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口的自然增长2 导学案

人口的自然增长2 导学案

人口的自然增长2  导学案
人口的自然增长2  导学案

第一章人口的变化

第一节人口数量的变化

【标程标准】①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学习目标】1.记忆并默写人口增长模式的类型、特点及其转变的时空分布。

2.判断区分人口增长模式

3.对比分析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增长特点及人口问题。

第二课时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

【基础导学】默看课本然后默填以下内容

1.人口增长模式有哪些?

其划分依据是什么?

3.完成课本第7页“活动题”

4.总结人口增长模式的地区差异及转变方向(分析世界、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及中

国)

【问题探究1】总结区分人口增长模式类型的方法都有哪些?

【问题探究2】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的人口问题、影响及应对措施。

【课后习题】

下图为“三个区域的人口统计”。读图回答1~2题

1.a、b区域的人口增长模式分别属于

A.现代型和过渡型B.原始型和传统型

C.现代型和传统型 D.传统型和过渡型

2.影响c区域人口自然增长率的主要原因有

①经济发展水平较高②人口受教育水平较

低③医疗卫生水平较低④人们的生育意

愿较低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甲市2008年户籍人口出生9.67万人,出生率为0.699﹪;死亡10.7万人,死亡率为0.773﹪。甲市户籍人口这种自然增长态势已持续14年。图上显示四个

地区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据此完成3~4题

3.甲市可能是

A.西宁B.延安C.上海 D.广州

4.①②③④四个地区中,人口再生产与甲市处于同一

类型的地区是

A.①B.②C.③D.④

5.读2005~2007年统计的世界和部分国家人口增长模

式数据表,回答下列问题

(1)计算A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并填入表中。

(2)若表中三个国家是肯尼亚、德国、韩国,根

据数据所示,B国是。

(3)由表中数据可以看出,世界人口增长模式

属于。

(4)按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发展进程,将C国

的名称填入下面的相应括号中。

(5)从图中可以看出,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发

展进程表现为:首先是率下降,其次是

率下降,最后导致率下降。

(6)现代型人口增长模式的人口死亡率反而比

转变前有所上升,其原因一般是人口老龄化导

致的

参考答案

1—4题:BBCA

5题:

(1)-0.2(2)韩国(3)传统型(4)中间(传统型)(5)死亡;出生;自然增长(6)此阶段人口平均三重寿命延长,老年人口数量增多,比重上升,导致死亡率有所上升。

人口及其自然增长率变化趋势图

36. 读材料,完成下题。(20分) 材料一我国人口及其自然增长率变化趋势图 材料二国家统计局报告称:2011年,全国流动人口为2.30亿,同比上年年末增加 828万人,流动人口中很大一部分是新生代农民工。 材料三年龄中位数指将全体人口按年龄大小的自然顺序排列时居于中间位置的人的年龄数值。下表示意2010年部分国家及世界人口平均年龄中位数(单位:岁) (1)材料一反映近年来我国人口变化有何特点?说明变化原因。(8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现阶段我国农民工流动的主要原因(4分) (3)请预测我国年龄中位数未来的变化趋势,并说出原因。(8分)

37.(22分)根据图文材料及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中国某区域图和鄂尔多斯高原内流区分布图 材料二鄂尔多斯是内蒙古自治区一个比较富裕的煤矿中心。2004年煤价飙升,煤价上涨带来的资金通过民间集资进入楼市,房价飙升制造了如潮水般上涨的财富。当地政府2004年开始历时5年投资超50亿建设了供100万人居住的康巴什新城。新城整体规划比较超前,城市建设欠下了巨额债务。2011年鄂尔多斯民间融资和房价泡沫破裂后,又赶上了2012年的煤价下跌,资金链断裂,大量的现金沉睡到了路边的烂尾楼中,钱成为鄂尔多斯最为稀缺的东西,开酒店的用住宿卡抵债,房地产开发商用房子抵债,以物顶账开始成为普遍现象。(1)比较河套平原和鄂尔多斯高原地貌形成的主要外力及表现形式。(4分) (2)简析图中鄂尔多斯高原部分地区成为我国东部季风区中“内流区”的原因。(8分) (3)简述鄂尔多斯经济衰落的原因及给我国城市经济发展带来的启示。(10分)

36. (20分) (1)总人口数逐年增加,原因:人口基数大,净增人口多; 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原因:严格实行计划生育的政策,有效控制了人口增长过快。(8分) (2)我国农村有大量剩余劳动力;人口流入地区的经济条件、生活水平、就业计划都优于人口流出地区。(4分) (3)年龄中位数会变大。原因:由于我国人口出生率的逐渐下降,低年龄人口数量减少;随时间的推移,老年人口所占比例逐渐增加;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人的寿命越来越长。(8分) 37.(22分) (1)河套平原:流水堆积鄂尔多斯地区:风力堆积(4分) (2)①地势四周比内部相对较高;②气候干燥,降水稀少,蒸发旺盛;③流沙广布,地表水下渗多,④河流稀少,流程短,汇入内陆湖盆难以入海。(8分) (3)原因:产业结构单一,居民投资渠道单一;煤价下跌;房地产泡沫破灭;城市规划超前,城市建设欠下巨额债务。(任答3点6分)启示:及时调整产业结构,推动经济转型;做好城市建设合理规划(4分)

