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清政府甲午启

清政府甲午启

清政府甲午启

清政府甲午启:从1860年,镇压太平天国后,从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就开始了所谓洋务运动,也取得了不菲的成绩,在诸如外事交涉、订条约、派遣留学生、购买洋枪洋炮以及有按照“洋法”操练军队(北洋,福建,南洋舰队)、学习外洋科学、使用机器、开矿办厂等,都大有可观,被称之为“同光兴盛”。然而,1894年甲午战争的失败直接摧毁了清王朝的洋务运动和“同光兴盛”,从洋务运动到甲午战争清政府平稳发展了34年令世界羡慕,期间无战事、韬光养晦。今天的中国正处于千年社会转型的关键时刻,也是改革开放34年,韬光养晦的34年,取得了伟大的成就,成为世界性大国,令全世界刮目相看,实现伟大复兴。而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是平安的几十年养成了拜金主义思潮泛滥,对官员只顾引进洋务放弃监督改造和自身约束而造成腐败横行。今天我们的情况怎么样呢?拜金主义和腐败依然突出,人们的享乐主义更浓,自我牺牲精神断无,加之兵员减少,我们拿什么与世人争锋。如何做好自己的事,下大力气极速改变现有的拜金主义和腐败状况,提升民族危机感,同时避免因战争而导致自己的现代化事业受阻,的确值得人们三思——毕竟,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中国清朝历史故事

中国清朝历史故事 阎敬铭于清朝光绪八年1882担任户部尚书一职,在任期内,他利用审计手段,清理 整顿当时极为混乱的财政收支,严厉查处了一批贪官污吏,政绩卓著,被时人交口称颂。 阎敬铭早年曾在户部担任过户部主事,深知户部弊端,尤其天下财赋总汇的北档房, 积弊更深。他决心革除积弊,实行改革。上任第一天他就亲自看账,并找来档房司官问账。结果无论是领办、会办、总办都不知道库里存银几何以及出纳情况和盈亏怎样,甚至连算账、看账都不会。眼看关系国家财政命脉的户部档房之账竟如此糊涂,为官员贪污提供了 极大方便,阎敬铭立即给皇帝上奏折说:“满员多不谙筹算,事权半委青吏,故吏权目张,而财政愈葬,欲为根本清厘之计,凡南北档房及三库等处非参用汉员不可。”由于当时清 政府库款困乏,也有整顿度支的迫切要求,所以同意了阎敬铭的奏请。 阎敬铭查了账目再查三库。所谓三库,是指户部管辖的银库、绸缎库和颜料库。其中 绸缎、颜料两库为天下实物贡品收藏处,库内堆积如山,毫无章法,颜料、绸缎、纸张混 在一起,月积年累,大都霉烂得无法使用,加上鼠咬虫蛀,毒蛇成群,进出账目更是二百 多年的流水账,无清无结。银库的问题比想象的大得多,管理银库的差役、官员没有不贪 污的,甚至连做苦力的库兵都利用搬银子的机会,把银子塞在肛门里面偷出来。职掌出纳 的掌库、书办以大秤进、小秤出,天平砝码异常不等,十个里面最多有一个是准的,真是 弊端累累。阎敬铭一反过去堂官所为,花了很大力量,亲自入库清点,认真查对出纳档案,并清查了二百余年的库藏和出纳账目。他的做法和态度震动了朝野。通过查账查库,阎敬 铭当场斥逐了一批书办和差役,并奏参了号称“四大金刚”,原在户部担任司官的姚觐元、董俊汉、杨仅典和满族人启某。姚、董等四人受到清廷“革职回籍”的严厉惩处。清查三库,是清末一次很重要的查账理财活动。通过这一次清查,朝廷才真正知道了自己的国库 到底存银几何,对自己的财政有了详细彻底的了解。 阎敬铭担任户部尚书之初,各地报交户部的银库存银都很少。例如山东省报交户部的 银库存银只有几千两,阎敬铭对此十分怀疑,因为他曾在山东担任巡抚一职,对山东的财 政收入比较清楚。于是他命令对山东的财政活动进行审计,那些有贪污行为的幕僚们极力 宣称审计不可行,并且订立了攻守同盟,百般阻挠。阎敬铭掌握这一情况后非常气愤,警 告说:“有敢阻挠者斩。”幕僚、差吏们都知道阎敬铭能够说到做到,再也不敢胡言乱语 阻挠此事。审计公务得以顺利进行,按照朝廷规定的各项财政、财务收支标准,核对审查 山东省各州县的财务收支,相应的贪污舞弊行为也都被揭露出来。随后,阎敬铭报奏朝廷 对贪污舞弊的幕僚、差吏予以严厉制裁:查抄了一百五十三人的家,斩杀差吏数人,辞退 幕僚十余人。他又对山东省的财政活动订立了一项制度,规定山东各级官府赋税的征收情况,每半年上报一次,逾期不报,即将负有主要责任的官员立刻革职。自此,幕僚、差吏 们不敢再复效前辙,侵冒贪污了。几年之后,山东省银库存银由数千两增至五百万两。 阎敬铭整顿户部积弊,掀开了户部的许多黑幕,最惹眼的是掀出了云南省军费报销案。在清朝,军费报销向来是报销者和户部司官、书办的贪污门路,报销者可以把并非军费的 款项纳入军费中去报销,而把大量报销所得的多余款项揣入私囊。户部明知有弊而给予报

中国政治结构与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中国政治结构与中央和地方的关系论文

最新DOC可编辑格式 中国政治结构与中央和地方的关系论文 内容简介:大国是中央集权政治的产物,而中央集权政治又是中国帝王精神意志的产物。中央集权政治避免了诸侯纷争,减少了地方间的战争,但集权政治不仅集中地方的权力,也集中地方的资源,一旦建立起这种机制,这个国家便具有了“虹吸管”效应,地方的资源便要向上集中。只有这种制度才可能支持一个大国的统一和存在。目前的中国,各地区之间的发展非常不平衡。在这种状况下,如果给予地方过多的权力,将不利于资源在全国间调整,因此还需要借助中央集权的力量来进行地区间的资源配置。特别是在市场

