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微波水热晶化制备纳米二氧化钛光催化剂及其性能研究

微波水热晶化制备纳米二氧化钛光催化剂及其性能研究

微波水热晶化制备纳米二氧化钛光催化剂及其性能研究
微波水热晶化制备纳米二氧化钛光催化剂及其性能研究

微波水热晶化制备纳米二氧化钛光催化剂及其性能研究种法国1, 赵景联1,2

【摘要】以TiCl4为原料,采用微波水热合成法制备了锐钛型纳米TiO2光催化剂。利用XRD、TEM、TG-DTA等技术对产物进行了表征,并以制备的TiO2为催化剂,通过酸性品红水溶液的光催化降解实验考察了该催化剂的光催化反应性能。结果表明:微波场作用使反应体系均匀迅速的升温,加快了水热晶化反应速度,在20×105 Pa的微波水热条件下Ti(OH)4水热晶化2.5 h后,产物主要以锐钛型存在,晶粒粒径小于10 nm。与常规水热合成时间相比,微波水热条件下在较短的晶化时间内形成了锐钛型TiO2,光催化降解品红的实验也证明微波水热条件下制备的催化剂具有较高的光催化性能。

【期刊名称】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年(卷),期】2006(020)001

【总页数】4

【关键词】微波水热法;二氧化钛;水热合成;光催化

1 前言

二氧化钛具有特殊的物理化学特性及电子能带结构,光催化活性高,作为光催化材料广泛地应用于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的研究应用领域[1]。TiO2的制备方法影响着二氧化钛催化剂的形态结构,从而也大大影响了其光催化性能,因而为了获得具有高活性的光催化剂,TiO2的制备技术也被广泛而深入地进行了研究[2~4]。水热法由于与其它湿化学方法相比具有诸多的优越性,近年来用于纳米粉体制备和纳米材料研究引起了人们的重视[3,5]。制备具有特定晶形、颗粒分散性好的纳米颗粒,反应需要在相对高的温度下进行。但常规水热反应制

水热法制备纳米材料

实验名称:水热法制备纳米TiO2 水热法属于液相反应的范畴,是指在特定的密闭反应器中采用水溶液作为反应体系,通过对反应体系加热、加压而进行无机合成与材料处理的一种有效方法。在水热条件下可以使反应得以实现。在水热反应中,水既可以作为一种化学组分起反应并参与反应,又可以是溶剂和膨化促进剂,同时又是一种压力传递介质,通过加速渗透反应和控制其过程的物理化学因素,实现无机化合物的形成和改进。 水热法在合成无机纳米功能材料方面具有如下优势:明显降低反应温度(100-240℃);能够以单一步骤完成产物的形成与晶化,流程简单;能够控制产物配比;制备单一相材料;成本相对较低;容易得到取向好、完美的晶体;在生长的晶体中,能均匀地掺杂;可调节晶体生成的环境气氛。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水热法的基本概念及特点。 2.掌握高温高压下水热法合成纳米材料的方法和操作的注意事项。 3.熟悉XRD操作及纳米材料表征。 4.通过实验方案设计,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原理 水热法的原理是:水热法制备粉体的化学反应过程是在流体参与的高压容器中进行,高温时,密封容器中有一定填充度的溶媒膨胀,充满整个容器,从而产生很高的压力。为使反应较快和较充分的进行,通常还需要在高压釜中加入各种矿化物。 水热法一般以氧化物或氢氧化物(新配置的凝胶)作为前驱物,他们在加热过程中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最终导致溶液过饱和并逐步形成更稳定的氧化物新相。反应过程的驱动力是最后可溶的的前驱物或中间产物与稳定氧化物之间的溶解度差。 三.实验器材 实验仪器:10ml量筒;胶头滴管;50ml烧杯;高压反应釜;烘箱;恒温磁力搅拌器。 实验试剂:无水TiCl4;蒸馏水;无水乙醇。 四.实验过程 1.取10mL量筒, 50mL的烧杯洗净并彻底干燥。 2.取适量冰块放入烧杯中,并加入一定的蒸馏水形成20mL的冰水混合物,用恒温磁力搅拌器搅拌,速度适中。

水热法合成二氧化钛及研究进展

水热法合成二氧化钛及研究进展 摘要:水热法合成了不同晶型、形貌、大小和研定形貌的二氧化钛。究了pH值、水热反应温度和水热反应时间对纳米二氧化钛晶型、形貌和晶粒尺寸的影响,对TiO2晶形影响光催化活性的原因进行了探讨。同时从二氧化钛水解制氢、废水处理、空气净化、抗菌、除臭方面介绍了纳米二氧化钛在环境治理方面的应用和发展趋势,并对纳米二氧化钛的制备方法与应用作出展望。 关键词:二氧化钛;晶型;水热法;光催化;制备;应用 纳米二氧化钛(TiO2)具有比表面积大、磁性强、光吸收性好、表面活性大、热导性好、分散性好等性能。纳米TiO2是一种重要的无机功能材料, 可应用于随角异色涂料、屏蔽紫外线、光电转换、光催化等领域,在光催化领域环境治理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可应用在环保中的各个领域,它在环境污染治理中将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因此制备高光催化性能的纳米TiO2,拓展纳米二氧化钛的应用也是学者研究的重点。水热法合成纳米TiO2粉体具有晶粒发育完整、粒径分布均匀、不需作高温煅烧处理、颗粒团聚程度较轻的特点。 1.TiO2的制备方法、材料的性能 1.1不同晶型纳米二氧化钛的水热合成 1.1.1实验方法 边搅拌边将2mol·L- 1的四氯化钛水溶液缓慢滴加到115mol·L- 1的氢氧化钠水溶液中,保持30℃反应,生成纳米TiO2前驱体,反应终点的pH值分别控制为110、310、510、810、1110、1210。把纳米TiO2前驱体装入内衬聚四氟乙烯的不锈钢反应釜中进行水热反应,120℃~200℃反应1h~48h,反应结束后,冷却至室温,产物经过滤和蒸馏水洗至滤液中无Cl-,在100℃下鼓风干燥10h,粉碎后得到不同结构的纳米TiO2 粉体。选择不同的特征峰(金红石型选110面、锐钛矿型选101面,板钛矿型选121面),根据特征衍射峰的半高宽,利用Scherrer 公式展宽法估算出其晶粒尺寸。 1.1.2研究与开发 1.1. 2.1pH值对纳米TiO2晶型和形貌的影响 在水热反应温度为200 ℃和水热反应时间24 h的条件下。当pH = 1.0时,产

