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可重构系统概述

可重构系统概述

可重构系统概述
可重构系统概述

AMS制造系统-习题答案

1.什么事产品全生命周期,包括哪些阶段? 答:产品全生命周期是指一个产品从构想到出生、从报废到再生产的全过程。它可分为六个阶段:产品计划、产品设计、产品制造、产品销售、产品使用和产品报废(包括处理与再制造)。 2.我国制造业的问题 (1)制造系统的问题:1)劳动生产率及增加值率低;2)处于全球产业链的低端;3)技术创新能力十分薄弱;4)制造业的结构不尽合理 (2)制造模式的问题:1)企业体制的不适应;2)经济理念的不适应;3)生产管理手段的不适应;4)企业组织结构的不适应 (3)制造技术的问题:1)设计技术;2)制造工艺与装备;3)制造过程自动化 3.先进制造系统的定义是什么? 答:先进制造系统是指在时间、质量、成本、服务和环境诸方面很好地满足市场需求,采用了先进制造技术和先进制造模式,协调运行,获取系统资源投入的最大增值,具有良好社会效益,达到整体最优的制造系统。 4、什么是先进制造模式? 答:是应用先进制造技术的生产组织和技术系统的形态和运作的方式。它是以获取生产有效性为首要目标,以制造资源快速有效集成为基本原则,以人-组织-技术相结合为实施途径,使制造系统获得精益、敏捷、优质与高效的特征,以适应市场变化对时间、质量、成本、服务和环境的新要求。 5、工业工程师在生产领域能解决那些问题? 答:1)研究方法改进和工作测定的企业微观诊断技术;2)人因工程;3)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技术;3)质量管理与质量工程技术;4)成本控制技术;5)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的技术. 1.比较推动式生产与拉动式生产方式有何区别? 推动式生产是由前一工作岗位的任务驱动后一工作岗位的任务,而拉动式生产是用后一岗位的任务来拉动前一岗位的工作。 2.你认为企业及制造系统的制造过程有几种运动流?为什么? 物料流:与三运动流比较,企业级的物料流包含了单元级的物料流和能量流。 信息流:是指制造系统与环境和系统内部各单元间传递与交换各种数据、情报和知识的运动过程。 资金流:又称为价值流。物料是有价值的,物料的流动引发资金的流动。 工作流:是指制造系统中有关人员的安排、技术的组织与分布等业务活动。决定了各种流的流速和流量。 3、制造系统的决策属性有哪些? 1.AMS的决策模型 2.AMS的时间属性与生产率 3.AMS的质量属性与质量管理 4.AMS的服务属性与顾客满意度 5.AMS的成本属性与经济性 6.AMS的环境属性与科学发展观。 4、制造系统的质量系统包括哪些子系统? 质量策划:质量目标、实现过程和相关资源 质量控制:满足质量要求 质量保证:质量信任 质量改进:增强质量能力 5、MRP与MRPⅡ与ERP的功能有何差异? MRPⅡ:Manufacturing Resource Planning MRP:Material Requirement Planning MRP现在只是MRPⅡ中的一个子系统。MRPⅡ可以精确的编制企业生产计划、供应计划、

