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赢在路上-供应细分分析法

赢在路上-供应细分分析法

赢在路上-供应细分分析法
赢在路上-供应细分分析法

采购与供应管理总复习资料

第一节采购与供应管理的概念(掌握)

一、采购与供应(掌握)

1、采购定义:所谓采购,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商品流通过程中,各企业及个人为获取商品,对获取

商品的渠道方式、质量、价格、时间等进行预测、抉择,把货币资金转化为商品的交易过程。

2、采购与供应管理:是指为了达成生产或销售计划,从适当的供应商那里,在确包质量的前提下,在适当

的时间,以适当的价格,采购适当的数量的商品所采取的一系列管理活动。

二、采购与供应管理的目标(掌握)

1)提供不间断的物料、供应与服务,以便使整个组织正常地运转。

2)使库存投资和损失保持最低限度。

3)保持并提高质量。

4)发现或发展有竞争力的供应商。

5)当条件允许的时候,将所购物资标准化。

6)以最低的总成本获得所需的物资和服务。

7)在企业内部和其他职能部门之间建立和谐而富有效率的工作关系。

8)以可能的、最低水平的管理费用来实现采购目标。

9)提高公司的竞争地位。

第二节采购与供应管理的作用(重点)

一、采购与供应管理的作用:

1)利润杠杆作用:这种采购成本减少很少比例,就可以带来很大比例销售利润增加的现象,称为利润

杠杆效应。

2)资产收益率作用

3)信息源作用:采购部门与市场接触可以为企业内部各部门提供丰富的、有用的信息。

4)主要包括:价格、产品的可用性、新供应源、新产品及新技术信息。

这些信息对企业中其他许多部门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可以提高其他部门的经营绩效,间接地为企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5)营运效率作用采购部门运作的有效性将直接反映在其他部门的运作上;而且会造成直接的、间接的

成本的增加或降低。

6)对企业竞争优势的作用:如果采购部门不能够把工作做好,企业就不能提供给顾客要求的质量、合

理的价格的产品或服务。采购部门在和供应商打交道的时候,还会直接影响企业的公共关系和企业形象。所以,采购部门不能够把工作做好,企业的竞争优势将会降低。

第三节

采购按不同标准分类:(掌握)

1)按采购范围分类,国内采购、国外采购;

2)按采购时间分类,长期合同采购、短期合同采购;

3)按采购主体分类,个人采购、企业采购、政府采购;

4)按采购制度分类,集中采购、分散采购、混合采购;

5)按采购输出结果分类,有形采购、无形采购;

一、按采购范围分类:(掌握)

(一)国内采购:指企业以本币向国内供应商采购所需物资的一种行为。

优势:首先,国内采购不会遇到商业沟通的困难;

其次,国内采购不存在国际贸易运输、定价的问题,省却了在国际贸易中洽商运费、保险、交货付款条件等问题;

再次,国内采购一般用时较短,面临的不确定性和风险较小。

(二)国外采购:又称国际采购或全球采购,主要是指国内采购企业,直接向国外厂商采购所需要的物资的一种行为。

优势:首先,企业,尤其是大型跨国公司,对采购产品质量有严格的要求,国外采购扩大了供应商

的范围,购买商有很大的选择余地,就有可能获得高质量的产品;

其次,每个采购企业都希望降低采购成本,而国外的一些有竞争力的供应商可以提供具有更低价格的产品;

再次,参与国际采购可以锻炼自己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能力,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最后,通过国际采购还可以获取一些在国内无法得到的商品,尤其是高科技产品,如电脑的CPU 等。

二、按采购制度分类(掌握)

(一)集中采购

1、集中采购制度是把采购工作集中到一个部门管理,最极端的情况是,总公司各部门、分公司以及各个分

厂均没有采购权责。

2、集中采购的优点:

1)可以使采购数量增加,提高与卖方的谈判力度,比较容易获得价格折扣和良好的服务。

2)由于只有一个采购部门,采购方针比较容易统一实施,采购物料也可以统筹安排。

3)采购功能集中,精简了人力,便于培养和训练,提高了工作的专业化程度,有利于提高采购绩

效,降低采购成本。

4)可以综合利用各种信息,形成信息优势,为企业经营活动提供信息源。

缺点:首先,采购流程过长,时效性差,难以适应零星采购、地域采购以及紧急状况采购的需要;

其次,采购与需求单位分离开来,有时可能难以准确了解内部需求,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采购绩效。(二)分散采购与之相反。

第五节采购与供应管理的演变与发展趋势

一、采购与供应管理发展趋势

(一)全球化采购(重点)

1、实施全球化采购的主要原因:

1)价格

2)质量

3)某些货物在国内无法得到

4)更快的交货、更完善的技术服务和供应的连续性

5)出于竞争的考虑

6)全球采购环境的好转

(二)电子采购(掌握)

1、概念:以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为基础,以电子商务软件为依据、互联网为纽带、项目EDI电子商务支

付工具及电子商务安全系统为保障的即时信息交换与在线交易的采购活动。

优势:

1、提高了通信速度;

2、加强了信息交流;

3、降低了成本;

4、加强了联系,提高了服务质量

5、服务时间延长;

6、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力

(三)供应商伙伴关系(掌握)

1、概念:企业与供应商之间达成的最高层次的合作关系,它是指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采供双方为着共同的、

明确的目标而建立的一种长期的、合作的关系。

(四)JIT采购:(掌握)

1、概念:JIT采购又称准时采购,是一种先进的采购模式,它的基本思想是:在恰当的时间、恰当的地点,

以恰当的数量、恰当的质量提供给恰当的物品。

采购与供应管理二串讲重点((2008年11月)

四. 企业战略:是企业的管理层所制定的“策略规划”。目的:建立本企业在市场领域中的地位,成功地同竞争对手进行竞争,满足顾客的寻求,获得卓越的公司业绩。层次: (1)公司战略:包含所有业务(2)业务战

略:涉及不同市场如何竞争等广泛问题(3)职能战略研发.制造,市场营销,财务,人力资源(4)经营运作战略:涉及功能性的活动,如市场,采购,生产财务等

特点:(1)公司战略:①形成的性质:有关企业全局发展的整体的长期的战略行为。②参与战略形成的人员:高层管理人员。③对企业发展的影响:全局行,长远性。④战略构成的要素:经营范围、资源配置(2)业务战略:①形成的性质:指导和管理具体经营单位的计划和行动为企业的整体目标服务②参与战略形成的人员:各子公司或事业部经理③对企业发展的影响:影响某一具体事业部或子公司的具体产品和市场④战略构成的要素:资源配置、竞争优势、协同作用(3)职能战略:①形成的性质:对公司的整体业务战略和竞争策略起支持作用②参与战略形成的人员:各职能部门的领导和业务经理③对企业发展的影响:各职能战略协调一致才能更好促进企业发展④战略构成的要素:资源配置、协调资源。

类型:(1)成本领先战略:比竞争对手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成本低,以此来吸引顾客(2)差异化战略:寻求针对竞争对手的产品和服务的差异化,以此来吸引顾客(3)集中化战略(聚焦战略)以某个细节的市场群体为目标,通过为这个小市场的购买者提供比竞争对手成本更低的产品,服务,或者提供能够比竞争对手更能满足顾客需求的有差异化的产品,服务,以此来吸引顾客。

低成本差异化

总体低成本战略

广泛差异化战略

广泛跨越

最优成本战略

购买群

总体差异化战略聚焦低成本战略

狭窄细分购

买者市场

采购与供应战略:是采购部门为实现企业的整体战略目标,在充分分析企业外部环境和供应商所处行业环境以及企业内部微观环境的基础上,确定采购管理目标,制定采购战略规划并组织实施的一个动态管理过程。与企业管理的关系:有效的采购与供应战略的目标就是将企业目标更好地落实到采购与供应目标上来,因此,采购部门要参加战略制定工作,一方面保证采购与供应战略成为企业战略的组成部分,另一方面保证采购与供应战略切实体现出了供应方面存在的机会和问题。构成要素:采购什么,何时采购,何地采购,什么价格采购,谁负责采购,如何采购,采购多少,质量等。

ABC分析方法:A类:年度使用量的价值约占采购总成本的70%--80%,物品数量所占百分比约为15%--20%.B 类:年度使用量的价值约占采购总成本的15%--20%,物品数量所占百分比约为30%--40%.C类:采购价值很小,年度使用量很小,约占采购总成本的5%--10%,物品数量所占百分比却很大,约占60%--70%。基本原则:A类:严格控制 2)B类:一般控制 3)C类:简单控制

供应细分分析法:按重要性和市场供应能力分类,ABC分类法有一定的缺陷,就是C类产品虽然价值较低但是有可能是市场短缺物资或关键生产原料。供应细分分析方法比ABC分析法更能反映企业实际,保证相应的企业管理人员在权衡成本/价值个风险程度的前提下,优先安排需紧急处理的物资以及相关事宜。

所以新型的物资分类方法:基于采购策略与管理的分类法则:

SWOT分析方法:优势Strengths 劣势 weaknesses 机会 opportunities 威胁 threats

日常物品:◆一般物品☆一般物品是指对企业的重要性不高,同时又比较容易获得的物品☆小物品多,价值不高,市场容易获得☆种类繁多,占到全部采购种类的一半以上☆能从长远角度进行管理☆采购职能资源占用程度不高瓶颈物品:◆瓶颈物品☆该类物品在企业经营中的重要性并不高。☆但供应市场复杂,供应可靠度不高,风险大。☆物品本身价值可能并不太昂贵,但是获取难度较大☆采购职能的谈判余地不大,需要较大程度的依赖供应商杠杆物品:◆重要物品杠杆物品☆是指对企业非常重要,但是其获得比较容易的物品☆供应市场比较充足☆但物品本身价值昂贵,库存占用资金大☆采购职能与供应商的关系方面具有较大的主动性关键物品:◆战略物品关键物品☆是指对企业来说非常重要,供应市场有比较复杂☆企业获得这类物品有难度,对企业具有战略意义☆采购量大,本身价值昂贵☆质量的优劣会对企业造成重大影响☆要求与供应商建立长期、战略伙伴关系☆价值高,占用库存资金大,要求进行详细市场调查分析和需求预测

第三章采购与供应管理流程

第一节采购的基本程序

一、采购基本程序的内容(掌握)

1)需求确定与采购计划的制定

2)供应源搜寻与分析

3)定价(竞争性报价与谈判两种方法)

4)拟定并发出定单

5)定单跟踪与跟催

6)验货和收货

7)开票和支付货款

8)记录维护(采购的最后一项工作)