经济条件下,如果没有中央力量的参与,各地区间会发展得更加不平衡。但目前我国需要纠正的主要问题似乎是中央权力过于强大,中央资源过多。这种改革的结果出人意料。因此,当前真正要解决的是中央占有资源过多的问题。中国改革的目标虽然是强大的统一大国,但不一定是庞大的中央政府。 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是关系中国政治体制的大问题,如何规定两者的关系,须根据我国时代的变化制定出正确的法律框架来进行约束,同时又要考虑到历史的传统因素来进行切实可行的变革。任何盲目的照搬和模仿都可能带来不必要的紊乱,因此,在研究这一问题时,首先要对我国的历史形成进行深入的认识。只有对这一国家和民族特性有了全面的了解,才能有效地指导今天的

变革。 一、为什么中国统一,欧洲分裂?中国中央集权政治的强大根源是什么? 中国是一个有数千年历史的大国,文化传统悠久而深厚,任何一个这样的国家在现代进行制度上的变革,都要面对着强大的习惯和传统。特别是要清醒地认识各个国家之间的不同。譬如同样是面积和版图差不多的中国和欧洲,为什么欧洲在历史上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大国,而中国却成为一个统一的大国?国家的统一如何影响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中国中央集权政治的强大根源是什么?只有搞清楚了这些问题,才会对东西方国家的异同有所了解,才会对中国今天中央地方的关系有清醒的认识。

清朝以来中国丧失的领土清单

清朝以来中国丧失的领土清单 1)1689年9月7日(康熙二十七年),兴安岭及额尔古那河以西约二十五万平方公里国土,于尼布楚条约签订后丧失。 2)1727年10月21日(雍正五年),贝加尔湖之南及西南约十万平方公里国土,被迫签订恰克图条约而丧失。 3)1790年(乾隆五十五年),约十万平方公里之库叶岛,被俄帝暗中吞并。4)1840年(道光二十年),原为我属邦哈萨克,被俄帝侵并,该邦面积约百万平方公里。 5)1840年(道光二十年)原为我属邦布鲁特,约十万平方公里面积土地,被俄帝并吞。 6)1858年5月28日(咸丰八年),混同江以西,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广大地区,面积约四十六万平方公里土地为俄帝侵占,并逼清廷签订瑷珲条约加以承认。 7)1860年11月14日(咸丰十年),混同江及乌苏里江以东兴凯湖附近,约四十三万平方公里国土为俄帝侵占,事后逼清廷订北京条约加以承认。 8)1864年(同治三年)后,自沙渍达巴哈起,至葱岭止约四十三万平方公里国土,俄帝逼清廷订立塔城界约等多次界约,加以承认。 9)1868年(同治七年),约百万平方公里面积之我属邦布哈尔汗国,被俄帝侵并。 10)1876年(光绪二年),原为我属邦浩罕国,约三十五万平方公里面积土地,被俄帝吞并。 11)1881年(光绪七年),自伊犁西南天山之阴,那抹哈勒克山口起至伊犁西北喀尔达止,约二万平方公里国土,俄帝逼清廷订立伊犁条约而丧失。 12)1883年(光绪九年),额尔齐思河及斋桑泊附近,约二万平方公里土地,于俄帝逼订科布多塔尔巴哈台界约而丧失。 13)1895年(光绪二十一年),新疆省极西地区帕米尔地方,约一万余平方公里土地,被俄帝与英国瓜分。 14)1900年,尼古拉二世当政,出兵侵占江东六十四屯(3600平方公里)六千多中国居民被杀。 15)1921(民国十年),俄帝先唆使唐努乌梁海独立,一九四四年(民国三十三年)正式侵并,总面积约十七万平方公里国土。 16)1929年,斯大林当政,苏联红军侵入东北,争夺中东铁路(哈大线),击败中国守军,并占领黑瞎子岛。 17)1944年,斯大林当政,强行将中国唐努乌梁海地区并入苏联,并更名为“图瓦苏维埃社会主义自治共和国”。2001年中俄签订《睦邻友好合作条约》,正式承认唐地为俄领土(条约第六条),17万平方公里土地终归俄人所有。 18)1945年(民国三十四年),俄帝要挟英美订立雅尔塔协定,同年十月外蒙古举行所谓公民投票(苏军亦参加投票)。我政府被迫承认其所谓"独立"。面积有156.6万平方公里。 俄国侵占中国领土,截止1945年,共有588.388万平方公里,占当前中国陆地国土面积的60%,当时大清帝陆地国土三分之一。

政府信息公开申请表

政府信息公开申请表

政府信息公开申请受理告知书 ()第号-受 (申请人姓名或者名称): 你(单位)于年月日通过电子邮件/信函/电报/传真/当面方式提出政府信息公开申请,申请获得 信息。 经审查,你(单位)的申请行为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第二十条规定,本机关予以受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第二十四条,对你(单位)的申请,本机关将: □当场予以答复; □于年月日前作出书面答复。如果本机关在该期限内未能答复,于年月日前作出书面答复。

(机关印章)年月日

政府信息公开告知书 ()第号-告 (申请人姓名或者名称): 本机关于年月日受理了你(单位)提出的政府信息公开申请,具体见《受理政府信息公开申请告知书》()第号。 经查,你(单位)的申请获取的信息属于公开范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第二十一条第一款,本机关将以你(单位)指定的方式/以下方式提供所申请的政府信息:□纸质 □电子邮件 □光盘 □磁盘 □其他方式,具体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第二十七条,本机关将向你(单位)收取实际发生的检索/复制/邮寄/递送费用。请在收到本告知书后,到××××××地点办理缴费等具体手续。 特此告知。 (机关印章) 年月日

政府信息部分公开告知书 ()第号-部告(申请人姓名或者名称): 本机关于年月日受理了你(单位)提出的政府信息公开申请,具体见《受理政府信息公开申请告知书》()第号。 经查,你(单位)的申请获取的信息属于部分公开范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第二十二条,本机关将以你(单位)指定的方式/以下方式提供所申请的政府信息:□纸质 □电子邮件 □光盘 □磁盘 □其他方式,具体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第二十七条,本机关将向你(单位)收取实际发生的检索/复制/邮寄/递送费用。请在收到本告知书后,到××××××地点办理缴费等具体手续。 你(单位)申请获取的政府信息中,有部分内容属于: □国家秘密 □商业秘密 □个人隐私 □法律、法规规定不予公开的其他情形。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第十四条,对于你(单位)申请获取的该部分信息,本机关不予公开。 特此告知。