人口增长的模式及地区分布 导学案

第一章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 第一节人口增长的模式及地区分布(导学案) 编写人:段慧辉 【课标要求】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重点难点】 【重点】人口增长模式及其特点。 【难点】人口增长模式特点及地区分布,人口年龄金字塔图辨析。 【学情分析】 关于人口的知识,学生在初中地理的学习中接触过,本节内容虽然比初中内容深化一步,但难度不是很大,结合日常生活中的常识,学生较易理解。 【教学策略】 1、要培养学生读图、析图能力,并能从图中提取有效信息。 2、让学生自己通过合作探究、小组讨论等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课时安排】 3 第一课时 基础自主预习 (阅读课文内容,归纳要点,并进行同桌相互检查) 完成下列问题的探索 一、世界人口增长 读图1-1-2(世界人口增长),分析世界人口增长的特点。 1 、世界人口增长的总趋势是什么? 2、世界人口增长有什么特点? 3、世界人口增长的“拐点”各出现在什么时间?为什么? 二、人口增长模式 1世界人口变动,从哪些方面来衡量哪? 2 当自然增长率大于零时,人口总数? 表现为增长;当自然增长率小于零时,人口总数就?表现为增长。

2)读图回答下题: 10 20 30 (1)、A、B两地的自然增长率是多少? (2)、A、B两地的人口增长有何特点? 3、分析: 1)世界人口增长的变化具有什么规律性? 2)世界人口增长大致经历了几个阶段? 读图1-1-3(世界人口增长阶段)图1-1-6 、图1-1-7、图1-1-8及相关课文,结合完成Ⅰ、“高高低”模式 ⑴、该人口增长模式的特征是什么? ⑵、“高高低”模式的时空分布是什么? ⑶、形成这种人口增长模式的原因是什么? Ⅱ、过渡模式 ⑷、该人口增长模式可分为哪两个阶段? ⑸、高增长阶段的特征什么?原因是? ⑹、高增长阶段的时空分布是什么? ⑺、增长下降阶段的特征是什么?原因是? ⑻、增长下降阶段的时空分布是什么? Ⅲ、“三低”模式 ⑼、该人口增长模式的特征是什么? ⑽、“三低”模式的时空分布是什么? ⑾、形成这种人口增长模式的原因是什么? 总结: 由此可得出: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是从死亡率的下降开始的,其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 影响出生率、死亡率的因素除生产力因素外,还有自然灾害、战争、疾病、粮食供给、医疗卫生条件、文化教育水平、生育观念、社会保险和福利事业的发展、人口政策等。 ●【知识拓展】各种人口增长模式的利与弊 过渡模式: 利: 弊: “三低”模式 利: 弊:。

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教学设计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描述我国的人口现状与前景; 2.探讨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3.关注我国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 4.运用资料搜集与分析的方法,了解人口增长过快给当地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2.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探讨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教学难点 探讨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3. 教学用具 教学课件 4. 标签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假如你正置身于这样拥挤不堪的人群中,会有什么样的感觉和想法? 不仅行动受到了很大的限制,而且正常的生理活动和心理活动也受到了很大的限制,从而感受到每个人都需要有一个合理的生存空间。 2、造成人群如此拥挤的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从表面上看,是由于人口在某一地区过于集中; 从根本上看,是由于人口增长过快以及人口流动过于集中。 想一想?全球及我国人口的现状怎样?发展前景如何?

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有哪些影响? (二)、全球及我国人口的现状及前景 1、全球人口现状及前景 目前,全球平均每秒钟便有4.4个婴儿降生,不仅出生率令人震惊,而且分布也相当不平衡,不到57%的新生人口集中在亚洲,26%在非洲,9%在南美,5%在欧洲,3%在北美,不到1%在大洋洲。目前世界人口增长速度是每天增加大约20万人,相当于一个有一定规模的城市的人口。 目前世界上人口最多的5个国家依次为:中国(13亿)、印度(11亿)、美国(2.97亿)、印尼(2.23亿)、巴西(1.81亿) 预计到2050年,印度将拥有16亿人口,超过中国成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而中国以14亿人口居第二位。 2、影响人口数量变化的因素有哪些? 出生率、死亡率、迁入迁出率、年龄组成、性别比例 讨论: a、我国人口近几百年来为什么会明显增多? ?出生率较高和逐渐下降的死亡率,形成了巨大的“落差”,从而使人口增长加快。 ?人口基数过大。 b、生物种群消长的规律完全适用于人口增长的情况吗? 人是生物界中的一员,所以,生物种群消长规律有适用于人口增长的一面。但是,人不同于一般的生物:人具有特别发达和善于思维的大脑;具有制造工具和能动地调控人口增长以及能动地改造和保护自然的本领,等等。所以,生物种群的消长规律不完全适用于人口增长的情况。 我国人口的现状与前景: 1953年,第一次人口普查,总人口为6.01亿。 1963年,第二次人口普查,总人口为7.23亿。

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因素

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的因素 13地理科学2班1307079087 马登科摘要:人口是一个国家构成的基本要素之一,人口的变动,影响人口的数量,人口的结构,以及生产劳动结构,进而影响经济发展,社会的进步,研究人口增长,分析人口增长的影响因素,制定合理的人口政策,对于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尤为重要。 关键词: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影响因素、人口政策 人口的自然增长率,是反映人口发展速度和制定人口计划的重要指标,也是计划生育统计中的一个重要指标,它表明人口自然增长的程度和趋势。指一定时期人口自然增长数(出生人数减去死亡人数)与该时期平均人口数之比,通常以年为单位计算,用千分比来表示,人口自然增长的水平取决于出生率和死亡率两者之间的相对水平,,是反映人口再生产活动的综合性指标。 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的因素有社会因素和自然因素。社会因素有:政治因素,经济因素、科技医疗、军事因素、文化、教育、、性别比等,自然因素有地质、气象气候因素。 (一)、社会因素,首先来看政治因素。 一、政治因素政治因素是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的根本因素,对人口的在较短时间具有迅速的影响,例如: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正式通过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以尽快的改变经济文化落后的状况,“发起大跃进”运动,基建投资急剧膨胀,不切实际的实现高指标,导致瞎指挥、浮夸风泛