纳米二氧化钛的制备方法及形貌特征

纳米二氧化钛的制备方法及形貌特征 盛丽雯重庆交通大学应用化学08300221 摘要:纳米二氧化钛以其优异的性能成为半导体光催化剂的杰出代表,探寻优良的二氧化钛制备工艺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主要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纳米二氧化钛制备工艺的研究状况,根据反应体系的物理形态将制备工艺分成气相、液相、固相三大类进行阐述,在此基础上分析比较了不同制备工艺的优缺点,最后展望了今后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纳米二氧化钛、制备方法、形貌特征。 1 纳米二氧化钛的制备方法 1.1 气相法 气相水解法利用氮气、氧气或空气作载气,把TiC1 或钛醇盐蒸气和水蒸气分别导人反应器,进行瞬间混合快速水解反应。通过改变各种气体的停留时间、浓度、流速以及反应温度等来调节纳米TiO的晶型和粒径。该方法制得的产品纯度高、分散性好、表面活性大,操作温度较低,能耗小,且对材质纯度要求不是很高,可实现连续生产;但控制过程复杂,并且直接影响着产品的晶型和粒径。气相氧化法是以TiC1 为原料,氧气为氧源,氮气作为载气的氧化反应,反应经气、固分离后制得纳米TiO:。该法制得的产品纯度高、分散性好;但设备结构复杂,材料要求耐高温、耐腐蚀,自动化程度高,研究开发难度大。气相氢氧火焰法以TiC1 ,H2,O:为原料,将TiC1 气体在氢氧焰中(700~1 000℃)高温水解制得纳米TiO。产品一般是锐钛型和金红石型的混晶型,产品纯度高、粒径小、表面活性大、分散性好、团聚程度较小,自动化程度高;但所需温度高,对设备材质要求较高,对工艺参数控制要求精确。气相热解法以TiC1 为原料,在真空或原料惰性气氛下加热至所需温度后,导入反应气体,使之发生热分解反应,最后在反应区沉积出纳米TiO。产品化学活性高、分散性好,可以通过控制反应气体的浓度和炉温来控制纳米TiO的粒径分布;但投资大、成本高。 1.2 液相法 溶胶一凝胶法以钛醇盐Ti(OR) 为原料,经水解与缩聚过程而逐渐凝胶化,再经低温干燥、烧结处理即可得到纳米TiO粒子。该法制得的产品纯度高、粒径小、尺寸均匀、干燥后颗粒自身的烧结温度低;但原料价格昂贵、生产成本高,凝胶颗粒之间烧结性差,产物干燥时收缩大。化学沉淀法将沉淀剂加入TiOSO,H TiO,或TiC1 溶液中,沉淀后进行热处理。该法工艺过程简单,易工业化,但易引入杂质,粒度不易控制,产物损失多。水解法以四氯化钛或钛醇盐为原料,经水解、中和、洗涤、烘干和焙烧制得纳米TiO。该法制得的产品纯度高、粒径均匀;但水解速度快、反应难控制、成本大、能耗高、难以工业化生产。水热法以TiOSO,TiC14或Ti(OR)4为原料,高温高压下在水溶液中合成纳米TiO。该法制得的产品纯度高、粒径分布窄、晶型好;但对设备要求高、能耗较大、操作复杂、成本偏高。在综合对比研究了纳米二氧化钛的各种制备方法后,提出了利用偏钛酸原料廉价易得的特点,简化工艺过程,采用化学沉淀法来制备纳米TiO的工艺方案,并进行了长时间的中试,现就该工艺的特点及中试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阐述。 1 气相法制备二氧化钛 气相法一般是通过一些特定的手段先将反应前体气化,使其在气相条件下发生物理或化学变化,然后在冷却过程中成核、生长,最后形成纳米TiO2颗粒。 1.1 化学气相沉积法

二氧化钛光催化剂的制备研究

实验题目:二氧化钛光催化剂的制备研究 实验仪器及药品:钛酸正四丁脂(分析纯),无水乙醇(分析纯),冰醋酸(分 析纯),盐酸(分析纯),蒸馏水。恒温磁力搅拌器,搅拌子,烧杯(100 mL),恒压漏斗(50 mL),量筒(10 mL, 50 mL)。恒温箱,马啡炉。1g/l亚甲基蓝标准溶液、蒸馏水、烧杯(100ml)、紫外光分度仪、紫外灯 实验原理:溶胶(Sol)是具有液体特征的胶体体系,分散的粒~1000nm之间。凝 胶(Gel)是具有固体特征的胶体体系,被分散的物质形成连续的网状骨架,骨架空子是固体或者大分子,分散的粒子大小在1隙中充有液体或气体,凝胶中分散相的含量很低,一般在1%~3%之间。简单的讲,溶胶-凝胶法就是用含高化学活性组分的化合物作前驱体,在液相下将这些原料均匀混合,并进行水解、缩合化学反应,在溶液中形成稳定的透明溶胶体系,溶胶经陈化胶粒间缓慢聚合,形成三维空间网络结构的凝胶,凝胶网络间充满了失去流动性的溶剂,形成凝胶。凝胶经过干燥、烧结固化制备出分子乃至纳米亚结构的材料。 溶剂化:M(H2O)nz+=M(H2O)n-1(OH)(z-1)+H+ 水解反应:M(OR)n+xH2O=M(OH)x(OR)n-x+xROH------M(OH)n 缩聚反应: 失水缩聚:-M-O H+HO-M-=-M-O-M-+H2O 失醇缩聚:-M-OR+HO-M-=-M-O-M-+ROH 钛酸四丁脂在酸性条件下,水解产物为含钛离子溶胶 含钛离子溶液中钛离子通常与其它离子相互作用形成复杂的网状基团,最后形成稳定凝胶实验步骤:(一)、二氧化钛的制备 1、室温下量取22ml无水乙醇,加入到洗净吹干的烧杯中,放入转子后用保鲜膜密封。室温下量取17mL钛酸丁酯,打开自理搅拌器。将酞酸丁酯缓慢滴入到22mL无水乙醇中,边加入边搅拌。滴加完毕后用保鲜膜密封,用磁力搅拌器强力搅拌10min,混合均匀,形成黄色澄清溶液A。 2、将0.3 mL冰醋酸,到另35mL无水乙醇中,滴入浓硝酸约3-4d,调节pH值,使pH=2-3,得到溶液B。 3、室温水浴下,在剧烈搅拌下将已移入恒压漏斗中的溶液B缓慢滴入溶液A中,滴加速度控制在大约2d/s.滴加完毕后得浅黄色溶液,继续搅拌大约半小时后,缓慢逐滴滴加去离子水,控制1d/min左右。逐滴滴加直至出现凝胶。 4、静置凝胶2h以上,将凝胶放入恒温箱在160℃下烘干4h,得到细小颗粒物后研磨至白色粉末。将白色粉末在500℃下煅烧2-3h得到白色TiO2粉体3.8048g。 (二)、二氧化钛产物的检测

