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芜湖长江大桥耐久性质量技术控制规程

芜湖长江大桥耐久性质量技术控制规程

芜湖长江大桥耐久性质量技术控制规程
芜湖长江大桥耐久性质量技术控制规程

编号:****—2013

芜湖长江公路二桥混凝土耐久性质量

控制技术规程

(草稿)

(完成于:2013.)

安徽交规院测试中心

芜湖长江公路二桥土建工程试验检测中心

二零一三年

前言

芜湖长江公路二桥全长55.512公里,其中长江大桥13.98公里(跨江主桥1.622公里,引桥12.360公里)北岸接线20.762公里,南岸接线20.768公里。全线建设桥梁13座,结构形式复杂,建设规模和难度大,软土地基承载,且有腐蚀环境。按100 年设计使用年限设计,对工程耐久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为了提高本工程的建设技术水平,确保工程质量满足设计的耐久性目标要求,特针对本工程的特点制定本技术规程。

本规程针对芜湖长江公路二桥各主体混凝土结构的不同特点,依据招标文件、交通行业标准,并参考国内外相关技术标准、先进技术(国家97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研究成果及类似工程经验编制而成,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术语、基本规定、混凝土原材料质量控制、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混凝土施工过程质量控制、硬化混凝土质量检验及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监测系统等共8 章和5 个附录。

本规程是针对芜湖长江公路二桥混凝土耐久性质量控制的专用技术标准,凡规程未提及的内容,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本规程由芜湖长江公路二桥建设办负责管理和解释。请各单位在执行过程中,将发现的问题及时函告芜湖长江公路二桥建设办。

目录

1总则 (5)

2术语 (6)

3 基本规定 (7)

3.1 一般规定 (7)

3.2 混凝土拌合物 (7)

3.3 混凝土强度 (9)

3.4 混凝土耐久性 (9)

3.5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监测 (12)

4 混凝土原材料质量控制 (13)

4.1 一般规定 (13)

4.2 水泥 (13)

4.3 粉煤灰 (14)

4.4 粒化高炉矿渣粉 (14)

4.5 硅灰 (15)

4.6 骨料 (15)

4.7 外加剂 (18)

4.8 拌和水、养护用水 (20)

5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21)

5.1 一般规定 (21)

5.2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22)

6 混凝土的施工过程质量控制 (25)

6.1 混凝土原材料质量的检验 (25)

6.2 配料 (30)

6.3 混凝土的搅拌 (31)

6.4 混凝土的运输 (31)

6.5 混凝土拌合物的质量检验 (32)

6.6 混凝土的浇筑 (32)

6.7 混凝土的养护 (36)

6.8 特殊季节的施工 (37)

6.9 保护层厚度的控制 (39)

7 硬化混凝土质量检验 (39)

7.1 混凝土外观质量 (39)

7.2 混凝土强度 (40)

7.3混凝土耐久性 (41)

7.4 混凝土质量问题的处理 (43)

8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监测 (44)

8.1 耐久性监测传感器系统 (44)

8.2 监测传感器系统安装 (44)

8.3 运行状况的检查验收 (44)

附录A 混凝土氯离子含量计算方法 (45)

附录B 混凝土总含碱量的计算方法 (46)

附录C 混凝土内部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 (48)

附录D 芜湖长江公路二桥能混凝土耐久性专项评估 (51)

附录E 本规程用词用语说明 (60)

1.0.1 为加强芜湖长江公路二桥主体工程混凝土质量控制,使混凝土结构满足设计要求的工作性能、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保证质量和便于施工,特制定本规程。

1.0.2本规程旨在为芜湖长江公路二桥工程业主、设计、监理和参建单位提供与满足100年使用年限要求配套的混凝土配制与施工的基本原则与方法,适用于芜湖长江公路二桥主体工程混凝土在设计施工中的质量控制,其他部位混凝土可参照执行。

1.0.3为实施芜湖长江公路二桥主体工程的混凝土耐久性质量控制,尚应配备必要的检验及试验设备,建立和健全必要的技术管理与质量控制制度。

1.0.4 芜湖长江公路二桥主体工程混凝土的质量控制除应符合本规程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0.1质量控制

为确保工程质量,按规范或专用技术规程的规定和各项检验制度综合起来的行动过程。

2.0.2 大体积混凝土

预计因胶凝材料水化热等因素引起混凝土温度变化导致裂缝,或结构断面最小尺寸等于或大于1m的混凝土。

2.0.3混凝土耐久性

混凝土材料在结构或构件设计使用期内抵抗环境作用、保护构件内部钢筋的能力,具体包括抵抗冻融、外部有害物质的侵入等。

2.0.4快速氯离子迁移系数(RCM法)

通过测定混凝土中氯离子渗透深度,计算得到氯离子迁移系数来反映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能的试验方法。简称为RCM法。

2.0.5电通量法

用通过混凝土试件的电通量来反映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能的试验方法。

2.0.6胶凝材料

用于配制混凝土的水泥或水泥与粉煤灰、粒化高炉矿渣粉等活性矿物掺合料的总称。2.0.7水胶比

混凝土拌合物用水量与胶凝材料总量的质量比。

2.0.8碱集料反应

是指混凝土中的碱(包括外界渗入的碱)与骨料中的活性矿物成分发生化学反应,导致混凝土膨胀开裂等现象。

2.0.9混凝土保护层

结构构件中钢筋外边缘至构件表面范围的、用于保护钢筋的混凝土,简称保护层。

2.0.10浆体体积比

混凝土中胶凝材料和水的体积之和与混凝土总体积之比。

3 基本规定

3.1 一般规定

3.1.1本工程采用的混凝土,除应满足结构要求的强度及不同构件制作工艺要求的工作性能外,还应具有较高的体积稳定性和优异的耐久性。

3.1.2配制本工程混凝土,应合理利用当地地材,选用优质通用水泥(硅酸盐水泥P2II或普通硅酸盐水泥P2O低碱)、级配良好的优质骨料,同时掺加优质掺合料和与胶凝材料相适应的外加剂。

3.1.3本工程混凝土耐久性主要包括抗渗性能(电通量、抗水渗性能、抗氯离子渗透性)、体积稳定性(早期抗裂、干缩)、抗碱集料反应、抗钢筋锈蚀、抗冻性能(快速冻融、气泡间距系数)。关键部位还考虑了抗硫酸盐腐蚀性能。

3.1.4对重要构件、关键部位的结构混凝土,应采取防腐蚀附加措施或预留安装阴极保护的条件,并宜配套实施混凝土耐久性监测和预留耐久性检查的条件。

3.2 混凝土拌合物

3.2.1 混凝土拌合物应对下列内容进行检验:

1 混凝土拌合物的坍落度和坍落度损失。

2 当混凝土配合比、组成材料、搅拌设备及搅拌时间变更时,混凝土拌合物的均匀性。

3 混凝土拌合物中的氯离子含量。

4 混凝土的总含碱量。

5 有温度控制要求的大体积混凝土拌合物的温度。

3.2.2混凝土拌合物的稠度应以坍落度或坍落扩展度表示。当需要保证拌合物在高流动度条件下不离析、泌水(如桩基混凝土)时,稠度宜采用坍落度和坍落扩展度双指标控制。试验方法应按现行标准《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JTG E30-2005)执行。

3.2.3混凝土拌合物应考虑坍落度损失,保证浇注时的坍落度符合要求,其1h坍落度损失应在初期坍落度的10%以内,1h 坍落扩展度损失不应大于50mm。试验方法应按现行标准《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JTG E30-2005)执行。

3.2.4 混凝土拌合物应搅拌均匀,颜色一致,不得有离析和泌水现象。对在施工现场集中拌制的混凝土,应检测混凝土拌合物工作性能。检测时,应在搅拌机的卸料过程中,从卸料流的1/4~3/4 之间部位取试样进行试验,试验方法应按现行标准《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

土试验规程》(JTG E30-2005)执行。试验结果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混凝土中砂浆密度测值的相对误差不大于0.8%。

2 单位体积混凝土中粗骨料含量测值的相对误差不大于5%。

3.2.5各结构混凝土拌合物的质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混凝土拌合物的稠度宜符合表3.2-1的规定。