滥,计划部门使用夸大的数据,人力资源从农业被转移到工业,广大群众遇到了严重的困难,出现空前未有的饥荒。 中国个别省份人口变动情况: 结果:由表可知,除个别省份,全国大多数省份陷入大饥荒,人口大量死亡,人口的自然增长率极低有些省份为负,高达:-42.3‰;达到:-27.66‰;达到-25.79‰;达到:-25.58‰,劳动力数量急剧下降,经济发展滞后,人均GDP有的省份低至两位数,如仅为79元、仅为86元。 政府的政策的影响:政策对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影响具有可操作性,持久稳定,目前世界上多数国家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我国在20世纪70年代全面推行计划生育政策,为有效控制人口过快增长,缓解日益突出的人地矛盾提供了法律的保障,控制人口出生率及自然增长率。 (1965年~2005年省人口变动情况表):

人口增长特点导学案(1)

《第一章 人口与环境 第一节 人口增长》导学案 主备人:陈彩娥 一、 课标内容要求 运用资料,描述人口分布、迁移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并结合实例,解释区域资源 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 二、 学习目标 1.知道人口增长在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主要特点。 2.结合实例,说明不同地区人口增长的主要特点 3.知道世界不同国家和中国的人口问题以及应对的措施。 三、学习重难点 1. 理解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增长特点及人口问题。 2. 理解中国的人口增长特点、人口问题和应对措施。 3. 掌握人口年龄金字塔图的判读和三角坐标统计图的判读方法。 四、 课堂设计 (一)温故习新、导引自学 〖知识点一〗世界人口增长 1.人口现状:2011年10月31日,世界人口达 到 亿。 2.人口增长曲线:“ ”形曲线,且有快有慢。 3. 影响人口增长快慢的直接因素:人口增长快 慢与 的高低有关。 人口自然增长率= — 4.影响人口增长快慢的根本因素(决定因素): (生产力水平高低→生存环境、生活水平、医疗水平→出生率、死亡率→人口增长数量变化)。 5.人口数量变化的原因: 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主要有两个原因:人口的自然增长和人口的机械增长。 (1)人口的自然增长:是由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基数决定的,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2)人口的机械增长:是由净迁入率和人口基数决定的,净迁入率=迁入率—迁出率。 人口自然增长率与人口数量的增长: (1)人口自然增长率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的。 (2)人口数量的增长与人口基数大小、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迁移率有关。 ①在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迁移率相同的情况下,人口基数越大,人口增长的数量越多。 ②人口自然增长率与人口数量增长的关系 >0:人口数量增多 =0:人口数量不变 <0:人口数量减少 ③人口迁移率与人口数量增长的关系 >0:人口数量增多 =0:人口数量不变 <0:人口数量减少 “某国人口增长率随时间变化示意图” ④增长率(自然增长率与机械增长率之和)与人口数量的关系: 增长率>0:人口数量不断增加; 增长率由正值减小到0:人口数量达到最大值; 增长率<0:人口数量不断减小; 增长率由负值增大到0:人口数量达到最小值。

《人口增长模式》教案设计

1.1 人口增长模式 一、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人口数量变化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差异。 2、了解人口增长模式类型及其转变。理解二战以后世界人口迅速增长的原因 3、掌握人口增长模式的判断方法。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读图分析讨论,让学生归纳不同时期人口增长的特征和不同地区人口增长的差异,理解相应国家不同的人口政策。 2、讲解人口增长模式含义,借助图表案例等分析讨论,让学生归纳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的特征及差异,引导学生对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形成转变进行分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口观 二、教学重点 1、理解人口数量增长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差异及其成因。 2、理解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和转变的原因。 三、教学难点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 四、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课时安排 2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新课导入:通过世界60亿人口日和中国13亿人口日图片导入第一个标题——人口的自然增长。 板书:一、人口的自然增长 (教师展示材料一,让学生明确自然增长数与自然增长率的关系;自然增长率与出生率、死亡率的关系。) 材料一:人口出生率=出生人口/总人口 人口死亡率=死亡人口/总人口 人口自然增长率是指一定时期内人口自然增长数(出生人数减死亡人数)与该时期内平均人口数之比,通常以年为单位计算。 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教师讲解:当人口出生率大于死亡率时,人口自然增长率为正值;当人口死亡率大于出生率时,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值。因此,一个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决定的。 过渡:下面我们从时间角度分析世界人口数量变化的趋势是怎样的呢?为什么会这样呢?板书:1、人口自然增长的时间变化 (引导学生读课本图1.2和图1.3,让学生分析) 教师首先让学生说出阅读地理曲线统计图的一般步骤和方法,然后总结归纳: 1、读图名。 2、读各个坐标分别表示什么变量(两图横坐标均表示时间,纵坐标均为相应时期人口数)。 3、判读图形变化特征(两图中曲线曲率的变化反映对应时段内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大小)。 4、思考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两图均反映不同历史时期世界人口数量增长的不同特点)。问:世界人口数量变化的总趋势是什么? (让学生结合课本p2读图思考题,分析回答同时让学生阅读课本图1.3,在图1.2中找出图

