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脑梗塞与高血压

脑梗塞与高血压

脑梗塞与高血压
脑梗塞与高血压

一、脑梗塞是怎么形成的

脑部疾病会患者的危害都是极大的,脑梗塞就是其中常见的一种。对于脑栓塞很多人都有所听说,但是对其的认识可能不深。也不清楚患脑栓塞的原因是什么。下面就请专家针对此做一些简单的介绍。

1、高血压与糖尿病也是导致脑梗塞的原因。高血压患者发生脑梗塞的几率比正常人高7倍。所以,要注意将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以免发生脑梗塞。糖尿病患者患脑梗塞的几率也明显比没有糖尿病者高出许多。

2、药物的使用也是引起脑梗塞的一种原因。另外,不规律的生活,如经常熬夜,饮食不规律或不合理,以及工作压力过大等,也会导致脑梗塞。有时病毒侵犯脑血管也可能引起脑梗塞。

3、吸烟和饮酒是常见的一种引起脑梗塞的原因。有临床研究显示,50%以上的脑梗塞患者会有长期吸烟及饮酒史。因为吸烟会引起血液中脂质与纤维蛋白原含量升高,增高血粘度。饮酒会导致酒精在血液中的含量升高,导致脑血管收缩、痉挛。

随着我国老龄人口的不断增加,脑梗塞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脑梗塞发病多在安静休息时,常使人猝不及防。往往会导致患者的肢体瘫痪,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患者在积极治疗的同时也应知道脑梗塞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二、脑梗塞出现的原因有哪些

1.心源性:占60%~75%, 常见病因为慢性心房颤动,栓子主要来源是风湿性心瓣膜病、心内膜炎赘生物及附壁血栓脱落等,以及心肌梗死、心房粘液瘤、心脏手术、心脏导管、二尖瓣脱垂和钙化,先天性房室间隔缺损(静脉反常栓子)等。

2. 非心源性:如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脱落、肺静脉血栓或凝块、骨折或手术时脂肪栓和气栓、血管内治疗时血凝块或血栓脱落等;颈动脉纤维肌肉发育不良(女性多见);肺感染、败血症、肾病综合征的高凝状态等可引起脑栓塞。

3. 来源不明:约30%的脑栓塞。

三、脑梗塞的几个原因

脑梗塞是我们最不想面对的疾病,因为脑梗塞的发生对于我们的伤害是极大的,如果不能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就有可能出现严重的后遗症,那么脑梗塞的发病原因具体是什么呢?

1、不良的生活习惯:嗜烟、酗酒、劳累过度、通宵熬夜等不良的生活习惯,是造成脑梗塞疾病的主要发病原因之一,吸烟可引起血液中的脂质及纤维蛋白原含量升高,致使血粘度增高。而酒精会造成脑血管发生收缩、痉挛,从而引起的脑梗塞。所以大家一定要养成好的生活习惯,减少吸烟、少喝酒。

2、高血压:高血压患者可引起动脉壁的透明变性,动脉内膜破裂,使血小板易于附着和集聚而形成血栓。阻塞动脉使相应部位的脑组织缺血、缺氧,引起了脑梗塞。

3、血液病:当血液粘稠度增高、红细胞增多、凝血机制异常等也会引发脑梗塞。

4、动脉硬化症:动脉硬化症患者的动脉血管壁内,会出现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基础上形成血栓。而引起了脑梗塞。

5、动脉炎:患有脑动脉炎患者,如果症性改变,血

四、脑梗塞症状有哪些表现

脑梗塞属于脑血管的一种疾病,能够引起脑神经的功能障碍,患有该病的人不仅承受了身体上的痛苦,还会影响外貌,导致心理承受了一定的压力。那么,脑梗塞的症状表现有哪些?

(1)起病突然,常于安静休息或睡眠时发病。起病在数小时或1~2天内达到高峰。

(2)头痛、眩晕、耳鸣、半身不遂,可以是单个肢体或一侧肢体,可以是上肢比下肢重或下肢比上肢重,并出现吞咽困难,说话不清,恶心、呕吐等多种情况,严重者很快昏迷不醒。每个病人可具有以上临床表现中的几种。

(3)脑CT检查显示脑梗塞病灶的大小和部位准确率66.5%~89.2%,显示初期脑出血的准确率100%。因此,早期CT检查有助于鉴别诊断,排除脑出血等病变。这是十分重要的,发病早期脑出血与脑血栓形成的治疗有截然不同的地方。当脑梗塞发病在24小时内,或梗

塞灶小于8毫米,或病变在脑干和小脑处,脑CT检查往往不能提供正确诊断。必要时应在短期内复查,以免延误治疗。

(4)较少有严重的意识障碍和颅内高压等全脑症状,主要是局灶性脑功能缺失的征象,依据受累血骨部位不同而异:如颈内动脉闭塞的同侧单眼失明或/及Horner氏综合征,对侧偏瘫;大脑中动脉闭塞时对侧完全性偏瘫、感觉障碍、同侧偏盲等;小脑后下动脉的闭塞出现眩晕、恶心呕吐、声音嘶哑、吞咽困难、同

五、治疗脑梗塞的方法有哪些

目前对于脑梗塞患者来讲最关注的就是治疗脑梗塞的方法,那么到底治疗脑梗塞的方法有哪些呢?下面就一起来看看治疗脑梗塞的方法。

脑梗塞急性发作期的给药途径多采取输液治疗,因为静脉输液能够使药物迅速作用于病灶,起到挽救患者生命的作用,所以在脑梗塞患者病情紧急,需要尽快将药物送入体内,或病人昏迷及其他情况导致不能口服药物时应输液治疗,一般输液一个疗程后,过了急性期则应以口服用药为主。

脑梗塞恢复期最好的脑梗塞的治疗应该是以大复方道地取材的现代中药为主,利用其长效性强、耐药性强、安全性强、现代中药剂量剂型合理的优点,达到改善脑梗塞偏瘫、失语、记忆力下降等症状的同时,能有效防止脑梗塞复发,而药品本身不会对患者产生任何毒副作用的最佳治疗效果。

六、早期脑梗塞的治疗方法

脑梗塞是一种常见的疾病,脑梗塞患者们都应该尽早治疗。那早期治疗脑梗塞的方法有哪些呢?下面,还是让专家们来为大家介绍下,让大家更全面地了解早期治疗脑梗塞的方法,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帮助。

