。 第三条公司发生泄密事件的单位或个人,应当在发现后的24小时内,以书面形式填制《泄密事件报告表》向保密办公室报告。情况紧急时,可先行口头报告简要情况,不得延误。 第四条保密办公室在接到泄密事件报告后,应立即向公司保密委员会主任报告。 第五条公司保密委员会主任接到报告后,应立即主持召开保密委员会会议,部署查处工作,并组成泄密事件查处小组负责该事件的调查与核实工作。 第六条对重大泄密事件应立即采取补救措施,制止泄密范围的进一步扩大。 第七条保密办公室应在接到泄密事件报告后24小时内以书面形式向下列保密机构报告 (一)×××××保密办公室;

(二)×××××国家保密局; (三)××××××办。 第八条泄密事件查处小组在调查处理泄密事件时对下列内容予以查明 (一)泄露国家秘密事项的具体内容、所确定的密级、保密期限、数量及其载体形式; (二)已经或可能造成的危害及其危害程度; (三)事件发生、发现的经过及主要情节; (四)泄密责任人的基本情况及其对该事件应负的责任,其他有关责任者及其应负的责任; (五)对事件性质的认定; (六)已采取或拟采取的补救措施; (七)应采取的改进措施或加强保密工作的意见。 第九条泄密事件查处小组对泄密事件性质的认定主要从以下两方面进行 (一)故意泄露国家秘密; (二)过失泄露国家秘密。 第十条若泄密事件属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的应向当地有关司法机关报告并移交处理,保密办公室应积极配合其工作。 第十一条保密办公室对泄密事件查实清楚后应做出以下处理

液碱泄漏事故报告

液碱泄漏事故报告 一、事故描述: 事故描述人:xxx 事故调查人:xxx 201x年8月14日上午11点左右,采购主管耿晓军将刚采购回来的液碱提至液碱储罐时,液碱储罐人孔盖突然损坏,液碱从人孔中直接喷出,液碱储罐开始变形并出现裂痕,导致液位计法兰口损坏。耿晓军马上停止提液碱,并开始将液碱储罐内液碱转移至车间液碱计量罐,最后统计损失如下: 液碱28吨,价格合计20720元;液碱储罐损坏,价格47000元;液碱储罐保温损坏,价格合计13030元。合计损失80750元。 二、事故原因分析: 事故责任人:朱强 1、液碱储罐放空管被花纹板封住。2012年11月底,原设备部负责人程春平安排设备主管李杰将液碱储罐顶部备用法兰口封住,李杰将工作安排后离开我公司。之后维修工吴顶山和朱强将液碱储罐顶部法兰口全部封住(维修工吴顶山已经离开公司)。 2、我公司液碱储罐采用玻璃钢,容量为52吨(储罐容积38.6m3,32%液碱密度为1.35 T/m3)。液碱储罐放空管被封后,当通过泵往储罐内提进液碱或用提料泵提出液碱时,因流速变化缓慢,空气可以通过被封放空管慢慢排放。当液碱提到31吨后,压力比较大,液碱储罐人孔盖承受不住压力被损坏,液碱从人孔直接喷出,流速很快,

导致储罐内出现瞬间真空,储罐被大气压压缩变形后损坏(压力过高损坏储罐与储罐损坏现场不相符)。 3、安装时没有安装呼吸阀。我公司委托中易建设安装液碱储罐,根据规范,应该在储罐顶部安装呼吸阀,而中易建设没有为我公司安装呼吸阀,也没有提出应该安装呼吸阀。 4、人孔盖存在质量问题。液碱储罐在装本批液碱前,人孔盖已经被腐蚀,开始出现渗漏。采购主管耿晓军为人孔盖增加垫片后开始装本批液碱。当液碱撞到31吨后,人孔盖承受不住压力而损坏。 5、设备部负责人程春平和设备主管李杰交代任务不清楚,造成员工违规全部密封液碱储罐法兰口。 6、采购主管耿晓军及其员工在明知人孔盖滴漏的情况下,即通过简单维修后开始大量存放液碱,安全意识不强。 7、安全员孟晓光检查不到位。罐区是我公司安全巡检重点位置,但是安全员孟晓光对液碱储罐的安全隐患没有检查出来。 8、安环主管王孟管理不到位。对安全员孟晓光要求不严格,没有对罐区的安全巡检次数和巡检注意事项做出明确规定。 三、整改措施: 1、更换液碱储罐。将液碱储罐改为不锈钢材质。总公司液碱储罐为不锈钢材质,没有出现类似事故。 2、更换液碱储罐前要加强质量检查,确保储罐质量证书齐全,附件全部安装,且无质量问题。