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的因素

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的因素 摘要:人口的自然增长,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决定的,影响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如经济、文化程度、社会福利、政策、社会等因素,本文具体分析了人口自然增长的因素。 关键词:人口增长因素经济政治 经济因素 经济因素对人口自然增长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它决定了人口的增殖条件和生存条件,通过改变人口的出生率和死亡率来影响人口的自然增率。一般情况下,当人口数量不能满足经济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时,人口自身的再生产必将会刺激;当人口数量超越了经济发展所能提供的消费总数后,人口自身的再生产必将受到遏制。 古代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低,社会生产工具落后,社会需求的劳动力质量低且数量多,人类没有考虑到人口的质量大量繁殖,普遍追求人口数量,导致人口的出生率极高,所以人口出生率高;但因为人类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低、也没有资金去养生治病,死亡率也高,因而人口出现高出生率高死亡率,所以人口的自然增长低,人口增长呈现出相对静止。产业革命以后,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产业结构的变化,劳动生产率日益提高,这时生产力发展对劳动力数量上的要求就相对或绝对减少了,对其素质的要求却不断提高,促使子女的养育费用大幅度上扬,从而明显地抑制了生育。所以在现代社会,随着技术和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对劳动者技术、文化等素质要求提高了,经济发展由依靠劳动者数量转变到质量,家庭生育愿望由追求数量转到追求质量,加之社会福利的发展,无需指望“养儿防老”,生育观念逐渐由多生多育转变到少生优育,人口生育率下降。如今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生育率水平低是工业化发展的必然结果,绝非偶然。 文化程度 父母受教育的程度与人口出生率、生育率成反比,其中以妇女受教育程度对生育的影响更直接,妇女文化程度越高,平均生育的子女越少。举个很简单的例子,一般来自农村的妇女比来自城市的妇女平均生育率要高,那是因为农村的文化教育程度较城市偏低。 文化程度对人口数量的影响表现主要在三个方面:一是由于人们接受教育年限的延长,平均婚龄也会相应推延;二是文化水平愈发达,人们的生理知识、育儿知识、保健知识就愈丰富,促成婴儿死亡率降低;三是人们的文化水平愈高,就愈加注意自身及其后代各项素质的提高,少生优育,把有限的收入用于将子女培养成具有更高科学文化素质的现代人。 人口政策 人口政策是一个国家根据本国人口增长过快或人口停止增长乃至出现负增长而采取的相应的政策措施。不同的国家,因本国人口发展的情况不同,采取了不同的人口政策;而且,一个国家的人口政策还会随着本国人口发展的实际情况作适当的调整。各国都根据国情,制定人口政策。有的老龄化国家,鼓励生育,如法国、瑞典、沙特阿拉伯等国。相反,有的国家则实行限制生育政策,提倡和鼓励晚婚,如中国、印度、巴基斯坦、等国。鼓励生育的国家多在欧洲,而控制生育或计划生育的国家多为人口多的发展中国家。

导学案 答案

第一单元 第一节问题思考 1.人口增长转变的根本原因在于人类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存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的健康状况改善,寿命延长,死亡率下降。可见生产力的发展直接影响死亡率,进而影响人口增长的转变。死亡率的下降打破了“高位静止”的均衡状态,使人口增长速度加快;出生率的下降则使这种迅速增加的势头得以遏制,最后实现死亡率和出生率在“低位”的均衡,人口出现零增长。 2.发展中国家受生产力水平低,经济欠发达,无法提供充足的社会福利保障和良好的受教育机会等因素限制,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占世界人口的绝大多数,人口增长模式大多未进入现代型。3.虽然现在我国人口的平均自然增长率已经较低了,部分省市甚至已经进入或将要进入零增长或负增长时期,但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每年净增加的绝对人口数量庞大,在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总人口、劳动年龄人口、老年人口和流动人口4个高峰将相继到来,人口数量、质量、结构、分布问题交织,经济社会转轨时期不稳定因素增多,人口与发展问题更趋复杂,统筹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任务更加艰巨,因此还要采取重大举措来加强人口的计划生育工作。 课堂活动区 探究点一 (1)见右图。(2)原始低增长原始以手工劳 动为基础的农业经济条件下,生产力水平不高 (3)增长减缓过渡产业革命带来生产力大发 展,人们生活质量和医疗条件得以改善 (4)现代 反思归纳 1.死亡率死亡率加快出生率零 2.生产力死亡率死亡率死亡率 探究点二 (1)“未富先老”说明人口老龄化水平超过经济发展水平(或者人口老龄化速度过快)。问题: 社会负担加重;劳动力不足;社会上用于老年人的社会保障和赡养费用增加,负担加重,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社会经济发展的速度和水平。 (2)60岁以上的人口比例增长很快,老龄化现象将十分严重。 (3)产业升级对劳动者的素质要求提高,而民工素质普遍较低。 (4)我国是人口大国,但未必是人才强国。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丰富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但 劳动力要成为人才需要通过发展我国科技、教育,提高人口素质来实现。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丰富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条件之一。但人口过多也会带来资源紧张、就业压力大、社会不稳定等问题。只有发展经济,加强国家宏观调控,实现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结构优化,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才能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 反思归纳 年轻恶性控制人口增长上升老龄化老龄化控制人口数量 课后演练测评一(1.1)答案: 1-10 DCACA DADAD 11.(1)现代型(2)0.223% (3)主要特点: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低;人口基数大,每年净增人口仍很多;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4)因老年人口的比重增加,而老年人的死亡率相对高些。

人口增长模式(教案设计)