可重构系统原型设计及动态重构技术实现

可重构系统原型设计及动态重构技术实现 可重构计算具有应用灵活、性能高、功耗低、成本低等优势。动态重构技术作为可重构计算的配置方法,具有配置方法灵活、耗时短、任务实时响应能力强等特点。文章首先提出了可重构系统原型的设计思路,并着重分析了可重构计算单元、存储单元、可重构管理单元等关键模块的设计理念。然后分析了动态配置技术的实现原理,并且基于可编程逻辑阵列,搭建了“嵌入式处理器+总线+可重构计算单元”的硬件系统,并实现了两种图像处理IP核的动态配置。 标签:可重构计算;系统原型;动态配置技术 引言 可重构系统一般由主处理器耦合一组可重构的硬件部件,处理器负责任务的调度,而可重构的硬件部件负责执行算法[1]。可重构架构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不同粗细粒度的架构研究、处理单元结构研究、处理单元的互联方式研究、新型存储结构研究等。可重构系统的重构方法主要包含两大类:静态重构技术、动态重构技术。静态重构需要整个系统复位,往往需要断电重启;动态重构技术是在系统不断电的情况下,可以完成对指定计算资源、逻辑资源的模块级或电路级重构,具有功能实时切换、资源可复用等优势。 动态重构技术作为一种计算系统的新型配置设计思路,从传统的追求计算资源“大而全”,向追求资源的利用率转变。与传统的静态配置或完全配置方法相比,动态重构技术无需对所有计算资源重构,可以有选择性的进行重构资源加载,一方面,能够保证系统在其他单元正常工作的同时,根据待处理任务需求及数据特点完成自适应配置,保证了对逻辑资源的时分复用;另一方面,能够大大缩短功能切换单元的配置时间,保证任务的无缝对接及实时处理。 文章组织结构如下:首先提出了可重构系统原型的设计思路,从可重构计算单元、存储单元、可重构控制单元等多个方面做了细化阐述;然后分析了动态配置技术的实现原理,并基于Xilinx开发平台,搭建了“嵌入式处理器+可重构计算单元”的验证系统,实现了粗化、细化两种边缘提取IP核的动态配置;最后对试验结果进行评估。 1 可重构计算系统架构设计方案 可重构计算原型系统的体系架构采用RISC架构通用处理器(CPU)、可重构控制单元、可重构计算阵列、可重构I/O接口和存储系统等部分组成。CPU与可重构计算阵列之间为并行处理关系。从系统设计复杂度和灵活度考虑,两者采用总线结构耦合。因此,在系统平台架构中,通用处理器、计算单元和接口单元之间采用总线连接方式。其系统架构见图1。 系统变换形态流程如下:系统进行计算功能变换时,通用处理器向可重构控

一种高档FPGA可重构配置方法

一种高档FPGA可重构配置方法 基于软件无线电的某机载多模式导航接收机能较好地解决导航体制不兼容 对飞行保障区域的限制,但由于各体制信号差异较大,各自实现其硬件将相当 庞大,若对本系统中数字信号处理的核心FPGA 芯片使用可重构的配置方法, 将导航接收机的多种模式以时分复用的方式得以实现,可以重复利用FPGA 的 硬件资源,达到了缩小体积,减小功耗,增加灵活性和降低系统硬件复杂程度 等目的。本系统中的核心器件是新一代高档FPGA,适合于计算量大的数字信 号处理,包含实现数字信号处理的DSP 块、数字锁相环、硬件乘法器以及各 种接口等多项技术,支持远程更新,但其配置数据大,实现较为复杂。采用 CPLD+FLASH 方案,有效的解决了这一问题。 1 FPGA 及其可重构技术简介 现代高速度FPGA 运行时需将其配置数据加载到内部SDRAM 中,改变SDRAM 里面的数据,可使FPGA 实现不同的功能,即所谓的可重构技术。可 重构技术包括静态系统重构和动态系统重构[1]。在FPGA 处于工作状态时对 其部分配置数据进行更改称为动态配置,否则称为静态配置。由于本系统在工 作时需要改变整个FPGA 功能,所以采用静态配置。这种配置是完全的,它对 整个FPGA 的功能、参数完全更改,而且其引脚功能也被更改。系统的关键部 件为一片高档密度FPGA EP2S30,其要求的一次配置数据达1.205MBytes,故 其配置采用“Flash存储器+CPLD 主控器”的方案。EP2S30 支持5 种配置方案, 即AS(Active Serial)模式、PS(PassiveSerial)模式、FPP(FastPassive Parallel)模式、PPA(Passive parallel Asynchronous)模式和JTAG 配置模式等。为缩短配置时间, 本系统采用FPP 模式,配置数据不压缩,使各配置数据长度一致,以便于分配 Flash 存储空间,且只需要同数据率相同的时钟信号[2]。 2 可重构系统硬件 设计 2.1 芯片介绍 2.1.1 FPGA 芯片采用Altera 公司StratixⅡ系列FPGA,具