五.采购业务流程:是指在企业中高效的完成采购活动的基本工作框架。提出要求—定义需求—选择评估供应商—确定价格采购条件—发出定单—定单跟踪摧货—验收货物—支付货款—记录存档。采购业务流程改善的方法:1.电子采购:电子采购是在因特网上以B2B模式进行的供应与服务、采购与销售。电子采购的模式包括:买方系统、卖方系统和第三方系统2.信息技术的参与3. JIT采购:含义:是一种准时化采购模式,不但能够最好地满足用户的需要,而且可以最大限度地消除库存、最大限度地消除浪费。⑴基本思想:把合适的数量和合适质量的物品,在合适的时间供应到合适的地点,最好地满足用户的需要。⑵原理(特点):①与传统采购面向库存不同,准时化采购是一种直接面向需求的采购模式,它的采购送货是直接送到需求点上;②用户需要什么就送什么,品种规格符合客户需要;③用户需要什么质量,就送什么质量,品种符合客户需要,拒绝次品和废品;④用户需要多少就送多少,既不少送也不多送;⑤用户什么时候需要,就什么时候送货,不晚送,也不早送,非常准时;⑥用户在什么地点需要,就送到什么地点。⑶作用:①大幅度减少原材料和外购件的库存,②提高采购物质的质量,③降低原材料和外购件的采购价格。⑷应用的要求:①距

离越近越好。②制造商和供应商建立互利合作的战略伙伴关系。③注重基础设施的建设。④强调供应商的参与。⑤建立实施JIT采购策略的组织。⑥制造商要向供应商提供综合的,稳定的生产计划和作业数据,确保供应商生产符合要求的产品。⑦着重教育和培训。⑧加强信息技术的应用。

第二节采购手册的制定

一、采购手册的概念(掌握)

1、概念:企业、政府机构、学校、医院、社团等各种组织,为了使内部各单位在执行采购作业时有规则所

遵循,通常都会制定“采购管理手册”或“物料管理手册”或“采购作业规定”或“采购管理规则”等名称的文件(统称采购手册),以促进采购活动的制度化与合理化,并达到适质、适时、适量、适价的目标。它本质上是交流信息的媒介,用来阐明采购政策、步骤、指令和规定等内容。

二、采购手册的格式与内容:(重点)在决策格式时,主要应考虑以下因素:内容的生效性;摆放的方

便性;查阅方便性;印刷字体的清晰程度;便于携带和移动;使用者便新的难易程度;编写者更新难易程度;紧凑程度;成本。

采购手册的内容:分三个主要方面

1、组织机构

1)组织机构的结构图

2)采购部门每个职位的工作职责

3)员工应知道行政管理的规定,如考勤、工作时间、差旅费等

2、政策

1)采购的目标、责任和采购职能的权力;

2)政策中说明的内容还可以扩充到有关价格、质量等总原则中去

3)采购条款和条件

4)与供应商的关系,尤其是有关礼物、款待和娱乐等方面

5)供应商的选择方法

6)雇员直接采购的方式

7)向管理层汇报的制度

3、步骤

1)用文字结合图表来说明采购步骤

2)关于拒收和退货的步骤

3)关于废料、废弃物或过剩产品的处理步骤

4)与采购及其辅助业务有关的所有文件单证的图解说明,附有它们的用途和周详的文字说明

5)有关采购记录的查考和保存维护

第三节采购业务流程的改善

一、传统采购流程的缺点(掌握)

1)一系列没有增值作用的文书工作

2)过多的单证操作

3)处理内部和外部定单消耗大量时间

4)纯文本工作消耗的大量成本

二、业务流程改善的几种方法(重点)

(一)电子采购(重点)

1、电子采购概念:由CIPS定义为: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的综合应用,它通过电子的方法提升采购和

供应的管理过程,无论这些采购和供应是外部的或是内部的。另一个通俗简练的定

义是:电子采购是在因特网上以B2B模式进行的供应与服务的采购和销售。

2、电子采购模式:买方系统、卖方系统和第三方系统三种实际运营模式。

(二)信息技术的参与

(三)JIT采购(重点)

1、JIT概念与原理

准时化生产方式(JIT,Just in time)是起源于日本丰田汽车公司的一种生产管理方法。

2、JIT 采购的含义:JIT 采购是一种准时化采购模式。它有最大限度地消费浪费、降低库存、实现零库存的优点,是一种很理想的采购模式。

3、JIT 采购的作用(重点)

1) 大幅度减少原材料和外购件的库存

2) 提高采购物资的质量

3) 降低原材料和外购件的采购价格

第四章 采购计划制度与采购预算确定

第一节 采购需求的确定(掌握)

一、什么是采购预测(掌握)

预测概念:是在商品采购市场调查取得的资料的基础基础上,经过分析研究,并运用科学的方法来预测未来

一定时间内商品市场的供求及其变化趋势,从而为商品采购决策和制定商品采购计划提供科学的

依据。

采购预测的基本步骤(重点)

1、 确定预测的目标

2、拟定预测计划

3、收集并分析历史与现实数据资料

4、选定预测方法和模型

5、计算并核实初步预测结果

6、提出预测报告

7、进行追踪检验

预测在采购中的作用:1.预测是采购决策的基础2.有助于掌握技术和产品发展的方3.发现市场供求变化和发展规律4.有助于掌握产品处于生命周期的那个阶段5.有利于掌握生产厂家的生产潜力

6.有助于把握市场采购机会

7.减少采购风险。

八.采购预测的基本方法:定性和定量法。独立需求和相关需求物料的采购需求确定:1.独立需求物料与相关需求物料: 相关需求是指某种物料的需求量与其他物料有直接的匹配关系,当其他某种物料的需求量确定以后,就可以通过这种相关关系把该种物料的需求量推算出来独立需求是指某种物料的需求量是由外部市场决定的,与其他物料不存在直接的对应关系,表现出对这种库存需求的独立性2.对于独立需求物料可采用定期订货和订购点订货的模型3.应用于相关需求物料的(物料需求计划系统)MPR 既是一种管理理念,生产方式,也是一种方法技术,一个信息系统,即是一种库存控制方法,也是一种时间进度安排方法;DRP (分销需求计划)系统

二、独立需求物料的采购需求确定(重点)

(一)独立需求物料与相关需求物料的区别

物料的需求可分为相关需求和独立需求两种类型

相关需求:指某种物料的需求量与其他物料有直接的匹配关系,当其它某种物料的需求量确定以后,就可以

通过这种相关关系把该种物料的需求量推算出来。(相关需求关系可分为水平相关和垂直相关两

种)。

独立需求:指某种物料的需求量是由外部市场决定的,与其他物料不存在直接的对应关系,表现出对这种库

存需求的独立性。

(二)定量定货模型与定期定货模型(重点)

定购批量:指每次定购物品的数量,计划期内采购货物的总量一定时,定购批量与定购次数成反比例关系。 定购周期:两次定购之间的时间间隔称为定量周期

定量定货模型基本公司Q = H

DS 2(P99) D 为每年货物需求量,S 为生产准备成本或定购成本,H 为单位产品存储成本,可用单价的百分比表示。

三、 相关需求物料的采购需求确定

(一) 物料需求计划(MRP )

MRP 既是一种管理理念、生产方式,也是一种方法技术、一个信息系统;既是一种库存控制方法也是一种时

间进度安排方法。

物料:泛指原材料、在制品、外购件以及产成品。

MRP 的核心思想:围绕物料转化组织相应的资源,实现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得到正确的物料,实现按

需准时生产,提高客户服务水平,同时使库存成本最低、生产动作效率最高。

(二)分销需求计划(DRP)

DRP目标合理进行分销物资和资源配置,达到既保证有效地满足市场需要,又使得配置费用最节省的目的。DRP的核心思想:是一种“准时”供应的思想,而准时供应的实现以大范围内的物流系统实时控制为基础,是计算机集成物流系统中决策支持系统的主要方法和原则之一。

DRP原理:精确地预测需求和揭示该项信息以用于制定生产计划。

第二节采购计划的制定(掌握)

一、采购计划的概念

计划:指管理人员对未来应该采取的行动所做的谋划和安排。

采购计划:指企业管理人员在了解市场供求情况,认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过程和掌握物料消耗规律的基础上对计划期内物料采购管理活动所做的预见性的安排和部署。

采购计划的内容:(1)采购计划的制定;(2)采购定单的制定。

(二)采购计划的作用(掌握)

1)可以有效地规避风险、减少损失

2)为企业组织采购提供了依据

3)有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

二、物料采购定单容量的确定(重点)

(一)计算定单容量的内容

1、分析采购项目供应资料

2、计算总体定单容量:一是可供给的物料数量、二是可供给物料的交货时间;着两方面是这样结合的:在一定的交货时间内,几个不同的供应商所能够提供的某种物料的总和。

3、计算承接定单容量定义:承接定单容量是指供应商在指定的时间内已经签下的定单量。

4、确定剩余定单容量定义:剩余定单容量是指某物料所有供应商群体的剩余定单容量的总和

公式:物料剩余定单容量=物料供应商群体总体定单容量--已承接定单容量

三、制定定单计划(重点)

1、对比采购需求与供应容量

2、供需综合平衡

3、确定储备量谁计划

4、制定定单计划

下单数量=生产需求量--计划入库量--现有库存量+安全库存量

下单时间=要求到货时间--认证周期--定单周期--缓冲时间

第四节采购预算

十.采购预算的作用: 1.保障企业战略计划和作业计划的执行,确保企业组织目标一致2.协调企业各部门之间的合作经营3.在企业各部门之间合理安排有限的资源4.对企业物流成本进行控制,监督采购预算编制的原则 :1.实事求是地编制采购预算2.积极稳妥,留有余地的编制采购预算3.比质比价编制采购预算采购预算的编制步骤:1.审查战略目标2.制定工作计划3.确定所需资源4.提出准确的预算数字5.汇总6.提交预算。

一、重点)

预算编制的方法(定义与特点)

(一)弹性预算定义:弹性预算亦称为变动预算,它是根据计划期间可能发生的多种业务量,分别确定与各种业务量水平相适应的费用预算数额,从而形成适用于不同生产经营活动水平的一种费用预算。

(二)概率预算定义:近似地判断出各种因素的变化趋势、范围和结果,然后,对各种变量进行调整,计算其可能值的大小,这种利用概率(可能性的大小)来编制的预算,即为概率预算。

(三)零基预算定义:在编制预算时,对于所有的预算项目均以零为起点,不考虑以往的实际情况,而完全根据未来一定期间生产经营活动的需要和每项业务的轻重缓急,从根本上来研究、分析每项预算是否有支出的必要和支出数额大小的一种预算编制方法。

(四)滚动预算、定义:滚动预算又称连续预算或永续预算,其主要特点是预算期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自行延伸,始终保持一定的期限(通常为一年)。

第五章供应商选择与供应商管理(重点)

第一节供应商选择

一、供应源调查

十一.供应商初步调查:1目的:了解一般情况,为选择最佳供应商做准备2特点:.调查面广,争取对所有市场中供应商都有所了解调查。3.供应商分析内容:产品本身、企业实力规模、产品资源的垄断性、物流模式。·供应商深入调查:1.准备发展成紧密关系的供应商2.寻找关键零部件产品的供应商