第一节人口增长 一、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人口增长的概念及影响人口增长的因素。理解生产力发展水平是人口增长过快的决定因素。 (2)、通过分析不同历史时期生产力发展状况,理解、掌握各个时期人口增长模式。 (3)、通过比较分析人口统计资料数据,培养学生分析、运用地理数据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搜集不同地区人口增长的数据信息来分析整理影响人口增长的原因。 (2)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式和学习习惯。 3、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探究关于人口增长与环境的关系的兴趣和动机,培养学生的人口观、环境观和资源观。 (2)通过分析我国人口发展变化、案例,是学生了解我国在控制人口增长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进一步理解我国的人口政策,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 (3)通过分析环境对人口的影响,树立对资源、环境的保护意识,培养可持续发展观念,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人口增长的三种模式及其分布;中国人人口增长状况。 教学难点:分析三种人口增长的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的高低及其影响。 三、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地理图表。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大家好,这是我们本学期的第一节地理课。通过上个学期的学习,我们知道: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在必修Ⅰ中,我们了解了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地理环境,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学习必修Ⅱ,主要学习人文地理基础知识。内容有人口与环境、城市与环境、区域产业活动、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重点理解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树立正确的人口观、环境观,形成人地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观。人口、环境是人类社会的最基本要素,人口与环境的关系是人口地理的重要内容。人口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构成了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在正式进入新课之前我想问同学们几个问题:请问同学们的父辈有几兄妹,请问同学们自己有几兄妹?(学生答)教师总结:同学们回答得很好,请同学们分析一下为什么在你父辈和在你们这一辈兄弟姐妹的人数有这么大的区别呢?这两种情况各属于什么样的人口增长模式?这就是我们本节课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学习新课 课件展示: “世界‘人口爆炸’性增长图” 师1999年10月12日是世界人口60亿日,目前全世界每年净增人口7 700万,预计到2030年全球人口将超过80亿。 你认为世界人口增长有规律可循吗?能说说21世纪人口增长的趋势吗?

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因素

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的因素 13地理科学2班 87 马登科 摘要:人口是一个国家构成的基本要素之一,人口的变动,影响人口的数量,人口的结构,以及生产劳动结构,进而影响经济发展,社会的进步,研究人口增长,分析人口增长的影响因素,制定合理的人口政策,对于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尤为重要。 关键词: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影响因素、人口政策 人口的自然增长率,是反映人口发展速度和制定人口计划的重要指标,也是计划生育统计中的一个重要指标,它表明人口自然增长的程度和趋势。指一定时期内人口自然增长数(出生人数减去死亡人数)与该时期内平均人口数之比,通常以年为单位计算,用千分比来表示,人口自然增长的水平取决于出生率和死亡率两者之间的相对水平,,是反映人口再生产活动的综合性指标。 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的因素有社会因素和自然因素。社会因素有:政治因素,经济因素、科技医疗、军事因素、文化、教育、宗教、性别比等,自然因素有地质、气象气候因素。 (一)、社会因素,首先来看政治因素。 一、政治因素政治因素是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的根本因素,对人口的在较短时间内具有迅速的影响,例如: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正式通过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以尽快的改变经济文化落后的状况,“发起大跃进”运动,基建投资急剧膨胀,不切实际的实现高指标,导致瞎指挥、浮夸风泛

滥,计划部门使用夸大的数据,人力资源从农业被转移到工业,广大群众遇到了严重的困难,出现空前未有的饥荒。 结果:由表可知,除个别省份,全国大多数省份陷入大饥荒,人口大量死亡,人口的自然增长率极低有些省份为负,四川高达:‰;青海达到:‰;甘肃达到‰;河南达到:‰,劳动力数量急剧下降,经济发展滞后,人均GDP有的省份低至两位数,如青海仅为79元、四川仅为86元。 政府的政策的影响:政策对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影响具有可操作性,持久稳定,目前世界上多数国家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我国在20世纪70年代全面推行计划生育政策,为有效控制人口过快增长,缓解日益突出的人地矛盾提供了法律的保障,控制人口出生率及自然增长率。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111《人口的自然增长》word教学设计

广东省惠东县平海中学高中地理 1.1.1人口的自然增长教学设计新人教版必修2 一、教学目标 1、掌握人口自然增长的决定因素; 2、掌握人口自然增长率的计算方法; 3、了解人口增长的时空变化差异及原因; 4、了解不同地区针对人口问题采取的措施。 二、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时主要涉及的是人口的数量变化之人口的自然增长,其中人口自然增长率的计算方法是课本的补充内容。 本课时的重难点具体如下所述: 1、重点 (1)掌握人口自然增长的决定因素; (2)掌握人口自然增长率的计算方法。 2、难点 了解人口增长的时空变化差异及原因。 三、教学过程与环节设计 (一)课程导入(3′) 这节课开始,我们将进入地理必修二的学习,地理必修二的主要内容为人文地理,那学习人文地理,我们就先从人讲起,这节课,我们的学习内容是人口的自然增长。 下面,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2-5,完成自主学习的问题。 (二)自主学习(12′) 1、一个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是由_________和_________共同决定的。人口自然增长率的计算公式是_______________;某地区人口数量的增加不仅与自然增长率有关,还与________有关。(6分) 设置意图:知识性问题,明确人口自然增长的决定因素及计算公式;另外,让学生意识到人口基数的影响力。 2、读图1.2,总结农业革命之前、农业革命之后和工业革命之后世界人口增长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6分) 设置意图:探究性问题,让学生对世界人口增长的特点及其原因有一定的感性认识。 3、读图1.4,总结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人口数量的增长特点并分析其原因,针对各自的人口问题,其采取的措施分别是什么?(4分) 设置意图:探究性问题,让学生通过读图感知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人口数量的增长特点及其原因,并思考应采取的措施有何差异。 (三)小组讨论(8′)