可重构制造装备与应用

可重构制造装备及应用 王志坚 冯雄峰 中国科学院宁波工业技术研究院 宁波 315201 摘要 可重构制造装备技术是一种支持可持续发展的技术,是企业实施绿色制造的关键技术和方法之一。中科院宁波工业技术研究院先进制造所在这一领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本文阐述了可重构制造装备工作的基本原理、结构和分类,总结了国内外关于可重构制造装备的研究现状,并对可重构制造装备的最新动态及未来发展作了展望。 关键词:可重构制造装备 夹具 模具 低成本制造 1 可重构制造装备基本原理与特征 1.1基本原理 可重构成形模的概念如图1所示,它由几百个甚至一、二千个左右的高度方向可以调节的单元体组成,因此它是形状可变的。不同的可重构模具,有不同的可重构单元形状及其调控和夹紧方式。根据不同的产品模型,通过计算机控制各可调单元体的高度,形成相应的产品形状,再对其表面进行处理得到成型面,并以此实现任意曲面形状板类零件的快速成形。这一方法既能省去大量的模具制造费用,又能同时解决单件、小批量零件的生产问题。 图1 可重构模具概念 [1] 1.2结构组成 可重构装备的基本结构由5部分组成[1]:可重构单元模块、可重构单元的调控机构、可重构单元的支撑和夹紧机构、可重构表面处理单元以及支撑软件模块。根据具体应用的不同,其机构的各部分也有较大的差异。 可重构单元是可重构模具的基本组成部分,在可重构制造装备设计过程中,可重构单元截面形状是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最常用的截面形状有四种,它们是:方形、六角形、圆形和螺纹形,如图2所示。方形和六角形的可重构单元,相邻单元之间可以实现无缝拼接;圆 形和螺纹形的可重构单元之间存在细小缝隙,采用圆形单元通常是因为需要在其中植入液压或气压缸以驱动可重构单元;螺纹形的可重构单元之间能实现自然啮合,可承受较大的成型压力。 可重构单元的调控机构是实现可重构模具柔性的执行机构,国内外研究人员开发出用CNC 调控、液压调控、丝杆调控等方法。选择或设计调控机构时,一般从可重构单元的调整精度和速度、可重复性、加工难易程度、制造成本等方面考虑。可重构单元的支撑和夹紧通过液

(新)可重构制造系统_

可重构制造系统(RMS)研究现状及发 展趋势 可重构制造系统(RMS,Reconfigurable Manufacturin g System)是指为能适应市场的需求变化,按系统规划的要求,以重排、重复利用、革新组元或子系统的方式,快速调整制造过程、制造功能和制造生产能力的一类新型可变制造系统。它是基于现有的或可获得的新机床设备和其它组元的、可动态组态的新一代制造系统。一般一条可重构制造系统相当于几条传统的制造系统。 RMS,Reconfigurable Manufacturing System)是指为能适应市场的需求变化,按系统规划的要求,以重排、重复利用、革新组元或子系统的方式,快速调整制造过程、制造功能和制造生产能力的一类新型可变制造系统。它是基于现有的或可获得的新机床设备和其它组元的、可动态组态的新一代制造系统。一般一条可重构制造系统相当于几条传统的制造系统。 1 发展现状概述 可重构制造系统是继承20年代的自动化流水线、50年代的NC机床、60年代的FMS和80年代的CIMS之后,由国外一些实施先进制造的企业首先创造的又一类新型可变制造系统。其

目的在于:大大缩短适应产品品种与产量变化的制造系统的规划、设计和建造时间及新产品的上市时间,大幅度地压缩系统建造的投资、降低生产成本、保证质量、合理利用资源、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利润率。它涉及:先进的制造战略、营销、新产品创新与改进的设计与开发、系统工程与分析、随机动态规划与决策论、质量工程、系统可靠性和运行跟踪与诊断、计算机技术、自治与协同控制、硬软件接口与协议技术、经济可承受性、系统集成管理和生产运作管理等多学科、多种技术的交叉融合。 20年代的自动化流水线、50年代的NC机床、60年代的FMS 和80年代的CIMS之后,由国外一些实施先进制造的企业首先创造的又一类新型可变制造系统。其目的在于:大大缩短适应产品品种与产量变化的制造系统的规划、设计和建造时间及新产品的上市时间,大幅度地压缩系统建造的投资、降低生产成本、保证质量、合理利用资源、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利润率。它涉及:先进的制造战略、营销、新产品创新与改进的设计与开发、系统工程与分析、随机动态规划与决策论、质量工程、系统可靠性和运行跟踪与诊断、计算机技术、自治与协同控制、硬软件接口与协议技术、经济可承受性、系统集成管理和生产运作管理等多学科、多种技术的交叉融合。 RMS是适应今天和明天先进制造发展的新一代技术群体中一种重要而适用的技术,对我国制造企业增强竞争力有重要意义。它与传统的制造系统规划、设计和建造的区别在于:企业可