晚清外交制度研究

分数: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签名: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国近代政治制度史》课程作业 题目:《晚清外交制度研究》 年级:2008级 专业:历史学 姓名:王冰洁 学号:20083830120 时间:2010年12月21日

晚清外交制度研究 【摘要】外交,是指一国与他国之间的交往。外交制度,是为适应外交形势和规范外交行为而设立的制度,包括外交机构、外交方式、外交礼仪等方面的制度。外交制度是国家政治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外交制度的沿革,经历了一个较长的过程。1840年,外国侵略者的大炮轰开了封建中国的大门,从此,中国开始了近代意义的外交活动。随后,总理衙门和外务部的设立,使晚清的外交制度逐渐完善化、系统化。晚清的外交,一方面带有屈辱性,但另一方面,也使中国走向了借鉴和吸收西方及世界各国先进文化的道路。 【关键词】晚清外交总理衙门外务部 【正文】外交制度,简单来说,就是保障一个国家外交活动顺利进行的各种制度。具体来说,包括外交机构、外交使节制度与领事制度、外交官人事制度。中国的近代外交,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始于1840年。鸦片战争的爆发,使封建统治者从“天朝上国”的迷梦中惊醒,也开始被动的处理一些涉外事务。要想了解中国晚清的外交制度,就不得不谈及清朝前期的外交。 一、传统外交制度略述 1840年以前,中国与周边国家始终保持了一种特殊的关系——“宗藩”关系,中国传统的涉外制度是“朝贡”和“理藩”制度。统治者“夷夏”观念浓厚,不屑于同属国或朝贡国进行平等的来往,中国没有进行真正意义上的外交活动的需要,因而在中国传统的国家机构中,也不需要有专职外交机构,对外事务均由礼部和理藩院兼管。礼部大体上掌理同东部和南部国家的事务,理藩院则大致经办同北部和西部国家的事务。清政府和西方国家的交往,仅保持着通商关系,没有经常性的政治交往,只在广州一地特设“十三行”来管理对外贸易,特别是和西方的贸易。因此在中央政权的体制中没有专理同这些国家事务的机构,也都划归礼部和理藩院分管。 可以看出,这一时期中国还没有建立严格意义上的外交制度,没有一个专门的机构,也没有一批专职的官员,而只有一些分散于各机构的部门,职责也比较混杂,外交在这一时期是无足轻重的。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主要是清政府推行“闭关锁国”和盲目自大的政策,把外国视为“蛮夷之国”、“藩属之邦”,自己则以“天朝上国”自居,这也难怪有人说,当时的中国“无所谓外交,理藩而已”。 二、鸦片战争后到总理衙门设立之前的外交 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闭关锁国”的大门,清王朝传统的外交体系受到了致命的冲击。为了应付和西方列强频繁的外交交涉,清政府除了派遣“钦差大臣”去全权处理外交事务外,还专门设立了“五口通商大臣”。此职因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通商口岸而设立,设置于1844年,,先后由两广总督和两江总督兼任。“五口通商大臣”实际上负责着五处口岸的对外事务,是一个兼有外交权力的职务。同时,西方列强也在五口岸委派领事,建领事馆。五口通商大臣的职位和职责在性质上已与礼部和理藩院不同,其职位同西方国家派往中国总管五口岸的公使相对等。清政府设置这个职位,反映出外交体制改变的端倪,但又说明清政府不甘于失败,内心里的“蛮夷”观念仍然根深蒂固,把涉外事务限定在通商之内,而不是政治外交关系。 然而,西方列强并不满足于五口通商,在“修约”要求未满足后,悍然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咸丰帝仓皇逃往热河避难,以奕 为首的留守官员,于1860年设立“抚夷局”,专管对英、法、俄、美等国的外交事

中国中原政权或中央政权与周边政权的关系

中国中原政权或中央政权与周边政权的关系 1、大陆与台湾的关系 ①公元230年三国时期,吴国孙权派卫温率队到达夷洲(台湾),加强了台湾与内地的联系,这是大陆与台湾交往的最早记载。 ②隋朝时。隋炀帝三次派人到流求(台湾),加强了台湾与内地的联系。 ③元朝时。元政府设立澎湖巡检司管理琉球(台湾)和澎湖列岛。台湾正式成为中国版图的一部分,习属于中国中内政权管辖的一部分。 ④1662年,郑成功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台湾回归祖国。郑成功是民族英雄。 ⑤清朝康熙帝派施琅收复台湾,1684年清政府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管辖。 ⑥1885年,清朝刘铭传率军打败法国进攻台湾,清政府设台湾府。刘铭传成为台湾的第一任巡抚(省长) ⑦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签订《马关条约》,日本割占台湾达50年之久。 ⑧1943年,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开罗会议,中美英三国发表《开罗宣言》,承认台湾、澎湖列岛是中国的领土,日本应归还给中国。 ⑨1945年,日本第二次世界大战失败后,台湾再次回到祖国怀抱。 ⑩1949年,国民党蒋介石政府在大陆失败后,逃到台湾,台湾又和祖国大陆分隔。⑾1950年,美国杜鲁门总统命令美国第七舰队开进台湾海峡,阻止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粗爆干涉中国内政。 ⑿当今,台湾少数台独分子公开搞分裂祖的活动,违背海峡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我们要坚决反对分裂,力争实现和平解决台湾问题。 2、中央政权与西藏地区的关系 ①唐朝实行和亲,加强与西藏的关系。唐太宗时,文成公主入藏嫁与松赞干布;唐中宗时,金城公主入藏嫁与尺带珠丹、尺带珠丹上书唐朝皇帝说:吐蕃与唐朝已经“和同为一家”了。两位公主入藏,带去了大量有关生产技术、医药等方面的书籍,促进了吐蕃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 ②唐蕃会盟。823年唐与吐蕃正式结盟并建立会盟碑,至今仍屹立在拉萨大昭寺门前的会盟碑是汉藏两族人民友好交往的历史见证。 ③元朝设政权管理机构。在中央设置宣政院,管理佛教和藏族地区军政事务,西藏正式成为中国领土版图的一部分,成为我国中央政权管辖的一部分。 ④清朝册封宗教首领。顺治帝和康熙帝先后分别对达赖、班禅进行册封,确认他们是藏族的政教首领。 ⑤清朝设置管理机构。清朝雍正皇帝时,设置驻藏大臣,代表中央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 ⑥清朝创立“金奔巴瓶制度”,确定了后世达赖、班禅的继承程序。 ⑦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中国大陆最终实现统一。 3、中央政权与新疆的关系 ①前138年和前119年,汉武帝派张骞通西域(今新疆地区),加强了西域与内地的联系。 ②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府,今新疆天山南北地区正式归中国中央政权管辖的一部分,成为中国版图的一部分。 ③东汉班超经营西域,促进了西域经济的发展与内地及西方地区的友好往来。 ④唐玄宗封回纥(又称回鹘,维吾尔族的祖先)首领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唐朝册封回纥可汗的制度确定下来。