1、早期活动防止褥疮形成,每2小时翻身拍背和被动活动瘫痪肢体。避免受压和褥疮形成。这种脑梗塞的治疗是比较常见。

七、脑梗塞的护理方法

脑梗塞护理有哪些?患有脑梗塞的人生活一般不能自理,需要人的照顾,那么怎么样照顾脑梗塞患者?我们要对一些状况进行了解,下面我们看看健康中国网专家给我们的介绍。

一、注意保暖,冷热要适宜,因为中风病人的抵抗力一般都很弱,极易感染病邪引起并发症。

二、多活动,恢复期病人要加强患侧肢体的按摩和功能锻炼。脑血栓医学,教育网收集整理病人的抢救治疗是否成功,家庭护理是极为重要的一环,决不可掉以轻心。

三、宜侧卧位,以利痰液、唾液流出,保持呼吸道通畅。勤翻身,促进血液流通,防止褥疮发生。

四、平时应多吃蔬菜;忌食含胆固醇丰富的食品(如动物内脏、动物脂肪、蛋黄等);积极治疗糖尿病、高血压和适当选用降压药物,但要防止血压突然下降或低血压过久。

2、加强营养。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行鼻饲、静脉高营养等,给病人创造恢复的机会。这是脑梗塞的治疗里较为有效的一种。

3、防止肺栓塞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可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或肝素制剂。这也是脑梗塞的治疗方法。

八、脑梗塞患者的饮食

脑梗塞是一种脑部疾病,而脑部疾病是严重危害人们健康的疾病,所以,患了脑梗塞一定要积极采取治疗,同时做好脑梗塞的护理,尤其要注意脑梗塞的患者的饮食,以免影响患者的康复。那么,脑梗塞的饮食注意事项有哪些呢?

1.患者的饮食要减少脂肪量和热量。多增加一些不饱和脂肪酸,但是患者在烹饪的时候可以适量的放点豆油、花生油以及玉米油等;

高血压是很多人都要面临的一些疾病,而研究也表明,其实高血压的患者的治疗也是应该在日常生活中注意的,其中饮食调理也是一个比较好的方法,那么我们今天就给大家说说高血压患者的饮食疗法吧。

(1)经常吃些大蒜是降压的最好的简易办法。

大蒜可帮助人体保持体内一种酶的适当数量而避免出现高血压。

(2)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

因其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维生素C可保护血管,加强排泄胆固醇的作用,使血液中胆固醇的含量降低,从而预防动脉硬化发生。

(3)多食含钾盐丰富的食物。

钾能促进胆固醇的排出,增加血管弹性,改善心肌收缩力,有利于降低血压。

(4)多吃些含碘丰富的食物。

碘可减少胆固醇在动脉壁的沉积,防止动脉硬化的发生。

(5)限制食盐的摄入量。

食盐中含有大量的钠离子,吃盐过多,可增加心脏负担,并能增加血液粘稠度,加重肾脏的负担,排钠障碍,从而使血压升高。

(6)提倡进食复合糖类。

如淀粉、小米等植物纤维较多的食物。

2.还应该限制糖类和含糖量较高的一席食物,如:奶油蛋糕、糖果以及含糖饮料等,体内的糖会转化成脂肪,并在体内蓄积,仍然会增加体重、血糖、血脂及血液粘滞度,对脑血栓的恢复极为不利;

3.还应该减少食用盐的食用,患者的饮食应以低盐为主,最好不要吃一些咸菜等食物;

4.但是患者可以多吃西黑木耳、豆腐豆干。西红柿、大蒜、洋葱、芹菜等食物,这些食物都非常有利于患者的治疗;

高血压脑梗病例模板

入院记录 姓名:田延良出生地:汶上县 性别:男职业:务农 年龄:62岁入院日期:2015-08-19 08:00 民族:汉记录日期:2015-08-19 15:00婚姻:未婚病史陈述者:本人 主诉:头痛头晕10年,头痛头晕加重伴右肢体不灵活4天余。 现病史:患者10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头胀症状,于当地卫生所测量血压200/100mmHg,未规律服药治疗,3年前因情绪激动出现吐语不清,无口眼歪斜,无流涎,无恶心呕吐,有头痛、心慌气短,无四肢活动障碍,就诊于汶上县人民医院,诊断为“脑梗塞”,住院治疗后病情好转出院,·回家规律服用“尼福达”,“酒石酸美托洛尔片”药物。今天因头晕、头痛加重伴右肢体不灵活,遂来我院就诊,门诊测量血压:150/100mmHg,门诊以“脑梗塞、高血压、冠心病?”收入院。患者自发病以来,饮食差,睡眠可,大小便正常,体重无明显减轻。既往史:高血压病史10年,脑梗塞病史3年,无药物过敏史,否认肝炎、结核、伤寒传染病史。预防接种按当地。无传染病接触史,无输血史,无药物、食物过敏史。 个人史:出生于原籍,久居此地,吸烟10支/天×30年,喝酒200ml/天×30年,现已戒酒戒烟4年,无其他不良嗜好,无冶游史。 婚育史:未婚,收养一女。 家族史:父母已故,家族中无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无遗传病病史。 体格检查 T36.70C P102次/分R 22次/分BP 150/100mmHg 老年男性,发育正常,营养中等,神志清楚,平卧位,检查合作。皮肤黏膜无黄染及出血点,无皮疹、皮下结节、蜘蛛痣,毛发生长与分布正常。全身表浅淋巴结无肿大。头颅无畸形,眼睑无水肿,结膜无充血,巩膜无黄染,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鼻中隔无偏曲,通气良好,外耳道无分泌物,听力下降,乳突无压痛,口唇无紫绀,伸舌偏左,扁桃体不肿大,咽部无充血,发音清晰。