水热法制备纳米材料3

水热法制备ZnO纳米棒 10092629 朱晓清 10092632 蒋桢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水热合成方法。 2、掌握晶体分析方法。 二、实验原理: 压强是高压釜内填充度、温度的函数,提高压强会提高成核速率,有利于粉体的产生,粉体粒径较小。根据公式(1) P 1 V=nRT (1) P 2=P (2) P=P 1+P 2 =nRT/V+P (3) 式中:P 1 ——T温度时高压釜内空气的压强; P 2 ——T温度时高压釜内水的压强; P——T温度时高压釜内的总压强; P ——T温度时水的饱和蒸汽压; V——高压釜内气体体积。 可以看出在一定的水热温度下,压强的大小依赖于反应器中的原始溶剂的填充度。反应釜内的压强随填充度增大而升高。 ZnO纳米棒的形成过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成核阶段,第二阶段是生长阶段。具体的形成过程可以用下列反应式表示: Zn2++2OH-→Zn(OH) 2 (4) (CH 2) 6 N 4 +10H 2 O → 6HCHO + 4NH 3 ·H 2 O (5) NH 3·H 2 O ?NH4++OH- (6) Zn2++4NH 3→Zn(NH 3 ) 4 2+ (7) Zn(OH) 2→ZnO+H 2 O (8) Zn(OH) 42-→ZnO+ H 2 O+2OH- (9) 当将氢氧化钠滴入含有Zn2+的水溶液中,边滴入边搅拌,溶液变浑浊,这是由于有Zn(OH) 2 白色胶体生成(见反应式4),同时六次甲基四胺水解产生的氨水

(见反应式5),作为螯合剂通过和Zn2+结合而形成胺化合物Zn(NH 3) 4 2+(见反应式 7),而溶液中生成的Zn(OH) 4 2-为这个过程提供了条件,在这种溶液环境下,一 部分的Zn(OH) 2 胶体分解成Zn2+和OH-,当Zn2+和OH-的浓度大到超过某个临界值时,就会有大量的ZnO 晶核形成,那么最终的晶体生长过程就开始了(见反应式8和9)。 方法一(首选) 三、实验仪器和试剂: 1、仪器:超声清洗机,烧杯,水热合成反应釜,鼓风干燥箱,XRD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2、试剂:铜衬底,丙酮,无水乙醇(C 2H 5 OH,分析纯),去离子水,硫酸锌(ZnSO 4 ·7H 2 O, 分析纯),氢氧化钠(NaOH,分析纯),六次甲基四胺(又名HMTA,C 6H 12 N 4 ,分 析纯)。 四、实验步骤: 1、铜衬底的清洗 清洗的目的是为了去掉衬底表面的油渍、脏物和表面杂质等,使其表面光亮平滑,避免杂质及缺陷在纳米棒生长过程中对纳米棒的形貌产生影响。具体的清洗过程如下: (1)将大小约为1cm×1cm 的铜衬底放入盛有乙醇的烧杯中,在超声仪中超声 10 分钟。 (2)取出衬底片,放入丙酮中超声10 分钟。 (3)取出衬底片,放入乙醇中超声10 分钟。 (4)最后再用去离子水超声一次,并经流动的去离子水反复冲洗后,用洗耳球 小气流吹干。 2、在铜衬底上制备ZnO纳米棒步骤: 将0.0056 mol硫酸锌溶于35 mL 去离子水中配制成溶液,同时按Zn2 +与OH-摩尔比值1:8将0.056 mol氢氧化钠溶于35 mL去离子水中;在磁力搅拌条件下,将氢氧化钠溶液逐滴滴加到硫酸锌的溶液中; 持续搅拌10 min 后,将0.50 g六次甲基四胺加入到上述溶液中并持续磁力搅拌10 min; 然后将混合溶液转移到内衬为聚四氟乙烯的反应釜中,将第一步中清洗的铜衬底垂直放置(如图1所示)。

二氧化钛的制备方法

纳米 !"#$光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方世杰 徐明霞 (天津大学材料学院,天津 %&&&’$) 摘 要 介绍了二氧化钛粉体和薄膜的制备技术,比较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其中对液相法作了较为全面的介绍。 关键词 纳米 !"#$催化剂 气相法 液相法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资助(&)%+&%,)))作者简介:方世杰()-’+ . ),男,硕士/ ) 引言 纳米 !"#$光催化剂是一种新型的并且正在 迅速发展的高效光谱催化剂,成为近年来环保技 术中的一个研究热点。一种良好的催化剂必须具 有很大的催化表面,并且有很高的光子利用率。 当 !"#$达到纳米时,会表现出更优良的光催化降 解性能。关于纳米 !"#$的制备技术已有很多论 述,本文试图对近年来纳米二氧化钛的制备技术 作一个综述。 $ !"#$纳米粉体的制备 目前制备 !"#$纳米微粒的方法有很多种,根 据对所要求制备微粒的性状、结构、尺寸、晶型、用 途,采用不同的制备方法。按照原料的不同大致 分为 $ 类:气相法和液相法。但无论采用何种方 法,制备纳米粒子都有如下要求[)]:表面光洁;粒 子的形状及粒径、粒度分布可控,粒子不易团聚; 易于收集;热稳定性优良;产率高。 !/" 气相法 气相法是直接利用气体或通过各种手段将物 质变为气体,使之在气态下发生物理变化或化学 变化,最后在冷却过程中凝聚长大形成纳米粒子 的方法。气相法的特点是粉体纯度高、颗粒尺寸 小、颗粒团聚少、组分更易控制。 $/)/) 化学气相沉积法(012) [$]