洋务运动时期清政府的外交策略

洋务运动时期清政府的外交策略 摘要 洋务运动时期清政府逐渐接受西方近代殖民外交机制,在被迫接受西方侵略事实同时接受西方近代国际公法观念,和戎外交和平解决中外问题,同时利用列强之间的矛盾“以夷制夷”,虽说有一定效用,但总的来说这段时期的外交是妥协屈辱的。 关键词 洋务运动;国家公法;和戎;以夷制夷 “合地球东南西溯九万里,胥聚于中国,此三千余年一大变局也。”清朝被迫放弃传统的宗藩体制融入世界殖民主义体系当中。为维持清朝统治,阻止列强新的攫取、侵犯而又维持中外和平局面对内进行了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对外提出并实施了一系列外交策略。本文就洋务运动期间的清朝所采取的一系列维护和局之策进行简单分析。 一、逐渐接受西方近代国际法意识,据理力争 逐步接受西方近代外交观念以及国际意识。 首先是对传统天下观的改变。随着西方近代自然科学的传入,国内出现不少重新认识世界和评价中国在整个世界中的地位的言论,尤以洋务派为代表。王韬提到“苟有礼也,夷可进为华;苟无礼也,华则变为夷。岂可沾沾自大,厚己以薄人哉”的思想,实际上否定了中国文化至上的传统“夷夏”观。封建外交思想的藩篱逐渐被打破,近代的国际意识逐步萌生。 其次是西方国际法的应用,在新的世界潮流和时代精神的冲击下,国内逐渐接受了更多的近代西方外交观念,最明显的是接受万国公法作为处理国际间关系的准则,产生国家主权观念和争取国家主权平等的思想。清廷内部不少官僚尤其是洋务派开始认识到西方列强加给中国的一系列不平等性质的的条约,痛切地揭露了这些条约对中国的危害。奕等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就曾声称“凡条约所不载者,彼即多方要挟,无不以理坚拒”。 第三,洋务派主张自立――培养外交人才。洋务派代表之一奕提议:“上下一心,内外一心,局中局外一心,坚苦贞定,且历之永久之心,人人皆洞悉底蕴,力是讲求,为实在可以自立之计,为实在能御外患之计,庶几自强有实,而外侮潜消。”而后便提出了练兵、简器、设厂、筹响、用人、持久等六项,促使政府开始重视外交,致力于培养外交人才。1862年6月开办了“同文馆”,设英、法、俄文三个班,随后又增加了算学、天文、地理、万国公法、医学等课程。不仅培养了科学技术人才,还培养了中国第一批外语和外交人才,从同文馆毕业的学生中有二十八人后来做了驻外公使一级的外交官。从此清政府的外交有了起色。虽然这一时期清政府的外交以妥协为主,但毕竟开始接受西方近代国际法观念,表现出对世界潮流和时代精神的体认,或多或少维护了部分利益。 二、和戎妥协,适当备战 两次鸦片战争失败,中国被迫放弃闭关自治,清政府内部许多官员开始思考中西两种不同体制,洋务派代表奕、李鸿章等主张“外须和戎”,而顽固派等企图以刀剑抵挡西方枪炮,最终经过争辩,清廷最高统治者慈禧太后接受了洋务派主张。但是在和戎的背后,也相应作出备战,取得一些积极效果。 洋务派主要代表人物李鸿章等曾说过:“夫南宋以后,士大夫不甚知兵,无事则矜愤言战,一败则懦言和,浮议喧嚣,终至覆灭。……虚骄务名者恒败,坚忍多略者恒胜”,建议忍辱以维持和局。当然这种和平外交并不等同于屈辱投降,一定程度上取得一定效果,为国内变法图强创造暂时稳定的国际环境,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忽略了资本主义殖民掠夺的本性,对西方列强谋求经济扩张和政治控制的危害性估计不足,从近代争取民族独立斗争角度分析,这无疑是一种妥协软弱的思想。近代中国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两大目标的实现都有赖于近代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面对19世纪中后期一个矛盾的时期,这种方针注定失败。

政府信息公开申请书

[25]政府信息公开申请书(范本)《政府信息公开申请书》(范本) 作者:成杰律师,2016年9月14日。 声明:严禁抄袭,侵权必究。 政府信息公开包括主动公开和申请公开。关于政府信息申请公开,国务院《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施行若干问题的意见》、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政府信息公开行政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均有相关规定。根据相关规定和律师文书写作的基本原理,成杰律师制作《政府信息公开申请书(范本)》,请予批评指正。 《政府信息公开申请书》主要包括以下方面,按照次序逐项说明。 (一)申请人。姓名或名称,联系方式。公民个人则需要居民身份证上的完整信息。法人或其他组织则需要单位的名称、住所地,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的姓名,任职。联系方式一般指“有效送达地址”,包括:收件人姓名、收件单位、通讯地址、联系电话。 (二)申请公开信息的内容描述。申请公开的范围是整个申请书的核心,法律原文是“申请公开的政府信息的内容描述”。该项属于一般申请书的“申请事项”,类似起诉状的“诉讼请