1.1《人口的数量变化》导学案(必修2)

1.1《人口的数量变化》 班级 姓名 _____ 【学习目标】:1.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2.举例说明地域文化对人口的影响。 3.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教材中重要图表等的解读,掌握常见的人口统计图的类型、特点及判读,学会对人口变化相关知识点的迁移。 【重点难点】 1.理解不同时期和地区世界人口增长的差异。 2.掌握人口增长的三种模式特点及转变影响因素。 3.理解人口增长模式的时空差异。 【学法指导】 重视概念理解。弄懂概念内涵,准确理解把握概念;人口的增长模式要采用比较法,会因时间、空间的不同而有所差异,比较、分析其不同的特点,把握其不同的影响因素。 【学习过程】夯实基础 一 、人口的自然增长 1.一个地区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决定因素: 、 。自然增长率= 。 2.世界人口数量变化的总趋势是 。 (1)时间变化特点:不同时期,人口数量增长的 不同, 以来,人口快速增长。 (2)地区分布特点:世界人口的增长在地区上是 。目前,发达国家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已经保持在 的水平,人口增长 。人口政策(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战以后,许多发展中国家由于 ,人口死亡率 ,人口增长 。20世纪70年代以后许多发展中国家采取了 的措施,使人口增长趋于 。 二、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 1、人口增长模式的指标: 、 、 。 2、人口增长模式的类型: 、 、 。 3、人口增长模式类型特征 原始型: 出生率、 死亡率、 自然增长率;(高高低型)人口增长_______(特征)。 传统型: 出生率、 死亡率、 自然增长率;(高低高型)人口增长_________。 现代型: 出生率、 死亡率、 自然增长率。(“三低”型)人口增长________。 4、人口增长模式的历史转变 (1)过程:原始型 。 (2)影响因素:社会经济发展、 和 等 (3)人口增长模式的区域差异:①原因:不同国家、地区的 和 差异的扩大 ②表现:以 为代表的发达地区已经进入 型,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处于 。③总体看,世界人口增长模式处于 。 ④中国人口增长模式基本实现了 。原因是我国大力开展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教材第5页、第6页“活动”

1.1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教案)-20120207085306312

杨集中学高一地理(下)教学案第一单元人口与地理环境(ZZm) 第一节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 【课程标准】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课时】2课时 【教学内容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 ①知道世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类型,掌握人口增长模式的判断方法 ②比较、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 ③通过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分布特点,了解不同地区的人口政策,形成正确的人口观(2)重点与难点分析: 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学习内容】 人口增长包括人口的___________增长和____________增长。 一、世界人口增长的历史轨迹 1、人类社会初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产业革命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二战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会原因分析) 二、人口增长阶段及其模式转变 1、人口增长模式的概念:又称人口在生产类型,反映不同国家和地区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随社会经济条件变化而变化的规律。 人口自然增长率=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首先是从_________的下降开始的) 2、人口增长阶段划 分及模式类型 人口增长阶段人口增长特点人口增长模式 人口年龄 结构 分布 原始低增长阶段出生率、死亡率都较 高,自然增长率低且波 动较大,人口增长处于 相对静止或低速增长 状态 ________型 (高高低) 热带原始森林 深处的土著居 民 高增长阶段出生率较高,死亡率迅 速下降,人口自然增长 率提高,人口急剧增长 ________型 (高低高) 年轻型 非洲东部的坦 桑尼亚、肯尼亚 等国家 增长减缓阶段出生率开始下降,死亡________型成年型大多数发展中

人口的变化教案

高一地理必修二第一章人口的变化讲义 考点一人口的自然增长 1.人口的增长取决于人口自然增长率。 人口增长公式: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2.世界人口发展的总趋势:不断增长。 3.世界人口增长在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区的差异 (1) 总的来说世界人口增长发生较大变化的两个影响因素是(农业革命)和(工业革命)。因此,我们也可以说(社会经济)的发展是人口增长的最重要的因素。 20世纪是世界人口增长的快速时期的原因:生产工具和社会生产方式等方面的进步,人们对自然环境开发利用和改造的范围不断扩大,对各种灾害和疾病防御能力也不断提高,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利用与适应不断增强,人口快速增长。 (2)不同地区世界人口增长的差异体现在(2000年数据) 近50年来,人口数量增长最快居前三位的大洲分别是:非洲(2.4%)、拉丁美洲(1.6%)、亚洲(1.4%)。 人口数量增长最慢的三个州:欧洲(0%)、北美洲(0.9%)、大洋洲(1.3%) 考点二人口增长模式 世界人口增长模式分为原始型、传统型和现代型三种。 原始型: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传统型: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现代型: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原始型人口增长现在极少,典型的是热带雨林区的部落和北极地区的游牧民族。 发展中国家多数为传统型;发达国家全为现代型。 中国从2000年开始已经进入现代型。 区分自然增长率类型的办法:一般自然增长率低于0。7的基本上是现代型;高于0。7的是传统型;原始型很少出题。 考点三人口迁移