表3.2-1 混凝土拌合物的工作性指标

2 混凝土拌合物中氯离子含量不应大于0.1%(按占胶凝材料的质量百分比计),按本

规程附录A 规定用各原材料的氯离子含量计算而得。

3 混凝土拌合物的总含碱量不应大于3.0 kg/m3(以Na2O当量计),其计算方法应按

照本规程附录B的规定执行。

4 混凝土拌合物中三氧化硫的含量不应大于4.0%(按占胶凝材料的质量百分比计),

按混凝土拌合物中水泥、矿物掺合料、外加剂及拌和水中的三氧化硫含量之和计算

而得。

3.3 混凝土强度

3.3.1混凝土强度的检测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 50081)的规定执行。

3.3.2 在综合考虑了结构的重要性、设计强度、耐久性要求等因素后,不同结构混凝土最低强度等级应符合表3.3-1的规定。

表3.3-1 混凝土最低强度等级

3.4 混凝土耐久性

3.4.1混凝土的电通量、抗氯离子渗透性、抗水渗透性、抗早期开裂性能、干缩性能、快速冻融、抗硫酸盐腐蚀性能检验方法均应按国家标准《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 50082)的规定执行。

3.4.2混凝土气泡间距系数按照《水运工程混凝土试验规程》(JTJ270-98)的规定执行。

3.4.3不同结构混凝土耐久性控制指标值应符合表3.4-1的规定。

3.4.4混凝土保护层垫块质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混凝土保护层垫块宜为工字形或锥形,与模板的接触面应尽量小,其强度和密实性应不低于构件本体混凝土。

2垫块宜采用砂浆或细石混凝土制作。

3垫块厚度尺寸应在设计保护层厚度的基础上加施工偏差,垫块厚度尺寸不允许负偏差,正偏差不得大于2mm。

3.4.5预应力孔道压浆材料配制的浆液的性能,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F50)的相关规定。

3.5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监测

3.5.1为在使用阶段对芜湖长江公路二桥进行科学维护,应制定科学合理的维护制度,同时应设置耐久性监测系统,对大桥主体混凝土结构进行耐久性监测。

3.5.2 耐久性监测系统应进行专门设计,监测点布局应合理,布置应具备代表性且便于监测设备的安装和数据的获取。

3.5.3混凝土结构耐久性检测见附录D。

4 混凝土原材料质量控制

4.1 一般规定

4.1.1 本工程中所有混凝土用原材料的采购厂家、料源必须报审,其产能、质量等应满足要求,应得到监理工程师的书面批准后方可选用。

4.1.2进场的原材料必须进行检验,产品检验合格并经监理工程师批准方可使用。

4.1.3原材料在运输或工地贮存时不得混入影响混凝土质量的有害杂质,应按照不同品种、规格分开存放,并保证不受污染。

4.1.4骨料堆放场地宜铺筑混凝土地坪,地面应平整、排水通畅。

4.2 水泥

4.2.1宜采用强度等级不低于42.5的硅酸盐水泥P?II或普通硅酸盐水泥P?O(低碱),水泥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通用硅酸盐水泥》(GB 175)的有关规定。

4.2.2水泥的比表面积宜控制在300~350m2/kg,碱含量不宜大于0.60%,氯离子含量不应大于0.04%。

4.2.3水泥熟料中C3A含量宜控制在8%以内。

4.2.4水泥温度高于55℃不宜直接用于拌和混凝土。水泥由于受潮或其它原因而发生质量变化时,严禁使用。

4.2.5普通硅酸盐水泥的质量应符合表4.2-1的规定

表4.2-1 普通硅酸盐水泥质量指标

4.3 粉煤灰

4.3.1应采用原状粉煤灰,不得采用磨细粉煤灰。

4.3.2粉煤灰的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GB/T1596)的有关规定。

4.3.3粉煤灰中CaO含量不得大于10%;当CaO 含量为5%~10%时,经试验证明安定性合格方可使用。

4.3.4粉煤灰的质量应符合表4.3-1的规定。

表4.3-1粉煤灰质量指标

4.4 粒化高炉矿渣粉

4.4.1粒化高炉矿渣粉的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粒化高炉矿渣粉》(GB/T 18046)中的有关规定。

4.4.2粒化高炉矿渣粉不得添加除少量助磨剂或石膏之外的非粒化高炉矿渣成分。

4.4.3粒化高炉矿渣粉的质量应符合表4.4-1的规定。

表4.4-1 粒化高炉矿渣粉质量指标

4.4.4大体积混凝土宜采用比表面积不超过450m2/kg 的粒化高炉矿渣粉。

4.5 硅灰

4.5.1硅灰的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高强高性能混凝土用矿物外加剂》(GB/T18736)的有关规定,但氯离子含量应小于0.06%。

4.5.2硅灰不得添加非硅灰成分,硅灰的质量应符合表4.5-1的规定。

表4.5-1 硅灰的质量指标

4.6 骨料

4.6.1一般规定

1 骨料的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设用砂》(GB/T 14684)、、建设用卵石、碎石》(GB/T

14685)和《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F50)的有关规定。

2 选择料场时应对骨料进行碱集料反应潜在活性检测,对所用河砂进行,对粗骨料进行碱-碳酸盐反应活性和碱-硅酸反应活性检验。本工程严禁使用判定为碱-碳酸盐反应活性和具有潜在碱-硅酸反应活性的骨料。其检测方法应按国家标准《建设用砂》(GB/T14684-2011)《建设用卵石、碎石》、(GB/T 14685-2011)的规定执行。按以下步骤确定碱-硅酸反应活性程度:

1)当快速碱-硅酸反应测试14d膨胀率检测结果小于0.1%时,判定为无潜在碱-硅酸反应活性;

2)当快速碱-硅酸反应测试14d膨胀率检测结果大于0.2%时,判定为具有潜在碱-硅酸反应活性;

3)当快速碱-硅酸反应测试14d膨胀率检测结果在0.1%~0.2%之间时,宜按照《预防混凝土碱集料反应技术规范》(GB/T 50733-2011)附录A的试验方法进一步检测

(粉煤灰掺量宜取25%)。

①当“抑制骨料碱-硅酸反应活性有效性试验方法”检测14d膨胀率小于0.03%时,

判定为抑制骨料碱-硅酸反应活性有效;

②当“抑制骨料碱-硅酸反应活性有效性试验方法”检测14d膨胀率大于或等于

0.03%时,应再按照《建设用砂》(GB/T 14684-2011)《建、设用卵石、碎石》(GB/T

14685-2011)中碱-硅酸反应的规定进行检测,当“碱-硅酸反应”测试半年膨胀率

小于0.1%时,判定为无潜在碱-硅酸反应活性。

3 料源不同、粒级不同的骨料不得混合或者储存在同一料堆。

4 应严格控制骨料的含泥量和泥块含量,必要时可对骨料进行多次水洗以降

低含泥量和泥块含量。

4.6.2粗骨料

1 严禁使用吸水率高的砂岩和热膨胀系数大的石英岩。

2 粗骨料宜采用反击破或圆锥破工艺生产的坚硬碎石,其级配应符合表4.6-1的规定,最大公称粒径不宜大于25mm,粗石、细石混合使用的混合级配其紧密堆积空隙率不应大于40%。

表4.6-1 粗骨料级配范围(累计筛余)

3 粗骨料最大粒径不应超过结构物最小尺寸的1/4、钢筋最小净距的3/

4 和保护层厚度的2/3;当设置两层或多层钢筋时,不应超过钢筋最小净距的1/2;泵送混凝土的粗骨料最大粒径不应超过输送管内径的1/3;水下灌注混凝土的粗骨料最大粒径不应超过导管内径的1/6 和钢筋最小净距的1/4。