求”。关于政府信息公开的具体内容,相关法律对此作了详细规定。 (三)所需信息的用途。该项指申请政府信息公开的直接目的,可以并入第(六)项的“申请理由(申请信息公开的背景)”。成杰律师认为,对于所需信息的用途,只能概括性陈述或适当展开,申请书中不能十分详细或完整披露。当然其间接目的,可以为了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等,其道理不说自明。至于政府信息公开与行政诉讼之间的法律关系,非本文所旨。(四)申请公开信息的形式要求。该项本质上可以归集于申请书的请求事项。法律原文是“行政机关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应当按照申请人要求的形式予以提供;无法按照申请人要求的形式提供的,可以通过安排申请人查阅相关资料、提供复制件或者其他适当形式提供”。复印件、打印件、手抄件、扫描件、传真件、电子邮件、复印或打印后加盖公章,等等。根据对等原则,对于书面申请,作者建议所需信息的提供方式是复印或打印后加盖公章。 (五)所需信息的转递方式。严格说来,该项不必单列,可以并入第(四)项的“申请公开信息的形式要求”。自行领取、邮寄(挂号信、特快专递)、数据电文(电子邮件、传真等),等等。该项本质上是申请人对收件方式的书面确认。根据对等原则,对于正式的书面申请,作者建议收件方式为邮寄。

清政府,我想对你说

清政府,我想对你说 清政府,你是中国近代史上最灰暗的一页。不管你有康乾盛世、亦或雍正王朝,这都掩盖不了你闭关锁国给华夏大地所带来的伤痛与噩梦。 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1856年第二次鸦片战争;1883年中法战争;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带来了耻辱,战争带来了烧杀,战争带来了荒芜。清政府,你保护不了辛勤劳作的子民;你保护不了壮丽山河的完整;你保护不了宫阙的华美绝伦。清政府,你真的好无能。 清政府,你曾自诩:我大清是铜墙铁壁、有金戈铁马。殊不知,西方列强有洋枪洋炮、轮船利箭。你不仅夜郎自大,而且得意忘形。你不知道天外有天,世外有世。当西方列强崇尚科学,发展国力之时,你还在八股取士,封禅膜拜。当西方列强跨海游洋,殖民掠夺之时,你却在搜刮民脂民膏,大办庆生宴席。西方列强是新学校,你是旧私塾;西方列强种田用机车,你耕种用牲畜;西方列强机械织布,你手工纺织;西方列强坐车游乐,你交通驾马。你不借鉴别人的技术,也不仿效别人的教育。一味的自给自足、自力更生。

但时间不等人。你在慢慢落后,你在渐渐落伍。落后预示这什么,落后就要挨打。 清政府,你的将帅贪财好色;你的士兵抽烟赌牌。金钱迷惑了他们的心智;大烟侵蚀了他们的躯体。你挨打的时候他们会冲锋陷阵吗?不能。他们只会三妻四妾的享乐;山珍海味的饕餮;东南西北的游玩;金银玉石的贪占。帝心中无国,官心中无民,兵心中无战,这样的国家必将国将不国。也难怪弹丸之地的东瀛也来弹你的杏核。 一个昏庸的皇帝不会也不能繁荣一个国家。一个昏庸的王朝却能给一个国家带来无边的痛苦和无尽的灾难。 清政府,你不仅不能救民于水火,还会置民于水火,且越陷越深。历史证明:不为人民谋生存、谋发展、谋进步、谋幸福的政府,迟早会被人民推翻。 初一:陈作章,山东省临沂市第四中学西城校区

政府信息公开申请表

政府信息公开申请表 申请人信息公民 姓名工作单位 证件名称证件号码 联系电话邮政编码 联系地址传真 电子信箱 法人或 其他 组织 名称 法人代表 联系人 姓名联系人 电话 联系地址邮编 电子邮箱传真 所需信息情况所需信息的 内容描述 所需信息的指 定提供载体形 式(可多选) □纸质□电子邮件□光盘□磁盘 □若本机关无法按照指定方式提供所需信息,也 可接受其他方式 选填部分 所需信息的名称 所需信息的索引号 所需信息的用途 是否申请减免费用 □不申请 □申请。请提供相关证明 获取信息的方式(可多选) □自行领取 □邮寄 □快递 □电子邮件 □传真

政府信息公开申请受理告知书 ()第号-受 (申请人姓名或者名称): 你(单位)于年月日通过电子邮件/信函/电报/传真/当面方式提出政府信息公开申请,申请获得 信息。 经审查,你(单位)的申请行为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第二十条规定,本机关予以受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第二十四条,对你(单位)的申请,本机关将: □当场予以答复; □于年月日前作出书面答复。如果本机关在该期限内未能答复,于年月日前作出书面答复。 (机关印章) 年月日

政府信息公开告知书 ()第号-告 (申请人姓名或者名称): 本机关于年月日受理了你(单位)提出的政府信息公开申请,具体见《受理政府信息公开申请告知书》()第号。 经查,你(单位)的申请获取的信息属于公开范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第二十一条第一款,本机关将以你(单位)指定的方式/以下方式提供所申请的政府信息:□纸质 □电子邮件 □光盘 □磁盘 □其他方式,具体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第二十七条,本机关将向你(单位)收取实际发生的检索/复制/邮寄/递送费用。请在收到本告知书后,到××××××地点办理缴费等具体手续。 特此告知。 (机关印章) 年月日

全盛时期的中国清朝 实力能排到世界第几

全盛时期的中国清朝实力能排到世界第几 原标题:全盛时期的中国清朝实力能排到世界第几阎崇年说康熙是中国历史上盛世之一,他的根据是当时资本主义开始没多久,而美国还没出现等。并说当时清朝GDP 是世界第一等,并说当时的八旗兵是世界上最强的一支骑兵,用了很多其所谓的证据来说明康熙时期中国在世界上是数一数二的,还说什么康熙时期的清朝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顶峰,屹立东方之类的。清朝到底是不是封建社会我在另一个帖子已经说过了。当就比国家实力来讲,清朝在当时世界最多也就是个二流的国家,甚至连二流都不够。尽管当时西方世界的资本主义刚刚开始没多久。1,陆军军事力量就跟沙俄比较吧,相信大家都知道沙俄几百个盗匪兵就抵抗住清朝的几千八旗兵(有资料说是15000人)的进攻,几十年清朝从来没有真正清除过盗匪兵。最后的雅克萨之战更是清朝以十倍乃至20倍的人并且配备了大将军炮(此炮并不比沙俄盗匪兵的火炮差,相反在射程上反而比盗匪兵的跑更远)久攻不下,最后靠着最原始的围困令对方粮尽弹绝才勉强将城堡攻克。同时雅克萨城是一个沙俄匆忙建立的城堡并不坚固!!这一次战争之后,清朝跟沙俄谈判,此时的沙俄不仅在西方跟欧洲当时的军事较强国瑞典在大战,而且沙俄西伯利亚地区的蒙古人才反抗,就这样有利