老年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的护理分析

老年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的护理分析 发表时间:2016-04-15T16:47:47.887Z 来源:《航空军医》2015年18期作者:王俐高小清 [导读] 新疆克州人民医院分析探讨老年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的护理方法及效果。 新疆克州人民医院 845350 【摘要】目的:分析探讨老年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5年9月在我院治疗的老年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100例,随机分组,常规组患者50例,进行常规护理干预;综合组患者50例,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情况进行分析。结果:综合组患者的住院治疗时间、合并症的发生比例、患者满意情况均显著优越于常规组患者,差异性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老年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机体情况,明显降低合并症的发生比例、提高护理满意度和缩短住院治疗时间,适宜临床应用开展。 【关键词】老年;高血压;脑梗死;护理 老年患者目前已经成为我国主要的患者群体,伴随人口老龄化的严重,老年患者的比例还在不断增加。本文中对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老年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100例,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和综合护理干预,详细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选取2013年6月-2015年9月在我院治疗的老年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100例,随机分组,常规组患者50例,其中男性患者36例,女性患者14例,年龄60-75岁,平均年龄(65.28±1.13)岁;综合组患者50例,其中男性患者35例,女性患者15例,年龄61-74岁,平均年龄(64.78±1.56)岁,对比两组患者的平均年龄、性别比例等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排除重症脑组织出血性疾病、急性心梗、重症肝肾功能障碍等疾病。 1.2 方法 常规组:进行常规护理干预,依据患者情况,给予常规的基础护理操作,主要是静脉穿刺药物滴注治疗、口服药物的发放,同时对留置导尿管和胃管的患者增加导尿管和胃管的护理干预。 综合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入院时同患者和家属进行良好的沟通,对患者的日常生活习惯、全身疾病情况进行详细的了解和统计,并且进行记录。首先对患者实施严格的饮食控制和管理,低盐低脂饮食,严格控制盐的摄入量,每天不能超过3-5g;禁止辛辣和高脂肪含量饮食,低胆固醇低脂肪饮食,增加水果和蔬菜的摄入量,增加高纤维饮食[1]。增加生活护理尤其是存在偏瘫的患者,注意保持床单被褥的干净整洁,适当的进行户外运动。用药干预,对应用口服药和静脉用药的患者,每天进行生命体征的评估后进行药物的管理和发放,每天清晨督促患者口服用药。并发症护理干预,主要是对卧床患者和存在导尿管、胃管患者,注意防止褥疮治疗,同时对已经发生褥疮患者及时给予上药和局部按摩,避免褥疮持续发展。同时对没有发生褥疮患者定时给予全身按摩,对导尿管和胃管每天进行定时护理和清洁,注意预防尿路感染。心理护理干预:同患者进行良好的沟通了解患者的心理情况,对患者关注和注意的问题给予及时的解释,帮助患者了解更多的疾病知识,帮助患者正确理解治疗和康复治疗的方法,从而避免患者由于错误理解治疗和不主动配合康复治疗的发生。 1.3 统计学方法:统计学分析选用SPSS17.0软件,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士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为P

循证护理在42例高血压合并脑梗塞的临床观察

循证护理在42例高血压合并脑梗塞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42例高血压合并脑梗塞患者中的效果。方法2013年2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了高血压合并脑梗塞患者共83例,并随机分为对照组(n=41例)和观察组(n=42例)。所有83例患者均接受基础治疗,在此基础上,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给予观察组循证护理。对比两组的NIHSS评分情况和治疗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NIHSS评分为(6.8±1.1)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9.9±1.4)分(t=11.199,P=0.000)。观察组、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为92.9%、73.2%,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χ2=5.734,P=0.017)。结论在高血压合并脑梗塞的治疗中,介入循证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地改善病情,促进患者的康复,值得推广。 标签:高血压;脑梗塞;护理 高血压是脑梗塞的一种重要独立危险因素,长期的高血压会引起患者的小动脉硬化,进而造成脑梗塞[1-2]。该病的致残率、致死率高,在临床治疗中合适的护理工作能够帮助病情的改善,以下将探讨我院42例高血压合并脑梗塞患者采取循证护理干预的护理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3年2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了高血压合并脑梗塞患者共83例,并随机分为对照组(n=41例)和观察组(n=42例)。对照组中,男性患者:女性患者=25例:16例,年龄在42~70岁,平均年龄为(57.9±4.1)岁,病程在4~21d,平均病程为(13.6± 2.8)d。观察组中,男性患者:女性患者=28例:14例,年龄在42~68岁,平均年龄为(57.5± 3.9)岁,病程在4~22d,平均病程为(13.9±2.9)d。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所有83例患者在入院后均给予血压控制等基础治疗,在此基础上,分别给予不同的护理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保持病房整洁、干净,定期消毒;保持室内空气足够流通以及适宜的湿度温度;地面应注意防湿防滑,避免出现跌倒现象;定期翻身,避免出现压疮;注意饮食,饮食不当而造成病情恶化。 观察组给予循证护理,其步骤为:①发现问题:通过批判性思维来发现护理工作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高血压脑梗塞患者的需求;②查阅文献:利用ScienceDirect数据库、Pub-med数据库、中国知网等数据库来检索相关性文献,其检索关键词为”护理”、”高血压合并脑梗塞”、”高血压”、”脑梗塞”;③分析查阅的文献,掌握相关理论依据;④基于获得的理论依据来开展实践工作;⑤提出相应的护理要点:心理工作:建立在尊重患者的基础上,与患者保持良好医患关系;多于患者交流,通过实行一对一心理指导以缓解紧张情绪,积极治疗;健康指导:及时地了解患者及其家属对于该病的相关知识知晓度,制定符合患者的健