事故报告制度

事故报告制度

安全质量事故报告制度 一、事故报告法规要求 在施工生产过程中发生伤亡事故必须严格按照《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铁路交通事故应急救援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501号)、《生产安全事故信息报告和处置办法》(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21号)及国家法律法规有关规定进行报告、调查和处理。 (一)发生员工死亡事故、3人以上重伤事故后,事故现场负责人必须立即向项目负责人报告;项目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当于1小时内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 (二)情况紧急时,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可以直接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 (三)迟报、漏报、谎报、瞒报事故行为依规按下列情形认定: 1.报告事故的时间超过规定时限的,属于迟报; 2.因过失对应当上报的事故或者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类别、伤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等内容遗漏未报的,属于漏报; 3.故意不如实报告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初步原因、性质、伤亡人数和涉险人数、直接经济损失等有关内容的,属于谎报;

4.隐瞒已经发生的事故,超过规定时限未向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和有关部门报告,并经查证属实的,属于瞒报。 二、企业内部报告要求 (一)事故单位和项目主要负责人依法对事故报告负总责。 (二)发生一般事故,项目主要负责人应向上级企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报告,并逐级报至股份公司安委会办公室(安质监督部)。 (三)发生一般(初步核实情况不明)及较大(含)以上事故时,须由发生事故的集团公司安质部门、主管领导、主要领导核实事故信息后分别立即报告股份公司安委会办公室(安质监督部)和主管领导、主要领导。 (四)发生员工死亡事故、3人以上重伤事故后,各级安质部门负责人在履行事故上报程序中,应在依法依规履行事故上报的同时,第一时间通过电话和格式规范的手机短信方式尽快上报事故简要情况(短信格式见附件1);安质部门要按照股份公司内部快报要求,在事故发生后以生产安全事故快报表格式(书面报告见附件2,报告内容包含但不限于承建单位、标段、协作队伍及相关安全生产许可证等资质号,单位工程名称、事故里程、结构形式、支撑体系、隧道断面、设备型号、墩身截面和高度、梁型和粱重、事发作业环节、高处坠落位置与高度等,其他工况均应细致清晰描述;人员伤亡类别(职工、劳务工姓名及身份证号码)、

涉密事件报告和查处制度

涉密事件报告和查处制度 第一条为了规范机关保密管理工作,根据国家保密局《泄露国家秘密事件查处办法》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对泄露国家秘密事件报告和查处,其目的在于及时发现隐患,查补漏洞,查处泄露国家秘密事件,减少损失。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泄露国家秘密是指,违反保密法律、法规和规章,使国家秘密被不应知悉者知悉,或使国家秘密超出了限定的接触范围,而不能证明未被不应知悉者知悉的行为和事件。对属于国家秘密的密品、密件,自发现下落不明之日起,绝密级十日内,机密、秘密级六十日内查无下落的,按泄密事件处理。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泄露国家秘密事件报告是指:我单位全体干部职工(包括对泄密事件的当事人、举报人)向保密工作领导小组向局领导和上级保密组织的报告时限及报告内容。发生、发现泄密事件,必须坚持“一事一报”和立即报告制度,严禁迟报、漏报、误报和隐瞒不报。 第四条发生泄密事件,及时报告,及时查处,积极协助调查既是每一干部职工的责任,也是必须履行的保密义务。 第五条发现或发生泄密事件,要立即向保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报告,保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接到报告后,要立即进行情况核实,在初步核实的前提下,对一般涉密事件须二十四小时内向单位主要负责人报告。对重大泄密事件(一份绝密件或两份以