的情况下,清朝还是畏惧沙俄盗匪兵的战斗力,通过割让贝加尔湖流域的土地换取了和平,同时将黑龙江入海口附近的尼布楚变成代议地区,这为沙俄后来的入侵埋下了伏笔——尽管即使没有这个沙俄照样入侵,但是有了这个沙俄就会对黑龙江出海口感兴趣,入侵欲望更加强烈。沙俄盗匪兵是由流氓、土匪、囚犯、探险家等组成的,盗匪兵的军事实力在沙俄最多是2流,沙俄一流的军队在欧洲。而沙俄一流的军队战斗力比起当时的欧洲强国显然差了不值一档次,沙俄在欧洲往往是靠着人多跟瑞典等军事强国对抗,并且就这样沙俄在彼得一世改革前基本上是败多胜少。由此以比较可以看出如果当时欧洲的军事强国的军事力量是一流的话,那么沙俄国内一流部队最多也就是二流,而沙俄盗匪兵最多也就是三流。那么清朝的所谓八旗精锐呢?最多也就是4-5流。可见清朝自以为强大的陆军实力在世界根本就不入流。有人说了既然不入流怎么能入关呢?难道说明朝汉人军事力量 更差劲。其实不是这样的,首先明朝政府是一个人对抗多个人:满清+李自成+张献忠+地方军阀,明朝的军事力量在抗倭援朝中消耗了相当一部分精锐,在后来努尔哈赤在萨尔浒之战中利用了明朝将领的战略失误灭了一部分精锐。大多数明朝军精锐是被李自成和张献忠的农民军靠着数量给 消耗掉的,更有一部分是被相互扯皮导致了投奔满清的汉奸军产生。至于洪承畴和皇太极的最后一战,更是由于明朝中

我国中央政权与地方政权的关系

2011年12月 学术探讨 浅议我国中央政权与地方政权的关系 文/黄晓晗 摘 要:对于中央政权的牢牢把握,历来是各个国家和执政党的首要任务。建国以来,我国中央与地方的关系经历了多次调整,由集权到放权,到再次集权,又到有步骤的下放权力。改革开放以来,全国经济发展取得显著成就;但央地之间的矛盾也随之出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实现中央与地方的协调发展,对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地方政权;中央政权;关系 中图分类号:D0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117(2011)12-0339-01 一、当代社会的中央政权与地方政权 中国自秦朝以来就是单一制国家,实行中央集权制度。中央集权是相对于地方分权而言,它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有利于国家统一和经济发展,也有利于民族融合;但另一方面中央高度集权,忽略了地方的发展,从而对经济,政治,文化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对于中央大权的牢牢掌控,自古就被君王视为第一要务,发展到今天,这是历史的延续。只要国家存在,就会存在地方和中央的权力分配问题,并且各国都会根据自己的国情采用不同的解决办法,所以到目前为止仍没有一个统一的模式。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始终会处于不断调整之中。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中央与地方的关系经历了多次调整,由建国初期的中央高度集权,到20世纪50年代末70年代初的放权又收权,再到改革开放以后的逐步下放权利,有步骤的扩大地方自主权,中央与地方关系随着经济的发展变化在不同阶段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改革开放以来,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总结以往的经验教训,既合理分权又维护中央权威,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国家结构形式理论。首先,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的权利,确保地方充分发挥积极性。其次,强调在向地方分权的同时要维护中央权威。再次,主张用制度建设调整中央与地方关系。通过这些改革和实践,地方获得了更多的自主权,充分调动了地方的积极主动性,改革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也取得了实质性进展。但是,在放权的过程中,由于财政体制改革的不到位,导致中央政府财力不断下降,而地方政府财力不断扩大,形成“弱中央,强地方”的局面,中央与地方的矛盾也随之出现。 二、中央与地方之间存在的矛盾及解决方法 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关系实质上是国家利益与地方利益的关系,同时也是一种权利的分配关系。在中央与地方关系协调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两方面,一是中央权力过于集中,这就会导致地方没有主动权,发展失去活力。二是地方过度分权,必然会导致中央不能有效统领地方,地方权力的分散也是地区发展不均衡,贫富差距逐渐拉大的重要原因。 具体来说,中央高度集权的状况依然存在,尽管这些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进步,地方政府的自主权逐渐扩大,但中央高度集权的模式并没有发生明显变化。地方分权仍然是相对于中央的高度控制来说,地方的被动地位也没有改变,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关系没有受到完善的法律和制度的规范,双方的权利并没有明确的划分。 另一方面,中央与地方之间的矛盾表现在地方保护主义现象,由于中央与地方之间的权限划分没有明确的法律规范,因此在中央向地方下放权利的过程中,就会出现那些原本属于中央统一控制的权利下拨给了地方,中央权利的弱化,导致宏观调控失去作用,而一些地方政府为了本地方的利益,违法乱纪,画地为牢,导致地方保护主义的滋生。 就如何协调中央政权与地方政权的关系,实现两者和谐发展,毛泽东的《论十大关系》中曾指出:“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也是一个矛盾。解决这个矛盾,目前要注意的是,应当在巩固中央统一领导的前提下,扩大一点地方的权力,给地方更多的独立性,让地方办更多的事情……我们的国家这样大,人口这样多,情况这样复杂,有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比只有一个积极性好得多。”就我国而言,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首先,中央与地方关系的调整必须从我国国情出发,坚持在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的前提下实现中央与地方的合作发展。 其次,要充分发挥中央与地方两个“中心”的作用,中央政府是实现国家统一,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的主体,地方政府则是重要组成部分,有力的保障。最根本的是要处理好国家利益和地方利益,整体利益和局部利益的关系。 再次,实现中央与地方关系的法制化,当前我国中央与地方的事权财权划分缺乏明文规定,中央政府的收权与放权也缺乏法律依据,因此,中央与地方关系只有实现规范化,法制化,制度化,才能使中央与地方的职权划分更加合理完善。 第四,要健全和完善对地方权利的监督,如果对地方权利的监督和制约不力,就会出现权利被滥用的危险,继而导致地方保护主义的滋生。因此,要健全和完善地方的权利监控体系。 三、中央与地方政权和谐发展的意义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放权与收权,不是相互对立的,而是辩证的关系,都产生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又在这一实践过程中得到统一。实现我国中央与地方的和谐发展,对于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以及经济发展都有重要的意义。首先,实现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和谐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其次,实现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和谐发展,是打造新型服务型政府的需要。再次,实现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和谐发展,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稳定发展的基础。第四,实现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和谐发展,是对长期以来吸取其他国家处理中央与地方关系历史经验的总结。第五,实现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和谐发展,也是我国缩小地方贫富差距,早日实现共同富裕的有力保障。 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的模式将会成为总的发展趋势。我国处理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具体实践以及借鉴其他国家的具体经验告诉我们,中央与地方两者之间并不是矛盾的,应该是合作的关系,因此实行中央必要集权与地方适度分权相结合将是我们的最佳选择。建国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关系始终处于微妙的变化之中。要在保证中央权威的前提下,从高度中央集权走向适度地方分权,建立中央与地方互助合作的新型体制,在新的形式下不断完善和发展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作者简介:黄晓晗(1986.02— ),河北大学政法学院09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研究生,研究方向是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方法。 参考文献: [1]毛泽东文集(第7卷)[M].人民出版社,1999年. [2]薄贵利.中央与地方关系研究[M].吉林大学出版社,1991年. [3]夏丽华.60年来中央与地方关系演进特点与当前的改革问题[J].郑州大学学报,2009年9月第5期. 2011.12 339