4 当粗骨料含有山皮水锈等风化颗粒时,需要检测其含量,山皮水锈颗粒含量不得大于15%(以重量计)。

5 进行粗骨料供应源选择时,还应进行岩石的抗压强度检验。岩石抗压强度与混凝土强度等级之比宜大于2。

7 粗骨料的质量应满足表4.6-2 的规定。

表 4.6-2 粗骨料的质量指标

4.6.3细骨料

1 应选用颗粒坚硬、强度高、耐风化的天然河砂,不得使用海砂、山砂、人工砂或风化严重的多孔砂。

2 细骨料的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F50)Ⅱ区中砂的有关规定。

3 宜选用细度模数为2.6~2.9的中砂,2.36mm筛孔的累计筛余宜不大于15%,0.30mm 筛孔的累计筛余量宜为85%~92%。

4 细骨料的质量应满足表4.6-3的规定。

表 4.6-3 细骨料质量指标

4.7 外加剂

4.7.1 外加剂应经过专门检验并附有检验合格证,其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外加剂》(GB 8076)《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 50119)的有关规定。

4.7.2 各种外加剂应具备厂商提供的推荐掺量、主要成分(包括复配组分)的化学名称、氯离子含量、碱含量、掺入方法、特殊的施工工艺或者养护方式等。

4.7.3宜使用液体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其质量应符合表4.7-1 的规定

表4.7-1 聚羧酸系高效能减水剂质量指标

4.7.4 聚羧酸类高性能减水剂中氯离子含量(按折固含量计)不大于0.6%,总碱量(按折

固含量计)不大于15%。

4.7.5 聚羧酸类高性能减水剂使用前应试拌混凝土,进行适应性检验,混凝土工作性良好,不得产生有害气泡,有争议时可测定硬化混凝土气泡间距L,L应小于250μm。试验方法见《水运工程混凝土试验规程》(JTJ270-98)“硬化混凝土气泡参数测定”

4.7.6需要混合使用减水剂、引气剂、缓凝剂及其它外加剂时,应事先专门测定它们之间的相容性。

4.7.7外加剂掺量应通过试验,根据使用环境、施工条件、混凝土原材料的变化进行调整。

4.8 拌和水、养护用水

4.8.1混凝土拌和、养护用水尚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混凝土用水标准》(JGJ 63)的有关规定。

4.8.2混凝土拌合水、养护用水质量应符合表4.8-1的规定

表4.8-1 拌合水、养护用水质量指标

机械零件热处理质量检验规程

一般机械零件热处理质量检验规程 1、总则 1.1本规程是工厂编制一般机械零件的热处理质量检验项目、内容 及要求的依据之一。 1.2工厂承接的加工件,一般均根据本规程进行质量检验。如果顾 主(客户)另有要求的,或另有标准的,则按顾主的要求或指 定行业的标准进行检验。 1.3当工厂认为自己的手段和能力难以达到客户的质量要求时,应 事先进行协商,经用户同意,也可按协商标准进行质量检验。 1.4本规程引用标准的参考书目: a)GB1298 b)GB1299 c)YB9-68 d)YB27-77 e)《机床零件热处理质量检查规程》1964 f)《机床专业金相检验图谱》 g)JB2046-79 h)JB1255-72 i)JB2849-79 j)北京齿轮厂汽车齿轮氰化金相检验标准(Z80054)1978 k)沪机艺(85)第007号

2、热处理质量检验工作的几点规定 2.1质管部门负责执行质量检验工作,在热处理各车间(工段或小 组)设立检验站,进行日常的质量检验工作。 2.2质检工作以专业检验员为主,与生产工人的自检、互检相结合。 2.3在承接业务时,应首先对零件进行外观目测检验,有无裂纹、 碰伤、锈蚀斑点。还应调查制件的原材料,预先热处理、铸造 工艺是否恰当,制件尺寸及加工余量是否与图纸相符合,有变 形要求的要检查来时的原始变形情况,经修复的模具(堆焊、 补焊、砂光等)等制件应说明修复情况并检查登记备查。必要 时应探伤等。 2.4检验人员应按照图纸技术条件、标准、工艺文件、规定的检验 项目与方法等,进行首检、中间抽检、成品检验。应监督工艺 过程,及时发现问题,防止产生成批不合格品与废品。 2.5生产工人对成批生产的制件必经首检合格后方可进行生产,生 产过程中也应进行中间检验,防止发生问题。当出现异常情况, 应及时向检验、当班领导汇报,并采取积极、妥当的措施纠正。 3、检验内容及方法 3.1硬度 3.1.1热处理零件均应根据图纸要求和工艺规定进行硬度检验或 抽检。 3.1.2光以标准块校对硬度计,确认后方可进行测试硬度。 3.1.3检验硬度前,应将零件表面清理干净,去除氧化皮,脱碳

路基路面工程质量控制要点

第二部分路基工程质量控制要点 路基工程是路面工程的基础。路基工程做不好,路面工程做得再好也没用,照样出问题。反过来也一样。 路基工程,有一整套的理论知识,内容非常丰富,相信大家都有一定的了解。今天讲的重点,不是理论知识。因为时间比较紧张,不可能把理论知识讲全、讲深、讲透。今天要讲的,是施工当中容易出现的一些质量通病。这些通病,我们要先讲清楚,在今后的施工中尽量不要出现。 (一)路基填料 路基填料的选择,是很重要的。填料选择得好,路基质量就容易保证,填料选择得不好,质量就很难保证。 1.宕渣 宕渣是一种很好的路基填料,用宕渣填筑而成的路基,强度高,稳定性好,沉降变形少。但是要控制好几点: ①粒径要控制好 在平时的抽查中,经常发现宕渣填料的粒径严重超标。某项目有一个标段,粒径严重超标,多次指出,多次不改正。最后,监理办下达指令,900米长、1.5米深的路基全部挖出来,结果重新填筑,从此,粒径得到了很好的控制。 宕渣,应该属于一种土石填料,而不是填石填料,所

以,其粒径,按施工规范要求: 路床(0~80cm):填料最大粒径:10cm 路堤(>80cm):填料最大粒径:15cm 但是,有的高速公路项目,由于起点早,起点高,对质量的要求也高,有创精品工程的口号,对粒径要求更高一些。某项目要求宕渣最大粒径不超过5cm,所有的宕渣填料都经过轧石机轧碎。 ②级配要控制好 对宕渣填料,要求有尽可能好一点的级配,目的是要减少空隙率,增强路堤的强度和稳定性。当然,宕渣填料的级配,不要求象砼的级配那么密实。但是,在填筑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进行适当的掺配,改善天然级配。在实际施工中,往往不注意。 2.砂性土 这也是一种很好的筑路材料,只要在填筑时,注意控制好含水量,压实后,就会形成平整坚实的表面,效果很好。 3.砂土 砂土实际上就是一种粗砂或中砂或细砂。 砂土无塑性,但透水性良好,具有较大的摩擦系数。采用砂土修筑路基,强度高,水稳性好。但粘性小,易于松散,车辆通过时容易产生较深车辙。为了克服这一缺点,应该在砂土中加入适当的粘性土。这一点,往往在施工中省略

热处理过程控制

热处理过程控制 热处理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实际上是贯彻热处理相关标准的过程,包括热处理设备及仪表哦那个之、工艺材料及槽液控制、工艺过程控制等,只有严格执行标准,加强工艺纪律,才能将热处理缺陷消灭在质量的形成过程中,获得高质量的热处理零件。 1、相关热处理工艺及质量控制要求标准 GB/T16923-1997 钢的正火与退火处理;GB/T16924-1997 钢的淬火和回火处理;GB/T18177-1997 钢的气体渗氮;JB/T3999-1999 钢件的渗碳与碳氮共渗淬火回火;JB/T4155—1999 气体氮碳共渗;JB/T9201—1999 钢铁件的感应淬火回火处理 JB/T6048—1992 盐浴热处理;JB/T10175—2000 热处理质量控制要求 2、加热设备及仪表要求: 2.1、加热设备要求: 2.1.1加热炉需按有效加热区保温精度(炉温均与性)要求分为六类,其控温精度、仪表精度和 允许用修改量程的方法提高分辨力 温仪表。其中一个仪表应具有报警的功能。 2.1.3 每台加热炉必须定期检测有效加热区,检测方法按GB/T9452和JB/T6049的规定,其保温精度应符合表7要求。应在明显位置悬挂带有有效加热区示意图的检验合格证。加热炉只能 记录表热电偶的热距离应靠近。校验应在加热炉处于热稳定状态下进行,当超过上述允许温度