180例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中医体质分布规律临床观察

180例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中医体质分布规律临床观察 发表时间:2019-05-15T16:06:38.143Z 来源:《医师在线》2019年3月6期作者:张美军李雪瑞 [导读] 探讨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中医体质的分布规律;方法: 采用王琦教授的9种中医体质分类量表对180例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进行中医体质分类 张美军李雪瑞 (准格尔旗中蒙医院;内蒙古鄂尔多斯010300) 【摘要】目的:探讨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中医体质的分布规律;方法: 采用王琦教授的9种中医体质分类量表对180例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进行中医体质分类;结果:中医体质分布以痰湿质最多(28.3%),其次为血瘀质(25%),湿热质(12.8%),气虚质(10%),气郁质(7.8%),阳虚质(7.2%),阴虚质(6.1%),平和质(1.7%)及特禀质(1.1%);结论:痰湿质、血瘀质、湿热质、气虚质是准尔旗地区高血压合并脑梗死中医体质防治重点。 【关键词】高血压脑梗死中医体质准格尔旗 [ 中图分类号 ]R2 [ 文献标号 ]A [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9)06-0057-01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在准格尔旗中蒙医院脑病科住院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180例,其中,男性87例,女性73例,年龄最小40岁,最大85岁,平均68.2±8.26岁。 1.2 诊断标准 ①原发性高血压诊断依据2005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中规定的标准,具体诊断要点如下[1]:在未服用治疗高血压药物情况下,不同时间2次或以上次数测量血压,收缩压≥140mmHg或/和舒张压≥90mmHg,患者既往有高血压病史,在使用抗高血压药物治疗的情况下,血压虽然〈140/90mmHg,亦可诊断为高血压,属于高血压患者。 ②脑梗死诊断标准[2]:一般为中老年患者,伴或不伴大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心房颤动,急性起病,局灶性或全面性的神经功能缺损,梗塞的范围与责任血管供血范围一致,数分钟或数小时病情达到高峰,伴或不伴一般意识清楚,颅脑CT24小时以后可见相应的低密度灶,未见出血,颅脑MRI发病后2小时可见T1低信号、T2高信号、DWI高信号,脑脊液检查一般正常,脑血管造影可见相应的狭窄或闭塞的动脉。 ③中医体质类型的判断参照2009年国家中华中医药学会公布的王琦《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在平和体质辨识中一律把“趋向是”体质归入“是”的体质类型当中,偏颇体质以最突出的的体质类型为主。 1.3 纳入标准 ①所有研究对象年龄在40-85周岁之间,在准格尔旗居住年限超过10年以上的中国公民; ②符合原发性高血压、脑梗死的诊断标准; ③获得知情同意愿意配合医生完成调研; ④研究对象为准格尔旗中蒙医院主要医疗服务的准格尔旗常住居民。 2 结果 结果显示,痰湿质51例,占28.3%,血瘀质45例,占25%,湿热质23例,占12.8%,气虚质18例,占10%,气郁质14例,占7.8%,阳虚质13例,占7.2%,阴虚质11例,占6.1%,平和质3例,占1.7%,特禀质2例,占1.1%。其中,痰湿质最多,其次为血瘀质、湿热质、气虚质等,平和质为3例,占1.7%,非正常体质占98.3%,需要治疗干预。 3 讨论 体质类型决定了个体对某些疾病的易感性和疾病演变的倾向性,与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预后和预后复发有密切关系,作为人体生命过程中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贯穿于整个疾病发展过程中。大多数高血压、脑梗死患者在发病前,就早已存在体内的基本生命结构和功能的失常,即体质的异常,是其发病的根本原因。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180例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体质类型覆盖了9种中医体质类型。其中,痰湿质、血瘀质、湿热质、气虚质居多,共占76.1%。这与中风与以肝肾亏虚,气血衰少,风火相煽,痰湿壅盛,瘀血阻滞,气血逆乱,导致脑脉痹阻而发为中风的病因病机相吻合。此结果和中医对脑卒中病因病机的认识相符。正如《灵枢·刺节真邪》篇云:“虚邪偏客于身半,其入深,内居营卫,则真气去,邪气独留,发为偏枯。”沈金鳌曰:“虚为中风之根也,惟中风病由于虚久,下虚上实,阴不制阳,阳气升而无制,亢而化风,内风旋动,发为中风病。”王清任则认为气虚是中风发生的根本原因:“元气……分布周身,左右各得其半,人行坐动转,全仗元气。” “若元气足,则有力;元气衰,则无力……无气则不能动,名曰半身不遂。”蒋宏杰[3]等同样以王琦的体质分类法对脑血栓患者进行研究,其研究结果显示以气虚质、阴虚质和痰湿质这三种体质为脑卒中常见的体质,与我们有结果相同的体质是痰湿质和气虚质,不同的体质是湿热质、血瘀质、阴虚质,这可能与地域差异有关。地理环境条件的不同,就会导致气候、环境、风俗习惯的不同,从而形成不同的体质类型。生活时代的不同,导致社会环境、生活习惯的差异,从而直接影响机体结构功能和体质类型。 准格尔旗为蒙古族集中地区,当地居民有着吸烟、饮酒、高脂饮食的不良生活习惯,正是高血压、脑梗死发病的高危因素,有研究显示[4],吸烟半年以上且每日吸烟 5 支以上是无器质性疾病证据的体检者发生血瘀的危险因素,证实吸烟者血瘀危险性高;酒之危害在于酿生湿热,《本草求真》载“酒湿热生病”。其实,过量饮酒,伤及机体多个方面,《景岳全书·杂证谟·饮食门》概括为“一凡饮酒致伤者……一以酒湿伤脾……一以酒热伤阴……一以酒质伤脏”。苏建玲等[5]通过对血脂异常患者的临床研究显示:痰湿阻遏证、气滞血瘀证、阴虚阳亢证为血脂异常综合征的三个主要中医症候类型,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显著高主要见于痰湿质。 综上所述,痰湿质、血瘀质、湿热质、气虚质所占比例之和达76.1%,应作为准格尔旗地区高血压合并脑梗死防治的重点体质类型。体质干预可以控制危险因素进而达到预防高血压、脑梗死的目的,在制定预防措施时应有所侧重,结合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的危险因素

浅谈高血压合并脑出血的临床治疗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626048902.html, 浅谈高血压合并脑出血的临床治疗 作者:刘壮 来源:《健康必读(上旬刊)》2019年第02期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高血压合并脑出血病人的临床特点,有效的预防脑出血的发 生,提高治愈率,减少病死率。方法:对2018年1月~12月我院收住院的168例高血压脑出血病人的病例资料进行分析,涉及起病方式、患病年龄、并发症、病死率等方面。结果:患病高发年龄在48~68岁,死亡67例,占39.9%,病死率与年龄成正比。结论:脑出血是高血压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并有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避免脑出血的发生主要措施是防治高血压病。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临床 【中图分类号】R5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9)02-0063-01 脑出血是原发性、非外伤性脑实质内出血,高血压是脑出血最常见的原因。据有关专家报道:近年来脑出血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约为81/10万,脑出血的病死率为38.43%。该病的年轻化趋势促使我们重新关注。本文对我院收治的168例脑出血病人的住院病历资料进行临床探讨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2018年1月~12月我院收住院的高血压脑出血病人共168例,男78例,女90例,男女之比为1:1.4;发病年龄48~68岁组最多。死亡67例,占39.9%。高血压性脑出血诊断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并经头颅CT证实。 发病季节以春秋季节较多。既往都有高血压病史者87例,占51.79%;其中有高血压家族史者10例,占5.95%。有一次性卒中发作史者3例,占1.79%;有2次以上卒中发作史4例,占2.38%;有一过性脑供血不足发作史者6例,占3.57%。无高血压病史者81例,占 48.21%。 1.2方法 对起病方式、患病年龄、并发症、病死率等进行分析。 2 结果 2.1起病方式

