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无机化学专业介绍

无机化学专业介绍

本文由josnail贡献
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无机化学专业介绍
无机化学专业现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是省级重点学科, 是”多酸化学研究所”的依托 专业。现有固定教职工 16 人,其中教授 6 人(博士生导师 6 人),副教授 4 人,讲师、工程师、 助教等 6 人。具博士学位的 13 人。是一支老中青结合、以青年为主体、有较高政治业务水准的 队伍。现已培养硕士生 300 余名,博士生 60 余名。近年来,我专业承担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 金重点、面上,863 项目、省部级以及横向课题 30 余项。获国家发明 3 等奖 1 项,国家教委科 技进步奖 6 项(其中 2 等奖 2 项,3 等奖 4 项)、省科技进步一、二等奖多项。以教授、研究生 为主体的科研队伍在国际重要刊物上发表论文千余篇。主编、参编出版了十余部研究生、本科生 及函授生教材。 以多酸化学研究所为主体的多酸科学研究群体现已培养硕士生 240 余名, 博士生 50 余名, 是我国首批批准的无机化学硕士点单位, 1993 年经国务院批准为无机化学博士授权单 位。目前正在申报化学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现有博士生导师 10 人,硕士生导师 8 人,是一 支老中青结合、以青年为主体、有较高政治业务水准的队伍。以研究生为主已经在国际学术期刊 上发表了一批高水平的研究论文, 已毕业的研究生中, 有的已经成为所在单位的学术带头人或学 术骨干, 有的在国内外高水平的学术单位继续深造或从事前沿领域的研究, 受到各单位的欢迎和 好评。
一、研究内容
1.多酸合成化学 新型多酸化合物的合成仍然是多酸化学发展的动力, 除了采用传统的合成方法外, 将固相合 成、电化学结晶技术、水热合成技术引入到新型多酸化合物的合成中。主要研究合成各种新型的 夹心型、取代型杂多化合物、杂多蓝、电荷转移多酸化合物、新型多酸异构体、有机金属多酸化 合物、三取代、硫代多阴离子等。测定新化合物的晶体结构,研究化合物组成、结构和物理化学 性质间的关系。另外,基于“分子设计”思想,以多酸阴离子为构筑单元,设计、合成具有链状、 层状和三维多孔以及纳米尺寸的多酸超分子化合物。 由于这类多酸化合物可具有光色性、 导电性、 磁性以及优异的催化活性, 为开发多酸型功能材料的应用提供合适的前驱体。 通过设计合适的配 体及其与金属离子(包括稀土离子)的配位自组装,可得到具有特殊结构调整和功能的配位聚合 物、纳米孔材料、光转换材料。
2.丰产元素化学 利用“我国是钨、钼、钒、铌、钽元

素的丰产大国,储量位居世界前列”的优越的自然资源条 件, 主要从事与我国丰产元素相关的各种多酸化合物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 为了彻底改变 只输出原料而没有附加值大的产品的局面,开展钨、钼、钒、铌、钽矿物的萃取、分离、综合开 发的理论和应用研究也十分必要。 研究这些丰产元素的简单氧酸盐、 氧化物转化为多酸化合物的 最佳途径, 提高丰产元素产品的附加值, 为扩大丰产元素化学品的出口和应用提供有价值的理论 和实验研究成果。
3.多酸的药物化学 许多研究成果表明,多酸化合物具有抗艾滋病、 抗肿瘤、 抗流感病毒等活性,并且具有毒性低、 活性高(恒河猴体内抗艾滋病毒活性高达 97%),价格低廉等特点,极具开发价值和应用前景。因 此,基于我们的前期工作基础,将进一步开展如下方面的研究:①对抗艾滋病药物进行药理和毒 理的深入研究,为临床实验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②进行动物药代动力学研究,对药物的依赖性 和生殖毒性进行试验, 完成临床实验前的系列性研究和实验工作; ③研究多酸化合物的抗艾滋病、 抗肿瘤活性机理, 在抗肿瘤药物应用上有所突破; ④研究多酸化合物的抗糖尿病活性和作用机理; ⑤研究多酸纳米药物对抗肿瘤活性的影响;⑥研究多酸化合物对冠状病毒的抑制作用与机理;并 且开展多酸药物分子的分子动力学模拟与筛选工作。
4.多酸型功能材料与催化 通过修饰和调控多酸的结构与组成,可获得导电材料、不同颜色的宽带、窄带发光材料、光 致变色、光致折变材料、非线性光学纳米复合材料。基于多酸化合物优异的光、电、磁功能特性, 深入研究它们的物性与分子结构的关系。基于“分子设计”思想和前期的多酸合成经验,制备出具 有光色性、电色性、导电性和磁性质的多酸型有机—无机杂化材料。将多酸功能性化合物通过超 分子相互作用注入纳米复合膜中, 可望在分子器件的应用研究上有所突破。 利用密度泛函理论和 从头计算法, 对新型多酸分子进行量子化学计算, 为多酸功能材料的研究和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 指导。研究和开发将新型多酸催化剂应用工业化中的技术,开发多酸型光催化剂在“绿色化学” 中的应用研究。
5.功能金属有机高分子的理论和分子设计 以功能金属有机分子/高聚物光电磁和非线性光学材料、含 N,O 共轭有机物为配体的发光 配合物材料和有机-无机(多酸)杂化材料的合成基础,从理论上研究功能金属有机分子/高聚物的前
线分子轨道特征和能级分布规律以探索其电子跃迁的机理,进行非线性光学(NLO)和光谱性质的 理论研究

,设计优良新型 NLO 材料和电致发光有机分子/高聚物及其金属络合物材料。开展多酸 化合物相关化学反应的 IRC 微观反应动力学研究。利用量子化学方法,探讨多酸化学中的结构化学键—性质间的关系。 探讨不同多酸化合物的电荷分布和分子轨道等特征等, 预期催化活性及 机理。分析多酸材料的导电与磁性特征与规律。
二、我院无机多酸化学博士点在国内外的学术地位
1.我校多酸化学研究己成为国际 6 大多酸研究中心之一(美、法、中、日、德、俄),也是我国 的多酸化学研究中心。1996、2000 年每隔 4 年一次的国际多酸会议由四国发起并主持,我院无 机博士点名列其中。
2. F. A. Cotton: 《Advanced Inorganic Chemistry》(高等无机化学),2002 年,第六版收录我所 论文, W. Enbo et al., Polyhedron 1996, 15, 1383. P. Ginsberg《INORGANIC SYNTHESES》第 27 卷 有我所参与编写的题目, Submitted by Y. JEANNIN* and J. MARTIN-FRERE* Checked by JINGFU LIU+ and M. T. POPE+等。

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