十二.供应商质量管理策略: 1.要求提供明晰产品说明书2.明确采购方的期望3.明确采购方的态度4.供应商数量合理化5.供应商绩效评定和供应商的持续改进6.供应商激励7.供应商质量认证

十三.采购价格的种类:送达价,现金价,期票价,净价,毛价,现货价,合约价,实价

十四.采购定价方法: 1.产品生命周期法 2.目标成本法

十五.采购谈判的内容:1.商品的品质2.价格条件3.数量条件4.包装条件5.交货条件6.货款的支付条件7.货物的保险条件8.商品的检验与索赔条件9.不可抗力条件10.仲裁

十六.采购谈判的策略和技巧:1.投石问路2避免争论策略3情感沟通策略 4声东击西策略 5最后通牒策略6.其他技巧:a.把困难问题放在后面;b.提问是探听情况也是给对方施加压力;c.陷于僵局时双方作出让步起到推动作用;d.注重人与人的交流……

十七.纠纷的解决与索赔:纠纷的解决途径①和解或者调解②仲裁③诉讼。采购损失的索赔

十八.建立采购质量管理体系:1.培养现代质量管理理念,强化采购质量意识2加强采购全过程质量管理3努力做好采购质量管理的基础工作4建立采购质量管理保证体系

十九. 采购质量管理的基本技术调查表法:缺陷位置调查表不合格产品调查表和矩阵调查表

.供应商质量管理的含义:在特定的绩效范围内,符合或超过现有和未来的客户(买方或最终客户)期望或需求的能力。内涵:①一贯符合或超出标准绩效的能力。②现在或未来的客户期望或标准。③供应商质量不仅仅是指产品的实体特性

(一)资源市场分析(掌握)

1、资源市场调查的基本内容:

1)资源市场的规模、容量、性质

2)资源市场的环境如何

3)资源市场中各个供应商的情况如何,把众多的供应商的调查资料进行分析,得出资源市场自身

的基本情况

2、资源市场分析的内容:

1)、确定资源市场的紧缺型的市场还是富余型市场。2)、要确定资源市场是成长型的市场还是落型市场。?3)、确定资源市场总的水平,并根据整个市场水平来选择合适的供应商。

(二)供应商初步调查

(三)供应商深入调查

二、供应商选择指标(重点)

(一)供应商选择指标确定原则

在选择供应商时,企业考虑的主要因素有:(重点)

1、价格

2、质量

3、服务

4、位置

5、供应商存货政策

6、柔性

三、供应商评估方法(掌握内容、定义、如何运用)

(一)供应商走访(二)招标法(三)协商法

第二节供应商质量管理

一、供应商质量管理的概念

(一)供应商质量管理的含义及内涵(重点)

质量:指为公司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应与需求一致或超出客户的期望。

这个定义有三个主要内容:(1)一贯符合或超出标准绩效的能力

(2)现在或未来的客户期望或标准

(3)供应商质量不仅仅是指产品的实体特性

(二)供应商质量管理的意义(重点)

1) 供应商对产品质量的影响 2) 供应商质量高低会影响到供应商现在及将来的绩效水平 3) 供应商的质量管理还是供应商持续改善的必要途径 4) 许多公司从供应商那里采购完全配件甚至最终产品 二、供应商质量管理策略(重点) 1、 提供明晰的产品说明书2、明确采购方的期望3、采购方的态度4、供应商数量优化 5、供应商绩效评定6、供应商的持续改进7、供应商激励8、供应商质量认证 第三节 供应商关系管理(重点) 一、 供应商关系分类 根据供应商矩阵分类法可以将供应商分为商业型供应商、重点商业型供应商、优先型供应商、伙伴型供应商四种形式。

二、 供应商合作伙伴关系

(一) 供应商合作伙伴关系的概念(重点)

供应商伙伴关系:指企业与供应商之间达成的最高层次的合作关系,它是指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供需双方

为了实现共同的目标而采取的共担风险、共享利益的长期的合作关系。

14.供应商合作伙伴关系与传统关系的区别。传统模式:最低价格,产品规格导向,短期,市场反映,避免麻烦,采购方责任,战术,双方信息基本不沟通。合作伙伴关系:采购方与供应方互通长短期计划,共担风险与机遇,标准化,合营,共享数据。

(二) 供应商合作伙伴关系与传统关系的区

三、 建立供应商合作伙伴关系 15.供应商合作伙伴关系的意义:①可以缩短供应商的供应周期,提高供应的灵活性;②可以降低企业的原材料,零部件的库存水平,降低管理费用,加快资金周转,提高原材料零部件的质量;③可以加强与供应商的沟通,改善订单出来的过程,提高材料需求准确度;④可以共享供应商的技术与革新成果,加快产品开发 对本单位的重要性 对供应商的重要性

四、速度,缩短产品开发周期;⑤可以与供应商共享管理经验,推动企业整体管理水平的提高。

(一)供应商合作伙伴关系的建立途径(重点)

1、建立长期合作伙伴关系的几个步骤

1)首先采购部门要在对供应市场调研的基础上对有关部门的采购物品进行分析、分类,根据预先

设定的伙伴关系型供应商要制定供应商分类模块,确定伙伴型供应商对象。

2)根据对供应商伙伴关系的要求,明确具体的目标及考核指标,制定出达成目标的行动计划。

3)通过供应商会议、供应商访问等形式对计划实施进行组织和进度跟进,内容包括对质量、交货、

降低成本、新产品、新技术开发等方面的改进进行跟踪考核,定期检查进度,及时调整行动。

4)在公司内部还要通过供应商月度考评、体系审核等机制跟踪供应商的综合表现,及时反馈并提

出改进要求。

(二)合作伙伴关系评价(重点)

1、可根据以下几条原则来判定

1、具有正式的沟通程序

2、致力于供应商的成功

3、共同获利

4、关系稳定、不依赖别人

5、始终仔细审视供应商绩效

6、双方对对方具有合理的预期/期望

7、员工有责任遵循职业道德

8、共享有益信息9、指导供应商改进10、基于采购的总成本进行非敌意切磋,共同决策

(三)避免合作伙伴关系失败的要点(重点)

1、高层管理的承诺

2、严格的供应商选择过程

3、持续努力地改进

4、目标一致

5、合作伙伴关系支持

体系和文件6、不断关注双赢机会7、广泛沟通和分享信息8、建立信任9、资源让步10、关于联盟与合作伙伴关系目标和期望利益的内部教育11、人员发生变动时,保持联盟与合作伙伴关系的能力

第六章采购定价与合同

第一节采购定价

一、采购价格概述

(一)采购价格的概念(掌握)

价格:以标准货币单位为尺度的商品或服务的价值(就是说商品的价值与货币价值的对比)。

(二)采购价格的种类(掌握)

1、送达价

2、出厂价

3、现金价

4、期票价

5、净价

6、毛价

7、现货价

8、合约价

9、实价

三、采购定价方法(掌握)

(二)产品生命周期成本法

管理会计师注册协会(CIMA)将生命周期成本法定义为:以最低的成本,在生命周期内使具体的物理资产获得最佳利用,即所谓的“物尽其用技术”。

(二)目标成本法(计算题)(掌握)

CIMA对目标成本法的定义是:源于市场竞争价格推导出的产品成本估算,它被用来不断改进和更新技术及生产程序,以降低成本。

第二节采购谈判

一、采购谈判概述

(一)采购谈判的定义(重点)

1、采购谈判:指企业为采购物品,作为买方与卖方厂商对购销业务的有关事项,如商品的品种、规格、

技术标准、质量保证、订购数量、包装要求、售后服务、价格、交货日期与地点、运输方

式、付款条件等等,进行反复磋商,谋求达成协议,建立双方都满意的购销关系。

(二)谈判方法分类(掌握)

1、价值型谈判法

2、强硬型谈判法

3、温和型谈判法

(三)采购谈判的内容(重点)

1、商品的品质条件

2、商品的价格条件

3、商品的数量条件

4、商品的包装条件

5、交货条件

6、贷款的

支付条件7、货物保险条件8、商品的检验与索赔条件9、不可抗力条件10、仲裁

二、采购谈判的过程(重点)

(一)采购谈判前计划的制定

1、确立谈判的具体目标

2、分析各方的优势和劣势

3、收集相关信息

4、认识对方的需要

5、识别

实际问题和情况6、为每一个问题设定一个成交位置7、开发谈判战略与策略8、向其他人员简

要介绍谈判内容9、谈判预演

(二)采购谈判过程中的步骤

(三)采购谈判后的工作

三、采购谈判的策略和技巧

(一)在谈判过程中所用到的策略(重点)

1、投石问路策略

2、避免争论策略

3、情感沟通策略

4、声东击西策略

5、最后通牒策略

6、其他谈判策略

(二)在谈判中通常用到的技巧(重点)

1)在制定谈判议程时,比较困难的议题应该安排到后面去谈,这样就可以在谈判前期就一些争论较小

的议题达成一致意见。

2)提问问题是探听情况和收集信息以及给对方施加压力的有效途径,同时也可以通过提问来调控谈判

的方式和进度。

3)谈判陷于僵局时,双方做出的让步可以对谈判起到推动作用。

4)谈判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因此很有必要权衡谈判对方的修改以及驱动对方谈判的动力,比如成就

感、忧虑等。

第三节采购合同

一、采购合同的概念

(一)采购合同的定义(掌握)

1、采购合同:它是经济合同的一种,是供需双方为执行供销任务,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而签订的具有法律

效力的书面协议。

(二)采购合同的特征(掌握)

1)采购合同是当事人之间的经济法律行为,而不是一般的行为。

2)采购合同是当事人之间的合法行为。

3)采购合同具有明确的目的性。

4)采购合同的当事人必须是具有法人资格的社会组织。

5)采购合同必须是等价有偿的,签订采购合同应当遵守等价交换的原则。

(三)采购合同的作用

1)采购合同有利于加强和发展企业之间的联系和协作。

2)采购合同有利于加强企业经济核算和改进经营管理水平,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3)采购合同有利于采用法律管理经济。

(四)采购合同签订原则(重点)

1)合法的原则

2)平等互利、协商一致、等价有偿的原则

二、采购合同的种类

(一)按照有效性的合同分类(掌握)

1、有效的采购合同

2、效力待定的采购合同(1、限制行为能力人订立的合同(2、无代理权人以他人的名义订立的合同

(3、无处分权人处分他人财产的采购合同

3、无效的采购合同(1、一方以欺诈、胁迫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的合同2(、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的合同(3、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合同

(4、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合同(5、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合同

4、可撤销的采购合同(1、重大误解的采购合同(2、显然不公平的采购合同(3、欺诈、胁迫的采购合同(二)几种特殊的合同(重点)