1.人口迁移的概念 人口迁移的人口移动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是改变居住地。我国曾以户口是否发生变迁作为人口迁移的判别标准,这将随着户籍制度的改革发生变化。二是改变居住地需持续一段时间。三是必须超越一定的行政界线。有时候常常把这作为判断是否发生人口迁移的重要标准。 2.人口迁移的类型 3.不同时期人口迁移的特点 美国四次人口迁移 最初进入美国的是西班牙与葡萄牙人,然后是英国人、荷兰人。目前,美国人中英裔、 中国人口迁移特点

高中地理《人口增长模式》学案1湘教版必修2.doc

地理必修 2 第一节人口增长模式导学稿【预习练习】 一、人口增长 1. 1999 年,世界人口超过 3.人口自然增长率= —亿。2.人口增长呈形曲线。 。在死亡率相对稳定的情况下,人口自然增长率 高,相应地,就快,反之则慢。 4、一定区域人口自然增长速度的快慢,受到的制约,也受到从到 领域的多种因素的影响。 5、人口增长快慢归根结底取决于。 二、人口增长模式 (一)、“高 - 高 - 低”模式 工业革命以前的人口增长模式,可分为人口增长模式社会时期 和 基本特点 两类 生产力水平(原因) 原始人口增长模式 (原始型) 传统人口增长模式 (传统型) (二)、“高 - 低 - 高”模式(过渡型) 1、发达国家出现这种模式的时间是,结束的时间是。这种模式的基本特点是。 2、从起,“高 - 低 - 高”的人口增长模式普遍存在于。目前,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都面临着比较严重的问题。 (三)、“低 - 低 - 低”模式(现代型) 1、现代型人口增长模式的基本特点是。 2、目前,世界主要国家已基本步入模式,有的国家甚至出现人口 或。 3 、 200 4 年,、、、等国人口呈负增长,、、、、等国人口呈零增长,、、等国人口自然增长率接近于零。 4、我国人口增长模式正逐步由型向型转变。已完成转变,正在转变。到2004 年,我国人口出生率为,人口自然增长

率为。 5、促使中国人口出生率迅速下降的因素主要有、、 。 【我的笔记】 【课堂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下面符合人口增长模式转变顺序的是 A.传统人口增长→过渡人口增长→原始人口增长→现代人口增长 B.原始人口增长→过渡人口增长→传统人口增长→现代人口增长 D.原始人口增长→传统人口增长→过渡人口增长→现代人口增长 2.近几十年以来,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的大洲是 A. 非洲、北美洲C.欧洲、北美洲 B. 亚洲、非洲D. 欧洲、南美洲 3.产业革命以前,世界人口增长缓慢,根本原因是 A. 各国控制人口的政策C.人口死亡率高 B. 生产力水平低 D. 自然灾害和战争频繁 4 传统人口增长模式出现于 A. 工业化社会 B. 原始社会 C.封建社会 D. 高度发达的社会 5.新中国成立后人口增长模式的特征是 A. 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B. 高出生率、较低死亡率、较高自然增长率 C.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D. 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地区是

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地区是->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南京条约》, 世界最低点马里亚纳海沟位于->太平洋, 我们从清澈见底的水面向水底看去,感觉到的水深度比实际深度->浅, 清圣祖是->康熙, 以下那部书不是中国20世纪初的著名谴责小说->《儒林外史》, 取消宰相,设六部,是哪个朝代:->明朝, 第一张光学照片是在那个国家出现的:->法国, 世界第一部法医学专著是:->《洗冤集录》, 卓别林出生在哪个国家:->英国, 《瞧,这个人》的作者:->尼采, 西方现代三大画家是->毕加索,马蒂斯,达利, 德国生物学家农涅在92岁高龄时把他的健康秘诀归结为一个字:->笑, 人体免疫力越高越好吗?->不是, 世界上许多国家,通常把婚龄长短用珠宝首饰来表示。如结婚15周年称水晶婚,结婚55周年称:->绿宝石婚, 太阳光下穿什么颜色衣服能减轻紫外线对皮肤造成的损害。->红色, 哪种材料砧板有抗细菌能力。->木砧板, 内衣反晒好吗?->不好, 为什么雪天里会感觉很寂静?->雪能吸收声波, 按照风俗习惯,戒指戴在每个手指上含有特定和意义,这是一种沉默的语言,已经在恋爱中人,戒指应戴在:->中指, 什么声音对人最有利于健康?(多选)->树叶沙沙声,林子鸟鸣声,海浪拍岸,小溪淌水, 夜明珠黑夜发光的原因?->矿物中电子的移动, 咬断体温表后的正确处理方法:->吃几只鸡蛋清, 科学实验证明,人体周围有厚达多少的彩色光层,这就是神秘的“人体之光”。->15毫米, 电影<<兄弟连>>中的部队原型是?->101空降师506团E连, 鹰之师是哪一支部队->101空中突击师, 全美第一师是哪一支部队->82空降师, 麻将牌一共有几个?->144, 日本将棋一共有几个棋子?->40, <<名侦探柯南>>的作者是?->青山刚昌, <<哆啦A梦>>中文主题曲是谁演唱->陈慧琳, 美国现役航母最先进的是?->尼米兹级, 美国现役航母中服役年龄最大的是?->企业号, 美国第一艘核动力航母是->企业号, 世界上最早的航母是哪国建造的?->英国, 世界上最短命的航母是哪国的?->日本, 两河流域指哪两河?->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 “拼命三郎”是哪位《水浒》人物的绰号?->石秀, 欧洲最长的河流是?->伏尔加河, 亚洲与北美洲的分界是?->白令海峡, 鲁迅公园在上海哪个区?->虹口, 卢浦大桥建成后,黄浦江上共有几座大桥?->6,