2.1.5保护气氛炉和化学热处理炉的炉内气氛应能控制和调节。进入加热炉的气氛不允许直接冲刷零件。 2.1.6 对气体渗碳(含碳氮共渗)炉,渗氮(含氮碳共渗(软氮化))炉,在有效加热区检验合格后还应进行渗层深度均匀性检验,试样放置位置参照有效加热区保温精度检测热电偶布点位置,检验方法按GB/T9450和GB/T11354的规定。气体渗碳炉、渗氮炉中有效硬化层深度偏差,见表11和表12: 2.1.7 炉内的加热介质不应使被加热工件表面产生超过技术文件规定深度的脱碳、增碳、增氮和腐蚀等现象。 2.1.8 感应热处理加热电源及淬火机床: 2.1.8.1 感应加热电源输出功率及频率必须满足热处理要求,输出功率控制在±5%,或输出电压在±2.5%范围内。感应热处理机床和限时装置应满足工艺要求。 2.1.8.3限时装置:感应加热电源或淬火机床应根据需要装有控制加热、延迟、冷却时间的限时 2.2 淬火槽要求: 2.2.1 淬火槽的设置应满足技术文件条件对工件淬火转移时间的规定。 2.2.2淬火槽的容积要适应连续淬火和工件在槽中移动的需求。 2.2.3淬火过程中,油温一般保持在10——80℃,水温一般保持在10——40℃。 2.2.4 淬火槽一般应有循环搅拌和冷却装置,可选用循环泵、机械搅拌或喷射对流装置。必要时,淬火槽可配备加热装置。 2.2.5 淬火槽应装有分辨力不大于5℃的测温。 2.3 仪表要求: 2.3.1 现场使用的控温和记录仪表等级应符合表7要求,检定周期按表9执行。 2.3.2 现场系统校验用的标准电位差计精度应不低于0.05级,分辨力不低于1Uv,检定周期为6个月。

外协热处理质量控制程序

编号: 外协件热处理质量检验规程 编制: 审核: 批准: ***石油装备公司 2012年2月 编号: 外协件热处理质量检验规程 编制: 审核: 批准: ***石油装备公司 2012年2月

外协热处理质量控制程序 1、目的:对产品外协热处理质量进行有效控制。采取措施保证不合格热处理产品不转序、不使用、不出厂。 2、范围:适用于抽油机产品(或部件),试板在外协热处理前的质量控制,热处理后的质量和原始资料的验收,产品试样的制作和机械性能试验。以及出现不合格项时程序控制 3、职责: 3.1、质检部是热处理产品质量主管部门,负责对产品(或部件),产品试板热处理前后质量的检验和控制;负责对原始资料和有关报告的审查和归档;负责对热处理产品试样的机械性能试验;有权提出不合格热处理品的返修和报废。 3.2、技术部负责对产品热处理工艺卡的设计和编制。 3.3、采购部负责热处理产品的对外联系,过程质量监督,以及热处理资料的收集;返修事项的协调。 3.4、热处理责任工程师负责工艺卡的审核,负责对不合格产品、报废品的审核。以及返修通知单,报废通知单的审批。 3.5、质保工程师负责产品返修,报废的终极审批。 3.6、加工厂负责整个流程中涉及本单位的配合工作。 4、程序: 4.1、产品、产品试板热处理前的质量控制。 4.1.1、质检部对产品试样按《检验规程》进行检验,并填写检验报告。通知进行下道工序—探伤。

4.1.2、质检部对检验合格的产品(或部件),产品试板进行无损探伤,填写探伤报告,并通知进行下道工序。 4.2、热处理工艺文件编制 4.2.1根据图纸要求和相关标准规定,技术部编制热处理工艺卡。 4.2.2、热处理工艺卡经热处理责任工程师审批后,下发到有关部门(技术部一份、质检部一份、由采购部连同产品,试样送达外协厂一份)。 4.3、外协热处理控制 4.3.1、采购部将质量合格的产品(或部件)、产品试样、热处理工艺卡送达外协热处理厂,详细交代工序要求。在条件可能时,监督其生产过程。 4.3.2热处理完成后,由采购部将产品试板以及热处理工序原始资料【包括:温度、时间曲线图(简称曲线图)和热处理检验报告】一同接收回厂,并通知质检部验收。 4.4、热处理产品质量验收控制。 4.4.1、质检部将原始资料对照热处理工艺卡有关参数进行核查,并填写热处理验收报告中执行工艺部分的内容。 4.4.2、若参数与工艺要求严重不符,则质检部可对产品质量提出异议,并出具产品返修通知单。 4.4.3、质检部对产品(或部件)产品试板外观进行检查,若有开裂、过烧、和严重变形现象,则可以提出返修或报废意

路基质量控制论文

浅析路基填筑质量控制 1. 前言 路基是道路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道路结构的主体,又是路面建设的基础,同时也是桥涵工程联接的纽带。没有坚固稳定的路基,就没有稳固的路面。促使桥涵引线两端出现跳车现象,减缓正常行车时速。因此路基的好与坏是关系整个工程质量及车辆的正常生动行驶。路基工程是一项公路建设中主要项目。不仅在工程数量、投资巨大,使用劳动力也是最多的。常视为控制公路施工进度的关键特别是公路通过不良地质和水文地带所遇到的技术问题就更多更难。如果在设计和施工稍有不当就很容易产生各种病害,导致路基路面破坏,影响交通行车安全。路基在一个工程中往往是占有很大比重的方面,不管是填方还是挖方段路基,它所涉及到的材料、人工、机械都是十分巨大的。怎样在现有的条件下完成最理想的路基工程,路基质量的控制尤为重要。只有质量过关了,效率的作用才会体现出来,也只有质量过关了路基的成果才会得到大家的认同,否则一切的都是空谈。今年来,路基的大小事故有着越趋增加的势头,人们在追赶进度之时,却忽略掉了路基质量的问题。一段路基出现问题牵扯到的方方面面是很多的,众人做出的努力也等于完全白费。 在离开学校到工地的半年多时间里面,我接触的全部是路基方面的东西,渐渐的明白了路基的重要性。一段路基从最初的荒芜到成型是一个让人很振奋的事情。我一路走来,路基的清表、填筑、压实、附属等都有直接的参与,大大小小的问题也出现过很多很多,怎么样面对出现的问题,怎么样在不好的环境下学会更多的知识是我体会比较深的一点。写下这篇论文是我对于这半年时间的一个总结,希望可以看到自己现在的不足从而找出新的努力的方向。

2. 路基质量要求 2.1 路基稳定性 路基应具有足够的整体稳定性,路基是直接在地面上填筑或挖去一部分地面建成的。路基修建后,改变了原地面的天然平衡状态。在工程地质不良的地区,修建路基可能加剧原地面的不平衡状态,从而导致路基发生各种破坏现象。因此,为防止路基结构在行车荷载及自然因素作用下发生整体失稳,发生不允许的变形或破坏,必须因地制宜采取一定的措施来保证路基整体结构的稳定性。 2.2 路基的强度 路基应具有足够的强度,路基的强度是指在行车荷载作用下,路基抵抗变形与破坏的能力。因为行车荷载及路基路面的自重使路基下部和地基产生一定的变形,较大的变形会影响路面的使用品质。尤其是不均匀沉降,直接导致路面的不均匀沉降,降低路面平整度,同时,也是路面早期破损的重要原因。为保证路基在外力作用下,不致产生超过允许范围的变形,要求路基应具有足够的强度。2.3 路基的水稳性 路基应具有足够的水温稳定性,路基的水温稳定性是指路基在水和温度的作用下保持其强度的能力。路基在地面水和地下水的作用下,其强度将会显著降低。因此,对于路基,不仅要求具有足够的强度,而且还应保证在最不利的水温状况下,强度不致显著降低,这就要求路基应具有一定的水温稳定性。 2.4 路基排水 路基应确保排水通畅,路基施工应自始至终确保排水通畅。路基施工前,应首先设置完善临时排水系统。永久排水设施应确保排水通畅,并力求内在及外观质量优良。路基的排水在一些多雨的地方尤为重要,排水系统弄不好,往往导致一段路基的多次返工和整修,不管是施工中的临时排水还是施工完成之后的排水系统,都是影响路基保持长久稳定的根本原因之一。完善路基综合排水设计县级以上公路工程设计中,必须遵循因地制宜,整体规划,综合考虑的原则进行路基纵、横向排水设计,避免造成路基两侧长期积水浸泡路基,使路基承载力下降面发生沉降变形。在村屯路段必须设置排水边沟,平坡路段边沟须设有纵坡,确保