敏捷制造及可重构制造案例分析报告

敏捷制造及可重构制造案例分析报告 摘要:随着生产技术的进步和市场竞争的渐渐激烈,传统的制造方式在适应现代社会的过程中越来越吃力。为了与所对应激烈的市场竞争相适应,一些先进的制造模式逐步被企业所接受并应用。文章主要阐述其中敏捷制造,可重构制造两种先进制造模式在现代化企业生产中的应用案列。 关键字:敏捷制造,虚拟制造,可重构制造,模块 敏捷制造: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尤其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制造业发生了巨大变化。自80年代以来,美国政府和企业界就提出了先进制造技术,1991 年, 美国里海(Lehigh)大学亚可卡学院的三位学者在向美国国会提交的《21 世纪制造企业发展战略报告》中首次提出了虚拟制造的新概念——敏捷制造(AMS)。 敏捷性反映的是企业驾驭变化的能力, 企业要实现的任何战略转移都可 以从它具有的善于转变的能力中获益.敏捷制造强调通过联合来赢得竞争,

通过产品制造、信息处理和现代通信技术的集成来实现人、知识、资金和设备(包括企业内部的和分布在全球各地合作企业的)的集中管理和优化利用. 敏捷制造强调通过联合来赢得竞争,通过产品制造、信息处理和现代通信技术的集成来实现人员、知识、资金和设备(包括企业内部的和分布在全球各地合作企业的资源)的集中管理和优化利用[1]。实现敏捷制造需要一定的技术条件,包括环境技术、同意技术、虚拟技术、协同技术等其他技术。由此也诞生了一种新的企业组织形式--敏捷虚拟企业。为了应对需求,相应的技术、管理和人员通过现代方便的网络技术迅速联合在一起。这些资源可能来自不同的企业,甚至可能来自不同的地区。 敏捷制造特征:(1)速度是 AMS 的基本特征:统计表明如果产品的开发周期太长, 导致产品上市时间推迟6个月, 则利润要损失30 %, 这充分说明了“速度”的重要性.AMS 中的速度包括市场反应速度、新产品开发速度、生产速度、信息传播速度、组织结构调整速度等. (2)全生命周期顾客满意度是 AMS 的直接目标:通过并行设计、质量功能配置、价值分析、仿真等手段在产品整个生命周期内的各个环节使顾客满意. (3)灵活的动态组织机构是 AMS 的组织形式:企业内部将多级管理模式转变为扁平结构的管理方式 ;企业外部将企业之间的竞争变为协作.(4)开放的基础结构和先进制造技术是AMS 的重要保证:敏捷制造要把全世界范围内的优势力量集成在一起, 因此敏捷制造系统必须采取开放结构。 敏捷制造在企业中的应用:数字医疗设备看起来是很复杂的一个系统, 但其核心就是软件, 软件部分是构成其价值的主要部分, 也是主要利润所在。而之前CT扫描机一直被美国,日本,德国和荷兰这四个国家垄断着。直到1997