急性脑梗死合并高血压1例分析

急性脑梗死合并高血压1例分析 发表时间:2019-09-04T11:33:14.527Z 来源:《护理前沿》2019年第06期作者:丁妍[导读] 根据患者临床表现、血压、脑部CT、多普勒超声、MRI等手段最终确诊为为急性脑梗死合并高血压3级(很高危),并制定诊疗计划,然后科室内对案例分析讨论,提高业务素养。宿州市立医院安徽宿州 234000 摘要:目的是通过报道一例脑梗死合并高血压患者诊治情况,进行分析讨论,以提高医学工作者对脑梗死的认知。方法:对笔者所在见习医院收治的1例急性脑梗死合并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根据患者临床表现、血压、脑部CT、多普勒超声、MRI等手段最终确诊为为急性脑梗死合并高血压3级(很高危),并制定诊疗计划,然后科室内对案例分析讨论,提高业务素养。关键词:急性脑梗死;高血压病例资料: 患者,女,87岁,农民,因突发性头晕伴视物旋转7小时于2017年10月26日入住神经内科。患者刚入院时头晕、视物旋转,伴恶心感,耳鸣(有耳鸣病史,此次未加重),无头痛、呕吐,无面部、四肢麻木,小便次数加多。既往有高血压病史十余年,血压最高达190/?mmHg,长期口服药物(厄贝沙坦片,浙江华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30016)控制血压,否认糖尿病、冠心病等病史,否认结核、肝炎等传染病病史,否认外伤及药物过敏史。有股疝、白内障手术史多年。 入院查体:T 36.6℃, P 76次/分,R 18次/分,BP 160/85mmHg,神志清楚,精神一般,双耳听力一般,反应迟钝,言语清晰,查体合作。头颅大小正常,皮肤巩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颈软,甲状腺无肿大,两肺呼吸音清,未及干湿啰音,心率76次/分,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及病理性杂音,腹软,肝脾未及,无压痛及反跳痛,双下肢无浮肿。双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两侧鼻唇沟对称,伸舌居中,四肢肌力5级,腱反射(++),四肢浅感觉对称无异常,指鼻试验,跟膝胫实验稳准,闭目难立征不合作。Dix-Hallpike诱发试验(-)。 实验室检查:红细胞3.30×1012/L,血红蛋白107g/L,血小板290×109/L,白细胞4.58×109/L,3.96mmol/L,甘油三脂1.35mmol/L,高密度脂蛋白1.05mmol/L,低密度脂蛋白2.44mmol/L,血清脂肪酶216.5u/L,氯离子108.6mmol/L,钙离子2.04mmol/L。 辅检:头颅CT示:颅内多发性缺血,梗死灶。超声提示:双侧颈动脉内中膜不均匀增厚斑块形成(狭窄率小于50%)。MRI示:双侧脑室旁白质及基底节区缺血、梗死灶、脑退行性改变。 一、讨论: 1、患者诊断为脑梗死(急性期),高血压3级(很高危)的依据:(1)87岁、女性、急性起病。(2)以突发头晕伴视物旋转7小时为主证。(3)神清,反应迟钝,言语清晰,双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两侧鼻唇沟对称,伸舌居中,四肢肌力5级,腱反射(++),四肢浅感觉对称无异常,指鼻试验,跟膝胫实验稳准,闭目难立征不合作。Dix-Hallpike诱发试验(-)。(4)头颅CT示:颅内多发性缺血,梗死灶。高血压诊断依据:既往有高血压病史十余年,血压最高达190/?,入院时血压 160/85mmHg。 2、高血压与脑梗死是否具备关联性? 近期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的INTERSTROKE研究结果显示:脑梗死风险中的90%可归咎于10个简单的危险因素,它们依次是高血压病、吸烟、腰臀比过大、饮食不当、缺乏体育锻炼、糖尿病、过量饮酒、过度的精神压力及抑郁、有基础心脏疾病和高脂血症。所以该患者的高血压与脑梗死有一定关联性。 3、鉴别诊断:(1)脑出血:脑出血患者多于运动状态下发病,出现一侧偏瘫,偏身感觉减退,可伴有头痛、呕吐、言语不利、口角歪斜等症状,尤其是早期头颅CT有高密度灶有助于诊断,该患者显然可以排除脑出血的可能。(2)颅内占位性病变:颅内肿瘤或脑脓肿等病变也可以急性发作,但大多数发病相对较缓,甚至隐匿性发作,常伴有头痛或癫痫发作等。头颅CT或MRI有助于明确诊断。 二、制定诊疗计划:(1)脑保护、活血化瘀:胞磷胆碱及银杏叶提取物等。(2)抗血小板聚集:阿司匹林肠溶片。(3)控制血压等支持及对症处理。(4)改善贫血:硫酸亚铁片、维生素C等。(5)二级护理,低盐低脂饮食,积极完善头颅磁共振、颈动脉彩超、血常规、凝血功能、生化检查等。 三、心得体会: 通过本次案例讨论,一是对脑梗死临床症状有全面的了解,二是对脑梗死的相关检查充分掌握,三是与脑出血等鉴别诊断有清晰的认识。科室内相互讨论,分析案例,极大的很高了业务素养,为以后临床治疗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赵晓云等.儿童大面积脑梗死一例报告.临床误诊误治[J], 2011, 11(24):72-74 [2] 王陇德.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程: 关注动脉硬化的高危因素——探求尽快降低我国脑卒中发病、死亡和伤残之策[J],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1,3 (3): 1-3.[3]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 2014[J], 中华神经科杂志,2015,48 (4): 246-257.