路基质量通病与防治措施

路基质量通病与防治措施 1.填方路基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1.1.土方路基碾压时成为“弹簧土” 1.1.1.现象 在碾压过程中,路基呈现受压下陷,去压回弹的现象,表层起皮,无法压实,成为“弹簧土”。如继续碾压,因“弹簧”的抽吸作用,使底部和四周的水分更往上积聚,严重时碾压层顶面泌水,“弹簧土”的面积会越来越大。 1.1. 2.原因分析 出现“弹簧土”后应立即停止碾压,查找原因。原因可能为:地下水位高;地上毛细水渗透作用;填筑前积水未排除;填筑前淤泥未清除;带泥水回填;土料中杂物较多;腐殖土填筑;土体含水量过大等原因。 1.1.3.防治措施 ⑴因地下水位高或地上毛细水渗透而造成较大面积土体弹簧时,应采取在路基两侧开挖截水沟截断地上地下水;将水位降至路基50cm以下,采用轻型井点降低地下水位;严格控制土体含水量,如工期允许可晾晒后再进行碾压;还可采取参加生石灰和原土耕拌后在进行碾压;

⑵雨季施工时应开挖纵、横向排水沟、排出积水、疏干土体;根据工期要求及天气情况,采取果断措施,必要时进行换土处理;也可掺入5%-8%的生石灰拌匀、回填压实,或采用梅花形灰桩(坑)吸收水份。应连续作业,随摊铺随碾压,边坡防护及时跟进; ⑶路基填前必须清除杂物,对回填土中的树根、石块等人工挑捡,禁止使用有机土进行回填,对过湿的回填土可掺入生石灰处理,工期允许时可进行晾晒,达到或接近最佳含水量时方可回填进行碾压,并严格控制摊铺厚度; ⑷对粘性土质,在沟槽地段回填时必须排除积水,清除杂物,在池塘等位置填筑时应清除淤泥,再进行分层夯实; ⑸对粉质土在沟槽回填时可利用轻型井点进行水密法施工,但回填厚度不能超过60cm,其密实方法为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插实,在水密法过程中保持井点降水,每层取样试验,达到密实度要求后,再进行下一层回填,待回填土全部碾压夯实完成后,密实度试验全部合格后再停止降水,拆除井点。 (6)路基填料要避免使用天然稠度小于1.1,液限大于40,塑性指数大于18,含水量大于最佳含水量2个百分点的土。一定要注意不能用两种不同性质的土进行混填施工,特别是不能用透水性差的土壤包裹透水性好的土壤。 1.2.填石路堤平整度差

热处理质量控制程序

热处理质量控制程序 1总则 1.1为确保压力容器产品或零部件为消除残余应力,防止变形,稳定尺寸,改善力学性能及耐蚀性要求的热处理质量,本程序规定了热处理质量责任及质量控制要求。 1.2本程序适用于公司压力容器产品或零部件的热处理质量控制工作。2职责 a.压力容器生产中产品或零部件的热处理质量控制工作由技术部门归口管理。 b.生产部门负责热处理外协委托,质检部门负责热处理试件进场验收和热处理报告、记录等文件的确认。 c.供应部门负责热处理分包方的评价和选择。 3控制要求 3.1 一般要求 3.1.1本公司的产品热处理应委托有资格的合格单位进行分包。 3.1.2 热处理的分包方应经公司供应部门组织按Q/XHJ-B703-2010 《供方评价和选择程序》规定对热处理分包方的人员素质,设备条件,测量手段,管理水平等方面进行评审合格,且在公司“合格供方名单” 之中。 3.1.3需进行热处理的产品或零部件,在委托之前必须检验合格,须返修的焊缝应在热处理前返修合格。热处理后不得再进行焊接修补或在受压件上焊接装配件。 3.1.4经热处理后返回公司的产品或零部件,应经检验员检验合格,方可流转使用。 3.1.5热处理前准备(包括热处理设备和测量仪表,热处理前对热处理工艺、检验资料审核、测温点的布置,热处理试板在炉内位置等),热处理操作过程、热处理设备和测量装置、热处理检验和试验等方面质量控制由热处理分包方负责。 3.2热处理工艺 3.2.1热处理工艺编制审批和修改由热处理分包方负责,条件允许时,第I、H类压力容器和第皿类简单的热处理(如局部焊后热处理、焊后消除应力热处理等)可由本公司编制热处理工艺表卡(表样D06.39)热处理工艺表卡由公司焊接技术人员编制,经热处理责任人审核认可。

路基质量控制

路基工程质量控制标准 1、土方路基(挖方) (1)在土方路基开挖前,首先对原地面进行高程复测,原地面高程复测后,根据所测高程绘制出横断面图,计算出挖方工程量,将开挖断面图及挖方工程量报监理工程师审核批准,按监理工程师的要求施工放样,精确放出路基中线、测出路基宽度和坡顶线,并做好标记,定好木桩,撒好灰线,撒灰线时沿坡顶边线布设,并在路堑外侧做好护桩,以方便以后中桩恢复。 (2)在路堑开挖前,首先进行精确放样,用石灰标好路基中线及边线,若挖方计划作为填料使用,挖前要进行路基清表。若作为弃方,要按照业主指定的位置弃方。与监理工程师共同确定好挖方处到弃土场的运距,进行土方调配。做好标识牌,标明每个断面下挖深度。 (3)路堑开挖 ①根据设计图纸或现场地形做好堑顶截水沟,堑顶为土质坡体,且设计要求做浆砌片石截水沟的,应提前放线施工或采取防渗措施,确保坡体稳定。开挖时按图纸要求由上而下施工,做到分段分片开挖,切忌超挖、乱挖。开挖时两侧坡角线处要预留一定的宽度,预留的宽度要保证刷坡过程中设计边坡线的土层不受扰动。开挖的土方用自卸车运至指定的弃土场,沿线便道疏导畅通,弃土场整理文明有序,将弃置土方搭堆码方,不能损害地方群众庄稼及阻塞河流泄洪等。 ②土方开挖应按图纸要求自上而下的进行,不得乱挖或超挖。无论工程量多大,土层多深,均严禁用爆破法施工或掏洞取土。 ③开挖中如发现土层性质有变化时,应及时报监理工程师共同确定处理方案。 ④在整个施工期间,应及时完善排水设施,始终保证路基排水畅通。 (4)路槽修整 在开挖接近路槽标高时预留10cm左右土层先不进行开挖,重新精确放出路基中线及边线,用平地机进行粗平使之横坡度、平整度大体达到要求后再用压路机进行碾压,碾压密实后人工布点用平地机进行精平直到各项

工艺质量风险评估标准操作规程

第 1 页 共 7 页 工艺质量风险评估标准操作规程 文件编码 Copy № 起草: 日期: 审核: 日期: 批准: 日期: 执行确认: 日期: 变更内容 修订号 修订原因与内容 执行日期 00 新建

1 主题内容 建立风险评估标准操作规程对可能影响到最终产品质量的风险因素进行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评价及控制,保证最终的产品质量。指导公司规避质量事故或药害事件的发生,规范产品生产质量风险点的评估、控制及审核操作行为,从而降低药品的质量风险。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xxxx公司所有产品的风险评估。 3 职责 风险评估机构 风险评估管理小组 人员职责 质量受权人 主要负责风险管理过程中的决策和计划,批准质量风险评估 的启动,评估报告的评估批准。 质量部长 负责组织进行质量风险评估、控制与审核协调、管理等相关 事宜 各部门负责人 各部门主要负责日常对本部门的风险的识别和上报,涉及到 项目时对涉及到的项目进行风险预评估,参与公司其他部门 的与本部门相关的风险评估活动。 执行小组风险管理专员 负责本公司风险评估工作的组织和协调,召集风险评估会 议,审核存档风险文件 风险评估人员 具体负责对风险的评估,日常的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 评价和制定风险控制措施,起草本公司的风险评估报告。 4 工艺质量风险评估的流程 1)列出工艺流程,并将工艺分解成单元操作,从人、机、物、法、环的角度识别单元操作中可能存在的污染、交叉污染、混淆、差错、质量不合格和违背GMP和SOP规定等质量风险,并按其对质量的影响程度进行初步分类。 2)列出生产过程中的工艺参数,根据历史数据、生产经验或科学判断其对质量的影响程度。3)对2)中筛选出的对质量影响程度高和中的参数进行质量风险评估。 5 风险评估内容 5.1 风险评估流程一般包括风险识别(Risk Identification),风险分析(Risk Analysis)和 风险评价(Risk Evaluation)三个部分,即:

热处理质量控制程序说课讲解

热处理质量控制程序

热处理质量控制程序 1 总则 1.1为确保压力容器产品或零部件为消除残余应力,防止变形,稳定尺寸,改善力学性能及耐蚀性要求的热处理质量,本程序规定了热处理质量责任及质量控制要求。 1.2本程序适用于公司压力容器产品或零部件的热处理质量控制工作。 2 职责 a.压力容器生产中产品或零部件的热处理质量控制工作由技术部门归口管理。 b.生产部门负责热处理外协委托,质检部门负责热处理试件进场验收和热处理报告、记录等文件的确认。 c.供应部门负责热处理分包方的评价和选择。 3 控制要求 3.1一般要求 3.1.1本公司的产品热处理应委托有资格的合格单位进行分包。3.1.2热处理的分包方应经公司供应部门组织按Q/XHJ-B703-2010《供方评价和选择程序》规定对热处理分包方的人员素质,设备条件,测量手段,管理水平等方面进行评审合格,且在公司“合格供方名单”之中。 3.1.3需进行热处理的产品或零部件,在委托之前必须检验合格,须返修的焊缝应在热处理前返修合格。热处理后不得再进行焊接修补或在受压件上焊接装配件。 3.1.4经热处理后返回公司的产品或零部件,应经检验员检验合格,方可流转使用。 3.1.5热处理前准备(包括热处理设备和测量仪表,热处理前对热处理工艺、检验资料审核、测温点的布置,热处理试板在炉内位置等),热处理操作过程、热处理设备和测量装置、热处理检验和试验等方面质量控制由热处理分包方负责。 3.2热处理工艺 3.2.1热处理工艺编制审批和修改由热处理分包方负责,条件允许时,第Ⅰ、Ⅱ类压力容器和第Ⅲ类简单的热处理(如局部焊后热处理、焊后消除应力热处理等)可由本公司编制热处理工艺表卡(表

热处理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方法

热处理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方法 1前言 众所周知,热处理是通过改变材料组织使机械零件或产品获得所需性能并保证使用安全可靠的工艺过程,是机械制造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热处理的质量特性是其结果不能通过其后的检验和试验得到完全的验证,并且热处理一旦出现质量问题所造成的负面影响和经济损失都很大,所以在GB/T19000系列标准中,热处理被认定为“特种工艺”,需要采取特殊措施,实施全员、全面、全过程的质量控制。由于国内各企业热处理的装备、人员素质、零件技术要求、生产纲领、工艺技术和生产管理水平各不相同,所采取的控制零件或产品质量的各项特殊措施亦存在差异,并且热处理具有连续生产作业的特点,因此,寻求一种在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方法,达到满足和提高热处理零件质量尤其是大批量生产零件质量的目的尤为重要。 2生产过程质量控制方法的主要内容 2.1转变质量保证模式的思路和观念 过去,我们对热处理零件的质量质量保证模式和质量管理重点的思路和观念停留在传统单纯靠最终检验把关,只注重了质量结果,没有把重点工作放到质量形成的控制上来,把热处理缺陷消灭在质量形成的过程中,曾不断出现零件缺陷或漏检,造成一定的质量损失。各类人员每天忙碌于零件结果的处理,结果是越忙越乱,重复性和低级错误屡次发生,工作异常被动。我们痛定思痛,静心总结和吸取失败的教训,寻找和探索成功的方法,对质量管理的重点工作进行了重新认识和定位。通过学习热处理标准的相关内容和借鉴热处理管理成功企业经验,明确了提高热处理质量首先必须转变各类人员对质量保证模式的思路和观念,即将过去传统的单纯靠最终检验被动把关,转变为以预防为主,预防与检验相结合的主动控制的质量保证模式,树立了明确责任、规范管理、严明奖惩和将专业技术、管理技术、科学方法集中统一以及全员参与、全过程控制、全面管理“三管齐下”的过程质量控制管理思路和观念。几年实施结果表明:思路和观念的转变是全面有效地实施过程质量控制的核心和关键。 2.2强化“四种管理” (1)强化热处理标准的落实和控制要素的规管理 热处理作为生产过程的一个特殊工序,在生产全过程中控制的要素是什么、员工应该做什么、怎样做的规范和做的更好的行为准则是真诚地贯彻和实施热处理标准。作为一个生产军工产品和外贸民品的企业,我们首先组织热处理各类人员分阶段,按标准类别学习了热处理基础标准、质量控制和检验标准、工艺方法标准、工艺材料标准、安全、能耗和环保标准相关内容。在学习过程中,特别强调和注重了用心和责任诚信履约标准的控制要素,用“硬权力”将控制要素贯穿落实热处理生产过程的每一个环节,渗透于每一个细节,对照热处理标准,从人、机、料、法、 相关文献热处理生产过程的质量控

路基质量控制

路基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第一节清除腐殖土、草皮、杂物 一、范围殖土、草皮、杂物的范围包括路基下不适用材料的开挖及取土坑、边沟、排水沟、取土坑的水沟和 改移河道所需的开挖。 二、施工要求 (一)施工中清除腐殖土、草皮施工中清除的腐殖土、草皮,一般统称耕植土。安照图纸,路堤基础下100 mm范围内的表层土腐殖土草皮等必须挖除。 (二)清除杂物 公路路基施工中清除的杂物主要有以下方面:路基用地范围内的树木、灌木丛等均应在施工前砍伐或移植清理,砍伐的树木应移置于路基用地之外,进行妥善处理。高速公路应将路基范围内的树根全部挖除并将坑穴填平夯实; (三)不适用的土液限50%或塑性指数26%的土。腐殖土、生活垃圾、淤泥。含有杂草、树根、作物残根和有机物含量5%的土((500oC 的烧失量测定)。可溶性盐含量超过5%(干重量比)的土 三、质量控制重点 (1 )施工单位完成腐殖土、草皮的清理工作后,监理应做检查,并作浇灌量测试,确保其土壤符合设计要求。 (2)检查土的天然含水量,如属过湿土,应采取技术处理。 第二节开挖 一、路基开挖的施工要求 (1 )开挖出的所有土方材料适用于作为填土料时,可以用于填筑路堤。同时,不应扰动路基面,以便能有均匀的密实度。 (2)任何不适用的材料应予以弃置。 (3)除施工期间必须进出的车辆和机具之外,不允许路基上通行任何车辆。 (4)如果地下水位接近挖方底面而无法压实填方材料时,应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技术处理。 (5)取土坑的开挖施工要求 (6)取土坑的土质样品及试验报告在28 天之内完成上报。 (7)所有取土坑要按规定加以现场清理。 (8)从取土坑挖出的材料,在运输和填筑期间,要在取土坑的现场或沿路堤的旁边晒干或加水,以达到规定的含水量。 (9)取土结束后,应保持取土坑处于干净、整齐和安全的状态。 (10)取土坑开挖后,保持周围地区的自然排水。 二、质量控制重点 1、确定土的质量是否符合路堤施工的要求。 2、申报路基施工方案。 3、对土样进行鉴定取样,并同时送试验室进行复试,确定和批准施工期间的最佳密实度和最佳含水量数据 第三节分层填筑 一、范围路堤填筑包括准备路堤填筑的基面;随清除和移去不适宜材料之后,在路基范围内填,压实;清除及拆除工作中遗留洞穴的回填、铺设及压实。 二、填方材料 ( 1) 施工要求! ①只有被认可的材料,才能用于填筑路堤。 ②填方料含水量必须控制和调整。在压实施工期间填方料的含水量应控制在JTJ051-85 型击实法测定的最佳含水量范围内。