1、分期付款的采购合同

2、凭样品采购的采购合同

3、试用的采购合同

4、招、投标的采购合同

三、采购合同的终止

(一)采购合同终止的方法

1、采购合同清偿(掌握)清偿:指供采双方都已经按合同约定履行完了自己的义务。

2、合同解除(掌握)

1)采购合同的解除:指采购合同有效成立以后没有履行完毕之前,在一定条件下,因当事人一方的意

思或者双方的协议,而使基于合同存在的权利义务关系予以终止的行为。

2)采购合同协议的解除:指供采双方当事人经过协商一致而解除合同关系的双方法律行为。

3)采购合同的法定解除:指采购合同有效成立后,在没有履行或者履行过程中,当事人一方行使法定

解除权而终止采购合同的一种单方的法律行为。

法律上解除应符合下面的条件之一:

1)因不可抗力不能实现订立合同的目的;

2)在履行期限届满之前,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主要债务,另一方当事人

就可以解除合同。

3)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主要债务,经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

4)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债务或者有其他违约行为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这时应当允许当事人解除合

同。

5)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

3、合同抵消(掌握)

1)采购合同的抵消:即采购合同债务的相互抵消,是指在采购合同中双方当事人互相有债务时,各自用自己的债权在对等的数额内同双方抵消债务的行为。

4、采购合同的提存(重点)

1)采购合同的提存:指在采购合同中因享受权利的一方当事人的原因而无法向其交付合同的标的物时,履行义务的一方当事人将标的物交给提存机关而使采购合同的权利义务关系终止的单方法律行为。

我国目前的提存机关主要是公证机关

采购合同提存的法定条件是:

1)债权人无正当理由拒绝受领;

2)债权人下落不明;

3)债权人死亡未确定继承人或者丧失民事行为能力未确定监护人;

4)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

5、采购合同的债务免除

1)采购合同的债务免除:指采购合同中的债权人免除债务人债务的单方法律行为;

6、采购合同的债权债务混同

1)采购合同的债权债务混同:指在采购合同中债权人和债务人成为一个人,致使债权人与债务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终止。

第七章采购质量管理

第一节采购质量与采购质量管理

一、采购质量(掌握)

(一)质量的概念与属性

1、质量的定义包括:是指一个组织通过建立采购质量管理保证体系,对供应商提供的产品进行选择、评价、验证从而确保采购的产吕符合规定的质量要求。

1)产品或服务所具有的能够满足特定需求的所有特征和属性;

2)适合使用

3)符合要求

4)产品特性符合其应达到的要求的程度,包括可靠性、可维护性及安全性。

综上所述,质量是反映物品(产品、过程或活动等)满足明确或隐性的需要的能力的特征总和。

(二)采购质量的概念

采购质量:指一个组织通过建立采购质量管理保证体系,对供应商提供的产品进行选择、评价、验证,从而确保采购的产品符合规定的质量要求。

二、全面质量管理(重点)

1、全面质量管理(Total Quantity Management)指通过组织机构内所有层次和所有职能部门的积极参与,组

织机构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质量能得到持续不断的改进和提高的综合管理理念。

2、著名质量管理大师戴明的全面质量管理集中体现在PDCA(P-Plan,计划;D-do,执行;C-check,检查;

A-act,处理)循环上,强调自主管理、主动管理。

3、计划阶段;看哪些问题需要改进,逐项列出,找出最需要改进的问题。

4、执行阶段;实施改进,并收集相应的数据。

5、检查阶段;对改进的效果进行评价,用数据说话,看实际结果与原定目标是否吻合。

6、处理阶段;如果改进效果好,则加以推广;如果改进效果不好,则进行下一个循环。

7、PDCA循环的特点:

1)大环套小环

2)阶梯式上升

3)循环往复,永不停止

三、采购质量管理的基本原则

1、采购质量管理的原则就是在适当的时候从适当的供应商处购买符合规格的适当数量的材料,采购管理必

须遵循“5R”原则。

2、5R原则

1、适当的质量(right quality)

2、适当的供应商(right supplier)

3、适当的时间(right time)

4、适当的数量(right quantity)

5、适当的地点(right place)

第二节采购质量管理的基本技术

一、调查表法(重点)

1)缺陷位置调查表

2)不合格品调查表

3)矩阵调查表

二、因果图(掌握)

因果图:表示质量特性波动与其潜在原因关系的一种图表,又称特性要因图、树枝图、鱼刺图。

(一)因果图应用介绍

因果图的基本格式:由特性、原因、枝干三部分构成

三、抽样检验(掌握)

抽样检验:指从批量为N的一批产品中随机抽取其中的一部分单位产品组成样本,然后对样本中的所有单位产品按产品质量特性逐个进行检验,根据样本的检验结果判断产品批合格与否的过程。

(一)抽样方案分类(重点)

1、按产品质量特性分类

1、计数抽样方案

2、计量抽样方案

2、按抽样方案的制订原理分类

1、标准型抽样方案

2、挑选型抽样方案

3、调整型抽样方案

3、按抽样的程序分类

1、一次抽样方案

2、二次抽样方案

3、多次抽样方案

四、直方图(重点)

(一)直方图:把数据的离散状态分布用竖条在图表上标出,以帮助人们根据显示出的图样变化,在缩小的范围内寻找出现问题的区域,从中得知数据平均水平偏差并判断总体质量分布情况。

(二)直方图的观察与分析(重点)

1、直方图从分面类型上可分为正常型、异常型两种

2、常见的异常型有6种:

1)双峰型(直方图出现两个峰)

2)锯齿形(直方图呈现凹凸不平现象)

3)陡壁型(直方图像峭壁一样向一边倾斜)

4)偏态型(直方图的顶峰偏向左侧或右侧)

5)平台型(直方图顶峰不明显,呈平顶型)

6)孤岛型(在直方图旁边有一个独立的“小岛”出现)

五、质量功能展开(掌握)

质量功能展开(quality function deplovment,缩写为QFD)

21.合同的签订原则: 采购合同签订的原则:①合法原则。②平等互利,③协商一致,④等价有偿原则

22.采购预算编制的原则:1,实事求是地编制预算2,积极稳妥.留有余地编制采购预算3,比质比价编采购预算

23.弹性预算:它是根据计划期间可能发生的多种业务量,分别确定与各种业务量水平相适应的费用预算数额,从而形成适合用于不同生产经营活动水平的一种费用预算

24.资源市场调查的内容:1,资源市场的规模,容量,性质2,资源市场如何3,资源市场中各个供应商的情况如何

25.供应商选择指标体系设置:供应商的产品价格,质量,和服务。

26.供应商评估方法:1,供应商走访2,招标法3,协商法

27.供应商关系分类: 1,重点商业型供应商:采购方,供应商都重视2,商业型供应商:采购方:供应商都不重视3,优先型供应商:采购方不重视,供应商不重视4,伙伴型:

28.几种典型的供应商合作伙伴关系:1,战略性原材料联盟2,先进技术发展伙伴关系3,供应商早期参与流程设计的技术联盟

29.价格;以标准货币单位为尺度的商品活服务的价值也就是说商品的与货币价值的对比.采购价格:是指企业进行采购作业时,通过某种方式与供应商之间确定的所需采购物品与服务的价格。

30.目标成本法:采购方首先依据市场供需情况预测产品的市场价格,然后扣除自己计划得到的利润,既确定了产品的目标成本。

31.采购合同终止的方法;1,采购合同清偿2,合同解除3,合同抵消4,采购合同的提存

32.采购质量:就是指一个组织通过建立采购质量管理保证体系,对供应商提供的产品进行选择,评价,验证,

从而确保采购的产品符合规定的质量要求。

33.全面质量管理:通过组织机构内所有层次和所有职能部门的积极参与,组织机构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质量能得到持续不断的改进和提高的综合管理理念。

34,采购质量管理对于企业的作用:1,有利于提高企业产品质量2,有利于保证企业生产有节奏,持续进行3,有利于保证企业产品生产和使用环节的安全。

35,采购质量管理的内容:1,采购部门本身的质量管理2,对供应商的评估,认证,监督以及产品的验收3,采购质量管理体系验证体系的建立和运转。

36,采购质量管理的基本原则5R:1,适当的质量2,适当的供应商3,适当的时间4,适当的数量5,适当的地点

37,价格和成本绩效指标:1,实际价格与标准成本的差额2,实际价格与过去移动平均价格的差额3,使用时价格与采购时价格的差额4,当期采购价格与基期采购价格之比。

38.国外采购的优势:①企业,尤其是大型跨国公司,对采购产品质量有严格的要求,国外采购扩大了供应商的范围,购买商又很大的选择余地,就有可能获得高质量的产品。②降低采购成本。③可以获取一些在国内无法得到的商品.长期合同采购的优点:①有利于增强双方的信任和了解,建立稳定的供需关系。②有利于降低双方的价格洽谈费用。③由于有十分明确的法律保证,可以通过法律来维护各自的权益。缺点:①其价格调整比较困难,一旦将来市场价格下降,采购方将会由于不能随之调整采购价格而造成价差损失;②合同对采购数量作了确定,不能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来调整;③由于有了合同的限制,即使出现了更好的采购渠道,购买商也不能意调整。适用于需求量大,并有连续不断的需求的情况。

39.供应商的持续改进:①定期召开合作策略回顾和发展会议;②建立高层主管的供应商会议,共同探讨双方合作间遇到的问题,努力找到解决方案,分享技术发展趋势和未来产品计划;③建立持续改进小组,促成持续改进的进行;④建立跨职能小组,管理和改进联盟与伙伴关系

40. 采购价格的影响因素:一,供应商成本的高低(最根本,最直接的因素)。二,规格与品质。三,采购物品的供需关系。四,生产季节与采购时机。五,采购数量。六,交货条件。七,付款条件

41.采购合同的基本种类:①有效的采购合同,②无效的采购合同,③可撤销的合同,④效力待定的采购合同:(限制行为人订立的合同,无代理权人以他人的名义订立的合同,无处分权人处分他人财产的采购合同)

42.无效的采购合同:⑴含义:是指当事人虽然协商订立,但因为违反国家法律,国家不承认其法律效力,不受法律保护的合同。⑵五种情况:①一方以欺诈,胁迫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的合同;②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第三人利益的合同;③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合同;④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合同;⑤违法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合同

43.质量:是反映实体(产品,过程,或活动等)满足明确或暗含的能力的特征总和。概含:产品或服务所具有的能满足特定需求的所有特征和属性。适合适用。符合要求。产品特性符合其应达到的要求程度,包括可靠性,可维护性及安全性。属性:质量是通过均衡适用性,技术性能,安全性及可靠性等技术因素.