浅析高血压合并脑出血的临床分析

浅析高血压合并脑出血的临床分析 发表时间:2015-12-08T11:45:14.687Z 来源:《航空军医》2015年5期供稿作者:吴世雄 [导读] 湖北省黄冈市脑血管病医院脑出血是高血压疾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主要是由于小动脉硬化造成的,对高血压合并脑出血患者采取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并给予一定的护理措施效果显著,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吴世雄 湖北省黄冈市脑血管病医院神经内科 438000 【摘要】目的:浅析高血压合并脑出血的临床特点,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预防,提高治愈率,减少致残率和死亡率。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期间收治的60例高血压合并脑出血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30例患者采取内科保守治疗,观察组30例患者采取颅内血肿清除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对患者的起病方式、症状特征及发病部位和并发症等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脑出血是高血压疾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主要是 由于小动脉硬化造成的,对高血压合并脑出血患者采取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并给予一定的护理措施效果显著,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临床分析 高血压目前是一种最常见慢性病。将收缩压≥140mmHg,舒张压<90mmHg称为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1]。脑出血是其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脑出血,别名脑溢血,主要是指原发性非外伤性脑实质内出血,主要是由于高血压小动脉硬化的血管破裂引起的。多见于55岁以上的老年人,具有起病急、发展快、早期可出现偏瘫、意识障碍、致残率及死亡率高等特点[2]。近年来,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高血压合并脑出血的发病率不断上升,严重危害着患者的身体健康。现浅谈高血压合并脑出血的临床特点,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预防,提高治愈率,减少致残率和死亡率。选取我院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期间收治的60例高血压合并脑出血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30例患者采取内科保守治疗,观察组30例患者采取颅内血肿清除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对患者的起病方式、症状特征及发病部位和并发症等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期间收治的60例高血压合并脑出血患者,其中男患者34例,女患者26例,年龄48~70岁,平均年龄为55.5岁。所有患者经过头部CT检查诊断其中22例为丘脑出血,8例为脑叶出血,2例脑干出血,14例内囊出血,14例为蛛网膜下腔出血。所有患者均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其中有既往高血压病史的患者35例,有高血压病家族史的患者5例。两组患者的临床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30例患者采取内科保守治疗,主要包括血压调控、使用止血剂、脱水剂及营养支持治疗。 1.2.2 观察组 观察组30例患者采取颅内血肿清除治疗,患者术前进行CT定位扫描,接着进行穿刺。等到位置确定完毕后,对确定部位进行常规消毒和局部麻醉,等待麻醉起效后,将一次性的颅内血肿粉碎针刺进血肿中心,缓慢吸抽[3]。当观察到吸抽液颜色变淡后,即刻注入3~5ml的无菌生理盐水,闭管3~5h,开管后继续引流,根据引流液的颜色判断颅内积血是否完全流出,待CT复查颅内血肿吸收完毕后将穿刺针拔出。 1.2.3 科学护理方法 两组患者治疗后均进行以下科学护理: (1)时刻关注患者的血压、呼吸及心电图情况。若血压高压高于160mmHg,低压高于100mmHg时,可口服适量降压药物治疗;若发现患者出现呼吸深慢、脉搏缓慢、血压上升,疑似颅内压增高时需及时进行降颅压处理;护理人员在监护过程中要时刻注意患者的意识状态、瞳孔及生命体征变化,观察是否出现其他并发症,给予及时的治疗[4]。 (2)健康心理护理:高血压患者情绪起伏往往较大,若并发脑出血更会影响其情绪,会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沉重的心理及经济负担。因此,有效的心理护理很重要。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需要耐心讲解相关疾病的治疗及预后情况并帮助患者尽快熟悉医院环境,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护理过程中要主动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缓解不良情绪,给予其战胜疾病的信心。 (3)所有患者都需安静卧床休息,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行气管插管或切开术,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及营养摄入。护理过程中需注意无菌操作,防治感染。 (4)对患者的起病方式、症状特征及发病部位和并发症等进行分析。 1.3 判定标准 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随访,按照以下判断标准,优:患者恢复正常生活;良:患者恢复基本生活能力,可进行独立生活;可:患者生活还需部分依赖他人;差:患者无法正常生活,需要完全依赖他人甚至出现死亡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软件SPSS12.0对此次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 的对比检验法,用卡方检验法对比计数资料,P < 0.05的相关资料有统计学意义。计数资料比较用χ2 检验,P < 0.05 的相关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n,%)

脑梗塞与高血压

一、脑梗塞是怎么形成的 脑部疾病会患者的危害都是极大的,脑梗塞就是其中常见的一种。对于脑栓塞很多人都有所听说,但是对其的认识可能不深。也不清楚患脑栓塞的原因是什么。下面就请专家针对此做一些简单的介绍。 1、高血压与糖尿病也是导致脑梗塞的原因。高血压患者发生脑梗塞的几率比正常人高7倍。所以,要注意将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以免发生脑梗塞。糖尿病患者患脑梗塞的几率也明显比没有糖尿病者高出许多。 2、药物的使用也是引起脑梗塞的一种原因。另外,不规律的生活,如经常熬夜,饮食不规律或不合理,以及工作压力过大等,也会导致脑梗塞。有时病毒侵犯脑血管也可能引起脑梗塞。 3、吸烟和饮酒是常见的一种引起脑梗塞的原因。有临床研究显示,50%以上的脑梗塞患者会有长期吸烟及饮酒史。因为吸烟会引起血液中脂质与纤维蛋白原含量升高,增高血粘度。饮酒会导致酒精在血液中的含量升高,导致脑血管收缩、痉挛。 随着我国老龄人口的不断增加,脑梗塞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脑梗塞发病多在安静休息时,常使人猝不及防。往往会导致患者的肢体瘫痪,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患者在积极治疗的同时也应知道脑梗塞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二、脑梗塞出现的原因有哪些 1.心源性:占60%~75%, 常见病因为慢性心房颤动,栓子主要来源是风湿性心瓣膜病、心内膜炎赘生物及附壁血栓脱落等,以及心肌梗死、心房粘液瘤、心脏手术、心脏导管、二尖瓣脱垂和钙化,先天性房室间隔缺损(静脉反常栓子)等。 2. 非心源性:如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脱落、肺静脉血栓或凝块、骨折或手术时脂肪栓和气栓、血管内治疗时血凝块或血栓脱落等;颈动脉纤维肌肉发育不良(女性多见);肺感染、败血症、肾病综合征的高凝状态等可引起脑栓塞。 3. 来源不明:约30%的脑栓塞。

高血压合并脑梗死后遗症患者的护理观察

高血压合并脑梗死后遗症患者的护理观察 目的:拟通过高血压合并脑梗死后遗症患者的护理观察,总结出针对此类老年人疾病的护理方法。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107例高血压合并脑梗死后遗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试验组采取护理干预措施,总结护理经验,通过细心察看病情,重点监护,基础护理及心理护理等,对照组则按感染内科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和生存质量WHOQOL-100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试验组患者平均动脉压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生存质量WHOQOL-100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合并脑梗死后遗症是老年病区常见合并症,好的护理经验更有利于患者病情稳定,血压得到控制,神经系统功能状况及生存质量得到改善。 标签:高血压;脑梗死后遗症;护理 老年人常有脑梗死病史,病情缓急不一,部分患者出现脑梗死后遗症,如偏瘫,不能言语,大小便失禁,生活不能自理等,为患者及其家人带来很大困扰[1]。而很大一部分此类患者又合并有高血压,需要长期,按时,规律用药。如果控制不佳,再次发生脑血管意外的几率大增。此类患者需要医生医护人员的共同配合,医生积极用药的同时,精心细致的护理工作必不可少。笔者总结了此类患者的护理经验,经对比可使患者病情进一步改善,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2014年笔者所在医院107例患者,男61例,女56例,年龄48~85岁,中位年龄69岁,平均年龄62.1岁。患者均为至少在1年前经头颅CT确诊脑梗死,且现在遗留不同程度的脑梗死后遗症。其中语言障碍43例,智力及精神障碍18例,偏瘫56例。合并有高血压3级38例,高血压2级48例,高血压1级21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57例和对照组50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试验组采取护理干预措施,总结护理经验,通过细心察看病情,重点监护,基础护理及心理护理等,时间为3个月。对照组则按感染内科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 1.2.1 饮食护理老年人高血压往往是因为肥胖和高盐饮食和肥胖[3]。高血压患者需要低盐低脂的清淡饮食。每天3~5 g食盐的摄入是最适宜的,高盐可令患者钠水潴留,引起血压升高。戒烟限酒,因为两者都可引起血压升高。而脑