上机密件)必须立即向局长和上级保密组织报告。 第六条对发生的一般泄密事件,查清情况后保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向局长报告;对发生泄露绝密级国家秘密,向境外组织、机构或人员泄露机密级国家秘密等重大泄密事件要逐级报告。 第七条泄密事件报告的内容。 (一)初次报告的内容: 1.泄密事件发生,发现的时间、地点、简要经过。 2.泄密责任人的姓名、职务、政治面貌及所在部门、岗位。 3.泄密事项的名称,内容、密级、数量。 4.对泄密事件造成的危害做出评估。 5.应当采取的补救措施。 6.对该事件进行调查的整体方案。 (二)查处后报告的内容: 1.发生泄密事件的主要原因和教训。 2.对有关责任人的处理情况。 3.采取的补救措施和加强保密工作的情况。 第八条本办法所称泄露国家秘密事件查处是指:对泄露国家秘密事件的调查处理,主要包括: (一)查明所泄露国家秘密事项的内容、密级、危害程度,主要情节和有关责任者。 (二)采取必要的补救措施。 (三)根据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或规定对泄密责任人提出

泄密事件报告和查处规定

泄密事件报告和查处规定 第一条为规范公司泄露国家秘密事件(以下简称泄密事件)的报告与查处,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的泄密事件是指违反保密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使国家秘密被不应知悉者知悉,或者超过限定的接触范围,而不能证明未被不应知悉者知悉的事件。 第三条公司发生泄密事件的单位或个人,应当在发现后的24小时内,以书面形式填制《泄密事件报告表》向保密办公室报告。情况紧急时,可先行口头报告简要情况,不得延误。 第四条保密办公室在接到泄密事件报告后,应立即向公司保密委员会主任报告。 第五条公司保密委员会主任接到报告后,应立即主持召开保密委员会会议,部署查处工作,并组成泄密事件查处小组负责该事件的调查与核实工作。 第六条对重大泄密事件应立即采取补救措施,制止泄密范围的进一步扩大。 第七条保密办公室应在接到泄密事件报告后24小时内以书面形式向下列保密机构报告 (一)×××××保密办公室; (二)×××××国家保密局; (三)××××××办。 第八条泄密事件查处小组在调查处理泄密事件时对下列内容予以查明

(一)泄露国家秘密事项的具体内容、所确定的密级、保密期限、数量及其载体形式; (二)已经或可能造成的危害及其危害程度; (三)事件发生、发现的经过及主要情节; (四)泄密责任人的基本情况及其对该事件应负的责任,其他有关责任者及其应负的责任; (五)对事件性质的认定; (六)已采取或拟采取的补救措施; (七)应采取的改进措施或加强保密工作的意见。 第九条泄密事件查处小组对泄密事件性质的认定主要从以下两方面进行 (一)故意泄露国家秘密; (二)过失泄露国家秘密。 第十条若泄密事件属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的应向当地有关司法机关报告并移交处理,保密办公室应积极配合其工作。 第十一条保密办公室对泄密事件查实清楚后应做出以下处理 (一)对事件的性质作出分析结论,对事件的基本情况,包括调查工作的情况,作出分析说明; (二)对泄密事件的当事人和其他负有责任或负有领导责任的人员提出处理意见; (三)针对泄密事件所反映出来的问题制定整改措施,避免再次发生类似事件。 第十二条保密办公室应当在发现泄密事件后3个月内,以书面形式按本规定第七条向有关保密工作机构报告泄密事件查处结果。

安全事故报告处理制度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处理制度 1、安全生产事故的报告、统计、调查和处理工作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尊重科学的原则。 2、安全生产事故发生后,负伤者或者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直接向部门领导报告,部门领导应在第一时间内报告公司主管领导。 3、公司主管领导接到重伤、死亡、重大死亡事故报告后,应当立即赶赴事故现场,领导研究采取进一步措施。 4、对于死亡、重大死亡事故,公司安全主管部门应当立即按系统逐级上报。事故报告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1)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单位; (2)事故的简要经过、伤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的初步估计; (3)事故发生原因的初步判断; (4)事故发生后采取的措施及事故控制情况; (5)事故报告单位。 5、发生死亡、重大死亡事故的公司应当保护事故现场,并迅速采取必要措施抢救人员和财产,防止事故扩大。 6、轻伤、重伤事故,由各部门领导负责人组织成立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死亡事故,由公司组成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 7、事故调查组有权向发生事故的有关部门、有关人员了解