可重构系统原型设计及动态重构技术实现

可重构系统原型设计及动态重构技术实现 摘要:可重构计算具有应用灵活、性能高、功耗低、成本低等优势。动态重构技术作为可重构计算的配置方法,具有配置方法灵活、耗时短、任务实时响应能力强等特点。文章首先提出了可重构系统原型的设计思路,并着重分析了可重构计算单元、存储单元、可重构管理单元等关键模块的设计理念。然后分析了动态配置技术的实现原理,并且基于可编程逻辑阵列,搭建了“嵌入式处理器+总线+可重构计算单元”的硬件系统,并实现了两种图像处理IP核的动态配置。 关键词:可重构计算;系统原型;动态配置技术 引言 可重构系统一般由主处理器耦合一组可重构的硬件部件,处理器负责任务的调度,而可重构的硬件部件负责执行算法[1]。可重构架构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不同粗细粒度的架构研究、处理单元结构研究、处理单元的互联方式研究、新型存储结构研究等。可重构系统的重构方法主要包含两大类:静态重构技术、动态重构技术。静态重构需要整个系统复位,往往需要断电重启;动态重构技术是在系统不断电的情况下,可以完成对指定计算资源、逻辑资源的模块级或电路级重构,具有功能实时切换、资源可复用等优

动态重构技术作为一种计算系统的新型配置设计思路,从传统的追求计算资源“大而全”,向追求资源的利用率转变。与传统的静态配置或完全配置方法相比,动态重构技术无需对所有计算资源重构,可以有选择性的进行重构资源加载,一方面,能够保证系统在其他单元正常工作的同时,根据待处理任务需求及数据特点完成自适应配置,保证了对逻辑资源的时分复用;另一方面,能够大大缩短功能切换单元的配置时间,保证任务的无缝对接及实时处理。 文章组织结构如下:首先提出了可重构系统原型的设计思路,从可重构计算单元、存储单元、可重构控制单元等多个方面做了细化阐述;然后分析了动态配置技术的实现原理,并基于Xilinx开发平台,搭建了“嵌入式处理器+可重构计算单元”的验证系统,实现了粗化、细化两种边缘提取IP核的动态配置;最后对试验结果进行评估。 1 可重构计算系统架构设计方案 可重构计算原型系统的体系架构采用RISC架构通用处 理器(CPU)、可重构控制单元、可重构计算阵列、可重构I/O 接口和存储系统等部分组成。CPU与可重构计算阵列之间为并行处理关系。从系统设计复杂度和灵活度考虑,两者采用总线结构耦合。因此,在系统平台架构中,通用处理器、计算单元和接口单元之间采用总线连接方式。其系统架构见图

可配置片上系统设计流程

可配置片上系统设计流程 摘要:这章主要讲述异构可配置片上系统自顶向下设计流程。设计流程主要关于系统级设计到后端独立设计技术问题。重点是讲述可配置,尤其是系统级设计中现有流程不涉及到的方面。 1简介: 异构片上系统与嵌入式可配置资源的结合组成一个有效解决无线通信和多媒体系统的方案。这是因为他们提供了可配置硬件的同时还提供了类似普通指令集处理器用于一般用途的硬件架构和专用集成电路。更重要的是有些片上系统可以通过可配置资源(资源类型和密度)完成实际用途和设计目标。 图4.1给出异构可配置片上系统的简图,片上系统通常包含指令集处理器(一般用于,DSP,ASIP专用指令处理器),专门的硬件模块,可配置硬件模块。嵌入式可配置模块即可以在粗粒(字级粒度)或FPGA(位级粒度)。不同的处理单元通过总线交流,然而目前的趋势是片上网络通信(处于可扩展性,灵活性,功耗问题的讨论)。 设计一个可配置硬件的片上系统不是一个繁琐的活。为了取得一个有效实现,一个多余设计流程是需要的,这个多余的设计是为了处理在大规模商用平台上的可配置方面。此外,一个高抽象层次设计方法需要用于帮助决定技术实施的实例,细粒和粗粒可配置硬件都需要。 这些设计方法的需求和准则在其他章节讨论。必须指出的是设计流程和在剩下章节讲述的高级设计方法一样用于现成FPGA包括嵌入式