化学气相法制备纳米 !"#$的初级过程包括: 气相化学反应、表面反应、均相成核、非均相成核、 凝结聚集或融合。气相反应所需的母体有 $ 类: !"03*和钛醇盐。化学反应可分为 * 类。 ())!"03*与 #$氧化,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03* (4)5 #$ (4)6 !"#$5 $03$ 7 !"#$ (4)6(!"#$)7 (8) ($)钛醇盐直接热裂法[%],化学反应方程式 为: !" (#9)*6 !"#$5 *07:$75 $:$# (%)钛醇盐气相水解法(气溶胶法),化学反应 方程式为: !" (#9)*5 $:$# 6 !"#$5 *9#: (*)气相氢火焰法,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03*5 $:$5 #$6 !"#$5 *:03 $/$/$ 激光 012 法 激光 012 法也是一种很好的制备方法。在 ,& 年代由美国的 :;44<=>[)]提出,目前该法已合成 出一批具有颗粒粒径小、不团聚、粒径分布窄等优 点的超细粉,产率较高。? 2;@"A 0;8<>[*]对激光 012 法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指出,在激光 012 法 中,用 !" (=B#C=)*作反应物要比采用 !" (#BDE)*效果要好,!" (=B#C=)*是一种很有前途的反应物。 $/$/% 等离子 012 法 等离子 012 法是利用等离子体产生的超高 温激发气体发生反应,同时利用等离子体高温区 , % 硅酸盐通报 !##! 年第 ! 期 综合与述评 万方数据 与周围环境巨大的温度梯度,通过急冷作用得到 纳米颗粒。该方法有 ! 个特点: (")产生等离子体 时没有引入杂质,因此生成的纳米粒子纯度较高; (!)等离子体所处空间大,气体流速慢,致使反应 物在等离子空间停留时间长,物质可以充分加热 和反应。 气相法制备的纳米 #$%!具有粒度好、化学活 性高、粒子呈球形、凝聚粒子小、可见透光性好及 吸收紫外线以外的光能力强等特点,但产率低,成

水热法制备TiO2纳米材料

水热法制备TiO2纳米材料 实验目的:采用水热法,制备了不同晶相的二氧化钛( 即锐钛矿相和金红石相) 。 实验原理:以无水TiCl4为原料制备出的纳米晶是锐钛矿相的, 而用钛酸四正丁酯制备的纳米晶是金红石相的。两者的晶相有所不同, 这是因为无水TiCl4 中加入水后水解剧烈, 已经直接生成了大量的锐钛矿相TiO2。而钛酸四正丁酯中加入水后, 水解速度较慢, 首先生成锐钛相TiO2, 而生成的锐钛矿相TiO2 颗粒较小, 故其反应的活性较大。在水热反应过程中, 如果保温时间足够长, 就有可能由锐钛矿相完全转变为金红石相。采用本方法制备出的金红石相的TiO2 纳米晶相的过程更简单、反应温度更低。 实验药品,器材 无水TiCl4、钛酸四正丁酯、HCl 溶液(12 mol/L) X 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 TEM) 高压反应釜、高速离心机、恒温干燥箱 实验过程:T iO 2 纳米颗粒的制备 (1)以无水TiCl4 为原料取容量为10 mL 的小量筒1 只, 将其放进干燥箱彻底干燥后(因为TiCl4 极易水解)取出, 量取2 mL 的无水TiCl4。把量筒内的无水TiCl4 倒入已经清洗干净、并且已经干燥过的高压反应釜的内衬中。用容量为20 mL的量筒量取20 mL 蒸馏水并快速倒入反应釜的内衬中。反应温度为120 ℃, 时间为5 h 。样品自然冷却后, 用蒸馏水和无水乙醇冷却, 直接用于XRD 和TEM 的观测。 ( 2) 以钛酸四正丁酯为原料 用量筒量取2 mL 的钛酸四正丁酯倒入反应釜的内衬后, 以体积比为1 ∶10 量取20 mL 蒸馏水, 将蒸馏水倒入内衬和钛酸四正丁酯混合后放入烘箱中。反应温度为120 ℃, 时间为5 h 。样品自然冷却后, 用蒸馏水和无水乙醇冷却, 直接用于XRD 和TEM 的观测。 数据记录 参考文献: 夏金德. 水热法制备二氧化钛纳米材料[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2007 ,24(2)140- 141. 肖逸帆,柳松. 纳米二氧化钛的水热法制备及光催化研究进展[J].硅酸盐通报,2007, 26(3)523-527

二氧化钛的制备方法

1.3二氧化钛的制备方法 1.3.1常规二氧化钛制备方法 二氧化钛的工业化生产方法有两种:硫酸法和氯化法。 1)硫酸法 用硫酸酸解含钛矿物,得到硫酸氧钛溶液,经纯化和水解得到偏钛酸沉淀, 再进入转窑焙烧产出二氧化钛颜料产品,是非连续生产工艺,工艺流程复杂,需要20道左右的步骤,排放废弃物较多。晶型转变需更多操作步骤,采用的焚烧工艺需要消耗大量能源[9]。 硫酸法工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除杂:FQ6+3H2SCH=Fe2(SO4)3+3H2O, TiO2+2H2SO4=Ti(SO4) 2+2H2O 然后:Fe+F&(SO4)3=3Fe2 SO4 调PH 至5-6,使Ti(SO4)2水解:Ti(SO4)2+3H2O=H2TiO3 J +2H2SO4 过滤沉淀加热得到TiO2:H2TiO3= TQ2+H2O T 2)氯化法 氯化法是以钛铁矿、高钛渣、人造金红石或天然金红石等与氯气反应生成四氯化钛,经精馏提纯,再进行气相氧化;速冷后,经过气固分离得到二氧化钛。由于没有转窑焙烧工艺形成的烧结,其二氧化钛原级粒子易于解聚,所以在产品精制的过程较硫酸法大幅度节省能量[10]0 氯化法工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先用盐酸除杂:Fe2O3+6HCI=2FeCl3+3H2O 过滤洗涤然后加焦炭和氯气:TiO2 (粗)+C+2Cl2=TiCl4(气)+CO2 冷却、收集TiCl4 (液)小心水解:TiCl4+3H2O =H2TiO3+4HCl 加热提纯得到精制二氧化钛:H2TiO3=TiO2(精)+H2O T 1.3.2微细二氧化钛的制备工艺 粉体的超微细加工通常有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两大类。物理加工法是将粗粒子粉碎得到微粉体的方法。虽然目前粉碎技术已有改进,但粉碎过程很容易混入杂质,很难制备1ym以下的超微粒子。化学法是由离子、原子形核,然后再长大,分两步过程制备微粒子的方法,这种方法易得到粒径1ym以下的超微粒子。微细二氧化钛的制备主要包括气相法和液相法。气相法是指直接利用气体或采用激光、电子束照射等方法将原料变为气体或离子体,使之在气体状态下发生化学或物理变化,然后再经冷却、凝结、长大等过程制备微细颗粒的方法,由于气相法生产