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治疗

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治疗 发表时间:2016-08-07T10:25:02.773Z 来源:《健康世界》2016年第12期作者:陈万里[导读] 高血压脑出血病人致残率较高,预后较差,如何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一直是医务人员努力探究的方向。 新疆乌苏市人民医院 833000 摘要:脑出血是高血压病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男性发病率稍高,多见于50~60岁的老年人,但在年轻的高血压病人也可发病。高血压病常导致脑底的小动脉发生病理性变化,突出的表现是在这些小动脉的管壁上发生玻璃样或纤维样变性和局灶性出血、缺血和坏死,削弱了血管壁的强度,出现局限性的扩张,并可形成微小动脉瘤。高血压脑出血病人致残率较高,预后较差,如何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一直 是医务人员努力探究的方向。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 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因情绪激动、过度脑力与体力劳动或其它因素引起血压剧烈升高,导致已病变的脑血管破裂出血所致。其中豆纹动脉破裂最为多见,其它依次为丘脑穿通动脉、丘脑膝状动脉和脉络丛后内动脉等。因此,高血压性脑出血有其特别的好发部位,据大宗病例统计,55%在壳核(外囊)区,15%在脑叶皮层下白质内,10%在丘脑,10%中桥脑,10%在小脑半球。而发生于延髓或中脑者极为少见。有时血肿扩大可破入脑室内,但一般不会穿破大脑皮层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病理方面,血肿造成周围脑组织受压、缺血、脑梗塞、坏死、同时伴以严重脑水肿,易由此发生急剧的颅内压增高与脑疝。 一、高血压脑出血的发病 高血压脑出血以50~60岁的高血压病人发病最多,通常在情绪激动、过度兴奋、排便、屏气用力或精神紧张时发病。脑出血前常无预感,突然发生,起病急骤,往往在数分钟到数小时内发展到高峰。经较长病程发展到严重程度者较为少见。临床表现视出血部位、出血范围、机体反应、全身情况等各种因素而定。一般在发病时常突然感到头部剧烈疼痛,随即频繁呕吐,收缩压达180 mmHg以上,偶见抽搐等,严重者常于数分钟或数十分钟内神志转为昏迷,伴大、小便失禁。如脉率快速,血压下降,则为濒危征兆。临床上常按出血部位分类描述局灶性神经症状和体征。 二、高血压脑出血的内科治疗 1.一般治疗 ①安静卧床,床头抬高,保持呼吸道通畅,定时翻身,拍背,防止肺炎、褥疮。②对烦躁不安者或癫痫者,应用镇静、止痉和止痛药。③头部降温,用冰帽或冰水以降低脑部温度,降低颅内新陈代谢,有利于减轻脑水肿及颅内高压。 2.调整血压 脑出血患者血压升高,是为保证脑组织供血的代偿性反应,血压会随颅内压下降而降低。一般不应使用降血压药物,尤其是强力降压剂。对严重高血压的处理应比脑梗塞积极。如果血压比平时过高,收缩压在200mmHg(26.6kpa)以上时,可适当用速尿等温和降压药。5%硫酸镁10ml,肌注。如清醒或鼻饲者可口服复方降压片1-2片,2-3次/d,血压维持在20.0~21.3/12.0~13.3kpa左右为宜。急性期血压骤降为病情严重,应适当给予升压药物以保证脑,供血量。对急性期过后持续的血压过高可系统应用降压药。 3.降低颅内压 脑出血后且有脑水肿,其中约有2/3发生颅内压增高,积极降低颅内压,阻断上述病理过程极为重要。可选用下列药物:①脱水剂:20%甘露醇125-250ml于30分钟内静滴完毕,依照病情每6-8小时1次,7-15天为一疗程。甘油果糖一般250一500ml/次、1—2次/d。每500m1需滴注2—3h,250ml滴注1-1.5h。②利尿剂:速尿40~60mg溶于50%葡萄糖液20~40ml静注。 4.冬眠低温疗法 体表降温,有利于降低脑的新陈代谢,减少脑组织耗氧量,防止脑水肿的发生和发展,对降低颅内压亦起一定作用。 5.巴比妥治疗 大剂量戊巴比妥或硫喷妥钠可降低脑的代谢,减少氧耗及增加脑对缺氧的耐受力,降低颅内压。初次剂量为3~5mg/kg静脉滴注,给药期中应作血内药物浓度测定。有效血浓度为25~35mg/L。发现颅内压有回升时应即增补剂量,可按2~3mg/kg计算。 6.激素治疗 地塞米松5~10mg静脉或肌肉注射,日2~3次;氢化可的松100mg静脉注射,日1~2次;强地松5~10mg口服,日1~3次,有助于消除脑水肿,缓解颅内压增高。 7.药物治疗 神经营养药物的应用有:三磷酸腺苷(ATP)、三磷酸胞苷(CTP)、细胞色素C、辅酶A、氯酯醒、胞二磷胆碱、多肽类脑蛋白水解物等。可按病情选用或合并应用,应用2周。 三、高血压脑出血的手术治疗 传统的做法可分为皮骨瓣成形开颅及钻孔扩大骨窗法。以壳核出血为例,通常在额颞部或颞部行马蹄形切口,骨瓣开颅。或在颞部颧弓上钻孔穿刺抽出部分积血初步减压后,再延长切口,扩大骨窗3~4cm。进入颅内后,剪开硬脑膜,在血肿距皮质最浅处(颞上或颞中回)切开皮质,也可采用分开侧裂,显露岛叶,在岛叶皮质上切开1cm,进入血肿腔将血肿清除。小脑出血可根据出血部位,于枕下行中线或旁正中直切口,钻孔后扩大骨窗,十字剪开硬脑膜,穿刺证实后,切开小脑,行血肿清除。清除血肿时,只在血肿内操作,吸引力不要过大,以免损伤周围组织,遇有动脉活动出血可用双极电凝处理,对粘连过紧的小血块,多为原发出血点可以保留;对已形成的血肿包膜除非诊断需要,不必处理,以免加重损伤,妥善止血后,血肿腔内留置引流管,结束手术。 CT问世前,由于对血肿部位及出血量不能做出准确判断,且穿刺前、后无法比较抽出量所占全部出血量的比例,因此效果不佳。有人甚至认为,单纯穿刺无法止血,反而可以增加再出血的机会。随着临床和实验研究的不断深入,以及诊治手段的改进,穿刺吸除血肿由于创伤小、操作简便,目前已日益受到瞩目,并被广泛采用。 四、总结