采购质量:就是指一个组织通过建立采购质量管理保证体系,对供应商提供的产品进行选择,评价,验证,从而确保采购的产品符合规定的质量要求

赢在路上-双因素理论名词解释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名词解释复习汇总 1.人力资源:是指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可以被管理者运用产生经济效益和实现管理目标的体力、智力 与心力等人力因素的总和及其形成基础,包括知识、技能、能力与品性素质等。P7 2.人力资源管理:是在经济学与人本思想指导下,通过招聘、甄选、培训、绩效考评、合同管理与薪 资报酬等管理形式对组织内外相关人力资源进行有效运用,满足组织当前及未来发展的需要,保证组织目标实现与成员发展的最大化。P18 3.战略人力资源管理:是指组织为能够实现目标的行为所采取的一系列有计划、有战略意义的人力资 源部署和管理行为。(选:这个定义突出了四个含义:重要性;系统性;战略性;目标性)P28 4.职能人力资源管理:根据组织的任务目标,按照既定的人力资源配置职能进行的管理活动,其特点 在于他的规范性、专业性、从属性。 5.人力资源开发:是指开发者通过学习、教育、培训、管理、文化等有效方式为实现一定的经济目标 与发展战略,对既定的人力资源进行利用、塑造、改造与发展的活动。P45 6.人力资源开发战略:是指组织为了一定的组织目标,通过培训、职业开发、组织开发等多种形式, 促进员工与组织共同成长,提高组织绩效,进而实现组织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人力资源开发战略的特点:前瞻性;服务性;全局性;系统性;弹性;动态性。)(和在一起可能出简答题)P50 7.工作设计:根据组织目标要求与工作者个人需要而采取的对工作特点、工作方式、工作关系与工作 职能进行规划与界定的过程。 8.工作轮换:是让员工从一种工作岗位转移到另一个工作岗位,保证工作流程不受严重损失。 9.工作扩大化:是扩大原有的工作岗位的职责范围与任务,是工作任务与职责数上的增加。 10.实践锻炼法:是通过把被开发者派往到特定工作环境与岗位中,接受某种影响与见识,进而达到提 高思想觉悟、能力素质或者技能的目的。 11.工作分析:是对组织中某个特定工作职务的目的、任务、职权、隶属关系、工作条件、任职职格等 相关信息进行收集与分析,以便对该职务的工作作出明确的规定,并确定完成该工作所需要的行为、条件、人员的过程。(简化定义:又叫职务分析,是对组织中某项工作的内容和工作规范进行描述和研究的过程。) P79 12.工作日志法:任职者在规定时限内,实时、准确记录工作活动与任务的工作信息收集的方法。P89 13.人员招聘:是指组织为了发展的需要,根据人力资源规划和工作分析的要求,通过各种信息途径, 找寻、吸引那些组织内部或外部的,有能力、有兴趣到需要岗位任职的人员,并从中选出适宜的人员加以录用并合理配置的过程。P119 14.人员测评:也称人员素质测评,是指测评主体采用科学的方法,收集被测评者在主要活动领域中的 表征信息,针对某一素质测评指标体系作出量值或价值的判断过程,或者直接从所收集的表征信息中引发与推断某些素质特征的过程。(简化:人员素质测评,即通过科学的方法,运用适当的工具,甄选优秀人才。)P131 15.人员配置:指的是人与事的配置关系,目的是通过人与事的配合及人与人的协调,充分开发利用员 工,实现组织目标。P144 16.员工培训与开发:是指组织根据组织目标,采用各种方式对员工实施的有目的、有计划的系统培养 和训练的学习行为,使员工不断更新知识、开拓技能、改进态度、提高工作绩效,确保员工能够按照预期的标准或水平完成本职工作或更高级别的工作,从而提高组织效率,实现组织目标。P158 17.深度素质培训与开发:是指为了适应企业当前和未来竞争环境的需要,与企业发展战略目标相吻合 的、长期的、持续的培训和开发体系,是以素质能力建设为主的职业培训体系,能实现能力培养与潜能开发的有效结合,推动管理创新和科技创新,使人力资源成为提高企业的应变能力、创新能力的永续资源。P175 18.绩效:是指员工在工作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与组织目标相关的并且能够被评价的工作结果、工作行 为、工作态度或工作能力。P196

如何用层次分析法选择供应商

班级:自动化物流1101B 层次分析法(AHP): 层次分析法是美国运筹学家Saaty 在20世纪80 年代初创立的一种多目标、多准则的决策方法,它综合了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将人的思维条理化、层次化,对决策方案优劣进行排序,具有实用性、系统性、简洁性的特点。层次分析法的优点:(1)思路简单明了,将人们的思维数字化、系统化,便于接收并且容易计算; (2)所需要的定量数据信息较少,但对问题的本质、包含的因素及内在的关系能够进行清楚的分析; (3)把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有机的结合起来,对于解决多层次、多目标的大系统优化问题行之有效。 如何利用层次分析法选择供应商: (一)对供应商进行粗选。 以供应商的基本业务能力的最低要求作为供应商粗选的筛选条件,采用带阈值算法淘汰不达标的供应商。即在对供应商进行评价时,当基本业务能力中某一级指标不符合规定的阈值时,即使其他末级指标都很好也被认为是不行的。 (二)构造供应链战略合作伙伴评价指标体系。 (1)鲜明时代性原则选择指标的设计一定要能够企业的发展环境,客观地反映供应商的信息集成能力和信息化水平。 (2)目的性原则衡量战略供应商的竞争力状况,选出适合企业供应链管理的供应商,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增强企业供应链的竞争实力。 (3)科学性原则战略供应商评价指标应准确地反映实际情况,有利于企业通过评价指标能公正、客观、全面地对战略供应商进行评价。 (4)系统全面性原则评价指标体系必须全面反映战略供应商企业目前的综合水平,并包括企业发展前景的各方面指标。此外,还要考虑外部的经济环境、指标体系不仅要包括反映战略供应商实力的“硬”指标,还要包括反映战略供应商其他竞争优势的“软”指标。 (5)简洁性原则在供应商信息尽量充分的前提下,所选指标数目尽可能少,而且简洁明了,各指标之间不应该有强相关性,不应出现过多的信息包容和涵盖而使指标内容重叠。 (6)实效性原则实效性原则即效益性原则,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应考虑到能以最少的投入创造最大的产出、经济效益在评价指标体系中应处于重要的位置、这要求指标体系的设计要尽量简化,突出重点,从而使指标体系在实践中易于操作、切实可行。 (7)灵活可操作性原则 评价指标应具有足够的灵活性,以使企业能根据自己的特点以及实际情况,对指标灵活运用。 (8)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原则 供应链的竞争力水平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在评价战略供应商的竞争力时应综合考虑影响战略供应商竞争能力的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对定性指标要明确其含义,并按照某种标准赋值,使其能够恰如其分地反映指标的性质,定性和定量指标都必须具有清晰的概念和确切的计算方法。 (9)通用性与发展性相结合的原则

劳动法与劳动合同法的不同地方及区别

相比之下内容 简单的说: 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不是一部法律的两个版本,就是两部法律,目前这两部法律都在执行中,事实上这两部法律的相关规定事统一的,实际操作中都可以作为依据, 劳动法调整的范围更大更宽泛,涉及到促进就业、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工资、劳动安全卫生、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保护、职业培训、社会保险和福利、劳动争议等等。 劳动合同法的规定更具体、更具有操作性,只针对劳动关系中涉及劳动合同的订立、劳动合同的履行和变更、劳动合同的解除和终止、特别规定、集体合同、劳务派遣、非全日制用工等方面做出规定。 根据后法优于前法的原则,在实际操作中更多的按劳动合同法执行。 《劳动法》是劳动保障立法体系中的基准法,是《劳动合同法》的立法根据,可以说是《劳动合同法》的母法。 详细的说: 首先是对两者的概念不同 《劳动法》是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密切联系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总称。这些法律条文规管工会、雇主、雇员的关系,并保障各方面的权利及义务。 我国的劳动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于1995年1月1日起施行。 其内容主要包括:劳动者的主要权利和义务;劳动就业方针政策及录用职工 的规定;劳动合同的订立、变更与解除程序的规定;集体合同的签订与执行办法; 工作时间与休息时间制度;劳动报酬制度;劳动卫生和安全技术规程;女职工与 未成年工的特殊保护办法;职业培训制度;社会保险与福利制度;劳动争议的解 决程序;对执行劳动法的监督、检查制度以及违反劳动法的法律责任等。此外, 还包括工会参加协调劳动关系的职权的规定。以上内容,在有些国家是以各种单 行法规的形式出现的,在有些国家是以劳动法典的形式颁布的。 劳动法是整个法律体系中一个重要的、独立的法律部门。 《劳动合同法》是调整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劳动合同法》 是规范劳动关系的一部重要法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 体系中属于社会法。劳动合同在明确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的前提 下,重在对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保护,被誉为劳动者的“保护伞”。 《劳动法》是劳动保障立法体系中的基准法,是《劳动合同法》的立法根据。可以说是《劳动合同法》的母法。(一)《劳动法》与《劳动合同法》的总体区别 一、《劳动合同法》和《劳动法》名称不同。 前者全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后者全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在立法层次上,同为法律,在企业和劳动者中容易把劳动法称为劳动法,把劳动合同法称为新劳动法。 二、两者的立法背景不同。 《劳动法》是在我们国家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时期劳动关系初步紧张状态下产生的法律,由全国人大常委会于1994年7月5日通过,于1995年1月1日生效实施; 《劳动合同法》则是在我国市场经济发育逐渐成熟时期、劳动关系非常紧张状态下产生的法律,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于2007年6月29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劳动法》是20世纪劳动立法的标杆,《劳动合同法》则是20世纪中国劳动关系发展的必然结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上层建筑的必然要求。 三、两者的立法宗旨不完全相同。 《劳动法》 第一条开宗明义,“为了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调整劳动关系,建立和维护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劳动制度,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根据宪法,制定本法”,明确把劳动者权益放在第一位,而《劳动合同法草案》第一 次送审稿套用了《劳动法》,即“《劳动合同法》保护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草案公布时则改为“为了规范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和履行劳动合同的行为,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制定本法”。最终变为“为了完善劳动合同制度,明确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构建和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制定本法”。前后言辞、次序之变,暗含了立法思路的调整。 四、调整对象区别(学理区别)。 劳动法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密切联系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总 称。其内容主要包括:劳动者的主要权利和义务;劳动就业方针政策及录用职工 的规定;劳动合同的订立、变更与解除程序的规定;集体合同的签订与执行办法; 工作时间与休息时间制度;劳动报酬制度;劳动卫生和安全技术规程;女职工与 未成年工的特殊保护办法;职业培训制度;社会保险与福利制度;劳动争议的解 决程序;对执行劳动法的监督、检查制度以及违反劳动法的法律责任等。此外, 还包括工会参加协调劳动关系的职权的规定。以上内容,在有些国家是以各种单 行法规的形式出现的,在有些国家是以劳动法典的形式颁布的。劳动法是整个法 律体系中一个重要的、独立的法律部门。劳动合同法作为法律部门的劳动合同法 是调整劳动合同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二)《劳动法》与《劳动合同法》在条款上的不同《劳动合同法》是《劳动法》的子法, 两者在具体的条款上也存在很多不同,以下是几条较为有代表性的差别: 一、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 《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必须建立完善劳动规章制度,并对直接涉及劳 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和重大事项在制定、修改及实施过程中从程序上予以严 格规范,核心是民主协商与劳资共议。分为两个步骤:1经职代会或全体职工讨论,提出方案和意见;2 与工会或职工代表平等协商确定。即在充分听取意见,经过民主程序后,由用人单位确定。也就是:“先民主,后集中”。 这是不分所有制的,对全民所有制企业,按《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的规定,直接涉及 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和重大事项,仍应由职代会审议通过。 二、办理用工手续与签订劳动合同 《劳动法》中规定: “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劳动合同。劳动合同应当以书 面形式订立。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不依法订立劳动合同的,由劳动保 障行政部门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处2000以上2万元以下的罚款。”《劳动合同法》 则对不签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不再设定行政处罚的内容,而是将用人单位的违法成本转为劳动者的经济利益,建立了一种用人单位的违法成本与劳动者的经济利益挂钩的机制,既加大了用人单位的违法成本,又提高了劳动者维权的积极性。同时《劳动合同法》对用人单位用工后未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的,给予一个月的宽限期,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不签合同的,以支付双倍工资予以惩罚;超过一年再不签的,按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确定双方的劳动。 三、劳动合同的条款 《劳动法》中规定有:1、劳动合同期限;2、工作内容;3、劳动保护和劳 动条件;4、劳动报酬;5、劳动纪律;6、劳动合同终止的条件;7、违反劳动合同的责任。除上述必备条款外,当事人可以协商约定其他内容。在必备条款方面,《劳动合同法》增加了劳动合同主体双方的基本情况、工 作地点、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社会保险,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事项等内容;同时又取消了劳动纪律(属于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劳动合同终止条件(已由法定且不能约定)和违反劳动合同的责任(防止用人单位滥用