二氧化钛光催化剂

Ti O2纳米颗粒的制备及表征 在关于有关Ti O2纳米颗粒的研究中,制备方法的研究是很多的,同时,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纳米Ti O2的文献报道比较多,通常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的前驱物为无定形结构的,经过进一步的热处理后或者水热晶化才能得到晶型产物[49]。烧结过程能促使晶型转变,但是往往引起颗粒之间的团聚和颗粒的生长[50]。一般情况下,在大于300℃温度烧结处理得 到锐钛矿型Ti O2、大于600℃的温度烧结处理得到金红石型Ti O2。Ti O2的很多种性质取决于颗粒尺寸和晶化度。优化制备条件,得到分散性良好,催化性能好的光催化剂是很有研究意义的。 实验原理 溶胶-凝胶法是从材料制备的湿化学法中发展起来的一种新方法,是以金属醇盐或无机 盐为原料,其反应过程是将金属醇盐或无机盐在有机介质中进行水解、缩聚反应,使溶液形成溶胶,继而形成凝胶。凝胶经陈化、干燥、煅烧、研磨得到粉体产品。其中由于较多研究者以醇盐为原料,故也将其称为醇盐水解法。在溶胶-凝胶法中,溶胶通常是指固体分散在 液体中形成胶体溶液,凝胶是在溶胶聚沉过程中的特定条件下,形成的一种介于固态和液态间的冻状物质,是由胶粒组成的三维空间网状结构,网络了全部或部分介质,是一种相当稠厚的物质。 本文中,钛酸四丁酯(Ti(OC4H9)4)在水中水解,并发生缩聚反应,生成含有氢氧化钛(Ti(OH)4)粒子的溶胶溶液,反应继续进行变成凝胶,反应方程式如下: 水解Ti(OC4H9)4+4 H2O →Ti (OH)4+ 4HO C4H9 (2-1) 缩聚2Ti (OH)4→[Ti (OH)3]2O+H2O (2-2) 总反应式表示为: Ti(OC4H9)4+ 2H2O→Ti O2 + 4 C4H10O (2-3) 上式表示反应物全部参加反应的情况,实际上,水解和缩聚的方式随反应条 件的变化而变化。反应过程为: (1) 水解反应:可能包含对金属离子的配位,水分子的氢可能与OR 基的氧通过氢键引起 水解。 (2) 缩聚反应:在溶液中,原钛酸和负一价的原钛酸反应,生成钛酸二聚体,此二聚体进 一步作用生成三聚体、四聚体等多钛酸。在形成多钛酸时Ti-O-Ti 键也可以在链的中部形成,这样可得到支链多钛酸,多钛酸进一步聚合形成胶态Ti O2,这就是通常所说的 Ti O2溶胶的胶凝过程[53]。 本论文选用价格较低、使用较为普遍的钛酸四丁酯(Ti(OC4H9)4)作为钛源,选用乙醇为 溶剂,乙醇在钛酸四丁酯的水解反应过程中并不直接参与水解和缩聚反应,但它作为溶剂对体系起着稀释作用,它在Ti(OC4H9)4分子与水分子周围均形成由乙醇分子组成的包覆层, 阻碍反应物分子的碰撞,并在溶胶粒子周围形成“溶剂笼”,从而阻碍了溶胶粒子的生长以及溶胶团簇间的键合,使得干燥后的干凝胶能保持疏松多孔的状态,经焙烧后所得粒子比表面积较大。此外,在制备溶胶的过程中还要加入适量的冰乙酸,冰乙酸在反应过程中可能有两种作用:一是抑制水解,二是使胶体粒子带有正电荷,阻止胶粒凝聚,从而避免干凝胶粒尺寸过大。根据上述机理分析和本实验室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确定制备Ti O2溶胶的各物料组分摩尔比为Ti(OC4H9)4:HAc:H2O:Et OH:(NH4)2CO3 =1:2:15:18:X,其中X值变化的范围是0~4,加入碳酸铵的目的是使反应过程中产生气体和微小的固体载体,但又不会对生成的Ti O2造成掺杂等影响,使颗粒分散更均匀,细小。

葡萄糖水热法制备纳米碳球

葡萄糖水热法制备纳米碳球 广州华南农业大学理学院09材化(2)班林勋,200930750211 引言 炭微球材料由于其具有高密度、高强度、高比表面积以及在锂离子电池方面的应用前景,已经引起许多研究人员的兴趣。碳微球的形状和大小显著影响着其电学性能。 葡萄糖在水热条件下会发生许多化学反应,实验结果表明:炭微球的增长似乎符合LaMer 模型(见图1),当0.5 mol·L-1 的葡萄糖溶液在低于140 C 或反应时间小于1h 时不会形成炭球,在此条件下反应后溶液呈橙色或红色并且粘度增强,表明有芳香族化合物和低聚糖形成,这是反应的聚合步骤。当反应条件为0.5 mol·L-1、160℃、3h 时开始出现成核现象,这个碳化步骤可能是由于低聚糖之间分子间脱水而引起的交联反应,或者在先前步骤中有其它大分子的形成,然后形成的核在溶液中各向同性生长所致。从现有的研究结果表明,制备过程中的反应条件如葡萄糖的起始浓度、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直接影响炭球的粒径分布,其中反应时间对颗粒粒径影响很大,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这些纳米炭球粒径从150nm(最初核的大小,实验所得到的最小的尺寸)生长到1500 nm。 由葡萄糖水热法制备纳米炭球具有绿色环保无污染的特点,实验过程中没有引入任何引发剂以及有毒溶剂,制备得到的炭球粒径均匀,大小可控,同时表面含有大量活性官能团,具有优良的亲水性和表面反应活性,可应用于生物化学、生物诊断以及药物传输领域,也可以作为制备核壳结构材料或者多孔材料的模板等等,具有令人欣喜的应用前景。 图1 水热法形成炭球的结构变化示意图 1 实验部分 1.1 实验仪器与试剂