脑梗塞合并高血压患者个案护理

基底节区脑梗塞合并高血压患者个案护理 张幕华 (兰大一院神经内科 ,甘肃兰州 730000) 摘要:目的探讨基底节区脑梗塞合并高血压患者的护理。方法收集我科2015 年4月10收治的1 例基底节区脑梗塞并高血压患者的资料,通过详细评估,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对护理效果进行回顾行分析。。结果患者双下肢肢体肌力较前好转,肌力4级,血压水平得到明显的改善,于4月22日经上级医生批准出院。结论在基底节区脑梗塞合并高血压患者康复过程中,周密的护理干预有利于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及减轻家属的经济负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自理能力,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基底节区脑梗塞;高血压;护理 脑梗塞是临床上的常见病症,它主要是指局部脑组织包括神经细胞、胶质细胞和血管由于血液供应缺乏而发生坏死,如果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则会引起残废或者死亡,严重影响了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高血压是脑梗塞的常见并发症,二者合并的时候其危险性更大,临床治疗的难度也大大提高。临床表明,在脑梗塞合并高血压患者的治疗过程中配合以全面有效的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1]。为了进一步分析循证护理在脑梗死伴发高血压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本文选取我院神经内科2015 年4月10收治的1 例基底节区脑梗塞患者,通过仔细的临床观察精心的护理与诊治,及早的康复治疗,取得非常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一.病例介绍 1一般资料 科别:神经内科病室:2-3床床号:3 姓名:梅国政性别:女男年龄:76岁职业:退休民族:汉籍贯:河南省辉县市 婚姻状况:已婚文化程度:本科 信仰:无入院日期:2015-4- 10 17:00 出院日期:2014-10.13- 入院定性诊断:1 脑梗塞(右侧基底节区) 2 高血压3级(极高危组) 2.入院原因及经过

高血压合并脑出血的临床诊治分析

高血压合并脑出血的临床诊治分析 发表时间:2018-11-21T11:38:10.520Z 来源:《医药前沿》2018年27期作者:张孝礼张召岳林卫正洪 [导读] 研究分析高血压合并脑出血的临床诊治。方法:将202例高血压合并脑出血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 张孝礼张召岳林卫正洪 (乐山市人民医院四川乐山 614000)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高血压合并脑出血的临床诊治。方法:将202例高血压合并脑出血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101人,对其进行临床诊治分析。两组为随机分组,具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在入院后均采取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方案为小骨窗开颅手术,实验组患者采取颅内血肿清除术,手术前处理方法与对照组相同,即以甘露醇速尿脱水降颅压方法治疗,手术时选定合适的穿刺针进行血块清除。手术后康复科立即介入,评定患者功能,以bobath、bronnstrom或PNF等神经康复方法来对其训练,定 期测定ADL能力、言语表达能力、平衡功能。恢复后期进行感统训练。结果:实验组的治疗所需时间、血肿清楚情况、是否留有残余血肿、术中出血情况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高血压合并脑出血病症更适合颅内血肿清除术疗法进行治疗,其与小骨窗开颅手术相比较,在术后愈合、手术成功率等方面都好于小骨窗开颅手术,建议推广。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临床诊治 【中图分类号】R5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27-0084-02 脑出血是中老年易得的一种常见病症,常在情绪激动、用力过猛时发作,具有发病快,危险性大的特点。高血压为发病最常见的症状,高血压患者一旦出现脑出血症状,如果没有及时治疗,便会留有严重的后遗症,严重者危及生命,十分危险。近年来,高血压合并脑出血的发病人群平均年龄有变小趋势,所以高血压患者出现脑出血症状需要引起极大的重视。因此,本文为从我院2014年8月—2017年12月收治的202例高血压合并脑出血患者对其进行临床诊治分析,研究方法和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8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202例高血压合并脑出血患者对其进行临床诊治分析,其中,所有患者在进行CT等临床检查之后均诊断为高血压合并脑出血。其中,男性患者116例,女性患者86例。年龄为46~82岁,平均年龄为(56.2±6.9)。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101人,对其进行临床诊治分析。两组为随机分组,具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将202例高血压合并脑出血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101人,对其进行临床诊治分析。两组为随机分组,具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在入院后均采取常规治疗,即甘露醇速尿脱水降颅压治疗,且日常服用降压药以控制患者血压,使其保持正常值。维持患者颅内的稳定状态,给予抗生素药物治疗避免脑出血造成的感染。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方案为小骨窗开颅手术,在距离脑出血所留有肿块最近的位置点进行开颅手术,将残留血块完全清除,手术过程中,对患者进行全身麻醉,手术后时刻观察病人的基本体征。实验组患者采取颅内血肿清除术,手术前处理方法与对照组相同,即以甘露醇速尿脱水降颅压方法治疗,手术时选定合适的穿刺针进行血块清除。手术过程中应用局部麻醉,用一次性的颅内血肿粉碎针穿刺,穿刺到血肿中心,开始缓慢抽吸,抽吸至吸出液体颜色变浅,注入颅内3~6ml的生理盐水,停止注入,待2~4h后,开始抽吸,医生据吸出液体颜色的深浅来判断该患者颅内血肿有无完全抽吸出。以CT进行检查,检查结果为颅内血肿清除完全之后,导出穿刺针,进行创口处理,手术完成。术后以抗生素药物进行抗感染处理,避免术后感染引起后遗症甚至是危机生命。手术后康复科立即介入,评定患者功能,以bobath、bronnstrom或PNF等神经康复方法来对其训练,定期测定ADL能力、言语表达能力、平衡功能。恢复后期进行感统训练。 1.3 观察指标 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所需时间、血肿清楚情况、是否留有残余血肿、术中出血情况等方面进行观察、记录。病人术后要进行恢复情况的记录,出院后或转移至康复科后,要定期询问病情,测定其日常生活能力(ADL、BADL等)。 1.4 统计学分析 将本组实验涉及到的全部数据使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平均值±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计数资料的组间数值比较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 两组的治疗所需时间、血肿清除情况、是否留有残余血肿、术中出血情况如下,见表1。 2.2 分析两组治疗效果 实验组的治疗所需时间、血肿清除情况、是否留有残余血肿、术中出血情况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小骨窗血肿清除的方法,此方法创口大,出血量多,且需要全身麻醉,与穿刺针穿刺引流方法相比,危险系数更大一筹。而我院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