有关情况和索取有关资料,任何部门和个人不得拒绝。 8、事故调查组提出的事故处理意见和防范措施经公司主管领导同意后,由发生事故的主管部门负责处理。 9、因违章指挥、违章作业、玩忽职守或者发生事故隐患、危害情况而不采取有效措施以致造成安全生产事故的,或者事故发生后隐瞒不报、谎报、故意延迟不报、故意破坏事故现场,或者无正当理由,拒绝接受调查以及拒绝提供有关情况和资料的,由公司主管部门或者公司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相应部门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员给予经济处罚或开除;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10、在调查、处理伤亡事故中玩忽职守、徇私舞弊或者打击报复的,公司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经济处罚或开除;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华煤集团有限公司 年月日

网络经营许可证备案材料-重大信息安全事件应急处置和报告制度

重大信息安全事件应急处置和报告制度 为预防和及时处置网络突发事件,保证网络信息安全,维护社会稳定,特制订网络信息安全事件应急处置预案。 一、在公司领导的统一管理下,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互联网管理暂行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坚持积极防御、综合防范的方针,本着以防为主、注重应急工作原则,预防和控制风险,在发生信息安全事故或事件时最大程度地减少损失,维护社会和公司稳定,尽快使网络和系统恢复正常,做好网络运行和信息安全保障工作。 二、信息网络安全事件定义 1、网站受到黑客攻击,主页被恶意篡改、交互式栏目里发表煽动分裂国家、破坏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煽动抗拒、破坏宪法和国家法律、行政法规的实施;捏造或者歪曲事实,故意散布谣言,扰乱社会秩序;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宣扬封建迷信、淫秽色情、暴力、凶杀、恐怖;发送危害国家安全、宣扬“法轮功”等邪教及宗教极端势力的信息;破坏社会稳定的信息及损害国家、公司声誉和稳定的谣言等。 2、网内网络应用服务器被非法入侵,应用服务器上的数据被非法拷贝、修改、删除,发生泄密事件。 3、在网站上发布的内容违反国家的法律法规、侵犯知识产权等,已经造成严重后果。 三、加大培训和宣传力度,加强和完善互联网安全管理,设置专门管理部门,采取统一管理体制,落实负责人。各部门要建立健全内部安全保障制度,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主办、谁负责”的原则,落实责任制,明确责任人和职责,细化工作措施和流程,建立完善管理制度和实施办法,加强信息的审查和备案工作,确保网络与信息安全。加强我公司互联网络信息安全管理,连接国际互联网的计算机用户绝对不能存储涉及国家秘密、公司内部机密的文件。 四、加强信息审查工作,若发现主页被恶意更改,应立即停止主页服务并恢复正确内容,同时检查分析被更改的原因,在被更改的原因找到并排除之前,不得重新开放主页服务。各级各类服务器提供信息服务,必须事先登记、审批,建立使用规范,落实责任人,并具备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如:日志留存、安全认证、实时监控、防黑客、防病毒等),加强网络设备日志分析,及时收集信息,排查不安定因素。加强BBS、留言板等交互式栏目的专人管理,交互式栏目内容发布实行审核制度。对于非法网站要做到:发现一个,禁止一个,并及时向主管领导汇报,杜绝其蔓延。建立有效的网络防病毒工作机制,及时做好防病毒软件的网上升级,保证病毒库的及时更新。 五、网络部对互联网实施24小时值班责任制,必要时实行远程控制。网络管理人员应定期对互联网的硬件设备进行状态检查。对用户上网进行监控,若发现有异常行为应立即关闭该用户的网络连接,及时记录在案,并对其警告和批评教育,严重违法行为立即上报有关部门。 六、加强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网络管理员具体负责相应的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工作,不允许有任何触犯国家网络管理条例的网络信息,对突发的信息网络安全事件应做到: (1)及时发现、及时报告,在发现后在第一时间向上一级领导或部门报告。 (2)保护现场,立即与网络隔离,防止影响扩大。 (3)及时取证,分析、查找原因。 (4)消除有害信息,防止进一步传播,将事件的影响降到最低。 (5)在处置有害信息的过程中,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保留、贮存、散布、传播所发现的有害信息。 (6)追究相关责任。根据实际情况提出口头警告、书面警告、停止使用网络,情节严重和后果影响较大者,提交公司及国家司法机关处理,追究部门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的行政或法律责任。 七、及时整顿,加强防范。各部门要积极配合上级网络安全管理部门的例行检查,并接受其技术指导。针对网络存在的安全隐患和出现的问题,及时提出整治方案并具体落实到位,完善网络安全机制,防范网络安全事件再度发生。逐步建立网络信息安全管理长效工作机制,实现公司信息安全管理,创造良好的网络环境。 八、在重要、敏感时期,加大网络安全教育宣传力度,加强员工的法律意识和安全意识教育,提高其安全