葡萄糖,去离子水,95%乙醇,50mL 高压反应釜,鼓风干燥箱,电子天平,抽滤装置(有机滤膜),滤纸,玻璃棒 1.2 纳米碳球的制备 纳米碳球的制备参见文献[1]。用电子天平称取 6g 葡萄糖放入50mL 反应釜内衬(图2)中,用移液管准确移取35mL 去离子水(葡萄糖溶液的浓度为0.952 mol·L -1 )加入到上述反应釜中,用玻璃棒搅拌溶液,使葡萄糖全部溶解,然后装入反应釜中,用扳手拧紧反应釜,放入烘箱中。设定反应条件为:温度 180?C ,反应时间 4~12 h 。待反应结束后,降至室温,取出反应釜,将釜内黑褐色溶液抽滤(用40 um 有机滤膜),并及时清洗反应釜内衬,抽滤时用去离子水和 95% 乙醇清洗至滤液为无色。将样品用滤纸包好放入干燥箱中70℃干燥 4h 。收集样品,称重并计算产率。 图2 反应釜实物与结构示意图 1.3 纳米碳球的表征 1.3.1 X-射线衍射分析 测定所制备碳球的晶型以判断该碳球所属的类型(如普通碳还是石墨型碳) 1.3.2 红外光谱分析 测定碳球的活性官能团,表征不同制备条件下得到的碳球活性官能团变化 2 结果与讨论 2.1 实验数据 实验最终制备得到的纳米碳球的质量为 0.1255 g ,根据下列化学方程式 C 6H 12O 6 6C+6H 2O 可得产率23%.5100%4 .21255.0100%理论产率实际产率ω=?=?=

水热法制备石墨烯TiO2催化剂

水热法制备石墨烯/TiO2催化剂 2.1 水热法制备石墨烯/TiO2 2.1.1实验准备 主要试剂:天然石墨粉(含碳量90.0%~99.9%,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双氧水(浓度≥30%,分析纯A.R,上海桃浦化工厂),过硫酸钾(分析纯A.R,天津市科密欧化学试剂有限公司),五氧化二磷(分析纯A.R,天津市光复科技有限公司),浓硫酸(质量分数95%~98%,分析纯A.R,白银化学试剂厂),浓盐酸(质量分数36%~38%,分析纯A.R,成都市科龙化工试剂厂),三氯化钛(质量分数15%,分析纯A.R,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去离子水,无水乙醇(分析纯A.R,烟台市双双化工有限公司),高锰酸钾(分析纯A.R,成都市科龙化工试剂厂)。 仪器:85-2型恒温磁力搅拌器(上海司乐仪有限公司),电子天平(上海越平科学仪器有限公司),电热鼓风干燥箱(上海一恒科学仪器有限公司),KH-100B 型超声波清洗器(昆山禾创超声仪器有限公司),离心机(安徽中科中佳科学仪器有限公司)。 2.1.2实验过程 (1)氧化石墨烯的制备 氧化石墨烯是通过修正后的Hummer法合成。具体步骤如下: 浓硫酸50ml加入300ml烧杯,升温加热到90度;过硫酸钾10g,五氧化二磷10g加入烧杯中,磁力搅拌至完全溶解;溶液冷却到80度,向其中加入12g 石墨粉;混合物在80度保持4.5h后用2L水稀释,过滤纸过滤,清洗去除酸;过滤并真空干燥;将400ml浓硫酸加入到2L的烧杯,冷却到0度(冰水浴),再将预氧化的石墨加入。称取高锰酸钾60g缓慢加入使温度不高于10度;加热到35度,2h后将920ml的水加入,搅拌2h,向其中加入2.8L水,再加50ml 左右的过氧化氢,溶液变成亮黄色;放置一天,移出上清液,剩余的溶液用5升10%的HCl和5L去离子水离心清洗;清洗后的氧化石墨烯溶液透析两个星期,去除其他金属离子;将透析好的溶液冷冻干燥备用。 (2)石墨烯/TiO2复合催化剂的制备 称取7mg 氧化石墨烯加入20ml去离子水中,超声分散20min得到溶液A;将2mL的15wt% TiCl3加入到20ml不同浓度(本实验中分别选取0.5mol/L、

二氧化钛的各种制备方法

取200mL浓度为1mol/L的TiOSO 4 溶液装入容量为500mL的烧杯中,将烧杯放入高 压蒸气釜内,用温度为125℃的蒸气加热2 h后取出,TiOSO 4 水热解生成的白色偏钛酸,过滤后,用蒸馏水洗涤数次,得含固量为%的偏钛酸备用。取200mL浓度为 1mol/L的TiOSO 4 溶液,在搅拌条件下,用2 mol/L氢氧化钠溶液中和,直至溶液的pH=5,溶液中生成胶状二氧化钛前驱体正钛酸,过滤后,用蒸馏水洗涤数次,得含固量为%的正钛酸备用。 1.载银二氧化钛的制备方法: 分别在46gH 2TiO 3 和195gH4TiO4中加入50mL浓度为L的AgNO3溶液,磁力搅拌并加热 直至大部分水挥发,置于80℃的干燥箱中烘干,取出碾磨得未煅烧的载银粉体;在偏钛酸和正钛酸上进行载银的样品分别记为AT1和AT2。分别将AT1和AT2放入马弗炉中,在空气环境下分别以2℃/min速度从室温加热至700℃或900℃煅烧并保温2 h,取出自然冷却后,放入研磨机内研磨4h得含银%的载银二氧化钛粉体。700℃和900℃煅烧后AT1和AT2载银粉 2.溶胶凝胶法制备纯TiO2 薄膜 以钛酸丁酯为前驱体,按n[Ti( OC 4H 9 ) 4 ]∶n[C 2 H 5 OH]∶n[NH( CH 2 CH 2 OH) 2 ]∶ n[H 2 O]=1∶23∶2.5∶10摩尔配比,先将2 /3 无水乙醇、钛酸四丁酯和二乙 醇胺混合,搅拌2 h。再将余下1 /3 无水乙醇和去离子水的混合溶液逐滴加入上述溶液中,继续搅拌 h,得到稳定澄清的溶胶溶液,静置48h。采用自制的拉膜机,以石英玻璃为薄膜载体(实验前依次经过丙酮、水、乙醇超声清洗10 min),每浸渍提拉一层膜在100℃下干燥10 min,涂膜四层后,将样品置于马弗炉中以 约2℃·min-1升温到600℃保温2 h 后,随炉温冷却,制得纯TiO 2 薄膜。 3.在空心微球表面定向生长TiO2纳米棒 配制1mol/L的钛酸四丁酯甲苯溶液, 将空心微球在其中浸没10min, 然后抽滤,用甲苯、去离子水洗涤. 如此循环10次, 使空心微球表面包覆一层TiO2 薄膜.将如此处理过的空心微球放入马弗炉中, 在550℃下煅烧2h,自然冷却后取出.在60mL盐酸(37%)/水(1∶1, 体积比)溶液中, 加入2g钛酸四丁酯, 搅拌至透明. 加入上述煅烧过的空心微球, 搅拌10 min后转入水热反应釜中, 密封并在150℃下水热反应4 h.自然冷却后, 经过离心分离、乙醇洗涤、干燥, 得到表面定向生长有二氧化钛纳米棒的空心微球. 4.硬脂酸凝胶法合成纳米TiO2 将硬脂酸放入三口瓶中,70℃下使硬脂酸熔融形成透明的溶液,机械搅拌下将一定量的钛酸四丁酯加入到已熔融的硬脂酸中,硬脂酸:钛酸四丁酯=1:2(摩尔比),75℃下磁力搅拌3 h,形成半透明的棕红色溶胶,自然冷却形成凝胶后,置于马弗炉中450℃煅烧2 h,研磨后得到纳米T iO2粉体。