硬连线模块(包块软件处理和专用集成电路)。 2 可配置片上系统设计要求 引进可配置片上系统资源需要对传统设计流程的修改和扩展,重点在于高层次抽象,这里产生了最重要的设计决定。在这部分,传统系统级设计流程简要讲述,可配置片上系统系统级设计流程要求将被讨论。 2.1 传统系统级设计流程 随着片上系统设计的发展,系统级合作设计方法需求也正在增长。学术和商业资源为一系列应用领域提供协同设计方法/工具,在不同的自动化程度和成熟水平上进行软硬件划分,综合,仿真和验证机制。 随着系统规范受到关注,一系列的语言(HDL,面相对象,专门语言)正在用于系统级规范。一些设计方法正结合这些语言,是为了正确描述系统设计的硬件或软件部分。但是目前的趋势是用一种能在高层次抽象代表系统的描述语言去规范系统设计规范。 硬件与软件划分目的是为了优化软件和硬件组件的系统功能配置。与此对应的是,最有效的方法是提供在不同层次模型上的划分,无需重写硬件和软件规范。这不仅减少设计迭代步骤,但是也使预定义或IP块的包含变得容易。 在协同综合中应该考虑的最重要特征是接口综合的可能性。在不同设计方法中会谈到不同的可能进程间通信原语。他们即可以固定在特定的设计方法,也可以和现有的原语创造出可能性选择的新原语。 联合仿真技术从基于设计特定仿真引擎的商业仿真到多种仿真

可重构制作系统及关键技术分析

可重构制造系统及关键技术分析(图) 来源:机电在线发布时间:2008-4-22 15:30:19 导读:美国国家研究院经对世界40位专家咨询后,于1998年提出的《2020年制造业 挑战预测》中把可重构制造系统列为2020年前制造业面临的十大关键技术之首,国内外 学者付出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对其进行研究,但是到目前为止,可重构制造系统的理论研 究虽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整个研究工作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可重构制造系统的原 型尚未制造出来。可以预期,随着研究的深入和各项相关技术的发展,制造系统将会产生 质的飞跃,可重构制造系统必将在许许多多企业得到推广应用。 面对市场的千变万化,如何使制造系统快速而经济地响应市场需求的变化,是对当今 制造业的一个巨大挑战。传统的机械自动化生产线具有批量生产的效益,但面对市场的变 化不能快速响应;而柔性制造系统虽能缩短产品的试制和生产周期,但投资巨大,回收周期长。因此,迫切需要建立一种既具有规模生产的效益,又能快速适应动态多变的制造环境,并能充分利用现有制造资源的新型制造模式。对此,新近提出的可重构制造系统是适应这 一需求的一条有效途径。 可重构制造系统是指能够通过对制造系统结构及其组成单元进行快速重组或更新,及 时调整制造系统的功能和生产能力,以迅速响应市场变化及其他需求的一种制造系统。其 核心技术是系统的可重构性,即利用对制造设备及其模块或组件的重排、更替、剪裁、嵌 套和革新等手段对系统进行重新组态、更新过程、变换功能或改变系统的输出(产品与产量)。由于系统的这种可重构性,大大提高了系统的功能柔性和灵捷性。利用系统的可重构性, 可以不断地调整系统的制造过程、制造功能及制造能力,及时、高效地响应市场的变化。 因此,可重构性是制造系统具有可持续变化、快速响应能力所必不可少的重要特性,研究、开发和应用制造系统及其单元的可重构性是未来制造的重要关键技术。