采购分为以下几类-赢在路上

自考采购与供应管理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采购与供应管理的概念 1.采购的定义: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商品流通过程中,各企业及个人为获取商品,对获取商品的渠道、方式、质量、价格、时间等进行预测、抉择,把货币资金转化为商品的交易过程。狭义的采购就是买东西,扩展开来就是,企业根据需求提出采购计划,审核计划,选好供应商,经过商务谈判确定价格、交货及相关条件,最终签订合同并按要求收货付款的过程。广义的采购是指除了以购买的方式占有物品之外,还可以通过下列各种途径取得物品的使用权,来达到满足需求的目的。 3.采购与供应管理的具体目标:1)提供不间断的物料、供应和服务,以便使整个组织正常的运转2)使库存投资和损失保持最低限度3)保持并提高质量4)发现或发展有竞争力的供应商5)当条件允许的时候,将所购物资标准化6)以最低的总成本获得所需的物资和服务7)在企业内部和其他职能部门之间建立和谐而富有效率的工作关系8)以可能的、最低水平的管理费用来实现采购目标9)提高公司的竞争地位。 (P5-6)(重点) 第二节采购与供应管理的作用 1.采购与供应管理的作用:1)利润杠杆作用2)资产收益率作用3)信息源作用4)营运效率作用5)对企业竞争优势的作用。 第三节采购分类 1.采购分为以下几类:1)按采购范围分类,可以将采购分为国内采购和国外采购2)按采购时间分类,可以将采购分为长期合同采购和短期合同采购3)按采购主体分类,可以将采购分为个人采购,企业采购和政府采购4)按采购制度分类,可以将采购分为集中采购、分散采购和混合采购5)按采购输出结果分类,可以将采购分为有行采购和无形采购。(P10-11) 3. 集中采购的缺点: 1)采购流程过长,时效性差,难以适应零星采购、地域采购以及紧急状况采购的需要2)采购与需求单位分离开来,有时可能难以准确了解内部需求,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采购绩效。 4. 集中采购的使用情况:1)企业产销规模不大,采购量均匀,只要一个采购部门就可以完成全部工作2)企业各部门及工厂集中一处,采购工作并没有因地制宜的必要,也就是说不存在地域性采购。 第四节采购部门及其职责 1.采购部门在企业中的隶属关系:1)采购部门隶属于生产副总经理:其重点是提供足够数量的物料以满足生产上的 需求,至于议价的功能则退居次要地位。2)采购部门隶属于行政副总经理:其主要职责是活的较佳的价格和付款方式,以达到财务上的目标。3)采购部门直接隶属于总经理:其主要功能,在于发挥降低成本的作用,使得采购部门成本企业创造利润的另一种来源。4)采购部门隶属于资财部副总经理:其主要功能在于配合生产制造与仓储部门,达成物料整体的补给作业。 第五节采购与供应管理的演变与发展趋势 第二章采购与供应战略 第一节企业战略概述 1.企业战略的概念:企业战略是企业的管理层所制定的“策略规划”。其目的在于:建立本企业在市场领域中的地位,成功地同竞争对手进行竞争,满足顾客的需求,获得卓越的公司业绩。 2.企业战略的层次:四个层次:公司层次(整个公司和所有业务的战略);业务层次(公司多元化 战略中各个业务领域内的战略);经营运作层次(职能领域内各个部门的战略)。绝大多数小企业和一些大企业不设立分部或战略事业部,它们只分为公司层次、职能部门层次以及经营动作层次。 3.职能战略、企业总体战略与业务战略的特点和不同:形成的性质、参与战略形成人员、对企业发展的影响、战略构成的要素四个方面回答 4.企业战略类型:1)成本领先战略;2)差异化战略;3)集中化战略;4)最优化成本战略 5.集中化战略的定义、特点、如何实现 第二节采购与供应战略及其构成要素 1.采购最基本的任务:以最优的成本从适当的、可靠的渠道取得所需要的原材料和服务。 3.采购与供应战略构成要素(表2-1):1)什么2)质量3)多少4)谁5)何时6)什么价格7)在哪里8)如何9)为什么表2-1

层次分析法AHP在供应商评价选择中的应用

“制造业信息化合作伙伴的评价决策模型研究”的设计过程 本文是一篇关于管理研究方法论的应用文章,完整地阐述了“制造业信息化合作伙伴的评价决策模型研究”这一论文的构思、设计和成文过程。主要包括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根据科研论文的选题方法,以问题导向的研究为主线,设计出论文的选题,即制造业信息化合作伙伴的评价决策问题;第二部分首先给出了论文的研究论点,即层次分析法应用到的所建立的选型评价决策模型是可行的,并设计出研究论文的结构框架,先提出问题,后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第三部分围绕论点,用层次分析法进行了实例研究;最后一部分指出了研究论文的创新性及依据。 一论文的选题 “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是一种战略。实施信息化需要经过选型决策、需求分析、二次开发、项目实施等复杂的过程。而制造业企业花费在选择信息化合作伙伴的时间通常在两个月至两年以上,目前国内的PDM、ERP的失败率在70%以上,企业最后总结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是选型决策失误。对于制造业企业而言,选择信息合作伙伴的意义远大于选择一家软件产品提供商,然而,如何选择合适的软件厂商作为自己的合作伙伴,从而提高信息化项目的成功率,一直是没有科学的方法来指导。如何进行正确的选型决策,这一问题在业内概括性讨论的比较多,科学分析、具有实际指导意义的论文则罕见。因此,这是一个值得去研究的问题。 正是由于该实际问题的存在,本论文定位在应用性方面,其研究方法也是基于问题导向的研究。 笔者将论文研究的范围定在制造业信息化这一比较广泛的领域。主要的兴趣在信息化合作伙伴的选择上面,由此,遇到的实际问题如下:(1)评价合作伙伴的标准和模型是什么?(2)根据标准,如何用科学的方法进行评估和选择合适的合作伙伴?从这样的研究视角和层面出发,找出了新的研究主题,即制造业信息化合作伙伴的评价决策

劳动法重点整理

劳动法重点整理

劳动法 一、劳动的概念与特点 1概念:劳动法意义上的劳动:劳动者为获取劳动报酬而从事的、履行劳动法律义务的社会劳动。 2特点: (1)主体为劳动法中的主体; (2)目的为获取劳动报酬; (3)性质为履行劳动法律义务的行为; (4)形式为社会劳动。 二、劳动关系的概念与特征(重点) 1概念: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为实现劳动过程而发生的权利义务关系。 劳动关系的若干称谓:雇佣关系;劳资关系;劳工关系;劳使关系;产业关系 2特征: (1)主体为劳动者和用人单位; (2)主体之间的关系具有从属性 (3)存在管理与被管理关系; (4)兼有平等和不平等性质,但不平等性是劳动关系的主要特点; (5)内容以劳动力所有权与使用权相分离,人身属性和财产属性相结合; (6)兼有对抗性与非对抗性。 3类型: (1)所有制类型的劳动关系 (2)劳动者身份类型的劳动关系 (3)产业类型的劳动关系 (4)工作时间类型的劳动关系 (5)劳动合同方式的劳动关系 三、劳动法的概念、地位和劳动法的基本原则(重点) 1、劳动法的概念(广义和狭义之分): 调整劳动关系及与劳动关系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2、特征 (1)公法与私法的结合; (2)保护法与管理法的结合; (3)协调法与标准法的结合; (4)实体法与程序法的结合。 3、性质 劳动法是兼有公法与私法双重性质的法律,属社会法范畴。 社会法(广义和狭义) 4、劳动法的体系(重点) (1)劳动法总则 (2)劳动关系协调法:劳动合同法、集体合同法、用人单位内部劳动规则法、职工民主管理法、劳动争议处理法 (3)劳动基准法:工时法、工资法、劳动保护法、劳动安全卫生法 (4)劳动保障法:促进就业法、职业培训法、社会保险法、劳动福利法、劳动监督法 5、劳动法的基本原则(重点) (1)倾斜保护劳动者原则 保护弱者;倾斜立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一条:为了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调整劳动关系,建立和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劳动制度,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人力资源管理方法(四种)-赢在路上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简答、论述、案例分析题复习汇总 1.简述人力资源(HR)与人力资本(HC)的区别与联系?P6 区别表现在四个方面: ①关注的焦点不同:HC针对经济增值、经济贡献与收益分配来说的,由因索果,关注的是收益问题;HR是针对经济管理、经济运营来说的,由果溯因,关注的是人的潜能。 ②研究的视角不同:HC是从投入与产出的角度研究人的作用;HR是把人当做企业财富的源泉,从人的潜力与财富的关系角度研究人力问题; ③计量形式不同:HC是存量和流量概念;HR是存量概念。 ④外延宽度不同:HR概念的外延要宽于HC。 人力资本特点:经济性,依据性,功用性,利益性。人力资源特点:基础性,物理学,来源性。 联系表现在两个方面: ①人力资源则是人力资本的有形形态。(舒尔茨) ②二者在形式上都体现劳动者的能力。 2.人力资源管理方法(四种):(以单个方法出简答题,或者案例分析题)P22-25 1)以任务为中心的管理方法 ①建立在经济人的假设基础之上的 ②内容:他是科学管理原理的核心,任务管理的理论贯穿于泰勒思想发展的 全过程 ③任务管理4个特点:重点在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完成任务;使用“胡萝卜加 大棒”政策;管理是少数人的事与一般员工没有关系;等级的控制体系、严格的工 作规范。 2)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方法