二氧化钛的各种制备方法2

1.硫酸氧钛溶液热水解和中和水解法制备偏钛酸和正钛酸 取200mL浓度为1mol/L的TiOSO4溶液装入容量为500mL的烧杯中,将烧杯放入高压蒸气釜内,用温度为125℃的蒸气加热2 h后取出,TiOSO4水热解生成的白色偏钛酸,过滤后,用蒸馏水洗涤数次,得含固量为21.6%的偏钛酸备用。取200mL 浓度为1mol/L的TiOSO4溶液,在搅拌条件下,用2 mol/L氢氧化钠溶液中和,直至溶液的pH=5,溶液中生成胶状二氧化钛前驱体正钛酸,过滤后,用蒸馏水洗涤数次,得含固量为5.1%的正钛酸备用。 2.载银二氧化钛的制备方法: 分别在46gH2TiO3和195gH4TiO4中加入50mL浓度为9.3mmol/L的AgNO3溶液,磁力搅拌并加热直至大部分水挥发,置于80℃的干燥箱中烘干,取出碾磨得未煅烧的载银粉体;在偏钛酸和正钛酸上进行载银的样品分别记为AT1和AT2。分别将AT1和A T2放入马弗炉中,在空气环境下分别以2℃/min速度从室温加热至700℃或900℃煅烧并保温2 h,取出自然冷却后,放入研磨机内研磨4h得含银0.5%的载银二氧化钛粉体。700℃和900℃煅烧后AT1和AT2载银粉 3.溶胶凝胶法制备纯TiO2 薄膜 以钛酸丁酯为前驱体,按n[Ti( OC4H9 ) 4]∶n[C2H5OH]∶n[NH( CH2CH2OH)2]∶n[H2O]=1∶23∶2.5∶10摩尔配比,先将2 /3 无水乙醇、钛酸四丁酯和二乙醇胺混合,搅拌2 h。再将余下1 /3 无水乙醇和去离子水的混合溶液逐滴加入上述溶液中,继续搅拌0.5 h,得到稳定澄清的溶胶溶液,静置48h。采用自制的拉膜机,以石英玻璃为薄膜载体(实验前依次经过丙酮、水、乙醇超声清洗10 min),每浸渍提拉一层膜在100℃下干燥10 min,涂膜四层后,将样品置于马弗炉中以约2℃·min-1升温到600℃保温2 h 后,随炉温冷却,制得纯TiO2薄膜。 4.在空心微球表面定向生长TiO2纳米棒 配制1mol/L的钛酸四丁酯甲苯溶液, 将空心微球在其中浸没10min, 然后抽滤,用甲苯、去离子水洗涤. 如此循环10次, 使空心微球表面包覆一层TiO2 薄膜.将如此处理过的空心微球放入马弗炉中, 在550℃下煅烧2h,自然冷却后取出.在60mL 盐酸(37%)/水(1∶1, 体积比)溶液中, 加入2g钛酸四丁酯, 搅拌至透明. 加入上述煅烧过的空心微球, 搅拌10 min后转入水热反应釜中, 密封并在150℃下水热反应4 h.自然冷却后, 经过离心分离、乙醇洗涤、干燥, 得到表面定向生长有二氧化钛纳米棒的空心微球. 5.硬脂酸凝胶法合成纳米TiO2 将硬脂酸放入三口瓶中,70℃下使硬脂酸熔融形成透明的溶液,机械搅拌下将一定量的钛酸四丁酯加入到已熔融的硬脂酸中,硬脂酸:钛酸四丁酯=1:2(摩尔比),75℃下磁力搅拌3 h,形成半透明的棕红色溶胶,自然冷却形成凝胶后,置于马弗炉中450℃煅烧2 h,研磨后得到纳米T iO2粉体。

TiO2光催化剂的制备与研究概况

TiO2光催化剂的制备与研究概况 昆明理工大学 摘要:TiO2是目前最受关注的光催化剂之一,本文综述了TiO2光催化原理,制备方法及其作为光催化剂在污水处理、空气净化和抗菌等方面的应用。 关键词:TiO2催化剂制备应用 Preparation and research of TiO2 as photocatalyst Hui fumei (Kunm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bstract:Ti02 is one of the most promising photocatalysts at present.The mechanism and the synthesis of the photocatalytsts,and its application in water treatment,air purification and anti—bacteria were reviewed. Keywords :TiO2 photocatalysts preparation application 引言TiO2是一种非常优秀的催化剂,以其活性高、热稳定性好、持续时间长、价格便宜所以倍受人们重视。广泛应用在传感器[1]、太阳能电池[2]、锂离子电池[3]、催化剂[4]、颜料[5]、化妆品、过滤陶瓷二氧化钛纳滤膜[6]、吸附等领域。尤其在自然环境日趋恶化、污染十分严重,水资源不断减少的今天,TiO2光催化剂的应用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虽然TiO2光催化剂在光催化反应的应用已取得不少成绩。在研究和应用中却依然存在很多问题需要解决。二氧化钛光催化剂的催化活性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首先TiO2是宽禁带材料,仅能吸收太阳光谱的紫外光部分,通常需要用紫外光源来激发,太阳能利用效率低,这限制了其实际的应用:其次在制备和回收过程中,超细纳米粒子的过滤极为困难;第三纳米粉体在存放过程中容易团聚。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TTiO2光催化剂的广泛应用。 1 TiO2光催化原理 锐钛型TiO2,的禁带宽度为3.2 eV,在波长小于400 nm的光照射下,价带电子被激发到导带形成空穴电子对。在电场的作用下,电子与空穴发生分离,迁移到粒子表面的不同位置。热力学理论表明,分布在表面的空穴h可以将吸附在TiO2表面的H2O分子氧化成OH·自由基。OH·自由基氧化能力是水体中存在的氧化剂中最强的,能氧化大部分有机污染物及部分无机污染物,将其最终降解为CO2、H2O等无害物质,而且OH·自由基对反应物几