晚清外交的困境

晚清外交的困境:“我的老师正是我的敌人” 【摘要】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义和团运动这三次大规模的“救国救民”运动,前两次是向西方学习,而后者则逆之而行。这些都没有真正实现了“救国救民”的目标,其深层原因在于“我的老师正是我的敌人”的内在困境,对晚清而言这是必然的。 【关键词】救国救民运动近代化逻辑困境 一、近代中国与西方:师生关系的困局 蒋廷黻fú先生在《中国近代史》(大纲)开宗明义指出:“我们研究我民族的近代史必须了解我们近代邦交是我们的大困难,也是我们的大机会”。中华民族要有“光明的前途”必须学习“西方的近代化”,从这个意义上说,列强既是近代中国的最大“敌人”,也是中国近代化的“老师”。因此,表现为目标与手段关系的“抵御外侮”与“学习西方”,其实存在深层的逻辑困境,即“我的老师正是我的敌人”,晚清外交正是在此逻辑困境中不断求索的过程。 蒋廷黻概括了中国近代史上的四次“救国救民运动”:“自强运动”(洋务运动)、“康有为领导的变法”(戊戌变法)、“拳匪运动”(义和团运动)以及孙中山的“三民主义”、“革命方略”(辛亥革命)。笔者通过分析晚清“救国救民运动”的努力以及最后失败,认为这是在“我的老师是我的敌人”逻辑困境中的无出路。 二、三次“救国救民运动”的努力与失败 蒋廷黻对林则徐评价不高,甚至认为林被罢黜,是他的终身之大幸事而中国国运之大不幸,因为“林不去,则必战,战则必败,败则他的声名或与叶名琛相等。但林败则中国会速和,速和则损失可减少,是中国的维新或可提早二十年”。维新提前二十年或许有可能,但这一提前也会导致“我的老师正是我的敌人”的困境提前到来,而晚清政府并没有认识到这样的困境,更遑论走出困境了。从三次“救国救民运动”中可认识清政府在这一困境中的作为。 1.洋务运动与开明官僚的努力 中国从鸦片战争以后就已经开始“睁眼看世界”,还提出了“以夷制夷”,但直到19世纪六七十年代以后,中国才开始真正向西方学习。慈禧太后在成功发动政变并掌权后重用奕 等具有“外视”眼光的官员,也成全了他作为洋务运动倡导人之一。 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作为相对开明的官僚,奕 深刻地感受到了向西方学习的重要性与紧迫性。在“自强”的号召下,晚清首先迈开了军事近代化的步伐,创办海军、训练新军,是在“器物”层面上向学习。这可说是中国近代第一个救国救民的方案。笔者认为,不管怎么说,清朝这些非守旧官员在列强看来都是一些了不起的人物,他们甚至对他们寄予厚望。然而,在甲午中日战争中的惨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的失败。 2.戊戌变法与知识分子的努力 甲午中日战争中的惨败极大地刺激了那个时代脆弱而又极易兴奋的知识分子的神经。怀着对往昔中国的自豪以及对现世中国的自卑,他们在“救亡图存”的号召下,竟然很快掀起了“改革政治制度”的风潮。可惜,剧烈变法并非统治阶级所能承受。一身三任的康有为,只能说是个杰出的宣传家,事实证明他仍不是真正的思想家和政治家——他们本可争取当时还在观望的慈禧太后的好感,他们却操

近现代历史时期的中国政府

近现代历史时期的中国政府 任民 【政权顺序版】 近代时期【清政府】 (古代-1840年-1912年2月12日)(合法政府) 国家名称:大清帝国 中央政府:清政府 国家元首: 爱新觉罗·旻宁(道光皇帝)1820年-1850年 爱新觉罗·奕詝(咸丰皇帝)1850年-1861年 爱新觉罗·载淳(同治皇帝)1861年-1875年 爱新觉罗·载湉(光绪皇帝)1875年-1908年 爱新觉罗·溥仪(宣统皇帝)1908年-1912年2月12日 首都:北京 国歌:《普天乐》(1880年出现,非官方,代国歌) 《李中堂乐》(1896年出现,非官方,代国歌) 《颂龙旗》(1906年出现,大清陆军军歌,非官方,代国歌) 《巩金瓯》(1911年出现,正式国歌) 国旗:三角黄龙旗(1862年出现) 黄龙旗(1888年改“黄底蓝龙戏红珠图” 即黄龙旗为国旗) 近代时期【太平天国】 (1851年1月11日-1864年7月) 国号:太平天国