海南省海口市第十四中学高中地理必修二导学案:1.1人口增长模式

学习目标 ①知道人口增长模式的含义和类型。 ②根据资料分析各种人口增长模式的三率的数值特征。 ③理解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的相互关系。 ④根据资料分析当今世界主要的人口增长模式。 ⑤了解不同的人口增长模式在世界上的分布。 ⑥运用图表说明人口增长模式的历史演变过程。 重点三种人口增长模式 难点人口增长的计算 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填空 1、人口增长的历史阶段:人口变化过程呈曲线。P1 时期人口变化特点原因 农业革命之 前人口数量少,人口增长慢 生产力水平,死亡 率 农业革命期 间人口数量增,增长速 度较 生产力水平提高,医疗 条件改善,寿命提高 工业革命开 始后世界人口增长速度明显加 快 生产力、生活质量不断 改善,死亡率逐渐 人口增长快慢归根结底取决于。 2、人口增长模式P1-P7 A.“高—高—低”模式:以前 特点: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 (原始社会和农业社会死亡率有较大差别。) B.“高—低—高”模式:以后, 特点: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 分布:从20世纪50年代起主要分布在 洲、洲、洲的部分发展中国家。问题:人口多,人口增长快。剩余劳动力多,就业压力大,产生一系列人口问题。

C.“低—低—低”模式: 特点: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 分布:发达国家和少数发展中国家的发达地区 问题:出现人口老龄化现象。导致劳动力不足,国防兵力不足,社会保障和养老压力大。 举例:、匈牙利、德国等出现负增长,、波兰、奥地利等国人口呈零增长。 二、补充人口增长的基础知识:(人口增长包括人口的自然增长和人口的机械增长) 1.人口自然增长率公式: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2.人口的机械增长:人口的迁移引起人口数量的变化(分迁出地区和迁入地区)。 3.影响人口增长的因素:经济发达程度、文化教育水平、医疗卫生条件、妇女就业状况、婚育生育观念、宗教信仰、风俗习惯、战争、自然灾害、人口政策等。 4.人口年龄构成比例与人口增长率的关系:女性人口比重高,育龄妇女占总人口的比重高,将使人口的出生率升高;青壮年人口比重大,出生率比较高,人口增长率高。 判断:甲图是型,乙图是型,丙图是型,丁图是型。 5.我国人口分布:东部沿海地区人口密集,西部高原地区人口稀少;平原人口稠密,山区人口稀少。 6.人口统计图:柱状图、曲线图、扇形图、金字塔图、三角坐标图等 7.人口数量和世界人口现状: ⑴“世界60亿人口日”(1999/10/12);中国13亿人口(2005/1/6)。人口超过一亿的国家有11个(亚洲有6个):中国,印度,美国,俄罗斯,印尼,巴西,日本,巴基斯坦,孟加拉,尼日利亚和墨西哥。 ⑵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人口增长的现状: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较快,发达国家人口增长较慢。 ⑶各大洲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情况及原因分析:非洲、拉丁美洲、亚洲经济发展比较落后,人口增长比较快;欧洲、北美洲、大洋州经济比较发达,人口增长比较慢。 8.中国人口的增长情况及人口政策:

《人口增长模式》教案

高中地理 1.1 《人口增长模式》 人口增长(第2课时)教案 教学重点 1.世界人口增长快慢的原因及有关自然增长率的计算。 2.人口增长模式的类型、特征、影响因素及代表国家。 教学难点 1.世界人口增长的特点。 2.人口增长模式的类型、特征及地区分布。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地理图表。 课时安排2课时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世界人口增长的历史轨迹。 2.学会分析影响人口增长快慢的原因。 3.理解“高—高—低”模式、“高—低—高”模式、“低—低—低”模式的特征及地区分布差异。 二、过程与方法 1.阅读教材,自主学习法。 2.通过探究与活动,学会判断世界人口增长模式的方法。 3.运用本地区人口统计资料绘制图表,学会说明人口增长特征、分析其成因、预测其发展趋势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正确看待人口增长模式。 2.认识我国的国情、国策,逐步树立正确的人口观。 3.引导学生进行开放性调查研究,充分利用相关资料分析、判断 教学过程情第2课时 导入新课 师(复习提问)1.世界人口增长的历史轨迹是什么? 2.为什么目前发展中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

3.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公式是什么?人口增长快慢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生 1.“J”形曲线。 2.发展中国家工业化程度较低的地区,参加劳动的人口年龄较轻,劳动力培训费用低廉,对家庭造成的经济压力较小,所以出生率较高。“养儿防老”的传统观念、女性人口受教育程度低等也是影响因素。 3.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人口增长的快慢,归根结底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承转)回顾人口增长的历史过程,我们可以看到,不同时期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差异,形成不同时期的人口增长模式。 推进新课 师人口增长模式,又称为人口转变模式,它反映了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随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的规律。 通过对近代世界人口问题的研究,人口学家总结出三种人口增长模式:“高—高—低”模式、“高—低—高”模式、“低—低—低”模式。 (讨论)将全班同学分成三组,分别讨论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征、社会发展阶段、原因及地区分布等。 第一组:“高—高—低”模式 第二组:“高—低—高”模式 第三组:“低—低—低”模式 学生讨论后,教师对各组代表进行提问,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鼓励回答,若有答错的地方,可再进行讨论或及时给予纠正,最后教师作总结概括。 师展示“人口增长模式对比表” 生阅读教材,对照表格各栏目要求讨论填表。 课件展示: 表格(表格内容按教学次序,逐个显示) 特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