纳米二氧化钛的制备

纳米TiO2的制备方法 1 前言 20世纪80年代以前,纳米TiO2的研究开发目的主要是作为精细陶瓷原料、催化剂、传感器等,需求量不大,没有形成大的生产规模。80年代以后,开发的纳米TiO2用作透明效应和紫外线屏蔽剂,为纳米TiO2打开了市场,使纳米TiO2的生产和需求大大增加,成为钛白工业和涂料工业的一个新的增长点。 二氧化钛俗称钛白,是钛系最重要的产品之—,也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和环境材料。纳米二氧化钛由于其具有粒径小、比表面积大、磁性强、光催化、吸收性能好、吸收紫外线能力强、表面活性大、热导性好、分散性好、所制悬浮液稳定等优点而倍受关注,制备和开发纳米二氧化钛已成为国内外科技界研究的热点之一。 日本、美国、英国、德国和意大利等国对纳米TiO2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已实现纳米TiO2的工业化生产。目前全世界已经有十几家公司生产纳米TiO2,总生产能力估计在(6000~10000)t/a,单线生产能力一般为(400~500)t/a。根据莎哈里本公司统计,2003年全球纳米TiO2销售量仅为1800t左右,其消费量与产品应用见表1。近几年,有关纳米TiO2的新建装置已很少报道,主要是已建成装置的生产能力已远远超出市场的实际消费量,多数厂家处于开工不足或停产的状态。主要原因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纳米TiO2制备和应用技术还有待于提高,技术要点和难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国际上纳米TiO2的价格为(30~40)万元/t,其成本大致是销售价格的2/5,原料和工艺路线的选择是降低生产成本的关键因素;②纳米TiO2的晶型和粒度控制技术;③金红石型纳米TiO2的表面处理技术;④纳米TiO2应用分散技术;⑤纳米TiO2应用功能的提升技术;⑥纳米TiO2产业化成套技术。由于以上条件的制约,使得纳米TiO2的应用和发展受到限制 1.1制备方法介绍 1.1.1溶胶凝胶法 溶胶凝胶法是一种较为重要的制备纳米材料的湿化学方法,主要包括4个步骤[1]:第一步,胶溶。Ti(OR)4与水不能互溶,但与醇、苯、等有机溶剂无限混溶,所以先配制Ti(OR)4的醇溶液(多用无水乙醇),再配制水的乙醇溶液,并向B中添加无机酸或有机酸作水解抑制剂(负催化剂),也可加,将A 和B按一定方式混合、搅拌得透明溶胶。第二步,溶胶凝一定量NH 3 胶转变制湿凝胶。第三步,使湿凝胶转变成干凝胶。第四步,热处理。将干凝胶磨细,在氧化性气氛中在一定温度下热处理,便可得到<100nm的TiO 。 2

纳米二氧化钛制备方法

纳米二氧化钛制备方法 陈早明 郑典模 (南昌大学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 江西南昌330029) 摘 要 文章阐述了纳米二氧化钛粒子的制备方法,和各种制备方法的所具有的特点。并提出了目前制备方法所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 关键词:二氧化钛 纳米 制备 1 引言 纳米微粒是指颗粒尺寸为纳米量级的超细微粒,它的尺寸大于原子簇,小于通常的微粉。通常,把仅包含几个到数百个原子或尺度小于lnm的称为“簇”,而把粒径在1—100nm之间微粒称为纳米粒子。当小粒子尺寸进入纳米量级时,其本身就具有了量子尺寸效应,小尺寸效应,表面效应和量子隧道效应,因而展现许多特有的性质,在催化、滤光、光吸收、医药、磁介质及新材料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而纳米二氧化钛(T i02)由于其具有粒径小、比表面积大、磁性强、光催化、吸收性能好,吸收紫外线能力强,表面活性大、热导性好、分散性好、所制悬浮液稳定等优点。因此倍受关注,制备和开发纳米二氧化钛成为国内外科技界研究的热点之一。(1) 2 纳米二氧化钛的制备方法 纳米二氧化钛的制备方法可分为气相法和液相法两大类。 2.1 气相制备法 2.1.1 低压气体蒸发法(1) 此种制备方法是在低压的氩、氮气等惰性气体中加热普通的T i02,然后骤冷生成纳米二氧化钛粉体,其加热源有以下几种:(1)电阻加热法;(2)等离子喷射法;(3)高频感应法;(4)电子束法;(5)激光法,这些方法可制备lOOnm以下的二氧化钛粒子。 2.1.2 活性氢—熔融金属反应法 含有氢气的等离子体与金属钛之间产生电弧,使金属熔融,电离的N2,Ar等气体和H2溶入熔融金属,然后释放出来,在气体中形成了金属的超微粒子,用离心收集器或过滤式收集器使微粒与气体分离而获得纳米二氧化钛微粒。 2.1.3 溅射法(1) 此方法是用两块金属板分别作为阳极和阴极,阴极为蒸发用的材料,在两电极间充入Ar 气,两电极间施加的电压范围为0.3—1.5kV。由于两电极间的辉光放电使Ar离子形成。在电场的作用下Ar离子冲击阴极靶材表面,靶上的T i02就由其表面蒸发出来,被惰性气体冷却而凝结成纳米T iO2粉末,粒度在50nm以下,粒径分布较窄。 2.1.4 流动液面上真空蒸发法 用电子束在高真空下加热蒸发T iO2,蒸发物落到旋转的圆盘下表面油膜上,通过圆盘旋转的离心力在下表面上形成流动的油膜,含有超微粒子的油被甩进了真空室的壁面,然后在真空下进行蒸馏获得T iO2超微粒子。 2.1.5 钛醇盐气相水解法(2) 该工艺最早是由美国麻省理工大学开发成功的,可以用来开发单分散的纳米T iO2,其反应式如下: nT i(0R)4,+2nH2O(g)————>nT iO2(s)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