质量风险标准管理规程

的质量问题并采取处理措施或当产品出现质量问题时改善处理问题的决策过程,确保产品整个生命周期中的质量,以保证产品质量和增强公司处理潜在风险的能力。 应用范围:适用于药品质量各方面,包括药品生命周期中的研发、注册/评审、生产、检验、放行、销售等过程。 责任人:质量受权人负责本规程的批准;质量保证部负责本规程的起草、修订、审核、培训、实施和监督;生产技术部、设备动力部、营销部负责本规程的执行。 内容 1 定义 1.1 产品生命周期:产品从最初的研发到销售,直至最终停产的所有阶段。 1.2 危害源:产生危害的潜在来源。 1.3 风险:危害发生的可能性及其严重程度。 1.4 决策者:有能力和职权在质量风险管理中做出适当和及时决策的人。 1.5 风险评估:规定风险评估过程和程序,概述风险识别、风险分析的过程,以确定风险等级和需制定应对措施的风险。 1.6 风险鉴定:根据风险提问或问题的描述,系统地使用信息来鉴定潜在危害源。 1.7 风险分析:和被确定的危害源有关的风险的分析。 1.8 风险评价:用定性或定量的方法,将被评估的风险与既定的风险标准进行比较,以确定风险的显著性。 1.9 风险控制:实施风险管理决策的行为。 1.10 风险降低:采取措施减少危害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 1.11 风险认可:接受风险的决策。 1.12 质量风险管理:贯穿产品生命周期的药品质量风险的评估、控制、交流及回顾的系统化过程。 2 程序 2.1 质量风险管理的原则: 质量风险评估的最终目的在于保护患者的利益。质量风险管理是一种以科学为基础,并且切合实际的决策过程,其严密和正规程度与涉及问题的复杂性和关键性相适应。 2.1.1 组织及人员: 质量风险管理工作小组的成员包括风险管理涉及的相关部门的负责人和专业人员以及公司领导。此外,还可以包括外请相关领域的专家(例如:研发、工程、生产、销售等)。由启动质量风险评估事件的部门负责人决定小组成员,决策者为质量受权人,风险评估涉及重大的财产投资时,决策者为公司总经理。 2.1.2 基本过程:风险管理流程分为五个部分:风险评估、风险控制、风险交流、风险评审和风险回顾。 2.2 风险管理流程 2.2.1 风险评估:

热处理过程质量控制

热处理过程质量控制 1. 前言 众所周知,热处理是通过改变材料组织使机械零件或产品获得所需性能并保证使用安全可靠的工艺过程,是机械制造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热处理的质量特性是其结果不能通过其后的检验和试验得到完全的验证,并且热处理一旦出现质量问题所造成的负面影响和经济损失都很大,所以在GB/T19000系列标准中,热处理被认定为“特种工艺”,需要采取特殊措施,实施全员、全面、全过程的质量控制。由于国内各企业热处理的装备、人员素质、零件技术要求、生产纲领、工艺技术和生产管理水平各不相同,所采取的控制零件或产品质量的各项特殊措施亦存在差异,并且热处理具有连续生产作业的特点,因此,寻求一种在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方法,达到满足和提高热处理零件质量尤其是大批量生产零件质量的目的尤为重要。 2. 生产过程质量控制方法的主要内容 2.1转变质量保证模式的思路和观念 过去,我们对热处理零件的质量质量保证模式和质量管理重点的思路和观念停留在传统单纯靠最终检验把关,只注重了质量结果,没有把重点工作放到质量形成的控制上来,把热处理缺陷消灭在质量形成的过程中,曾不断出现零件缺陷或漏检,造成一定的质量损失。各类人员每天忙碌于零件结果的处理,结果是越忙越乱,重复性和低级错误屡次发生,工作异常被动。我们痛定思痛,静心总结和吸取失败的教训,寻找和探索成功的方法,对质量管理的重点工作进行了重新认识和定位。通过学习热处理标准的相关内容和借鉴热处理管理成功企业经验,明确了提高热处理质量首先必须转变各类人员对质量保证模式的思路和观念,即将过去传统的单纯靠最终检验被动把关,转变为以预防为主,预防与检验相结合的主动控制的质量保证模式,树立了明确责任、规范管理、严明奖惩和将专业技术、管理技术、科学方法集中统一以及全员参与、全过程控制、全面管理“三管齐下”的过程质量控制管理思路和观念。几年实施结果表明:思路和观念的转变是全面有效地实施过程质量控制的核心和关键。 2.2强化“四种管理” (1)强化热处理标准的落实和控制要素的规管理 热处理作为生产过程的一个特殊工序,在生产全过程中控制的要素是什么、员工应该做什么、怎样做的规范和做的更好的行为准则是真诚地贯彻和实施热处理标准。作为一个生产军工产品和外贸民品的企业,我们首先组织热处理各类人员分阶段,按标准类别学习了热处理基础标准、质量控制和检验标准、工艺方法标准、工艺材料标准、安全、能耗和环保标准相关内容。在学习过程中,特别强调和注重了用心和责任诚信履约标准的控制要素,用“硬权力”将控制要素贯穿落实热处理生产过程的每一个环节,渗透于每一个细节,对照热处理标准,从人、机、料、法、环等方面规范生产的全过程,用“软权力”培养员工执行标准的诚信意识和细节作风,使各类人员自觉主动地将生产过程中的一切影响质量因素按控制要素内容实施全面、有效、规范的控制。这不仅体现了标准落实的有效性,更主要的是控制要素的规范管理,使员工理解和明确了过程要求、识别和懂得了过程特性,运用和掌握了过程方法,形成了有序和规范的生产秩序。因此强化热处理标准的落实和控制要素的规范管理是实现过程质量控制方法的基础和重要措施。 (2)强化各类人员在生产过程中的诚信和细节管理 热处理除具有与其行业不同的质量特性外,还表现在生产特点为集体作业。因此我们在诚信和细节对提高生产过程质量保证能力的作用上进行重新认识和定位,为克服过去简单粗放的管理模式或避免因一个人不诚信和一件小事做的不到位影响团队情绪和产品质量,我们用“情商”提升员工在生产过程的忠诚和诚信能力,用“智商”激发员工关注生产过程细节的热情和潜能,培养员工用诚信的精神和细节的作风提高生产过程团队的凝聚力和制度的执行力,引导员工在承认和欣赏别人优点时,学会包容和尊重个性差异,并通过沟通消除误会和分歧。与

路基检测和质量控制

【116号文】 附件:哈大客专路基检测和质量控制指导意见 一、地基处理 (一)原地面处理前,应对地基地质资料进行核查,施工单位应进行静力触探试验,做好地质核对工作,如遇到无法采用静力触探方法检测的地质条件时,可采用其它方法核查。沿线路纵向每100m检验2点,监理单位100%见证检验,勘察设计单位现场确认。 (二)对于强夯和冲击碾压的地基处理要慎重,要求施工单位应进行地质核查,确认是否适用相应施工工艺。 强夯地基适应性评判 1.对客运专线无渣轨道路基,强夯地基段其地下水水位位于地面以下 2.0m 左右时,下列地基条件可以采用强夯措施: (1)碎石土、砂、卵、砾石土等粗粒土地基; (2)低含水量与低饱和度黏性土(硬塑以上)和粉质土地基; (3)素填土与杂填土地基。 2.当存在下列情况,不得采用强夯措施,需进行变更设计: (1)地下水高于地表以下2m的粉土、粉砂及黏性土地基; (2)存在软土、松软土地基地段; (3)当强夯场区周边存在震动敏感的建筑场或设备时,或当强夯所产生的震动对附近既有建筑物或设备会产生有害影响的地段。 3.当新建桥、涵等结构物附近需进行强夯时,应尽量先完成强夯后再施工附近的结构物。 冲击压实的适应条件、碾压遍数和检测 1.砂类土、碎石类土、块石土等粗颗粒土采用冲击压实。 2.黏性土地基冲击压实适用条件: (1)当地下水位埋深位于地基面以下<1.5m时,不宜采用冲击压实; (2)当地下水位埋深位于地基面以下≥1.5m时,如IP(塑性指数)<17,可采用冲击压实处理; (3)当地下水位埋深位于地基面以下≥1.5m时,如IP(塑性指数)≥1