先进制造系统习题答案(机械工业出版社)word资料11页

第一章先进制造系统总论 1、理解制造的概念? 从“制造过程”上来看,制造的含义有狭义与广义之分。 (1)狭义制造。又称为“小制造”,是指产品的制作过程。或者说,制造是使原材料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上发生变化而转化为产品的过程。 (2)广义制造。又称为“大制造”或“现代制造”,它是指产品的全生命周期过程。广义制造包含了4个过程:1)概念过程(产品设计、工艺设计、生产计划等);2)物理过程(加工、装配等);3)物质(原材料、毛坯和产品等)的转移过程;4)产品报废与再制造过程。 2、简述制造业的发展历程。 制造业的发展可以分为3个时代:古代制造业的发展、近代制造业的发展、现代制造业的发展 3、制造业是“夕阳产业”吗?为什么? 制造业是发展现代物质文明的基础,是国防安全的保障;是国民经济的主体和支柱,是国家工业化、现代化建设的动力源;是技术进步的主要舞台,是在国际竞争中取胜的法宝。那种人为“现在已进入新的经济时期,制造业已经成为夕阳产业可不予重视”的观点和“非物质经济已成为主导”的提法是完全错误的。从整体上说,只有“夕阳产品”、“夕阳技术”,而没有“夕阳产业”。制造业是“永远不落的太阳”。 4、产品生命周期的概念。 产品全生命周期是指一个产品从构思到出生从报废到再生的全过程。 5、中国制造业面临的最主要的问题是什么?试剖析其原因。 有以下三种问题:(1)制造系统的问题。1)劳动生产率及工业增加值率低; 2)我国制造业处于全球产业链的低端;3)技术创新能力十分薄弱。4)制造业的结构不尽合理。(2)制造模式的问题.。1)企业体制的不适应;2)经营理念的不适应;3)生产管理手段的不适应;4)企业组织结构的不适应。(3)制造技术问题。1)设计技术;2)制造工艺与装备;3)制造过程自动化。 原因:1、资源和环境的约束;2、缺乏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品牌以及面向全球市场的销售渠道;3、原材料和劳动力价格的上涨,使得中国制造业的成本急剧上升;4、人民币汇率大幅升值,导致外贸出口成本上涨。 7、什么是系统?制造系统有哪些组成要素? 系统的定义是:具有特定功能的、由若干互相联系的要素组成的一个整体。制造系统是由制造过程所涉及的人员、硬件和软件等构成的。 8、先进制造系统(AMS)的定义是什么? 先进制造系统是指在时间、质量、成本、服务和环境诸方面,能够很好地满足市场需求,采用了先进制造模式和先进制造技术,协调运行,获取系统资源投入的最大增值,具有良好社会效益,达到整体最优的制造系统。 9、先进制造系统的特点。 时间第一;满意质量;分集并存;以人为本;扁平组织;柔性更高;模块拼合;关注环境。 10、什么是制造模式?它与制造技术有何关系。 制造模式是指企业体制、经营、管理、生产组织和技术系统的形态和运作的模式。 制造模式与制造哲理构成了制造技术发现的软环境。 11、制造模式的影响因素。先进制造模式的共性是什么? 影响因素:1、社会生产力水平;2、先进制造技术的应用;3、市场需求的变化;4、社会需要的变化。 把AMM分为3层:1、技术和方法层;2.系统方法层;3.哲理层

4_可重构计算机体系结构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可重构计算机体系结构 作者:王昭顺, 王沁, 曲英杰 作者单位:北京科技大学信息工程学院 刊名: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 年,卷(期):2001,23(4) 被引用次数:15次 参考文献(3条) 1.黄海鹰;黄华可重构计算机[期刊论文]-微处理机 1999(02) 2.罗金平;杜贵然;周兴铭计算机体系结构的新发展:通用重构计算技术[期刊论文]-计算机工程 1999(09) 3.佟冬;胡铭曾;方滨兴可重构计算和可重构计算机技术 1998(04) 引证文献(15条) 1.毛兴权基于Impulse-C的可重构编程技术研究[期刊论文]-电脑知识与技术 2009(4) 2.韩大晗.崔慧娟.唐昆.刘大力一款可编程语音处理器的设计与应用[期刊论文]-计算机工程 2007(12) 3.韩大晗.崔慧娟.唐昆.刘大力可编程语音压缩专用处理器设计[期刊论文]-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1) 4.李昂人工神经网络数字VLSI并行实现的几个关键问题研究[学位论文]博士 2007 5.韩大晗.崔慧娟.唐昆.刘大力一款专用可编程语音压缩芯片的设计[期刊论文]-电子技术应用 2006(9) 6.韩大晗.崔慧娟.唐昆.刘大力嵌入式超长指令语音压缩处理器的VLSI实现[期刊论文]-微计算机应用 2006(5) 7.韩大晗.崔慧娟.唐昆一款专用可编程语音压缩芯片的设计[期刊论文]-电声技术 2006(6) 8.陈宏建.陈崚.秦玲.徐晓华.屠莉带有宽总线网络的可重构计算模型上的并行归并排序算法[期刊论文]-计算机工程与科学 2005(5) 9.陈宏建.陈崚.罗家奇RAPWBN模型上的快速高效并行排序算法[期刊论文]-计算机工程 2005(6) 10.陈宏建.陈崚.沈洁带有宽总线网络的可重构计算模型上的并行排序算法[期刊论文]-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2005(3) 11.陈宏建.陈崚.沈洁带有宽总线网络的可重构计算模型上的并行排序算法[期刊论文]-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2005(3) 12.杨光可重组逻辑体系结构及其指令系统的设计[学位论文]硕士 2005 13.陈宏建.陈崚.秦玲.徐晓华.屠莉带有宽总线网络可重构计算模型上的快速并行排序算法[期刊论文]-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2004(19) 14.陈宏建.陈崚.李开荣.陈莉莉RAPWBN的矩阵乘法并行算法[期刊论文]-计算机工程 2004(23) 15.方强嵌入式可重构远程测控系统的研究与设计[学位论文]硕士 2004 本文链接:https://www.doczj.com/doc/654207113.html,/Periodical_bjkjdxxb200104027.aspx