①建立在社会人与自我实现人假设基础之上 ②内容:根据人的心理需要,通过尊重人、关心人、激励人、改善人际关系 等方法,充分发挥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提高组织工作效率的方法。 ③三个特征:视人力资源为组织第一资源;以激励为主要方式;建立和谐的 人际关系。 3)以开发为中心的管理方法 ①建立在自我实现人与社会人假设基础之上的; ②内容:是以人为中心管理方法的一种发展,开发人的潜能,主张以人为中 心,既要关心人、爱护人与尊重人,更要促进人的发展,开发人的潜能,真正实现 人的能力和价值,体现人力资源开发的思想。 ③3个特征:强调员工的积极参与;重视对员工的开发;重视环境建设(环 境建设包括心理环境、工作环境、社会环境的建)。 4)以优化为中心的管理方法 ①在四种假设基础之上 ②内容:就是要在充分了解组织需求与员工素质的基础上,按照科学方法与 程序,不断优化我们的管理工作,保持员工的作用于价值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没 有最好的,只有最合适的) 6.考过简述职能人力资源管理与战略人力资源管理(SHRM)的联系与区别?P31-36 两者联系: (3个一致) 1)管理理念一致:视人为组织的能动性资源,在工作中都以人为中心; 2)管理方式一致:人力资源管理职业化与专业化; 3)所追求的最终目标一致:保障组织人力资源的需求得到最大限度满足。 两者区别:(5个不一致) 1)理论背景不一致:职能:建立在科学管理理论、行为科学理论、劳动经济学理论基础上的;战略:源于资源基础论; 2)支持组织总体战略的程度不一致:职能:组织总体战略的被动反应者,充当“棋子”

《劳动法》教案

教学目的:了解劳动法产生的原因和发展历程,以及劳动法的体系框架。掌握劳动法的概念、调整对象及其适用范围, 掌握劳动关系的概念、特征和分类,掌握劳动关系的 主体、内容与客体。 重点与难点:在实务中,能够区分劳动关系和劳务关系,熟悉劳动关系的举证责任和证据范畴。 教学方式:讲授 授课课时:2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一章劳动法概述 一、课程简介 二、劳动法的产生及发展历程 1、产生的前提 2、资本主义国家劳动法的产生和发展 3、我国劳动法的概况 三、劳动法的概念及其体系框架 1、劳动法的概念 (1)宪法中关于劳动问题的规定

(2)劳动法律 (3)劳动行政法规 (4)劳动规章 (5)地方性劳动法规和地方劳动规章 (6)其他法律中关于劳动方面的规定 (7)最高人民法院有关司法解释 2、劳动法的体系框架 包括但并不限于以下几部分:劳动就业法、劳动关系协调法、劳动基准法、社会保险法、劳动争议处理法。 四、劳动法的调整对象及其适用范围 1、主要调整对象是劳动劳动关系 (1)劳动关系的概念 (2)劳动关系的特征 (3)区分劳动关系与劳务关系 (4)劳动关系的分类 (5)劳动关系的举证责任以及劳动关系主体的确定 2、劳动法调整的其他社会关系 3、劳动法的适用范围 五、劳动法律关系 1、劳动法律关系的概念

是劳动法调整劳动关系而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是劳动关系在法律上的体现,是劳动关系为劳动法律规范所调整而产生的结果。 重点:注意区分劳动法律关系与劳动关系。 劳动法律关系与劳动关系不同:1劳动关系是生产关系的组成部分,属于经济基础范畴;劳动法律关系则是意志关系,属于上层建筑范畴。2劳动关系的形成是以劳动为前提,发生在实现社会劳动过程中;劳动法律关系的形成则是以劳动法律规范的存在为前提,发生在劳动法律规范调整劳动关系的范围内。3劳动关系的内容是劳动,劳动者提供劳动力,用人单位使用劳动力,双方形成劳动力的支配与被支配关系;劳动法律关系的内容则是法定的权利义务,双方当事人必须依法享受权利并承担义务。 2、劳动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 (1)劳动法律关系的主体:包括劳动者、用人单位(是指在实现社会劳动过程中依照劳动法律规范享有权利并承 担义务的当事人。) (2)劳动法律关系的内容:劳动者的权利、劳动者的义务(3)劳动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指劳动法律关系主体双方的权利义务共同指向的对象。 (4)劳动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及消灭

赢在路上读后感

赢在路上读后感 本文是关于读后感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赢在路上读后感(一) 世界着名的心理学大师卡耐基曾经说过:“人生最重要的就是不要去看远方模糊的,而要做手边清楚的事”。我们怎样才能做到既能把远方的事物清晰化又能扎扎实实的做好当下的事呢?那我们就得为自己确立明天甚至更远的目标,并且立即付诸认真的实际行动。没有理想的奋斗是盲目的,没有奋斗的理想是虚幻的。要想让我们的大学生活变得更加有意义,做好职业规划是必要的!虽说计划赶不上变化,但并不能因此而否定规划的重要性。王夫之说过“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说明立志对我们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文学大师雨果曾这样说道:“生活好比旅行,理想就是旅行的路线,失去了路线那只能停止。”如果我们没有一个总的大学目标,那我们所有的努力努力都会变得盲目而难以前进!职业规划很重要,但根据具体的社会环境,经济发展等等的变化适时的调整自己的规划更重要,这决定着你是否已经正确对待大学生职业规划!大学是人生职业生涯发展中的一个重要准备期,在这个阶段,我们准备的如何直接关系到我们四年后在职场上的竞争力和未来职业生涯发展的水平。然而,身为大学生的我们却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在一天天的消磨大好时光。人的大学时光一生中也许就一次,不把握好,将来自己一定回追悔莫及。就像流沙河的一首诗写道:理想是石,敲打出星星之火;理

想是火,点亮熄灭的灯;理想是灯,照亮前方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向黎明!他说的黎明就是我们美好的未来。 《赢在路上》这本书里很大一部分时介绍和指导我们正在路上的大学生如何做好职业规划,找准自己的位置,为谋得一份好工作做好充分的思考和足够的准备。让我印象很深的一句话是“我们大多数人的人生,因为没有设立方向,设立目标,就会像无方向的车一样乱走,走到生命停止的时候都不知道走到了哪里,终其一生碌碌无为。更不幸的是他还会很不快乐,做任何事情都因为没有希望,没有目标而失去动力。”可见目标或者说理想在我们的奋斗历程中始终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看完这本书让我想了很多很多:水无点滴量的积累,难成大江河。人无点滴量的积累,难成大气候。没有兢兢业业的辛苦付出,哪里来甘甜欢畅的成功的喜悦?没有勤勤恳恳的刻苦钻研,哪里来震撼人心的累累硕果?只有付出,才能有收获。计划定好固然好,但更重要的在于其具体实施并取得成效。这一点时刻都不能被忘记。任何目标,只说不做到头来都只会是一场空。然而,现实是未知多变的。定出的目标计划随时都可能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这一点,每个人都应该有充分心理准备。因此,在遇到突发因素、不良影响时,要注意保持清醒冷静的头脑,不仅要及时面对、分析所遇问题,更应快速果断的拿出应对方案,对所发生的事情,能挽救的尽量挽救,不能挽救的要积极采取措施,争取做出最好矫正。相信如此以来,即使将来的作为和目标相比有所偏差,也不至于相距太远。其实,每个人心中都有一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供应商选择与评价

大学毕业论文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供应商 评价与选择研究 A Research on Supplier Evaluati on and Selectio n Based on An alytic Hierarchy P rocess 2011 届经济管理学院 物流管理 学生姓名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2011 年6月1日 毕业论文成绩单

院长(主任)签字: 毕业论文任务书 题目基于层次分析法的供应商评价与选择研究 学生姓名学号班级经0708 专业物流管理 承担指导任务单位工商管理系 导师 姓名导师 职称 副教授 评阅人得分 答辩小 组组长得分成绩:

一、主要内容 供应链管理已成为国内外备受关注的一种新型管理理念与企业运作模式,供 应商选择是供应 链管理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也是集成化供应链管理的核心。要 求学生完成以下内容的资料收集 与写作: 1、 概括供应链管理的相关理论及供应链环境下供应商选择和管理相关理论。 2、 分析供应链环境下的供应商合作关系,讨论供应链环境下供应商分类特 点。 3、 基于供应商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设计供应链环境下供应商评价指标体 系。 4、 应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供应商选择的模型与方法,并提供实际例证和对策建 议。 二、基本要求 毕业论文应具有科学性、先进性和创新性,要努力揭示供应链环境下的供应 商的选择和管理 规律,论文要有新意;论文结构要以提出问题一一分析问题一一 解决问题三段式的逻辑结构为原 则;论文的三要素力争做到:论点正确、深刻、 有创新,论据真实、典型、充分,论文严密、有 力;语言表达严谨、准确、流 畅。 、主要技术指标 论文正文不少于1.3万字,查阅文献资料不少于15篇,其中外文文献2篇以 上,翻译与课 题有关的外文资料不少于 3000汉字。 四、 应收集的资料及参考文献 姜建华,汪波.基于企业中对供应商评价方法的研究[J].西安电子科技大 学学 报,2006(04) 秦建玲,贾旭光.供应商评价指标体系中定性指标的筛选[J].消费导 刊.2008(06) 赵红梅,韩丽萍.基于供应链绩效的供应商选择与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J].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03) [1] [2] [3] 时 间 内 容 完成情况 教师签字 第1周一第2周 开题报告 第3周一第7周 论文大纲及初稿 第8周一第9周 修改论文 第10周一第11周 论文定稿、装订及答辩 教研室主任签字 2011年4月5日 时间 五、 进度计划

劳动法知识点整理

劳动法 一、题型 (一)辨析题(单选)2*10 (二)名词解释5*4 (三)论述题10*1+20*1 (四)案例分析15*2 二、重点(按章节整理) 第一章: 一、我国劳动法的概念(《劳动法》中的是狭义的概念) (1)狭义劳动法的概念 狭义的劳动法,是指由国家最高权利机关颁布的,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其他关系的综合性法律。 (2)广义劳动法的概念 广义的劳动法,是指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其他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二、劳动关系 (一)定义(《劳动法》中的是狭义的概念) 1、广义: 劳动关系,是指人们在从事劳动的过程中发生的一切社会关系。 2、狭义(劳动法): 劳动关系,是指在实现劳动过程中,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发生的社会关系。(二)特征(答论述和案例分析记得补充) 1、与劳动(过程)有直接联系。 2、劳动关系的当事人,一方是劳动者,另一方是提供生产资料的用人单位 3、用人单位录用了劳动者,产生了隶属关系。 4、职业性、有偿性劳动而发生的关系。 (三)劳动关系与劳务关系的区别(答论述和案例分析记得补充) 1、主体不同 2、用工双方的关系不同 3、报酬支付形式不同 4、法律的适用不同 5、两者产生的依据不同 6、关系的稳定性不同