中央政府:太平天国政府 国家元首:洪秀全(天王) 首都:天京(南京) 辛亥革命时期【湖北军政府】 (1911年10月11日-1912年1月1日) 国号:中华民国 地方政府:中华民国军政府鄂军都督府(即中华民国湖北军政府) 驻地:武昌 地方元首:黎元洪(都督) 军旗:铁血十八星旗 辛亥革命时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1912年1月1日-1913年10月6日)(合法政府) 国家名称:中华民国 中央政府: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国家元首: 孙中山(临时大总统)1912年1月1日-1912年4月1日 袁世凯(临时大总统)1912年3月10日-1913年10月6日首都:南京(临时首都),1912年3月迁至北京 国歌:《五旗共和歌》(临时国歌) 《卿云歌》(1913年出现,临时国歌) 国旗:红黄蓝白黑“五色旗” 【北洋政府】 (1913年10月6日-1928年6月3日)(合法政府) 国家名称:中华民国 中央政府:中华民国政府

政府信息公开申请书

格式一:桥梁工程预算等信息公开申请书 政府信息公开申请书 申请人:姓名,性别,民族,年月日出生,住址:省市区路小区号楼单元室。联系电话: 被申请人:单位名称,住所 地:省市区路号座层。法定代表人:,职务: 联系电话: 申请公开事项: 1、洛阳凌波大桥的工程预算和实际造价; 2、洛阳凌波大桥两个桥塔以及所有关于斜拉式设计、建设、安装的工程预算和实际造价; 3、洛阳凌波大桥是否属于桥梁结构体系意义上的斜拉式桥梁; 4、洛阳凌波大桥斜拉式设计、建设、安装是桥梁必须的承重结构还是装饰物; 5、洛阳凌波大桥斜拉式设计作为重大建设事项,该决策过程中采用何种形式公开征求过有关方面意见。 事实与理由: 首先,洛阳凌波大桥属于洛阳重大交通建设项目,相关招投标情况和批准、实施情况依据《洛阳市交通局政府信息公开指南》本来就应当由贵局主动公开的公开信息。但是,包括申请人在内的广大市民均看不到相关信息依法公开。其次,多

家媒体和社会公众对洛阳凌波大桥的建设一直保持高度关注,该工程是一项民心工程。 再次,贵局在多家媒体高调宣传洛阳凌波大桥是洛阳首座双塔双索面斜拉式大桥,开创了洛阳桥梁建设的新形势!而包括申请人在内社会公众实际到现场考察,看到的桥梁现状和宣传似乎有出入。斜拉桥又称斜张桥,是将主梁用许多拉索直接拉在桥塔上的一种桥梁,是由承压的塔,受拉的索和承受弯的梁体组合起来的一种结构体系。其可看做是拉索代替支墩的多跨性支撑连续梁。其可看作是拉索代替起支墩的多跨弹性支承连续梁。其可使梁体内弯距减小,降低建筑高度,减轻了结构重量,节省了材料。斜拉桥由索塔、主梁、斜拉锁组成。 而洛阳凌波大桥是在已经完全具备通车能力的支墩基础上,(实际上洛阳凌波大桥也是在已经通车的情况下,加装的拉索和桥塔)在原来钢杆上新焊接的链接构件,制作出来的拉索和桥塔! 为明确基本事实,消除社会公众误解,请贵局依法公开相关信息。 此致 申请人(签名或盖章): 年月日格式二:征地信息公开申请书 政府信息公开申请书

清朝中央外交体制的演进

教材辅导 高三综合66 清朝中央外交体制的演进 聂佳辉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其中央外交体制经历了礼部和理藩院、总理衙门、外务部3个阶段的演进。 一、礼部和理藩院 清朝立国之初,中央负责有关外交事宜的机构是礼部和理藩院。礼部成立于1631年,其内部组织结构基本上沿袭明代,主管朝廷重要典礼(如祭天地、祭祖先等)、科举考试、接待外国来宾,类似于现代的教育部和外交部礼宾司。礼部下设仪制清吏、祠祭清吏、主客清吏、精膳清吏四司。 理藩院成立于1638年,清朝首创,是主管蒙古、西藏、新疆等少数民族地区事务的中央机构,兼办对俄外交事务,但由于清政府长期推行闭关锁国的外交政策,因此理藩院也不是专门的外交机构,管理对外事物只是其部分职责或兼职。而且,长期以来清政府把外国视为蛮夷之邦、藩属之国,以天朝上国自居,这时期的清朝对外关系完全是宗主国与藩属之邦之间不平等的交往,因此作为兼管外交的中央机构礼部和理藩院也只不过是一个管理藩属之国、接待贡使的机构。所以,当时的中国无所谓外交,理藩而已。 二、总理衙门 鸦片战争后,随着《南京条约》的签订,清政府设立了五口通商大臣,作为临时性的非专门外交机构,由地方总督兼任。对外交涉则由通商大臣或地方总督办理,然后由军机处、皇帝批准,外国使节不得进入北京。第二次鸦片战争后,随着《北京条约》的签订,外国公使进京,外交事务日益增多,外国侵略者对清政府的原有外交体制很不满,要求清政府设立专门的外交机构,由政府要员直接和他们进行交涉。加上在与外国侵略者交涉过程中,奕等洋务 派华夷观念的改变,他们从维护清朝统治的需要出发,请求咸丰帝设立专门负责办理外交事务的中央机构。 为了应对这一局面,咸丰帝奏准了奕的请求。1861年1月20日,在北京东堂子胡同的一个铁钱局旧址内,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专门的外交机构总理各国事务的衙门宣告成立,简称为总理衙门、总署或译署。这是一个有别于礼部和理藩院,又有别于系统、完整的外交部的过渡性外交机构。总理衙门的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