动态可重构基本理论

论文阅读理论方法总结 Yongfu feng 一.FPGA动态可重构基础理论 严格来讲,系统重构的概念可分为静念系统重构和动态系统重构。静态系统重构是指目标系统的逻辑功能静态重载,即FPGA芯片功能在外部逻辑的控制下,通过存贮于存贮器中不同的目标系统数据重新下载,而实现芯片逻辑功能的改变。也就是指系统中PLD逻辑的静态重载,在系统空闲期间通过各种方式进行在线编程,而不是在其他部分动态运行时重载。 1.1动态可重构概念及原理 动态重构系统概念的提出早于FPGA动态可重构技术的提出。动态重构系统指对于时序变化的数字逻辑系统,其时序逻辑的发生,不是通过调用芯片内不同区域、不同逻辑资源来组合而成的,而可通过对具有专门缓存逻辑资源的FPGA,进行局部的和全局的芯片逻辑的动态重构而快速实现。也就是指在系统实时运行当中对FPGA的逻辑功能实时地进行动态配置,能够只对其内部需要修改的逻辑单元进行重新配置,没有被修改的逻辑单元将不受影响,正常工作。一般由传统处理器执行主程序,特定的任务赋给以FPGA为基础的协处理器以加速它们的执行。事实上,在大部分处理时间内,只有相对较小的一部分用来计算内部任务,而硬件可以显著加速执行的时间。在重构的过程中,根据需要,任务可以交换进入协处理器进行处理。 所谓FPGA动态可重构技术,是指基于静态存储器(SRAM)编程和专门结FPGA,在一定的控制逻辑的驱动下,不仅能实现系统重新配置电路功能,还能对芯片逻辑功能实现系统的高速动态变换。大多数FPGA都是基于SRAM查找表结构,它们一般只适用于静态重构,向SRAM一次下载全部配置数据而设定FPGA的逻辑

功能。根据FPGA的、配置方式等不同,全部重构时间为几毫秒到几秒不等。过去大家普遍进行重构研究的FPGA主要有,Xilinx的XC6200系列、以及Atmel 的AT6000等。它们也是基于SRAM结构,但是SRAM的各单元能够单独访问配置,分重构。它们的功能互不影响,因而具有部分重构的特征。这样做的优点显但也会付出增大硬件电路规模和功耗的代价。要最终实现电子系统的完全实构,应采用结构上具有动态部分重构功能的FPGA器件,如现在Xilinx的Virtex—II系列。 从动态可重构的特征可以引出一种新的设计思想: 1,以小规模硬件逻辑资源来实现大规模系统时序功能,将传统设计的空间分布的硬件逻辑,分为器件外部特征不变,而内部逻时间上交替变换,并共同在时问空间上构成系统整体逻辑功能。 FPGA动态可重构技术主要特征是将整体按功能或按时序分解为不同的组合,并根据实际需要,分时对芯片进行动态重构,以较少的硬件资源,去实现较大的时序系统整体功能。图1给出了一种典型的FPGA动态可重构原理示意图。从图1中可以看出,在外部逻辑的控制下,可以实时动态地对芯片逻辑实现全部重构或局部重构,通过控制布局、布线的资源,来实现系统的动态重构。 图1.1典型的FPGA动态可重构原理图 要使FPGA有效地实现实时系统动态重构, FPGA结构上必须满足以下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