第三章: 一、劳动者的基本劳动权利 (一)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 (二)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 (三)享有休息休假的权利 (四)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 (五)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 (六)享有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 (七)享有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 (八)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劳动权利 简单来说: 1、劳动权:(首要地位) 2、劳动报酬权包括:(1)报酬协商权(2)报酬请求权(3)报酬支配权。 3、劳动保护权——休息权 4、接受职业技能培训权 5、生活保障权 6、结社权:——与集体协商权 7、合法权益保护权 第四章: 一、劳动法律关系的含义 劳动法律关系,是指劳动法律规范在调整劳动关系过程中形成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 二、劳动法律关系的特征:(答论述和案例分析记得补充) (一)主体双方具有平等性和隶属性 (二)以劳动关系和劳动法律法规为前提的社会关系 (三)是一种双务关系,即用人单位和劳动者既是权利主体又是义务主体,互为对价关系(四)以国家意志为主导、当事人意志为主体 三、劳动法律关系与劳动关系的联系与区别 (一)劳动法律关系与劳动关系的联系: 1、劳动关系是劳动法律关系产生的基础,劳动法法律关系是劳动关系在法律上的表现形式。 2、现实中的劳动关系只有取得劳动法律关系的形式,其运行过程才有法律的保障。 (二)劳动法律关系与劳动关系的区别:(答论述和案例分析记得补充)书本P55 1、范畴不同 2、形成前提条件不同 3、内容和效力不同 4、体现的意志不同 5、范围不同: 四、劳动者劳动权利能力和劳动行为能力与民事权利能力及民事行为能力的区别: (1)劳动者的劳动权利能力和劳动行为能力同时产生、同时消灭(16周岁开始、退休终止);而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则是可分割的。(民事权利能力:出生开始,死亡结束;民事行为能力:18周岁开始,死亡结束) (2)劳动者的劳动权利能力和劳动行为能力必须由劳动者本人实现;而公民的民事权利能

简答人员培训的原则-赢在路上

2010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试题 课程代码:06093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1分,共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人员调配的原则包括因事设人、用人所长、协商一致和( ) A.照顾差异 B.平等竞争 C.因事择人 D.调节岗位 2.个别企业在职务升降中搞全员竞聘,这是遵守的职务升降的____原则。( ) A.德才兼备 B.机会均等 C.民主监督 D.阶梯晋升 3.关键事件法是基于____绩效考核方法。( ) A.员工特征 B.员工行为 C.员工工作结果 D.领导评价 4.下例考核方法不属于基于工作结果的考核方法的是( ) A.产量 B.工作量 C.行为观察 D.销售额 5.以下属于民主型领导行为方式的是( ) A.权力定位于群体 B.权力定位于领导 C.放弃权力 D.家长式作风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

选或未选均无分。 1.人力资源的能动性主要表现在( ) A.自我强化 B.选择职业 C.积极劳动 D.调节市场 E.繁荣经济 2.人事矛盾的三个方面包括( ) A.事总量与人总量的矛盾 B.事类型结构与人能力结构的矛盾 C.职务与个人素质的矛盾 D.职位与个人资格素质矛盾 E.职位与人的总量的矛盾 3.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基本职能是( ) A.探索人与事对立统一的规律 B.推动人与事的发展 C.实现人与事优化配置 D.提拔干部 E.员工职业生涯规划 4.招聘的原则包括( ) A.因事择人 B.公开 C.平等竞争 D.用人所长 E.择优录用 5.新员工培训的目的在于( ) A.互相了解 B.打消疑虑 C.适应工作 D.用人所长 E.培养归属感 6.培训工作流程主要包括____四个阶段。( ) A.分析培训需求 B.设计培训方案

SWOT分析名词解释-赢在路上

采购与供应管理 第一章绪论 1.采购: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商品流通过程中各企业及个人为获取商品对获取水平的渠道、方式、质量、价格、时间等进行预测、抉择,把货币资金转化为商品的交易过程。 2.采购:是以各种不同的途径包括购买、租赁、借贷、交换等方式取得物品及劳务的使用权或所有权。 3.供应是指供应商或卖方向买方提供产品和服务的全过程。 4.采购管理:为了达成生产或销售计划从适当的供应商那里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在适当的时间,以适当的价格购入适当数量的商品所采取的一系列管理活动 5.采购管理:对整个企业采购活动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活动,是管理活动。 6.采购管理一般由高级管理人员承担 7.采购只是指具体的采购业务活动是作业活动 8.供应管理:即为了保质、保量、经济、及时地供应生产经营所需要的各种物品对采购、储存、供料等一系列供应过程进行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以保证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 9.采购管理是以交易为导向的“战术职能”而供应管理是以流程为导向的“战略职能” 10.对采购职能总体目标的标准描述:它获得的物料应该是货真价实的数量是符合要求的并以准确的时间发送到准确的地点,物料必须来源于合适的供应商 11.采购与供应管理的具体目标表述:1提供不间断的物料、供应和服务以便使整个组织正常地运转2使库存投资和损失保持最低限度3保持并提高质量4发现或发展有竞争力的供应商5当条件允许的时候将所购物资标准化6以最低的总成本获得所需的物资和服务7在企业内部和其他职能部门之间建立和谐而富有效率的工作8以可能的、最低水平的管理费用来实现采购目标9提高公司的竞争能力 12.采购与供应管理的作用:1利润杠杆作用2资产收益率作用3信息源作用4营运效率作用5对企业竞争优势的作用 13.利润杠杆效益:采购成本增加很少比例就可以带来更大比例销售利润增加的现象 14.资产收益率:指总利润与总资产的比率,它还可以用投资周转率与利润率的乘积来表示 15.提高资产收益率的目标可以通过采购成本的减少来实现 16.采购分类:1采购范围分(|国内采购、国外采购)2采购时间分(长期合同采购、短期合同采购)3采购主体分(个人采购、企业采购、政府采购)4采购制度分(集中采购、分散采购、混合采购)5采购输出结果(有形采购、无形采购)(个分类的优缺点) 17.采购部门不同层级的职责(20) 18.JIT采购的基本思想:在恰当的时间、恰当的地点,以恰当的数量、恰当的质量提供恰当物品 第二章采购与供应管理 1.企业战略的层次:公司层次、业务层次、职能层次、经营运作层次 2.多元化公司企业战略的层次:1公司战略(责任在公司层次的管理者)2业务战略(责任在业务层次的总经理)3职能战略(责任在一个业务单元或分公司内部主要职能活动的领导)4经营运作战略(责任在生产工厂的管理者,地理区域单元的管理者以及更低一些层次的主管) 3.企业总体公司战略的特点:1从形成的形势看,企业总体战略的制定与推行的人员主要是企业的高层次管理人员2从参与战略形成的人员看,企业总体战略的制定与推行的人员主要是企业的高层次管理人员3从对企业发展的影响程度看,企业总体战略对企业发展的影响具有全局性、长远性4从战略构成要素看,经营范围和资源配置是总体战略中主要的构成要素 4.业务战略的特点:1从形成的形势看,业务战略是在企业总体战略的制约下,指导和管理具体经营单位的计划和行动为企业的整体目标服务2从参与战略形成的人员看,主要是具体的各事业部或子公司的经理3从对企业发展的影响程度看,业务战略着眼于企业中有关事业部或子公司的局部性战略问题,影响着某一具体事业部或子公司的具体产品和市场,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总体战略的实现4从战略构成要素看,资源配置与竞争优势通常业务战略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5.职能战略的特点:1从形成的形势看,职能战略对公司的整体业务战略和竞争策略起着支持作用,执行得力的职能战略能够为公司带来具有竞争价值的能力和资源优势2从参与战略形成的人员看,每一个重要的业务职能及流程的职能战略制定通常由各个职能部门的领导和业务活动经理来承担3从对企业发展的影响程度看,只有各个职能部门的战略在整体上协调一致才能更好地促进企业的发展4从战略构成要素看,协同作用和资料配置是职能战略的关键要素而对经营范围的影响作用较小 6.企业战略类型:1成本领先战略2差异化战略3集中化战略4最优成本供应商战略(定义、特点、实施途径38—41) 7. 有效的采购与供应战略的目标之一就是将企业目标更好的落实到采购与供应目标上来,因此采购部门要参与战略制定工作,一方面保证采购与供应战略成为企业战略有机的组成部分,另一方面保证采购与供应战略切实体现出供应方面存在的机会和问题。 8.采购与供应战略在企业战略上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与供应商建立伙伴关系。

层次分析法在供应商选择中的应用(1).

2012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 承诺书 我们仔细阅读了中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的竞赛规则. 我们完全明白,在竞赛开始后参赛队员不能以任何方式(包括电话、电子邮件、网上咨询等)与队外的任何人(包括指导教师)研究、讨论与赛题有关的问题。 我们知道,抄袭别人的成果是违反竞赛规则的, 如果引用别人的成果或其他公开的资料(包括网上查到的资料),必须按照规定的参考文献的表述方式在正文引用处和参考文献中明确列出。 我们郑重承诺,严格遵守竞赛规则,以保证竞赛的公正、公平性。如有违反竞赛规则的行为,我们将受到严肃处理。 我们参赛选择的题号是(从A/B/C/D中选择一项填写): A 我们的参赛报名号为(如果赛区设置报名号的话): 所属学校(请填写完整的全名):江西省新余学院数计学院学院 参赛队员(打印并签名) :1. 涂春 2. 黄玉英 3. 林奔奔 指导教师或指导教师组负责人(打印并签名):简绍勇 日期: 2012年 7 月 14 日

层次分析法在供应商选择中的应用 摘要 在工厂生产中,制造商选择原材料时,常常面临着供应商选择的问题,制造商怎样才能选择出最满意的供应商呢? 本文就制造商在采购某种原材料时,怎样从三个供应商中选择最为满意的供应商进行供货呢?针对此问题我们利用层次分析法,建立数学模型解决该问题。首先本文建立了清晰的层次结构图,即目标层:供应商的选择,准则层:供应商的产品质量、供应能力、可靠性,方案层:甲、乙、丙这三个供应商。然后根据已知信息构造对比判断矩阵,求出各因素对目标层的权重关系,以及计算出方案层对于各个因素的权向量,最后综合考虑,分别计算出甲、乙、丙三个供应商的最终得分,通过计算得到丙供应商最终得分最高,所以制造商的最理想的选择为供应商丙。 关键词:层次分析法、权重、供应商的选择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