事故报告管理制度

事故报告管理制度 1 目的 为了严格事故管理,及时报告、统计、调查、处理事故,积极采取预防措施,防止事故发生,特制定本制度。 2 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本公司范围内各类事故的管理。 3 引用法规 《安全生产法》、《国务院关于特大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特别重大事故调查处理暂行规定》、《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报告和处理规定》1991 年、《工伤保险管理条例》、《企业职工奖惩条例》等。 4 事故分类 4.1 火灾事故:在生产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火灾,并造成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的事故。 4.2 爆炸事故:在生产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爆炸,并造成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的事故。 4.3 设备事故:由于设计、制造、安装、施工、使用、检修、管理等原因造成机械、动力、电讯、仪器(表)、容器、运输设备、管道等设备及建(构)筑物等损坏,造成损失或影响生产的事故。 4.4 生产事故:由于指挥错误、违反工艺操作规程和劳动纪律,造成停产、减产以及跑油、跑料、串料的事故。 4.5 交通事故:车辆、船舶在行驶、航运过程中,由于违反交通、航运规则或因机械故障等造成车辆、船舶损坏、财产损失或人身伤亡的事故。 4.6 质量事故:指产品质量(包括工程质量和服务质量)达不到技术标准和技术规范的事故。 4.7 人身事故:除上述事故外,职工在劳动过程中发生的与工作有关的人身伤亡和急性中毒事故。 5 事故等级划分 为了使于事故管理,按事故的性质划分为:小事故、一般事故、大事故、特大事故、恶性未遂事故。 5.1 小事故(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下同) (1)一次轻伤1-2 人; (2)直接经济损失1 万元以下/次;

(3)严重违章作业,违反操作规程,引起超温、超压、超负荷,误送水、电、汽及严重的跑料,经及时处理不使事故扩大的。 (4)由于操作处理不当,造成易燃、易爆、有毒有害气体或液体泄漏,已达到火灾、爆炸和中毒的危险,经及时处理未造成事故的。 5.2 一般事故 (1)一次轻伤3-5 人; (2)直接经济损失1-3 万元以下; (3)一次事故造成一个生产装置停产、影响日产量50%以上,或二个生产装置停产、影响日产量25%以上。 (4)一次操作失误造成合格产品受污染在50 吨以上者。 5.3 大事故 (1)一次轻伤在6-10 人; (2)重伤1-2 人; (3)直接经济损失3-5 万元以下; (4)一次事故造成生产装置停产,影响日产量1 天以上,或2 个装置停产、影响日产量均在50%以上。 5.4 重大事故 (1)一次轻伤10 人以上; (2)重伤3-10 人; (3)死亡1-2 人; (4)直接经济损失10-50 万元。 5.5 特大事故 (1)一次重伤10 人以上; (2)死亡3 人以上; (3)直接经济损失50 万元以上。 5.6 未遂事故 (1)由于偶然的情况没有发生死亡或重伤事故; (2)由于违章作业或误操作,或偶然的原因未引起事故,亦未造成任何经济损失,但是事故发生了,则后果不堪设想。 6 事故管理职能部门及职责分工 6.1 生产(工艺)事故由生产部门负责管理: 6.2 产品质量事故品管科负责管理。 6.3 基建工程质量事故由基建部门负责管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