7、WL≥45%则取消冲击压实,采用其它方式处理; 3.当新建桥、涵等结构物附近需进行冲击压实时,应尽量先完成冲击压实后再施工附近的结构物。 4.冲击压实遍数 (1)碎砾石及砂土地基压实遍数宜控制在6遍左右; (2)黏性土地基符合冲击压实地基条件时,一般为3~6遍,具体根据不同地质条件确定。 5.路堑基床换填底面冲击压实后应进行Ev2检测,并满足Ev2≥45MPa的要求;填高大于3m的路堤基底,冲击压实后或清基换填后,进行Ev2检测,并满足Ev2≥45MPa的要求(对于冲击压实段,压实后测试Ev2指标,对于换填段,填筑第三层开始测试Ev2指标)。 (三)水泥土搅拌桩及CFG桩施工前必须进行工艺性试验(每个工点不少于2根),通过试验确定制桩工艺和参数,经监理单位确认后,方可进行施工。 (四)水泥搅拌桩检测项目、方法和频率等要求: 1.成桩28天后全长抽芯取样进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按总桩数的2‰抽样且每批次不少于3根,每根桩检测桩径方向1/4处、桩长X围内垂直钻孔取芯,观察其完整性、均匀性,拍摄取出芯样的照片,取不同深度的3个试样作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钻芯后的孔洞采用水泥砂浆灌浆封闭。其无侧限抗压强度不得小于设计规定值。监理单位按施工单位抽样数量的20%见证检验。 2、水泥搅拌桩采用平板荷载试验检验地基承载力,检验数量为总桩数的2‰,并不少于3根,要求处理后的单桩或复合地基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监理单位100%见证检测,勘察设计单位现场确认。 (五)CFG桩检测项目、方法和频率等要求: (1)CFG桩粗细骨料质量要求按《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52-2006)执行。 (2)桩身28天立方体抗压强度,施工单位每工作班制作一组(3块)试件,监理单位按施工单位抽检次数的10%进行见证检验,但至少一次。 (3)CFG桩桩间土施工后应检测其压实系数K,K≥0.9。检测频率按基床以下路堤标准执行,击实试验按每个CFG桩施工段落、长度不超过500m或土质变

风险评估标准操作规程

8888888药业有限公司 8888888888888888888888Medicare Pharmaceutial co.,Ltd 1、目的: 为了更好地执行《质量风险管理规程》,特制订此操作规程。 2、范围: 适用于从原辅料生产到成品销售整个药品生命周期所有环节的风险评估,包括风险源筛选、工具的使用,风险评估运作程序。 3、责任: 3.1 质量保证部为质量风险评估运作的组织部门。 3.2 各部门的负责人,技术管理人员负责本规程的实施。 4、内容: 4.1 根据产品质量的稳定性,质量保证部可定期或不定期的组织全公司或某部门进行风险评估活动。 4.2 工具的使用。 4.2.1 可以使用但不限于下列工具。 4.2.2 可根据工艺流程图、或部门、或系统进行逐一分析,进行风险源筛选。如使用鱼骨图。 4.2.2.1 填写《风险源或危险源调查确认表》 4.2.2.2 风险源经过确认批准后,启动风险评估程序。 4.2.3 风险评估的矩陈图

鱼骨图 矩陈图 高:此风险必须降低 中:此风险必须适当的降低至尽可能低。 低:考虑收益和支出,尽可能降低。 4.2.4 失败模式效果分析(FMEA)打分。 4.2.4.1 方法:设定风险系数值为1-5,对风险评估项目进行F、G、P三个因素的风险系数评估。其中F为失败的频率,G为失败的严重性,P为失败难察觉的可能性。以F×G×P

的值对风险进行评估。 4.2.4.2 标准(额外评估):如果F、G、P的系数值等于或超过4,F×G×P的值超过15,应进行风险控制,采取防范措施。 风险评估表 4.3 风险评估结果出来后,按《质量风险管理规程》的要求进行控制,并完成风险评估报告。 4.4 文件附件 《风险源或危险源调查确认表》RD(WS10?016)01

路基工程质量控制办法

路基工程质量控制办法 一、质量目标要求 1、路基应具有足够的整体稳定性 路基是直接在地面上填筑或挖去一部分地面建成的。路基修建后,改变了原地面的天然平衡状态。在工程地质不良的地区,修建路基可能加剧原地面的不平衡状态,从而导致路基发生各种破坏现象。因此,为防止路基结构在行车荷载及自然因素作用下发生整体失稳,发生不允许的变形或破坏,必须因地制宜采取一定的措施来保证路基整体结构的稳定性。 2、路基应具有足够的强度 路基的强度是指在行车荷载作用下,路基抵抗变形与破坏的能力。因为行车荷载及路基路面的自重使路基下部和地基产生一定的变形,较大的变形会影响路面的使用品质。尤其是不均匀沉降,直接导致路面的不均匀沉降,降低路面平整度,同时,也是路面早期破损的重要原因。为保证路基在外力作用下,不致产生超过允许范围的变形,要求路基应具有足够的强度。 3、路基应具有足够的水温稳定性 路基的水温稳定性是指路基在水和温度的作用下保持其强度的能力。路基在地面水和地下水的作用下,其强度将会显著降低。因此,对于路基,不仅要求具有足够的强度,而且还应保证在最不利的水温状况下,强度不致显著降低,这就要求路基应具有一定的水温稳定性。 4、路基应确保排水通畅 路基施工应自始至终确保排水通畅。路基施工前,应首先设置完善临时排水系统。永久排水设施应确保排水通畅,并力求内在及外观质量优良。 5、上、下边坡稳定美观 上边坡防护应首先确保安全、耐久。同时应注意施工质量的内实外美。 下边坡防护的型式较多,在确保施工内在质量的同时,应高度重视工程外观质量。 6、小桥涵应内实外美 小桥涵的施工,应做到内实外美。以往小桥涵的施工,往往不够重视,质量难以保证,尤其是外观质量往往较差。 二、质量控制要点 1、临时排水沟

高速公路路基路面的施工质量控制措施_secret

高速公路路基路面的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一、引言 随着我国交通现代化建设的迅猛发展,高速公路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当然,随之发生的一些工程质量问题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近几年国家对公路工程建设项目也加大了管理力度,从设计、施工、监理等各环节采取了相应措施,但是,目前工程建设质量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存在值得注意之处。我国进入WTO以后,工程建设项目即也进入国际市场,我们必须更加提高公路工程的质量意识,使公路建设水平越来越高。笔者根据多年的施工管理实践,下面就如何搞好质量控制谈谈体会。 影响施工质量的因素很多,除了要有严密的施工组织设计,好的施工方案,详细的科学管理办法和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外,关键是在于如何落实,如何在具体措施上下工夫,并且大力推广新材料、新工艺,以科技含量高的施工方法提高工程质量。 二、施工中质量控制 (一)路基质量控制 在高等级公路路面结构设计中,土基的回弹模量是影响结构层厚度最敏感的参数之一,土基回弹模量较小的变化,对结构厚度将产生较大的影响,路基的回弹模量除了受重复荷载作用的影响外,还与土质、压实度、含水量等有密切关系,在具体施工中是通过选取好的土质、增加压实、控制弯沉来实现的。这些因素又与施工质量密切相关,所以路基施工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路面结构的安全性以及工程的经济性。 1.路基土的控制 路基一般是用自然土修筑的,在路基填筑之前应对自然土进行试验分析,确定其物理力学性质,测定其最佳含水量及最大干容重,以便指导路基施工及对路基填筑成品的检测,从有关试验结果分析:土质颗粒越细,其相应的回弹模量越低,而砂性土回弹模量比较高。这就是通常所说的砂性土是良好的筑路材料。施工选择取土场时,我们通过选择塑性指标较小的土来填筑路基。 当路基土的力学性质较差或路基施工受气候、水文等条件影响时,一般可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